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国际贸易的方式十篇国际贸易的方式十篇

国际贸易的方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5:47

国际贸易的方式篇1

(一)国际贸易格局创新。当代国际贸易方式创新过程中最主要的表现为国际贸易格局的创新,主要体现为:(1)传统政治联盟为基础的贸易方式被以地缘经济为中心的贸易方式代替。基本确立了贸易集团化发展趋势。比如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经济区、亚太地区经济贸易合作等等。(2)区域贸易集团范围逐渐扩张,全球贸易一体化趋势逐渐加强。(3)国际贸易重心由单一重心变为多个重心并存的状态。

(二)国际贸易工具创新。为了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工具创新所起到的作用变得极为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产权与投资成为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工具。这说明在国际贸易发展创新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所起到的作用。技术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现代通信技术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手段,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在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也开始广泛的应用此类技术,建立了信息化的国际贸易发展方式。也使得国际贸易朝着更为便捷和电子化的方向发展。

二、当代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发展

在当前国际贸易创新发展的基础上,国际贸易方式也在不断进行着创新和发展,尤其在电子商务和通信技术大量应用于国际贸易领域以后,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各国在发展国际贸易时要不断进行创新,更新国际贸易方式,从而建立更完备的国际贸易体系,促进各国经济发展。

(一)电子商务引起的国际贸易方式创新。在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电子商务引起了这一领域的重新整合,带动了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在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电子商务成功的打破了存在于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各类障碍,将国际贸易成功的推入到无界限的贸易领域,使得经济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快。在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电子商务为其提供了交互式的网络运营机制,从而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使得各类资源能够在各国之间得到最优配置,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在国际贸易中起到的积极作用。这种创新式的经营方式能够紧密的将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在一起,建立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网络,从而实现国际贸易过程中生产者的零库存,保证供需平衡。通过采用电子商务这种贸易方式,外贸公司与生产者之间只要通过网络就可以交换信息,参与交易的双方只要支付较低的网络费用即可达成交易目的,进行信息交换,这种全新的贸易方法取代了过去传统的纸面单证,大大简化了贸易流程,降低贸易成本,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买卖双方可以在网上办理贸易业务,完成谈判、订购、签约、备货等流程,大大降低了国际贸易的交易时间,提高贸易效率,加速外贸资金周转速度,这对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电子商务的应用也为各国开拓国际市场创建了良好的条件。这种贸易方式是当代国际贸易方式创新的重要标志,对当代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网络贸易引起的国际贸易方式创新。21世纪以来网络技术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在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并逐渐建立起了网络贸易。网络贸易具体指的就是在网络平台上直接进行在线交易,这种贸易方式通过运用数字化网络技术将贸易企业、金融机构、海关、运输等相关部门紧密的联系起来,以此实现自动化的浏览、谈判、签约等贸易过程。目前网络贸易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即因特网贸易和无纸贸易。这两种全新的贸易方式和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相比,具有便捷、高效的特点。网络贸易主要是在虚拟市场上完成的,不受时间和场所的限制,可以将贸易双方更直接地联系起来,降低贸易成本,实现全天候交易。这对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此外,一些跨国贸易公司的母子公司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贸易进行分工和管理,这对国际分工的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使得各种资源能够更合理的在各国、各地区之间流动。目前网络贸易已经成为当代国际贸易的主导性贸易方式,是当代国际贸易方式创新的成功果实。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中,具有较长的营销链,贸易成本较高等缺陷,产品在销售过程中不仅需要经过国内商,还需要经过国外商、批发商等多个环节,这就增加了产品从生产商转移到消费者之间的时间,提高了生产风险。但是网络销售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让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形成直接联系,从而降低生产风险,降低生产成本。因此,网络贸易在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将成为全新的主导方式。

(三)运输工具以及结算方式方面的创新。在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运输方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运输方式也从马车转变为火车或者是轮船,到目前为止,随着交通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运输方式也朝着更加快速、更加多样、规模更大的方式发展。在贸易过程中信息工具也从传统的纸质传媒,转变为更加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方式,这就大大提高了贸易过程中的信息传播速度,保证国际贸易的平衡发展。在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有多种运输方法,比如海洋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公路运输、管道运输等等,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今天,单一的运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国际贸易的发展需要,因此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国际贸易运输方式开始趋向于综合性的组合式运输方法,这就大大降低了贸易过程中存在的运输成本提高贸易运输效率。国际贸易结算在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世界货币职能的币种越来越多,特别是在欧元产生以后,国际贸易结算过程中的结算货币又增加了。在传统的结算过程中,纸质票据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电子货币和电子票据的产生,传统的结算方式逐渐被取代了。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打破贸易之间存在的各种障碍,促进贸易发展,还可以有效降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的隐性成本,提高国际贸易发展速度。

三、当代国际贸易方式创新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在国际贸易方式创新过程中不仅要面临极大的机遇,也要面对更多挑战。当代国际贸易方式创新对我国外贸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一)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的融合。当代国际贸易方式是在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进行的创新,这种贸易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地域限制,加快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这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机遇,能够加强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推动我国外贸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有利于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能够有效解决我国对外贸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我国对外贸易产品更方便的运送到世界各地,有效地降低对外贸易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人工、运输等成本,提高我国产品的竞争能力,使我国对外贸易得到进一步的增长。

(三)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对外贸易制度。虽然近几年我国对外贸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建立完善的贸易制度,这使得我国对外贸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利于我国对外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当代国际贸易方式创新过程中,我国对外贸易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不断完善对外贸易制度,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从而有效的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国际贸易的方式篇2

随着集团公司各种对外经贸交往的增多,灵活的掌握和使用形式多样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是保障收付安全、加速资金周转的必要条件。当今国际贸易中常见的结算方式主要有汇付、托收、信用证、银行保函等。这几种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在促使或监督对方履约方面的力度不同,其交易成本亦不同。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最佳选择应注意在促成贸易成功的大前提下,有效监督对方履约并尽量降低结算成本。

【关键词】

国际结算;信用证;银行保函

1当前使用的各种国际贸易结算方式

1.1汇付

汇付的优点在于手续简便、费用低廉,但无论是预付货款或者是货到付款都存在着经营风险大和资金负担不平衡的问题。凭单付汇就是进口商先通过当地银行将货款电汇出口地银行,指示汇入行凭出口人提供的指定单据和装运凭证付款给出口商。汇入行根据汇出行的指示向出口商发出汇款通知书,作为有条件付汇的依据。出口商根据汇款通知书向汇入行提交与通知书规定相符的单据并凭单向汇入行取得汇款。凭单付汇较之一般汇付方式易为买卖双方接受。

在外贸实践中,汇付不是主要的结算方式。但在发达国家,汇付是主要的结算方式。

1.2托收

托收是国际结算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即出口商委托银行向进口商收款的一种方法。托收可分为光票托收和跟单托收两种。银行在托收业务中,只提供服务,不提供信用。出口商委托银行收取的货款,能否收到,全靠进口商的信用,对出口商来说,风险很大。但是,托收方式对进口商来说却是极为有利的,不需要预垫资金,或仅需垫付较短时间的资金。因而,在国际贸易中,托收方式经常被用作一种非价格竞争的手段。

1.3信用证

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使用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的汇付和托收方式,已不能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随着商品经济的增长和国际贸易发展,银行在参与国际贸易结算时从仅提供服务,逐步演变到既提供服务,又提供信用和资金融通,信用证已成为目前国际贸易结算中被广泛使用的一种重要结算方式。

在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中,跟单信用证使用最为广泛,也一直被视为相当保险的一种交易方式。因此,尽管我国出口贸易也接受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多种支付方式,但主要的收汇方式仍然是跟单信用。

1.4银行保函

国际贸易中,跟单信用证为买方向卖方提供了银行信用作为付款保证,但不适用于需要为卖方向买方作担保的场合,也不适用于国际经济合作中货物买卖以外的其他各种交易方式。然而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合同当事人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往往需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银行保函就是以银行信用的形式所提供的保障措施。

