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规避风险主要措施十篇规避风险主要措施十篇

规避风险主要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6:46

规避风险主要措施篇1

关键词:铁路隧道施工主要风险规避措施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

铁路隧道施工具有施工环境较差、地质状况复杂等特点,这给隧道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带来了潜在的风险。目前,对隧道及地下工程中风险的认识没有统一,对风险与危险的区别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于地下工程及隧道来说,风险是在以工程项目正常施工为目标的行动过程中,假如某项活动或客观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承险体系统发生各类间接或直接损失的可能性,那么就称这个项目是存在风险的,而这项活动或客观存在所引发的后果就成为风险事故。风险管理者只有通过一个全方位的识别、科学、合理的评判,才会使整个工程避免重大损失的发生,从真正的保证了工程的效益。

一、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存在的风险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极其复杂,所遇到的隧道施工风险问题也是很多的,总体来讲,铁路隧道工程施工风险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质状况风险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对于地质状况要求比较高,复杂的工程地质状况,将对隧道工程施工极其不利,也是铁路隧道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2、施工过程中的风险

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比较多,包括现场风险、技术风险,至施工人员的素质也影响着铁路隧道工程施工风险。另外,施工材料的质量以及现场使用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铁路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

3、施工工期风险

施工工期风险主要包括建设环境、业主、设计方、承包方的因素,成为影响铁路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的重要因素。

4、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主要来自于因其经济投资而带来的风险,包括不可抗力风险、环境保护风险、社会政治风险、宏观经济变化、生产经营风险、工程完工风险以及参建方的信用风险。

5、环境风险

包括运营期和施工期的电磁、振动、固体废弃物、噪声、空气污染及其水污染等对周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6、铁路隧道工程运营风险

包括了隧道结构稳定性风险,隧道防水可的靠性风险,盾构隧道结构侵蚀环境、耐久性对隧道结构损伤风险、消防设施可靠性风险、运营通风系统的可靠性风险以及典型灾害事故风险,如地震、火灾等等。

二、影响铁路隧道施工的主要风险因素

1、隧道施工风险的特点

(1)因为隧道施工对场地周围土体的扰动大,造成了对场地周围环境、居民生活和建筑物的影响,除了自身的技术因素影响以外,隧道施工还不可以与外部环境发生关系,这样就会使得隧道施工风险不仅仅是具有内部因素的多样性,而且还具有一个鲜明的层次性;

(2)在隧道的施工过程之中,因为试验数据离散性比较大,其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场地性质资料又很有限以及地下情况的不可预知性,施工风险的可变性就会更加的明显;

(3)因为勘察设计资料非常有限,设计计算理论不完善和在隧道施工中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突发事件等的原因,就会使得隧道施工的风险具有大量发生的必然性和发生的偶然性;

(4)因为隧道工程的水文地质、地基岩土性质的条件比较复杂,隧道施工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2、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2.1、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导致的自然风险和环境风险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是隧道设计和施工最重要的基础资料。其复杂性主要表现在:

(1)地层中的其他障碍物,主要包括:建筑或其他构筑物基础、各种管线设施、废弃构筑物、其他孤立物,如孤石或江底沉船等。

(2)水文资料方面,主要包括:水的流向与流速、含水量、岩土的渗透性、水压和水的冲刷、水位、水的腐蚀性、补给来源等等。

(3)地层方面体现在乳性和变形以及各种不良地质、岩土介质在切削搅拌后的流动性、不同岩土介质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参数、地层层次分布情况等等。2.2、建设中的机械设备、技术人员和技术方案的复杂性引起的施工风险

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中,施工操作技术水平、机械设备、建设队伍等对工程的建设风险都有直接的影响。因为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与工艺流程复杂,且不同的工法又有不同的适用条件,贸然的采取某种设备、技术和方案势必会产生风险。2.3.1、进度施工管理及人员素质

施工控制计划不完善、施工控制计划可操作性差、施工控制计划组织机构人员不落实、施工控制信息不畅通、有效控制方法落后、管理人员素质差以及承包商和监理工程师不合作等。

2.3.2、原材料和成品半成品材料风险因素

成品、半成品和原材料质量和规格不合格;成品、半成品和原材料的品种和数量的差错;成品、半成品和原材料的订货或供应不足;运输存储和施工损耗以及特殊材料或新材料质量的稳定性等等。

2.3.3、设备风险因素

包括机电设备安装事故、设备安装调试失误、施工设备维修不当、施工设备备件短缺、刀具磨损过快以及隧道掘进机损坏等等。

2.3.4、施工现场风险因素

地质资料的安全措施不力、通讯不畅、施工用电事故、洞口滑坡、山体偏压、洞外危崖落石、突涌水、岩溶、有毒气体释放(硫化氢气体等)、瓦斯爆炸、岩爆、密封漏损、工作面塌方、不确定性等等。

2.3.5、施工技术风险因素

质量检测技术失误、隧道施工中初支的收敛变形超出控制、隧道轴线定位偏差、爆破控制不当、隧道施工技术问题的不确定性、现场工作不均衡系数大、施工进度不合理、施工技术与方案不合理、施工工艺的落后以及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困难或是失败等等。

三、风险分析及风险规避措施

1、建设一支懂管理、精技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实现风险管理的智力保障

首先,应在隧道工程项目上配足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要想建设一支懂管理、精技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员必须也只有在隧道工程项目中经受磨练,才能成才,所以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非常关键。其次,要赋予现场项目管理上的工程师足够的决策处理权力。正确地判断现场反馈的信息,果断地采取措施,对现场管理又是那么重要。另外,不仅要加强内部管理,而且要加强与设计、监理的沟通;动态管理条件下不仅要精通专业技术,而且要熟知合同内容;一些定量的信息可能通过先进测试技术取得,但由经验和教训组合成的定性的信息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才能得到。

2、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为化解风险提供有力的保证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规定:“选择施工方法,应以地质条件为主,结合经济效益、机械设备情况、施工技术力量、工期要求、结构类型、断面、隧道长度等等,综合确定,并优先的采用喷锚构筑法。对地质变化较大的隧道,来选择的施工方法要有较多的适应性,以便于在围岩变化的时候就容易变换施工方法而较少地影响施工的进度。在变换施工方法的时候,应该要有其过渡的措施。”

3、采用先进测试技术,及时反馈信息,以防范风险提高信息保证

隧道工程界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识到“动态化设计,信息化施工”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在一些地质条件复杂或重要的隧道,监理、施工、厂商和设计、科研、学校等单位来一起开展技术的攻关,进而研制出了实用的测试仪器,开发出先进的测试技术,为隧道工程施工实施信息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为防范风险提供一个可靠的信息保证。

总之,铁路隧道施工具有施工环境较差、地质状况复杂等特点,这给隧道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带来了潜在的风险。所以说,风险管理者只有通过全面的识别、合理的评判,才能使工程免受重大损失,保证工程效益。

参考文献

规避风险主要措施篇2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是以严格的合同制为基础的。合问是工程招标投标这一具有高风险的特殊交易活动中一切工作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因此,从这个角度上分析,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合同管理、风险管理是进行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工作的关键及核心。本文从建筑工程项目招标风险管理因素分析、建筑工程项目招标风险管理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浅析。

一、建筑工程项目招标风险管理因素分析

进行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这样特殊、复杂的经济活动,客观上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既包括工程建设的风险,又包括交易环节的风险。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主要风险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工程所在国的经济状况、经济实力、经济发展趋势等方面给经济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比如:通货膨胀。工程所在国若是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致使当地的工资、物价以超出合同预期的幅度大幅上涨,货币则以超出合同预期的幅度快速贬值,将会直接严重损害工程参与各方的经济利益。外汇风险:外汇风险包括工程所在国外汇政策的变动、汇率波动、外汇管制、合同选定的外汇贬值、合同确定的外汇比例不足、不能按时享到外币付款,倒贴利率差等因素给工程当事人造成的损害。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产生经济萧条,甚至可能导致工程中断.势必会给工程参与各方造成巨大损失等。

