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现代物流业发展十篇现代物流业发展十篇

现代物流业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9:20

现代物流业发展篇1

【关键词】省际边缘区;现代物流业;淮海经济区

中央已明确提出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省际交界地带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区域。边缘地区是指一个中心而言,两个以上的省的边缘地区便构成了省际边界地区。我国省级行政区陆路边界线共66条,总长5.2万km,分布了849个县级行政区占全国县市总数的39%。我国有名的省际边缘地区有湘赣、闽浙赣、鄂豫皖、湘鄂川黔、晋冀鲁豫、苏鲁豫皖、晋察冀、陕甘宁、川陕甘等。大部分省际边缘地区仍处在不发达或贫困状态,其经济水平和发展速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从我国的现实经济问题出发,深入剖析省际边缘区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一、省际边缘区的基本特征

(一)区位的边缘性与经济的欠发达性

省际边缘区位于省区交界区位,在空间上远离本省会等中心城市,表现出区位的边缘性。以淮海经济区为例:除了山东省济宁离省会济南(186km)稍近一些之外,其它地区与本省的省会城市都在300km左右。如徐州距离南京360km左右;商丘市距郑州市230km,日照、临沂、菏泽距济南市分别为359km、278km、298km,淮北市距合肥市达318km,连云港市距南京市达315km。由于处于远离所属行政区域中心城市的边远地带,难以得到中心城市有效的辐射和带动,导致边缘区的经济发展难以形成整体优势和竞争力,使省际边缘地区在全国区域经济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引起边缘区域的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外流,从而表现为经济的欠发达性。

(二)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

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使边界地区资源禀赋十分丰富。省际边缘区不仅具有丰富的煤炭等矿物资源,而且有些地区具有独特的农业资源,产有优质的经济作物,并且数量上占全国很大比重,相当数量的能源及矿产资源分布在边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省际边界地区煤炭储量至少有3000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储量的40%以上。尽管大部分边界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由于地处边远,信息不灵,交通闭塞,运输困难,再加上地域经济组织上的分割,边界地区始终未能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农副产品商品率不高。

(三)区域经济行政分割现象明显

在行政区交界地带,由于不同的开发主体利益不同,更重要的是各自为政,严重影响了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区域整体效益的发挥。有些省区之间资源互补性很好,但是由于行政界线的分割,使产业聚集与扩散受阻。如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但内部却形成明显的经济梯度。这种经济梯度有利于中心城市的产业集聚和扩散,有利于区域内资源的合理配置。在经济发展战略上,上海与江浙两省多是从自身的利益来确定其发展战略。受行政区划体制的约束,苏沪浙三省市之间以及其内部之间的产业传递十分困难。

(四)没有形成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的城市群

由于大部分省际边缘区远离本省的经济发达城市,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实力较弱。以传统的低效益农业为主,工业产业结构单一并且现代化程度低,商业很不发达。由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过低,经济效率比较低下,因此没有形成一个有较大规模的、有较强实力的城市群。

(五)产业结构趋同与工业缺乏特色

省际边缘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工业缺乏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从而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以淮海经济区为例,主要是煤炭工业为主,如徐州为机械、食品、电子、化工;连云港为电子、化工、医药;产业结构雷同,没有特色。上级政府和发达地区的经济实体多不愿在这里投入资金和人才,使本来产业结构低级、经济效益低下的边缘地带,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拉得越来越大了。

二、省际边缘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一)区位的边缘性提供广阔的大市场

省级边缘地区的地缘优势为建立快捷、通畅、高效的区域运输网络系统提供了可能。省际毗邻地区地域相邻、资源共生、线路相连,构成了空间上统一的大市场。以淮海经济区为例,徐州历史上就是大的货物集散中心。多层次、大运量的交通网络以及功能集中、转换便捷的综合通体系对徐州市发展现代物流业有着重大的意义。大流量、综合性的交通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关键因素之一。交通枢纽地位是中心城市有效组织物流和商流,成为贸易中心和组织中心的保证。徐州是在区域空间联系网络中处于最佳区位的城市,在省会城市的有效辐射范围内,与南京间有宁徐高速公路相连,交通及通讯十分便利。同时徐州与区域其他城市有方便的交通通讯联系,处于区域交通网的中心位置。

(二)现行的行政体制制约物流发展的规模

边缘地区往往为两个或以上的省级行政区所分辖,如晋冀鲁豫边区,苏鲁豫皖边区等为四个独立行政区域分辖。从省内来说,它们都是每个省的边缘区,由于经济和政治体制造成的地区分割,阻断了相邻各地的社会联系和经济联系,人为地为边界地区的经济联系与发展制造了许多障碍,从而使省际边缘地区一直处于各省区经济发展的边缘。我国的各省区经济大多自成体系,表现为“大而全”、“小而全”的产业结构特征,阻碍了资金、劳动力、技术、物资等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由于受到行政区的分割,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受到地方保护主义干涉,致使要素与产品不能按照市场规律自由流动,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三)资源型的产业结构决定物流产品结构单一

省际边缘区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以淮海经济区为例,煤炭探明储量占华东地区的88%以上。由于资金基础薄弱、技术水平落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依靠资源建立起来的资源型工业体系,其经济发展高度依赖资源,该区域的工业生产力水平低,技术水平较为落后,许多工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或资源形式工业,有的只是进行资源开采,有的虽有依赖资源而进行生产加工的产业,大多也产品单一,品种极少。这样就形成了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的单一性。这就决定了物流产品结构的单一性。这种煤炭资源输出型的物流结构,产品体积大,运量大,但是关联度较小,对其他产业的带动性较小。与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其经济结构多元化,产品丰富,产生了巨大的物流需求。

(四)具有较强的后发优势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各项功能活动贯穿于国民经济活动之中。省际边缘地区往往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发达,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但是省际边缘地区的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区域内的中心城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增长极,带动广大的腹地发展经济,提升区域竞争力。现代物流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前后向联系密切,是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通过整合资源型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关系、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生产要素市场、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富余劳动力在产业和空间上向现代物流业转移,发挥规模经济和空间集聚作用,打破区域发展不均衡,化解需求不足、区域经济低水平循环等矛盾,实现区域经济良性发展的目的。

三、省际边缘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跨省经济开发区

跨省经济开发区指在若干个相邻省级行政区域的交界处,将一些自然条件、经济现状、发展方向比较一致的但分属不同行政区的地区划分在一起,共同组成一个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区。跨省经济开发区的建立可以弥补现有的行政区、经济区对于边缘区重视不够、影响难以到达的弱点,从而照顾到边缘区的特殊情况,对已有的行政区、经济区起到完善与补充的作用。行政区和以此为基础的经济区的条块区分造成了一些人为的障碍,而突破行政区界限的跨省经济开发区可以起到弥补的作用。其次,这些边缘地区尤其需要中心城市的外力推动,建立跨省经济区有利于形成多方位的对边缘区的影响。再次,建立跨省经济区可以加强省际边缘区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集中力量整合资源,产生规模效应,有利于形成区域内较强的新的经济中心。

(二)建立统一市场体系

市场一体化就是通过消除市场壁垒,统一市场规则,健全市场体系,促进商品流通,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构筑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产业一体化就是通过产业结构,突出产品特色,培育企业集团,实现互补升级,构筑淮海经济区内城市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柱。在进行市场开发时,合作各方应树立统一的市场概念,而不是各自为政,抢夺市场,以营造内部协调发展、对外统一竞争的良性循环的发展环境。统一市场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区域间要素的自由流动。

(三)强化建设物流中心城市

发展具有省际交界地缘优势的城市,强化边界城市的商贸、物流集散功能和信息、资金、技术中转平台的功能,逐渐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导、新兴服务业全面发展的全国性枢纽城市。以淮海经济区为例,选择徐州作为区域开发的现代物流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拥有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区位优势,经济实力较强,多年来一直发挥着物流集散的区位功能。徐州市要作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确立商贸物流中心地位,建成区域性大城市;连云港、日照作为淮海经济区的沿海港口城市,近年来发展较快,可作为区域开发的二级城市,进一步发挥其区位优势,成为淮海经济区技术、资金、信息、人才交流的枢纽,对外开放的平台;连云港开放较早,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新亚欧大陆桥的建成,连云港市成为中西部地区的入海口,确立其在淮海经济区的现代物流枢纽地位,建设成为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辐射全国较大城市。

(四)确立徐州市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地位

淮海经济区位于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由东起连云港,西到开封,南起蚌埠,北至泰安的四省20个地市组成。长期以来,区域内相同的气候、资源,相近的历史进程、经济活动水平、长期的经济交流和联系所形成的区域市场等条件,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较为完整的地域空间。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告诉我们,区域要协调发展,客观上要求有多个增长极,也就是若干个经济板块,特别是要求有带动区域发展全局的中心,往往就是一个特大中心城市。徐州地处长三角和环渤海这中国两大增长极的中间位置,还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既是“五省通衢”之市,又是万商云集之地。从战略支点必须具有交通枢纽、产业牵引、要素集散、服务中心、管理中心和创新中心的功能来看,徐州地理位置居中,承东启西、接南转北,具有传导和中继作用,理应成为促进淮海经济区崛起的战略支点城市。

四、结论与展望

我国尚处于体制转轨、经济转型时期,在现行体制下,位于省际边缘区的徐州政府的规划只能起作用于自己行政区划内,立足于本市对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一些设想可能过于理想化,某些方面与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区域化扩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存在着来自体制矛盾的思路差异。同在淮海经济区内的济宁、临沂市会各自立足本市,提出打造物流区域中心或区域物流枢纽城市的设想。由于行政壁垒的作用,出现过度竞争,阻碍区域物流系统整体功能的形成。这方面矛盾的解决,只有推动围绕建设区域物流服务网络体系的共同目标,联动突破体制障碍,各自跳出行政块块,按照各自比较优势进行功能分工,实现区域物流网络的各个枢纽、各个结点以至各个物流企业相互之间都能在协调配合下和谐运行。

【参考文献】

[1]肖金成.省域中心与边缘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4,(3).