2各种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缺陷

2.1汇付结算方式的缺陷

赊销和预付货款是汇付方式的两种表现形式。赊销是一种简便的支付安排,出口商以记账方式允许进口商在收到货物以后的一定时期内偿付货款,不仅向进口商提供了资金融通,而且承担了进口商有可能拒付货款的风险,对出口商最为不利,因此出口商很难愿意以单一的赊销支付方式达成交易。预付货款是汇付的另一种形式,是买方为了争取货源而采取的一种方式,他要承担卖方不发运货物的风险。汇付方式中无论赊销还是预付货款风险较大。

2.2托收结算方式的缺陷

托收方式中,参与交易的银行只是担当法律上人的角色,不承担保证付款的责任,出口商能否收回货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进口商的信誉。在付款交单条件下,出口商要承担进口商不去提货的风险以及转售货物可能发生的价格损失;在承兑交单条件下,出口商有可能既失去货物,又无法收回货款。

2.3信用证结算方式的缺陷。

在三种传统的结算方式中,信用证支付方式属于银行信用,银行承担了第一付款人的责任,受益人的收款权利得到银行信用的保障。但是,从开证申请人的角度出发,除了支付高额的保证金外,还要接受开证行严格的审查,随着世界买方市场的形成,进口商一般不愿意接受这种对自己不利的信用证方式。

3合理运用各种国际贸易结算方式

在一般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通常只单独使用某一种方式。但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同一笔交易中把两种甚至两种以上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使用,在实际业务中,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客户、不同交易的实际情况,全面衡量、取长补短、力求做到既能达成交易,又能维护企业的权益,最终达到确保外汇资金安全,加速资金周转,扩大贸易,获得更多利益。

3.1备用信用证和汇付方式的结合使用

采用汇付结算方式,费用最为低廉。在采用预付货款的情况下,买方最为担心的是卖方是否能够按照合同的规定发运货物,如果卖方违约,买方将遭受钱货两空的损失。如果和备用信用证结合使用,不仅使买方能够以优惠的条件争取到货源,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买方的利益,还可以使卖方的销售渠道得以畅通,并且也保证了卖方的收款利益。

3.2备用信用证和托收方式结合使用

同汇付方式相比,托收方式相对来讲风险较小,但是基于托收先发货,后收款的特点,卖方将承担买方不提货的风险,尤其是在承兑交单的情况下,卖方很容易遭受钱货两空的风险,如果仅仅出于安全的考虑,选取付款交单的风险要相对小一些。但是在买方处于决定地位的国际市场上,支付方式的优惠与否,直接关系到交易的成功与失败。承兑交单支付方式如果同备用信用证结合使用,既可以使买方得到资金融通,为卖方争取到更多的客户,又可以使卖方在买方违约时得到赔偿。

3.3国际保理业务的运用

在当前的国际贸易结算中,基于传统支付方式在实际交易中暴露出来的缺陷,国际保理业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保理业务是一项集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信用风险担保及贸易融资于一体的新兴综合金融服务方式,在世界各地发展迅速,目前已有很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这项业务。

国际贸易结算方式还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对金融服务的要求越来越趋向综合化,安全、便捷、融资便利、低成本、高效率成为交易者考虑的综合因素。长期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结算格局少有变化,传统支付方式仍居重要地位。借鉴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新理念和新运作,将有助于企业开阔视野,增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爱东.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新发展[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3.02(1):57-58.

[2]张绪斌王剑华.新型国际结算业务特点和选择标准[J].跨国经营.2003(6):40-41.

国际贸易的方式篇3

[关键词]贸易政策国际协调竞争政策

贸易与竞争政策的关系在1996年提出的新加坡议题(Singaporeissues)中进一步得到了国际重视。1996年在新加坡召开的部长级会议上提出的新加坡议题明确将竞争政策纳入其中,并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贸易与竞争政策关系特别工作组”。该工作组着力研究四项新加坡议题。2003年9月10日~14日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wto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上,对于贸易政策的协调问题进行了讨论,但是并未达成任何共识,在当前的机制并不能发生充分作用的情况下,国际社会究竟应该以一种什么方式来协调贸易政策与竞争政策呢?笔者就此问题谈点浅见。

一、对贸易政策进行国际协调的可能性

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活动不仅使生产和销售在更大的规模上跨越了国界,而且也使竞争跨越了国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贸易政策与竞争政策的一致性以及对竞争政策协调的国际机构的增多又为其协调提供了可能性。如前所述,贸易政策与竞争政策对于贸易自由化、市场自由化以及经济效率方面是有着共同的目标的,并且互相支持。在此笔者会予以进一步论述。良好的贸易政策与竞争政策是有着互补作用的。首先,良好的贸易政策会为弱化甚至消除国家间的贸易壁垒,为本国及外国企业提供广阔自由的世界市场,这样一来,私人的力量就难以形成垄断,谋求暴利的策略就无从实现,这样的贸易政策协助了竞争政策的实现。同时,也更多的创造了出口机会,刺激了良性国际竞争,并能保障消费者的利益,这都有助于竞争政策的目标的实现。另外,贸易政策也需要竞争政策的有效补充。良好的竞争政策能够有效的规制私人间的反竞争行为,这样的条件下,贸易自由化才能实现。正如同自由贸易政策可以消除国家间的政府贸易障碍一样,竞争政策可以消除其背后的私人贸易障碍。可以说,在消除阻碍竞争的人为障碍方面,竞争政策和贸易规则是一个铜板的两面,传统的贸易规则着力解决的是贸易所面临的政府障碍,而竞争政策可以对付贸易所面临的私人障碍。

对有着互补作用且有着一定程度一致性的贸易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协调是有着巨大可能性的。而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对两者的协调所做的努力为其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1948年哈瓦那会议上通过的《国际贸易组织》(又称《哈瓦那》)、20世纪80年代初的oeCD对于贸易与竞争政策关系的讨论、区域性的欧盟竞争法、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委员会[UnConferenceontradeandDevelopment(UnCtaD)]以及wto1996年成立的贸易与竞争政策关系特别工作组都表明国际上已经越来越重视对贸易与竞争政策的协调问题,这些国际机构的成立也为对其进一步的协调提供了可能性。

二、对贸易政策进行国际协调的有效方式

wto成员国对于是否将竞争政策纳入wto表现出巨大分歧。以欧盟为代表的一些成员方积极呼吁将竞争政策问题纳入wto的保护伞下。欧盟声称,在多边贸易体制下如果没有达成竞争政策协定只会导致全球自由贸易的片面实现。继而欧盟指出反竞争行为会产生私人贸易障碍的作用,因此竞争政策问题应该纳入wto的保护伞下。欧盟的努力仍然在继续,当贸易与竞争政策关系特别工作组成立后,欧盟又提出将竞争政策问题纳入wto下讨论,并且提出要最终形成一个关于与贸易有关的竞争政策的多边协定。许多有相似意向的国家也纷纷支持欧盟的提议,包括日本、韩国、瑞士、挪威、加拿大和匈牙利。美国在此问题上一改以往的态度,对于是否在wto框架下达成一个关于竞争政策的单独的协议表现出了很犹豫的态度。

笔者同意西方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将竞争政策纳入wto框架的时机尚未成熟,但这并不意味着无法对贸易政策与竞争政策进行国际协调。我们可以在利用现有的国际机构与制度分步加强对两者的协调。

国际贸易的方式篇4

关键词:国际贸易;多种结汇方式;风险及防范

引言

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改变和发展了国际贸易的多种方式,进出口商业越来越多的直接或间接性收益于金融服务。虽然国际贸易现今已相对比较规范化,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国际上也有统一的惯例和公约可遵循。但是市场是多样化的,总会存在一些人另辟蹊径,铤而走险去躲避法律的约束,利用各种手段用合法方式掩盖不合法目的,获得不义之财。贸易的结算主要是把银行作为载体,能否顺利结汇,直接影响到在这个领域以融资型为业务的银行的资本的安全运作。国际结算是银行传统的中间业务,方式也由原来的代收代付型转变为融资型。融资的方法和类别也越来越多,包括进出口押汇、打包放款、贴现等,利息收入随之增加。

