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人口老龄化分析十篇人口老龄化分析十篇

人口老龄化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9:14

人口老龄化分析篇1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成因

在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年龄人口结构所造成的影响之前,应先了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基本情况及主要成因,以此作为理论基础。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人口老龄化表示老年人在总人口数量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属于一种社会现象。一般情况下,当一个国家60岁或65岁人口,所占比重在总人口中分别为10%和7%时,则可以将其称作人口老龄化,此次研究中,是以65岁的标准来界定我国人口老?g化现象的。据相关数据显示,1964年我国老龄化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为5.5%,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近些年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截止到2015年老龄化人口比重已经上升至16.14%,同时,这种趋势仍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人口老龄化问题愈突出[1]。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成因

造成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经济发展迅速。在经济快速增长情况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医疗卫生、健康保健也进步明显,人口寿命随之得到有效延长,老龄化人口所占比重不断增加。第二,人口出生率下降。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人口激增现象,但同时也降低了社会的生育水平,新生儿数量大大减少,变相加大了老年人所占人口比例。第三,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了人口死亡率,老年人数量越来越多,且老龄化加重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些都是造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的原因。

二、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年龄人口结构的影响

所谓劳动年龄人口是指具有劳动能力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我国在对其进行界定时,男性和女性年龄范围分别为16―60岁和16―55岁[2]。此次研究中,将15―64岁的人口作为劳动年龄人口,来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其结构所造成的影响。

(一)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例最高

相关数据显示,自1990年―2015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趋势走向呈倒“v”形,1990年―2000年呈上升趋势,到2000年所占比例达到最高,2000年―2015年呈下降趋势,所占比重不断减小,截止到2015年年底,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例仅为73%[3]。如果不及时从政策层面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加强对劳动年龄人口结构的控制和调整,则会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的“二次腾飞”。

(二)2011年之后总抚养比呈上升趋势

自上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减缓人口增长速率,缓解人口压力,但是该项政策在几十年后也暴露出了其弊端。在计划生育实施阶段,每个家庭一般都是一个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几十年后,老龄化人口的比重越来越高,并且不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每个年轻人平均需要抚养两名甚至更多老人,使得抚养比也呈上升趋势,这种现象在2011年之后表现尤为明显。在这种形势下,也加重了对社会的负担,不利于经济的良好发展与社会的进步[4]。

(三)劳动年龄人口内部结构不断老化

根据调查可知,从2000年―2015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内部结构老化特征越来越明显,高年龄劳动力所占比重持续增加。虽然当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中,15―40岁年龄段的人仍占据绝大多数,但同时40―64岁年龄阶段的劳动力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尤其是45―64岁年龄范围的高龄劳动人口,比重增长速度更为明显,从2000年―2015年便由原来的19.06%上升至27.87%,比例增加了近1/3,使得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内部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其重心逐渐转移至高年龄劳动人口[5]。同时,这种现象也预示着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仍然比较严峻,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仍会呈升高趋势。

三、应对人口老龄化现状的合理建议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现状,要想确保劳动力的正常供给,便需要出台相关政策,以便对劳动年龄人口结构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

(一)完善“全面二孩”相关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在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同时,也带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对此,应推广落实“全面二孩”相关政策,适度鼓励民众生育,提高出生率,以此来增加年轻劳动力,实现对劳动年龄人口结构的调整。但是受经济条件、思想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家庭并愿意生育二孩,“全面二孩”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影响了其作用的有效发挥。所以,国家应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获取社会各界的支持。首先,国家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改变人们的生育观念,从物质和经济上给予支持,鼓励人们生育二孩。其次,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新生婴儿数量激增,对儿科医生数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国家应加大对儿科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并提高其薪资待援,以吸引、留住更多专业人才。同时,针对女性受隐性歧视问题,应加大对生育二孩女性劳动权的保障力度,保护其生育权和就业权,提高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并消除就业性别歧视问题。另外,国家还需充分考虑二胎户籍及上学问题,加快户籍政策的完善,加快学前教育配套设置建设,解决二胎落户难、上学难问题,免除二胎家庭的后顾之忧。

(二)加快落实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物质生活水平及卫生医疗水平的提高,再加上人们越来越重视保健养生,都大大延长了人均寿命。在此背景下,原有的规定退休年龄已经无法适应现状,降低了劳动参与率,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问题的出现,同时,大量劳动力的过早退休,也会加重政府在养老保险和退休金方面的财政压力,对此,便需要加快落实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该项该项政策时应谨慎对待,根据劳动力市场实际情况,对中老年劳动力的退出速率做出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力供给不足问题。同时应制定配套政策,采取激励措施,使仍具备劳动能力且身体状况良好的老龄人口继续参加经济活动。利用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劳动参与率,进而缓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影响,实现对劳动年龄人口结构的合理调控。

(三)加大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

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对其未来?势进行预测,可以发现这种现象仍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并且人口老龄化程度也越来越深,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升高。基于此,可以通过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加大对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使其能够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去。一方面,应针对老年劳动力群体特征,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及社会经济保障政策,保护其各项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应提高对老年劳动力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视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的培训机制,全面推行再教育和终身教育,强化老年人力资源的终身学习意识,使其能够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能力,以适应产业和职业结构发展变化。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大对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构建合理的机制使得劳动力的投资和回报相匹配,从而激励老年人力资源发挥作用。

(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劳动力价值是工作中体验出来的,只有根据不同劳动者人群特征,为其提供较为合适的工作岗位,才能使社会各个层次劳动力有机会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去,调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结构,以便更好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现状,对此,便需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体实施过程中,国家应认识到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力供给问题,明确人口年龄的具体组成,从宏观层面加强调控,在促进企业改革转型过程中,做好劳动力市场调查工作,根据劳动年龄人口结构对企业加以引导。国家在支持不同产业发展过程中,应结合人口年龄比率进行全面考虑,使更多的人可以投入到社会生产中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生价值。另外,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应给予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当支持力度,避免劳动力供应失衡现象的出现,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力供应问题,使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化。

人口老龄化分析篇2

一、材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包括2002年-2009年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1982年、1990年和2000年江苏省与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以上资料来自于江苏省统计局和中国统计年鉴。

(二)方法

公式如下:

老年人口系数=(≥65岁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老少比=(≥65岁人口数/0-14岁人口数)*100%

少儿人口系数=(0-14岁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二、人口现状及老龄化发展趋势

(一)2002年-2009年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按国际通行标准,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对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数据分析得下表。

