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传统建筑艺术特征十篇传统建筑艺术特征十篇

传统建筑艺术特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49:43

传统建筑艺术特征篇1

Keywords:Longtangvillage;mountaintraditionaldwellings;artistic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tU-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5)-06-91(6)

我国山地传统民居具有建设历史悠久、保存价值高等优势,受特殊的山地自然人文环境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民居艺术特征。有“山城”之称的重庆市,由于山地地形的影响,许多传统民居的艺术特征比较明显,其中,中山镇龙塘村的古民居古庄园资源丰富、种类较多,对其艺术特征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进行保护和开发。但是目前对于这些民居艺术特征的研究相对不足,主要是侧重于开发保护的研究,而其独特的艺术特征,才是保护开发的基础,因此对其研究意义重大。本文试图通过对龙塘村概况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划定其民居的平面和剖面类型,分析构架、墙体、小木作等建筑特色,提出审美情趣,以促进龙塘村民居保护与开发的发展,从而为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新思路。

1中山镇龙塘村的区位特点

重庆作为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集大山区、大库区、大农村、大城市和民族地区多位一体,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家已经加大对重庆政策、资金的支持力度,重庆作为西部战略高地,必将掀起更高的开发热潮。在这股开发热潮中,重庆村镇必将会加速发展,城镇化水平逐渐得到提高,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利用也将成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1]。其中,中山镇龙塘村传统民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并制定出保护开发的措施。

中山古镇是重庆市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它坐落在云贵高原末端,人称江津的老山界。这个天赐的蓝宝石镶嵌在贵州、四川、重庆的交界处,风光秀丽,文化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中山建制史》记载,原来的中山本是一个地形名称,就是现在的龙塘村、岩口村,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居住。因为是由原老场、龙洞场、马桑垭3个场镇合并而成,所以又称三合场[2]。

龙塘村位于中山镇东部,东面与蔡家镇接壤,西连四合村,北挨鱼?G村,南临常乐村。村所在地紧邻中山镇镇政府,距离江津城区57公里,距离重庆市中区97公里。龙塘村辖区面积13.6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940亩,林地面积3200亩。村域范围内山高坡陡属中丘地带,整个村域地形东高西低。龙塘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较足,无霜期长。龙塘村村内旅游资源丰富,其中以玉皇观古寺庙、白鹤林、龙塘庄园、清溪县城遗址最为出名,为龙塘村生态旅游服务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3]。

2龙塘村民居的类型划分

2.1龙塘村民居的平面类型

重庆传统民居有两种基本布局模式,一是依水而居,这种设计方便于百姓出行与用水,故而,水路交通是不可或缺的交通以及物流方式;二是多建在坪坝及农田附近,这种选择不仅交通便利,耕作方便,而且山水环抱的天然屏障成为防范侵害的有利自然条件。总体来说,重庆山地传统民居是逐山水而居、择台地而建的选址模式。

由于重庆山地多平地少,因此不相邻的单栋式建筑成为大多数百姓的选择,这些民居一般选择院坝建造,用地较为开阔的区域,会结合院落布置。龙塘村传统民居的平面类型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一字型、三合院及四合院,如表1所示。

2.2剖面形态

龙塘村山地地形复杂,地坝平坦区域较少,可直接建造的地基不多,在长期的建筑实践中,为争取适应地形,以营建更多的居住空间,龙塘村历代已积累了丰富的山地地形建造经验,可将具体的龙塘村民居分为三类:干栏式、台院式、天井式,见表2。

3龙塘村民居的建筑特色

巴蜀植被茂密,物产丰富,盛产松、楠、柏等树木,是民间修建房屋的主要结构用材,木构民居建筑精简经济实用,分布广泛。龙塘村出现木构建筑历史由来已久,木构技术十分完备,民间各地建筑工匠都有丰富的修筑技术经验积累,且有创新提升,如穿斗与抬梁构架技术。许多传统民居建筑常以木材做隔墙,防护墙、门窗栏杆以及大多数的细部构件也使用木材。

3.1构架(图1)

3.1.1穿斗式

穿斗式的结构方式在南方各地区流传很广,有着很强的适应性,龙塘村民居当中亦普遍采用穿斗结构中的满柱落地方式,落地柱与柱间距的数量决定了民居的进深距离。而龙塘村民居落地的柱间约1.4米,如此一来,经过自身体系调整而塑造新架构来适应龙塘村复杂的地形。穿斗式中以150-300mm圆木作为主落地柱子,九成以上为满柱落地,一般来说,5檩落地柱足以满足普通民居的建筑要求,公共建筑或者大户大人家用7檩到9檩。

3.1.2穿斗抬梁结合式

因为落地柱间距离较小,因此穿斗式结构对较大的空间需求无法满足。穿斗式结构在架构上做出了调整,塑造了复合式的结构体系,以此为广大居民提供较为宽敞的空间体验。穿斗式结构体系的基本架构延留下来,在稍大的民居中,明间两排木结构采用固定的抬梁式结构,通过减少落地柱从而达增大空间的目的。龙塘庄园的内堂门厅即为此结构。

3.2墙体(图2)

3.2.1石棚墙体

由于龙塘村气候不像北方寒冷,故而石墙体较少出现。通常,大型民居的外墙由黄沙条石砌筑而成。有些大户人家亦采用封火山墙,用石、土、砖为基本材料、或兼有混作,主要功能是作为防火隔离体建在屋两侧。这实质是一种复合材料墙,不仅经济实用,且防潮保温隔热效果与实砌墙相比不遑多让。封火山墙外表坚固且美观,其围墙、前后墙等一般用空斗砖砌筑,这种砖薄而方,尺寸约为200x140x25mm,建筑手法是用砖砌成盒状。中空或填以碎石泥土,多半不承重,或承少量荷载。墙厚一砖至一砖半,砌法有马槽斗、盒盒斗、高矮斗等多种[4]。

3.2.2竹编夹泥墙

竹编夹泥墙是龙塘村民居的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材料易取、加工便利,加之透气性好,十分适合巴蜀湿热的气候。其穿斗式结构建筑技巧体现在柱、枋之间,上下卡住编好的竹子壁体,即是用手工编织竹篾成网状,多层,再用混有稻秆、谷壳等混合物的泥涂抹上去起保护作用,有时加上木材成为墙体的承重骨架,用泥浆糊上,令其起到网状的拉结作用,这样可以获得稳固围护结构的效果。因竹材较为柔韧,承载力不高,不用作承重部位的材料,并且竹编夹泥墙质量轻,所以易被侵腐,故而通常采用砖、木板、石等耐水材料以防雨水溅湿。竹编夹泥墙大多作为墙身,与其他建材配合使用。

3.2.3夯土墙

夯土墙一般用当地生石灰与?c土混搅后,伴以谷壳、稻秆等混合填充物,然后砌筑在竹筋上,即形成墙体。重庆地区多雨,土墙一般用石砌墙基,由于土墙较重,开较大的窗洞并不方便,一些民居配合其他建材,在民居底部采土筑墙,较高的位置则换成自重较轻的材质,如夹泥墙等,并可与穿斗构架相互组合,减轻承重,便于开洞口。

3.2.4木板墙

木板墙同竹编夹泥墙技术手法类似,其穿斗式结构建筑技巧为在的柱、枋之间,上下卡住的编好的木板壁体,最后加一层桐油。此墙体常用于铺面装饰中,其结构简单实用,而且外观效果端庄、大方。

3.3小木作(图3)

3.3.1门

龙塘村民居的门造型方面稍显单一,均为木门,但形式多样,如花格门、木板门、珊子门等。

3.3.2窗

龙塘村民居的窗式结构一般是木窗内镶上木条以成窗扇状,木条造型颇为考究,形式多样。

3.3.3装饰

撑拱是一种重要的装饰手段,位于出挑结构下方,与支柱、挑枋成犄角之势。落挂同样是木作的主要装饰部位,处于大梁与支柱的交接点,并在结构支撑上提供助力。木雕是最为灵活多样的装饰手段,在门、窗、柱上皆能看到,样式丰富,题材广泛,让龙塘村民居在细节上更添美感。巴蜀地区拥有无数民间传说、名人轶事,以至于遗存至今的雕花艺术文化中内涵丰富,内容题材多样。另外,雕花木窗图案繁多,一般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根据不同的题材风格在传统雕花木窗的多少程度,大致可以有以下排序:人物故事图案、锦地纹图案、山水风景图案、祥瑞动物图案、花鸟植物图案、博古杂宝图案。这些图案通过艺术组合,塑造了完美和谐的雕花木窗图案。

4龙塘村传统民居的审美情趣

龙塘村历来看重对资源的保护,对自然生态资源进行了充分巧妙地利用,对乡土建筑材料也物尽其用。龙塘村民居形态巧妙而不做作,简约而不简单,民居建筑经过民间艺匠的创造,无论单体与组团,均沿袭数千年流传下来的尺度制约,于是尺度约定了人们的审美共识,渐次亦成习惯或标准[5]。龙塘村传统民居的审美情趣讲究顺乎自然,纵使改造自然也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

