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植物保护策略十篇植物保护策略十篇

植物保护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8:14

植物保护策略篇1

关键词:园林植物保护;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S687.9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51032058

前言

在物质条件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开始注重自身健康,也就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尤其关注城市园林建设,在城市园林中植物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园林植物保护成为城市绿化管理的重要工作,园林植物在美化城市环境时,还可以陶冶情操,起到传播文化的作用。而在园林植物保护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根据问题,提出合理有效解决办法。

1长春市园林植物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植物病虫害严重

长春市地处中国北方,气候变化明显,年度温差较大,致使园林植物经常发生病虫害,且种类繁多,并呈现上升趋势,但病虫害主要发生时期集中在春夏两季,因此,需要相关工作部门引起足够重视。同时,由于园林规划设计者知识水平有限,在园林植物栽植阶段未考虑到植物生长特性和植物相生相克等情况,出现植物搭配不合理情况,导致园林植物病虫害频发。经常出现栽植密度过大情况,使得植物生长缓慢,再加上植物抢光、抢水现象严重,弱小植物吸收养分过少,容易死亡。此外,植物种植品种单一,使得植物抵御病虫害能力下降,也是导致病虫害严重的重要因素。有时盲目引进外来新品种,也会引起病虫害。

1.2化学农药危害

在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时,最快、最有效、成本最低的办法是使用化学农药。但盲目使用化学农药,长此以往会使植物过度依赖农药,还会使农药残留于植物体内。如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使用农药,会促使有害生物向高级进化,进而提升其抗药能力,这时,为杀死有害生物就不得不加大药量,使得环境污染严重,更会使人体受到更大伤害[1]。

1.3植物保护规划工作不到位,相关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差

科学先进理论的缺失是导致园林植物保护与城市发展出现不协调的主要因素。现阶段,长春市的园林绿化管理养护工作主要是全承包管理,并将管护工作分给多家公司,由于这些公司都是独自开展工作,所以很难将统一防治病虫害,这样一来就使园林植物保护工作效果不够明显。此外,长春市所有的园林管理一线工作人员基本都是临时工,他们缺少专业技能,很少经过培训再上岗,并不了解先进技术与最新药物,更不能对植物病虫害做出预测,常常使园林植物错过最佳治疗期,致使植物病虫害严重,甚至死亡[2]。如白蜡树常见病为白蜡褐斑病,最初的病症就是早期落叶,影响树木生长,一般在六月底出现病症,如果不能及早发现,当进入七八月份时病情就难以控制。

1.4植物保护机构不健全,检疫机构缺失

目前,长春市园林系统还缺乏对园林植物检疫意识,更没有相关的检疫机构。在调运幼苗时经常出现随意性大、盲目性大的情况,使得幼苗在运输中就出现了病虫害。

2解决存在于长春市园林植物保护中问题的主要应对策略

2.1合理规划与设计园林,防治有害生物滋生

为做好园林植物保护工作,在规划设计园林时,应注重分析园林植物特点,透彻了解园林植物的相生相克关系,根据园林植物的特点合理搭配,将尊重生态系统作为设计规划园林准则,了解植物习性,确保园林植物在种植后能够和睦相处、共同生长,通过合理布局园林植物,既能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还能发挥其观赏价值。由于长春市四季变化鲜明,年度温差大,所以在种植园林植物时,可以乔灌木植物为主,合理的搭配一些花草植物,并在园林道路两端种植高乔木植物,利于夏季遮阴,使园林充满和谐氛围。同时,在种植植物时,因尽量多选几个植物品种,体现出层次感,营造复层种植结构,以此防止园林植物发生病虫害[3]。此外,在园林植物规划设计中,还应适当扩大植物密度,避免出现植物抢光、抢水情况,引起病虫害,更要防止出现植物“昙花一现”情况。

2.2依靠科技,减少应用农药

为减少化学农药对园林植物和人员的危害,应提升植物机械装置水平,经常更换施药设备,提高农药使用效率,减少农药残留。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如机电一体化、光电利用、农药回收等技术[4]。同时,合理配置药方,实现科学施药,降低农药给园林植物和人员带来的危害。随着科技的发展,园林植物保护技术取得了空前发展,在园林植物保护中做好植物管理与防治病虫害异常重要。因此,在园林植物保护中,应结合实际情况,掌握植物属性,因地制宜的种植园林植物同时,还应依靠科技了解生态系统,确保园林植物健康生长。可见,在园林植物保护中科技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此外,为减少农药使用量也可以根据植物易发病虫害,养殖与植物有害生物相克的生物,实现以虫治虫,通过物理治疗减少植物病虫害发生。如对于木虱类病虫害的防治,就可以重点保护寄生蜂、瓢虫等昆虫,减少农药的使用。

2.3强化相关部门宏观调控职能,重视人才培养与科技运用

相关部门应时刻关注市场需求,根据长春市实际情况制定园林植物幼苗培育计划,在考虑当前情况的同时也应注重长远情况,实现园林植物长久发展。可以将园林植物保护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并要求园林植物保护部门认真实施,禁止在园林植物规划中出现随意现象。同时,市政府应增加园林植物养护投资资金,真正实现专款专用,确定各部门工作职责,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个人身上。为确保环境绿化实现高质量、园林植物保护高效率,应形成长期发展战略思想,注重园林科研人才的培养,通过人才做好园林植物保护工作。这就需要相关政府部门为园林植物保护提供更多优惠政策,积极奖励园林植物保护科研人才,加大科研资金投入。此外,在保护园林植物时,还应关注隐藏在植物体内和存在于植物周边环境中的有害生物,通过培养有益生物和调整生态环境,克制有害生物,实现物理治疗。

2.4适当栽植外来植物,重点栽植抗性强植物

为提升园林整体环境,增加游览量,经常会引进很多外来植物。在栽植外来植物时,应根据植物生长规律和生长习性合理搭配,同时,结合本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栽植,这样既可以合理利用园林空间,调整资源结构,还能提升园林整体美感,降低病虫害发生机率。此外,在种植植物时,应主要种植本土品种,使其能够很好的适应生长环境,长春市园林植物应选择抗干旱、抗冻害能力较强,能够适应粗放管理的植物,选用这样的植物能够减轻后期养护压力,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5]。如一杨树、柳树为主,适当的种植一些能够开花的矮灌木,如迎春、石竹等。

4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得知,存在于长春市园林植物保护中的问题很多,这就需要相关政府部门足够重视,采取合理的解决办法解除危机,尤其是病虫害对园林植物危害极大。在治理园林植物病虫害时,应注重预防工作,准确掌握植物生长习性,从预防病虫害开始。同时,应建立健全园林植物检疫机构,加大园林植物保护科研投入,注重人才培养,让相关人才充分发挥其才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在园林植物保护中还应注重先进科技的使用,真正践行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园林植物得到更好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南中益.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科学之友,2012(04):151-152.

[2]李丽娜.浅析园林植物保护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2:150.

[3]刘延军.北方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现代园艺,2014,22:93.

[4]李照东,王建国,李直耕.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13):196,200.

植物保护策略篇2

关键词:森林保护区;防火工作;有效策略

构建和谐社会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构建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实现和谐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新时期人民对环境提出的新要求。森林保护区作为我国最大的绿化带,其在社会发展中不仅发挥着改善人居环境、进化空气的作用,更是起到良好的保护环境作用。但是针对森林保护区现状进行分析,其正面临着许多不安全因素的威胁,其中最为严重的便是火灾。为此,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森林保护区的防火抗灾保护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森林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分析

1.设计方案不合理

首先,由于森林防护人员自身对国家相关森立保护法律等规范制度认识不到位,在进行林区保护管理工作方案设计时没有结合国际法律法规以及当地政府的相关制度,造成设计方案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其次,由于一些森林保护人员自身约束力与职业品德过低,导致在日常森立防护工作中出现态度散漫、工作懈怠等现象,而制度中没有严格要求约束执法人员这一项条例,导致在防护工作中火灾的发生率加大。

2.建设质量不合格

第一,一些地区在建立森林防护带时由于对林区具体地形没有完全掌握,导致在一些地方出现隔离带建设上的漏洞,由于隔离带质量不达标,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能够严重威胁到周边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第二,一些林区管理者为了赚取国家利益,降低防护带成本,采用质量过低的材料建立隔离防护带,这种行为不仅构成违法犯罪,加大了国国家的经济损失,而一旦发生火灾,不仅林木被摧毁,隔离带由于质量达不到标准更容易引起火灾,危及到周边居民和国家财产的安全。

