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十篇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十篇

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6:09

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篇1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riskfactorsintheprocessofnewborncare,andeffectiveprotectionmeasuresareputforward,andanalyzesitseffect.methods:choosewasborninourhospital,andnoseriousdisease,100casesofnewborn,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50casesineachgroup.Controlgroupadoptedroutinenursing,thecontrolforthepossibilityofriskfactorsforaspecificprotectivemeasuresandimplementation.toobserveandcomparethetwogroupsofpatientswiththetypeandincidenceofriskfactors,satisfactionwithnursingservicequalityandpatients'families.Results:theincidenceofriskfactorsisonly2%,thecontrolgroupwas36%,andtheincidenceofriskfactorsinthetwogroups,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otalsatisfactionwas96%,andcontrolsthetotalsatisfactionisonly76%,comparethedifferencesbetween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intheprocessofnewborncare,observeandanalyzethepossibleriskfactors,riskfactorsandtotaketimelyprotectivemeasures,toreducetheincidenceofriskfactors,improvepatientcaresatisfaction,reducetheoccurrenceofthedispute,nursesandpatientstopromotetheharmoniousrelationshipbetweennursesandpatients.

Keywords:newborn;Riskfactors;protective;nursing

护理安全是确保护理质量的前提,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新生儿缺乏沟通能力,护理工作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护理难度大。本实验通过选取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探讨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分析其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与对象

选取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出生,且无严重疾病的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5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出生时间4-21天,平均(13.2±2.8)天。实验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出生时间3-22天,平均(14.1±3.1)岁。两组新生儿均为健康状态,重症监护或出生后存在较严重疾病的新生儿不得入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出生天数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危险因素

1.2.1院内感染因素

新生儿抵御外界侵害能力差,易发生感染。病房环境等外界因素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危害新生儿健康,严重者将危及生命。

1.2.2人员素质因素

部分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足,工作责任心不强,严重者出现工作失误,导致不安全事件发生。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没有及时配备腕带,或出现腕带丢失,造成新生儿混淆。

1.2.3人员配置因素

排班不合理,影响实际工作需要,人员设置不足,影响工作效率,护理质量下降。新生儿需要的药物剂量、种类有个体差异,由于交接班及人员配备不足可能引起药物错发及漏发。

1.2.5专业技术因素

医护人员工作繁忙,对最新护理技术及最新仪器操作的掌握参差不齐,出现技术水平协作能力不强的发生。

1.3防护措施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针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制定具体的防护措施并实施。

1.3.1重视感染防治

注意新生儿床单、被褥、衣物等清洁,加强对治疗器械、床栏消毒。护理人员提升洗手依从性,防止病原体交叉传播,引起院内感染[1]。

1.3.2加强医患交流

护理人员及时合理地对新生儿家属进行教育,在工作中具备认真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让患者家属积极主动地配合工作,减少医患关系的紧张氛围。

1.3.3规范护理流程

制定规范化护理流程,包括入院、护理事项及出院等,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实现工作责任制,落实到个人,提高工作责任感,方便护理管理。

1.3.4合理排班制度

根据新生儿的收治特点,制定合理化排班,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工作质量评估,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2]。

1.3.5提高专业技能

在工作之余安排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适应新的护理措施,紧跟医学护理技术的发展。

1.4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种类及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总满意度=非常满意+较满意度+满意。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种类及发生率的比较

对两组患者危险因素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发现,实验组出现腕带漏带丢失1例,危险因素发生率仅为2%;对照组出现腕带漏带或丢失4例,药物错发漏发3例,院内感染3例,护患纠纷8例,危险因素发生率达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种类及发生率的比较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情况

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满意度进行比较,实验组总满意度达96%,对照组总满意度仅为7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情况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3]。控制好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4]。

新生儿无法准确表达自身感受,免疫力又低,容易发生院内感染,防止院内感染是安全管理的重点,病房要很据《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合理布局[5]。新生儿监护室不设陪护人员,如药物发放错误等潜在危险因素可能会危害新生儿健康[6],强化药物治疗中的“三查七对”制度,提高用药安全[7]。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8]。护理工作中很多危险隐患的发生主要在思想上认识不足[9],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负责的工作态度及爱岗敬业的精神。此外,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关键,要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学习国内外的新知识、新观念[10]。

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篇2

湖南省儿童医院,湖南长沙410007

[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并总结相应有效的预防护理对策。方法对入住niCU的危重新生儿压疮高危因素进行分析评估,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发生压疮12例,压疮发生率0.76%。结论针对引发新生儿压疮的各类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预防护理,对于降低压疮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危重新生儿;压疮;高危因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5(a)-0074-02

压疮又称褥疮、压力性溃疡,是身体局部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长时间受压、缺失组织营养,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出现的局部坏死和破损[1]。压疮不仅会导致患儿病情加重,对于严重压疮者甚至可引发继发感染,如处理不当还可引发医疗纠纷。如何合理评估引起危重新生儿压疮的高危因素,从而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控制、预防,niCU病房要特别重视的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护理问题。作者通过2011年3月—2012年11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新生儿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对危重新生儿压疮高危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使高危压疮的发生率降至0.76%。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1年3月—2012年11月我科共收治危重新生儿1566例,使用Branden评分量表[2]对患儿进行高危压疮风险分析,10~12分303例,≤9分73例。有12例新生儿发生了压疮(男7例,女5例),发生部位分别为枕后4例,前额2例,耳后2例,鼻中隔2例,足背2例。危重新生儿压疮发生率0.76%,12例均系高风险病人,占全部高风险病人比例3.9%,其中Ⅲ期压疮1例(耳后),余均为Ⅰ期压疮。

