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线上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自律十篇线上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自律十篇

线上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自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9:10

线上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自律篇1

关键词:几何教学;教学认识

立体几何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其在高中数学当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采取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对立体几何教学的几点认识和大家分享。

一、教学中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课堂气氛将会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人的思维活动是随着气氛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气氛活跃的课堂,学生的参与热情越高,动脑能力越强,因此获得知识的时间越短,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越高。立体几何教学中强调的是学生对于空间知识的理解能力,因此说,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立体几何的学习过程可以说较为枯燥,一些知识点很难,尤其是对于空间想象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讲,更增加了难度,因此教学中需要转变思路,调动学生的热情,能够让学生通过学习积极思考,并和老师产生共鸣。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进行创新,营造活跃的气氛,提升教学效率。

如在上立体几何课之前,先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立体几何图形,如埃及的金字塔、悉尼歌剧院、旋转式的楼梯、粮仓的上部分等,这些都是生活当中具体的实物,也是立体几何图形,并且都是有点、线、面构成的,通过这种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立体几何和生活密切相关,继而拉近了学习立体几何的距离,对于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通过这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逐渐的走进立体几何的学习课堂当中。老师还可以借助趣味数学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老师可以出一些简单的趣味立体几何题:正方形去掉一个角之后还剩几个角?正方体去掉一个角自后还剩几个角,其截面是怎样的?通过简单的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层层深入开展立体几何的教学。

二、传授学习方法和学习思想

要学好立体几何,单纯的凭借几道题目的讲解根本不能够达到目的,而是要交给学生解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立体几何的数学思想。在立体几何学习的过程当中,化归思想应用的较多,因此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这种思维的模式,让他们能够明确在转化的过程当中究竟变化的是什么,没有变化的是什么,二者之间的联系又是什么。

例如在学习三垂线定理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这种化归的数学思想。三垂线定理能够将平面当中的两条直线垂直转化成为空间的两条直线垂直,而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则能够将空间的两l直线垂直转化成为平面的两条直线垂直。通过这种转化,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变化情况,自己找到相应的规律,建立起适于自己学习的数学思想和思维模式。

三、借助实验教学的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立体几何不同于平面几何,其具有空间性,单纯的依靠讲解不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借助实验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切实的观察到具体的变化,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学生掌握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在立体几何教学当中,可以将几何和实际应用相联系,借助实验教学的方式,并借助多媒体技术的支撑,用生活实验或者是模型教学的方式吸引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的方式参与到学习当中,将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化和简单化,更便于知识的掌握。

依旧以三垂线定理的学习为例进行分析。在讲解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借助演示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定理的内容。老师可以用一块纸板和几根细杆在课堂上演示实验模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演示实验,能够清晰的得出平面内的直线存在的四种可能的位置,这样比单纯的在黑板上通过画图的方式讲解更直观,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讲解异面直线以及其构成的角时,可以借助立方体模型,让学生找出所有的异面直线,并通过多媒体的帮助,让学生寻找出角,并且求出角的大小,这样通过简单的演示实验,可以让立体几何的学习变得简单。

四、注重教学的归纳和总结

立体几何的知识较多,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老师在教学当中需要注重对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框架,并发现立体几何的学习规律。

在教学当中,要通过总结和归纳,让学生自己发掘规律,并掌握这些规律,对于其学习有很大的帮助。立体几何的题目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到立体几何的规律,就能够抓住题目的重点和解题的要点,层层深入,将问题解决。同时,掌握学习规律,也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学习的质量。

五、结语

立体几何在高中数学当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学好立体几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空间思维,对于其他知识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立体几何学习起来较为困难,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采取恰当的措施,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立体几何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于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邹荣兵.对立体几何教学的几点认识[J].考试:高考族,2009(12):90-91.

线上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自律篇2

[关键词]提出问题构建概念完善规律思维能力

要把学生培养成有思想的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就应体现建构主义知识观和课程改革观,就要把知识的整体面目呈现给学生,并带领学生经历概念、规律发现和构建过程。教材上呈现的多数是事实性知识及其应用,教师解读教材时,不能只看到知识的显性部分,即事实性知识,还要看到知识的隐性部分,例如是在什么情景下想到要研究这个问题的?规律或定义的探究和构建过程是怎样的?认识事物或规律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教学时要还原这些隐性部分并带领学生经历,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掌握物理研究的常用方法,在思维的碰撞中提升反思意识和思维能力。下面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探讨。