4.1亲善自然,珍惜环境

龙塘村民居充分利用了巴蜀地区的自然资源,根据建民居建筑规定的局部要求,在建筑不同部位用以不同的选材。一般情况下,可直接获取的天然材料,经济环保、美观实用。因此传统民居建筑常常是混合多种材料,充分利用材料的自然性能,表现出和谐自然的美感。举例来说,在民居底部多使用石材,砌墙基、铺地、筑台或做柱础,石材坚固结实,不仅抗压性能良好,而且防腐防潮,确保民居有稳定的地基且避免潮气侵蚀;屋面材料多用木材加以竹草等塑造构架,并覆以造价较低的小青瓦。龙塘村民居主体一般选择利于加工坚韧轻巧的材料,同时这些材料又具有良好的透气与保温的性能,如主体结构部分采用木材,围护结构,如门、窗、墙等,使用竹木、泥土等。

龙塘村民居乐山乐水,清澈的河流、湛蓝的天空、茂盛的树林,建筑则融入这种自然环境。龙塘村民居建筑很少有牵强附会之作,可以说是“有意境的存在”,不管是民居的色彩、形象、光影、质感等等,几乎都与功能、材料和结构紧密结合。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建筑之美是由周围自然环境衬托产生的,而不是建筑理论指导下的理性设计,它是一种主观意识上的虚幻之美,本身并不美,这种观点也许只对了一半。的确,中国儒、道、释三家文化历来重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而不唯道家独尊。天人合一之理渗透进百姓血液,依附自然生存通过儒家文化集中表现出来,龙塘村民居便是典型,他们把自己建造的建筑看成是自然的一部分,讲究和谐、亲善,以此加强建筑的自然属性,并以彻底融入而自喜。

4.2有机随机,无法有法

川中丰富的木竹、秸秆、草类,随处可见的各质泥土、石材,皆为建筑用之不竭的源泉,在建造中尽量就地取材,节省经费。龙塘村传统民居反映出重庆地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物源特色,建筑的修筑技术则侧重体现了当时的经济生产方式与发展状况以及手工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这就使得龙塘村居与自然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龙塘村民居充分发挥了川人的机智与谐理,创造了民居建筑筑台、跌落、错层、吊脚、悬挑、架空、等一整套巧妙的处理手法[6]。它们依山就势,何地支撑何地悬挑错落有致,干栏木楼民居在这方面表现得最为具体。在龙塘村民居的布局上,既依附河道,又顺应山势,可谓“平地则聚,台地则散”,看似没有章法,实则寓“因地制宜”、“顺其自然”之大法。

4.3多样统一,和而不同

川人乐观诙谐、勤劳勇敢、雍容大度,于尤城镇空间可见一斑,故同居一城一镇一村,不求形式上的统一划一。求个意神合,整体中有个性,个性中不甚偏颇的杂而有序[3]。龙塘村民居体现了和而不同的民居聚落质感,一方面,他们的民居有着相同的建筑“符号”,例如形象、色彩乃至布局,体现着民居的“趋同感”;另一方面,龙塘村民居趋同绝不雷同,外貌类似中又有各种变化,这主要体现在龙塘村山地地形的复杂性,所以在此基础建筑的民居本身就有着大自然赋予的个性。另外,造型元素的搭配组合和建筑技艺的细节变化上,展示了龙塘村民居整体和谐下的个性发挥,辨识度颇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传统建筑艺术特征篇2

1象征艺术的概念

象征艺术是一种纯艺术的表现形式,有的象征作品被认为很难理解,其具有抽象性,不具备一般的艺术形态以及规律。也有人认为象征艺术可以最直观的表达艺术形态,其具有美观性以及感官性,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形态。这些论述都是象征艺术的一方面,这些解释并不全面,在当今社会,信息发展越来越快,社会中有很多文化交融在一起,很多学科与艺术产生了内在联系,一些设计者通过发散思维的方式,将象征艺术加入到设计作品中,提高了设计的质量。在建筑行业中,建筑物看似与艺术关系不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设计中开始融入艺术元素,使建筑与艺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基于象征艺术的建筑设计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形式,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象征艺术中,象征性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其与具体是一种相对的概念,象征艺术可以变现出人心理的变化,可以阐明实物蕴含的文化。象征艺术可以对复杂的事物进行阐述,可以突出事物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但是在表述的过程中,可能稍显复杂,而且可能较难理解。很多象征的艺术作品是建筑设计重点研究的内容,其是一种高级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将现实与艺术美感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建筑设计的综合性发展。艺术信息是象征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其对建筑设计有着重要影响,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信息进行灵活提取。象征艺术中包含多种艺术形式以及元素,只有综合考虑设计要求,才能美化建筑形象,一定要与周围环境起到遥相呼应的效果,这样才不会使建筑显得突兀。

2象征艺术应用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建筑设计包含多种内容,其不单是建筑的外在表现形式,还蕴含着设计师的情感,蕴含着我国的历史文化,有的建筑还具有较强的纪念意义。建筑是人们居住的空间环境,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设计的类型越来越多,其艺术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将象征艺术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可以与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共鸣。在建筑设计中,采用一系列的表现和象征手法,就等于使得建筑拥有了外部的表现形式以及其内在的独特文化意义和价值,从古至今,人们经常会借助于某种特定的建筑来有效对一种情感和一种信仰加以表达和传递,如上文中所提到的西方国家对于上帝的膜拜以及中国对大地、风水的信奉等等。

象征文化是象征意义的重要的源泉,图腾对文化的代表、宗教对文化的反映、民俗对文化的表现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就间接的为我国的象征性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语言兀素。中国所特有的易经文化与传统风水理论的关系,可以借助于数、卦、图等象征等传递方式对我国的园林建筑加以影响,而这也是我国古代环境艺术中象征性设计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文化和人文背景。

伴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艺术在建筑设计工程领域也越来越重要,成为了检验建筑设计的重要指标。简单的说,在建筑设计中,艺术是指导建筑设计整体规划的基础和核心,也是衡量建筑设计水平的关键。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建筑设计的发展应该与时俱进,在提高设计技术的基础上合理运用象征艺术。要满足各方面人们对建筑设计的需求就要把象征艺术作为建筑设计的研究重点,把它作为建筑设计的核心部分。

3象征艺术设计方法在建筑创作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是在进行建筑施工之前必须做的准备工作,是建筑工程中不可忽略的一环。它要求设计师要根据工程的施工任务去规划,将工程中会发生的问题提前进行分析并制定解决措施。比如将施工过程中发生概率较大的问题做重点的提取和制定预防措施。所以建筑设计是一件预估性的工作,也是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整体规划工作。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筑设计已经成为全面系统的工作方式,它包含备料、施工组织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它可以对建筑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为建筑工程的稳定安全实施提供保障。

3.1再现性语义象征。象征表现为把事物的某一个细节、功能夸大而设计出的一种新的事物。在家具中,通过这种夸大某个细节的设计理念带来的家具,简练而又丰富,往往令使用者赞不绝口。风格派通过提炼去表达简约。风格派家具有醒目的色彩、简练的造型、精巧利落的线条和多种材质的混搭等特点。风格派的家具设计特色是点、线、面和色彩等设计元素、材料都很单一。总的说来,建筑师在设计时运用再现性语义象征的方法,通过作品一定的语义信息或符号信息来传达建筑的思想。

3.2非再现性非传统象征。在建筑历史上,运用非传统象征设计手法进行建筑创作是近现代的事,并且占了主导地位。西方现代建筑运动起源于18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到本世纪20年代走向高潮。现代建筑运动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并不那么大,先是经济基础落后,而后是政治观点的制约,严格地说,中国建筑界敞开思想了解西方现代建筑是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几乎半个世纪关于现代建筑运动在西方建筑界的争论我们了解甚少,恐怕只有少数研究西方近现代建筑史的同志才关心这些事。构成派运用立体构成、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知识进行建筑创作,重视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图效果,这种设计手法在现代建筑或后现代建筑创作中常用。

3.3建筑图中的象征艺术理论。在建筑工程领域,经过现代主义之后对象征建筑形式的认识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普及,所以在后现代建筑设计中运用较为广泛。而在研究中它对于非习惯、非传统形态的建筑设计要进行合理思考,避免在设计中出现墨守成规和缺乏活力的设计方式。

传统建筑艺术特征篇3

作为维吾尔民族艺术的视觉载体,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喀什传统建筑木雕饰艺术汇集了维吾尔人民的传统文化,映射着维吾尔族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

喀什建筑木雕视觉特征

喀什传统建筑雕饰艺术是维吾尔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其丰富的造型特征、装饰纹样、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制作工艺,体现着维吾尔族的文化性格和艺术情怀,诠释着独特的维吾尔族传统特色和独特的视觉特征。

