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谈谈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十篇谈谈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十篇

谈谈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5:45

谈谈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篇1

关键词:商务谈判;行为心理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一、国际商务谈判心理学应用的相关研究

1.早期社会心理学关于谈判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谈判心理的研究主要是由社会心理学家进行的。他们将大量的实证研究集中于2个领域:谈判者的个体差异和情景特点。后来社会心理学主要向认知心理学发展,谈判的主题丧失了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谈判的行为决定

20世纪70年代后期,认知革命兴起,对谈判心理学产生重大影响。80年代和90年代,对谈判的心理学转向行为决定研究(behavioraldecisionresearch,简称BDR)发展。描述性研究和规定性研究之间有了更多的相互影响,并促进了谈判的行为决定研究。

3.谈判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复兴

行为决定观推动了对谈判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然而许多研究者认为这一范式忽视了谈判中许多重要的因素。研究者们在最近的研究中增加了一些与BDR观相一致的社会心理变量,从而使社会因素再次成为关于谈判的研究主题,它包含:社会关系、自我中心、积极错觉和情绪。但是这种新的谈判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也接受了包括理性背景在内的一些BDR的观点。

4.行为心理学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研究

商务谈判心理学实际是心理学与更为广泛的社会学在上午谈判中的应用于结合,因此它的研究有赖于心理学与商务谈判的共同发展。近几年,随着行为心理学的发展和成熟,其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然而,笔者通过查找资料及阅读文献发现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发展也很不成熟。因此本文中笔者将通过进一步研究,分析行为心理学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二、国际商务谈判中行为心理学的作用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一切行为都能反映出他的意识或潜意识。研究行为心理学,能让谈判者通过观察与感知更好的搜集信息,做出决策。

1.行为心理学的含义

行为心理学中的“行为”指“受行为环境调节的行为”。行为心理学指明,人的一切行为就发生的方式而言都是一种反射,特定的环境定位会使人的意识或潜意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的是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有的是潜意识的,无法感知到的,但它确实存在和发生着。正是由于这些内在的意识及潜意识的变化,引起了我们表层现象对这种变化发生反射,使其暴露。

2.商务谈判中行为心理学的作用

从行为心理学含义可以看出人的意识或潜意识都将通过其外在行为暴露出来,即内部心理过程最终决定人的特定的行为。而在整个环境刺激到行为反应的过程中,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始终处于中心的地位。因此,应用行为心理学可以帮助谈判者根据谈判对手某些下意识的行为来推测其心理,以便采取合适的对策,运用相应的环境刺激,使对手做出被希望的行为反应。

三、行为心理学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1.日本某知名企业谈判实例

2010年,日本某知名企业与客户的谈判进行到最后一天,双方争执不下,都不让步。及至中午用餐时间,谈判依旧在进行。日方注意到对方谈判人员表现出不停地摩擦椅子把手,并不自觉地习惯性地碰撞水杯。而此时尽管午餐已准备好,日方却不急不躁,采用消磨的谈判方法,一旦对方不同意自己的条件,便以“慢慢谈”回应,最终对手答应了本不愿答应的条件,日方取得完胜。手摩擦椅子或不自觉碰撞水杯这样的小动作在行为心理学上被认为是一种想要赶快逃离,离开,难耐的心理情绪的外在表现。当谈判对手有这样的行为表现时,日本企业谈判者通过观察与推测即可知对方是急于结束谈判去用餐,进而采取拖延的做法,加剧对手的急躁感,使其迫于自身心理情绪而答应日方条件。

2.行为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谈判者在谈判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认真观察,明白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在谈判中,不仅要注意对手的言语,语气,更要注意观察对手的一举一动。细小的肢体语言往往能比语言更多地暴露出真实信息,比如,一个人在愤怒或沮丧时会拉一拉衣领,让脖子透气。当谈判对手使用此动作,可能意味着他对谈判的不满。一个人说谎时,会不自觉遮掩嘴部,或摸鼻子,摸耳朵,揉眼睛或搔脖子。此外,嘴巴,眼睛,眉毛,鼻子等处都能暴露人的心理。谈判者要仔细观察,尤其当对方说出表示同意或不同意而肢体语言却显示相反时,要做进一步判断。(2)运用条件反射,通过环境刺激,控制对手行为。人的行为无不是条件反射的结果,在观察对手行为,掌握其心理情绪后,便可采取相应的刺激方式,推动对手做出被希望的反应,从而将主动权牢牢地控制在手中。(3)运用行为心理学,自我保护或刻意引导。谈判者应多锻炼自己的谈判能力及行为心理学的应用能力,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掩盖自己的易暴露情绪的行为,从而避免自身陷入被动。

参考文献:

[1]邱林,郑雪,严标宾.谈判心理研究发展述评[J].心理科学发展,2003,11.

谈谈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篇2

[关键词]民办高校 沟通 策略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过渡到大众化的进程中,特别是民办高校的飞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任务、内容、环境发生了变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与学生有效沟通,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际沟通就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情感的过程。现在担任辅导员已经一年了,我认为沟通的最好方式是找学生谈话,把所带的学生一一谈话,这样最起码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的动态,这样便于以后更好的沟通。

我谈话的方式采取以下几点:

1 谈话对象:学校每年开学初对学生有心理测试问卷,调查结果会反馈到辅导员老师那里,这样辅导员通过调查问卷排查出心理不健康的那类学生,采取逐一找他们谈话,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因素,谈话以轻松聊天的形式中度过,问问打算如何度过美好的大学生活,目前的状况如学习和生活,家庭情况等等。其中有个学生家长曾经给我打过电话跟我请假要带孩子去北京治疗,知道这个情况,我找这个学生谈话时,根据她自身情况引导帮助她和她谈了很多,从她的眼神中能够看出她对我的信任和认可,告诉她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有不如意、不顺心的可以找我谈心。通过这次谈话,对他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到了学生对我的信任。

2 谈话对象:从上学期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和上课迟到、听课不好的学生人手,让他们自己说考试不及格的原因:有的说刚刚步人大学生活有些新奇,没有把学习放在首要的位置;有的说高中时养成坏的学习习惯;有的说有些科目严重差的基础等原因导致了考试不及格,对于这类学生,我采取批评教育式的方法,强调大学期间要重视每一科的学习和考试,只要考试有一科不及格,毕业时将没有毕业证,虽然明年会有相应的缓考,但是缓考就能保证通过考试!何况肯定会有心理的压力;有些科目如数学、英语基础再差,只要用心学习也不会挂科的,千万别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通过谈话,大部分学生表示以后肯定要把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顺利通过大学考试,完成学业。我让学生把谈话内容及他们的决心记录在谈话本上。

3 谈话对象:考试成绩在各班班级前几名的同学,首先对他们的成绩表示祝贺,增强他们的信心继续努力地钻研专业知识;交流他们大学四年的打算、如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计算机国家二级、考公务员、考硕士研究生等,是否适应现在的学习和生活。这类同学大部分有考研的想法,个别同学有考公务员打算。对于考研的同学详细介绍了考研必备的因素:大三以前要学好专业课;平时上课时要重视对马哲、邓论、世政经等的学习,考研政治包括这几门课;虽然说英语四级跟考研英语的思路不同,但是学习需要一个过程,英语四级能通过,说明真下功夫了,这样考研英语也不成问题。即使将来不考研,现在所学的知识,将来肯定会用到,要认真对待。对于考公务员的同学,要重点把握历年的行测和申论。最后把各个班的打算考研和考公务员的名单记录下来。

