首页范文老年教育的现状十篇老年教育的现状十篇

老年教育的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7:16

老年教育的现状篇1

关键词:老年;教育发展;问题;实践;探索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上升,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深入发展,老年文化教育发展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老年文化教育发展是以老年人为教育发展实践主体,以满足老年人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为最终评价尺度的为老教育发展活动。在教育发展中增强老年人的生存发展能力,保障老年人受教育发展权利,最终推动老年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和谐发展。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目的是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更应体现全员平等的原则。社会应为所有老年人提供充分的教育发展资源并保证其进入老年教育发展领域。

一、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现状

我国老年文化教育发展事业产生于老龄化社会到来之前,是国际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发展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现已形成以示范性老年大学为主,各类社区老年学校和老年电视大学为辅的老年文化教育发展格局。

1.老年大学是中国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起点和代表模式

随着社会和公众对老年事业的重视,老年大学已经由专门面向退休老干部向社会所有老年人开放,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建立了老年大学。老年大学由政府直接进行政策支持、引导和人、财、物的投入,是中国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主体。尤其是近十年迅速发展的老年电视大学,这种远程教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老年文化教育发展模式而逐渐被广大老年人所接受。它以现代化远程教育发展传播手段为教育发展载体,是在发展广播、电视、函授等远程教育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集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教育资源于一身进行教育的方式,是一所通过电视向广大老年学员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没有围墙的大学”。老年电大有覆盖面率高、收视方便、师资水平优良、成本低廉等优点。远程网络教育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学员可以通过印刷、影像、光盘等方式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同步学习,这种集传统教学与现代远程教育为一体的教育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了灵活的、开放的、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学习形式,符合老年人的需求。老年电视教育发展是一种开放式的普及式的教育发展模式,受教育发展的对象可以扩展到全社会的老年人,是“有教无类”的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利用现代传媒技术,结合学校教育,为老年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正如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所说:“为了确保人们能得到日益增长的知识以及各类训练,教育工作将不仅仅局限于现在正规的学校教育。的确,教育不能局限在传统教育的范围内,而要通过大规模地求助于传播知识和提供训练的各种广泛的现代媒介,才可能实行。”

2.社区老年文化教育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老年人逐渐被纳入社区文化教育发展发展的框架之内。社区教育以行政划分的居民生活区为实施教育的范围,充分利用地区各种教育资源,旨在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老年人退休后,其主要生活环境除家庭外,就是自己所在的社区。同其他成年群体相比较,老年人在社区活动的时间更长,社区成为老年人退休后的主要人际交往场所。

社区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场所、设施建设以及组织管理等获得了政府公共资金的支持和保障,并且专门设置了负责开展群众教育发展活动的人员,由他们来具体负责社区老年文化教育发展活动的开展。社区老年文化教育已经成为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形式。老年人既是新型社区建设的力量,又是社区服务群体中工作量最大的对象。社区不仅要多渠道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等基本要求,还要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鼓励、支持并组织、推进老年文化教育发展,使老年人参与社会、融入时代,共建社区文明。社区老年文化教育发展活动可使老年人人学近、时间少、成本低地享受到教育发展的乐趣,老年人可以自由地从事喜爱的活动,讨论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在沟通中产生共鸣,从而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感、寂寞感,还可以让老年人产生一种归属感。通过学习可以让老年人更好地了解当今社会的变迁,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规范、新形势,了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减少代际冲突,促进老年人与其家庭成员的沟通,也有利于老人调剂好社会关系。因此,开展社区教育可以融合社区的各种资源,提高老年教育的质量。老年教育是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教育促进老年教育的发展,丰富老年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3.家庭教育主要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代际教育

近年来传统的父及子的代际传承模式受到了挑战,亲代开始失去了天赋教化的地位,逐步演变成子代施教于亲代、影响亲代的“文化反哺”现象成为亲子关系的新模式。因此,现代老年家庭教育主要体现为晚辈对老年的“反哺”教育,包括子女对父母的教育和孙子女对老年人的教育。此外,家庭教育还有家教形式,即请教师到家中对老年人进行辅导。现代社会知识和信息增长速度之快,令青年人都难以完全紧跟其后,更不用说老年人了。家庭的相互教育可以各取其长,不仅年轻人可以学习老年人的生活经验和成熟稳重的处世方式,而且老年人也可以向年轻人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充实自己,开阔眼界,开明思想,从而促进家庭和谐。

4.其他

主要有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开展的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和图书馆、博物馆等各种非营利性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目前,在博物馆、电教馆、乡镇成人教育发展中心等社会文化教育发展机构,相应地举办了老年专题培训班、信息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成立非正式学习小组、义务宣传队送教上门等特殊的形式。同时突出了大众媒介工具的优势,诸如“夕阳红”等电视节目,使我国的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真正适应了“白潮”发展趋势的要求。

(二)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发展趋势

1.老年教育的发展得到了政府、机构、工会、慈善团体和社会福利机构及个人的支持

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社会资源的整合,尤其是非政府组织将在老年文化教育发展方面加大支持和投入。目前,我国对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主要投入是政府直接进行政策支持、引导和人、财、物的投入,而民间机构虽然参与老年文化教育发展,但是与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相去甚远。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他们更大的权利,多方位地发展老年文化教育发展,致力于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教育发展手段应不断发展

利用光纤电缆、闭路电视和网络等现代化设备满足不同居住地和不同文化层次老年人对学习的要求。因特网是传媒领域的一次革命,提供了一个更好的传播信息的方式和途径。信息技术对于社会生活的革新意义在老年文化教育发展领域日益明显。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接触网络,所以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将会继续发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和丰富。

3.课程和教学内容应不断更新

把现代语言、信息技术、营养保健、艺术欣赏等作为教学内容,使老年人的知识结构与信息的获取不落后于社会的发展。这一方面帮助老年文化教育发展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符合老年人的特点和要求;另一方面也将帮助老年人更好地了解自己、调整自己。

4.符合老年人特点和兴趣的学习形式日趋多样化

老年文化教育发展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还有文化参观旅游、社区公益活动、组织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学习小组和组织专家演讲等,以满足不同兴趣爱好的老年人的需求。国际第三年龄大学协会(aiuta)主席路易?波吉瓦(LouisBourgeois)也指出,老年教育发展有广阔的未来,老年人的教学内容是无限制的,各方面的内容都可以,老年人的教育发展,前途是无限的,要以新的知识、技术来充实我们的生活。

二、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老年教育发展只有二十多年历史。二十多年来,虽然老年教育发展取得长足的进展,但与铺天盖地而来的“白潮”,对于日益增长的老年教育发展需求而言,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还比较滞后。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对于老年文化教育发展而言,更应该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一)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管理制度化程度低

在目前看来,首先,政府还没有设立统一的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领导和组织机构。其次,由于老年文化教育归属部门繁多,有的归老龄委、老干部局或民政部门管理,有的则归教育或文化部门管理,还有的归社区管理,这样的局面虽有利于各显神通,但却造成教育发展资源的浪费和发展的不平衡。但要真正落到实处还须列人市政府监督的范围。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工作的发展程度,多数取决于各部门领导的关心和重视程度,因此,对政府有关部门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职责还需进一步明确,目前对老年文化教育发展思想认识不统一造成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工作的参差不齐。

(二)对老年文化教育发展认识不足

一是老年人自身对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认识不足。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方式,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当前经济条件的制约,往往对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对他们健康生活、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所具有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不够,这势必给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社会地位带来影响,导致老年人缺乏社会参与力度。二是社会缺乏对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正确认识。认为老年文化教育发展是休闲教育发展,老龄工作重点应放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方面,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可有可无。他们没有认识到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对于创建学习型社会,建立终身教育发展体系,综合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的重要意义。正是由于社会上对老年文化教育发展认识存在种种偏见,一定程度阻碍了我国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更好更快发展。

