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十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十篇

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1:39

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篇1

1.了解考试中常见的句子含义题的类型。

2.在读瞳文本的基础上掌握理解句子含义的基本方法。

[学习重难点]在读瞳文本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句子的丰富含义。

[课前诊断]

《苦命人》维克多・雨果。

芳汀看到自己能够生活,就有了暂时的快乐。她买了一面镜子,欣赏自己美丽的头发和牙齿,忘了许多事情,只惦念她的珂赛特。

芳汀挨家挨户找人雇她当仆人,没有人要她。后来她去兵营替士兵们缝粗布衬衫,每天可以赚十二个苏。在这十二个苏中,她得替女儿花十个。从那时起,她就没有按时如数付钱给德纳第夫妇。这时,有个老妇人,那个平时在芳汀夜晚回家时替她点上蜡烛的老妇人,把过苦日子的艺术教给她,并劝慰她,生活就好比是两间屋子,第一间是暗的,第二间是黑的。

请理解文章第五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展示学生答案,师生共同评议。

明确:生活有两种,一种是有一点希望的贫苦生活,一科是令人绝望的悲苦生活,体现了底层人民生活的悲苦。

[考点解读]

“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侧重于考查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作进一步分析和整合的能力。考查时,侧重对有特殊手法的词语、句子的含义的理解体会(特殊手法的词句包括:有比喻、象征、一语双关、借代、反语等手法词句以及有言外之意的词句)。

[步骤方法归纳]

(1)定位(确定含义句在文章中的位置,以便结合上下文回答)

(2)找出关键词(找出有含义的字、词、短语,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反语义、言外之意等)

(3)解释关键词(把句子带入语境中解释有含义的字词句,尽量用原文中词语回答。注意:有言外之意的词句,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4)c明句子的表达效果(与主旨相扣,表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揭示了什么样的哲理等)

[课堂演练]

《总想为你唱支歌(节选)》吕锦华

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也许有那么一天,大家会猛然醒悟: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那里挤满了人,矗满了楼,停满了车。人们会发现,大西北正在呼唤我们。尽管那里的风是干燥的,水是成涩的,但那里有可以让鸟儿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让生命茁壮生成的绿洲。是的,会有那么一天,大西北会像海市蜃楼一样美丽,到那时,倾斜了的世界会重新平衡。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明确:大西北环境的艰苦恶劣、生命的顽强抗争,会强烈震撼来自其他地方的孩子,使他们学会坚强,早日成熟。

解析: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概念分析。

(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明确:南方过于精致纤巧,过于脆弱,远没有大西北粗犷坚韧。

解析:联系语境,揣摩语境义、言外之意。

[链接高考]

(2015江苏高考题《比邻而居》)

⑦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原来,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芳中,一点点消除。渐渐的,连空气也变了颜色,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泅染,洇染成青色的。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颜色。

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

明确: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有相同的生活内容;蕴含了对端午等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艾草的熏烟升华了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达成一种火辣与安静、绚烂与明净的平衡。

解析:要立足文本的象征意义。

[课堂小结]

1.含义题答题要规范四个步骤:

定位――找关键词――解释关键词――点明效果

2.解释关键词、句的方法:

(1)还原本体法(指代、比喻、象征等还原法)

(2)抓言外之意法(多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3)联系语境法(联系上下文)

特别提醒:对于语义的理解,记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章”的原则

[巩固练习]

1.《西敏大寺》华盛顿・欧文

④我踯躅于拱廊之间,时而默想着这幅辉煌和颓败的景象,时而竭力去辨认那些刻在墓石上的碑文。我脚下的铺道都是墓石砌成,墓石上有三个浮雕像吸引我的注意,雕工很粗陋,经过好几代人的践踏,差不多已磨损殆尽。这是早先三位寺院住持的遗像,他们的墓志铭都已磨光,只剩下三个名字,这三个名字也无疑是后来重刻的。我停留了一会儿,对着古人这些残缺不全的遗迹,不禁幽然沉思。它们就像几艘烂船,被时间的洪流冲到了遥远的此岸:它们并不告诉你什么故事,只表示这几个人曾经活过,现在已经不在。假如它们含有什么道德方面的教训,那只讽示那种希望死后还能受人尊敬,能借着墓志铭长存下去的骄傲心理,是如何的空虚。……

解释划线句子的含义。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说明遗迹已经破烂不堪,历经时光的淘洗留存到现在,本身没有什么价值。

2.《灯笼草:大地上的静物》

①在梦里,我常见到灯笼草。

⑧在田埂边,遇见一位老人,他安然地地倚着树干,抽着旱烟,把玩着一株灯笼草,喃喃自语:人噢,又到了吃草的时代了。

根据文章内容,理解第③段中“人噢,又到了吃草的时代了”一句的含义。

参考答案:过去,经济困难,人们以草果腹的时代。如今,生活富足,但蔬菜已不如草“绿色”,人们追求“绿色”的时代,写出了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土地荒芜,庄家坍塌,粮食会越来越少),表现了老人对当今人们生活状态的深深忧虑。

[教学反思]

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篇2

[关键词]初中英Z;开放式教学;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05101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习惯带领学生学习词汇,扫除障碍,再逐句、逐段翻译和讲解阅读文本,并将其中的语法知识点挖掘出来,细化学习。其实,这样的英语阅读教学非常封闭,学生基本处于“被灌输”状态,主体性得不到突出。基于此,教师要开放教学理念,让英语阅读教学顺利实现从封闭到开放的过渡。

一、营造开放阅读环境,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背景知识对于学生的英语阅读具有重大价值。传统封闭式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很少关注背景知识,一般直接引出阅读文本。而在开放式理念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开放的话题设计激趣,为学生营造活跃、开放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话题讨论中掌握阅读背景知识。

例如,Unit8“itmustbelongtoCarla”的阅读主题与英国的巨石阵有关,而巨石阵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学生很感兴趣。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多角度拍摄的巨石阵,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其魅力。其次,教师引出话题:whatdoyouknowabouttheStonehenge?由此,学生开始互动讨论,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巨石阵的知识。这样的话题很容易吸引学生参与讨论,因为学生对于异国的神秘史前遗迹总是充满期待的。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再以图文解说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巨石阵的基本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建造时期、主要意义和功能等,以消除学生背景知识方面的阅读障碍。

话题的设计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也能够带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更为关键的是,话题将学生带入轻松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乐于融入,主动阅读,一改以往封闭的阅读教学模式。

二、设计开放阅读任务,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采用语法翻译法进行授课,而应引进开放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师可以结合文本,设计开放的阅读任务,以任务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促使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实现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例如在教学英语Unit2“Howoftendoyouexercise?”时,教师以开放理念为指导,设计开放任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1.请以图文形式将阅读文本中的exercise,useoftheinternet,watchtV数据信息体现出来。

2.Doyouhaveahealthylifestyle?Howtokeephealthy?