[2]郭荣兴.中国省级边界地区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

[3]朱传耿.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模式研究[J].人文地理,2006,(1).

现代物流业发展篇2

1、全力推进“无水港”建设。“无水港”是内陆城市兴建的大型综合性物流园区,既是我市打造承东启西、通江达海、公铁衔接枢纽性物流区域中心的关键载体,又是建立进口铜废料转关通关的重要路径。在*市与*港两地六方的共同推动下,9月24日,正式签订了合作建设“无水港”协议。*港务集团公司投资在*铜拆解园区征地500亩,作为“无水港”永久性造址。一期开发300亩,设计年作业量10万个标准箱(teU),通关量5万标准箱(teU),货物作业量500万吨;二期开发200亩。两地六方共同努力,把*“无水港”建设成为高标准的具有示范意义的*省一流的“无水港”。

2、采取外引内强的办法,培育、引进了一批物流企业。市政府14、15号文件出台后,先后认定了11家重点物流企业。*物流等6家被认定为规模以上物流企业,邮政物流、星宇物流、铜都物流等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规模效益日益显现,截止20*年10月,*物流营业收入实现1.5亿元、缴纳税费1400万元,税费同比增长150%,20*年将为*财政增加500万元的收入;邮政物流营业收入实现407.6万元、同比增长164.7%,在全省邮政系统列第二位,增幅排第一位,税费同比增长113%;星宇物流营业收入实现200万元、缴纳税费45.6万元,税费同比增长103%;铜都物流作为今年新开办的物流企业,发展较快,拥有货运车辆19台400多吨位,实现营业收入900多万元,缴纳税费50多万元;*、*等4家物流企业落户*。

3、深化了与中国邮政物流战略合作成果。8月9日,中国邮政物流公司*副总经理专程来鹰出席了邮政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推介会,将*列入全国100个邮政物流节点城市。*邮政物流抓住这一机遇,开通了*省际物流专线,不断扩大运能运量,逐步开通温州、*、深圳、广州等地的省际物流专线,开通了福建三明、漳平、*、福州和去、贵、川、渝等省市的公铁联运专线。

4、启动了城市物流中心项目规划。城市物流中心初步规划面积2000亩,城市物流中心包括涉运部门联合服务大楼、汽车交易市场、汽配服务市场、家装建材市场、配套仓储设施、城市生活物资配送中心。充分利用*铁路南站货场和市场群优势,一方面积极开展物流招商,引进“长、珠、闽”三角经济区等地客商,来鹰投资创办物流企业、发展整理、包装、配送、加工、装配等物流企业,建设物流基地;另一方面,鼓励本地货运企业、公路运输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发展,促其做大做强。

5、启动了“十一五”物流发展规划。按照物流规划操作性强,规划编制水准高的要求,已与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北京邮电大学进行了沟通,经过我们的努力,6月19日至20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冯浩主任等一行专家组,就我市“十一五”物流规划的制定工作来我市进行调研,明确了由他们负责我市物流产业规划的编制和信息化工作。目前,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的原则、范围、思路已经形成,正在积极开展规划前期的各项准备,经费落实后,即可启动编制工作。

6、努力提高货运车辆运力。今年全市力争增加货运车辆运力31500吨位,并以市发展现代物流工作领导小组的名义,下达各目标单位。各目标责任单位将目标进行了分解,落实到责任科室和人头,大多数建立了工作班子,*县、*工业园区、市经贸委行动迅速,新增货车运力较快。11月16日,在全市调度会上各目标单位纷纷表示一定要完成目标任务。

二、领导重视、科学定位,高起点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1、领导高度重视,高位推进物流工作。7月24日至25日,市委杨书记率团赴北京先后会晤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铁物资总公司、中铁现代、中国诚通、中国邮政物流的高层,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取得丰硕成果。并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聘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何黎明副会长为*市经济发展顾问,何副会长对我市发展现代物流工作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9月3日,董市长率有关部门负责人赴*考察访问,并与*港签订了合作建设“无水港”备忘录,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物流业的发展。

2、建立了工作班子和工作机制。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副市长*任组长,副市长*、市长助理*、*为副组长的发展现代物流业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专门的工作班子。领导小组不定期地召开工作会议,总结阶段性的成果,分析物流发展态势,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工作任务与要求,从而推动了物流工作的健康发展,为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3、明确了物流工作思路。自今年5月份组建物流工作班子以来,在市长助理*的带领下,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了大量调研,在充分吸收外地发展现代物流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以运起步的物流工作思路。目标是把*构建成物流政策盆地、服务高地、投资福地,用3—5年的时间,用不太多的投入,使得*物流及相关产业成为每年对于地方财政收入贡献上亿元,产值百亿元的产业群。

4、出台了促进现代物流业的一系列政策。为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促进汽车货运产业发展的意见》、《规模以上汽车货运企业认定暂行办法》,各涉运部门相继制定了具体实施意见和操作办法,如稽征分局对外来注册新办的物流企业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国土部门对物流项目的用地比照工业用地办理等。

5、营造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浓厚氛围。6月15日在*华侨饭店召开了“建设现代物流,打造世界铜都”新闻会。会上,市委常委、副市长*,副市长*和市长助理*先后介绍了我市的基本情况,发展物流的基本思路和扶持政策,并回答了境内外记者的提问,这次新闻会,在全省乃至周边地区都造成了很深的影响,引起了物流界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及时编辑《物流工作简报》和《物流快报》,交流工作经验和成果,反映存在问题,提出工作要求。分别编辑报送9期,市委杨书记,董市长,市委常委、副市长*,副市长*,市长助理*分别在三期《物流快报》上作了批示,市委常委、副市长*,副市长*,市长助理*多次出面协调涉运部门的关系,亲自解决有关问题,为我市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

三、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不断优化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环境

1、建立了货运汽车联合办公、审批、收费制度。市政府14号、15号文件出台后,为货运企业提供方便,集中办证交纳税费,吴副市长、林副市长先后多次到实地进行了考察,确定了在*稽征分局月湖稽征所联合办公,目前地税、稽征、运管部门已集中办公。从运转来看,总体解决了办理税费集中缴交,但货运企业要求将所有涉运部门集中办公。

2、对县(市、区)和市区涉运部门进行督查。由市政府督查室和物流办组成专门的物流工作督查组,在市长助理*的带领下,先后深入到县(市、区)及涉运相关部门作了专门督查。要求涉运部门与物流企业召开座谈会,听取企业的意见,减少办事环节,降低收费标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县(市、区)要尽快成立相应的物流工作机构,认真落实“四大一新”发展战略,结合当地实际,摆正位置,进行科学定位,找准发展物流工作的突破口,推动物流工作向纵深发展。从督查情况来看,各地发展不平衡。*县成立相应的机构,工作开展比较扎实;*市转发市政府14号、15号文件,成立了物物工作领导小组。

3、组织物流企业对涉运部门进行行风评议。为改善发展现代物流的环境,我们已制定了对涉运部门进行行风评议表,争取在年底或明年初组织评议,评议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并督促有关部门制订改进措施。

4、落实部门责任制,制订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要求各涉运职能部门,尤其是交警、运管部门要解放思想,顾全大局,制定宽松的配套政策和服务指南,简化手续,提供优质服务,遗留问题能不追究的,尽量不追究,能豁免尽量豁免,逐项予以解决。

5、筹建并开通了*市物流信息网站。在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牵头下,在电信、移动、联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物流信息网已于12月正式开通,为社会及物流企业提供了快捷的物流信息服务。

6、成立了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为搭建企业与政府沟通交流的平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经市政府同意,市物流办与企业共同运作,民政部门批准成立了*市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吸纳物流企业57家。通过政府与企业的互动,积极争取优惠政策的扶持。

7、加强了物流办制度建设。市物流办按照物流工作思路,制定建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涉运部门办事指南和操作流程,建立了物流工作协调落实机制、内部岗位职责、管理制度。

四、巧借外力,协同作战,着力解决铜拆解园区进口铜废料的转关通关问题

为解决铜废料进口转关通关问题,副市长*、市长助理*率市物流办、口岸办的同志分别赴*、天津、廊坊、南海等地的拆解园区和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学习考察。多次与*检验检疫局、*海关、省口岸处座谈沟通,取得了*检验检疫局、*海关的支持,并同*、*、*等地的海关、检验检疫、港口等部门进行了联系,并赴*港作了实地调研,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打通第7类铜废料通关工作思路。11月3日我市和*两地六方共同签订了合作建设“无水港”备忘录,*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将高度关注、密切配合、大力支持*“无水港”建设,积极实施出口货物“属地报关、口岸放行”和“产地检验检疫、口岸查验放行”以及进口货物“先报检,后报关”的通关模式,两地口岸查验部门将争取海关总署和国家质检总局的支持,使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进口货物获得更多的转关便利。11月1日,*港集团公司刘秀清副总经理来我市考察调研后,表示要积极打通*到香港的直航航道,利用*港对*港80%的控股权,近期赴*港协调*海关,*检验检疫局的关系,帮助我们解决进口铜废料从*到*的直接通关问题。我们将巧借外力,积极争取国家海关总署和质检总局把*列为进口废旧金属转关试点,在起步阶段建立港口初检——园区清关的转关通关机制,最终争取口岸验放,园区查验清关的直接通关模式。