4 谈话对象:特困生。特困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素质具有思想压力大、竞争意识欠缺、性格内向、有一定自卑感等特点。加强对特困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鼓励他们坚信自身的能力,增强竞争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培养开放型的人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学会合理谊泄,从而使他们真正做到在逆境中成才。此外,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争取获得国家国家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国家每年对贫困学生给予一定的助学金,给他们提供校内外找兼职的机会,以此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5 谈话对象:在班级比较听话,按时上课,认真听课,在任课老师那反映不错的学生,但不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跟他们谈谈目前的状况,学习和生活,对于这类同学,鼓励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大学不仅是学习的地方,参加社会实践,锻炼是必不可缺少的,参加社会实践,大学生们不但开阔了眼界、了解了社会的生活;而且也检验了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同时设计和完成社会实践,不仅能够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创新意识和心理素质,也能大大提高自己的人际协调和沟通能力,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6 谈话对象:恋爱是大学生中的普遍现象,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些大学生不会处理学业与恋爱的关系,爱情至上,厌学、迟到、早退、旷课现象造成多门课程不及格,不能顺利完成学业,耽误了自己的美好前程。一旦失恋,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生活和正常的学习活动,整日惶惶不安,痛不欲生,伤害对方的有之、自杀的有之、精神分裂的有之、自暴自弃的有之,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文明。因此,对谈恋爱的同学,跟他们讲大学谈恋爱作为辅导员老师不赞成也不反对。在一起就要珍惜但要把握分寸。应该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谈恋爱不能耽误学习。两人要有共同的目标并且为了目标一起奋斗。

7 谈话对象:有的同学找我关于寝室条件差问题,通过讲道理,谈心的方式,告诉他们有些寝室采光性比较好,可能条件好一些,但是还有不如他们的寝室,再说学习是主要的任务,大学期间成绩优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国家二级,毕业找个满意的工作是我们面对的问题,而不是寝室条件的好与坏。通过这次谈话,寝室同学不在对寝室有挑剔了。

谈谈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篇3

    〔论文摘要大学生作为知识社会现实的或潜在的主体力量,对于未来知识社会价值观念的建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他们所建构的良好的知识价值理念,对于现实社会的知识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导引作用。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为建构大学生良好的知识价值理念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一、大学生良好的知识价值理念是知识社会的客观要求

    我们今天进人的是一个以智力为中轴,以知识为资本,以人才为主体运行的知识社会。但是,“我们心理道德基础的发展是落后于劳动分工(或社会分化)的进步的”。知识化的社会必然先于良好的知识价值理念而存在,而知识化社会的到来必将随之产生与之相适应的良好的知识价值理念,于是,良好知识价值理念就成为知识社会最为迫切的吁求之一。

    大学生作为新时期人才队伍中的主体力量,当仁不让地成为知识社会的主体。对于将要承担未来社会重任的大学生来说,预想并构建这样的一种良好的知识价值理念,对于未来世界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同时,其意义还在于这种预构本身对于我们今天社会的发展也有着一种现实的导引作用。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高速公路交错纵横的时代,也是一个人类公认的价值理念正在确立的时期。现有的人类公认价值理念有明显的知识化痕迹,但是这种知识化的工具理性痕迹太重,导致这些公认的价值理念中本来最为核心的“人的价值”的痕迹被极度淡化。“为人”而形成的共识反过来成了“人为”的一些压制,使得当前公认的价值理念受到了生活世界的质疑。这些质疑迫使社会的知识精英—大学生们必须对今天的知识价值理念进行重新认识,提出一种适合生活世界的良好的知识价值理念。

    二、大学生在知识社会中形成良好的知识价值理念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大学生良好知识价值理念建构的客观条件

    1.知识的全面化。即对于知识内涵的理解日趋全面。在传统工业社会中,人们习惯于将知识狭隘地理解为科学技术知识,主体的价值世界被忽视并排除在知识之外,这必然导致生活世界的剧烈失衡和人类价值的严重缺失。大学生要形成一种良好的知识价值理念,必须有一种全面的知识观,对知识有一个更为科学和全面的界定和认识,即知识不仅包括科学技术知识,还包括对人类价值世界的认识及人类价值观念本身,这是大学生良好知识价值理念得以形成的前提。

    2.社会的大众化。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大众不仅成为知识的消费者和被动接受者,而且成为知识创造的积极参与者。作为知识主体精英的大学生,从身份上来自于广泛的社会大众,从掌握的知识上亦由精英主义文化的象牙塔中步人了大众社会的阵地,致使其知识价值理念的建构比起以往的精英文化多了许多现实的考量,少了一些理论的苍白。

    3.价值的多元化。在工业社会,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是主导性技术实践价值观中的经济价值观。“主导性”是一种一元性、单一的思维模式,在“多种价值观相冲突时,别的价值观要从属于主导价值观。……几乎达不成任何和解,只能是服从”所以,“就人类而言,只有一种价值观是十分狭隘的理念,这不是讲某种主导价值观错了,而是说它们本身不充分、不完全,价值观的多样性是平衡生活的先决条件。知识社会为这种价值的多元化创造了现实的生长环境,社会的知识化使主体的理性化程度得到相应的提高,社会的大众化又使主体表达自我价值观的意识和能力得以增强,这就为大学生良好知识价值理念的建构提供了社会背景,也是其得以形成的基本前提。

    4.生活的合理化。对于知识的全面把握,使得人们对于生活世界的理解更趋于理性化,而这种理性化并非生活世界真正意义上的合理化。合理的生活世界并非只是一种理性化、规范化的生活世界,而是应该兼顾人类理性与非理性,能够真实、全面反映人类幸福的境域。在一个知识化的生活世界中,人们应该将生活世界的合理化上升到这样的一个层面加以理解,才不致使人性被异化,使人类自己的生活世界成为压迫自身自由的东西。这样的理解,需要的是一种智慧—一种更广博、更高级的智慧,这种智慧,可以建构在一种丰满的知识内涵的把握基础之上,而大学生当仁不让地成为符合这一特点的一股主体力量。今天的大学生对于身边的事物很少有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认识的成熟和善于用全面的眼光评价社会问题的合理化态度。

    (二)大学生良好知识价值理念建构的主观条件

    1.知识和教育上的优势。对于生活在“第二媒介时代”的大学生来讲,价值固然是多元的,但利用知识层面上的宣传与教育的效果,可以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得到一个最低限度的一致。

2.生活方式上的优势。互联网作为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已经很容易地被走在时代前沿、善于和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融人其生活世界中,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一生活方式大大缩短了大学生视域中地球的空间距离,充分地拓展了大学生的全球思维和全人类思维模式。

    3.思维方式上的优势。在知识社会中,一种普世价值的产生是必然的趋势。大学生作为走在知识社会前沿的主体部分,在一种真正的“世界性视景”或多元文化的对话基础上,更有能力去寻找一种走出启蒙心态的悖论的普遍价值标准,寻求现代人类的价值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某种限度的普世价值,这同时也成为大学生当仁不让的重大时代责任。

    三、“商谈伦理”是构建大学生良好知识价值理念的台阶

    “商谈伦理”( discoursive ethics)是哈贝马斯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是指一种交往过程中彼此通过“商谈”或“对话”、“讨论”而达成的一种伦理共识。依哈贝马斯所见,在现性多元论或文化多元论的语境中,普遍伦理的基本建构方式只能是理性的公共运用方式,也就是文化的对话方式,即在承认和尊重文化或理性多元的事实,使人们在保持各自特殊理性和话语权利的前提下,通过确立一种能够超越特殊文化传统的相互性视野,使参与伦理商谈的各方能够建立起一种“主体间性”的理解,并通过伦理商谈实践展开充分的对话,最终达成理想的公共理性,在此基础上形成真实的“交往共同体”,建立普遍有效性的伦理规范。

