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十篇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十篇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7:03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篇1

第一,交易方式网络化和交易市场垄断化。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电子方式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电信网络上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也有实物产品交易。目前,网络贸易发展十分迅速,2002年全球网上贸易总额高达3490亿美元。网络贸易将成为21世纪国际贸易领域中一朵鲜艳的奇葩。由于跨国公司垄断了国际技术创新的70%-80%和国际技术贸易的90%,因此,在国际交易市场中跨国公司的垄断地位日益加强。

第二,交易对象高级化和利益分配两极化。在科学技术知识对经济发展日益重要的今天,国际贸易交易对象逐渐高级化:国际技术贸易在国际贸易的构成中发展十分迅速;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也日益高级化。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国都普遍重视科技的开发研究,实行科技发展战略,把高科技产业作为制高点。(2)世界技术发明创造与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也是加快国际技术流动的重要原因之一。(3)与技术贸易有关的社会条件日益完善,尤其是各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努力,为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法律环境。(4)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浪潮使各国的经济合作与依赖进一步加深,国际技术交流更加频繁。因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所处的地位不同,所以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中,两极化的趋势将进一步明显,即所谓“中心-化”趋势。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发达国家“中心化”和发展中国家“边缘化”、“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科学技术发明与创造中处于不对称地位,发达国家基本垄断了世界科技发明与创造;在国际贸易分工和产业升级换代中,发达国家也处于领先地位。

第三,发展动因知识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特别是以信息技术、知识产业为主要标志的知识革命迅猛发展,我们正在迈向一个以智力资源和知识要素占有、分配、生产和消费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将代替资本成为竞争的根本要素,智力资源的丰缺盈余程度将成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决定性因素,自然禀赋状况的重要性日益被削弱,以自然资源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逐渐被以知识和技术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所代替,科学技术知识将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的重要动因。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也证明了科学技术知识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也主要是通过科学技术进步获得的。

二、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的贸易对策

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将不可避免,因此,应及时把握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采取符合我国国情的应对措施,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加大科技投入,加速产业升级换代。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决定竞争能力高低的根本性因素,这也是我国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发展国际贸易的关键。促进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机制,进一步解决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相脱节的问题。其次,要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这是我国面向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它阻碍了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增加对科技的投入。第三,要改善科技投入渠道单一,科技投资结构不合理的状况。第四,要树立技术创新意识,发掘、培养、保护高技术人才,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应用开发型科研院所进入企业或转为企业,培养产业技术的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知识经济的关键是知识的商业运用,使之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是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参与国际贸易的基础。因此,面对知识经济的发展,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科技的转化,加大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的战略取向。而且我国目前基本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主要是因为科学技术知识具有共享性、可学性、易传播性、变动性和经济效应外溢性特征。现实性主要是指有两大发展机遇可以充分利用,一是国内科研机构和国家科技投入体系正在面向市场经济改革,科研机构与企业的联合势在必然,要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加快科技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步伐,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二是国外发达国家正在进行以知识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升级,即加大第三产业和以知识经济为代表的信息产业的比重,把一些传统产业转移到国外,继续发挥其“剩余的价值”,这对我国企业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2.发展网络贸易,开拓国际市场。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网络贸易日益成为拓展海外的贸易的重要方式。这主要是因为网络贸易具有传统贸易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贸易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生产厂商也从中受益,通过网络企业可以开辟新市场,增加了贸易机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消费者也可以获得好处,网上虚拟的世界市场,价值规律发挥更充分,激烈的竞争使产品质优价廉,一些特殊商品成本下降的好处可完全转移到消费者的身上,消费福利得以提高。然而,我国目前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缺乏,网络基础设施滞后,企业界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贸易在未来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没有形成网络贸易的国内环境和市场,这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反差。因此,必须从以下几点来切实推行网络贸易的发展。首先,要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育与宣传,培养计算机专门人才,树立网络贸易意识;其次,要加强网络贸易方面的各种立法,特别是电子认证、保密、网上交易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最后,国家应制定一些优惠措施,鼓励国内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网络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争取跟上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篇2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新趋势生态化和谐化

一、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我国国际经济贸易亦呈现出了更强的全球性与区域性,世界各国、国家内各地区联系不断加强,在国际经济贸易自由化与区域化更为加剧的前提下,伴随着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新发展趋势下的不协调问题不断的增多,而目前较多的研究只注重于国际贸易自由化、区域化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秩序与协调,对于国际经济贸易的生态与协调问题研究较少,笔者将以此为研究基础对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新方向进行论证。

二、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瓶颈

1.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不断加速,我国的适应能力如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剧,其作为一个必须经历的经济过程,国际经济贸易紧密联系,国际经济的微微变化都将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世界经济总量排名位居前列,但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仍集中在粗放式的、低价值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国际经济贸易加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是否可以做出积极应对,是否可以紧随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在全球经济开放的大市场中,我国经济贸易是否能积极、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技术和资金,并且达到优化配置?这均是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适应能力所要承受的。

2.区域化、贸易全球化化程度不断加强,我国内地经济产业何去何从?

从1980年开始,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地推动者贸易自由化,贸易全球化的对象不断再扩大,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绝大部分经济行业,均主动或者是被动的加入了全球化的贸易中。国际贸易的涵盖范围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货物贸,发展到包含金融、服务、技术等在内的多种经济贸易。贸易全球化的不断加强,我国的国内经济和世界市场及国际交易紧密联系起来,而我国内地的经济行业,包括货物贸易以及非货物贸易的其他种类贸易经济竞争力如何?能否在国际经济贸易全球化不断加强的趋势之下,推动自身的加强(例如2012年——2013年我国光伏出现的困境以及欧盟对我国光伏产业设定的经济壁垒)?这将会明显的形成“最大限度地拆除国际交易阻碍,使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与“保护国内经济贸易”之间相互矛盾,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未来发展中,将势必面对的问题。

国际经济的全球化,势必会产生国际经济的区域化,由于国际贸易的不断自由化,加强国家自身的国际经济竞争实力,将在一定区域内的数个国家之间建立起相互合作与依存的贸易关系,如此的区域化设置,将会减少区域内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区域内互利互惠,但是,在区域内经济贸易协调发展的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相关经济行业亦会产生经济贸易全球化下的经济矛盾问题,(“最大限度地拆除国际交易阻碍,使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与“保护国内经济贸易”之间相互矛盾)。

3.国际经济贸易是否面临可持续、生态化问题?