2危重新生儿发生压疮的高危因素分析

2.1与新生儿相关因素

2.1.1营养状况国内外学者均认同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发生的原因,也是直接影响其愈合的因素,新生儿皮下脂肪厚度体重,上臂围等可反映新生儿营养状况。全身营养障碍、大型手术创伤、营养摄入不足等都会减少新生儿体内蛋白质的合成量,同时还会造成新生儿出现负氮平衡、肌肉萎缩、体重呈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等现象。营养不良还可导致组织器官功能减弱,对调节应激期代谢变化的能力也相应弱,从而进一步增加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形成恶性循环[3]。

2.1.2皮肤水肿本组压疮患儿中有2例患儿均伴有严重的低蛋白血症、全身体位性水肿明显。研究发现低血白蛋白发生压疮的机会要高于高水平的患者,同时低血白蛋白水平患者发生压疮后其愈合(即压疮评分减少)的可能性降低,而高血白蛋白水平患者发生压疮和压疮进展的可能性都要低于低血白蛋白水平的患者[4]。

2.1.3昏迷、活动受限因缺氧缺血导致患儿意识障碍、不同程度昏迷,自主活动减少或无自主活动,手术、机械通气等使活动、体位受限。常见部位为枕部,其次为耳后、足跟部和足尖。本组发生压疮12例中4例发生在枕后,对于新生儿来说,头部占了全身很大的比例,当他们仰卧时枕部便成了主要的受压点,然而稀少的头发以及较少的皮下组织又增加了头部对压力和剪切力的敏感性,导致了枕部压疮的高发生率[3]。

2.2与niCU病房相关因素

2.2.1药物对于一些重症病人,血管加压药的使用和液体复苏会导致压疮的发生。因为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间接反映了循环功能障碍的程度,而且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的α-受体效应还可引起外周组织血管收缩,进一步加重缺氧、缺血。而液体复苏会导致循环受损、水肿以及阻碍毛细血管对营养物质的交换[5]。

2.2.2压疮的发生主要与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上述因素有关,其首要因素是压力,短时间的高压力和长时间的低压力均可导致压疮的发生[6]。除了自身对身体局部的压力外,还有来自外力,如呼吸机管道对前额、持续正压给氧(Cpap)鼻塞对鼻中隔的压力以及固定用弹力帽对耳后的压力等。本组发生压疮2例由于呼吸机管道对前额的长时间压力,3例由于Cpap鼻塞对鼻中隔的直接压力,1例由于蓝光治疗时,耳后骨突部位与蓝光箱面直接压力,1例由于Cpap固定帽对耳后的压力,2例由于血氧饱和度探头对足背和足底的压力。另外水肿、硬肿、重度营养不良患儿未使用特殊的减压水垫,自制鸟巢、床单有皱褶,留置针关卡压迫皮肤,各种导线、管道等的压力,或躁动时病人足跟部与床面均可产生较大的摩擦力。

2.2.3体位新生儿头部占了整体身体总长的1/4比例,呼吸机病人由于体位的限制及肩垫的使用,昏迷病人无自主活动,当他们仰卧时枕部成了最主要的受压点,加上新生儿头发稀少,皮下脂肪少增加了对压力和剪切力的敏感性,因此仰卧时的危重儿压疮多发生在枕后。全身及局部水肿病人,除了头枕部外,足跟及足踝部也成为压疮的高发部位。

2.3与护理人员素质相关因素

①危重新生儿因为病情危重,护理人员往往注重病人的呼吸道管理及治疗等方面,而忽略了对压疮的评估及预防。

②部份护理人员责任心欠缺,3例是未做到及时有效翻身(1~2h/次),2例Cpap鼻塞受压未定时对受压部位放松,1例弹力帽受压致耳后Ⅲ期压疮是观察不仔细,对受压部位放松时忽略了耳软骨对耳后的压力所导致。

2.4其他有相关研究表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多器官功能衰竭(aRDS)、体外膜肺(eCm0)、机械通气[6],组织水肿、插管时间、iCU滞留时间(>96h)、呼气末正压(peep>10mmHg)等因素亦可造成压疮的发生。

3护理对策

3.1重视压疮风险评估

压疮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病理变化过程,由于危重新生儿属压疮高危人群,我科通过全面分析并评估其风险性,针对高危因素采取个体化防治措施,从而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3.1.1评估工具应用改良的Branden评估表通过对患儿的精神、潮湿、移动、营养以及身型和身高等8个项目进行评分。分数越低,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其中得分位于10~12分的表示高度风险,得分低于9分的表示极度风险。高风险病人每班评估,根据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记录在风险评估表上。

3.1.2建立压疮管理体系制定压疮诊疗护理规范,由院护理部、科室护士长以及责任护士三方进行监管。其中责任护士负责对每例危重新生儿发生压疮事件的风险进行评估,病制定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对高度风险的患儿应将其资料上报,并由院护理部组织管理小组对患儿定期巡访。

3.1.3重视对患儿病情变化时的压疮风险再评估niCU病房新生儿病情重,常合并多脏器损伤,压疮风险亦增大,此时护理人员因重视病情发展往往忽略了压疮的风险。科室内质控小组每天对压疮的潜在高危因素患儿进行评估,并监督各项预防措施实施到位。

3.2加强营养、消除水肿

因营养不良致骨突部位缺乏脂肪组织的保护,加之疾病的影响,致消耗增加,因此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引起水肿的原因,改善心、肾、肺功能,改善全身营养情况、纠正低蛋白血症等。遵医嘱输注白蛋白,无禁忌患儿及早胃肠道喂养。禁食患儿及胃肠道喂养耐受能力差的患儿可选择营养支持。

3.3减少对局部组织的压力

对于高风险患儿使局部组织的压力减轻,应建立床头翻身卡,无禁忌时1~2h更换体位一次,减少长期对局部组织的压力。水肿明显的患儿应给予气垫支持,并增加翻身次数。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时,在管道与皮肤之间垫软垫增加受压面积,Cpap鼻塞与鼻中隔皮肤之间用人工皮保护,或采取改良型鼻罩式接口,避免对鼻中隔的压迫。

3.4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对压疮问题危害性的认识,对高危病人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从而减少由于护理工作不到位而造成的压疮。

4小结

危重新生儿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是临床护理人员要面临的严峻挑战,了解通过对危重新生儿压疮的高危因素评估分析,早期评估压疮高风险人群,建立压疮风险评估及创面管理小组,制定全面皮肤评估系统,主动对高风险病人进行干预,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

参考文献]

[1]李如竹.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6.