1.喀什维吾尔族传统建筑木雕的技法和造型特点

喀什维吾尔族传统建筑木雕造型中的细节涵概了伊斯兰教形成前诸多文化遗留下来的艺术财富,主要是通过三种表现手法(圆雕、透雕、贴雕)来进行雕琢,雕琢技法本身就带给人以视觉享受。喀什传统建筑木雕装饰主要应用在不同的建筑装饰构件上,如廊柱、门楼、门楣、门窗框、藻井、梁首、顶棚和屋檐等建筑部件当中。

清真寺装饰柱是新疆伊斯兰建筑木雕中最具代表的装饰,造型上变化丰富,装饰性较强,装饰部位和刀法、构图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工匠选用大小粗细匀称的优质木材,把木头切割成多边菱形做柱身和柱头。柱头造型复杂,可采取多种雕刻方式来塑造。柱头与柱身衔接处多用束花作为过渡,束腰处多施以彩绘,中间用竖线刻槽、压线造槽和平槽彩绘的方式进行装饰,尤以帕克霍家墓加满清真寺回廊柱式最具代表性。梁檐和柱头连接的部分多有钟乳拱龛造型,拱龛与拱龛错位相接,逐层相叠,柱头分为两个部分,上半部分造型整体拱龛面积小,下面的部分拱龛环绕一周,并有菱形线刻造型。每个拱龛都用浅浮雕、透雕、线刻、木楦等方法来造型,拱龛与柱颈相连再与圆形造型的拱门相连。依据整体规范一致、局部“变化”多样的原则,梁柱造型集“工整”与“变化”为一体,且根据艺人对美的理解不断创造出新的款式,与此同时,造型也在不断的发展。

2.喀什维吾尔族传统建筑木雕的纹饰特点

喀什维吾尔传统建筑木雕当中,大多以植物纹饰来进行装饰,对植物纹样的青睐,其意义还在于人类将植物作为某种信仰或寓意的视觉载体。喀什处于南疆西南部,气候干燥,植物对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象征着生命,对其有特殊的意义。植物纹样主要包括:叶、藤、枝、芽、花朵等,其中以花瓣为装饰纹样的较多,植物纹饰当中,习惯用石榴花、无花果、巴旦木、葡萄藤等纹饰作为基本的装饰元素。通过对花瓣的重新组合,使其成为适合纹样或二方连续图案,并以此作为廊柱、藻井、门窗的装饰纹样。

喀什传统建筑木雕纹饰当中,文字也是维吾尔族民居装饰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人们将维吾尔文字图案化、几何化、艺术化处理后作为装饰图案运用到日常的建筑构件装饰当中去,文字纹饰的内容,大多来自《古兰经》,大多选用其中的有教化作用的名言警句来警醒世人。

3.喀什维吾尔族传统建筑木雕的色彩特征

喀什维吾尔族居民对色彩的喜好,充分体现出新疆地域性特点及显著的新疆伊斯兰教特色。新疆维吾尔族曾经信仰的原始宗教是萨满教、袄教和拜火教,这些宗教的教义中都认为火是神圣的,因此,人们多喜爱火焰一样的红色,它是生命和力量的象征。除了红色,人们还偏爱绿色,绿色还被伊斯兰教视为圣洁之色,在新疆广袤的沙漠和隔壁当中,绿色代表着生机和希望。因此,喀什维吾尔族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色彩当中大量的使用到绿色。蓝色是天空和大海的颜色,对于此颜色的偏爱也体现出维吾尔居民对自然的崇拜,寓意着宇宙的深邃博大与神秘莫测。喀什传统建筑木雕多在木雕表层施以彩绘,彩绘时主要运用退晕、勾绘、描金等手法绘制出艳丽华美的木雕装饰。使用色彩多以黄色、红色、蓝色等三原色搭配使用,设色明快艳丽,少量会用到黑色或深蓝等颜色中和其它颜色的强烈对比度,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

喀什传统建筑木雕艺术,以其独具特色的造型和丰富装饰内容,多彩的装饰纹样和色彩向人们展示着喀什维吾尔族居民独特的审美视角,体现着维吾尔族的文化性格和艺术情怀,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在传统建筑当中演绎着其独特的风姿,诠释着独特的维吾尔族传统特色和独特的视觉特征。责任编辑:晓芳

参考文献:

【1】李安宁,《维吾尔建筑装饰纹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月

【2】罗伯特·菲尔德(Field.R.),《伊斯兰艺术与建筑中的几何图案》上海教育出版社第1版(2005年10月1日)

传统建筑艺术特征篇4

在传统建筑中人们常在门窗、梁柱、檐口、房檐等位置雕刻人物、花鸟、山水等,通过装饰纹样的绘制消除建筑的单调性,提升建筑的美观效果。上述装饰纹样多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或神话故事,或历史人物,或寓意吉祥,或期盼平安,内容形式非常丰富,表现效果各不相同。上述不同风格、特色的装饰纹样赋予了建筑生命力,让死板的建筑灵动起来,从本质上丰富了现代化建筑的精神文化体系,对建筑表现力的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上述装饰纹样也得到了非常好的传承运用。现代设计中通过对传统结构的分析对建筑中的纹样进行选取,将建筑艺术通过纹样进行展现。随着装饰纹样设计内容的不断丰富和人们对纹样认识的不断深入,当前纹样的类型已经逐渐分为植物纹、几何纹、冰裂纹等几大类。苏州博物馆在建设的过程中就引入了上述装饰纹样设计理念,在馆庁内部构架、展台等上镶嵌吉祥纹样,让建筑馆与文物相得益彰,体现文化知识的沉淀,给人一种悠扬、优雅的感受。该馆建设中将装饰纹样应用到了许多方面,使建筑整体与苏州文化特征紧密融合在一起,提升了建筑馆的传统文化气息,让人们在视觉上了解传统文化魅力,加深对文化的感知。

2雕刻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发展

雕刻艺术设计通过对建筑材料进行加工,有效改善了建筑的整体风格,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我国建筑雕刻艺术历史渊源流长,雕刻内容涵盖面非常广,有效满足了人们对建筑的功能需求和审美需求。传统建筑装饰雕刻艺术设计主要分为木雕、石雕、砖雕三种。木雕主要是对建筑结构中的柱、椽、梁等木质结构进行图案雕刻,通过不同手法、技术等将纹路、文字、图案等展现在木质结构上,形成一种古朴灵秀的淡雅之美,增添雅舍雅风,有效改善了建筑结构的感染力。石雕主要是在台阶、石碑、石狮等石头结构上的雕刻,常通过钻、凿、刻、磨等处理手法完成,将图案展现在石头结构上,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表现形式。砖雕是在砖结构基础上刻制图案、花纹等,以砖为画板对生活进行标绘,展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现代建筑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人们已经将雕刻技术非常好地融入到了现代建筑,尤其是石雕和砖雕技术。设计人员常在特色民居、园林景点等场所进行雕刻技术应用,有效改善了上述建筑的展现效果,提升了建筑结构的艺术性。除此之外,在雕刻艺术设计应用到现代建筑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还在上述基础上形成了钢结构雕刻、水泥雕刻技术等。设计人员依照现代化建筑内容需求,将雕刻技术与现代化建筑元素紧密融合,从根本上改善了现代建筑的表现效果。当前民居建设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常选取木雕艺术作为主要装饰结构,增添了居室的艺术气息。这种雕刻装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升了现代建筑艺术特征的展现效果,在原有基础上推陈出新,为建筑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3总结

传统建筑艺术特征篇5

无锡灵山佛教园区建筑及装饰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这种探索为中国大陆佛教建筑装饰的现代化转型奠定了基础。但是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灵山梵宫室内装饰过度注重表面的富丽堂皇,过度依赖现代科技带来的人工环境,对传统因地制宜、巧借天时地利的地域设计重视不够;忽略高技术带给环境的巨大压力,形式大于功能等。那么到底什么是好的佛教建筑装饰呢?我觉得可以从日本水御堂的装饰设计中获取一些灵感。在水域堂的设计过程中,安藤忠雄没有过多拘泥于传统佛教建筑样式,而是根据自己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展开。建筑空间设计富于变化,正如安腾所说:建筑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建筑空间以供人体验。水御堂采用了象征性的几何形状,用卵形池塘象征诞生和再生的佛教理念,内植莲花象征佛国的清净、纯净。建筑外观采用清水混凝土为主要材料,通过的材质,使人专注于感受建筑物的空间和光线,进而引领信众进入纯净的灵修状态。装饰设计很简洁,室内空间采用大面积的红色窗格和排成方阵的柱子继承了日本传统建筑,透出浓浓的禅意,与强烈而明媚的光线象征生命的复苏和顿悟。整体设计简洁明快,没有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装饰空间。借用建筑空间设计,对天、水、光的充分运用,渲染了不同的色彩,营造了丰富的空间体验。