1.国际贸易中多种结汇方式存在的风险

1.1汇付方式存在的风险

汇付方式存在市场风险,汇率风险和信用风险及诈骗风险。若采用货到付款,进口商在收到货物后拒不付款或者延期付款,将对出口商很不利。熟悉银行业务的人都知道,银行的密押是一组数字,是按金额和时间顺序设计出来的,把收款人改成诈骗人自己的户头,让人防不胜防。

1.2托收方式存在的风险

出口商把全套单据提交给托收行,委托托收行收取货款,代收行则交单据给收款人先行提货,出口商面临很大的风险,进口商很有可能在承兑后,收到货物却拒绝付款。D/p也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单的业务过程,仍然存在着对出口商更为不利的情况,例如出口商授权代收行凭借t/R放单,这是出口商对进口商的授信行为,该由出口商去承担无法收汇的风险,和银行没有关系[1]。

1.3信用证方式存在的风险

信用证和汇付的托收最大的不同在于有银行的信用担保加入。开证行因对申请人授信所以增加了相应的风险,也同时由于信用证业务保证的知识代表货物所有权的收据的买卖,不是货物,所以给信用证项下的诈骗提供了可行性。信用证项下的融资方式有很多,如打包放款进口押汇出口押汇等,各银行直接的竞争激烈,导致了很多通融的方法,错误的操作。

2.国际贸易中多种结汇方式存在风险的防范措施

2.1汇付方式存在风险的相应防范措施

对于上述所说的汇付结算可能存在的各式风险,必须综合多种方法严格加以防范。例如针对市场风险,主要通过强化对市场的调研、分析和预判;针对汇率存在的风险,需要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力争采用硬货币或者增加保值款等方法;针对信用风险,需要在贸易成交之前验证对方的信用状态,面对巨额诱惑,不能贪图一时的利益[2]。验证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首先通过国外公司查询机构去调查对比,能比较客观全面的反映出一家企业的信用水平;其次是通过公司的在外机构进行查实,也可以从交往过的客户方面去了解信用情况。最后是通过商会,产业协会等组织去调查顾客的相应情况。虽然这些方法要有一定的经费支出,但是却可以在日后一旦惹上了经济纠纷,减免掉很多可以避免的麻烦,是划算的。汇付方式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结算方式中所占比例一般很小,可以轻松地减少开立信用证的费用及承担的保证金,但利弊具体得视情况而定。

2.2托收方式存在风险的相应防范措施

托收项下的结算方式对出口商和进口商都有不利的地方,进口商只能在付款或兑现后才能拿到货物,面对的货物可能存在与合同不符的现象[3]。进口商一旦遭到损失,对出口商追究责任和赔偿一般很困难,通过法律诉讼的方法往往会得不偿失,所以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防患未然。首先托收业务最好只针对长期存在业务往来关系良好的老客户或有一定知名度的公司。其次物品如果需要空运,则不建议采用托收结汇方法。然后就是分清D/p和D/a的差别,避免收汇风险的提升。还有进出口商要加强业务知识,了解习惯性做法和适用的法律法规。以及应提交整套单据去托收,特别是货物提单不能预借,提货只要一份正本提单,而承运人出具的提单一般是一份正的多式几份。以及了解进口国的经济政策动态和进口国的市场价格变化,对弹性系数大,价格不稳的商品不采用托收结算。以及在签订合同时,出口商尽量采用成本/保险费/加运费价格条款,不要为了降低成本不购买保险。以及及时的分析国际汇率的走势,选择利于自己的币种去结算。以及银行作为托收业务和提交付款的媒介,须及时向客户提出可疑的地方,客户和银行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关联的。

2.3信用证方式存在风险的相应防范措施

根据UCp500,出口商在出口货物后只需向银行提示单单相符合。单证相符合的全套单据就可以收到货款,充分保证了出口商的利益。防范风险必须做好以下几点:第一,防止信用证中的限制性条款。有的进口商急着收货,会要求银行先开出L/C,但会在其中加入限制性条款,只有满足此条款L/C才生效,如果我方贸然地装运出口,很有可能要承担不能收汇的风险。对于此类条款,必须要求更改,否则就不轻易出货。第二,区别限制性协议和自由支付,目前我国境内的银行对信用证项下的单据议付较少。有许多单证员对议付的概念不清楚,忽视了信用证中类似的限制性议付条款,提示给另一个银行,这和L/C不符。开证行对没有其他不符点的这类单据,不会承担第一付款人的责任。第三,明确信用证和合同之间的关系,买方在开立信用证后,根据市场行情对L/C做出经常性的更改。若进口国市场发生变化,进口商不想要这批货,就可以直接拒绝付款[4]。对于类似的问题,一定要坚持对方通过银行更改L/C,货物要求急来不及修改的话也要对方出具证明保函,保证不符点买单。第四,避免预借B/L。作为货物拥有权的凭证,是全套单据的重点。一般情况下,如果开证行对申请人采用全额保证金方法开证,提单可以选择B/L抬头。我国的贸易公司曾发生过先预借一份正本B/L给客户,客户提前提货,然后对不符点单据进行拒绝货款的现象,这是要避免发生的。第五,防止客户不开证或者开的是假证。有的客户信誉度很差,往往通过假信用证骗取卖方的信任,然后勾结船务公司去提货,导致卖方遭受损失,这种情况下客户要经过通知行通知信用证来增加其真实可靠性,避免使用开证行直接寄送受益人的方法,给出口商制造假L/C的机会。

3.结语

综上所述,从贸易的结算实务操作过程中分析了风险。但是,风险是无处不在的,国际贸易中的进口商、出口商和相关银行围绕货物单证、款项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其中一方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和它相关的个体。进出口商承担风险的结果是经济利益的损失。无论是银行还是进出口商避免风险的根本在于从自身的管理出发。(作者单位:江汉油田盐化工总厂)

参考文献:

[1]张雅,刘沐华,向珊.信用证软条款的防范措施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2(07)

[2]刘庆新.使用UCp600对开证申请人影响的分析及对策――基于财务视角的分析[J].国际商务财会.2013(06)

国际贸易的方式篇5

 

行动导向教学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系列教学方法及技术的集成。它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性”,即参与性、实践性和互动性。主要是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教师是组织者和协调者,帮助学生去学习。在授课老师的组织下布置工作任务、完成计划方案确定、教师集中讲解、小组化任务实施、检查、评价等几个环节来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

 

一、重要的课前准备

 

主要包括:

 

(一)选取知识点

 

教材中知识点难易程度不尽相同,对于重难点问题若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来进行,将会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加深记忆,增强实际应用。国际贸易支付方式是学生难以掌握的一个问题,其中“信用证”是国际贸易实务中最常见的一种结算方式,我选取“信用证”这个知识点组织开展行动导向教学。

 

(二)围绕知识点选取案例

 

案例一定要贴近生活实际,能吸引学生,这样学生才会有感可发,教学的参与度才会提高。本人曾经工作于外贸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讲诉自己的故事,以自身的经历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教学设计,要环环相扣,每个环节让学生有事可做,“动”起来

 

教学试验课我一共设计了是三个主要教学环节,首先是信用证的内涵,回顾知识点采用多媒体教学和趣味教学,学生抢答问题给小组加分的办法。第二个环节是信用证的特点,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的办法。各小组抽签取得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后,回答问题给小组加分。第三个环节是信用证的流程,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及任务教学法,通过小组团队作战的方式,完成不同贸易性质合同的出口货物信用证的工作流程。每个环节学生都在“动”,学生全员参与。教学设计就是要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工作任务,没“闲人”。

 

(四)教具的制作和选择

 

教具的选择和制作是行动导向教学法上好一堂课的保障,我在教学中用到的主要道具包括:出口货物的全套单据,如:报检单、报关单、保险单、海运提单、订舱委托书、内外销合同、汇票、开证申请书、信用证等,还有点钞币和模拟货物。模拟货物由学生动手操作,将矿泉水瓶子用胶布粘在一起,贴上货物名称标签,在做的过程中,已经对课堂教学产生了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实施阶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主要是营造一种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整个教学过程。