对于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可否持续、能否生态化问题,笔者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国际经济贸易引发了极大的环境问题,这不仅仅是我国将要面对的问题,是世界各国均要面对的挑战。世界经济贸易全球化、自由化不断加快,经济发展不断加速,但是随着而来的,不仅是积极影响,其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资源的消耗、浪费严重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其次,虽然国际经济贸易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是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仍然以劳动力、资本为主要贸易方式,价值与技术含量较低,而目前世界各国对于出口商品的种类以及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均开始向绿色方向跟进,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随之而来的就是“绿色壁垒”,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在欧盟的绿色贸易壁垒中所受到的限制于惩罚是非常严重的。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已经或者是早已面临着可持续与生态化问题。

三、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面临的新趋势与新挑战

为了积极应对我国国际经济贸易面临的新趋势,良好的解决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可持续与生态化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做出完善:

1.积极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强我国国际贸易行业的比较优势,达到进出口之间的协调发展。同时,结合国际经济区域化的优势,学习先进的技术与经验,实现国内经济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扩展贸易空间,开拓新的国际市场。

2.完善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法律体系,加强国际贸易的法律保护。我国应当积极制定相应的国际经济贸易法制政策,维护我国正当的国际贸易权利,防止那些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权和解释权损害我国正当国际经济贸易利益的贸易伙伴国。

3.正确寻求我国国际经济贸易与环境保护以及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平衡点。在完善产业机构与“绿色”贸易立法的同时,积极发展与贸易有关的多项环境服务,如环境咨询、环境评价等等服务,同时提高企业的环境技术认定标准意识,以促进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化、生态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敏.国际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商业研究,2008年总第370期

[2]付苗苗.浅析国际经济与贸易对我国环境的影响及对策.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第1期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篇3

一、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现状

(一)融资方式和结构发生了变化

随着时代的变化,我国在国际上的贸易融资方式变得越来越多,由于经济环境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传统的融资方式信用证交易方式开始受到限制,与此同时开始涌现出了适用于多种融资产品交易的结算方式,以订单以及货押融资的方式为例来看,其可以同时满足企业对信用证使用与进出口贸易汇款的需求,另外,在融资结构方面来看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如我国原来融资主要由国内银行进行供给,国外的银行只限于放款打包等之类融资服务,仔细观察当今的国际形势可以发现,随着当今国际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贸易的活动越来越多,这样一来,为了满足发展需求,融资模式的更新换代不断加速,为了保证企业贸易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不断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这就意味着国际贸易融资不仅仅依赖于国内外的银行企业,部分金融公司和商企也将参与其中。

(二)中小企业逐渐成为融资对象

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中小企业获得发展机遇。一般来讲,中小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依靠大型企业的产业链,所以,中小企业会紧跟大企业发展的步伐,随之面向全球发展;同理,大企业想要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资源得到快速补充,也要依靠中小企业。换言之,保证我国产业走向国家化的前提是,合理规划并实施把中小企业加入到国际贸易融资发展大潮中去。在此过程中,为了避免大型企业实行垄断政策,就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使中小企业明确自身在经济市场中的定位,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市场的稳定发展。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

(一)呈现极速增长趋势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增加,科学技术的发展得了稳步提升,国家间的贸易往来也走上新的发展台阶,尤其是近年来,各国之间往来频繁,交流互动日益明显,积极外交,而促进贸易交流,在带给本国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还可以及时了解世界市场发展趋势,因此,实现贸易极速发展指日可待。

(二)多元化贸易发展趋势

就现阶段人们的发展分析,先进的信息互联网技术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人们即使足不出户,也能及时了解到发展的最新动态,可以在网上聊天、购物、交友非常方便。当然,另一方面也会有人质疑网络的安全性,因此,互联网已经交由特定机构予以合理把控,人们可以在健康的环境中进行使用。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在网上经营国际贸易,实现多元化发展。

(三)提升区域间合作

就各国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很多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大多是利用大宗贸易提升国家的影响力和国际间往来交流的话语权。因此,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加速区域间合作发展将成为主流模式。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在区域贸易合作的发展趋势下,实现了区域成员国经济的腾飞,而且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区域贸易额高达一半以上,可见,未来的发展中心将围绕此模式展开。

三、国际贸易融资的启示

(一)深入认识并了解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

深入认识并了解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是我们展开贸易工作的前提条件。所以,我们要深入了解国家间贸易发展变化趋势,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具有危机意识,对在发展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用数据说话,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高效规避风险。

(二)完善融资信用评估制度

就现阶段的贸易?l展趋势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金融机构看重的是企业首次融资后的还款能力和诚信问题。所以,要求我们的银行完善融资体系,综合企业整体资质和各方面信息,全面了解企业发展、经营的整体情况,作为借款标准。不仅如此,面对首次进行融资的客户,还应该完善担保体系,不断减轻融资机构的风险,保证融资市场健康发展。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篇4

关键词:国际贸易;理论;发展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思路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的英国,完成于20世纪30年代。以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为代表,这些理论为古典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如果其中一个国家对一种商品具有绝对的成本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对另外一种产品拥有绝对的成本优势,则这两个国家可以利用本国的优势,分别开展这两种产品的生产,并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这两种商品的交换,满足各自的需求,并都能在国际分工中获得收益。绝对优势理论要求从事某种商品生产的国家对此商品生产具有绝对优势,否则不能从事此项商品的生产,也就不能在国际分工中获得收益,而很多国家并不具备这一绝对优势。李嘉图将绝对优势理论进一步完善,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且这些国家生产商品也不一定非要具备绝对优势,这些国家应该集中力量生产那些相对利益较大或相对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交换,满足自身的需要,并能在国际分工中获得收益。这就是著名的比较优势理论,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优取重,两劣取轻”。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是对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完善,共同构成了古典贸易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商品的生产是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上,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生要素,而且假定其他生产要素的成本是固定不变的。