    “商谈伦理”的理念,充分体现了知识社会中,人们普遍追求的自由、公正、效率的基本精神实质。

    自由是“商谈伦理”的精神内核。“商谈伦理”的核心理念是让这个世界的不同声音都有自由发言的权利。而且,“商谈伦理”必须是在给与交往各方最大限度自由的基础上才有实现的可能。“商谈、对话、讨论”这些“商谈伦理”的现实表达方式,就充分地体现了这种自由的实现。

    公正是“商谈伦理”的现实保证。“主体间性”体现的是一种对所有交往主体的尊重与公平对待,“主体间性”基础上的“视境的相互接纳”,强调的是主体之间相互尊重,得到公正待遇。这种“与邻为善”的原则,要求我们既注重自己意见表达的自由,也同样注重他人意见表达的自由,并以一种理性的方式公正地对待每一种意见,从而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

    效率是“商谈伦理”的实践目的。当代社会的专门化直接产生的社会现实状况就是多样性,正因为个体选择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决定了在“商谈伦理”中,不仅必须容纳变化,甚至必须容纳异议。如果一味强调感觉上的僵化的一致,就会因为要强制达到共同理解而阻碍或延误采取正确的行动,同时也会窒息或削弱个体意识的发展。“商谈伦理”是一种在多样性中共存而不至于导致分离的高效解决办法。

    知识全面化、社会大众化、价值多元化、生活合理化的趋势,使得作为知识社会主体的大学生,对于社会的自由、公正、效率的理解和接受度不仅从理论上,更从现实层面上与日俱增。

    从理论层面来看,大学生是理解和贯彻“商谈伦理”的力量主体。哈贝马斯所提倡的商谈伦理是在一个理性化、知识化程度相当高的社会中才有可能实现的,而对于我们当前这样理性化、知识化程度还不够高却已被卷人全球大潮的社会而言,这种“商谈伦理”的理解、倡导乃至贯彻执行,能够依靠的力量主体还是作为知识精英部分的大学生。大学生通过自身的理性化、知识化程度的提高,很容易去理解并接受“商谈伦理”自由、公正、效率的精神实质,并将其作为他们思考和参与社会事务的思维原则,这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当前社会合理化程度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保证了“商谈伦理”在未来知识社会中普遍影响的形成。

    从现实层面来看,社会的大众化和价值的多元化,促使大学生必须将“商谈伦理”当作良好知识价值理念建构的基本原则。知识社会是一个多元价值能够得以充分发展的自由空间,这种自由,对于个体来讲意味着主体性最大的实现,对于社会来讲却会因此而产生诸多社会整合问题。在知识社会主体间的交往中,我们必须有较强的公正理念作为导引,而对这种公正理念的界定不能仅限于以维护个体自由和权利平等为目的,应该考虑到整个人类生活世界中普遍自由的获得。后一种考虑要想不流于形式化的口号,最重要的是有待于一个知识层次普遍提高的生活世界场景的实现,只有具有更高知识层次的交往主体—大学生以“商谈伦理”作为其思维方式时,才有可能理解、接受并贯彻这样的公正理念,从而使社会大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得,获得自由和幸福,最终实现生活世界的和谐、美满。

    可见,体现自由、公正、效率的“商谈伦理”是构建大学生良好知识价值理念的台阶,那么,我们通过这样的台阶,要达到怎样的目的呢?

    四、借助“商谈伦理”构建大学生良好的知识价值理念

    借助“商谈伦理”的启示,我们要建构的大学生良好的知识价值理念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清楚的表述。

    第一,以“主体间性”作为大学生良好知识价值理念的核心概念。“商谈伦理”以“主体间性”代替了一直以来占主导地位的“主体性”概念,标志着一种全新的价值理念范式的产生。“主体间性”强调的不再是一种“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而是一种更具现实合理性的主体间的平等与协作。大学生应当结合知识社会大众化、价值多元化的特点,将“主体间性”作为良好知识价值理念的核心概念,以实现自由、公正、效率的时代吁求。

谈谈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篇4

[关键词]“面子”文化差异商务谈判

[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047-02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交际时常常失误或达不到预期目的,往往是因为交际双方对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社会规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缺乏认识。在国际商务交流中,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是不同文化间进行沟通的基本原则。要做到这一点,人们需要对彼此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系交友之本。礼貌包括仪容、举止、谈吐三个方面,三者互有区别而又紧密相连。“面子”是礼貌原则中的一个重要而抽象的概念,它不仅代表着尊严、荣誉和威望,同时也是身份的象征。“面子”一词源于汉语,被直译成英语“face”或“facework”,可见“面子”对东西方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商务谈判中,人们越来越关注“面子”带来的效果及影响。

一、“面子”及其重要性

(一)“面子”的定义

汉文化中的“面子”包括两部分,即“面子”和“脸”。中国人类学家胡先缙是第一位将“面子”这一概念介绍到西方的学者,她用语义分析的方法对“脸”和“面子”的定义进行了研究。她将“面子”定义为“个人的声望和地位得到公众的一致认可”;“脸”是指“群体对于符合社会和内在道德行为标准的个体尊敬”。她认为“面子代表在中国广受重视的一种声誉,这是在人生经历中步步高升、由成功和夸耀而获致的名声,也是凭借个人努力或刻意经营积累起来的声誉。要获得这种肯定,不论任何时候都要仰赖外界环境”。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认为:面子是一种社会性的东西,个人能否获得尊严要看他是否能在社会中做出适当的行为。“丢面子”则是说话人由于没有做出适当行为而被听话人认为使其处于尴尬局面的状态。

总而言之,我们要认识到两点:首先,在中国文化中,面子代表的是个体社会地位、社会价值。个人的行为一定要符合这种身份和形象;其次,面子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中国文化别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人情被看成是对个体人际影响度和关系融洽度的反映。在中西文化中,“面子”一词涵盖的意义不同。中国文化中的“面子”更多地强调“集体面子”,这就要求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统一。

(二)“面子”的重要性

在社会学和语言学研究领域,学者们一般把“面子”定义为:“是交际事件中的参加者所互相给予的、互相协同的公共意象。”这一定义既强调了交际中双方所共享的关于彼此间关系的推想,也强调面子的协同。交际者不仅在交际中需要对彼此的面子进行协同,在交际发生之前,就必须对彼此的面子进行推测。

我国著名学者林语堂先生认为,脸面这个东西无法翻译,无法为之下定义。它像荣誉,但又不像荣誉。它不能用钱买,却能给人实质上的自豪感。它是空虚的,男人为它奋斗,许多女人为它而死。不给人面子是最大的无礼,面子不服从道理,却服从习惯,面子比宪法还受人尊敬。现实中,死要面子活受罪者有之,为了面子不惜触犯刑律者有之。

二、“面子”及谈判的相关理论

(一)“面子”的相关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Goffman用“面子”来描述表达者或接受者想在互动中保持的自我形象。他认为面子是在特定的人际交往中,个人由于他人对其行为的肯定所获得的正面社会价值,也是个人对于社会赞许的自我意象。

美国学者Brown和Levinson(1987)对Goffman的“面子”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他们对“面子”的分析采取了简化论的方法,把一个人在公众面前的自我形象简化为一些人性基本、普遍的需要。他们假定社会中所有有能力的成年人都有面子,他们知道其他交际者也有面子,即每个社会成员都想在公众面前为自己赢得个人形象。他们提出了消极面子和积极面子的概念。积极面子关联到个人的权利,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遵循的、正常的、对别人支持和有所付出的交往原则,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给别人一个面子;在交往时通常是同意对方的意见,支持对方的观点,与对方产生共识,如向对方表示赞赏和恭维等等。消极面子是面子独立的一面,即消极面子强调交际者的个性方面,它强调的是个人的权利至少不全部受其所属群体或其他群体的价值观念所束缚,而且不强加于人,也不受别人的强制。

