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物化工市场发展十篇生物化工市场发展十篇

生物化工市场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0:50

生物化工市场发展篇1

一、我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现状(一)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产业化经营步伐,目前,全县已基本形成以畜牧、薯类、蔬菜、林果、水产、种子和天然药物为主导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格局。20__年,全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产值达__*亿元,其中,畜牧产值达__亿元,薯类产值达__亿元,蔬菜产值达__亿元,林果产值达__亿元。

(二)产品开发企业时有进入

通过落实优惠政策,优化引资环境,吸引了一批客商落户会泽投资办厂,同时,也集聚了大量民间资本注入生物资源产品开发行列,并形成一定规模。黑龙江鲟龙有限责任公司在__镇投资300万元进行水产养殖,20__年后,公司将每年上市商品鱼700吨,种苗500万尾,产值超过1500万元;__畜牧养殖加工有限公司在者海镇拖茨村投资300万元建设了__黑山羊选育扩繁基地,并在县城筹建畜产品交易及加工市场,每年可实现产值500多万元。

(三)产业化经营环境进一步优化

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畜牧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薯类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蔬菜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林果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种子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水产产业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为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县内生物资源开发产业重点乡(镇)基本建立了信息服务网络,各种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应运而生,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为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四)品牌战略稳步推进

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及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产品质量监测为重点,加强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目前,全县共认定无公害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产品基地4个,认证国家无公害农产品3个,乐业辣椒和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已被列为国家标准化示范基地,正积极申报认定__、__、__、__四个乡(镇)三万亩商品蔬菜基地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申报认证娜姑弯葱、甜脆玉米、青花、花椰菜、莲花白等五种产品为无公害农产品和马铃薯为绿色食品。

二、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仍然落后。我县虽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与生物资源开发配套的水利、电力、交通、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仍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制约着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发展。

(二)产业化程度低。我县虽然出现了部分生物资源开发企业,但从总体上看,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带动能力弱,加工比重小,精深加工则更少,基本上处于原料销售、粗加工阶段,对原料的加工远未形成规模,这与原材料的大量供应和市场的旺盛需求形成巨大反差,不仅没有能力进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也不利于技术改进,这对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三)市场化程度不高。我县现有的生物资源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仍较滞后,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测体系不健全,大多数生物资源产品销路还不够广,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竞争力弱,产品的供应体系尚未健全,对生物资源产品的增值、增效贡献能力不强,这与发展现代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要求不相适应。另外,现有的绝大多数中介组织、农村经纪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小,自身经济实力不强,服务功能弱,难以实现“产供销、贸工农、产学研”的有机结合,生物资源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市场化程度不高。

(四)天然药材及生物化工产业发展落后。由于起步较晚,我县天然药材产业只有大海承担着建设“重要濒危药材雪上一枝蒿人工引种驯化栽培研究”项目和者海种植黄芩、柴胡、当归、桔梗等。同时,药材加工企业的资源消耗能力与现有药材的供应还有一定差距,现有制药厂对天然药物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有限。

三、加快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调整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生物资源创新产业的产业化发展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结构调整,逐步形成坝区、半山区和山区各具特色的优势生物资源产品产业带,实现生物资源创新产品从单一到多样、从低品质到高品质、从低需求弹性到高需求弹性、从初级原料产品到精深加工产品转变,才能最大限度提高生物资源经济效益。同时,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物资源产业,实现生物资源创新产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二)大力推进生物资源创新产业的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绿色生物资源

一是建立健全生物资源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完善质量检测和监督体系。二是积极扩大生物资源产品标准化生产的范围和规模,大力发展无公害生物资源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强从“生产源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管理,提高我县生物资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大对生物资源标准化生产的投入,建设一批环境优美、资源利用合理、产品质量安全的绿色生物资源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示范乡(镇)。

(三)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提高生物资源创新产品的市场化程度

一是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网。以主导产业为依托,加快建立以批发市场为龙头、专业市场为骨干、农贸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形成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以我县主要的生物资源开发产业乡(镇)机关所在地和主要交通干线为依托,在生物资源产品集散乡(镇)兴建具有一定规模和辐射能力的专业批发市场。二是加快建设农业信息网。建设好我县农业信息平台,加强各乡(镇)农业信息网点建设,形成信息网络,定期不定期及时向农民和经济实体政策、供求、价格、技术等方面的信息。有条件的生产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和专业大户都要逐步开通农业信息网。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销售网。以发展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和运销大户为重点,着力培育壮大民间销售队伍,鼓励已经成立的协会等中介组织积极开展活动,促进产品、信息、资金的流通和周转。四是加强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加大农产品流通领域整顿力度,严禁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强化农村市场的管理和调控,依法治理市场,形成公开、平等竞争的良好市场秩序,确保产品顺畅流通。五是健全法律支撑体系。贯彻落实生物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法律规章,按照与国际接轨的原则,建立完善我县的地方性法规,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为促进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生物资源产业化发展

龙头企业是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的关键,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培育壮大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加工企业。一是实施生物资源开发产业化,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产品、市场、产业相互联动,集中力量重点培强壮大产品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加工企业型、专业市场型、中介与运销服务型的多元化产业龙头企业,使之成为我县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市场主体。二是打破所有制界限,凡是能够带动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的,不论是何种经济成分,谁有带动能力,谁就是产业“龙头”,就要重点扶持发展。同时,要把培强做大产业“龙头”与发展农业六大主导产业相结合,使这类产业“龙头”由弱到强,由少到多,创出名牌产品,带动结构调整,带动基地建设,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要支持重点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增强竞争力。

(五)实施科教人才战略,增强自主开发创新能力

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必须依靠人才和科技,建立人才和科技创新支撑体系。一是重视、培养、引进一批高素质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和市场营销人才,同时,要充分发挥我县现有的生物资源创新产业的科研优势,加强对主要优势生物资源产品的技术研究,着力提高产品质量。二是建立科技人员培训、轮训制度,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和高新科技人才。三是强化科技推广,形成以县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农业科技人员、专业大户、生物资源产品加工企业等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不断推广普及实用技术。四是充分发挥农科所、畜牧站等科研单位的作用,创办一批生物科技示范园,使之成为生物技术试验示范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吸引国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民营企业把市场前景好的科研项目和新成果拿到我县试验开发和示范推广。五是建立完善科技推广、科普服务体系,发挥县、乡农林牧等科技服务组织的作用。

(六)实施综合开发,加快生物资源创新产业发展

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实施综合开发。一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发展设施农业,抓好农田水利、农村电网、县乡公路、农村通讯、农业气象等基础设施建设,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发展有较好的基础条件。围绕生态建设,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做好农业综合开发,抓好小集镇建设,辐射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实施良种工程。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自育与引进相结合,开展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创造更多的良种品牌。建立和完善新品种选育,良种生产、加工、销售和推广服务体系,推动种子生产由粗放、分散向集约化、商品化生产转变,实现种子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布局区域化。三是实施试验示范工程。集中力量建设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发挥试验示范、典型引路作用。

(七)实施扩大开放战略,促进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

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必须扩大开放,以开放促开发,以招商引资促发展。一是建立完善政策支撑体系,用足用活对内对外开放、人才引进、财政税收、高新技术发展、国企改革和非公经济发展等优惠政策,并制定和完善与之相配套的具体政策措施,尤其是制定灵活具体的土地使用政策,降低企业建设初期的生产用水、用电、用气和通讯费用。取消产业发展限制,减少各项行政审批和检查项目,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通过建立生物资源开发园区和示范园区以及制定优惠的投资政策,大力吸引国内外企业、社会和个人投资开发。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织设计包装一批精品项目和产品,利用互联网、展洽会等,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使大批资金、项目、企业涌入开发,成为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生力军。

生物化工市场发展篇2

伴随着石化集团重组改革的进程,作为社会服务部分重要内容的物业管理系统也进行了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是形成了专业化的物业管理队伍。按照石化集团重组改制的总体要求,企业办社会部分的人员、资产从原来的主营生产单位分离出来,组建了专门的社区管理和服务机构。例如,在油田企业管理层设有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分片设立若干社区管理中心(二级单位),下设物业管理公司或物业管理站,负责居民小区的日常管理工作。二是物业管理的覆盖面大大拓宽。目前小区物业管理和服务涉及的内容包括房屋的维修、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管理,小区环境的综合治理,治安、环卫、绿化、交通、消防管理,向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服务,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康乐活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等。三是按照关联交易的原则物业公司形成了新的经营运行机制。物业管理公司做到了经费来源规范、成本明晰、费用开支透明。物业管理费支付结算实行业主(即主营单位)与服务方(即物业管理公司、站)共同签认制度。物业管理单位实行了独立核算,实行以满意率指标为主的综合考核。四是形成了合理的服务定价机制。定价是业主和委托服务方关注的焦点。为了体现公正、公平、公开的精神,服务价格确定的原则是;有国家定价的按国家规定的价格执行,无国家定价的按市场价格执行,既无国家定价又无市场定价的按照实际成本+合理利润定价,以上情况都不适用的通过双方协商定价。

物业管理改革的实践证明,对独立工矿企业的居民小区实行物业管理,得到了主营单位和广大居民的支持拥护,总体效果是好的。一是矿区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居民的生活质量、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广大职工更加安居乐业。二是矿区的城市化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实行物业管理,解决了过去长期存在的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状态,为居住小区统一规划、集中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创造了条件。物业管理工作进一步拓展了社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快了矿区城市化的进程。三是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建部级、省级和城市文明居住小区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物业管理工作是创建文明居住小区的重要内容。在创建文明居住小区的过程中,通过居民的参与,有利于塑造他们的文明意识、环境意识和健康向上的行为规范。四是解放了主营单位的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实行物业管理,实现了企业生产经营与社会服务系统的分离,主营单位彻底摆脱了生活后勤方面的后顾之忧,便于集中精力抓好生产经营。同时,物业管理系统与主营单位在资产、资金、人员上做到了三个分清,明晰了成本,有效地解决了过去存在的生活后勤挤占生产成本问题。

石化集团虽然已经开始了物业管理的实践和探索,但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完全摆脱行政型、福利型的运行模式。物业管理经费的来源主要是行政性补贴,个人支付的费用很少。物业公司的造血功能不足,尚未建立起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自立生存的良性发展的机制。由于职工的收入水平不高,居民的支付能力不足,加之根深蒂固的福利观念的影响,在矿区还没有形成足以支撑物业管理公司自立生存的服务市场。从物业管理队伍本身看,也存在着总体素质不强、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

二、独立工矿区物业管理的定位和基本思路

物业管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这一行业在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城市迅速崛起和迅猛发展的事实证明,物业管理在我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独立工矿企业推行物业管理,是符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呼映职工群众对改善居住环境质量要求、促进矿区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大举措。推行物业管理的目的,是向业主提供有效且经济的服务,最大限度的提升和发挥物业的使用价值和最大效用,为居民提供优美、舒适、宁静、快乐、健康的生活环境。物业管理联系着千家万户,物业管理活动既是物业公司通过提供优质服务获得合理报偿的企业经营行为,同时又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政治高度认识和看待物业管理工作,把物业管理与建设文明矿区,塑造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公民,创造温馨、和谐、安居乐业的良好氛围结合起来,促进物业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健康轨道发展。

根据独立工矿企业的特点、社会发展趋势和物业管理本身的发展规律,独立工矿企业物业管理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以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以提升物业价值和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为根本出发点,从独立工矿企业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分步运作,努力促进物业管理方式从行政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服务性质由职工福利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经费来源以单位支付为主向居户支付为主转变,服务方式由内部封闭型向社会开放型转变,实现物业管理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协调发展。