[2]USDepartmentofHeahhandHumanServices.pressureulcersinadults:predictionandprevention[m].Rockville:marylandiaHCpRpublication,1992:13-35.

[3]余卓文,顾莺.危重患儿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及评估进展[J].护理研究,2011,25(1):101-103

[4]王春生,时志斌,刘安庆,等.脊髓损伤截瘫病人血白蛋白变化与压疮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4,18(8):1422-1423.

[5]JirickamK,Ryanp,Carvalhoma,eta1.pressureulcerriskfac—torsinaniCUpopulation[J].amJCritCare,1995,4(5):361-367.

[6]张慧萍,马风雷.瓣膜置换手术中患者发生后枕部压疮原因分析及护理[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86-87.

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危重新生儿;转运;院前护理抢救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a)-135-02

危重新生儿转运是新生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效的院前护理抢救是转运成功的前提,也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致残率和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环节[1]。我院新生儿科自2005年1月~2007年12月31日成功转运危重新生儿337例,转运后的337例中1例因肺出血死亡,占0.29%,22例好转,占6.53%,治愈314例,治愈率占93.18%,现将转运情况及院前护理抢救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12月31日我院转运的危重新生儿337例,见表1。

1.1转运设备与人员

设备及用物:救护车、多功能新生儿转运暖箱、氧气瓶、氧气袋、便携式吸痰机、微量血糖仪、手提式急救箱(内备新生儿喉镜、新生儿复苏气囊、不同型号气管导管、不同型号深部吸痰管、常用的急救药物、输液器、输血管、注射器、头皮针、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用物等)。

转运小组人员:一名新生儿科医生、护士及急救车司机为一个抢救小组,按排班,随时待命。

1.2转运流程

接诊电话询问详细地址、产妇情况、新生儿出生情况及病情立即启动急救转运系统与转诊医院或家属保持联系到达接诊地点快速评估病情施行抢救措施同时向患儿家属及医院交待病情,签订转诊协议评估抢救后患儿病情变化好转立即转运。

1.3院前护理抢救方法

1.3.1评估全面了解病史、检查评估患儿,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面色、反应、肌张力,结合患儿出生时情况,快速作出转运判断。

1.3.2保暖根据患儿胎龄及体重设置暖箱温度,以适宜的外界温度维持新生儿正常体温,促进循环。

1.3.3开放气道开放气道,予以气管插管、深部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氧疗,动态监测心电及血氧饱和度,使患儿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维持正常。

1.3.4开放静脉通道至少建立2条静脉通路,如脐部未作处理,应立即在脐静脉施以抢救用药,尽快缓解症状和体征。

2结果

转运后结果见表2。

3体会

新生儿转运是将危重新生儿从基层医院转往三级医院的niCU进行进一步监护、诊断及治疗的主动转运过程,是新生儿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危重新生儿存活率中极为重要的一环[2]。院前急救是转运成功的前提[3]。必需的新生儿急救设备和经过专门训练的转运小组人员是危重新生儿院前护理抢救及转运成功的基础,熟练的院前护理抢救技术使急救措施及药物能在第一时间内得以实施,及时的保暖、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及静脉通道的建立,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使患儿的危险情况在短时间内出现转机,从而为成功转运奠定了基础。转运途中的护理抢救是整个转运过程及影响预后的关键[1]。

通过对273例危重新生儿的成功转运,使我们体会到院前及时有效的护理抢救是危重新生儿转运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孙爱莲,郑方舟.浅谈高危新生儿转运网的建设体会[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156.

[2]金汉,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26-129.

[3]阮珊三,傅燕娜,刘光辉,等.危重新生儿转运与院前急救(附156例临床分析)[J].小儿急救医学,2001,8(2):97.

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围产儿;围产儿死亡率;死因;预防措施

--------------------------------------------------------------------------------

作者单位:265701龙口市人民医院产科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医疗保健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反映围产期医疗、保健的一个重要指标。现将我院产科2002年~2011年10年中168例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2002年~2011年10年间在我院出生的围产儿死亡登记本,围产儿死亡报告卡及死亡病例共168例。

12标准按照我国统一实行的围产期Ⅰ[1]即妊娠满28周(胎儿体重达到1000g或身长达35cm)至产后7d所发生的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病例168例为统计对象,计算围产儿死亡率,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提供预防措施。

