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十篇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十篇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6:07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篇1

一、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课堂教学的现状

当前虽然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仍没有得到太多教师的关注和重视。教师在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依旧使用应试教育的方法,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死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参与程度也不高,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的重点依旧局限在考试的对错上,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没有得到改变和提升,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的抵触心理比较强烈。

由于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认知能力还不到位,对于语文阅读理解的学习依赖性还比较强,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实际情况,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繁杂,不能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语文阅读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就不理想。

二、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课堂教学方法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阅读文章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只是让学生靠着自己的想象去感受文章,学生很难理解,尤其是一些学生根本没见过、听过的内容,学生头脑中很难浮现出相应的形象,容易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为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画面,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感受课文的意境,更加轻松地理解文章内容。

例如,在学习《彩色的翅膀》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情境,在图片的旁边可以配备一些词语,让学生仔细认读,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蝴蝶与西瓜之间的授粉联系。通过情境创设,自然巧妙地引出学习的内容,通过语言与音乐作为阅读教学的辅助手段,实现了意境的交融,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文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课文内容,领悟了其中所要讲解的核心理念。

2.强化阅读教学中的朗读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朗读对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语文教学心理学研究指出,小学生在阅读时注意力的稳定性不强,大声朗读能够使他们的注意力保持稳定,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等也有着很好的作用。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是这个道理。大量的阅读能够使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开阔,不管是口头和书面表达都需要学生的用词准确、连贯、句式灵活多变,内容具体、清楚。朗读能够使学生对文字的印象更加深刻,通过朗读,学生能够对语言材料进行积累,把握好各种句式,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

在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也应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阅读背景,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使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体会,让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反复朗读课文,从而感悟出作者的情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也可以进行范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3.科学设计问题,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这一手段,把握好整堂课的节奏与方向,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有疑问才会有思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地为学生设置各种问题,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认识制造一定的矛盾,强化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篇2

一、通过题目分析手段,实现整体阅读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实际的阅读教学之前,常会引导学生对课文题目进行自行解读,而后通过朗读的形式,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感悟和体会,这一环节,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审视,对文章思路予以缕清,对阅读内容所表达的主旨进行分析,而后再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结构或是阅读中心予以充分理解,学会从作者的角度分析阅读内容的写作思维和中心思想。

在对课文进行研读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具体的语文课文题目进行分析,而后通过分析和探究的手段,从阅读文章的题目着手,找寻出其中的关键词,并勇于提出自己对于阅读题目撰写的质疑,从文章题目层面着手,对课文内容或是特征进行重点把控,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教师在教授《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课文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将自身的引导性作用体现出来,而后安排学生首先对此课文题目的表达方式予以分析,通过细致的探究之后,督促小学生进行精细的阅读课文内容,在此环节,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提问句,比如:题目中“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的“甲”是什么意思?桂林山水体现出哪些特点?作者通过哪些手描述了桂林山水之美?通过问题的设置,促使学生可以自信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令学生仔细认真的从阅读内容中找寻最终的答案,这样就能强化学生对于阅读题目的探究力度,进而提高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二、通过题目替换的方式,进行比较阅读

一些小学语文阅读内容之中,如果安排学生直接进行阅读,就会导致学生无法对课文的重点予以明确定位,或是不能认识课文的主旨或是作者所表达的核心意思,最终的写作环节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不能对命题作文充分理解,无法按照要求进行内容写作,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替换题目的方式,强化学生对于题目的记忆,而后教师可对学生的拟题进行评判和鼓励,通过这样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促使学生可以对课文中的内容和中心进行重点把控,进而提高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找尾巴》这篇课文内容时,就可以通过讲解文章内容的形式,增加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学生在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则可安排学生将文章题目进行重新拟定,尽可能做到符合文章内容,结合自身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掌握,最终拟定出最为适宜的文章题目,在此过程中,学生就会集中自身全部的注意力,去解析文阅读中的内容,而对文章题目的替换,则是对阅读内容的凝练,更是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重点过程。