表1:2002年-2009年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

可以看到,2002年江苏省老年人口系数为9.95%,大于国际标准7%。因此江苏省在2002年就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从其增长速度分析看到2002年-2009年江苏省老年人口系数为不稳定的变化态势,但是总体来看,还是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截止2009年江苏省人口老年人口系数已达到11.9%。从少儿人口系数来看,这八年来处于下降的趋势。而且下降速度很快,尤其2009年的降幅更是达到12.5%。以上说明江苏省的老年人口与少年人口的发展呈相反方向的变化,老年人口比例在增加,同时少儿人口比重在不断下降。观察2002年-2009年的老少比发现,江苏省的老少比已经严重超过联合国确立的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国家的大于等于30%的标准。2002年江苏省的老少比为52.6%。而在这八年间老少比快速增长,仅2009年的增速就为28.42%。截止2009年老少比已经达到108.9%。

(二)江苏省老年人口年龄结构与全国对比

江苏省人口位于全国第五,为了更深一步了解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全国相比的情况,分析对比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如下表:

表2: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与全国的对比

从老年人口系数来看,老年人口比例呈增长趋势。2000年江苏省,老年人口系数为8.8%,与1982年的5.5%相比上升了3.3%;少儿人口系数为19.6%,与1982年的29%相比下降了9.4%;老少比为45%,与1982年的19.1%上升了25%。从江苏省与全国对比来看,三年统计数据均显示江苏省老年人口系数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少儿人口系数均小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老少比都要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老少比来看,1982年江苏省老少比为19.1%超出全国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而2009年江苏省老少比为45%超出全国平均水平14.6个百分点。因此江苏省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严重于全国总体水平,而且其发展速度也是远远大于全国总体水平的。

三、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特点

(一)老少比很大且仍保持每年增长

老少比是判断人口老龄化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其结合了老年人口比例与少儿人口比例的变化更能切实的反应人口年龄结构。从表1可以看到,从2002年起江苏省老少比一直维持在50%以上,而且保持每年增长。

(二)人口老龄化现状严重于全国总体水平

从江苏省的人口年龄结构与全国总体水平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到,无论是老年人口系数、少儿人口系数还是老少比,江苏省的比值都要大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全国总体水平

从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得,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的发展速度大于全国总体水平。1982年江苏省老年人口系数为5.5%超出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而2009年江苏省老年人口系数为8.8%超出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

人口老龄化分析篇3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影响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对社会经济发展有诸多影响。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的《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4)》指出,人口老龄化会使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滑,也将挑战公共政策,并要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公共政策作出相应调整。

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按照联合国人口报告的标准,老龄社会分为进入、深度和超级三个阶段,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到10%或65岁以上占到7%,是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至调查结束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我国当时已进入老龄化的门槛。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5.5%;65岁及以上人口数占比10.1%。从以上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老龄化呈加速度上升的状态,并且形势日益严峻。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2.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其对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社会经济效益等也具有一定的刺激与促进。具体来说:

2.1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始终是社会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从国内外人口老龄化情况及研究来看,其确实对经济发展具有多重消极影响。一是会减少劳动力供给,降低劳动生产率。有效劳动力供给是确保经济发民的基本保障,人口红利是我国保持长期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人口老龄化尤其是劳动人口的老龄化则会导致适龄劳动力比重下降,使我国丧失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二是会制约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目前正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懂技术、有文化、掌握多重技能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支撑。而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必然伴随着大量劳动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知识更新能力的减弱,制约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三是影响现代农业发展。当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快于城市老龄化,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正大量外流,这就使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整体下滑,不利于现代先进农业机械、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障碍现代农业发展。同时,农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发展缓慢也必将全面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进程。四是导致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加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渐深入,社会劳动年龄人口对老年人的抚养比将越来越大,再加上对幼年子女的抚养,必将加重劳动年龄人口的经济负担。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内地劳动年龄人口总抚养比2010年为34.2%,而2014年则达到38.1%。五是会影响税收政策和政府财政支出。人口老龄化必然带来劳动力的减少,相应的就会减少纳税人的比例,而政府为了增加税收收入,只能提高税收,从而增加企业的负担。同时,政府为了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将大幅增加用于医疗、卫生、养老等社会服务的财政支出,从而减少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投入。六是会减少社会储蓄。社会储蓄是经济建设投资的基本保障,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及老年人收入的减少,其更倾向于消费,从而导致社会储蓄的减少,并引起社会投资的减少,而影响经济发展。

2.2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会拉动老年消费领域的发展。老年人消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在吃、穿、用、精神享受等方面均不同于年轻人。老龄化的加剧会使这方面的需求愈加迫切,从而拉动老年人消费品、家政服务、文化服务、医疗和保健器械、养老服务等方面的消费,促进这些领域的发展。二是促进消费品产业结构调整。随着政府、社会、家庭在养老保障的投入不断增加,消费市场规模和经济结构也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老年人消费市场规模的扩大,使老年产业不断发展,促进了所涵盖的医疗保健、老年人用品、护理、文化产业等的快速发展,从而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3结语

从社会发展进程和规律来看,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既是挑战也存在机遇。因此,广大社会工作者应全面、科学地对待人口老龄化问题,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齐传钧.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0(S1)

[2]白洪鸽,梁硕轩.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5)

人口老龄化分析篇4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化社会

 

青岛市是全国较早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截止2009年初,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26.74万人,占总人口的16.65%,青岛市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也较快,老年人口基数大,给青岛市的社会经发展带来一些问题和麻烦,社会养老面临较大挑战。

1.青岛市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1老龄化时间较早。上海市于1979年在全国率先达到人口老龄化,青岛市也于1987年步入老龄化社会,而全国的平均时间是2000年,青岛市的人口老龄化比全国提早了13年。

1.2老龄化程度较高。青岛市截止到2009年初,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16.65%,远远高于国际上10%的标准,以后这个百分数还会不断上升,经预测到2020年这个百分数为23.14%。

1.3老龄化发展速度较快。据青岛市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可计算出,青岛市老年人口年增长率为3.3%,1995年时的老年人口为86.5万人,占总人口的12.59%,与2009年初的数据相比,老年人口绝对数值增加了40.24万人,所占人口的比率增加了4.06个百分点。

1.4老年人口基数较大。据青岛市老龄委的数据测算,预计到2035年青岛市老年人口将达260万人,这个数字是非常庞大的,会带来众多的社会经济问题。

1.5高龄人数较多。据青岛市2007初的统计资料显示,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为19.3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16.19%,其中百岁以上户籍老人高达694人,比2006年的统计数据多48人。在国际上实际高龄人的增长比例为3.8,我们现在年增长到5.52,青岛市的高龄化的增长速度特别快。

1.6老年人口数量女性高于男性。2007年初,青岛市60岁及以上人口中男女性别比为93.4,70岁及以上62.1万老年人的男女性别比为81.58,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63.56,男比女相差34.44个百分百点,百岁老人中这个比率则为20.9,男性远远少于女性。

