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如何做好阅读教学十篇如何做好阅读教学十篇

如何做好阅读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8:53

如何做好阅读教学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阅读是指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基础性和过程性作用。教师要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读

导读是小学语文阅读课的必要前提,对阅读具有一定的导向性,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地进行阅读。通常来讲,教师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课文导读。第一种就是通过课文背景的介绍,为学生做好文章整体基调的铺垫,这个环节也有利于将小学生的注意力进行聚焦。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抗日战争硝烟场景的视频,并向学生介绍抗日战争的艰苦,进而过渡到课文的学习上。第二种就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更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文,比如教授《开国大典》的时候,教师可以列出以下几个问题:1.找出开国大典的时间与地点;2.开国大典的会场布置怎样;3.课文共描写了哪几个场面。通过这些提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能够带着明确的问题进行阅读,从而提高阅读的敏感性。

二、速读

有了良好的导读过程,学生就能够很顺利地进入到速读状态。速读,简而言之就是快速阅读,是从课文中迅速提取所需信息的一种方法,是帮助小学生提高注意力的很好训练方法。默读是速读的最好方法,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语言系统发展不完善,比如不出声便很难进行流畅的阅读,因此这个环节教师尽量不要让学生进行默读,可以用小声读的方式代替默读。速读质量主要依赖于教师在导读阶段给学生呈现的问题,另外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速读阶段做到眼手共用,阅读过程中碰到不认识的字就用笔画出来,等速读完后进行统一解答。速读在课堂组织上可以通过小组形式开展,比如将班级学生分为六组,各小组学生可以就教师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的朋辈互学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

三、精读

精读是阅读过程的核心部分,很多实质问题的解决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都依赖于这一环节的顺利实施。精读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化,以高频率的师生互动实现对课文的分析,通常是通过教师带领学生逐句、逐段阅读与分析展开的。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可以在精读环节实现以下几个目标:给学生解释新词“风和日丽、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的意思并进行造句练习;引导同学进行文章中心思想的归纳和段落的划分:分析课文几个场景中内心思想的转变。通观全文地让学生体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的远大,达到对学生的激励……精读部分操作相对较为灵活,只要是围绕教学任务而展开,教师就可以在形式上进行多种创新,师生问答、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等方式均可使用。

如何做好阅读教学篇2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的新课标英语教科书适应英语教学在新形势下的需要。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教学任务日渐丰富,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方向和教学目的,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最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使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为学生的学习英语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明确高中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位置

根据社会的发展趋势推断,综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新课标英语教材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的重点,在以往对语法和词汇的重视讲解和传授的基础上,向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方面发展。以往“哑巴英语”现象成因是英语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更多地重视考试的需要,忽略了学生对英语兴趣的培养,没有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得到愉悦的体验。因此对英语阅读教学重视必然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

英语阅读是对语法和词汇综合运用的体现,是对英语能力的综合检验。新课程标准明确高中英语教学要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构成。因此加强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对阅读教学的重视,是保证新课标英语教学目标的在教学中的具体实现,也是提升学生对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

二、辨析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与传统英语阅读教学的差别

在以往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视度不高,方法欠缺,过分强调语法和词汇,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忽视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往往使文章的内容支离破碎,让学生无法领会英语文章的妙趣,也渐渐远离了高中英语在阅读中的本质要求。不仅对学生在阅读中提取有效的信息没有帮助,也无法让学生从阅读教学中培养分析英语文章的能力。这种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是在应试的教育背景下产生的,也让学生只会片面地追求答案的准确率,而忽视对英语学习的重点,这对未来的英语学习是很不利的。

而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方式,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影响是积极有效的。在新课标背景下的英语阅读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分析能力,也从多角度地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通过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使学生提升运用英语的能力,增长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慢慢地从以往的阅读模式中走出来,从以前阅读只为了找答案,到现在可以通篇阅读并理解文章的真正含义。这样的阅读教学不仅使学生对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有所提高,还能培养学生对英语文章的审美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也是非常有效的。

通过对以往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与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对比,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改为英语教学开拓了新局面,也改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观念,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及提高了学生对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做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几个有效途径

(一)精心设计好阅读教学课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将课文视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从课文的表面进行理解,再向文章所表达的深层意思理解。从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入手,使学生增强对英语文章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让学生可以从每篇课文的标题和图片中提取信息,帮助学生快速阅读。另外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也就是对文章从“整体―――段落―――整体”的理解方式,这样有助于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此外,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让学生能充分体会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下,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提高用英语交流的能力,达到了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目的。

(二)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起到教学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主体,在以交际能力为主线的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首先,要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做好阅读的导入工作。这个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深入地阅读文章。我们可以使用问答和讨论等方式对阅读进行导入,或者使用多媒体进行阅读的引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对文章进行适度地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对影响阅读的障碍进行扫除,使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主体含义,明确阅读的目的,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其次,在阅读理解的阶段,我们要做好对学生适当的指导工作。从文章的阅读目的和文章含义的深度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并对阅读方法给出建议。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在阅读技能方面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技能。在阅读指导过程中,让学生们通过对文章的阅读理解加深对英语能力运用的训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习策略的使用

英语阅读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思维能力的方法。在英语阅读中,对作者通过单词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行理解,锻炼学生对英语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以便在以后英语交流中能够准确地使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有较高要求,更要求学生正确的逻辑与准确的思维判断。在阅读训练中,更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技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辨析文章的主旨和故事的发展脉络。我们可以结合一些英语学习策略来进行英语阅读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将词汇和语法的知识的传授贯穿其中。如果没有特定的语境,学生学习起词汇的含义和语法的理论知识会显得枯燥乏味,然而将词汇和语法的传授贯穿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对词汇和语法知识有效地掌握,还能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的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高中英语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任务艰巨。只有在英语阅读教学上得到有效的实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才能使我们达到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没有其固定的模式可遵循,但对于一定的课型在形成特定的模式后,就会让这种模式具有比较稳定和比较容易操作的活动套路,也会给英语阅读教学带来明显的教学效果。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还需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条件下,做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余美莲.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7).