独立工矿企业的物业管理应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专业化管理。将企业内部的生活服务系统与生产经营系统相分离,成立专门的物业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按事业性管理,按合同制和甲乙方方式运作,通过物业管理的专业化提高服务质量。第二步,实行模拟企业法人运作。物业管理公司经济上独立核算,经费来源以产权单位支付为主、个人缴纳为辅,实行经费补贴、模拟法人经营和市场化运作。第三步,实行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在住房制度改革到位、房屋产权归个人所有的基础上,物业管理费用暗补改明补,进入个人工资总额,由个人支付物业管理费用。在居民收入、支付能力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物业服务市场比较发育,服务价格到位,物业公司以优质的服务获得合理的报酬,实现自立生存,自我发展。

三、独立工矿企业物业管理发展模式探讨

石化集团大多数石油化工企业的物业管理已经迈入了第二步,预计还需要经过较长的服务市场发展发育过程,才能跨入第三步。在向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笔者认为,独立工矿企业的物业管理应采取以下的发展模式和策略:

1.走“建管一体化”之路,形成以建养业、以业促建的良性发展机制。对房地产项目从开发建设、销售到售后管理,实行一体化运作是许多开发商采取的成功做法。通过良好管理和优质服务创造开发商信誉和品牌、以提升物业价值、进而促进商品房的销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反过来再为物业管理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这是以建养业、以业促建的良性发展机制。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到位,在独立工矿企业取消实物性分房、实行货币化分配之后,住宅建设必须按房地产开发的方式运作,这必然面临房屋销售的问题。借鉴城市开发商的做法,将商品房开发和物业管理相结合,实行建管一体化模式是独立工矿企业物业管理发展之初的必经之路。

2.走“一业为主、多元化经营”之路,广开财源。服务市场不发育、物业管理收入来源不足是独立工矿企业物业公司生存发展的最大障碍。拓宽收入渠道,弥补经费不足,必须实行“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的经营策略。独立工矿企业物业公司开展多元经营有许多有利条件,特别是发展居住小区的社区服务业大有可为。独立工矿区因远离城市,许多社区服务项目无法依托城市供给,因此物业公司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家政服务、养老服务、餐饮服务、商业服务、教育培训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文化体育服务、家庭装饰服务、房屋出租等内容,既可以方便居民的生活,又能增加收入来源。

3.走精干高效之路,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服务方式社会化。在实行物业管理的初级阶段,物业管理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含量不高、以自我服务为主。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物业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尤其是信息化已经开始渗透到各个领域,物业管理行业也不例外。在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形势下,物业管理如果不摆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管理模式,不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手段,仍然采取封闭式的自我服务方式,物业管理公司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就难以生存。因此,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管理手段,走社会化服务、精干高效管理之路,是独立工矿企业物业管理生存发展的唯一出路。

4.走规模化发展之路,是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的必然选择。像石油企业这样的独立工矿区,居住区分散、规模相对偏小,物业管理机构往往按居住区设置,造成物业管理资源分散,成本偏高,形不成规模效益。随着服务市场的发展、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竞争,通过兼并、重组,走向集约化、规模化是物业管理发展的趋势和生存之道。深圳、上海等地的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独立工矿企业必须适应规模化发展的要求,对物业管理机构有计划的进行合并重组,以发挥规模效益。

5.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造就高素质的物业管理人才队伍。独立工矿企业物业管理的人员大部分是过去从生产一线分离出来的老弱病残和闲散人员,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已不能满足新形势要求。工矿企业物业管理必须按照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和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重视人才培养,努力造就一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素质优良的物业管理人才队伍。

新世纪里,市场意识和市场竞争,对于物业管理行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物业管理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走进市场参与竞争。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在国内物业管理规章制度不断健全、物业管理市场容量不断扩展的机遇下,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不断创新服务平台,才能获得市场。总而言之,物业管理企业,要想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为参与市场竞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竞争中,赢得市场、占领市场。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工矿企业的物业管理要有自己的的发展模式。21世纪,是中国物业管理行业进入发展、完善和成熟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将会出现一个竞争激烈、管理完善、服务理念提升的时期。对石化行业的物业管理来说,质量理念和品牌理念的角逐、市场环境的变化、竞争格局的形成、高新技术的应用、消费观念的更新,要求物业管理企业从服务观念到服务方式,从经营理念到市场定位,都要作出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在国内物业管理规章制度不断健全、物业管理市场容量不断扩展的机遇下,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不断创新服务平台,才能获得市场。

关键词:改革尝试良性发展精干高效以人为本根深蒂固资源配置环境意识规模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文士,张雁.管理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20

2、王芳华,现代企业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86-102

3、郭西强,名牌发展战略理论与实践.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9.27-36

4、迟福林,国企改革与产权.北京:外文出版社,1998.124

生物化工市场发展篇3

一、肉、蛋、奶等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监管

1、屠宰检疫

屠宰检疫是动物产品安全监管的一个关键环节,消费者通过农贸市场、超市直接购买经屠宰厂(场)加工出厂的动物产品,因此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屠宰检疫。2009年上半年,全市各级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在37个生猪定点屠宰场(市级13个、县级11个、乡镇13个)、29个家禽屠宰场(点)开展检疫监督执法工作。屠宰检疫率100%。上半年检疫屠宰上市生猪106.18万头,与去年同期的93.68万头相比,增加12.5万头,增13.3%;检疫牛7.55万头,与去年同期的7.35万头相比,增加0.2万头,增2.7%;羊3.21万只,与去年同期的4.02万只相比,减少0.81万头,减20.14%。

2、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测

(1)、在主城区13个屠宰厂(场)开展了“瘦肉精”监测

按照国家农业部、省、市食品安全工作要求,认真开展畜产品安全监管和监测工作。长期在主城区内13个生猪屠宰场各抽检生猪尿样,上半年共抽检2820份,未检出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残留阳性样品。

(2)、对规模养殖场开展拉网式检测

2009年3月,对全市14个县(市)区64个乡镇348个饲养5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开展了一次拉网式的监督检查,共抽检生猪尿样2880份,未发现违法使用“瘦肉精”及其他违禁药物使用的情况,同时对鸡肉生鲜奶进行了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检测,均符合国家标准。

(3)、开展了牛奶、鸡蛋三聚氰胺及苏丹红检测

为强化奶源管理,开展了对奶牛合作社、雪兰、前进、七彩云牛等公司及奶牛场(合作社)生产的鲜奶进行检测,抽检生鲜牛奶112份,未检出三聚氰胺残留;对沃尔玛、好又多、百盛、家乐福等超市销售的品牌鸡蛋进行抽检,共抽检鸡蛋180个批次1762枚,未检出三聚氰胺残留。在超市抽检生鲜鸡蛋41个批次410枚,未检出苏丹红残留。

(5)、配合农业部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宁波)对*市畜产品的抽检工作,共抽检猪尿10份、猪肉12份,鸡肉8份、鸡蛋8份、牛肉4份、猪肝9份。农业部农产品检测中心反馈,抽检样品合格率100%。

(6)、牛奶的β-内酰胺酶的检测

根据《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近期工作重点及要求》(卫监督发[2009]21号)的要求,*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按照方案推荐方法《乳及乳制品中舒巴坦敏感β-内酰胺酶类药物检验方法》进行了试剂准备及方法摸索,对县(市)区送检的牛奶进行了检测,未检出β-内酰胺酶残留。

3、市场及流通领域的检疫监管

为确保上市销售的动物产品安全,全市大力依法开展市场及流通领域监管。组织全市执法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343个肉类农贸市场开展检疫监督执法工作,并对超市、冷冻贮藏、交易场所等进行监督检查。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每天派出30名检疫监督执法人员对*主城区45个农贸市场销售的肉类进行巡回监督检查,严格查物验证。固定专人对贮存动物产品的冷库及分割肉加工场所进行监督检查,对*冷冻场,*肉联厂冷库等大中型冷库及生产加工猪、牛、羊分割肉的场所检查了108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作相应处理。市动监所在“六一”儿童节前夕,对5个幼儿园食堂的动物产品进行了检查,未发现加工贮藏不合格动物产品的现象。

上半年,全市共查验上市猪胴体70.87万头、与去年同期的55.84万头相比,增加了15.03万头,增26.92%;牛7.55万头,与去年同期的7.35万头相比,增加0.2万头,增2.7%;羊3.14万只,与去年同期的4.02万只相比,减少0.88万头,减21.9%;检疫查验上市动物产品1687.78吨,检疫火腿12.67万只;检疫白条禽788.2万只;开展了对农贸市场销售香肠及腌腊制品的专项检查,保证了市场供应安全的动物产品。

4、交通运输动物产品的监管

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在铁路、民航派驻监督执法人员对从省外入昆的动物产品实施监管。上半年检疫查验从省外运入*的冷冻动物产品为22417.5吨,与去年同期的34797.6吨相比,减少12380.1吨,减35.6%;其中冻禽产品20711.6吨、冻猪产品1294.2吨,冻牛肉98.5吨、冻羊肉313.1吨,分别与去年同期的16556.1吨、1929吨、436.3吨、187吨、91.3吨相比,分别增25.1%、减32.9%、减77.4%、增49.7%。

5、开展杜绝病死猪肉流入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工作

各县(市)区根据《*市农业局转发省农业厅关于开展打击私屠滥宰和病死病害猪肉非法交易专项整治工作有关文件的通知》(昆农通〔2009〕8号)和*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市杜绝病死猪肉流入市场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工作方案》(昆食安委办〔2009〕9号)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共出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1400人次,出动车辆350辆次,对生猪饲养、屠宰、经营、加工、贮藏、运输等进行了检疫检查。嵩明县在杨桥乡捣毁了2个收购加工病死猪肉的“黑窝点”,收缴销毁病害猪肉2307千克,罚款6600元。市动监所联合盘龙区相关部门在长地埂村捣毁了一个收购病死猪肉加工香肠及腌腊制品的“黑窝点”,收缴销毁病害猪肉4500余千克,市动监所配合市经开区在阿拉乡查处一个用变质肉加工牛肉干的窝点,没收销毁病害肉2100余千克。

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1、开展产地检疫工作

全市现有14个县(市)区118个乡镇1307个村委会。在重点村社和交通道口设立了产地检疫报检服务点,县、乡、村三级产地检疫报检服务网络建设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开展产地检疫工作情况如下:

(1)、生猪的产地检疫。全市在14个县(市)区99个乡镇893个村委会的600个规模化养猪场中563个场开展了生猪的产地检疫工作,上半年检疫生猪21.86万头,检出病猪192头。

(2)、牛的产地检疫。全市在8个县(市)区55个乡镇442个村委会的32个规模化养牛场中24个场开展了牛的产地检疫工作,上半年检疫牛2.02万头,未检出病牛。

(3)、羊的产地检疫。全市在8个县(市)区55个乡镇442个村委会的543个规模化养殖场中478个场开展了羊的产地检疫工作,上半年检疫羊2.59万只,检出病羊1只。

(4)、禽类的产地检疫。全市在10个县(市)区66个乡镇522个村委会的1674个规模化养殖场中1148个场开展了禽类的产地检疫工作,上半年检疫禽78.47万只,检出病禽248只。

(5)、市场活畜检疫。各级检疫监督部门加强对活畜交易市场的检疫监督,对入场交易活畜进行严格的健康检查,经检疫合格方准入场交易,市场活畜检疫率100%。2、铁路、民航运输检疫监管

