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中医骨伤科总结十篇中医骨伤科总结十篇

中医骨伤科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8:12

中医骨伤科总结篇1

【关键词】中医;骨伤科;特点

新一轮等级医院建设和评审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要求“以评促建”,作为中医院骨伤科的一名医生应当认真和积极思考中医骨科如何发展。如何正确认识、继承、创新、发展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为此作者就中医骨科的历史、文化、思想理念加以表述。

1中医骨伤科的历史

中医骨伤科有其历史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必然性和科学性[1]。中医骨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骨科学的历史,是历代医家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结晶,是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发展的历史。在原始氏族人们在生活中逐渐认识自然界药物,外用敷治创伤疾病。出现砭镰、骨刀用于切割。在夏、商时代,青铜器、酒开始用于治疗。甲骨文记录人体各部名称和多种骨伤疾病。春秋战国-汉代形成骨伤科理论。《内经》阐述了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基本理论;通过体表测量人体骨骼的长短、大小、广狭,按头颅、躯干、四肢各部位折量出一定的标准尺寸。并阐发了:“肝主筋、肾主骨、脾主四肢肌肉”,“气伤痛,形伤肿”等理论。《伤寒杂病论》创立了理、法、方、药结合的辨证论治方法。外科手术的鼻祖华佗首创麻沸散、五禽戏。晋代伤科学在诊断和治疗有显著提高,并成为独立的学科。葛洪著书《肘后千金方》最早记载颞颌关节脱位的口内整复方法;并记载了骨折竹片夹板固定、开放性损伤早期处理及止血法。隋朝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记载了循环障碍、神经麻痹、运动障碍等,指出软组织裂伤、关节开放性骨折立即缝合和缝合技术。唐代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药要方》,记载了颞颌关节脱位整复后予热敷热疗以助关节恢复;热敷、热疗治疗损伤瘀肿。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书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阐述了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夹板固定、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开放性骨折。宋代《夷坚志》记载了在颌部类似同种异体植骨术。元代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整理了元代以前的伤科经验;并提出麻药用量按患者年龄、体质而定;首创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指出髋关节是臼杵关节,并把踝关节骨折脱位分为内翻和外翻。明清时期,伤科专著涌现,名医辈出,多学派形成,《普济方折伤门》记录了15世纪以前的正骨技术,薛己著《正体类要》重视脾胃与补气养血,是按八纲辨证论治的代表著作。清代吴谦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该书系统地总结了清代以前的骨伤科经验,对人体各部位的骨度,内、外治法,方药记述最详,既有理论,尤重实践,图文并茂,把正骨手法归纳为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整复胸腰椎骨折脱位,并改革固定器械。胡廷光《伤科汇篡》阐述了各种损伤的证治、记载骨折、脱位、筋骨的检查、复位。解放后,我国各地相继成立中医院和中医学院,成立了骨伤科研究所,系统整理了祖国医学的理伤手法,总结老中医的经验,改进固定方法和器械,以及加强对中草药研究,总结骨折治疗的理论――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现代,引进近代医学先进技术,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疾病,使诊断更精确。引进先进的麻醉技术、手术技术和器械,治疗了较多的疑难疾病,继续发扬了中医传统技术,中药的辨证论治、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等。

2中医骨伤科的文化

中医药学是特指在中国黄河、长江流域发源起来的具有鲜明中原汉族文化的医学体系。建立在虚数属性、象数逻辑之上的。中医骨伤科医学理论与传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密不可分,是在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指导下形成和完善的,具有朴素的丰富的哲学文化,是从表象到理论的概括与升华,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对生命、生理、病机有着独特的诠释。对患者疾病的中医综合治疗中随时都体现着中医朴素的哲学理念,阴阳平衡、辩证、运动与静止的对立和统一,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所以,中医骨伤科的辨证论治就是在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医学关于正常生命现象的理论知识对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转归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指导骨伤科患者的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内科治疗、调养。达到筋强骨坚,天人合一,也就是健康人与自然相适应的最终目的[2]。

3中医骨伤科的思想理念

中医骨伤科总结篇2

[关键词]创伤性骨折;中西医结合;骨科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6)06(a)-0089-03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linicaleffectofcombining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treatmentoftraumaticfracture.methodsFromJanuary2013toDecember2014,100casesofpatientswithtraumaticfractureswereselectedastheresearchobject,100patientsweredividedintothecontrolgroupandtheobservationgroupbytakingthecomputerrandommethod,eachgrouphad50casesofpatients.thecontrolgroupweretreatedwithconventionalwesternmedicinesymptomatictreatment,theobservationgroupweretreatedwithcombine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treatmentfortreatment.theclinicaltotaleffectiverate,callusformationtime,fracturehealingtime,softtissuerepairfinerate,incidenceofcomplicationsandtheVaSpainscorewerecomparedbetweentwogroups.Resultstheclinicaltotaleffectiverateoftheobservationgroupwas96%,softtissuerepairfineratewas92%,there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controlgroup(80%,76%)(χ2=6.061,4.762,p=0.014,0.029).thecomplicationrateofobservationgroupwas6%,which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controlgroup(20%)(χ2=4.332,p=0.037).theformationtimeandhealingtimeoftheobservationgroupwere(2.83±0.82),(6.62±1.28)months,whichweresignificantlyshort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3.72±1.05),(8.94±1.73)months](t=4.724,7.623,p=0.000,0.000).theVaSscoreoftheobservationgroupwas(2.17±0.83),which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3.59±0.95)scores](t=7.959,p=0.000).Conclusioninclinicaltreatmentoftraumaticfractures,treatingwiththecombinedtherapyof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hassignificantcurativeeffect,caneffectivelypromotethehealingoffractureandimproveprognosis.