一、还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胜过解决一百个问题。”在教学实践中要还原物理问题提出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体验中提升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声音的特征》教学中,要考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想到要研究声音具有哪些特征的?这个情景教材上没有。笔者在课堂导入环节是这样处理的:播放两段音调相同,但响度不同的声音?问学生这两段声音有什么不同和相同?如何用语言描述?再播放两段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乐曲,提问学生这两段声音又有什么不同和相同?如何用语言描述?然后引出:为了区别不同声音之间的异同,我们就必须界定和了解声音有哪些特征,才能按照特征对不同的声音进行比较。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对声音特征的研究背景有了认识,比直接讲述声音的特征更能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整体面貌。

高质量的学习不仅能学习新的知识,而且能在学到新知识的基础上,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进而引导学习者进一步探索研究。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一定的提问环节,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规律》教学中,在探究得到串联电路电流规律后,设置提问环节:学习本节内容后,你有哪些新的疑惑,至少写出1个。学生们提出了“为什么电流相等,而灯泡亮度不一样”“前面的用电器消耗了电,为什么流过后面用电器的电流还会一样”等问题,这些问题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了伏笔,也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不断追问的过程。

二、还原物理概念构建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现在教学中大多是通过情景引出概念,然后直接陈述概念的定义,这样的教学对引导学生经历物理概念构建的思维过程不够重视。概念构建的过程是物理知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涉及哪些变量以及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等。学生经历概念构建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其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例如,在《比热容》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认识: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不一样的。然后提问:“如果要构建一个概念来描述物质的这种特性?表述时要考虑到哪些物理量?如何将这些物理量综合在一起表述?”学生思考、表述、交流后,再与教材中比热容的定义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再讲述比热容的定义。这样的处理和观察现象后直接告诉学生比热容的定义相对比,让学生经历了概念构建的思维过程,对概念的理解会更深入。

三、还原物理规律归纳完善的过程,提升学生质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上呈现的物理规律,经历了研究者不断反思、质疑、完善的历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学中,可带领学生经历规律不断完善的探究思路历程。

例如《光的反射》教学中,可通过层层递进的预设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反射规律的认识,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通过实验得到“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的结论后,提问:表述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恰当,还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恰当,还是都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规律表述要符合物理现象的本质,在学生统一认识后,提问:这一结论是否完整地描述了光的反射规律?然后在黑板上画一个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同在法线一侧的光路图,两角也是相等,但和实际不符,对规律的描述应该如何完善?引导学生补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接着提问:是不是任何情况下,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都分居法线两侧呢?演示垂直入射情况,引导学生继续完善规律“垂直入射时三线合一”;接着,让学生用三根筷子插在橡皮泥上模拟反射光路,教师用筷子表示另外一种插法,两种插法都体现了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但是一种三线共面,一种不共面,提问学生:是否都成立?怎么验证?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并完善补充“三线共面”的规律;教师继续用三根筷子表示反射光路,一种是光路平面和镜面垂直,一种是不垂直,是不是都成立呢?让学生继续探究并补充得出“光路平面和镜面垂直”的规律,教师借机强调法线是和镜面垂直的,而不仅仅是和表示镜面的直线垂直。这样得到的规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和构建的,学生能了解物理规律构建的思路,进而培养学生质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四、还原认识物理规律的思维历程,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认识物理现象的思维历程在教材上很少呈现,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善于从未知者认识事物的角度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善于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还原认识事物的思维历程,将思维不断碰撞的过程还原给学生。

例如,在《透镜》教学中,研究沿平行主光轴的光束射到凸透镜的光路时,教师用两个激光笔、凸透镜(利用磁性吸附在黑板上)演示两条光路,发现两条出射光线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教师提问:仅凭这一次实验就下结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是否一定可靠?应该怎么继续实验?引发学生思考:是不是所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都会聚在这一点?再演示另外多条光线的光路,发现都会聚在同一个点上,这时教师再介绍焦点和焦距,这样学生对焦点、焦距的理解会深刻一些。在介绍相关概念后,教师继续提问:凸透镜的另一侧是否也会有一个焦点,两边的焦距是否一样?猜想依据是什么?怎么进行实验验证?学生讲述做法:用激光笔从另一侧入射,找到焦点并标注,比较得出两边的焦距是相等的。教师继续追问:两边弧度不一样的凸透镜,两边焦距是否相等呢?引发学生思考,甚至课后探究。教师接着提问:观察刚才的光路,如何用一个词来描述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学生回答会聚。接着追问:什么是会聚?引导学生得出是否会聚,不能仅仅看出射的光路,还需要对入射光路和出射光路进行比较,才能确定。接着教师提问:仅仅凭平行于主光轴光路就下结论有会聚作用行不行?为什么?怎么做?接着用激光笔演示让光从不同方向射向凸透镜,学生观察光线路径前后的变化,加深对会聚作用的认识。接着提问:是不是凸透镜对所有光线都有会聚作用?然后演示通过光心的光路,说明光路没有变化。教学是通过不断的追问和点拨进行的,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的思维经历了认识物理现象的过程,提高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五、还原对实验探究方案评价修正的过程,提升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提出猜想和完成初步方案设计后,教师布置学生开展探究实验,教师重视的是学生顺利得到预期的结论。其实,探究是比较复杂的历程,体现了物理学研究思想,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还原并引导学生经历这样的思维过程。