2.合同风险

合同是维护当事人利益的行为规范,是工程招标投标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因此,合同中存在的问题,将对有关当事人产生直接的重大影响。包括:合同缺陷。合同文件中的错误、矛盾、遗漏、末尽事宜、含糊不清等问题都会导致当事人经济利益的损失。合同条件有失公正。合同条款的设置不符合国际惯例,尤其是责任条款、工程变更条款、价格调整条款质量条款、验收条款、不可抗力条款、索赔条款等。风险分担明显不合理,技术规范要求过于苛刻,都将给承包人造成较大风险。合同翻译问题。合同文件在翻译成不同国家文字时产生的意差,甚至出现翻译错误也会引起合同风险。

3.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通常是指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风险。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地质、地基、水文、气候条件的异常。这些条件与业主方提供的资料及其估计不符,出现较大的偏离;材料、设备等供应风险。主要是由于材料、设备的质量不符合要求或供应不及时,将给承包人造成损失;工程变更风险。业主方提出的工程变更,无论是设计变更还是工程量变更,都会打乱承包而既定的施工计划和安排,给施工组织造成新的问题,增加新的困难,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损失。

二、建筑工程项目招标风险管理的措施

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采取相应对策和方法中断风险源,使风险不致发生或发展的风险管理措施。风险回避,可以选择放弃来回避;可以利用合同条款进行回避;也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回避。

放弃,即从根本上杜绝风险源。例如,承包商在投标阶段就认识别某项工程的风险巨大,可以选择放弃投标,回避工程承包的风险。但在回避风险的间时,也放弃了可能获得的盈利。

利用合同条款回避,风险回避亦可采用积极的方法,充分利用合同条款进行凶避,即力争通过合同谈判,对有关合同规定或条款进行修改、补充,使之有利于风险回避,例如,业主愈期支付风险的回避,通常在招标文件中只规定了月支付证书在工程师签字后业主应支付的期限,却未规定业主到期不支付应如何处理,对业主愈期支付缺乏约束,使承包商曲临业主愈期支付的风险。

承包商在合同谈判中应努力争取在合同中补充愈期支付要加付延误期的融资费的规定,利用这一条款,必能有效地回避业主愈期支付的风险。再如,外汇风险的回避,承包商可通过合同谈判,在合同的有关文件里合理确定外汇比例、明确固定汇率、约定以某种硬通货支付等,来有效回避外汇风险。

采取措施回避,针对承包商垫付资金的风险,承包商对采取尽量使用企业原有设备、材料;尽量使用工程现场已有设施;尽量在工程当地租赁设备、设施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为工程购置机械、设备、临时设施的费用支出,力争把这笔资金支出控制在一定的幅度内(最好是控制在工程预付款的数额以内),以回避资金垫付的风险。

2.风险减轻

风险减轻,是指采取有效手段和方法遏制已发生风险事故的发展态势及范围,将事故造成的损失最小化。譬如,业主在承包商严重违约时,没收承包商的履约保函、在确认承包商无力继续履行工程合同时,立即撤换承包商;承包而在业主严重违约时,要求业主付款保证担保的担保人赔付款项、并采取索赔、停工、撤出工程现场等举措,都是减轻风险、降低损失的措施。

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通过定的方式将风险转嫁出去,以降低风险减少损失是风险管理重要措施。风险转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有偿方式,即投保转移,支出一定的费用进行保险或保证担保,有偿地将风险转移给保险人或招保人;另一种是无偿方式,即协议转移,通过分包、转让等协议,无偿地将风险转移给他人。

4.风险利用

风险利用,是指对那些既有损失机会,又有获利可能的风险,选择合适的机会,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处理,以达获利目的的风险管理措施。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全部风险都能利用,只有投机风险才有利用的可能。主要是:政局失稳、对外关系紧张、法律不健全、外汇风险、货币贬值、合同缺陷、合同翻译问题、工程变更、图纸提供不及时等风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慎重地加以利用。

风险利用一般须按照分析风险利用的价值;计算风险利用的成本;判断承受风险的能力;制定风险利用的措施方案;妥善、灵活地实施方案的程序进行,力争达到最终获利的目的。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是风险控制,而风险控制则主要研究风险转移,综上所述,四种风险管理措施中,最重要的措施当局风险转移。

三、结束语

规避风险主要措施篇3

关键词:公路建设;Bt;资金;风险管控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金融经济的空前发展,公路建设项目的融资规模日渐增大,且施工方式、投资方式、承发包方式逐渐呈现出多样化。Bt模式属于一种比较新颖的筹资建设方式,常被用于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中,具有分散风险、提高效益、降低造价、规避恶性竞争等优势。公路建设是构成交通设施建设的重要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因公路建设涉及环节多、投资额度大、耗时长且施工过程比较复杂,故极易发生资金管理风险。如何有效规避Bt筹措资金管理风险,确保资金的安全、合理、有效运用,对公路项目的顺利建设十分重要。

一、Bt模式的定义及优势

Bt模式即为建设-转让,属于一种比较新颖的筹资建设模式,主要指业主运用公开招标的形式来选择施工方,随后,由施工方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并负责工程建设,待项目完成验收达标后,业主负责回购与支付回购价款。和传统筹资模式相比,运用Bt模式筹措公路建设资金有以下优点:一是使资金使用率得到提升,使投资风险得以分散。二是可以优化工程建设的规模效益。三是可以降低项目建设造价,使业主融资风险得以转移。四是可以确保项目回购资金,降低投资风险。五是可以避免恶性竞争,有效发挥资金综合优势。六是可以保障施工人员利益。

二、Bt筹措公路建设资金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公路建设项目属于一项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具有融资多、耗时长、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故极易出现资金管理风险。Bt筹措公路建设资金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有:1)政策法律风险,主要指因政策法律变动而造成项目难以施工或者无法回购的风险。2)项目成本风险,主要指由于金融汇率、利率波动或施工条件变化、劳动力成本加大、原材料价格上涨而引起的项目成本风险。3)项目质量风险,主要指因过分追求利益、赶进度、施工方良莠不齐等引发的工程质量风险。4)项目经营管理风险,主要指因管理职责不明确、资金调配不合理、额外资金支出大、房地征用工作未做好而引起的经验管理风险。5)项目完工风险,主要指因工程延期而引发投资回放、成本超支的风险。6)项目回购风险,主要指因工程建设质量不达标或者工程建设未按期竣工而引发的回购风险。

三、Bt筹措公路建设资金的风险管控策略

(1)健全政策法律,保证项目建设的健康有序性,规避资金管理风险。为了保证项目建设得以健康有序运行,施工单位必须对相关政策法律有所了解,掌握国内国外政治形势,依据政策法律变化,及时对项目建设资金管理进行调整;必须健全和Bt模式相关的政策法规,以促进Bt项目在建设中可以得到相关政策法律的支持,从而规避因政策法律所引起的资金管理风险;必须清楚掌握国家对Bt项目政策的相关规定,依法进行项目筹资,避免出现违法筹资事件,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资金管理风险。

(2)合理预测项目成本,适当调整成本预算,规避成本风险。为了规避因金融汇率、利率波动或施工条件变化、劳动力成本加大、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引起的成本风险,必须合理预测项目成本,制定公路建设目标成本,比较施工中的成本支出与预算成本的差距,找出造成资金差额的具体原因,从而适当的对成本预算进行调整。在确定浮动利率、固定利率时,要根据市场利率情况进行选择,以避免利率选择不当而引起的资金成本风险。为了规避因项目建设方案不当而停工所造成的成本损失,可以根据设计方案的性价比,选择较低价位的建设方案。健全纳税体制,以防因重复纳税而造成成本增加。在制定预测成本时,当结合通货膨胀等市场因素,以确保投资成本与公路建设融资需求量相符,从而规避成本风险。合理规划每个施工环节的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以及管理成本,并制定相应的资金管理规划,以确保资金可以得到合理、有效的运用,避免资金铺张浪费或未得到高效利用。