[Keywords]traumaticfracture;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Departmentoforthopedics

创伤性骨折主要是指因外部暴力作用于骨平面而导致的骨折,这类骨折患者的软组织往往出现损伤,疼痛较为剧烈[1]。目前,临床治疗创伤性骨折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在手术后患者容易发生便秘、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对患者的骨折愈合较为不利[2-3],故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手术后还有必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本次研究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骨折的临床效果,特选取10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实施单纯的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评价其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选取该阶段内我院骨科门诊收治的10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被确诊为创伤性骨折,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前,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手术方法进行详细的了解,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且此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许可。按照计算机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为(45.17±15.62)岁;交通事故致伤28例,高空坠落致伤17例,重物砸伤5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为(45.29±15.86)岁;交通事故致伤29例,高空坠落致伤16例,重物砸伤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对症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根据骨折的类型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方式,对骨折部位进行常规消毒、清理,将发生坏死的软组织和骨屑清除,C臂机透视下复位,复位效果满意后选择相应的内固定材料对骨折断端进行固定,必要时可采用石膏托或夹板进行外固定;手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必要时可给予患者适当的镇痛药,定期复查。

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共计8周,西医治疗方案同对照组,中医治疗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刺治疗,中药方剂选用桃红四物汤、补肾活血方,桃红四物汤的药方组成为川芎6g、牛膝9g、白芍9g、红花10g、桃仁10g、熟地黄20g、当归20g,补肾活血方的药方组成为丹参30g、鸡血藤30g、山药15g、续断15g、骨碎补15g、鹿角胶15g、杜仲12g、菟丝子12g、山茱萸12g、淫羊藿12g、泽泻10g、水蛭10g、独活10g、炙甘草6g,加水煎煮,1剂/d,每剂300ml,分别于早间、晚间服用;针刺选取足三里、太冲、悬钟、阳陵泉、阿是穴等穴位,针法为先泻后补,留针30min,1次/d。

1.3观察指标

手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软组织修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疼痛程度评分。

1.4评价标准[4-6]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即治疗后6d内成功消肿止痛;有效,即治疗后7~11d内成功消肿止痛;无效,即治疗后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总有效=显效+有效。

软组织修复效果判定标准:优,7~10d内软组织有效修复;良,11~15d内软组织有效修复;可,16~20d内软组织有效修复;差,软组织修复时间>20d。优良=优+良。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总分为0~10分,0分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疼痛剧烈且无法耐受。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软组织修复优良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软组织修复优良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76%)(p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20%)(p

2.4两组骨折愈合及疼痛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

3讨论

创伤性骨折在临床上属于多发性疾病,主要是在外部暴力作用下发生的骨折,往往伴随有软组织受损,其发病率在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高空坠落事故的增多而出现增高趋势[7-8]。目前临床上治疗创伤性骨折的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主要是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软组织受损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和固定材料对患者的骨折断端进行有效复位和固定,从而保证骨折在对线情况下得到有效愈合[9],但由于创伤性骨折患者往往伴随有软组织受损,其骨折断端处血运不畅,容易发生感染,手术后也可能会出现便秘、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极为不利[10],故在常规手术治疗后还需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在临床上逐渐得到重视,中医治疗手段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中西医结合疗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创伤性骨折的中医治疗原则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接筋续骨为主[11-13],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了桃红四物汤、补肾活血方以及针刺治疗,其中桃红四物汤中的红花和桃仁为君药,具活血化瘀的功效,川芎、当归为臣药,可补血、活血,白芍、熟地黄为佐药,可活血化瘀,牛膝为使药,可引导药性、接筋续骨;补肾活血方中的丹参、水蛭可养血行气、活血化瘀,山药、续断、骨碎补、鹿角胶、杜仲、淫羊藿可滋阴补肾、强化筋骨,鸡血藤、菟丝子可活血舒经,山茱萸可滋肝补肾、固肾涩精,泽泻可清热利水,独活可通痹止痛,炙甘草可中和药性;而针刺通过刺激相应穴位,可有效促进穴位局部血运,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14-1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软组织修复优良率较对照组均明显更高,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观察组的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更短,观察组的VaS评分为较对照组明显更低,这充分证实了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创伤性骨折中的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在创伤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黄永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骨折43例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2,25(9):76-77.

[2]魏伟明,叶握球,黄济嘉,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5):74-76,82.

[3]michaelap,VijayaBC,YongKK,etal.effectofsurfacetreatmentandZ-axisreinforcementontheinterlaminarfractureofjute/epoxylaminatedcomposites[J].engFracturemech,2013,114(1):104-114.

[4]BrandS,KlotzJ,Hasselt,etal.intraprostheticscrewfixationincreasesprimaryfixationstabilityinperiprostheticfracturesofthefemur-abiomechanicalstudy[J].medengphysics,2014,36(2):239-243.

[5]王三忠,施晓峰.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创伤后疼痛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964-2965.

[6]何永红,任春霞,黄杰,等.老年创伤骨折的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规律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77-279.

[7]杨正杰,王刚,沈洁,等.中西医结合创伤骨科80例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0):57-58.

[8]江共涛,张斌,李姝,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骨折41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23):67-68.

[9]曹中兴,刘克春.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骨科110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2):73.

[10]赵文星.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骨科疾病的临床疗效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5,18(23):3244-3245.

[11]相跃峰.中西医治疗创伤骨科疾病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8):60-61.

[12]卢迪.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骨科疾病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4):81,91.

[13]吴荣光.89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究[J].医学信息,2015,28(42):244.

[14]陈建颖.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骨科疾病疗效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9):4366-4367.

[15]徐卫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骨科疾病临床疗效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60-61.

[16]田海明,陈晓强,毕建中,等.针刺伏兔配合毫火针点刺阿是穴治疗急性腰扭伤32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3):102-104,108.

[17]陈晓强.跪取伏兔结合新医正骨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4):111-113,125.

[18]亓秀娟,高淑红.针刺阳性筋结点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4,27(9):131-133.

中医骨伤科总结篇3

方法:将96例外伤性胫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治疗10天。以骨折愈合时间、总有效率为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9.6%(47/48)、89.6%(43/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56,p

结论:桃红四物汤能够缩短外伤性胫腓骨折的愈合时间,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桃红四物汤外伤性胫腓骨折愈合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126-01

骨折愈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自然愈合的生物学修复过程,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某些药物能够加速骨折愈合,但如何早期促进骨折愈合,一直是骨伤科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桃红四物汤是中医伤科活血化疥法治疗骨折的经典名方,历代中医伤科专著所载治伤名方,多从此方随证加减化裁衍生而来,临床应用效果明显[1]。本研究评价桃红四物汤促进外伤性胫腓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1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外伤性胫腓骨折患者96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治疗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25~63岁,平均36.7岁;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23~61岁,平均35.8岁。所有患者采用闭合手法整复,小夹板、石膏外固定术等,经X线摄片确定达到功能复位标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2,3]。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治疗医嘱方案给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桃红四物汤由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8克、桃仁9克、红花6克组方而成,水煎,每日一剂,分早、晚服。两组患者避免服用其它影响骨折愈合的药物,疗程10天。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统计所有治疗后的骨折愈合时间。治愈:患者骨痂生长较佳,骨折线消失且无不适及功能障碍;好转:患者骨痂生长较好,骨折线模糊且不适感及功能不良影响较小;较差: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治愈病例数+好转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9.6%(47/48)、89.6%(43/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56,p