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在*机场、南窑火车站、东站凉亭货运站等地共查验各类运输车辆、航班7684多车(班)次,检疫查验从省外经铁路、民航运入*的禽苗6068.63万羽,与去年同期的8415万羽相比,减少2346.3万羽,减27.8%;其中鸡苗5845.6万羽、鸭苗83.5万羽、鹅苗135.7万羽,分别与去年同期的8121羽、200万羽、94万羽,分别减28%、减58.2%、增44.4%。对入昆禽苗为加强禽苗跟踪监控,与各地、州(市)密切配合,将入昆禽苗运往各地州情况及时通报饲养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建立全程跟踪管理机制,确保重大动物疫情监控工作有效开展。

上半年,检疫运输出昆的冷冻动物产品为6118.6吨,与去年同期的14994吨相比,减少8875.4吨,减59.2%,其中猪肉1573吨、猪副产品2959.5吨、牛产品170.04吨、冻禽产品364.7吨、其他动物产品1051.38吨,分别与去年同期的1291吨、2987吨、2071吨、257吨、8388吨相比,分别增21.8%、减0.92%、减91.79%、增41.9%、减87.5%。检疫猪皮17万张、牛皮23.03万张,羊皮7.5张。

3、开展活禽经营市场专项整治工作

为了加强活禽经营市场的安全监管,规范活禽经营,有效预防和降低高致病性禽流感通过活禽经营市场传播的风险,切实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稳步发展,根据《*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09年全省活禽经营市场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通知》(云农办牧字〔2009〕87号)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全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整治方案的具体要求,开展活禽经营市场专项整治工作。自5月上旬开始到5月25日止,在全市14个县市区和3个开发区认真组织开展了活禽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全市共出动执法车辆166辆次,执法人员1149人次,检查了日新、梁家河、小坝、向化等5个活禽批发交易市场及有活禽交易的集贸市场222个,检查活禽经营摊位1730个,检查活鸡98747只。检查中未发现有经营病死禽类及其产品的行为。

4、开展了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工作

今年4月以来,为贯彻落实农业部、省农业厅、市农业局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的精神和要求,确保我市不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自5月1日起,各县市区按要求成立了甲型H1n1流感领导小组,组建了防控应急预备队,在各自辖区内重点加强了产地检疫、屠宰检疫、活畜交易市场的检疫监管,对规模养殖场进行了排查与监管,切实加强对养殖场地、活畜交易场所、屠宰加工场(点)的环境消毒和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并按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将每日所开展的工作情况以日报的方式及时上报。市动监所于5月12-13日,在海春及中企生猪屠宰场采集猪扁桃体、肺脏、胰腺、肺门淋巴结30份送省疫控中心进行疫病监测,未发现阳性样品。

全市从5月2日起到5月31日止,检查活畜交易市场2200个(次),排查规模养殖场1043个(次),对养殖、屠宰、加工、经营等场地环境消毒147万平方米。在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期间,全市动检执法人员始终处于高度警备状态,坚持24小时值班制并保持通讯畅通,相互协调配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履行好岗位职责。

5、奶牛“两病”检疫净化工作

今年4-5月,由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组织呈贡、宜良、安宁、晋宁、嵩明、西山、石林、官渡等八个县(市)区开展奶牛“两病”检疫净化工作。到5月31日止,这八个县(市)区存栏奶牛31379头,共检测奶牛20211头,占存栏数的64.4%,结核病净化成效显著。

6、动物标识及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全市开展了动物标识及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上半年全市共购置二维码耳标234000个(其中猪耳标190000个、牛耳标27000个、羊耳标17000个),识读器194台,打印机38台,耳标钳350把。在西山、官渡、东川、嵩明、安宁等12个县(市)区已开展二维码标识的佩戴工作,全市共佩戴猪耳标153205个,佩戴牛耳标6821个,佩戴羊耳标10173个,已使用识读器上传信息至中央数据库。初步建立了各种监督管理制度,如养殖档案建立制度、免疫制度、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规模养殖场(饲养小区)巡回检查制度,散养户巡回检查制度等。

2009年初,省监督所为安宁、东川、寻甸等11个县(市)区配备了动物卫生监督专用执法车及部分化验室检测设备和办案取证设备,全面增强了全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量,提高了快速反应与调查取证能力,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工作体会

1、各级领导重视

中央、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工作,*市的14个县(市)区均被列为农业部的县级动物检疫监督设施建设项目县,增加经费投入,省、市业务部门领导还经常到*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及各县(市)区工作一线给予帮助和指导,有效促进了全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顺利开展。

2、大力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法律法规宣传及培训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保护人体健康,上半年,全市举办了《动物防疫法》及检疫技术等培训班20期,培训执法人员1753人次。开展了10次宣传活动中,发放了各类宣传资料53800余份,发放《动物防疫法》宣传册4352份。市动监所2009年3月15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在*市东风广场组织开展了《动物防疫法》及畜产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电视台、*日报、春城晚报、都市时报、生活新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到现场进行采访报道。在宣传活动中,采取发放宣传册、宣传单,悬挂横幅,现场咨询、图片展览等形式,共制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知识》、《肉品卫生知识》等六块图文并茂的展板,发放了《农贸市场肉品卫生知识》宣传单6000余份,发放《动物防疫法》宣传册400余份,发放《狂犬病防治》宣传册200余份,出动车辆4辆,宣传咨询工作人员就市民关心的“如何买肉才放心”、“怎样鉴别病死畜禽肉”等问题进行了解答,并向社会公布了举报电话。

3、以各项专项检查为契机,努力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水平

结合“全国动物检疫、动物疫病(诊断)和追溯体系建设工作”考核检查,农业部检查组对*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进行专项检查。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识读器实作、对检疫员现场抽题问答、现场查看农贸市场、产地检疫报检点、规模饲养场、散养户等方式,对*市、县两级的工作进行详细的考核检查。检查组对*市2008年动物检疫、动物疫病(诊断)和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给予了肯定,同时,对文件的痕迹管理、队伍建设、统计报表工作、动物标识及可追溯体系建设等存在问题提出了要求,有力地促进全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水平的不断提高。

4、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度,规范经营者依法经营行为

上半年共查处违法案件44件,罚款9000元,其中,拒绝接受监督检查2件、不按规定处理病害动物及其产品5件、未经检疫销售或运输动物及其产品10件、不凭证运输1件、不符合防疫条件8件、拒绝接受检疫1件、经营加工病死动物及其产品2件、其他15件。通过严厉打击经营、加工、贩运病害肉和注水肉等违法行为,基本杜绝了病害肉、注水肉上市销售的现象。审验、核(换)发《动物防疫合格证》186个。

5、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根据局党委要求,我所结合实际,认真开展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支部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并为每个党员购买了一本《党员学习笔记本》,加强了政治思想教育,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增强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6、建章立制,强化内部管理

修订了《组织纪律管理办法》及16个管理规章制度,学习借鉴上海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的先进经验,开展管理制度创新。将*市农业信息网的信息报送、问责制度等纳入考核范围,逐步建立起一整套的内部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全体职工的工作责任心。

四、存在的问题

1、部分县(市)区人员编制较少,执法力量薄弱。

2、产地检疫工作滞后,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须进一步加强。应调整理顺屠宰管理体制,加强流通环节监管。

生物化工市场发展篇4

【关键词】商贸物流;区位优势;产业;政策

现代商贸物流是新兴的服务行业,它作为支柱产业形成地区经济的增长点,是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力量源泉。河南省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宏伟目标。因此,安阳市委、市政府为避免安阳市被边缘化,有必要在原有的服务业大好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建设晋冀鲁豫周边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力争把安阳市建成全国二级物流节点城市、河南省一级物流节点城市,更好的服务于河南省中原经济区的建设。

1.安阳市建设四省周边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现实基础

1.1发展商贸物流的区位优势

安阳位于河南省北部,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处,京广铁路、京珠、大广、安林高速公路及106、107国道“三纵三横”的公路、铁路交叉全境,交通方便,在安阳市的东面以环渤海经济带为依托的城市群实力雄厚,并正向内地延伸;西面有山西省利用其资源优势全力打造的晋东南经济区;南面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已经形成;北面以北京为核心辐射周边300多公里的城市群发展势头强劲,而安阳市处在这几个城市群和经济区的边缘地带,正是这样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安阳市在历史上就是较为著名的商贸集散地和各种物资中转之枢纽[1]。

1.2发展商贸物流的经济基础

从表1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安阳市无疑是安濮鹤经济区的核心。因此,担负起建设四省周边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重任,安阳市责无旁贷。

1.3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安阳市是豫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城市,已经初步建立起铁路、公路、空运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运输网络体系,开始形成枢纽型交通网络。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为安阳发展商贸物流提供了必要支撑。安阳的立体交通网络已初具规模,这些交通基础设施无疑为开展现代物流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4物流需求量大

良好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安阳市商贸物流的巨大需求。2010年安阳市根据历史数据预测,到2015年安阳市道路货运量将达到5396万吨,铁路运输量将增至3571万吨,总货运量达到了8967万吨。而到2020年,安阳市道路货运量将达到6648万吨,铁路运输量将增至4394万吨,总货运量达到了11042万吨。(如表2所示)

1.5政府政策支撑

安阳市发改委等综合管理部门非常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注意加强对现代物流发展的正确引导和统筹协调,努力营造有利于安阳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由市发改委牵头,建立由各相关部门参加的现代物流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解决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市场准入、投融资、土地、税收、收费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在人才引进培养、物流统计、物流标准化、优化物流市场环境、发展绿色物流等方面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

2.安阳市建设四省周边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制约因素

2.1商贸物流业整体水平不高

商贸业体系基本形成,但缺少超大型骨干企业和品牌企业,对工业特别是加工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据初步统计,安阳市70%以上的商品来自外地,本市生产的不足30%。物流业整体处于起步阶段,第三方物流企业尚未形成;企业仍以传统经营手段和方式为主,运输、仓储、信息等基础设施分属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管理,机制不统一,部门之间难以有效配合和协调,产业整体“散、小、差”问题较为突出。

2.2专业市场无差异化

主要表现在规模小,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市场仅四个;档次低,绝大部分市场商居混合,前店后居,现代商贸物流业态的发展刚起步;重复建设现象突出,资源浪费严重,部分门面和小型市场空置率高。尤其是家电、汽配、副食、陶瓷建材等专业市场存在重复建设现象,如建材市场己形成大王村建材市场、曙光建材市场、财富陶瓷城、居家宜陶瓷城、铁西建材城等“群雄割据”状态。同质市场竞争,往往新开一个市场,就会从原有市场拉走一批客户,造成市场不同程度“空巢”。

2.3仓储、汽车运输业欠发达

缺乏大型、功能齐全的仓储设施,货运企业规模小、分布散、竞争无序,资源整合不够,难以适应现代商贸物流业对储运的需求。商住一体化现象严重,仓储设施不配套。市场规模普遍较小,市场管理主体多元,缺乏有效监管机制。市场开发经营脱节,市场管理比较混乱,经营的组织化、规范化、集约化程度低。

3.安阳市建设四省周边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构建思路

安阳作为豫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河南重要的工农业基地,物流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安阳主城区为核心,可形成从内向外三个层次的商贸物流中心辐射区,即“核心辐射区”、“次级辐射区”和“广域辐射区”。

3.1核心辐射区

核心辐射区覆盖安阳了4个县(安阳县、滑县、内黄县、汤阴县)、一个县级市(林州市)和四个行政区(殷都区、龙安区、北关区、文峰区)。安阳市作为河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已基本形成了以数控机床、锻压设备和汽车零配件为主体的机械制造工业、以优质钢材为代表的钢铁工业、以煤炭化工和化肥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以显示器和照明为主的电子工业、以烟草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体食品工业五大优势支柱产业。

