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商业空间设计调研十篇商业空间设计调研十篇

商业空间设计调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2:28

商业空间设计调研篇1

关键词:城市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景观元素;应用

在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之中,商业综合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成为一个城市现在及未来面貌的承载体,因而其内部空间景观设计非常重要。要想空间景观元素在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与建设中运用得恰当合理,就必须遵循既定的设计原则,应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的空间景观元素设计对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与构建生态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1城市商业综合体概念

关于城市商业综合体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界定,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给出了相关的定义,如城市综合体、商业综合体、LifestyleCenter(生活方式中心)等。虽然称谓不同,但所表达的含义一样。在我国,《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城市综合体定义为,由多个功能不同空间所组合而成的一种建筑。国务院研究中心对既有建筑综合体和在建建筑综合体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大约66.8%的综合体都带有商业、酒店、办公及公寓这4项基本功能[1]。可以认为,城市商业综合体是指将城市中多种生活空间组合在一起,融娱乐、办公、商业、公寓、运动、酒店与一体,使之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依赖和辅助关系,从而达到满足现代人对不同生活方式需求的一种综合性、多功能高效建筑。

2城市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景观元素的应用方法

城市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景观元素包括铺地元素、小品元素、植物元素等等,不同景观元素适宜采用不同的设计手法,具体如下:

2.1铺地元素应用方法

根据铺装在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中的具体组织形式和装饰形式,应合理的选择材料的色彩、肌理和规格这3要素。其中,色彩尤为重要。为了整体色彩和氛围的统一协调,同时又不失商业场所特有的丰富热闹,设计时会将材料的色彩分为主色调、辅色调以及强调色。根据经验,这3者的比例为70%、25%、5%。其中主色调和辅色调应该互相协调,以同一色系为佳,而强调色则是提亮和点睛的效果。同时,合理运用这3要素,还能对空间的分隔、路线的引导、氛围的营造,产生特别的设计效果。

2.2小品元素应用方法

商业综合体中的小品元素具有特殊性,与普通的小品元素相比,其更强调2点:参与性、时尚。时尚能引领潮流,营造购物氛围;而参与性不但能增加顾客的停留时间,更能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这两者都是聚集人气、将场所的商业利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法。以水景为例,水景有静态与动态之分、自然与人工之分,不同水景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和美感,是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内部空间设计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景观元素[3]。水景元素在城市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中的运用,不但要求对于水景布局、位置、表现形式的选择和确定需要充分考虑内部空间大小、整体空间氛围及地域季节对水景的影响等,更是引申出旱喷、音乐喷泉、多层叠水等增加参与性和时尚感的水景形式。

2.3植物元素应用方法

植物元素在城市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中的运用可以说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材料,既可以独立运用也可以与其他材料结合运用,或作为背景或作为装饰,功能极其丰富。对于植物元素的选择,除了需要考虑上述因素外,还需要全面考虑当地生长环境、气候特征、土壤等因素,以提高植物成活率[4]。植物在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中运用,经常以花钵小品、时令花卉摆拼、常绿整形灌木修边以及大乔木点睛的形式存在。

3总结

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内部空间景观设计要求更高、更加严格,只有城市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景观元素设计遵循生态、人文、优化空间功能等设计原则,充分考虑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及色彩构成等环境要素,针对不同景观元素采用适当的设计手法,才能设计出符合现代人需求的城市商业综合体。

参考文献

1彭爽.商业综合体双首层空间模式的应用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5

2汤衡.大型商业综合体底部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整合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商业空间设计调研篇2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演变与发展趋势;设计思路;设计方法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建筑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呈现出多样化、大型化的特点,商业类型作为其中的一类,其设计水平关系到后期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因此,为了保证桥商业类型的设计质量,除了加强设计过程中的质量监管以外,还要对设计水平不断的进行提高,促使商业类型的设计能够在城市用地紧张、人口拥挤的有限条件下得以开展。下文具体论述了现代城市综合体中的商业空间设计。

1商业综合体的演变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商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组织的提供顾客所需商品与服务的行为。而现代的概念是指流通领域中的所有产业,也可称为“商业贸易”。商业综合体是有机地组织各个不同商业功能,其中包含:商品零售,餐饮、休闲娱乐等,促使商业空间的规模越来越大,从原本仅具有购物功能而逐渐朝着复合化的方向发展。商业空间主要呈现出这些特征:整体规模大、系统的构成比较复杂、服务功能全面等,是由于城市综合商业空间的出现,避免了对功能生硬的分割,它能够在有限的大空间范围内,保证城市基础功能项目高效运行,最终发挥综合效应。它不仅具有购物的功能,而且是一种集综合性,适应性于一体的复合环境,并融入已有的城市空间。商业综合体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①重视主题设计;②强调体验感;③休闲娱乐性增强;④停车空间最大化;⑤标志性的造型与外观设计;⑥实现电商与实体店的结合;⑦带动旅游产业。

2商业综合体设计的前期任务

2.1前期调研

由于商业综合体与地区经济发展,人文背景,及人们的生活习惯有较大关系,因此在设计前期,充分对市场进行调研尤其重要。具体调研的内容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①确定目标客户人群,即确定未来哪类人群主要使用该商业综合体,这是设计定位的最初前提。②确定主题模式。例如以餐饮为主题或者以儿童娱乐为主题等。最近几年主题式的商业综合体正在不断被人们所喜爱。主题的设定有助于形成独特的商业氛围。③了解区域消费类型,确定功能。④则需了解未来租客对的面积的使用需求。从而确定店铺的面积划分,以及不同规模商业的所占比例。⑤则是对用地周边道路交通,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各类场地条件的调研。从而确定商业综合的基本流线,主要出入口等。⑥对建筑风格造型的调研,确定未来造型及外观设计的基调。商业建筑的造型与外观设计往往决定了商业的形象与档次。

2.2设计原则

①功能的合理性。购物空间要开阔舒适,不能给人约束感,要能给顾客创造自主挑选舒适感。②要具有标志性的入口,吸引人的广告招牌,橱窗,灯光设计,形成整体统一的视觉传递系统,准确诠释商品,给消费者良好的印象,创造好的商场氛围。③商品的陈列和展示应根据种类的分布合理性,方便性和规律性进行总体的局部设计。④在设备上要符合人体工程学,有明确的防火区及安全通道以及保持入口通畅,并能设计出方便残疾人出入的安全通道。

3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的设计方法

3.1水平商业动线

好的水平动线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形成回路。②既曲折又可达,所谓曲折,是使商业动线尽量穿过较多的店面,使商业价值最大化。同时又要注意良好的可达性,例如可以结合中庭空间的设计,在视线设计上形成良好的视野。③空间丰富有层次感,有趣的空间可以激发人们购物的热情,带来较好的体验感。水平商业动线主要包括:一字型动线,回字型动线,L型动线,井字形动线,风车型动线,复合型动线。每种动线并没有绝对的好坏分别。具体的选择要结合用地条件,因地制宜。为了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可以适当设置一些转弯、交叉或者是添加一些绿化场地、休闲空间等,形成节点。实现空间设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下面以华润万象城为例,如图1。介绍一字型商业动线布局模式以及其成功经验。位于深圳市罗湖区的华润万象城,用地位于深圳市中心区域。由于用地条件较为紧张。华润万象城采用了简洁的一字型商业动线。主力店位于中心位置,次要主力店位于平面的四角,如图1所示。看上去流线简单,但其成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通过中心主力店与四角布置次主力店的方式,带动商业人流。极大的增加了商铺价值。同时通过层次错落的中庭空间以及围绕中庭空间布置的垂直交通,丰富了商业空间感受,极大的提高了商业空间的趣味性和整体商业氛围。同时由于其位于城市中心,设计师充分考虑了交通因素。将地铁引入。而平层停车的设计理念,不仅大量的增加了停车空间。也真正做到了购物便利。

3.2商业业态介绍及一般分布形式

一般商业综合体,主要有四大类商业功能组成,分别是:零售,餐饮,休闲娱乐,辅助服务。其中零售主要包括: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主力店、专卖店、精品店等;餐饮主要包括:大型餐饮、西餐咖啡、酒吧茶室、中式快餐、宴会等;休闲娱乐主要包括:电影院、儿童乐园、健身房、室内冰场、亲子活动室等;最后辅助服务主要包括:银行、咨询服务台、快递、水吧等。

3.3商业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庭及休息区设计

商业氛围则主要依托中庭空间得以提升。在中庭空间中融入艺术特色、娱乐、休息等元素,以便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的消费环境。良好的中庭设计可以提升该商业中合体的整体档次,为人们创造舒适购物环境,同时缩短购物中心空间距离,提升商铺价值,带动经济发展。并且商业综合体中,主要垂直交通也是依托中庭进行设计。

3.4货物流线的设计

物流动线设计注重货运车流与购物车流分离开,避开购物者的视线,根据人车分流的前提,设置地下货物通道或地面卸货区。货运车流需设置单独的服务出入口和通道,禁止穿越购物停车场与购物区;物流动线要方便通畅,符合各种货运车辆的行车规范和要求,并尽量避开购物者的视线。除上述内容外,在商业综合体中的空间设计中还要融入诸多服务元素,设计同时要做好不同服务功能的造型,广告,橱窗,路标,引导指示等,这种组合模式相互带动,形成完整的商业空间。

3.5造型与外观设计

商业建筑的外立面设计尤其重要,它决定了商业及其周边所有物业的形象从而决定档次。在造型与外观设计上,主要概括为一点:建筑立面具有标志性。让人耳目一新。产生体验期待。具体在造型及外观设计上概括为以下几点:(1)建筑立面逐渐简洁化,强调立面质感。重视材料的表达一直是建筑设计成败与否的关键。正确的材质选择可以极大的提高商业品质。例如广州太古汇,立面石材,稳重大气,配以轻巧的玻璃体量,形成强烈的对比,具有较强的时尚感。近年来,商业综合提的立面设计,复杂而色彩化的建筑立面风格已不再是设计的主流趋势。(2)主入口具有标志性。通过体量,材料,灯光,广告位的设计,增强入口的标志性。(3)风格明确,别具一格。(4)结合内部功能进行立面设计,中庭位置开设采光窗。商业综合体的采光设计较为考究,通常很多主力店,或者电影院等,不需要大面积的自然采光。而相比,商业综合体内的公共空间,如中庭,休闲区,或者餐饮区则需要较多的自然采光。因此在立面设计时要考虑采光因素。做到人工采光和自然的结合。这一点在设计时,也需要考虑场地景观要素。

4结束语

综上,商业综合体的出现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带给了人们很大的便利,现代商业综合体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更注重的是人们的购物体验。所以在设计时,要也要重点考虑人的心理因素,以及人体工学等的应用。给人们以舒适的购物感受。总之,在进行商业综合体设计时。设计人员要综合考虑,实现商业服务的综合性、全面性、独特性、合理性和规范性目标。笔者希望更多有关人士参与到商业综合体中的设计研究当中来,为推动现代城市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楠.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动线空间设计构成分析[J].科技资讯,2014(35):212.

[2]陈凯业.大型商业综合体底部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整合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2014(02):44.

[3]孙明,和树勋,季臣臣.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安全疏散优化设计[J].山西建筑,2016(01):1~2.