(3)严格控制公路建设程序,把握好公路建设质量,规避质量风险。公路建设质量是决定公路建设效益的重要因素。为了确保公路建设质量,规避质量风险,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控制项目施工程序,严格把关所有环节。健全施工监管体制,创建公路建设监管组织,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检查施工质量,对总包方的施工记录、文件、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抽查。引入相关质量控制体系。例如,政府监督体系、社会监理体系、施工企业自检体系,以加强施工质量监管及控制;引入大量的新材料、科学技术、先进工艺,以确保公路建设质量。引入相应的资金管理机构。例如,审计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对建设成本、施工机械、材料造价等进行分析、审查,以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加强地质勘查力度,做好风险应对准备,以规避因项目建设质量问题而引起的资金管理风险。

(4)落实管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确保资金流动,规避经营管理风险。为了规避因管理职责不明确、资金调配不合理、额外资金支出大、房地征用工作未做好而引起的经验管理风险,施工单位必须完善资金管理制度,避免出现人为因素造成的资金管理问题。依照项目施工的具体情况,健全Bt模式的项目建设制度,确保资金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必须合理划分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完善资金管理流程;在公路建设中,依照资金管理规划对资金进行调配,依照合同规定支付相应的补偿费用。例如,拆迁补偿、征地补偿。为了确保资金流动,必须预留部分资金用于应对施工中的突发事件,合理分配各环节应用的资金量,避免出现资金沉淀、搁置现象。为了确保资金能够及时到位,必须要求Bt项目融资方上交贷款承诺、银行保函等相关证明,以避免因经营管理不善而引起项目建设资金风险。务必对资金的支出账目详细地进行记录,确保资金流向的明朗化,以避免出现贪污资金的现象。

(5)依据合同进度施工,确保按期完工,规避项目工期拖延而造成的风险。在公路建设中,要依据合同进度施工,严格评审公路建设资金运用的合理性与施工设计的可行性,充分考虑项目资金到位情况与施工完成进度,对资金运用计划、施工设计的不足之处进行调整。施工单位还要定期检查项目建设进度计划的落实情况,若存在工期延迟的情况,当分析造成工期延迟的具体原因,从而结合实情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进,以规避因项目工期延迟而造成的风险。在公路建设中,资源投入量不足也是导致项目无法按期完工的重要原因,针对此种情况,可从建设资金中支出部分金额用于购买机械设备或增加施工人员,以促进公路建按期完成。

(6)按期竣工,创建担保体系,促进项目顺利回购,规避回购风险。为了规避因项目回购所形成的资金管理风险,必须保证公路建设项目按期竣工,要充分考虑项目融资量的大小、主办方的经济能力,选择付款回购方式。若政府财政能力强,但项目投资额较低,施工单位在确保项目竣工验收达标后,当采取“一次性付款回购”的方式;若政府财政能力较弱,但项目投资金额较大,施工单位在确保项目竣工验收达标后,当依照项目总投资数额,采取“分次付款回购”的方式。在项目回购中,应当根据投资回报率、合同签署价格,给予Bt项目承包施工单位相应的现金流量补贴。若存在回购违约情况,依照双方(投标方、承包方)签订的合同,采取相应的回购违约赔偿方法;创建担保体系,确保各方当事人共同承担违约风险,从而确保项目竣工验收达标后可以顺利移交,以规避回购风险。

四、结语

和传统模式相比,Bt模式的优势十分明显,但由于Bt模式涉及诸多环节。例如,项目审批、项目融资、回购付款等,且所需资金量大,工程施工周期长,建设操作复杂度高,故公路建设资金管控存在大量的风险,包括政策法律风险、项目完工风险、经营管理风险、项目回购风险、项目质量风险等。面对诸多的潜在风险,施工单位应当依照公路建设实情,多策并举,积累风险管控经验,完善Bt模式下的项目建设制度,改善资金管理缺陷,严格控制项目施工程序,确保施工质量,落实管理制度,确保资金流动,保证筹措到的资金能够合理、高效、科学的投入到公路建设中,发挥应有的效用,以促进公路建设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智.公路建设中Bt模式风险管理研究[J].湘潭大学,2012.

[2]卢亮.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公路建设项目风险管理[D].青岛科技大学,2013.

[3]程嘉毅.浅析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管理的现状和应对[J].科技致富向导,2011,29(20):361.

[4]陈海春.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管理的探讨[J].商业经济,2009,12(24):180-181.

[5]文学.论公路建设资金财务风险防范[J].财会通讯,2009,23

规避风险主要措施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既有线施工;风险控制;管理决策;安全;施工

一、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风险识别

铁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是要确定在铁路建筑施工中存在哪些安全风险,这些安全风险可能会对工程产生什么影响,并将这些风险及其特性归档。为此,就需要了解铁路建筑施工中主要发生的安全事故有哪些及引起这些事故的原因。

下面将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分析发生这些事故的原因:

1.事故的直接原因

参考《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CtB6442-1986)的规定,可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指施工机具、材料以及建筑产品(统称为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1)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具体包括以下方面:①安全防护、保险、信号、通信、旗子、哨子、对讲机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②机械设备、设施、工具等有缺陷;③个人防护用品用具(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手套、护目镜及面罩、防护服等)缺乏或有缺陷;④施工场地环境不良。主要包括现场照明不足、通风不良、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混乱、交通线路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和地面滑等;⑤恶劣的气象条件或现场条件,如暴雨、酷暑、严寒、台风、龙卷风、洪水、泥石流等易造成事故。

(2)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操作错误,忽视警告;②造成安全装置失效;③使用不安全设备;④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和工具等)存放不当;⑤手代替工具操作:⑥冒险进入危险场所;⑦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吊车吊钩等);⑧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⑨机器运转时进行加油、修理、调整、检查等工作;⑩有分散注意力行为;在必须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等。2.事故的间接原因

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建筑物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②安全教育培训不够,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③劳动组织不合理;④在铁路营业线施工,施工单位没有办理施工审批手续,签订相关施工配合协议、施工安全协议。⑤对现场工作缺乏安全检查或指导错误;⑥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没有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⑦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等。

工程管理人员可参考有关检查标准或规范规程及上述发生事故的原因,对照建筑工程的建设环境、建设特性、建设管理现状和工程技术文件等方面采用检查表法来分析可能出现的主要安全风险。在既有线线施工,还应对照《铁路行车线上施工技术安全规则》、《工务安全规则》等有关规定,分析可能出现的主要安全风险。

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

铁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是安全管理中的必要环节,对于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程度并且获得关于它们的核心与外延信息很重要。而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性是确定安全风险控制的优先权的基础,包括确定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

工程管理者可以采用调查和专家打分法来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性:

首先,识别出某一特定工程项目可能遇到的所有重要的安全风险,列出安全风险调查表;其次,利用专家经验,对所有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进行评价。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每个安全风险造成伤害的可能程度,伤害程度可分为1,2,3级,1级为轻微事故(如所有损失工作日不到3日的事故,假设为1分),2级为严重事故(如使工人3天或者更长时间不能工作的事故,假设为2分),3级为重大事故(如死亡和重伤事故,假设为3分)。第二步:确定每个安全风险的等级值,按发生可能性很大、较大、中等、较小、很小这五个等级,分别以0.9,0.7,0.5,0.3和0.1打分。第三步:将每项安全风险造成伤害的可能程度与等级值相乘,求出该项安全风险的得分,求出所有得分后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各项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程度,即可确定哪些是需要更多资源投入的高风险领域,以方便选择合适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三、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决策