Stellating-toomey在Brown和Levinson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子磋商理论。她认为面子是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下,说话人通过语言或行为获得的一种积极的社会自我意象。她根据积极面子需求和消极面子需求提出了四个面子策略:自我积极面子保护、他人积极面子保护、自我消极面子保护及他人消极面子保护。

Scollons认为面子是一个自身相悖的概念,这其中有两层意思: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一方面要参与到交际中并且显示出自己对对方立场的理解;另一方面,人们又要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自己的独立,并且需要对方尊重自己的立场。他们指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这两种状况会同时出现,由此造成一种自身相悖的情境。他们对“参与交流”提出了策略:细心倾听、对对方的话题表现出兴趣、表现出与对方相同立场等。对于“保持独立”,Scollons也提出了策略:猜测对方所需及底限、提出与对方不同观点及对对方使用正式称呼等。

汉文化中的“面子”和“脸”都更接近于Brown和Levison提出的积极面子,因为中国人都希望得到群体的接纳、认可和尊重,而并不崇尚过度地满足个人行为的自由。相比而言,西方文化更注重对彼此消极面子的保护。在社交礼仪中,西方人特别推崇“尽量避免给他人带来不便”这一原则。这样就给对方留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还避免造成尴尬,从而充分尊重了彼此行为的自由。

(二)商务谈判的相关理论

“谈判”(negoti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意指商务谈判、磋商。今天,这个词的意思是两方或多方会谈,甚至更加广泛的范畴。

美国著名谈判专家nirenberg指出,谈判是指人们进行互换意见、改变关系和为达成共识而进行的谈话过程。谈判过程通常是由个体代表己方机构或组织进行的。谈判专家wayneBarlow指出,谈判是一种交换意见的技巧,人们利用这种技巧使对方尽量接受自己的建议。谈判惟一的目的是使谈判者最大化地满足双方的需求。Barlow认为谈判的核心就是交换意见和劝说对方,而仅仅提出己方观点是远远不够的,谈判者更多的是需要掌握谈判技巧。一些中国谈判学家认为谈判是指交际双方为尽量满足己方需求和利益与对方进行交涉的过程。这种提议指出,谈判是不同利益体之间为达到双方利益的切合点而进行的交流方式。

三、中美面子观在商务谈判中的体现

(一)中美谈判者对面子的不同理解

中美对待面子的态度有很大不同,这也是中美在文化沟通中不能回避的问题。中国的商务文化讲究在“面子”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有效沟通。“面子”在沟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就中国人而言,人要处理两大关系,一个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个是人与人的关系。西方文化更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他们的自然科学特别发达。中国人最注重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一个中国人如果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人缘不好,那么他在社会上是很难立足的。例如,在中国,上司都对犯错误的下属传达过一个概念:你给整个部门抹了黑。即便“抹黑”是个人过失,也会被认为是集体的“丢面子”。丢了“面子”便很难再次在集体中树立形象。当遇到谈判对方导致自己“丢面子”时,多数中国谈判人员会认为情景很尴尬,继续谈下去只能是“硬着头皮”地谈,而只有少数美国谈判人员会认为这很尴尬。

在美国商务文化中,“面子”很重要,但不是必要的。美国人“面子”概念的内涵远远小于中国人对“面子”内涵的理解。事实上美国人更喜欢用其他的方式来代替“面子”一词,如形象、自尊、自重、名誉等。在商务谈判中,美国人可以不顾及个人或他人的“面子”而进行有利于自己赢利的活动。他们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唇枪舌战,剑拔弩张。但是在美国人眼中,人是人,事是事,谈判场合剑拔弩张,生意背后依旧可以做朋友。因为美国人是以任务取向,商务谈判中以维护己方利益为目的,这在中国人眼中颇有“不择手段”的作风,与中国人“买卖不成仁义在”的思维有很大的不同。总之,美国人眼中的“面子”更以“自己”为中心,以对己方有利为基本原则。

(二)中美面子观差异的根源

面子是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而谈到文化必然涉及到价值观。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常常习惯于用本民族的价值观念进行思考判断,忽略甚至排斥异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很容易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中国的价值观是由道家的以及儒家的自然价值观发展来的。儒家文化的核心为“仁、义、礼、智、信”。“礼”是孔子政治哲学的核心,既是社会伦理原则,又是社会政治原则。林语堂在《吾国吾民》中指出:面子、命运和恩典是统治中国的三女神,而面子比命运、恩典更有势力。可见“面子”对中国人的生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人人都想维护自己的面子。

美国文化则受基督教影响很大。在《圣经》中,没有人在世上可以成为上帝,凌驾于别人头上,而上帝认为所有人,不论地位高低、贫富贵贱都需要他的救赎。这就造成了美国人潜意识中除了上帝之外,人人平等的特点。美国个体主义价值观强调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个体特征与差异,与禁锢思想和压制个性发展的封建观念相比确实是一大进步,它促使美国人形成较强的个人奋斗意识和竞争意识。

美国的等级制度与中国以及很多东方国家相比是较模糊的,所以美国人的自我意识比较凸显。在美国,个人自我实现的意识根深蒂固,人们强调自我行为和个人权利的实现与维护,不喜欢对他人事务进行干涉,也不允许别人侵犯个人隐私,所以,相对于中国“融合与集体”的面子策略,美国文化更侧重于“独立与自我”的面子策略。

四、结论

事实证明对面子的不同理解在跨文化商务交往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中国人思想中的面子是一个极其复杂而灵活的概念,而美国人头脑中的面子则与中国人有本质的不同。在礼貌原则上中西方有很明显的不同,跨文化交际中的每一步都受到言语行为和风俗习惯的影响。不同文化的人在交际时,如果不了解对方的风俗习惯和礼貌原则等特点,就可能会造成理解偏差。因此,我们应不断研究交往过程中所涉及的会话原则、礼貌原则、面子交往,以及言语行为等交往规则的文化差异,以便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胡仲文.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贾玉新.与陌生人交际-跨文化交流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刘园.国际商务谈判[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tentativeanalysisofSino-americanFaceCulturalDifferences’effectonBusinessnegotiation

谈谈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篇5

 

根据市委《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深入开展检视问题的通知》要求,按照州局党委工作部署,我作为部门分管领导,本着对组织负责,对同事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讲真话,道真情,出真招,做到平等交流诚心交心,和你面对面进行一次谈话,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一说。

 

___:此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谈谈你的认识?

 

___:我作为一名老党员,认识到此次开展的主题教育是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此次开展的主题教育有助于我们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时代,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才能激发党员领导干部的生动力。

 

___:再谈谈如何改进你个人的工作作风?

 

___:我将坚持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述职制度,认真落实“两个责任”,从严规范党员干部从政行为,建立倒逼问责机制,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和工作纪律等,确保政令畅通。不忘初心,清白做事,守住廉政底线。始终用党纪条规严格约束自己,牢记宗旨,廉洁从政。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按制度和规程办事,努力做抵制歪风邪气、树立新风正气的带头人。

 

___:你的认识十分到位,通过这次谈心,我们加强了沟通,增进了团结。以后有机会要多交流,多学习。

 

党员谈心谈话记录内容2

 

1、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的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党建立于1921年7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并始终朝着既定的方向——为实现共产主义而不懈奋斗,我党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执政党,他经过了多年的战斗才把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的世界中拯救出来,并在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新中国。从建国到现阶段,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高度繁荣、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信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也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所以,我会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无论以后做什么事情,我都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我会用积极的心态,诚恳的热情,尽全力为人民服务,我相信,我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的。

 

2、总结一下你近期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情况。

 

答:思想政治学习方面始终保持与党中央高度一致,认真学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参加各种思想政治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3、中国共产党的建党时间、党在现阶段的根本任务。

 

答:(1)中国共产党的建党时间:中国共产党建立于1921年7月23日。

 

(2)党在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什么是自行脱党?