商业空间设计调研篇3

关键词:商业广场;游憩空间;空间设计

一个成功的商业广场空间可以带动商业区中各种社会、文化和商业活动的产生,活跃城市的中心区域,更可以提供市民优良的游憩空间。在不同形式的商业区广场中,会有不同型态的活动产生。当中的活动与休憩品质也因广场尺度与设施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为了缩短广场空间与使用者感知之间的差别,以提供较为合理的商业区广场活动空间来提升市民的休闲休憩质量,因此,在商业区广场规划设计思考上,应了解不同广场的空间尺度、型态与使用者行为之间的关系,才能创造出符合适合该地区使用的广场游憩体验。但通过国内商业广场现状的调研与分析,大多数商业区广场由建筑配置后所剩余的空间,其仅扮演出入口过道的功能,显然少有考虑到过道以外的功能。

1城市商业广场空间的概述

城市中各区域的活动性质与土地使用规划息息相关,因此在此提及的商业区应以城市规划中,划定为商业区的区域或商业、办公活动频繁的商住混合区为主。从城市广场与其他城市开放空间在空间组成与活动类型上可以区分出不同点外,各类型广场在周围建筑使用类型上也有差异,围塑广场的设施、建筑型态与数量上,可以对广场做进一步区分,商业广场实质空间要素应包含:足够的设施供人们选择性使用;吸引的焦点成为视觉的中心;界定的边缘,以及常为市民提供休憩的空间。广场型开放空间应该与周围建筑在功能上有一定关联,而且具有串连其他公共设施用地的节点功能,相对于都市商业区广场也应具备此条件,因此商业区广场空间性质中可能包含交通性、商业性、休憩性或多重组合的综合性。

1.1商业区广场的位置

商业区广场的位置应位于城市中心或城市商业区范围内,以服务进行商业活动的市民为主,可以延伸至周围建筑周边的活动,串连不同空间节点的功能,如串联车站、商业建筑与其他开放空间,这暗喻着好的广场位置应邻近商业建筑;再者,商业区广场的活动除了为建筑延伸外,更与街道密不可分,因此商业区广场区位应邻接民众主要活动的街道或动线旁。

1.2商业区广场的尺度

商业区广场不需太大,不同于政治性广场。商业广场应为一个小规模、可达性高的空间,其直径以不超过30米为基础;再者广场的长宽比不应超过3:1,当长宽比值超过3时,广场的动线性就会过于强烈。相反,过长的交通动线给人以负担感。

1.3商业区广场空间的构成元素

商业区广场应有构筑物、隔断等设施界定划分空间,让广场的休憩活动更集中,并且提供相应的不同形式与尺度的设施设备,给予市民有弹性灵活的使用,如活动式的桌椅;另外需考虑特殊活动需求配置空间,如一般使用的表演平台、阶梯的观赏空间。面状的广场开放空间有别于一般线状开放空间;在空间组成上,由于特别活动的需求,都市广场应为建筑、列柱等围塑的空间,具有平坦且具连续性的硬质铺装,有别于一般公园绿地。

1.4商业区广场的活动

广场为城市开放空间,是市民日常生活中得以有意无意相遇的地方,就休闲的方面而言,广场相遇的契机使得各种休闲活动与社交行为的产生;丰富多样的休闲活动是一个城市魅力的基础,广场提供着休闲活动发生的舞台,在都市中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广场游憩空间使用主要可以区分为交通动线、等候区、休憩区与活动举办等区域,而等候、观看、休息、抽烟与聊天等是广场上使用者常出现的行为。城市广场中的游憩活动与周围建筑使用类型有强烈的关联性,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与城市土地使用分区息息相关;更因活动场地的需求,都市广场可产生大型庆典、商业等活动,有别于腹地不足或穿透性不佳的线性开放空间。除了休憩与观看等一般活动外,应具有展示、表演、商业等特殊活动功能,如街头表演、露天咖啡座等空间;不同于一般广场活动时间,商业区广场因商店营业时间等因素而变化,平均活动时段持续至22点左右。

2商业广场游憩空间现状

通过调研与分析,国内商业广场休憩空间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位于城市商业区中的广场空间为市民逛街休闲的重要公共空间,规划设计良好的商业区广场空间,不但可舒解城市拥塞的生活空间、提高市民使用率,更可以提升市民假曰休息的生活品质;相反的,当商业区广场空间区位设置不当、空间设施不完全,广场周围环境与广场空间没有良好的互动,使用率低的情况下,致使民众拥塞于商圈内零碎的空间,绝大程度上降低了商圈内购物游憩的品质。城市中广场大多数都具有众所皆知的主要功能或使用分类,但要成为受民众接受的广场,则需要透过周边商业建筑体的多样性,来引发持续性活动,才能丰富广场的活力。然而大多数的土地规划成为城市广场开放空间,但这些空间区位却不保证和周边商业空间有良好的互动关系,导致空间往往是死气沉沉,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影响游憩空间使用的因素

由于在商业区广场中,影响使用者活动分布的因素与使用行为在何种环境下进行,息息相关。为了进一步了解商业区广场游憩空间配置对于使用者活动的关系,本研究进行实地调查,也通过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试图找到广场可能发生的使用行为与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

3.1气候对使用者的影响

自然因素对于使用者的使用意愿可以说是最为明显的,在没有下雨的天气下,如果温度适中,广场的使用率会提高。通常人们在温和的气温下比较愿意坐下休息;在较低温度的状态下有太阳照射的位置使用率较高,而风则会降低民众的使用的意愿。纵使气候寒冷的北方与南方有所差异,但我们可以发现使用者让自己处在遮荫处、阳光下、通风处或水池边,大部分原因是为了让自身身体处于舒适的温度下。也因此对于夏日炎热;冬季寒冷的东北气候而言,遮荫、遮雨与阻隔寒风的设施配置将会影响商业区广场中使用者的意愿与分布。

3.2周边环境对广场使用的影响

广场的活动与周边建筑使用形式极为相关,商业区广场会将周边建筑活动牵引至广场中,如广场结合其他开放空间,对于广场的使用会有正面的影响;而在使用时间上,由于各地区商业活动时间差异,随着都市夜间活动的增加,商业区广场的使用时段也因为周边建筑或其他的商业活动,有延长至深夜的趋势。再者,使用者活动时间与广场提供的活动类型关系密切。商业广场不同于其他开放空间,具多样性活动如观看表演、参加活动等待等目的,使用时间集中下午至晚上,停留时间因商业活动时间越晚而增长1~2小时。但是当广场周围被阻隔性强的车行动线所界定时,是否对于商业区广场的使用有负面的影响;商业区广场与商业建筑间的距离长短是否会影响使用率与使用型态,需要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从而获得答案。

3.3空间配置与设施对广场使用的影响

开放空间所引起的体验应有愉悦感、休闲感、清凉感、宁静感等,影响开放空间体验的因素主要来自实质环境属性,水景设施有重要影响。过去在广场设计中,通常会有一些固定模式,最常见的便是在广场中间设计喷水池作为中心景观,随着游人数量的变化、经过人群目的不同,这些设计并非全部可以达到广场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或提供充分休闲的游憩机能,通常只凭规划者的经验尝试,而广场使用者具有不同的特性以及密度的变化,从而改变这些景观设施对使用者的吸引力与进入阻力,广场空间情境内容可能会引起使用者有不同的游憩行为,相对于商业区广场硬件设施,都市广场中座椅与台阶等可依靠与休憩的设施明显影响广场空间的质量;而植栽、水景与地面铺设等景观设施对于使用者在心理上有正面的影响。

4商业广场休憩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

4.1各类型商业广场游憩空间机能

对于商业广场空间应具备以下六点机能:

(一)改善城市环境,提供休闲、娱乐、健康的空间。

(二)提供户外游憩、教育与交往等活动机能。

(三)可达性高使市民方便到达。

(四)具有视觉美感改善城市景观空间环境。

(五)具有地域特色提升城市意象的机能。

(六)提供城市减灾与避难的机能。

4.2广场活动类型与广场上空间分布的关系

由于广场上活动是动态变化的,不同的时段皆可能有不同的活动发生,探讨市民在广场空间的分布、与环境互动的现象,试图发展一个个体行为导向的模拟程式,建立在空间认知之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人的行为与空间特点之间的关系,了解活动类型在不同空间环境上的应用。在本研究中,仅能针对特定时段了解商业区广场应有的活动类型,不同时段活动与空间位置的记录,并搜集更多型态之商业广场空间事例与多元的活动类型,进而比较商业区广场活动的类型、规模与其产生及观赏条件与空间分布的关系,将之转换成商业区广场游憩空间的设计原则。

4.3广场的空间尺度与使用者感受间的关系

城市广场的游憩行为是人类活动行为所产生出的空间需求,进而检视空间尺度对人类的重要性。公共领域空间的规则与使用,均需要考量人在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尤其在开放空间是不容忽视的,由于广场空间尺度包含平面与三度空间,平面上的长宽比例与三度空间的高宽比例会影响使用者的感受,并进而可能会造成某些类型的活动无法在该空间中产生。以使用者观点了解开放空间使用现况与需求,并分析活动引发行为,与行为对空间设施的需求,最后以使用者意见为基础,建议后续之研究应可朝空间尺度、广场上活动分布位置、与用户感受间互动关系的研究。

4.4不同区域的广场空间与使用者感受间关系的研究

基于不同区域的商业广场有着不同气候条件与人文风俗习惯,广场的使用者应也有不同的偏好,因此座椅、界定的边缘与遮荫三个因素是可以同时存在,形成一个理想的观赏位置。其与活动空间因保持一个良好的距离。广场上的设施可能只是使用者路过或只是停留短暂时间坐下来休息,因此广场的休息座椅位置配置可能需要靠在广场周围且感觉知觉最舒适的地方,让使用者容易到达且停留,因此广场上的空间配置和排列,可能对使用者在广场的游憩行为表现有所不同广场应有足够的设施供人们选择性使用。吸引的焦点成为视觉的中心。界定的边缘,常为民众休憩的空间。都市广场应考虑地域的特殊性,不应为单一铺面形式,利用硬质、软质铺面与隐蔽树丛创造空间。需要足够座椅与遮荫。考虑看与被看的良好距离。适当的表演活动空间、夜间照明等。

5结语

经调查研究,虽对城市商业区广场休憩空间给予分析,并提出一个规划设计解决方案,但由于时间、经历与研究水平所限,研究过程仍有诸多课题无法进行深入探讨,为使城市商业区广场规划设计准则更加精准与健全,望后续研究对其他类型广场空间,如住宅型、宗教型、政治型等单一进行空间调查分析,增加对商业区广场的调研,研究结果更有助于更明确的界定各广场空间配置准则,以验证本研究对商业区广场的相关定位。

参考文献

[1]杨旭华.都市商業區廣場設計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中國文化大學,2008.

[2]蔡金滿.使用者於廣場之動態遊憩行為與空間知覺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2007.

[3]郭瓊瑩.都市開放空間與都市美學.艺术家出版社1993.

[4]李佩穎.商業廣場中身體支持物使用之研究.東海大學.2003.

[5]moughtinyCliff.王淑宜譯.都市設計-街道與廣場.創興出版社,2002.

[6]alexanderChristopher.建築模式語言:城鎮.建築.構造.六合出版社,1994.