线上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自律篇3

一、恰当要求,把握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恰当,直接决定着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达成度,也将直接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参上也说每一册数学广角单元的安排,主要都是通过简单的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或者介绍一些比较著名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接触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根据这些,我们既不能拔高要求,脱离轨道,也不能降低要求,敷衍了事。

二、突出主体,体现价值

“数学广角”的教学,不但要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还要使学生会用这些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一学期,笔者对《植树问题》这一课进行认真的备课:既考虑到情境的创设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的生活;也考虑到教学时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渗透方法,自主建构。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种树”时还是跃跃欲试的学生到“应用规律”时一个个都像在猜谜,加1·减1·还是不加不减·勉强参与的只是那几个在校外学奥数的学生。看来这样的设计无法顾及全体学生的发展,没有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还体现什么价值·反思整节课:因为课前没有较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小组合作也只停留在表面,急于得出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这样只重结果,学生似懂非懂,又怎么去应用规律呢·在反思中,笔者找到了症结,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设计,首先创设情境后先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讨论。有的学生画草图、有的学生画线段图、还有的学生直接列算式,然后笔者采用反问的形式以及课件的巧妙演示,数形结合,渗透数学学习方法,给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让学生有扎实的学习基础,有效地促进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样为下面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一根将“发现规律”与“运用规律”链接起来的拐杖,使学生永远站在主体的位置。

三、巧用素材,有效提升

练习在数学教学中占有特殊地位,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数学广角”的巩固练习创设了许多现实的、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作为学习的素材。有的教师如果是平时上课会按教材一题一题讲解,不考虑素材安排的目的;如果是上公开课,因为“数学广角”的练习题量也不多,教师又会自己创设出好多的素材来巩固。究竟如何去巧用素材,使数学知识有效提升呢·

线上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自律篇4

【关键词】学生;识图能力;培养

图样是人类借以表达设计意图,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之一,故有“工程语言”之称。通过制图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树立标准化意识、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技工院校培养的机械类专业毕业生不但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应能识读有关技术资料和机械图样,以便更好地掌握生产工艺和设备构造。然而技工院校录取的学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知识面窄,思维不开阔,学生没学过立体几何知识,空间立体感较差。学生初学时空间想象力不强,看不懂图,学习兴趣不高。本人结合多年来的制图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各位同行商榷。

一、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然后再由抽象到具体,由理性到感性。实践出真知,从实践中总结出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感性认识越丰富,理性认识的形成就越顺利,即量变引起质变。在制图教学中运用制图教学模型、实物,采用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形象直观,学生兴趣高,接受快。通过观看模型、实物或多媒体课件、录像带,在学生大脑中形成大量的空间立体概念,逐渐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假设一个同学从来没有见过圆柱,让他根据圆柱的三视图想出圆柱形状是不可能的,也是荒谬的。根据需要,有的专业可安排学生到工厂参观见习,在见习过程中不但能学到很多专业知识,而且能看到大量的机器设备,头脑中储存大量的空间立体图形,对学习制图很有帮助。参观见习也能使学生认识机械制图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三视图的基本投影规律和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非常重要,在制图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三视图的基本投影规律“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要理解他们的含义。九个字,看起来十分简单,但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不少同学刚开始学时掌握了,但在以后的学习中常常混淆,把长当做宽,高当做宽,说明学生对三视图表达的长宽高位置关系仍很模糊,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忽视,教师要讲透,学生要学牢。还有人认为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十分简单可以少花时间学,重点讲组合体的投影。其实不然,因为一些复杂的组合体都是由基本几何体经过切割、叠加、相贯等组合而成,如果对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不熟悉,识读起来会非常困难。例如圆柱的三视图中,一个视图是圆,另两个视图是平直的轮廓线;圆锥的三个视图中,一个视图是圆,另两个视图是倾斜的轮廓线;球的三视图中,三个视图都是圆。三者的视图中都有圆,在看图时要予以区分。熟悉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在看图时就能很快分析出一些复杂的组合体是由哪些最基本的几何体组合而成截割而成。

三、在教学中应注重点、线、面投影规律的教学,为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打下基础

空间立体都是由面组成的,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因此,熟悉点、线、面的投影规律是提高识图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掌握点、线、面的投影规律并在识图中灵活运用,将有助于识图能力的提高。例:根据“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的投影规律,分线框对投影,线框aBCD、eFGH表示组合体的一个面,在左视图无与它们相似的线框,说明该面是垂直面,与正投影面、水平投影面倾斜,与侧投影面垂直。在侧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为UVCmnopDaB线框在俯视图左视图都没有与之相似的线框,说明该面是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与正投影面,垂直于侧投影面、水平投影面,在侧投影面、水平投影面的投影分别积聚为Xw、Ji。依照相同的方法逐渐想出组合体的各个面的空间位置,进而想象出整个形体。