3讨论

中医对骨折早已有“疾骨、疾肘”等病名,《灵枢・邪气藏病形》记载了折骨,其中医骨折病名最早源于唐・王寿《外台秘要》。《内经》莫定了损伤的病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指出在骨伤疾患中,气滞血癖常常同时并见,即伤气血、成癖血的理论。《正体类要》序说:“肢体损伤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指出创伤后气血两伤,形成气滞血癖的病理机制。《内经》认为,人体外表组织受伤不仅损伤气血,也必然影响到内脏功能,导致内脏的病变,皮、肉、筋、骨受伤,都分别引起所属的内脏致病。

中医在对骨折的病因病理及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指出骨折损伤后,既导致气血紊乱和瘀血停积产生诸证,同时因骨折的移位,可导致功能障碍,肢体废用,并在《理伤续断方》中写道:“便生血气,以接骨”,提出“生气血,通经络,壮筋骨”的药物治疗的组方原则。中医伤科在千百年发展中,根据骨折不同病理阶段,提出活血化瘀、接骨续筋、补益肝肾的基本法则[4]。

西方医学认为,骨折的愈合与多种因素有关,而要做到有效促进愈合,保折部位及其周围的血供是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5]。桃红四物汤是具有较佳的活血化瘀的方剂,它不仅可以抗感染及调节免疫,且其突出的扩张血管的功能对改善血液流动状态能起到较佳的作用,可以显著改善病灶部位的血供,促进骨折尽早愈合。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556,p

参考文献

[1]李建斌,邓玉斌,尹勇,等.桃红四物汤在改善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血流变中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18(8):34-36

[2]冯兴华.桃红四物汤对外伤性骨折初期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4):31-33

[3]黄丽.桃红四物汤在促进老年骨折愈合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8):101-102

中医骨伤科总结篇4

【关键字】外固定架;创伤骨科;应用;效果

0前言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享受交通便利的同时也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交通事故,也让创伤骨科疾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严重的骨科创伤能够威胁患者的生命,如何有效、方便地治疗已经成为骨科医生重要的研究课题。骨外固定是治疗创伤骨科疾病的一种方法,对骨折起到复位和固定作用。而用于骨外固定技术的机械装置称为外固定架或外固定器。

外固定架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对于治疗由于交通事故等导致肢体高能量损伤因素造成的创伤骨科有着自身独特的效果。为了更好地了解外固定在创伤骨科的应用效果,笔者对本院的创伤骨科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应用外固定架治疗与使用内固定创伤治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观察对象

本文是挑选了从2009年2月到2014年3月本院患有创伤骨科患者120例,要求挑选的患者的创伤部位无广泛的皮肤病。将所有的患者按照医学研究分组的要求分为两组各60名,进行观察。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10-70岁,平均年龄36.3岁;闭合性骨科创伤34例,开放性骨科创伤26例。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12-71岁,平均年龄37.3岁;闭合性骨科创伤31例,开放性损伤29例。要求两组除了治疗方法之外的其他影响创伤骨科治疗效果的因素要无统计学意义(p>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本文在对患者进行试验研究前,需要与患者及其家人进行了沟通和协商并取得他们的同意,争取他们的配合术后管理。将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患者是使用内固定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在需要将外固定架运用于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将两组的术后基本情况和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学记录,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

1.3疗效评价

本次实验记录效果评定的相关事项:骨折愈合情况,畸形情况,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是否还存在疼痛情况等后遗症。效果显著:骨折愈合完全,无畸形,恢复创伤前正常功能,无疼痛等后遗症。效果一般:骨折愈合良好,无畸形,功能恢复良好,无或者存在轻微的后遗症。无效:骨折愈合部位延迟,有畸形,影响患者的基本生活功能,恢复部位存在疼痛等比较严重的后遗症。

1.4总治愈率的计算方法

每组的创伤骨科患者的总治愈率等于治疗效果显著的人数和治疗效果一般的人数之和除以总人数。

2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疗效,p

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疗效记录

组名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效果一般治疗效果无效总治愈率总数

观察组537099.15%60

对照组3819388.3%60

pp

3讨论

利用外固定架的方法治疗创伤骨科的方法,起源于1897年,是由美国一个医师发明设计的。最开始,外固定架仅仅用于骨折的固定,靠外固定架固定骨折远近端。经过一个多世纪许多医师的不断改进,如今运用比较广泛的外固定架主要有环形支架、单边支架、单边与环形组合支架和多平面支架。在治疗创伤骨科方面传统的使用石膏或者夹板的固定方式存在缺陷,特别是复杂且伤情严重的创伤骨科疾病。在针对创伤骨科方面,使用外固定架效果显著。

本文通过队形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的总治愈率为99.15%,而对照组的治愈率为95%。虽然治愈率相差不是特别明显,但是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上却有着明显的差距。治疗效果显著方面:实验组为88.3%,而对照组为63.3,p

①有效缓解血液循环不流畅:患者骨发生创伤后,其周围的血管受到破坏,且由于接受手术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其运动量大量减少,导致创伤部位血液循环不流畅,可能引发深静脉血栓,严重危及生命。而应用外固定架进行固定时,能够减少对受伤部位组织的破坏,能够减小对对骨供血的破坏,从而缓解受伤部位血液不循环情况;

②外固定架的应用范围广:传统的内固定治疗方法对一些邻近关节或关节内骨折稳定性不好,一般不采用这种治疗方法。但是,若如使用外固定架则可以超关节固定,增加固定稳定性;

③疗效好,治疗时间短:采用外固定架的治疗方法手术的对肌肉组织的损伤小,采用闭合复位,最大的限度地降低手术的影响,让受伤部位外表恢复比较好;

④操作快捷:使用外固定架的骨外固定治疗手段是将内置物经过皮肤或者软组织穿过骨结构,再用外固定架来与内置物相连而固定的方法。其相对于内固定来说,在操作方面就显得比较简单、方便。

⑤固定可靠:经过不断地改进和研究,现代的外固定系统稳定性已经非常可靠。使用外固定系统不仅缩短了治疗时间,而且也让愈合后骨的强度相对传统治疗方法有所增强,对矫正畸形有帮助。同时,固定可靠也让患者可以在手术后能够早日进行功能性的锻炼,让患者早日恢复创伤部位的功能,恢复正常的生活。