20*年物流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1、投资引商环境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为提高我市招商引资力度,方便来鹰投资兴办物流企业。相关部门要采取灵活的做法,一司一策,优化服务,主动为外来投资兴办物流企业者解决实际困难,提供周到热情的服务,树立良好的形象。

2、发展不平衡问题。从纵向来看,*工业园区物流工作形势发展迅猛,*较积极主动,成立了物流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物流工作机构,工作开展比较扎实;有的地方成立了物流办事机构,但工作尚未启动。从横向来看,市地税局、市交警支队、市交通运管处、市稽征分局主动服务意识强,出台了便利优惠的操作办法;有些部门以上级主管部门有文件规定来作挡箭牌。

现代物流业发展篇3

二、鼓励改造提升物流项目。物流信息系统改造项目,当年新购置(开发)计算机网络信息硬件、软件投资额50万元以上的,按实际投资额的5%给予一次性补助,每个项目补助额最高不超过10万元。其他物流设施改造项目,当年新购置先进物流技术装备(非计算机网络信息类装备)投资额200万元以上的,按实际投资额的2%给予一次性补助,每个项目补助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

三、鼓励重点物流企业发展。重点物流企业是指投资经营第一条所指的重点物流项目的物流企业。对新设立的重点物流中心、重点专业市场和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重点物流配送仓储中心的物流企业,自经营之日起,缴纳的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地方留用部分,前三年全额补助,后五年减半补助;缴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地方留用部分,给予三年全额补助。新设立的其它重点物流配送仓储中心的物流企业,自经营之日起,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地方留用部分,前二年全额补助,后三年减半补助;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地方留用部分,给予二年全额补助。重点物流企业货物运输车辆享受我市“绿色通道”政策。

四、鼓励物流企业向重点物流园区集聚。自新建立的重点物流中心、重点专业市场、重点物流配送仓储中心经营之日起,对新进入从事分拨、配送、采购、包装、仓储、运输、信息服务和经销的物流企业,其缴纳的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地方留用部分,前二年按80%、后三年按40%给予补助。入驻重点物流中心、重点专业市场和重点物流配送仓储中心的物流企业的货物运输车辆享受我市“绿色通道”政策。

五、鼓励工商企业将物流业务分离出来。工商企业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等物流业务从主业中分离出来组建新的物流企业,在办理资产过户手续中涉及的营业税、契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地方留用部分,给予全额补助;从经营之日起,缴纳的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地方留用部分,前二年按60%、后三年按30%给予补助。

六、鼓励物流企业联合做大做强。物流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涉及的营业税、契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地方留用部分,给予全额补助。市外物流企业参与我市物流企业兼并重组,重组后工商登记注册地在我市的,自工商部门变更登记之日起,以兼并重组前我市企业实缴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之和为基数,超基数地方留用部分前二年全额补助,后三年减半补助。

七、鼓励物流企业提升品牌。对首次评定为*省1a--5a级物流企业,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20万元、3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首次获得*省一星级--五星级文明市场称号的专业市场,分别给予2万元、5万元、10万元、15万元、2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升级的按标准给予补足。

八、鼓励物流企业引进人才。对物流企业引进博士、硕士、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服务企业一年以上的,给予每人2万元的一次性补助;招聘专业对口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服务企业三年以上的,给予每人1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九、表彰优秀企业和优秀经营者。以经营规模、税收贡献、社会认同度等为主要评选指标,开展物流明星企业和明星个人评选活动,获得“物流行业明星”的企业和个人,由市政府通报表彰。

十、享受政策前置条件。强化物流企业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依法纳税、社会保障、安全生产、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责任意识,对发生较大安全事故、重大服务质量投诉被查实、未完成年度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责任目标以及有偷漏税、欠缴税费、严重侵权行为等情况之一的,取消当年享受补助(奖励)资格。

现代物流业发展篇4

关键词:物流;现代物流;产业链;物流园区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1

伴随着产业升级和科技发展,物流业发展也正在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过渡。宁夏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相对优越的条件,也对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一、宁夏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物流规模不断增大,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物流总额大幅增长。2009年全区社会物流总额完成1873.22亿元,到2011年达到3253.67亿元,平均年增长31.79%。货运量和周转量增速加快。2011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3.7亿吨,比上年增长23.71%,高于上年的增长率9.25%;2011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周转量比上年增长21.24%,远高于上年的增长率8.45%。重点物流企业主营业务营业税金增速加快。2011年65户重点物流企业实现主营业务营业税金3.16亿元,比上年增长45.71%,高于上年增长率22.96%。

(二)物流投资力度加大,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2011年,全区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147.9亿元,比上年增长29.06%。物流服务网络逐步完善。2011年底,全区铁路通车里程1029公里;公路通车里程24506公里,增长8.8%。以银川河东机场为中心、中卫香山机场和固原六盘山机场为补充的“一干两支”航空服务网络初步形成;3条油气干线管道穿境而过,宁夏成为西气东送的重要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作为宁夏物流产业发展龙头的“三大口岸”和“九大”物流园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其中“三大口岸”和“六大物流园区”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

(三)物流企业加快培育,综合竞争力逐步增强

物流企业数量增多。全区共登记各类物流企业1466家,注册资本64.56亿元,其中注册资本过亿的有11家。物流企业质量提高。宁夏拥有17家a级物流企业。其中宁夏交通国际物流港、中冶美利物流公司、宁夏佳奇石化实业有限公司3家已荣升为4a级物流企业。宁夏a级物流企业的涌现和升级,使得宁夏物流企业由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迈出一大步。物流企业业务增大。2011年,全区65户重点物流企业完成货运量4239.57万吨,同比增长66.47%;完成周转量37.3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72.4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5.94亿元,同比增长15.9%。

二、宁夏物流业发展现存问题

宁夏物流业虽然得到较快发展,但从整体上看,与发达地区的物流业发展水平还是具有一定差距,主要是:

(一)产业整体水平不高,产业链需进一步延伸

2011年全区物流需求系数仅为1.58,即一个单位的GDp产出需要1.58个单位的物流总额支撑,远远低于同期全国物流需求系数3.36的水平。现阶段,宁夏仍处于物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物流服务以简单的运输及以运输为主体的中低端服务产品为主,占全区物流市场供给的90%以上,高端服务产品占比较小。

(二)物流企业整体不强,带动作用需进一步提高

宁夏物流企业很多都是物流企业在此设立的办事处、联络点,规模较小,同时,物流企业大多属于小的私营企业,物流市场主体整体呈现“散”、“小”、“弱”的特点。截至2011年10月,在全区1466户物流企业中,3a级以上企业仅占0.75%,还没有一家5a级企业,并且物流企业的层级分布不科学,不利于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三)服务功能相对单一,附加值需进一步提高

物流企业以传统业务为主,服务产品主要集中在基本物流环节,业务附加值不高。2011年,全区65户重点物流企业中,配送收入占26.45%,居主营业务收入之首;全区65户物流企业中一体化物流业务收入为28.13亿元,一体化物流业务成本为28.05亿元,毛利率仅为0.28%,远低于2011年上半年物流行业利润率5.2%的水平;而毛利率为62.42%的信息及相关服务业务仅占主营业务的2.12%。

(四)基础设施相对较差,信息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全区路网密度不高,技术等级偏低,整体通行能力不足,铁路总体规模偏小,运力缺口较大,还没有形成公、铁、空及管道等不同运输方式合理分工、衔接紧密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已有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功能较为单一,信息平台建设滞后,对零散物流资源吸纳、整合能力不强,还缺乏功能完备、产业集聚度高、与服务产业高度对接、对外辐射力强的现代化物流产业基地。

三、宁夏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思路

(一)深度挖掘服务功能,延伸物流产业链

延伸宁夏物流服务功能,构建多式联运物流网络,强化园区口岸集疏运枢纽功能,深入推进宁夏物流跨区域合作,充分发挥宁夏“三大口岸”和“九大”物流园区功能。拓展物流企业服务功能,突破以物流运输服务为主的现状,开展保管、包装、流通加工、信息等业务,提供物流金融、物流咨询、物流信息化等高端服务,使宁夏物流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部分延伸。

(二)努力做大做强物流企业,增强产业竞争力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综合运用外部引进与内部培育相结合的手段,打造大而强的物流企业,提升宁夏物流产业实力。重点引进一批规模大、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引进竞争机制,刺激带动区内物流企业的发展。重点关注区内发展基础好、现代化程度高、市场化运作强的本土物流企业,正确引导,培育出一批跨区域、多业务、高效益的本土物流企业。

(三)全力抓好物流园区建设,构建物流发展高地

以银川为物流中心和一级物流节点,构建大物流中心,根据各地区产业规模和特色打造不同级别的物流节点城市和散装、农产品、大宗商品、小件和其他特殊商品等不同功能的物流中心。通过不同级别的物流节点城市的示范效应和不同物流园区的仓储、配送功能,服务和辐射其他地区发展。