四、掌握一些基本的识图方法,在识图中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同学虽然画组合体视图学得较好,但识图时不知如何分析,因此掌握一些基本的读图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视图上任意封闭的线框,一般都表示物体上一个面。分线框对投影,分析视图中线框的组成特点。进而分析出立体中各面的位置空间关系以及各面之间的连接方式。

2.应会运用形体分析法与线面分析法。简单的形体可以采用形体分析法很快识读,提高识图速度。对于复杂形体应在形体分析法的基础上运用线面分析法。

五、加强轴测图教学,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识图能力

轴测图在教材中安排的顺序因教材版本的不同而异,有的教材轴测图放在前面,有的教材轴测图放在后面,笔者认为轴测图应该放在前面讲。通过多画轴测图,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增强学生的立体感。另外,轴测图的直观性较强,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结束语

利用进一步培养学生以及生物图的进一步学习兴趣,确保提升学生自身在识图问题上的知识迁移能力;继而要改变教师自身的传统教学理念,以及进一步夯实生物图形的教学基础,确保将教材的插图、图表以及图解有效的利用起来,进一步提升学生自身的识图能力。利用强化对文化意识的有效培养,进一步在外语的教学之中去培养较高素质的、文化修养较深厚的人才,是要求教师自己能够进一步学习较为有效的教学观念的,而且具备了非常丰富的文化,能够进一步与时俱进强化自己的文化修养,有效培养该学生自身的文化意识以及实践方式。这也就对我们的所有教师提出在整个实践之中进一步作出富有弹性的设计,确保结构的组成开放,而且能够在整个实施过程之中进一步采用较为灵活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张代芬.生物教学法[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2]王渝明.识图能力的培养途径[J].新课程(教师版),2007,(2).

线上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自律篇5

[关键词]慕课;线下研讨课;教学实践

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一直以来,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却不太显著。究其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陈旧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于是要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2012年以来在全球范围掀起的在线教育技术变革,正以破竹之势促进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当前,教育研究者大都肯定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但主要关注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而忽视了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线下研讨课的研究,也没有关于线下研讨课的活动选材、问题设计、形式设计、课堂组织等方面的具体研究,线下讨论课的研究仍然是慕课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2015年2月南昌师专开始采用慕课模式对“思修”课程进行实验性教学,到2016年6月已经完成了两轮教学。我们重点对慕课模式下“思修”课线下讨论课进行了教学研究。

一全国统一安排的线下研讨课

按照“思修”慕课教学的总体要求,开展现场直播课程。现场直播课程是学生在教室观看现场直播,主要是由主讲教师就课程中比较重要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发言或提出问题。这种形式的课程其实效果不佳,学生在教室里开始还能认真观看直播,可是一小时后就有点坐不住了,相信课程组也注意到了,所以第二年现场直播课程减少到两次。

二学校自主安排的线下研讨课

线上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自律篇6

一、“观”在合作学习时

观课要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及必要的观察记录工具有效地收集和整理课堂信息,同时要感悟、体验和分析,以获得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1.在合作学习时要“观”什么?

观课时要围绕研究主题收集和整理课堂上观察到的教育事实和现象。针对合作学习开展观课时,既要观察教师在合作环节中的言行,更要关注和收集学生合作时的学习行为和效果。

具体有:学生是否按照合作学习要求开展活动;交流是否有效,能否互相帮助、自我完善;合作学习设计是否合理;学生在合作中是否碰到困难,如何解决困难;合作后哪些学生在全班汇报,汇报质量如何,能否代表该组的学习成果;教师是否巡视到每个组、能否充分地对小组学习进行指导等。

2.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怎么“观”?

基于收集学生学习行为和效果信息的需要,观课教师要尽可能坐在学生身边,和学生建立理解信任关系,充分读懂他们的学习活动。坐到学生身边还要注意所处的位置尽可能不干扰和影响教师的教学,不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受到过多干扰,学生在活动时,如果有困难,观课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考虑是否帮助他;观课教师可以适时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有教师在身边是件舒适的事。