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利于学生的学习,逐步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研读题目教学的优势凸显出来,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为其他部分的教学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程中对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拓展了阅读范围。阅读教学是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一种,让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理解、感悟、鉴定与评价的过程中完成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积累语文知识,训练阅读理解技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形成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母语教育的主要载体。《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丁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段话全面、深刻地概括了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在阅读教学中体验情感、丰富积累、培养良好语感;在阅读教学中掌握阅读策略和阅读的多种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增长知识、丰富文化积淀、丰实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在阅读教学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阅读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教学重视朗读和默读的训练;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阅读可以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主。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明确新课标的要求,改进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将语文阅读教学当做教师、学生与文本的联系与对话。在教学观念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不仅是教师阅读方法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为教师、学生、阅读文本三者提供一个纽带与桥梁,让三者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完成交互与影响的互动。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学就是知识与技能传授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不可能充分沟通。而现代教学理念中,教学过程是活动的、变化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能力水平与兴趣爱好为基础,摒弃传统的固定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教学中产生足够的兴趣。

2.个性化阅读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将语文阅读定义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指导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感受。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只有经过足够多的阅读沉淀,才能够有语感的产生,才能够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与语言的应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以教师的传授为主要内容,减少了学生阅读的内容。现代教学应当紧扣教材推荐相关读物,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推荐读物时,可以巧借课文内容,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

3.融合阅读与写作,增强阅读教学的效果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将阅读教学建立在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活动的基础上,以主观情感与思维为核心,强化体验与理解过程,熏陶情感,启发思维。阅读教学效率提高的重点是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将写作与阅读融合在一起,让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得到充分的延伸。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写作过程中需要的大量信息与技巧都是由阅读进行训练的,没有阅读训练作为基础,就没有写作中源源不断的灵感与充足的素材。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从教材阅读中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训练作文的写作方法,将阅读与写作融合起来,提高阅读理解的教学效果。

4.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课堂阅读的效率

多媒体教学方法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以多媒体为载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生动的展现。音频与视频方式能够设定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与思想境界充分理解,深刻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比重最大,所用的时间最多。阅读教学的效率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标能否圆满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教学内容是阅读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教材为中心,尽可能拓展语文教学资源,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语文阅读理解的平台。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指导

一、简介

1.相关概念

语文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类文明的外化形式,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对于语文的学习,不仅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习兴趣。无论做任何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语文教学实践中知道,我国的语文可以分为小学语文、中学语文和大学语文。听说读写是一直贯穿各个阶段的教学基本准则,但不同的阶段对于这四个方面的要求却有不同。小学语文的侧重点是听和读。阅读在小学语文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正确的指导小学生阅读是帮助他们进入课本的重要手段。

所谓阅读,就是把有形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它是阅读方式的一种,也是小学阶段阅读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但是阅读,并不是单纯的读,阅读也有阅读的技巧。所谓阅读的技巧,正是指阅读者为了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而对有声语言所进行的这种设计和处理。它不仅使语言生动、形象,还使语言具有表现力和音乐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

2.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智力,让他们得到思想的熏陶,还能帮助情感的传递。《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七条是这样表述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二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恰当地、充分地运用阅读手段,那么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想和陶冶情操。

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一直很主张阅读。他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从中,我们知道了在深刻领会课文的意义、气韵、节奏上进行阅读,是一种“立体学习”的感觉,会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阅读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器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由此可见,注重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指导,是每个语文老师应尽的职责。

二、阅读指导的原则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才能更好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进而完成对课文的学习。

1.以通篇理解为基础

阅读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就是需要理解课文。先默读就是先对课文进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再进行阅读,才能读出课文的精髓,读出课文的内在含义。

2.以勤加练习为手段

在学生阅读的时候,会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印象,能帮助学生在事后教师的讲解中对课文的理解更深一层。反之,学生自身没有阅读课文,而只是听教师讲解,对于课文的理解就没有这么深刻。而练习就是锻炼阅读最好的方法。教师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勤加练习,这不仅能加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还能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3.以读出感情为目标