[7]mcandrewFrancis.t.環境心理學.五南圖書出版社,1995

商业空间设计调研篇4

关键词:购物行为商业建筑性别差异人性化设计

1.前言

虽然目前网络购物日益兴起,但是商场购物仍然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会活动,尤其是女性已经成为商场的主要顾客。国内的商场建筑空间环境已经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宽敞明亮购物空间环境给购物者带来了新的感受,但是设计师在商业建筑设计中过多的强调室内大空间环境和商场的外部形象,没有对人们行为心理的需求给与充分的重视。尤其是两性的购物行为方式有着根本的差距。男性的购物行为特点是单纯性和目的性强。而女性在购物中不仅仅考虑商品的材质和价格,最主要的还是享受一种人际互动的过程;同时女性对于装饰色彩、灯光照明、空气质量、地面材料、指示标志、方向感、私密性等方面与男性有较大的差别。

本文通过对北京和沈阳两座城市部分购物商场的调研,通过资料调研、实地观察、具体访谈、问卷调查等手段,对商场导购人员、管理人员、顾客等进行了调研,从性别差异的角度剖析了购物行为的差异性,目的在于使经营者和商业建筑设计师对两性顾客的心理行为需求有科学系统的认知,在商业建筑中找到性别空间设计的最佳方式,为顾客创造出适合不同性别需要的空间环境。使未来的商业空间环境更加人性化。

2.时间差异

根据统计样本,两性的商场购物频率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两性购物频率基本相似(其中“购物”意指到商场而非实际购物)。两性购物的频率多集中在1次/周和1次/月,而在2-3天购物一次的选择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而在一年购物一次的选项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而选择到商场选货物型号网上购物的约占20%。

受到消费地区,商品的性质、季节和消费者个人的影响,一般消费者购物的时间在城市消费者周末消费是平时的2倍左右,购物高峰一般在本市工资发放的当天或者发放的本周之内,城乡购买高峰多在节假日,对于季节的变换多在自然季节到来之前的购买。平常日的购买时间高峰在上午9:00――下午6:00,所以商场的购物时间较为集中,可见商场在规模上,商场的内外部交通流线上都应给予充分的考虑。两性在购买时间段上没有较大的差异。

两性在商场内的购物时间上有显著性的差异,女性的购物时间多数在2-4小时内而男性的购物时间多在0.5-2小时,女性在购物时挑选商品的时间是男性的几倍。在购物时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感到疲劳,男性的购物疲劳时间均值在1.5小时,而女性的购物疲劳时间在3.6小时,疲劳后男性多选择休息或者迅速离开;而女性多选择休息一会和去吃饭然后继续购物,所以女性在商场内的活动丰富停留的时间也是男性的几倍。

3.地点差异

购买场所的选择更与消费者的个人习惯,所要购买的东西,购物场所的交通情况都有着直接的关系。男性多选择超级市场或者网上购物,去商店多数是陪女性,或者购买大件的电器产品。一般职业女性多选择去大型的商业综合店或者精品店,以及超级市场去购买,而文化程度较低、家庭条件较差的女性择多选择地摊、早市和夜市。超市的购买模式能够更多地吸引男性购物,同时也相应地减轻了妇女的劳动。

4.行为差异

女性的购买方式具有有经常性、选择性和考查性三种特点,女性天生热爱采集所以购买活动是经常性的。同时女性购物的目的一般不是很明确,多数女性把商场看作是休闲娱乐的场所,把购物活动看成是人生的乐趣。而男性的购买方式特点为需要性、明确性,多数男性认为逛商场是一件无聊的事情。

在商场内两性的行走模式不尽相同,女性的行走步频较慢而且是边走边看,走走停停,一般不会做选择性的行走,她的行走路线会随着柜台的摆放所移动,行进的过程中视线停留在离她较近的商品上。女性在逛商场时喜欢结伴而行,一般是两个或者三个,四个以上就很少。女性的购物过程包含三个阶段,由开始进入商场的第一个高潮到第一次休息饮食,再次出现第二次购物高潮,然后在小憩之后,再出现第三次高潮,最后买到合适的商品满意而归,所以女性在商场内的停留模式和活动影响了商业环境的布局。而男性进入商场以后,步频较快,视线飞速的扫射柜台,一般只作短暂性的停留,然后直奔所购买的商品的区域。男性在商场中停留的时间较短,在商场中极易感到疲劳,疲劳后的行为模式受到购物同行者的影响。如果是单独购物,一般选择迅速的离开;如果是陪同女性逛商场,则多数选择进门后直奔休息区,在那里等待;或者是边陪同女性,边休息,情绪极为烦躁不安。女性如果和异性一同购物,她的行为会受到对方的影响,如男子的情绪、步频。据我们在商场内的大量跟踪调研,发现这时女性的行走频率明显加大,购物时间也大大的缩短,男性的烦躁不安的情绪严重地影响了女性的购物心情。依据调查样本中人们对商场中指示系统位置的喜爱程度统计,结果显示,53.8%的人喜欢空中指示系统,17.6%的人喜欢地面指示系统,28.6%的人选择了随便,所以商场指示标志应该位于半空中,而不是地面上。

5.结论

通过研究两性在购物行为模式上的差异,可以为商业建筑设计提供新的设计依据。在内部空间设计上,商业建筑内应提供宽敞的行走距离,提供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休息区域,提供男性休息等候的区域,针对女性购物时注意力过于集中,又习惯于穿高跟鞋的特点,商业建筑内的地面材质应该采用光洁耐磨防滑材料,不要用地面的高差变化来分隔空间。通过研究购物行为模式,重视差异,重视个性的终极目的在于重视人性的不同需求,尊重使用者的需求,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创造出适应不同性别差异的空间形式,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为商业建筑的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1]殷宝宁.台北市公有零售市场政策与妇女:[学位论文]台北:台北建筑与城乡研究所,1994

[2]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87

商业空间设计调研篇5

现代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关键词展示设计;视觉元素;展示空间

现代商业展示设计就是运用人类社会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商业管理手段,通过各种传播媒体的展示,创造出多变的视觉传达效应,来完成属于商业范畴的媒介策划,进而以崭新的商品观念去影响顾客的购物心理,使消费者在展示形式的感化之下,对商品进行有机的选择。现代商业展示空间能有效地传递企业商品的信息,树立企业和商品的良好形象,是传播企业和产品信息的十分重要的手段。可见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学科,同时也是一种宣传的手段,这一点在商业展示中表现尤为明显。

本课题是对鄱阳街一带周边的商业环境、建筑形式、实用价值、历史文化等因素多方面实地考察研究,并结合该区位优势,定位于中高档集娱乐、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并对鄱阳街一带改造后的建筑室内进行设计。本文从展示空间的视觉元素方面着手,探求其室内展示空间中视觉元素如形体大小、形体形状、色彩等方面的充分运用与体现,分析视觉元素语言在展示空间形象中所占据的位置与影响,说明视觉元素在展示设计中所承载的物质和人文作用。通过对视觉元素在现代商业展示空间中所发挥的重要美学价值,增强商业展示空间中的视觉传达效应,进而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实现商业效益。

一、现代展示空间设计分析

商业展示是一种高效率的传播手段,能有效地传递企业商品的信息,树立企业和商品的良好形象,是传播企业和产品信息的十分重要的手段。视觉元素是展示设计中的基本要素之一,本课题从二维和三维两个方面分了视觉元素在展示空间中的运用。

(一)现代展示空间

现代展示空间是根据人们的行为方式把一定的空间组织起来,通过设计分割空间,从而达到划分不同功能区域的目的。与以往传统展示空间不同的是更重视展示元素的分析和运用。在本课题展示空间设计中,不仅采用动态的空间形式,序列化的展示形式和有节奏的空间变化的基本原则来表现所展示的物品,更多的运用了现在展示空间中视觉元素。比之传统的室内展示空间感受所不同的是,在本课题展示空间中,观众能将各局部的空间艺术把握后很容易的得出整个展示艺术特征的总体印象。

1、现代展示空间的概念

展示空间设计实质是有关信息传播的环境设计,空间必然的艺术设计的主导,展示艺术空间环境的创造,是对空间的设计规划,是对自然状态下无形的空间,通过概念元素(点、线、面)为基本要素和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有形结构加以界定,制定出“有形”的空间这样一个过程。

2、现代展示空间设计的基本规则

展示空间设计的目的是使观众在有限的时空中最有效地接受信息。因此,展示设计就是围绕着如何有效地提高展示活动的效率和质量进行的。除了展示环境本身的设计之外,展示对象陈列形式的设计也是展示设计的重要内容。因此除了研究一般空间设计的基本法则外,研究人在观赏展示对象时是视觉生理和心理过程是展示设计的基本前提。

现代展示空间中药遵循的基本规则:注重展示物的真实性、展示空间对观赏者的直觉效应和视觉元素的基本运用。本课题在对商业展示设计设计时根据所需要的功能,做到不只是仅仅看上去美观,更考虑到对消费者的心理及生理上的积极的影响。现代社会,商业环境更加多样化,消费者的要求也越来越讲究个性化,但是“人”是基本的,我们应该更重视令人身心舒适的环境的设计,用美的、功能性的设计语言来创造现代商业展示空间。

(二)现代展示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基本概念

视觉元素是视觉传达设计(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关系元素、实用元素)的一部分,它包括形体大小、形体形状、色彩等在空间艺术中的直接体现。现代展示空间中的视觉元素是一种通过物质材料塑造直观形象的艺术,是大众最先接触的感觉方式。现代展示空间设计实质是有关信息传播的环境设计,所以说视觉元素必然是艺术设计的主导,它丰富了现代展示空间中的信息传递手段。在本课题设计中必要的运用视觉元素的基本构成进行对鄱阳街老建筑的室内改造设计,使现今的新鲜事物被很好的运用到现实中去,达到展示空间应有的展示效果。

二、视觉元素的构成要素

视觉元素在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视觉元素通过形体大小、形体形状、色彩达到突出空间艺术、塑造空间的目的,给大众强烈的印象。视觉元素在空间艺术中的体现丰富了展示空间中的信息传递手段。

(一)形体大小

视觉元素的构成要素之一形体大小,是根据展示空间的大小来决定的,主要体现在展示道具的应用上。在本课题中通过对形体的大小不一把展示设计与视觉艺术的最佳结合起来营造了一个动感的展示空间,这个空间展示道具的大小传递着空间中的主次关系,并能够带给观众以丰富的多样空间和强烈的对比印象。在处理形体的大小时必须满足一下条件(如图2-1所示)。

1、几何参数

说到形体大小不得提到数学关系也可以说成是几何参数。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庄子说:“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由于数学是使人产生美感的基础,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都有意无意的应用数学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和艺术活动中,随处可见有数学的形式美。如图2-1设计中包柱灯箱是对角线满足勾股定理的矩形灯箱,其他形体的各项尺寸也基本符合几何比例关系。

2、人机工程学

形体大小的控制必须符合人机工程学,这是设计的基本前提。从使用角度来看人机工程学必须满足操作、显示、安全、舒适等问题。如图2-2中的高柜采用标高2.4m,前台(操作台)0.95m高,这样既方便营业员的操作又能提供给客户最佳的视角。

3、力学原理和自然规律

符合力学原理和自然规律本身就是美的体现,只有符合力学原理,设计才是最合理的、可实现的。力量感是人的心里感受,而在现实的消费生活中将直接影响到顾客的消费心理。因此在设计中,作者尽量避免因力学问题带给顾客的恐惧感,毕竟极端主义只能被少数人所接受。

(二)形体形状

近代对视觉心理和艺术心理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方面的成果被广泛运用到现代展示的设计中。基于在视觉行为方面的共性,展示设计中引人了许多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方面的原理,并在展示设计的实践中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设计原理和法则(如图2-3,图2-4所示)。