(四)加快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夯实物流发展基础

宁夏在完善交通体系建设时,要注重其所具有的经济效益,即在规划时除了要考虑其具有的基本运输功能外,还必须关注其在物流中的作用。在进行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路线建设时要结合宁夏输出产品的形态、中转地、目的地、运输方式等多种情况,形成高效、便捷、安全的运输网络。

数据根据《宁夏社会物流统计报告》整理。

现代物流业发展篇5

【关键词】吉林省;现代物流业;物流;发展路径

引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程度的推进作用,而物流业也顺势快速发展,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评定标准之一。而吉林省由于深处东北内陆,在物流行业发展中不能与市场发展有效接轨,因此其物流行业目前所运用的模式仍以传统物流为主。但传统物流存在有物流产业发展结构过于单一,服务标准不够完善等弊端,再加之没有注重加强投入运用现代物流的意识,结果就导致了吉林省现代物流业的缓慢发展,这更加突显加紧吉林省在物流业方面向现代物流转变的重要性。

一、吉林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后,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吉林省的物流行业也被逐渐带动发展起来,当前吉林省的物流行业在很多方面有了很大的优化,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不足。

在物流发展总额上,其整体的发展趋势是呈平稳的增长走势,但这种增长比较缓慢,无法从根本上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另外,运输业是物流行业发展的基础,而吉林省在这一方面也有很大的成果,它的铁路、公路等基础运输设施都在不断发展,每一时期相较于前一阶段的基础设施都有所完善。在吉林省的物流发展环境方面,吉林省政府虽然积极鼓励当地物流企业的发展,扩大物流企业的规模,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但其经营的方式还是主要以传统物流为主,不能做到顺应物流市场的发展潮流,投入对现代物流的运用发展。

二、吉林省现代物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物流业总体发展水平偏低

由于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起步较晚,对现代物流运用的理念也还不够完善,导致吉林省等地区的物流经营方式主要还是以传统物流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物流业的发展。因此,尽管吉林省的物流业已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其本质上的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速度较缓慢,总体发展水平较低。

2.2物流行业的人才的缺乏

当前吉林省的物流行业所存在的问题还集中表现为物流管理方面的技术人才较缺乏,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吉林省的大部分高校或相关培训机构在物流行业相关的开设课程上内容较单一或是教学方式主要以理论灌输为主,不注重对实践的应用,导致了很多技术人才的流失。

2.3相关物流企业服务结构单一,信息技术水平低

吉林省的传统物流在向现代物流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发展理念不完善,服务结构较单一,以及服务意识较低等问题。现代物流要求能够投入对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整个物流工作过程通过使用信息管理的手段,呈现系统化的状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但目前吉林省的物流行业还未完全达到这一要求。在服务标准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已达到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基础上,主动探索顾客的需求心理及需求变化,力争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吉林省的物流发展在这一方面也还有所欠缺。

2.4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合发展水平低

吉林省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在医药及农业等领域的发展可以说是我国的领头羊,对其本身而言也是本省的经济支柱,而这些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物流业的支持。因此,物流业的发展与其他的行业也是息息相关的,但是由于吉林省当前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与其他发展较快的行业不在同一层次,从而就无法很好的实现之间的联合发展。

三、吉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展望

3.1进行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

现代物流中投入对信息网络运用的特点足以说明其跟上了信息化时展的步伐,与现代社会是相适应的。因此,吉林省政府应加大对物流信息的建设力度,为物流企业间更加畅通的交流物流信息而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物流工作进行的效率。

3.2建立健全物流企业的服务标准

在对消费者的服务上,服务者的服务意识是尤其重要的。因此,应先提高吉林省物流企业的服务意识,要明白顾客服务的重要性,深入了解顾客的需求,在现有的服务标准上加以完善。其次,吉林省政府也应积极借鉴国外相关方面的经验,做好对本身物流企业的引导规范工作,更快的向现代物流转变。

3.3加快物流产业和其他支柱产业的融合发展

要做好物流产业与其他支柱产业的融合发展,吉林省政府起着很关键的一个纽带作用,政府需要对物流企业进行大力扶持,采取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提高物流企业的发展积极性,使其加快前进步伐从而能够与其他行业并肩发展。

3.4进行高素质人才培养

我国的教育部门主要就是为国家输送人才,因此,要提高物流行业的人才素质,就应从各个高校开始抓起。吉林省政府应适当的开设一些实用性较强的物流课程,注重对复合型人才的选拔。除此之外,各物流企业也应加强对内部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培训,国家也应制定政策以保证国内的物流人才不流失,同时在国外引进相应的专业人才。

总结:现代物流相较于传统物流,在很多方面都做了改进,对物流业的发展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因此要想缩短吉林省物流行业与西方发达之间的差距,就要认清自身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强建设信息技术,以及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条件,为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物流业赶超战略与发展路径研究》吉教科文[2014]第236号

参考文献:

[1]邵扬,梁亮等.物流业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长春理工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73-175.

[2]钟伟,丁永波,沙颖.吉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态势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3(01):82-84.

现代物流业发展篇6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现状;问题;对策;系统工程

[中图分类号]F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07)04-0099-03

[作者简介]王忠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数量经济学。(上海201209)

一、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当前,在我国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物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物流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较快的市场之一。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程中,与物流相关的理论以及具体的运输、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所形成的完整供应链中需要的各种技术方法也在不断被探索出来,并且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和学者所重视。

国外物流业的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历史。首先,从国外物流管理体制研究的现状来看,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完全市场经济类型国家的物流管理体制包括“各种物流行会组织间接促进物流管理”、“联邦法院根据运输合同从法的角度管理物流”和“物流企业依据市场需要自主决定物流发展战略”,尚不存在集中统一管理物流的专职政府部门,至于企业是否从事物流业务以及制定何种物流发展战略、经营模式、竞争手段均由企业自主决定;而以日本为典型代表的后期市场经济类型国家,其物流管理体制基本上具有“虽无专职物流管理部门但又统辖大部分物流环节的政府部门”和“政府参与和组织物流行业协会,并通过这一中介渠道对本国物流进行较为集中管理”特征。

其次,从国外物流管理的政策法规来看,迄今为止包括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均未制定集中管理物流的专门政策法规,而主要是采取各自不尽相同的政策措施来引导和促进本国物流业的发展。例如,这些国家对物流的各个环节仍使用各自原有的政策法规。国外现代物流种种现状表明,不同经济类型的国家在不同时期各自采取了相应的战略、政策性措施和法规来促进本国物流业的发展。

应该看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已具备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时机和环境。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开始在我国的运用促进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的现状是:一方面,对物流理论研究较多而市场实践较少。仅从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来看,有关这方面理论文章颇多,但是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物流设施设备比较落后、市场上tpL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及物流渠道不畅等,加之国外物流企业纷纷进入竞争,使得我国第三方物流仍存在着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理论研究与市场实践脱节现象。另一方面,在生产领域中由于物流发展不够合理导致了生产过程中资源配置与工艺流程的不够合理。在流通领域中存在着传统生产与流通的分工,未将现代物流可能提供的物流工程技术充分地融入到新的商业模式中。

纵观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首先,表现为一种较为分散、低效的物流组织形式,我国物流粗放式的经营特点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一方面,由于比较落后的物流和巨大的库存占压资金,物流成本在交易成本中比重过大,使得我国从整体上看资本周转缓慢。另一方面,物流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不高,现代物流服务方式与水平还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其次,现代物流业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企业自循环的封闭体系,各种物流方式互不关联,涉及现代物流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都自成体系独立地运作,造成了不少行业、部门、系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此外,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对策缺乏从宏观层面进行详尽分析,仍是过多地停留在研究我国配送业务中心(DC)最优位置选择、仓储、包装等具体的、个别的物流环节上。

当然,我国现代物流业既不能重新走西方国家物流发展的道路,也不应忽视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而必须从客观上针对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现状寻求一套切实可行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物流管理体制及对策,这对推动涉及我国物流的产业、部门之间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现代物流业发展应思考的问题

在全面掌握国内外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如何从根本上寻求我国物流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问题的根源,进而提出当前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应思考的问题是很现实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1.在我国物流发展的各个阶段,不同物流领域和地域普遍存在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具体来说,在不同物流领域要探讨对外贸易物流、商业物流、工厂物流、重要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等不同领域;在不同地域中要探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等我国主要大中城市存在的各种问题,从中得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阶段中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而不是笼统地分析,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2.研讨产生这些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的根源。具体来说,在各个阶段都要探讨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性原因有哪些,例如,是来自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还是来自于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不高?是来自于物流成本较高还是来自于物流运力发展滞后?等等。只有从根本上剖析原因,现代物流业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3.在现代物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应分别考虑全国性、地域性和行业性的现代物流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工作。这里既要分析微观层面的评价指标,也应分析宏观层面的评价指标。具体来说,现阶段这些评价指标既包括供应链、通关速度、交易成本和物流流程等微观层面的因素,也包括物流环境、体制和相关政策等宏观层面的因素。

4.分析影响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若干关键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要探讨某一关键性因素能够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于另一关键性因素时,对现代物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的程度。此外,还要探讨若干个关键性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例如,当“供应链”这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应探讨它将对“通关速度”、“交易成本”和“物流流程”等其他因素带来的影响和作用。