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产生国际贸易的原因是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使各国生产商品时投入的成本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商品的价格差异,进而各国进行商品交换,产生了国际贸易。要素禀赋理论被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曾经在很长时期内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理论。

二、新现象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挑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中国家的出现以及国际分工的纵深发展,国际贸易进入了空前发展的趋势。但是战后的贸易模式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并不相符合。这与经典贸易模型所预测的结果并不一致。美籍学者瓦西里·里昂惕夫对模型进行验证后,发现美国的贸易与H-o理论不符合,这一结果的产生推动了战后一系列贸易理论的诞生。战后的贸易新现象也得以诠释。战后的贸易理论也在不断解释新现象和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当代国际贸易中出现了下列新现象,对贸易理论构成了挑战。

1.发达国家间“水平贸易”的发展

遵循传统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理论,国际贸易应该以垂直贸易为主,并且应该在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开展国际贸易。但是,战后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核心地位。而且,这种地位始终保持不变,传统贸易理论无法解释这一贸易现象。

2.制造业的内部贸易形成与发展

具备规模经济特征的制造业,在战后其内部的国际分工变得愈加精细化。而且出现了发达国家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因此,其内部贸易的发展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因此,传统的基于规模报酬不变的贸易理论面对这同一产业内部贸易的增长也束手无策。

3.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增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已经逐渐从垂直分工的层面转向水平分工的方向。甚至出现了网络分工的新形势。制造业的发展逐渐具备产业链细分的特征,在跨国公司的主导地位影响下,制造业国际转移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公司内部的贸易开展迅速上升。而这一增长对于传统贸易理论来讲也是具有一定的挑战,其宏观研究的传统理论难以解释这一内部贸易增长的现象。

4.区域集团内部贸易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源于20世纪50年代与70年代之间,形成了第一次发展的浪潮。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再次掀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高潮。几乎一半以上的全球贸易都产生在各个区域集团的内部。因此,面对这一区域范围内部贸易量的提升,仅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无法诠释其原因。

三、国际贸易新现象的诠释

针对上述的国际贸易新现象提出的挑战,基辛、凯南、格鲁伯、费农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们开始展开深入地研究,进而提出了新要素贸易理论,将原有的生产要素定义范围加以扩大,人力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加入考虑的范畴内,并且充分分析资本和劳动以外要素的功能,从而构建各自的假说条件,进而形成相应的理论。其中,林德首次从需求方面探讨贸易的原因,得出了偏好相似理论。并且提出影响需求结构的首要原因就是收入水平。这些理论对发达国家的水平贸易做出了详细的诠释。此外保罗·克鲁格曼传统理论中,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不变的假设,进而提出了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的观点,很好地解释了国际贸易大量发生在同类产业内部的现象。他的研究结果成功地解释了战后国际贸易的新格局。而进入到20世纪90年,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再次出现促进了跨国公司内贸易理论以及产品内贸易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才国伟,舒元.我国对外贸易与世界技术扩散[J].国际贸易问题,2009(11).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篇5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全球化网络化自由化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新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既是一个经济蔓延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组织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影响,最终相互融合为统一整体,形成所谓的“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则在世界全球范围内建立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经济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化战略。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际市场成为向全球经济开放的大市场,各种资源、技术和资金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自由流通和优化配置。

(二)贸易自由化

经济全球化一定程度上有内在地驱动贸易的自由化。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科技的跃进式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深化,贸易的全球化无论是在其参与的主体还是在其承载的客体方面,都比以往任何时代要广要大。从其参与的主体来看,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不管它是主动介入还是被动卷入,都把经济的触角伸向了世界各地。从其承载的客体来看,由于大经贸观念的形成,国际贸易的对象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货物贸易范围,发展到包括直接投资及金融、服务、技术等在内的要素方面的贸易。贸易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说明各国的经济已经和世界市场及国际交易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了。世界经济这种相互依存和互动的加强,内在地要求各国最大限度地拆除阻碍国际交易的篱墙,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从而降低成本,增进全球福利。上世纪90年代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顺应了这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使贸易的自由化有了制度性的保证和实质性的进展。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集团化是指由国家出面,为了对内加强经济合作和对外加强竞争实力,通过协定或条约的形式,将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区域,在一个由政府授权组成的并具有超国家性质的共同机构下,通过制定统一的对内对外经济贸易政策,财政与金融政策等等,消除区域内的各成员国之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区域内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个政治经济高度协调统一的超国家集体。区域集团实质上是一种区域性的一体化经济组织,像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全球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不断涌现,区域化经济愈来愈来呈现出多元化、自由化的活跃迹象。现阶段,经济一体化正逐步突破洲际局限,向泛洲化方向发展。

(三)国际贸易交易方式网络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交易日益借助国际互联网来完成,出现了所谓的网络贸易。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因特网等现代化电子方式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电信网络上进行。目前,网络贸易发展十分迅速。据美国《商业周刊》登载,2001年全球网上贸易总额达2051亿美元,2002年达3490亿美元。正是由于网络贸易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它才引起世界各国和国际经济组织的关注,纷纷制订各种政策和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和促进网络贸易的发展。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由40多个国家参加的部长会议上,一致同意在网络贸易中维护自由贸易原则,各国不得自设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同意网络贸易不得征收新的税种,其中29个国家在通过的文件上签字;此外,wto和apeC等国际或区域经济组织对网络贸易也十分重视。显然,网络贸易将会得到迅猛的发展,已成为21世纪国际贸易领域中一朵鲜艳的奇葩。

二、立足现状,寻求贸易新突破

(一)加大科技投入,鼓励技术发明与创新,加快我国产业的升级换代

加快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机制,进一步解决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相脱节的问题。第二,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这是我国面向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它阻碍了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增加对科技的投入。第三,改善科技投入渠道单一、科技投资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建立风险投资机制,设立国家科技风险基金,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系,促进技术产业的发展。第四,树立技术创新意识,发掘、培养、保护高技术人才,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应用开发型科研院所进入企业或转为企业,培养产业技术的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加快我国产业的升级换代。