[2]郭玉荣.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初探[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6(02).

[3]许淑玲.以新课改为契机培养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的主动性[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5).

如何做好阅读教学篇3

【关键词】名著阅读指导活动方法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82-02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而阅读能力成为现代人一项极重要的能力。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七至九年级的学生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还在附录部分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建议”;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也兴师动众营造“书香校园”,这些都强调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然而,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网络、电子等各种信息工具的年代,我们的学生如果不是守着电视机,就是伺候着电脑,或者抱着游戏机、手机,上QQ,玩微信和各类游戏,学生与课外阅读越来越疏远。另一方面,由于名著教学本身难以操作,缺少一个可依的“范”;而教师对提高自身素质需求的缺失,对中考急功近利思想作祟,导致了名著阅读教学处于“放羊”的状态:教师对学生名著阅读的指导力度不够,学生缺乏阅读名著的兴趣,中考评卷中,“名著阅读”成为失分较严重的一个板块。如何改变这一令人头疼的现状,还名著阅读一片蓝天呢?近十年来,许多语文老师在不断思考、交流、探索、总结着。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创设浓厚的阅读氛围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奏效甚微,推广不起来。近年来在许多老师频频发出“名著阅读指导课该怎么上”的疑问与求助声中,我们抓住了“名著阅读指导课”这个突破口,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强化学生阅读方法指导的针对性和如何保证其常态性、长效性等方面,总结归纳了一些有效方法进行推广实验。以下介绍的就是我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一、用心预热,做好阅读前的鼓动宣传工作,激发学生走进名著的兴趣,为名著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做好铺垫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只有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才能水到渠成地将学生带进名著阅读的天地中去。鼓劲激趣的方法很多,比较有效的方法有:

1.利用自习课或特别安排相应的时间,按年级人数分批组织学生看相关的由名著改编的电影,再组织学生“说电影”,教师可以根据电影“粗略”和文学作品描写细致的不同特点,指导学生如何欣赏电影,如何品赏文学作品,激发学生走进文学作品去了解更多细致内容的兴趣,自觉地在电影的影响下,完成名著阅读的学习任务。

2.利用每周的课外阅读课时间,开展“好书我推荐”活动,从学生的视角欣赏文学作品。教师对“好书我推荐”活动要做明确指导,以便更好地达成目标。如作品主要写了什么?你认为值得去品读的是什么?最触动你心灵的情节(事件)是什么?等,再用同伴的力量指引学生阅读的方向。这样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由于是同学之间的交流、研讨,撇开了老师的“指手划脚”,学生会觉得更直接、更贴切、更真诚,当然他们也更乐意接受,并自觉去尝试、探究。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举办班际“名著阅读手抄报”展示活动。在活动中展现学生初读名著的感受与见解,在交流学习中,互相补充知识养分,纠正认识的偏差,丰富对作品的理解,完成对作品比较全面的把握。

二、教师先把名著读“薄”读“厚”,再进行分班教学:精心预设侧重方法指导,大班小班教学相辅相成

平日里,老师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一经过考试检验,往往出现指导了还是考不好的结果。我们把目光聚焦于课堂教学,在“名著阅读指导”课这里,发现了可以逆转的玄机。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教;自能作文,不用老师改。”还告诫我们:“语文教学不仅是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会学知识。”“名著阅读指导”课,目的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能掌握阅读的方法,自觉主动地进行名著阅读活动,自主完成对“名著”的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科学有效的名著阅读方法,再把这些方法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这样才能达成“指导”课的目的。为此,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

1.教师分组合作,共同研读一部名著。教师选择一部所教年级必读名著,三两人一组进行研读,先读“薄”,再读“厚”。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读书要领,积累经验,筛选有效方法。备课组老师分别把年级必读名著分摊消化,作为集体备课资源备案,以便学科组教师都能分享教育教学资源。

2.分班教学,将阅读指导与落实消化的功效放大,充分发挥“名著阅读指导”课的领航作用。将“名著阅读指导”课分为大班课和小班课两种形式来设计:大班课可以视场地大小确定2-3个班一起上课,小班课即回到自然行政班课室由科任老师主持。上大班课的老师即是负责某部名著专题研究的老师(负责整个年级该名著的大班授课任务),上课的内容由专题研究小组的老师共同策划、设计,着重突出阅读方法的指导;小班课的老师指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尝试用大班课上老师教的阅读方法,完成大班课上布置的延伸作业,检验学生是否落实了该名著阅读的要求。