1.7高龄女性单身率较高。在80岁及以上女性老年人中,三分之一以上单身,而百岁及以上女性老年人中单身率更高达79%。

1.8人口老龄化程度呈现区域性不平衡。2007年初,青岛市60岁及以上农村(农业)户籍人口占全市总农业人口的17.09%,高于全市15.93%的人口老龄化平均水平。

2.青岛市人口老龄化特点的形成原因

2.1人口总量低速增长。2007年末,青岛市常住人口为838.67万人,比2005年增长2.33%,年均增长1.2%,自然增长率为4.89‰,比1990年下降5.81个千分点;由于青岛市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积极,再加上沿海开放城市人们的思想观念超前,使得人口出生率呈现逐渐降低的总趋势,1990年人口出生率为17.28‰,2007年则为10.74‰。人口总量的低速增长,使得老年人口所占比例逐年提高,导致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大、老龄化速度加快,未来20-30年中,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的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开始步入老年行列,青岛市老龄化问题会日益突出。

2.2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2007年末,青岛市每个家庭平均人口为2.82人,三人及二人家庭占所有家庭的比例已达67.77%,若再加上单口之家,这个比例会更高,现在正由年轻人多、老年人少的人口金字塔结构向倒金字塔方向发展。老年人口发展潜力较大,而非老年人口后劲不足,老年人口比例会升高。

2.3人均寿命大大延长。作为北方为数不多的沿海开放城市,青岛市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近年来连续获得过“最具风情城市”、“中国宜居城市”、“城市生活质量百名第二”、中国民众最向往城市”等荣誉称号,在这样好的环境中居住与生活有利于人们的健康长寿。青岛市经济和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也为青岛市民的人均寿命延长提供了有利条件:2007年青岛市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从1995年算起年均增长15.32%,在全国的综合实力排名中,由2003年的21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8位;1987年时青岛市卫生机构共有1553个,而到2006年时已达2834个,增加了近一倍,青岛市民看病买药更加方便快捷。物质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发达了,长寿的老年人自然就会大大增加,进而会加剧人口老龄化问题。

2.5社会性因素。青岛市有着优良的尊老爱幼传统,市政府也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老年人切身利益的政策法规等,鼓励社会和家庭多关心老年人,为他们提供好的社会养老与医疗保障,老年人生存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越来越优越,老年人口就会有所增加。

当然,导致青岛市人口老龄化特点的因素较为复杂,以上分析只是基于现有数据进行分析而得来的结论,是几个主要因素。

3.应对青岛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会带来一系列社会经问题,比如社会与家庭养老成本增加、劳动生产率降低、影响社会与家庭的和谐发展、一定程度上会阻碍经济的增长速度等,对解决青岛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出如下的措施:

3.1以科学发展观来认知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必然过程,是当今经济发达城市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我们应该以科学发展的积极态度去认识和应对,而不能一味地对其加以否定和过分担忧,只有持科学发展的思想才能解决好人口老龄化问题。

3.2建立完善的老年人立体保障体系。与经济发展速度相比,青岛市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偏快,较有效的对策就是逐步建立与人口老龄化发展程度相适应的老年人立体保障体系,包括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老年医疗保障体系、老年社会救助体系、机构与居家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等方面,全方位和最大限度的保障老年人各方面利益,体现出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要素。

3.3加大对老年各项服务事业的财政支持。对青岛市老年文化体育设施要舍得投入,加快老年教育事业的反战速度,推动老龄产业步入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以满足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对社会精神文化及物质文化的需求,使得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生活在无后顾之忧的社会大家庭中。

3.4建立完善的老年人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对老年人的所享有的各项权利与所承担的义务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明确,为老年人的利益提供最有力地保障,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与建设创造法律条件。

3.5建立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长效机制。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所带来的社会经影响也将在今后的较长一段时期内存在,我们应本着科学发展、关注民生、建立和谐社会的理念,建立一套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长效性的老年人问题应对机制,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协调因素。

青岛市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与程度在全国城市中处在前列,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不过只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科学积极的的态度去应对,青岛市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社会经济问题是可以解决好的。

(注:文中所采用的人口数据均来源于青岛市统计局的官方统计资料)

【参考文献】

[1]刘同昌.“空巢”现象与养老模式选择——青岛市独居老人的调查.社会,2004(12)

[2]刘同昌.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替代与社会支持研究.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J],2007(5)

[3]逯进,张旭,孙翔.青岛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城市,2009(2)

人口老龄化分析篇5

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特征

人口老龄化的衡量指标通常是采用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一般认为,如果一个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超过全人群的10%,或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则该地区的人口就处于老龄化社会。2005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达10055万人,占总人口的7.7%。同时,山东省从1995年到2007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都在640万以上,占总人口的比重也都在7.4%以上。根据烟台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显示,烟台市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到11.46%,同上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我市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5%,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2.59%和1.62%。烟台开发区作为新兴工业园区,目前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低,但随着开发区大量外地人口的涌入,以及烟台的宜居环境,更多的老人随子女不断移居我区。仅2014年一年60岁以上老人就比上年同期增加0.1万人,增幅达到3.4%。随着老年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多,用于老年人口的医疗保险费用将不断增大,给医疗保险基金带来巨大挑战。

二、人口老龄化对医保基金的影响分析

1994年,在“两江”模式的试点基础上,烟台开发区成为烟台市试点地区之一,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取代原有的劳保医疗制度,开始了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经过20多年的实践,“统账结合”的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公费医疗带来弊病,确保了个人账户的转款专用和患者就医的权利,对医疗费用起到了一定约束力,也减轻了医保部门管理方面的难度,确保了医保基金安全有效运行,医保待遇逐步提高。其中,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在一些参数上存在较大差异,具体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参保人数

2010年参保人数为170146人,其中在职人数149078人,退休人数为21068人;2014年参保人数为215812人,其中在职人数为180747人,退休人数为35065人。参保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退休人员增幅达66.4%,明显大于参保总人数的增幅。

2.医保费用支出情况

2010年医疗费用总支出为8304万元,退休人员医疗费用占总费用比例为54.72%;2014年医疗费用总支出为25008万元,退休人员医疗费用占总费用比例为68.11%。退休人员占的比重较高,呈逐年上升趋势。

3.住院人数及平均费用情况

通过对冠心病、胆囊炎、肾功能不全、脑梗死、糖尿病5种常见病住院信息进行对比,住院人数中退休人员明显多于在职人员,退休人员住院的平均费用均高于在职人员。

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人口老龄化从多方面对医保基金产生的巨大影响。

(二)影响因素

1.对参保人员结构的影响

自1994年烟台开发区正式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来,医疗保险覆盖人群不断扩大,由于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参保人员年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医疗保险中的退休人员数量呈上升趋势,同时也给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的带来了很大压力。