 

答:党章有明确规定:“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支部大会应当决定把这样的党员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这一规定表明,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具有上述三种情况的任何一种,都应算作自行脱党。

 

5、增强党员意识要做到什么?

 

增强党员意识,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净化”思想。理想是行动的先导,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形成后,会沉淀为党员的思想内核,成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力量源泉。

 

增强党员意识,就要强化角色意识,“亮化”形象。党员要强化角色意识,就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塑造和维护党员的良好形象。增强党员意识,就要投身工作实践,“强化”作用。增强党员意识,就要做到无私奉献,“优化”服务。

 

党员要高效率服务,正确处理好本职工作与服务群众的关系,始终坚持把为群众服务放在第一位。党员要文明服务,态度热情,用语文明,行为规范,让群众高兴和满意。

 

6、你认为你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做得怎样?

 

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自觉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坚决维护党的各种政策,紧密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利用各种机会,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使自己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党员谈心谈话记录内容3

 

书记:根据党支部的安排,咱们支部要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组织生活会。我们的谈话原则是:本着对组织负责,对同事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讲真话,道真情,出真招,做到平等交流诚心交心,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一说。

 

这次活动对我来讲是非常难得的学习和提高机会。通过参加这次活动,真的感到提高很快,收获也很大,找到了自己不足的地方。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提升空间还很大。有些工作还不够细致,在创新方面还有所欠缺。

 

书记:你说的很对,针对你提出的问题,我们还要结合实际工作进行自我剖析,确定今后改进措施的努力方向,要明白群众的合理需求和期盼,根据这些来确定工作目标,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

 

书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学习以来,你从中认识到了什么?

 

我自身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在理想信念上对自己没有高标准、严要求,学习不够专心,有时半途而废。我认为,我们都应该不断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政治素质,牢记党的宗旨,增强党性的锻炼,学习到了要让党永远年轻有活力,就要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战斗性。我认为我们应该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广大群众全面了解党的历史,爱党拥护党。

 

书记:你的认识十分到位,通过这次谈心,我们加强了沟通,增进了团结。以后有机会要多交流,多学习。

 

书记:你作为支部组织宣传委员,对咱们这次学习有什么心得感悟?

 

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讲话,知道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永远保持年轻的重要法宝。通过教育我也反思了我自己,认识到了我的政治觉悟还有待提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不断加强学习,在工作中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虚心听取同事的意见建议,并加以改进,服务号同事。

 

书记:你对主题的学习十分认真,对自我的反省也很深刻,以后继续努力,加强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同时组织员工们多学习一些主题讲话和先进事迹。

 

党员谈心谈话记录内容4

 

一、谈心目的:

 

1、沟通思想,透过交换党内外意见和推荐,增进党组织、党员和群众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的了解和团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2、发现问题,及时研究,提出改善和处理意见,及时予以解决,真正取信于民。

 

3、理解监督,高标准严要求,时刻持续共产党员先进性,自觉做各项工作的模范。

 

二、谈心对象:新提拔的领导干部,各支部成员与党员、群众;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群众。

 

三、谈心资料:

 

1、征求群众对党委、各支部工作和党员的意见,听取党员、群众反映状况;

 

2、党员思想观念、行为方法、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3、党员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需组织予以关心、帮忙或支持的;

 

4、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员、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群众之间加强团结、提高工作效率、需要沟通解决的问题。

 

四、谈心方式:采用党员民主生活会、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开展党支部与党员、群众,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群众谈心活动。并做好谈心记录。

 

五、谈心要求:谈话谈心突出针对性、及时性,对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受到表彰或处罚、遇到困难或挫折、出台重要规章制度、提拔任用或岗位调整、家庭出现重大问题、与他人产生矛盾等状况必谈。

谈谈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篇6

关键词:唯心主义认识论根源阶级根源

世界上没有无结果的原因,也没有无原因的结果。只有正确地揭示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才能科学地分析唯心主义的本质,有效地进行反对唯心主义的斗争。而以前的哲学都没有对这个问题做出科学、准确的回答。直到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才具体地阐述了这个问题。

一、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根源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写道:“从粗陋的、简单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哲学唯心主义不过是胡说。相反地,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某一方面、某一侧面,片面地、夸大地、überschwengliches(狄慈根)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绝对。”

也就是说,首先,列宁认为从前的“粗陋的、简单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只是对唯心主义进行简单的批判和否定,没有正确地认识到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因此,它也不能正确地认识唯心主义,而仅仅认为它是胡说。列宁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呢,这在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有很好的解答:“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官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在这里,马克思强调了旧唯物主义是一种直观的唯物主义,是“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其根本的错误就在于脱离了实践,只是从客体的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而抹杀了实践活动的能动意义。他认为费尔巴哈和先前的唯物主义者一样,只是把事物、现实、感性当作有别于思维的存在,有别于主体的客体,而不是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的对象来理解,不是从主体所加于客体的能动作用来理解,由此即造成了主体的能动性被忽视了。此外,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认识。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辩证法把认识看作是活生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是由不知到知,由片面到全面、由浅入深的过程。而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却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由于上述两点,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看不到到主体的能动性,看不到人类的认识是一个辩证的过程,看不到人类的实践活动,它也就否认了唯心主义存在是尤其一定的合理因素和根源的,因此,它只是对唯心主义进行简单地批批判和否定,而不能正确地认识唯心主义。

其次,列宁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正确地认识了唯心主义,找到了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某一方面、某一侧面,片面地、夸大地、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绝对。”在列宁的《辩证法的要素》一文中,列宁曾提出对立统一规律的“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列宁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一个反复性和前进行的统一过程。“否定之否定”是“扬弃”,既克服旧事物,又保留旧事物中有益于新事物的积极成果。而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列宁进一步地提出了由于客观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螺旋式的上升、波浪式的前进的过程,而认识的辩证法又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因此,人类认识发展史以及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也必然呈现出一个近似螺旋式的曲线,即认识其实是螺旋式上升的曲线发展过程。列宁,又接着指出黑格尔把概念、范畴的发展看作是一串圆圈,也就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黑格尔关于概念的圆圈运动,反映了认识的曲折性,合乎辩证发展的过程。换句话说,人类的认识过程不是直线,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向高级逐渐深化、反复发展的过程。而唯心主义却把认识中的一个部分,片面地、夸大,从而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也就是说它把这个认识曲线中的任何一个部分、一个片断,夸大成为独立的完整的直线。“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碎片、小段都能被变成(被片面地变成)独立的完整的直线,而这条直线能把人们(如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话)引到泥坑里去,引到僧侣主义(=哲学的唯心主义)那里去”。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二、唯心主义产生的阶级根源

在分析完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之后,列宁紧接着分析了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社会阶段根源是由于反动统治阶级的需要。当人们把直线性和片面性的认识,死板性和僵化性的看法,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形成唯心主义哲学时,“在那里统治阶段的阶级利益就会把它巩固起来”。这就是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阶级根源。著名学者李本就曾经认为:“哲学产生于阶级社会,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和对立一开始就有着深刻的阶级根源”,而唯心主义在当时适应了那些落后的、腐朽的、反动的阶级和集团用以欺骗、麻痹人民和自我安慰的需要,而为统治阶级所利用作为其统治人民的工具。因此,唯心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是处于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需要,是有其深刻的阶级根源的。

三、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之树上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的最后生动地将人类的认识比作一棵大树,而唯心主义就是生长在这棵大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而僧侣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当然有认识论的根源,它不是没有根基的,它无疑是一朵无实花,然而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