3.多种阅读方法指导并行,指导学生把名著先读“薄”,再读“厚”。许多老师会教给学生根据阅读的需要,选择浏览、略读或精读的阅读“三读法”,尽管老师反复强调了这些方法很重要,却常因缺少针对性和具体的范例,学生接受的效果总是差强人意。从小学所习得的做读书卡片、摘抄好词好句等方法也是比较有效的读书方法,有良好读书习惯的学生,都会保持这个习惯。但到了中学,对学生的名著阅读要求高了,这些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了,要求教师要相应地补充更多的阅读方法指导。在对学生已习得的阅读方法进行普及、强化的基础上,还可以做以下的尝试:

首先要教给学生的是根据作品的体裁、特点来选取阅读的方法,不可生搬硬套一刀切。落实到名著阅读,再具体到某部名著的阅读方法,其实应该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着重体现同中有异的方式与要求。

其次是教给学生把名著先读“薄”,再读“厚”的方法。

古人有先把书读“薄”,再把书读“厚”的读书法。读“薄”就是取其精华,知其要点;读“厚”就是反复吟咏,含英咀华。名著阅读指导的大班课上,我们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把名著先读“薄”再读“厚”,最终把名著啃下来。比如,指导学生在读“薄”的过程中,如何理清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介绍采用做读书卡片的方法,让学生先小组交流,再展示小组中的优秀作品,最后进行明确点评,让学生清楚该怎么做,并给机会学生课后自我完善。指导学生在读“厚”的过程中,如何反复吟咏、批注及积累,可以向学生特别介绍“批注阅读法”。文字批注法一般有这几种方式:

(1)质疑式批注,即在阅读中针对阅读内容提出问题。

(2)赏析式批注,即从语言表达角度的分析认知。

(3)评价式批注,即对书中人物的评价,及对某事的看法等。

(4)感想式批注,即就文章内容所展开的想象和联想方面的文字表述。而在名著阅读指导小班课上,教师则需要在学生交流、探讨名著阅读情况和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反馈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如何运用所学方法,达成学习的目标。

第三是陶行知先生在“八位顾问”这首歌里,就告诉我们学习时要联系八个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时、“何”地、“何”去)的兄弟,多提几个问题问问自己,学会举一反三的本领。我们也应该向学生强调在我们的阅读理解中,多和这八个姓“何”的兄弟交流,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达成我们的阅读目标。

三、课内外兼顾学以致用,多元生成落实于活动

要让学生对名著阅读保持长久的兴趣,要让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的素养,就必须想方设法为师生创造展示自我学习力的机会,搭建展示师生风采的平台。从多年的摸索、实验与总结来看,近年来我们所推广的几种做法还是比较有效的。

1.创建班刊:“名著阅读经典回顾”。每个学生把自己在阅读必读名著中最有感触的事件(情节)、人物加以分析点评,并把内容制作成一张唯美的a4纸(简单易做),按学号或内容、形式的分类编辑、装订成册,让每个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审美”精彩的同时,都能欣赏到别人和别人眼中、心里最精彩的一页。为了这个“经典”的精彩,学生会尽心尽力去打造自己的那一页。坚持做下去,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高了学生审美、欣赏等多方面的能力。

2.每学期重点组织好一、两项学生的读书专题展示活动。关于读书专题的学生活动展示方式有很多,比如讲故事比赛、辩论比赛、写读书笔记的比赛等,学生比较感兴趣并易于推行的有这两种:

读书百题知识竞赛。建立学校读书百题知识库,可由学生、班级自行命题,提交到备课组、科组,还可以统一提交到有关教研部门,建立区域性知识库;再由年级、学校或教研部门命制题目,根据需要采用口头或卷面答题的方式进行比赛(口头比赛适用于精英赛,卷面比赛适用于每个学生都参与的普及活动)。试题每年都有改变,而命题权交给学生和老师,这样的命题知识面广,既帮助教师完成了名著阅读有关知识的检查,又不脱离学生所读之书的范畴,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好奇心和挑战自我的斗志,是比较受师生青睐的竞赛活动。

3.“读书杂谈”演讲比赛。学生在阅读名著过程中,会有许多感想和体悟,他们希望能把自己的思想与大家分享。通过“读书杂谈”这个途径,让更多的学生知道名著之于自我成长的重要,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丰富自己的心灵、思想,传递读书的正能量。

4.关注名著阅读中师生都是“读者”的事实,组织好两个评比活动,搭建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促进师生的教学相长。

(1)每年(有条件的话每学期)组织一次“名著阅读指导教学设计评比”。在学校开展“名著阅读指导”专题研究,并通过这一评比促使老师更深入地研读名著,对所研读的名著有更深的体悟,使其所承上的“名著阅读指导”课(大班课)能越上越好,以保证课堂的高效。

(2)开展“寒(暑)假师生同读一本书”征文比赛活动。用征文活动促学生在假期能自觉走进名著,主动去完成这一自由的寒(暑)假作业;用“师生同读一本书”激发老师的斗志,用心读名著,写出更高水平的读书心得。

条条大路通罗马。改善学生名著阅读状况的方法有很多,但我们可以探索、选择更有效的捷径来走。同时,一定要牢记:“不管采用怎样的方法学,都要注意把‘思’放在重要的位置。学思结合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一切为了孩子未来的发展,一切服务于师生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注:本文获珠海市2013年度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2YQJK158”。