(二)规范网络贸易的发展,开拓对外国际市场

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网络贸易日益成为拓展海外的贸易的重要方式。然而,我国目前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缺乏,网络基础设施滞后,企业界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贸易在未来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没有形成网络贸易的国内环境和市场,这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反差。因此,必须切实推行网络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网络贸易是一种全新的商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新的问题,如交易的安全性、网络贸易的征免税、知识产权的保护、电子合同的有效性及纠纷的处理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影响到网络贸易的发展,而且由于网络贸易的发展速度很快,业务方式没有最终定型。在其发展过程中既有本身的新进展,又有与现有体制的冲突,这给规范网络贸易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必须对市场的发展保持高度的敏感,加强对网络贸易的研究,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标准、法律和法规,保证和规范网络贸易的健康发展,不断开拓对外国际市场。

(三)参与国际贸易关系协调,维护我国外贸利益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企业因技术的创新所导致的无形风险日益增加,国际贸易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会产生一系列的国际贸易矛盾与纠纷。因此,我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贸大趋势的同时,一定要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协调,这是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进行国际贸易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必要保证。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共同的利益,在国际贸易关系的协调中应紧密联合起来,协调彼此的立场和观点,维护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优势和经济利益;同时,我国又是一个亚太国家,亚太地区是我国进行贸易、投资、金融活动的重要地区,搞好周边国家关系,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协调,是发挥我国政治经济大国作用的重要表现,也能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

因此,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协调,特别是参与知识领域一些问题的协调,这对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将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明磊.浅析国际贸易一体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现代营销(学苑版),2009,(11)

伍先斌.中国贸易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篇6

关键词: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741.2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今国际经济领域,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支撑现代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目前wto的成员已达到了142个,其中28个为经济强国。成员之间的贸易量占世界贸易总额的97%,我国与成员之间的贸易量也占我国对外贸易额的90%以上。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企业进入了全方位的市场竞争,这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出口产品正面临越来越多的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tBt措施的挑战。近年来,我国有60%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遭到了国外技术性壁垒,影响了我国出口总额的25%。在一定时期内贸易技术壁垒将成为21世纪我国出口商品的巨大障碍。如何有效突破技术壁垒,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己成为当前我国政府部门、企业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一、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形式

技术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一国为保证国家安全要求,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身健康安全,保护动物、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采取一些与其他国家不一致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对本国市场上的商品实施管理,从而成为其他国家商品进入该国市场的障碍,也称作为贸易技术壁垒或技术性壁垒,简称“技术壁垒”,英文缩写为tBt(technicalBarrierstotrade)技术壁垒作为国际贸易中最隐蔽和最难对付的非关税壁垒,其形式复杂多样,名目繁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技术标准。发达国家对于许多产品规定了极为严格的技术标准,其中,既有生产标准,也有试验、检验方法标准和安全卫生标准;既有工业品标准,也有农产品标准。随着竞争的加剧,发达国家有意识的利用标准作为竞争的手段,往往把标准中的技术差异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有些标准的规定甚至是经过精心策划,专门用以针对某个国家的出口产品。特别是广泛地利用安全标准为工具,限制进口。技术标准不仅在条文上可以对外国产品规定许多限制,而且在标准的事实上也可以设置重重障碍,以限制进口和销售。

(二)技术法规。技术法规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涉及劳动安全、环境保护、卫生与健康、交通规则、无线电干扰、节约能源与材料等。技术法规不像技术标准那样可以互相协调,已经颁布就强制执行,在国际贸易中构成了比技术标准更难逾越的技术壁垒。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许多发达国家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消费者保护法规的制定。

随着贸易战的加剧,发达国家愈来愈多地打着本国消费者安全和健康的旗号,建立许多有关安全卫生方面的法律,来限制商品的进口。例如,日本有“劳动安全卫生法”、“化妆品成分管理法”、“消费法”、“蔬菜水果进口检验法”、“肉类制品进口检验法”等。德国有“化妆品管理法”、“遗弃于日用消费管理法”等。美国有“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联邦进口牛奶法”、“茶叶进口法”、“消费产品安全法”等。随着这些法律的建立,要求卫生检疫的商品愈来愈多,卫生检疫的规定也愈来愈严。

(三)质量认证(合格评定)。质量认证既能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能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障碍。如果一种质量认证体系能被各国所接受,并能相互承认对方的检验结果,就将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然而,各国实行的质量认证是多种多样的,即使各国所采用的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相同,但是由于各国认证体系之间的差异,仍然会产生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四)商品包装和标签。对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了苛刻的要求和繁琐的内容,是许多国家设置技术壁垒的又一手段。例如,欧盟一直通过产品包装和标签的立法来设置外国产品的进口障碍。如对易燃、易爆、腐蚀品、有,法律规定其包装和标签都要符合一系列特殊标志要求。许多出口商品为了符合进口国的这些规定,不得不重新包装或改换商品标签,因而增加商品成本,削弱了商品的竞争实力。标签是商品上必要的文字、图形和符号。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要求尽量向消费者提品质量和使用方法的信息,因而,对进口商品,特别是对消费品标签作了严格的规定。

(五)绿色壁垒。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正式成为国际社会、各国政府以及环境保护界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发达国家对“绿色产品”的需要越来越多:从“绿色食品”、“绿色用品”,到“生态文具”、“生态玩具”;从“生态时装”、“生态住宅”,到“绿色汽车”、“绿色飞机”;从“绿色产业”到“绿色市场”。由于各国经济发展处在不同阶段,所以在对环保标准的要求和环保资金的投入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高,而发展中国家的环保标准较低,因此,由于各国环保标准不一也造成了实际上的贸易障碍。绿色壁垒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对环境产生影响的角度出发,其内容可以从商品的生产、加工方法、包装材料、销售方式、消费方式甚至商品废弃后的处理方式等诸多方面加以限制。