(三)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模式相对单一

教育发展应具有时空的整体持续性,即使是老年文化教育发展阶段,教育发展的内容与形式是多样的,教育发展对象的需求也应是多样的,这就决定了教育发展主体应当是多元的。主体单一难以担负老年文化教育发展,产生了供不应求的突出问题。我国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实际状态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的老年大学,而接受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老年人数量少,,多数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受教育发展权利,主要参加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是退休公务员、教师、国企工人,而面广量大的老年农民极少参加。因为忽视了广大农民的教育发展,所以城乡老年文化教育发展极不平衡。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照此发展,形成了“马太效应”,这与教育发展公平相违背。多数老年人一般都希望参加学习,即使是在生活难以自理的情况下,也需要有一个对疾病与临终的正确认知,处理好怎样乐观对待人生的问题。

(四)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内容贫乏

目前,老年大学中所开设的课程以健身休闲类的课程为主,如书法、戏曲、缝纫、烹调健身操、太极拳、绘画、唱歌、舞蹈等课程居多,还包括一些生活知识和时事新闻类课程,课程种类单一。将老年文化教育发展仅局限于生活实用课程,缺乏对其心理状态和健康状态的引导。此外,老年大学无法做到为老年人寻找心理寄托、寻找良好的生活环境而创造条件,也无法使老年人在接受教育发展的同时祛除孤独感、寂寞感、失落感,摆脱觉得自己是负担的错误想法。

在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发展方面,缺少“死亡教育发展”与退休前教育发展,实行老年文化教育发展是为了保护老年人、“准老人”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平稳过渡到老年阶段,适应老年生活。“而我国的老年教育发展体系中对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发展关注程度还不够,因此导致不少离退休人员在初期无法适应这种闲适的退休生活,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与心理上的不适,严重者甚至会引起精神方面的疾病”。因此,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就应该在提升广大老年人科学素质和人文关怀教育发展方面,开展和谐科技文化教育发展,使老年人在自立、自强、自信、自尊中,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在社会进步和社会保障中,实现新的人生价值。

三、发展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管理体制

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应形成在各级党委领导下的政府主管、分级管理、区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首先,要明确政府部门职责。数字化时代,对教师的角色观念必须有新的认识和定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受制于条件,教学大都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是线性的,以教师的单向传播为主,多数情况下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学习的自主性难以体现。教师的专业背景,知识取向和个人喜好等因素均对教学内容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和权威地位,掌握着主要的话语力。应该说,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里,传统的单向传播式(也称广播式)的教学模式,几乎称得上是最佳选择,并在人类的教育史和文明史上起过并还在起着重要作用。但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以往的教与学的结构模式形成巨大的挑战,学习知识的渠道和媒介也不再是单一的,不仅有纸媒文化,还有电子媒介尤其是网络上的各种数字化知识和资源,都对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挑战。网络和信息面前人人平等,教师和学生具有同等的信息条件,面对同样的信息资源,这无疑给教师提出新课题。学生在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方面所表现出的优越性,教师不仅不能回避和视而不见,更应给予鼓励和激发,“弟子不必不如师”,教育的本质重在超越,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性的目的和诉求。

其次,面对数字化时代教学的新挑战和新课题,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教学策略与方法。面对新的教学形势和教学条件,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创造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的侧重点。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数字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将教学内容重点定位在学科和课程的前沿性和前瞻性上,在教学中适度加入自己通过研究分析归纳,对学科与课程的重点问题做出自己的整理、评价和前瞻,并将本学科中出现的前沿性问题加以介绍讲解,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敏感的问题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其未来的发展也提供了知识系统的延伸和引导,益于专业素质的培养。

此外,教学内容重点还应锚定在知识的深度性方面,即教学必须向深度挖掘。在教学中加强内容的深度性不仅是信息时代使然,更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在课堂上针对某一问题应尽可能的提供有见地的个人见解,这也是学生异常欢迎的和希望听到的。这无疑会使教师的教学与教研形成良性的链接与互动,真正实现以教学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教学深化的良好局面,这无疑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理想境界。各级政府负责本行政区的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工作,将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纳入本地社会和教育发展发展计划。根据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老年文化教育发展事业的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制定老年文化教育发展机构的设置标准和管理办法;进行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业务指导,组织教育发展督导与评估工作;负责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基本信息的统计、分析和。其次,建立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统计制度。为全面反映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发展情况,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应将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发展情况纳入教育发展统计序列,每年进行一次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统计。应把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发展情况作为有关干部考核和文明单位评比的条件之一。再次,建立老年学校评估体系。每年或定期组织专家对各级各类老年学校,特别是市级和区级老年学校进行评估,从而使老年学校在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制度建设等方面都有更快的提高,促进老年文化教育发展更健康地发展。最后,建立定期表彰制度。为促进老年文化教育发展事业的持续发展,应定期举行评选和表彰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活动,对在发展老年文化教育发展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投资者、办学者、教育发展人员与管理人员。各区(县)、街道(镇、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表彰制度,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工作。

(二)建立和完善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运行机制

首先,建立政府主导和社会各界参与的办学体制,初步形成政府办学与社会力量办学共同发展的格局。其次,加强区县政府统筹。各地区县政府应统筹本地区教育发展、文化、体育等资源,鼓励利用现有的教育发展、文化设施和老年人活动场所,开展老年文化教育发展。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工作的重点在社区,应充分利用社区、学校、成人学校开展老年教育发展。有条件的区县、社区应创办示范性的老年大学或老年学校。最后,完善街道、乡镇办学网络。街道、乡镇是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发展的重点,要依托社区建立不同类型的老年文化学校,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开展老年文化教育发展活动。进一步健全居委会、村的老年学校分校的设置。各级各类老年学校应自主开展各种类型的老年文化教育发展活动,提高办学质量提高老年人的入学率,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思想、政治和文化教育发展活动,帮助老年人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提高对老年文化教育发展认识

老年文化教育发展是一个新兴的事业,由于社会上甚至老年人自身缺乏对老年文化教育发展意义的认识,妨碍了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各地区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因此,必须大力宣传老年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的成绩和老年人思想的进步,认识到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更是提高老年人整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实施积极健康老龄化的有效途径。老年人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投人文化消费的新观念。通过文化教育发展促进老年群体优化,带动整个老龄事业的发展,带动社会和谐。

老年文化教育发展是衡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面临老龄人口的迅速增长、即将步入老龄社会的现实,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老年文化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发展要求和更繁重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刘加霞,申继亮.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3,(10).

[2]申继亮,辛涛.关于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1).

老年教育的现状篇2

【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老年护理医院护理人员的教育现状和教育需求,为老年护理医院的护理人员教育培训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老年护理医院的护理人员教育现状及教育需求量表对徐汇区5所老年护理医院的32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81.5%的调查对象在校期间学习过老年护理课程;68.8%的调查对象曾参加老年护理岗位培训;96.9%的调查对象希望参加老年护理岗位培训。结论老年护理在校课程需要调整课时,提高实践比例,岗位培训需要增加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

【关键词】老年护理教育需求现状调查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平均预期寿命普遍延长。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全球老年人口的1/5[1]。近年来,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日益加剧,2009年沪籍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占23.4%,65岁以上人口占17.1%,高于国际公认的老龄化标准;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年龄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居高不下[2]。因此,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必然给社会、家庭、医疗保健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对老年护理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研究通过对徐汇区5家老年护理医院中护理人员的教育现状及需求进行调查,为推进老年护理教育的发展提出建议。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上海市5所老年护理医院32名护理人员。

1.2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32份,收回32份,问卷有效率100%。

1.3调查内容

在查阅大量文献和结合研究目的的基础上形成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三部分:护士一般资料、教育现状、教育需求。

1.4统计学方法

资料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所用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和X2检验。α值取0.05作为检验水准,p值为双侧概率。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32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6.8±10.7)岁,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59岁。职称:护士7人(21.9%),护师16人(50%),主管护师9人(28.1%)。学历:中专12人(37.5%),大专15人(46.9%),本科5人(15.6%)。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年限:1-25年。

2.2老年护理教育现状

2.2.1在校教育情况:81.5%的调查对象在校期间学习过老年护理课程(包括职后学历教育),其中23.1%的是通过自学考试,76.9%的是参加函授或夜大。她们普遍认为在校教育对掌握老年护理知识理论及操作技能有帮助,但由于缺少实践的时间,因而知识理解不全面,掌握不牢固。