这就是说,唯心主义不是没有根基的,并不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那样只是一种胡说,它的产生是有其根基,那就是认识论。唯心主义在人类认识的过程中产生出来,是人类认识发展的产物,所以它是人类之树上开放出来的一朵花。但由于唯心主义只抓住了人类认识过程中的某个片断,不懂得认识过程的辩证法,因而把这个片断夸大到脱离物质,变成神化了绝对,这就从根本上歪曲了客观世界本身。因此,哲学唯心主义既不能科学解释世界,也不能有效改造世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才说,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总而言之,列宁在《谈谈辩证法》一文中根据认识的辩证法,正确地揭露了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科学地分析了唯心主义的本质,从而为有效地进行反对唯心主义的斗争提供了理论基础。(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开明.唯心主义根源浅析[J].北方经贸,1999(6)

[2]王征国.唯心主义产生根源新论[J].青海社会科学,1987(6)

谈谈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篇7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通过社会访谈与观察,了解城中村改造中的社会整合机制。从而在实习中锻炼自身的社会实习能力及团队配合能力,使书本知识与实习知识先后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实习任务:

走进改造中的城中村,观察城中村的相关社区元素、社会现象与社区居民行为方式及其变化情况等。

访谈城中村居民与村务管理人员,了解居民对对社区变迁的个体认同状况,居民之间的关系改变状况以及城中村整体治理状况。

三、实习时间:2012年6月

四、实习地点:石家庄留村、赵村

五、实习课题概况:城市改造中社区整合机制研究——以石家庄市“三年大变样”的城中村改造为例。以质化研究为主,采取访谈法与观察法两种方法收集资料,进而针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文本分析。

六、实习内容:结合城中村改造过程,分析原城中村社区改变状况。进而分析原城中村居民个体的社区认同、居民之间的关系与社区事务整体治理等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再探讨城中村改造中认同、关系与治理等三个方面的社区整合机制,最后分析社区整合机制的建构,实现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社区整合。

实习的具体内容:城中村改造中原社区的改变状况;城中村居民对改造中社区认同意识的变化;城中村居民之间关系的变化;城中村社区整体治理状况的变化;综合上述研究,探讨城中村改造中的社区整合机制。

实习中资料的收集与总结:第一阶段:召开小组成员会议。首先小组成员选定王秀丽为小组组长,具体负责领导小组内的成员及任务分配;然后通过交流与讨论设置访谈问题,选定访谈地点,决定访谈具体时间安排。第二阶段:进入石家庄留村进行实地访谈。小组成员内部经讨论,分成两个小组分别进行观察与访谈。结果,经观察与实地与村民的访谈得知留村不属于石家庄“三年大变样”范围之内,所以此阶段宣告失败。第三阶段:再次召开小组内部会议。经过上网等方式,精心选定石家庄赵村为我组第二次访谈地点,并重新设置了访谈问题。第四阶段:进入石家庄赵村进行访谈:此次,吸取上次教训,在小组全部成员进入访谈之前先由两人提前进行了一番了解。此阶段,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经三次访谈,通过与村民、村委会工作人员的访谈,收集了大量事实可靠的访谈资料,实地访谈工作圆满完成。第五阶段:访谈资料汇总。在收集到得资料基础上,经过组员的分工合作完成了资料的汇总,最后交到指导老师——张学东老师处。第六阶段:指导老师检查工作阶段。此阶段老师检查小组工作情况,小组成员随老师到赵村进行了回访。第七阶段:工作总结评估阶段。小组开会对此次实习访谈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最后撰写实习报告。

七、实习感想:

以下将从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的收获来综合总结我在此次暑期实习生活中的感受:

第一、学习方面:通过此次实习,深刻了解到城中村改造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改变,而且社会空间——社区也会发生改变。后者的良性改变依赖于社区整合机制,该机制从认同、关系与治理等三个方面,促进社区在整合,减少问题的发生。社区整合是居民个体认同的重构:在原有社区认同受到冲击时,社区整合机制能够有力地促进社区居民个体认同重构,增强社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与

社会凝聚力,进而促进社区、社区居民整体地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社区整合机制有利于促进社区居民关系的融洽: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由于空间关系变革导致居民之间关系地变迁,同时又有新居住者迁入导致居民关系复杂化。社区整合机制能够有效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为社区居民服务,减少居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增进居民相互了解与相互融合,促进社区居民之间关系融洽;社区整合还可以促进社区事务整体治理更加有序:由于社区改造使原先由村委会单一管理模式向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三方治理模式转变,社区整合机制能够结合国家实施的城市社区服务与建设工作,从而有效地推进社区事务治理有序化、规范化、民主化。深入社区、深入群众,才知道现实是那么的复杂,仅从书本知识是难以顺利地走入社会的。

第二、生活方面:在此次短短的实习中,我深切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皆学问”这句话。我们所走访的城中村就近在我们学校周边,以前只知道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转来转去,然而却不知道自己作为一个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而多留一份心去观察周围的人与事。以后会以此次实习为教训处处去留心身边的一切,从学习与生活上全面提高自己。切实地用心去听听身边的声音,去看看身边发生的事情,做一个有心人。

谈谈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篇8

一、认真组织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要在前期学习基础上,组织广大党员进一步学习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市委八届十二次、十三次全会、县委十三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对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让广大党员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搞清楚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的目的和方法,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开展谈心谈话,沟通交流思想

镇基层党组织通过个别谈话、集体座谈、上门走访等多种方式,深入征求党员群众意见,有组织地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党支部书记与支部委员、与党员谈心,党员彼此之间也谈心。对存在问题又缺乏认识的党员反复谈,帮助提高认识、正视问题;平时有分歧、有疙瘩的通过谈心,消除隔阂、增进了解。对外出流动党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了解思想和工作情况。对困难党员、年老体弱党员利用春节期间主动上门谈心,主动关怀、听取意见。谈心谈话互相掏心窝子、说心里话,坦诚交流,指出存在问题、交换意见建议。特别是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坦诚接受。

三、列出问题清单,深入查摆问题

镇各级党支部认真汇总梳理征求到的意见建议,一项一项讨论分析,找准找实存在的突出问题。各村、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围绕党性意识强不强、服务群众好不好、为民办事公不公、自我要求严不严等方面,深入查摆具体问题,逐一对照检查。条目式列出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并向群众公示,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剖析存在的问题,深挖产生问题的思想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谈谈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篇9

一、学习研讨情况

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根据国网赤峰供电公司党委党史学习教育安排,7月x日,电工公司机关党支部围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开展专题研讨,党支部书记贾志军主持,全体党员参加了研讨会。

支部委员和党员紧紧围绕研讨主题,结合近期重点学习内容和工作实际,进行了专题研讨,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坚定信仰的力量,将艰苦奋斗、自我革新等优秀作风不断发扬光大。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全体党员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做到:一是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坚持正确方向,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二是要在弘扬党的伟大精神中,勇于攻坚克难,拼搏奋斗,开拓思路,改革创新。三是要进一步强化党性觉悟和党员意识,不断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在工作中认真履职尽责,用理论指导实践,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谈心谈话情况

谈心谈话涉及人员范围广,对支部在岗党员18人进行全覆盖式谈心谈话,做到了应谈尽谈。支部书记与委员逐一谈心,委员与委员之间互相谈心,委员与党员之间谈心,党员与党员之间互相谈心,做到真谈、真抓,进一步增强凝聚力。重点在学党史、廉政、风险防控谈话,及时了解思想动态,职工谈心交流,谈工作、谈生活,人性化关心职工,及时了解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了队伍团结和谐。谈心谈话内容层次深,角度广,做到了聚焦问题,真交谈、深交谈,此次谈心谈话收集意见建议共X条。