2结果

21其中表2居首位的畸形指孕期彩超检查发现引产或分娩后临床诊断明确的死亡围产儿。表1中死胎发生130例,其中不明原因15例;有明确原因的依次是畸形引产47例(神经管畸形13例,唇、腭裂10例,先天性心脏病4例,其他各种畸形20例),我们本地从2008年开始免费发放叶酸,怀孕前3个月和妊娠后前3个月共6个月口服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4年来只有1例神经管畸形,可见效果明显;脐带因素35例,脐带因素所造成的死胎是分娩后检查证实,原因分别是脐带过度扭转、脐带缠绕、脐带真结、脐带反折受压造成胎儿缺氧死亡;胎盘早剥14例;妊娠期高血压12例;妊娠合并糖尿病7例。新生儿死亡31例,其中早产21例,先天性心脏病5例,其他畸形5例。死产6例,4例脐带脱垂,均是2004年以前发生,2007年1例死产的原因是产妇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来院时宫口开全,胎死宫内,不可避免的死亡。2009年1例死产原因是年轻大夫经验、技术不足,处理不当造成死亡,本例死亡是可避免的。

22围产儿死亡率2002年~2011年围产儿死亡率分别是697‰、906‰、722‰、689‰、639‰、859‰、643‰、714‰、554‰、788‰、平均死亡率712‰。

23围产儿死因分析从上述资料中显示胎儿畸形是引起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因素,脐带因素与早产分别占第二位,第三位。其次母体因素和胎盘因素也是造成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3讨论与措施

31在围产儿死亡中以胎儿畸形占首位,与国内报道相符[2],预防出生缺陷要从孕前开始,孕前和孕期消除和避免接触各种危险因素,如环境、饮食等,为胎儿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内外环境。措施包括孕前注射疫苗、预防传染病、孕前筛查弓形体、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孕前和孕早期口服叶酸或强化叶酸食品,预防神经管畸形的发生,孕前治疗生殖道感染和某些性病,孕期不吸烟不饮酒,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高危因素做好产前诊断,进行新生儿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的早期筛查,以减少畸形引起的围产儿死亡。

32脐带因素和不明原因的胎死宫内在本统计中共50例,可以通过孕期自我监护、胎儿监护、胎儿脐血流图、彩超等预测和诊断,及时治疗,可避免胎死宫内,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33早产在本统计的死亡原因顺位构成比中占第三位,国内早产占分娩总数的5~15%,约15%早产儿于新生儿期死亡[3],胎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大多数由胎膜早破,妊娠期并发症或合并症及各种原因引起宫缩造成的早产引起,所以积极预防早产,加强妊娠期并发症或合并症管理治疗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措施之一。对于胎龄较小,早产不可避免者,建议产前转诊上级医院,及早治疗早产儿也是避免早产儿死亡的重要手段。

34加强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实行统一管理,按时产检,早发现高危因素,早住院,早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做好胎心监护,自我监护,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35加强对助产人员及年轻大夫的培训,提高助产专业技术,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产房内配备复苏设备,每次分娩应有一名熟练掌握复苏技术人员在场,可保证抢救的成功率。

总之,加强产前检查,预防出生缺陷,防治早产,加强高危妊娠管理,提高助产技术,加强自我监护、胎心监护、产时监护及时发现宫内缺氧,及时治疗,可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4.

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篇5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036-01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主要负责接收病情危重的患儿,治疗与观察过程中需使用各种导管,由于新生儿身体各器官组织较为脆弱,机体内环境稳定性不足,故在置管及导管维护时操作较为困难,易引发非计划拔管,中断治疗,增加院内感染风险,危害生命健康[1]。集束化护理是利用一系列护理措施处理难治性疾患,最大程度的优化医疗护理服务,提高医疗质量[2]。本研究将集束化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旨在探讨其对非计划拔管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治疗的5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8例,女22例;胎龄34-41周,平均(3741±207)周。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治疗的5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7例,女23例;胎龄35-41周,平均(3753±212)周。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书。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管道护理,胃管留置患儿佩戴小手套、喂养前检查胃管刻度并通过回抽内管观察其内容物,做好交接班工作。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具体内容为:①培训:加强对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培训,学习最新管道护理技术与并发症预防;②导管标识改进:由医院统一制作导管标识纸,不同导管以不同颜色代表,并备注药物名称、日期等,并规定标识纸贴放位置;③中心静脉管理分级护理:由专人负责更换敷贴,由高资历护理人员正确掌握脉冲式冲管手法实施日常护理,并在患者床头粘贴不同导管维护方法与使用注意事项,正确使用管道安全评估表评估其风险,做好评估记录,加强管路巡视;气管插管时,患儿出现烦躁、哭闹等情况时,应轻轻抚摸其背部,并用轻柔的语言安抚;根据需要,及时吸引清理口腔与气道分泌物,及时更换有松动现象的固定胶布。

13评价指标①比较两组不同类型管道非计划拔管率,包括输入性管道、输出性管道及综合性管道。②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Ⅱ度臀红、鹅口疮、七部感染、管道堵塞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非计划拔管观察组输入性管道、输出性管道、综合性管道的非计划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具有发病急促、病情发展快且危重等特点,患儿需接受及时而有效的治疗及针对性护理措施,但在既往护理过程中,常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影响治疗的持续性,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威胁患儿生命安全,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原因与拔管评估意识差、患儿肢体缺乏约束、导管固定差等有关,因此,如何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非计划拔管率已成为目前科室面临的重点难题之一[3]。

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心理护理;高危妊娠;分娩方式;产程;护理满意度

高危妊娠对孕产妇及胎婴儿有较高危险性,可能导致难产及或危及母婴者,称高危妊娠。具有高危妊娠因素的孕妇,称为高危孕妇。高危妊娠产妇多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通过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来改善患者的不同的心理状态[1]。本文选择我院分娩的60例高危妊娠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高危妊娠产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分娩的60例高危妊娠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初产妇32例,经产妇28例。孕周28~42周。其中包括妊高征27例,妊娠合并糖尿病12例,妊娠合并心脏病6例,其他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5例。根据是否实施心理干预措施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周、产次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方法高危妊娠产妇对高危妊娠缺乏正确认识,开始会感到困惑茫然,接着担心本次妊娠是否顺利,胎儿发育是否正常、是否会发生难产。随着对高危因素的进一步了解,担心是否会发生不良后果。某些高危因素孕妇认为反正早晚要剖宫产,有些不按时复诊,分娩方式依赖剖宫产。随着分娩日期的来临,另一方面担心孕期用药治疗会影响胎儿发育,害怕胎儿畸形或出现其他胎儿意外[2]。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