3.2次级辐射区

“安濮鹤”经济圈,即安阳、濮阳和鹤壁城市圈内的各区县,是河南重要的工农业及高新产业聚集地。该经济圈拥有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钢铁、机械制造、建材、石油及煤炭化工、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涌现出一大批如安阳钢铁、安阳玻壳、中原大化、中原乙烯、鹤壁天元、鹤煤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

3.3广域辐射区

广域辐射区包括“安濮鹤”经济圈邻近的鲁、冀、晋等省份,主要为山西的东南部、河北的北部、山东的西南部及河南的部分地区。辐射范围将达到半径为100-200公里的区域,包括邯郸、长治、聊城等城市。该区域内产品可能向安阳集中的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邻近省份部分地区可能经安阳的公铁大能力物流通道的“双十字架”输入、输出的内贸产成品及原材料,主要流向东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及西北等全国绝大部门地区。另一类是大宗的外贸物资,通过安阳,实现铁海联运、公海联运。安阳东距天津、青岛、日照、连云港各港口均在550—600公里左右,分别有能力强大的铁路、公路集疏运通道相连。

4.安阳市建设四省周边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对策

4.1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增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产业基础

4.1.1做大做强一批商贸流通企业

以优势企业为龙头,品牌为载体,资产为纽带,吸引更多的资源向流通业积聚,开展资产重组和业务联合,在全市做大做强10家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主业突出、管理科学、对经济具有支撑和拉动作用的上游商贸物流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国美、苏宁、银基、华润万家等国内知名企业及肯德基、沃尔玛、丹尼斯等世界知名外资企业落户安阳,正深刻改变着安阳市商贸物流业态格局,学习借鉴这些知名品牌企业管理经验的同时,突出发展贞元集团、卓越集团等流通企业,重点抓好时代广场、中环百货、美丽华小商品城、红河批发市场、文峰路商业街、柏庄服装批发市场、安阳义务商贸城等购物中心开发和扩建工作。

4.1.2大力发展新兴业态企业品牌

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加快调整改革步伐,重点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培育发展大型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规范提升传统市场,改造建设专业市场。按照增强辐射能力、提升交易功能的原则,重点抓好蔬菜批发市场、果品批发市场、钢材市场、建材市场等,完善功能,提升档次,扩大规模,提高辐射能力。同时扶持和发展无公害蔬菜批发市场,引导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配送基地和销售网络。狠抓重点出口企业和重点出口产品,大力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完善重点出口企业工作联系制度,对年出口额超100万美元的出口企业特别是安彩、安钢、利华、豫北金铅、丹尼斯克、凯瑞数码、永达熟食等重点出口企业,按旬进行跟踪,及时了解掌握企业的生产和出口信息,分析问题,切实为企业搞好服务,发挥龙头企业和支柱产品的辐射带动作用。

4.1.3加速区域性现代物流业建设

以差异化战略为取向,对市场进行细分,依托安钢集团、永兴、日新等具有一定规模、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了以安化集团为主的煤化工业,以安机集团为龙头、数控机床为主的机电制造业,以九州、利华等骨干企业为主、有一定特色产品的医药业,以林州为主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以产粮大县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加工促商贸物流,与周边地区拉开发展层次,在安阳市城区新建2家年交易额超10亿元的物流中心,着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和大型连锁企业专业物流中心,基本形成信息系统电子化、管理专业化、仓储运输现代化,立足本市辐射周边地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4.2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建立推动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联动机制

积极主动加强与规划、交通、旅游、文化等相关部门以及房地产开发商的沟通、协调,搞好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套,形成共同推进商贸物流业发展的联动机制。成立市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在以《安阳市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和《安阳市城区商业网点规划》为主体的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体系基础上,指导各县(市、区)编制商贸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商业网点规划,从根本上解决商贸物流业发展的混乱、无序状况。强化规划宣传力度,提升全社会的现代商贸物流意识,形成现代商贸物流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4.3落实扶持政策与措施,优化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发展环境

加大改革改制力度,采取破产兼并、股份制改造、重组改造等多种方式,推进市直国有商贸流通企业改制,盘活存量资产,解除商贸物流业发展的体制障碍,新增城市商业“亮点”。抓好商贸物流产业升级,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引导现有专业市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配套服务功能,提升规模档次;严格功能分区,在中心商务区,着重发展商业零售、购物休闲等业态;引导运输、配送、生产资料供应等业态向商贸物流园区集中;通过建立和完善大型综合性购物商场、超市和专业市场,逐步取消临街小市场、小门面;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商贸流通现代化[5]。

参考文献:

[1]安阳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重点[n].安阳日报,2010年12月3日.

[2]马立宏,张文杰.区域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2(04).

[3]张献和.沈阳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发展对策[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

[4]许希伟.长春市物流中心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4.

[5]陈晓忠.商贸流通型小城镇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研究[D].北京物资学院,2006.

[6]杨增海.甘井子区商贸物流系统规划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

生物化工市场发展篇5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乡镇开展了20*年“三下乡”活动和“欢乐中原”广场文化活动。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被确定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县。汤阴县跑帏子等3项内容进入第二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并公布了第一批*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市群艺馆再次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群艺馆”。龙安区成功举办了“中国*蜡梅文化旅游节”。*县继续举办了颛顼帝喾陵祭祖节和红枣文化节。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市图书馆博物馆综合大楼建成开放,大型铜雕“商颂”建设正在进行,乡镇综合文化站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市新三馆已经开工建设。

艺术创作与生产成绩显著。组织*市*团、*县*团联合排演了大型现代*《大爱无言》,参加*省第十一届戏剧大赛,荣获*文华大奖,并被选调赴郑展演。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第五届舞台剧本征集评比活动和“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等。创作演出了小戏《一把雨伞》,创作了50集电视剧《清明上河录》,出版剧作集《两棵树》。市*团排演了现代*《二进洞房》等剧目,全年演出225场。*文化艺术学校狠抓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在全省职业技术学校专业技能大赛等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市创作完成了音乐舞蹈剧《林虑风流》。

文化市场管理扎实有效。加强对全市网吧、娱乐场所、演出市场和音像市场的管理,销毁违法音像制品35000张,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再清理,开展了公共娱乐场所安全生产大检查。全年共出动行政执法人员29627人次,检查场所28178家次本文来自,文化市场经营秩序明显好转,市文化局被评为全省文化行政执法先进集体。举办了文化行政执法人员和经营业主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依法行政和合法经营意识。积极推进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工作,在全市3243个行政村放映公益电影38916场。*市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先进单位”,*县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被授予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北关区开展多场以关爱农民工为主题的公益电影放映活动。

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新成绩。争取国家、省、市投资1.3亿元,启动殷墟国家大遗址公园建设,积极开展殷墟保护规划修编工作。全力推进中国文字博物馆文物征集与文物布展工作。组织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我市大运河申遗前期准备工作。跃进渠、岳飞先茔等19处文物成为*省文物保护单位。举办了殷墟考古发掘80周年纪念活动。推进文物机构改革,加强全市文物管理。全年完成钻探面积40余万平方米,发掘各类墓葬180余座。南水北调工程*段文物巡护工作成效显著,全省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市博物馆、市民间艺术博物馆、市古建所等先后举办《殷商社会生活史》、《鼠年民间剪纸作品展》等20多个陈列展览。*三杨庄汉代遗址2号坑保护展示馆主体工程完工,积极组织编制总体保护规划。汤阴县对羑里城和岳飞庙服务设施进行了改造升级。殷都区积极引导扶持殷墟保护区内的农村居民转变生产、经营模式,统筹解决遗址保护与居民发展问题。

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稳步推进。积极开展以东方红影剧院为试点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对影剧院的资产、人员、债务等情况进行了核实。与新华富投资集团协商,拟定了转企改制职工安置方案,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修改了土地用地规划,办理了土地证,进行了资产审计、评估等工作。组织推荐凯瑞数码有限公司、司母戊文化传播公司等单位的文化产业项目,参加*省文化产业成果展示会和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取得优异成绩。*县大力实施“画乡名片”工程,初步形成了一个集创作、培训、展示和销售为一体的农民画产业基地,为该县农民画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党的建设和干部本文来自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组织开展了“解放思想找差距、转变作风促发展”活动、“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在全系统党员中开展了“党风党纪”集中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转变了工作作风。局机关党总支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市先进党组织。汶川地震后,文化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及离退休老干部慷慨解囊,共为灾区捐款和交纳“特殊党费”105880元。积极开展新“四创”工作,市文化局被评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先进单位,*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集体二等功。同时,新农村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消防安全、人事教育、计划财务、爱国卫生、稳定、计划生育等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比如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仍然偏低,无法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文化产品和服务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文艺创作和表演的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文艺创作精品不多;文化市场管理力量不足、难度较大、经营活动有待进一步规范;文物保护任务艰巨,文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发展尚需进一步加强;影剧院、电影公司生存困难,文化体制改革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难度较大;文化产业规模偏小,整体实力不强,文化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文化系统干部职工队伍尚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提高素质,一些同志习惯于陈旧的工作思路和观念,照搬过去的模式和做法,不能适应新时期工作要求等等。这些问题有待于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文化规划思路

(一)实施艺术精品工程,大力繁荣全市艺术创作与生产

实施艺术精品工程,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突出“三贴近”,出成果,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艺术精品工程主要是实现“三个精品”。一是创精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工作,创作、排演以大学生村官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题材的戏剧作品;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配合有关单位,做好电影《村支书日记》的拍摄工作;市*团移植排演两部优秀剧目。二是推精品。设置专门奖项,每两年举办一届*市戏剧大赛,促进精品剧目产生;开展第六届舞台(小戏、小品)剧本征集评比活动;积极组织参加省第五届专业舞蹈大赛等演展赛事活动,锻炼我市文化艺术队伍,挖掘、培养优秀艺术人才;对全市艺术创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创作人员素质;整理近十年来获省、市奖项的优秀作品,出版《*市优秀作品集》。三是演精品。举办庆祝建国60周年暨*解放60周年文艺晚会;配合省文化厅做好“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并建立长效机制。

(二)实施文化品牌工程,努力健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实施文化品牌工程,就是要抓基础,抓阵地,抓品牌,抓活动,抓服务,推动社会文化工作再上新台阶。文化品牌工程主要抓好“四个品牌”。一是文化节庆品牌。精心组织好20*年殷商文化旅游节;举办纪念甲骨文发现110周年、庆祝中国文字博物馆建成开放文化活动;继续支持引导各县(市、区)举办红枣节、祭祖节、蜡梅节等节庆活动,扩大影响,办成品牌。二是文化活动品牌。继续做好“欢乐中原”广场文化演出工作;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组织好殷商文化旅游节等各类节庆活动的重大文艺演出活动;积极参加省级以上演展赛事,争取取得好成绩。三是文化设施品牌。加快“商颂”雕塑的制作和选址进程,争取早日建成;根据国家、省投资安排,全力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积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和村级服务点建设;推进*市文、图、博新三馆建设。四是文化服务品牌。组织、指导各类公益性文化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认真执行全省文化馆、图书馆和文化站工作规范,服务群众文化生活;继续开展向基层图书馆配送图书工作,开展全市古籍保护和普查工作。