二、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特点

技术壁垒作为当今最为盛行和为各国最常用的贸易壁垒手段,这主要还是和技术壁垒的特点有很直接的关系,正因为技术壁垒的客观特性的存在,决定了其在贸易壁垒中的地位和影响(见表1)。

(一)技术壁垒的合理性。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及消费者利益,因而有其合理性的一面。wto/tBt协议并不否认各成员国技术壁垒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主要是技术壁垒不应妨碍正常的国际贸易,要求技术壁垒不得有歧视性。

(二)技术壁垒的灵活性。不断发展的技术(含检验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技术壁垒的多样性,为灵活运用技术壁垒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同时,在剧烈的竞争中,有些国家为保护本国生产者的利益,常常蓄意提高进口商品的标准水平。进口商品的标准可以灵活改变的做法,使即便有多年出口贸易经验的企业,有时也很难通晓进口国对商品的所有技术要求。

(三)技术壁垒的隐蔽性。目前,有些发达国家的居民不断向中央和地方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技术立法,保护动植物和人类自身的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同时,进口商为避免承担法律责任,也要求立法来保障自身的经济利益。事实上,把标准和技术法规作为技术壁垒,是各国政府或多或少、或明或暗一直在使用的方法。因此,看似最客观、最中性、披上合法外衣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等必然成为影响贸易的最重要的因素。

(四)技术壁垒的复杂性。技术壁垒因涉及的技术和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它远比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复杂。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出口商品,各种技术规定及检验程序十分复杂,不仅中央政府,而且地方政府或民间机构也颁布了许多工业品和消费品的技术规定。

正由于技术壁垒有其合理性、灵活性、复杂性和隐蔽性的特点,比较容易实施,不像采取其他措施容易遭到报复。所以一些国家都愿意利用技术壁垒进行贸易保护。

(五)技术壁垒的广泛性。tBt措施的表现形式极具广泛性,涉及法律、法令、规定、要求、程序、强制性或自愿性措施等各个方面。从产品角度看,不但包括初级产品,而且涉及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产品的加工程度和技术水平越高,所受的制约和影响也越显著;从过程角度看,涵盖了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消费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从领域角度看,已从有形商品扩展到金融、信息等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及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三、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发展趋势

尽管Gatt和wto都致力于消除技术壁垒,但随着关税壁垒的削弱,技术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技术壁垒而引起的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多。技术壁垒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壁垒中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各个国家参与贸易的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一方面,大量新技术、新产品的产生推动了技术标准中技术含量的提高;另一方面,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结构的升级,高技术产品贸易促使各国建立相应的高技术贸易壁垒。技术壁垒的数量越来越多,涉及的产品与国家日益增多。发达国家为了保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和技术优势,采取的技术壁垒越来越多,涉及到的产品也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保护本国市场,也开始注意建立技术保护体系。

(二)技术壁垒引起了日益增多的国际贸易摩擦。由于国际贸易竞争的加剧,各个国家为了限制那些可能对本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的高技术产品的进口,制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格的技术壁垒,从而使技术壁垒引发的国际贸易争端不断发生。例如,欧洲对于美国的转基因食品进口的限制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欧洲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仍持怀疑态度,所以不希望从美国进口转基因产品,但是一般的贸易措施又无法阻止其进口,因此只有借助于技术壁垒,由此引起欧洲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

(三)贸易壁垒的重点正向技术壁垒转移。目前,在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约占非关税壁垒的33%。发达国家为利用其科技优势最大限度地控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技术领导权,尽可能把本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及监测技术纳入国际标准。可以说,技术壁垒已成为当今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显著特征之一,并为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为保护市场排斥外国产品提供了借口,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王金海,陆钧.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知识问答[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2]陈志田,叶柏秋.贸易技术壁垒与商品进出口[m].北京:中国脊梁出版社,2002.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篇7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趋势措施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374-01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逐渐成为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传统经济贸易形式的转变,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必须紧跟世界经济的潮流,应对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特点,了解国际贸易的惯例与规则,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一、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重要性

1、革新企业意识,开阔企业的视野

与国内的经济贸易不同,国际经济与贸易遵循的是国际贸易的惯例与规则,企业在进行贸易时,必须接受新的规则,了解新的制度,有利于革新我国传统企业的经济贸易意识,使得企业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与服务,从新的角度进一步改善自己的产品与服务。

此外,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竞争十分激烈,企业只有打开自己的视野,摒弃传统的观念,学习新的管理知识与管理方案,才能紧跟国际经济发展的步伐,确保自己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要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首先离不开的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p2p平台的推进使得线上线下交易成为了可能,快递行业的发展使得国内新鲜水果市场得到了极大的推广,这些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而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企业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如产品的售后问题,沟通时差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市场发展的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助力剂,促使科学技术为国际经济与贸易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反之,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会推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繁荣,技术的支持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国际经济与贸易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处处可见的一部分,人们可以足不出户购买到世界各地的产品,推动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

3、促进我国和国际经济的共同繁荣

经济基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一个国家不可能实现综合国力的整体提高。在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由单一的国内经济转变为了多元的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的增加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与可能。

国内经济与贸易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国内经济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产品、服务质量的升级,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奠定基础;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则推动我国国内的产业结构升级、产品质量提高以及综合经济实力的提高。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

1、贸易发展高速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每年的货物贸易增长速度都不断提高,贸易数量也不断增加,极大地拉动了各国的经济发展。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通的便利,人们在进行产品、服务的选择时,跳出了传统的国内范围,将视野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使得国际贸易中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反之更加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眼光投向了国际市场,促进了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

2、区域合作程度提高

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越来越多,主要的贸易大国为了继续巩固自己的地位,维护自己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绝大多数都采取了大区域之间的合作这一战略方案,加强大国之间的合作,这就使得刚刚发展起来的多变贸易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挑战。

为了应对大国的策略,逐步树立起自己在国际经济市场中的地位,发展中国家也加强了区域间的合作,通过建立区域经济共同体、签订区域合作战略、降低关税等方法,发展中国家也加强了自己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合作,使得周边国家的产品、服务能以更为低廉的价格进入国内市场,国内市场的产品、服务也能以相等的对价进入国外市场,强化周边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巩固自己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3、贸易规范化