 

(一)行动导向教学目标要明确

 

行动导向教学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统一起来,倡导通过行动来学习,为了行动而学习。

 

我结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自身的特点,主要采用思维导图、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趣味教学等方法,精心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来推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把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来实现对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

 

专业能力:掌握信用证的内涵及流程。

 

社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集体荣誉感。

 

方法能力:6S管理能力、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组织形式和内容设置要合理

 

行动导向教学并不排次传统教学,而是要改变单纯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突出教师的指导和辅导的功能,来达到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目的。为保证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在学习形式、情景、理论内容与实践的时间安排、教学方法手段上等要有所突破。

 

1.学习形式采用分组式,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内容,根据学习需要、教室面积大小,把全班27人分成三大组,按小组摆放座位,学生围坐在一起,造成一种氛围有利于师生互动与成员间沟通交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分析、归纳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在学习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既减少了学习中的困难,又能增进人际情感交流,增强了学生自信心,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空间的有效控制和利用。

 

2.情景化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课堂内创设仿真工作环境,配备相应的道具、材料,保障各个角色任务的顺利实施。

 

3.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实践时间安排要妥当。本次实验课的重难点是信用证的业务流程,用时安排30-35分钟。

 

4.利用图片、动画,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特色,更好地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5.适时的引导、组织好各个教学环节实施。

 

三、课堂点评

 

在教学中,考评是贯穿在整个课堂设计之中,在课前,制作一个考评表,评价项目主要有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履职情况及6S管理等。设计有观察员评价、小组自评和教师点评。

 

观察员和小组自评是要互相监督,自我反思、查找不足、共同进步。选出“小组之星”可以是本次实训活动中进步最大的学生,或是表现突出的学生。并以资鼓励。

 

教师的点评要能够公开、公平、公正,能够全面的考核学生,除了知识点,还应有技能和学生职业素养的点评(如:站势、坐姿、礼貌礼节、6S管理等)。充分肯定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表现的学习和态度;同时,要找出存在的差距,指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

 

四、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通过开展行动导向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主动性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学习归纳能力、学习总结能力、判断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学生分组教学组织方面,分组多人数少,学习管理有难度,分组少人数多,不利于学生学习。所以要根据学习情境设计灵活分组,以免影响小组学习质量。

 

2.教室布置和相关配套设施,主要是满足传统教学模式的,很难满足行动导向教学“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要求,所以,引进行动导向教学要因地制宜。

 

3.从各学习情境的过程考核来看,学生在自评的环节出现了部分不客观评价的现象,小组评价也出现不愿得罪人,打人情分的现象。需待课题组成员进行不断的探讨、研究考核方式问题。

 

4.教材的不适应。现有的教材主要是为教师的教而设计的,而不是为学生的学设计的,因而它适合于知识传授的教学,而不适合行动导向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活化教材,要为学生的学而重新划分学习单元编写教案。

 

总之,经过教学实践,深深体会到了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从事教育改革研究的意义,也明白了自己将来需要努力和提高的方向,更加深刻的领会怎样才是为国家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

国际贸易的方式篇6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消费偏好方式创新

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

从国家的角度而言,国际贸易即为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劳务通过某种形式进行交换。在传统国际贸易模式下,国际贸易一般通过进出口企业或贸易公司等载体完成交易过程,其中存在的问题是进出口产品信息流通慢、信息不全面。因此,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贸易企业可以利用信息不流通而换取差异价,增加了整个交易过程中的贸易成本。电子商务利用网络为有效载体,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网上交易和电子支付。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其特点在于节能、低成本、高效率。并且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其已经超越了新型商业运营模式的价值,不仅改变了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而且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与结构都受到其的影响发生变迁。

近年来,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国际贸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一些欧美国家开始利用电子商务促进本国的对外贸易,甚至有学者断言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手段开展国际贸易是世界度过金融危机的重要选择,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市场的重要力量。那么电子商务是否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如若,其影响的表现如何?电子商务又否带来国际贸易的方式创新。经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是:电子商务分化了国际消费偏好,中小企业的市场由电子商务构建的虚拟市场供给,国际贸易中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职能角色发生转变。而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国际贸易方式创新,主要集中在贸易主体、载体、手段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创新。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测度

(一)电子商务分化国际消费偏好

电子商务形成超空间的消费商务模式,消费者利用这种商务模式进行产品消费。而正是这种商务模式,也使得消费者在种类、替代性的产品之间进行消费选择,消费者在有更多消费选择余地的同时,更能促使生产者进行更多的产品发明。同时电子商务的商务模式给贸易中的小额消费提供了便利,节约了小额消费者的消费时间,提高消费效率。也最大限度的缩短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消费距离,消费者只需要有消费需求,便能在技术层面与生产者取得联系,并进行消费。当然,电子商务的商务模式对国际贸易的主要影响还是分化世界消费偏好倾向。网络技术加快生产者产品信息的流动,消费者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各产品动态,一旦形成消费,便能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统一的示范效应。而这种示范效应的消费理念、消费时尚又能通过网络向世界各地进行传播,促使世界消费倾向统一,从而影响整个世界的消费理念。而在这种消费理念条件下,在电子商务中处主导地位的消费者便会逼迫企业进行差异性同类产品生产,其结果是使商品、服务更加独特、完美,各类商品、服务也会在市场中进行更为细致的分化。随着这种消费趋势的发展,国际贸易模式也必将向着特色和多元化取向发展。

(二)中小企业市场由电子商务构建的虚拟市场供给

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的中小企业均面临市场不足的问题,甚至有些因市场不足问题而破产。电子商务所构建的虚拟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广阔市场,为中小企业在面对资金短缺、订单不足等困境时提供了不少帮助。尽管中小企业在虚拟市场中的贸易地位和传统经济市场相同,但是相对而言,在虚拟市场下,中小企业的贸易障碍将远少于传统经济市场,中小企业不必像传统经济市场那样支付高额经营管理费、广告费用等,从而降低了中小企业的投资成本,提高了资金效率,这对于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而言是关键。同时由于电子商务的便捷性,中小企业通过网络形式产品信息、招商意向等,相比传统经济市场,缩短了中小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

而且在电子商务所构建的虚拟市场中,很难存在如传统经济市场中的垄断行为,从而为各中小企业提供了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在传统经济市场中,大企业的规模效益、组织能力和销售渠道都相对优于中小企业,再加上大企业一般经营时间长,社会影响力强,中小企业不具备与大企业相竞争的能力,导致传统经济市场中某些行业为大企业垄断。而如果中小企业在后期以追随者的身份进入市场,即使中小企业具备优秀的管理精神和创新技术,也将面临极大困难,都不足以打破该行业的垄断局面。而虚拟市场则不同,只要中小企业具备与大企业相同的商誉,并拥有优秀的管理精神和创新技术,都有可能打破行业的垄断现状。

(三)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职能角色转变

相对传统经济模式而言,电子商务简化了整个营销体系,降低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诸多其它环节,从而使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能够直接达成交易,降低成本。传统的经济模式下,生产者与消费者一般无法直接联系,而是需要通过许多复杂层次,并经过众多环节才能达成交易。如此情况下,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往往存在如商,批发商与零售商等中间环节,成本逐级递增,最终达成交易后的费用已经超过商品所具价值,一定情况下不利于消费者的消费平衡心理。而电子商务则不然,消费者可以直接与生产者直接完成交易,节省了各中间环节的支出,从而使商品价值最大化,满足了消费者的平衡心理。一方面可以增加消费者的消费频率。另一方面,增强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沟通,消费者可以直接向生产者提出个性化需求,并依据消费结果对商品进行各类相关性的公平评价,从而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生产者的市场调查需求。电子商务的这种消费观念转变,其实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角色转变。消费者的角色从以往的纯粹被动消费者角色演变为企业的业务参与者,而生产者也从以往的盲目生产逐渐向着调查生产转变,通过市场反馈的市场信息,进而不断的调整与改进生产经营策略,以取得企业的最好发展。