3.监理人员意识不到位

首先,一些地区的林区管理人员由于自身并不具备一定的森林防护知识和防火意识,在日常的林区管理工作中经常有因监管能力不足导致出现偷伐以及小范围火灾等显现;其次,由于一些管理人员工作分工不明确,对于森林防护建设方面没有专门的负责部门和负责人,导致在日常管理中出现疏漏,增加火灾发生的可能性;第三,有些林区监管部门的人员自身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较差,在日常工作中为了减轻自身的工作负担在每日巡查林区状态和林业人员工作时产生懈怠心理,造成林区人员在工作上不够严谨、合理,从而增加出现火灾的可能性。

二、防火抗灾工作开展意义

抓好森林防火抗灾工作是集中精力发展地方经济的关键,是发展绿色产业的核心内容,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屏障。尤其是在社会发展的现阶段,森林资源可谓是最为关键的自然环境之一,其森林保护区的防火抗灾工作更是具备着一定的国际影响力。根据当前的环境数据统计得出,火灾已经成为影响森林保护区的最大隐患,也是造成国家经济损失的主要因素。若是在工程中难以及时的发挥出有效的防火抗灾工作要点,不仅容易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威胁,甚至严重脱离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目标。为此,在目前的工作中做好森林保护区的防火抗灾工作意义重大。

1.优化管理

在早期的森林防火抗灾工作中,由于受到思想意识的影响和限制,使得我国许多工作人员错误的认为只需要把植物中种植下去即可,仅采取适当的管理模式。实践证明,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小利于森林植物安令防火工作的开展。采取防火抗灾之后能优化森林保护的管理模式,引导上程单位既要搞好种植,也要加强森林防火管理。

2.促进成活率提高

成活率是森林保护发挥作用的根本,只有种植植物健康生长才能起到生态环保的效果。在森林保护区建设中坚持“三分建,七分管”的理念。从幼苗时期开始对植物严格管理养护,营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加强火灾防范策略的实施,显著提升了植物的成活率,保证了林小优质、优良地生长。

3.创造价值

防火抗灾策略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态价值,为我国自然区域的森林植被恢复提供了保证,构建了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了社会主义持续发展:二是经济价值,防火丁作的开展大幅度降低了植物的死亡率,避免补种措施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了国家对森林保护的投资。

三、搞好防火的有效策略

为了避免森林保护区受到火灾的影响,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期间应注重防火抗灾工作的控制,从各个环节优化森林防火工作。这不仅是森林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生态环境体系的重要策略。因此,森林保护区管理人员要制定定更加全面的管理策略。

1.规划种植

各种花草、树木是森林保护的核心组成,其搭配情况直接决定了保护区。内的环境价值。在森林保护区种植植物时应考虑到植物种植条件、生长环境、季节变化等问题,规划种植可以促进森林保护区植物的生长状况,对后期的防火保护提供方便。

2.增强意识

森林保护区管理人员要增强防火意识,在日常管理期间注重各种火灾病情的勘察处理,符发现异常问题后需及时报告处理”。另外,保护站应制定严格的火灾防范计划,充分调动每一个工作人员参与防火抗灾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尽快解决森林火灾问题。

3.添加设施

在森林保护区内添加防火设施,可以在火灾发生之后及时处理灾情。如:在树木相对集中的地方开辟自然水域,火灾发生之后可以有足够的水源投入到救灾中。此外,也可以在保护区内安装报警装置,当火灾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时尽快报警通知人员急救。

4.加强林业生产效益

林农结合,利益驱动,努力增强森要防火工作合力,在春防和秋防期内,可由林场拿出部分奖励资金,与林区附近村屯签订森林防火合同,对于坐落在林场施业区内的厂矿也可按此办理。

四、结论

总之,森林防火抗灾是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在森林保护区制定管理策略时应将其当成主要管理策略,必须要搞好森林防火工作,保护森林资源,为发展绿色农业和无污染的山珍产品创造良好的自然条件。

参考文献:

植物保护策略篇3

关键词:园林施工与养护;有机结合;策略

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大部分城市已经意识到城市发展离不开绿化建设,而园林建设作为城市绿化建设的主要收单,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园林建设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养护工作并不到位,长期如此,城市发展缓慢,为人们生活带来不便。所以积极研究探讨园林施工与养护有机结合策略具有重大意义。

1园林施工与养护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园林建设设计包含植被绿化、山石地貌以及景观设计三方面。城市化进程中,园林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其肩负着城市绿化优化的重任。可见,对园林建设中的养护工作一定要高度重视,增强园林养护工作力度,使园林建设在城市绿化中的价值与作用被充分发挥,而这就需要将园林施工与养护有机结合[1]。

2园林工程中的问题

1)养护工作不到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着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迅速发展,但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园林养护管理工作存在多种问题,其中后期养护管理问题非常严重。园林后期养护不到位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如园林养护工作成本较大、养护管理人员对园林养护工作不具备正确认知以及园林设计思想落后等。这些都严重制约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与发展,为园林建设增添很多麻烦。2)设计方案不合理。设计方案科学、合理能够为园林工程建设提供质量保障。但与之相反的话,就无法保证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工作的质量。当前我国园林设计方案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这就会为施工设计方案带来巨大影响[2]。3)绿化布局缺乏科学性。绿植元素是园林绿化工程主要组成部分,这些元素在园林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园林建设中,布局科学合理是关键,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针对绿色植物之间的差异性要明确认知,才能确保绿植布局更加合理。但从实际园林建设施工存在的问题来看,该类问题一直存在,并未得到妥善解决,加之对当地天气条件以及气候等因素没有充分考虑,最终严重影响园林建设效果与美观。

3园林施工与养护有机结合的策略

1)合理规划园林绿化设计方案。参照园林设计方案与思路进行园林施工与养护工作。为了使园林养护与使用有机结合,园林设计人员首先要确保绿化方案的设计是科学、合理的,确定设计思路[3]。设计人员方案设计过程中要立足于园林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地区天气条件与气候等因素,确定绿化设计思路,以实现种植绿植之间的合理搭配,做好植被规划工作。施工人员与养护人员则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与养护。2)养护管理贯穿施工全过程。植物景观是园林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保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植物成活期间,植物养护非常重要。所以,养护人员要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加强养护,保障植物苗木顺利过渡至成活养护期。异地苗木移栽工作开展时,可选择以下几种养护方法:想要防止苗木运输中大量的流失,掩护人员要进行修建工作;为了防止植物在运输中根系收到损坏,可采取植物根系土球包装法,保障植物水分不被流失;栽植时要先进行土壤消毒,然后开展生根工作,对部分枯萎的植物树冠、枝叶等要进行修剪,同时要做好树木支撑,这里要注意该期间要做好防病虫害工作,确保树木健康成长。至此,施工养护工作才算顺利完成,苗木成活率提升。3)提高园林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园林施工与养护的有机结合,施工水平是关键,而施工水平的高低源自于施工人员的素质。加之城市园林建设对施工单位在设计水平、景观布局规划等方面具有较高要求,确保园林景观美观程度。如果实际施工中有问题产生,需要施工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改善。而施工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就能保障上述工作合理进行。所以,在园林施工工程招标中,一定要仔细核查施工单位是否具备高专业、高水平的园林建设经验,提高施工人员整体素质。并且,针对施工单位随便提高施工成本以追求美化效果的问题,严格监管相关人员,做到问题发生责任到人。4)建立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养护管理制度是园林养护工作高效稳定开展的有力保障,所以要重视园林养护管理制度的建立,为工作人员按照施工规范与标准开展高效施工提供有效的依据。利用制度规范养护工作,使其进入规范性轨道。同时要加强养护制度执行力度,将其真正效用充分发挥[4]。同时建立园林养护奖惩制度,并与员工酬薪联系,以此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确保园林养护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4结束语

城市化进程下,人们对园林建设的重视不断加大。文章针对我国当前园林绿化建设中的问题以及园林施工与养护有机结合策略进行详解介绍,以推动我国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步伐不断前进,提高建设水平与施工质量,促进我国园林绿化工程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泉明.园林施工与养护的有机结合策略解析[J].农村科学实验,2018(8):47.

[2]刘先锋.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对后期养护的影响分析[J].现代园艺,2019(21):187-188.