1、形体的外部轮廓

形体的外部轮廓是形体分割作为图像处理的结果,是人们进行图像理解、图像分析以及进一步图像识别的基础。在本课题设计中直线、曲线、圆形、三角形以及矩形等最基础的形体元素得到了充分的运用。直线在视觉中是最常见的现象,也是展示设计中运用最广泛的视觉元素之一,使用得当的直线,会具有明确的视觉效果。在展示中应用得当的曲线,能丰富整体效果,创造出富于节奏和韵律的变化效果,改变由单纯直线造成的冷峻、严厉的气氛。从几何学的角度说,圆是一个被连续曲线包围的形状,曲线上各点距与该形状的中心的距离相等。从展示设计的角度来说,圆是非常有用的形状,它既可以是实心的盘状,也可以是空心的圆环。原形的使用,应当使整体的各个局部都能有效地和谐。三角形或菱锥形等形体的运用,可在展示设计中产生更丰富的视觉想象力与对比效果。

2、常见的形状

光滑表面,抛物面,球面,皱褶,螺旋,窄槽,微孔,穗,环,是展示设计中最常见的形体形状特点。随着时代的变迁,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材料,各种不规则的形体形状随之而诞生。例如在展示道具中出现了很多仿生学的元素。而中规中矩的形状还是比较多见。

(三)色彩

色彩是展示设计中最经济但又最容易获得成功的因素。它会使展示活动变得生人。在本课题中,展厅的环境虽不是展示的主体,但展厅的环境色彩与整个展示气氛及展示效果有密切的联系。通过色彩调节能弥补空间、材料、陈设等方面的欠缺,使之锦上添花,制造一种和谐统一的效果。根据展示设计的具体要求,设计者要把握色彩的设计原理、色彩的视觉特性、色彩之间的对比与调和以及其对观众造成的心理感受,充分利用色彩来增强展示内容的视觉效果,使之与展示环境相互融合,使展示内容在观众众中获取特定的良好的视觉效果与心理效果(如图2-5,图2-6所示)。

1、色彩在商业展示空间中的运用原则

人的视觉感知占全部感知的80%以上,而视觉感知中最具优势的是色彩知觉,色彩是展示设计中最经济但又最容易获得成功的因素。它会使展示活动变得生人。在展示中,展厅的环境虽不是展示的主体,但展厅的环境色彩与整个展示气氛及展示效果有密切的联系。通过色彩调节能弥补空间、材料、陈设等方面的欠缺,使之锦上添花,制造一种和谐统一的效果。根据展示设计的具体要求,设计者要把握色彩的设计原理、色彩的视觉特性、色彩之间的对比与调和以及其对观众造成的心理感受,充分利用色彩来增强展示内容的视觉效果,使之与展示环境相互融合,使展示内容在观众众中获取特定的良好的视觉效果与心理效果。

2、创造和谐的色彩环境

本课题展示设计环境中的色彩设计,虽侧重于每个展区的色彩基调的把握,但也统一的对色彩基调用来协调整个展示环境。在整体色彩中,统一调配能使相互排斥、相互竞争的各展区从属于一种有序的色彩环境。在设计方面应使用与展品色相类同,追求高雅的色彩气氛,提高展品的档次。通过运用变化与统一的手法,更好传达出生产技术的质量,价值的可靠程度等一系列信息。并且注意调整了各展区之间的色彩对比与过渡、变化与同意、呼应与联系,避免了产生色彩之间忽强忽弱的杂乱之感。

对鄱阳街一带室内改造中色彩设计,虽侧重于每个展区的色彩基调的把握,但设计师对用统一的色彩基调来协调整个展示环境也颇费苦心。在整体色彩中,统一调配能使相互排斥、相互竞争的各展区从属于一种有序的色彩环境。对于各展区的色彩基调的选择,设计者认真分析了展示内容自身的色彩特点和烘托、陪衬需要,从而寻找、调配出最适合的色彩。在设计方面应使用与展品色相类同,追求高雅的色彩气氛,提高展品的档次,同时根据展品的种类,决定背景使明浅析视觉传达设计在综合展示空间中的运用第四章色彩构成的运用色或暗色。使展品得到清楚的视觉印象。通过运用变化与统一的手法,更好传达出生产技术的质量,价值的可靠程度等一系列信息。并且设计师注意调整了各展区之间的色彩对比与过渡、变化与同意、呼应与联系,以避免产生色彩之间忽强忽弱的杂乱之感。

由此可见,在展示设计中,处理色彩的运用时,应充分考虑视觉元素、视觉心理两者之间的紧密配合。一个展示空间,色彩耐用的好坏,所产生的视觉与心理感染力有明显的差异。展示设计的色彩运用得当,能够调节气氛,改善视觉环境,增强整个环境的信息交换的有效机会。

三、视觉元素在现代展示空间中运用的展望

我们所说的视觉元素设计是通过二维的物质材料塑造直观形象的艺术,在空间中形成强烈的视觉吸引力,即利用视觉传达的形式做空间的艺术处理。“形式的一个有限的定义是:一件作品实际物理轮廓,是在空间中被认识的艺术设计师创造、刻划出来的体积或形态,或者是在一个平面材料上的轮廓、图形、色彩等要素”。事实上,无论创造的形式或是形态,都需要通过有限的视觉感受来体现艺术品美感。同时在合乎空间环境以及与人类生活方式是否和谐关系的前提下,达到视觉形式上,包括线条形式、块面形式、色彩形式、材料形式、肌理形式、凹凸形式的和谐统一。事实上,形式的视觉表现应该是关于形式的心理感受的内容,我们应该更多探讨形式的组织结构和最后表达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艺术展示空间或者商业展示空间中视觉元素都将被运用在其中。同时,不断的变化和更新。无论是是展示物形体的大小、形态和色彩都将实现在现代展示空间中的使用。不仅是大型的艺术展览馆甚至小到简单的专卖店展示,视觉元素的运用将无处不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具有其特殊的理论体系与设计形态的视觉表达往往蕴涵着某种观念、意义、象征,视觉元素在展示设计中所承载的物质和人文作用是勿庸置疑。它强调讲究自身的大小;注重形状、色彩、的运用;考虑环境的因素;强调创新的意识。这些因素与展示空间设计的特性结合便会产生一种特定的空间形态,这也使得视觉传元素成为展示空间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本课题进行研究探索的价值所在。

致谢

在完成毕业论文这段期间,感谢指导老师周笑对我论文的辅导与帮助,使我的论文大纲、结构等方面更加的严谨和完善。同时感谢同学们的支持与帮助。最后感谢江汉大学图书馆为我提供了查阅资料的好地方,十分感谢。

参考文献

[1]王晓闫春林.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1

[2]张绮曼.室内设计的风格样式与流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9

[3]黄建成.空间展示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

[4]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4

[5]田原.室内设计与空间表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

[6]任仲泉.展示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8

[7]【日】朝仓直已.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mi,吕清夫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6

[8]吴爱莉.展示设计.安徽美术出版社,2008.7

商业空间设计调研篇6

关键词:新型商业空间模式绿色低碳环保节能情趣设计

综合性商业空间作为一个城市的功能区具有着独特的空间形态,它是城市商业活动的心脏,也影响着城市的整体风貌。“可持续发展战略”观也渐渐深地入到商业空间的设计理念中。多样化的商业空间、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等都是现代商业空间的发展方向。

本次课题选择研究苏州圆融星座和万科美好广场两个新型商业综合体,两者的建筑空间分布都具有半私密、半公共的特点,这种商业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商业概念模式,把工作居家和休闲娱乐有机的联系起来,将商务生产和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必要条件和公众形象、建筑设计、景观环境有机结合起来。

圆融星座研究

星座简介

圆融星座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东岸,毗邻“苏州市域CBD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圆融时代广场。是一个集高端商业、精品湖景公寓、商务写字楼于一体的综合物业。空中花园,屋顶绿植,山地岩壁,瀑布露台,生态坡地公园式景观物业,为其提供了独具魅力的自然生态式体验生活方式。

星座商业策略

圆融星座的特色在于其立体式的生态景观与建筑本身十分恰当的结合在一起,因此景观的满足企业需求的功能、环境和形象、而企业又为其建成和运作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储备,形成彼此互惠的关系。

星座内部功能分区明确,其电梯、楼梯等通行渠道位置设计较为合理,让消费者即能经过较多店面但又不影响消费者步行路线,抓住了消费者心理有利于刺激消费从而提高商业效益。

星座建筑设计

圆融星座的建筑由裙房+景观花园+三幢高层组成,这种比较新颖的建筑组成形式使得建筑整体空间立体感强烈,层次丰富有趣,而且整体具有比较好的协调感。

万科美好广场研究

美好广场简介

万科美好广场位于苏州市工业园区中新大道西,其以“潮吴界”为理念,“潮”流之下而不失苏州的“吴”地文化,将在地理上和业态上形成跨“界”,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购物、休闲、就餐的商业中心。

在业态定位中,万科美好广场购物中心一楼以潮流为主,经营精品零售,强调时尚、潮流,汇聚周边年轻客群;二楼主打小资,以主题零售为主,集合丰富产品和趣味性的特色店铺;三楼主要是服务生活,集合娱乐休闲、亲子教育、生活服务等多种休闲功能,为消费者在就餐之余提供更多休闲选择。

美好广场商业策略

美好广场以“潮吴界”为理念刺激消费,研究其业态状况后可知广场主要消费群体为学生和本案常住居民,消费目的主要以餐饮和生活服务为主。所以美好广场的消费者消费的针对性较强,有别于圆融星座消费者以逛为主的消费心态。

美好广场建筑设计

美好广场建筑由裙房+高层组成(高层包括酒店和居民区),为促进本案人们的交流,美好广场极力构筑地域设计与企业间的良好关系,让有机的形态模糊工作和生活的界限。

美好广场的建筑设计也考虑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能源与物资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处理技术等思想在广场中得到较好运用,广场中庭空间为开放式空间,所以并未设置空调装置,大大促进了本区能源节约;而广场地漏收集雨水又成为广场入口地面景观喷泉的水源,水循环得到较好运用。

空间设计与商业价值

商业建筑外部空间设计。一个好的商业建筑不仅仅是其自身的优势,周边的环境也不能忽视,好的周边环境可以给人们舒适愉悦的购物心情。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开放空间、界面处理、无障碍设计、小品雕塑等方面。

一般所知,有百货商店、综合商店、超市、专卖店等是我们常见的商业建筑。它们虽然在在商品数量、品质、总类上不如大型商业中心齐全,但是在组织布置、营销方式上与其有相似之处。

1.展览空间。商业建筑室内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商品陈列室.尤其是展览橱窗的设计。

2.休息空间。餐饮、健身、休息、娱乐等都属于商场中的休闲空间。休闲空间在现代商场中的营销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它能带动商场的品质和顾客的消费欲望。