1.2.2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入院后,护士应热情接待,主动详细地介绍医院及病区情况,对环境的了解可以缓解人的紧张心理状况。让待产的产妇在这样温馨的环境中欣赏,转移注意力,减少心理压力。针对产妇的社会角色、性格、文化素质等特点,与产妇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对产妇提出的问题耐心听取,适当讲究策略地给予回答。医护人员一定要认真全面的向产妇讲解有关正常分娩的知识、临产后可能出现的征象、宫缩与分娩的关系,告诉产妇宫缩时应配合呼吸及轻轻按摩腹部或腰骶部以减轻疼痛、宫缩好可促进产程的进展以及分娩时如何配合。分娩时,帮助产妇摆好,多用语言安慰她们,分散她们的注意力;护士陪伴在身边,让病人握住护士的手,指导其进行平静缓慢规律的深呼吸;多用鼓励和肯定性的语言,告诉她们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不要过分担心;产后及时的掌握她们的心理状况,针对性的给予心理疏导,使产妇保持着轻松愉快的心情。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顺产率明显提高,剖宫产率明显降低,产后出血及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

表1两组高危孕产妇妊娠结局比较

3讨论

高危妊娠是指妊娠期有某种并发症、合并症或致病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及新生儿或导致难产者,高危病例剖宫产手术有较大的风险。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医护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做好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做好心理疏导,进行有效的相关心理护理对高危妊娠产妇的妊娠结局的影响非常关键[3]。

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顺产率明显提高,剖宫产率明显降低,产后出血及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

参考文献

[1]戚春鸽.高龄初产妇围生期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J].中华全科医学,2010,08(01):123-124.

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篇7

pDCa循环是上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提出的一种全面质量管理方法。pDCa循环法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护理管理方法,通常包括四个阶段,分别是计划、实施、检查、处理,是科学化、标准化的一种管理体系[1]。跌倒是指患者突然发生或非故意倒于地面或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应用pDCa循环,对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根据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记录单》的评分结果,制定不同的护理重点。评分≥10分,属于高危上报者,采取相应预防,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6月我科收治的40名高危跌倒患者为对照组,其中小儿脑瘫16例,脑卒中患者18例,脊髓损伤患者6例;选取2016年7月―12月我科收治的40名高危跌倒患者为试验组,其中小儿脑瘫15例,脑卒中20例,脊髓损伤患者5例,两组病员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预防跌倒的发生,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法。

1.2.1p:计划(plan)对新入院病人均使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记录单》对病人进行跌倒风险评估。评分≥10分为高危并上报的患者,责任护士按照评估频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落实预防措施,评估单上有评估护士、质控护士、患者家属签字确认。

1.2.2D:实施(do)

1.2.2.1护理部定期对全院护士进行预防跌倒培训,科室再次培训使全体护士能熟练掌握如何使用预防跌倒的评估单。每位患者床头均悬挂警示标识(床头牌插入“安全警示”:防跌倒坠床),评分≥10分患者的腕带有警示标识,加强巡视,做好护理记录。

1.2.2.2防范措施落实到位:①各病房厕所、台阶贴防跌倒温馨提示;②脑瘫儿童的病床四周加贴塑料软垫;③厕所左右加扶手;④清洁工及时处理水渍;⑤严格床旁交接班;⑥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评价宣教效果;⑦治疗师负责病人的接送工作;⑧行走训练时,家属与治疗师双人陪同。

1.2.2.3评估频次:每周评估一次;病情变化再评估;转科后重新评估;手术后当班评估;住院1月评估一次;病危、大于或等于21分三天评估一次;病重患者每周评估一次。

1.2.2.4如果患者发生跌倒,应迅速采取应急预案,实施救助措施,向护士长汇报,24h内上报不良事件到护理部。科室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讨论改进措施,并落实整改。

1.2.3C:检查(check)质控护士对评估单及时检查,护士长观察护士工作动态。护士长不定期检查病人的跌倒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有无及时动态评估,病人的依从性是否提高。

1.2.4a:处理(action)每月召开护士会议,对于依从性差的病人及家属,运用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做再次计划,从而转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1.3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应用X?进行检验,以p

2.结果

实施pDCa循环后,试验组的高危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康复医学科病区与其他病区有所不同,这里收治的大多为小儿脑瘫、脑损伤后的偏瘫患者及脊髓损伤的患者。患者本身有较多发生跌倒的高危因素及外在因素。因此康复医学科是发生跌倒的高危科室,预防工作尤为重要[2]。pDCa循环管理,在康复医学科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既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也降低了跌倒的发生率,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篇8

【摘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iRDS),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多见于早产儿?剖宫产儿?产母患有糖尿病或妊高症的新生儿?临床表现为生后或生后不久出现呼吸困难?青紫,伴有呼气性,鼻翼扇动及三凹症,呼吸音低,有细小湿罗音为特征?本文阐述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以此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

【关键字】呼吸窘迫综合症;预防措施;治疗方法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onatal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nRDS)是一种由于新生儿的机体受到损害后出现的急性的肺损伤,并发类似于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肺透明膜病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现阶段,我国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这方面研究较少,基本处于起步时期,相关医疗人员专业技能匮乏?笔者根据多年临床诊断经验,总结该病的特点,分析该病的高危因素,总结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下文作具体阐述?