在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这种角色职能转变,无疑为各国消费者及企业提供了便利。由于国际贸易处于差异较大的环境下,各国消费者具备不同性质,而传统消费模式无法直接向生产企业提供一手市场资料,消费者亦无法完成与生产企业的直接交易,二者之间无法达成交流,阻碍了整个消费过程。而电子商务可以通过网络熟知消费者与生产力,提供各国的消费与生产差异,直接向消费者传达产品信息,亦直接向生产力反馈消费信息,使得国际贸易的频率增加。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方式创新

(一)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主体及载体的创新

随着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不断运用,信息流逐渐在供应链中处于主导地位。拥有卓越技术的单个企业便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将其专业内的同类企业纺织成网络形式,以更有效的方式向经济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在这种背景下,国际贸易的整个结构发生了重大变迁,大批向经济市场提品或服务的“虚拟”企业应运而生,国际贸易中的经营主体与消费主体都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企业在这种“虚拟组织”的功能和效果促进下,其能力已经大大超出原来单个企业极限能力范围。各虚拟企业可以联合起来向全球范围任意扩展,以使得各组织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同时它们又不需要像传统经济模式那样,受到各种资本关系关联的影响,进而不需要受各强制性权力的制约,具备灵活性。尽管电子商务中的这种“虚拟组织”主体,看起来像是一个具有命令系统的经济组织,但实际情况其只承担了一定的信息功能,并不具有某种实体性。因此,电子商务又为中小企业进入虚拟市场提供了便利,扩展了国际贸易中的经营主体数量。

另外,国际贸易中的载体组织结构被电子商务冲击,传统国际贸易下的经济经营方式发生变革,进出口商和进出口贸易公司已经不再作为国家间商品及服务的主要载体。相反,商流与物流取代传统国际贸易中的载体,为进出口商品及服务提供报关、商检、仓储运输等服务,并及时向各成员提供商贸信息咨询、市场分析、进口产品的保税展示等信息,降低了国际贸易经营主体的经济投入,提高经营效率。

(二)电子商务带给国际贸易的手段创新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改变的最大特点是对其运作方式创新,且这种创新方式在国际贸易中的各个阶段都有所体现。首先,在国际贸易的交易前期,生产力通过电子商务扩大产品的贸易范围和产品市场所占比。消费者则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贸易信息,锁定自身所需要产品,增加消费选择。国际贸易交易前期的这种互拉互动,共同完成了商品信息的供需实现过程,突破了传统交易模式局限性,是对国际贸易交易前准备工作的创新。其次,在国际贸易的磋商过程,经营与消费双方不需要进行单证交换的磋商,而是通过电子商务系统和专用数据交换协议进行双证磋商,电子商务自动完成网络信息传递,减少了传统交易磋商中因人工干预而导致的失误,这是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磋商方式的创新。其三,传统贸易中的合同需要进行实体性的签订,效率性不高,且由于地域关系,大多数合同的签订都未实际进行或是被取消。而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合同订立可以通过网络完成,电子签名被法律所认同,提高了交易完成率。这是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合同订立方式的创新。其四,电子商务完成了对国际贸易的中合同履行监督,交易双方需要认真完成交易过程的所有合同责任,才能完全拿到交易过程的应有利益。这是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合同履行方式的创新。

(三)电子商务健全国际贸易有关法律法规的创新

尽管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事物出现在法律范畴内,但是对于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在我国,新《合同法》第11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不难发现,我国已承认了电子合同的法律效用,并且通过颁布电子签名法来完成电子合同签订。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许多国家制定了有关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为规范电子签名、保障电子交易等电子商务活动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联合国《电子商务示范法》第2条规定:“‘数据电文’系指经由电子手段、光学手段或类似手段生成、储存或传递的信息,这些手段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邮件、电报、电传或传真”。尽管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至今还未制定有关国际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但是其提出的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文件内容已经对世界各国的电子商务产生了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希颖.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方式创新[J].商业时代,2006(30)

2.孙明凯,吕宏晶.电子商务形式下国际贸易变化的研究[J].商业时代,2009(26)

3.应小凡.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积极影响与存在问题分析[J].商业时代,2011(11)

4.王莉.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山东经济,2003(6)

国际贸易的方式篇7

国际贸易结算支付方式的选择分析

一、常用的支付方式简介及存在的风险

1、汇款人是指(债务人)将款项主动交给银行,并委托其使用某种结算工具,通过其在国外的分支行或行,将款项付给国外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它是产生最早、使用最简单的结算方式,同时也作为其他各种结算方式的基础。

按照使用结算工具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汇款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在国际贸易实务中,按货物、货款的运送及支付顺序的不同,汇款方式主要有预付货款和货到付款两种运用方式。预付货款有利于出口商的利益,既能够降低货物出售的风险,也能减轻资金负担;而货到付款有利于进口商,在降低资金风险的同时也能先收货后筹款,相当于得到资金融通。此外,如果付款的期限长,就要用所售收入支付款项。由此可见,结算时采取汇款方式,就会出现风险承担和资金负担在买卖双方之间不均衡的情况。

收付款人要注意的问题:

(1)确保客户名称、账号与银行信息的正确、完整。因此,对收款人提供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集中管理应收付款项。对付款人来说,办理汇款一般要承担手续费和电报费两部分费用。对收款人来说,收取汇款一般要承担银行的清算费用,也是按笔数收取。

2、托收是指由债权人开立汇票,并委托银行通过其海外分支行或行,向国外债务人收取货款或劳务价值的一种结算方式。尽管托收与贸易汇款都属于商业信用基础,但是跟单托收通过用单据代表货物控制货物所有权,从而将结算风险及资金负担在进出口双方之间进行了平衡。对于出口商来说,出口商通过控制货权单据来控制货物,不付款或承兑就不会交单。一般不会受到银货两空的损失,比赊销安全。对于进口商来说,只要付款或承兑,马上就能取得单据,从而得到货物的所有权,比预付货款方式安全。

采用托收方式结算时,出口企业要注意的问题:

(1)提供完整正确的代收行、进口企业名址。托收银行是完全按照出口企业的指示来处理托收业务,主要涉及到代收行和客户信息,缮制出口托收函件并进行邮寄等。通常情况下,托收银行几乎无法,也不可能负责审核代收行的名称、地址等信息。在实务中,经常有出口企业提供代收行、进口企业的名称或地址不完整、不正确。如果代收行邮寄地址错误,将会延误收汇,甚至是单据遗失而无法收汇。如果进口企业信息不完整(尤其是没有地址、电话),还会令代收行无法及时联系到进口企业而延长收汇时间。

(2)必须使用明确规范的业务术语。

托收使用的术语主要有D/a和D/p两种形式,对于这两种方式,在托收统一规则等国际惯例中都有详细的规定,一般进出口企业和相关银行很少发生争议。而在实务中,很多进出口企业可能被要求使用其他术语。比较常见的有D/p远期,CaD等。

3、近年来,信用证支付方式成为了国际贸易中最常见、最主要的支付方式。信用证(L/C)是开证行根据买方(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开给卖方的一种保证承担支付货款的书面凭证。一般采取该方式将应由买方承担的付款义务转化为银行的付款义务,从而加入了银行信用。因此第一性的付款责任就由银行承担,承担了审单的义务后,也使得结算的程序更为严格、规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结算的风险,资金融通更加便利,由此该方式被贸易各方广泛的接受。

信用证的出现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进出口企业之间互不信任的矛盾,也促使双方在支付货款过程中获得银行资金融通的便利。但银行做出的确认承诺是以交单相符为前提的,如果出现交单不符的情况,那么开证行可以按照规则拒付单据。出口企业在缮制信用证下单据时,要格外小心,并符合信用证的条款和条件。所以,信用证支付方式对出口企业缮制单据的能力和水平要求较高。但是,我国当前的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出口企业的单证人员业务水平偏低,素质不高,这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选择正确的支付方式应注意的事项

