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业种植报告十篇农业种植报告十篇

农业种植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3:04

农业种植报告篇1

舟曲县是一个典型的农牧业县,境内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适宜各种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规模化种植。为了进一步掌握我县农民农业种植收入情况,县农技站于2011年12月8日至12日,组织技术人员先后深入到具有不同地域海拔的坪定乡柳坪村、丰迭乡瓜咱村、东山乡石磊村等的60户农户中,分别采取情况介绍、农户提出建议及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分析了以上3个村农民种植业收入现状及制约农民增产增收的因素。

1农民种植业收入现状

1.1坪定乡柳坪村种植业收入情况:坪定乡柳坪村属高山农业种植区,海拔2100m,主要以种植冬小麦、地膜玉米、蚕豆、洋芋和荞麦为主,所调查的20户农民平均耕地面积为5202.60m2,户均种植冬小麦的纯收入为120元/667m2(经济收入170kg/667m2×2元/kg=340元,投入费用:肥料100元+人工120元=220元)依次推算,种植地膜玉米纯收入518元/667m2,蚕豆纯收入262元/667m2,洋芋纯收入610元/667m2,荞麦纯收入是90元/667m2。

1.2东山乡石磊村种植业收入情况:东山乡石磊村属半山农业种植区,海拔1700m,主要以种植冬小麦,地膜玉米和洋芋为主,所抽查的20户农户平均耕地面积是2647.99m2,户均种植冬小麦的纯收入是100元/667m2(经济收入150kg/667m2×2元/kg=300元,投入费用:肥料120元+人工80元=200元)依次推算,种植地膜玉米纯收入是325元/667m2,种植洋芋纯收入是480元。

1.3丰迭乡瓜咱村种植业收入情况:丰迭乡瓜咱村属河川农业种植区,海拔是1400m,光热资源充足,主要以种植冬小麦、玉米、油菜为主。所抽查的20户农户平均耕地面积是1334m2,户均种植冬小麦的纯收入是280/667/hm2元(经济收入275kg/667m2×2元/kg=550元,投入费用:肥料120元+人工150元=270元)依次推算,种植玉米纯收入是632元/667m2,种植油菜纯收入是550元/667m2。若实行冬http://小麦套种玉米的种植模式,则收入更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县农业种植业结构较单一,仍以种植粮食为主,不仅产量低,而且分布不尽合理,主要粮食种植区在高半山,因此有待于加强对该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

2制约我县农业种植业收入增长的原因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农民在增收中,还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自然条件较差,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多数农户还沿袭着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因此抵御自然灾害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脆弱。

2.2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思想观念陈旧。农户普遍缺乏基本的务工技能和生产技术,自身的思想观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式有较大的差距,缺乏发展思路,单一种植传统的粮食作物,而且由于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农村妇女和老弱病残人员,劳动力缺乏,素质低下,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农业新技术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2.3种植业科技支撑力薄弱,农技推广人员知识老化。由于长期在基层推广农技工作,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即使在生产一线开展了技术指导工作,栽培技术仍然落实不利,田

转贴于http://

间管理不尽到位,管理粗放,造成产量品质下降,减产减收。

2.4由于耕地面积减少,粮食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投入减少,生产集约化,水平降低,导致了粮食生产低而不稳的局面。

3今后促进农业种植业持续发展的建议

3.1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发展,脱贫致富,就必须在思想上有所突破,围绕适宜当地农业发展的产业,积极寻求发展的新路子。

3.2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种植业的产业结构。积极引导群众在自愿的前提下,进行农田建设,增加土地投入,为创建高产稳产田打下基础。要充分利用白龙江河川区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压粮扩经,压夏扩秋,进一步推广普及设施农业,发展立体高效农业;在高半山区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积极推广种植小杂粮;在高山区大力推广玉米全膜沟播栽培技术,充分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种植报告篇2

——大豆面积年比小幅下降

——小麦面积年比增加1%

——棉花面积年比减少19%

玉米:预测2013年美国玉米种植面积为9730万英亩,年比小幅增加,较2011年增加6%。如实现此水平,则将是自1936年预测1.02亿英亩以来最高纪录。大豆:预测2013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为7710万英亩,年比小幅下降,纪录以来第四位。相比去年,预计大平原地区种除了北达科他种植面积都下降,内布拉斯加和明尼苏达较去年相比种植面积下降幅度最大。预计伊利诺斯和北达科他面积增加幅度最大。小麦:预测2013年美国所有小麦种植面积为5640万英亩,年比增加1%。预测冬小麦面积为4200万英亩,年比增加2%,较此前预测略增加。其中硬红冬麦面积为2890万英亩,软红冬麦面积为967万英亩,白冬麦面积为339万英亩。预测2012年其它春小麦面积为1270万英亩,年比增加3%,其中硬红春麦面积为1210万英亩。预测硬质小麦面积为175万英亩,年比减少18%。棉花:预测2012年美国棉花种植面积为1000万英亩,年比减少19%。预测高地棉种植面积为982万英亩,年比减少19%。预测北美一比马棉种植面积为20.6万英亩,年比减少14%。

——玉米库存年比下降10%

——大豆库存年比下降27%

农业种植报告篇3

一、引言

玉米则是我国年产量最多的农产品,每年约为1.5亿吨左右。在价格有利的年份,会向周边的日本和韩国等亚太地区出口。美国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过去5年每年玉米出口在4千万到6千万吨之间波动,通常占全球玉米贸易量的60%左右1。而美国也向这些地区出口玉米,同我国有一定的玉米出口竞争关系。从美国在世界玉米市场的地位以及同我国玉米出口的竞争关系来看,研究全美农户的玉米种植意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国外基于美国农业部(USDa)报告数据的研究主要是分析USDa报告对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影响。比如Sanders和manfred对USDa家畜产量预测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信息价值进行检验。Colling,irwin和Zulauf研究USDa冷藏猪肉报告对生猪期货价格的影响。mckenzie则研究USDa报告对相关市场主体在收获季节前玉米价格预期的影响。而国内针对USDa报告的研究目前在中国期刊网上还没有。所以本文选择“基于USDa报告中的数据,分析美国主要农产品库存对全美农户玉米种植意愿的影响”作为研究内容是比较具有新意的。

二、数据收集与整理

美国农业部(USDa)在每月10日前后月度报告,对主要农产品当前市场年度全年产量、消费量、季末库存进行预估1~3。本文收集USDa自1997/1998至2008/2009十二个市场年度每年3月报告中美国大豆、玉米、棉花和小麦的产量和季末库存水平的预估值,然后计算每个品种十二个市场年度对应的美国国内总消费量,最后利用季末库存除以年度总消费量得到季末库存消费比。