由于阅读文本中涉及较多的数据信息,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个性化阅读后,让学生以图文形式简化文本关键数据信息,利于学生掌握。这样的任务非常开放,学生可以开放思维,自主设计图文,简化学习。任务2则是在阅读文本内容基础上延伸拓展设计的,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阅读主旨,并渗透健康生活理念,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锻炼。

实际上,开放的阅读任务设计并不是指脱离文本学习其他的内容,而是指摆脱传统只设计翻译任务、解读任务等的束缚,让学生灵活学习阅读文本,让学生在开放的任务中收获阅读学习能力。

三、设计开放阅读活动,强化学生英语阅读理解

要想强化学生对英语阅读文本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的阅读活动来实现。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英语阅读内容,设计不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尝鲜”的同时感受乐趣,并强化阅读理解,同时对英语阅读学习保持激情。如:教师可以围绕阅读主题设计与之相关的辩题,并让学生分组展开辩论活动;可以设计与之相关的英语沙龙活动;还可以设计情景表演、英语编剧、手抄报活动等。

例如,Unit13“we’retryingtosavetheearth”阅读文本结尾呼吁人们拯救鲨鱼。该呼吁从当前人们食用sharkfinsoup现状谈起。为了尝到这一鲜美昂贵的佳肴,人们不惜代价,捕捉鲨鱼,并切下鱼鳍,再将其放回海中。这样的做法不利于海洋生物保护,为此,拯救sharks的呼声非常高。结合这一收尾,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开放活动:请以手抄报形式宣传保护sharks的重要性,呼吁人们stopeatingsharkfinsoup。通过设计这一活动,学生能够真正理解阅读文本的深层次内涵。在成果展示时,学生带上手抄报作品,并利用英语简单说明,锻炼了英语表达能力。

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篇3

 

1.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1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使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根据以上要求,教师不能用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来取代学生独立的感悟和思考,要还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中心地位,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保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鼓励学生与文本对话,不能越俎代庖。

 

基于此,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初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优势凸显。教学过程即是问题解决的过程。然而,经过观察和思考当前的初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笔者发现初高中英语阅读问题导学现状堪忧。初高中不同教师对问题导学的重视程度、方式方法都不尽相同。有的教师甚至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进行阅读教学,导致英语阅读课堂成为学生在课上只听教师分析讲解,而没有进行阅读体验与思维的无效课堂,更有甚者对如何应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进行初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根本不甚了解。

 

本次调查首先借助文献法,通过查阅“有效教学”“问题设计”及“阅读教学”等方面的成果,为着手进行调查做了铺垫。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法,围绕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初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设计出“教师问卷调查”与“学生问卷调查”,并选取有关学校进行调研。针对问卷所获信息,笔者分析了初高中英语阅读问题导学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采用实践法观察了解初高中英语阅读问题导学教学现状,以笔者亲自下校参与教学实践,在听课、评课和上课过程中采集到的相应数据(问题导学设计与学生的课堂反应及效果情况等)进行研究论证。

 

2.初高中英语阅读问题导学问卷调查

 

2.1问卷调查抽样对象及说明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抽查了福建省南平市松溪三中初中英语教师代表10人;福州市铜盘中学高中英语教师代表10人;以及两校的初二、高二年段学生代表各100人。

 

说明:初二、高二年段学生在经历了一年的学习后,已经对初高中英语教学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课堂具备了相当的评价能力。相对于初高三学生,时间充裕且没有中高考的压力,适合进行问卷调查抽样。

 

问卷调查抽样的两所学校分别属省二级达标学校,生源差距不大,都是教学质量处于不断上升中的省二级达标学校。

 

问卷调查抽样的两个班级的英语水平均居于所在校该年级的中游,能代表普通中学的英语教学现状。

 

2.2问卷调查方式与组织

 

问卷调查采用书面问答的方式进行。为了客观准确地获得第一手资料,同时为了便于操作,教师问卷共设两大题型:单选题和多项选择题;学生问卷只设单选题。笔者对调研方案进行了具体细致的设计,以保证问卷调查的信度与效度。“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阅读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与能力”,更要在阅读中让学生习得“过程与方法”,并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符合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因此,笔者在设计问卷时,特意加入了对“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容的调查。教师问卷从初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课堂提问、评价反馈三方面着手。学生问卷则重点关注学生对课堂提问的评价和成果感受。问卷制订及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更注重实效。问卷采用了集体测试的方式,调查的实施过程得到了两所学校的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英语教师和班主任的积极配合。

 

2.3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初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导学的调查》(教师问卷)20份,收回20份;共发放《初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导学的调查》(学生问卷)100份,收回100份,所有问卷全部有效。

 

此次调查分析主要针对英语阅读教学中,对问题导学的认识、设问的策略和问题体验的关注。在对问卷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后,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初高中英语阅读问题导学现状以及初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上问题导学策略运用的相关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1)教师对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导学策略认识不足

 

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的第一题均考查对问题导学策略的意识,但教师与学生的回答结果却出现差异。学生对问题导学策略的认可度比教师的要高,说明教师对英语阅读问题导学策略的作用认识不足。统计数据如表1、表2所示:

 

从表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教师对问题导学教学策略是否有助于英语阅读教学与学生的认识成倒挂的现象,这说明教师对问题导学教学策略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

 

从表2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是否使用问题导学策略,教师认为总是和经常使用的占25%,而学生对教师是否使用问题导学策略进行阅读教学与老师回答基本一致,认为总是和经常使用的占23%,认为偶尔或从不的占据了7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0%的教师认为问题导学策略对于初高中英语阅读非常有帮助,却有55%的学生认为问题导学策略有助于他们的英语阅读课堂学习。这说明问题导学在学生中很有市场,前景看好;但却仅有5%的教师认为一般,认为不利或没有的教师累计达85%,说明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阅读教学传统理念在部分教师中根深蒂固。25%的教师和26%的学生都认为阅读课堂中偶尔使用问题导学策略,说明问题导学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还处于边缘地位。由此可见在阅读课堂中,东亚文化的讲座式教学是根源,中日韩都存在教师讲、学生听的倾向。虽然三国都在尝试改变,然而,文化是不易撼动的,我国目前的问题驱动式、导学案等教学方式是一种尝试,学生多练是做到了,但基本上都是应试教学在生源一般学校中的升级版,县一级中学以下学校鲜有涉足。

 

(2)阅读教学问题导学不能达成“三维目标”

 

新课标将教学培养目标定性为“三维目标”:①知识与能力;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目前的中学阅读课教学问题导学只重视到“知识与能力”这一层面,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目标的培养。具体请看问卷数据统计表3、4。

 

从表3可以看出有将近50%的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问题驱动阅读习惯。

 

从表四可以看出有将近60%的学生认为老师所设计的问题不能启迪他们对人生价值等方面的思考,16~19岁的青少年正是人生观基本定型的时期,他们正在思考、探索、发现。但是初高中生英语能力有限,英语教师要大道至简地用英语对他们做出有价值的启迪并不容易,多半是利用学生已有的价值判断作为学习英语的工具,极少数情况下能够让学生感悟人生价值的真谛。

 

因此,从以上两个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在初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培养不能达成,存在着重知能轻体验的现象,这是目前英语阅读课教学的现状,因此,需要广大英语教师共同努力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