观课教师在记录合作学习中学生、教师的行为时,还需要根据现象进行初步思考、初步分析,留待议课反馈现象时,把自己的想法提供出来进行交流。

二、“议”在合作学习后

议课不是下结论作判断,而是在观课所得信息基础上和参与者展开对话、讨论和反思,要研究和探讨更多的、潜在的教学可能。

1.议课的基本流程

(1)由观课教师详细描述合作学习时发现的蕴涵困惑的教学故事,提供真实情境。

(2)听取授课教师对故事中的困惑和问题的思考和理解。

(3)听取案例提供者的意见和看法,一般情况下,观课者提出这个故事意味着他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思考,这时需要通过询问和提供机会让他说出来,让他能在表达中梳理和实现。

(4)参与者围绕故事和意见彼此质询、讨论,以达成对困惑和问题、彼此观念和做法的理解。

2.在议课时需要注意什么

议课时要营造平等对话氛围,给参与者足够的言说机会。不下封闭性结论,在开放性问题表达中,引发更多思考。

合作学习后的议课对象不是课及上课的人,而是合作环节中的现象和事件。对这些现象和事件的讨论,不仅可以促进授课教师反思和改进,更可以促进参与的每一位教师理解教学,改进教学。

如果观课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一员参与了学习活动,在议课时要进行说明和解释。

三、观课议课为合作学习有效性带来的效益提升

通过观课议课,我们在合作学习有效性上取得了如下的一些提升:

1.设计教师巡视路线,保证有效辅导

在一次合作学习后,我们看到记录下的教师巡视路线就像一张凌乱的“蜘蛛网”。合作时间记录也反映出问题:小组合作总时间是6分37秒,而教师在各个组里停留指导的总时间是3分48秒,有近3分钟时间哪去了?

授课教师:“当时就想着要各组都去看看,了解情况,提供帮助,没有预设巡视路线,是课堂随机行为。至于‘时间’问题,我巡视了一次后,想到要准备下阶段教学,就到讲台前准备了一下,然后等各组结束合作。”

有观课教师提出,那近3分钟的时间不光用在了教师的教学准备和等待上,在重复的行走路线上也有所消耗。

至此我们意识到:能否利用好有限的合作时间关注到每组,和教师的关注意识及行走路线是紧密相关的。

2.合理设计合作任务,保证有效落实

在五上《找规律》快下课时开展了一次合作学习,要求:用黑、白子摆,使第21枚是黑子。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

在一组中观课发现:该组学生独立画出几枚有规律排列的棋子后,仅交流是怎么设计规律的,没有再进一步证明规律是否正确,该组中第4个同学设计的就是错的,他自己未发现,组内其他同学也未给予验证。

合作中“学生交流不充分、互动作用没有完全发挥”还不是个别现象,问题仅仅出在学生身上吗?研读观课记录时,我们发现授课教师合作要求中没有明确提出要学生证明自己摆的第21枚棋子是黑子。授课教师:“这个合作环节安排在本课的结尾处,学生经过将近一节课的学习,很清楚这类题的一贯做法,这里不需要提那么细化的要求了吧。”

可事实是教师任务布置出现遗漏,合作效果大打折扣。如果合作前提出:“画出规律后,用算式验证规律是否正确;小组交流时不仅要说怎么设计,还要说验证的过程。”这样呈现的将是交流更深入的合作。

因此,在这个案例后,我们达成共识:不论是几年级,也不论之前是否做熟练了,每次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做到的每一点教师都要仔细考虑,并在合作要求中毫不遗漏地提出,以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3.引导学生间的求助和辅导,保证有效互动。

开展合作学习时,有些任务对学困生是有一定难度的。对学困生的帮辅仅靠教师在合作巡视中完成远远不够。如果把辅导工作“让”出一些来给同组优等生完成,既可以让学困生得到及时的辅导,也使得优等生在教别人的过程中对知识理解更透彻。

一次观课活动后,第一组观察老师说:“这节课两次合作学习,组长程*辅导很有效,荣*对合作任务中感到困难的几处都在组长的帮助下得到了解决。但荣*现在似乎对他人帮助有所依赖,能独立思考的问题,他也想等组长来教。”还有两个观课教师反映他们所在组也存在类似现象。教师们一致认为这个问题需要重视,虽说通过组内互助,学困生的学习效果较好,但如果学困生对他人帮助产生了依赖,不利于改善学习能力。

我找了几名学困生,先肯定了他们近期所做的努力,然后向他们提出尽量自主思考、实在困难再向他人求助的要求。对组长的要求则是:要善于引导同学思考,可以先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想法,然后有针对性地帮助。经过一段时间指导,学生间的学与教更加有效。

除此之外,观课议课对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提升还体现在我们总结出一些经验:如何提升学生合作技能、安排哪些学生汇报、采用怎样的顺序交流、组织何种规模的小组活动等。