阅读并不是单纯的把文字转换成声音,而是需要有感情地去阅读。但声情并茂的阅读不是随便就可以读出来的,需要学生对课文有足够的理解,并且心中一定要有一个目标:读出感情。教师就应该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时刻提醒学生以读出感情为目标。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还不是很成熟,不同地方、不同教师有属于自身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是他们都没有抓住小学语文的核心――重视阅读这一环节。具体我们可以从下面看出:

1.重视教师能力的考核

很多学校都比较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考核,而不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检测。学校纷纷出台推门听课制度、周课评优制度,争相开展公开教学活动、示范观摩活动,虽然教师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很重要,但是过度重视可能就会进入“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尴尬境地。

2.以应试教育为主

从我国现在的语文教学来看,更多的是应试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更重视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升而不是语言发展的其他活动开展,比如:阅读。小学二年级便要求学生写周记写随笔,便指导学生看《西游记》、《红楼梦》,便帮助学生到《未来作家》《少年文艺》等去投稿,这些强加的任务,使学生对阅读与写作产生厌烦的念头。教师忽略了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阅读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再慢慢提升阅读写作等能力。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指导

阅读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已经有所了解,那么教师到底怎么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阅读进行指导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语境出发,理解句子意思,带动学生融入角色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之前,需要先激发学生对课本的兴趣,在阅读之前先让学生对课本进行了解,这就是我们平时所指导的预习。小学生由于处在对事物外观的理解上,往往对直观、生动的事物最感兴趣,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多媒体、音乐、图片等来渲染课文情景,激发他们所读的内容产生兴趣。例如:在《春晓》一文的教授中,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可以找一些有关春天景象的图片,同时还可以带一些春天的美丽花朵,将这些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就会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阅读,并留足阅读时间

有些教师虽然也知道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往往为了讲解课文内容,而将学生阅读时间“挤掉”了。这样的后果,只能是让很多学生虽然当时理解了课文,但课后很快忘记。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充分的阅读时间。在学生阅读的时候,会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印象,能帮助学生在事后教师的讲解中对课文的理解更深一层。反之,学生自身没有阅读课文,而只是听教师讲解,对于课文的理解就没有这么深刻。另外,教师应该每周抽出一到两堂课,以游戏或者其他有趣的方式来指导学生阅读,这不仅能加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课后自觉地练习阅读。例如,一年级下册《看电视》一文的讲授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出文中人物喜好的电视节目,再谈谈自己家庭成员中相同身份的人喜好的电视节目,了解他们的不同,这样,学生们不仅对文本进行了自主阅读,也将文本与生活相联系,增添了阅读的兴趣。

3.加强榜样作用,用范读、领读和引读等多种方法

课文也有难易之分,对于有些较难理解,生词较多的段落,教师应该视情况适当的做范读。教师在阅读课文时,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尤其是在阅读优美的课文时,声情并茂地阅读会将学生带入一个境地,师生情不自禁的共同进入角色。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能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同时,还要重视教师的领读、引读等方法。在明白了怎么阅读之后,教师还应该及时让学生养成这种阅读的好习惯。小学生刚开始接触语文,接触阅读,这时帮助他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就是受益终生的。

4.加强对字音字词的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

中华名族的汉字是象形文字,有着较为复杂的结构,且一字多音。所以,在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分辨。对于多音字和词不能光看外形,而要结合字意。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力求读准每一个字词,这也是为正确地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所以从小培养很重要。例如,课上,可以先让学生起来朗读,检查学生的对字音的自我掌握情况,通过对学生字音的纠正,让学生明白字音在阅读过程中的重要性。

5.讲究阅读指导技巧,在点评中促进学生阅读

对于课文的理解,是需要知识来累积的;而对于课文的表达,则是需要靠阅读技巧。在阅读的时候注意投入感情,运用阅读技巧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才能更深层次的表达出课文内在的含义。将阅读形式和课文内容完美结合,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做到自然朴实,以声传情,不可矫揉造作。例如,在《胖乎乎的小手》一文中,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大家最喜欢兰兰的这张画着小手的图画,帮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馨和关爱。只有做到理解文本,才能情动于中。

参考文献:

[1]汤质良;小语讲读课文教学概说[J];湖南教育;1980年10期

[2]闫学;“工具性”与“人文性”不是两极[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山西省浑源县永安镇土桥铺学校张淑琴;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n];科学导报;2005年