3.营业厅无差别。作为服务性建筑,商场应使顾客能享受平等的服务,一些特殊群体应与正常人享有同样的地位和平等的服务。

4.附属空间。一般商场服务间内设有一些附属的设施,它们能够满足于在商品销售及提高环境质量、满足顾客需求方面的要求。

5.交通空间。建筑的交通空间就是建筑中运动的载体,交通空间系统也是建筑中的运动体系。

商业建筑的防火设计是消防重点,商业建筑具有以下特点:①大部分的楼层不高,但占地面积较大;②采用轻钢结构较多。由于轻钢结构的成本低廉,便于施工,因此大多选用轻钢结构;⑧无窗和固定窗结构较多。为了创造更多利润,商业建筑的外墙应采用实体墙面或者固定中空玻璃,这样不仅方便布置大型户外广告,同时有利于实现环保节能;⑨商场内部需要每个分区都设置了消防楼梯,方便人流的疏散;每个商铺内都有安装喷淋和烟雾报警器;商铺与中庭想通的开口部位设置了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与中庭相通的通道都设置了防火卷帘。大型商业综合体在日趋发达的城市之中不断涌现,。mall大型购物中心也是顺应历史潮流产生的商业形态,它起源于欧美,是现代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飞速发展的产物,是为了满足更多消费者的多重消费形态而出现的。这种商业综合体为消费者提供的独特服务是传统商业形式所不具备的。mall与传统商业的区别更重要还是体现在其设计理念是从休闲消费出发,具有良好的建筑外观,空间结构以及人文氛围,也更加注重购物环境的质量。着力打造一个购物和休闲娱乐集于一体的理想场所。体验式消费将成为商业活动中越来越重要的内容,越来越多的消费行为将不再带有明确的购物目的。逛街可能并未购物但是仍然在消费,这一类的体验消费虽不可能取代购物消费成为消费主流,但是其需求已经推动娱乐、餐饮等服务成为购物消费的重要补充形式。

大型商业综合体正是承载了购物消费与体验消费的结合,与传统商场不同,这类综合场所的空间有着暧昧、自然生动、随意的特质,以适应消费者的多重消费方式结合。在空间设计布局方面,圆融星座的环形流线设计为消费者规划出了环状游览路线,各楼层的各类商家分布也更加体现了体验式消费的活动习惯。空间内的景观优化分布,公共设施种类齐全,室内装饰风格独到,体验式消费的设施水平同时也标志着一座大型综合商业设施的整体水平与吸引力。

城市综合体是指城市中的居住、商务办公、购物、休闲娱乐等各种城市物业功能复合产物,各个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城市综合体不同于城市中心密集的建筑群体,它具有完整的城市街区的特点,是建筑群体向城市空间巨型化,城市价值复合化,城市功能集约化的结果,同时,城市综合体通过街区的关系,与外部空间的有机结合,交通系统有效联系,延展城市的价值空间。城市综合体涵盖的是各种社会功能,可以包含各种城市社会基础设施,如医疗,教育,商业,邮政,银行,居住社区等;商业综合体仅涵盖商业活动功能,一般只包括写字楼,购物中心,超级市场,娱乐餐饮等;相比之下,城市综合体体量更大,功能更全。与圆融星座不同,万科美好广场则属于一个功能完备的城市综合体。居住、商务、商业空间划分明确,设施健全。

城市综合体基本具备了现代城市的全部功能,所以也被称为“城中之城”。大型城市综合体适合经济发达的大都会和经济发达城市,在功能选择上要根据城市经济特点有所侧重,一般来说,酒店功能或者写字楼跟购物中心功能是最基本的组合。其特征有:超大空间尺度、通道树型交通体系、现代城市景观设计、高科技集成设施、地标式的城市建筑。这类目前在国内新兴的商业地产模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它们具有集合性、规模性、复杂性、持续性和标志性,并促进城市向多中心,多特色方向发展,从而带动城市的整体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商场可以自信的环保起来

近年来,随着商业地产的热岛效应也随之弥漫,我们发现很多商业项目概念开始推陈出新,同时,很多投资商淘金欲望日益高涨。因此一些错误的、落伍的商业决策导致了资源浪费,而全社会希望有合理有效的资源配置,促使节约型社会的和谐气氛。而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希望得到的并不仅仅是资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更多的是希望我们的出行足够绿色,我们的购物体验足够绿色。当“环保”、“节能减排”这些辞藻从政治明星或者环保主义口中的单方面呐喊,渐渐演变成为一种覆盖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全民运动时,我们的企业与商业项目是否应该转型了?

新商业模式与旧商业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企业能否通过技术上的创新和新标准的树立,达到提高利润和增强竞争力的目的。当碳被算作企业运营中的成本;当产品除了经济特性外,它的环境特性也成为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当控制能耗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而提高利润的时候,企业将在一个更长的产品周期中,变“短期投入”为“可持续性获利”。而且,企业只有将环保指标订在超前于整个行业的现行标准时,才能在竞争中抢得先机。否则只能出局。

节能,从细节开始。其实,商场的环保事业早就开始了。在“节能环保”的今天,商业项目作为城市能耗的大户也积极探索低碳环保之路。现在苏州大型商场变频空调、节能照明设施已经被普遍应用了,细节无不体现了环保精神,比如:楼梯间人体感应照明开关、感应式水龙头、节能变频扶梯等。苏州很多商业项目应该借鉴乐购上海南店。乐购上海上南店2010年9月开业,是teSCo乐购在上海的第19家大卖场,也是乐购在上海的第三家全新节能店。卖场及商铺走道是根据卖场运行状况和营业习惯,把照明进行时间上的合理化分配,从而实现智能化控制。比如,早上6点开业前,只启动10%的应急照明;早上8点左右,启动40%的照明;正式营业后启动100%的照明。在温度调节上,上南店通过温度及二氧化碳浓度感应设备来调节出最舒适的温度和空气的新鲜度,为顾客提供四季如春的适宜购物环境;在空调系统方面,这个店采用了过渡季节的全新风引入(FreeCooling)系统,利用过渡季节的自然冷源代替人工冷源,引入室外较低温的空气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达到降温,这样能大大减少能耗。

绿色,让生活更舒适。越来越多的商场摒弃了钢筋水泥,开始为顾客营造更为贴近自然的购物空间。当然,面对越来越拥挤的城市,绿地属稀缺资源,城市通过屋顶花园的建设,达到了既美观又节能的功效。作为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它可以净化大气、过滤灰尘,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并且可以有效蓄含雨水,保持水分,具备蒸发和大气循环的冷却功能,进而减少建筑物内部的空调耗能。同时屋顶花园可以减少泄水,直接水分流失量将减少60%以上,减轻市政排水系统压力,保护建筑物防水层不受气候、紫外线损伤。在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可以为人们开拓更多的休闲空间,是公园外的另一处集绿化、景观、休闲设施于一体的城市绿色新空间。

重复利用,让资源循环起来。英国集装箱搭成最环保商场。全球首家临时购物中心“盒子公园”在英国首都伦敦肖尔迪奇开业。这家购物中心由60个集装箱搭建而成,5年后将拆除。管理方说,这样的“简易”购物中心租约灵活,有助处于创业阶段的小品牌成长,同时利于环保。“盒子公园”购物中心里,每个集装箱就是一个品牌的专卖店。那里销售的品牌既包括广为人知的“耐克”“彪马”,也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还有咖啡馆和几家概念店。虽然“盒子公园”没有传统百货公司那样让人眼花缭乱的橱窗和陈设,但一开业就吸引伦敦各路“潮人”光顾,据说,搭建“盒子公园”前,肖尔迪奇的这块空地已经闲置了40年。中国现在也有一些地方借鉴这样的做法,但是并是不特别被广泛使用,个人认为这很有可能成为以后商业空间设计的一个趋势,不再局限于钢筋混凝土这样的传统形式,而去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发现更多可利用的资源去达到真正的环保。

环保,生态健康可以说是现在设计行业的主题,也是最大的挑战,尤其对于商场这种人流量大的场所,环保装修设计更是一个挑战,商场设计不仅要在装修材料上实现环保,室内的空气,环境质量也要环保。商场环保设计要“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为顾客打造一个舒适,健康的购物环境,也要为员工打造一个舒心,安全的工作环境。商场设计的环保设计只有从顾客和员工两方考虑,不仅能够收到顾客的欣赏,同时员工也会感受到企业对员工的关心,更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销售业绩。

对中国商业模式的愿景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人口日益增长,相对提高的环境压力与交通压力之下,类似的综合体的增加也是必不可少的,而综合体与城市综合体在功能上的相互重叠补助,有利于公共资源的共享,将原来单一结构的建筑和功能相互加以整合,形成城市化要素,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同一个地段的居住、购物、休闲娱乐、商务、酒店等一系列城市问题,并形成一种高效低能耗、简单复合化的商业模型。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逐步步入一个消费时代,购物生活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购物环境成为定义现代城市空间的重要元素。购物成为一种休闲、体验的活动,主题性购物的商业空间往往能更好的诱发消费者使之产生购物活动,这也是商业空间日趋完备、走向成熟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Z晓,《现代商业建筑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牛东伟,吕韶栋,《购物中心的商业规划与建筑设计》,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3]刘洋,《建筑与环境》――消费转型下大型商业综合体空间重构以“律动宝鸡,乐活之城”为例,大连理工出版社,2011.

[4]崔国明-《建筑设计管理》-大型商业mall与城市综合体的融合华府天地设计解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5]商场设计注意环保安全_瞳孔商业空间设计_新浪博客_互联网数据-2014-03-05

[6]商场请骄傲地环保起来--《精品购物指南》,互联网数据-2012-03-31

[7]李东君查君-《建筑学报》-以消费行为为导向的商业街规划设计,建筑学报杂志社,2007

作者简介:张智程、莫诗龙苏州大学艺术学院11级环艺系。

社会类调研类论文

商业空间设计调研篇7

关键词:新加坡商业街空间特征建设经验

引言

现代化商业街已经突破传统的商业空间模式,不仅表现为建筑内部空间功能的发展与开放,还表现在建筑与建筑构成的整体连结和流线组织方式,强调以步行者的动线组织串连起商业街两边的建筑群体,促发商业建筑打破自我封闭的服务系统,向功能复合化方向发展,为消费者提供购物体验的同时,增强消费者休闲、娱乐、餐饮、交往体验(金静宇,2006)。

在商业空间日趋复杂和多样化的今天,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打造有活力的商业街空间,如何通过提升空间的品质与特性来提高商业街的竞争力,本文基于对新加坡乌节路商业街空间建设及形态特征的分析,结合城市设计及消费心理等原理,对商业街空间应有特性和活力展开研究,并探讨乌节路商业街空间建设的经验,为我国现代化商业街空间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乌节路商业街的发展概况

乌节路商业街位于新加坡城市中心区,以tanglinRoad为西北端起点,一直延伸到东南端的BrasBasahRoad,全长2.2公里,是由近800,000平方米商场、餐厅组成的综合商业街区。乌节路最初以种植肉豆蔻和辣椒的种植园而得名,19世纪末在种植园没落后分割成为小型的地块作为住宅使用,20世纪初随着经济的发展开始成为商铺的汇聚地,50年代时出现第一家购物中心,后逐步发展成购物、餐饮、娱乐多元化的综合商业区。至今,乌节路商业街有超过5000家商店汇集于此,使这里成为新加坡的中央购物区,也是全球最有魅力的十大商业街区购物中心之一。在这里拥有最新的时装、电影,最好的酒店、商场、餐厅和艺术画廊,吸引着年轻的人群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乌节路如同传输能量的管道和脉络,连结着建筑机房和城市生活场所、地面公共交通系统和地下轨道交通系统,构建城市公共中心的话语权,对整个新加坡公共开放空间起着主导作用,成为展现新加坡人民都市生活的门户。