 

(3)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导学设计缺乏创新意识

 

从表5可以看出有60%的教师表示自己总是或经常照搬教辅资料的问题设计;60%的学生在问卷中也是这样认为,这说明教师过于依赖教辅资料。这种缺乏创新、挪用现成资料的惰性做法已经成为英语阅读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一大弊病,因此,我们需要鼓励教师在适当使用教辅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际设计原创问题。

 

表6统计数据表明高达55%的教师承认自己偶尔或从不进行体现有创新思维的问题设计,有50%的学生认为老师没有进行创新思维的问题设计。这些数据显示(半数)教师的问题设计缺乏创新思维,因此,有必要对英语教师进行有关创新思维问题设计的培训与指导。

 

(4)英语阅读问题导学缺乏学情分析

 

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在阅读教学问题导学教学设计上不能做到关注学情、以学定教。

 

从以上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在做阅读教学问题导学教学设计时,仅有45%的教师表示总是或经常这样,而只有30%的学生表示总是或经常这样。这表明,许多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仍然时不时受制于“教师中心”这一传统教学理念的支配,不能做到以学定教,缺乏“生本课堂”的意识。

 

(5)英语阅读问题导学的问题设计缺乏细节处理

 

从以上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仅有40%的教师表示自己总是或经常这样做,有55%的教师偶尔或从不这样做。只有30%的学生表示老师总是或经常会注意英语阅读问题导学问题设计的细节。

 

从表10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仅有40%的教师表示自己总是或经常在设计问题时会呈现问题形式变化的细节;有45%的学生表示老师总是或经常在设计问题时会呈现问题形式变化的细节。由此可见英语阅读问题导学的问题设计缺乏细节处理。

 

3.问题导学问卷调查结论反思

 

我们通过对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导学策略的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论:目前在初高中英语阅读问题导学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重视文本内容的理解、语言知识的应用、阅读技巧的培养、应试技巧的传授等,而轻视学生思维的梯度、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约束学生的个性发展、缺乏对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等现象。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进行问题导学设计时,教师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足——只重视“知识与能力”这一层面,而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重要目标的培养。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作出如下反思:

 

3.1要处理好问题导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文本材料之间的关系

 

问题导学教学设计的前提是读懂阅读文本,尽可能详尽地理解阅读文本的内容,但文本的理解与设计也是大有讲究的。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设问和课堂提问环节与问题导学策略的应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在教师调查问卷中,有55%的教师没有在设计问题前仔细研究阅读文本材料,在设计问题时会突出阅读文本材料重难点的教师只占45%。这些数据表明有不少教师在进行问题导学设计前准备不够充分,对于体现教学难点重点的问题设计有待进一步“精打细磨”。

 

此外,根据教师问卷中开放式简答题的数据,我们注意到有15人次提到会参照教科书的要求。在与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进行交流后,笔者得知教师对教学参考材料的重视程度很高。由于集体备课等的影响,全部教师都会在阅读文本进行问题导学设计时参考教师用书或其他教辅资料。高达55%的教师坦言自己在设计问题时会直接照搬现成的参考资料,只有45%的教师表示自己从不这样做,而对于设计问题时会自己创新的教师少之又少。这些数据显示,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过于依赖教参教辅资料,而且也并未很好地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去进行阅读文本的问题导学设计。这种缺乏“创新”的照搬照套现成资料的惰性做法已经成为问题导学教学设计的一大弊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3.2处理好问题导学教学设计与学情分析的关系

 

问题导学教学设计(包括“问题设计”)必须做到以学定教,必须关注学情,它要求教师在问题导学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基础、兴趣、需求、知识衔接等方面的因素。年龄、学习基础决定着学生思维发展的大致水平,而兴趣、需求则左右着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

 

在教师调查问卷中,有60%的教师认为自己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会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在对简答题的梳理中,也有33人次提到会考虑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体现新旧知识自然衔接。然而只有3人次在问卷调查中提及会考虑学生的阅读动机。这说明大多数教师思考问题导学策略的出发点主要还是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出发,鲜少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需求。

 

3.3处理好问题导学教学设计与细节处理的关系

 

细节决定成败,问题导学教学设计必须关注细节。在教师问卷调查中,设计问题时会较常注重问题表达方式的教师仅占40%而高达60%的教师只是偶尔或根本不注重问题的关联性;问题表述不明确或问题间缺乏逻辑性这些小细节都会影响问题导学的效果。仅有40%的教师表示自己总是或经常在设计问题时会呈现问题形式变化的细节;会注意到问题从易到难的梯度设计,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跟随问题进行学习。有55%的学生表示自己的老师偶尔或很少在设计问题时会呈现问题形式变化的细节。由此可见英语阅读问题导学的问题设计缺乏细节处理。

 

针对课堂提问,有63%的学生认为他们在回答出现错误时,教师会立刻打断并进行纠正。交流中教师认为立刻纠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加深印象。然而学生却认为这种行为会打击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在提问学生时,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思考问题的时间与空间,存在自问自答的无效问题设计。

 

4.问卷调查结果评价以及其对教师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启示

 

上述一系列调查数据表明,尽管许多教师已经意识到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教学模式的实施最终要落实到每一节课上并且大多数教师也在课堂上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然而在将问题导学运用到初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时,还普遍存在着重知识技能,轻情感体验的现象。在“三维目标”的培养目标中,教师过分强调传统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本该成为阅读课堂优势的“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1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初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几点问题

 

其一,照搬教材。究其原因,是教师对问题设计不够重视,迷信教学参考书的权威等所致。没有考虑学生基础就不加选择,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自然谈不上问题设计。问题不精巧不合理就无法引人入胜。学生融入不了“问题情境”,就无法产生探索知识和阅读文本的欲望。结果只能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提高,阅读水平持续低下。

 

其二,问题设计没有计划性。一些教师注意到问题设计的重要性,然而在预设问题时大多是出于主观臆断或即兴发挥,导致设计的问题之间关系松散,缺乏内在关联,课堂生成更显不足。问题与问题之间,在内部联系上不能相互衔接、首尾相连及层层深入;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对文本基础知识的识记,设计了较多浅层理解的展示性问题,于是问题构成不合理,设计缺乏梯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或者问题设计太过复杂,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水平”,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其三,不注重课堂提问的控制。有的教师提的问题不明确具体,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提问缺乏训练思维能力的价值,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不能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总结起来,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状,即一问一答多,需要独立思考的问题设计少;适合优等生回答的问题多,面向大多数学生回答的问题少;直接给答案的展示性问题多,通过交流讨论分析过程而得出结论的问题少。

 

其四,问题导学评价标准急功近利。教师忽视用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过程,而过于强调阅读的结果。教师用中高考的阅读要求来检测阅读水平,用试题中的问题作为标准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和应试能力;不从提升学生的成功体验、刺激学生的阅读兴趣等方面来进行问题有效性的评价,使学生苦不堪言。

 

4.2问卷调查结果评价对教师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启示

 

传统的初高中英语教学以老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而这正是制约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主要因素。

 