三、查摆突出问题

1.支部成员交流较少,没有归属感。

谈谈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篇10

[关键词]知识草案;心理图式;社会心理表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5-0129-04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5-063

[本刊网址]http://

一、引言

关于商务日语语用偏误,本人已在《商务日语语言三要素语用偏误研究》;《商务日语社交语用偏误特征及原因的研究》中列举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分别从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两个方面探讨了语用偏误的具体表现和原因。但是,语言交际是一个涉及认知的过程(说话目的一认知处理一理解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认知语境出现偏误,就会影响交际效果,严重的甚至会引起交际误会。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Spebrer&wilsno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首次提出了认知环境的概念,他们以为“一个人总的认知环境是他所明白的一系列能感知并推断的事实构成的集合:这所有的事实对于他来说是显明的,一个人的总认知环境是由他的认知能力和其所处的物理环境所决定的”,从而使“语境”的涵义有了根本的转变,使语境研究转向语境的认知研究。国内对认知语境的研究源于关联理论。早期的研究不同程度地介绍了关联理论中的语境观。在此基础上,国内学者把认知语境作为一个的独立的领域,在定义、构成、推理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如:熊学亮提出认知语境的操作是以“知识草案”、“心理图式”为基本单位,并于提出了语言隐形内容的推导机制,既“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语言自身仅起着激活知识草案的作用,激活后的草案先按具体场合知识形成心理图式,然后再根据不同的文化知识在社会心理表征层次上进行交际准则的排列,从而导致不同的推理结果”。目前,在国内汉语学界和英语学界对认知语境的研究已有相当规模和水准,但与其相比日语学界相对落后。

语用失误的概念是由thomas提出的,她认为:“只要听话人所感知的话语意义与说话人意欲表达的或认为应该为听话人所感知的意义不同,这时就产生了语用失误”。此后,国内外学者对语用失误尤其是对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研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21世纪随着中日商务往来的日益频繁,国内日语学界的语用偏误研究内容也开始涉及商务领域。但是,商务领域的语用研究大多都是从语言运用的整体策略和艺术性两方面进行论述的,而从潜在的、隐性的认知语境的角度进行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三、认知语境与语用失误

Spebrer&wilsno指出语境是一个一个心理结构体,是听话人关于整个世界的一套认知假设。所以,“关联理论框架下的语境也称为认知语境,其假设称为认知语境假设”。熊学亮对认知语境的定义是:“人对语言使用的有关知识,是与语言的使用有关的,已经概念化或图式化了的知识结构状态”。在交际状态下,认知语境不断被激活。

被选择出来的语境假设结合接收到的新信息(语言和非语言),经过推理得到新的语境假设。前一句话的语境假设结合新信息进行推理得到的语境效果则是下一句话的语境假设。

在会话过程中,只有正确选择每一句话的语境假设,才能达成最佳关联,实现交际目的。可见,认知语境在跨文化沟通中起着非常显著的作用,语境假设偏误,会造成语用偏误。下面,以熊学亮教授的语言隐形内容(言外之意)的推导机制为理论基础,从认知语境的角度对导致跨文化商务洽谈语用偏误的原因作进一步的探讨。利用认知语境的三个变量来探讨在中日商务交际语用偏误的具体原因。

(一)知识草案的连接错误

“知识草案是真实世界的状态、事件或行为的典型结构概念化、经验化后储存在大脑中的具有固定认知意义的单元。内容的多项子成分之间有着性质不同的结构关系”。话语或与话语相关的外界符号对知识草案起到激活的作用。其一,当交际者的知识草案中具有可以用来处理话语的相关概念、记忆和经验时,这些概念、记忆和经验就能协助实施推理。如果不具备,则会导致语用偏误。如:客户问小李:r寸L、圭世尢力j、急L、℃贵社C-=注文L,t_3000枚④褂e于布团力,≮一④信用状④通知力j届~圭L允力、。J(不好意思,关于向贵公司加急定制的3000件被套,贵公司是否已经收到信用证的通知?)。客户的问题激活了小李“信用证”的知识草案,草案包含了来证通知、生产、发货等多项子成分,这些子成分有先后、因果等逻辑关系。“信用证”知识草案被激活后才能协助小李对客户话语含义进行推理:首先银行必然会履行信用证的通知义务,这是不用担心的。只有收到来证通知之后才能进入生产环节,因为是加急定制的产品,比较急迫,所以客户正真关心的应该是是否已经投入生产这个方面。因此,小李用“请您放心,目前这批货物已经按照贵公司要求投入生产,一定能按时发货”回答了客户的提问。如果客户问题没能激活小李“信用证”的知识草案,就会导致小李对客户话语的推导失误。可能小李的回答会是“已经收到”。这样,客户就无法获取他所需要的信息,导致交际失败。其二,知识草案的错误连接也会导致语用偏误。(1)不同母语的洽谈者储备了不同的知识草案,在言语交际中,最容易激活的往往是自己最熟悉的知识草案。如:“wto”。在商务交际中,烟草领域的人员首先激活世界烟草组织的草案.旅游行业的人员首先会激活世界旅游组织的草案。(2)相同的话语,对于来自不同文化的交际者来说,会激活各自不同的知识草案,引起不同的语言文化认知。如:当遇到一位上了年纪的客户来公司洽谈业务时,中国人会客气地说:r年寄④贵方力o扫苔扣誊来【

(二)心理图式的排列错误

在认知过程中,交际者把输入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与已有的相关知识进行选择、匹配、排列,构建最佳的心理图式,以协助交际者顺利地完成语言交际。在语言交际中,激活的词汇概念往往多于词义本身。不同的环境中表达的词义自然不同。因此,交际者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进行推理和选择,选择出最佳词义。如:多义词r夕11-厶J有索赔和申诉二个含义。如果对方已经提出赔偿支付金额,那就是索赔。如果对方突出一些整改意见,其意义就是申诉。听话者应该结合环境来选择其含义并激活相应的知识草案。只有正确选择和激活,才能准确领会客户意图,及时处理好相关问题,保证贸易顺畅进行。

文化背景知识在补充心理图式和认知语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反过来也能解释不同文化背景的洽谈者对相同的话语或事件拥有不同的语境假设的原因。文化差异好比心理图式的意象凸显,是导致语用偏误的关键因素。我们在认知过程中,不但要理解对客观事物或事件形成映像基底,也要认识到其意象凸显部分。这种映像基底是客观的,不会随人的意志而改变,但意象凸显却是很主观的。如:中文“一条龙服务”的意象凸显为生产、流通的每个阶段紧密相连,形成的一条流水线。而日本人没有这种文化概念。“龙”对日本人来说是凶恶、不吉祥的象征,“一条龙服务”的凸显意象自然是不好的服务。可见,洽谈中双方相互意会和分享“一条龙”这一映像基底,但意象凸显部分却不相匹配。因此,言语交流就达不到最佳关联目标,导致沟通失败。这就是语用偏误经常出现在国际商务洽谈中的原因。

(三)社会心理表征的调整错误

根据熊学亮提出的语言隐形内容的推导机制,“在形成心理图式之后,根据不同的文化知识在社会心理表征层次上进行交际准则的排列”。他还提到:“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合时宜的交际往往是交际双方在某一场合中自动激活了各自的社会心理表征及相应的实际言语运用,而双方的社会心理表征中得不到印证,结果被对方理解为不合时宜或不得体,语用失误由此发生”。受意识形态影响,社会心理表征带有社会、文化、法律等色彩。不同国家的人有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心理根源,构成了形式不同的社会心理表征。社会心理表征的形成除了人的直接经验,更多的是依赖于语言。如:大多数中国人都认为日本电器质量很好。可能其中有很多人根本没有使用过日本电器,他们对日本电器这种看法源自于大众评价(语言)。同时,社会心理表征的差异性会深深影响到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呈现出多样的社交语用表现。因此跨文化交际时,为了保证交际的成功,首先应该知道交际对方的文化,顺应对方的文化,适时地在社会心理表征层次上进行交际准则的排列。否则,语用失误就会产生。下面将从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四个社会意识形态来探讨。