乌节路商业街的空间特征

(一)整体街道空间

乌节路商业街区横贯新加坡版图的中心位置,从平面形态上看为一条狭长的城市交通带。道路宽度约为40m,其断面保留20m为机动车道,两侧各10m为人与非机动车共有空间。这种人车分流的道路模式引导的街道空间设计以人和车的特性为基本点展开。

1.街道横向空间。乌节路商界业街截面呈现一个碗型,从外侧最高的商业建筑,通过建筑裙房、通廊、前广场、台地等空间逐渐降低高度至步行道,形成一种具有内聚力的空间形态(赵齐,2011)。有研究表明,建筑高度与街道宽度比例为1∶1可形成良好尺度的空间(芦原义信等,1985)。显然,乌节路街道过于开阔,在道路中间设计绿化带,一方面分隔人流车流,一方面美化街道景观。从乌节路商业街横截面可以看出其空间序列呈现:“车行道―绿化带―步行道―铺装休闲带―建筑通廊―室内空间”的基本模式,建筑空间与街道空间融为一体,建筑边界被弱化,随着边界上的活动变化形成连贯的各有特色的商业街道景观(见图1)。

2.街道纵向空间。根据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一般人的步行活动半径为400―500m(运迎霞等,2008)。乌节路2.2公里的长度不免使人感到疲劳,设计措施是通过绿地、开敞空间、横向街道与建筑主体穿插,形成完整而有节奏的空间景观序列,使人在心理上张弛有致,缩短心理上的步行距离。沿街建筑高度错落不一的天际线变化也减少了高大建筑综合体对街道产生的压抑感(邵莉等,2003)。

(二)街区功能空间

由临街建筑的外立面围合出乌节路街道的空间轮廓,为消费者带来具可辨识性的整体认知。为方便进一步研究乌节路商业街区的建筑组织关系及内部空间形态特征,按照功能划分为四个具体空间:商业消费空间、交通组织空间、休闲活动空间、绿色景观空间(闫晓璐,2013)。

1.商业消费空间。凯文・林奇指出,空间序列上具有一定的韵律会使人对城市环境印象深刻,“组成需要一定时间间隔来体验的形态”。

链式结构特征:乌节路两边的各类建筑设施作为主体置于街道中心、起点或结束点,与绿化空间、街道广场相结合,串连起来构成链式形态,形成乌节路整体空间的外在结构化表现。与传统商业的封闭状态不同,乌节路商业街的建筑综合体多为开放性空间,通过中庭、内庭院、门厅过厅等公共空间丰富自身的购物环境,并延伸至入口广场、街边绿化,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即链式结构上的一环(见图2)。各大建筑主体及入口广场担任乌节路空间序列中转换的节点,连接、导向人们的行为和视线,引领人们购物的序幕、发展、高潮、结尾等角色(张翼飞,2007)。这种链式结构促使乌节路整条轴向的延伸空间看起来更加具有序列性和层次感,再通过结构上的环形拓展空间,使人们深入到各建筑内部的消费空间。

清晰的建筑组织界面:乌节路商业街两端建筑类型迥异,东西风格均有,但感观上较为协调。建筑外观由实体结构特征占据主导力量,严格控制建筑立面上广告及标识设施,颜色、材质也与建筑风貌相协调。即芦原义信所谓第二次轮廓线的元素在这里被融合在第一次轮廓线中。因此在乌节路商业街中,建筑组织形成的商业空间边界是清晰有序的。

2.休闲活动空间。Coleman认为当代商业区应提供现代的、方便的、大小适宜和多样的零售空间。由消费者特征引导下的街道空间商业属性不再是单一的购物环境,而是拥有便利化、现代化、综合性的公共空间。

鲜明的场所性格:乌节路商业街非常重视公共休闲活动空间的打造,如ShawHouse充分利用建筑入口下沉区域设置台地咖啡座为人们打造一处消磨时间的休闲场所,theparagon在入口广场设置雕塑渲染商业文化氛围吸引游客注意力,orchardCentral建筑入口处设置动感十足的光圈环绕电梯(见图3),通行时如光临二次元世界。更多建筑内部空间利用错层变化、转角、材质和光线等手段在大空间内界定出二次空间,使人们拥有私密性的空间感受,又能够观赏外界景物。这些空间设施,注重功能和内容的补充,创造有特色、令人印象深刻和容易识别的场所,让人们停留在其中与之产生互动,以此提升空间活力并加强场所认同感,从而提升客源量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

骑楼式建筑廊道:同新加坡住宅底层架空有异曲同工之处,乌节路商业街多处建筑一层沿街面带有通廊,一方面避免游客受到风吹日晒,一方面通过开敞的底层平台增加公共空间渗透,减少街道带来的压抑感。把原本和购物并无直接关系的活动场所与购物空间的穿插、交织与并置,形成了乌节路商业街综合体各项设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效方式。这种商业空间中的功能混合模式,为商业街发展带来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积聚效应(金静宇,2006)。

3.交通组织空间。城市交通的便捷性是城市商业中心对消费者吸引力的决定性因素。

一体化交通系统:通过多层次与多种类型的步行、车行和公共运输动线系统来组织商业街区的城市与建筑空间形式(杨沛儒,2005)。新加坡首先构建了一套发达的轨道交通体系(massRapidtransport),在乌节路商业街上共设有orchard、Somerset及DhobyGhaut3座地铁站(见图4),站与站之间相隔不足1公里,是新加坡轨道交通“南北线”上重要的一段。地铁站处开设通道直接到达商场内部,连接地下通道的周边开发商业街铺以增强新的商业价值。在乌节路商业街地面上则建有横跨机动车道的过街天桥,相邻大型建筑综合体之间有二层平台或廊道连接,实现行人和车辆的隔离,既保证交通的畅通,也可保证行人的安全。这些交通措施在国内的商业街中也有见到。

“通道树型”建筑综合体:为形成无缝衔接,一体化的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统,乌节路商业街还建造了多处便利通车的建筑综合体。以ionorchard为例,内部人流动线和城市交通系统通过地上、地下及建筑中庭的公共空间有机结合在一起。它将建筑空间开拓到地下四层,停车场设置在地面五层以上,位于地下楼层的客流通道可以与隔路相望的彼岸建筑相连接,并设有通道直接通往地铁站,形成一套完整的“通道树型”(accesstree)交通体系(见图5)。毗邻ion商场左右两侧的乌节路和乌节林荫道上还有公共巴士路线,这不仅遵循了城市立体化原则,合理紧凑安排空间使之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也为综合体建筑中的商业空间带来更多的商机。plazaSingapore、ShawHouse等建筑也同样能够直通地下的轨道换乘站,形成高效的商业交通机制。

4.绿色景观空间。立体绿化体系:新加坡早期就将“花园城市”作为城市生活主题代入规划中,紧密联系土地开发政策,以绿色空间引导整个城市规划的发展框架。乌节路商业街沿袭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的脉络,将绿色渗入整条街区。如ShawHouse、ionorchard等建筑在顶楼上开发屋顶花园体系,theCathay、ConcordeHotel&Shoppingmall则将建筑立面进行绿化,不仅增添新的视觉效果,而且优化了建筑结构。绿色网络:乌节路商业街充分利用街道绿化减少高楼给人的压迫感和材质的冷硬感,对一些稍乱的街景起到遮掩和统一的作用,另将公园建设纳入整体的街景规划中,在乌节路商业街周边有istanapark,mountemilypark,FortCanningpark三处公园相邻,增强了绿色空间的连通性和可达性。提取公园及乌节路周围的绿地、道路绿化等绿色元素,可以看到它们共同构筑了一个绿色网络(见图6),成功实践了新加坡政府关于“公园联道系统”的规划理念。

乌节路商业街空间建设的经验

(一)城市整体发展规划

1966年,新加坡城府颁布了《土地征用法》,该法令赋予了政府征收土地的权利,使土地国有化之后得以更好的执行城市发展策略。在新加坡精确计划的引导下,建屋发展局(HousingDevelopmentBoard)和城市重建局(UrbanRedevelopmentauthority)对商业设施的分配布局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保证土地利用、基础设施、交通设施的有效整合。1974年,新加坡政府任命URa完成中央区的再发展和更新计划。这些关于土地利用分配、零售计划和城市发展的政策对乌节路商业街发展以及商业活动空间分配都有很大的影响。另外,新加坡城市在强调城市土地分配时,坚持“花园城市”的精髓目标,求得城市合理发展的同时严格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因而,乌节路商业街的规划发展是始终作为新加坡公共空间的一部分来完成的。它结合轨道交通系统,绿色网络系统,一起被纳入整片国土规划之中,在历史政策、规划意识形态和政治监管的协同作用下,保证与城市整体建设的统一性。

(二)详尽的城市设计导则

新加坡政府对土地的管控非常严格,每一寸国土利用都掌握在新加坡政府的精确规划和细致管制中,但最终实现设计方案使之落地还有赖于城市设计导则的构建。通过对建筑、景观、交通的研究分析,制定一系列技术性框架来控制设计实施,从而达到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具体控制,取得预期效果。如运用新的三维表现技术,以及对现场地块的实验测试,可以直观的看到城市设计导则预期赋予空间的效果。详细的建筑与景观设计导则亦可以在小的地块上预先构建实施,验证作用影响及可能发生的问题,从而发掘城市空间的潜在品质和了解更细致的设计需求(邵莉,2003)。乌节路商业街设计的成功得益于城市设计导则在开发建设中的有效实施。新加坡城市重建局(URa)和新加坡旅游局(StB)公布《无限可能的乌节路》规划提案,并制定相关设计导则,从街道空间、建筑主体、交通系统三个层面,以定性、定量的方式组织和设计街道物质空间形态,激发商业街区空间应有的活力(王瑞瑞等,2012)。

(三)公民参与政策

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公民参与”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公民以城市管理者的身份参与市政组织,有效制衡政府权利,促进新加坡城市建设和发展更加符合民意需求。新加坡政府在制定或修改城市规划政策前,会通过相关部门公开相关文件,并组织专家研讨会、公众听证会加强公众与政府的意见交流。新加坡政府针对乌节路成立发展委员会(oRDeC),形成一套完整的公众意见反馈、处理程序与机制,根据公众的满意程度来评估规划设计方案,从而制定获得更好的政策和决策执行。并且促使决策制定者获得公民的认可和同情,由此分担政府的责任,增强城市设计实践的综合效益(王瑞瑞等,2012)。

结论

纵观国内外商业街在产生、衰落、复苏、发展的变化过程中,逐步重视步行者在商业空间中的主体地位,关注空间质量对人的意义(宋智,2002)。但现代模式的商业街道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较短,仍存在很多不足。新加坡乌节路商业街的空间塑造及其建设经验,正可以作为当下国内商业街借鉴参考的一个经典案例。商业街建设应注意必须立足于整体的发展,认真考量商业空间形式与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关系,在政府协同各部门的合作下形成统一意见,指导建设既有特色又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空间模式,使商业街的综合效益最大化。现代商业街建设还必须突破过去单一的营销界面,作为一处开放式、跨区域的商业空间群,通过内聚力和辐射力与城市交融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要从资源整合的角度去满足人们的多元生活体验,包括展示、表演、休闲、娱乐、餐饮在内,给人们提供可以交流、休憩、欣赏的空间。通过空间人群的汇集创造有活力的氛围,同时刺激商业街的消费。

参考文献:

1.金静宇.综合体建筑中的商业空间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2006

2.URaSingapore.technicalConditionsoftender:Saleofsiteforcommercialdevelopmentonlandparcelatorchardroad[m].Singapore:UrbanRedevelopmentauthority.2004

3.HeeL.Singapore'sorchardRoadasconduit:Betweennostalgiaandauthenticity[J].traditionalDwellingsandSettlementsReview,2005,17

4.赵齐.北京新街口商业街空间研究[D].清华大学,2011

5.芦原义信,尹培桐.建筑科学.外部空间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6.运迎霞,于洋.商业步行街舒适性设计评价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8(3)

7.邵莉,吕杰.重塑城市街道的生活空间―济南市泉城路商业街空间环境设计[J].建筑学报,2003(11)

8.闫晓璐.城市商圈的规划建设指引探索―基于人群,空间和设施的特征与策略分析[J].建设科技,2013(15)

9.(美)凯文・林奇著,方益萍译.城市意象[m].华夏出版社,2001

10.张翼飞.城市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

11.peterColeman.Shoppingenvironments:evolution,planninganddesign.amsterdam;Boston;London:architecturalpress,2006

12.杨沛儒.城市核心区设计:新加坡的亚洲经验[J].城市规划,2005,29(3)

13.webbR.UrbanforestryinSingapore[J].arboriculturalJournal,1998,22(3)

14.ooiGL.UrbanpolicyandretailingtrendsinSingapore[J].UrbanStudies,1991,28(4)

商业空间设计调研篇8

【关键词】商业策划;商业动线;人性化;设计价值

引言

商业建筑有自身的特有规律、特有的要求,不同于住宅建筑功能相对稳定而单一。商业建筑是市场的产物,是社会的综合。商业建筑设计师应全面掌握商业项目所在地域的地理条件、社会人文情况、消费特点和发展趋势、经济、技术及城市规划等各方面基础资料,熟知商业的各种模式和与之配套的各种软硬件设施。建筑师应从项目初始阶段积极参与商业建筑的前期策划,与商业策划团队和投资商一起制定合理合适的商业策划方案,而后综合考虑和整合投资商、策划师、营销师、结构、设备、室内、景观及其他各专业人员的意见,引导各专业人员完成建筑设计工作。

一个完整的商业建筑设计应包括两方面工作:商业策划和建筑设计。

1商业策划

商业建筑一般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经营成功的回报也大,不同商业形态决定不同商业建筑的形态。商业策划主要研究和确定建设项目的商业形态,即通过研究项目的规模、性质、空间内容、使用功能要求、环境、趋势等影响建筑设计和使用的各种因素,准确找到项目所面向的市场,为建筑师提供建筑设计依据。投资商和策划师达成共同的策划方案,建筑师根据策划方案有效组织商业建筑各种功能、物业、设施,不同的商业策划方案产生不同的商业建筑设计作品,投资产生的经济效益差异较大,甚至事关商业项目的生死。因此,成功的商业建筑设计首先要拥有优秀的项目商业策划。

1.1市场调查

商业策划方案必须依据市场调查得出定位结论。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地、系统地对项目所在区域文化特点、经济条件、城市发展规划、消费趋势、商业格局、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状况进行充分的搜集、记录、整理,为市场预测和定位提供客观正确的资料。详尽的市场调查报告是策划方案的基础,是商业建筑设计的基石。

1.2可行性研究

不管商业建筑是出租,出售或租售兼营组合,最重要的是确定业态。

可行性研究是策划工作进入分析阶段,依据市场调查成果,结合对项目具体情况,对项目的运营方式、运营周期、阶段计划进行分析研究。策划人员通过研究地段、街区、商圈、商业功能演变、不同类型物业与地段的经济效果,甚至要研究物业建成后物业与街区发展的互动关系,帮助投资商进行业态的选择、组合、分布,确定商业建筑中区域和楼层功能、铺位划分原则,提出建筑形态要求、项目环境及配套设施的需求等提高商业运营质量和水平的建议。设计师根据策划建议对项目进行前期规划设计,推导出合理的建筑布局和建筑技术指标,分配比例对项目投资进行估算,策划团队也作出相应的收益预估。

对提案目标及内容的详尽阐释,并通过合理客观的分析和正确计算方法得到的项目收益(利润、无形资产或其他),如果达到投资商的预期值,可行性方案才能获得认可。

1.3执行方案

商业策划中,执行方案是最具个性化的,即便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所采用的执行路径也是不同的。其计划性和实务性的特点,要求执行方案需把总体目标分解成可逐一实施的具体工作,并且使每一个执行者工作的步骤和执行的方法不偏离总体目标这个主轴。

商业策划执行方案是量化可行性研究的成果,决定项目的客户定位、建筑定位、形象定位和价格定位,并对项目前期、项目实施、项目销售招商的策略、步骤和时间节点做出相应的规划和合理安排,使每个项目参与人员能向同一个方向努力。

2建筑设计

2.1商业空间

商业建筑一般由营业空间、配套空间和共享空间构成。建筑师应根据前期的规划定位、招商、经营管理的策划方案,从建筑的基本功能和实际应用出发,明确功能、空间、商业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业态的需要,合理、清晰地安排整个空间功能需求,主动地引导客流,制造商机。建筑师应创造丰富、灵活多变共享空间,功能分区合理、楼层分布适宜、铺面分割准确的营业空间,高效节约的配套空间,以及其他组合空间来包容不同层面的商业需求。

因此,建筑师随着商业地产项目招商销售进程推进,需要不断改进完善项目设计,利用各种空间组合形成的商业流线,构筑商业地产价值链,打造更加符合商业需求的最佳设计作品。

2.2动线组织

外部接口是引导人流到达商业的方式方法,包括公共交通、机动车、非机动车、步行。通过巧妙的规划布局,注重建筑出入口与城市广场、轨道交通、公交场站紧密结合,运用立体交通手段(天桥、地下通道、自动步梯等)加强对步行人流的引导;注重合理规划机动车、非机动车的停车区域和停车数量,规范车流流线,避免流线交叉。

内部流线包括正常的客流动线、后勤流线和消防疏散。主客流动线以中庭为核心的共享空间结合内街两侧商铺形成的带型空间构成,可利用环境诱导、功能组合、秩序塑造等动线设计方法,达到连接业态单元、衔接交通、激发公共活力、吸纳客流,以保证商业复合功能和谐共生。后勤流线应与客流动线分离,实现员工流线、货流动线、客流动线等人车出入口互不干扰,各种流线互不交叉或能实现分时控制。理性分析设置消防疏散流线,合理划分防火分区,精确计算疏散宽度和距离,尽量利用公共交通空间抵达疏散楼梯,避免商业面积的浪费。

通过整合内外部流线,提高不同商业的聚合效应,达到商业空间组织导向清晰、经济高效、系统整体的目的。

2.3配套设施

除了传统商业建筑所必备的中央空调系统、自动扶梯系统等硬件配套设施,人性化设施也日益重要起来。随着现代商业的发展和进化,商业建筑越来越偏向时间消费型模式,人们愈发注重购物环境和体验。拥有便利的无障碍服务设施、温馨的母婴服务设施和随处可及的休憩场所,注重细节、体现人性化的商业建筑才能使商业氛围更加友好和吸引人。

2.4建筑风格

商业建筑在不同城市拥有不同的风格,建筑师在使用自己建筑风格和手法的时候,需要深入了解城市商业文化特征,提炼地域文化的精华,建筑设计使商业建筑要有文化特色、地方特色,更要突出业态特色、空间特色、人文特色在商业建筑中使用,不仅有着可以感知的物质外壳,也表现出强烈商业建筑风采。

3结语

商业空间设计调研篇9

关键词:现代商业建筑、经济发展、建筑设计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societyandeconomy.theriseofmoderncommercialbuildingistheinevitableresultofeconomicdevelopment.Commercialbuildingsandcontemporarymasslifehasbecomethemostcloselyrelatedoneofpublicbuildings.inthearchitecturaldesignofbuildingbusinesswhendesignershavehigherrequirements.theauthoranalyzedfromseveralaspectsthecommercialbuildingdesignprocesstoseveralnotableproblems.

Keywords:moderncommercialbuildings、economicdevelopment、architectural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商业建筑是现代人在生活中接触较多的一种建筑,是人们购物与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虽然我国商业领域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但商业建筑在数量、规模和形态上仍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从纵向来看,一方面,由于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商业建筑必然会在数量与总体规模上日益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购物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迫使商业建筑在设施设置、空间形态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改进。从横向来看,由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商业项目策划与建筑设计的平均水平仍然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商业经营、空间形态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必然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逐步缩小,给商业建筑的发展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步行商业街的迅速发展,购物中心的悄然出现,显示出我国商业建筑形态的重要变化;部分城市新建或改建的重要商业场所,似乎在不经意间成为城市的重要标志性建筑,或市民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显示出我国对大型商业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境外设计事务所开始获得某些大型商业建筑的设计业务,显示出我国商业建筑设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些变化都迫切地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现代商业建筑设计。

一、建筑师在商业项目运作中的作用

在商业建设项目的运作过程中,建筑师的活动不是仅仅局限于建筑设计本身,而是几乎贯穿于整个运作过程的各个阶段。建筑师在商业建筑前期策划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建筑师处于核心地位,在项目整体设计过程中应起着引导与修正的作用。设计师在项目方案构思过程中必须充分研究项目投资商、开发商自身的条件,协助开发商对大量市场调研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和整理。这些要素和条件都将成为建筑师开展建筑设计和规划的前提。从商业建筑项目的开发过程上分析,建筑应把工作重点集中在以下三方面:建筑师在商业建筑前期策划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建筑师处于核心地位,在项目整体设计过程中应起着引导与修正的作用。设计师在项目方案构思过程中必须充分研究项目投资商、开发商自身的条件,协助开发商对大量市场调研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和整理。这些要素和条件都将成为建筑师开展建筑设计和规划的前提。从商业建筑项目的开发过程上分析,建筑师应把工作重点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城市规划和商业发展的角度对土地进行分析和研究。从经济价值和商业运营的角度对项目土地价值进行分析,为项目开发决策、资金运作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2)、通过消费者行为分析和品牌资源的研究,结合建筑设计专业的知识、商业运营的模拟分析和国内外相似案例的调研,对项目规划提出概念性设计原则。同时对开发的目标、规模、周期、商业运营模式、市场定位进行数量化、标准化提议,提供项目开发的可行性论证。

3)、在项目业态规划和设施规划的基础上,与各专业及开发团队配合,共同制定项目的开发计划,并对后期的工程管理的重要节点提出工作安排。商业建筑的开发本着土地价值最大化、商业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将各个开发环节进行系统整合,使各环节的增值程度加大,最终确保项目开发和运营的成功。商业建筑项目的前期策划与建筑设计作为商业地产开发增值的主要环节更应重视和加强。这要求建筑师不仅要熟悉各种业态的生存条件和环境,还应对其所依存的建筑空间十分清晰。

二、消费者的商业环境行为

消费者商业环境行为分析,是商业项目策划、商业建筑策划、商业建筑策划、商业建筑设计的重要前提。了解消费者得购物心理与商业环境行为特点,对促进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购买动机研究就是要探究购买行为的根本原因,以使策划与设计人员更深刻地把握消费者行为,作出创造性的策划与设计。在商业项目策划与商业建筑设计中,正是消费者需求的这种潜在性与具体行为的不确定性,给策划与设计创新,给商业建筑空间的差异化带来可能。所以,商业建筑策划与设计人员,应该深刻研究消费者相关需要与行为。