2.2.2岗位培训:68.8%的调查对象曾参加过岗位培训,其中77.3%的人员参加过区级及以上的培训。参加培训人员认为通过培训,对掌握老年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老年护理专业操作技能有帮助,对培训的内容、方法均表示满意。但63.6%的人员认为培训时间太短,课程内容太多,针对性不强。

2.3老年护理医院护理人员的教育需求

表1显示了老年护理医院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在调查中96.9%的人员认为对老年护理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很有必要。其中,对心理护理的相关理论和技巧有100%表示需要,对老年护理的先进理念与方法有96.9%的人员表示需要。93.8%的人员认为参加相关知识的培训是为了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和工作的需要,96.9%的人员愿意参加老年护理知识培训,并希望通过培训方式获取更多的老年护理知识最新的医疗信息。81.3%的人员希望培训方式是专题讲座。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现状,为了满足时展的需要,学校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基地,应重视和加强老年医学教育,尤其是老年护理人才的教育,尽快为社会准备知识层次较高、理论较为系统的老年护理的人才[3]。

3讨论

3.1老年护理教育现状与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对老龄事业十分关注。中华护理学会倡导要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区老年护理。老年护理教育是老年护理发展的基础,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老年护理学陆续被全国多所护理高等院校列为必修课程,部分护理院校正酝酿开设老年护理专业,护理研究生教育中也设立了老年护理研究方向[4]。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老年护理事业发展非常迅速。2003年,美国卡罗莱纳洲北方大学护理学院就开设了3年的老年护理课程。2007年,澳大利亚福林德斯大学护理学院与5个老人护理机构进行老年护理教育合作关系的课程研究[5]。

3.2老年护理知识在校学历教育需得到重视

老年护理教育包括在校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两方面,而当今在校学习各层次护理专业教育中没有专门的老年护理教育,只在临床护理专业中开设了几十个学时的《老年护理学》课程[6]。本调查中,老年护理在校学历教育中接受过老年护理教育的占9.4%,毕业后参加继续教育接受过老年护理培训的占84.4%,其中62.5%是护理专业函授(夜大),她们所接受的教育是以课堂教育为主,课程安排不尽合理,学习效果不明显。因此,建议在校学历教育中进一步重视老年护理知识的教育,老年护理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国内外经验,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发展之路,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加大老年护理师资培训,推进老年护理继续教育,加强我国护理人员老年护理能力的培养。

3.3老年护理培训需进一步加强

关于老年护理在岗位培训方面,本调查中,68.8%的调查对象曾参加过岗位培训,但岗位培训的内容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虽然岗位培训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但是被调查者认为岗位培训次数太少,培训时间太短,而且方式单调,内容有限。随着老年护理工作的深入普及,护理人员认为,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以满足老年护理工作的需求。本研究中调查对象对岗位培训的次数有更多需求,96.9%的调查对象希望参加老年护理岗位培训,而且希望培训形式多样化,如进行专题讲座后,组织参观学习、提供实践的机会等;希望培训内容增加心理护理的相关理论和技巧、常用的康复护理技术与方法、老年护理的科研方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相关理论、方法等技能。因此,在老年护理教育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制订出系统的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及不同专题内容的岗位培训,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从而达到提高护理人员老年护理水平的目的。

4结论

为保证和提高老年护理服务的质量,满足老年患者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加速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单纯的医疗护理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精神、心理、生活等多方面护理的需求。培养合格的老年护理人才,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满足老龄社会的护理人才需求,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在老年护理的发展中,应重视在校学历教育,并有一定的实践课程安排。在岗位培训方面,应注重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保证老年护理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杏英.新形势下人口老龄化与老年护理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9(11):830-831.

[2]徐汇区居民健康分析.上海市徐汇区健康报告[R],2010,20.

[3]张雪霞,朱丹.北京地区养老院服务和管理现状[J].护理研究,2006,20(8):1985-1986.

[4]刘慧,沈军,何红燕.我国老年护理发展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8(16)2219.

老年教育的现状篇3

1.研究框架

在强调个体发展教育学领域,代表性的观点都把需求看作为一种差距,是目前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学习需求和性别、年龄、职业、教育背景和生活态度紧密相关,老年人群的学习需求也会因年龄、身心状态的不同,呈现出独特的学习目标、偏好和学习型态。基于以上认识,调研主要围绕老年教育需求及其差异而展开,需求内容的划分主要依据教育老人学之父霍华德•麦克拉斯基的理论观点,他主张为老年人群提供的教育活动应满足应付需求、表现需求、贡献需求、影响需求以及超越需求等五类需求,并指出这五类学习需求最适合于利用教育方法来满足,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同;需求差异主要涉及老年人群的性别、年龄、经济背景、职业背景以及家庭背景等基本信息。宁波自1987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加,2013年末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18.7万,占户籍人口总数20.5%,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据宁波民政部门预测,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4。目前宁波有12所老年大学,其中市区占7所。本研究以宁波城区1所市属和3所区属的老年大学实施调研,共发放问卷320份,由于受语言、视力、文化水平等固有特征影响,有效问卷247份,回收率77%。

2.分析结论

(1)需求意愿强烈但“一座难求”。

宁波目前就读老年大学的学员文化水平整体不高,初、高中学历合计达80%;老年学员基本都具备独立的经济能力,71.5%的学员月收入2000元以上,且参与老年大学学习都得到了家人认可与支持,他们对各种课程的学习意愿整体比较强烈,“需要”和“非常需要”的比例都超过60%,最高达90%。但目前各老年大学学员的课程学习数量整体不多,约80%的学员选择就读的课程数为1-2门,就读5门以上课程的人数不足4%。资源的稀缺性导致了政策的包容性不够,各老年大学采取提高入学门槛的方式,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低的“弱势老年群体”较难获得学习机会,“一座难求”的现象普遍存在。如宁波属老年大学招生对象以市级机关和市级企事业单位的退休工作人员为主,且限于海曙、江东、江北老三区户籍,必须凭退休证报名,处级、正高级职称人员和部队师级以上干部具有优先报名及录取资格。

(2)需求层次整体不高,相对偏好应付需求与表现需求的课程。

当前老年学员需求最强烈的是应付需求的课程,表现需求和贡献需求的课程次之,对这三种需求的课程,需要和非常需要的比例合计都达到70%以上,对影响需要和超越需要等较深层次需求的课程需要程度相对较低,也有部分成员对贡献需求、影响需求和超越需求的课程表示出“不需要”的态度,反映了老年教育需求主体的接受意愿不足,这可能跟该市区学员整体教育背景有关,高中文化程度的学员占到了学员总数的近80%。

(3)学习目标超越了功利主义,具有持续的学习兴趣。

目前老年教育需求的目标已超越了功利的实用价值,更多是为了提高生命生活质量,使人生在最后阶段更积极、充实和有意义。学习动机调查显示,老年学员的学习动机排在前三位的是保持身体健康、学习新事物和结交新朋友,合计占比72%;对获取文凭持“不希望”以及“无所谓”态度的学员数占总数的92%,调研还有62%左右的老年学员在老年大学就读的年限超过3年,说明老年学员具有持续的学习兴趣。

(4)不同背景的学员课程需求差异化明显。

70岁以上的老年学员对贡献需求的课程学习需要高于70岁以下的老年学员;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的学员对表现需求的课程学习需要高于高中以上的学员,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学员对目前学习的满意度也相对较高;经济收入越高者对整体各项学习需求越大,收入在4000元及以上收入的老年学员在表现需求、影响需求以及超越需求上要显著高于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学员;市属老年大学学员比区属的老年大学学员具有更深层次的需求,体现在市属老年大学的学员对应付需求和表现需求的课程学习需求显著低于区属老年大学的学员,但对超越需求的课程学习需求反之。