数据整理过程中,所以品种的年度总消费量等于本年度总产量与上一年度季末库存之和减去本年度季末库存。由于季末库存消费比能够去除不同农产品季末库存绝对水平差异较大的影响,更好的反映一种农产品年度供应的紧张程度,所以本文实证研究中采用季末库存消费比来表示农产品库存水平。利用USDa三月份月度报告,整理得到的美国国内1997/1998至2008/2009十二个市场年度大豆、玉米、小麦和棉花的季末库存消费比数据参加表1。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USDa每年3月份会对全美农场主(农户)进行抽样调查,统计各主要农产品的种植意愿,并于3月31日会种植意愿报告。在种植意愿报告中,农产品种植意愿是用种植面积来进行定量度量的。本文对1998至2009年种植意愿报告中玉米的种植面积预估值进行收集,结果参见表1。

三、相关分析

表2是玉米种植意愿同大豆、玉米、小麦和棉花季末库存消费比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1)棉花库存水平越高,则农户越倾向于多种玉米;(2)玉米库存水平越低则农户越倾向于多种玉米;(3)小麦库存越低,则农户越倾向于多种玉米;(4)大豆库存越高,则农户越倾向于多种玉米。

从相关强弱程度来讲,棉花库存与玉米种植意愿的相关程度是最强的,并且呈正相关。这主要是因为棉花和玉米都是旱地作物,并且种植季节相同,具有典型的种植竞争关系。棉花库存越高,种植棉花相对其他竞争作物的比较收益就越低,从而打压棉花种植意愿。而棉花种植面积的减少会推高其他旱地作物(玉米是其中主要的一种)的种植意愿,在统计上就表现为棉花库存与玉米种植意愿的强负相关性。而玉米库存与玉米种植意愿呈负相关的主要原因是,玉米库存高会打压玉米价格和玉米种植的比较收益,使得玉米种植意愿降低;反之,玉米库存降低则会提升玉米种植的预期收益和玉米种植意愿。

低等级小麦和库存期较长的陈小麦常常用作禽畜饲料原料,而玉米也主要用作饲料原料,所以小麦和玉米有一定的消费替代关系。潜在含义就是,高小麦库存会降低玉米用作饲料原料的部分需求,从而打压玉米价格和预期种植收益,使得农户玉米种植意愿降低。此外,小麦和玉米也呈现一定程度的种植竞争关系,这使得小麦高库存倾向于提升玉米种植意愿。但由于占三分之二以上的冬小麦同玉米的种植期明显不同,仅不足三分之一的春小麦与玉米具有基本相同的种植期,所以小麦和玉米的种植竞争关系应该还不是很强。小麦和玉米之间具有的两种关系(消费替代关系和种植竞争关系)对玉米种植意愿的影响方向相反,总体综合作用相对较为复杂。从统计结果来看,还是小麦和玉米的消费替代关系作用更强,使小麦库存与玉米种植意愿表现为一定程度的负相关。

大豆和玉米是种植季节基本相同的两种旱地作物,两者之间具有非常典型的种植竞争关系。从种植竞争关系来看,大豆库存和玉米种植意愿应该表现为较强的正相关。但表2中的统计结果是大豆库存与玉米种植意愿的相关系数仅为0.087,很小且不能确认为显著不等于0的。这可能是因为大豆压榨后的豆粕同玉米都主要用作饲料原料,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消费替代关系。

说明:①本表中的相关系数是根据表1中数据计算得到的;②括号中的数值是相关系数的t检验值,*号表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相关系数是显著不等于零的。

四、回归分析

在回归分析中仅选取与玉米种植意愿(Y)的相关系数大于0.2的玉米、小麦和棉花库存作为回归模型的独立变量,而玉米种植意愿(Y)作为回归模型的依赖变量。采用表1中的数据进行拟合计算,拟合结果公式(1)。

(1)

公式中Y表示玉米种植意愿,单位是千公顷;而X2、X3、X4分别表示玉米、小麦、棉花的季末库存消费比,单位是1%。季末库存消费比数据在回归中采用1%作为单位,一是因为季末库存消费比的绝对水平相对种植意愿而言在数量级别上相差太多;二是采用1%作为库存消费比的单位便于对拟合结果进行解释。

对模型进行拟合优度评价发现,回归模型的可绝系数为0.66。这说明全美玉米种植意愿66%的变化可由玉米、棉花和小麦的库存变化所解释。此外,显著性检验(F检验)表明,回归模型是显著有效的。

回归模型中X2的系数表明玉米的季末库存消费比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则玉米的种植意愿就减少361.68千公顷;反之玉米季末库存消费比每减少一个百分点,则玉米种植意愿就增加361.68千公顷。X3的系数仅为1.0049,说明小麦季末库存消费比的变化对玉米种植意愿的影响还是比较弱的。而X4的系数表明,棉花季末库存消费比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则玉米种植意愿就增加206.94千公顷。

五、结论

本文从定量的角度分析美国主要农产品季末库存消费比对大豆种植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我们利用USDa报告中的库存预估数据提前分析全美玉米种植意愿的可能变化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棉花和玉米的季末库存消费比对全美农户玉米种植意愿具有很强的影响,而小麦和大豆的库存水平影响较弱。此外,拟合得到的回归模型具有很好的解释能力,能够解释全美玉米种植意愿三分之二以上的变化。

由于数据收集的困难,本文实证研究仅采用美国12个市场年度的数据,数据基差略显薄弱。如能获取更长时间的数据,本文研究的相关数据基础就可以得到加强。本文研究没有涉及价格数据,如果结合主要农产品的价格信息,是否可以解释玉米种植意愿更多的变化,仍是一个尚待研究且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毕竟,能够提前对美国玉米种植意愿进行定量估计,就能够提前预判全球玉米市场未来供给方面重要的可能变化。

参考文献

[1]美国农业部:谷物世界市场与贸易月度报告(1997.1-2009.3所有月份)

[2]美国农业部:油籽世界市场与贸易月度报告(1997.1-2009.3所有月份)

[3]美国农业部:棉花世界市场与贸易月度报告(1997.1-2009.3所有月份)

[4]美国农业部,种植意愿报告(1998-2009)

[5]D.R.Sanders,m.R.manfred,multipleHorizonsandinformationinUSDaproductionForecasts,agribusiness,2008,24:55-66

农业种植报告篇4

xx市国税局:

xxx合作社于20xx年7月15日成立,合作社现有社员13名,经营范围为:组织收购、清洗、包装、销售社员生产的水果、蔬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税[20xx]81号第一条“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的税收优惠政策,本社特申请贵局给予减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

特此申请,望批准为感

申请单位:xxx合作社

申请日期:20xx年8月22日

合作社免税申请报告二:

尊敬的税务局领导您们好:

我们是兰考县根良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销售合作社成员的农副产品应以免税。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设立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20xx年7月1日起,其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的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的必须品也免征增值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购进的免税农业产品,可按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我社符合免税条件,请批准我社免税申请。

等候佳音

申请单位:兰考县根良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免税申请报告三:

尊敬的**县国家税务局:

我们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本社于20xx年4月20日在**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并于20xx年5月5日在贵局办理了税务登记证,本社成员有150户,种植玫瑰400多亩,所产玫瑰花蕾及系列产品销往全国各药材市场及公司。本社财务制度健全,有固定财务人员,能够准确的核算各种税收。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销售合作社成员的农副产品应以免税。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xx〕81号的规定,我社所种植及销售的玫瑰系列产品符合免税条件,因此特申请免交本农民专业合作社20xx-05-06至010-12-31的增值税,希望能获得贵局批准。

此致

敬礼

*****玫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20xx年5月6日

合作社免税申请报告四:

新民市国家税务局:

新民市中俊绿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于XX年9月14日成立,并办理税务登记,主要种植生产黄瓜、西红柿、芸豆、各种叶菜等蔬菜。属于农业生产者自产农产品,《符合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系自产农业初级产品。根据相关政策,我社享受免税政策。

特此申请免税备案。

农业种植报告篇5

近几年来,吉林省植物检疫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落实全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两个理念,不断完善“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统防统治”的工作机制,依法、科学、创造性地开展了植物检疫工作,在疫情控制、制度建设、规范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效地控制了农业植物疫情的蔓延和危害,为农业的持续发展、农业和农村的经济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刊记者日前就我省植物检疫方面的工作情况采访了吉林省植物检疫站站长温克明。温站长首先向记者介绍了2010年我省植物检疫方面取得的工作成绩。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疫情防控更加科学,防疫减灾成果显著

2010年,根据农业部和省农委的全面部署,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和植物检疫机构认真坚持“三线双向”的防控原则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方针,重点对稻水象甲等国家要求防控高风险疫情进行了监测与防控。特别是2010年我省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在减灾夺丰收的情况下,全省重大疫情监测与防控形势良好,我省发生的7种国家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防控有了重大进展,有效遏制了疫情的扩散蔓延,绝大多数疫情发生面积实现全面下降,是疫情发生面积下降最多的一年,防控形势最好的一年。其中,稻水象甲的防控在多年的共同努力下,发生面积和虫口密度大幅度降低,防控成效尤为显著,发生面积和虫口密度与2007年相比下降了33%,达到历史最低点。国家重点防控的疫病均未传入我省。为我省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增产发挥了积极作用。

依法行政不断加强,服务手段不断强化,检疫监管不断深入

近年来,植物检疫工作面临的形势严峻,责任越来越重大,任务越来越艰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植物检疫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省植物检疫站对植物检疫监管的力度也在逐年加强。省植物检疫站主要从宣传、监管、管理、服务、审批、基础等几个方面进行强化,以全面提升检疫监管力度。国外引种的监测率和产地检疫受检率均达100%。

项目支撑力度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植物检疫整体工作稳步发展

积极争取国家与农业部项目。2010年省植物检疫站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着力抓好项目争取工作,成效明显。通过与农业部汇报沟通,得到了部种植业司、植保植检处、技术推广中心植检处的大力支持,争取项目8个。同时,2010年也是连续3年争取农业部项目资金超百万最多的一年。

认真完成了国家疫情调查项目。2010年,我省承担了《主要农作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调查综合分析与研究》项目。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在我省四个市(州)组织实施该项目,考虑到我省是检疫性有害生物多发省份之一,为查清省内发生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危害及造成的损失,省植物检疫站通过调查研究,决定在全省9个市(州)所辖的区域内,选出具有代表性的9个县(市),每个县(市)确定5个乡(镇)为固定调查点,由县(市)检疫站负责指导,定期开展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系统普查。

检疫队伍素质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

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初步确立了政府主导的公共植保体制。近几年来,在公共植保理念引领下,省植物检疫站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工作原则,各市(州)、县(市、区)已经成立了由政府主管领导挂帅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疫情防控工作已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

信息管理不断规范。实行疫情零报告制度,明确了疫情监测、调查、记录和上报要求,同时也明确了对疫情发生区的管制措施以及奖惩制度和工作督查制度,为我省植物检疫的规范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

防控能力不断提高。随着阻截带建设和各个监测点的建立与完善,全省构建了统一的农业植物疫情监测系统,结合我省各级植物检疫机构制定的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防控应急预案。各级植物检疫机构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扑灭”的原则,严密监测疫情动态,有力提升了我省植物检疫的防控能力。

在谈到近阶段工作计划时,温站长首先介绍了2011年全省植物检疫工作总体思路和总体目标。总体思路是:继续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工作方针,强化公共植保职能,大力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属地管理、联防联控”的长效机制,健全植物检疫服务体系,推进植物检疫法制化管理、数字化预警、无害化防控、专业化服务。总体目标是:确保粮食增产安全,努力实现原有疫情不扩散,阻截遏制新发生疫情传播蔓延。为实现总体防控目标,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统筹谋划,全力做好重大植物疫情监测与防控工作

2011年,我省植物疫情形势相当严峻,工作任务也相当繁重,疫情防控工作要紧紧围绕省农委的中心工作,在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产业安全上,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切实实现防控重点、防控策略和防控方式三大转变。一是监测防控重点要由粮食作物病虫向统筹抓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病虫转变,拓宽监测范围;二是检疫防控方法要由主要依赖化学防控向综合防控和绿色防控转变,提高环保效果;三是防控方式要由分散防控方式向专业化统防统治转变,提高防控实效。

加快建设,大力推进重大植物疫情阻截防控能力

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项目要进一步明确各监测点的监测任务,狠抓任务落实,强化责任管理。

第一,进一步落实责任制。督促检查《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责任书》的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第二,加强监测点能力建设。积极指导争取专项资金,加大对监测点的技术设备投入,提高阻截带监测能力和应急防控能力。

第三,完善重大疫情应急管理。进一步加强全省农业植物重大疫情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重大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加强应急演练工作。

第四,开展监测人员业务培训。按照年初的培训计划,继续组织对监测点人员的防控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监测人员的监测和防控能力。

第五,继续执行好重大疫情上报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好《农业植物疫情报告与分布管理办法》,严格植物疫情报告与管理,必须坚持对未发生疫情实行零报告制度,发现重大植物疫情24小时内上报省站,常规监测要定时报告,并做好原始记录档案。对重大疫情出现瞒报、迟报和误报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严格管理,加快依法推进植物检疫工作

要切实履行好《植物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赋予植物检疫机构的职责,强化检疫措施,进一步规范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的繁育、调运和农产品调运的检疫行为。各地要结合全国疫情发生情况,除加强我省水稻、玉米、大豆三大经济作物种子检查监管力度外,还要加强花卉、苗木、蔬菜种子的检疫执法,在源头上和流通过程中严把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关。

提升素质,大力加强植物检疫体系自身建设

党中央和国务院已对农业农村工作做出重大布署,要求我们要结合植物检疫工作实际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强领导,明确使命,紧紧抓住影响我省植物检疫全局的主要矛盾,牢牢把握加快转变植物检疫快速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科学谋划植物检疫发展的正确思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应有作用,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积极深入到农户开展对植物检疫工作的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各级植物检疫机构要抓好植物检疫系统的思想、作风、能力和素质建设,提升体系整体工作水平。要抓好人员的服务意识,认真落实政行风建设,在执法过程中做到有法必依,严禁吃、拿、卡、要等现象的发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植物检疫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植物检疫体制机制、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为粮食生产安全、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尽职尽责,做出应有的贡献。