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措施

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能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使新生儿健康的成长?预防该病首先要掌握该病的临床特点及产生该病的高危因素等?笔者根据多年临床诊断经验总结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发病的时间窗宽,辅助通气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等临床特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产生的高危因素有:早产儿;糖尿病孕妇;宫内窘迫和出生时窒息?

根据nRDS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可以一下几点进行防治:①尽可能避免对孕周不足39周的孕妇行剖宫产,最好在宫缩发生后行剖宫产?②对有难产高危因素的孕妇应做好产前监护,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及宫内发育迟缓,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胎儿发生窒息?③对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的产妇,应加强产前监护及产后婴儿的护理,避免新生儿发生窒息?④加强患儿的呼吸管理?预防感染及合理喂养,特别是对重度窒息新生儿应严密监护,防止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2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新生儿一旦确诊为nRDS,应及早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下文就几种不同的治疗措施具体说明?

2.1B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验证表明应用压力为8cmH2o的气泡式鼻塞持续正压通气(B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具有良好效果?BnCpap治疗方法以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在某医院分娩出生,生后半小时收入病房的早产儿36例为研究对象?胎龄在27~37周,羊水实验泡沫实验,出生时无胎粪吸入?无严重窒息和其它严重心肺疾病?治疗分为预防组和治疗两组,各为21例?15例?预防组应用BnCpap前没有出现呼吸窘迫情况,胸部X片无异常?治疗组15例均以出现呼吸窘迫情况,胸部X片有程度不同的RDS表现(一级:6例,二级:6例:三级:5例,四级:4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剖宫产4例?两组新生儿均予经皮血养饱和度监测?心电监护?抗生素预感染?静注维生素K1防治出血性疾病?抗干扰素预防感染?监测血气?部分或全部静脉营养?每2h松动鼻塞1次并经口和经鼻腔吸痰?插胃管并根据其腹胀的情况定期开放胃管排气等处理?

研究对象在出生半小时内用BubblenasalCpap?初调值:压力为8cmH2o;氧流量为6~8L/min;吸氧浓度预防组和治疗组分别为25%~30%?40%~50%,使经皮血养饱和度在90%~95%;吸氧温度在36.8℃~37.3℃?在治疗时当吸氧浓度达到55%,压力大于等于10cmH2o,而患儿经皮血养饱和度小于90%,paCo2大于60mmHg,pH小于7.2;或者有严重的常规治疗无效的呼吸暂停,即给予气管插管注入pS并改用常频呼吸机治疗?预防组在应用BnCpap24~48h后未出现呼吸窘迫症状;治疗组在吸氧浓度为21%的情况下,患儿经皮血氧饱和度大于90%,无气促及三凹征?无呼吸暂停或心动过缓等情况?

结果表明预防组21例研究对象中有17例未出现nRDS,预防成功率为81.0%?4例新生儿6~8h后出现nRDS,其中2例继续治疗6h症状逐渐改善;2例于生后6h行气管插管注入pS并改用机械通气,存活1例,死亡1例?应用成功率为95.2%,病死率为4.8%?治疗组15例研究对象中,14例治疗3h后血气改善,治疗7~9h后临床症状改善,1例6h后行气管插管注入pS并改机械通气,最终存活?治疗成功率为93.3%?虽然BnCpap预防及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具有良好效果,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例如,BnCpap造成的最普遍的肺外症状是鼻部损伤?因此对于使用BnCpap治疗患儿来说,鼻部护理十分重要?在治疗中部损伤可以通过调整鼻塞的大小?定期松动鼻塞?加用海绵垫等措施减低或避免?

2.2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目前治疗为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及机械通气治疗,是新生儿期机械通气的最常见因素?高频震荡通气(HFoV)是一种以高频活塞泵或振荡隔膜片前后移动产生振荡气流,使少量气体送入和抽出气道的通气,气体的吸入及呼出均为主动过程?其氧合作用是依赖获得最佳肺容量来维持功能残气量?本方法以已确诊的32例nRDS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治疗方法是在患儿出生6小时后内给予固尔苏替代治疗,然后使用SLe呼吸机进行HFoV治疗?HFoV初调参数为:平均气道压(map)9~12cmH2o,振幅(p)20~5cmH2o,以胸部震动为准,频率10~15Hz,吸氧浓度(Fio2)0.6~0.8?之后根据血气分析?临床表现?心电监护等调节参数,当患儿病情及胸片好转,生命体征稳定,自主呼吸强,血气分析正常,HFoV参数下调至:平均气道压(map)5~7cmH2o,吸氧浓度(Fio2)0.4,撤离呼吸机?

32例患儿经HFoV治疗后无一人发生肺气漏现象,nRDS患儿均治愈出院?HFoV治疗法更很好的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能使患儿短时间内paCo2下降迅速?大家都知道paCo2有其正常范围,过高为二氧化碳储留,过低常常为过度通气?另外在用HFoV法治疗nRDS时,必须在短时间内频繁监测动脉血气,根据其快速下调参数,防止过度通气以减少并发症?此外,高频通气发生肺气漏较常频通气(Cmp)少,因为HFoV使用时平均气道压(map)及肺容量相对恒定,肺泡避免或减少了一张一弛,更稳定,避免了气压伤和容量伤?

在用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需要特别注意,HFoV能快速降低paCo2,paCo2与脑部血流变化密切相关,波动过大增加早产儿的脑室内出血机会,使用HFoV时,必须频繁监测血气分析,若不能做到,则建议非重症nRDS仍使用CmV治疗?