2.对医保基金持续发展及支出的影响

烟台开发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筹资方式是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离、退休人员不缴费。因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退休人员占总参保人数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再加上原劳保医疗制度没有医保基金的积累和沉淀,各地财政也没有相应的补贴,给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带来了很大风险。

此外,人口老龄化还影响了医保基金支出。退休后人们的生存时间延长,目前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以及呼吸系统等方面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再加上医疗技术手段提高,这些疾病可以得到了有效控制。这样对医疗保险的需求就会增加,医疗费用支出不断扩大。因此,人口老龄化对医保基金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

三、对策及建议

(一)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基金抗风险能力

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器,利用大数法则的原理,扩大覆盖面让更多的人参加医疗保险制度中,参保人数越多,医疗保险基金越足,分担风险,保障更多人权益。加大医保的政策宣传,让更多的人员体会到参加医保的好处,将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作为扩面的重点,增加总参保人数,起到互助共济的作用。

(二)加快医疗体制改革,降低医疗成本

医疗保险部门与医疗机构有着紧密了联系,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改革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保制度的安全有效运行离不开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医院“医药养医”的现象没得到有效解决,加上老年人人口占比逐年增大,医疗费用逐年上涨,医保基金支出与日俱增。针对这些问题,政府需采取多项有效措施,比如,通过加大财政补贴、给予优惠,解决医院以药养医等问题;在药品流通环节,加强公开透明的招标竞价,有效降低药品价格;同时,加强医疗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做到因病施治,合理用药,杜绝“乱检查、大处方”等违规行为。

(三)增强老年人保健意识,减少疾病发生

随着人口老龄化,退休人员的医疗需求增加,控制医疗费用支出,预防保健是关键,如,可通过定期开展体检,使退休人员常见病、多发病的隐患能够“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从去年开始,开发区为65岁以上老人实施每年免费查体,惠及万余老人。体检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B超、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空腹血糖、心电图检测等项目,基本涵盖了老年人体检各方面需求。同时,还有一个社会现象需引起政府关注。我们看到,社会上以销售保健品为目的的保健讲座泛滥,而公益讲座相对缺位。保健品讲座利用了老年人对健康的极度渴求心理,夸大疗效,贻误病情,最终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和医保基金负担,还印发家庭意见分歧。正因老龄人群普遍高度关注养生保健,政府应举办各种公益医疗知识讲座,普及保健知识,引导老年人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倡导适合老年人的一些文体活动,减少疾病发生几率。这样,既可以节约大量的医保基金,又能减轻老年人疾病痛苦,提高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另外,针对老年人意外伤害高发的情形,可适当借助商业保险,如开发区已连续多年实施“银龄安康工程”,由政府买单为全区50~80周岁老人集中投保一份意外伤害险,惠及4万余老人,切实提高老年人抵御风险能力,减轻政府和家庭负担,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

(四)加快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降低医疗成本

人口老龄化分析篇6

关键词:贵州省;人口老龄化;灰色关联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预测

中图分类号:C92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研究背景

2003年底,贵州省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54%,标志着贵州省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龄化阶段,而2003年贵州省人均GDp是3600元,仅为全国的34.15%,因此贵州进入老龄化社会是在经济十分欠发达的情况下的。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贵州省老龄化率已达到9.1%,且根据预测将不断上升。由此可见,贵州省人口老龄化已经压力很大。

二、实证分析

1.灰色关联分析

选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参考序列,从经济发展,教育,人口结构等方面的影响指标中选取16个指标为被比较序列。利用灰色关联分析软件计算参考序列对被比较序列的关联度并排序:

可以看出,人口老龄化的变化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的。就单一因素来看,城镇化率与人口老龄化的相关程度最高,教育支出与医疗卫生支出与人口老龄化的关联性最差。为抓住影响老龄化变化的主要矛盾,接下来进行主成分分析。

2.主成分分析

利用SpSS软件对16个指标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可以看出,医疗卫生支出,城镇/农村人均消费支出,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化率,教育支出,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人均GDp,0-14岁人口比例,人口密度在第一主成分中载荷较高,基本上反映了社会发展和政府政策的实施对老龄化变化的作用,因此第一主成分可以称为社会和政策因素。初中阶段毛入学率,性别比,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废水排放总量,文盲率在第二主成分中载荷较高,基本上反映了个人行为对老龄化变化的作用,因此第二主成分可以称为个体因素。

3.灰色预测

使用灰色关联分析软件对2012年至2016年的贵州省人口老龄化率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分别为:8.9264%,9.0706%,9.2170%,9.3658%,9.5170%。显然,预测值基本上在9%以上且显著上升。

4.预测模型的检验

用R软件进行预测模型的检验:

(1)残差检验

残差平方和为0.2701904,平均相对误差为2.0128%。因此模型的精确度较高。

(2)后验差检验

根据后验差检验标准,后验差比值C=0.27795

三、结果分析

(一)城镇化率是与贵州省人口老龄化最相关的影响指标。近年来,贵州省的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截至2012年全省城镇化率已达到35%。贵州省规划至2020年城镇化率提至50%左右,以推进城镇化来带动人民增收以及经济发展。城镇生活质量相对较高,医疗设施和保障体系相对较完善,使得老龄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死亡率降低从而使得老龄化加剧。

0-14岁人口比例,性别比,人口密度等人口结构指标与贵州省人口老龄化的关系也较密切。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密度的增长所带来的生存及资源环境等压力会影响人们的生育倾向,人们在一定程度上自愿地降低生育率。

教育支出及医疗卫生支出等政府支出因素对贵州省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较小。

(二)社会发展和政府政策的制定实施是影响贵州省老龄化的主要因素,在老龄化进程中具有主导地位。这也说明,应对老龄化问题是政府和社会需共同面对和担当的责任。

(三)未来几年内贵州省老龄化率基本上会在9%以上,并显著上升,预计到2016年会达到9.5%左右。说明当今贵州省人口老龄化在不断加剧,应及时正视老龄化问题。

参考文献:

[1]黄润龙,管于华.数据统计分析-SpSS原理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社,2010.

[2]何建宁,朱霄雪.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税务与经济,2010(6).

人口老龄化分析篇7

关键词: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税收;多元回归;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C92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3-6288-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23.070

abstract:Basedonthe1982-2010yeartimeseriesdataofJiangsuprovince,constructingeconometricmodelsandusingthestatisticalanalysissoftwareofStata12.0andusingthemodelordinaryleastsquaresestimation(oLS).thestudyfoundtheproportionofelderlypopulationandpercapitataxnegativecorrelationrelationship.Regressionanalyzedthetimeseriesdataof1982-1993,1989-2000,1999-2010,itfoundthattheagingof1999-2010hadasignificantlynegativeimpactonthesizeofthetaxandtheagingof1982-1993and1989-2000wasnotsignificant.therefore,advocatingthegovernmentshoulddevelopthepensionindustryandraisethelevelofsecuritytoprotectthegovernmentpensiontaxtreatmentatareasonablelevel.