二、充分发挥传统佛寺的艺术语言

传统佛教建筑装饰不仅仅体现着佛教文化的特质,其自身还是一种象征符号和信息系统。比如莲花是佛教的典型象征物之一,佛像的手势总是固定地传达着一定的宗教观念、佛经、佛像和佛塔是佛教信众供奉膜拜的三种主要福田圣物。研究佛教建筑这一跨文化载体,对于研究不同文化间相互传播、冲突和融合的历程,具有重要意义。在创新的基础上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在转型过程中,我们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创新,还要客观的认识继承,客观对待历史积淀下来的优秀设计或工艺。许多优秀传统要符合时代,符合地域因缘加以消化、取舍。选择性吸收就是充分挖掘中国佛教文化内在的积极因素,把佛教建筑的装饰艺术上升到文化层面,真正实现中国传统佛教文化的有效传承。中国当代宗教建筑的装饰是与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体系分不开的,中国传统建筑结构以“柱”为主要承重构件,使得墙体不承担重量,为灵活分隔室内空间提供了可能性。室内空间有的完全分隔,即在柱子之间砌薄墙或镶板;有的是半分隔,相邻空间之间设置隔扇、屏风、碧沙橱、帐幔、罩、博古架或其他陈设,形成独特的序列空间和流动空间,达到了视觉上的封闭和空间上的流动。而且,院落的纵深排列、柱式的重复节奏表现出诗意的序列之美。创造性融入就是在学术层面上,对宗教学、科学技术史、人类学、民俗学、建筑学、艺术学等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不仅要汇集当今前沿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传统工艺,还要弘扬民族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现佛教经典思想和传统工艺的现代价值,实现当代人生存空间文化多样性的转变。

三、中国当代佛教建筑装饰的文化多样性

首先现代佛教建筑及装饰要体现宗教性。佛教建筑及装饰的发展过程中佛教装饰一直作为佛教教理及教义的外在表现形态,渲染佛教的审美观念,以生动的人物、壁画或雕塑形象和高超的技艺淋漓尽致地表现佛教的基本观点和立场,表达佛教的信仰体系。其次要体现出民族性。当代佛教建筑装饰既是中国建筑审美文化的形象表现,又是佛教艺术审美改造的具体实践。佛教本为外来文化,传入中原以后把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屋顶、藻井、梁柱结构、门窗、栏杆、屋饰等必要建筑构件作为佛教艺术外现的主要载体,也形成了中国现存佛教建筑装饰独特的语言和秩序,体现了佛教仪式与建筑环境有机结合的和谐之美。在转型过程中依然要考虑到佛教文化与现代建筑装饰的结合,同时结合当代工艺美术方面的创新成果,更准确的传达中国现代佛教文化的特征。

传统建筑艺术特征篇6

关键词:传统文化符号;建筑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建筑外观所传达的视觉刺激中,符号意义通常存在于其原始意义,也就是外延意义,这些较为具体的符号传统意味鲜明,象征性较强,一般来讲,其内涵意义来自于其大小、色彩、地域所带来的视觉感受。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发展迅速,随着现代建筑设计学的不断向前发展,使得很多建筑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标志符号。观察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作品可以发现,这些建筑极度缺少中国文化符号元素,缺少具有我国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元素。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应该把传统的文化符号与现在建筑设计进行有效结合,增添其人情味、文化感,为人们提供美好的文化享受,同时也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以发展。

二、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建筑设计

所谓符号就是用甲事物表征乙事物,并且通过甲事物来传达关于乙事物的讯息,符号是某种代表意义的标示。其实建筑就是一种符号的表征,象征着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和信仰。从原始社会创造象征着神鸟飞翔的人字坡屋顶起,中国的建筑象征文化内容就不断的丰富。建筑设计是指按照形式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特有的艺术语言符号,使建筑物的结构、形态、色彩、质地、空间站组合等方面的审美处理所形成的一种实用艺术表达。在整个过程中,设计师不仅要实现建筑的使用功能,而且要运用建筑符号传达建筑的文化价值,为其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

大量的符号元素被应用于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符号体系经前人的不断研究整理,形成了以下大致分类。

人造符:气化符(太极图);八卦、六十四卦图;民间吉祥图案、吉祥符号;道家法事用符;风水调场(驱邪)用符。

自然符:山形符(环形山);河流符(曲形水);星宿符(如北斗七星、二十八宿);天体体形符(S曲线;植物外形符)。

实体符:建筑符(仿山环楼宇,仿曲水河地);字画符;工艺符(虎符、石刻、青铜铸造等);服饰符。其中,自然符中的实体符和人造符较多的为现代建筑设计所借鉴采用,如自然实体符中的山形符、水流符、植物外形符;人造气化符中的太极图、吉祥图案、吉祥符号;人造实体符中的建筑符、字画符、工艺符等,都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广泛应用。

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是指要按照形式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符号,使建筑物的形态、结构、空间的组合以及建筑的色彩、质地、装饰等方面的审美处理所形成的一种视觉意识的表现形式,和建筑的结构、色彩、形式等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其与建筑是否好看和美观,是否具有艺术代表性同样具有密切的关系。在我国的传统造型艺术文化中,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寓意象征的作用,人们非常注重“象征”、“引申”、“借用”等手段的运用,因此把传统文化符号有效的运用在现代建筑造型设计中是有重大意义的。

1、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形态符号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造型设计艺术,首先是一种视觉意识的表现形式。建筑的外观造型结构、尺寸、大小就是现代建筑的形态符号,建筑好看不好看,是不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实际上与建筑本身的形状、结构、色彩、光影都有关系,而这些就是设计师所要表现的东西。其次,建筑是一种精神的表现,它初看是物质的东西,但实际上也是精神的。建筑艺术作为造型艺术的一个门类,也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手段,它通过空间、形态、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造型符号元素,共同构成了建筑艺术的造型形式美。设计师通过对建筑外形、结构、空间、比例等造型符号元素的排列组合,对建筑形态结构号进行有效设计,把建筑蕴含的文化价值表现出来。经研究发现,把传统文化符号融入到现代建筑形态符号设计中的建筑,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认可。设计师把建筑物的各个部分的造型符号进行编码,以此来完成建筑的设计表达,在编码过程中,对我国传统文化符号进行应用和提取,这样不仅把我国文化符号的精髓延续到现代生活中,而且有利于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的中国馆为例,其外观以“东方之冠”的形态构成,“斗冠”是斗状的主体建筑,是由56根横梁借助斗拱下小上大的原理叠加而成。这56根横梁象征了我国56个民族“团结一心”。它的设计既融合了现在设计理念,又融合了中国古代的营造法则,完美的展现了现代美、传统美和艺术美,最好的表达出了我国的传统文化符号,是我国现在建筑设计最完美、最成功的作品。

2、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色彩符号设计中的应用

目前,随着现代建筑的拔地而起,其色彩符号已经成为建筑消费群视觉认知符号系统的必要元素。设计师利用建筑的整体配色方案进行视觉信息的传达,人们在接收建筑色彩符号信息的过程中,不仅满足了基本的实用功能,而且现代建筑色彩视觉文化符号也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审美享受。由此可以看出,将中国传统的色彩符号元素融入到现在建筑色彩符号方案中,必然会给人们带来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红色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一种色彩,它代表着喜庆、温暖、热烈、浪漫,是一种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吉祥色。在上节已经提到的中国馆,它的整体外观运用了大红色,这种大红色又被成为中国红,是从故宫的红色中提炼出来的,非常符合我国古建筑的营造法则。

3、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材质符号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材质符号就是指建筑的表面特征,也就是人的感觉系统因生理刺激对建筑表面质感所做出的反映或由人的知觉系统从表面特征得出的信息,是人对材质的生理和心理感受。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为了增强现代建筑的审美功能,需要利用材质的质感效果来有效的表达建筑语言。这里讲的材质的质感效果就是建筑材质符号,它指的就是建筑的表面特征。具体的讲就是人的感觉系统对建筑表面质感做出的反映,是人对建筑材质的心理和生理的感受。现代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就要重视对材质肌理效果的利用,借此来更好地将建筑语义传达给使用者,以使现代建筑的审美功能得到提升。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充分运用了传统的建筑材质符号,青砖灰瓦,在整体结构中大量应用了古代传统的斗拱飞檐,将以往建筑中的材质符号元素结合于现代建筑设计,使传统建筑的材质符号美得到了较好体现。

四、国外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符号的结合

博览世界建筑发展史,基本所有的建筑都具有风格明显的民族文化符号特点,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1、巴洛克建筑风格,它的特点是追求新奇,外形自由,炫耀财富,比较喜欢使用大量的贵重材料,外形华丽,色彩艳丽。