植物保护策略篇4

关键词: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对策

植物新品种保护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原动力。为了积极应对加入wto之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有效构筑国家种质资源保护壁垒、促进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我国于1999年4月23日加入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并正式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简称《条例》),我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开始为保障农业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一、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现状

自《条例》实施的四年多来,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发展,建立了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制订了配套的规章制度,完善的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已经形成。目前,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共了5批包括41个种或属的《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组织研制了42种植物新品种《测试指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和部分分中心如吉林、黑龙江、四川等已初步建成,已经对水稻、玉米和大白菜等300个品种进行了DUS测试。

截止到2003年6月30日,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共受理品种权申请达到962件(如表1所示)。经审查批准,到2003年7月24日,已授予植物品种权391件,大部分为大田作物品种。

二、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存在的问题

虽然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作为一种处于发展过程中的新生事物,还存在许多问题;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能力和水平与农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一些制约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关键问题亟待解决。同时,现有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更需进一步加强,以应对在加入wto之后的国际贸易新格局中面临着挑战。

(一)植物新品种产权意识薄弱

我国是实行知识产权制度较晚的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作为一项新的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也才刚刚实施四年多的时间,这使得广大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的认识,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战略意义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品种权申请数量少。全国有400多个育种研究所,7500多个农作物种子企业,而四年多来向国内申请的品种权仅有千件左右,平均8个单位一件,向外国申请的更是寥寥无几。据初步统计,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实施四年多来,经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约5000个,而提出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的新品种数量不足1000件。

(二)农业植物新品种申请保护的品种构成不合理

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申请及授权数量少,品种构成也不合理。从申请数量上看,尽管每年申请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从构成上来看,品种分布很不均匀,申请植物新品种权的农作物主要是玉米、水稻、小麦等大田作物,占到了申请总量的90%以上,其他农产品申请数量较少,甚至是空白。以辽宁省为例,近几年来辽宁省每年取得的育种科技成果高达500多项,而其中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还不足15%,已申请品种保护的也主要以玉米、水稻为主,大豆、蔬菜、果树品种很少。

(三)维权困难,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农作物种植和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的季节性很强,对侵权案件的取证本身就十分困难,一些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利益,直接或间接插手种子行业,违规设置障碍排斥外来企业和优良品种,甚至袒护本地违规侵权单位,阻挠执法部门查处。

同时,维权诉讼程序复杂,品种侵权案件要有指定的的省级以上法院审理,路途远,成本高,育种专家没有时间和精力。而且植物新品种的保护规定中没有规定有关品种保护的法定赔偿金额,使司法部门在执法时遇到较大的困难,尤其是碰到既难确定侵权人的非法获利又难确认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法院在处理基本相同的植物新品种保护的侵权纠纷时,判决的赔偿额可能有着惊人的差异。

(四)审查速度较慢,不适应植物新品种保护发展的需要

目前,新品种保护组织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品种权初审、实审、复审、无效等程序尚未有效建立和顺利运转,再加上由于资金短缺而造成的品种权审查测试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滞后,人员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便利审查速度难以加快,不利于品种权申请人合法权益及时得到有效的保护,反过来影响育种者和育种单位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的积极性。

(五)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覆盖面应当进一步扩大

通过自主创新取得与掌握品种权是保护国家种质资源的重要的方式。我国是作物起源中心之一,生物遗传资源非常丰富,随着我国农业经济对外开放及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日益扩大,外国企业到我国申请品种权将后迅速增加,特别是一些种业跨国公司,依靠其先进技术优势,不但将其某个具有现实及潜在经济价值的植物新品种在该国申请品种权,还将某些发展中国家的优良品种在这些国家申请并取得属于他们自己的品种权。因此,必须扩大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覆盖面,使我国的植种质资源通过品种保护“留住”,而不是“流失”。

(六)对品种权作为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的作用及其发展动向研究不足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还影响了国际农产品贸易的格局,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出于保障国家经济战略安全以及保护农产品竞争优势的考虑,纷纷采用植物品种保护制度保障自身的优质品种垄断,并在全球范围内申请保护,以此来控制国外农产品的进口,使得品种权成为新的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可以说,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农产品贸易战的背后是“种子战”和“品种战”。在新的贸易关系下,面对中国巨大的市场,国外在中国的植物品种权申请必将日益增多,因此,我国应当重视品种权作为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的重要作用,积极采取措施,最大限度的保护我国品种权人、企业与农民的利益。

三、促进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农业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工作在我国还刚刚起步,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为了提高全社会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意识,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充分认识到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在育种创新、公平竞争和实现农业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必须加强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力度。一是积极争取各种新闻媒体的支持和配合,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植物新品种保护的重要作用和相关知识,使全社会都了解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法规,认识到植物新品种权也是一种知识产权。二是针对不同的对象,以普及教育、专业培训、业务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持久、扎实的开展宣传工作。

(二)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队伍的培训

重点强化对省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种子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植物新品种保护中介机构的人员的培训,使他们了解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有利于植物新品种保护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应当通过培训提高全社会尤其是科研、教学单位、政府农业管理部门、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他们对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一个正确的认识。

(三)制定更加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激励措施,提高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量

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数量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背景下,如果植物新品种申请保护的数量还没有提高的话,那么我国的育种开发和种子产业必将受到国外竞争力量的严重冲击。为此,应当进一步简化品种申请和授权的程序,加快审批、授权的速度,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的保护,如修订申请格式的版本,删除重复的内容;简化对农作物品种的数量性状的描述内容,要突出主要的性能和特点;根据不同生态类型和区域,选择适当的测试点以尽可能的降低测试的费用和工作量等。

(四)加大对品种权人的保护力度

把对品种权的保护范围从过去单纯保护品种权的销售权扩大到许诺销售权、出口权和进口权等,打击侵权者在境外生产、繁殖授权品繁殖材料然后通过进口在中国境内销售侵权品种的不法行为。同时,新品种产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其侵害适用财产手段来解决,对侵权行为要有补偿、制裁和警诫方面的作用,所以,对新品种产权领域的侵权行为应当建立有效的惩罚性赔偿金制度,以加大对品种权人的保护力度。

(五)适应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发展趋势,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国际合作

积极参加国际多边及双边活动,派出人员参加UpoV理事会、6个技术工作组会议和有关亚洲地区植物新品种保护技术协调会以及国际审查技术培训和引进外国专家讲学。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反映我国在植物新品种保护方面的意志和主张,促进我国种业国际贸易发展;适应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发展趋势,加强审查测试的国际合作,通过审查、测试和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既将维持保护体系的运作费用降到最低,又可使育种者以相对低的成本同时在几个国家获得保护。

(六)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加入1991年文本

从长远来看,1991年文本更符合经济全球化的相关运作及新技术发展的现实要求,如农林产品的多样化应用及扩大贸易所涉及到的受保护品种的收获材料及加工产品、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领域的应用等问题更多的涉及1991年文本的规定。在更高的水平上加大我国新品种保护的力度,利于解决目前在引进国外优良新品种方面形成的技术壁垒,合理规避风险、增强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

(七)积极发展品种权中介服务组织

应当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品种权中介服务组织的业务素质,扩大品种权人队伍,适应国内外品种权服务的需要。同时,采取措施增大各企事业单位自发组建新品种保护自律性和维权性的区域性社会组织,建立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的机制开展研究,提供咨询,建立市场公平竞争规则,协调内部品种权纠纷,推动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社会化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农业部科教司、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品种权及种业科技走出去战略实施研讨会交流材料汇编》

2、邓岩:《wto与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种子科技,2003年第2期

3、宋才发:《wto规则与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4月

植物保护策略篇5

关键词:珙桐;旅游发展;保护;对策

1珙桐及其特征

珙桐(DavidiainvolucrateBail1),又名水梨子、鸽子树,为我国特有的观赏型植物,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活化石”之称,具有极高的美学、观赏价值。珙桐为第三纪孑遗植物曾广泛分布于世界许多地区,由于第四纪冰川的影响,现在仅在我国受冰川活动影响小的地方存活下来。(1)生长特征。珙桐可生长到15-25米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分叶面有毛和光面两种。(2)生长环境。珙桐喜欢生长在气候温凉、湿润、多雨、多雾,海拔在1200米-2500米的山地环境,大多占据沟两侧山坡中、下部的小生境。因此,珙桐的生存环境相当有限,已经处于极其濒危状态。(3)生长区域。当前,我国珙桐主要生长区域包括:湖南西北部桑植、张家界、慈利、石门、永顺;湖北西部至西南部神农架、兴山、巴东、长阳、利川、恩施、鹤峰、五峰;陕西东南部镇坪、岚皋;四川东部巫山,东南部南川,北部平武,西部至南部汶川、都江堰、彭州、宝兴、天全、峨眉山、马边、峨边、美姑、雷波和筠连;贵州东北部至西北部松桃、梵净山、道真、绥阳、毕节、纳雍;云南东北部绥江、永善、大关三江口、彝良、威信、镇雄、昭通等地。珙桐不仅是世界珍贵的观赏树种,也是重要的用材林木,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研究价值,因此对其保护和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2珙桐分布区的旅游发展与保护对策