在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时,必须要遵循国际贸易的规则和惯例,在我国刚加入世界贸易时,就是因为不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规则和惯例,吃了不少亏,甚至输了许多场十分重要的官司,影响了我国产品的出国。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规则和惯例不仅仅包括在交易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基本规则和原则,还包括了尊重不同国家的特点、不同民族的风俗等原则,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增加,不同国家在进行交易时,逐渐重视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差异性,遵循基本的交易规则,使得国际经济与贸易更为规范化,促进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4、贸易范围选择性大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贸易更为自由,随之而来的,贸易之间的摩擦也会加剧,发生的矛盾逐渐增加,各国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往往会采取一些保护政策,如通过贸易壁垒的方式,减少进口,增加出口,保护国内产业。

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国家和地区为了进一步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避免与对自己设立了贸易壁垒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易,往往会选择将交易的范围扩展到其他地区,通过增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易,实现贸易的顺差,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

三、应对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措施

1、树立全球性的战略性眼光

全球性的战略眼光是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础,只有正确地对待国际经济与贸易,摒除传统的贸易眼界和贸易方式,抓住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才能正确把握住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方向,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正确战略。

2、重视信息技术,利用科学技术革新贸易方式

当前时代时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在网络上购买产品,天猫、淘宝、京东等网站成为了许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国外的亚马逊、ebay等网站也为许多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快速发展的今天,要实现发展,必须紧紧抓住贸易的新方式,利用便捷的信息技术,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沟通,并革新现有的科学技术,以科学技术革新传统的交易方式,以科学技术打破过去的交易壁垒,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

3、遵守传统国际经济与贸易规则,建立国际交往新规则

遵守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规则和原则,是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础,然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完善、不断地进步的。

在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双方的合作与交流,在公平、公开的交易平台下,建立新的更为便利的交往规则,使得国际交流更为便利,国际交往更为便捷,为双方提供交流的新平台与新方向。

建立国际交往新规则需要注意重视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尽可能地实现多方主体的平等交流,打破传统的贸易壁垒,实现全球的共同发展。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将新规则与传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规则相结合,避免存在不同时期的规则的冲突,对于不适用于当前的过时的国际经济与贸易规则,应予以摒弃。

四、小结

国际经济与贸易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在当前的科技时代和信息时代显得更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实现发展,必须紧紧地抓住其发展的趋势,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重视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规则,通过共同的努力,实现交易双方的互利互赢,共同推动双方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参考文献

[1]崔红艳.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商业,2015(5).

[2]章云.浅谈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J].商,2015(2).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篇8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新特征与趋势;我国发展策略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涵义和分类

服务贸易是指服务产品作为商品进行交易,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经济行为。国际服务贸易(tradeinservices)按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有四种分类。第一,过境交付,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提供服务。强调买卖双方在地理上的界限,跨越国境和边界的只是服务本身。第二,境外消费,指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特点在于消费者到境外去享用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第三,商业存在,指一成员的服务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商业机构提供服务,要求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在同一成员的领土内。第四,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的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自然人提供服务。与商业存在不同的是,服务提供者没有在消费者所在国的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

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新特征与趋势

1.国际服务贸易增长加速化

经济全球化引发了各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国际贸易格局也相应发生着变化。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成为跨国投资的主流。为了应对全球市场竞争,跨国公司不断调整资源配置和公司经营战略,按照成本和收益原则剥离非核心的协作与生产服务业务,增强了服务产品的可贸易性,服务贸易增长异军突起,特别是服务产品的生产成为国际投资的重要领域。

2.国际服务贸易发展高科技化

近年来,国际高科技领域发展最快的是以电子、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以新兴服务贸易部门为主的其他服务业蓬勃发展,充分反映了信息技术革命对新兴服务贸易的推动作用。服务贸易结构也日益向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新国际服务贸易浪潮产生的新行业不断涌现,一系列新兴服务方式将成为未来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和强大动力。

3.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自由化

发达国家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和区域性贸易组织,积极推动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全球化,以此来扩大服务贸易的出口。wto多哈回合谈判及区域性经济合作的谈判中服务贸易都成为主要议题,这也充分说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已呈现自由化的趋势。服务贸易自由化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4.服务贸易壁垒日趋隐蔽化。

自上世纪末以来,wto成员间相继达成关于服务贸易自由化的一揽子协议,充分显示了势不可挡的自由化趋势,服务自由化趋势遍及各个服务行业。与此同时,为了保护本国的服务业,各国纷纷采取非关税壁垒措施,各国政府通常回避关税措施,通过制定不利于外国竞争者的标准制度对外国服务提供者的进入和在境内从事服务活动设置障碍,或者政府对本国服务的出口采取隐蔽性补贴、减免税等。使本国的服务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处于有利的地位。

三、我国应对国际服务贸易新趋势的策略

1.重视发展传统服务业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并重

我国有一些传统服务行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一定的相对优势。政府应积极鼓励和扶持我国已初步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优势服务企业利用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我国的服务企业,应坚持处理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重发展原则,加强服务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此同时,我国应把服务业发展重点逐渐转移到现代服务业发展上来,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总体结构,立足于未来国际服务贸易竞争的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

我国服务贸易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当缺乏,并且,整个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也不高,这无疑大大削减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我国政府可以在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筹建国际服务贸易专业,培训更多高层次的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优惠政策增加国内服务业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不断改革创新。

3.健全服务贸易的相关法律体系

应尽快完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建立不同层次、内容齐备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法律支持。加快各服务部门的立法进度,并强化相关司法工作,同时应规范已有的部门规章,减少相互冲突之处及其中漏洞。完善立法还应从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实际出发,做到与《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制度接轨。

4.逐步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

导致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服务业的市场化水平低下。因此,我国应该避步打破国有经济的垄断格局。积极鼓励民间资本的进入,降低不必要的门槛,创造公平竞争的氛围。根据入世承诺和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制定不同的服务业开放规划,有步骤地开放我国的服务贸易市场。