5.预测今后几年内我国现代物流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例如,基于网络的电子物流在我国兴起后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这是一个难点。应该在充分掌握国内外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基础上,把握住电子物流对物流业整体发展的趋势可能产生的问题,并及时地做出科学预测,以便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到未雨绸缪。

6.当现代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如何及时进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程度评价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可以避免物流业盲目发展和扩充物流资源,另一方面,可使现代物流业发展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三、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几点对策

实践表明,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由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涉及到国家产业布局、投资融资环境、税收政策、海关、运输标准以及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等众多方面,而这些方面的管理分别属于不同的政府或企业的职能部门。因此,制定各项有关物流对策时,应当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吸引外资、产业政策以及加速培养我国物流管理人才等众多角度考虑,做到多管齐下,促使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以及理论研究、教育与培训等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有机整体。特别是我国物流市场在经过10年的起步与发展期以后,探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合理、可行的对策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对国外物流管理体制及对策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目前适合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7项对策具体为:

1.我国物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了取得规模效应而发生资本运作的条件日益成熟,正在进入物流企业的资产整合和重组阶段。应通过物流企业之间的联合、参股、控股等方式,建立强势战略合作联盟。例如,我国的中铁行包与中铁快运的整合、中邮速递与中邮物流的整合、中远物流、中外运股份和中储股份等物流公司的上市都充分证明了这一趋势。

2.在理论研究上要强调务实。在跟踪国际物流业理论研究动向时,更应该具体分析我国具体国情和物流企业的具体条件。例如,在研究市场竞争对手时,对短期内不能改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我们应该把它作为约束条件来研究。对我国当前仓库分散的现状,要加强信息技术,合理调配,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再例如,在研究发展第三方物流时,可通过鼓励合资、合作、兼并等整合措施,以扩大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

3.在现代物流管理体制上,由于涉及到物流企业、经贸、财税、工商、内贸、外贸和交通等多个部门,因此,有必要建立以政府部门牵头的、协调物流企业、财政、金融、税收、吸引外资、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综合机制,以加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协作性,创造一个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体制、规划、政策和物资基础环境的综合体系。

4.目前,我国整个物流专业人才缺口达500万人,而2010年高级人才的需求量达到40万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现代化的一个瓶颈问题。因此,在教育培训上要根据物流学科具体特点与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形成基础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各种层次的学历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岗培训相结合的“三个结合”。在依托高等教育培养专门的物流人才的同时,应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5.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域应当有不同的发展思路。物流的发展不仅应当符合中国发展的国情而且应当符合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例如,在不同领域中,对外贸易物流、商业物流、工厂物流、重要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等都要各自注重研究自身发展的对策。这必将有利于包括由专业物流企业、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转化的物流企业、工商企业自身成立的物流部门和物流公司、外资(合资)物流企业和物流软件供应商等我国各类物流企业的共同与协调发展。

6.在税收对策上,解决现行税收政策的某些方面对于各类物流行业发展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制约问题,可以考虑对物流总商实行类似于增值税方式的税收制度,扣除转包部分,仅对增值服务的部分增税,这样不仅有利于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在大范围内进行业务整合与发展,而且也会促使其它物流企业本身的发展,从而达到扩大税基增加税收目的。

7.物流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促进物流现代化建设,应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一个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当前,尽管物流的各个环节和电子商务已有了一些现成的软、硬件系统,但各个系统如何协调配合,实现企业、政府电子商务系统与内部集成化信息系统、伙伴间纵向信息的集成,形成开放式的集成化物流系统尚待进一步加强研究和管理。为此,可考虑建立内部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与外部物流信息平台的接口,从而实现政府信息、企业信息和社会信息的整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现代物流业整体管理水平。

从制订政策的原则上来看,适应现阶段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应实现以下3个方面的重大转变:一是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二是从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三是从物质型发展向知识型发展转变。

在切实制定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关对策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3点。

首先,对于不同物流领域和不同地域在对策研制、方案实施和调整措施的过程中应该逐步形成各自的特色。例如,上海市政府规划在“十一五”期间着重发展三类物流,即陆、海、空港的口岸物流,商业零售行业的配送物流和依托信息平台的电子商务物流,从而为今后对策研制、方案实施和调整措施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具体目标。

其次,应用比较研究方法,将实证分析、理论探索与对策制定紧密结合起来。在广泛吸取国内外物流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从中探索有益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切实可用的对策。例如,在与沃尔玛物流、日本7-11物流等反复比较的基础上,做出我国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抉择。

最后,应采取“拉动”的思维方式,即完全有必要采取宏观的调控措施来拉动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一方面,让我国一些重要地域和领域的物流企业能够率先使得物流市场得以快速健康的发展,然后去拉动其它地域和领域的物流发展;另一方面,使得物流理论研究成果有检验场所和用武之地,通过不断地进行实践反馈,更新物流理论,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同时,我国不同规模、地域的现代物流业还应该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文玲.对发展我国物流产业的调查与思考[J].商品储运及养护,2002,(5).

[2]陈梅君,张亦弛.物流国际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2,(1).

[3]李纲.国外物流管理模式及我国企业的正确抉择[J].理论探索,2003,(2).

[4]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国外物流发展状况及趋势[J].商品储运及养护,2002,(4).

[5]陈为涛,肖慧超,张弥嗪.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对策[J].物流科技,2002,(5).

[6]孙光圻,倪玮,姜梅,张维国.国外物流管理体制及政策研究[J].商品储运及养护,2002,(1).

[7]王忠郴,胡建华.物资生产、人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总的和谐度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4).

现代物流业发展篇7

关键词:厦门现代物流;发展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F259.27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emodernlogisticsindustryhasbecomeanewgrowthpointofnationaleconomy,whichisviewedas“profitdoablackcontinent.”asacoastalcityofXiamen,thedevelopmentoflogisticsfirsthastheadvantageberichlyendowedbynature,thenhastheopeningtotheoutsideworldandtheadvantagesoftaiwan.themodernlogisticsindustrytoenhancetheroleofXiamencityeconomycannotbeignored,andbecomethekeytooptimizeoftheindustrialstructureofXiamenconstructionofthe“Haixi”centerinthecity.analysisoftheexistingproblemsandthedevelopmentofmodernlogisticsindustryinXiamenbythecurrentdevelopment,themodernlogisticsindustryinXiamen,suggestionsonhowtoavoidmistakes,takeareal,notonlyconformstothepresentstageXiamencityandChina'snationalconditionsandinternationaleconomictrendofthecitylogisticsdevelopmentroadrecommendations.

Keywords:Xiamenmodernlogistics;development;suggestion

现代物流已经被视为是一种先进的社会经济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任何地区的经济要跟上时代的潮流,要参与国内外的市场竞争,都需要不断增强现代物流的意识。厦门市尽管目前有许多“物流公司”,但很多只是企业和运输企业换了块牌的物流公司,企业服务内容多数仍停留在仓储、运输、货代上,很少能做到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即是说,现代物流服务的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1厦门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必要性及意义

厦门地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之间,是海峡两岸大三通的最前沿,拥有通往世界各地的远洋航线及国内航线148条,是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交汇枢纽。厦门城市发展目标是要把它建设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现代物流系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厦门市作为“海西”建设的中心城市,其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1.1厦门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必要性

1.1.1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厦门自身经济崛起的需要

厦门经济的发展和崛起,既依赖于传统第一、二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和拓展,继续在做足做大做强原产业的同时发展新兴工业产业,拓宽产业链,开展部分海洋农贸产品的深加工,加强化工产业、机械制造、石材交易、光电产业等发展的同时,也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拓宽,旅游、商贸、物流、会展、餐饮等第三服务业正在积极快速发展,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保障其他服务业和传统第一、二产业能否顺利开展和进行的关键。加强发展城市现代物流业,也就等于是在加强城市的经济发展。

1.1.2周边及厦门地区人民生活生产的迫切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生产水平的不断改善,人民对生活质量、状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断向社会提出更高的要求。逐步改善并不断提高人民当下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需要从各方面进行努力。物流作为承载改善这一状况的服务领域之一,加快物流市场发展也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1.1.3区域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

第二、三产业发展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及全区内社会资源的合理调配使用,要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全球化的经济贸易趋势和物资流转模式要求厦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加强厦门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就显得十分的必要。

1.2发展现代物流业对厦门城市发展的意义

1.2.1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厦门城市整体竞争力

现代物流业最突出的作用是会普遍降低商品交易成本。一个结构稳定、高效运作的物流网络一旦形成,就可以减少网络成员之间的摩擦和交易成本,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为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物流成本,从而提高企业和区域中心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1.2.2发展现代物流业能有效地扩大就业率

它不仅能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化解了社会矛盾,而且又能增加地方税收的收入,从而促进区域中心城市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1.2.3厦门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

厦门发展现代物流,有利于与国际物流企业增多交流的机会,吸取他们先进的技术,带动厦门本土物流企业的发展;并且有利于国际上加深对厦门的了解,吸引外资,促进厦门整体经济水平。

2厦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厦门物流市场正处在不断开拓与发展壮大之中,将起着不断促进厦门经济发展的作用。大力发展厦门的现代物流业,尤其是以国际物流为重要依托的对外贸易,将促使厦门经济实现飞速发展,更好更快地融入到国际贸易圈中,实现厦门经济的全面现代化和全球化。