2.1我国珙桐分布区特点

从珙桐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区域可以看出,我国珙桐分布区的主要特点为:(1)植被保护好。这些险要之地的另外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均为原始森林的所在地,物种丰富,保存完整,是珙桐这类“活化石”天然的储存地。(2)人为破坏现象。若分布区属原始森林所在地,则受人类活动的破坏较少,如云南怒江;但其他区域因有人类活动,由于保护不力,或多或少存在人为破坏现象。(3)经济落后。因山区交通基础设施不足等条件的限制,这些区域的经济情况普遍欠发达,属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低层次经济形态,人们有着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现实需求。

2.2珙桐分布区的旅游发展策略

湖北的神农架、贵州的梵净山、湖南的公山、四川的峨眉山以及云南东北部的三江口是珙桐分布区中,旅游发展情况比较好的区域。其中湖北神农架的生态文化,贵州梵净山、四川峨眉山的佛教道场,湖南公山的珙桐王名片,云南大关三江口的自然风光等已经发展得有声有色,在国内旅游市场均占有一席之地。从这些地区的旅游发展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策略。

2.2.1依托自然风光,打造生态旅游。这些分布区的自然景观资源极其丰厚,各地都是青山绿水、风光旖旎、景色怡人,是地球的天然绿肺。加之很多区域已经被列为国家自然风景保护区,仅凭自然风光这一项内容,就足以吸引游人驻足观赏。所以,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这些区域旅游发展的基础。但是,自然风光好的地方,必然伴随着基础设施落后的羁绊。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是珙桐分布区旅游起步发展的重要工作。对于那些旅游发展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分布区,则重心在完善配套设施,为旅客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当然,自然风光不具有再生性,开发利用的同时,还应该以景区的承载力为基础,切不可盲目开发、过度开发。

2.2.2挖掘文化资源,拓展人文内涵。自然风光虽然千奇百态、各有特色,但就同一类型的景区而言还是存在大相径庭、大同小异的特征。那么,如何不让游客有审美疲劳,如何通过差异化吸引游客尤其关键。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就是突出自身特色,把自然风光进行不断延伸的有效策略。如贵州梵净山打造的佛教文化,在佛教文化中进一步突出武陵民俗文化;湖北神农架在打造生态旅游的同时,还注重宣传野人名片,把单纯的旅游向自然探秘延伸;湖南大公山的珙桐王,就是在珙桐本身演变出一个文化象征。这种挖掘文化资源的方式,是大景区突出厚重感、小景区突出灵气的重要策略,也是使游客感受别有一番洞天、不虚此行的重要砝码。

2.2.3开拓全产业链,推出创新产品。有了自然风光和文化名片,即是有了旅游发展的基础,有了吸引游客的基本条件,但还不足以完全支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开拓全产业链是旅游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策略。所谓开拓全产业链,就是围绕自然资源、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拓展。(1)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打造本地的特色农副产品,形成自身品牌,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简单点说,就是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发展种养殖业。(2)在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发展养生、避暑、讲学、禅修等,开拓体验式旅游,开发纪念产品,把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产品,传播出去。这种全产业链的方式,能够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地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

2.2.4联合其他景区,优势互补发展。单个景区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转向联合发展、抱团发展,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的时代。因此,联合其他景区也是珙桐分布区旅游发展的必然策略。如四川峨眉山就是以佛教道场闻名,但其仍然联合乐山大佛,共同申请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并顺利通过申请,使自身发展迈向新台阶;湖北神农架联合宜昌三峡,合力打造湖北鄂西生态旅游圈,优势互补。

2.3珙桐分布区的资源保护策略

2.3.1加强珙桐分布区的资源保护是旅游发展的基础。珙桐是这些分布区独有的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在开发的同时,应该更加注意保护,保护好这块金字招牌是为了以后更好、更持续地发展。在保护工作中,首先应该对保护区的各项开发措施做足可行性研究,从源头拒绝过度式的开发。其次,做好封山育林及巡山护林工作。旅游开发就是让人类进入,但是为了防止破坏和过度砍伐行为,必须进行合理的封山育林和巡山护林工作。

2.3.2开拓珙桐利用途径是旅游发展的新动力。珙桐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应充分发挥其观赏价值,进行适当移栽、培育。另外,还应该发挥其木材价值、茶叶价值等其他经济价值。加强对珙桐生长环境的研究,为其提供更合适的生存环境,扩大种群数量是保护措施的不同方面。

2.3.3增强珙桐分布区的宣传教育是重要保障。随着珙桐价值的提升及认同度提升,加强对分布区老百姓的资源保护教育,把珙桐当作保护区的法宝,而不仅仅是摇钱树。这是资源保护的重要保障。

3结束语

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珙桐以及珙桐分布区都是我国极其稀有的资源。珙桐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珙桐分布区则是大自然的绿肺,是更大规模的宝藏。对珙桐分布区的开发,是对宝藏的挖掘,所以,做好保护工作同等重要。

参考文献

[1]王磊,代勋,汤家鑫,等.三江口自然保护区光叶珙桐的种群特征和保护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0(30).

植物保护策略篇6

关键词:建筑;垂直绿化;设计;影响因素;策略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垂直绿化的概念

建筑“垂直绿化”是指利用攀缘植物或者其他的植物材料装饰城市中各类建筑物的外墙、围墙、挡土墙,河道护坡墙以及一切垂直于地面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墙体,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墙面垂直绿化布置,达到增加绿地覆盖率,美化城市的目的。[1]

2、建筑垂直绿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墙面绿化未与建筑设计相结合

目前垂直绿化很少列入建筑设计的考虑范围,而只是对垂直绿化技术手段的简单应用,忽略了和建筑设计的结合;当建筑物建成后再进行墙面绿化设计,易造成各种先天不足或重复建设,浪费人力物力。

(2)重应用,轻研究,墙面绿化技术没有新突破

目前,墙面绿化虽有多种方式,但技术落后,没有取得突破,仍处在试验、示范阶段,对一些低矮的墙面绿化尚有一些办法,但对高的墙面绿化则难以实施。而且,相对应用上的发展,针对墙面绿化的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则寥寥无几[2]。

(3)绿化效果难以稳定持久

由于垂直绿化在植物养护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导致墙面绿化效果稳定性、持久性较差,往往不能长期保持垂直绿化效果;此外,垂直绿化强调整体绿化效果的展现,对于一些生长状态无规律的植物(如攀爬类),往往会有绿化效果难以控制的问题,导致绿化效果的失控。

(4)建设及维护成本过高

垂直绿化的构建材料、施工机械等都与地面绿化有很大差别,难度较高,建设和养护成本相对较高;建筑后期再加入建垂直绿化的成本将更高。

3、影响建筑垂直绿化的因素[3]

(1)季相变化的影响

植物的生长随季节的更替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如形态、色彩、质感等。因此,垂直绿化不同于其它建筑材料的表现,在建筑中作为表现元素,要充分的考虑植物可能呈现的面貌;此外,墙面垂直绿化植物的生态效益,基本是靠叶面完成,生态效益与单位面积绿地的叶面积成正比,所以墙面垂直绿化植物的选择还应充分考虑增加叶面积以充分发挥垂直绿化的生态效益。

(2)环境的影响

①地域环境

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各有特点,这关系到垂直绿化中植物呈现的形态和面貌,从而影响到垂直绿化中植物的选择。因此,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植物。乡土植物对于当地气候有高度适应性,在生长环境相对恶劣的垂直界面种植环境中,选用合适的乡土植物具有事半功倍之效[4]。

②城市环境

城市和城市区域的主色调是不同的,建筑作为城市环境的组成部分,必须与周围城市环境及建筑环境相协调,保持城市空间环境的统一连续。建筑立面上的垂直绿化的表达,不仅要与单体建筑的色彩相协调,还应尽可能的与所在的区域和城市的色彩相融合。[5]