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重检疫、防疫情的良好氛围

农业种植报告篇6

2013年11月23日,犯罪的刘会合被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六年。

小麦减产引发农民集体上访

2013年夏,小麦收割完毕后,家住方城县独树镇张寨村的胡玉成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胡玉成一家种了八亩小麦,平均亩产却只有300斤。胡玉成家八亩地种植的是一个叫“新麦26”的小麦新品种,当时,村干部推销说:“亩产不低于1000斤,好的可以达到1200斤,肥田最高能打1500斤,到时候还要每斤加价五分钱统一回收。”胡玉成等很多农民正是相信了这些诱人的宣传,才放弃了种植多年的小麦品种,改种“新麦26”。

在小麦收割前,胡玉成发现别的品种的小麦穗大,颗粒饱满,而“新麦26”每株的穗头有半截是空的。除了产量明显减少外,“新麦26”的外观和品质也相对较差,颜色发暗发黑,籽粒瘦小。独树镇粮食购销点负责人看到“新麦26”的麦粒时说:“这种麦子质量实在太差,麦子黑瘪,打出的面发乌。小麦收购正常价每斤1.12元,这种小麦每斤价格也就几毛钱。”在方城县,和胡玉成家有同样闹心遭遇的还有不少农户。2012年,除了独树镇外,该县清河乡、赵河镇、古庄店乡等不少乡镇都种植有“新麦26”。结果一样,都不同程度减产,严重的亩产仅200斤。于是,引发农民集体上访。

面对小麦明显减产和大量的农民上访,方城县农业局于5月下旬组织专家进行田间测产鉴定。2013年7月初,方城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5月23日,执法大队组织专家对二郎庙乡花山留村的一些地块进行了田间测产鉴定。鉴定报告认定,方城县部分小麦地块结实率低问题,经田间现场鉴定情况属实。”测产数据显示,“新麦26”单穗粒数23.76粒,较正常年份有较大幅度减少。报告同时指出:“小麦不结实问题的直接原因是我县今年4月18日至4月20日强降温、降雨雪天气造成。另外,小麦品种在抵抗生长中期极端低温方面存在不足。”报告称,全县小麦正处在抽穗扬花阶段,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此时出现严重低温冻害对小麦发育影响较大,“雨夹雪化为水下渗到根部或通过叶脉达到根茎部,极易造成小麦茎部冻害。”显然,上述的鉴定报告不能让农民信服,一些农民继续上访,有一农民还向新闻媒体投诉。

强行推广背后

据了解,“新麦26”由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有限公司选育。2010年12月13日,“新麦26”品种经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审定委员会对“新麦26”的审定意见是,该品种“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信阳、南阳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种植。”

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研究员、“新麦26”的育种专家赵宗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新麦26’品种推出后,因为表现好,不少地方积极引进种植。但因为地理气候、品种特性等因素,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的适宜种植范围,超出审定区域后,农户自发小范围试种还可以,一旦大范围、大规模进行推广,不但违反相关规定,也很容易出现生产事故。”

按照《种子法》等有关规定,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主要农作物的种子未经审定不得经营推广,通过审定的品种,则要按照审定区域说明的范围进行推广与生产,严禁超出区域。地处南阳盆地北大门的方城县,是一个有近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2012年,方城县粮食总产达到11.75亿斤,实现九连增,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既然“新麦26”不适应在方城县种植,又是谁在推广呢?

2013年7月18日,人民日报以《河南方城违规推广种子酿恶果》为题,对方城县农业局违规推广小麦种子导致小麦大面积减产事件进行了报道。此文在人民日报刊发后,社会反响强烈。文章刊发当天,方城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对查处县农业局副局长刘会合篡改公文坑农害农案进展情况的通报》。经调查,方城县农业局副局长刘会合为谋一己私利,利用职务之便,擅自以行政公文形式推广不适宜在本县种植的小麦品种“新麦26”,坑农害农,造成种粮农民减产受损。

由他的妻子薛某担任理事长的方城县兆丰粮食专业合作社,于2012年8月起从某种子公司引进“新麦26”共计2.5万公斤。刘会合在方城县农业局分管业务工作,每年负责对全县种植小麦品种布局拟定指导意见。刘会合明知“新麦26”不适宜在南阳播种,但他在2012年9月制定方城县2012秋播小麦品种布局指导意见中,仍大胆篡改公文,擅自把“新麦26”确定为适宜推广品种,并在他主持召开的各乡镇农业中心主任会议上宣传推广该品种,还在部分乡镇、村设立销售网点,把其妻合作社所购进的2.5万公斤“新麦26”小麦品种全部进行了销售。

“黑麦种”停销,黑心人刑拘

方城县监察局已于2013年7月2日对刘会合作出停职调查的决定,责令销售“新麦26”品种的兆丰粮食专业合作社停止一切经营活动,没收非法所得1.83万元,罚款1万元。对经销“新麦26”的方城县东盟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公安部门正在立案侦查中。

2013年7月29日,南阳市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会,宣布调查结果:方城县农业局副局长刘会合涉嫌,于7月27日被方城县人民检察院刑事拘留。经检察机关查证,自2003年1月至事发,刘会合任方城县农业局副局长。2012年8月15日,其妻薛某以“方城县兆丰粮食合作社”的名义与某种子公司签订了“新麦26”的销售合同,购进种子2.5万公斤。之后,刘会合通过亲自拟文、主持会议等形式,为其妻薛某经营的合作社推销“新麦26”,薛某从中盈利共计9000元,“新麦26”在方城县大面积受灾减产,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2013年8月10日,因涉嫌罪,刘会合被方城县公安局执行逮捕。10月28日,方城县人民检察院以其涉嫌罪向方城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方城县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刘会合妻子薛某负责的方城县兆丰粮食专业合作社主要提供玉米、小麦等生产资料的购买、产品销售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服务等,2012年销售“新麦26”。经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新麦26”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信阳、南阳除外)种植。2012年5月27日,南阳市农业局下发通知,明确了在南阳市适宜种植的小麦品种共15种,不包含“新麦26”。

2012年6月25日,被告人刘会合主持召开2012年秋季方城县小麦布局讨论会,讨论适应方城县种植的小麦品种,没有“新麦26”。2012年7月28日,被告人刘会合自行拟文撰写了方城县农业局《关于方城县2012年秋播小麦品种布局意见》,将“新麦26”作为方城县平原乡镇的示范种植品种。2012年8月18日,在方城县农业局召开的全县各乡镇农业中心主任会议上,该局向各乡镇农业中心主任下发了《关于方城县2012年秋播小麦品种布局意见》,刘会合在安排工作时,要求小麦示范以“新麦26”和另一个小麦品种为主。2012年9月26日,刘会合在撰写《方城县2013年夏粮生产方案》时,自行将“新麦26”作为平原乡镇的主推品种。后来,《方城县2013年夏粮生产方案》被方城县政府办下文在全县转发。