目前,从国际经济贸易的实践情况来分析,如果只坚持某一种结算方式,那么要满足交易各方的要求是极为不现实的。面临长期不断的市场变化,我们所要采取的是综合支付方式来进行结算。

1、将汇款与托收结合起来。例如:先采取t/t的形式预付定金10%,在装船后付t/t合同款的40%,采用D/p即期付款的形式付剩余的50%。这种选择可以保证供货方及时履行发货的义务,也能约束进口人及时付款,节省了更多银行费用的支出和贸易时间。

2、汇款和信用证相结合。如:定金的部分以t/t办理;主要的货款采用L/C的方式进行支付;至于一些余款,以t/t的方式进行。

国际贸易的方式篇8

但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严重困难,并进而拖累经济增长。可以说,金融危机放大了我国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近年国际贸易格局变化和我国外贸发展现状看,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使我国从贸易大国发展为贸易强国,更好地发挥贸易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已刻不容缓。

一、国际贸易格局变化

上世纪70、80年代,特别是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格局出现新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发展中国家地位上升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国家始终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提高,地位持续攀升。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8年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货物贸易出口中所占比重达38%,创历史最高记录。其中,中国仅次于德国,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09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已跃居世界第一。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更显突出,已成为国际经济和贸易秩序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区域贸易成为主流

得益于地理和传统上的优势,区域内贸易始终在国际贸易中占重要位置。根据wto的数据,2008年,区域内贸易在北美地区的贸易总额中占55.8%,在亚洲地区的贸易总额中占51.2%,在欧洲的贸易总额中更高达73.2%。由于多哈回合谈判迟迟无法完成,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将推动自由贸易的努力从多边框架转向双边和区域的自由贸易协定。据wto统计,向该组织通报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数量从1995年的不到100个上升到2009年的超过225个。其结果是,全球超过一半的商品贸易,以及相当比重的服务贸易都是在区域贸易制度下完成的。

(三)服务贸易迅速发展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服务贸易进入快速发展期。据wto统计,1980~2008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从3650亿美元增加至37779亿美元,累计增长9.35倍,远高于同期货物贸易出口7.26倍的增幅。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出口的份额从1980年的15.8%上升至2008年的19.0%。近年来,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极大发展,以通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逐渐成为世界服务贸易的主体,以其知识和技术密集的特征,为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四)产业内贸易成为主要方式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跨国公司进一步加强全球战略布局,以及国际分工的更加精细化,产业内贸易取代产业间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即一个经济体既出口也进口化工和电子产品,不同经济体之间的相互贸易更多地按照产业内部价值链的分工进行。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了国际贸易的规模。广义上的加工贸易,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形式。

(五)贸易保护主义升温

贸易保护主义是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全球贸易预警组织(Gta)2009年12月13日的研究报告表明,贸易保护主义压力未因多国经济出现复苏迹象而缓解。自2008年11月二十国集团峰会(G20)承诺杜绝贸易保护主义以来,各国政府共实施了297项保护主义措施;而过去三个月中已宣布但尚未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已达188项,显示2010年国际贸易仍将面对沉重的保护主义压力。

此外,在后危机时代,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低碳经济的发展,很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发达国家在相关领域不仅在技术上拥有绝对领先地位,而且正在试图通过规则的制定进一步巩固其优势,如碳排放交易、商品的碳标签、拟议中的碳关税等等,都有可能对国际贸易格局带来深刻变化。

二、我国外贸发展现状

我国外贸三十年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从国际贸易格局变化,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自身要求看,我国外贸的可持续增长仍存在不少需要关注或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包括:

(一)贸易的地区结构不平衡

一是出口市场偏重发达国家(地区)。2001年,我国对美国、欧盟和日本三个市场的出口占当年外贸出口总额的52.7%。此后,我国对发达国家(地区)市场依赖度逐年下降,2007年对上述三个市场的出口占比降至41.2%,但2008年和2009年出现较大反弹,分别回升至46.3%和46.2%。事实上,如果考虑到香港转口因素,我国出口对发达市场的依赖度将更高。

二是贸易顺差主要来自欧美。2008年,来自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顺差合计3310.4亿美元,是当年我国外贸顺差总额的1.12倍。从2001年至2008年,我国对欧盟贸易顺差增加了29.9倍,对美贸易顺差增长了5.08倍。2009年,由于美、欧市场需求骤减,来自两地的贸易顺差合计为2518.5亿美元,较上年减少23.9%,是我国当年外贸顺差总额的1.28倍。如果考虑香港转口因素,我国对美欧贸易顺差规模可能还要大得多。

(二)贸易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

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尤其加工贸易出口约占外贸出口的一半。2001年,加工贸易出口占外贸出口的55.4%,而同期一般贸易出口占外贸出口的比重为42.1%。2007年以来,我国着力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工贸易在出口中的比重2008年首次降至50%以下,为47.5%,但仍高于同期一般贸易在出口中所占比重(46.4%)。2009年,加工贸易在出口中所占比重升至48.8%,而一般贸易所占比重降至44.1%,两者间的差距有所扩大。

加工贸易的发展是我国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成果之一,是符合国情并与国际贸易格局接轨的贸易方式,对我国外贸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我国作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承接方,处在国际分工产业链的最底端,在对外加工贸易中缺乏产品话语权。在劳动力成本和资源、能源、环境压力上升的情况下,低水平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在所难免。

(三)服务贸易有待更大发展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取得长足发展。据wto提供的数据,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1464亿美元、进口1580亿美元,比2001年分别增长3.45倍和3.05倍。从2001年至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2%上升至3.9%,排名从第十位上升至第五位。

但与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情况相比,我国服务贸易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一是与世界服务贸易大国的差距较大。2008年,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四大服务贸易出口国的出口值分别达到5214亿美元、2830亿美元、2416亿美元、1605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分别为13.8%、7.5%、6.4%和4.2%。二是占外贸出口的比重较低。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9.3%,不仅远低于同期美、英、德、法四国服务贸易出口在其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分别为28.8%、38.2%、14.2%和21.0%),也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9.0%)。

(四)外贸依存度比较高

我国经济的外向型程度随对外贸易的发展不断提高。具体表现为:一是对外贸易依存度迅速上升。该项指标1978年是8.9%,2007年达到66.2%的峰顶,2008年回落至60.2%,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根据wto提供的数据测算,从1980年至2008年,世界贸易平均依存度从35.9%上升至41.0%。二是出口依存度不断上升。我国出口占GDp的比重,1990年为15.9%,2007年升至37.1%,2008年回落至33.1%。其中,工业品出口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1990年为32.2%,2007年超过七成,2008年仍高达62.6%,显示我国工业产能的很大部分需要通过产品外销来消化。三是进口依存度也在上升。进口占GDp的比重,1990年为13.7%,2007年已接近三成。目前原油、铁矿石等重要能源资源产品和大豆等大宗农产品对进口的需求十分庞大。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决定外贸依存度高低的因素很多,与经济面临的风险并无直接联系。但从此次金融危机可以看到,由于外部需求剧降,我国出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事实上拖了经济增长的“后腿”。

(五)贸易保护主义威胁较为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出口产品遭遇贸易保护措施最多的经济体。据wto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球19.8%的反倾销立案和21.9%的反倾销措施针对我国产品。仅2008年,我国出口产品就遭受21个国家和地区的93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金额约为61.4亿美元。其中遭受反倾销调查70起、反补贴调查11起,分别占全球反倾销立案总数的35%和反补贴立案总数的71%。

另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中国产品在全球共遭到116起贸易调查,涉案总额超过127亿美元,比2008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美国对华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和特保调查23起,337调查8起,涉及中国年出口金额约76亿美元,案件数量和金额分别同比增长53%和8倍。美对华轮胎特保案涉案产品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18.5亿美元,是美国总统首次批准对华特保措施;欧盟仅仅以存在损害威胁为由,对我输欧无缝钢管采取反倾销措施,都开了恶劣的先例。2009年,我国出口产品在印度、阿根廷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也遭到了频繁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此外,人民币汇率、环保和气候变化、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各国和地区对我国产品实施贸易保护措施的借口,困扰着我国的对外出口。