[参考文献]

如何做好阅读教学篇4

成为全民阅读的“领跑者”是教师的历史使命

教师为何不读书?原因众多。就教师而言,与其去分析原因,不如直面现状;与其千呼万唤,不如付诸行动。尽管很多人都认同读书的重要意义,但并没有真正读起来,这是最为可怕的。如果教师长期“淡漠和不作为”,势必造成“本领恐慌”――这已成为很多教师无奈面对的现实问题。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刘波在书中告诉我们,停止抱怨,积极行动。

读书是教师的“自我拯救”,因此教师首先需唤醒自己的阅读意识。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读书动机,坚持读书便不是一件难事。读书是很个性化的事,唯有自己真正需要,用心去读,才能真正有作用。教师不但要学会为自己寻找适宜的书,形成个性化阅读结构,还要构建自己的阅读的“导航图”,打造自己的阅读立交桥。尽管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夹缝中生活已不容易,但工作职责和使命感要求他们必须把读书作为生活需要。

在全民阅读可能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教师毫无疑问应该做全民阅读的“践行者”,做学生阅读的“引路者”。引领学生爱上阅读,不仅仅是语文教师的事,而是全体教师都应有的担当,因为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在阅读这一问题上,教师需做各行各业的“示范者”。当教师成为社会上最爱学习、最善于学习的群体时,在“知识权威”不复存在的今天,教师依然可以赢得社会应有的尊重。

阅读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刘波在新书中坦言,自己在阅读中也走过弯路,曾在学科阅读的“小天地”中“自得其乐”,忽视了开放阅读的“宽广之美”。他反思说,如果一个教师从参加工作开始,就坚持学科阅读和开放阅读并举,那他的视野必将更为开阔,对教育的理解也将更加到位。正是因为阅读,刘波才取得今天的成就。

正是带着“阅读锦囊”走上工作岗位,刘波老师才在不间断的阅读中享受了成长的快乐,倾听了自己生命拔节的声音。

阅读专业刊物不仅能促进教学,也能促进教研,提高写作能力。刘波老师从心理学专业刊物阅读开始,且读且行,且行且写,有关心理健康的文章陆续发表、获奖。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刘波的阅读从专业走向开放,从此不仅大大开阔了视野,更让“要舍得为成长买单的意识”扎下了根。事实证明,阅读综合教育类刊物,能够让教师跳出学科看教育,视野更加开阔,对教育的理解更深刻,更能从容地应对工作中的各项挑战。当然,学科阅读和开放阅读需兼顾,不能顾此失彼。另外,教师在阅读上要注意结构均衡,不要只读某一类的书,也不能因为某一类书好读而多读,其他书不好读就不读。

教师阅读需从“学科阅读”走向“开放阅读”。阅读能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能助推教师走向卓越。从专业成长的角度来审视教师阅读,让阅读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抓手,是可以走出一条有效推动教师阅读的路子来的。

刘波老师认为,读书是最便捷和最经济的拜师方式。因为我们很难有机会聆听一些名家的现场讲演,但通过阅读,就可以系统地了解他们的思想,汲取他们的智慧。选择一套高品质的图书,更会让人享受到品质阅读之美。

推动教师阅读要有好的路线图

不少人说,我们学校不差钱买书,但教师就是不读书,让教师读书很难。这种尴尬的局面如何打破呢?刘波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张极好的路线图:培养“读书种子”,建立读书沙龙,营造浓郁读书氛围;推动“全员阅读”;举办各类读书主题活动,建立教师共享书架;让教师亲近教育刊物,倡导“读自己爱读的书”,让教师走个性阅读之路;引进“学术外援”,依托媒体提升学校读书影响力;利用“网上家园”,组织读者与作者共话“教育叙事写作”;最终建立“以点带面的阅读策略、从共性到个性阅读引导、从一所学校到一组学校面上推广、从学术外援到自我写作的内生动力”推动阅读的机制。

刘波老师还对推动教师阅读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学校领导必须在思想上真正重视,在策略上要到位,在条件上要保障。事实证明,在营造良好的“微环境”上,学校是可以大有“动作”的。在阅读日显重要的今天,学校应该在推动教师阅读上有所作为,让教师真正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如何做好阅读教学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创造力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而阅读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是目前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在这一教学要求的推动下,语文教师应从创造性的角度入手,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加强阅读训练

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可使自身的知识面得到扩展,提高阅读创造力。但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始终存在多讲少读或只讲不读的误区。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阅读机会,加强阅读训练。首先,指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自读课文,遇见不懂的字查字典。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感知性阅读、默读,感知文章重点内容。随后,要求学生进行理解性阅读、精读,感知主要的思想内容,了解重点内容。最后,指导学生进行欣赏性阅读、品读,感悟笔者表达的情感,加深理解。

二、教会学生阅读技巧

语文阅读要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章中的相关信息。不同的阅读方式,导致阅读文章所需要的时间不同。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泛读、精读等阅读技巧,在增加阅读速度与阅读量的同时,使学生的阅读效率得到提高。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多层次的阅读,如何进行课文分析,如何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真实情感等阅读技巧。在遇到阅读理解题目时,指导学生首先要阅读文章后面的题目,并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内容,进行针对性的阅读。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阅读创造力的培养。语文教材中出现了较多的自读文章,也为学生配备了自读课本,并且还设有推荐阅读文章。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首先,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提高其课外阅读的创造力。教师要做到少讲、精讲、多练,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问题,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及方法,要求学生多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教师要做好榜样,传授技巧,让学生可以灵活运用阅读技巧,自主认识字词、分析语句,理清结构。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让学生感悟作品,获取知识及提高阅读创造力的最好方法。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书进行阅读,为学生指明阅读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四、发挥网络阅读优势