农业种植报告篇7

按照市农业局宛农[2004]94号文件关于开展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检查通知精神,结合内乡实际,现将内乡县2004年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行政执法工作的领导

今年以来,我局始终把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一是年初就制订了全年行政执法实施方案,局成立农业行政执法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主抓副职为副组长,各农业行政执法单位领导为成员,办公室抽调人员为专干,全面督导农业行政执法工作落到实处。局领导班子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听取主抓领导和各行政执法单位阶段性工作汇报,总结成绩,查找不足,确定解决问题办法,部署下步工作。二是实行“绩效挂钩,一岗双责制”。即:主抓领导、执法单位领导工作成绩实行百分考评制,年底考核,60分以下不合格,发放工作60%,70——85分为合格,发放工资80%,90——100分为优秀,发放全额工资并进行适当奖励。三是经常向县人大、县政府领导汇报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情况,争取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如六月份,我们就农资广告不规范,有误导群众问题,建议县人大常委会印发了《关于加强广告管理的决定》的通告,九月份配合县人大组织开展了《种子法》执法检查,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得到县领导充分肯定。

二、强化宣传培训,营造农业行政执法的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宣传栏、标语、公告、挂图、横幅等宣传媒介,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民朋友识别假冒伪劣农资的能力。结合普法工作,加大农资法律法规宣传,在农资产品集散地、经营场所以及集中居住区设立宣传栏,普及识假辨假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动员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农资打假的工作中。今年以来,共出动宣传车42辆次,印发各类法制宣传资料1.5万余份,受教人员达2万多人次,同时,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开办了“农业行政法律法规宣传栏目”,通过以案释法等形式,使农民对农业法律法规有了明确的认识,受到社会的广泛称赞。种子管理站、植保植检站、土肥检测站,在加强自身人员农业行政执法素质的同时,还为各生产厂家、经营商户开办了各类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其中种子管理培训136人,植保植检、农药等培训人员200余人,土肥培训60余人,使全县农业行政执法水平和遵纪守法自觉性有了明显提高。

三、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范执法行为

随着国家法律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农业行政执法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也越来越高。今年以来,我们结合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县委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要求,把完善制度、严格规范农业行政执法行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规范执法机构队伍。协调县编委健全了局法规股、种子管理站、植保植检站和农药监督检验所、肥料监测管理站等农业行政执法单位,调整充实持部、省、县执法证专职农业行政执法人员24人,各单位都配备了基本的交通、通讯、检验、取证设备,能依法正常开展农作物种子、肥料、农药、植物检疫、食用菌种、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等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二是规范执法行为。局对各执法单位分别下达委托执法文件,签订了实施行政处罚委托书;对构成行政处罚案件的立案审批、询问及调查取证、违法行为处理通知、行政处罚决定书下达、结案报告等执法程序及文书严格按照农业部规定的规范程序和文本格式执行;向社会公示执法依据、程序、举报电话等。同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所有收费、罚款一律上缴财政专户,严禁对单位、个人下达罚款任务。三是加强对执法单位、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执法人员除积极参加上极组织的培训外,局组织为期一周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开展思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要求执法人员必须树立为基层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做到恪尽职守、文明执法、程序合法、廉洁奉公,不得利用特权谋取不正当利益;各执法单位定期向局汇报执法工作开展情况,实行错案追究制,全年局系统执法人员没有出现违纪违规现象。

四、认真履行职责,狠抓农资市场打假整治和管理工作

在年初全国农资打假电视电话会议和市局召开的全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会议后,我们迅速向县政府主管农业副县长作了专题汇报,制订了《内乡县2004年农资打假工作方案》,承担起农资市场管理牵头单位的职责,组织各执法单位采取经常性检查与集中整治相结合,部门执法与联合打假相结合,明查暗访与奖励举报相结合等方法,认真开展农资市场打假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种子市场整治工作。首先对全县种子市场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共检查种子企业2家,种子经销户140家,其中,瓜菜种子案件14起,品种侵权案4起,标签不合格案19起,质量不达标案件15起,查封违法种子案件5600公斤。其次是加强了对种子广告工作的管理。对种子广告的单位及个人把好“三关”,即:品种审定关、种子质量关、广告语关,严禁任意夸大种子产量和质量,误导农户消费。并与工商局结合,实行种子广告由农业、工商两乡审查制。取缔违法和虚假广告12个。其三严格品种管理。对新品种引进示范实行申报登记制度,种植面积严格限制在本作物种植面积的5%以内,查处销售未审定品种案件2起,涉及种子1930公斤。其四加强种子质量监控,对重点作物,特别是小麦、棉花、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和种植面积较大的其他播作物,共抽检样品112份,代表数量17万公斤,其中棉花合格样品占60%,玉米合格样品占91%,水稻合格样品占93%。如在对种子公司玉米样品抽检中,检测出鲁单981和单科2123两个品种不合格,及时向公司出具了检验报告和处理意见,责令停止经营该品种,2万公斤种子已退货。

农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先后对全县16个乡镇的农药经营门店进行了检查,重点检查甲胺磷类农药及其高毒农药混配制剂、杀鼠剂等。共检查经营门店189个,抽样品25个,查处假劣农药产品8个,立案5起,查处5起,结案5起。认真落实省植物检疫备案办法,对全县调运、销售的小麦种子全部粘贴植物检疫证明标示。

肥料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共检查县内两个生产企业及经营门店200个,重点检查复混肥料、过磷酸钙、磷酸二铵、生物钾肥料、硫酸钾、氯化钾、磷酸二氢钾等肥料品种30个,代表肥料2500吨,违法肥料品种4个,代表肥料300余吨。立案4期、查处4起、结案4期,挽回经济损失20万余元。全年全县没发生重大农资质量事件,切实维护了我县农业生产的安全。

五、搞好部门配合,加大执法力度

在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中,我们注意主动与工商、公安、质监等部门协调与配合,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交流和案件查处工作。如与工商局协调规范了种子、农药、肥料广告的审验管理工作;与公安局配合依法查处了师岗镇一农民非法经营杀鼠剂案件;与质量技术监督局结合查处湍东植检一门市经营劣质硫酸钾案件。

总之,全年我县农业行政执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着执法力度不够大、个别经营户经营劣质农资、综合执法没有开展等不足,今后我们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使领导和群众满意。

农业种植报告篇8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野生植物是指符合《条例》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的野生植物,包括野生植物的任何部分及其衍生物。

第三条农业部按照《条例》第八条和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范围,主管全国野生植物的监督管理工作,并设立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国野生植物监督管理的日常工作。

农业部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由部内有关司局组成。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畜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条例》和本办法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野生植物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野生植物保护