③建筑朝向

建筑不同立面朝向的日照情况存在的差异较大,这对植物生长习性提出不同的要求。垂直绿化的布置应在考虑立面对垂直绿化的景观、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注意不同朝向的日照特点对选择垂直绿化植物的影响。

(3)建筑性质的影响

建筑的不同功能性质对垂直绿化的表现力要求是不同的,垂直绿化效果应符合不同性质建筑所需要的空间环境氛围,营造出或热烈、或活泼、或宁静、或肃穆的建筑空间形象[6]。在建筑的垂直绿化设计中,应尊重建筑的功能性质,创造出既符合建筑的使用功能,又能表达出建筑的主题的垂直绿化形式。

(4)垂直绿化技术的影响

垂直绿化技术手段直接关系到垂直绿化的植物选择、基本形态、植物生长状态、建设成本等问题,垂直绿化的实施离不开技术手段的支撑。垂直绿化技术和设计手法是相辅相成的,改进技术手段可以使垂直绿化效果更加可控、稳定,使设计手法更灵活多样。

4、建筑垂直绿化设计的相应对策

垂直绿化的实施需要绿化技术和建筑设计的相互配合,针对上述建筑垂直绿化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建筑垂直绿化的影响因素,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说,垂直绿化设计的相应对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为绿化提供承载空间

应该把垂直绿化作为建筑设计过程的一部分,并结合绿色植物自身特性,有机的贯穿在整个设计中。要为绿色植物提供出适宜的生存环境,建筑中具有承载植物保证其正常生长的空间。这些空间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保证安全性,还应和建筑设计巧妙、紧密的结合,和建筑设计同步进行,可以将这类空间设置成种植槽、辅助植物生长的构架,或设置种植模块的建筑墙面[7],以避免垂直绿化在建筑上的重复建设,使得植物绿化和建筑结合更加紧密。

(2)垂直绿化的养护管理的考虑

在高度较低的建筑上,对植物的养护管理较为简便;而高度较高的建筑上植物的养护管理相对较困难。因此,在建筑设计阶段,应对垂直绿化的养护有所考虑,为植物提供生长空间的同时,也为绿化植物的养护管理提供出便捷的操作空间,以形成最终的绿化效果并使得绿化效果持久。

(3)选择合适的绿化技术

垂直绿化的实施离不开技术手段的支撑,但同时也不能过分夸大技术手段所起到的作用;垂直绿化不仅应该对新技术、新材料充分利用和表现,更可使用本土常见的绿化植物,依靠常规的垂直绿化技术。

攀缘植物绿化技术和种植槽绿化技术中的植物为平面种植方式,生长状态稳定,养护管理简便,通过灵活的设计手法,能够和建筑很好的结合,呈现出多样的绿化形式,拥有较大的设计潜力。[3]

(4)绿化效果的控制

为避免垂直绿化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功能应注意对绿化效果的控制。

种植箱(槽)的垂直绿化技术保证了植物的正常生长,注意保持正常的养护时,容易有效的控制绿化效果。模块绿化技术应设计合适的养护空间,以随时养护或更换单元模块,并形成色彩、材质丰富的垂直绿化效果。攀爬植物的生长形态相对较难控制。应尤其注意选择合适的植物,并对攀缘植物的攀爬构架的进行合理设计,从而加强对攀缘植物的生长形态的控制;此外,还可以将总体绿化效果分解成相对独立的绿化单元,通过对单个绿化单元的绿化效果控制,形成整体的绿化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宝鑫主编.城市立体绿化[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10

[2]黄东光,刘春常,魏国锋,周贤军.墙面绿化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上海世博会的启发[J].中国园林.2011.02

[3]张小康.建筑立面垂直绿化设计策略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重庆:重庆大学,2011.05

[4]徐德嘉,周武忠等编著.植物景观意匠[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2

[5]霍丹.建筑环境的植物构建意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

植物保护策略篇7

关键词/植物景观设计;植物景观节点;景观品质提升;植物空间营造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一.项目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4号。大院北临东长安街,东靠正义路,西接国家博物馆,南倚最高人民法院,地处首都的心脏。

大院总占地面积为8.62公顷,其中绿地面积6.32公顷。大院在功能划分上分为礼仪形象区、机关办公区、文物保护区和后勤保障区四个部分。

大院从建部之后前后经过了几十年的修建过程,分别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整体绿化空间的建设,使得现在的公安部大院内尚存各个时期的景观风貌,植物群落丰富,植物景观多样。

二.植物景观节点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表现方法

2.1植物景观节点设计的基本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是景观设计项目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之一,其地位举足轻重。良好的植物景观营造,能够有效提升景观空间的综合品质,创造流畅的空间及良好的气候以及良好的游览体会。对于一个以投入使用的开放空间来说,在重要节点进行植物造景的重新设计与配置,能够在有限时间和经济实惠的投入下,以点出发改善整个空间的面貌,从而达到使园林整体品质明显提升的效果。植物景观作为景观节点,能够更加柔和不夸张的吸引人的视线、突出表达环境的主题,同时随着时间的变化节点也呈现出不同的景象,给予人们更丰富的视觉体验。

(1)节点位置恰当原则

作为节点景观,其位置的恰当选择尤为重要,这也是植物景观节点设计的首要原则。成功的节点位置是行人和车辆的视线焦点,同时又不能阻挡行车和行走的视线,一般选在转弯的视线焦点处、大门主入口或入口的对景处或者是场地的中心处等等。

(2)主题立意突出原则

成功的植物景观节点应具有突出明确的主题立意,该主题是运用植物素材对所处的场所精神进行凝练和点题。同时,拥有突出主题的植物景观节点常常具有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例如有特殊寓意的植物、置石等景观小品等。

(3)植物种类丰富原则

顾名思义,植物景观节点的主要元素即植物本身。丰富的植物配置和错落的植物空间层次是植物景观节点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原则。同时,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各种植物对于土壤等条件的要求和兼容性,还需考虑植物的生长周期协调,才能保证植物景观节点的持续美观。

(4)季相变化明显原则

不同于雕塑小品或者景观构筑物,植物作为景观节点元素的另一突出特点是其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成功的植物景观节点设计季相变化明显,在突出表现花期内、色叶期内景观效果的同时还能够兼顾其他季节时期的景观效果。所以,需尽量选择观花期、观叶期、观果期不同的植物配置。

(5)周围环境协调原则

植物景观节点需要立足于足够突出的视觉焦点处,但是它仍然应该符合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就像精美的宝石是皇冠的点缀一般。所以,植物景观节点的设计应该是在对整体植物空间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

2.2节点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设计方法

在运用植物为主要元素塑造景观节点的设计过程中,通常包括几种基本的空间设计方法:对称、重复和变化等。只有因地因时制宜地运用这些设计手法,才能营造出成功的植物景观节点。

(1)对称

所谓对称是指在造景轴线的两边采用相同的植物配置方式。对称使得整体景观保持平衡,其次利用对称可以容易地构造清晰的景观画面脉络。这种方式的适用于各个种类的景观节点,形成比较庄重正式的体验效果。

(2)重复

反复使用同一种植物元素的植物景观配置方式即为重复。重复手法可以使得创造的景观保持某种稳定的结构,即景观秩序。它能使景观前后相关或连贯以此成为一个整体,比较适用于线性的植物景观节点。

(3)变化

植物元素的重复配置在创造均置空间的同时也稍显单调,运用植物元素的变化效果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变化分为直接变化与间接变化两种:直接变化即直接利用不同的植物元素表现不同的要素特征上的造景,这也是植物景观节点的重要方法;间接变化是指利用同一植物要素特征通过时间变化或不同植物元素的相同特征在时间上的变化造景,如不同花期和果期的植物造景。

三.现状分析与节点位置选择

3.1总体现状分析

(1)优势:公安部大院从整体上看,绿地率较高,绿化率较高,全院绿意盎然。大院拥有丰富的植物景观效果及植物生长群落,不乏一些长势非常好的植物空间,还有多棵较为名贵的树种以及历史悠久的古树。

(2)不足:因大院是分不同阶段进行绿化实施的,故院内植物配置没有明确主题,基本按建筑附属绿地及其周边绿地进行了不同风格的植物景观配置。植物种植方面,整个大院主要以列植的方式种植植物,无论是乔木还是灌木都成规则式排列,难免有些过于呆板。