教师要根据形势引导学生进行网络阅读。指导学生学会网络阅读,激发其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创造力。网络阅读比传统阅读更为灵活、方便、新颖,更能激起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其参与其中。网络还能通过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呈现效果,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其阅读创造力。学生在阅读时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自律,提高价值的判断能力。在准备浏览网页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自己为什么去阅读,并且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阅读,还要了解阅读是为了获得哪些信息,避开无关信息的诱惑,从而快速查找到想要的信息。除此之外,由于网络阅读不会受到价格、信息量、纸张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可以无限地获取到知识。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网络发挥其优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得网络成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途径。

五、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出来,其阅读就会产生极大的动力,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当学生明白了阅读的乐趣,才会陶冶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欣赏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等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小学生的自制力不强,其阅读兴趣保持的时间较短,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第一,在学生对文章得到理解后,语文教师还要设置更深层次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不断地延伸;第二,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点,让学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第三,让学生的思维处于停顿状态时,教师要提出有争议性的话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适当开展谈读书感想、演讲比赛、读书活动等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阅读方法。

作者:张文英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招生办

参考文献:

如何做好阅读教学篇6

【关键词】阅读教学能力培养潜移默化文化意识

《新课程标准》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而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英语学习不再是简单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教师应把学生当作一个鲜活的、具有极强可塑性的人来对待,既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又关注学生作为“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培养,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来源于教师的人文底色的丰厚。对此,英语教师要在不断地为自己的专业充电的同时,更要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在大量的阅读中汲取滋养心灵、性情等营养元素,获得打开眼界、视角与突破固定思维模式的启迪。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经师人师合一”的理念,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不再变成仅会考试的机器,一味充当分数的奴隶,高分低能、冷漠无情,没有理想,缺乏大志,心理失衡的一代,而是具有“综合人文素养”,心理健康阳光,德才兼备的新世纪人才。新版课标提出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本意或者说价值取向也就凸显于此吧。

抓好词汇教学,过好单词关,扎实语法知识,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和前提;精读范文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中心和关键;积极开展泛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补充和辅助;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技巧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保障,并且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常抓不懈、循序渐进,才能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目的。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为了初中英语教学的需要,也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还能通过学生阅读英语扩大知识面,了解外国文化和风土人情。

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掌握基础的英语知识,通过阅读培养了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学会“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学会与人沟通交流,了解异国文化,传播我国悠久历史文化;并且通过阅读开拓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所以我们应及时多方面的开展英语课外阅读:

一、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大量练习似乎成了提高英语成绩的主要途径。做阅读练习,占据了英语学习的大量时间。一味地做练习,把原本生动有趣的英语学习变成了枯燥无味,逐渐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英语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提高和保持英语学习兴趣。

二、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广泛的课外阅读能使学生反复接触课堂上所学的词汇、短语表达和语法结构,从而达到潜移默化、逐步渗透的效果。

三、拓宽知识面,增强文化意识

阅读本身就可以增加学生的信息获取量,通过各种阅读活动拓宽知识面,增强文化意识。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开展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培养学生略读和查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其次,要加大阅读训练,教师作适当的方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把握文本大意,如何抓住关键词,如何归纳文章主旨及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后理解作者或文中人物未言明的态度,意图或看法。

五、关注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

阅读是生活和学习中一项重要的技能,真正的阅读并不是为了做选择,而是获取信息,理解我们所读到的文字,成为一个愿意阅读、会阅读的人,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突出以自学为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

“交流—互动”教学是以学生个人自学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首先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阅读教材,然后去思考问题,探求知识,如在进行“SeFC1aLesson50abrahamLincoln”学习时,学生要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阅读课文,先用较快速度浏览课文,了解此节课的结构及段落,明确重、难点;然后仔细阅读,准确完整地理解内容;最后重点阅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让学生学会学习。

如何做好阅读教学篇7

关键词:思考;小学;体育;阅读

2014年4月13日至5月13日,在北师大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进行教育理论学习和到北师大三附中、二附中、实验小学参观期间,让笔者这些来自农村的教育工作者大开眼界。其中,“体育”与“阅读”的话题更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由此联想到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2013年在新生入学时讲的一句话:结交“两个朋友”,一个是运动场,一个是图书馆,不断“充电”“蓄电”“放电”。因此,笔者有了下面两个思考:

一、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质量

近二十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如何提高体育教育的质量,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已迫在眉睫。北师大运动与体育学院院长毛振明给“汕头中小学校长教育理论创新研修班”的学员上了一课《什么是体育、什么是体育教育?》,其中讲到两个问题:学校的体育教育应该完成什么任务和好体育的五大标志。对照毛院长的讲课内容,笔者对目前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做了如下几点分析:1.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按照广东省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小学体育课一、二年级每周4节,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2013至2014年度,共有26个教学班1500多名学生,至少要配4名专业体育教师。而实际情况是,只有一名专业体育老师和几名非专业的兼职体育老师。没有足够的专业师资,怎能完成体育教育的任务?又何来好的体育教育质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会否成为一句空话?缺乏艺术、体育教师,这是农村小学的普遍现象。2.老师的付出与效果不对称。广大的农村小学教师,也能认识到体育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但在师资缺乏的情况下,只能想方设法上好体育课,坚持一日两操活动(广播体操与眼保健操),每学期尽可能举办一些体育比赛活动,如拔河比赛、广播体操比赛。部分学校还举行小型运动会,如跳高、跳远、短跑、乒乓球、羽毛球比赛……基本上以传统的运动项目为主。可以说,能坚持这样做的话,也丰富了学生的文体生活,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但大家知道,由于不是专业的,教学水平较低,因此体育教育还相对落后。3.教师培训欠到位。近些年来,上级教育部门、体育行政部门也认识到农村体育教育的薄弱与落后,对体育教师进行了一些培训。2016年,汕头市体育中考也提高了标准,这对加强体育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还未能完全扭转体育教育相对落后的现状。按照国家规定:中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要真正落实还须下大力气。如何提高体育教育的质量?笔者认为,关键在师资,政府培养足够的体育师范生,让他们上岗,这是当务之急!其次靠学习培训。自2000年以来,北京市“小学生健身工程”,500多项运动克服困惑学生的“软、硬、笨、晕、胖”,值得学习。除了上好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以外,还可以增加一些新的运动项目或趣味体育项目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以丰富运动的内容和形式。如“花样跳绳”“趣味游戏”等。此外,加大投入。现在,学校可借助“教育创强”等良好契机,开辟足够的体育场地,或对原有场地进行整改、优化,增加体育设施、器材,提高硬件配置。要提高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质量,不但要更新理念,而且要以体育教育为切入口,努力提高专业水平。

二、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总理说: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质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是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数量为8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一本都不到。中国人阅读量少,阅读的功利性明显。实现中国梦,建设文化强国任重道远。2014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倡导“全民阅读”,凸显政府对阅读问题的重视。培养国民的阅读习惯,应从娃娃抓起。北京是素质教育走在前沿的城市,他们是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的?2014年5月6日,我和同仁到北师大实验小学参观学习,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学校图书馆和走廊、教室的图书角。图书馆在一楼,藏书甚丰,设计上色彩明丽,有黄绿蓝橙等颜色。书架高度、椅子的造型(矮矮的、圆圆的坐垫,长长的方凳)适合小学生,营造出一种温馨宁静的读书氛围。图书馆里间是教师书库。图书馆门口贴有阅读课预约表,每班每周1节。走出图书馆,参观教学楼,我发现每个年级走廊空阔的地方也有图书角。书柜有四方形、三角形、圆形等造型,周围还放着椅子。据介绍,这些书是学生从家里拿来的,同学们可以在课余时间随意翻阅。下课的时候,我还发现教室里同样也有图书角。后来,大家来到学校大礼堂跟校长交流。我向校长请教学校开展课内外阅读的情况,校长做了具体介绍:(1)每个年级教师会向学生推荐10~15本书,放在教室的图书角(为满足学生阅读,相同的书有几本)。后来也听取学生意见,学生可向老师推荐自己喜欢的书。(2)课内设阅读指导课每周1节。教师指导学生怎样阅读,比如看书名、出版社、作者、目录等。(3)低年级学生每学期必须看完整的一本书,中高部提高阅读量,教师每学期读五本。(4)举行学生阅读交流会。学生一周一讲座,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并为学生出《读书演讲会》的专辑,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5)图书馆管理员经常向老师、学生推荐最新图书,推荐书目通过电子邮件发给老师。听了校长的介绍,联想到我等农村老师、学生课外阅读的贫乏,更触动了多年来我想做好的一件事:开放学校图书馆,设立教室图书角,大力培养师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目前遇到的困难是:(1)如何调动师生阅读的积极性?(2)如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他们有时间读书。(3)目前,图书馆的藏书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应注入新鲜血液(教育创强是一大良机)。(4)缺乏专业的图书管理员。(5)如何安排阅读的时间,怎样安排校本课程的阅读时间?(6)如何开展阅读交流会,让师生读书有成就感?北师大附小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只有老师提高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从自身做起,给孩子们树立爱读书的榜样,给孩子们开辟一片阅读的新天地,通过阅读,给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窗户,才能让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通过阅读,受到美的启迪与好的熏陶,让孩子们更加健康、阳光。通过阅读,不断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力与创造力。为了下一代能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最强的大脑,学校应千方百计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努力建设好运动场和图书馆,并充分地发挥它们的作用,让孩子们从小与它们交朋友!

作者:李映娜单位:汕头市潮阳区贵屿北林小学

如何做好阅读教学篇8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语文教学

首先,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目的何在?多文本阅读的益处是什么?阅读教学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普通的语文课阅读教学一直都在进行,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在跟进。无论是单文本阅读,还是多文本阅读,阅读有几个鲜明的作用:提高修养,获取知识,传承文化。那么我们为什么更热衷于多文本阅读教学这种形式呢?因为多文本阅读不同于单文本阅读的地方是:课堂容量大了,更多的时间可以放在学生的阅读上,老师的讲则必须是精讲,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是同时阅读几篇文章,让学生更多地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这种阅读形式更贴近“阅读”的本真意义,或者说更贴近“阅读”的本色;同时对于老师而言,相比于单文本的深挖掘,多文本阅读也给了老师更多的自由,在教学设计上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语文教学上则更多地体现了老师的个性与特色,语文课进而也异彩纷呈,百花齐放。

其次,多文本阅读教学如何提升有效性?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有怎样的关键意义?