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篇9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从规模差异、结构差异和收支差异三个角度出发,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主要从服务贸易的增长率、服务贸易结构、服务贸易收支和竞争力系数等方面,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趋势进行比较研究,并得出了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仍以发达国家为主。但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将进一步发展,地位将趋于上升。 

 

 

当今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全球经济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在一国的经济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已日益成为一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战略替代的工具。需要我们正确把握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特征与趋势。作为第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如何把握当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特征和趋势显得尤为重要。 

 

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的主要特征及其比较 

 

1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的规模差异。由于当代世界各国经济和服务贸业发展水平的严重不平衡,各国的对外服务贸易水平及在国际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十分悬殊,与国际商品贸易领域相比较,全球各地区和各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对称性更加突出。国际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和东亚三大地区。2005年,仅欧盟25国就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44.3%。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990年其服务贸易出口额为6686.05亿美元,占到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70.1%;2005年为18350.2亿美元,占到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73.6%,到2006年,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额达到19876.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72.7%。而1990年、2005年和2006年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分别为1543.5亿美元、5934.3亿美元和6697.5亿美元,分别占到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18.6%、23.8%和24.5%。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所占的份额还是相当小的。 

世界服务贸易一直是以发达国家为中心而发展的。2005年在世界服务贸易中位居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发达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在2004年和2005年稳居服务贸易进出口前五名。2005年五国的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的38%。服务贸易出口前十位国家和地区只有中国和中国香港归入发展中国家行列。 

2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结构差异。本文列举了五个发达国家和五个发展中国家,在美国的服务贸易结构中,2005年的运输、旅游和其他服务贸易的比例分别为:17.8%、28.8%和53.3%;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代表国中国2005年三类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0.9%、39.6%和39.5%,列举的其他国家也会有同样的贸易结构。由此可知,发达国家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以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赞为代表的其他服务类型。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总体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劣势。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旅游,旅游服务贸易额在其服务贸易总额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3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的收支差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总量上处于比较劣势,而且还体现在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的贸易收支存在大量的逆差,而发达国家存在着大量的顺差。1980~2006年。发达国家一直保持顺差状态,且顺差增加,由1980年的161.52亿美元到2006年的179.108亿美元。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收支逆差状态严重,由1980年的逆差611.27亿美元到2006年的489.45亿美元。 

具体到国别(或地区)而言,服务贸易顺差国前五名的国家(或地区)除了中国香港地区,其他四个分别依次是美国、英国、西班牙和瑞士,均为发达国家,顺差分别为646亿美元、287亿美元、259亿美元和199亿美元。

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将进一步发展。地位将趋于提升 

 

虽然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出口明显加快,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本文将从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服务贸易结构、服务贸易收支状况和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四个角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比较分析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1 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发展中国家增速迅猛。发达国家2006年的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9876亿美元,是1990年6686亿美元的z97倍,发展中国家在2006年服务贸易出口额是1990年的4.3倍,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增长速度。从增长速度来看,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明显加快,发展中国家在2004~2006年,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分别是23.11%、16.75%和12.86%,均高于同期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 

在2003年以前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增长速度都快于发展中国家,但是从2004年起,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增长率开始大大提高,且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增长率。当然这里面有发展中国家的原来的基数比较低的原因,但仍然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的强劲势头。 

2 服务贸易结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贸易结构均得到优化,但发展中国家转移速度慢于发达国家。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数据的获取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将以服务贸易出口额为标准,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额进行排名,截取发达国家前五名的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前五名为研究对象,对服务贸易结构进行比较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服务贸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保持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稳定增长的同时,逐渐向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倾斜。首先,1990年至2005年。代表发达国家的五个国家,除了法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占比有所增加外,其他四个国家在运输和旅游两项服务贸易方面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发达国家代表之一美国,其在运输服务贸易的占比分别由28.1%(1990)下降到17.8%(2005),旅游服务贸易的占比由37.9%(1990)下降到28.8%(2005)。而以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为代表的其他服务类型的占比呈现上升趋势,同样以美国为例,美国在其他服务贸易类型的占比由34.0%(1990)上升到53.3%(2005);在代表发展中国家的五个国家中,除了韩国和中国分别在运输和旅游服务上占比有所上升外,其各类服务占比的变化总体趋势是由传统的服务贸易部门向新兴服务贸易部门转移。这都与世界服务贸易由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的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相吻

合。其次,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做一个比较,发达国家转移的速度快于发展中国家,例如,在其他服务占比项下,发达国家增加的幅度都保持在10~20百分点,而发展中国家的增幅仅为2~10百分点。 

3 服务贸易收支状况——发展中国家收支状况改善,逆差减少。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总量上处于比较劣势。而且还体现在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的贸易收支存在大量的逆差,而发达国家存在着大量的顺差。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逆差额呈现波动减少趋势,虽然在个别年份有所扩大,如在2004年达到最大值,逆差541.88亿美元,但发展中国家逆差总体呈现逐渐缩小的态势,从1980年的逆差611.27亿美元缩小为2006年的489.45亿美元。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篇10

关键词:知识经济;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对策

一、知识经济的特质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正向知识经济迈进。尽管对大多数国家来说,知识经济还只是一种萌芽,然而,现代经济中知识正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重要资源,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应用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

应当指出,知识的运用,是一个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起就与人类生产行为紧密联系的现象。知识经济的形成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讲,这种质变的标志主要有经济资源、劳动资料、产业结构三个层面。

1.经济资源层面。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生产要素发生质的变化。在农业经济中,基本的生产要素是土地和劳动力;工业经济中,基本生产要素是资本和能源。现代经济中又有了新的变化。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在进行经济增长因素的研究时,就发现知识对于经济增长的特殊贡献。罗默提出新增长理论当知识被纳入生产函数后,不是效益递减,而是效益递增。但当时并不能认为美国已进入知识经济阶段。到了20世纪90年代,有资料表明,知识与信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开始超过50%,更有专家估计,信息高速公路建成后,知识和信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可能由20世纪初的5%~20%上升到90%。可见,知识和信息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生产要素。