在对铁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估的基础上,工程管理者所要做的是根据安全风险的性质及潜在影响,选择行之有效的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将安全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限度以减少损失,增加收益。

铁路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为:风险回避、风险缓解、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

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指当项目的安全风险发生可能性较大和损失较严重时,主动放弃项目或变更项目计划从而消除安全风险或安全风险产生的条件,以避免产生风险损失的方法。对潜在损失大,概率大的灾难性安全风险一般采取回避对策。风险回避可以在某安全风险发生之前,完全彻底地消除其可能造成的损失,而不仅仅是减少损失的影响程度。风险回避是一种最彻底的消除风险影响的控制技术,而其它控制技术只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回避虽然能有效地消除风险源,彻底消除某些安全风险造成的损失和可

能造成的恐惧心理,但不可否认它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应对措施,因为在回避了风险的同时,也回避了可能的获利机会,从而影响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风险缓解。风险缓解是指采取措施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减少风险损失的严重性,或同时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后果。风险缓解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是风险缓解的重要途径。在铁路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措施有:工程法、程序法和教育法。

工程法以工程技术为手段,减弱甚至消除安全风险的威胁。例如:在高空作业下方设置安全网;对现场的各种施工机具、设备设置安全保护装置;按照规定

在施工现场设置防护棚、安全通道、安全标志等;给施工人员配备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在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坑井口等设置围栏、盖板等均是工程法的具体应用。在铁路既有线施工,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做好施工安全防护,对施工安全关键实施卡控。

程序法要求用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从事工程施工以保证安全风险因素能及时处理,并发现随时可能出现的新的风险因素,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在施工中就是要真正落实好各种安全管理制度,例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会议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整改制度、安全生产考核和奖惩制度、特种作业和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职工守则和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等。

在既有线上施工,应按《技规》的规定设置防护,未设好防护不得开工。施工防护信号的设置与撤除,由施工负责人决定。防护人员应由指定的、经过考试合格的职工担任。

既有线上施工封锁必须按《技规》的有关规定办理。

教育法是针对事故的人为风险因素为着眼点实施控制的方法。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实践表明,项目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构成项目的风险因素,因此要减轻安全风险,就必须对项目人员进行安全风险和安全风险管理教育。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都要接受相应的安全教育,未经安全教育或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

(2)减少风险损失。减少或控制风险损失是指在风险损失已发生的情况下,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以遏制损失继续扩大或限制其扩展的范围,使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例如: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后对受伤人员立即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同时加强作业环境的安全防护;制定各类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置预案,对员工进行安全事故处置训练,提高施工单位在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对能力,降低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

(3)分散风险。分散风险是指通过增加风险承担者以减轻总体安全风险的压力,达到共同分摊安全风险的目的。例如:企业内部的扩张,增设实体以分散安全风险或通过企业兼并以加大风险承受的能力;企业通过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职责,发动企业各下属单位、基层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分担安全风险。

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项目管理者设法将风险的结果连同对风险应对的权利和责任转移给其他经济单位以使自身免受风险损失。转移安全风险仅将安全风险管理的责任转移给他方,其并不能消除安全风险。一般分保险和非保险两种方式。安全保险是指被保险人向保险人缴纳一定的保险费,当所投保的安全风险发生并造成人身伤亡时,由保险人给予补偿的一种制度。1998年3月开始施行的《建筑法》第48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这对施工单位而言是强制保险。非保险风险转移方式主要有工程分包和利用合同条件的拟定或变更。例如: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遇到对自身而言具有较大安全风险的特殊施工(如水下施工作业)时,可将其分包,将安全风险转移给分包人。在铁路既有线施工,施工单位办理施工审批手续,与铁路有关部门签订相关施工配合协议、施工安全协议等。4.风险自留。风险自留,又称风险接受,是一种由施工单位自行承担安全风险后果的风险应对策略。风险自留是一种财务性技术,要求施工单位制定后备措施,一般需要准备一笔费用,作为安全风险发生时的损失补偿,若损失不发生则这笔费用即可节余。其主要用于处置残余风险,因为当其它的风险应对措施均无法实施或即使能实施,但成本很高且效果不佳,这样只能选择风险自留。所以,风险自留是处理残余安全风险的技术措施,与其它风险管理技术是一种互补关系。

参考文献:

[1][英]克里斯・查普曼著.李兆玉译.项目风险管理过程、技术和洞察力[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2]王卓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规避风险主要措施篇5

【论文摘要】目前,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使一些传统的文件载体不断消失,而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正逐渐被很多企业推广运用。办公自动化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信息档案的建立,这种记录信息的手段对企业来说更加方便和快捷,避免了传统的纸张档案的弊端。但是有利必有弊,计算机自身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导致企业在使用信息档案这一手段时也存在一些弊端,针对这个问题,企业在运用此技术时一点要做好风险的防范措施,力求使风险降到最低。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

目前,人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必须的工具的就是电子计算机,其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这为企业的办公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企业办公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在信息技术时代,最新的档案方式就是电子信息档案,它对企业在高科技方面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但是根据具体情况来看,电子信息档案并不全是优化,它也有自己的不足,比如与传统的纸张档案相比,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如果没有积极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那么很容易导致企业的数据被盗,所以,企业在使用信息档案时一定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性,积极主动的制定一些避免风险的措施,以使信息资源更加安全。

一、避免风险的措施

提前预防,在风险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进行遏制是规避风险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经济的方式,对于电子档案来说,应该以其自身的潜在缺陷为根据来实施控制管理,来保证内部信息的安全可靠,主要措施有: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控制方法如下:

1.积极引进最新技术。计算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同时结合多种措施,而规避风险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引进新的技术,新技术对可以使电子信息档案更加安全可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设置密码,这是现代操作系统最常运用的方式,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密码设置后,要积极的训练一些计算机技术人员来实施管理控制,避免信息资源被一些外界因素干扰。

2.制定一些制度。为了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那么必要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企业要主动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制度来进行预防,也可以根据需要授权档案管理人员自己制定制度,例如:可以规定只有管理人员才能进行相关的系统操控,而无关的人员没有权利操作系统等。

3.及时消除风险。为了确保信息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及时消除潜在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在计算机维修期内,企业尤其要注意随时可能存在的风险,主动采取应对措施。因为计算机网络的的复杂性,使得控制风险工作也极其的不容易,不过,只要及时且做到全面看待问题,那么就可以把问题解决掉。比如,对于那种对计算机激进主义异常敏感的机构来说,为了应对潜在的危险,那么采取一定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4.及时进行预防和保护。为了消除危险电子信息档案的因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安全防护,其可以有效的避免信息数据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

二、缓解风险的措施

电子信息档案在遭到外界的干扰后,为了把危险降到最小,就需要管理人员尽最大的努力把危险掌控在一定的范围内,那么管理人员应该怎么做才能使风险得到缓解?目前,许多企业开始利用风险转移的策略进行缓解,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缓解就是通过制定实施应变计划、灾难恢复计划、电子信息档案相关资产重新布置等手段来减小电子信息档案及相关资产价值本身或风险的后果或影响。常见的风险缓解方法包括:事前措施、事后措施。前者是指在损失发生前为减少损失程度执行的方案;后者是在损失发生后为减少损失执行的方法。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时如果发生危险,那么不管是什么情况,企业都要积极主动的进行及时的处理,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三、分散风险的措施

在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还有一种经常使用的规避风险的措施就是转移策略,所谓转移策略实质上是一种风险的分散,即把风险转到其他的地方,以此来把已经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一般而言,能够从多个角度对风险转移的方法实施修正,如:修改配置模式、购买保险、外包给其他机构、或者与提供商签署服务合同等等。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我们可以把复杂的风险问题进行简化,再对原先实施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策略优化改进,创造更加先进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系统。此外,还可以与网络供应商互相协调,让供应商的安全服务符合电子信息档案的使用需要。另外,还要强调的是,外包同样隐含着风险,如果外包人员不符合合同的标准,那么后果会很严重。所以为了预防人为因素给企业造成损失,那么那些使用电子信息档案的人员要做的就是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标准。