(三)实施市场优化工程,推动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发展

实施市场优化工程,必须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的原则,规范化管理文化市场,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发展。市场优化工程要做到“三个优化”。一是抓管理,优化市场环境。加强网吧、娱乐、演出、音像、艺术品等文化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以禁止接纳未成年人为重点,加大执法力度,规范网络文化市场秩序;开展娱乐场所阳光工程和卡拉oK内容管理服务系统建设,改善行业形象;加强对庙会、物交会演出活动的监管和对违法演出的查处力度,促进演出市场健康发展;以保护知识产权为重点,开展音像市场整治工作。二是抓引导,优化行业结构。拓宽文化市场融资渠道,促进文化市场规模化发展。完善网吧总量和布局规划,推进网吧连锁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提高连锁网吧的市场占有率,改造和提升我市网吧产业;积极培育农村演出市场,扶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加强对艺术品市场的培育、规范和管理。三是抓培训,优化队伍形象。开展文化市场执法人员法制培训和规范化行政执法知识培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依法行政和规范化执法水平,实现精确定位、细化目标、科学分工、严格考核的精细化管理和依法行政、程序严格、文明服务、纪律严明的标准化执法;加强行业自律,开展文化市场经营业主法律培训,进一步增强合法经营意识。

(四)实施遗产保护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实施遗产保护工作,要贯彻文物工作“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按照文物保护“五纳入”的要求,切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遗产保护工程要抓好“三个保护”。一是抓好古遗址和古建筑保护。全力推进殷墟国家大遗址公园建设,完成殷墟保护规划修编和殷墟申遗成功纪念碑建设;推进大运河*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强*县三杨庄遗址等大遗址的保护和管理;继续抓好府城隍庙拆迁扩建工程和高阁寺、袁氏小宅、县城隍庙的维修工程;推进全市文物景区、景点建设。二是抓好可移动文物保护。积极推进中国文字博物馆文物布展与文物征集工作,确保年底建成开馆。推进全市博物馆建设,重点做好*市博物馆、*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和完善,促进民营博物馆发展。开展全市文物普查,做好文物钻探、考古发掘工作。加大文物宣传、文物科研工作力度,确保文物安全。三是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举办民间艺术精品展演;继续做好部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申报工作;继续开展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争取各级财政支持,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经费和传承人扶持经费。

(五)实施产业示范工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

实施产业示范工程,要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扶持、引导,推进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产业示范工程要抓好“三个示范”。一是体制示范。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聘用、收入分配、定岗定编等改革,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提高质量,改善服务;完成以东方红影剧院为试点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全面推进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整合艺术表演团体,组建*演艺集团。二是行业示范。成立*市文化产业协会,加强行业管理、协调、综合服务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市区为主、辐射各县(市)的文化服务网络,在全市形成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艺术培训业和文物、艺术品业等门类比较齐全的文化产业群体,推进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建设;以市民间艺术博物馆为龙头,加大民间艺术产业扶持力度,推进汤阴剪纸、*农民画、曲沟抬阁等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三是融资示范。鼓励社会资本兴办文化企业,进一步健全我市文化产业体系,扶持戏剧、歌舞等艺术队伍的发展;依托市图书馆博物馆综合大楼,开展对外服务和产业开发;加大文化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华强文化科技公司合作,开展4D动漫影片拍摄和4D影院建设工作;建设*文化产业网,加大文化产业项目展示、宣传和推介力度。

(六)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好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为载体,加强理论学习和作风整改,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搞好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认真组织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景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及未成年人“三理”教育工作,积极开展机关精神文明创建,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消防、防汛、安全生产、提案办理、法制建设、人事教育、计划财务、爱国卫生、稳定、计划生育等工作。

三、做好20*年全市文化工作的几点要求

20*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全市文化工作者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理清思路,改革创新,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抓好今年的各项文化工作。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今年,我市将按照省委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市文化工作者一定要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切实转变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思想观念,认真解决不利于文化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坚决摈弃不符合文化工作发展的方法手段。具体讲,就是要做到“六破六立”。一是破除文化建设上的自满心理和定式思维,树立敢想敢干、敢为天下先的决心;二是破除文化建设上的畏难心理,树立正确的文化“政绩观”;三是破除对文化建设忽视、轻视、近视、偏视的观念,树立全局观念,切实做到“两手抓、两加强”;四是破除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惯性思维,树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的文化发展观;五是破除重“国办”、“公办”,轻“民办”的思想,树立社会文化社会办、全民投资办文化的理念;六是破除对新科技革命的忽视,树立引领高新技术促进文化发展的理念。总之,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

(二)理清思路,转变职能,统筹城乡文化建设工作

全市文化工作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开拓创新。一要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重。我们要以发展工业的理念来发展文化产业,以生产物质产品的理念来生产文化产品,以管理现代企业的理念来管理文化单位,以提供物业服务的理念来提供文化服务,丰富群众本文来自文化生活,壮大文化产业规模,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二要统筹抓好城乡文化建设。在城市重点抓好文化产业发展,在农村重点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三要转变政府管理职能。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制定文化规划、完善政策法规、管理文化市场、建立社会服务机制上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从而在全市形成社会文化社会办、办大文化、大办文化的格局。

生物化工市场发展篇6

摘要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与综合利用是保护环境、打造文明城市、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需要,更是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举措。瑞安市从2006年开始排泄物治理工作以来,按照规模大小和牧地所处环境,制订相应的治理方案,落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出台相关补助政策;5年来共治理牧场243家,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取得了显著成a效。总结了瑞安市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畜禽排泄物;治理对策;浙江瑞安

瑞安市畜禽业排泄物治理起步较早,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前,就出台了《瑞安市温瑞塘河畜禽业整治规划》,并予以实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6—2011年瑞安市以省“811”环境整治为契机,根据省政府及《瑞安市畜禽业综合治理规划》要求,完成存栏生猪100头以上(奶牛10头以上)省级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任务243家,使瑞安市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通过畜禽业排泄物治理,不仅解决了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加快了和谐社会建设,促进了社会发展。现将瑞安市的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和治理模式作简单介绍,以供同仁参考。

1出台补助政策,落实治理任务

近年来,瑞安市畜牧业持续快速增长,并朝着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规模化集中养殖,有利于提高养殖的科学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但同时畜禽排泄物污染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成为环境治理问题的焦点之一,牧场当地附近村民上访不断[1-2]。为了确保环境整治取得实效,提高人居环境,又能发展生产,促使业主自主提出并参与治理,瑞安市及时抓住有利时机,及时上报要求治理对象,并根据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省环保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及时成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市长专题办公会议;强调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工作是生态市建设和“811”环境污整治的重要内容;农业局制定并报市府转发了《2006年—2010年瑞安市畜牧业整治计划方案》,要求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当地乡镇切实做好协调、督促工作。同时出台排泄物工程建设“以奖代补”和禁养区生猪清栏补助政策,规定排泄物治理工程经验收通过后,投入治理经费按省、市、县三级财政的85%给予补助。

2深入调查研究,制订实施方案

随着工副业的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提升,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污染源已经成为工业污染、生活污染之后的又一主要污染面源[3-4]。为此,瑞安市在2004年实施了《瑞安市畜禽业综合整治规划》,将辖区划分为禁养区、控养区和适养区,全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畜禽污染源整治工作。根据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后的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原则;确定对所有治理牧场硬性规定采用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技术。首先,由农业局(畜牧局)根据各场特点制定排泄物治理实施方案、设计图纸,存栏生猪500头(奶牛50头)以上的养殖场宜采用生态沼气工程、配套农牧结合治理方式;存栏生猪500头(奶牛50头)以下的养殖场宜采用多格化粪池工程、配套农牧结合治理方式。其次,根据实施方案和图纸要求进行施工,各场按规模和周边利用情况建设相应容量的沼气池或化粪池、贮液池、排污管道、干粪堆放场等设施。再次,根据牧场的坐落位置、经济实力、土地面积、周边情况,因地制宜地应用通过处理后的有机肥料和贮液水,可租用周边农田种植牧草、蔬菜,利用污水泵或槽灌车充分利用有机肥料和贮液水。

3明确监管责任,保证工程质量

省级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任务下达后,市政府高度重视,并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任务列入生态市建设重要内容之一及乡镇一类目标考核内容,在全市畜禽业整治促进会上,确定治理工作由农业局负责牵头,组织制定方案,并监督实施进度和工程质量;各有关乡镇(街道办事处)政府都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专门机构和人员主抓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工作,从而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有力地推进了全市排泄物治理工作。对存栏生猪500头(奶牛50头)以上的养殖场采用沼气工程治理投入经费在10万元以上的工程,通过招投标方式实施建设;其他治理场制定实施方案后,通过专家会审,自行组织实施。从每年上报任务到任务下达,从实施方案的制订到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整个施工过程中农业局派出技术人员(能源、畜牧)全程进行服务、监管,解决有关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并及时按月上报工程建设进度。治理工程按浙江省农业厅、财政厅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工程验收标准》要求实施,并在10月底全部完工且通过市级验收。

4加强后续管理,不断创新提高

开展畜禽业排泄物治理是为了切实解决当前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转变畜禽养殖方式,提高畜牧业现代化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5-6]。市政府必须出台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对已通过整治的牧场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重点检查污水是否达标排放、沼气能否充分利用、粪便堆放量和利用率等,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从政策上支持业主改进畜舍结构和生产设施,建立科学的防疫制度,不断开展科技创新,如在净化沼气工程中导入生物酶先进技术,栏舍内直接开展生物发酵法养猪技术等,从设施和工艺上尽可能减少污水浓度和排放量,不断提高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成效。完善创新后续服务机制,在原有的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基础上,建立畜禽养殖生态循环后续服务中心,中心配备专门人员和专用车辆、设备和工具,对畜禽养殖场的粪便和污水,通过槽灌车运到水果、蔬菜基地场的贮液池,应用于农作物,运行费用由政府、养殖场、农场三方共同负担,实现畜牧业的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

5参考文献

[1]陈桂林,陈焕,黄元良,等.五项措施综合治理畜禽养殖排泄物[j].中国牧业通讯,2008(23):39,41.

[2]孙瑛.畜禽养殖场污染及其治理对策的探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8(11):42-43.

[3]戴旭明.深化生态畜牧业和排泄物治理的思考[j].中国牧业通讯,2008(16):15-17.

[4]黄武,王志荣,刘银秀,等.浙江省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模式[j].中国沼气,2008,26(2):25-28.