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虽然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传统初高中英语课堂那单一、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被动的学习方式,难以使学生形成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不利于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而且,教师也有在阅读课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倾向或已经做出这样的选择。然而,由于缺乏理论基础、主观不够重视等原因,教师在实际运用问题导学阅读教学模式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问题设计较为随意;过分追求预设而忽略学生的课堂生成;没有趁热打铁,让问题教学真正提升学生的能力等。这些问题使问题教学流于形式,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课堂效率。

 

针对初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的教学现状,“问题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指“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在总结现有的初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和阅读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导学阅读教学模式具体的可操作性措施。文章提出了问题设计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并在此原则指导下归纳出在初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运用问题导学阅读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和实施步骤。通过真实的教学案例和调查问卷分析,探讨初高中英语阅读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本文旨在抛砖引玉,为一线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希望通过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引领学生在阅读课的学习中能够自主、合作、创造性地学习,帮助学生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用英语思维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语

 

研究过程中,本论文虽然通过收集调查问卷分析等一手事实依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调查数量和范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得研究的内容呈现了不足,问题教学模式远未完善。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在借鉴现代外语教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这一模式,使之更加适合初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需要。

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英语泛读泛读教学

一、互联网时代英语泛读教学的优越性

互联网时代的英语泛读教学得天独厚,优越性明显:(1)内容全面,类型多样。网上资源包罗万象,从内容上来看有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环保等多方面知识,在形式上则有新闻报道、报刊杂志、原版读物等。它涵盖了教材所涉及的或是学生所关心的几乎所有话题,并可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材料鲜活,更新便捷。互联网上不断更新的动态数据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相关资料,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热点问题。(3)检索快捷,方便整合。主题或关键词搜索速度快捷大大方便了教师选材。教师只要确立主题或是材料类别便可迅速找到所需资料,整合后即可构建阅读资源库,实现区域性资源共享。

二、互联网英语泛读教学资源库的构建

互联网时代的泛读教学不听任学生漫无目的地浏览。先期构建适合学生需要的互联网阅读资源库是进行泛读教学的前提。建立互联网阅读资源库要有能连上互联网的教师用机及与校园网相连的一定量的学生机等基本配置。教师通过搜索选择、下载网页、制作链接后可在短时间内做出一个简易的双层网站。一般说来,构建过程可分三步:首先确定主题。泛读教学的选材应当尽量扣住使用的教材,其主题分布应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然后进行搜索下载。较窄的主题可以采用大型搜索引擎,但一个相对宽泛主题则应选择分类的网站进行查询。教师可给学生推荐常用的课文背景知识网站。最后对搜索下载的材料进行整组。网上的素材下载后,教师应初步筛选,本着科学性、多样性、趣味性的原则选出若干网页或文章,然后根据设计意图(如注解或替换部分生词、设计阅读任务等)再加工。接下来,要根据所选材料的个体特征确定其篇幅、位置与链接次序。重新整组后的同一个相关主题的若干网页可以构成一个材料组,相当于一个子网站。常用的材料排序是按照背景资料、辅助性阅读与拓展性阅读进行的。科学组合后的材料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补充文化知识,同时,激发学生阅读自主性,逐步提高阅读水平。

三、互联网时代英语泛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为了突出语言的工具性,互联网时代的泛读教学应当提倡任务驱动下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学策略,突出思维参与,培养学生主动寻找信息、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

1.明确目标任务,激发内在动力

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认为,语言的习得应当是有目的的交际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任务来明确每次阅读的目标,然后安排时间让学生阅读、思考乃至讨论合作,做出构想,最后由学生给出汇报。同一语篇应用的任务应当是多时机、多层次的,应当由易到难、由浅表性理解到综合性领会,可以形成一个或数个微型任务构成的阶梯式的任务链。任务驱动策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2.实现障碍突破,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理解与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阅读理解中的障碍突破是成功的关键。运用预测技能,边读边了解原文的篇章结构和作者思路,把握具体细节,依据获得的信息进行推理、判断和引申,结合语境识别词语功能,巧推词义,领会作者的态度与意图。(1)整体阅读。整体阅读是以意群为单位进行阅读。学生在了解英语句子结构规律的基础上,阅读时可以大胆抛开某些结构词或冠词、系词、连词等,对于起辅助作用的形容词和副词等可以稍加领会,重点是要抓住一些关键实词,如动词、名词等。(2)抓主要环节。进行阅读理解时,应将细读、略读巧妙结合,恰当地调整阅读速度,把注意力集中在关键句和段落上。在阅读过程中只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段中的关键句、文中的重要段落,许多问题会迎刃而解。(3)活用阅读技巧。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学生应学会运用略读法,通篇浏览,了解大意,领会文章的主要精神。必要时采用寻读法快速寻找文章的重要信息。依文章的不同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3.鼓励自主阅读,积极思考实践

阅读活动实际是一种语言知识的实践和实现。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积极思考,广泛实践,自主解决阅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发现新的阅读策略,迫使学生广泛运用已有的阅读策略,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后应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不同的阅读目的去完成不同的阅读任务,培养其阅读技能和策略,真正从广泛阅读实践中受益。另外,适时组织学生对所读内容分析、归纳和总结,或与其他同学互相交流、讨论。其好处是: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实现智慧和策略的共享;另一方面,学生间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与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互联网环境泛读教学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互联网时代进行泛读教学的组织者是英语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策划能力。除了业务能力、理论水平、人格魅力、情感态度等这些传统意义上评价教师的标准,互联网时代的泛读教学对英语教师要求更高。

1.善开拓创新,工作热情高

互联网时代给外语教育手段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在各学科寻求与信息技术整合进而优化教学过程的今天,仅仅满足于将教科书作为知识的载体显然是不够的。互联网环境教学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需要付出比传统教学更多的精力与耐心。技术的掌握、理论的钻研更需要大量辛勤的努力,离开努力开拓创新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是不可能成功的。

2.学习互联网教学理论,扮演好多种角色

在互联网环境中,教师是互联网资源的设计者,是学习目标的引导者和学习群体的协作者。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的合作伙伴关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当在“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创建丰富的阅读情境,设计合理的激励性的阅读任务,做出积极的学习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掌握一定的互联网开发水平,活学活用

互联网开发水平是创建与利用互联网资源的基础。教师不但应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系统的使用和网页下载、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术,而且应具备互联网系统安装、运行与维护的基本能力与动态网页后台系统的操作技术。

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英语教材更新缓慢、阅读量不足、题材拓展的面也较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英语应用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学生词汇量已有一定积累的前提下,应大力提倡结合教材主题,增加富有时代气息的真实性材料进行泛读教学来丰富和拓展英语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育;师范生;阅读素养