[4]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陈延军;如何教学生朗读[n];光明日报;2005年

[5]潘艳;朗读中的向日葵效应――小论低年级朗读教学若干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罗振娟;电教媒体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势[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潘艳;朗读中的向日葵效应――小论低年级朗读教学若干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篇5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的主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是教与学的主体。这个理念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阅读教学活动实质是师、生和文本三者间的对话。教师负责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积累语言并形成好的语感,最后达到独立阅读的目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组织、学生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学生、文本是相互依存、制约并不可分割的关系。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阅读教学需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成为课堂阅读的主人。为此,教师需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其次,要主动适应学生,不能强迫学生跟上自己的教学节奏,而是应该了解学生的知识量和阅读能力,使开展的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再次,建立平等民主、合作互助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教师指导学生学,学生要帮助教师开展教学。再者,要关注学生阅读教学中的个性需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语文阅读提出的合理要求,鼓励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特长,积极进行自我发展。最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还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才能使他们参与阅读教学,然后再指导他们运用阅读方法,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阅读,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

二、阅读习惯和方法

小学开展阅读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关键是独立,这里的独立不是指学生无师自通,而教师讲、学生学的方法也是行不通的,唯有训练,才能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训练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主体性,阅读训练中,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要想改进阅读教学方法和提升阅读质量,训练是最有效的途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在课文理解过程中加入阅读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并在一次又一次的阅读实践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精髓,通过反复训练和运用,最后内化成自身的阅读能力。

三、提高阅读的能力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重点是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的能力。由此可,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是多维的,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一)探究性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活动的开展,不应该被课堂和课文制约,教师的任务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他们阅读的自主性,引导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通过课外大量的阅读训练,培养阅读能力。目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小学语文阅读开辟了更多的途径,学生在课外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探究性阅读。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扩宽了小学生语文阅读的范围。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化阅读的作用,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指导学生利用信息平台开展探究性阅读活动,从而提升独立阅读能力。

(二)引导课文理解

理解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在《沉香救母》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沉香为什么救母,在理解的过程中,学生对整个课文内容就有了大致了解,阅读起来就变得轻松,阅读能力也得到提升。

(三)课外阅读指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的文章不应该局限于教材,课外阅读也十分重要。教师引导好课外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小学高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自制力,在课外阅读上只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督促就能完成。首先,课堂上要进行阅读方法教学;其次,教师要给出课外阅读参考书目;最后是开展阅读实践活动,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阅读教学结构

阅读教学结构的优化,目的是保证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思考和探索,学会自主进行课文理解。阅读教学结构要在继承上进行创新,构建的阅读教学结构,要能够促进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

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首先要明确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其次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最后还需要利用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升小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译浠.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8).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正确的语文阅读观念;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不仅是学生学好语文这门学科的前提条件,同时还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那么,如何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水平便成了摆在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我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多年,在“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这方面总结了点经验,希望能促进语文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

一、自身形成正确的语文阅读观念,是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

受到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始终认为帮助学生多认识一些字、多掌握一些近义词、反义词、成语、歇后语等远远要比花费大量的时间指导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来得更实际、更有效。因为小升初考试中往往会大量考察学生的字、词、句能力,是学生语文考试的重头戏;而对于阅读理解的考察则仅仅只占一小部分,对于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说无甚影响。而且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即使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完全掌握好,等到了中学、大学也可以继续进行相关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语文阅读能力的错误认识和理解。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巩固课堂上学到的字词、成语、句子等内容,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范围,提高自身的语文知识素养及文化底蕴,对于个人良好气质、学习态度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小学阶段是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各个方面几乎全都处于空白的时期,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保证自身形成正确的语文阅读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自己更好地展开语文阅读教学等相关教学活动,为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补充