2、维多利亚建筑风格,它的特点主要是突兀的窗户、浓重的铁质装饰、削尖的屋顶等,但是维多利亚建筑风格吸收、融合了很多装饰元素,并进行自由组合,样式非常复杂。

3、哥特式建筑风格,这种建筑风格多见于天主教堂,高耸的尖塔,尖形拱门以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玻璃。

4、洛可可建筑风格,这种建筑风格是以巴洛克式建筑为基础的,它的特点是细腻柔媚,色彩明快,家具精致繁琐。可以看出,欧洲的建筑风格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符号元素。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和现在建筑设计的融合将是必然。

五、结语

就目前来讲,现代建筑设计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各个国家的建筑设计都融合了本民族的文化符号。因此,在我国未来的建筑设计中,设计师一定要充分的将我国传统文化符号融合到现代建筑设计中,使得我国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刘强付佳赵峰:《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变异性应用》,《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5期

田维飞王建英:《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析》,《山西建筑》,2011年13期

刘强:《现代建筑审美意象与传统文化符号的研究》,山东大学,2010年

传统建筑艺术特征篇7

1我国传统环境艺术地域特征

首先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看我国传统环境自然观。从古代的建筑与园林设计就可以看出,对人与自然的协调较为看重,并在此过程中强调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追求虚实相互照应,以达到天人合一、浑然一体的境界。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千年文化对环境艺术的影响非常深刻。其一,看似人做,实由天开。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思想就是自然,园林艺术就是要遵从自然发展的道理,是自然生成,并非人为创造。园林中的山水就是对自然环境的概括,因此必须按照山石的走向与水的源头组织风景。如果园林尺寸不能从大范围上体现出自然的美,那就只能仿照自然的某一部分抽象地表现出来。我国传统园林的美始终遵循“山水美”,这一点在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都可以看出。其二,寄情山水,诗情画意。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园林的建造产生深远的影响。诗情画意、绘画艺术与诗文充斥着中国古典园林,与此同时园林、文学、绘画相互影响、相互发展。中国山水画,重视写意,看重意境的表达。画者在画画的过程中要观察自然之美,而建造园林就需要从立意构思的具体技法开始,全面借鉴于绘画以增强其艺术表现力,是山水画的真实三维空间的形式再现。其次,从民居建筑看建筑与环境。传统的建筑文化其实就是一种根植于本土地域的独特文化资源,地域建筑文化与其他的建筑文化互补,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组成部分。在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民居建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民居建筑的覆盖范围,就可以将其与人民的生活、生产之间的密切关系体现出来,同时民居建筑还可以体现明显的地域特点与浓厚的民族特色。我国的民居建筑形式与特点体现出多种多样,同时也显示出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再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民居建筑材料、构造技术、方法、环境防御都有相应的要求,进而体现出差别。同时宗教也会对建筑的形式产生影响。

2地域特征与时代审美

在全球化不断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环境设计发展如何已经成为困扰设计师的最大难题,同时也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最重要问题。

2.1历史、个性与科技、创造

首先,整体性。我国具有自己的历史与文化,有着丰富的建筑语言,传统的建筑经验应当吸收,并从中获取相应的营养,同时经过转化应用自己的方式对其进行保存。在此过程中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一点,从别人那里借鉴,并非抄袭。建筑师应当在更深层领域中,综合人性、原始的过去进行探索。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整体设计的规划,大可大到国家、整个民族,小可小到城市、整个村镇。其次,创造性。针对传统的,既要看到特殊性与历史性,又要看到其中的普通型与超越性。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任何国家文化的发展都会包含糟粕与精华两部分。将能够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发扬,同时还应当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文化实行糟粕摒弃。但是取其精华应当注意避免功利性的态度,尊重民族文化的群众性、广泛性与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谨慎对待。

2.2现代生活与地域文化的审美关系

尊重建筑所处的自然文化与文化环境。在对地域环境、文化条件从深层次方面对建筑环境的本质与规律性的理解,才能够将人、建筑与自然形成为有机体。地域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域自然属性。通常情况下,每个地方的地域条件都是难以被改变的。而正是由于地域特征的不同造成地域建筑的多样性特点。如西南地区雨水较多,阴热潮湿,进而促使建筑要通透、廊线连接。同时当地的植被品种较多,在自然色彩丰富,建筑大部分采用天然的原色。由此就可以知道,建筑师不仅要具备传统建筑文化,还需要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传统文化,才能够设计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3结语

传统建筑艺术特征篇8

关键词:传统建筑;木雕;艺术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构架为结构体系,根据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在这些木构件上进行美的加工,即产生了传统建筑术雕装饰艺术。

由于木结构本身存在着不足,其建筑功能方面的缺陷在当代建筑中已被钢材、水泥等建筑所替代。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改造,无数历史名城及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建筑遭受拆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传统建筑的许多木雕装饰物件和古色古香的木雕门窗正在被现代人以收藏的方式大量保存,以至新生出古旧建筑木雕专业市场并逐渐形成一项新的产业。对此关心的人们也期望着传统木雕艺术的回归。在现代装修需求中,许多现代建筑正在开发、利用传统木雕装饰艺术。这些,都促使着我们对建筑木雕装饰艺术作系统的研究。

1传统建筑小木作木雕

1.1外檐木雕装饰结构与艺术特色

传统建筑木雕的起源很久,安阳殷墟出土的雕花木板说明中国2000年前就有了木雕艺术。秦汉时期木雕装饰艺术的运用就很酱遍,唐宋时期的建筑木雕呈现出朴素大方的风格,激发简朴。到了明清时期,木雕装饰达到了巧夺天工的境界。

1.1.1隔扇,槛窗

在玻璃出现以前,传统木门窗是裱糊纸张或绫绢的,需要以棂条作骨架。唐宋时期的制作是垂直与水平条相交的格式,有棋盘格、书条川灯格等。宫式隔门的棂子式样最早出现在元代,一直沿用至明清。当玻璃出现后,窗棂变得更为繁琐,中心部分留出来安装玻璃,四周作裱糊,出现了八角景嵌、花结嵌、葵式嵌、冰纹嵌等多种格式,疏密有致,造型精美。到晚清发展为更为繁杂的纹样,诸如:海棠菱角式、回纹万字式、如意菱花式等等。

隔扇的抹头和裙板木雕依据不同的建筑规格,其内容和纹样也不同。宫廷装饰团龙纹、下抹头板芯饰翔龙纹、庙宇装饰卷草纹,居民以福、禄、寿、喜、万字回纹装饰。

1.1.2支摘窗,帘架,夹木窗

支摘窗在殿堂、庭院、民宅均有安装,木雕装饰纹样繁多。常见的有福、禄、寿。还有步步锦、盘肠纱、夹杆条玻璃等。

帘架用在明间隔扇的外面,以横批、眉子、腿子、风门组成,上下两端用莲花楹斗及荷叶墩安装。

夹门窗多用于居民,门在中间,两边砌墙,墙上安窗扇,都有木雕装饰。

1.1.3雕花栏杆

栏杆也是传统建筑的重要木构件,在楼层平台、回马廊、亭榭临边之际都有栏杆。除了安全防护功能外,栏杆还发挥着装饰功能,装饰纹样有龟纹云心、锦纹风轮、万字花心、荷叶卷草、富贵宝瓶、如意纹等。

短栏又称尺栏,装饰纹样有双环式、单环式、六方四联式、八块柴式,大多为几何纹样组合。

长栏含3~4个小单元图案,有灯景式、藤茎式、二仙传桃式、葵式、宫式等。

1.2内檐小木作装饰结构与艺术特色

内檐木雕装饰包括木隔断、罩、橱、博古架等,木雕装饰玲珑剔透,极具特色,令人叹为观止。

1.2.1碧纱橱,隔断墙

这些木构架的制作经过历史积累形成一整套做法,它们均有可以移动的特点,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调整空间布置,或者全部拆除。

碧纱橱的组成构件是隔扇,有6抹、5抹、4抹、2抹(落地明造)。扇心木雕有宫式、菱花心与棂条花心等种类,还有步步锦、龟背纹、冰裂纹等。

罩的种类很多,有落地罩、几腿罩、栏杆罩、炕罩等。落地罩的中心可以做成不同造型的门,如:园光罩正中心开正园门洞,旁处做冰裂纹。八角罩的门洞为八等边形,做万子回纹,其风格庄重大方,观赏性强。故宫西六宫体元殿内的硬木雕花落地罩,工艺精益求精,极其华贵,全部纹样为卷草纹与小动物纹,体现了木雕艺术的极高成就。