三、商业建筑选址

商业建筑选址,一般是在商业项目投资与经营者得组织与主导下,联合市场营销与市场调查、商业经济地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的专家,以市场调查为基础,融合多方面的知识进行工作的。商业建筑选址是否得当,影响着商业项目投资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营目标、经营策略和发展前途。

不同的区位具有不同的社会环境、地理环境特点,决定着顾客的来源和特点、经营的商品与价格、促销活动的选择等等。商业建筑选址得当,就会产生相应的“地利”优势,成为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商业建筑选址一经确定,并购入土地,便具有一般大型不动产所具有的资金投入巨大性、资金回收长期性、地址不可变更性和基地情况独特性等特点。所以,对商业建筑的选址要深入调查,多方面研究,周密考虑。

四、加强交通流线组织

交通组织方面的设计成功与否,体现在对人群活动的引导与集散以及商业场所气氛的营造。为了有效地组织商业建筑的外部交通,应尽量在周围设置足够的人流、车流集散空间和缓冲空间,它作为室内外的一种过渡,可避免同城市道路发生冲突。出入口的设置处理,也是交通组织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商业建筑往往靠近城市干道,这就涉及到其出入口与城市干道交通相协调的问题,处理不当,将影响到商业综合体自身的正常运转和城市干道交通的运行。顾客人流较大,流动频率高,可分设多个出入口,引导人群有序地流动,而卸货停车处,通常设置在较隐蔽处,以免影响交通和环境美感。

五、合理划分建筑功能与空间

商业建筑本身的功能组合十分复杂,多种业态使用功能的平衡与协调需要充分考虑。对于商业、居住、办公相互混合的综合体项目,处理的难度会更大。商业及公寓部分经常布置于建筑低端,办公和酒店放在高端。这种设计的好处可以便于楼体管线的布置;低端平层中让出的核心筒位置有利于卫生间的设置;高端部分的景观优势更有利于项目高价值的产品。但在具体项目中,还应充分考虑建筑本身的竖向交通效率对商业产生的影响。在建筑平面布局的设计中,空间的使用效率也要同建筑形式、结构做法相结合。例如很多高层项目在设计时采用了转角的做法,按照经济性的测算,这种做法可以增加大约30%的经济回报,但在具体的项目中要注意不要对街角形成破坏。

六、结语

现代商业的建筑设计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是多学科、多知识领域相互结合的产物,也是商业地产价值增加过程中的重要途径。因此,对此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对于商业建筑的发展将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王晓闫春林《现代商业建筑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5

商业空间设计调研篇10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商业空间设计

abstract:Significanceofurbanwaterfrontcommercialspacetothedevelopmentofthewaterfrontcommercialspaceonwaterfrontcommercialspaceshapeandfacademorphologyofanalysis,planningandcommercialactivitieswaterfront,integrateduseofpractice,designedtoprovidesomereferencetosomeofthecity'swaterfrontcommercialspace.

Keywords:Urban;waterfront;commercialspacedesign

中图分类号:K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研究意义

城市滨水区向来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地段,泛指毗邻河流、湖泊、以及海洋等地段,即在城市中的水路接壤区域,受水域界面的影响,大都呈带状分布且有一定的纵深。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生态和生活相结合的最敏感的区域之一,具有自然、开放、生态、宜居、活跃、业态丰富、功能复杂、空间多样等特征。

鉴于城市滨水区的特殊性,商业空间也就应运而生。城市滨水区商业空间,即在城市滨水区域内建造的、旨在进行综合商务办公、商业服务、休闲娱乐等空间类型。凭借滨水区优越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这类空间具吸引力强,开发前景好。基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做好滨水区商业空间设计的研究,利用好这些滨水空间的特征来创造生态、宜居、活力、健康的商业空间,对于城市商业空间设计的进展和完善作用甚大。

2.滨水商业区规划

2.1滨水区商业业态策划

一般来讲,商业业态可以分为两大类:单体商业业态和混合商业业态,两者的区分主要在于销售商品或服务的单一性和混合性。其中单体商业业态可分为零售购物、餐饮服务、文化娱乐三大类;混合商业业态主要包括购物中心和特色商业街。

根据城市滨水空间的不同特色,总结滨水区各板块的商业业态需求类型:

(1)服务于滨水旅游景区的零售购物、餐饮服务和文化娱乐业,具体说来,就是具有城市特色的精品服饰专卖店、旅游商品专卖店、工艺美术专卖店等单体零售购物店;还有自助餐厅、休闲餐厅、江鲜海鲜餐厅、咖啡屋、茶社、酒吧等餐饮店;还有分时度假、产权式度假、特色度假酒店等旅游度假服务;还有多功能的书店、画廊、各类艺术馆、电影院、剧院、体验园、欢乐城等文化娱乐业。

(2)服务于城市的创意研发、商务办公业态,具体说来,就是基于城市文化背景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商业服务和研发设计为核心生产力;基于湖滨区特色区位优势的商务办公,集金融、保险、教育培训、美容健身、咨询等业态为一体。

(3)服务于滨水居住区的社区商业中心或商业街,集购物、餐饮及其他服务等多业态为一体。以购物中心为标志,以购物街为羽翼,服务周边住区居民,主要业态为:餐饮店(包括各种酒家、酒楼、饭店、饭馆、餐馆、面馆、早餐店、糕点店、咖啡店、休闲吧、酒吧、茶楼、烧烤店等)、大型超市(食品超市、综合超市等)、便利店(小超市、糖烟酒等)、维修店(家电、交通工具等)、美容美发店、书店、打印店、药店、回收站等。

2.2滨水区商业空间形态

平面形态――大中小、点线面,围合与开敞,几何形和有机形

设计要点一:

根据滨水区各商业板块的功能不同,着重研究空间尺度以及建筑轮廓形态。尺度方面,建筑体块以大中小三个等级区别对待,具体说来,主要是从建筑进深和面宽两方面控制,按照使用功能的不同分为大进深小面宽或是小进深大面宽。轮廓形态方面,构思角度之一,零售购物、餐饮、创意产业、商务办公等功能的空间以方圆等几何形为主,且单个地块的规划范围尽量方正,娱乐、休闲、游乐等功能的空间以有机形为主;构思角度之二,建筑密度比较大的商业区,主要以建筑围合空间,空间相对规整些,密度小的区域,以水体、植被、景观设施等环境要素围合空间,空间相对比较有机、灵动。

设计要点二:

设计根据周边景观条件,将街区的建筑空间组合方式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全围合式街区:以商业购物、高级酒店为主,位于规划用地,周边可利用景观条件有限,以建筑围合成完整的院落空间,塑造良好的院内景观。

(2)半围合式街区:以商务、综合商业、餐饮业为主,位于规划用地中间圈层,单方向景观条件良好,建筑呈三面围合,面向主要景观方向敞开,将景观引入街区内部。

(3)通透式街区:以创意创智产业为主,位于规划用地中间圈层,南北方向景观良好,建筑呈局部围合,留出景观视廊,保证景观的通透。

(4)全开敞式街区:以会馆、游乐设施为主,位于规划用地的核心处,各个方向均有良好的景观,建筑呈点式布置,充分利用周边的景观条件。

设计要点三:

从平面构图来说,每个商业板块都是“点线面”式的空间形态。所谓的点线面是相对来说的。

(1)点状空间,视野开朗,与外部环境接触面积大,景观效果好,主要适用于可独立开发利用的,对空间私密性和环境品质要求高的商业功能区。比如会馆、酒吧、茶社、咖啡屋、音乐剧场、游艇俱乐部、五星级宾馆以及欢乐城的游乐设施等。

(2)线状空间,带状内街式布置,一则能形成产业集聚效益,带动产业条带状发展;二则能形成完好的空间界面,对内形成特色产业街,对外便于服务外界;三则,利用建筑体的排列布置,形成韵律空间,增强空间的可识别性;四则,通过线形内街的建筑咬合交错,形成趣味性空间,保证空间的活力和吸引力。比如餐饮美食街、创意产业园、社区商业街等。

(3)面状空间,大都呈组团状分布,有多条内街和内院组成。所承载的功能复杂多样,所表现的空间归属感强。这种组团式的的空间布局便于塑造内部景观,便于不同尺度和不同形态的空间类型相互联系、协同发展。适合区域比如景区主入口的综合商业街和旅游服务中心。

3.立面形态

3.1竖向高低形态

天际线是凸显规划用地内建筑风貌的重要元素之一,其既勾勒出城市建筑形式的特征,也反映出建筑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图-底”关系。自然生长的城市天际线大都比较丰富,但是有时也会略显冗杂。因而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想追求一种有序的完整有特色的天际线,就需要着力分析并提出理念来规范。

就滨水区的商业空间来说,为营造整体完整有序,局部视觉焦点突出,现代商业建筑外轮廓与居住建筑外轮廓相得益彰的天际线,设计主要采用了以下措施:

一方面强调“众星拱月”,突出视觉焦点――湖面。围绕湖心岛,由近及远,建筑高度依次增加,天际线呈U形,既保持湖面区与周边建筑的协调,又突出了视觉焦点。

另一方面则要求“错落有致”,注重建筑设计的合理布点与体量设置。加强多、低层建筑高度与体量在视觉上的水平延续性,高层建筑则在以纵向拔升的竖向特征与多、低层建筑的水平延续态势形成对比,营造空间序列,达到建筑轮廓高低起伏、疏密相间的景观效果。

3.2横向空间界面

空间界面是相对于某一对象而来的,就滨水区来说,横向空间界面指的就是沿路和朝湖两个界面。依照各商业板块建筑群立面的长度和高度,无论是沿路还是朝湖,其横向界面的变化也应有章可循。

整体上,同一个区块内部,各建筑主立面要有相协调的同一元素,每个立面都是一张景观壁纸,都是用“点线面”三元素来构成。点式平面布局的空间,其界面要有韵律感,沿路要求完整统一,朝湖要求层次丰富而又统一协调。线式平面布局的空间,其界面主要是长边立面,无论是沿路还是朝湖,都是由“点线面”其中的某一元素来主导,然后以其他两种元素来点缀。面式平面布局的空间,其四个朝向的界面都要有序有重点,设计要点如同线式平面空间。

长度上,以人眼可识别的常规距离来划分界面变化等级。

高度上,以常规建筑的层高为标准,简单说就是以低层、多层、高层的三段式来划分界面空间。低层界面是人们最易直接感受的空间,在设计时注意与街道间的高宽比。高宽比【H/D】≤1时,空间比较有亲和性且舒适;1<【H/D】≤2,空间比较紧凑;【H/D】>2时,空间就比较压抑。因而设计过程根据对界面空间的所要表达的效果来确定建筑体的高度。对于高、低层建筑兼有的空间,高层建筑退让沿街道路红线距离里依然根据高宽比和最终街区立面的空间感受来确定。

从审美认知角度,每个界面首先有三个层面的大层次变化,然后每个小层次又有三个小层次变化。由远及近、有大到小,界面变化和认知感受都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丁辉,谢振宇.城市滨水区商业空间设计研究[J].规划、园林及建筑,2005(4):第23卷.

[2]张庭伟.滨水地区的规划和开发[J].城市规划,1999(2).

[3]黄翼.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要素[J].规划设计,2002(10).

[4]吴雅平,高竣.城市中心区滨水滨水空间形态设计模式探讨[J].规划设计,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