目前出现的问题是如何提升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很多老师花费不少精力来进行校本教材的研究,寻找了很多课外的相关文章,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设计。但是,这种做法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例如,我们的教材在编纂时,已经是按照相同的主题进行了单元的编排,同一单元的文章为什么不能作为多文本阅读的素材呢?再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的《短文两篇》,在同一课之内的两篇文章《陋室铭》和《爱莲说》已经能够很好的让学生体会“托物言志”这种表现手法,又为什么要寻找那么多课外的生僻古文来学习这个知识点呢?这种做法是否有一些舍近求远呢?所以,我认为,如何提升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教师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

在进行多文本教学设计之初,教师必须明确的就是“我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多文本阅读课,我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从课内衍伸到课外,只是同一主题的深化,老师要做的基本就是筛选相关的素材,推荐给学生,稍作点拨总结即可。阅读的本质是什么,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是读者的精神洗涤的过程,是读者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任何一位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做的。而教师的意义更多的应该体现在给学生方法和启迪,“教是为了不教”,如果学生毕业多年,他依然手不释卷,依然热爱阅读,专注于阅读,能从阅读中找到乐趣,甚至能从阅读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成功的。从这个层面,我认为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设计可以有两个基本的思路。

再次,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有哪些基本的思路?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思路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我认为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设计可以有两个基本的思路――“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

所谓“同中求异”即在主题与写法相同或相近的文本中发现不同之处。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鲁迅的《藤野先生》和胡适的《我的母亲》以及胡适的《我的童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可以就这个主题进行深入挖掘,开展多文本阅读。但是如果进行“同中求异”的思考,就可以从写人叙事的方法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设计。例如三篇文章都有一个共性即通过典型的事件突出人物的性格,这是“同”,那么在写人叙事的过程中是否还有个性化的“异”呢?通过这种方式的深入思考,还可以发现《藤野先生》在塑造藤野先生这个人物形象是,运用了“正衬”和“反衬”这种表现手法,仙台人民是“正衬”,日本学生是“反衬”,而在《我的母亲》这一课,母亲的形象塑造过程中大嫂和二嫂也起到了“反衬”的作用,但文中没有”正衬”。在《我的童年》中,衬托这种笔法就不明显。这种“同中求异”的思维方式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有更为深入的探索和发现。

所谓“异中求同”即在主题与写法不相同或不相近的文本中发现相同之处。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鲁迅的《雪》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以及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三个文本,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放在一起进行阅读的时候,是否可以发现其中隐约存在的共性呢?我认为,它们有共性,即三个文本背后都有一个勇敢不屈的斗士形象,都有一片拳拳爱国心。这种“异中求同”的思S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也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综上所述,多文本阅读教学是今后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而教师的教学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两个思路进行多文本阅读的设计,将非常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参考文献

如何做好阅读教学篇9

关键词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又是一年中考时,又到一度总复习。而每次带着学生进行语文总复习,教师都对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感到很困惑,对于在阅读课上应当讲些什么不知所措。如果仅仅是把文章讲解一遍,那就成了复述课。而要是一味讲技巧的话,又有可能把学生引向投机取巧的歧途。而现在幼师学生的阅读能力到底该如何提高呢·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现在幼师对口的阅读能力的现状说起。

1幼师对口语文阅的现状

1.1幼师对口阅读特点

1.1.1平时阅读的时间少,阅读面窄。现在的中考中有一道专门考学生名著阅读能力的题,难度很低,有时候基本上只考"作者、朝代、主人公及其性格特点和主要内容"等内容,可是学生的正确率始终不高。在前不久的一次月考中,一个学生在简答《西游记》的主要内容时,居然开句就是"叙述了师徒三人……"他们的阅读面之窄就可见一斑。

1.1.2喜好情节简单而刺激,思想内容低俗的阅读物。现在的学生不是不看书,是他们只是偏爱一些低俗、刺激只有表面文字的言情、玄幻之类的小说。比如《故事会》《故事大王》等等,原因很简单,因为这的文字有简单通俗的故事情节。

1.1.3阅读能力很低。拿到一道阅读题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答题经常出错。同学们阅读视野不宽阔,一接触到阅读题,就感到头疼,不知道从何下手。

1.2原因探究

1.2.1存在浮躁的情绪。中学生还不成熟,不懂得为自己的未来考虑,不乏有叛逆者。他们要自由,贪玩。

1.2.2网络越来越发达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充实了,阅读自然就减少了。他们的课外活动被电视、录像、网络、游戏等多种娱乐、休闲方式分割。同时,他们的观赏情绪、审美观念也深受感染。在这种文化感染下的学生,更偏向于情景化、平面化、感官化的浏览。而在有限的课外浏览里,他们的第一目标是卡通漫画、侦探、幻想等类读物,传统的优秀文学作品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尴尬。