四、评估风险的措施

当风险来临后,企业最需要做的就是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为了把风险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还要积极与其他措施相结合使用。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使预防计划更加科学合理,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引起风险的因素以及其带来的后果。需要实施分析评估的基本内容是:发生危险的概率,危险带来的后果有多大,危险的成本探析,有哪些合适的控制防范办法等等。此外,企业管理者要树立风险观念,积极主动的制定一套体系完善的针对多种风险的预防计划。需要强调一点,如果机构中每个已被识别的弱点通过承认得以控制,这说明企业在安全防范工作中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企业防范风险的最大弊端在于,许多经营管理者错误地认为电子信息档案无危险性,在使用档案资料时未采取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方案,这对于电子信息档案带来了诸多不便。而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其在管理期间要控制好各个环节的工作,这对于档案管理是极为重点的。在进行评估中,为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档案管理人员就必须要非常警觉,对于潜在的风险能够及时发现,并把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要积极采取措施,力求使风险造成的损失最小。

简而言之,管理者或管理部门在对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时,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即电子文件的风险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这种风险不是确定的,而是不确定的,而且还可能带来很大的危险,所以一定要有对风险的警觉度,把预防风险看做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制定风险防范办法,使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水平得以提高,这对于有效规避风险和降低损失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冯惠玲.论电子文件的风险管理[J].档案学通讯.2005(3):8~11

[2]王兆新,裘洁.浅议电子文件信息的安全与保密[J].浙江档案.2004(1):36~37

[3]邹生.开放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4(4):28~29

规避风险主要措施篇6

关键词:项目风险;理论;方法

中图分类号:X820.4文献标识码:a

项目的实现过程是一个存在着很大不确定性的过程,因为这一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一次性的、创新性的,并涉及到许多关系与变化的过程。项目的这些特性造成了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果不能很好地管理这些风险就会造成各种各样的损失,因此在项目管理中必须充分识别和控制项目的风险。确切的说,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事件或问题的管理。确定性和常规性的管理工作,都已经是程序化和结构化,所以在这里谈一谈项目风险管理。

项目的风险管理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界定和风险评价去认识项目风险,并以此为基础合理使用的各种风险应对措施、管理方法、技术手段,对项目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妥善处理风险事故所造成的不利结果,以最少的成本保证项目总体目标实现的管理工作。项目风险管理的主体是项目经理和项目业主,他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项目风险处于受控状态,以保证最终能够实现项目的目标。

项目一次性的性质使其不确定性要比其他一些经济活动要大得多。因为重复性的生产和业务活动如果出现了问题,常常可以在以后找到机会补偿,而项目一旦出了问题,则很难补救。每个项目都有具体的风险,而且每个项目阶段也会有不同的风险。一般来说项目早期的不确定因素较多,风险要高于以后各个阶段的风险,而随着项目的实施,项目的风险也会逐步降低。

项目的风险管理理论

项目有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所以也有两种不同的风险管理理论。一种是没有任何预警信息而突然爆发的项目风险管理方法和理论,因为这种风险人们很难提前识别和预测,所以也难以对其进行事前的控制,人们只能在风险发生时采取“救火”式的方法去控制或消减这类项目风险的后果。所以这种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主要有两种方法,其一是消减风险后果的方法,其二是风险转移的方法,即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转移风险的方法。这种风险在项目的全部风险中只占少数。项目风险管理的另一个理论和方法是针对有预警信息的风险,因为这种风险是项目风险存在的主要形式,绝大多数风险属于这一类。对于这种风险,人们可以通过收集预警信息去识别和预测,并可以通过跟踪其发生和变化采取各种措施控制这类项目的风险。

对于一个项目来说,究竟存在有什么样的风险,一方面取决于项目本身的特性,即项目的内因;一方面取决于项目所处的外部环境与条件,即项目的外因。内因主要取决于参加项目的团队成员的情况,他们对于风险的认识能力,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不同的项目、不同的项目环境和条件、不同的团队成员与团队间的沟通会有不同的项目风险。外因主要取决于项目风险的性质。

项目风险管理的方法

通常,项目风险的渐进性给人们提供了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的可能性。因为在风险渐进的过程中,人们可以设法去分析、观察和预测它,并采取相应措施对风险及其后果进行管理和控制。如果有了正确的方法,人们就可以在项目的进程中识别出存在的风险,认识这些风险发展进程的主要规律,以及这些风险的可能后果。这样人们就可以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风险渐进的过程中,根据风险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展对项目风险的有效管理和控制。项目风险的阶段性使人们可以在风险的不同阶段对项目风险采取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措施。对于项目风险的潜在阶段、发生阶段和后果阶段的主要控制方法如下:

(1)潜在风险阶段的管理方法

人们可以通过预先采取措施对风险的进程和后果进行控制和管理。这类方法通常被称为风险规避的方法。一般而言,最大的风险后果发生在人们在潜在风险阶段对于风险的存在和发展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而如果人们在风险的这一阶段就能够识别出各种潜在的风险以及这些风险所造成的后果,然后找出规避风险的办法,就可以避免风险的发生。如果能够通过风险规避措施不使风险进入发生阶段,自然就没风险后果的发生了。例如,对于预先已经知道某项目存在有很大的技术风险,技术不够成熟,那么可以采取不实施该项目的方法去规避这种风险。

(2)风险发生阶段的管理方法

在这一阶段人们可以采用风险转化与化解的办法对风险及其后果进行控制和管理,这类方法通常被称为风险化解的方法。人们不可能预见所有事物的风险和一件事物的全部风险,如果人们没有能够尽早的识别出风险,或者虽然在风险潜在阶段识别出风险,但是所采用的规避风险措施无效,这样风险就会进入发生阶段。在风险发生阶段,如果人们能够立即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而且积极的去解决风险的问题,那么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降低,甚至防止风险后果的出现以及风险后果所带来的损失。

(3)风险造成后果阶段的管理方法

规避风险主要措施篇7

   关键词:国际贸易;外贸企业;汇率波动;汇率风险

   汇率波动是造成汇率风险的主要原因,频繁而且剧烈的汇率波动,会给国际贸易企业带来极大的不变,在他们进行贸易活动时使用外汇,就可能会导致因为汇率变动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的现象发生。所以,当今的国际贸易企业如何才能规避汇率所带来的风险,已经成为目前国际贸易企业研究的重点。本文旨在通过笔者对于国际贸易过程当中汇率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规避汇率风险的建议和措施,更好的促进国际贸易企业的发展。

   一、当今世界汇率变动的基本形式

   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活动当中,大部分的贸易活动是以美元为交易货币的。所以,在进行我国的国际贸易企业如何规避汇率风险的措施研究过程当中,就需要充分的考虑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汇率变动。因为,近年来汇率的变动相对来说较为频繁,所以就应该在进行贸易结算之前,需要相对准确的估算出所需的费用和最后的盈利,以此来避免因为汇率的变动而带来的损失。

   (一)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

   从目前的状况来说,人民币面临着相对较大的升值压力。很多国家认为,对于人民币币值的估计偏低,使得中国对外出口的商品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对于国际上的很多国家的工业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同时,因为人民币的币值低估,使得中国每年的贸易都呈现出顺差,所以中国的人民币就应该升值,以便于改善其他国家的贸易状况。

   (二)美元持续的贬值

   因为,美元现在属于在国际的贸易当中所依靠的主要货币,在以美元为主体的世界金融体系之下,美元的贬值就意味着其他国货币的升值。在这样的一个体系当中,美国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印制货币,来改善自己国内的经济状况,以及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待遇,这必将会造成美国国内的财政赤字。由于,美国的这一思想,就导致其货币的发行量越来越多,美元持续贬值动力仍在。