(六)政府管理和中介服务相对滞后

一方面是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滞后。由于广义的外贸管理在中央层面涉及众多部门,政策的协调和执行仍然存在较大难度,政策多变、透明度差、可预见性不足等“老问题”亟待解决。在公共服务方面,政府鼓励和扶持外贸发展的政策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扶持资金的来源仍需进一步保障,各项政策的效果需要定期评估,对中小外贸企业的支持有待进一步加强,各部门信息公开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另一方面是社会中介机构服务滞后。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商协会等中介机构的外贸促进和服务工作较为薄弱。一是定位不清。很多商协会主动或被动地扮演“二政府”角色,偏离了为企业服务、充当企业与政府沟通桥梁的本业。二是经费拮据。多数商协会的经费需自筹自支,主要精力在于“挣钱养活自己”。三是服务质量满足不了要求。深度市场调研鲜见,贸易促进工作单调,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商协会的积极活动形成鲜明对照。

三、有关对策建议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不仅关系到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更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转变政府外贸管理方式

一应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外贸涉及全国约1亿人的直接就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必须高度重视外贸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发挥好外贸作为国民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重要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通过发展外贸,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福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能源、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二应进一步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保持政策的稳定性、透明度和可预见性。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深入调研、充分征求意见特别是“听得进”不同意见尤为重要;在政策出台和实施过程中,应尽可能防止大起大落,避免“休克疗法”式的短期集中出台,给予企业过渡消化期,对历史遗留问题有合理的解决方案,对老企业不搞“秋后算账”。

三应使财政金融扶持政策更多地惠及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中小出口企业。还出口退税政策以其本来的功能,结合增值税转型改革,逐步对出口产品增值税实行不征不退,从根本上解决以调整出口退税税率调节出口所产生的种种问题。

四应进一步加强贸易促进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完善在外贸主管部门领导下的官方、半官方和民间为一体的贸易促进体系,提高现行商协会的服务水平;组织和利用好现有研究力量,做好对涉及我国外贸发展的国内外重大问题的研究,注意把握国际经济和贸易新动向、新事物,通过科学的决策和管理发挥对企业的引导作用。

(二)进一步坚持以质取胜

在出口中坚持以质取胜,归根到底是要保障和提高产品质量。努力使产品的国家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进一步加强对产品生产和出口环节的质量监管,减少直至杜绝劣质低价产品走出国门,避免少数“害群之马”损害“中国制造”的声誉;对于产品质量问题,应做到公开、透明,不回避、不遮短,树立我国质量监管部门的国际信誉。

其次,应不断提高我国产品的独创性,包括技术、安全和环保等方面的内在独创性,以及外观设计等方面的外在独创性。这就需要政府一方面对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更大的扶持,扶持的对象,不仅是大企业,更应该面向中小企业;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这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鼓励创新的最主要保障手段之一。

再次,应注重品牌的创立和管理。创品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持和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一个品牌的创立,是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企业诚信等多种要素多年积淀的结果,通过大量宣传和推广,可以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但要使之为市场所认可,最关键的还是产品的“内功”,即在消费者之间的“口碑”。

第四,应特别注重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的质量。不能因为很多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低于我国,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不如发达国家,而自降产品质量标准。应逐步扩大援外规模,在强调援外政治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其贸易功能,发挥其在推广中国产品方面的独特作用,把我国最好的产品通过援外介绍到发展中国家,提升我国产品在发展中国家的形象。

(三)努力促进贸易平衡

贸易顺差问题,是美、欧甚者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我产品实行频繁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主要借口之一。我们一方面要客观看待顺差问题,这是由我国与美、欧贸易结构及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后所形成的国际分工所造成的;另一方面也要重视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我国目前拥有极为充足的外汇储备,并不需要追求贸易顺差。解决贸易顺差问题,压出口不是办法,因为这会冲击国内经济,只有通过扩大进口的方法来解决。具体而言,一是要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国内紧缺物资进口,增加战略资源的进口和储备;二是要放宽对国外优质消费品的进口限制,促进国内消费品行业的产业升级,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升国内需求;三是进一步加大力度,扩大自发展中国家尤其对我逆差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四是鼓励“走出去”,通过在境外投资设厂转移过剩产能及对发达市场的顺差;五是对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性资源类产品,应统筹考虑,进一步加强出口管制。六是逐步但坚决淘汰“两高一资”产品的产能。在扩大进口的同时,应更好地运用国际贸易规则允许的各种贸易救济手段,保护国内产业免遭冲击。

(四)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货物贸易由于受到资源、能源、环境等条件的制约,在可预见的将来,其发展不可能是无限制的。而服务贸易则还有很大发展潜力,有利于发挥我国劳动力优势,是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一个好的抓手,将成为我国外贸和经济的新增长点。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一是整合现有资源,建立统一协调的服务贸易管理和支持服务体系。二是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利用境外服务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手段,加快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三是加强对国际服务贸易新趋势的研究,鼓励服务贸易创业,营造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环境。四是加大有关服务贸易的培训力度,加快人才培养,进一步增强服务贸易企业的竞争力。

(五)改革现行加工贸易管理方式

近年来,为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国家集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收紧劳动、环保、社会保国际经济合作2010年第3期等方面的执法,对加工贸易企业的生存造成较大压力。从政策实施的效果看,推动转型升级政策给予企业的扶持力度和过渡期都值得商榷。首先,加工贸易企业无论是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还是就地转型升级,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完全或大部分由企业承担,难度很大。其次,通过创立自有品牌、开展技术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等方式,实现加工贸易的升级,对于绝大部分加工贸易企业而言,同样有难度。2008年东莞全球最大的玩具代工企业合资破产倒闭,并不是本业出了问题,而恰恰是因为不成功的“转型升级”尝试导致资金链断裂。

从我国经济和外贸的长远发展考虑,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刻不容缓。解决加工贸易问题的根本方法,是改革加工贸易管理模式,参照其他国家和地区做法,取消现行对加工贸易的特殊管理方式,简化管理手段,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透明度。作为替代,可将继续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迁入出口加工区,或直接在加工贸易企业集中的地区就地建立出口加工区,实行保税监管,使企业对自身未来有明确的预期;对于规模大、雇佣工人多、技术含量高的独立加工贸易企业,也可参照韩国的做法,直接指定为出口加工区,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在出口加工区以外的企业一律转型为外资企业,不再从事目前意义上的加工贸易。

(六)更坚决地与贸易保护主义作斗争

一是在人民币问题上,应坚持汇率事关主权不容谈判的立场。通过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逐步解决估值不合理问题,避免人民币过快升值对外贸出口和国民经济造成冲击。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境外贸易结算试点,简化手续,最终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帮助企业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国际贸易的方式篇9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国际贸易模式;创新方案

互联网+作为当下互联网技术飞跃式发展的全新概念产物,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各行各业在互联网技术方面的相关需求都提出了全新的发展思路。其中,在国际贸易方面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得以在空间与信息获取等方面得到极大的便利,因而互联网+技术为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各国之间经济贸易得到了相关的促进。中小型企业由于其发展前景良好,且在我国贸易市场中占据着较大的成交份额,因而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我国对外贸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互联网+环境下,能够对当前相关网络技术进行更合理的应用,进而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对形势的发展进行深化的了解与认知,能够为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发展提供极大的推动作用。因而就笔者观点看来,对中小企业进行国际贸易方面的模式创新能够有效帮助中小企业在互联网+时代进行更良好的发展与企业的自我提升。