仅仅依靠教材中的几篇课文,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是很难帮助学生切实提高语文阅读水平的。因此,语文教师若是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个人认为突破口就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这一方面上,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材料的阅读,也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我则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比如,小学生由于年龄因素的限制,更加喜欢阅读一些简短的童话、小故事等。因此,我会向学生推荐一些富含哲理的小故事,像伊索寓言、小王子、成语故事这一类的书籍或者文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爱好选择性的阅读,而不是强制要求他们完成阅读任务,这样一来,就充分尊重了学生阅读的主体特征,有利于激发他们积极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此外,我会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分组讨论,对于自己曾经阅读过的书籍进行充分的探讨和分享,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读书籍、所读文章的理解和认识,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为他们以后阅读更多书籍奠定基础。我还会倡导学生养成阅读时随手记笔记的习惯,将那些自己认为很优美、或者富含哲理的句子摘抄下来,并及时整理,这些不但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同时能为学生作文水平的逐渐提高做足准备。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补充。作为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一定要充分重视这一点,并积极利用各种手段、采取各种方法,力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兴趣。

三、指导学生语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是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存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然也不例外。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多给予学生语文阅读方法和技巧上的指导,这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

1.略读法

英语阅读有“快速阅读”这一说,语文阅读教学中同样也有类似的阅读方法。那么什么才是“略读法”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略读法给出了非常明确地阐述:略读法即让学生利用最短的时间阅读完全文,不求掌握文章的每个细节,只求掌握文章大体的思想和思路。略读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语文阅读水平和阅读质量,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这种方法。比如,在进行语文课文学习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快速阅读整篇文章,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勾画一些关键词和承上启下的句子,以求从整体上把握整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思想。经常进行这样的“略读法”练习,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和能力果然有了显著的提高,往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完整篇文章,并能在此基础上形成大概的理解。

2.详读法

相对于“略读法”来说,详读则对学生有着更高的要求。详读法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并在此基础上逐字逐句的对文章进行阅读,不单单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更重要的是还要从细节上对文章进行更好的理解,理清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情感等一系列深层次的东西。比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时,在学生完成快速阅读的基础之上,我要求他们利用“详读法”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对文章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理解。通过详读,学生有效抓住了文章的细节,对文章中三位小战士特别是老班长的心理、动作、语言等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这就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老班长崇高的品质,为整篇课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作为教师来讲,一定要对“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这一教学热点进行充分的思考与探究,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端正语文阅读教学的正确态度,积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逐渐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以及能力,使阅读真正成为相伴他们终身的最好朋友。

参考文献:

[1]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2]杜晓新,冯震.元认知与学习策略[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周一贯.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论[m].宁波出版社,2000-08.

[4]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方法;阅读策略;探究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它是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综合,它是识字能力提高的最有效的途径,又是写作能力培养的先决条件。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呢?下面我结合我近几年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谈我的几点见解和体会。

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使孩子们养成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是我们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最明晰、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只要是好的阅读态度、好的阅读经验、好的阅读方法,都可以使之化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孩子们只有熟练地养成了这种阅读习惯,那么好的阅读方法才能够得到广泛有效地应用,才能够让孩子们终生受用。

我们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就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求小学生天天必读;第二要求他们口手有机结合;第三要求他们随身携带工具书;第四一定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只要做到以上四点,那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水到渠成,就会变得很简单了。可以这样说,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过程,就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

二、传授高效的阅读方法,努力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1、积极指导课前预习,教方法

因为课前良好的预习是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首选方法,是提高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所以,我非常重视教给孩子们课前预习方法,经过几年的经验积累,我认为课前预习的方法主要有:第一读熟课文法,我要求每个孩子都能够达到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以达到良好预习效果;第二边读边思考,阅读课文后能够比较准确地回答出预设的问题,以达到良好预习效果;第三要有效借助工具书,准确识字,理解词义,以达到良好预习效果。例如我在讲解《乡下人家》这一课时,我让孩子们按以上预习方法,预习课文,当孩子们熟读课文后,说出课文主要讲了那些内容,并借助工具书认字,准确理解词义,把不懂的句子做上标记以后,再让孩子们回忆刚才的预习过程,让他们自己总结出预习的方法。这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指导五、六篇课文,孩子们就基本上掌握以上预习方法。

孩子们课前做了充足的预习,不仅会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也会为课堂阅读营造充足的条件,而且孩子们通过有效预习,掌握了基本的预习方法,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使我们课堂阅读教学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上好每一节精读课,教给学法