线上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自律篇7

这次会议闭幕后不久,本刊记者就“心律植入装置感染与处理”这一学科领域的焦点话题,对李学斌教授做了独家专访。

CieD感染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采访一开始,李学斌教授首先向记者介绍了国内国际心律植入装置(CieD)的相关背景资料。他坦陈,目前,全球心律植入装置植入数量在不断增长,一项涉及全球61个国家的调查研究显示,2009年永久起搏器植入数量为1002664台,同期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数量为328027台;另有一项研究表明,在美国每年CieD植入数量超过40万台,超过300万人已经植入CieD。如此巨大的植入数量,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植入感染问题。

李学斌教授说:“国际研究发现,早年起搏器感染率为0.13%至19.9%,大多数感染局限于囊袋,感染性心内膜炎占起搏器系统感染的10%左右;但最近几年由于CieD植入率增加,高龄及合并多种疾病患者比例增高,使CieD感染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比如美国1996年至2003年的调查显示,CieD感染的住院率增加了3.1倍――其中起搏器为2.8倍,iCD为6.0倍,住院死亡风险增加了2倍多,CieD感染的增加超过新装置植入的增长。”

李学斌教授继续介绍说:“在我国,人工心脏起搏技术已经开展了40余年。1997年至2005年间,起搏器并发症――包括感染、电极移位和导线折断的发生率为1.4%至1.9%,1997年感染率为0.9%,年植入量超过50台的24家医院并发症――包括感染、电极移位和导线断裂的发生率为1.0%,而植入量少于50台的医院并发症发生率为1.8%。”

对此,李学斌教授认为:“我国已报道的起搏器相关感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与缺乏全面的CieD感染并发症调查统计有关;我们应当注意到,在我国开展起搏器规范化培训较晚,植入CieD医师分散在全国多级医院,术者经验差异较大,缺乏规范的起搏器随访管理。目前,心律植入装置感染发生率不断增加,其处理及预防的措施也已经成为临床医师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因此,及时诊断、正确处理心律植入装置的感染极其重要。”

在采访中,李学斌教授还分析了导致心律植入装置感染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他坦陈:“过去认为,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率的升高主要与高植入数量,患者高龄及伴发多种疾病相关,以往称之为感染发生的三大基础因素,但实际上感染的危险因素远远不止这些……”

李学斌教授进一步解释说:“我认为,导致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率升高的原因首先是‘植入率明显增加’。我们掌握的国际、国内的数据表明,国内外心律植入装置的植入总量在不断增长,而相关研究也表明,1993年至2008年,美国植入总量增加了96%,但是同期感染率却增长了210%,因此感染率的增加还有另外的原因。换而言之,高植入率同时也存在高的装置更换率以及iCD、CRt等复杂装置植入比例的增加。”

李学斌教授继续说,“其次,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心律植入装置患者年龄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心律植入装置患者平均年龄大于65岁,而发达国家20%至30%的患者年龄甚至大于80岁。高龄患者的身体条件及合并症必然要比年轻患者更差更严重,因此感染的发生率必然会随之升高。另外,高龄患者往往伴发多种疾病。一项单中心的研究表明,感染患者中多数伴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心衰等疾病;另一项研究表明,65岁以上植入装置的患者中,75%的患者同时伴有一种以上疾病。”

“更换比率升高也是原因之一。”李学斌教授解释说,“目前临床上已经明确,植入装置更换与初次植入相比,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Johansen等研究表明:丹麦3.6万例患者的随访结果显示,起搏器更换后感染的发生率为2.06%,而初次植入后感染发生率仅为0.75%。”

李学斌教授直言:“植入医生的经验与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经验少的术者,iCD植入90天内感染的风险增高,机械并发症如脱位、心肌穿孔、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当然,导致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率的升高还存在其他因素,比如增加的感染围手术期的危险因素还包括未能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植入2根以上的电极导线,术后早期的再干预治疗,感染装置的再植入,植入复杂的装置等等……”

“更重要的是,”李学斌教授加重语气说,“在我国,由于开展起搏器规范化培训较晚,植入CieD医师分散在全国多级医院,术者经验差异较大,缺乏规范的起搏器管理――比如随访,缺乏电极导线拔除专业医师,缺乏对CieD感染――包括血行感染――的认识及正确防范与处理规范,此外,缺乏高等级无菌导管室也是CieD患者发生感染的重要原因。”

最重要的是如何减少感染、

预防感染

在采访中,李学斌教授就上述资料归结说:“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病例的逐年增多,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针对植入装置感染的处理十分复杂,临床经验有限,这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与预后。因此,如何对植入装置感染进行规范化处理,提高对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的诊断治疗水平,已成为临床十分迫切的问题。”

“在上述背景下,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以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联合主办,全国首届心律植入装置感染与处理研讨会于2013年4月5日至7日在北京成功召开。首届会议云集了全国各地百余位专业人士,全方位、多层次地对这一领域的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并最终形成了《心律植入装置感染诊断与处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13》。”李学斌教授继续说,“时光如梭,转眼间一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一年来的思考与探索,使我更加认识到‘心律植入装置感染与处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目前临床上遇到的心律植入装置感染与处理仍有很多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