   (三)我国缺乏完善的汇率制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汇率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其汇率较之前的相比弹性增强,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仍旧显示出明显的刚性。由于整体的汇率制度的改革,就必然会导致大量的资本流入境内,央行为了进行调节就必须要增加外汇的储备,这一系列的措施结束之后,就会出现货币供应总量,超过应有的标准,潜在的通货膨胀的压力随之增大。

   二、企业在国际贸易当中规避风险的现状

   如果想要对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当中的汇率风险进行规避,那么首先就要了解我国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现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更好的促进我国企业的国际贸易的发展。

   (一)我国企业普遍缺乏规避风险的意识

   从现在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进行的过程当中,我们就可以充分地认识到: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对于汇率风险的敏感度相对来说较低,对于风险的防范意识相对大多数的外国企业来说较差。在汇率变动的敏感时期,也就是在人民币升值之后,我国的很多进行国际贸易的企业都承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损失,但是这些企业并没有痛定思痛,寻求有效的规避汇率风险的办法。所以,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中,我国的大部分的企业,只能是处与一个被动挨打的局面。

   (二)我国企业缺乏规避风险的经验

   在经历了人民币升值之后,受到国际贸易当中汇率变动影响的一部分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但是,并没有取得良好的结果。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大部分企业的规模相对来说较小,在进行国际贸易的交易当中,通常是采取通过电报办理汇兑的方式进行资金上的结算。并且多数是在收到汇款之后,马上进行结算业务,这些都是在短期的范围内进行的。而像货币掉期、期权交易以及货币选择这些金融工具在我国的小型企业国际贸易当中很少采用,这就导致了他们对于国际贸易中的有效的防止汇率风险的经验相对来说较为的欠缺。

   (三)银行产品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求

   在进行国际贸易当中,结算时多数是依靠银行进行货款的结算。迄今为止,我国的银行已经推出了远期掉期、结售汇等一系列的有效的规避汇率风险的产品。但是,这些产品在设计上并没有深入的考虑我国进行国际贸易企业的现状,就使得银行规避汇率风险的产品在设计之上显得不够合理、期限相对来说较短,门槛相对较高,结构比较单一完全无法满足我国企业国际贸易的多元化需求,这就造成了很多的中小型企业完全无法享受到这些业务,很难有效地规避汇率风险。

   (四)从事汇率风险研究的专业人才偏少

   从目前的具体情况来看,在我国进行国际贸易的企业当中,缺少专门从事对汇率风险进行研究的专业人才,这就导致了企业的上层管理人员对于,企业即将面临的汇率风险没有一个良好的敏感度,对于企业所要承担的风险的理解和认识不足,这就造成了企业的很大的损失。

   三、国际贸易当中规避汇率风险的主要措施

   通过上述对于人民币升值和美元贬值的分析,就可以充分的看出人民币升值给我国的国际贸易在进行结汇的时候会造成一种怎样的汇率风险,如何有效的规避汇率的风险,笔者认为,规避汇率风险需要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微观层面上规避风险的主要措施

   第一,针对于国际贸易中的汇率风险问题,就必须要从企业的自身入手,充分的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是解决汇率风险的基础。所以,进行国际贸易的企业就必须要引进一批专业素质较高、技术素质较强的专门人员来对即将要进行的国际贸易进行一定的评估和预测,通过加大信息的投入,对于汇率做出一个独立的判断,同时还需要在企业当中树立起一个合理的风险管理观念,确定自己最有优势的产品来进行国际贸易。

   第二,在进行国际贸易的结汇过程当中可以选择多种形式进行,为了更加有效地应对汇率风险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的而损失和不利影响,所以在进行结汇时应该采用外汇期货交易套期保值、扩大人民币的结算范围等方式进行结算。以便于更好地保证我国的企业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之下更好地进行国际贸易,规避由汇率所带来的风险。

   (二)宏观层面上规避风险的主要措施

   针对于宏观层面上对于汇率风险的规避,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进行一定的讨论,从而减少因为受到汇率的影响,而造成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第一,在宏观上规避汇率风险需要短期措施和长期措施相结合。短期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使汇率在短期的范围之内保持相对平稳,不至于波动过大。这就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府必须要坚持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也就是说要给市场一个明确的货币汇率变动的规则,让市场对于货币的汇率变动有一定的了解,并预先做出解决措施。其次,可以在一定的时间段之内,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并应该承诺在一定的时期之内不会改变,让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当中有一定的凭借,更好地组织生产。最后,国家通过外汇储备,促使汇率进行窄幅的反复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规避汇率的风险。但是,这几个措施治标不治本,不能完全根治汇率风险。

   第二,短期措施职能在短期之内缓解汇率风险,所以,如果想更好的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就必须要采取长期措施,来对汇率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其按照市场规律来发展。首先,就应该扩大汇率的浮动空间,其浮动空间的扩大,就有利于央行能够对汇率变化更好的预警,实现内不平衡的目标,同时采取相应的政策,促进对于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其次,市场规律下人民币进行单边升值的概率很小,所以在进行国际贸易汇率风险规避当中就应该加强企业的自身实力和对于市场规律的认定,以及进行一定的选择。最后,企业当中要加强对于汇率的研究,建立出一个完善的货币汇率预警的机制,加强对于企业生产的引导,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寇宣丽.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商贸,2012(25).

   2.冯跃.固定汇率、浮动汇率下中国经济政策——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J].经济问题,2012(9).

规避风险主要措施篇8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项目;风险分析;防范措施

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性是现阶段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这对于整体工程质量能够具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明确施工风险因素,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继而促进电力工程能够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笔者以电力工程施工项目风险中的投资风险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当前施工过程中需要完善的策略。

1电力工程施工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从目前情况分析,电力工程项目施工风险因素相对较多,这其中最为严重的当属投资风险因素,这对于之后的施工进度及竣工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并且对最终的使用效能也会造成极大的弊端,所以必须对电力工程项目施工投资风险予以重视,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以寻求最有效的解决措施。根据以往研究可以看出,投资风险主要体现在3个层面:分别是政府政策、经营风险及融资风险。①针对政策风险来说,主要是指影响商业环境的相关政府决策具有不稳定性,这其中主要包含以下内容:规章制度变化、价格控制、国有化威胁等等,政府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反之则会带来一定的弊端,这种不确定对其施工的影响十分严重,并且对其施工的有效性带来极大的弊端;②经营风险,这主要是与当前市场竞争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投资阶段可以说是风险无处不在,在其过程中,市场环境变化、企业内部控制,决策及模式的选择上都会造成影响;③融资风险,就是在施工过程中是否具有充足的资金储备,显然这已经成为现阶段制约工程项目施工的首要危险因素,必须引起重视。

2优化项目施工风险的具体措施

2.1政策风险应对措施。针对上文提到的政策风险因素,首先需要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推行更为科学合理的有效政策,为电力工程的施工创造良好的大环境,降低政策风险的负面作用,由此能够有效推进项目投资,以增加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政策因素的干扰,达到最优质的施工效果。2.2经营风险主要策略。电力企业的发展状况对实际施工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没有有效的管理无法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这对实际施工而言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针对电力企业发展而言,需要从市场瞬息万变中获取到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并且积极投身于企业内部改革,以完善企业的整体发展方案,这对于企业各项电力工程施工而言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并且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施工质量。因而从整体角度分析,电力企业经营风险中的规避措施就认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风险因素,在工程施工之前需要考虑各项风险因素,在投资之前,则需要做好详细论证分析,并且予以正确投资决策,同时采取适当经营策略,还有有效的风险规避策略,从根本上避免由此带来的施工风险,提升施工的整体效能。2.3融资风险完善对策。虽然现阶段电力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具体应用还存在很多的弊端,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这种融资风险必然会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所以给予上述状况下,企业必须对其自身发展给予有效的调配,为企业电力工程施工做好充足的准备,具体而言需要适当拓宽融资渠道,在融资方式上则需要不断追求创新,但是必须要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融合多种融资方式,这样才能为电力工程施工给予充足的资金保障,从而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合理控制风险,并且能够有效规避风险。

3结束语

总体来说,电力工程施工项目风险是当前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然后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以促进电力工程施工能够获得预期的效果。

作者:杨野单位: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韩英豪.电力工程项目投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措施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3,(12):77.