二、老年教育社会化的提出

众多实践表明,过去的“全能政府”显然已经不能充分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随着老龄化理论的发展,世界范围的老龄观及应对老龄化的模式也正从危机、问题、压力等负面认知转向建设性的、具有发展潜能的积极向度,健康老龄化、产出性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等都代表性的主动乐观地迎接老龄化,凸显老年人发展需求的重要性和社会参与这一精髓,从新的高度诠释了老年群体的价值,为老年教育发展提供了清晰的发展思路。在实践界,为增加老年教育有效供给,各国也都在积极探索老年教育的资源组织模式,政府、高校和民间力量都在普遍参与、共同促进老年教育,走社会化办学道路已成为老年教育的必由之路,老年教育也因此呈现出办学主体多元化、教育政策法制化、办学对象细分化、课程教学多样化、队伍建设专业化的发展态势。当前,世界各国养老模式演变的基本趋势是从家庭养老为主向社会养老为主转变,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趋势不断加强。本研究提出“老年教育社会化”,意在强调养老教育的社会参与性,包括政府、高校、非营利性组织、社区等在内的多元主体互相配合、联动发展。从需求角度,体现养老教育发展的以人为本与需求导向;从供给角度,指养老教育打破了传统由政府作为单一主体供给的现状,促进养老教育供给的多元化发展及协作发展。本研究认为,老年教育社会化在一定程度上可被视为对传统老年教育缺失的补充,这种补充体现在:一是整合各种资源,满足老年群体的受教育权,促进他们适应社会变迁,参与社会发展,实现继续社会化;二是着眼于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基于群体性差异对需求做进一步细分,在教育内容、方式、提供主体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差异化制度设计;三是重点强调传统办学体制下相对忽视的社会参与和市场调节作用,通过教育机构多元化、运作机制社会化、教育资源全社会筹集,实现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的多样化,满足教育对象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四是为老年人提供有质量的教育服务,致力于对老年人健康素养的全面提升,不仅让老年人保持生理、心理、智能等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且要作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资源融入社会,与外部环境形成良性互动。

三、需求导向下的老年教育社会化关系网络及实践方式

推动老年教育的社会化实践,整个社会也必然要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当前,与老年教育发展发生联系的主要关系人除老年大学外,还主要包括政府、高校、以企事业组织为主的社会力量、社区等,对关系网络的分析旨在分析不同关系人所拥有的资源类别、丰富程度与支持意愿,其实践方式的分析旨在研究如何发挥各主体优势和最大效益,以满足老年教育需求。

1.政府:推动老年教育法制化

老年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的供给,政府应首当其冲成为主要的供给主体,并在经费投入、资源配置上具有绝对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在管理体制、发展取向、教育规划与管理制度制订上具有领导规划责任,在权责界定、方略谋划和区域联系等方面发挥统筹管理职能。我国当前的老年教育基本是在政府财政或企业的支持下运转的,但政府对老年教育经费投入尚未列入财政预算,供给主体的制度支持普遍不足,尤其是政策法规缺位缺失,阻碍了老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和长效机制形成。进一步发挥政府在老年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目前关键在于推动老年教育法制化。当前老年教育相对发达的国家,都通过老年教育政策法制化、建立支持性的制度政策环境等措施,来提升老年教育的功能定位、开拓老年教育的渠道、完善老年教育的管理体制和保障老年人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比如,当代民主代议制度发源地之一的英国,以《盎格鲁-法兰西声明》、《老年人教育权利论坛宣言》、《老年教育》和《老年人教育工作手册》等形式,呈现了老年教育政策的基本方向,美国制定了《老年人法》、《成人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国内志愿服务法》等重要法案,使老年教育相关政策的实施取得了合法性基础。政府应从刺激老年群体有效需求和保障老年群体受教育权的公平性出发,把老年教育纳入法制管理轨道,通过减税、补贴、公共财政预算等方式,形成稳定的财政供应机制;应发挥政策引领与组织协调作用,探索实施社会参与式管理;应建立综合评估与监督机制,确保老年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2.高校:推动老年教育专业化

近年来,高校作为开展老年教育的一支特殊办学主体逐渐受到重视,高校在老年教育中的广泛参与及所提供的老年教育活动已成为各国老年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并在各国老年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大学免试招收老年学员、举办暑期大学,兴建“退休村”推行寄宿教育,瑞典老年教育与正规教育融为一体,所有大学都对老年人开放,日本高等教育机构实行公开讲座制度、科目选修制度和函授教育制度,都较好地契合了老年人的学习特点,满足了老年群体的教育需求。高校参与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视野下高等教育功能观的提升和飞跃,是教育本性的复归和本体功能的凸显,是高校发挥大学功能的良好体现,也是老龄化背景下服务社会的直接途径,更是高校多样化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科研、教学资源、教育管理技术和手段、教学管理经验等方面具备参与老年教育发展的天然优势,也为高校开发社会学习资源、建立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开展老年教育与培训等方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高等教育向老年人群开放,将在规模上和层次上迅速推动老年教育发展。高校应担当起老年教育科研主力军的角色,发挥其在老年教育中的高水平示范作用,加强老年教育的内涵建设,促进老年教育向专业化发展。首先,基于目前老年群体由于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家庭背景等因素差异而存在较大异质性,求学动机也因此不同,高校应在注重老年人学习需求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第二,基于目前老年教育形式单一、难以满足老年人群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的现状,高校要结合老年教育特性和区域文化特征,主动分析正规教育、公开讲座、旁听、选修、暑期大学等教育形式的可行性和适应群体,研究弹性化、多样化的招生条件与学制设置,探索多样化的课程类型设置和课程层次定位,研究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应用,探索不同教育类型的差异化管理模式,适量兼顾继续教育和补偿教育。三是基于目前以休闲教育、实用教育为主的老年教育课程设置不能满足老年学员及未来“准老年人”学习需求的现状,应根据时展需求和老年人身心特点,不断更新课程内容设置,促进并引领老年教育需求。

3.以企事业组织为主的社会力量:推动老年教育多元化

以企事业组织为主的社会力量主要包括以企业为代表的经济组织和从事非营利性活动的政府以外的社会组织。它们也是老年教育办学资源的重要来源,尤其是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基于当前老年教育供给总量不足,老年教育机构覆盖面比较狭窄的现状,以及随着政府从办文化向管文化方向的嬗变,新旧观念及制度的转换便会给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发展带来一定的弹性空间。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老年教育也可能面临如何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通过适度的产业化,鼓励老年教育供给主体的广泛参与,满足老年教育更大范围、更多层次的发展需要。甚至有研究指出,非营利企业、民间自组织机构也可以成为公共资源组织的核心主体。促进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老年教育发展旨在促进老年教育多元化发展,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全民参与养老教育体系。鉴于目前老年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建议首先应从制度供给与市场培育两方面,主动分析社会资源配置主体需求,从机构设立、教育资金使用、监管等方面,通过体制机制、法律政策等制度性供给,制订社会力量进入老年教育领域的平台性规范,探索形成社会化特点的引导鼓励制度和规范政策机制,协调整合各种异质资源供给的工作制度,激发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发展的内驱力,满足多元化的参与需求。特别要重视社会力量进入老年教育服务领域后的运作效率,以及优化教育部门职能范围以外的整体性配套环境。第二,可借助市场机制,通过董事会或理事会方式吸纳企业直接参与办学,也可立足于实体化,通过投资建设、无偿捐赠或共享的方式引导其投入教学建设;还可以立足于市场化,创新运作机制,引导其运作部分老年教育活动,实现了公益性与市场化的双赢。第三,应将老年教育纳入社会发展规划,根据老年大学阶段性办学战略的需要,从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出发,将各种渠道资源进行功能性整合、规划与配置,构建不同功能与渠道资源交叉整合的外部关系网络,形成对社会资源的战略性运用,比如搭建立交桥,发挥各种老年教育协会、组织和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在老年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4.社区:推动老年教育普及化

老年教育的现状篇4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职业教育挑战机遇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主要是指老年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比重增加的过程。由于城市地区经济水平及医疗水平较农村地区好,所以城市居民的老龄化现象更为突出,截至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占全国总人数的四成左右,在未来20年里将会突破六成,这就意味着我国城市地区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对此,老年产业的发展将会成为社会的一个趋势,职业教育需要就当前社会现状调整自身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一、人口老龄化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挑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步凸显,我国在政策上开始鼓励老年产业的发展,这样不仅会推动涉老服务业的发展,更能够让许多老年人接受再教育,获得再就业,从而减缓社会压力。但是,就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现状来看,人口老龄化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涉老职业人员专业化水平低,接受再教育的意识不足