1.集体意识

中日两国都提倡集体主义,但在某些方面还是有所不同。明朝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提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其中家庭与社会的排序可见一斑。日本实施的是军国教育,推崇武士道精神,军人和武士都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加上国土面积少,资源匮乏,如果不团结奋进就没有生存空间。此外,还有一位精神领袖天皇,更加强了日本人的凝聚力。因此,日本人不像中国人那般注重血缘关系,他们具有极强的集体主义意识,认为自己是集体的组成部分,注重集体定位,强调社会属性和社会身份。当这种差异映射到语言上,则表现为简单的家庭称呼和划分细致的社会称呼等。如:表兄妹,堂兄妹都简单地统称为rL、匕二J,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统称为r挡匕L、墨尢、挡e士南墨尢J等,而在社会称呼中则有内外、上下、男女之分、还有身份、地位、职务等区别,划分得非常细致。2.内外意识日本人具有强大的内聚力却极端排外。他将本国人和外国人,自己公司和其它公司,自己部门和其它部门都划分很严格。r-)与J原本是家的意思,是一个可以心灵放松的场所,渐渐地这个意义得以引申,泛指自己所属的集团或自己人。r奄匕(外)J,这是一个需要提高警惕,不能泄露秘密的地方。日本人称外部集团或外部集团的人为r奄岂J,代表的是一种疏远的关系。正因为日本人时时刻刻地意识到彼此的内外远近关系,与r奄岂(外)J从心理上保持着这种疏远的距离,这种意识形态投射到语言层面,语言表达显得特别谦逊客气。如:敬语的使用。在商务洽谈中,对外使用敬语的是必需的,而对内绝对不能使用尊他语。此外还有“建前”和“本音”的区分使用等。

3.和意识

高语境与低语境的二个语境文化概念是由edwardtwitchellHallJr.提出的。语言表达具体详实是低语境文化中语言信息的特点,而内含丰富而简约含蓄是在高语境文化的语言信息的特点。日本是高语境文化的民族,日本人重视“和”,以和为贵的社会心理表征反映到语言层面,语言表现为婉转含蓄、有礼有节。为了实现“和”的语用效果,日本人有意识地使用大量的缓冲语、模糊语、敬语和致谢语等语言。如:r申L,欹南f)圭世尢力j、今回e土岛土勺艺…J(很抱歉,这次稍微有点……),采用这种模糊语的回应方式,既能让对方感知到被拒绝,又能有效地避免言语上的冲突。在商务洽谈中,委托请求、陈诉意见、推进洽谈、拒绝要求、道歉解释等环节都极其需要用到这种委婉礼貌的表达方式和技巧,这是社交语用与认知语境动态顺应的结果。

4.等级意识

由于世界上的人在体力、智能、财富和权力天生迥异,所以社会自然地形成了应对这些不平等的特定概念。公司内部也存在不同头衔、级别、地位。日本民族的思维就是推崇上下有别。当这种意识体现在语言中则主要表现为敬语,称谓语等的使用。如:称呼上司常用头衔r00裸畏、oo社畏J来尊称,而称呼同僚则用r00~尢、00

四、跨文化交际中规避语用偏误的建议

(一)选择恰当的认知语境

认知语境的选择是一个动态的选择。认知语境是正确理解话语的前提,每一句话的认知语境的正确选择,直接影响到语境效果的推理。选择恰当的认知语境是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必要条件。然而,在语言交际中,认知语境的激活结果并不相同。根据关联原则,听话者总是会选择最有可及性的认知语境。如:对于根本没有听说过世界烟草组织的普通百姓来说,当他们在听到wto这个词汇之后,必然激活自己熟知的世界贸易组织的知识草案。根本不可能去选择与世界烟草组织相关的语境假设。又如: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交际者对彼此的语言文化不了解,就会依据自己比较熟悉的、可及度较高的母语语用规约参与交际过程,从而导致语用失误。因此要注意避免发生负语用迁移。在跨文化商务洽谈中,负迁移不仅发生在语用语言方面,也发生在社交语用方面,其中文化对认知语境的激活和选择具有很大影响。

中国洽谈者可以采取下列措施未有效控制洽谈活动中的认知语境的选择错误。其一,将语言语境认知化。“语言语境是指语言本身以及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构成的语境”。交际者只有将语言语境认知化,才能构建正确的认知语境,减少语用语言失误。如:买方:r今回(jD/a加D/p-C泱清芑世【\、允也C于各L、℃L土j力、。J(这批货物可以用D/a或D/p来结算吗?)卖方:r毛扎e土岛J勺匕鞋LL、℃寸ia。当方e主取f)消L,不能、一览弘L、④L/C老希望L,【扫})圭寸。J(可能不行,我们希望用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来结算)。在以上对话中,只有交际双方熟练掌握“D/a(承税交单)…D/p(付款交单)…L/C(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这些专业词汇,才能构建商谈货款支付方式的语境认知,如果对专业词汇不了解的话,是无法继续这场对话的。因此,要将语言语境认知化,中国方面的洽谈者需要更加全面地掌握日语语言知识,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包括专业词汇、日语词汇的多重含义等。综合比较汉日的语音结构、词义内容、句法特征的差异性。与日本人沟通发生语用偏误时,及时请求帮助指正,这样就能巩固和拓展语言知识。其二,将文化语境认知化。“文化语境指与言语交际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它包含文化习俗和社会规范两个方面。为了将文化语境认知化,中国方面的洽谈者应提高文化意识。这种意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日文化差异,了解和顺应日本人的价值观和礼仪规则,避免出现跨文化交际偏误的尴尬,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三,将情景语境认知化。“情景语境认知化是指时间、地点、场合、人物(地位、身份和关系)、事件等因素的认知化”。每次商务洽谈,不但要留意洽谈的时间、地点、场合,更要在商务洽谈开始之前,事先收集对方公司的相关信息,掌握本次前来洽谈对象的社会关系、职务、交际意图等。这样,一方面,可以有的放矢地填补相关的知识空白,从而减少相关知识草案的激活难度,确保认知语境假设的正确选择。另一方面,了解对方的心理,可以通过顺应的策略来进行语言选择,达到交际目的。

(二)构建互享的认知语境

构建互享的认知语境是洽谈成功的保证。每个个体都通过与物理世界的接触建构自己独特的认知语境。造成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三:(1)逻辑信息不同。(2)词汇和百科信息不同。(3)经验不同。在跨文化商务洽谈中,不同国家的洽谈者并不生活在同一物理世界中,他们所掌握的以上三方面的信息是有所差异的。这种差异性会影响并制约着交际双方的互享认知语境构建。对于同一个话语,他们会得出不同的推论。

因此,为了达到最佳的洽谈效果,洽谈者可以采取下列措施来扩大能够互享的认知语境。其一,第二语言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储备是正确选择认知语境的基础,是构建互享的认知语境必要条件。认知主体的知识储备越多,交际者对语言的能动性与控制力就越强。通过提升认知主体的这种语用能力,才能顺利达到商务洽谈的目标。其二,交际双方在语言表达和语义理解过程中需要积极主动地考虑到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和文化背景,重视并精准地判断对方的认知语境,努力从对方立场来表达或解读语言含义,尽可能地让对方能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使话语具有最佳关联。其三,自身逻辑推断能力的提升也是构建相互认知语境的良好方式。双方共享的认知语境越大,就越能准确推理出说话人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