Keywords:Jiangsu;populationaging;tax;multipleregression;policyrecommendations

中国的老年人口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并且在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老龄化程度仍在加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税收一直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为保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政府必须依靠自身的财政税收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人口作为最具生产力的因素,社会领域中的生产、收入及消费等一系列环节都由人口来参与和完成。因此,人口与税收的关系是有着重要研究价值的课题。人口老龄化虽然有可能增加政府的支出负担,但对政府收入的影响是不确定的[1]。作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大省与人口大省,研究江苏省人口老龄化与政府税收规模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前瞻导向。

国内方面鲜有研究探讨人口老龄化对政府整体财政运行状况的影响[1]。众多学者的研究内容都集中在税收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这一视角上。李晶[2]指出财税杠杆是政府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重要经济手段,主张采取促进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选择,进而充分发挥财税杠杆应有的调节和导向作用。UnDp《促进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课题组[3]建议加强对老年人和养老服务的税收政策和采取支持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应对人口老龄化。杨伟民等[4]基于老龄化社会对养老机构需求明显增加的客观现实,提出可以根据养老机构及其所收养老年人的不同情况,在不同养老机构的税收政策方面体现区别。杨默如等[5]提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可以采取完善老年产业、提高自我养老能力、加快社会保障体系中税收政策统一规划和配套步伐等税收政策取向。杨燕英[6]基于中国养老服务市场供求矛盾突出的现状,提出通过扩大养老服务的税收优惠范围、系统制定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实行多样化的税收优惠方式来调整税收政策以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

本研究利用江苏省1982-2010年税收、经济和人口年龄结构等有关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考察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对税收规模的具体影响情况。

1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及税收收入现状分析

1.1江苏省老龄化现状

江苏省作为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同时江苏省也领先全国10年于198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1990年江苏省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13%,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进入21世纪,江苏省老龄化程度加快,尤其是2003年以后江苏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S持在10%以上。根据相关学者的预测,江苏省老龄化水平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仍呈现上升趋势,且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预计在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31.57%[7]。

1.2江苏省税收收入现状

江苏省税收收入从1982年的49.84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3312.61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9.17%;人均税收从82元增长到4210元,年均增长率为15.1%。2004年以后,人均税收增长率达到24.92%。人均税收的快速增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税收结构和消费结构等有密切关系。一方面,人均税收的增长从侧面说明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意味着生活的改善和财产的富足。另一方面,人均税收的不断增加说明居民的税负没有得到减轻,进而压制了居民的进一步消费,不利于内需的扩大。

2税收规模与有关指标的回归分析

2.1模型构建

确定一个地区的税收规模水平,要综合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居民消费水平、人口年龄结构、物价水平等因素。本研究选取以下经济指标作为解释变量,人均GDp记为X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记为X2;人均消费记为X3;人均收入记为X4;物价指数记为X5。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人均税收进行实证分析。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μ(1)

式中,Y为人均税收水平,X1、X2、X3、X4、X5为影响人均税收水平的各种因素,μ为随机扰动项。由于本研究所利用的数据是时间序列数据,所以不需要考虑异方差问题。因而利用Stata12.0统计分析软件对式(1)进行普通最小二乘估计(oLS)。

2.2回归分析

将1982-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代入式(1),采取普通最小二乘估计法进行回归分析,所得结果如下:

Y=224.69+0.06X1-30.21X2+0.06X3+0.08X4-0.40X5(2)

(2.59)(-2.81)(0.69)(0.88)(-4.52)

式中,修正Q定系数R2为0.993,F值为841.25,通过1%显著水平的联合检验,说明模型解释效果总体上是显著的,各解释变量的联合线性作用显著。但解释变量X2、X5的回归系数的t值很低,说明模型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因此,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处理,经过筛选得到如下结果和优选模型:

Y=382.09+0.11X1-60.74X2(3)

(29.25)(-10.95)

式中,修正决定系数R2为0.987,F值为1042.37,可以通过1%显著水平的联合检验,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的t值均通过1%显著性水平的t检验。此外对回归结果进行多元共线性和遗漏变量检验。由表1可知,就人均税收各解释变量方差膨胀系数而言,最大的ViF小于10,说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并且遗漏变量检验的p值大于0.05,说明优选模型并未遗漏任何重要变量。因此将式(3)作为研究1982-2010年江苏省税收规模水平的优选模型。因此,研究江苏省的人均税收水平时,应主要考虑人均GDp以及老龄化的重要指标,即老年人口比重。优选模型式(3)中X2的系数为负,说明人口老龄化对人均税收水平存在着负面影响。

3不同时间段老龄化影响税收规模的差异分析

从式(3)可以看出,1982-2010年江苏省人口老龄化水平对人均税收规模起到了消极的作用,但是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对税收水平的影响程度是否存在差异,差异水平是否不同。为了研究不同时间段内老龄化对税收水平的影响差异,取1982-2013年间的3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的长度相等,分别为1982-1993、1989-2000、1999-2010年。更为重要的是,1982-1993年江苏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从5.55%缓慢上升到7.55%,江苏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1989-2000年江苏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从7.05%上升到9.11%,这一阶段江苏省一直处于老龄化阶段;1999-2010年江苏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从9.07%上升到11.33%,这一阶段江苏省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深,而且多数年份的老年人口比重保持在10%以上。为了比较3个阶段内老龄化影响税收规模的差异,特应用oLS方法对这3个时间段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进行回归分析,考虑的指标依旧为人均GDp(元)、老年人口比重(%)、人均消费(元)、人均收入(元)以及物价指数,被解释变量为人均税收水平(元)。

3.11982-1993年的回归分析

将1982-199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代入式(1)中,采取最小二乘估计法进行回归分析,所得结果如下:

Y=313.51-0.07X1-94.44X2+0.56X3+0.36X4+0.38X5(4)

(-1.82)(-4.71)(2.91)(3.76)(2.01)

式中,修正决定系数R2为0.920,F值为27.68,通过1%显著水平的联合检验。说明模型解释效果总体上是显著的,各解释变量的联合线性作用显著。但解释变量X1、X2的回归系数的t值很低,并且X1的系数为负数,失去经济意义,这说明模型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因此,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处理,经过筛选得到如下优选模型:

Y=-11.24+0.39X3-0.34X5(5)

(5.16)(-3.96)

式中,决定系数R2为0.715,F值为14.82,通过了1%显著水平的t检验。此外对回归结果进行多重共线性和遗漏变量检验。由表1可知,就人均税收各解释变量方差膨胀系数而言,最大的ViF小于10,说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并且遗漏变量检验的p值大于0.05,说明优选模型并未遗漏任何重要变量。因此将式(5)选为优选模型。