3.2分区现状分析

(1)礼仪形象区

现状问题主要为大院出入口及建筑出入口现状也较为杂乱,植物空间单一,缺少植物景观主题气氛的营造,未能形成良好的景观节点,未能较好展示机关形象。

(2)机关办公区

现状问题主要为植物缺乏总体规划,种植成组团式和行列式各异,风格十分不一致。不同时期的种植导致景观在空间分布上也较为分离,相同种类的乔灌木的长势也不同。植物空间缺乏层次感,仅是高大乔木与草坪的配置,养护费用高。

(3)文物保护区

王府院落入口和院墙过分硬质化处理,缺少植物景观。

(4)后勤保障区

因为该区域小气候较差,秋冬季节风大,春夏光照条件一般,所以对于植物景观的营造存在一定的挑战性。

四.植物景观改造策略

针对现状问题,项目在不同功能分区内选择了相应的景观节点进行景观提升。所选的节点均为人群的主要视线焦点,同时能直接突出表现机关大院景观风貌。

4.1迎宾路口节点

迎宾路入口节点位于大院西北门入口处。该节点直接面向来往的行人车辆,是出入公安部大院的首要视线焦点所在,也是体现公安部整体形象的首要位置。节点现状有垂柳、白皮松、雪松成列植方式布置,对景为列植垂柳。现状乔木长势较杂乱,植物空间单调。为这样一个重要的入口视线焦点营造了较为无序、无主题的景观体验。

改造过程以最大限度保留现状为基础,通过一定程度的扩大绿化面积,植物的整合和搭配,创造出能体现出公安部门刚正不阿、庄严肃穆的门户性景观。改造策略为适当扩展绿地范围,移除2棵长势不好的垂柳,在垂柳的位置上加种油松,形成拱门形状对景。竖向上,在垂柳前栽植矮紫杉,增加层次的同时又不失庄重大气之味。矮紫杉前以泰山石点景,以突出公安部门正气凛然的恢弘气势(图1)。

图1

4.2西副楼东侧节点

西副楼位于大院西侧位于行政办公区域的带状建筑附属绿地,是办公人员每天的必经之路。该节点现状以大乔为主,有古榆树、古朴树、海棠若干,沿建筑边缘有黄杨篱。不足之处在于现有草坪维护成本高,同时影响乔木生长,整体的植物景观层次单一。

改造策略主要以补植灌木及地被的手段为主,补齐现有的黄杨篱条带,同时增加金叶女贞带,以提亮景观色彩。在大乔木下增加玉簪及金娃娃萱草的种植,一方面增加植物空间的层次感,同时覆盖现有草坪,减少浇灌量。整体上看,通过植物颜色和层次增加与植物季相效果的丰富,提升办公区域的活力气息,使办公空间显得朝气蓬勃(图2)。

图2

4.3淳亲王府节点

淳亲王府位于大院东侧,其西侧院墙直接与公安部大院的环路相邻,也是办公人员及车辆必经路段。现状条件较为局限,仅有40公分宽度的绿化带。现状浇灌导致墙根反碱,对墙体有一定损坏。同时,王府正门前移栽了两棵原在院内的白皮松,长势很差,已经濒临死亡。

因现状绿化条件有限,无法扩增绿化带宽度,改造策略主要通过运用现有绿化条件,在绿化带上种植五叶地锦,在竖向上增加植物景观效果,减弱院墙给人带来的突兀感,同时保护了墙体,防止其进一步被破坏。同时,将淳亲王府前的硬质铺装改为草坪,使白皮松根部能够充分吸收水分,改善其生长条件,再配合专业的特殊养护,使濒临死亡的白皮松重获新生(图3、4)。

图3、4

4.4综合楼前节点

综合楼位于大院的后勤保障区域内,该节点属于综合楼附属绿地,为院内人员每日用餐必经之地。该区域现状气候条件较差,秋冬风大,春夏较阴,植物选择较为局限。现有的草坪长势较差,且覆土较浅,无法种植乔木。

改造策略为加植绿篱,绿篱前加植抗风地被,在满足气候条件的同时丰富景观结构,提升景观品质(图5)。

图5

五.项目实施及总结

公安部为中央机关行政单位,其附属绿地景观设计是协调植物与建筑物和周围环境、植物与植物之间关系的一门园林艺术。作为严肃有序的办公场所,规则有序的植物布局,为办公楼等建筑建立绿色减噪防污屏障,创造幽静的办公环境。同时,采用活泼的自然式的植物配置设计策略,在满足人们休闲功能的同时增加整个大院的生活气息,与井然有序的工作环境形成互相呼应的效果。

公安部大院这一机关单位附属绿地作为城市绿化和环境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方面都起到了直接作用。其绿化水平、绿地面积的高低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通过此次项目,对于通过植物景观设计策略进行探究,同时明确了植物景观节点在提升植物空间营造和整体景观品质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继旭.机关单位附属绿地园林植物配置研究――以北京市宣武区公安部消防局景观绿化工程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0,(4):70-71.

[2]江岚.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意境研究――“点”空间植物造景初探[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4.

[3]房木生.全国人大机关办公楼景观设计[J].2011,(06):94-99.

植物保护策略篇8

【关键词】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园林设计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提高,生物友好型的建筑和设计理念开始被人们重视。在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有很多生物友好型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策略被研究并运用于实践,从而能够真正实现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的设计。

一、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设计的相关策略

(一)控制策略。从自然环境的发展角度来讲,一个地区自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相关生物之间相关适应,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所以,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控制策略,控制策略主要是指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要进行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含义:第一,在对风景园林进行建造、改善和拆除时,要尽量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改变和危害,尽量控制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不破坏自然的生态系统;第二,要对风景园林的设计采用整体性的原则,使得风景园林的设计与区域之间的生态系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之间能够适应,形成相互关联的自然生态系统。

(二)引导策略。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的设计需要对相关的游人进行一定的引导,从而使得人们能够加深生物友好型的意识。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的引导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通过一些生物友好型的设计和方法,引导人们尽量降低对风景园林设计中生物的危害,同时可以引导人们向着无害生物的区域进行活动,既可以增加观赏性和生物友好性,同时也能够保护风景园林设计的生物友好性;第二,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设置一些警示性的标志,从而尽量避免人们进入一些危险区域;另外,在设置警示性标志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设计的初衷,从而更好地将生物友好型融入到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

(三)专项设计策略。将生物友好型的理念融入到风景园林的设计中,还可以考虑专项设计的策略,专项设计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为一些生物建立庇护所和栖息地,对于我国一些自然生物而言,其生存需要较为苛刻的环境,因此需要为这些生物建立庇护所,从而能够更好地对生物实施保护;同时还需要为其建立栖息地,在栖息地中尽量满足生物生存的相关环境;第二,为一些生物建立特殊的通道,一些生物在活动过程中,可能与人类的活动范围冲突,所以需要为这些生物建立特殊的通道,例如:为一些生物建立起通过的地下通道,从而保护生物不被人们所干扰;另外,在一些地方建立特殊的通道,避免人类破坏生物的栖息环境等等。

二、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设计策略的实践

(一)提高对生物友好型理念的重视。对于我国来讲,在近几年自然环境的破坏情况尤为严重,从而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环境损坏,因此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对生物友好型理念的重视,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风景园林设计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生物友好型设计理念的重要性,不仅仅能够提高风景园林的观赏性,而且引入一些自然生物,能够提高风景园林的生机和活力,使得风景园林中的动物和植物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相互之间能够进行适应和制约;第二,将生物友好型的理念运用到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必须要在不破坏风景园林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对于风景园林来讲,其本身有着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将生物友好型的理念运用到风景园林规划的过程中,是为了对风景园林本身的自然环境进行更好的保护,从而更好地进行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的规划和设计。

(二)选取生物友好型的风景园林规划材料。对于风景园林的规划来讲,在进行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利用一些材料来营造一些人文景观,因此为了更好地将生物友好型理念运用到风景园林规划中,需要选取生物友好型的风景园林规划材料,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选取一些生物友好型的材料,这些材料尽量以木材、土壤、竹子和砂石等为主,这些材料来源于自然,没有经过深入的材料加工,能够保持自然材料原有的特点,不仅造价较低,而且对于生物友好型的风景园林设计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第二,对于一些柔性材料的使用,当然在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除了一些自然材料的选取,还需要在一些地方使用人工材料,例如:合成纤维和橡胶等等,因此在选取这些材料时,也需要注重生物友好型的理念,选取对动物和植物无害的材料。