小学五、六年级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编排形式编写的。我们语文阅读教学时,一定要紧紧抓住本单元课文的特点,以讲解带自读,以课内带课外,做到举一反三,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地训练孩子们,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独立阅读能力。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用主要精力上好每一节精读课,教给孩子们正确读书的方法,有效提高孩子们的语文阅读能力。

三、注重培养小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1、阅读教学首先要引导孩子们准确理解课文的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课本中语言文字的理解有两层意义,一是准确理解语言文字的形式,二是准确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

准确理解课文中语言文字的内容,是我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准确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不仅包括对课文文本内容的理解,还包括孩子们从中受到的方方面面的教育。在这个理解过程中,孩子们不但接收到了文本所描绘的事物,还领悟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对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扩展他们的视野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们理解语言文字的形式。

但是无论怎么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解文本仅仅是学习语言的一个方面,学习语言还有着另一个方面的内容,即对语言文字表现形式的学习。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在经历学习课文内容过程之后,还应该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对文本作进一步鉴赏阅读。

四、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篇8

一、英语阅读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增强英语语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积极的英语阅读,能增加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掌握正确的英语单词发音。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获得通过,能运用流利的英语进行交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引导他们认真阅读,并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在阅读过程中深入理解阅读内容。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积极的阅读活动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1.英语阅读能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记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很多英语词汇需要记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结合语境、语感,联系上下文进行词汇的理解,掌握词汇的含义和运用情况,能有效促进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强化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使他们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把从阅读中获得的知识转化成语言能力,让他们记忆词汇的能力也大大提高。教学研究表明,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英语词汇记忆,比进行死记硬背的记忆方式效果要好得多。通过阅读加强词汇记忆,让学生感受到了阅读对自己的促进作用,能有效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积极地投入阅读活动中,不断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素质。

2.英语阅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英语阅读中,学生阅读过程中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新词汇,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和掌握这些词汇,能有效丰富他们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开展英语阅读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篇幅小的英语文章,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使他们从整体上感受英语语境,以及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养成积极阅读的习惯,通过阅读活动获得英语能力的提升。

3.英语阅读能提供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英语阅读环节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通过深入分析理解阅读内容。在阅读时为了理解所读内容,学生需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这就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通过阅读训练强化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完成阅读并理解阅读文章的内容。在自主探究的阅读活动中,学生能不断提高分析能力,使他们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可以准确、快速地理解。

4.英语阅读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阅读英语课文,还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广泛阅读英语报纸、英语杂志、英语名著等。通过课内课外的积极阅读,能让学生接触到更多西方国家的知识,使他们掌握英语思维方式,在学习和探究英语阅读内容时,能有效摆脱汉语带来的负迁移的影响,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鼓励学生进行积极阅读时,教师要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英语文章,让他们能够阅读不同内容、不同题材的内容,拓展他们的视野,获得更多的英语信息。通过阅读,教师要和学生进行阅读内容的讨论,用教师对英语阅读的喜爱感染学生,使他自然而然地对阅读产生兴趣,主动地投入到英语阅读中,促进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加强阅读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开展阅读教学,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在引导学生进行积极阅读时,教师要对他们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方法,能在阅读中快速提取信息,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1.整体性阅读方式。在阅读英语文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改变逐字逐句分析阅读的方式,快速地进行阅读,从整体上理解文章内容。

2.跳读方式。在跳读过程中,学生要顺利找到文章中重要的信息进行阅读。在跳读方式中,是一种有选择、有目的的阅读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让他们理解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

3.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在英语阅读中,由于知识积累有限,学生经常会遇到生词,在生词出现时,如果让他们频繁地用查字典的方式解决,不仅会打断学生的思路,还会影响他们的阅读兴趣。因此,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利用上下文的联系猜测词义,使他们高效地完成阅读,不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设计阅读后的练习,做好阅读巩固环节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培养;渗透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阅读的实践活动,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阅读主体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唤回直觉经验,从而重构读物的具体化形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训练学生的角色,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么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授知识的简单工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阅读教学已成为备受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