目前,我国涉老人才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诸如养老院之类的服务机构内的管理人员;第二种,涉老服务人员。其需要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护理、精神慰藉以及良好的沟通等服务;第三种,为老年人服务的志愿者,这些往往都是临时性的。就上述三种涉老人才类型来看,其在为老年人服务的前提必须要有专业化的涉老知识和服务知识。但是,由于当前我国就业人员对老年产业的认识不足,所以一些高知识结构的人才甚少进入此行业,从而导致了我国涉老职业人员专业化水平低,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经验技能不足,服务人员大多为农民工,其对养老服务的认识也仅仅止步于生活照料。加之,这些人员没有强烈获取再教育的意识,从而导致了我国老年产业发展极不成熟。

(二)涉老职业技术教育供给与老年产业发展需求不符

虽然目前我国鼓励涉老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但是由于该产业刚刚流行于市场当中,许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建立这一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因此,当前我国涉老职业教育从专业建设、科研水平以及培养体系等方面都依然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甚至仍然有许多职业教育学校并没有涉老职业教育这一科目,从整体来看,涉老职业技术教育供给与老年产业发展需求严重不符。

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

由上可见,人口老龄化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找到职业教育突破人口老龄化屏障的办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人口老龄化也为我国职业教育提供了诸多发展机遇。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年龄后延,急需职业教育辅助就业

受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影响,我国实际劳动年龄将会逐步后延,这些后延的劳动者社会经验历练充足,且有劳动欲望,如果进入老年产业将会整体改善涉老人员知识水平低的现状。如果我国职业教育机构加强对此类劳动者的吸收和招纳,通过职业教育可以实现其劳动力的再生产。因此,职业教育机构可以针对这一空缺提供相应的教育,使这一部分的劳动力能够继续为社会服务。

(二)老年产业的兴起使得市场就业需求增加

老年产业主要是从生产、经营以及服务等多个方面为老年人提品及服务的一个产业部门。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凸显,老年产业随之发展起来,因此,对于此类产品及服务的需求将会逐步增加,这样也会带动人口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而职业教育本身也是为受教育人群提供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技能和知识的教育,因此,职业教育迎合了老年产业迅速发展、相关人才亟待扩充的市场需求。

(三)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老年人居家养老需要社区人力资源的辅助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当前有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加之这些劳动力人口还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责任,如果单靠他们来承担老人的养老问题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与之配套的社会化服务程度依然还很低,需要有专业化的家政服务或照料服务人才来为老人营造更细心、更舒心的居家养老环境。而这些专业化的社区人力资源需要专业化的职业教育机构予以培养。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着许多机遇。

三、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职业教育改革的对策

通过上述关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的挑战及机遇分析,笔者认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更新教育理念

想要在职业教育中融入关于涉老管理人员以及服务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并将其演变成为一个重要的科系,首先就必须要转变职业教育机构的教育理念,并将这一理念传达给受训的每个学员,让他们了解到该行业的重要性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往该科系职业教育成功案例宣传、国家相关政策及财政扶持状况分享、老龄化趋势的必然性分析等使接受涉老职业教育的人群能够在该行业中获取更多的职业期望值。

(二)增加社区人力资源教育的经费投入

经费不足一直困扰我国社区人力资源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向前发展的一大阻力。想要改善这一现状,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国家及地方经费的投入力度要加大,以切实保障涉老职业教育改革及发展有充足的资金;第二,社区财政支持。涉老职业教育不可能完全靠国家及地方财政拨款,这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科学的。对此,笔者认为应该建立社区财政支持体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切实保证涉老职业教育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职业教育的法制建设

涉老职业教育不仅要依靠个人、社会的力量,更需要法律制度上的保障,以实现涉老职业教育的规范化、正规化以及权威化。因此,加强涉老职业教育法制建设将是对涉老服务未来发展在制度和法律上予以了肯定和保护。需要注意的是,在法律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就国外先进且相关的立法经验进行借鉴,以确保我国法律制定的合理性、科学性。

(四)拓宽教育范围及内容

未来我国涉老职业教育需要积极拓宽教育的范围,以迎合市场的发展需要。具体来说:第一,重点强化涉老服务理论知识以及规范化服务礼仪的培训。由于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涉老服务人员大多接受教育的层次较低,虽然我们在致力于改善这一问题,但是短时间内是无法彻底解决的。因此,在对涉老服务人员进行职业教育之时,要让其多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和规范化服务,从而在基础学习上予以提高;第二,学员年龄要拓宽要求。由上可知,我国劳动年龄是逐步后延的,许多年龄较大的后延劳动力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以后,也可以引入到涉老服务行业,而且此类劳动力在心理上能更接近于被服务人群,未来工作也更好开展。而且,这种相当于老年人自己服务于自己的一种方式,可以极大地缓解涉老服务的压力;第三,合理规划教育内容。在此方面,笔者认为需要就基础教育项目、闲暇教育内容、文艺生活情趣教育内容、家政组合管理等进行统筹规划和安排,以确保职业教育能够从理论化层次上升到实践性上,让涉老服务人才在未来工作中能够予以直接借鉴。

(五)实行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终身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人口老龄化现状不仅要求了老年产业的发展,更要求了针对涉老服务行业的发展,这些都需要职业教育辅助一部分人进入老年产业。相对于让众多青壮年进入这一行业,笔者认为,可以实行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终身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采取老年人帮助老年人、老年人进入老年产业及涉老服务行业实现再就业等方式,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更解决了老年人老无所长、老无所依的状态。

总结

总而言之,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且要在更新教育理念、增加社区人力资源教育的经费投入、加强职业教育的法制建设、拓宽教育范围及内容上予以努力。

【参考文献】

[1]周俊山,尹银.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职业教育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8(4).

[2]王延辉,宋殿娇.人口老龄化对职业教育的挑战和启示[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2).

老年教育的现状篇5

[关键词]农村;老年教育;初探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深入发展,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对农村老年人口的关注已然成为当今中国的一个热门话题。实事求是地说,当今中国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精神生活匮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基础的原因也有地域文化的原因,但是随着养老保障等各项政策的出台,老年人口自身素质逐渐成为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而解决这一突出的社会问题,亟待发展农村老年教育。

一、文化贫困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文化贫困”是指某一特定文化的低水平、低层次状态,它不单纯是指知识贫困,更指某一群体、家庭或个人在科学技术修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里素质、思想道德状况及行为趋势上落后于当代社会的发展水平,从而影响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落后状态。有资料显示,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无论是其知识水平、生活方式还是价值观念都远远落后于其他人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教育程度低

老年人口相对于其他年龄层人口来说,学历偏低是显而易见的,而农村老年人口由于受教育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更低。2011年基于对慈溪市老年教育规划需要,本校在慈溪市各社区(或行政村)对城镇和农村分别抽取了5000位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进行调查,资料显示,慈溪市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老年人口中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重很低,小学和未上过学的占大多数,同时“重男轻女”等因素导致女性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更低。

2、文化生活单一

目前,很多农村根本没有文化生活,村里很少组织文化活动,相对于老年人群的文化活动更是少之又少,老年人群经常以看电视打发日子,电视节目更多的热衷于电视剧和娱乐节日,很少关注知识性、科技性的节目。虽然慈溪市农村基本上每个村委会都设有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活动的“老年活动室”,但是,老年活动室内除了桌就是电视机,所以打麻将、看电视成为农村老年活动室的主要活动,因而打麻将也成了男性老年人的主要休闲方式。

3、价值观念滞后

农村老年人的价值观念滞后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消费观念滞后。农村老年人口,由于其收入保障相对偏低,他们对自身的家庭生活显出随意性和倦怠感,有钱也不舍得用于精神文化消费,而更多地用于人情交往或者存款养医。二是养老观念滞后。农村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老人喜欢家庭养老,对于机构养老和社区日托养老普遍抱否定态度,认为这样显示家庭教育失败,子孙不孝。三是人际交往观念滞后。他们的社交圈以血缘亲人和相邻为主,普遍与老年群体交往,很少融入年轻人的行列。这些观念导致他们思想麻木、精神萎靡、目光狭窄短浅,有些听天由命的消极心理。