总之,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可以说是治疗创伤骨科的一大进步,对于治疗创伤性骨科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同时,这种治疗手段治愈后的后遗症比较小,让患者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当中,值得我们大力推广期在骨科疾病中的使用。但是,我们也要合理应用使用外固定架,它也不是万能的。主要存在以下缺点:在应用外固定架时产生的针孔已发生感染;在胯关节固定时,影响关节的活动。所以,我们在应用外固定架让注意对患者进行经常性的管理,观察伤肢血液循环和肿胀情况,同时注意功能性锻炼,只有这样才能让外固定架的应用效果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彭坤云,邹勇,廖宜春.多边外固定架在交腿皮瓣中的临床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杂志.2013,04:24-25

[2]展宝明,谢学升,谷增泉.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J]..2013,34(03):29-33

[3]李宗泽.外固定架在例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2012,15(14):118

[4]姜洪.探讨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13,31(08):127-128

[5]秦国强,杨秋荟,仇志韬.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和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4(06):1230-1231

[6]杜旺民,郑木平,王杰等.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杂志.2013,16(20):55-56

中医骨伤科总结篇5

关键词:尚天裕;学术思想;名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6―0003―02

尚天裕教授是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理论和实践的创造者,他的学术思想影响了一代中西医骨科界学人,对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的发展仍然起着巨大的学术影响。

1尚天裕教授治学严谨,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为我们治学树立了榜样

尚教授从大处着眼――创我国中西医结合诊治骨伤疾病特色理论和方法;从小处做起――在外固定用具、复位手法、内外用药的治疗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研究。这正是目前我们后学者所要继承的学术思维之精髓。在外固定器具中,选择了具有弹性、韧性,可塑性并能透过X线的柳木,创新设计出了适合于肢体不同部位骨折的小夹板。在复位的手法上,他在学习中医正骨传统八法基础上,总结出了后来主导全国骨折复位的十大手法即: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回旋、伸屈收展、端挤提按、摇摆触碰、成角折顶、夹挤分骨、对扣捏合、推拿按摩。并按照骨折部位、类型、受伤原因、移位方向、复位质量、稳定程度和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指导病人进行及时合理的功能锻炼。这样,一套集内固定为主导、以手法整复为特点,小夹板固定和功能锻炼为一体的整复方法。提升了西医治疗骨折整复、固定、功能锻炼三原则的、全新内容的中西医治疗骨折新疗法就初步形成了。1963年在罗马召开的第20届国际外科学术大会上,首次向世界医学界报告了“中西结合治疗前臂骨折”受到国际骨科界的同道极大赞赏。他先后攻下了前臂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髁间骨折、踝部骨折、脊柱和骨盆骨折等治疗的难题,使骨折愈合时间较单纯西医疗法加快了近1/3,疗程缩短了近1/2,同时,骨折的不愈合率由过去的5%~7%下降到0.4%,骨折的手术率也有所下降。

2在继承的基础上,找准中西医结合点,辨证地求创新、求发展

尚教授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及反复总结,纵观古今中外医学的区别和联系,各自的长处与缺点,认识到骨折治疗中存在着“动与静”、“筋与骨”、“内与外”和“人与物”4对矛盾中,固定与运动是主要矛盾,而后者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假如:只强调固定,而忽视了活动;只重视对骨折的处理,而忽视了周围软组织在骨折中的作用;只强调骨折局部而忽略了整个肢体及全身;只想借助外力来整复固定骨折,把肢体当做一般“用具”来修理治疗,而忽视了肢体本身内在的固定力和人在治疗中主观作用。其结果是:束缚了伤肢及整体的功能活动,影响或破坏了肢体自身的内在固定力;减低或损伤了骨折局部的自然修复能力,增加了病人的肉体痛苦及精神负担;约束了人在整个治疗中的能动作用。所以,在骨折治疗中,不能强调一面而忽略另一面。在处理骨折时,应根据具体骨折的病理、生理变化,选择合适的固定形式和练功术式。在此基础上,尚天裕教授提出了影响整个骨伤科界的创造性革命性骨折治疗原则,即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结合原则。

3不断探索、不断进取,完善和深入研究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出新观点、新看法,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求证

中医骨伤科总结篇6

【关键词】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fundproject:itemofteachingreformstudyofzhejiangchinesemedicaluniversity(no:06014)《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研究骨关节及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是中医、针灸推拿专业的主干课程。2007年1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通称新世纪二版)内容丰富、详实,把创伤急救和骨病编入其中,完善了中医伤科学的理论体系与教学内容。但随之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一方面教材有了较大的扩充,而另一方面学校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本课程的教学时数逐年减少,目前我校中医、针灸推拿专业均为60学时。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确保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完成,确保教学质量,为此,我们申报了校级教改项目,立项进行研究,并在04级针灸推拿专业、05级中医专业本科生教学中试行,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教学内容

全体授课教师认真研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通读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每位成员负责若干章节,根据教学大纲和我省临床的实际情况,精选教学内容提出自己负责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补充的本章节的最新进展内容。课题负责人除分担若干章节外,还承担找出同一概念在不同章节的不同表达现象。

教师集体备课,每位成员根据上述承担的任务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后集体讨论决定教学内容,确定第六章骨折为教学的重点,第十章骨病为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需要纠正的在不同章节不同表达的概念,同时确定表达方式,如异常活动、骨擦音等;需要补充的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内容,如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等。经讨论决定后,每位教师授课时严格按上述决定执行。

2教学方法

2.1课堂教学课堂讲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是《中医骨伤科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将标本与模型带入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课前或课中将骨骼及软组织标本、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特定模型发放给学生,学生通过动手摸、眼看,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直观印象。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效果,清晰的将局部解剖、病因、损伤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并结合动画,使学生看清了一些难以想象的教学内容,便于加深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注意与基础学科相衔接。在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基础学科的知识,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但由于基础学科在一年级时已授完,而本课程需在三、四年级时开课,相隔时间较长。因此,如何将两者有机的联系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将采用课前布置复习相关基础课内容,上课时进行适当的互动式提问与复习,再延伸到本课程内容的授课方法,使学生更适应本课程的学习,为全面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打下基础。