在筛选解释变量的过程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这一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并未通过5%显著水平的t检验,人均消费和物价指数通过5%的显著水平t检验。这说明,在1982-1993年这段时间内,影响江苏省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为人均消费水平和物价指数。从式(5)可以看出,在不考虑人均GDp水平、老年人口比重、人均收入水平等经济指标情况下,人均税收收入与人均消费水平和物价指数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当物价水平保持不变时,人均消费每增长1%时,人均税收可以提高0.39元;当人均消费水平不变时,物价指数每增长1%时,人均税收收入降低0.34元。因此,人均消费水平对人均税收存在着积极影响,物价指数对人均税收有消极影响。

3.21989-2000年的回归分析

将1989-200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代入式(1)中,采取最小二乘估计法进行回归分析,所得结果如下:

Y=144.08+0.08X1-9.70X2+0.78X3-0.39X4-1.05X5(6)

(1.29)(-0.14)(0.91)(-0.83)(-2.56)

式中,修正决定系数R2为0.660,F值为5.34,通过5%显著水平的联合检验,说明模型解释效果总体上是显著的,各解释变量的联合线性作用显著。但解释变量X4的系数为负,失去经济意义,说明模型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因此,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处理,经过筛选得到如下优选模型:

Y=111.79+0.11X1-0.75X5(7)

(5.68)(-5.74)

式中,修正决定系数R2为0.741,F值为16.77,通过了1%显著水平的t检验,此外对回归结果进行多重共线性和遗漏变量检验。由表1可知,就人均税收各解释变量方差膨胀系数而言,最大的ViF小于10,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并且遗漏变量检验的p值大于0.05,说明优选模型并未遗漏任何重要变量。最终优选模型的解释变量为人均GDp和物价指数。与1982-1993年时间段不同,影人均税收水平的是人均GDp水平和物价指数。

在筛选解释变量的过程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这一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并未通过5%显著水平的t检验,人均GDp和物价指数通过5%的显著水平t检验。这说明,在1989-2000年这段时间内,影响江苏省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为人均GDp和物价指数。虽然这一阶段江苏省处于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对人均税收水平呈现弱负相关关系,但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水平。从式(7)可以看出,在不考虑人均消费水平、老年人口比重、人均收入水平等经济指标情况下,人均税收收入、人均GDp水平和物价指数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当人均GDp水平保持不变时,物价指数每增长1%,人均税收降低0.75元;当物价指数不变时,人均GDp每增长1%,人均税收收入增长0.11元。因此,人均GDp水平对人均税收存在着积极影响,物价指数对人均税收有消极影响。

3.31999-2010年的回归分析

将1999-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代入式(1)中,采取最小二乘估计法进行回归分析,所得结果如下:

Y=-376.66-0.13X1-50.33X2-0.06X3+0.80X4+1.07X5(8)

(-1.38)(-5.13)(-0.36)(2.16)(1.44)

式中,修正决定系数R2为0.990,F值为888.21,通过1%显著水平的联合检验,说明模型解释效果总体上是显著的,各解释变量的联合线性作用显著。但解释变量X1和X3的系数为负,失去经济意义,这说明模型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因此,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处理,经过筛选得到如下优选模型:

Y=145.21-47.85X2+0.35X4(9)

(-5.31)(34.37)

式中,修正决定系数R2为0.990,F值为2124.33,通过了1%显著水平的t检验,此外对回归结果进行多重共线性和遗漏变量检验。由表1可知,就人均税收各解释变量方差膨胀系数而言,最大的ViF小于10,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并且遗漏变量检验的p值大于0.05,说明优选模型并未遗漏任何重要变量。最终优选模型的解释变量为老年人口比重和人均收入水平。

在筛选解释变量的过程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和人均收入水平这两个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通过5%显著水平的t检验。这说明在1999-2010年这段时间内,影响江苏省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为老年人口比重和人均收入水平。从式(9)可以看出,在不考虑人均GDp水平、人均消费水平、物价指数等经济指标情况下,人均税收收入与老年人口比重和人均收入水平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当人均收入水平保持不变时,老年人口比重每增长1%,人均税收降低47.85元;当老年人口比重不变,人均收入水平每增长1%时,人均税收收入增长0.35元。因此,老年人口比重对人均税收存在着消极影响,人均收入水平对人均税收有积极影响。

3.4不同时期回归模型的比较

1)不同时间段内,人口老龄化水平对税收水平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在3个时间段内,虽然1982-1993、1989-2010年期间老年人口比重对人均税收都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但其相伴概率p值未通过5%显著水平的t值检验;1999-2010年期间内,老年人口比重对人均税收有显著的消极影响。这是因为1999-2013年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尤其是2003年以后江苏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维持在10%以上,这导致人口老龄化对税收水平的影响程度在加大。

2)不同时间段内,影响人均税收水平的变量存在差异。在1982-1993年期间内,人均消费水平对人均税收有积极影响,物价指数对人均税收有消极影响;在1999-2000年期间内,人均GDp水平对人均税收有积极影响,物价指数对人均税收有消极影响;在1999-2010年期间内,老年人口比重对人均税收有消极影响,人均收入水平对人均税收有积极影响。

3)在1989-2010年整个时间段内,老年人口比重对人均税收水平起到消极作用,其影响程度要大于1999-2010年时间段内人口老龄化对人均税收水平的影响程度,式(3)中的系数-60.74的绝对值大于式(9)中的系数-47.85的绝对值。

4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研究利用江苏省1982-2010年有关经济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的时间序列数据,尝试分析了江苏省人口老龄化与税收水平之间的关系。经过筛选得到了能够解释江苏省人均税收水平的优选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人口老龄化水平对税收水平的影响。

研究发现江苏省的老年人口比重与人均税收呈现负相关关系,这表明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对税收水平存在着消极的作用。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人均收将减少。通过分别对1982-1993、1989-2000、1999-2010年3个时间段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1999-2010年期间老年人口比重对税收水平存在显著的影响,1982-1993年和1989-2000年老年人口比重对税收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分时间段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人口老龄化对税收水平的影响存在着差异,并且这种差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水平而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龄化对江苏省税收规模的影响程度将日趋显著。

基于老龄化程度加深对江苏省税收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为有效发挥政府职能,提出以下优化税收意见。

1)扶持、培育老龄产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给税收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构建全面覆盖、长期有效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的应有之义。因此,政府必须通过扶持老龄产业以应对老龄化,同时老龄产业的发展壮大对政府税收的增长也是一大助力。

2)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刺激老年消费需求。政府税收的多少取决于地区经济总量、产业结构等因素,同时也取决于政府的税收结构。经过上述实证分析也可以看出,不管是整个时间段的分析还是分阶段的分析,人均收入水平、人均消费水平对税收都存在积极影响。因此在当前背景下,通过提高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水平,免除其后顾之忧,进而刺激其消费欲望,对政府税收有着较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龚锋,余锦亮.人口老龄化、税收负担与财政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15(8):16-30.