一、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们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例如学习第五册《师生情》一课,在理解“她们多么想早点看到王老师啊”一句时,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①她们为什么想早点看到王老师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并划出有关语句,谈谈体会。思考此问,学生必然联系下文王老师“和蔼可亲”、“日夜操劳”来理解。②你从哪儿看出她们想早点看到王老师划出有关的重点词语,谈谈体会。学生又必然联系上文中“冒雨”“急匆匆”等词语来理解,最后达到对师生之间情感的深刻认识。这样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指导学生读书要翻前看后,读后想前,上下联系,整体感知,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逐步掌握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二、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理解文章、掌握信息。阅读技巧也就是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每篇文章所包涵信息的方法。阅读方法不同,每个人理解文章所花的时间也会各不相同。要一方面教给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浏览读、略读、精读、细读),在扩大学生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着重提高阅读效率,反复训练理解技巧;一方面教会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辨析,包括如何理解和阐述支持中心思想的事实和细节、如何从字里行间去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如何进行梳理归纳、如何进行逻辑推断、如何理解人物性格等。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句子、段落上,尽量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句子,不应过份在意对个别词语的理解与否。就阅读理解四个字而言,重点在理解上,为了保证准确理解,对文章出现的重点句或难句,我会只做简单讲解,要求学生善于抓住重点句,力求准确理解,掌握主要意思。

三、明确自主阅读的具体目标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篇10

一、选择适宜阅读作品,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

农村小学生的家长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水平有限,很少对学生的语文阅读给予指导,个别小学生即使有阅读,也是无目的地随意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意义不大。再加上小学生本身就处在爱好玩耍的年龄,自愿自主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不强,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进行正确的指导。首先,要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兴趣。为了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积极性,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由于农村的小学生阅读条件有限,学校家长对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重视程度不高,再加上学生可以阅读的书籍较少,而且许多可供阅读的作品的趣味性、可读性不高,比较乏味枯燥,不太符合学生的阅读需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积极性。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关键,只有让小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才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阅读材料。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划出教材的阅读重点课文外,还要向学生推荐和帮助学生选择一些与课文教学内容相关的阅读作品和材料,以加深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系,使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视野更加开阔,知识更加丰富。在学习完故事性的课文寓言故事后,可向学生推荐《阿凡提的故事》《丁丁历险记》《汉字的故事》等故事性强、趣味性强、文笔生动的作品来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运用多种方式教学,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由于小学生天性喜欢新奇,运用包括多媒体方式、情境教学方式在内的多种教学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一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能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综合呈现给学生。在课堂阅读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能够从多方位、多层次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看着美丽漂亮的视频画面,听着声情并茂的声音,体会、品味、欣赏优美的语言,能让学生处在高效、轻松的状态下学习,同时还能把学生带进课文特定的意境之中,增强小学生对课文阅读的体会与兴趣。例如,在学习《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由于文中描述的是有着丰富物产与奇异景色的海底世界,运用多媒体方式显示海洋景观,再配上相关视频资料、声音、解说词,就可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述的神奇海底世界中去。运用多媒体方式教学,学生能欣赏到美丽的海洋景色和许多水生动植物,从而让学生对美丽的海底世界产生极大的兴趣,为提高课文阅读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三、注重培养阅读习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质量

随着中小学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推行,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深厚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精于阅读、广泛阅读、大量阅读,要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具有健康的世界观,热爱生活,团结合作,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品质。而要实现这些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就需要运用古今中外优秀的人文作品来教育滋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就需要学生自主性地、广泛大量阅读,需要从各种类型的语文阅读中获取知识,汲取精神营养。然而对于目前农村的小学生来说,语文阅读量很小,特别是对名著的阅读量更少,小学生的阅读量远远达不到课标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这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语文素养效果微弱。为此,语文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于许多农村学生家境不是很富裕,学生的课外书并不多,教师可采取借阅图书,或让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带到教室传阅,或以教室“读书屋”“图书角”等形式来实现图书资源共享,还要教育学生爱护图书,以此培养学生之间的友情,让学生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快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学习习惯,逐渐提高阅读质量。

四、加强自我阅读感悟,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