1.2.2板壁、太师壁、博古架

板壁是分隔室内空间的木板墙,大多置于进深的门问。为防止大面积木板变形还有的把木棂分成若干块,做成裙板绦环形式,施以绘画与雕刻。

太师壁多见于南方园林与公共建筑,是明堂后檐柱间的壁面装饰,形成视觉中心。

博古架既是装饰物件,又是陈设性家具。它的格架分割优美,比例多变,可称得上是文化品位高的陈设性装饰构件。

1.2.3天花、藻井

室内天花堪称装饰中的精华,明清时分为井口天花和海墁天花。

井口天花是高等级装修,由支条、天花板、帽梁组成,绘以团龙、翔龙、团鹤及花卉纹样。更高档次的天花板不做绘画而做木雕,如:故宫乐寿堂。

海墁天花俗称平天花,是用得最广泛的天花装饰手法。

1.3其他木雕装饰结构与艺术特色

传统建筑的其他部位,如:月梁、梁坊、柁墩、瓜柱与角背都不同程度地有木雕装饰。装饰纹样有荷叶、卷草、动植物等。功能不同的木构件,经过美化都具有装饰作用。

雀替的两面均有术雕,重要的建筑用龙纹,次要的建筑用卷革纹。牛腿表面积较大,供雕刻的地方很多,动物、植物、器物甚至人物都可以刻到牛腿上,装饰手法有浮雕、深雕、透雕等等,有的牛腿甚至是镂空的术雕工艺品。

2木雕装饰内容与寓意

传统建筑装饰以三雕(术雕、砖雕、石雕)著称,而木雕艺术无论数量及质量都居首位。木雕经宋、元、明、清由简到繁的发展,至民国时逐步衰弱。

建筑构件上木雕的内容反映了人们的精神追求,是审美功能的体现,是传统文化价值的物化形式,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类别:

2.1审美

中华文明是5000年没有间断的文明,深深地渗透在民族意识和趣味爱好之中,并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文化形态源自儒家的忠孝仁义,道家的天人合一,佛家的神秘天国,成为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传统建筑木雕是人们在满足建筑的实用功能之后,追求精神满足的具体表现,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表现了崇尚永恒之美的审美观念。

2.2教化

传统建筑术雕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教化作用是明显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小说戏曲皆被赋予文化内涵,艺术纳入儒文化系统中,表现手法含蓄而不直白。如:二十四孝、和合二仙、连中三元、八仙过海、福禄寿喜分别表示孝道、仁和、进仕、吉祥之意。唐代张彦远曾说:“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

2.3析福

传统建筑木雕中祈福内容占很大比例。如:求财、求子、求平安、求功名等,特点是含蓄委婉,常采取象征、谐音等手法。

2.3.1象征

龙、风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凤图案常见于规格较高的建筑。狮象征威严,麒麟象征吉祥,并蒂莲象征夫妻恩爱,梅兰竹菊象征气节,牡丹象征富贵,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象征品格坚贞。此外还有“榴开百子”、“松鹤延年”等等。

2.3.2谐音

鱼与“余”,荷与“和”,瓶与“平”,蝙与“福”,鹿与“禄”谐音,可以通过木雕来表达寓意。喜鹊与梅花组成“喜上眉梢”,枣与桂圆组成“早生贵子”,芙蓉谐音“富荣”,与牡丹组合为“荣华富贵”,蝙蝠与“福”、“富”谐音,其图案最为常见,寓意为“福从天降”,与鹿组合为“福禄双全”。

2.情

传统建筑木雕中有大量以反映乡土生活为题材的装饰雕刻,有渔樵耕牧、山水风光、琴棋书画、城廓田野等自然景物,表达了对乡土生活的赞美。还有通过民间传说、戏曲情节,寓意勤劳善良、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

2.5图案的模式化

木雕装饰常用的图案,随着年代的积淀、建筑形式和审美情趣的定型逐渐被概括提炼而模式化。如:竖琴、棋盘、画卷形成统一的格式图案,八仙的形象被简化为葫芦、花篮、宝剑等8件器物。

3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在现代空间中的应用

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是民族文化的奇葩,其实用性和装饰性深得民众的喜爱,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的传承和应用,是我们要探索的课题。

3.1木雕艺术进入现代居室

雕花板、格扇雕饰等艺术作品与现代居室空间融为一体。楼梯栏杆、壁挂、木隔断、窗帘盒、博古架都可以做术雕装饰。传统木雕装饰艺术的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个性选择空间,可以体现民族文化品味。在现代居室里装饰传统木雕艺术,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无限风韵。

3.2木雕艺术进入公共场所

现在已有很多的宾馆饭店、车站礼堂等大型公共场所大量采用传统木雕艺术作为装饰,如:屏风、雕花板、门饰、回廊、画框等等,其装饰效果魅力十足。

在现在的公共场所,从天花板到空间的各个角落,都可以用木雕艺术来作装饰,能够产生传统艺术和现代装饰的和谐之美。

3.3木雕艺术进入新空间

随着建筑材料的发展,木雕艺术还会进入新的空间。人们呼唤着传统艺术的回归,期盼着木雕艺术在生活中更广泛地利用。这不仅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不可割舍,更是经济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必然需求。

传统艺术与现代装饰材料相结合,一定能创造出新的装饰天地。比如:不锈钢、荧光材料、塑胶材料等等,必将把传统木雕装饰艺术带向新的领域和空间。

传统建筑艺术特征篇9

关键词:传统建筑;木雕;艺术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构架为结构体系,根据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在这些木构件上进行美的加工,即产生了传统建筑术雕装饰艺术。

由于木结构本身存在着不足,其建筑功能方面的缺陷在当代建筑中已被钢材、水泥等建筑所替代。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改造,无数历史名城及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建筑遭受拆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传统建筑的许多木雕装饰物件和古色古香的木雕门窗正在被现代人以收藏的方式大量保存,以至新生出古旧建筑木雕专业市场并逐渐形成一项新的产业。对此关心的人们也期望着传统木雕艺术的回归。在现代装修需求中,许多现代建筑正在开发、利用传统木雕装饰艺术。这些,都促使着我们对建筑木雕装饰艺术作系统的研究。

1 传统建筑小木作木雕

1.1外檐木雕装饰结构与艺术特色

传统建筑木雕的起源很久,安阳殷墟出土的雕花木板说明中国2000年前就有了木雕艺术。秦汉时期木雕装饰艺术的运用就很酱遍,唐宋时期的建筑木雕呈现出朴素大方的风格,激发简朴。到了明清时期,木雕装饰达到了巧夺天工的境界。

1.1.1隔扇,槛窗

在玻璃出现以前,传统木门窗是裱糊纸张或绫绢的,需要以棂条作骨架。唐宋时期的制作是垂直与水平条相交的格式,有棋盘格、书条川灯格等。宫式隔门的棂子式样最早出现在元代,一直沿用至明清。当玻璃出现后,窗棂变得更为繁琐,中心部分留出来安装玻璃,四周作裱糊,出现了八角景嵌、花结嵌、葵式嵌、冰纹嵌等多种格式,疏密有致,造型精美。到晚清发展为更为繁杂的纹样,诸如:海棠菱角式、回纹万字式、如意菱花式等等。

隔扇的抹头和裙板木雕依据不同的建筑规格,其内容和纹样也不同。宫廷装饰团龙纹、下抹头板芯饰翔龙纹、庙宇装饰卷草纹,居民以福、禄、寿、喜、万字回纹装饰。

1.1.2支摘窗,帘架,夹木窗

支摘窗在殿堂、庭院、民宅均有安装,木雕装饰纹样繁多。常见的有福、禄、寿。还有步步锦、盘肠纱、夹杆条玻璃等。

帘架用在明间隔扇的外面,以横批、眉子、腿子、风门组成,上下两端用莲花楹斗及荷叶墩安装。

夹门窗多用于居民,门在中间,两边砌墙,墙上安窗扇,都有木雕装饰。

1.1.3雕花栏杆

栏杆也是传统建筑的重要木构件,在楼层平台、回马廊、亭榭临边之际都有栏杆。除了安全防护功能外,栏杆还发挥着装饰功能,装饰纹样有龟纹云心、锦纹风轮、万字花心、荷叶卷草、富贵宝瓶、如意纹等。

短栏又称尺栏,装饰纹样有双环式、单环式、六方四联式、八块柴式,大多为几何纹样组合。

长栏含3~4个小单元图案,有灯景式、藤茎式、二仙传桃式、葵式、宫式等。

1.2内檐小木作装饰结构与艺术特色

内檐木雕装饰包括木隔断、罩、橱、博古架等,木雕装饰玲珑剔透,极具特色,令人叹为观止。

1.2.1碧纱橱,隔断墙

这些木构架的制作经过历史积累形成一整套做法,它们均有可以移动的特点,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调整空间布置,或者全部拆除。

碧纱橱的组成构件是隔扇,有6抹、5抹、4抹、2抹(落地明造)。扇心木雕有宫式、菱花心与棂条花心等种类,还有步步锦、龟背纹、冰裂纹等。

罩的种类很多,有落地罩、几腿罩、栏杆罩、炕罩等。落地罩的中心可以做成不同造型的门,如:园光罩正中心开正园门洞,旁处做冰裂纹。八角罩的门洞为八等边形,做万子回纹,其风格庄重大方,观赏性强。故宫西六宫体元殿内的硬木雕花落地罩,工艺精益求精,极其华贵,全部纹样为卷草纹与小动物纹,体现了木雕艺术的极高成就。