李学斌教授接着说:“在这一年中,我们不断地摸索、探讨如何进行更规范化的处理。事实上,感染与处理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减少感染、预防感染;而我们讲‘感染如何处理’,这其实仅仅是会议的一个方面,更多的病人可能因为感染而就诊。现在很多医生对于如何处理感染出现了很多模糊的概念,如果只是凭借着自己的经验或者是少量的经验去做,一定会使病人处于更艰难的境地。所以今年的大会将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在‘全国第二届心律植入装置感染与处理研讨会’召开之前,组委会也与有关的专家多次沟通与商讨,希望能把本次会议办成实用性强的会议,针对如何减少心律植入的感染,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进行培训,同时也把我们有限的经验展示给大家,作为临床应用的参考。”

采访前据记者了解,拔除起搏电极导线是治疗起搏器埋置术后某些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但实际操作难度很大,让很多国内专家望而却步;而在“全国第二届心律植入装置感染与处理研讨会”上,则因时制宜地展示了一年来我国电极拔除领域的新方法、新进展、新成就,并向与会代表展示了国际最新技术。缘于此,记者希望李学斌教授介绍一下目前电极拔除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

对此问题,李学斌教授阐释说:“导线拔除目前已经成为起搏系统感染处理的最主要、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因为其他的保守治疗方式多数以失败而告终。众所周知,导线拔除的风险和操作难度使每一个即使很有经验的医生在处理时都非常慎重。国外对于电极导线的拔除已经不局限在感染这个方面,甚至有的中心有近半的病人电极拔除是非感染病人,原因是起搏装置植入的越来越多,电极导线的植入时间越来越长,在此过程中也会有导线的破损、导线的折断、导线的穿孔等一系列问题;尤其近年来还有一些比较粗、比较大的带有除颤线圈的iCD导线,这些导线植入之后,导线的故障可能会引起病人误放电等等。拔除导线单单依靠以往的徒手及很微弱的经验是不够的,因此,在电极拔除领域就凸现出更多更实用的工具,这些工具包括本次会议介绍的CooK的相关工具,还有激光技术在拔除中的应用以及其他能源――比如说射频能源,也有地方在用,但目前并未上市。现在国际上起搏植入拔除的成功率还是非常高的,并发症也能控制在1%以下,所以已经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将来可能还会面临着更多的iCD、CRtD病人,死亡率相对来说可能会偏高。我们关注这一技术,是因为我们遇到了越来越多的病人,需要去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国外的成功经验,我们也要学习借鉴。”

李学斌教授还认为,国内对于起搏植入拔除,目前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需要建立拔除的标准;二是要引进相应的拔除设备;三是开展规范化拔除操作的培训。当然,什么样的病人选择如何拔除?目前个体性差异比较大,应该通过每一个病人的术前讨论和研究来决定手术方式,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拔除。需要指出的是,相对于拨除,植入的重要性应该引起更高的重视。因为对于全球来说,拨除的病人和植入的病人相比较,植入病人的量更大;而因为植入的医生不同、手法不同,就导致了导线的植入不同。其实,这一问题更深层次地反映在怎么植入的层面上;也就是说,很多医生在植入时的不规范,导致之后的拔除非常困难。“所以,本次会议也广泛讨论了如何植入起搏装置问题。”李学斌教授说。

学科探索再创一项“中国第一”

采访前记者还了解到,2013年6月27日,李学斌教授和新西兰著名电生理专家nigel共同完成了我国首例“经evolution机械鞘iCD电极拔除术”,再创一项中国第一。因此,记者希望李学斌教授介绍一下这一病例能为广大同道带来哪些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李学斌教授就此介绍说:“其实evolution只是机械扩张鞘的一种类型,它的鞘管是靠我们手工控制的一个鞘,主要解决导线周围粘连组织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这种工具在今年还会有新的改进,已经从单一方向旋转变为双向旋转――这实际上是在手术上遇到一些问题之后所做的改进,同时还包括下腔的网拦装置改为下腔的Snare装置。这些工具的应用使得手术并发症会降低,成功率会大大增高。过去我们没有工具,所以拨除的成功率较低;而现在导线植入时间越来越长,有的病人的导线都已经使用超过30年了,他们面临的问题是导线周围粘连,粘连之后如何去分离?如果没有工具,只靠徒手,这是不可能的。分离的时候还会将血管拽破,所以evolution是一个机械切割鞘,可以切割锁骨下血管和心腔内粘连。在本次会议上,我们还重点介绍了Snare装置,即针眼圈套器,目前已经应用于几十个病人,其技术难度相对较低,尤其是对于起搏器的病人来讲,可以很容易拔除。”