第四条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制定和调整由农业部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提出初步意见,经农业部野生植物保护专家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后,由农业部按照《条例》第十条第二款的规定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第五条农业部和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天然集中分布区域,划定并建立部级或省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部级和省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部级或省级野生植物类型保护区以外的其他区域,建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点或者设立保护标志。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点和保护标志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农业部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负责统一制定。

第七条农业部根据需要,组织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建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档案,为确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及保护方案提供依据。

第八条农业部建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监测制度,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行动态监测。

第九条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业环境监测机构,负责监视、监测本辖区内环境质量变化对国家或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情况的影响,并将监视、监测情况及时报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条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地或周边地区实施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对是否影响野生植物生存环境作出专项评价。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条例》规定,对上述专项评价进行审查,并根据审查结果对建设项目提出具体意见。

第十一条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其生长环境造成危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报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接受调查处理。

第十二条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积极开展野生植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三章野生植物管理

第十三条禁止采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有下列情形之一,确需进行少量采集的,应当申请办理采集许可证。

(一)进行科学考察、资源调查,应当从野外获取野生植物标本的;

(二)进行野生植物人工培育、驯化,应当从野外获取种源的;

(三)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应当从野外获取标本或实验材料的;

(四)因国事活动需要,应当提供并从野外获取野生植物活体的;

(五)因调控野生植物种群数量、结构,经科学论证应当采集的。

第十四条申请采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发放采集许可证:

(一)申请人有条件以非采集的方式获取野生植物的种源、产品或者达到其目的的;

(二)采集申请不符合国家或地方有关规定,或者采集申请的采集方法、采集时间、采集地点、采集数量不当的;

(三)根据野生植物资源现状不宜采集的。

第十五条申请采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应当填写《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采集申请表》,并分别按以下程序向有关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采集许可证》。

(一)申请采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的,应当经由采集地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采集申请表上签署审核意见后,向农业部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申请办理采集许可证。

(二)申请采集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的,应当经由采集地的县级行政主管部门在采集申请表上签署审核意见后,向采集地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野生植物保护管理机构申请办理采集许可证。

(三)采集城市园林或风景名胜区内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按照《条例》第十六条第三款和本条前两项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负责签署审核意见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签署审核意见。同意采集的,报送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负责核发采集许可证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野生植物保护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下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来的审核材料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并及时通知申请者。确需延长的,审批时间不超过60日。

接受授权的野生植物保护管理机构在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之前,应当征求本部门业务主管单位的意见。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野生植物保护管理机构核发采集许可证后,应当抄送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采集许可证核发之后,审批单位应当向农业部备案。

第十七条取得采集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许可证规定的植物种(或亚种)、数量、地点、期限和方式进行采集。采集作业完成后,应当及时向批准采集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野生植物保护管理机构申请查验。

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在本辖区内的采集国家或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活动,应当进行实时监督检查,并应及时向批准采集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野生植物保护管理机构报告监督检查结果。

第十八条出售、收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的,应当向所在地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填写《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二级野生植物申请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进行审查,经审查符合要求的,报送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野生植物保护管理机构审批。

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野生植物保护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进行审查,做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并通知申请者。

由野生植物保护管理机构负责批准的,野生植物保护管理机构在做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之前,应当征求本部门业务主管单位的意见。

第十九条出售、收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的许可为一次一批。

出售、收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的许可文件应当载明野生植物的物种名称(或亚种名)、数量、期限、地点及获取方式、来源等项内容。

第二十条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采集限定采集方式和规定禁采期。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采集方式和禁采期由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规定。

禁止在禁采期内或者以非法采集方式采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第二十一条出口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或者进出口中国参加的国际公约所限制进出口的野生植物,应当填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出口许可申请表》,并经申请者所在地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签署审核意见后,报农业部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申请办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出口许可审批表》。

农业部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在报批前应当征求部内相关业务司局的意见。

农业部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应当将签发的进出口许可审批表抄送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和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

第二十二条符合《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并经农业部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批准进行野外考察的外国人,应当在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有关人员的陪同下,按照规定的时间、区域、路线、植物种类进行考察。

考察地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野生植物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对外国人在本行政区域内的考察活动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并及时将监督检查情况报告农业部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

外国人野外科学考察结束离境之前,应当向农业部提交此次科学考察的报告副本。

第四章奖励与处罚

农业种植报告篇9

第二条粮棉油面积统计对象:市域内种植粮棉油作物的农户。

第三条粮棉油面积统计品种:水稻(早稻、中稻、晚稻,下同)、小麦、玉米(春播、夏播)、棉花、油菜。

第四条粮棉油面积统计依据:第二轮土地延包时颁发给农户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及以之相应的村土地面积分布示意图。

第五条粮棉油面积统计范围:农户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规定的耕地面积范围内,实际种植的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面积。

第六条粮棉油面积统计标准: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中核定的水田、旱田面积(亩)为标准。

第七条粮棉油面积统计时段:按照粮食作物的生长周期,每年4月1日至5月30日统计小麦、春玉米、油菜实际种植面积;6月1日至7月30日统计早稻、中稻、夏玉米实际种植面积;9月1日至10月30日统计晚稻实际种植面积;5月10日至6月10日统计棉花实际种植面积。

第八条粮棉油面积统计步骤和要求。

一、村级粮棉油面积申报、核实、公示。

(一)农户申报。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有关农作物统计时段要求,通知各村组织农户申报粮棉油种植面积。各农户根据自己的实际种植情况向村委会申报。

(二)入户核实。村组干部对农户申报的面积上门核实,到田间地头查看粮棉油品种的实际种植情况,与农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规定的耕地面积核对,填写《农户粮棉油面积申报核实统计表》,一式二份,让农户签字认可。

(三)面积公示。以组为单位对《农户粮棉油面积申报核实统计表》进行公示,公示张贴时间不得少于7天,公示期间对农户反映的问题要进行核实和整改。

(四)上报时间及要求。农户粮棉油实际种植面积公示无异议后,以村为单位汇总,村委会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上报镇(街道办事处)财政所。统计小麦、春玉米、油菜实际种植面积的上报时间为4月25日;统计早稻、中稻、夏玉米实际种植面积为上报时间6月25日;统计晚稻实际种植面积上报时间为9月25日;统计棉花种植面积为6月10日。

(五)各村应建立农户承包面积分户台帐,逐步绘制村级土地承包面积分户示意图。

二、镇级复核。镇(街道办事处)财政所对各村上报的农户实际种植面积,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比较,并由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复核。

(一)各村农户复核面不低于5%;

(二)对单个种植品种新增面积超过15%的村,面积增加的农户复核面不低于30%,并且对单个品种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10亩以上的农户全部复核;

(三)差错率低于20%的进行复核修正,超过20%的要查找原因,督办村组重新核实,并对村干部通报批评。

(四)对农户种植总面积在50亩以上的建立备查档案资料。

(五)对审核后的有关农作物实际种植面积,镇(街道办事处)财政所分村汇总。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在《农户粮棉油面积申报核实统计汇总表》上签字并加盖公章。财政所连同电子文档、复核情况说明一并上报到市农业局和财政局。