一、互联网+时代概述

互联网+时代是当下互联网+相关技术发展背景下提出的一大新型理念。自进入21世纪以来,在计算机以及互联网领域的发展中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技术突破以及相关企业的革新发展。其中,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尤其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性。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当下已然突破了技术层面的限制,成为了面向社会发展、人类社交需求的新型领域。受到社会发展需求的刺激,互联网技术又发展分化成为了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等诸多新领域,为人类的知识社会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突破。为了在社会体制建设以及相关领域发展中对于互联网相关技术进行更好的认知以及利用,我国政府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中提出了互联网+这一概念,旨在刺激我国相关领域发展中对于这一技术层面进行更加深化的运用,为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带来全新的思路。

二、互联网+时代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的发展影响

众所周知,互联网技术对于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便利,其中在信息获取渠道上尤其带来了突破性的发展。世界经济形式收互联网技术成熟的影响,在各国之间贸易中得以更好的进行信息的交换以及目标信息的直观获取。因而在互联网+时代中,国际经济贸易形式正发生着较为积极的改观。其中,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在这一环境下无疑存在着诸多的便利条件以及机遇存在,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中小型企业的自身优势得以更加便捷的发挥,在各国贸易拉近的同时企业自身发展也得到了诸多的挑战。因此对这一形势环境进行深化的理解与分析,将有助于中小企业在互联网+时代中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良好的企业生命力。

1.互联网+时代对中小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由于互联网+相关技术对信息获取以及资源搜索等方面存在着积极作用,因而就这一环境来看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发展中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的机遇。首先,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国际贸易市场的格局以及国际贸易的环境均出现了较大的改变,这就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由于中小企业不同于大型企业,在新环境之下无论是企业形式的转变还是管理模式的转型都能够相对轻易的实现,因而在国际贸易市场格局转换中中小型企业具有着更大的发展优势。其次,国际贸易形在受互联网+技术进行着改变的同时也间接推动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国际贸易市场中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能够节省巨大的成本,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来看,互联网+相关技术作为全新的发展形态为企业节省了极大的成本,且为企业发展的渠道选择打破了在时间空间方面的传统限制。相关技术的成熟使得企业在其发展需求中对于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不需要较为密切的贸易往来即可获得目标信息以及市场的风险评估等企业信息需求的满足。在某种方面来讲,互联网+环境甚至可以说在整个国际市场贸易中优化了市场整体的资源配置,变相的加强了企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在传统的国际经济贸易市场中,由于中小企业所占资源比例普遍较小,贸易成交额度与大型企业相比更是毫无优势,因此在国际贸易市场中虽然中小企业整体所占额度较大,但从个体层面看来,中小企业往往面临着较为悲观的发展前景以及企业生命力的不断流失。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生命力不足五年,这一现象不仅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前景造成了较大限制,且在市场整体视角来看,也不利于市场整体的协调发展。但在互联网+时代创造的新环境之下,中小型企业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得以受到更加公平的对待,企业存在的所有传统劣势不复存在,规模有限、资金有限等劣势不足以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限制,因而互联网+时代存在的推动力对中小型企业的国际贸易方面打了一针强心剂。

国际贸易的方式篇10

经济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迫切需要一批懂外语、懂世界经济和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开设应当以培养能够胜任外贸业务等相关工作的人才为目标。在高职国际贸易的相关专业课程中充分普及双语教学,也就是能够运用母语(汉语)和外语(主要是英语)进行演示讲解,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的同时,能够充分提升他们的英语能力,帮助他们进行两种语言中的技能交流,培养学生能够充分适应不同语境下的工作。本文试就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贸易术语的“以英释义”教学方法

从贸易术语这一知识点入手,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学生在理解贸易术语的难点及易错点为切入点,总结出“以英释义”这一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并将这种教学方法推广至国际贸易课程的其他知识点。

贸易术语是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形成的,因为它具有便利性、简短性、有效性等特征一直以来都是外贸从业人员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因此掌握并熟悉运用贸易术语就成为每一个外销员的必杀技。但是由于贸易术语的多变性和强大的信息含有量也使得这一部分成为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难点问题。

贸易术语(tradeterms)是用简明的语言或其缩写字母或代号,来表示商品价格构成,说明交货地点、交易双方的手续、风险、责任以及费用划分的专门用语。《2010通则》共有11种贸易术语,按照所适用的运输方式可划分为两大类。

第一组:适应于任何运输方式的七种为eXw、FCa、Cpt、Cip、Dat、Dap、DDp

第二组: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的四种为FaS、FoB、CFR和CiF

由于强调FoB、CFR和CiF使用频率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侧重这三个术语并细致掌握三个术语买卖双方各承担的义务。事实上,贸易术语编写者在编写每一个贸易术语时是充分考虑到了术语的英文释义的,本人提出的“以英释义”这一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握贸易术语的编写特点,将教学回归到英文解释的初衷。

FoB:(freeonboard)为装运港船上交货价。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照本宣科,让学生如是记下,但为什么是这样的解释,许多学生实在是困惑。我是这么给学生解释的:free有自由之意,onboard本义为在船、火车或飞机上,因FoB后面接的是装运港,因此FoB又叫离岸价,理解成货物装上船,卖方就自由了,就算完成交货义务了。若这样给学生解释,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了,且这般解释也便于学生理解改贸易下买卖双方的基本责任、义务等,既然FoB条件下,货物装上船,卖方就算完成交货义务了,那么卖方只承担货物装船前的一切费用、风险以及出口报关事宜;装船后国际货物运输、保险费用就与卖方无关,由买方承担,装船后的一切风险及进口报关事宜均应由买房负责。

CFR:(cost+freight)为成本加运费价。Cost为成本,在这儿可以理解成FoB价,运费为货物装船后所形成的国际货物运输费。卖方再此术语下责任与义务仅比FoB多承担一项国际货物运输费,其他与FoB一致。

CiF:(cost+freight+insurance)为目的港交货价,又叫到岸价,这儿的“岸”是指目的港。因此再此术语下卖方又比CFR术语下多承担了一项国际货物保险费。

卖方要支付的费用,由FoB再到CiF,是逐步增加的,对卖方而言采用FoB时商品报价最低的,CFR报价次之,而CiF报价是最高的。反之如果是买方而言,正好相反,CiF最有利,CFR次之,FoB最不利。这样解释下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国际贸易课程的双语教学做好铺垫。

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双语教学

(一)为什么要开展双语教学

1、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走出的人才必须具有过硬的国际竞争力。在我国的高校教学中,学校采用的教学模式基本是汉语教学模式,而平时的英语教学时间局限且较短,基本都集中在英语课堂上,这样造成了专业课与外语课之间有着较严重的脱节现象,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培养出的学生技能比较单一,有较强专业技能的学生英语能力弱,而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又缺乏过硬的专业能力,这也是造成当前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难等主要原因之一。双语教学的开设实现了英语能力提升和专业能力提升的有效结合,在日常的专业课程中不断融入英语运用能力,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所走出的人才既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有拥有良好的英语能力。

2、专业知识更新的需要

国际贸易学的不断发展,使得原版的英语教材更新速度也不断加快,这样一来,英语教材的翻译水平无法适应其发展变化。而且,由于翻译者水平等原因的存在,在翻译过程中难免会有漏译或是误译等现象。在国外的大学中,他们的教材一般是由国际知名学者所撰写的。这些知名学者不仅仅是撰写者,而平时也是学校教师,他们所具的丰富教学经验对学生有巨大帮助,并且,他们所编撰出的教材具有强烈的时代文化气息。所以,双语教学的实行,不但能够使我们及时接触国外的一手资料,而且能够深刻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准确信息,这对提升我国国际贸易课程体系和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3、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

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要求教师要在平日的教学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国际贸易专业中双语教学的实现,有利于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外语运用能力。与此同时,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对实现双语教学、了解新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有着很大的帮助,这对能够培养出具有全球化视野的高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二)、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

全外语型。这指的是直接进行外文(英文)原版教材的使用,在课堂上,教师直接用外文(英文)进行授课,学生也直接以外文(英文)接受专业知识。此种教学模式属于比较高层次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外语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

混合型。也就是课堂上的教材使用的是外文(英文)教材,而教师授课中则对外文(英文)和汉语进行交叉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层次较低,学生对掌握知识的难度较低,这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也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