2.2实践教学《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将实践教学课时提高到总课时的1/3。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在实践性教学环境中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2.2.1规范实验教学实验课先让教师进行临床检查、复位手法、固定、手术器械等操作的示教,然后指导学生在模型上及学生相互间模拟临床操作,教师在一旁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并阐明机理。最后教师进行抽查,检验该次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再次纠正错误动作。为了使实验课圆满完成,对一些特殊操作,如骨牵引、钢板、螺钉固定等,预先购置好实验材料,联系学院科教科、校设备科购买猪骨等,供学生使用。

2.2.2开放示教室让学生灵活支配自己的实践操作时间,并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感到疑惑的内容,通过观察、触摸标本与模型,亲自动手操作,达到对所学内容深刻的理解。

2.2.3组织医院见习学生见习之前,教师在病房精心挑选典型病例,让学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阅读有关实验室和影像检查资料,进行病历书写和病案讨论,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并对学生书写的病历和病案讨论结果进行点评,点评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和目前学科的最新进展。

3教学效果

以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我们在04级针灸推拿专业、05级中医专业本科生教学中试行,课程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共有128人参加调查,结果认为本课程总体评价优秀者83人(64.9%),良好者42人(32.8%),一般者3人(2.3%),差者0人(0%)。两专业共12生,总评成绩90分以上者30人(23.3%),80~89分者56人(43.4%),80分以下者43人(33.3%),不及格者0人(0%)。

4结语

中医骨伤科总结篇7

关键词急诊;骨创伤;漏诊原因

【中图分类号】R81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044-02

骨创伤虽然可以较易以X线片、创伤史以及骨折专有体征进行判断,但是急诊科医生接诊的骨创伤患者通常具有创伤严重、病情复杂且患者就诊时间短等特点,再加上医生工作量大、实际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影响,都有可能导致漏诊发生[1]。本文对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急诊骨科创伤漏诊的23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漏诊原因做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急诊骨科创伤漏诊的23例病例资料,其中男14例,女9例,患者年龄15~64岁,平均年龄40.1±3.4岁;因漏诊而延误诊断时间1~23天,平均10.3±1.5天;其中多发伤者17例;依据漏诊骨创伤部位进行分类,其中颅骨骨折2例,骨盆骨折2例,肋骨骨折3例,跟骨骨折1例,脊柱骨折与脱位4例,肩部骨折与脱位2例,腕部骨折与脱位3例,踝关节骨折与脱位3例,膝关节骨折与脱位1例,胫腓骨近端骨折2例。

2结果

分析23例急诊骨创伤患者漏诊原因,主要归结为病史采集原因、影像学检查及体格检查原因、创伤伤情原因、患者自身方面原因以及医生方面原因等。

3讨论

3.1病史采集原因

由于急诊骨创伤患者都为病情紧急、诊治时间紧迫,尤其是当处于急诊量相当大的条件下,如果这时还要求急诊医生对患者病史详细、全面的采集是存在相当大难度的,而骨创伤患者通常所表现出的体征较易明确,特别是肢体畸形、四肢骨折十分显著,较易诊断。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急诊医生应将病情询问的重点通常会放在畸形明显、疼痛显著以及开放的部位,而对畸形不显著、疼痛较轻且深在部位则忽视掉,导致漏诊,尤其是对于具有隐蔽性的损伤来说,更易遗漏[2];除此之外,由于患者监护人不能及时到场,像老年患者、小儿或者是其他伴有精神史等无法合作的患者更是不能向医生提供精准的受伤病史。

3.2影像学检查原因

由于医院X线摄片不规范或者尺寸不够大、未将临近关节包括在内等诸多因素等影像学检查方面的因素,容易导致漏诊发生。有些医生对各部位损伤显示所要求的特殊影响种类以及位置等不甚熟悉,只将一个位置的X线片作为主要依据,进行有无骨折、脱位发生的排除。但是,有很多部位的骨折如果只是在常规正侧位投照的位置上是无法发现的,只有进行特殊投照才能被发现,比如说部分颅骨的凹陷骨折通常是在病变部位切线位照片中显示;而部分髌骨的轻度纵行裂缝骨折也只有拍髌骨轴位照片时才得以显现;如果临床检查怀疑存在腕舟骨骨折,则应摄手向尺侧偏斜的后前斜位片才可发现[3]。针对于此,必须要依据患者外伤伤情以及部位所在,精准选择投照位置,才能得到准确的检查结果。虽然行X线片可以将大部分骨折都显示出来,但可能仍然存在一些由于骨折部位较为特殊或者骨折征象表现不明显的情况而导致漏诊发生,当临床上患者表现出骨折症状较为显著但是X线片上并无显著骨折征象表现时,需嘱患者做短期复查。有些骨折由于断端无移位或者投照位置等相关因素,很难显示出骨折当时的骨折线,骨折1周~2周后由于断端骨质吸收或者断端错位而导致骨折线显现,特别是针对存在局部疼痛症状持续不消失的患者应注意复查的必要性。

3.3创伤伤情方面

由于患者发生交通事故,或者矿井塌方等严重坠落伤与挤压伤,会使其身体多部分遭到严重创伤,因此急诊时具有伤情复杂且伤势严重等特点,为能够及时抢救患者生命,有时医生通常来不及对患者做细致、全面的检查;加之患者多处于休克或者昏迷状态,不能详述其病史、症状,医生缺乏精准主诉;部分多发骨关节损伤的患者由于其主要损伤将其次要损伤所掩盖,导致急诊医生不能作为准确判断;在上述种种情况下,患者伤情的不稳定以及无法细致检查身体、多发伤等影响,导致发生一些不可避免的漏诊。

就长时间的临床实践总结来看,漏诊大都集中在四肢,这是由于急诊医生在评估过程中,将注意力都集中放在患者内脏器官或者颅脑损伤上,由此忽略了四肢损伤。继而提示急诊医生,对于多发伤患者在急救治疗时需要做进一步全面观察,反复检查,只要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做检查,包括必要的X线摄片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3.4患者自身方面原因

由于患者惧怕疼痛或者受到射线伤害,并不配合检查,无法将显示骨折良好配合提供;还有些患者由于存在精神疾患、经济条件限制或者是年龄小又并无陪伴人等原因,无法主动配合诊治,骨折当时并未能进行X线检查;患者出于某种原因意在提高伤残等级,编造病情,为医生造成误判断,吸引医生的注意力于错误方向;由于害怕打针、手术、吃药、检查等,有意隐瞒自己病症,使医生降低警惕等等;针对于上述种种患者自身方面原因,在急诊工作中,造成漏诊是无可避免的。但是,作为一个专业的急诊医生,应尽量规避错误的发生,总结诸如此类的经验教训,以免再次犯同样错误。如若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较高的责任心,可以进行对患者伤情全面、详尽的了解,必将会降低漏诊发生率。