1.2.2板壁、太师壁、博古架

板壁是分隔室内空间的木板墙,大多置于进深的门问。为防止大面积木板变形还有的把木棂分成若干块,做成裙板绦环形式,施以绘画与雕刻。

太师壁多见于南方园林与公共建筑,是明堂后檐柱间的壁面装饰,形成视觉中心。

博古架既是装饰物件,又是陈设性家具。它的格架分割优美,比例多变,可称得上是文化品位高的陈设性装饰构件。

1.2.3天花、藻井

室内天花堪称装饰中的精华,明清时分为井口天花和海墁天花。

井口天花是高等级装修,由支条、天花板、帽梁组成,绘以团龙、翔龙、团鹤及花卉纹样。更高档次的天花板不做绘画而做木雕,如:故宫乐寿堂。

海墁天花俗称平天花,是用得最广泛的天花装饰手法。

1.3其他木雕装饰结构与艺术特色

传统建筑的其他部位,如:月梁、梁坊、柁墩、瓜柱与角背都不同程度地有木雕装饰。装饰纹样有荷叶、卷草、动植物等。功能不同的木构件,经过美化都具有装饰作用。

雀替的两面均有术雕,重要的建筑用龙纹,次要的建筑用卷革纹。牛腿表面积较大,供雕刻的地方很多,动物、植物、器物甚至人物都可以刻到牛腿上,装饰手法有浮雕、深雕、透雕等等,有的牛腿甚至是镂空的术雕工艺品。

2 木雕装饰内容与寓意

传统建筑装饰以三雕(术雕、砖雕、石雕)著称,而木雕艺术无论数量及质量都居首位。木雕经宋、元、明、清由简到繁的发展,至民国时逐步衰弱。

建筑构件上木雕的内容反映了人们的精神追求,是审美功能的体现,是传统文化价值的物化形式,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类别:

2.1审美

中华文明是5000年没有间断的文明,深深地渗透在民族意识和趣味爱好之中,并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文化形态源自儒家的忠孝仁义,道家的天人合一,佛家的神秘天国,成为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传统建筑木雕是人们在满足建筑的实用功能之后,追求精神满足的具体表现,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表现了崇尚永恒之美的审美观念。

2.2教化

传统建筑术雕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教化作用是明显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小说戏曲皆被赋予文化内涵,艺术纳入儒文化系统中,表现手法含蓄而不直白。如:二十四孝、和合二仙、连中三元、八仙过海、福禄寿喜分别表示孝道、仁和、进仕、吉祥之意。唐代张彦远曾说:“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

2.3析福

传统建筑木雕中祈福内容占很大比例。如:求财、求子、求平安、求功名等,特点是含蓄委婉,常采取象征、谐音等手法。

2.3.1象征

龙、风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凤图案常见于规格较高的建筑。狮象征威严,麒麟象征吉祥,并蒂莲象征夫妻恩爱,梅兰竹菊象征气节,牡丹象征富贵,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象征品格坚贞。此外还有“榴开百子”、“松鹤延年”等等。

2.3.2谐音

鱼与“余”,荷与“和”,瓶与“平”,蝙与“福”,鹿与“禄”谐音,可以通过木雕来表达寓意。喜鹊与梅花组成“喜上眉梢”,枣与桂圆组成“早生贵子”,芙蓉谐音“富荣”,与牡丹组合为“荣华富贵”,蝙蝠与“福”、“富”谐音,其图案最为常见,寓意为“福从天降”,与鹿组合为“福禄双全”。

2.情

传统建筑木雕中有大量以反映乡土生活为题材的装饰雕刻,有渔樵耕牧、山水风光、琴棋书画、城廓田野等自然景物,表达了对乡土生活的赞美。还有通过民间传说、戏曲情节,寓意勤劳善良、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

2.5图案的模式化

木雕装饰常用的图案,随着年代的积淀、建筑形式和审美情趣的定型逐渐被概括提炼而模式化。如:竖琴、棋盘、画卷形成统一的格式图案,八仙的形象被简化为葫芦、花篮、宝剑等8件器物。

3 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在现代空间中的应用

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是民族文化的奇葩,其实用性和装饰性深得民众的喜爱,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的传承和应用,是我们要探索的课题。

3.1木雕艺术进入现代居室

雕花板、格扇雕饰等艺术作品与现代居室空间融为一体。楼梯栏杆、壁挂、木隔断、窗帘盒、博古架都可以做术雕装饰。传统木雕装饰艺术的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个性选择空间,可以体现民族文化品味。在现代居室里装饰传统木雕艺术,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无限风韵。

3.2木雕艺术进入公共场所

现在已有很多的宾馆饭店、车站礼堂等大型公共场所大量采用传统木雕艺术作为装饰,如:屏风、雕花板、门饰、回廊、画框等等,其装饰效果魅力十足。

在现在的公共场所,从天花板到空间的各个角落,都可以用木雕艺术来作装饰,能够产生传统艺术和现代装饰的和谐之美。

3.3木雕艺术进入新空间

随着建筑材料的发展,木雕艺术还会进入新的空间。人们呼唤着传统艺术的回归,期盼着木雕艺术在生活中更广泛地利用。这不仅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不可割舍,更是经济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必然需求。传统艺术与现代装饰材料相结合,一定能创造出新的装饰天地。比如:不锈钢、荧光材料、塑胶材料等等,必将把传统木雕装饰艺术带向新的领域和空间。

传统建筑艺术特征篇10

邯郸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传统民居建筑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体现着邯郸的地方艺术特征和浓厚的传统历史文化。本文从邯郸民居建筑结构及构造特点、装饰艺术与特点这些方面进行总结。邯郸民居将建筑装饰及其构件的功能、结构与艺术相结合,以当地特有的人文、经济、文化为基础特色建筑装饰艺术,不仅表现出功能的需要,也将其美学特征展现的淋漓尽致。对于这份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我们应当深入研究探讨,保护并合理的利用,使这份蕴藏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能够得到传承与发扬。

关键词邯郸民居建筑构造装饰艺术

中图分类号:i25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邯郸民居建筑各组成部分装饰

邯郸地区的民居一般以四合院与三合院为主,其中四合院由门房(倒座)、正房和东西厢房组成(图3-1)。这些院落以“院”作为一个单元,进一步沿纵横方向组合,按双联式、串联式、并列式,组合成为不同规模的院落。还可以成为一座独院式院落。一些院落可以形成多进院落及多条轴线的各种规模的组合群体,适应各种家庭的居住要求。通常在院落的四角建有碉楼,设置垛口和望孔而防守的,达到防御的目的。

1.1屋顶装饰

民谚说“山看脚,房看顶”。邯郸地区传统民居建筑中,现存民居的屋顶多以硬山式为主,再有一些悬山屋顶,还有大量的单坡顶房屋以及少量的传统平顶房屋,屋顶是使用本地材料,符合邯郸地理气候环境而产生的一种独具风格的的审美和结构相结合的表现方式。民居建筑的屋面善用屋脊进行装饰,一般集中采用正脊与垂脊两种形式。正脊上是以龙头鱼身的造型为主,置于正脊两端,嘴一律向外。垂脊顶端也以几只小走兽作为装点,只是同一座房屋的正脊与垂脊兽不能选用同样形象和大小的兽作为装饰。正脊和垂脊的主要定型构件――陡板,作为调整屋脊高度的用途。在陡板位置上有些花饰或空格花纹用来装饰屋脊,可以有效地减轻屋脊的重量,有利于建筑整体的结构,还可降低造价。

1.2墙体

邯郸地区民居的墙体有檐墙、山墙、廊心墙和看面墙等主要墙体。院墙则是起到防护和空间界定作用的的围合主体。民居中的山墙多数是承重墙,山墙两端靠近台明的部分为墀头,民居建筑有的设檐廊,且绝大多数仅设前檐廊,因此只有前面墀头。在房屋山墙尖部或墙头、还往往有一堵方砖雕刻的墙,它们的用途既满足了通风,又增添了美感。廊墙心部有的开设门洞,为了美观,也可墙心满做砖雕饰面。邯郸民居庭院中的二门常做成装饰性的墙体,一般在―进院厅堂的侧面或后面,不在主要位置。邯郸民居的院落形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民居的连接形式。

1.3门窗

门窗作为传统民居建筑外立面细部的艺术处理和特色装饰的建筑构造。它不仅局限于功能的需要,也提升到审美装饰艺术表现的需要。邯郸地区传统民居建筑构件的细部中,最突出的部位是大门,其次是窗和某些构件装饰,随着功能和艺术表现的需要逐渐形成了民族和地方特征的重要装饰内容。