“核心素养”概念首先由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旨在研究应该培养学生具备哪些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才能将个人自我价值实现与融入未来社会完美结合。2014年,教育部《进一步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1]2016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团队发表研究成果《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的“核心素养”,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既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又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此后,“核心素养”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实施的导向。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成为课程实施的目标。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素养的要求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关键素养和能力,具体到小学语文方面就是“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与语文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审美能力、语言实践与运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2]小学语文教育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具有与之相匹配的阅读素养。新课标对阅读教学实施建议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3]这一建议对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深度发掘课程内容的能力,自主开发教学内容的能力,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运用课堂教学策略的能力,把握现代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能力。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阅读素养包括:“教师按照阅读的方法和规律,在自主阅读学习中,完成符合语文教师职业需要的自我能力塑造,及对文本汲取、解读、评判、创新并获得阅读审美体验、建构文本意义、通过教学实践与思考,提高教书育人的效能,发展自己潜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4]

二、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阅读素养现状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为小学语文教育培养师资,师范生在未来将承担传播灿烂文化的重大职责,担负人类文明的薪火承传。但令人担忧的现实是: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中很大一部分文化底蕴薄弱,缺乏读书兴趣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较少系统深入阅读。如果不进行针对性培养,阅读能力达不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具体表现为:教材解读能力低下,缺乏自主开发教学内容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较弱,生搬硬套网络现成模板,创新意识薄弱;朗读课文能力不足,难以深刻解读文本;语言运用能力较低,缺乏写作自觉性。三、提升小学语文专业师范生阅读素养的实践探索在基础教育大力倡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阅读素养与未来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密切相关。为了提升师范生的阅读素养,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了大量探索。

(一)以活动促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以活动来促进阅读,激发阅读兴趣,是提升师范生阅读素养实践探索的第一步。首先,多样诵读促进阅读。诵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能够加深理解、丰厚积累、促进阅读。诵读技能也是小学语文专业师范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诵读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名句接读、主题诵读、李白诗歌朗诵会、杜甫诗歌朗诵会、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朗诵会、教育名言诵读会、经典剧目演出等活动。学生们调动阅读经验,完成搜集材料、组织策划、活动展演,串词衔接与声情并茂表演则更考验阅读能力。因此,诵读是阅读有声的助力,更是阅读无形的推动力。其次,读书沙龙助力阅读。定期举办读书沙龙,解决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沙龙的主题与形式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在沙龙中交流阅读体验,分享阅读成果,进行思维碰撞。沙龙让学生们将阅读与现实的世界紧密连接,更鼓励学生去探求新的更广阔的阅读领域。第三,征文活动奖励阅读。阅读与写作密切相关。阅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阅读的动力,举办征文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征文获奖作品或见诸报端或结集成册,既保存了学生的阅读成果,又实现其阅读成就感。征文活动以正向激励,将阅读与写作连接起来,以写促读,以读带写,形成读写联动的良性循环。

(二)提倡师生共读,加强阅读指导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引领与帮助,对提升师范生阅读素养实践意义重大。首先,师生共读,相得益彰。师生共读既能促进师生交流沟通,增进彼此信任,又有利于教学相长。其次,阅读之旅,方法先行。阅读不能盲目进行,需要方法引领。在阅读实践中,教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阅读策略:预测策略、统整策略、寻找重点策略等。避免学生因阅读方法不得当产生畏难心理。第三,创设读书氛围,提升阅读意识。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对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至关重要。我们把教室、走廊、休息室都布置成有书可读、适合读书的地方,学生与教师时时处处读书,随时随地谈书。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读书成为师生的日常,阅读成为师生的需要。第四,专家文化引领,提升阅读素养。阅读不仅要注重数量,还要提升品质。阅读素养的提升需要专家的系统研究与文化引领。邀请阅读写作方面的专家举办读书讲座,组建教研团队进行阅读课题研究,及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阅读实践中,对学生起到引领作用。

(三)夯实基本技能,提高阅读能力

提升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阅读素养要与学生的师范技能训练紧密结合。所谓“师范技能”,是师范生区别于其他专业学生最具“师范性”的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语言表达技能、课堂教学技能、“三笔一话”基本功等。师范技能与阅读能力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学生阅读能力强,其技能就会相应较强;反之亦然。在培养师范生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基本技能训练与阅读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的教学设计技能训练为例:我们先让学生将诗歌读十遍,涵泳诗意,写下文本解读。在此基础上阅读与此相关的十多种资料,再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训练过程让学生认识到教学设计不是仅仅参照教学参考书就能完成的简单过程,而是建立在广泛阅读基础上的厚积薄发。基本技能训练的过程,就是渗透阅读的过程;学生基本技能夯实的过程,就是深度阅读、广为积淀的过程,阅读素养在扎实的训练中逐步提升。

(四)翻转教学模式,课堂助力阅读

提升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阅读素养必须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讲,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出来,阅读积极性也相应地受到挫伤。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进行教学改革———翻转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前布置相关阅读内容,课堂上以学生交流分享为主,教师讲解教授为辅。教学过程与阅读紧密联系,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便能理解教学内容。翻转的教学模式是指导学生循序渐进阅读的过程,教师的指导也遵循教—扶—放的教学规律。在翻转的教学模式语境下,师范生的阅读素养会逐步得到提升。

(五)创建课程体系,融入阅读训练

提升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阅读素养必须与课程建设结合起来。创建课程体系,将阅读训练渗透融入整个体系之中。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包括文学类与汉语类。儿童文学课主推绘本类与童话类作品阅读,现当代文学课同步现当代名家名著,外国文学课导读外国文学经典,古典文学课链接部编本教材。汉语类将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紧密联系。阅读训练在课程体系的宏观构架下逐渐推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系统的训练中也会稳步提升。

(六)完善过程评价,全面促进阅读

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提升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阅读素养必须完善过程性评价。精当的考量、准确的评价能够有效地促进阅读:以阅读量化表定期对学生阅读的量与质进行观照与考察。学生的阅读量化表与学业成绩结合起来,整体构成学生的成绩评定。阅读的过程评价与学生的求学生涯共始终,也让学生从思想上更重视阅读,从而达到全面促进阅读的效果。

(七)落地教学实践,检验阅读成果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阅读能力最终要经得起教学实践的检验。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是模拟课堂。学生在模拟课堂中完成学生与教师角色的转换———自主解读文本,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语言,进行板书设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积累会得到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能力缺陷得以暴露,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补充。学生在模拟课堂中,备课、讲课、评课,不仅提高了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而且是其阅读成果的全面检验。

(八)立足学生终身,培养阅读习惯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日新月异,作为未来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都应该立足学生终身,密切关注学生未来发展,为其成为适应未来教育的卓越教师奠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

[2]原飞.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育[J].艺术教育,2019,(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庞孝瑾.提升语文教师阅读素养的策略与方法[J].新阅读,2019,(2).

[5]吴秀芳.基于技能素养需求的师范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8,(25).