3结语

综上所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常见的疾病,严重威胁了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作为儿科医护工作者我们应不断汲取国外相关技术,不断探索创新更加先进治疗手段,尽最大力量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给新生儿带来的疼苦,最大程度减少死亡率?

参考文献

[1]陈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和高危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

[2]polinRa,Sahni.newerexperiencewithCpap[J].Seminneonatol,2002,7(5);379-389.

[3]morleyCJ,DavispG,DoyleLw,etal.nasalCpaporintubationatbirthforverypreteminfants[J].newenglandJmed,2008,358(7);700-708.

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篇9

关键词:新生儿院前急救护理记录tRipS

随着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的构建,新生儿院前急救转运是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安全地将危重新生儿转运到上一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救治,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应用,从而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明显改善预后[1,2]。然而,转运过程中可能存在患儿病情变化,甚至死亡的风险。要实现安全、快速地转运,医护人员必须要全面评估,密切监护,准确实施各项抢救措施,从而保障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记录是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病人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是护理人员对病人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的原始文字记载[3]。新生儿转运从接到转运请求至安全到达目的地,经过了出发前准备、接诊病人、安全转运及顺利交接等数个环节,期间患儿病情的变化、各项监护内容及实施的护理操作记录均应详细记录,为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治疗提供有效信息,同时也是转运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依据。为了进一步提高转运质量,规范转运的各个环节,科学地记录转运前、转运途中及转运后的各项数据,我院新生儿医疗中心自行设计了新生儿院前急救转运护理记录单,记录方法简单,内容全面、客观、真实,能够反映新生儿转运过程中的各个方面。

1表单设计原则及适用范围

1.1转运护理记录单遵循的规范

此护理记录单的设计遵循江苏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第2版),客观、准确、及时、真实、全面地反应新生儿院前急救转运情况,为患儿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后的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

1.2转运护理记录单遵循的指南文件

根据《中国新生儿病房分级建设和管理指南》的要求[4],结合S.t.a.B.L.e转运模式[5],依据转运前物品设备准备、接诊时评估、转运途中监护及转运后病情交接的基本流程设计此护理记录单。

1.3新生儿转运生理稳定指数

依据新生儿生理稳定情况评估新生儿的病情,应用新生儿转运生理稳定指数(transportriskindexofphysiologicstability,tRipS)[6],可以有效预测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死亡率。

1.4转运护理记录单记录方法

此护理记录单适用于新生儿院前急救转运的全过程,以表格式呈现,记录方法简捷。

2表单的组成及内容

2.1表单排版模式

新生儿院前急救转运护理记录单采用a4纸正反两面记录,横向排版。

2.2表单正面

主要内容眉栏、转运前核查记录及首次患儿评估记录。眉栏包括:接诊人、接诊时间、出发时间、到达时间。转运前核查单主要核查转运车内设备性能及准备状态、急救物品及药品是否准备齐全(见表1)。首次患儿评估记录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神经行为、自主呼吸表现、皮肤性状及肢端温度(见表2)。

2.3表单反面

主要内容眉栏、转运监护记录及转运交接记录。眉栏包括:患儿姓名、性别、年龄、返回时间及到达时间。转运监护记录主要反应转运中患儿病情的变化,持续心电监护的记录,护士实施的护理操作记录及效果评价(见表3)。转运交接记录主要是转运护士回到医院后,与接收科室护士针对患儿的基本情况进行的交接,包括:患儿姓名、性别、生命体征、经皮血氧饱和度、神志、各类导管、输液、全身皮肤状况及带入的病历资料,并经转运护士、接收护士双方检查确认后签名,完成转运(见表4)。

表1转运前核查记录单

表2转运患儿首次评估内容

2.4新生儿转运生理稳定指数(transportRiskin-dexofphysiologicStability,tRipS)评分表

tRipS评分表(见表5)包含4项参数:体温、呼吸状态、收缩压及对刺激的反应,每项评估结果均有对应不同的评分。分数越高病情越严重。

3记录方法

3.1眉栏

正确记录接诊护士姓名、患儿姓名、性别及年龄,接诊时间、出车时间、到达请求医院的时间、返回时间及到达接诊医院的时间记录格式为:年-月-日-时-分。

表3转运过程中的监护记录

表4转运结束交接记录

3.2转运前核查记录

根据表内标明的物品、设备及药品名称逐项核查,核查性能完好、数量相符后“√”表示,如否则以“×”表示,并在备注栏内简要说明情况,核查记录应由转运护士自行完成,并签名。

3.3首次评估记录

到达请求医院后,转运护士应进行护理评估,患儿一般资料经测量或问诊后,可直接填入空格内。神经行为、自主呼吸、皮肤状况及肢端温度评估,在相应结果栏内以“√”表示,特殊情况可在“其它”栏内进行文字描述。

3.4转运监护记录

记录转运路途中患儿的生命体征、神志、皮肤颜色、自主呼吸的变化,以数字或文字的方式描述,每30分钟记录一次,如有病情变化,随时记录。氧疗的患儿记录吸氧模式及吸入氧流量,机械通气的患儿,呼吸机参数则记录于“特殊情况及护理措施”栏内,参数调节随时记录。转运途中,实施的所有治疗及护理以文字的形式,详细记录于“特殊情况及护理措施”栏中。凡是超出表格的记录内容,均可记录于“特殊情况及护理措施”栏内,如:微量血糖监测结果、特殊体位、实施治疗及护理后的效果评价等。

表5新生儿转运生理稳定指数评分表(tRipS)

3.5转运交接记录

转运交接记录应在到达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5分钟内进行全面评估,转运护士与接收护士共同评估,以数字或文字的方式记录,并双方签名。