生物化工市场发展篇7

关键词:改革尝试良性发展精干高效以人为本根深蒂固资源配置环境意识规模效益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管辖的油田、炼油化工企业属于典型的独立工矿企业,由于社会经济、地理环境和生产的特点所决定,承担着沉重的社会负担。论文百事通炼油化工企业多建在远离城市的郊区,生活区往往自成体系,石油企业由于油区分布广,居民区分散建设,没有城市依托,企业不得不建设自我封闭、包罗万象的社会服务系统。到2000年底,石化集团社会服务系统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00多亿元,从业人员20余万人。物业系统是社会服务部分的主要内容,拥有居住面积4300多万平方米,住宅总数超过66万套,各类物业公用基础设施和文体娱乐活动设施等超过4万个,资产原值超过20亿元。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人员达到近8万人。

1998年经国务院决策,石油和石化两大行业进行了重组,实现了上、中、下游业务一体化经营。为了适应国际化竞争需要,寻求更大发展,1999年开始,石化集团对内部业务和资产进行了重组。将核心业务中的优良资产从集团公司剥离出来,改制成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0年10月在纽约、伦敦、香港三地成功上市。占从业人员60%的非核心业务和大量的不良资产作为存续企业留在了母体,主要包括专业化施工、生产后勤辅助、多种经营和社会服务四部分。在过渡期,对存续企业实行关联交易、限额亏损、定额补贴的经营管理政策。社会服务部分的改革目标是将来与企业分离,在条件成熟时最终移交政府、回归社会。国家关于企业办社会的指导方针和企业体制的重大变化对物业管理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像石油石化这样缺乏城市依托的独立工矿区,物业管理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和对策?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一、石化集团物业管理的探索和实践

伴随着石化集团重组改革的进程,作为社会服务部分重要内容的物业管理系统也进行了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是形成了专业化的物业管理队伍。按照石化集团重组改制的总体要求,企业办社会部分的人员、资产从原来的主营生产单位分离出来,组建了专门的社区管理和服务机构。例如,在油田企业管理层设有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分片设立若干社区管理中心(二级单位),下设物业管理公司或物业管理站,负责居民小区的日常管理工作。二是物业管理的覆盖面大大拓宽。目前小区物业管理和服务涉及的内容包括房屋的维修、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管理,小区环境的综合治理,治安、环卫、绿化、交通、消防管理,向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服务,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康乐活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等。三是按照关联交易的原则物业公司形成了新的经营运行机制。物业管理公司做到了经费来源规范、成本明晰、费用开支透明。物业管理费支付结算实行业主(即主营单位)与服务方(即物业管理公司、站)共同签认制度。物业管理单位实行了独立核算,实行以满意率指标为主的综合考核。四是形成了合理的服务定价机制。定价是业主和委托服务方关注的焦点。为了体现公正、公平、公开的精神,服务价格确定的原则是;有国家定价的按国家规定的价格执行,无国家定价的按市场价格执行,既无国家定价又无市场定价的按照实际成本+合理利润定价,以上情况都不适用的通过双方协商定价。

物业管理改革的实践证明,对独立工矿企业的居民小区实行物业管理,得到了主营单位和广大居民的支持拥护,总体效果是好的。一是矿区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居民的生活质量、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广大职工更加安居乐业。二是矿区的城市化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实行物业管理,解决了过去长期存在的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状态,为居住小区统一规划、集中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创造了条件。物业管理工作进一步拓展了社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快了矿区城市化的进程。三是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建部级、省级和城市文明居住小区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物业管理工作是创建文明居住小区的重要内容。在创建文明居住小区的过程中,通过居民的参与,有利于塑造他们的文明意识、环境意识和健康向上的行为规范。四是解放了主营单位的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实行物业管理,实现了企业生产经营与社会服务系统的分离,主营单位彻底摆脱了生活后勤方面的后顾之忧,便于集中精力抓好生产经营。同时,物业管理系统与主营单位在资产、资金、人员上做到了三个分清,明晰了成本,有效地解决了过去存在的生活后勤挤占生产成本问题。

石化集团虽然已经开始了物业管理的实践和探索,但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完全摆脱行政型、福利型的运行模式。物业管理经费的来源主要是行政性补贴,个人支付的费用很少。物业公司的造血功能不足,尚未建立起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自立生存的良性发展的机制。由于职工的收入水平不高,居民的支付能力不足,加之根深蒂固的福利观念的影响,在矿区还没有形成足以支撑物业管理公司自立生存的服务市场。从物业管理队伍本身看,也存在着总体素质不强、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

二、独立工矿区物业管理的定位和基本思路

物业管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这一行业在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城市迅速崛起和迅猛发展的事实证明,物业管理在我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独立工矿企业推行物业管理,是符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呼映职工群众对改善居住环境质量要求、促进矿区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大举措。推行物业管理的目的,是向业主提供有效且经济的服务,最大限度的提升和发挥物业的使用价值和最大效用,为居民提供优美、舒适、宁静、快乐、健康的生活环境。物业管理联系着千家万户,物业管理活动既是物业公司通过提供优质服务获得合理报偿的企业经营行为,同时又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政治高度认识和看待物业管理工作,把物业管理与建设文明矿区,塑造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公民,创造温馨、和谐、安居乐业的良好氛围结合起来,促进物业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健康轨道发展。

根据独立工矿企业的特点、社会发展趋势和物业管理本身的发展规律,独立工矿企业物业管理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以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以提升物业价值和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为根本出发点,从独立工矿企业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分步运作,努力促进物业管理方式从行政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服务性质由职工福利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经费来源以单位支付为主向居户支付为主转变,服务方式由内部封闭型向社会开放型转变,实现物业管理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协调发展。

独立工矿企业的物业管理应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专业化管理。将企业内部的生活服务系统与生产经营系统相分离,成立专门的物业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按事业性管理,按合同制和甲乙方方式运作,通过物业管理的专业化提高服务质量。第二步,实行模拟企业法人运作。物业管理公司经济上独立核算,经费来源以产权单位支付为主、个人缴纳为辅,实行经费补贴、模拟法人经营和市场化运作。第三步,实行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在住房制度改革到位、房屋产权归个人所有的基础上,物业管理费用暗补改明补,进入个人工资总额,由个人支付物业管理费用。在居民收入、支付能力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物业服务市场比较发育,服务价格到位,物业公司以优质的服务获得合理的报酬,实现自立生存,自我发展。

三、独立工矿企业物业管理发展模式探讨

石化集团大多数石油化工企业的物业管理已经迈入了第二步,预计还需要经过较长的服务市场发展发育过程,才能跨入第三步。在向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笔者认为,独立工矿企业的物业管理应采取以下的发展模式和策略:

1.走“建管一体化”之路,形成以建养业、以业促建的良性发展机制。对房地产项目从开发建设、销售到售后管理,实行一体化运作是许多开发商采取的成功做法。通过良好管理和优质服务创造开发商信誉和品牌、以提升物业价值、进而促进商品房的销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反过来再为物业管理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这是以建养业、以业促建的良性发展机制。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到位,在独立工矿企业取消实物性分房、实行货币化分配之后,住宅建设必须按房地产开发的方式运作,这必然面临房屋销售的问题。借鉴城市开发商的做法,将商品房开发和物业管理相结合,实行建管一体化模式是独立工矿企业物业管理发展之初的必经之路。

2.走“一业为主、多元化经营”之路,广开财源。服务市场不发育、物业管理收入来源不足是独立工矿企业物业公司生存发展的最大障碍。拓宽收入渠道,弥补经费不足,必须实行“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的经营策略。独立工矿企业物业公司开展多元经营有许多有利条件,特别是发展居住小区的社区服务业大有可为。独立工矿区因远离城市,许多社区服务项目无法依托城市供给,因此物业公司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家政服务、养老服务、餐饮服务、商业服务、教育培训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文化体育服务、家庭装饰服务、房屋出租等内容,既可以方便居民的生活,又能增加收入来源。

3.走精干高效之路,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服务方式社会化。在实行物业管理的初级阶段,物业管理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含量不高、以自我服务为主。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物业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尤其是信息化已经开始渗透到各个领域,物业管理行业也不例外。在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形势下,物业管理如果不摆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管理模式,不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手段,仍然采取封闭式的自我服务方式,物业管理公司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就难以生存。因此,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管理手段,走社会化服务、精干高效管理之路,是独立工矿企业物业管理生存发展的唯一出路。

4.走规模化发展之路,是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的必然选择。像石油企业这样的独立工矿区,居住区分散、规模相对偏小,物业管理机构往往按居住区设置,造成物业管理资源分散,成本偏高,形不成规模效益。随着服务市场的发展、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竞争,通过兼并、重组,走向集约化、规模化是物业管理发展的趋势和生存之道。深圳、上海等地的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独立工矿企业必须适应规模化发展的要求,对物业管理机构有计划的进行合并重组,以发挥规模效益。新晨

5.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造就高素质的物业管理人才队伍。独立工矿企业物业管理的人员大部分是过去从生产一线分离出来的老弱病残和闲散人员,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已不能满足新形势要求。工矿企业物业管理必须按照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和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重视人才培养,努力造就一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素质优良的物业管理人才队伍。

新世纪里,市场意识和市场竞争,对于物业管理行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物业管理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走进市场参与竞争。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在国内物业管理规章制度不断健全、物业管理市场容量不断扩展的机遇下,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不断创新服务平台,才能获得市场。总而言之,物业管理企业,要想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为参与市场竞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竞争中,赢得市场、占领市场。

参考文献:

1、杨文士,张雁.管理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20

生物化工市场发展篇8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的市场化步伐越来越快,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成为推动企业快速发展,推动企业快速进步,推动企业全面融入市场的关键。在企业市场营销工作中,现代物流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必须立足于二者协调的角度,在进一步满足顾客消费欲望和要求的前提下力争采用费用最节约的物流形式,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关键词】

现代物流;市场营销;企业发展

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企业的发展很大一部分推动因素在于完善的健全的市场营销工作。特别是在国际经济、文化等日益交融的今天,企业如果想要真正地走向市场,企业如果想要真正地引领市场,必须制定相对应的市场营销。借助于市场营销工作和策略,来迎合市场的需求,针锋相对地为市场提供相应的产品,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活力。在企业市场营销工作中,现代物流扮演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将深入分析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工作的关联性,并给出合理性的建议和对策。

一、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关联性分析

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更是企业迎合市场,适应市场的关键。在企业市场营销工作中,现代物流扮演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只有全面分析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关联性,才能真正提升市场营销工作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1.物流成本关系着企业的经营利润。在现代企业中,物流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系统的完善的物流系统,快速性直达性的物流体系等,能够使得企业的产品快速地进入市场,快速地抵达消费者手中,有效减少企业的库存率,提升企业经营生产的活力。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一方面为了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也为了缩减企业的生产成本。物流作为企业成本投入的主要环节,在市场营销中,必须注重优化物流成本,有效缩减物流成本,以综合性地减少企业的生产投入。相反,如果企业的物流成本过高,那么企业的经营利润将会降低。

2.物流速度关系着企业的产品的流通性。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在生产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受到国内同质企业的激烈竞争,同时也受到国外企业的竞争。企业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机遇,必须注重提升物流水平,以确保企业的产品快速地到达用户手中。提升企业的物流速度,其作用是巨大的。一方面,企业的物流速度直接关系着企业产品的流通性,企业产品只有在流通环节才能产生利润。另一方面,企业的物流速度更关系着企业的服务水准,便于企业形成良好的市场口碑,维系稳定的消费者群体。

3.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工作互为补充。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是企业走出适应市场,接受市场竞争的关键策略,企业科学完善的市场营销工作,能够使得企业的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进而帮助企业的产品维系稳定的消费者群体,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经营利润。在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中,良好的物流服务,完善的物流服务等,能够推动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成效,使得企业的产品快速地到达市场。反过来,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借助于物流服务来拉近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缩短企业产品与市场的距离,最终提升企业市场营销的成功性。

二、优化现代物流在企业市场营销工作中的运用

在企业市场营销工作中,科学完善的物流系统,是提升企业经营利润的关键,更是提升企业市场营销工作成功性的基础和前提。在企业生产与经营中,在企业市场营销中,应该如何优化现代物流服务呢?