[2]李晶.促进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3(1):17-26.

[3]UnDp《促进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课题组.促进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J].财政研究,2012(4):10-13.

[4]杨伟民,李冰段,林燕.对我国养老机构税收政策的探讨[J].税务研究,2010(5):33-37.

[5]杨默如,李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税收政策研究[J].税务研究,2008(5):84-86.

人口老龄化分析篇8

一、老龄化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消费结构面临转变

由于老年人的增加,在相关医疗领域和老年服务等消费领域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老年人希望能够得到健康的身体,于是,诸多投资商开始围绕老人开始创新发展,以期给老人提供温暖舒适的服务。但这一现象的出现将会给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冲击,势必会减缓增长的速度。

(二)科技创新遭遇浅滩

社会老龄化问题凸显,导致社会新兴劳动力减少,换句话说,年轻人的活力总量减少,在面对工作时所带来的创新能力进一步下降,从而削弱了社会创新观念的形成,同时也不利于未来我国创新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创新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劳动力比例下降

对于沿海城市而言,经济的发达水平足以吸引足够的劳动力维稳城市发展,但对于内陆城市而言,随着老年人逐渐增多,社会劳动力严重不足,从根本上直接影响了城市的经济发展,而从宏观角度来讲,劳动力短缺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形成不利的影响。

(四)养老、医疗保障压力加大

社会福利是需要全体人民共同承担的一项责任。而近年来,我国养老金的缺口已经达到1000亿,而随着老年人的逐步增加,我国养老缺口逐渐增大。据目前的调查显示,我国80%以上的劳动者都没有养老保险,换句话说,未来有很大一部分人不能领取养老金。这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形成一定的压力。而由于老年人的体质较弱,患病几率是正常人的3倍,不仅增加医疗资源的投入,也增加了社会的负担。

二、基于老龄化角度分析二胎政策的有效性

我国社会老龄化严重,人口生产力严重不足,外加上社会压力大,增加了独生子女的生活负担。因此,全面放?_二胎政策是我国发展历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一方面为了减少家庭因失去子女导致失独的风险,另外一方面,保证我国生产力,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当然,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必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两面性的问题。

第一,延长我国的人口红利。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导致我国人口红利逐渐递减,如果继续保持现有政策形势下,未来将会直接导致人口红利消失,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形成不利的影响。而二胎政策的放开,让人口进一步增加,保持一定的社会劳动力量,维稳人口红利现状。

第二,促进相关产业发展。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以后,我国在儿童领域的需求急剧增加,其中奶粉、尿不湿、奶瓶、儿童服装等企业也瞅准了市场,加大了生产力,进一步解决我国部分就业问题,为社会带来一定的发展福利。

第三,男女比例失调更趋严重。截至到2014年,我国大概有9000万对夫妻符合二胎政策的生育条件,而由于社会压力大,养育孩子的成本高,导致只有部分家庭可以生育二胎。而由于受传统思想或父母思想的影响,总希望得到一个儿子,故而有可能导致性别失调的现象更加严重。

第四,教育负担增加。2013年,各省市开始试行二胎政策放开后,导致我国的婴幼儿比例大幅度增加,但我国的幼儿教育条件严重滞后。针对偏远的地区缺乏幼儿教育的问题始终亟待解决,这也导致农村、乡县的孩子大量涌入城市,争夺城市幼儿教育资源,而为了进一步维稳,诸多幼儿园开始出现费用高昂,入学条件限制等因素的出现,这对于部分家庭而言,是不能承受的事情。外加上,现代教育成本高昂,从幼儿教育到义务教育,再到大学,整个的教育成本无疑增加了二胎夫妻的生活负担。

人口老龄化分析篇9

[关键词]医疗保障;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农村老年医疗保障

一、研究背景

目前,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和完善,农村养老、医疗资源主要靠家庭提供,农村家庭养老负担依然很大。农村养老、照料、医疗等资源的不足,使农村老龄问题更为突出,特别是养老保障和医疗问题亟待解决,贫困农村地区情况会更加严重。即便在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实施的前提下,农村老人老年医疗保障依然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为薄弱环节,并且各方面都大大滞后于城市,依然呈现老人老年保障的城乡二元结构,不适应城乡统筹发展和足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本文以城乡统筹和保障公平原则为出发点,以提升农村老年医疗保障水平为研究目的,以缩小重庆城市和农村老年医疗保障差异为研究重点,探索城乡统筹发展且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

二、数据分析

(一)基本情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以城乡老龄人口医疗保障比较为重点

表2-1:城乡户籍老年人口经济状况评价比例表

图2-1:城乡户籍老年人口参加医疗保险的比例

表2-2:城乡户籍老年人口医疗费用由谁共同支付

人口老龄化分析篇10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消费结构灰色关联分析预测

目前我国已经迈进了人口老龄化的国家,不同年龄人口的消费能力、消费偏好和消费习惯不同,老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对所需商品和服务同其他年龄段人口不同。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老年人需求的扩大和层次的提高,因此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导致消费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将越来越大。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会对我国消费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文献综述

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紧密相关。作为特殊群体的老年人口,他们的消费结构、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与其他年龄段人口有明显的不同。西方人口学家针对人口老龄化与消费结构关系的研究文献非常少,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多,还没有深入的研究。包玉香等(2012)用计量方法对人口老龄化对山东省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影响程度大于其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的影响程度;马晓君(2004)指出老年人因自身的特点而进行与其他年龄消费主体不同的消费活动,随着老年人这一年龄段的消费主体占消费主体的比重不断增加,将不断扩大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晁思达(2012)对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消费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理论探讨,从不同的方面对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中国人口老龄化人数和消费结构进行灰色关联分析。

模型构建

(一)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本文选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度模型,其基本思想是:按照因素的时间序列曲线的平均相对变化势态的接近程度来计算因素间的关联度,该模型具有接近性、对称性、唯一性、可比性和无量纲化后的保序性,其优点是能够反映出序列间的正、负相关关系,为具有负相关关系的序列提供了一条新的解决途径。改进后的灰色关联度模型比较客观、实用,计算结果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序列的发展态势的接近程度。

设参考序列为X0=(x0(1),x0(2)Kx0(n)),比较序列为X1=(x1(1),x1(2)Kx1(n)),X2=(x2(1),x2(2)Kx2(n))…Xm=(xm(1),xm(2)Kxm(n))。

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的计算步骤为:

第一步:求各序列的初值像。

Xi′=Xi/Xi(1)=(xi′(1),xi′(2)…xi′(n)),(i=0,1,2…m)。

第二步:求差序列及序列均值。

Δx0(k)=x0(k)-x0(k-1),(k=2,3…n)

Δxi=xi(k)-xi(k-1),(i=1,2…m;k=2,3…n)

,,(k=2,3…n;i=1,2…m)。

第三步:确定两极最大差与最小差。

最大值:max(|Δx0(k)/x0(k)|,|Δxi(k)/xi(k)|),(i=1,2…m),

最小值:min(|Δx0(k)/x0(k)|,|Δxi(k)/xi(k)|),(i=1,2…m)。

第四步:求改进的灰色关联系数。

其中,

因X0(k)、Xi(k)皆为1-时距的序列。若不是1-时距序列,灰色关联系数有变动。

第五步:改进的灰色斜率关联度。

当-1≤ξi

(二)Gm(1,1)预测模型

设有变量X(0)={X(0)(i),i=1,2…m}为某一预测对象的非负单调原始数据列,为建立灰色预测模型:首先对X(0)进行一次累加生成一次累加序列:

X(1)={X(1)(k),k=1,2…m},

对X(1)可建立白化形式的微分方程:

dX(1)/dt+aZ(1)=u即:X(0)(k)+aZ(1)(k)=u

最终得到的预测函数为:

数据来源及结果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灰色关联分析结果

本文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96-2012)。本文以人口老龄化人数作为参考序列,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用品、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及服务作为比较序列,根据模型计算关联度如表1所示。由表1的结果,关联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食品>其他商品及服务>文教娱乐>交通通信>衣着>医疗保健>居住>家庭设备用品。

从表1的结果看出,与老年人关联最紧密的消费是食品,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改善,对基本生活消费-食品的需求,不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需要不断改善;其次是其他商品与服务的需要,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对年轻时不太关心的服务性劳务和其他的消费品,这时却会倾注更多的关心和注意;老年人的消费结构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而且老年人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来享受文化教育及娱乐带来的感受;由于中国的传统观念,子女的住房通常是由家长来购买,在他们老年的时候,可能对这方面就不太关心;位于最后一位是家庭设备用品,更多的是由子女来购买,可能老年人在年轻的时候,对家庭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老年后他们更有重视享受生活带来的快乐,而不是把注意力倾注在家庭的日常杂物上。

(二)人口老龄化人数及消费结构支出的预测函数及预测值

根据公式得到从X0(K+1)到X8(K+1)的预测函数如下:

X0(K+1)=269184.58×(exp(0.02876k))-261675.08;

X1(K+1)=15870.17×(exp(0.085886k))-14098.18;

X2(K+1)=3184.05×(exp(0.10065k))

-2704.87;

X3(K+1)=1629.37×(exp(0.12481k))

-1345.61;

X4(K+1)=1798.25×(exp(0.10707k))

-1534.89;

X5(K+1)=1157.50×(exp(0.147356k))

-974.28;

X6(K+1)=4671.71×(exp(0.094674k))

-4340.16;

X7(K+1)=5002.77×(exp(0.079939k))

-4892.66;

X8(K+1)=1218.31×(exp(0.096944k))

-1103.39,经过检验精度都在优良以上。

应用以上的预测函数,可以得到2012-2016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人数及消费结构支出预测值,结果如表2所示。

(三)预测值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

选取人口数作为参考序列,类消费作为比较序列,然后带入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得到关联度,结果如表3。

从表3的结果看,老年人未来的消费结构关联度与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医疗保健、食品、其他商品及服务位于前三位,而居住、交通通信、文教娱乐位于末位。关联度排序为:医疗卫生>食品>其他商品及服务>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居住>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对比表1的结果,发现医疗卫生从第六位跃升至第一位,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加,物质生活的改善,老年人对于健康的认识和对健康的意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身体更易患各种疾病,更需要医疗保健的支持;文教娱乐、交通通信从第三、四位下降到第八、七位,老年人在老年的时期对这两方面的需要减少;从结果来看,食品仍然位于前列,说明基本消费仍然是老年人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今后一段时期内精神文明层面的消费从意识上和行动上,仍是偏向重视物质消费。

结论及建议

本文应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及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关联分析,得到的消费灰色关联度排序:食品>其他商品及服务>文教娱乐>交通通信>衣着>医疗保健>居住>家庭设备用品。为了预测未来老年人和消费结构的关系,利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2012-2016年的老年人口数和消费结构支出进行了预测,再次运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关联分析,得到:医疗卫生>食品>其他商品及服务>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居住>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对比关联结果可以看出,老年人从基本消费的物质消费转向理性消费。

伴随着老年人数的增加,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必然会导致消费结构的变化。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老年消费市场现状,适应老年人对不同消费品的需要,提高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质量,要引导老年人转变消费结构,转向更加合理的消费结构模式,不断完善老年人的消费结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完善老年医疗保障制度,发展医疗行业。根据上面分析得到的结果,未来几年和老年人关联最密切的是医疗保健,因此对老年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非常有必要。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影响最大也是最直接的便是提高了医疗保健的支出比重。我国传统的医疗服务行业是以治疗及预防传染性疾病和多发病为主,保障的对象主要是婴幼儿和成年人,并且老年人的发病率比年轻人要高很多,当前慢性病对老年人健康产生主要威胁,老龄人对长期保健服务和预防医疗的需求呈现增加状态,医疗服务行业的结构需要向这方面转变,因此社会医疗服务行业的重心必然向老年群体转移,有必要扩大老年医疗服务项目,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第二,发展符合中国实际的“银发”市场。老年人的消费水平和年轻人有一定的差异,并且随着老年人消费需求的增长,以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养老服务设施、日常生活用品和社区服务、娱乐业的新型产业,称为“银发产业”。要大力发展“银发”市场就是要对老年人迫切需要的生产和服务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例如,为了老年人使用的方便性,可以设计一些专门为老年人使用的消费品。政府要出台各项惠老政策,必须要贯彻执行;在公共财力的投入中要逐渐增加对老年人投入的比重;并要以老年人的需求为主导,使为老年人的服务工作和服务专业化的水平逐步得到提高;要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使更多老年人的生活得到不断的丰富。

1.包玉香,李子君.人口老龄化对山东省消费的影响研究[J].消费经济,2012(1)

2.马晓君,中国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初探[J].辽宁经济,2004

3.晁思达,论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消费结构的影响[J].中国证券期货,2012(5)

4.邓聚龙.灰色系统的基本方法[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7

5.孙玉刚,党耀国.灰色斜率关联度的改进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7(8)

6.党耀国,刘思峰,刘斌等.灰色斜率关联度的改进[J].中国工程科学,2004(3)

7.熊必俊.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