3.5医生实际临床经验原因

由于急诊科医生可能并不是专业的骨科医生,对骨科相关病症缺乏足够的诊治经验,尤其是对于一些罕见、少见的骨创伤更是缺乏充足认知,例如在进行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治时,仅仅考虑到时Smith骨折或者是Colles骨折,将掌侧缘的Barton骨折误诊为Smith骨折,或者是将背侧缘的Barton骨折误诊为Colles骨折,由此因为急诊医生实际临床经验的原因而造成漏诊;胫骨远端螺旋骨折大多为间接暴力导致,且该病症常常伴有腓骨近端骨折,但是由于急诊医生缺乏临床经验,再加上有的医院X线摄片并不十分规范,继而造成漏诊;再例如将孟氏骨折病例误诊断为尺骨骨折,将桡骨小头脱位遗漏。

3.6体格检查原因

进行临床体格检查是医生进行患者病情诊断的一项重要手段,由于骨创伤检查所涉及的范围极广,这也要求急诊医生在进行病情诊断时应有条不紊、有序进行,同时具有娴熟的检查技能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才能做好对急诊骨创伤患者的全面诊断。但是,通常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有些急诊医生并未能将此环节工作重视起来,不具备较好的责任心,有的医生甚至缺乏基本的检查技能,不能正确认识、判断临床体征,存在一定的机械性、局限性[4];例如有的小儿患者发生骨骺骨折或者是青枝骨折,如果只根据X线照片进行判断而不能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则很容易就造成漏诊;还有些患者属多发骨折,就诊时医生只根据患者的自我描述进行检查,忽略了对其它部位的检查,而只对有显著骨折处进行X线摄片,继而导致漏诊发生。

参考文献

[1]努尔买买提・米日阿孜木尔.急诊骨创伤患者的漏诊原因探讨[J].健康之路,2014,13(9):131-131.

[2]刘军.26例急诊骨创伤患者的漏诊原因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9):71-72.

中医骨伤科总结篇8

[关键词]骨伤;动静结合运动;康复效果;康复方法;肌力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6)12-0085-03

Clinicalstudyofrecombinanthumanbrainnatriureticpeptidein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patientswith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LiUChenguang

DepartmentofmedicalRehabilitation,Shandongtaekwondoaccosiation,Ji'nan25010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rehabilitationexerciseintheprocessofcombiningstaticanddynamicfracture.methodsFrommay2014toJune2015,atotalof85patientswithacutecerebralinfarctionwerecollected,accordingtotheindividualwishesofpatients,thepatientswere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43cases)andthecontrolgroup(42cases).Controlgroupwasfixedwithplaster.theobservationgroupwasusedsmallsplintfixation,andcombinedwithearlyactivities,namelytheso-calledmovementofthecombinedmovement.theclinicalefficacy,complications,hospitaldischargetimeandhospitalizationcostsofthetwogroupswereallobserved.Resultsthetotaleffectiverateoftheobservationgroupwas93.02%,which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80.95%),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assignificant(p

[Keywords]orthopedics;movementofstaticanddynamiccombination;Rehabilitationeffect;Rehabicitationmethods;musclestrength

在骨伤患者的治疗及后期康复过程中,前期的复位及固定、后期的功能锻炼是必须的。三者必须主动配合才可以。但临床上很多患者存在一些顾虑,担心后期的功能锻炼会影响骨折部位的固定,或者担心移位等,不主动配合功能锻炼,从而导致骨折的愈合速度慢、肌肉萎缩,出现关节僵硬、关节粘连、骨质疏松等并发症[1]。我国古代骨伤医学家一直以来重视根据“动静结合”治疗骨科疾病,中医养生学认为“动者生阳,静者养阴”,利用阴阳平衡的理念调节机体生理的平衡,在现代医学上可以认为是促进人体的内环境的稳定。“动静结合”是中国接骨学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临床[2,3]。本研究探讨骨伤过程中动静结合运动的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接受骨伤康复治疗的患者85例,其中男43例,女42例;年龄27~75岁,平均(41.2±5.6)岁,病程1~3个月。按照患者个人意愿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自愿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石膏固定。观察组:采用小夹板固定,并结合早期活动,即所谓的动静结合运动,选择适合的小夹板,对于不稳定性的骨折来说,固定时可以采用1~2个关节的夹板;绑扎时注意松紧适度,对受伤后立即就诊的,绑扎应该稍微松一些;注意及时调整夹板绑扎的部位及固定时间放置得当及适宜。不能太紧或太松,对绷带的松紧度要注意随时调整;一旦发现患者的肿胀消退,应立即进行调整;另外在患者运动锻炼过程中,要随时告诉患者需要注意的问题,运动时注意幅度不宜过大。应指导并鼓励患者做适当运动,如患肢肌肉等长收缩。

1.3疗效标准

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局部压痛、纵向叩击痛等消失,X片中的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骨折线模糊,局部没有异常活动为显效;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局部压痛、纵向叩击痛等表现大部分缓解,X片中的骨折处有骨痂,局部有细微的异常活动为有效;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局部压痛、纵向叩击痛等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局部仍有异常活动为无效[4]。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出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1.5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7.0,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出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出院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中医学认为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存在阴阳两面。阴阳又依存互根,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物质属静、属阴,功能属动、属阳,物质作为功能活动的基础及结果,而功能则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两者互根互用,人体的生命活动才得以维持[5-7]。“动静结合”也是中医骨伤康复科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在中医骨伤康复治疗中,不仅注重系统功能障碍的康复,还强调心理功能障碍的康复。形体宜动,正确、有效的主动功能锻炼和被动功能锻炼能促进机体气血流畅,生理功能趋于正常;心神宜静,静以养心,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状况能够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也有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二者贯穿于康复治疗的全过程,不可偏废。

动是指伤后患者对伤肢进行功能锻炼,静是指相对伤肢的固定。动静结合具体是指临床上必须处理好患者的患肢的固定与后期功能锻炼的关系。动静结合原则体现了中医骨伤科关于固定、练功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8,9]。小夹板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施“动静结合”,对骨折端进行局部固定,然后根据小夹板灵活的特点,进行早期活动,临床结果说明愈合率明显高于坚强内固定[11-13]。“动静平衡”的原则首要条件是确保骨折内固定稳定性,在此基础上,以最少活动量、最小的力度,达到肢体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