1.完善物流内部管控,提升物流营销水准。在企业营销中,现代物流的营销本身属于市场营销的关键组成部分。为提升企业的营销水平,必须注重现代物流的营销工作。首先,不断完善企业物流内部管控系统,制定完善的服务体系和内控制度,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其次,不断完善企业物流的内部营销工作,将物流的营销与企业整体的营销工作统筹结合起来。最后,在物流营销中,还应该注重提升物流服务的质量。以严格的质量和服务管控为基础,综合性提升现代物流的整体水平。

2.明确服务短期目标,制定科学的战略目标。物流服务是企业产品服务的保障环节,更是关键环节。在企业市场营销的目标下,现代物流应该制定短期目标,并结合企业对物流的需求,构建长远性的战略目标。一方面,物流应该结合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构建科学的短期目标,为企业市场营销工作助力。另一方面,现代物流企业更应该制定科学的长远战略目标,不断从自身做起,努力优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3.结合物流服务的特点,加强政府规划引导。在现代物流服务的发展中,在紧紧跟随企业市场营销目标的同时,更应该结合物流服务的特点,不断结合物流服务的阶段性特点,推动物流服务的健全完善地发展。同时,在物流服务的发展中,必须加强政府的规划引导,促进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协调发展。

三、总结

在企业市场营销工作中,现代物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根据企业的市场营销目标,不断提升物流的服务水平和质量,综合性地提升现代物流对市场营销的推进和补充作用。

作者:佟姗姗单位:大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生物化工市场发展篇9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制约因素;优势;对策;安徽池州

农产品物流是指农产品从供应地向需求地实体流动中,将生产、收购、运输、储存、加工、包装、配送、分销、信息处理等相关功能有机结合,进行优化管理来满足用户需求,并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值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重心已逐步由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因此,农产品物流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由于农产品具有易腐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1],建立完善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可以加快农产品流通速度,缩短农产品流通周期,保证农产品的时鲜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稳定和活跃市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池州市是安徽省优质、特色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心城市之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对促进池州农村经济跨跃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池州市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1.1现状

池州市农产品物流业虽然近年来有所发展,但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物流模式以直销型和契约型为主。直销型的表现形式为“农户或加工企业+消费者”。农户(加工企业)直接将初级产品拿到市场销售,中间环节少,交易成本低,零售价格低,但流通范围与辐射面较小,不利于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同时,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大,规避市场风险能力弱。契约型的表现形式为“合作社+市场”。农户与合作社订立契约,将产品提供给他们,由其负责产品进入市场。这种模式下,农产品有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产品的质量能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合作社面对的是分散的农户,再加上二者利益联结机制较为松散,往往会造成市场交易成本增加,违约现象时有发生。物流企业流通模式在池州虽有存在,但大多数为“个体物流企业(户)+农户或加工企业”形式,业务的重点是从事简单仓储与运输工作,还不能称为现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模式[2]。因此,就目前池州市农产品物流业整体状况而言,其特点是:以自营物流为主,模式单一,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低下。

1.2制约因素

1.2.1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物流主体不成熟。与发达地区相比,池州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公共和准公共设施落后,缺乏大型的仓储与冷藏库;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装卸搬运机械化水平低。全市目前只有杏花村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官港香菇茶叶专业市场、石台茶叶市场等3座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但这3座市场的规模较小,只是简单的为交易双方提供场地,专业设备少,功能档次低,物流管理服务水平差。现有的农产品物流主体主要由农产品加工企业、各种类型的批发商、农民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贩销大户和各类从事物流个体户组成,虽然主体绝对数量大,但从事的仍然是小规模、原始孤立的物流活动,主营业务仍停留在单一的运输和仓储集成上,缺乏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特别是在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设计和管理等高端服务方面更是欠缺,整个物流体系标准化程度不高,效率低下,成本较大。

1.2.2农产品物流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较低。农产品具有易腐性、周期性、季节性的特点,对运输、储藏、加工和装卸技术要求很高,但目前池州市整个物流技术体系较薄弱,仍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80%以上的生鲜食品采取常温保存。冷链物流技术、保鲜技术、包装技术、运输技术等新型物流技术尚未得到很好的应用,造成农产品损耗大,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利益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的利润实现。据统计测算,全市每年产销的水果、蔬菜、畜禽等鲜活农产品因仓储、冷藏库和运输造成的损失率达到3%~5%[3]。近年来,农业信息化建设虽然有所加强,大多数涉农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产销大户、农民经纪人都建有电子商务信息平台,但仅停留在供求信息、价格信息以及展示企业形象的基本功能上,信息平台数据更新缓慢,覆盖面窄,信息流量有限。物流重要环节仓储、运输、配送等仍以人工为主,没有自动化信息网络,不能优化调度、有效配置信息资源,不能为客户提供物流链查询、跟踪服务。

1.2.3组织化程度低,专业人才匮乏。由于农产品物流主体以企业自营和个体经纪人以及运输户为主,无上规模的物流企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缺乏,导致农产品物流过程组织化、标准化程度低,损耗较高,恶性竞争普遍[4]。农产品从农户或农民合作组织售出,经过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及其他各类中间商,到达零售终端,再经过零售商最后送达消费者手中,历经多道环节,使得农产品物流周期延长,农产品被多次装卸、仓储、运输,物流成本大增,同时也造成大量的损失和浪费。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决定物流业的发展,池州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基本不具备系统的物流知识,对操作原理、业务环节的衔接、作业流程、行业标准、服务规范、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知识知之甚少,在很大程度上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要求。

2池州市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基础与优势

2.1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东连铜陵,南接黄山,西邻江西,长江沿北缘横贯东西162km,属国家一级航道。池州港是长江干线重点港口之一,属国家一类口岸,港口吞吐能力1000万t以上。318国道和206国道纵横穿越全市;沪渝高速、京台高速、京广高速、铜九铁路相继通车;九华山机场、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宁宜城际铁路正在建设之中,池州“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已全面构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皖南交通枢纽城市。

2.2特色农业资源丰富

全市国土面积8272km2,其中山场54万hm2,森林覆盖率65%,耕地8万hm2,水域面积8万hm2(其中可养水面4.8万hm2),呈“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自然格局[3]。盛产水稻、棉花、油料、茶叶、蚕茧、木竹、畜禽、水产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出口红茶、茧丝绸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年种植、养殖业农产品逾百万吨。特色农产品有食用菌、精制茗茶、高山蔬菜、地藏黄精、焦枣、板栗、葛粉、猕猴桃、秋浦花鳜、珍珠、河蟹、甲鱼、青虾、木竹工艺品等,仅中药材就有1300多种。丰富的农业资源培育了一大批特色农产品专业区,目前,全市有特色产业的专业乡镇20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近40%;“一村一品”专业村已发展到238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30%,18个村被列为安徽省首批“特色专业示范村”。

2.3农业产业化水平逐步提升

近年来,池州市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以龙头企业、基地、品牌建设为抓手,推动优势产品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全市现有龙头企业180家,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84家,这些龙头企业主要涉及粮油、茶叶、水产品、野菜、山芋、蔬菜、蚕丝、中药材等10个行业30类产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540余家,发展成员6万人(户)。现已建成优质粮油棉基地17万hm2,特色水产养殖面积2.1万hm2,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园1.3万hm2,蔬菜基地1.8万hm2,中药材基地0.53万hm2,生猪养殖120万头、家禽3000万只。池州市已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9个,绿色食品认证21个,有机食品认证23个,省名牌农产品20个,省名牌产品6个,省著名商标19个,

2.4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

“十一五”以来,全市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的,农村社会面貌大有改观。截至2009年,全市累计完成“村村通”公路建设近1800km,99%以上的行政村已通了水泥(沥清)路,全市农村公路交通网基本形成。实现了村村通电话、通光缆、通宽带,有线电视和移动电话信号覆盖率均达100%;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市农家店达690家,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和60%以上的行政村。农村基础建设的夯实,不仅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改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提高了农民的素质。

2.5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带来大发展机遇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我国首个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和国外产业转移而专门制定的规划,使得皖江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池州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心城市之一。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必然促使池州基础建设力度加大、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大公司大企业大项目落户本地增多、政策的倾斜度加大,由此,必然会带动池州市大物流的发展。

3发展池州市物流业的建议与对策

农产品物流业是连接农业生产与市场消费的关键环节,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池州市发展农产品物流业的基础与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发展农产品物流业应以政府为主导,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池州农产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建立高效的物流平台。

3.1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农产品市场

物流基础建设是推动物流业发展的根本。当前应以池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特别是要加强对市场、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要加大旧农贸市场改造力度,使其上规模、上档次。要根据人口数量、消费结构和收入水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农产品市场,完善农产品市场功能。要积极建设物流园,政府可通过政策优惠、资金扶持、招商引资等手段,引导各类物流主体进入物流园,形成农产品物流产业集群化,发挥物流业的集聚效应。当前,应在池州主城区建立一座综合性、大型的农产品市场和上规模的物流园;在现有基础上通过改造,青阳、东至、石台3县可各建一座综合型、规模化农产品交易市场[5]。

3.2培育农产品物流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

鉴于当前物流主体呈多元化的格局,政府要积极支持和鼓励这些主体参与农产品流通,同时,应出台政策,列出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以市场为依托的农产品运销协会,农民经纪人、商、中间批发商等中介组织。大力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体系,使之主导社会化、专业化的农产品物流服务,成为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示范者和中小物流组织及个体资源的整合者。当前池州市最切实可行的是积极引导筹建由商贸、交通、供销社、邮政等部门组成的第三方涉农物流企业。要积极采用“物流企业+农户”、“协会+农户”、“经纪人+农户”、“超市+农户”等形式,提高物流组织化程度,改变规模小、封闭运行、抵抗风险能力弱的现状,实现农产品运销规模化、系列化、集约化,减少农户进入市场的交易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效益。

3.3引进和开发农产品物流技术,培养物流人才

农产品物流涉及到农产品生产到流通全过程,不仅技术涵盖面广,且技术含量高,物流技术是物流业发展的支撑点。物流技术主要分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2个方面,最重要的硬件技术是运输、仓储与包装技术;软件技术为信息与管理技术。当前,池州市急需引进和开发的是包装技术、保鲜技术以及物流信息技术。包装技术方面要注重其保护、定量、标识等功能;保鲜技术方面要着力引进开发农产品保鲜技术装备,条件成熟要积极发展冷链物流技术;信息技术方面要加强整个物流链信息整理与整合,以达到信息共享目的[6]。人才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因素,目前池州市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紧缺,因此,除积极引进先进地区物流企业和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外,政府和企业要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可通过参加物流管理专业进修,网络远程教育,阳光工程培训等多种形式,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同时要建立物流行业职业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3.4建立完善农产品物流信息和标准化体系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加强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成立由农业、贸易、气象、供销、交通、工商、统计等部门参与的农产品市场预测预报体系,对有关情况及时分析预测和;同时,建立全市统一的农产品市场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制度。加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以期达到整个产业链上资源共享、信息共用;通过网络和其它媒体让农产品信息真正进村入户,切实为农户和龙头企业提供前瞻性、引导性的市场信息。当前,应在几个较大的农贸市场建立信息公告牌以及农产品信息查询机,同时,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专业网站。建立农产品质量体系标准,在质量,规格、包装等方面加快实现标准化,逐步实现质量等级标准化、重量标准化、包装规格标准化。加大对农产品基地认证、质量认证、产地环境监测,严格推行农产品检验检疫和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农产品种养及食品加工、销售等环节。要通过科学化的物流设计、管理和实施,使农产品运输、包装和分销方案合理化、最优化,运输包装重复利用,销售包装无害、易处理,降低对农产品污染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3.5发挥政府对农产品物流业的支持和引导作用

农产品物流业涉及面广,牵动性强,完全依靠市场规律,任其发展,缺少政府引导与推动,发展会较缓慢,甚至会步入畸型发展轨道。政府应积极发挥其应有的助推作用,引导和规范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一方面,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各类物流主体引进先进技术装备、改善物流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物流绩效和物流服务水平;健全社会保障和就业机制,促进生产性和流通性等企业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7]。另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物流项目的扶持,农业物流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等。通过政府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双引擎,必将推进池州市农产品物流业健康、稳定、快速、有序发展。

4参考文献

[1]李培敬.河南省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乡镇经济,2009(11):58-60.

[2]郑祖起.发展三明农产品物流业对农业产业化的促进[j].韶关学院学报,2009(11):76-79.

[3]池州市统计局.2009年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0-03-26]./news/open.asp?id=32817.

[4]凌中南.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9(10):5-8.