1.2.3眼高手低,不能坚持。许多学生做事情,不踏实,眼高手低。老觉得自己能耐大,想法挺多,自我感觉良好。

2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1阅读在幼师对口语文学习中有十分的重要作用: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外现代文阅读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2.2广泛的阅读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延伸

2.2.1阅读不但可以增加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而且人们通过不停地阅读,久而久之,语感就会形成,为更高层次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2.2.2阅读能使人明白事理,化解青少年生活、学习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焦虑。从某一个角度讲,阅读和人生的外延应该是一样的,拥有丰富的人生的人,就是不断地阅读,爱好阅读的人。

2.3阅读是写作的积累和准备阶段,是写作的基础:广泛的阅读可以为写作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这样,中学生作文语言贫乏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要想快速扎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努力:

3.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1.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了阅读兴趣,给学生读他们感兴趣的有益的文章,才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对课外阅读的渴求。教师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多选择励志类的阅读材料,这既可以凭借这些文章固有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德育。所以,作为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书中的乐趣,主动行阅读,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管用。

3.1.2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打破常规教学的固定思维,要允许学生针对某些问题踊跃发言,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3.1.3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搞一些活动,例如读书节,讲故事比赛等,让学生从中发现读书的乐趣

3.2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如果要回答"如何提高阅读水平"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最多的就是:多读。这个答案肯定是没错的。但"读"也要讲求质量。曾经有很多的学生感到委屈,他们纷纷向我抱怨:自己读了那么多的文章,也苦心孤诣的学了不少阅读技巧,可阅读的成绩也仍然不理想。其实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有进行选择性的阅读。

3.3勤做练习,积累答题方法

考试多变化,唯能者胜出!

3.3.1在做题的时候答题的内容要先围绕文章主旨,找到写作思路,然后再根据原文本作答。只要某种阅读方式适合自己就可以发扬和坚持,久而久之,阅读不仅不是一种负担,更是一种享受。

3.3.2做阅读题时,应该把自己融入其中,设身处地地去感悟作者的感情

3.3.3阅读也有规律可循,勤做练习,积累经验,归纳答题格式。阅读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而升阅读的能力,进而熟能生巧。

4结语

阅读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耐心地发掘阅读的美。教师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不仅仅是在课堂内,更应该延伸到课堂外,要用那些比较有趣的文章去抓住学生的心。只要我们的教师有耐心,找到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我相信通过不断地积累,假以时日,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可以得到提升的。

参考文献

[1]潘启生.如何对幼师对口进行语文阅读能力的测评(J).继续教育,2012(3).

如何做好阅读教学篇10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274-01

在小学高年级汉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的小学生受自身能力限制。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文章中有自己不认识的字、词,有自己不明白语句等,再加上教学和指导方法不当,很容易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导致小学生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应依据教材内容,采取相对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来切实做好阅读教学工作,以及实现小学生自身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

一、激发小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小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采取相对科学以及合理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循序渐进的去培养和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要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培养和激发小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

二、采取合理措施和先进设备,努力的创设教学情境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小学老师们应去结合本地区小学生自身的一些特点以及能力差异还有知识水平以及认知规律等,通过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设备来努力的创设出一种教学情境。不过在这个环节中需要注意的是,小学老师们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注重其自身的真实性以及新奇性,尽可能的营造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对话氛围,进而能够在教学过时,调动、激发小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

三、调动小学生自身的情感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小学生自身的情感世界是非常细腻以及丰富的,而且他们的情感在交流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感染,并对此产生情感共鸣。因此老师们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这一点,来调动小学生自身的情感,培养和激发小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可以让小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文章,并让小学生用心去体会文章中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每一个动作以及每一句话,要让他们体会到那种言语之间的温馨所在,并结合教材中的词语来触碰小学生们心中那些情感来源。

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很好的同小学生之间产生一种情感共鸣,这样就很容易调动小学生在阅读这方面得兴趣以及注意力。而且利用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小学生将在阅读过程中自我感觉到的“温度”以及“冷暖”等词语都能够很好的描绘出来。这就在实现调动小学生情感的同时,也增强了小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述能力。

四、正确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理解文章、掌握信息。阅读技巧也就是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每篇文章所包涵信息的方法。阅读方法不同,每个人理解文章所花的时间也会各不相同。要一方面教给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在扩大学生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着重提高阅读效率,反复训练理解技巧;一方面教会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辨析,包括如何理解和阐述支持中心思想的事实和细节、如何从字里行间去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如何进行梳理归纳、如何进行逻辑推断、如何理解人物性格等。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句子、段落上,尽量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句子,不应过份在意对个别词语的理解与否。就阅读理解四个字而言,重点在理解上,为了保证准确理解,对文章出现的重点句或难句,我会只做简单讲解,要求学生善于抓住重点句,力求准确理解,掌握主要意思。

总之,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长期自主的实践过程。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可以大大促进小学生语文听说写能力的提高,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小学老师,我们要及时利用教材打好基础,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着重提高阅读的有效率,并反复训练阅读技巧,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平时鼓励学生多读多练,使他们能读会看、勤思多想,指导他们认真总结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我们的学生一定可以从阅读中认识学习语文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树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琳睿,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汉语文阅读能力[j],《科技》2007

[2]郭金香,谈小学生如何阅读[j],《中国校外教育》,2009

[3]尹莉萍,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