二、发展农村老年教育是消除文化贫困的有效措施

文化的问题当然要通过文化解决,消除老年人口文化贫困,提高老年人口精神生活质量要从改善农村文化生活入手,而发展农村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素质,则是消除老年人口文化贫困的最有效措施。因此,农村社区教育关注老年人口精神生活,积极发展老年教育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由于农村社区教育机构肩负着对社区内所有成员开展教育的任务,人员少,任务重,因此,我们要善于调动社区成员的力量,实施“社区教育中心指导,社区成员自主管理的模式”来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操作:

1、构建教育平台

随着社会和公众对老年事业的重视,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建立了老年大学,好多县市一级也有老年大学,乡镇则有老年学校,但这还远远不能满足数量巨大的农村老年人口的文化生活需求。因此,依托社区构建各类老年教育平台是老年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

同其他成年群体相比较,老年人在社区活动的时间更长,社区成为老年人退休后的主要人际交往场所。因此,在社区构建老年教育平台,可使老年人路程近、时间少、成本低地享受到教育发展的乐趣。构建类似“夕阳红大讲堂”这样的讲座平台,让社区老年人能够定期自主参与活动,聆听讲座,增长见识;开辟诸如“老年活动室”这样的融阅读、娱乐、交友为一体的活动场所,并提供多种报刊和书籍供老年人阅读、交流,提供棋类、麻将等供老年人娱乐,并定期组织安全、积极的竞技活动,激发老年人的热情;在社区的广场、公园举办健身操、太极拳等技能培训,增强体能,培养兴趣爱好;组织各类信息咨询活动,吸引老年人接受现代信息;通过这些形形式式的教育平台使老年文化教育真正适应“白潮”发展的要求。

2.培养班委团队

树老怕空,人老怕松。老年人有大把的时间,因此引导他们服务社区,这既是老年人自身的追求,也是社会的迫切希望。所以指导社区老年人组建一个“有主意、审情理、善沟通、会组织”的班委会,使他们成为社区老年教育的中坚力量,使他们成为承上起下、联系教师、服务学员的桥梁和纽带。

一是要善于发掘,发现社区中那些有管理经历或教育经验的老年人,比如退休教师、退休村支书及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年人,委以重任。让他们根据社区老年人的特点,组织学员开展各种有益于学习和身心健康的活动,协助社区老年学校组织开展公共课、社会活动课、联欢会、组织春游等等。二是让班干部组织老年学员,广泛阅读,善于摘引,编制诸如“健康画报”、“老年之友”之类的班级小报,让更多的学员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健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展现人生的价值和新的生命力。

总之,老年教育是一项公益事业、朝阳工程,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为老年教育事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只要我们抢抓机遇,勇于面对挑战,坚持求实创新,开拓进取,老年教育事业将会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老年教育的现状篇6

【关键词】老年教育;管理体制;硬件条件;人口老龄化

前言

老年教育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以及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老年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营养与保健、音乐与舞蹈、手工与园艺、文化知识、职业训练,以及对退休生活的适应等。其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各种讲座、学习班、老年学校、老年学院和老年大学等,其中,老年学院和老年大学是老年教育最重要的形式。

一、无锡市老年教育发展现状

1.老年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现阶段,在国家的关于老年教育问题的相关政策下,无锡市委以及市政府积极响应号召,并深入贯彻实施了老年教育的相关问题,建立了以老年大学、老年学院为主体,社区机构为依托,教育培训为抓手的现代化信息教育体系。据相关数据显示,现阶段无锡市有各类老年大学620所,其中包括3所市级学院,9所县区级学院,还有600多所乡镇、社区共同开班的老年学校以及分校,基本形成了市、县、乡镇、社区、街道等老年教育教学网络,每年有超过6万人次的老年人进入各类老年大学学习。除此之外,无锡市的电视台先后推出了多档老年教育类栏目,包括健康养生类、书法绘画类、阅读类等相关课程,其中,“最美夕阳红”、“文化知识万花筒”、“老有见闻”等栏目的推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老年教育条件逐步改善。多年来,无锡市委、市政府以及下级政府始终致力于老年教育的发展工作,不仅在教学成果、师资力量等方面取得了全面的提高,在教学楼建设、教学设施建设、宿舍楼建设等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无锡市老年教育的发展始终走在全国范围内老年教育发展的前列,比如,无锡市夕阳红老年大学曾经获得“全国先进老年大学”的称号,其在2007年进行综合改建,占地面积9000多平方米,计算机、按摩器、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大型会议厅、报告厅、网球馆、排球馆、篮球馆、乒乓球馆等种类齐全,多媒体设备、医用电梯以及中央空调等硬件设施也一应俱全,保障了老年教育事业的深远发展。3.老年教育成果丰富多彩。无锡市老年教育工作始终坚持“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保障健康”的理念,并将学习、娱乐、教育、生活四方面有效结合,时刻注重老年人的需求,因此不仅具有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比如,无锡市老年大学艺术团编排的舞蹈《水如云烟江南景》曾获得了中央电视台颁发的特别荣誉奖;无锡市老年大学的吴仲畦学员所作的70多篇书画作品被《中国老年报》、《中国书画报》等刊物联合发表出版;江阴市老年学院何培珍学员曾代表学校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金色舞台”全国老年人歌唱比赛,并荣获了“魅力之星”奖;江溪市老年大学的徐立刚学员连续十多年在各大新闻媒体中发表文章,发表的稿件超过200篇,并且出版过多部文学著作。

二、无锡市老年教育的发展策略

1.提高老年教育重视程度。国家、政府应该不断提高老年教育的重视程度,把老年教育问题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在保障老年人正常生活、医疗卫生条件的同时,对其精神生活、文化娱乐、学习交流等问题也要给予关注和重视,不断提高老年教育的社会地位,使其能与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甚至大学教育站在同一地位上,并把其纳入社会养老、社区养老以及居家养老体系中,使老年教育得到充分的发展。2.完善老年教育管理体制。完善老年教育的管理体制,可以制定“统一管理、分层指导”的管理体制,并按照“一方牵头、多方参与、分工负责、共同发展”的原则进行,具体表现为由无锡市的社会保障委员会牵头,各相关部门相互协调,并明确相关工作结构以及工作职责,共同致力于老年教育事业的统筹规划以及不断发展工作。除此之外,政府可以将无锡市的老年大学作为本地区老年教育培训、科研的主要场所,同时,积极合并各社区、街道的老年大学,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整合,共同促进老年教育的发展。3.提升老年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升老年教育的整体水平,可以通过扩大老年教育的普及范围以及提高其社会地位的方式进行,积极探索促进老年人精神文明生活的新途径,比如,无锡市下的一个乡镇老年大学戏剧社团拍摄了一部体现当代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影视剧《人民生活比蜜甜》,在当地引起了强烈的轰动,虽然拍摄技术和拍摄环境比较落后,但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有效提高了老年教育的整体水平。

三、总结

发展老年教育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有利于实现老年人的继续社会化,使他们更顺利地适应退休生活以及新的社会角色。其次,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精神修养,促进其精神文明建设。最后,有利于增强人力资本积聚,带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韩宁,程筱栋,张雪萍.无锡市老年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江南论坛,2016,01:38-41.