邯郸民居院落的宅门及内院的院门和房门,主要以木材制作,有板门与隔扇门之分(图3-5)。隔扇门主要用于客厅以及与客厅配套的厢房,大门、内院门和其他房屋多用板门。邯郸民间有言“留门在东南,建房实不难”。因此大门位置比较固定,坐北朝南的坐落于东南角。邯郸民居的大门,其形制多为屋宇式金柱大门,另有门楼式大门。

窗有隔扇窗、槛窗和普通窗。格扇窗――建筑内部用于进行分隔的主要构件,常用于四合院一进院的正房和厢房,更讲究的民居倒座也有使用的。隔扇门安装于明间,一樘四扇。其四周有槛框与柱、枋等大木构件连接固定。隔扇可通体满做,这样的窗俗语“落地窗”。槛窗,即槛墙之上的格扇窗。槛窗也有可开启和固定的形式。牖窗即房屋檐墙和山墙上的普通窗户,讲究的用花格窗。花纹图案构造精巧细致(图3-6)。在窗户上,无论是它的大小、式样、色彩、或者花纹无不反映人民的喜爱和审美心理,也俨然称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和特征标志。再加上屋檐下面梁柱上的彩绘、木雕,与门窗木雕图案、窗台的砖雕图案等,构成一幅十分精美的风俗画。

1.4影壁

影壁可以说是一种经过装饰的特殊墙壁,它不是构成房屋的墙,而是一道独立的短墙,它的位置处在正对着进出大门的内或外,它可屏障人们的视野,对院内空间布局以及人们的活动起到遮挡的作用;它还可减缓进入大门穿堂风的速度,使其内敛不散,有驱避煞气之用处;同时也起到了美化出入口的环境的作用。正是这些作用的影响,影壁成为民居建筑出入口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邯郸地区几乎每座民居都设计影壁进行屏障,这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广泛的建筑布局形式(图3-8)。

1.5门枕石与抱鼓石

门枕石位于建筑大门两扇门板的门轴下方,它的功能是承托门扇并使门扇得以转动,并保证门扇开启。门枕石多以长方柱体石料为主,中等体量的常配雕刻吉祥动物狮子,较大的门枕石配石鼓雕刻,又叫抱鼓石。石鼓有大有小,可薄可厚。门枕石作为功能构件,造型也十分丰富,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同时又是石雕艺术重点刻画的部位,还承载有人们精神文化方面的内涵(图3-9)。

1.6匾额与楹联

匾额、楹联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集书法艺术、雕刻艺术、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密切融合的特殊艺术形式。在邯郸民居装饰艺术中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又具有地方特色。

邯郸民居建筑中除雕刻装饰外,牌匾材质也由单一的木质拓展到石和砖。匾额常设在厅堂的正轴线上(图3-10)。砖石牌匾镶嵌于砖石构造的墙面,而木质牌匾也改变了屋檐下墙面的构造,使墙面形成承托牌匾的倾斜凹槽,下托上挂,又有屋檐遮雨,百年无恙。有的宅院中每间房屋都有匾额,教导家人“入孝”、“敦信义”、“有恒、坚忍、勿忘贫”、“勤补拙、俭养廉”等等。楹联即为抱柱式的对联,对联与门、柱、壁融合为一体,与匾额一样,成为一种高雅的建筑装修品类匾额多以横态,楹联则为竖直状。由于木构架建筑柱子很多,在外檐、内檐都有充足的柱子可供悬挂楹联,提拱了展现楹联的充足场面。最有价值的是北安庄乡同会村杨公晨宅院的迎门照壁中保留的“家训铭”,全文78个字,全部砖雕而成,谆谆教导后辈要有为善之心。

二、邯郸民居装饰技艺与工艺特征

邯郸民居装饰艺术集砖雕、石雕、木雕为一体,其精致完美的艺术形象为建筑的美学价值增添了绚丽的一笔,加深了人们对传统民居的文化艺术底蕴。建筑的每一个构件都展现了自身的设计灵魂,尽善尽美地展示了精美的建筑细部――“三雕”(木雕、砖雕、石雕),从而创造出以当地特有的人文、经济、文化为基础的特色建筑装饰艺术。

2.1木雕

木雕艺术在邯郸民居中应用较多,内容广泛。由于木雕使木材的材质、纹理与设计理念充分结合,形成融合自然美与艺术美为一体艺术装饰构件。因此其艺术价值无与伦比的。邯郸民居建筑注重表达建筑审美意识,因此木雕的精致与细腻的雕刻设计符合了当时人们的审美需求。屋内的梁头斗、门窗隔扇均选用木质制作。额枋、雀替、花罩、垂柱等结构构件做工精细讲究,特别是图案的雕刻,既美化了空间,又丰富室内环境氛围。额枋的雕刻,一般以梅花、喜鹊、鹿等吉祥物为题材。梅花的枝条用藤蔓的形态以适应额枋长条形看面的构图之需,喜鹊近乎凤凰,甚为夸张。三间厅堂的前檐额枋和隔扇的裙板与绦环板均为贴雕技法,雕法精细,题材各异,构图疏密有度,立体感强。使之成为艺术品位很高的装饰构件。花罩类雕刻应用于建筑的外檐。雕法以透雕居多,落地雕和贴雕次之。图案题材以植物花卉为主的吉祥物,诸如植物中的荷、梅、菊、牡丹、兰、竹、松、柏、石榴,其象征着富贵满堂、高洁正直、长青不老,为百姓所喜爱。“万事如意”、“杞菊延年”、“菊”称长寿花。“杞菊”寓意延年益寿。垂柱的下端头是雕饰的重点部位之一。垂柱头的基本形式有圆柱头和方柱头两种。圆柱头的雕刻主要是莲花头和莲蓬头,前者形似含苞待放的莲花;后者则为莲花开后的硕果,即莲蓬,尤其是莲蓬的雕刻,重点在莲蓬头上,排列有序且饱满的莲子活龙活现,雕刻更为精制者还要莲子能够活动。木雕巧妙地利用木材材质本身的特质加以完善,大大增强了艺术观赏性和艺术美观性。

2.2砖雕

砖雕是邯郸民居建筑细部刻画的组成部分。邯郸的砖雕也含有雕塑的工艺,砖雕即在青砖上进行雕镂的艺术;雕塑则是在砖(或其他陶制品)未烧制之前对泥坯料直接塑成或接近于所需形状,烧制后再经进一步简单雕镂即为成品艺术构件。主要雕饰部位为民居建筑物的影壁和大门侧面墙壁、门窗洞口及门框、墀头、檐口以及其他部位,也有个别建筑四壁布满砖雕的。题材则是展现浓厚的民间色彩砖雕。邯郸的雕塑构建主要应用于脊饰构件,这类陶塑品种类多,立体感突出,装饰效果好等优势。

2.3石雕

石雕因其质地坚硬、耐磨又耐蚀,通常用于房屋的显眼的部位。石雕构件经过加工处理,成为装饰性很强的艺术品。邯郸因其石材资源的匮乏,使之民居中石雕用量以及石雕艺术水平相对不高。民居中的石雕应用主要集中于门枕石和柱础,另有其他石雕,如窗台石、挑檐石以及石库门、石花窗和上马石等。入口标志性的体现与门枕石的艺术化处理有着密切得联系,其石雕的处理极大地增添了入口的识别性。门枕石的造型主要是一只石狮子趴在底座上,或是双面雕刻的石块放在基座座上面,这样造型的石雕放在民居的大门口,不但增加了视觉性,显得生动而亲切,又凸显出建筑主人的财富和声望(图4-3)。

三、结语

传统民居建筑是人民的智慧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所凝结出来的,体现着鲜明的地方艺术特征,蕴涵着浓厚的传统历史文化。邯郸民居建筑装饰及其构件的功能、结构与艺术相结合,是对建筑构件进行艺术处理而成为装饰的。扇、楹联与匾额、门楼、影壁等装饰设计不仅表现出功能的需要,也将其美学特征展现的淋漓尽致。邯郸民居装饰艺术集砖雕、石雕、木雕为一体,其精致完美的艺术形象为建筑的美学价值增添了绚丽的一笔,加深了人们对传统民居的文化艺术底蕴。建筑的每一个构件都展现了自身的设计灵魂,尽善尽美地展示了精美的建筑细部从而创造出以当地特有的人文、经济、文化为基础的特色建筑装饰艺术。

参考文献(References)

左满常,白宪臣.河南民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李雄飞.城市规划与古建筑保护.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王其钧.图解中国民居.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1

山西建设厅山西古村镇中国建筑出版社,2007.3

王其钧,谈一评.民居住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9

段进,季松,王海宁.城镇空间解析――太湖流域古镇空间结构与形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王景慧,阮仪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朱晓明.古村落保护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

马炳坚北京四合院建筑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郑孝燮.留住我国建筑文化的记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