(三)营造生物友好型的风景园林视觉效果。对于风景园林的规划来讲,营造生物友好型的规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规划中的视觉效果,所以为了更好地将生物友好型理念引入到风景园林规划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选择生物友好型的色彩,色彩对于视觉的冲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将生物友好型理念引入进来,需要选择柔和的色彩,同时也需要注意色彩对温度的影响等等;第二,使用颜色和色彩对生物的视觉进行积极引导,风景园林规划中有很多动物的栖息地,这些动物对于视觉有着自身不同的反应,所以对于不同的生物活动区域,需要选择适当的色彩对生物的视觉效应进行积极引导。

(四)营造生物友好型的风景园林环境。对于风景园林的规划来讲,生物友好型理念营造园林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营造适宜的温度,不同的生物、甚至不同区域的生物对于温度都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将生物友好型的理念运用其中,需要营造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第二,设置足够的水源,无论是人类还是普通的生物,其生存过程中都需要一定的水源,所以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设计中需要由足够的水源,更好地营造生物生存的环境;第三,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环境相适应,对于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生物来讲,动物的生存环境离不开植物;而植物的生存环境同样也需要依赖动物;因此必须要使得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环境相适应,从而更好地满足生物友好型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

三、结语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目前我国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开始逐渐意识到生物友好型设计理念的重要性,并且考虑开始讲生物友好型设计理念运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因此,本文通过简要介绍目前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设计的相关策略,进而提出了如何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运用生物友好型设计策略的具体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永庆,温留洋.浅析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建筑设计[J].建材发展导向,2015,7:174~175

[2]羊.浅析园林景观中低碳理念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6,1(1)

植物保护策略篇9

   关键词: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对策

   植物新品种保护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原动力。为了积极应对加入wto之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有效构筑国家种质资源保护壁垒、促进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我国于1999年4月23日加入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并正式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简称《条例》),我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开始为保障农业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一、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现状

   自《条例》实施的四年多来,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发展,建立了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制订了配套的规章制度,完善的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已经形成。目前,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共了5批包括41个种或属的《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组织研制了42种植物新品种《测试指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和部分分中心如吉林、黑龙江、四川等已初步建成,已经对水稻、玉米和大白菜等300个品种进行了DUS测试。

   截止到2003年6月30日,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共受理品种权申请达到962件(如表1所示)。经审查批准,到2003年7月24日,已授予植物品种权391件,大部分为大田作物品种。

   表1植物品种权申请情况表

   年份19992000200120022003合计

   品种权申请数量115112227290218962

   分植物种类申请数量大田作物蔬菜果树花卉牧草

   资料来源: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截止到2003年6月30日)

   从申请年份来看,1999年申请量为115件,2000年为112件,2001年为227件,2002年为290件,2003年前七个月的申请量已达到218件,有望突破300件。申请量逐年上升,表明育种者和育种科研单位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正在增强。如图1所示。

   图1历年植物品种权申请数量

   从申请植物种类来看,大田作物872件,蔬菜55件,果树23件,花卉11件,牧草1件,大田作物的申请数量占到了90%以上,这表明我国农业植物品种权的品种构成不尽合理,分布不均匀(如图2所示)。

   图2我国农业植物品种权申请的品种构成

   从申请单位的性质来看,基本以科研单位和国内企业为主,其申请数量分别为577件和266件,占到了申请总量的87.6%;其他为教学单位78件,国内个人申请28件,国外企业申请13件(如图3所示)。

   图3植物品种权申请单位构成

   从品种权的实施效果来看,据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对23个单位的102个授权品种或申请品种的实施情况的调查,4年多来,品种权人获得转让收入3047万元,开发纯收入17287万元,通过侵权诉讼,获得赔偿476万元,平均每个授权品种获得收入169万元。实践表明,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在促进育种技术创新、推动种子产业化、规范种子市场秩序方面成效显着,潜力巨大。

   二、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存在的问题

   虽然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但作为一种处于发展过程中的新生事物,还存在许多问题;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能力和水平与农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一些制约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关键问题亟待解决。同时,现有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更需进一步加强,以应对在加入wto之后的国际贸易新格局中面临着挑战。

   (一)植物新品种产权意识薄弱

   我国是实行知识产权制度较晚的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作为一项新的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也才刚刚实施四年多的时间,这使得广大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的认识,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战略意义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品种权申请数量少。全国有400多个育种研究所,7500多个农作物种子企业,而四年多来向国内申请的品种权仅有千件左右,平均8个单位一件,向外国申请的更是寥寥无几。据初步统计,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实施四年多来,经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约5000个,而提出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的新品种数量不足1000件。

   (二)农业植物新品种申请保护的品种构成不合理

   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申请及授权数量少,品种构成也不合理。从申请数量上看,尽管每年申请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从构成上来看,品种分布很不均匀,申请植物新品种权的农作物主要是玉米、水稻、小麦等大田作物,占到了申请总量的90%以上,其他农产品申请数量较少,甚至是空白。以辽宁省为例,近几年来辽宁省每年取得的育种科技成果高达500多项,而其中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还不足15%,已申请品种保护的也主要以玉米、水稻为主,大豆、蔬菜、果树品种很少。

   (三)维权困难,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农作物种植和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的季节性很强,对侵权案件的取证本身就十分困难,一些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利益,直接或间接插手种子行业,违规设置障碍排斥外来企业和优良品种,甚至袒护本地违规侵权单位,阻挠执法部门查处。

   同时,维权诉讼程序复杂,品种侵权案件要有指定的的省级以上法院审理,路途远,成本高,育种专家没有时间和精力。而且植物新品种的保护规定中没有规定有关品种保护的法定赔偿金额,使司法部门在执法时遇到较大的困难,尤其是碰到既难确定侵权人的非法获利又难确认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法院在处理基本相同的植物新品种保护的侵权纠纷时,判决的赔偿额可能有着惊人的差异。

   (四)审查速度较慢,不适应植物新品种保护发展的需要

   目前,新品种保护组织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品种权初审、实审、复审、无效等程序尚未有效建立和顺利运转,再加上由于资金短缺而造成的品种权审查测试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滞后,人员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便利审查速度难以加快,不利于品种权申请人合法权益及时得到有效的保护,反过来影响育种者和育种单位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的积极性。

   (五)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覆盖面应当进一步扩大

   通过自主创新取得与掌握品种权是保护国家种质资源的重要的方式。我国是八大作物起源中心之一,生物遗传资源非常丰富,随着我国农业经济对外开放及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日益扩大,外国企业到我国申请品种权将后迅速增加,特别是一些种业跨国公司,依靠其先进技术优势,不但将其某个具有现实及潜在经济价值的植物新品种在该国申请品种权,还将某些发展中国家的优良品种在这些国家申请并取得属于他们自己的品种权。因此,必须扩大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覆盖面,使我国的植种质资源通过品种保护“留住”,而不是“流失”。

   (六)对品种权作为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的作用及其发展动向研究不足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还影响了国际农产品贸易的格局,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出于保障国家经济战略安全以及保护农产品竞争优势的考虑,纷纷采用植物品种保护制度保障自身的优质品种垄断,并在全球范围内申请保护,以此来控制国外农产品的进口,使得品种权成为新的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可以说,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农产品贸易战的背后是“种子战”和“品种战”。在新的贸易关系下,面对中国巨大的市场,国外在中国的植物品种权申请必将日益增多,因此,我国应当重视品种权作为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的重要作用,积极采取措施,最大限度的保护我国品种权人、企业与农民的利益。

   三、促进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农业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工作在我国还刚刚起步,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为了提高全社会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意识,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充分认识到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在育种创新、公平竞争和实现农业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必须加强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力度。一是积极争取各种新闻媒体的支持和配合,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植物新品种保护的重要作用和相关知识,使全社会都了解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法规,认识到植物新品种权也是一种知识产权。二是针对不同的对象,以普及教育、专业培训、业务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持久、扎实的开展宣传工作。

   (二)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队伍的培训

   重点强化对省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种子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植物新品种保护中介机构的人员的培训,使他们了解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有利于植物新品种保护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应当通过培训提高全社会尤其是科研、教学单位、政府农业管理部门、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他们对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一个正确的认识。

   (三)制定更加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激励措施,提高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量

   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数量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背景下,如果植物新品种申请保护的数量还没有提高的话,那么我国的育种开发和种子产业必将受到国外竞争力量的严重冲击。为此,应当进一步简化品种申请和授权的程序,加快审批、授权的速度,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的保护,如修订申请格式的版本,删除重复的内容;简化对农作物品种的数量性状的描述内容,要突出主要的性能和特点;根据不同生态类型和区域,选择适当的测试点以尽可能的降低测试的费用和工作量等。