2.1厦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2.1.1厦门现代物流业拥有先天优势

厦门拥有港口优势、企业优势和众多物流园区及强大的物流运输网络等硬件基础。厦门港对接台湾,航线线路遍布海内外,是享誉全球的重要港口。作为海峡西岸的一个重要深水良港,港区夹于长三角港口群和珠三角港口群及台湾西岸港口群的中间,可以说是南北船只过往的咽喉要道,内外物资进出中国大陆的主要隘口之一,这奠定了其在海上经济交通和海上军事战略的绝对地位。有利的流通条件让它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上优势明显,再加上如今不断完善的陆上公路、铁路交通网络和空港的建设等,进一步加速和改善了该区域的流通环境,更能为货物的进出口提供良好的服务。

2.1.2物流园区数量持续增加

厦门市绝大部分物流企业都分布在东渡—象屿—航空港保税物流园区和海沧、杏林及浏五店等四大物流园,以及农产品、工业园区、汽车及配件、建材和医药等五大物流配送中心内。厦门港物流园区数量持续增加,并已经拥有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物流企业。目前东渡—象屿—航空港保税物流园区、海沧物流园区已建设运行。厦门市物流发展水平应超前于多数行业,领先于其他城市,才能体现其“支柱产业”的带动作用。要体现“支柱”就得针对厦门存在大量传统物流企业体制的问题,实施相对应的策略促进这些企业进行发展、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出辐射功能强劲的本地大型物流企业,并带动小型企业的发展,这样能起到缓和国际物流企业带来的竞争力度。并要求对物流园区合理规划,避免盲目浪费资源。

2.2厦门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厦门现代物流的发展过程尽管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从总体而言,厦门目前大多数物流企业仅提供单一功能的运输、仓储和配送服务,很少能提供综合的物流策划、组织以及深入企业生产领域进行供应链的全程管理,厦门物流业发展总体水平距离现代物流还有差距。如今,一些外国企业正虎视眈眈进入国内市场进行市场分割,物流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近几年国外的物流企业争相抢滩我国,马士基、伯灵顿等国际一流的物流企业相继在厦门设点发展,但他们的投资规模不大,因而未能起到一个物流公司引来一批相关企业,进而形成地区物流优势,带动本地物流发展的作用。从企业因素分析看,厦门还相对缺乏辐射功能强劲的超大型物流企业。

在我国,物流园区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地都在规划自己的物流园区。厦门也推出了四大物流园区,其中东渡—象屿—航空港物流园区、海沧物流园区已全面启动,这些都体现了市政府对于扶持物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对物流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经过多年发展,厦门物流企业对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比如现代包装技术、自动化货物搬运技术在一些物流企业已有应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带动现代物流企业正在向信息密集型发展,而条形码、eDi、网络这些用以处理大量信息的技术和手段,尽管在一些物流企业中开展得较早,但普及程度远远不够:条形码仅局限于大中型企业,eDi的应用范围相对集中在进出口企业与海关、商检等管理部门。由此可见,促进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厦门物流企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厦门物流企业物流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物流企业人员素质偏低,对物流专业知识的了解不够完善,导致物流企业很难发展壮大;厦门物流企业发展不平衡,没有很好地起到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3促进厦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3.1引进“超一流”大型物流配送中心,推动物流业实现跨越式大发展

物流的发展将最终体现于大量先进物流企业的成长。而现代物流“一体化”的特点使物流相关企业间的相互依赖和互补性增强,超大型物流企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越来越突出。一家“超一流”跨国物流公司的全球或全国性物流配送中心,往往能吸引一大批物流相关企业围绕在它周围,作为其客户或合作伙伴,客观上起到推动该地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的作用。

现代物流业发展篇8

一、关于现代物流业的基本认识

1.物流产业的发展及其基本内涵

物流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产物。传统上的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的经济部门、不同的企业以及企业组织内部不同的职能部门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的日益完善,生产和销售领域以外的运输、储存、配送等物流环节中蕴藏着巨大潜力。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开始寻求成本优势和差价优势,对物流各环节的功能进行扩充和整合,使其实现总成本最小化。他们首先将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形成了以企业为核心的物流系统,物流管理也随之成为企业内一个独立部门和职能领域。之后,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不再仅仅局限在企业层面上,而是转移到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条上,形成了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社会化的物流系统。物流活动逐步从生产、交易和消费过程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专业化的、由独立的经济组织承担的新型经济活动。在此基础上,发达国家经济中出现了为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的企业,即“第三方物流”企业。各种专业化物流企业的大量涌现及表现出来的快速发展趋势表明,专业化物流服务作为一个新的专业化分工领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部门和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上述可知,物流理念被引入产业界后,其内涵一直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充。短短几十年间,物流由最初概念的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在全球迅速成长为具有无限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型服务产业,并已进入现代物流的发展阶段。所谓现代物流业,是指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之间的整个供应链,运用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进行高效率计划、管理、配送的新型服务业。它通过对物流的各个环节,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相关活动,进行一体化管理,以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利润的目的。因此,国际上通常把降低物资消耗而增加的利润称为第一利润源泉,把节约活劳动消耗而带来的利润称为第二利润源泉,而把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挖掘的利润称为第三利润源泉。著名管理权威p.F.德鲁克则把现代物流业称之为尚待开掘的“黑大陆”。

2.现代物流业的基本特征

虽然物流活动存在已久,但在现代经济中,物流产业及其所提供的物流服务,与传统的物流活动或者生产、流通部门从事的物流活动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具体表现为:

第一,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第二,现代物流业通过对各种物流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

第三,现代物流业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更为全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并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

3.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现代物流业发展呈现出五大趋势:一是系统化趋势。为满足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现代物流包含了产品从“生”到“死”的整个商品流动过程,形成了一个整体的专业化的供应链,物流系统也就成为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社会系统;二是信息化趋势。借助于商品代码、数据库的建立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运输网络合理化和销售网络系统化的基础上,整个物流系统实现管理电子化,物流业正进入以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化新阶段;三是专业化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生产企业为精干主业,提高效率,逐渐把物流配送业务交由专业的物流企业去做。第三方物流能够发挥集约化、专业化的优势,在更大程度上实现物流合理化,从而节约流通费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仓储、运输的现代化与综合体系化趋势。仓储现代化表现为高度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组织起高效的人、机、物系统;运输的现代化则要求建立铁路、公路、水路、空运与管道的综合运输体系;五是物流与商流、信息流一体化趋势。传统上,商流、物流、信息流是三流分离的。但现代物流的功能逐步拓展,将商品的交易、产品的位移和信息的传递集成在一起,实现了三流合一。

二、现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现代物流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和带动效应,它不仅涉及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管道五大运输方式经营企业,还涉及交通、运输、仓储;包装、通信等设备的制造和经营业;不仅涉及农业、工业、货代、仓储、包装、堆场、电子商务、邮政、通信、银行、保险、消费者等生产经营和物流服务企业以及用户,还涉及政府、税收、海关、检验检疫等管理部门。因此,现代物流业几乎涵盖了一产、二产、三产的所有领域和部门,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是国民经济的综合性和支柱性产业之一,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越发展,专业分工就越细。专业分工越细,也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专业比正是现代物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它使生产者、经营者能压缩存量资本和不必要的物流投入,使消费者的需求能更便捷、更好地得到满足;使电子商务、全球卫星定位通讯技术等先进科技有更广阔的应用领域;使物流经营者能更专致于物流服务;使物流设备和技术、管理进步更快;使物流资源向专业化、规模化、合理化方向配置,形成集约化的物流经营,产生规模效益。

2.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和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目前,我国地区产业结构雷同、重复建设严重,东部、中部、西部产业相近系数高达0.95左右。规模形不成,厂商生产和销售成本高,消费者购买价格高,可谓两者俱损。因此,各地区应依托资源优势从事生产和经营,形成区域间合理分工和协作,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为贸易发展奠定交易基础。而地区分工造成的生产区域化与消费全球化矛盾则通过现代物流业得以解决。这样,不仅使各地区和企业避免不合理的重复建设以及由此造成的盲目竞争,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也能使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

3.发展现代物流业,将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正好属于需要大力发展的第三产业,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因此,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可以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及地位。而且,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以带动相关的批发零售业、餐饮业、房地产业、信息业的发展。这样既增加了第三产业的绝对数量,还提高了第三产业中高附加值行业的比重,从而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繁荣区域经济。此外,发展现代物流业也是创造再就业的有效途径。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劳动就业将出现新的格局。

4.发展现代物流业,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代物流在我国刚刚起步,潜在需求巨大,相对传统的物流业,它属于产业的优化升级。现代经济发展对高质量、高效率物流服务的需求,将使传统物流业获得新的业务拓展领域,变单纯的仓储货运为现代物流,提高附加值,走出新路。

5.现代物流业是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的重要措施。目前,经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日本、欧洲、新加坡等国的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区域时,把综合物流发展状况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考察条件,来判断项目投资的效益。例如,上海浦东刚建成就吸引了世界500强中的不少企业登陆,而当他们发现那里居然没有一个物流中心,不少企业憾然离去。痛定思痛,一个由上海市相关部门组成的物流促进委员会开始着手建立物流中心改变其投资环境。