老年教育的现状篇7

【关键词】中老年;健康教育;疗养院;方法;效果评价

国际上把由于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导致最终身体发生一组慢性进行性疾病统称为生活方式病(lifestylerelateddisease)[1]。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这组疾病目前又以中老年居多,军队疗养院是部队干部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而来院疗养的对象以中老年干部为主,疗养院应通过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促使老年患者建立新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减低疾病的危险因素。作者对2007年9月~2008年1月来我院疗养的2500名中老年疗养员,重点开展了各种方式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研究对象

自2007年9月~2008年1月,来院军队疗养人员2500例,其中男1354例,女1146例;男性平均年龄(58.5±1.2)岁,女性平均年龄(56.9±10.5)岁。

2健康教育的方式

2.1制定个体化方案来院疗养人员的疗养时间一般为15d~1个月,为尽快了解疗养员的健康状况,每批次疗养员都要进行1次入院的常规体检,包括血液常规、大便常规、小便常规、肝功、肾功、血脂等基本检查项目。根据体检结果,对疗养员的健康状况进行分类,针对不同需要对其进行健康知识和护理常识的讲解,使其获得个体化的服务。并将结果进行分类记录,在疗养员出院时进行健康状况的对比和后期指导。

2.2集中授课疗养初期,召开介绍会向疗养员介绍疗养院的一般情况和昆明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等,使疗养人员尽快消除陌生感并适应疗养院的气候。根据中老年军队干部工作的特殊性质、年龄、身体状况、疾病的种类和治疗的特点有计划地进行健康教育。时间为1次/周,4h/次,具体讲授该批疗养员常见的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的防治知识,包括中老年人饮食营养新标准,运动锻炼方法,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保健方式等。在疗养中后期通过宣传栏、播放健康教育录像、召开健康教育座谈会、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等方式进行。

2.3因地制宜的教育充分利用疗养院的温泉资源和森林氧吧对疗养干部进行健康教育和物理治疗。首先集中讲解我院的温泉资源的化学和物理治疗作用,如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并且温度适宜,饮用和泡浴可治疗前列腺炎和便秘,辅以水疗可以治疗和预防多种疾病。鼓励疗养员每天在游泳馆进行1次温泉浴,并由科室护士和医师为疗养干部介绍游泳前的准备工作和自我保护等注意事项。组织疗养干部在森林氧吧进行身心调适,在丰富的负氧离子的作用下,调节身体健康状况,舒缓心理压力,并在整个过程中为疗养干部讲解有关健康知识。最后根据疗养干部的个人意向和身体状况,每周分批组织疗养干部去昆明市内做短途游览或市外的较长路线的游览,一般为1~2d,并有随车的护士和医师,为疗养干部提供健康咨询和护理,使疗养干部在疗养期间身心得到放松和调养,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模式。

2.4心理健康教育疗养员中有50%以上是军队的离退休干部,由于退休后社会地位的改变,人际关系的变化,社会交往的减少,心理上易产生失落等情绪,加上生理上正处于更年期的影响,更容易产生一些不良情绪。而目前我国的中老年人,由于特定的成长历史背景及我国心理学发展滞后等因素,使这一代人大都缺乏心理学知识,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2]。我院主要采取单独的、有针对性的方法对疗养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护士和医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建立与疗养员之间的信任关系,通过一对一的关心、讲解和开导,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由于维持心理健康是长期的过程,所以我院着重建议和培养疗养员的自我疏导意识,如鼓励并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讲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业余爱好使其丰富离休后的生活。结果表明,疗养的中老年离退休干部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拥有了乐观平和的心态。

2.5亚健康咨询亚健康咨询安排在出院前,首先让疗养员进行心理测评,了解他们的心理亚健康指数,再通过亚健康血液分析仪器来观测疗养员的健康状况,通过观察疗养员的血细胞形态、血脂、血黏度以及各重要器官和系统的健康状况,可以更直观了解他们的状况,并在观测的同时为他们讲解正处于的健康状况和如何改善亚健康状况。医师通过检测,给疗养员提供个体化的治疗和保健建议,并把结果和建议以书面的形式在出院时送到疗养员手里,作为他们出院后的长期健康保健的建议,达到长期健康教育的目的。

3效果评价

通过多种形式、全方位、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以后,中老年疗养员的健康保健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分析和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我院对疗养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表1)。

4讨论

健康教育[3]是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预防疾病、消除危险因素、促进健康的一门科学。其理论依据和专业技术主要来源于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健康教育的核心是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使健康状况得到提高。其目的是“知、信、行”,“知”就是普及健康的科学知识;“信”就是使人们相信科学知识有益健康,并建立获得健康的信念;“行”就是把信念转变为行动,落实健康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我院通过对中老年疗养干部实行多形式、全方位、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使他们对健康保健的认识和保健技能都有极大的提高。有研究证明通过多种健康教育方法,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抑制有害的基因。对健康管理进行干预,可使中老年的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得到有效的减少和控制。

参考文献

1袁冰.远离中风、远离生活方式病[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5

2张志立.论构建和谐社会与老年人的心理保健问题.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资料,2006

老年教育的现状篇8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状况;对策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的根本点在于基础教育,也就是九年义务教育。而小学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小学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它是否发达,对教育事业影响重大。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的国家,农村小学教育面广且量大。要使我国的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就必须改善和发展好农村小学教育。农村现如今的小学一改以前的落后,有了良好的开端,逐步向现代化教育的方向发展。诸如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大大得到了相应的改善,教学楼大部分都已经是两三层建筑,而教学器材也有所增加;师资力量也已经在慢慢转换成年轻的老师,并且都是经过一定的教学专业培训的,教学质量也在相应的提高。但农村小学教育在教育中是一个很薄弱的环节,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而这些缺陷制约着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如今小学教育的状况怎样?

如今农村小学教育状况是教育教学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教育问题。学校和教师的一切努力,最终要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才是教育的成功。我们培养的是祖国未来事业的接班人,所以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习的成绩,更要去关心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以及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目的;我们今天的教学管理中的众多失败,究其原因,是只注重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根本就没有看重其他的培养,如体育课只能进行简单的教学,以前能用上的一些器材,现在已无法使用,这些老化的教学器材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像德、智、体、美这些都没有专职的老师去教,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教学,而使得不能学透彻。因此制约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和农村人口的迁移。出现了许多农村小学的废弃,使得一个村庄在本校就学的孩子越来越少,有些年级只有几个学生,甚至有的年级没有学生。还有的出现一个老师就教一个学生的情况,在一个没有多少学生的农村设置学校,是不科学不合理,这样就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耽误了师资力量的整合,就严重制约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还有英语、音乐、体育和美术等专业化教师严重不足,往往是一个教师要跨好几个专业代课,比如我是考数学进来的老师,而现在教的课程是要教语文又要教英语还要教数学甚至还要教其它的课程等等。赶鸭子上架,完全成了一个多功能老师了。对于农村小学的教师在自己岗位以外很少有经过专业学习的教师。这一现象严重制约着农村小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因此也严重制约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还有就是作为一个老师一年的业绩好坏,主要是靠教师的工作成绩仍以学生的考分为主,学生的总成绩在全镇进行排名,而且这个成绩还跟教师的绩效工作直接挂勾的,因此学生的分数高,就意味着这个教师的教学工作好,教学能力强,学生考不出成绩,那就是教师的不好,教师教学能力差。许多教师为了追求高分,取得好的排名,就给学生进行大量的考试,大量的作业,这样就会占用大量的其它课,除了数学,语文外,其它课就有可能全部被占用了等方法,来求得高分,这便给学生从小养成了不好的习惯,违背了教育的遵旨,只追求考高分为目的。这样也严重影响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另外就是农村学校的生源流失很严重。因为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带领子女进城务工人员随之增多,所以每年都有一批孩子从农村进入城市就读,农村的学生也随之流失,农村学校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生源就越来越少,就像前面提到的,一所学校一个老师只教一个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着农村学校的发展。

老年教育的现状篇9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研究显示,与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有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浅析天津市区老年人健康教育现状及促进对策,推动老年人健康教育的发展。

1 天津市老年人健康教育需求现状

1.1 天津市老年人健康教育需求天津市统计局《2008年我市人口发展状况》报告,65岁以上老年人为111.58万人,比重达11.88%,与上年相比上升了0.26%,天津市人口老龄化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位列第三。高血压等慢性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天津市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后果分析显示,人口老龄化将直接影响国民收入分配、劳动力供给和消费市场,并通过这三个变量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对天津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大的挑战。因此,如何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实现“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1.2 天津市老年人健康教育现状资料显示,自2008年天津市实行18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政府出资购买以来,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为44万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了个人与家庭健康档案并实行随访管理;对60岁以上确诊并已建立健康档案的16万名社区高血压和6.1万名糖尿病患者定期随访检测,指导用药和饮食。老年人健康教育在天津已逐渐展开,但主要是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常见病。如何在规范化管理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向老年人传播卫生保健知识和技术,指导老年人把健康知识转化为健康行为,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