   (四)加大对品种权人的保护力度

   把对品种权的保护范围从过去单纯保护品种权的销售权扩大到许诺销售权、出口权和进口权等,打击侵权者在境外生产、繁殖授权品繁殖材料然后通过进口在中国境内销售侵权品种的不法行为。同时,新品种产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其侵害适用财产手段来解决,对侵权行为要有补偿、制裁和警诫方面的作用,所以,对新品种产权领域的侵权行为应当建立有效的惩罚性赔偿金制度,以加大对品种权人的保护力度。

   (五)适应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发展趋势,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国际合作

   积极参加国际多边及双边活动,派出人员参加UpoV理事会、6个技术工作组会议和有关亚洲地区植物新品种保护技术协调会以及国际审查技术培训和引进外国专家讲学。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反映我国在植物新品种保护方面的意志和主张,促进我国种业国际贸易发展;适应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发展趋势,加强审查测试的国际合作,通过审查、测试和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既将维持保护体系的运作费用降到最低,又可使育种者以相对低的成本同时在几个国家获得保护。

   (六)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加入1991年文本

   从长远来看,1991年文本更符合经济全球化的相关运作及新技术发展的现实要求,如农林产品的多样化应用及扩大贸易所涉及到的受保护品种的收获材料及加工产品、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领域的应用等问题更多的涉及1991年文本的规定。在更高的水平上加大我国新品种保护的力度,利于解决目前在引进国外优良新品种方面形成的技术壁垒,合理规避风险、增强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

   (七)积极发展品种权中介服务组织

   应当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品种权中介服务组织的业务素质,扩大品种权人队伍,适应国内外品种权服务的需要。同时,采取措施增大各企事业单位自发组建新品种保护自律性和维权性的区域性社会组织,建立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的机制开展研究,提供咨询,建立市场公平竞争规则,协调内部品种权纠纷,推动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社会化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农业部科教司、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品种权及种业科技走出去战略实施研讨会交流材料汇编》

   2、邓岩:《wto与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种子科技,2003年第2期

   3、宋才发:《wto规则与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4月

植物保护策略篇10

【关键词】园林施工;养护管理;现状;策略

1、引言

园林工程具有长期性、周期性的特点,且过程较为复杂。分为园林设计、园林施工以及养护管理几个内容。施工是园林建设关键性的部分,要求进度与质量的保障,是后期成果的前提。而养护管理是保证园林工程最后成果的美观与实用性,必须具有园林理念才能搞好园林建设。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两者是分不开的,要求相互联系,并进行有效结合才能使园林工程得以实施,实现园林建设最大的意义。

2、园林施工现存问题

(1)对于植物的种类、施肥、树坑等要求,是依据各地土壤、气候以及交通等条件的不同而决定的,另外,施工过程也不是完全相同的,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然而,人们普遍认为园林施工技术水平远低于建筑施工技术,使得很少有人去学习研究园林施工技术。人们对园林施工的不重视使其发展缓慢,数据长期得不到更新,没有规范,只能以施工人员的自我感觉进行建造。

(2)基层施工人员一般都是一些农民工组成的施工队,文化水平较低,对于园林建设方面的认识和知识相对欠缺,不具备标准的相关技术,也不理解园林绿化的重要性,导致施工过程不严谨,直接造成植物栽种成果十分不良好。

(3)园林施工整个工程需要来自于植物、建筑、设计等各专业的人员共同完成,还有施工单位和供应商的参与,各领域相互了解程度不够,这就造成了施工过程中沟通困难,还需要各部门费一番功夫进行协商。

3、养护管理现存问题

(1)由于政府对于环境绿化宣传力度不够,以及公民本身所受教育程度不足,素质不高,对园林养护管理关于人类生活重要性没有充分意识,因此许多公民随意践踏草坪,摘折植物,还有让宠物随地大小便,使园林绿化被破坏。养护管理是园林建设成果的维护工作,只有维护好,才能获得一个成功的园林。说到底,园林建设的受益者是广大群众,以及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许多养护管理人员没有经过相关的培训,只按要求完成维护任务,不能进行创新。再有,工作人员态度不积极,不主动观察植物情况,及时进行维护。园林景观十分传统,也没有多次进行修建,因此绿化效果不是很好。此外,植物幼苗在施工期间因培育方法不适宜,养护管理不当,造成植物受伤而大批死亡,造成严重损失。

(3)园林建设过程中由于没有经过严谨的预算与设计,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容易在养护管理期间出现资金缺乏的现象,以至于当出现植物生病,或因市民以及其他因素有意无意地破坏等情况时得不到及时的医治与更换,技术研发也因资金不足无法持续,养护管理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4、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策略

4.1园林施工要点

提前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根据设计意图对施工现场进行观测与核对,设计好图纸,把前期工作做充分,进而加快施工进度。园林绿化就是按照设计布局植物种植,不仅起到绿化作用,也起到了美化作用,因此有一个优秀的设计是园林施工的前提,一定要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发挥最大的美化绿化效果。施工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设计意图,密切联系设计单位,按图施工,保证园林工程的质量。另外,在施工前要调查现场,以确定工程的具体实施办法,才能制定出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也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从而让整个施工期间不至于手忙脚乱,顺利进行,加快进程。

4.2园林养护要点

园林养护管理对于园林绿化十分重要,只有养护的好,才能得到好的效果。根据不同植物生活习性特点的不同,给予适宜的生活条件,保证植物健康成长,发挥绿化作用。首先,在给植物灌溉时应当做到适量,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在不同的季节,根据植物的种类,合理灌溉,夏季炎热的时候,需要给植物补充大量水分,但也要根据实际选择灌溉的时间以及分量。其次,当土壤中水分过多时,通气不良,不利于植物生长,且易造成植物死亡,要及时发现并进行排水工作,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在生长旺季补充需要的水分。再有,当植物已经进入生长稳定期后,遇到许久不下雨以致土壤比较干燥的时候,可适当施加一些肥料,要在松土除草之后进行。最后,防治病虫害工作对植物健康生长也很重要,有药物毒杀和生物防治两种办法,在防治的同时根据经验掌握病虫出现的规律,实施防治病虫害的综合方法,有效防治病虫害,减少不必要的人工和药物的浪费,且达到最好的效果。

4.3园林养护贯穿全程

园林绿化整个工程花费很大,必须严密设计,减少损失,进而得到最大的成效。园林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容易造成植物损失及死亡,为了防止出现浪费现象,除了后期养护管理,还应当穿插到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学习积累经验,把握植物幼苗在施工过程中的生长情况,适时地做出科学合理的应对办法,增加植物的成活率,尽量降低工程的成本。

4.4进行有效园林绿化宣传

园林绿化建设的目的是让人们的生活环境能够实现健康环保,营造一个绿色和谐的氛围,减少污染。然而,有些人依旧没有对环境绿化足够地重视,出现不配合或破坏的现象。因此,应当加大园林宣传教育的力度,有效加强公众对其的重视程度。可以通过媒体等形式宣传介绍,提高人们的认知,了解其意义所在,进而也能够在今后为园林绿化提供支持与贡献。

4.5合理安排资金

无论是园林施工还是养护管理,都应该制定详细的资金安排计划,进行整个工程的预算,详尽到施工和养护的每一个环节。根据所持有的资金,合理安排各个部分的使用量,做到使每个部分都能尽量充足且不浪费,不能只重视某一个或几个部分而忽略了其它方面,造成资金不足。工程材料的选择要适当,控制工程造价,尽量不改设计,在施工期间为后期养护保留足够的资金,保证养护管理效果。

5、总结

园林绿化工程分为前期设计、中期施工以及后期养护三个主要部分,每一个部分都很重要,缺一不可,而种植和养护是其中最关键的部分,直接影响了园林绿化的效果。园林绿化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具实践性的学科,种植是短期内的施工,而养护管理却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在实施一项工程时,首先要学习并掌握这一学科的知识原理,然后要具备实际场地的施工和养护管理的技能。任何一项完整的工程在施工之后都离不开后期养护,将两者相互结合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进而达到园林绿化建设的目的,实现其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体现出其具有的科学及艺术效果,发挥园林工程的社会及自然价值,建造出一个实用性强且经济美观的园林作品。

参考文献

[1]冼惠兴.对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的研究.《科学之友》,2010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