中医康复的治疗原则是对患者全面地进行整体康复及对病证系统地进行分期康复,从而体现出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形神一体观为目的的综合康复疗法。形神一体观强调康复对象不仅是病证,更重要的是整个人。并且,中医学认为形是动静变化的物质基础,神是物质变化的主宰,人体的“形”与“神”在生理状态下是相互资生、相互依存的统一体,这正吻合了“动静结合”理念中动以养形,静以养神的特点。所以在中医康复治疗时必须强调动静结合及形神一体观,才能促进人体恢复健康。

临床骨伤过程中常见并发症有:血管损伤、神经损伤、关节活动障碍。①血管神经损伤,尤其要注意有无动脉的损伤,必要时行急症手术治疗。②神经损伤:骨折端不同的移位会损伤相临近的神经,应予以注意。骨折有后内侧移位的易并发骨间前神经(ain)损伤,后外侧移位的易并发桡神经损伤,屈曲型骨折易并发尺神经损伤。③关节活动受限。若复位后骨折端出现不稳定,可事先用可氏针进行临时固定。因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软组织损伤较严重,对此在骨折复位时可不必为精确解剖复位反复或多次进行手法复位,以免加重骨折端血运破坏以及软组织损伤,只要对线对位保持良好就可。在对接骨板进行固定时,可借助于拉力钉再一次对骨折实施复位,当复位以后应于C型臂透视下进行观察,且再次实施固定。固定过程中必须注意,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骨折后的处理目的,一是保证及促进良好的愈合,二是保证或恢复正常生理功能,而恢复患肢的正常生理功能是骨科治疗的最终目的。为了保证骨折良好迅速的愈合,必须作良好的复位及持续而可靠的固定,包括内固定及外固定。这样就产生了固定与运动之间的矛盾,而如何平衡骨折的良好愈合与肢体正常生理功能恢复之间的矛盾,就成为现代骨科医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也就显得尤为突出[14,15]。但应该注意动的过程中,小夹板固定的扎带的松紧度要随时调整,一切以患者舒适为宜[16,17]。

根据中医骨伤科骨折病三期辨证原则:在骨折早期“以静为主,以动为辅”,在骨折中期“动静平衡”,在骨折后期“以动为主,亦静亦动”。从整体观念出发,动静结合既包括骨折局部和两端关节,还包括机体全身在内。随着对微动促进骨折愈合的认识,动静结合也表现在固定后骨折断端的微动,而局部微动又受肢体功能锻炼的影响。但微动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与生物学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还不清楚。“动静结合”不单是中医骨折治疗的重要指导原则,在现代医学的骨折治疗中同样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动静结合”原则对缩短骨折疗程、减少并发症、促进受损组织修复,有协同治疗作用。动与静是对立统一,在骨折治疗过程中要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才能同步实现软组织的修复与肢体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动静结合运动用于康复骨伤过程中,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可心,尚天裕,董福慧.动静结合骨折治疗原则生物力学基础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1998,6(1):9.

[2]唐树杰,房经武,王志彬.论中国接骨学“动静结合”理念的先进性[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7(1):43-45.

[3]荣国威,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

[4]张翠文,李至红.骨折治疗中动静结合的治疗方法分析[J].医学信息,2010,(10):2784-2786.

[5]孙科儿,王海燕.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动静平衡康复训练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4,29(2):81-83.

[6]孙贵香,郭艳幸,何清湖,等.平乐正骨动静互补平衡论――平乐正骨理论体系之平衡理论研究(三)[J].中医正骨,2012,24(11):65-69.

[7]侯刚,师建平.浅谈骨折治疗中的动静结合[J].内蒙古中医药,2012,(21):129-131.

[8]孙贵香,郭艳幸,何清湖,等.平乐正骨动静互补平衡论――平乐正骨理论体系之平衡理论研究(三)[J].中医正骨,2012,24(11):65-69

[9]pauluswJ,tschopeC.anovelparadigmforheartfailurewithpreservedejectionfraction:Comorbiditiesdrivemyocardialdysfunctionandremodelingthroughcoronarymicrovascularendothelialin-flammation[J].JamCollCardiol,2013,62(4):263-271.

[10]苏君,陈宗雄.骨伤康复与中医理论的运用研究[J].中国康复,2011,26(2):135-136.

[11]季向东,舒彬,宋达.动静结合康复疗法在早中期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89-91.

[12]孙玉明.周福贻教授论中医骨伤科“动静结合”治疗原则[J].中医药信息,2011,28(4):20-21.

[13]张向东,曹向阳,王鹏,等.中医骨伤科的“动静结合”思想[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5):37-39.

[14]周君权.探讨骨伤过程中动静结合运动的康复效果[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2):74,78.

[15]胡业华,王平.动静结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6):1424-1425.

[16]池达智,黄东平,罗晶,等.中医动静结合辨治老年下肢创伤骨折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4,46(3):101-103.

中医骨伤科总结篇9

【关键词】研发生产;专科制剂;发展优势

研发和生产独具特色的骨科系列制剂产品,充分发挥医院制剂紧密结合临床的优势,从而使本院制剂在数十年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复位好,痛苦少,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佳的独特疗效。满足了患者的治疗需要,并使本院制剂在新形势下稳步发展,这是本院发展医院制剂的思路和策略,现报告如下。

1利用面对临床的优势,显示特色专科制剂价值

本院骨科门诊患者去年17万多人次,年住院患者8592人次。门诊整复近3000人次,手术6857人次。医院开展了对软组织损伤、创伤骨折、关节脱位、各种关节病、骨髓炎、颈肩腰腿痛、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治疗。医院制剂针对骨科疾病的特点,开展了骨折用药的临床应用研究,对骨折的治疗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特色,骨科专科的特长。运用内服药与外用药相结合等治疗方法,制备了骨科系列制剂。涵盖片剂、口服液、酒剂(含外用)、软膏剂、硬膏剂、散剂、洗剂等剂型,根据疾病辩证用药、辩病分期,序贯用药,专病专方用药。从2002年至今本院制剂产品销售逐年快速增长。见表1。

表1

本院制剂产品2002~2008年年度销售金额(万)