2 促进对策

2.1 建立、健全以社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体系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环境支持的综合体。世界各国健康教育成功范例的事实证明,普及保健知识这种手段的潜力比其他任何可以想象的科学进展都大得多。故以社区为基础,建立一专业性健康教育指导机构,培训健康教育师资力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其目的是在传播、普及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使老年人树立健康观念,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即不仅把健康知识与信息传递给他们,同时管理、指导、监督社区老人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将健康知识落实到健康行为。

2.2 研究制定具有科学性、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内容,倡导“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思路是以预防为主,主要内容是老年人如何预防疾病,工作任务的完成是以医生和社会工作者为主,而老年人则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积极老龄化”的概念是要求积极参与,老年人自身是主要角色。事实证明,老年群体自我保健意识及能力的增强,比依赖建再多的医院、培养再多的医生或在医疗技术上增加再多的费用等具有更大的潜力和收益。老年人的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应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实际需要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应突出饮食营养指导、合理用药指导、生活方式指导、家庭护理技术操作指导、心理指导及安全行为指导,将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锻炼等综合运用于老年人健康促进全过程中,充分调动老年人的积极性、主动性。

老年教育的现状篇10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信息化建设

引言

教育部2012年3月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1],在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方针中明确指出: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保障。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教师教育信息能力标准,将教育技术能力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与支持力度不断加强,组织实施了一批教育信息化重点工程,也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为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和发展任务,湖北省组织实施了一批教育信息化重点工程项目。2010年至今,湖北省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投入巨大资金,对各级各类教师进行多次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作为湖北省教育大市的黄冈,及时了解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很有必要。从研究现状来看,目前很多专家和一线教师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的状况进行了研究,如:耿品万老师论述了信息化建设在课堂上的重要性[2],王建老师讨论了西部农村初中教育信息现代化建设的现状[3],王锋教授研究了教育信息化视野下农村教师角色现状的分析[4]。他们是从利用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上展开论述的。笔者以黄州城区6所中小学为例,通过调查访谈,了解当前中小学教师在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的实际问题,分析原因并给出建议。本文研究意义有以下几点:①了解当前教师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②为切实提高黄州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应用能力提供帮助;③可以为推广湖北省相关教育信息化政策提供依据。

1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黄冈市黄州城区6所中小学,其学校的师生人数见表1.

1.2调研方法

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深入这6所学校,向在校老师发放调查问卷,一共发放调查问卷350份,回收307份。通过随机访谈的方法,找不同学科的老师了解当前教育信息化的状况。

1.3实施过程

在参考有关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确定了学校设施、资源、应用、人员技能和管理五大类指标评价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框架,最终提出了一级指标5个,见图1。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提纲,都涉及到了五个一级指标。在调查中,对这6所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

2教师教育信息化调查内容及结果

2.1调查问卷内容设计

调查问卷涵盖教育信息化相关评价指标,以单选和多选题为主,最后附带一个问答题。问卷包括以下内容:(1)调查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学校教师的基本条件。这里面包括学校教师的年龄结构问题、学历层次以及专业背景方面的调查。(2)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和相关网络资源条件。以此调查学校在信息化方面的资金投入和管理水平以及教师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资源的便捷性。(3)信息技术教学的意识与态度。以此来调查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看法、对信息技术作用的看法,以及对教师信息技术了解程度的摸底。(4)教师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以此调查教师在现阶段信息化方面的真实能力,看看在教学中是否深入开发利用信息化来进行课堂教学。(5)当前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此来调查,当前中小学教师在信息化专业发展存在的困惑之处,针对此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政策来切实进一步提高利用信息来教学的能力。

2.2经过调查得出的结果

(1)6所学校教师基本条件调查表,见表2、表3、表4。表2为黄州区6所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这6所学校年轻教师相对较少,但近年来教师队伍逐渐年轻化,年轻教师愿意接受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愿意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表3为老师学历层次情况,这6所学校的老师大多是大专水平,以前缺乏相关信息技术的学习,在熟练运用与信息技术可能存在一些问题。表4为6所学校教师的信息专业化情况,可以发现,在学校中计算机专业和信息技术专业的老师所占比例很小,说明在学校中缺乏信息化专业教师,这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2)学校网络资源条件调查结果。这6所学校每个班级每个教室都配备有班班通等多媒体设备,学校都连入10兆光纤网络。但是,具体到每个班级,网络条件有所欠缺,网速很慢,有的多媒体设备经常出问题,得不到及时维修,有的学校多媒体设备在教室闲置。另外,经过访谈,学校内部的网络资源也有限,教师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很少,导致很多教室多媒体设备闲置。(3)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意识。调查显示53.7%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应用最重要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6.8%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在于优化教学过程。而只有10.4%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4)教师的基本信息应用能力。调查显示,有46.8%的教师会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有37.1%的教师根本不会用多媒体,有11.7%的教师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会有效开发教学资源。这说明,教师大多愿意有主动学习的意向,由于自身专业条件的有限,不太能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5)教师目前在教育信息化存在最大的障碍。通过与各学科老师的访谈发现,教师在信息化方面有一定的认识,愿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然而,在利用信息化教学中,很多老师只会简单的下载课件进行教学,然而在网络课件中,有很多与实际并不相符合。大多数教师不会对网络资源进行深加工,不能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很多老师接受过中远程信息技术培训,然而多数老师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限制,只为应付过关,培训目的没有达到。通过以上调查数据,可以发现近年来,信息技术确实给课堂带来改变,然而其发展不容乐观。尽管教育信息化投入巨大,但现实状况收效甚微。通过访谈,大多数老师有着信息技术作为“手段、工具“方法论”的理念[5],认识不足。课堂教学中,年长教师不太愿意去运用信息技术,偶尔使用也是为了减少板书之劳苦。年轻教师愿意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然而碍于自身的专业知识,在教学中也只能粗浅的加工信息,不能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这说明,在学校中,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学校盲目建设,管理体制不全,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现象普遍存在。信息技术如此缓慢发展,应该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问题分析

(1)教育经费不足影响信息化建设。经费不足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学校经费主要靠上级部门下拨,没有商业投资,学校网络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导致学校信息技术资源匮乏。(2)信息化设备硬件设施闲置。主要在于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差不齐,缺乏具有专业信息技术能力的教师。部分教师想利用信息来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造成信息化设备闲置。(3)现代教育技术管理水平落后。主要在于教育管理部门和领导的评价机制不健全,对信息技术缺乏整体规划,部分教师主观上不接受信息化教学,因此教师缺乏信息技术专业化发展的动力。(4)对教师信息能力培训力度不够。尽管部分教师参加信息化技术培训,但培训效果不好。多数老师认为自己缺乏信息化辅助教学的能力,渴望接受培训,然而由于时间、经费等原因,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

4对策及建议

(1)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到学校信息化配置服务,资源建设中。及时维护教室里面已有多媒体信息设备,避免信息化设备闲置。(2)建立健全教师管理模式。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一直未能很好整合,由于课堂教学要素由教研机构主导,而信息技术由技术装备机构主导,这样的模式阻碍了信息技术的发展[6]。教育主管部门和领导应该选择合适的评价机制,来激发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内在动力。(3)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专业队伍,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从源头上得到保障。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相应信息化专业来培养专业信息技术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只有拥有一只专业技术扎实的教师,才能落实信息技术学科教学。(4)加大培训力度。因现代教育技术的复合型特点,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培训:一是信息技术的培训,二是“深度融合”的培训。先做好技术骨干的集中培训,再由骨干教师向全区学科教师做好二次培训。培训中,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应构建参与式、案例式的方式,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5)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目前黄州区信息技术力量薄弱,应在教育主管部门设立相应的配套服务,可通过电话咨询、上门服务、网络交流等形式随时解决教学设备在学校中的调式运行状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耿品万.关于提升区域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研究报告[J].教育技术导刊,2014(2):59-61.

[3]王建.西部农村初中教育信息现代化现状的调查分析[J].教育技术导刊,2013(11):56-57.

[4]王峰.教育信息化视野下的农村教师角色现状分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5(3):59-65.

[5]李金凤.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6):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