规避风险主要措施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风险控制;管理决策;安全;施工

1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风险识别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是要确定在建筑施工中存在哪些安全风险,这些安全风险可能会对工程产生什么影响,并将这些风险及其特性归档。为此,就需要了解建筑施工中主要发生的安全事故有哪些及引起这些事故的原因。

下面将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分析发生这些事故的原因:

1.1事故的直接原因

参考《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CtB6442-1986)的规定,可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指施工机具、材料以及建筑产品(统称为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1)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①安全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②机械设备、设施、工具等有缺陷;

③个人防护用品用具(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手套、护目镜及面罩、防护服等)缺乏或有缺陷;④施工场地环境不良。主要包括现场照明不足、通风不良、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混乱、交通线路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和地面滑等;

⑤恶劣的气象条件或现场条件,如暴雨、酷暑、严寒、台风、龙卷风、洪水、泥石流等易造成事故。

(2)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操作错误,忽视警告;

②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③使用不安全设备;

④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和工具等)存放不当;

⑤手代替工具操作:

⑥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⑦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吊车吊钩等);

⑧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⑨机器运转时进行加油、修理、调整、检查等工作;

⑩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⑧在必须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⑩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等。

1.2事故的间接原因

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

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建筑物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②安全教育培训不够,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③劳动组织不合理;

④对现场工作缺乏安全检查或指导错误;

⑤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没有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

⑥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等。

工程管理人员可参考有关检查标准或规范规程及上述发生事故的原因,对照本工程的建设环境、建设特性、建设管理现状和工程技术文件等方面采用检查表法来分析可能出现的主要安全风险。

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是安全管理中的必要环节,对于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程度并且获得关于它们的核心与外延信息很重要。而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性是确定安全风险控制的优先权的基础,包括确定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

工程管理者可以采用调查和专家打分法来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性:

首先,识别出某一特定工程项目可能遇到的所有重要的安全风险,列出安全风险调查表;其次,利用专家经验,对所有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进行评价。

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每个安全风险造成伤害的可能程度,伤害程度可分为1,2,3级,1级为轻微事故(如所有损失工作日不到3日的事故,假设为1分),2级为严重事故(如使工人3天或者更长时间不能工作的事故,假设为2分),3级为重大事故(如死亡和重伤事故,假设为3分)。

第二步:确定每个安全风险的等级值,按发生可能性很大、较大、中等、较小、很小这五个等级,分别以0.9,0.7,0.5,0.3和0.1打分。

第三步:将每项安全风险造成伤害的可能程度与等级值相乘,求出该项安全风险的得分,求出所有得分后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各项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程度,即可确定哪些是需要更多资源投入的高风险领域,以方便选择合适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3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决策

在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估的基础上,工程管理者所要做的是根据安全风险的性质及潜在影响,选择行之有效的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将安全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限度以减少损失,增加收益。

笔者将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总结为:风险回避、风险缓解、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

3.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指当项目的安全风险发生可能性较大和损失较严重时,主动放弃项目或变更项目计划从而消除安全风险或安全风险产生的条件,以避免产生风险损失的方法。对潜在损失大,概率大的灾难性安全风险一般采取回避对策。风险回避可以在某安全风险发生之前,完全彻底地消除其可能造成的损失,而不仅仅是减少损失的影响程度。风险回避是一种最彻底的消除风险影响的控制技术,而其它控制技术只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回避虽然能有效地消除风险源,彻底消除某些安全风险造成的损失和可能造成的恐惧心理,但不可否认它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应对措施,因为在回避了风险的同时,也回避了可能的获利机会,从而影响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2风险缓解

风险缓解是指采取措施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减少风险损失的严重性,或同时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后果。风险缓解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是风险缓解的重要途径。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措施有:工程法、程序法和教育法。

工程法以工程技术为手段,减弱甚至消除安全风险的威胁。例如:在高空作业下方设置安全网;对现场的各种施工机具、设备设置安全保护装置;按照规定在施工现场设置防护棚、安全通道、安全标志等;给施工人员配备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在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坑井口等设置围栏、盖板等均是工程法的具体应用。

程序法要求用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从事工程施工以保证安全风险因素能及时处理,并发现随时可能出现的新的风险因素,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在施工中就是要真正落实好各种安全管理制度,例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会议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整改制度、安全生产考核和奖惩制度、特种作业和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职工守则和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等。

教育法是针对事故的人为风险因素为着眼点实施控制的方法。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实践表明,项目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构成项目的风险因素,因此要减轻安全风险,就必须对项目人员进行安全风险和安全风险管理教育。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都要接受相应的安全教育,未经安全教育或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

(2)减少风险损失。

减少或控制风险损失是指在风险损失已发生的情况下,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以遏制损失继续扩大或限制其扩展的范围,使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例如: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后对受伤人员立即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同时加强作业环境的安全防护;制定各类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置预案,对员工进行安全事故处置训练,提高施工单位在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对能力,降低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

(3)分散风险。

分散风险是指通过增加风险承担者以减轻总体安全风险的压力,达到共同分摊安全风险的目的。例如:企业内部的扩张,增设实体以分散安全风险或通过企业兼并以加大风险承受的能力;企业通过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职责,发动企业各下属单位、基层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分担安全风险。

3.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项目管理者设法将风险的结果连同对风险应对的权利和责任转移给其他经济单位以使自身免受风险损失。转移安全风险仅将安全风险管理的责任转移给他方,其并不能消除安全风险。一般分保险和非保险两种方式。安全保险是指被保险人向保险人缴纳一定的保险费,当所投保的安全风险发生并造成人身伤亡时,由保险人给予补偿的一种制度。1998年3月开始施行的《建筑法》第48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这对施工单位而言是强制保险。非保险风险转移方式主要有工程分包和利用合同条件的拟定或变更。例如: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遇到对自身而言具有较大安全风险的特殊施工(如水下施工作业)时,可将其分包,将安全风险转移给分包人。

3.4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又称风险接受,是一种由施工单位自行承担安全风险后果的风险应对策略。风险自留是一种财务性技术,要求施工单位制定后备措施,一般需要准备一笔费用,作为安全风险发生时的损失补偿,若损失不发生则这笔费用即可节余。其主要用于处置残余风险,因为当其它的风险应对措施均无法实施或即使能实施,但成本很高且效果不佳,这样只能选择风险自留。所以,风险自留是处理残余安全风险的技术措施,与其它风险管理技术是一种互补关系。

参考文献

规避风险主要措施篇10

关键词:造价风险;风险识别;策略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供电需求不断加大,电网建设任务日益繁重。由于电网建设项目投资大、外部环境复杂,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可预见因素,如果不严加防范,就会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造成工程造价大幅提高,投资效益明显降低,国家利益遭受损害。因此,对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特别是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工程造价风险的基本特征

通常来看,所有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而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通过实践,发现工程造价风险有着自身的一些规律和特点。2.1全程性项目实施整个周期内,造价风险无处不在,贯穿项目实施全过程,这是造价风险最基本的特征。2.2客观性建设项目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生产活动,人为因素以及项目所处的环境因素等都会给工程造价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造价风险又具有一定的客观性。2.3管理能动性虽然我们不能够完全在事前消除各种风险,却可以通过对造价风险科学合理的管理,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概率和频率,减少损失程度,因此造价风险又具有管理能动性。2.4动态性及其他根据具体的工程项目,工程造价风险又具有质和量的可变性,这也决定了造价风险管理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随着近年来工程项目规模的扩大,周期的延长,决定了工程造价风险因素呈现多层性、复杂性、偶然性和被动性等诸多特征。