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篇6

英语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文本是语言知识的载体,教师需要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挖掘文本中所含的丰富信息,并在阅读教学中加以体现,从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文本、体验文本,使英语课堂阅读教学变得有活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达到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目的,最后提高英语阅读课教学的有效性。

然而,在目前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常会出现以下的问题:

(1)阅读中只重视语法讲解,而不重视文章剖析。

(2)用听录音或跟录音机朗读的形式来替代学生阅读。

(3)老师缺乏对阅读文本的充分解读。

(4)缺少对语篇框架结构和语言的分析。

二、提高英语阅读课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一)依托文本,重视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

阅读策略是指阅读者为了理解文本信息或为了解决某一个阅读问题而采取的某种手段或方法。在深入阅读文本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进行阅读,从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采用恰当的阅读策略。这样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就能较快地抓住文章的主旨大意和重要信息,把握文本结构,了解文本内容。

(二)回归文本,重视对语篇框架结构和语言的分析

在教学中发挥好文本的资源优势,能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效果,重视文本的多元解读和综合处理的阅读教学设计

1.关注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语篇概括能力

首先,注意优化好文本资源,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文本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其次,要求学生能够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文本的核心词汇来表达文章大意,培养学生的语篇概括能力。最后,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学习中结合自身的理解感悟,运用适当的表达形式呈现语篇大意。我们就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3whatareyoudoingforvacation?的教学案例为例进行分析。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先找准一个切入点,以此折射出语篇的焦点。然后要求学生首先循着这个切入点,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自主阅读,进入语篇理解大意,然后进行主要大意的概括:what’sthemainideaofthisarticle?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难度。对程度一般或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将第一步设置为选择题,选择文章大意。其次是要求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句型“whatbesomebodydoingsomething?”回答关键问题,学生从文本中找出与此相关的语句,不仅借此复习了前面的语言知识,而且也能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和核心词,为运用文章的核心词来表达文章大意做好铺垫。最后,要求学生围绕下列问题思考:

(1)whatistheauthorgoingtodointhevacation?

(2)Doyouthinkit’sfunny?

(3)whatdoyouoftendoforvacation?

并以“whatamidoingforvacation?”为题,进行口头表达。

2.研读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多元阅读学习方法,让学生适应各种体裁文章的阅读。其次,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思维习惯,让学生能更全面掌握文本内容。最后,应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此来呈现阅读研读效果。

3.拓展文本内容,丰富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拓展文本内容,就是在丰富学生的语言阅读视野基础上,帮助学生挑选更为丰富而全面的语言阅读素材,以此来加强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想象能力。在教学中,首先利用好现有的阅读学习资源,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等文字资料来积累阅读量。其次是利用好现代阅读学习资源,借助电子读物来积累阅读量,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网络、电子书等途径来丰富自己的阅读素材。最后,要求学生借助阅读现代的报刊杂志,来丰富自身的阅读内容。

(三)深化文本内涵,拓展课文外延,重视读后活动的设计

读后活动的设计,可以很好检测阅读教学效果,能了解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程度以及阅读策略的掌握程度。因此这阶段教师的设计活动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就以Goforit九年级教材为例,一个单元有三篇主要的阅读文章,不包括Self-check。Sectiona和SectionB的文章篇幅较短,侧重在通过阅读,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Sectiona一般主要是通过阅读,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口头表达,所以活动的设计以说为主。SectionB一般通过阅读,让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所以活动的设计可以以写为主。而最后的Reading部分,主要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读后活动的设计可以以巩固技能为主,也可以从学生的情感教育等方面人手,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读后活动的设计可以有以下几种:

(1)从阅读到说

①角色扮演。九年级Sectiona中的阅读文章的后面都有pairwork这一活动。其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能够使用正确的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②拓展讨论。阅读后进行拓展性讨论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及运用所学知识参与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形式。阅读后是选择讨论的最佳时机,既可以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③复述。在篇章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复述。学生通过回顾文本不仅有利于对语篇的整体理解和运用,也有利于体现语言教学的交际性原则。复述活动既是进行听说训练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载体。

(2)从阅读到写

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篇7

余映潮先生在《阅读教学艺术50讲》中说:“‘妙在这一问’,指的是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指的是对课文阅读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提问或问题。”余映潮先生提出的“主问题”应该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有助于学生深入阅读的,能引爆课堂学习活动的,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阅读兴趣的问题。这种主问题可以依据学生的前置阅读生成,因学生疑;也可以依据文本、学情、课堂等综合学情,教师预设,由疑导学。

主问题阅读教学可以简化教学头绪,减少课堂的无效提问,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有充分的空间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一句话,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成为阅读教学的主宰。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材中的选文极具典范性,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下面笔者结合阅读教学实践,例谈几种主问题巧设的课案。

一.巧从标题入手设计主问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题目精练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有的题目准确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题目体现了作者巧妙的构思,有的题目巧设悬念,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笔者在备课时常常特别关注题目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依据标题巧设主问题,让学生在“明眸善睐”别关注这“第一”。教学苏教版九下教材海伦・凯勒的《享受生活》时,根据课文标题设计了主问题:眼睛使我们看到大自然的五彩缤纷,这是一种享受;耳朵使我们听到鸟儿优美的歌声,这是一种享受。对于失明聋哑残疾的人来说,海伦・凯勒她是怎样享受生活的,她享受到生活的哪些乐趣呢?问题一抛出,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在问题探究中文章主题的领悟显得极为简易。教学《变色龙》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变色龙本是一种动物,为什么称奥楚蔑洛夫为变色龙?学生围绕这个主问题展开阅读,在分析、讨论环节笔者要求分析“变”的阶段,并从根源上分析奥楚蔑洛夫善变的社会原因,从而真正认识到沙皇统治下的军警走狗形象和社会的腐朽。

二.巧从文章的重点词句入手设计主问题

重点词句在文中起到了提纲挈领、揭示主旨、升华主题等作用,从它入手能更好地把握住重点,理解作者创作的意图,领悟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示。《苏州园林》是经典篇目,在教学第一课时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主问题:苏州园林有什么总的特征?园林的的布局怎样体现这个总特征的?学生很快从全文中心句入手,抓住小节的中心句,弄懂了文章的说明内容,理清了说明的顺序。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笔者抓住“乐园”这个重点词设计主问题: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阅读中,学生围绕主问题阅读,从百草园的“乐”分析到三味书屋学习生活中的“乐”,在这样的生成中,学生的阅读感悟不再是教师的有意而为,而是学生真正的阅读感悟。文本的分析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主动的阅读与思考。对文本的理解不再是教师的满堂灌,而是学生对鲁迅先生少年生活的一种阅读体验。

三.巧从作者情感的聚焦点入手设计主问题

阅读教学不仅需要阅读,更需要具有一定深度、高度、广度、厚度、信度的阅读感悟。只要能挖掘到文本的最佳切入点,聚焦文本,探骊得珠,文本阅读的一扇大门就一定会打开。笔者在教学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一文时,聚焦于第37自然段的“伟大”一词,设计了主问题:一个普通的医学教授,仅2年的师生情谊,况且鲁迅后来弃医从文成为中国一代文豪,20年后作者为什么评价藤野先生“在他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呢?以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探究。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能够从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来品味藤野先生人格伟大。此时,笔者紧扣主问题进一步追问:如果仅写这几件事,藤野先生会让鲁迅先生从心里感觉到先生的伟大吗?阅读之中紧扣主问题的不断追问,学生越来越深入地进入到文本中,学生在深入阅读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之后,真切地感悟到当时作为弱国弱民的鲁迅先生的辛酸,而藤野先生给予他及时而真诚的帮助和鼓励,藤野先生表达出的大善与大爱,作为弱国的学生――鲁迅怎能不为之而感激呢?回国后20多年藤野先生的大善与大爱仍激励着鲁迅为祖国的振兴而奋斗。主问题的设置依据于情感探究,学生情感的引领下深入阅读,情真意切,感悟至深。