(六)各镇(街道办事处)级粮棉油面积统计上报时间为:统计小麦、春玉米、油菜实际种植面积的上报时间为5月10日;统计早稻、中稻、夏玉米实际种植面积为上报时间7月10日;统计晚稻实际种植面积上报时间为10月10日;统计棉花种植面积上报时间为6月15日。

三、市级检查验收。对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汇总上报的数据和复核情况说明,市农业局组织财政、经管、综改等部门进行检查验收。

(一)对各镇(街道办事处)每年选定一个村,进行全面检查。

(二)对新增加面积超过15%的村,面积增加的农户抽查面不低于30%;

(三)对单个种植品种比上年增加10亩以上的农户,抽查面不低于30%;

(四)差错率低于10%的进行检查修正;差错率超过10%的,要求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重新核实整改,并对其进行通报批评。

(五)市对统计时段的粮油面积检查验收时间为15天内。

第九条汇总报告。检查组对全市全年的粮棉油面积统计和检查验收情况进行汇总,以书面材料报告市政府。

第十条全市粮棉油面积统计检查资料,将作为次年度财政发放国家惠农补贴的计算依据。

第十一条对弄虚作假骗取财政补贴的行为,一经查实,要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除没收违法所得外,还要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农业种植报告篇10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防控机制,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确保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植物检疫条例》、《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四川省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和《达州市自然灾害救灾总体应急预案(试行)》、《达州市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的防控、处置,其中:Ⅰ、Ⅱ级重大生物灾害的处置,省政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本预案的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包括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稻瘟病、蝗虫、稻飞虱、农田鼠害、突发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以及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四川省补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国家明令禁止入境的危险性有害生物、或新传入的高风险性的外来有害生物)。

1.4工作原则

1.4.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立足预防,抓早抓实,争取主动,防范于未然。加大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力度。重点防治区实行统防统治,一般防治区实行专群结合,科学防治。

1.4.2依法行政,果断处置。发生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时,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本着快速反应、部门协调、科学引导的防控原则,积极做好防治、处置等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生产损失,尽快恢复农业正常生产和农村生活秩序。

1.4.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辖区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有效地开展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的防治、处置。

2、组织机构

2.1县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防控指挥部

县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防控指挥部(以下简称县农业生物灾害防指)指挥长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县府办联系农业副主任、县农业局局长担任。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领导我县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的应急防控工作;负责我县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防控重大事项的决策以及部署应急防控工作;负责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处置的协调;负责相关的新闻信息;对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防控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完成县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2.2县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防控指挥部成员单位及职责

成员单位:县农业局、县发改委、县防灾救灾减灾办、县财政局、县公安局、县交通局、县科技局、县卫生局、县工商局、县气象局、县广播电视局、保险公司等单位组成。

主要职责:

县农业局:做好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灾情的调查、监测、预报和报告,及时提出灾害预警建议;制定灾害防控技术方案;检查、指导防控工作开展;依法查处违规违法经营有疫情的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植物产品及其他相关商品的行为,指导应急防控物资的使用;协助当地做好技术培训和周边群众的宣传;协助当地政府组织力量销毁染疫农作物和农产品。

县发改委:按照有关规划的要求,积极支持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预警与防控体系建设。

县防灾救灾减灾办:做好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的核查、上报和救灾资金争取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安排落实所需财政负担的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监测及防治经费,监督防控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县公安局:搞好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发生地区的治安管理工作,维护灾害发生地区的社会治安稳定。根据特殊需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发生区的封锁。

县交通局:负责协调交通运输企业保障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防治所需物资的运输。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运输监管,防止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进入我县或在本辖区内流动。

县科技局:负责组织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科技攻关。

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协调各级卫生部门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具体按照《达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执行。

县工商局:负责农资市场监督管理,依法打击流通领域违规违法经营农业生产资料(农药、化肥、种子、农膜、农业机械器具及零配件)以及依法严厉打击经营假冒伪劣农资商品和疫情疫苗商品的行为,依法查扣和查封不合格和假冒伪劣农资商品并协助相关部门处理。

县气象局:负责病虫发生气象条件的监测、预报,及时提供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发生区域的气象变化实况预测信息;组织气象台(站)参与病虫趋势的会商并提供气象信息。

县广播电视局:统筹新闻和对外报道工作,配合做好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防控工作和相关防治知识、技术的宣传普及。

县保险公司:负责对加入农业保险的对象及时做好保险理赔工作。

2.3县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防控指挥部办公室

县农业生物灾害防指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局,由县农业局分管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县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科技推广股股长和植保植检站站长任办公室副主任。

主要职责:承办县农业生物灾害防指的日常工作;负责贯彻县农业生物灾害防指的各项决策,组织实施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防控工作;负责相关新闻信息,公布各地减灾救灾及工作开展情况,调查、评估、总结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发生的原因控制效果和灾害损失等。

2.4县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防控指挥部专家组

由教学、科研及推广部门的有关专家组成。主要职责是开展农业生物灾害的调查、分析和评估,提供技术咨询,提出防控、处置建议,必要时参与现场处置。

2.5乡(镇)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防控指挥部

按照辖区管理和分级负责的原则,各乡(镇)人民政府在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发生后,设立相应的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防控指挥部。在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农业生物灾害防指的领导下,组织领导本地区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的应急防控工作。

3、监测与预警

3.1监测

县植保植检站为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监测的实施单位,负责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的监测、预报。植保植检站实行专业测报和群众测报相结合,对辖区内农业重大有害生物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调查和监测,及时分析预测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发生发展趋势。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由县植保植检站或上级植物检疫机构按有关的技术规程确认。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2报告

各乡(镇)农技站和县农业局负责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紧急情况的报告和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发现农作物病、虫、草、鼠大面积暴发流行、非本地常见植物迅速蔓延扩大,以及不明原因发生农作物大面积受害等异常情况时,立即向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有关机构做出诊断后3小时内将结果报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实发生程度后报同级政府,并在20小时内逐级报告至市农业局,特殊情况时可越级报告。严禁误报、瞒报和漏报,对拖延不报的要追究责任。在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发生关键季节,要严格实行值班报告制度,做到三天一查,七天一报,紧急情况随时上报。

3.3预警级别

依据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发生量、疫情传播速度、造成的农业生产损失和对社会、生态危害、威胁程度等,将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ⅠV级)四级。预警级别依照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级别相应分为特别严重(Ⅰ级)、严重(Ⅱ级)、较重(Ⅲ级)、和一般(ⅠV级)四级,颜色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

特殊情况需要划为Ⅲ级灾情(疫情)的对本县为新发生的,或现已有分布,疫情涉及1个乡(镇)(含1个)以上,并且扩散迅速、经济损失损失严重、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威胁的重大疫情。