剂型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

片剂889899110152190225

口服液4048496182112148

酒剂31363736445278

软膏剂8999101117

硬膏剂10101014151518

洗剂15161619236674

总金额192217220249326446560

2为临床提供特需制剂,研发制剂和改革剂型

本院共有18个制剂品种获得批准文号,其产品为医院的特色治疗取得了独特的临床疗效。2002年,根据就诊的骨折中老年患者中,由于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愈来愈多,尤其是进入更年期的妇女。因此,开展了对骨质疏松的治疗研究,探索到了较成功的经验,形成了一定的专方专药,并将其验方立项研制成骨疏宁片,2004年获得了批准文号(再注册为桂药制字Z20070001号)。在临床观察病例100例中,总有效率95%。该制剂投放临床4年来,由2004年年销售金额19万元到2008年销售金额56万元。中药外敷外洗,膏药外贴又是本院的一大特色疗法。中药外敷疗法是中医外治的主要手段,它是通过药力对肌体局部的渗透,内传经络脏腑,疏畅气机,祛邪扶正,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笔者根据金黄软膏外敷治疗跌打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早期整复后的瘀肿疼痛,临床疗效显著的特点。针对手术后患者局部肿胀疼痛,较适宜用药液外敷切口周围,以使能快速消肿止痛。为此,2007

作者单位:537000广西玉林市骨科医院药剂科

年开展了对金黄软膏进行剂型改革临床研究申报工作,把软膏剂改为洗剂。并于2008年获得了批准文号(桂药制字Z20080017)。该新药金黄洗剂尤其适宜手术后的患者使用,使用方法是将药液湿润纱布或蒸热外敷于伤口周围,一日数次。经临床验证有效率达100%。

3加强制剂药学相关基础研究,专利保护,形成拳头和支拄品种

发掘科研课题,是医院制剂进一步发展的具有潜在价值的源泉。本院药学人员近年来紧密结合临床,开展了医院制剂的药学相关基础研究和制剂的科技成果申报等工作。骨疏宁片开展了药效学和毒理研究,课题“骨疏宁片防止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药效学研究”获广西适宜应用技术推广奖,“骨疏宁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应用研究”,获得了玉林市市科技成果二等奖。骨科系列制剂正骨1号片是本院数十年治疗骨折、跌打损伤、软组织瘀肿痛的常用有效制剂,在药效学和毒副作用研究中证明本品有显著的镇痛作用,抗炎作用,改善微循环达到进一步的消除肿胀的作用,长期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本品毒性小,对心、肝、肺、肾、肾上腺、胃等器官无明显的损害作用[1]。金黄洗剂对豚鼠皮肤安全性实验研究表明:金黄洗剂对豚鼠完整皮肤未引起急性毒性反应;对豚鼠皮肤无刺激性;对豚鼠皮肤无致敏作用。是一种治疗跌打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肿痛等的安全的外用制剂[2]。正骨1号片、正骨2号片、正骨3号片、跌打酒等常用制剂单个品种年销售额都在40万元以上,补肾健骨口服液2008年销售额达到104万元。2007年、2008年分别对正骨1号片、正骨2号片、正骨3号片申请了国家专利,申请号分别为200710303514.4;200810073756.3;200810073961x.。

综上所述,本院医院制剂首先依托治疗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骨科专科的特长。所研发和生产的制剂紧贴临床,直接反映医院治疗方法的特色专科优势,并且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质量保证的特点。充分显示其在专科治病,康复等方面的发展优势和魅力,深受患者的欢迎,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中医骨伤科总结篇10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骨科慢性感染伤口

近年来我国骨科医疗水平虽有显著进步,但骨科慢性感染伤口患者人数也明显增多[1]。医护一体化属于医生以及护士之间形成合作关系,并采取双方都认可的行为进行日常工作。同时医护之间要有明确的分工,并相互协作,从而提高医护工作质量以及患者对其工作质量的满意度[2]。本次研究将以随机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本院骨科进行治疗的100例慢性感染伤口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医护一体化伤口护理在骨科慢性感染伤口中的应用效果与临床价值,现将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1病例资料与护理方法

1.1病例资料

随机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本院骨科进行治疗的100例慢性感染伤口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为19-74岁,平均年龄(41.7±8.4)岁;其中13例为开放性骨折,37例为闭合性骨折;观察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龄为15-75岁,平均年龄为(40.5±8.1)岁;其中11例为开放性骨折,39例为闭合性骨折,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的对比上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性较好。

1.2方法

观察组:本组患者采取医护一体化伤口护理模式。在确定护理以及诊疗流程时,要先建立骨科医护一体化伤口管理小组,每日进行查房时必须由专科护理人员与医生一起进行查房。详细了解患者的术后伤口以及病情变化情况,从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且具有针对性的伤口处理方案。在慢性感染伤口的处理方面,主治医生要和专科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概况以及伤口局部情况进行评估,并对患者的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之后由护理人员将患者的旧敷料去除,并选择合适的新敷料敷于伤口上。同时护理人员也要与主管医师进行积极沟通并对伤口情况进行记录与评估。

对照组:本组患者采取骨科临床常规护理,由主治医生对患者进行查房,各主治医生按照传统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及常规换药,若发现存在紧急伤口,例如伤口渗液较多的患者,护理人员要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并对患者进行换药。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本次研究主要以两组患者的漏记换药费用情况、换药等待时间以及换药总材料中非计价材料所占比等指标评价两组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

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将以伤口感染率以及疼痛评分等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异。p

2结果

对比两组工作质量评分、伤口感染几率以及疼痛指数评分等指标,观察组均表现出明显优异性,上述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出后显示差异显著(p

3讨论

医护一体化伤口护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医护之间的合作来完成的,该种护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护理服务范畴,并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水平[3]。伤口护理并不只是对患者的伤口局部进行处理,而是要考虑到患者全面的全身情况,但因护理人员在某些专科知识上存在一定不足,因此导致其并不能全面估计患者的全身情况。而医生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若医生参与到伤口处理的工作当中则可在极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伤口感染几率[4]。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了医护一体化伤口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对照组患者则采取临床常规护理,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疼痛指数评分以及伤口感染几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医患一体化伤口模式可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伤口感染几率,并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本次研究结果与刘燕、李克群等人的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4-5]。

综上所述,将医患一体化伤口模式应用到骨科临床的护理工作当中,可显著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降低患者伤口感染几率以及伤口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康复速度,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资料:

[1]王雅琴,何凌霄,左建荣,等.患者对医护一体化伤口治疗模式效果的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3,11(11):148-150.

[2]吕娟,宁宁,叶霞,等.临床实施医护一体化伤口治疗模式[J].华西医学,2013,5(5):112-113.

[3]左建容,廖灯彬,朱红,等.骨科医护一体化伤口管理成效[J],华西医学,2013,28(9):1448-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