四.巧从文本语言的矛盾处入手设计主问题

经典文学作品的语言,有时看似不合情理,而实质意蕴深厚,成为了经典的经典之处,笔者巧妙地抓住这些疑似矛盾处设计主问题,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意想不到的阅读效果。教学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小说首先介绍了到咸亨酒店喝酒的两种人和两种喝酒方式:穿长衫的人是“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慢慢地要酒要菜地“坐”喝,短衣帮是要一碟茴香豆温一碗酒依着曲尺形柜台“站”着喝。而文中第4自然段写道:“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唯一的人。”从背景的描述中读到了矛盾之处:孔的衣着与喝酒方式的矛盾。由此抓住这处矛盾设计了主问题:你觉得孔乙己是个怎样的人?以这一主问题统帅了《孔乙己》的阅读教学。教学过程中,给足学生自主阅读时间,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紧扣主问题,反复思考“孔乙己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在阅读和讨论中,分析了孔乙己是个“喜剧”人物,每次到来都能给人们带来笑声,也分析到孔乙己是个“悲剧”人物,他的身价还不值“十九个钱”,更阅读到和孔乙己具有相同命运的短衣帮、小伙计不是含泪的同情,却是阵阵“笑声”,种种矛盾处,读到了小说的主旨处。在这样的主问题阅读中,教材的重点、难点自然轻松地突破了,文本的解读也完全转换成学生的阅读体验。

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篇8

作为语言教师,中心任务就是创造有效的课堂学习环境,扩大学生对语言的接触面,尽可能多地提供使用语言的机会,不断地激发学生接触语言和使用语言的动力,强化对语言结构的训练。但是,如何在教学中满足上述条件,创设最理想的课堂学习环境,则一直是教育专家、语言教师和学者不断研究和探讨的内容。英语阅读课的任务在于着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验证等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以及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词汇,增加文化背景知识。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方式因教师的一言堂而使学生的主动思维受到抑制,长期以往学生会失去主动性、创造性,养成极重的依赖性与惰性,不善于也不愿意独立思考。

高职英语教学更强调实用性,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那么,课堂教学该如何组织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投入语言的实际运用当中呢?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界定

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形成的一项现代教学技术。其本质是一个运用现代学习与教育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学习是一种内部的心理变化过程,教学设计则创造其外部的条件。加涅(R.m.Gagne)在揭示学习内部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与内部过程相应的外部条件,即教学活动(引起注意、告诉学习者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示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引行为、提供反馈、评定行为、增强记忆与促进迁移),这便是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当教学活动的设计符合人类学习的内在规律时,就能有效地促进学习。

教学设计过程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用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评价。针对课堂教学而言,选用教学方法———即教学策略的设计尤为重要。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它的设计主要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二、eSa程序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特点是集体授课,学生人数众多,程度各有差异。但学习者为成人,自我管理学习的能力、使用教材自学的能力也较强。

针对以上特点,笔者考虑采用设问式教学法进行高职英语阅读教学。设问式教学自始至终贯穿着启发式教学原则,其最大特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逆向式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并围绕教师所设定的问题进行认真思考的学习过程。其教学过程结合Hammer先生提出的eSa教学程序,包含“导读———提问———分析———总结”等教学思维过程。

1、投入阶段(engage)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阅读兴趣越高,阅读动机越强,就越有利于广泛阅读。因此,学习者对阅读是否产生浓厚兴趣是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投入阶段常用的方法有导读、提问讨论等方法。导读的目的就是激起学生对将要学习内容的兴趣,引起他们的高度注意,融入他们的情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可以采用预测、提问或是讨论的方式,联系学生的实际进行引导。引导成功可以使读者的思维指向要读课文的主题。例如,可以借助文章的标题,预测文章的体裁和主要内容;或预测寻读全篇的主题段和段落的主题句及其他所需信息。

学生可以自己单独准备,也可以以结对子(pairwork)的形式进行操练。经过这样的预测活动,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已有的图式也被激活了。在阅读文章时他们会不断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从而加快对文章的理解。

讨论也是投入阶段的一项有效的活动。讨论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讨论时,教师首先要准备好与所读文章有关的讨论题目。所选的题目要具体,有针对性,和所读文章有密切联系,并能引起大家的兴趣。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讨论要点罗列出来,以备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与作者的观点进行比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学习阶段(Study)

教师在学习阶段一般可采用传统的教法———翻译法,同时可以设计一些课堂活动,以保持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的质量。分析了文章的段落结构、体裁模式,让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和整体结构学习与理解后,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安排他们自己寻找长难句,再一起分析句子的结构。此举可避免教师再三强调、反复叮咛的内容学生早已了解,不愿再听的尴尬局面。同时,英语阅读课不应局限于将句子字面意义英译汉,而应发掘其背后蕴涵的文化内容,及时就文化差异现象做出解释。这样既促使学生积累了文化背景知识,还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

3、活用阶段(activate)

活用阶段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环节,通过活用练习,学生不仅可以加强对语言知识的牢固掌握,而且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句子合成是最有作用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分析、总结句子的结构,然后活用为自己能够把握的句子。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原文中的句子结构,而且也把写作技巧融进了阅读教学中。同样,也可以把文中的一个简短的段落分成若干个句组,让学生自行组合成段落,分析并体会出文章的结构模式。

三、结语

通过eSa程序在阅读教学中的试用,笔者认为该方法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阅读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也真正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它具有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有机联系各教学环节等优势。

【参考文献】

[1] willsJane,aFrameworkfortask-BasedLearning[m],Lon2don:addisonwesleyLongmanLimited,1996.

[2] HammerJeremy,Howtoteachenglish[m],London:addisonwesleyLongmanLimited,1998.