6.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基础设施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而物流业的发展又将推动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功能的发挥。近年来,我国不少港口城市通过实施“以港立市”发展战略,城市交通运输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海港、空港、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建设日益完善,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港口城市抓住有利时机,通过大力发展物流产业,进一步完善了城市交通网络建设,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7.现代物流业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的物流运作方式下,企业各自搞物流,形不成经济规模,造成采购成本高,人员和运力利用率低。现代物流业通过集中采购、集中运输、集中储存、集中管理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可以有效地降低采购成本,极大地提高人员和车辆、仓库等物流设备和设施的,利用率,从而减少企业物流支出,提高经济效益。

8.现代物流业是现阶段实施港区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在港口(包括海港、内河港、空港)与保税区合作中,依托港口的运输功能和保税区的保税仓储、加工贸易、国际中转贸易功能,发展现代物流业,使港口的优势和保税区优势得以互补,为实现港区一体化创造有效的途径。

9.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直接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例如,美国物流业规模为9000亿美元,几乎是高技术产业的两倍,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日本在近20年内,物流业每增长2.6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就增加1%;据统计数据,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0%左右,而我国约为16.7%,这说明,我国物流成本的节约空间还非常大。因此,如果能够在物流合理化方面加以改进,将该比例降低一个百分点,我国每年就将直接节省约2400亿元的物流成本,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10.发展现代物流产业,能够起到完善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质量和抗御危机的作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过后,人们在分析和总结东南亚各国和各地区的情况时发现,以现代物流为重要支柱产业的新加坡和香港具有较强的抗御经济危机的能力。

通过上述探讨可以看出,发展现代物流业应作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优化生产力布局,改善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综合素质和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经济竞争力,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举措。

三、成都发展现代物流业孕育巨大商机

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商贸流通和货运仓储相当发达,发展现代物流业理应成为成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依托西部大开发战略,成都明确提出:将成都建成西部物流中心的战略举措。2000年9月21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成华区内建设“成都物流基地”。目前,成都物流基地已与北京赛普京良、深圳平湖两大物流基地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中国未来的三大物流基地。

物流基地的建设为其服务辐射半径区域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给区域经济带来了强劲的冲击。在过去几年,成都市成华区因基础设施差、改造成本高而制约了市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成都其他各区。在成都市约400万平方米的专业市场总量中,成华区仅有10多万平米。自2000年正式被市政府批准建立物流基地后,成华区专业市场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已建成成都八里庄二仙桥钢材市场、成都512建辅建材市场、八里庄粮食批发市场、圣灯陶瓷玻璃橱具酒店用品市场等大大小小的市场共40余个,在建的还有富森·美家居装饰材料批发市场、中国西部塑料市场等20多个专业市场。根据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介绍,计划到2005年成都全市市场需新建近500万平方米,其中,成华区就规划有118万平方米,约占全市新建市场的25%。到2005年,这一地区将建成一个以生产资料为主的,集仓储、运输、物资配送、信息咨询、餐饮娱乐、通讯、金融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市场群,形成高起点、高效率,极具辐射力的现代化物资交易中心、仓储中心和信息中心。建成后,年交易额将达到200多亿元,与金牛区金府路生资市场群及五块石市场群和武侯区红牌楼汽配市场群及高新区火车南站消费品加工贸易区批发市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成华区的成功实践引起了青白江区的高度重视,区政府开始积极探索促进本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为进一步加快青白江区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青白江区提出了“建成一流卫星城,跨越发展青白江”的发展目标。可历史及实践都证明:任何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是和有效的物流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良好的物流条件,经济发展必然受到制约。成华区为何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市场开发者?为何能成为一片投资热土?究其原因,投资者都不约而同地看中了这里良好的物流条件。为此,青白江区提出紧紧围绕交通区位优势的特点,依托工业基地、大型企业、铁路枢纽,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物流中心,充分发展物流经济的思路。青白江区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其自身的优势:(1)青白江区是成都市东北的门户,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国家公路国道主干线“五纵七横”经过成都的两条(上海—成都)、(二连浩特—河口)均经过青白江区(成绵高速、成南高速),另有国道108线和省道唐巴公路,还有7条县道,区内公路密度达132.9km/km[2]。区内现有国家铁路4条——宝成、达成、成渝、北环线,另有1条企业专用铁路,有火车站5个,其中大弯站、青白江站、城厢站属成都枢纽站,有国家铁路二级口岸1个。(2)青白江区拥有大量可供开发的土地,而且地价便宜,只相当于成都二环路附近地价的1/5。(3)青白江区有充足的水、电、气资源。工业渠流量8万立方米/秒,并已建成日处理污水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区内建有西南地区最大的500KV枢纽变电站,总变电容量178KVa,具有国、地电网双线供电优势;四川省南北两大输气管道及两座大型天然气配供中心都建在区内,天然气管道铺设完备,天然气日供量400万立方米。(4)区内建有华铁国际储运有限公司,配有先进的物流设施,具备“一关三检”查验功能,已开通成都上海“五定班列”,以及与上海、天津、青岛、连云港、广州、深圳等沿海口岸的进出口业务,具备良好的物流基础。(5)经铁道部批准,将把青白江火车站由原来的13股道扩建为24股道的大型货运编组站,成为成都北货站,这是青白江区发展物流业的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6)青白江区是全国和西南地区著名的化工、冶金基地,拥有川化、成钢、成桥、蓝风等12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有中日合资川化味之素、美国成都宝洁、成都王牌农用车、四川升达杯产等10多家合资、独资公司及联办企业,形成了以化工、冶金、机械、建材、轻纺五大支柱产业。雄厚的工业对物资储运有巨大的需求,可以为物流业带来充足的货源。

由上述可知,青白江区已具备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本条件,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必将引起青白江区经济的重大飞跃。第一,青白江区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可以增强本区对德阳、金堂、新都等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而且可以与同处成都市北面的“成都物流基地”互相配合,优势互补,增强成都市对中国西南地区物资、人员、信息等的辐射作用;第二,青白江区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区内物流资源的整合及优化配置,提高物流企业经营效率;第三,青白江区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以为区内大中型企业提供“准时供应系统”、“即使供应系统”和“零库存系统”等第三方物流服务,使工商企业降低管理费用,压缩存量资本和不必要的物流投入,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第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会大大改善青白江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来资金和项目落户青白江区,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缩短与周边地区和先进区县的差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第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大大提高青白江区的整体服务水平,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同时,可以带动周边专业批发市场的发展,这将进一步增强青白江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随着物资、信息、资金和人员的集散,又会直接推动餐饮娱乐、金融、信息通讯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此外,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最终也会对房地产的开发形成新的需求,以商业房地产开发带动住宅房地产的建设。

然而,上述这一切都必须立足于对现代物流业的大力发展。可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的确对区域经济有着巨大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之泰,现代物流管理,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版

2.丁俊发,高度重视现代物流对经济建设的巨大作用,物流技术,1998.01

现代物流业发展篇9

一、现代物流的特点

与传统物流相比,观代物流呈现以下几个大的特点:

a、系统性、整体性和网络性。

现代物流要求将人类社会物流(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流通)的全部环节(采购、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搬运、信息)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即物流系统。而物流系统由于客观的因素必然是网络的物流系统,因此无论是现代微观物流还是现代宏观物流,谋求的都是物流全过程的高效率、协调性和总体的经济性。

B、商流与物流的可分离性。

现代化工业国家已从生产性社会过渡到供应性社会,因此,传统的商流和物流伴随活动时常是经济上不合理、低效率的。而现代物流实现商流和物流的分离是社会发展专业分工、职能分工的结果,其社会经济效益增长显著。

C、服务准时性和上门性。

由于现代化工业生产要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要求及时反应和柔性生产,从而出现了准时制,对现代物流的要求是准时送货。

D、标准化、信息化。

现代物流实现上述三个特征的技术保障的重要前提是物流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物流的标准化和信息化,也就没有现代物流。

二、现代物流的整合措施

当中国制造业向内陆转移后,随着经济贸易额的加大,中国的物流网络会变得复杂,将促进中外物流商的合作与竞争,最终推动中国物流市场的发展。

根据现代物流发展的规律,结合我国国情,当前我们要进步抓好物流功能、企业物流、区域物流、物流信息、人力资源等五个方面的整合。

第一,抓好物流功能整合,发展专业化的物流服务。

现代物流的本质,就在于以系统的观念进行物流功能整合。即将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等动能环节集成整合,一体化运作,从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的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我国物流企业虽然号称几十万家,但真正能够按照第三方物流的运作要求,提供一体化服务的并不多。物流企业的问题不是数量多少,而是整合不够,功能不强,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高。如何把分散的物流企业和资源,加以整台、改遣和提升,增强服务功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企业群体,是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物流市场将逐步放开,我国物流企业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必须加快资源整合步伐,大力发展专业化的物流服务。

第二、抓好企业物流整台,培育社会化物流的需求基础企业物流仍然是我国现阶段物流话动的主体。我们在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物流的作用,国外许多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也是从企业物流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看,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的相互融合。转化和共同发展,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在现代物流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我国物流运作集约化、社会化程度低,经营分散、粗放,不仅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也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这是造成物流成本高、效率低、服务差的主要原因,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严重障碍。为适应垒球化竞争的需要,企业物流面临新的选择。要提倡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引入现代物流理念,抓好企业内部流程改造和资源整合,提高自身物流管理水平;鼓励企业间的物流合作,逐步建立供应链管理的合作伙伴关系;支持企业剥离、分立或外包物流功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如何在改善供给能力,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培育社会化物流的需求基础,也是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第三、抓好区域物流整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首先是从经济发达地区开始的,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走在全国的前列,区域物流合作的趋势逐步加强。2∞4年6月,内地9省区和港澳特区正式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必将推进这一区域物流合作的。一体化”进程。2003年8月,苏浙沪三地物流主管部门决定,建立长三角物流合作联系制度,突破行政区划的禁锢,积极推动区域物流的合作与发展。