特殊情况需要划为iV级灾情(疫情)的

3.4预警响应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接到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信息后,要及时组织专家进行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核实和风险评估。对可能发生的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要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发出预警信号并作好启动预案的准备。对可能引发严重以上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的预警信息,务必在2小时内报上一级政府。

3.5预警支持系统

农业植保植检部门是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监测、预警、防治、处置的具体技术支撑单位。以中国、四川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农业植物检疫网络化管理工作平台、省植保信息服务网络等为依托,*植保植检信息服务网络是*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6预警

根据国家规定,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报由植保部门。农业重大有害生物预警信息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同级预案中确定的预警级别提出预警级别建议,经同级政府决定后。特别严重、严重预警信息由省政府、调整和解除;较重预警信息由市(州)政府、调整和解除;一般预警信息由县(市、区)政府、调整和解除。

发生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Ⅰ、Ⅱ级疫情,由市农业局上报省农业厅,省农业厅上报农业部,由农业部组织相关专家确认,经国务院授权后,由农业部向社会和公众。发生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Ⅲ、iV级疫情,由市农业局上报省农业厅和市政府,省厅组织相关专家确认并上报省政府,经授权后,向公众并上报农业部备案。地方各级政府、各有关单位和个人都无权以任何形式向社会相关信息。

4、应急响应

4.1信息报告

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发生时,由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信息责任报告单位,植保植检专业技术人员是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信息责任报告人。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信息由农业部门及时通报有关乡(镇)。

4.2先期处置

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的应急处置,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事发地有关乡(镇)农业生物灾害防指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靠前指挥,实施先期处置,并迅速将灾情和先期处置情况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4.3分级响应

4.3.1Ⅰ、Ⅱ级响应

发生Ⅰ级、Ⅱ级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县农业局向县政府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经同意后启动本预案,成立县农业生物灾害防指,研究部署应急防控工作。派出工作组、专家组赴一线加强防控指导,定期灾害监控信息,发出督导通报。组织、协调相关乡(镇)人民政府和指挥部开展防控工作并将情况上报县人民政府及市农业局。超出县政府处置能力的,由县政府报请市政府及市农业局,请求给予支援。县农业生物灾害防指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作好有关工作。县农业生物灾害防指办公室密切监视灾害情况,做好灾情的预测预报工作,为灾区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

县、乡(镇)农业生物灾害防指要明确值班人员和电话,加强值守。县乡(镇)农业生物灾害防指指挥长要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会商,动员部署应急防控工作。县农业生物灾害防指要及时将工作情况上报县人民政府和市农业生物灾害防指。相关乡(镇)农业生物灾害防指成员单位全力配合做好灾害的应急防控工作。

4.3.2Ⅲ级响应

发生Ⅲ级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县农业局向县政府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经同意后启动本预案,成立县农业生物灾害防指,研究部署应急防控工作。派出工作组、专家组赴一线加强防控指导,定期灾害监控信息,组织、协调相关乡(镇)人民政府和指挥部开展防控工作并将情况上报县人民政府及市级有关部门。

4.3.3iV级响应

发生iV级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时,县农业局要及时启动本预案,研究部署应急防控工作;快速派出工作组、专家组赴一线加强技术指导,密切监视灾害情况,灾害监控信息,及时督导通报;加强防控工作指导,组织、协调相关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工作并将情况上报县人民政府及市农业局。县农业生物灾害防指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作好有关工作。

4.4扩大应急

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后,仍不能有效控制灾害发生,应及时向上级政府报告,请求增援,扩大应急,全力控制灾害的进一步扩大。

4.5指挥协调

县农业生物灾害防指统一指挥我县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建立以属地政府为主导、部门配合、职责明确的指挥、协调工作机制。在县农业生物灾害防指统一组织指挥下,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密切协同,上下联动,形成应对灾害的强大合力。根据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规模启动相应预案并严格执行灾情监测、预警、报告、防治和处置制度。应急状态下,特事特办,急事先办。根据需要,各地政府可紧急协调、调动、落实应急防控所需的人员、物质及资金,紧急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必要时,可按相关规定,请求军队、武警予以支援,充分发挥军队、武警在应急处置中的骨干作用。

4.6应急结束

按照管理权限,各级农业生物灾害防指办公室负责组织专家对灾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估,建议本级农业生物灾害防指终结应急状态并上报县农业生物灾害防指,经县农业生物灾害防指确认批准后,终止应急状态。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在开展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防控时,对人民群众合法财产造成的损失及劳务、物资征用等,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组织评估,并报同级人民政府申请给予补助,同时积极做好现场清理工作和灾后生产的技术指导。

5.2社会救助

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情发生后,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社会救助。

5.3保险

对加入农业保险的对象,保险机构及时做好灾后的保险理赔工作。

5.4评估和总结

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防控工作结束后,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灾害发生的原因、应急防治行动开展情况、控制效果、灾害损失等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和总结,建立相应的档案。调查评估结果由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县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6、信息

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的信息与新闻报道,按照管理级别,在同级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防治指挥部的领导下进行,具体按照新闻的相关规定组织实施。

7、应急保障

7.1信息保障

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指定应急响应的联络人和联系电话。应急响应启动后,及时向同级农业生物灾害防指和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上报灾情及防控情况。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信息的传输,要选择可靠的通讯联系方式,确保信息安全、快速、准确到达。

7.2队伍保障

县级相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的监测、预警、防治、处置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应对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乡(镇)一级政府要有专人,负责灾情、疫情监测和农业重大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指导。

7.3物资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和紧急调拨、采购和运输制度,组织相关部门签订应急防控物质紧急购销协议,保证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

7.4经费保障

需财政负担的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应急处置专项资金由县级财政部门纳入预算。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的使用严格执行相关的管理、监督和审查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应急响应时,财政部门根据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所需财政负担的经费预算及使用计划,核实后划拨,保证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必要时向上级直至中央财政部门申请紧急援助。

7.5技术保障

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全县各地开展辖区内灾、疫情发生区的勘查,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的调查、监测、预警分析和预报。制定本县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防治技术方案。组织各地进行防治技术指导,指导防治专业队伍建设。组织全县各地进行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防治农药(械)筛选、防治技术研究、试验示范以及综合防治技术集成。

7.6宣传培训

县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防控指挥部办公室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强对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防控重要性和防控技术的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电视预报,提高社会各界对农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防范意识。各级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参与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行动人员的防护知识教育。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植保植检机构要制定培训计划,寻求多方支持,加强对植保植检技术人员、防治专业队伍的专业知识、防治技术和操作技能等的培训;加强对农民进行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发生基本知识与防治技术的培训。加强预案演练,不断提高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的处置能力。

8、附则

8.1预案管理

本预案的修订与完善,由县农业局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修改,经县政府批准后实施。

8.2奖励与责任追究

各级农业生物灾害防指要对应急处置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农业重大生物灾害应急防控工作中造成损失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责任,并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3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县农业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