[3] 王啬.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与措施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阅读教学过于程式化。在现代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不能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文辞修饰和段落语句,那么就无法透彻地理解作者写作的深刻涵义。例如,在小说的阅读分析中,教师不注重语句的灵气,深刻领会作者的心意和文章表达的深刻内涵,而只是简单地把文章进行分解成若干部分,让学生死记硬背文中的生词和优美的句子,学生就会在教师乏味的讲解和分析中逐渐失去兴趣。公式化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抑制和削弱了学生的创造力,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阅读教学手段过于形式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逐渐形成。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改变过去枯燥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成为一种时尚教学,在阅读教学中,鼠标可以替代粉笔,银幕替代黑板,音频代替教师。阅读教学的形象性体现在学生思维的形象和教师教学语言的形象上,不只是体现在几幅画面上。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要使用合理,否则不但起不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的作用,还会干扰教学的顺利进行,体现不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价值。

3.阅读教案过于艺术化。部分语文教师重点放在教学设计和教案上,在教学中,想“复印机”一样照本宣科,不根据课堂的真实性和差异性教学,学生也由此根本无暇参与文本阅读。教师仍然遵循老套的教学模式,用教学设计的方案一统课堂和学生思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不深刻,使阅读教学趋向于理想化而失去了真实性。脱离实际的教学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且与新课改的要求不相符合。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措施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情境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发挥情景教学的优势,有效地补充传统教学的不足。例如,在教授《变色龙》一文时,如果学生仅仅从动物的角度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就对作者写作的真正意图不清楚,认为作者只是介绍了发生在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而通过播放变色龙的录像,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将奥楚蔑洛夫称为变色龙的原因。这样的引入,可以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和富有感染力,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2.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一个人渊博的知识是经过长年累月积累起来的,因此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文章,增加阅读的词汇量,学生就可在知识点允许理解的范围内会写、会读和会用。教师要指导学生经常搜集词汇、摘抄经典的句子。摘抄优美的句子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长期坚持,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阅读教学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文学作品都有读者思考的“空白”,读者可以凭借着对文章的理解填补这个“空白”。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就是给学生填补“空白点”的过程。文章的“空白点”就是学生对文章产生疑问的地方,也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和重点。因此,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4.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优化课堂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要想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就要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讲课之前,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自或以小组的形式学习讨论,理解词汇,组织造句。学生可以针对文本,确立学习目标,根据目标设置1-2个题目,小组通过深入探讨和思考,确定讨论题目的价值,写下问题的答案或者存在的疑问。课堂上,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确立教学目标,探讨有价值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如果能够设置试题和答案,那么本次的课堂教学目的已经达到,阅读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得到解决。

5.将读、思、议、练有机结合。教学中的“读”要做到以读为本,读出语感,读出感情,读出体验。教师应正确、精心地设计文章的启发语、提示语和过渡语,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要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现实生活,去分析文辞和感悟文辞。“思”即问题的思索。学生并非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者,要对知识要进行思考加工,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还要设置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在教学中设置一些疑问,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发问,有问题才能有思考。“议”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实现交流的有效方法。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组织全班进行交流或者分组讨论的方式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表达出来,大家共同分享。“练”就是练习。在阅读课堂上,教师要针对阅读的文章,找准文章学习的重点,提升学生的理解力,设置适当的与文章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完成。

6.开展实地调研,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也是教学的对象。教学质量的高低,学生是最有话语权的。因此要改变现在的教学现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开展一次全面而深入的调查活动,征求学生对阅读教学的意见。具体的作法是教师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与学生开展访谈对话,听取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意见、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然后反思,制定改进教学的计划。

参考文献:

[1]乔朝霞.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学周刊,2013(8).

[2]朱卫强.新课改视阈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刍议[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6).

[3]史振泉,韩克思.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3(31).

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篇10

所以,笔者认为,只有学生深阅读、教师真阅读教学,才能凸显出阅读之本。下面结合日常教学实践,说一说对这个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当前阅读之怪现状

1.浅阅读之弊

手机、微信、微博等工具盛行之下,学生的阅读只是把文字、图片快速浏览完,是一种浅层次的、简单轻松和娱乐性的阅读形式。这种浅阅读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浅阅读的泛滥剥夺了学生深度思考能力以及辨别、批判的意识,没有自己的思考,只会一味地接受、认同,这样就会丧失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浅阅读的肤浅、片面性使学生受众呈现出浅显化、庸俗化倾向。与低谷同行,欣赏水平不高,知识的气氛显得越来越浮躁了。浅阅读受网络阅读习惯的影响,在信息量膨胀的同时,海量的信息会消耗学生的注意力,过量的信息会导致注意力的贫乏。

当然,浅阅读也是种阅读方式,我们不能全部否定。但是要清楚的是:学生该深阅读的要深阅读、该放下手机回归纸质阅读的要纸质阅读。

2.假阅读教学之殇

当前,教育的功利与浮躁使语文课堂上一些假象泛滥开来,于是在阅读教学上变了味,出现一些造假的现象。教师自己对文本的体验感受代替学生自己的个性化阅读,并按照自己的思维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就像被关在樊笼的小鸟被动接受,无法在浩瀚的书海中展翅翱翔,无法亲自感受、理解、欣赏阅读文本。这种“假”是致命的,无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剥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又在一些语文课堂上,出现过度运用多媒体手段的情况,阅读教学依照教师自己的解读,以一些视频、动画、图片等替代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感悟和思考。这些貌似“高、大、上”的信息就无情地取代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真实对话,取代了学生自己真正的阅读体验。

真正的阅读应是一种原生态的读书活动,而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体验和情感。教师的假阅读教学,削弱了学生阅读的综合能力,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唯有深阅读,才能出真知

周国平在《世上并无“浅阅读”》一文写到:“严格意义上的阅读应该是个人的一种文化生活,是读那些有文化内涵的文字,是进入到这些文字所承载的文化传统中进行思考的行为。而能够承担这个功能的,唯有好的书籍,尤其是经典名著。这一点不会因为新技术的出现而改变。”这个观点就是强调深阅读的重要性,作为学生,唯有深阅读,才能出真知,才能出“大家”“名家”。

那么怎么进行深阅读呢?笔者觉得应该做到下面几个方面。

一是深阅读需要推荐与计划。特别是人文经典作品的阅读。笔者在学生刚进入初中时,推荐需要深阅读的书目,并让学生自己制定初中三年的读书计划。这个计划中的书目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老师推荐的名著经典,另一类是学生自己有兴趣的图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读书计划之中,可以加入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书目。比如有的学生喜欢韩寒的作品,有的喜欢《盗墓笔记》之类的网络小说等,这些都与名著经典列入计划之中。但这些书目都要求用纸质阅读的形式,禁止用手机或其它工具阅读。接下来就是按照计划去做,这个时候老师、家长的监督和检查尤为重要,三年深阅读的习惯养成,能让学生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深入阅读的体验。

二是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独特阅读体验的平台。分享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比如,笔者每周拿出一节语文课,在学校阅览室举行读书会,让学生在读书会上畅所欲言,交流阅读心得体会,把自己在阅读之中的思考、感悟与老师、同学分享。同时把优秀的阅读体验,形成文字,推荐发表在班刊、校刊上,与更多的人分享,这样就让学生有一种深阅读所获得的成就感。有了这些平台,学生进行深阅读就有了动力。

三是改变单一的阅读方式。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金字塔”的理论,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完全不同。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其中效果最好的是金字塔最底层――“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这个理论告诉我们,阅读要积极主动,阅读的方式要多样化。正如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阅读也要体现这种学习方式。

三、唯有真阅读教学,才能高效

爱丽丝・门罗说:“我们可以失望,但不能虚假。”正如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所提倡的,“这个时代需要真语文”。阅读教学也需要去弊存真。真正的阅读教学过程,不是所谓的“作秀”“摆花架子”,而是实实在在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自然统一的流露。这样,语文阅读教学才能高效。怎么做到“真”?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学生的自主学习,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悟。教师负责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合作,讨论与交流,加强阅读教学反馈与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