3.6新生儿转运生理稳定指数(transportRiskin-dexofphysiologicStability,tRipS)评分表

护士要在患儿转运前及转院达到本院后15分钟内填写,评估体温、呼吸、收缩压、刺激反应,根据评估数据及表现行勾选分值,计算总分。

4讨论

新生儿转运是指将危重新生儿从基层医院转往三级医院的niCU进行进一步的监护、诊断及治疗的过程。从接收转运请求开始,医护人员要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做好充分的转运前准备,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处理,详细记录,直至转运交接安置患儿,顺利将患儿转入niCU。刘凤琴等人[7]将综合转运评估记录单应用于新生儿院际转运与对接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niCU根据文献及相关指南自行设计的新生儿院前急救转运护理记录单,如实记录整个过程,为患儿后续治疗及护理提供帮助,同时也为解决医疗纠纷提供举证倒置的法律依据,有效保护医护人员的权益,同样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院前急救质量直接关系患儿救治的成功率。应用新生儿院前急救转运护理记录单为转运护理质量的控制提供了依据,不仅不同程度上约束和规范了医护人员的行为,有利合理规避转运风险。此外,针对转运记录单上的问题,可以在后续的工作中运用pDCa管理方法进行不断的科学管理,逐步提高转运质量。

新生儿转运从接到转运请求至安全到达目的地,经过了出发前的准备、接诊病人、安全转运及顺利交接等数个环节。本niCU自行设计的新生儿院前急救转运护理记录单根据转运的流程,合理设计了以上几个板块,运用表格式记录单模式,完整记录整个转运过程,而且转运途中不仅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还监测患儿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的状况,各个程序有条不紊,细致全面,达到了完整、客观、准确、动态、连续、书写便捷的目的。同时,也使护士建立了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护士对危重患儿早期识别的能力。

tRipS评分简单、评估项目少,仅有患儿体温、呼吸状态、血压及对刺激的反应4项临床指标,不涉及实验室指标,可在1min内完成。根据tRipS评分,合理评估患儿的病情危重程度,有效预测死亡风险,医护人员可以做到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但是,有关tRipS评分用于新生儿病情危重度评估的最佳临界值的报道较少,尚无统一的标准。王敏等[8]以目前推荐的国内统一的危重新生儿评估标准nCis作为判定早产儿病情危重度的标准,并以此绘制tRipS评分评估早产儿病情危重度的RoC曲线,结果显示tRipS评分判定早产儿病情危重度的最佳临界值为13.5分。本次设计的《新生儿院前急救转运护理记录单》加入tRipS评分表,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进一步论证tRipS评分的最佳临界值,并以此为依据来进一步优化院前急救。

参考文献

[1]FentonaC,Lesliea,SkeochCH.optimisingneonataltransfer[J].archDisChildFetalneonataled,2004,89(3):F215-F219.

[2]朱更娣,方礼才,王丽琴,等.基础医院新生儿急救转运服务模式的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9,24(1):26-29.

[3]张林,张淑英.护理记录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分析[J].护理研究,2004,18(4a):649.

[4]孙祥永,封志纯.《中国新生儿转运指南》解读[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2):158-160.

[5]陈志文,刘美松,蔡超秀.S.t.a.B.L.e项目在危重新生儿转运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170-172.

[6]LeeSK,ZupancicJa,pendraym,etal.transportriskofphysiologicstability:apracticalsystemforassessinginfanttransportcare[J].Jpediatr,2001,139(2):220-226.

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篇10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1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儿男47例,女28例,年龄0~4岁,平均年龄为(2.9±1.2)岁;观察组患儿男45例,女30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为(3.4±1.1)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传统的常规护理,医护人员需定时为患儿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注意保持病房的清新、安静、舒适,每日为患儿病房进行消毒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危险因素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危险因素分析

①社会因素:目前的医患关系紧张,医疗行业的风险也大大增加,大多数患者对疾病的基础知识缺乏一定的认识,随着时会各阶层对医护人员护理质量的提高,护患信任也逐渐下降。②护患关系:患儿由于其年龄小,对家属的依赖性强,同时儿科护理需要较强的技术性,工作繁重且护理压力较大,部分家属缺乏医学知识,对医护人员的护理要求过分苛刻,极易引发纠纷。③药物的使用:针对患儿的体质应谨慎使用药物剂量,尤其是对于利尿药类型的难以确定使用剂量,治疗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意外发生。不仅如此,患儿天生好动,床位的不确定性也很容易导致医护人员在查对时发生错误,增加了用药风险。④医护人员自身问题:一些医护人员缺乏一定的慎独精神和护理经验,在患儿治疗时没有做到及时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也没有给予及时的应急措施,很大程度上影响患儿的治疗。⑤意外危险:患儿年龄较小,很多组织发育尚不成熟,平衡力较差,好奇心较重且喜好模仿,不能很好的判断出环境中潜在的危险因素,易导致意外事件发生。

1.2.2护理防范措施

①加强危险因素的防范和管理: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流程,并有计划、有目标的实施。医护人员需加强自身的护理技能操作、专业知识、药物知识以及沟通能力。通过培养医护人员的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严格做好各项药物的检查、规范记录病例、仔细并精确测量体重,尽最大可能降低风险发生率。②正面指导:充分鼓励并理解医护人员,使医护人员意识到医疗卫生护理的高风险、高压力,规范自身的护理操作,提高护理质量。③健康指导:医护人员需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加强对患儿及家属的疾病知识宣传和讲解,提高治疗依从性,并讲解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安全性,从而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④加强医护人员专业素质:对儿科的医护人员应提高面试要求,避免操作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对在职的医护人员进行加强培训,并定期检验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鼓励医护人员多学习儿科心理学及营养学,提高患儿护理质量,建立护患信任。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危险事件发生率为2.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差异显著(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