党和国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了薪的机遇。发展现代物流应成为西部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的一个重要内容。要从区域经济和物流需求的实际出发,明确区域物流分工与定位。要运用现代物流理念、管理和技术,改造现有物流资源。要高度重视“三农”物流,推进农产品加工、销售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的现代化进程。

第四、抓好物流信息整合,用信息化带动物流现代化

现代信息技术使分散在不同经济部门、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信息实现交流和共享,从而达到对各种物流要素和功能进行有效协调、管理和一体化运作的目的。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物流资源整合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我们要抓住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推动企业内部流程改造,积极探索物流一体化管理,大力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垒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管理系统,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第五、抓好人力资源整合,造就现代物流人才

现代物流业发展篇10

关键词:物流业;基础设施;规范市场 

安徽省是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与最具经济活力的长三角对接,内通外畅的综合交通网已逐步形成,并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良好经济地理位置。近两年来,安徽省国民经济取得较快发展,2008年,全省gdp达到8874.2亿元,比上年增长12.7%。这给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促进了与物流相关产业的较快发展。现代物流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技术,是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核心是突出系统整合的理念,对分散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运用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技术进行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的目的。随着分工的深入,各类企业将自身的物流业务全部或部分外包给物流服务商,专业物流企业依托并整合社会原有的运输、仓储等资源,逐步形成了一个新兴的产业——现代物流业。 

 

一、安徽省现代物流业的现状分析 

 

 (一)物流运输体系基本建成 

目前,安徽省已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运、民航和管道5种方式并存的综合运输体系。全省铁路营业里程居华东首位;公路运输能力居中部地区第二位;水路航运较为发达,长江、淮河两大水系连通全国9个省市,运输能力居中部地区第三位;管道运输从无到有,建成西气东输安徽段主管道和合肥等支管道;开工建设的成品油及原油管道已达567公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数据交换和现代化通信迅速发展。相继建立了安徽省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徽商网、安徽农网、省烟草公司的电子商务网、合肥海关电子信息网等一批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商贸物流信息平台。 

 (二)物流产业初具规模 

全省已初步规划建设以合肥、芜湖为重点,蚌埠、阜阳、安庆等为补充的物流园区或物流基地。如合肥现代物流园、芜湖港物流园区、安庆市光彩大市场物流中心等。此外,除由流通企业组建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如徽商集团外,由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成的初具第三方物流雏形的企业加快了发展速度,如安徽迅捷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芜湖港储公司、蚌埠现代物流公司、阜阳汽运集团等。安徽省主要运输货物包括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以及有色金属等,属运量大、运距长、金额高的货物,物流成本较高,现代物流则有力支撑了产业发展,各地区物流业服务与地区产业充分对接。合肥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网络优势,以物流园区为载体,基本形成了机械装备、家电为主的制造业物流;马鞍山、芜湖、铜陵沿江地区依托黄金水道,发展以港口为主的原材料及机械装备、汽车等物流业;皖北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大流量的煤炭、农副产品物流。 

 (三)物流市场需求旺盛 

一批原有的国有物流企业通过重组改制和业务转型向现代物流发展,已成为全省物流市场的骨干力量。一批全国较为知名的物流企业和外资大型物流企业在安徽设立办事机构、分公司,物流网点逐步延伸至全省主要城市。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和各种服务模式的物流企业构成了各具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全省物流服务市场基本形成,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逐渐减少,物流增加值稳步上升,物流产业初具规模,市场需求旺盛。安徽拥有6740多万人口,具有广阔的市场容量,是我国中部地区较大的消费市场和物流中心。 

 

二、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市场供给总量基本满足,但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货运枢纽站建设滞后,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化运输系统;经营主体过于分散,缺少主导市场发展的大型运输企业;集装箱车辆、厢式车辆、冷冻车辆等各种专用车辆所占比例较低;全省范围内能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业户很少。许多企业物流服务仍在企业内部完成,从而限制了高效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发展。 

 (二)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存在缺陷 

目前多数物流企业只能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和全程物流服务等方面难以展开服务。只有少数运输企业建立了物流信息系统,工商企业、物流企业、市场间缺乏物流信息平台,造成相互间信息数据是孤立和静态的,难以形成数据共享和实时在线交换,订单处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服务功能较弱。 

 (三)物流发展缺乏统一规划,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政府没有专门机构协调物流产业发展,分部门、分行业规划物流园区、物流中心或物流基地,造成布局不合理,社会资源闲置和重复建设矛盾突出。受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影响,现有的物流中心在综合运输服务方面,没有形成多种运输方式的合理衔接,功能较为单一,提供增值服务能力较强,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四)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和投入还微乎其微,在物流人才的引进方面还缺乏有吸引力的待遇和工作环境。物流业从业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影响和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 

 

三、安徽省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安徽货运乃至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交通物流发展,必须加快建设合肥、芜湖港、安庆港、蚌埠和阜阳五大物流园区及合肥新港物流中心、芜湖长江物流中心、蚌埠新港物流中心等13个物流中心;改造一批具有良好物流发展前景的货运站;建设以合肥货运交易所为中心,以16个地市货运信息中心为依托的三层次货运交易市场体系。 构筑五大物流服务系统重点培育快速货运、专业运输、城市配送、多式联运和第三方物流五大物流服务系统。发展快货运输,率先建设合肥、芜湖、安庆、蚌埠和阜阳五个省级货运中心之间的快运网络,以此为基础,逐步建设沿江、沿淮之间的快速货运网络,形成连接17个地市的全省快运网络。在快件和零担货物运输领域积极推广应用聚焦运输(集中再运输,即二次分拣)组织方式。发展专业化运输,形成专业的整车运输、零担运输、集装箱运输,以及危险品、冷藏、冷冻食品运输体系。 

 (二)培育和规范物流市场 

在生产流通领域进一步推广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重视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在农业、农村的运用,结合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发展农村物流配送。以城市社区为中心,大力发展、完善商业网点的物流配送。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流通的现代化。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理念、模式与技术实现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以及再生物品回收的一体化运作。鼓励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剥离和外包物流功能,整合物流资源,突出企业核心竞争力。规范物流市场。破除物流市场的地方保护和行政垄断,保证物流过程的顺畅。加大物流市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不正当竞争和欺诈行为,维护物流市场秩序。 

 (三)制定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 

建立高效的物流协调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整合各种物流要素,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围绕规范、引导现代物流业发展,制定促进现代物流业可持续发展、集聚发展的相关政策,定期向社会公布鼓励与限制发展领域的导向目录;围绕规范物流市场,制定市场准入、退出、监管等方面的规范性政策;围绕推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服务站的建设,制定财税、土地、融资、通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激励性政策。 

 (四)多渠道增加投入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企业自身投入。加快发展民营物流企业,扩大对外开放步伐,多渠道增加对物流业的投入。列入国家和地方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鼓励其通过银行贷款、企业债券、股票上市、增资扩股、企业兼并、中外合资等途径筹集建设资金。加强银企合作,积极向金融部门推荐物流项目。对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省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安排一部分资金,以财政补助、资本金注入、贴息等方式给予支持。 

 (五)高度重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 

物流产业缺乏高水平的物流管理人员和物流工程技术人员,希望教育部门密切关注国外物流理论和国内物流最新动态,培养高水准物流人才。采取多种形式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鼓励和引导大中专院校开办物流专业,加快高职类物流专业学历教育。鼓励举办各种类型的物流研究生课程班和短期培训,培育高端物流人才。聘请国际一流物流专家、物流企业家参与我省物流人才的培育,加快培育与国际接轨的物流人才。开展并规范物流职业资格培训和认证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和引进物流职业经理人、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探索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现代物流业发展人才支撑体系。 

 (六)建立物流技术和装备的标准化体系 

加强物流技术的开发和技术创新,降低物流企业的应用成本。支持物流科研工作,鼓励物流企业与院校、科研单位、咨询机构等进行多种形式的资本与技术融合,加快物流系统产学研联合发展的步伐。发挥重点物流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物流技术的创新发展,提高物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发展条形码、智能标签等自动识别技术,发展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技术和货物快速分拣技术,积极开发和利用道路交通信息通讯系统、不停车自动交费系统等公路运输领域新技术。鼓励企业采用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分拣包装、条码印刷等专用物流技术装备提升我省物流装备技术水平。参照国际通行的标准对包装类型、规格等给予统一的政策和技术措施。依据国家标准,在物流相关的专业术语标准、物流的计量单位标准等方面实现标准化。协助国家有关部门制订仓库、站台等基础设施的专用标准以及与仓储相关的作业标准。进一步完善电子数据交换、代码、自动识别技术等方面的标准。 

综上所述:在我省现代物流业蓬勃兴起、发展前景良好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物流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改革开放为动力、先进技术为支撑、优质服务为宗旨,从培育物流市场为切入点,通过营造现代物流发展政策环境、整合现有物流资源与建设新的物流设施的有机结合,建立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物流服务体系,努力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相应的物流服务。 

 

参考文献 

[1]郁玉兵,曾有挥,曾言红.安徽省城市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物流科技,2008,(1). 

[2]四川省“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川办发[2007]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