2.劳动资料层面。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工具发生质的变化。农业经济中,关键性生产工具是犁、锄头等手工工具;工业经济中,关键性生产工具是机器设备;而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成为关键性生产工具。计算机软、硬件不断创新,以internet为核心的网络革命,成为知识经济的助推器。

3.产业结构层面。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主导产业发生质的变化。美国经济学家F马克鲁普1962年就发现美国在1947~1958年期间,知识产业以平均每年10.6%的速度递增,是同期GDp增长率的两倍;到了20世纪90年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出现知识产业或信息产业的GDp占GDp50%以上,对知识产业或信息产业的投资占总投资50%以上等转折性迹象。

二、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

1.国际贸易的动因将发生转移。按照斯密、李嘉图和赫克歇尔一俄林传统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的国际贸易理论,一国与另一国发生国际贸易的动因,主要是各国拥有的生产成本和要素禀赋不同,要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绝对优势或相对要素,按照生产成本不同和资源要素丰缺盈余程度进行国际分工,然后进行国际交换,贸易双方均能由此获得贸易利润。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优势必然包括知识优势、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等,这种优势将代替资本成为竞争的根本要素,智力资源的丰缺盈余程度将成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决定性因素。自然禀赋状况的重要性被削弱,以自然资源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逐渐被以知识和技术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所代替,科学技术知识将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因。

2.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直接资源,因此,以知识产品为交易对象的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将不断发展,日趋专业化、规模化,将导致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智能化、高级化。智能的物化产品将成为世界产品市场的主体,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以及一般技术密集型产品将让位于高技术密集型产品。在未来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中,高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越来越高。

3.网络贸易将成为新兴的国际贸易方式。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网上贸易市场。据美国《商业周刊》预计,2002年全球网上贸易总额将达3490亿美元。正是由于网络贸易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它才引起世界各国和国际经济组织的关注,纷纷制订各种政策和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和促进网络贸易的发展。此外,象wto与apeC等国际和区域经济组织对网络贸易也十分重视。显然,网络贸易将会得到迅猛的发展,成为21世纪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

4.技术贸易壁垒将成为最主要的非关税措施。在全球贸易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下,各国逐步取消关税,各种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将明显减少,自愿出口限制等灰色区域措施亦将被限制使用,因此,今后国际贸易中,保护主义将更多地运用高技术标准的措施来抵制外国商品的进口,达到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目前,国际贸易中盛行的绿色壁垒,正是某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工业国家借保护本国环境之机,制订出非常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使其他国家的商品无法进入这些国家的市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这些措施将会被更广泛地运用。

5.高技术产业的合作与交流将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知识经济时代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支柱产业,高技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一方面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对资本、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大,因此需要多个公司甚至多个国家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另一方面,由于它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即使最大规模的跨国公司,最先进的国家也不可能在所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可以预见,未来的高技术中心不可能集中在某一个国家,而是形成多个中心的格局。同时,人类面临的许多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也需要人类携手运用所掌握的高技术共同攻克。这一切都使得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技术产业的合作与交流将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

6.涉及知识经济的产业将成为国际贸易协调的重要领域。随着电子通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网络贸易的兴起,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贸易所关注的问题也就从自然资源转向了知识资源,从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转向了知识密集型产品,国际贸易协调的范围和重点也转移到以服务业、电信业、知识产权为代表的知识经济领域。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外贸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我国高科技投入在外贸领域上虽然有较大的增长,但是与发达国家比较起来仍有很大的距离。我国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知识经济的顺利发展和外贸的良性循环。要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在知识资源的形成、积累、创新中形成自己的知识比较优势,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重点发展信息产业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因此,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有重点地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并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我国产品的知识含量与技术含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及其附加值,才能推进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技术产品,才能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才能提高外贸的经济效益。

3.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贸易。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使各国的经济竞争进一步转向以服务为基础的竞争。服务业在21世纪将成为我国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它的振兴将大大改善我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同时也将有效地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在加大对技术服务领域投入的同时,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少进口、多研制,并形成相应的生产开发能力,以促进我国科研技术水平的提高;建立健全有关知识产权的法规,保障和促进知识型服务贸易健康发展,并结合世贸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来进行完善法律体系建设,参与适合知识经济特征和顺应国际贸易大趋势的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实施,走出一条保护性开放的道路,对当前比较薄弱的知识型服务行业实行合理必要的保护。

4.推行网络贸易,开拓国际市场。政府在加强对网络贸易宏观规划和管理的前提下,要加大投资,改善电信及网络设施的硬件环境,加速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加快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络的建设步伐,使我国对外贸易的信息技术与国际间的企业贸易接轨;加紧制定有关电子商务安全保障规范性法律条文,规范并促进网络贸易的发展。

企业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发展网络贸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实现从传统贸易方式到现代贸易方式的观念转变,努力制定切入电子商务系统的计划和网络基础设施;大力培养既熟悉传统外贸业务流程,又掌握新经济的操作规程和网络贸易方法的复合型人才;要努力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网络贸易的运作规律,积极采用高效率、低成本的网上商业模式,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5.培养我国的跨国公司,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近几年来,我国企业对外跨国经营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目前我国的跨国企业无论在数量、规模上,还是在质量、效益及国际地位上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实施走出去战略,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鼓励和支持有竞争力的企业实行跨国经营,采取合资、兼并等形式到境外开展加工贸易、开发资源以及技术经济合作等。对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国家应在财政、金融、外贸及行业指导等方面提供支持,抓紧制定和规范国内企业到境外投资的监管制度,加强我国在境外企业的管理和投资业务的协调。

6.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关系的协调,以维护我国外贸利益。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贸易竞争将更加激烈,由此而来的矛盾和纠纷也将不断出现。为维护我国外贸利益,仅靠外贸企业自律是不够的,还应当在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关系的协调,这是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进行国际贸易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必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陈宪等.国际贸易原理、政策、实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2.张详.知识经济与国际经济贸易.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