3工程造价风险的识别

工程造价风险的识别是在对项目系统风险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罗列出整个工程项目具体活动中存在的全部风险事件,分析各风险事件的概率大小及分布规律,确定各风险事件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必须首先对造成工程造价风险的事件进行识别,风险识别是进行项目风险性造价管理的第一步,只有识别出工程项目存在的各种风险,才能找到造成造价风险的根本原因,确定采取什么样的风险管理方法去回避、化解、转移和消减这些风险及后果,从而实现对工程造价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4工程造价风险的应对

4.1工程造价风险的处理对策

由于工程造价的风险来源于项目具体活动的风险事件,因此对建设项目造价的风险处理也应转化为对建设项目造价的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的控制和处理,而不是直接对建设项目的造价进行控制。本文结合目前工程项目常用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在参考其他相关文献后,总结出了应对建设项目造价风险的主要处理对策。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指当工程造价风险发生的概率比较高,并且可能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时,企业主动终止或放弃该工程项目的一种风险应对策略,这在所有的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是最彻底的一种造价风险处置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在采取风险回避的处置方法时,要尽量在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实施,一定要做到对工程造价风险的准确估量,否则后期的项目实施与调整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运用适当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针对风险大的项目,应加强计划工作,选派得力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注重责任落实,提高参建人员风险意识。在方案选择的过程中,尽量选择有弹性的、抗风险能力强的技术方案。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是风险转移最常用的两种方式。对于一些无法消除的风险,比如工程损坏、第三方责任、人身伤亡、机械设备损坏等可以通过购买工程保险或寻找工程担保的办法解决。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是从财务的角度为风险作准备。目前,其他项目清单与计价表中的暂列金额实质上就是一种风险准备金。

4.2工程造价风险的管理策略

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策略是辅助项目风险管理人员建立处理项目风险的策略。一般来说,一个好的风险管理策略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在项目的开发中规划风险管理,尽量避免风险;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监控风险因素;建立风险清单、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建立风险反馈渠道。风险管理策略可以包含在项目的整个管理中,也可以组织一个独立的风险缓解和管理计划。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策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充分的风险评估。在项目实施前,只有进行了全面充分的风险评估,管理者才会对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关键环节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采取措施控制已预知的造价风险。完善项目内外部控制环境。良好的项目内外部环境,有利于项目成员提高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自觉性,是确保风险管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是工程造价风险控制的基础。完善项目内外部控制环境,尤其是内部控制环境:一是提高项目管理者的素质,尤其是项目经理和造价专责的素质,项目管理者在项目的整个管理中起到关键性作用,高素质的项目管理者不仅能够确保建设项目的质量,还可以节约成本;二是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可以按照业务流程设立控制活动,并对重要的业务环节制订详细的控制措施。加强信息沟通体系的建设。信息沟通不仅包括组织成员之间、组织成员与项目内部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还包括组织成员与项目外部环境以及项目内外部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完善的信息沟通体系,可以使项目的组织成员在履行职责时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并将掌握的信息反馈给组织的其他成员。加强项目的内部监督。降低项目的工程造价风险,要建立合理的业务流程和规范的决策程序,加强项目内部监督,必要时可建立专门的造价风险管理机构,同时指定风险管理责任人,全过程对工程造价的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

5业主方各阶段造价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

在工程项目中有些风险是可以避免的,有些风险是不能避免的,对于可控风险要做好提前预测和有效规避;对于不可避免的风险要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使风险降到最低。

5.1工程造价的风险因素

投资决策阶段带来的风险。项目投资决策阶段是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首要环节,该阶段决定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方案、设备选型、站址选择等重要事项,其中任何一项决策的失误都有可能给工程造价控制留下隐患。由此可见,项目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以及投资效果的好坏,正确的决策是合理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设计阶段带来的风险。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是工程造价各阶段控制的重点。有些设计人员重技术、轻经济,过高追求安全系数,有些设计部门过高追求设计标准,忽视经济目标,特别是在现行设计收费标准与投资密切关联的情况下设计方追求投资最大化。招投标阶段带来的风险。项目招投标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招投标过程中的招标文件不规范、工程量清单不准确、项目特征描述不清晰等都是造成工程造价风险的重要因素。施工阶段带来的风险。项目投资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在施工阶段对建设项目造价影响较大的风险主要有工程变更签证和不可抗力。目前缺乏一套完整、科学的设计考核体系是设计变更屡见不鲜的重要原因,而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的、不可避免的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对整个建设项目的造价影响非常大。

5.2工程造价风险的应对措施

投资决策阶段造价风险的应对措施。一是方案比选必须充分。备选方案的数量应满足三个以上,只有通过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选择最优方案,才能做到优中选优,降低投资决策风险。二是投资估算必须准确。项目投资估算应做到方法科学、基础资料完整、依据充分,并且全面考虑到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对投资的影响,起到控制总投资的作用。设计阶段造价风险的应对措施。一是推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投资估算,控制施工图设计,避免设计部门以提高工程造价为代价,保证设计工作便利或是加大设计安全系数保护设计不出问题;同时通过典型造价对比分析,督促设计单位严格控制造价指标;运用限额设计的手段预防造价风险发生。二是推广设计竞赛。国家电网公司2010年出台《输变电工程设计激励约束机制》,2012年提出的招标和设计竞赛相结合的设计单位选拔手段更是别出心裁,将设计竞赛推广至招标过程,提高了设计水平。三是运用设计监理。设计监理是控制工程造价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设计监理监控设计质量、规范设计变更、防止设计粗糙等问题,及时准确地处理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项目招投标阶段造价风险的应对措施。一是规范招投标文件编制。加强招投标文件审查力度,清单招标工程要严格审查工程量清单和投标报价,避免招投标文件出现漏洞造成工程造价的增加;提高合同条款严密性与完善性,合理确定合同价格允许调整的条件、范围和程序,避免由于合同不严密造成经济损失。二是严格限制过度不平衡报价。不平衡报价是投标人在投标报价时常用的策略,投标人过分不平衡报价必然会损害业主方和其他投标人的利益。可以通过在招标文件中增加限制条款,规范投标单位采取不平衡报价策略时不敢过分低价或高价。项目施工阶段造价风险的应对措施。一是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成本。工程项目在实施前要制定可行的技术节约措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鼓励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达到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的目标。二是加强变更和签证管理。充分发挥造价监理和业主项目部造价专责的作用,全过程管控工程造价。造价监理和造价专责对项目实施过程实行全面跟踪,对经济技术变更及时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并进行预测和分析,严格控制工程变更签证。三是加强设备、材料管理。根据项目的功能要求选择设备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及性能,提高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对于设备以及价值大的大宗材料应由甲方提供,一般的材料由乙方自采,但是必须由甲方提出标准要求,并经过严格的现场验货,杜绝以次充好或是擅自提高材料标准。

6结语

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是一个全过程性的管理体系,单纯、机械地依赖一定的管理方法是绝对不够的。它要求项目管理者研究项目发展的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有侧重点的管理好风险,提出防范风险的措施,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成功管理项目风险、控制工程造价风险,更能体现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有利于提高项目业主或开发商的工程造价风险意识,掌握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技能和方法,达到防范风险、控制风险、减少风险危害的目的。

作者:史哲王镝刘靖波单位:国网辽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1]潘绍强.浅析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风险管理[J].门窗,2012(8).

[2]王岩莉,赵春花.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因素分析[J].建工论坛,2010(30).

[3]逄涛,杨德翠.浅析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造价风险[J].建设监理,2011(9).

[4]吴素丹.工程造价管理过程的风险探讨[J].四川建筑,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