[5]钱廷仙.模式优化与农产品物流可持续发展[j].江苏调味副食品,2010(1):1-5.

生物化工市场发展篇10

一、建设现代商贸城的目标定位

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重点发展优势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全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努力构筑高效益、强辐射、广就业、多层次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力争到201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59亿元,年均增长14.5%,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54亿元,年均增长14%,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9.72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的52.5%;推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从“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打造台州市的现代商贸中心、现代物流中心、现代会展中心和现代金融中心,建设成为具有完善的中心城区功能、市场集散功能和产业配套功能的现代商贸城。

二、建设现代商贸城的重点举措

1.构建现代商贸中心。坚持商贸发展与优势产业的良性互动,真正形成工贸并举的发展格局。一是做大做强塑料类市场。重点建设台州国际塑料城和台州化工塑料市场,不断拓展上下游相关产业,形成塑料原料、塑料制品、塑料模具、塑料机械相互配套,块状经济优势明显的塑料产业链,努力打造全国塑料制品的源头市场和专业采购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技术开发中心,成为全国行业性龙头市场。二是做大做强工业原材料市场。重点做好再生金属产业基地的整合、搬迁和扩建工作,积极建设集原料销售加工为一体的钢材市场、有色金属市场,努力打造成华东乃至全国的工业原材料调剂中心和采购中心。同时积极延伸原材料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三是做大做强各类机械设备市场。今年要实质性启动特种设备市场搬迁和台州建筑工程机械市场建设,明年规划建设台州机械设备市场,积极争取国内外机械设备厂商在路桥设立地区性销售公司,建立集区域总、展示中心和维修中心为一体的机械设备销售市场,打造全国最大的机械设备市场群。四是依托块状经济和产业优势,做大做强汽摩配件、五金机电、电动车、卫浴洁具等产地型市场,形成地方特色的市场群,提高整体对外竞争力。坚持商贸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良性互动,努力增强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一是以路桥老城区为中心,结合城中村改造和规划调整,逐步搬迁钢铁市场、粮食市场等功能不全、交通不便的城区市场,加快改造小商品批发市场,引进大型百货商场及购物中心,形成集购物、休闲、旅游、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具有路桥特色的中心商业区。二是以腾达路为轴心,结合城市新建工程,把新城商贸区打造成为集会展、市场、商务办公、星级酒店、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商贸区。腾达路东段区域,结合良一村改造和钢铁市场搬迁,重点建设塑料产业市场集聚区和机电五金市场区;腾达路中段区域,规划设计文体中心东侧的高品位商业区,发展繁荣玉宏现代城、刚泰艺鼎广场等一批商业街区,加强耀江广场等大型商贸设施的业态引进工作;腾达路西段区域,重点抓好浙江陶瓷卫浴博览中心、家具博览中心的规划设计。坚持商贸发展与拉动消费的良性互动,全力打造台州一流的购物环境。一是把握高端消费,大力开发高收入群体的消费空间。加快发展汇集世界一流品牌的高档专卖店和精品百货商场,打造台州高端消费聚集区。二是紧扣消费亮点,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女性消费品、儿童用品、时尚服装等特色市场和专业街。积极推动台州女人街建设,加快银座街、富仕路的时尚服装专业街和金鹊街的童装专业街的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的都市商业街。三是锁定消费热点,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产品、建筑装饰、家居用品、珠宝首饰等零售市场。以方林汽车城为依托,建设汽车4S店集聚区和路桥二手车交易市场,加快发展汽车展示、销售、维修、装饰等服务行业,把机场迎宾大道建设成为汽车销售服务产业带。积极引导电子数码城、建筑装饰市场、家居用品市场朝着专业市场零售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档次,改善购物环境,增强路桥在台州购物消费方面的首位度。坚持商贸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良性互动,不断扩大国际国内的发展空间。要延伸“走出去”的内涵。鼓励中国日用品商城及台州国际塑料城、金属原材料、机电设备等产地型市场的对外推介工作,促进国内国际采购,扩大市场份额;支持有条件的市场到省外、国外发展分市场或采购窗口,打造服务区域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平台;积极构建省外、国外营销服务网络,进入主流销售渠道,实现产品终端销售;提升市场的文化理念、设施条件和服务功能,塑造路桥市场的整体品牌效应。要提高“引进来”的水平。主动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加大选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港口物流、研发设计、金融服务、休闲旅游、会展等领域,吸引跨国采购中心、知名会展公司、国际零售巨头等来我区设立分支机构。坚持商贸发展与管理创新的良性互动,有效提升市场运作的综合活力。要转变市场交易方式,加快“数字市场”建设,逐步引进并推广合同订货、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逐步改变传统单一的“现金、现货、现场”的交易模式。要不断完善市场功能,按照现代市场的标准,把信息网络、金融服务、物流配送、仓储停车等列入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要推进市场法人化管理,积极探索村办市场的投资和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政府调控能力,为市场的成功转型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

2.构建现代物流中心。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物流产业化进程。加快完成台州物流中心的修建性规划,尽早做好台州市国际物流中心、粮食物流仓储中心、钢铁、塑料原料物流仓储和流通加工基地的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各项目尽快动工建设。加强甬台温铁路台州货站、区内快速干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省市支持104国道西干线项目尽快动工,做好台州新机场、沿海高速公路、金清物流港项目前期工作,不断完善内外运输网络体系。加快现代物流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建立数据交换处理中心。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企业。积极推动联托运、仓储等企业发展,引导和支持工商企业实践现代物流理念,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大型专业市场和生产企业,延伸原有营销网络,逐步建设现代化、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企业。积极引入区外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培育扶持一批小型物流企业,形成少数大企业为主导、大量小企业为补充的物流产业“金字塔”结构,满足不同层次的物流需求,同时为打造物流园区奠定企业基础。积极推动物流业态多元化,发展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务。依托现有专业市场优势,进一步开发增殖服务,发展原料采购、加工、配送一体化服务的物流模式。依托电子商务构建的虚拟交易平台,通过物流中枢配送,实现网上信息流和现实物流的无缝衔接,推动实体经济中的专业市场发展。依托广大中小企业的物流需求,发展主攻零担快运的货物配载中心,合理配载、分流货物,降低中小企业运输成本。

3.构建现代会展中心。整合会展资源。充分发挥台州市国际会展中心的核心作用,依托中国民营经济论坛这个平台,力争市里统一调控台州各类大型展览和商务会议,提高展会集聚度,努力打响台州会展业的整体品牌。做大产业会展。依托区域产业特色,重点发展以优势产业为基础的专业会展;依托商贸兴旺优势,引进国内外知名巡回展落户路桥。加强与国内会展业的合作,支持各类企业举办中小型展会。打造品牌展会。充分发挥“中国塑料交易会”的龙头作用,加快培育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性会展,努力把“汽车展”、“汽车工业博览会”、“印刷展”等大型展会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品牌展会。培育市场主体。发展各类会展公司、会务公司及服务机构,鼓励各类会展企业创办专业展,支持会展龙头企业加强与国内外展览公司对接,推动规模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

4.构建现代金融中心。健全金融市场体系。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落户路桥,规划建设双水路为金融一条街,加速建成区域性的金融机构集聚中心。兴建现代化证券期货交易平台,建立规范的信托、证券、保险、典当、担保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平台,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引导和扶持优质企业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推动企业开展资本运营。促进地方金融发展。积极支持台州商业银行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上市,鼓励他们实施跨区域经营战略,增设网点,扩大规模,逐步向大中型商业银行发展。积极稳妥地引进优良的国外战略合作者,通过战略合作、策略合作等方式,学习发达国家社区银行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技术经验,迅速提升小法人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推进金融业务创新。要创新经营理念。坚持存贷业务为首的同时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产品,努力改进金融业务增长方式。要创新服务手段。针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运作的特点,加快高新技术在金融服务中的推广和运用,研发更加灵活多样的金融结算工具、金融投资工具,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要创新特色产品。大胆探索符合中小企业、城市居民和新农村建设实际需要的融资服务项目和信贷品种,进一步拓展个人创业贷款。加强金融风险监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及高管人员的监管,依法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管理,落实授信授权制度,加强责任约束,确保客户资金安全。建立健全金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应急预案,维护金融稳定。加大对逃废金融债务、恶意套取银行贷款等行为的惩处力度,严厉打击金融犯罪。

5.统筹服务业全面发展。积极发展旅游休闲业。把握路桥的优势和特点,做好“海阔、商浓、产业”三大文章:利用海岛滩涂资源,加快黄琅滨海旅游区的规划建设,开发休闲度假旅游;利用市场众多、商贸繁荣的优势,打响“商旅之都、购物天堂”品牌,开发休闲购物旅游;利用路桥汽车等产业优势,挖掘民营经济创业题材,开发企业商务旅游。健康发展房地产业。调整优化住房建设结构,扩大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加快拆迁安置房建设,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培育房屋租赁业,促进租赁市场与交易市场协调发展。稳步发展文化娱乐业。规范文化娱乐市场健康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基础设施。扶持新兴文化产业,优先发展现代传媒业、文体娱乐消费业、文艺和体育培训产业。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建立和完善各级社区服务中心,拓宽服务领域,积极发展养老、托幼、医疗、健身、家政等服务项目。培育发展中介服务业。积极发展和引进会计、咨询、评估、法律、营销策划等中介组织,加快形成种类齐全、运作规范的中介服务体系。扶持发展信息服务业。优化信息资源配置,发展网络增值服务,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家务建设,不断提高信息基础设施的应用效能和信息化服务水平。

三、建设现代商贸城的有力保障

1.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现代商贸城建设领导小组及下设办公室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切实承担起对全区服务业发展进行宏观指导、综合协调的职能;各镇(街道)设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总体形成统一领导、上下贯通、分工负责、协调有序的工作网络。建立现代商贸城建设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分析发展形势,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建立区四套班子领导联系服务业重大项目制度,推动项目落实;完善对镇(街道)和部门的服务业发展目标考核体系,把现代商贸城建设情况作为年度考核和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加快改进服务业统计制度,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完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研究制订发展服务业的各项政策。对服务业重点项目,要优先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优先争取省市重点项目戴帽指标;加强行业人才培养和岗位职业培训,鼓励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服务领域创业和就业。多渠道增加服务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探索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基金,统筹使用财政扶持资金,对服务业中的优势产业、新兴领域和薄弱环节进行有效扶持;鼓励服务业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支持服务业企业通过上市等方式直接融资,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及地方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业的信贷支持。

3.深化改革,加快体制创新。坚持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加快服务业领域改革步伐。进一步放宽服务领域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垄断,允许各类资本进入法律未禁入的服务行业和领域,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以更灵活多样的形式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我区服务业发展。深化服务业企业内部改革,壮大服务业企业群体,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4.转变作风,提高政府效能。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着力转变工作作风,大力改善发展环境。把上级精神与区域实际有机结合,把政策法规与具体操作有机结合,为商贸城建设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强化责任,坚决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现象,坚决纠正“中梗阻”现象。转变职能,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加快行政许可职能归并工作进度,加强区办事中心建设。

5.夯实基层,提升工作水平。镇(街道)村两级组织在推进商贸城项目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着眼于提高镇(街道)党(工)委驾驭全局、推进发展、构建和谐的能力,加强镇(街道)党(工)委领导班子自身能力建设。着眼于增强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执行力,以理顺村“两委”关系为重点,开展“和谐村班子”创建活动,抓好薄弱村转化、帮扶工作,为明年换届夯实基础,巩固村级组织建设。着眼于提高镇(街道)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完善并落实干部绩效考核、干部驻村联户等制度,转变镇(街道)干部机关化作风,使他们走进村居,掌握民情,建立感情,推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