在采访中,谈及李学斌教授供职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电生理室的学科建设情况时,他介绍说:“我们开展起搏器电极导线拔除术已经有10余年的历史,成功为500多名患者实施了电极拔除术,累计处理电极1000条以上,几乎涵盖了所有电极类型。从另一个角度讲,在国内就某一个中心而言,起搏植入感染的病人数量可能不会很多,但是事实上很多病人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可能还散落在全国各地,而新的病人也在不断出现。仅2013年,我们中心实施因感染而拔除的手术就超过了160台。今年,我个人认为有可能突破200台。”李学斌教授还介绍说,“我院心脏中心在起搏器电极导线拔除术的累计处理数量是非常大的。患者的涵盖范围几乎覆盖了除我国台湾、外的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包括香港地区。”

话题回到刚刚闭幕不久的全国第二届心律植入装置感染与处理研讨会”上,李学斌教授再度谈及了具体的学术问题。他说:“我认为,起搏感染的发生并非完全是医生的责任。医学是一门科学,从科学的角度来讲,任何疾病在手术时都存在感染的风险,即使医生在无菌条件下完全规范操作,也不能保证不发生感染,因为感染是病人自身因素、医生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对医生来讲,挑战非常大。环境与职业使医生选择手术时处于风险之中,而拒绝手术,则会将病人置于危险之中。所以,预防感染、减少感染其实得益于医生长年临床经验的积累,得益于医院好的医疗团队。因此,我们需要一个综合性的团队以及医院领导的支持。医生本身是在给病人解决问题,而且是一门心思地为病人解决问题。因此,前期铺垫如会上讨论、术前评估与各科室的配合等都非常重要,缺一环可!”

李学斌教授最后说:“我们举办心律植入装置感染与处理研讨会,推广普及《心律植入装置感染诊断与处理的中国专家共识》,就是为了建立标准、引进设备、规范植入装置,同时也希望电极导线拔除技术将来可以成功地在全国各大中心推广,从而更好地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线上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自律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制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只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问题进行不断的思考与探究,才能形成特定的思维模式,顺利完成学习目标.同时,苏教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完善与创新,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此,笔者就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有力措施进行了以下探讨:

1.注重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注重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选择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发展空间.同时,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的构建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定的理论引导,并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提升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2.强化引导,注重学生课前预习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自己的组织与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独立预习,以获取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引导学生预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为学生设计一系列难度适中的问题加以引导,并通过他们自己的探究、学习,明确内接内容的重点与难点,以提升后续学习的针对性.如在学习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为学生设置以下问题来进行预习:(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哪些?(2)对角线及对称方面的性质都有哪些?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能有效提升预习工作的针对性,在通过自己对问题的分析并参考了教材内容后,能明确知识点的重点与难点部分,并对这些内容加以标注,增强与教师以及其他同学的沟通与交流,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预习效果.在长期的坚持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获得大幅度提升,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明显改善.

3.注重创新,强化学生学习严谨性的培养

解题思路的严谨性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在笔者对学生的观察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解题(特别是几何证明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等问题.如存在这样一个题目: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三边长分别为5,7,a,求a的值及三角形的周长.此例解题没有什么大的难度,但错误率还是比较高,不少学生的答案只有边长a=5,周长5+5+7=17或边长a=7,周长7+7+5=19,然而很少有同学算出了两种结果,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就是解题时思维方式不够严谨.为此,笔者针对不同学生的自身状况,对学生进行了合理的引导,使学生解题思路的严谨性得到有效提升.

4.巧妙设计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对于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而言,不仅应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还应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所学知识与周围生活的紧密联系.为此,教师应巧妙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起一个良好的平台,使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在教学活动的体验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学习了“银行的利率”、“打折销售”相关内容时,可先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银行了解利率,去超市、商店打听打折的情况,详细了解利率、折扣等详细内容,并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开展讨论会,使每名学生都能分享到来自其他同学的观点与认识.因此,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强化学生的理论学习与生活实践的有效结合.

5.鼓励学生质疑,提升学生质疑能力

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应鼓励学生质疑,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为此,教师应在每节课程教学之后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并提出不同的见解.如在讲到一元二次方程与系数的关系时,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设置了一个几何题目,让学生解出答案.然后让其他同学对该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分析,并提出疑问,寻求其他的解题方法,在有效提升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得出了最简捷的解题方法,并得出最优解.

与此同时,还应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如在学到“三角形中位线”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以一题多解的方法来体验不同种做辅助线方法对解答题目所发挥的作用,使学生对问题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知.经过这样的思维训练,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6.总结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自主学习体验

线上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自律篇9

自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动展开以来,学校精心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4月22日,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带领全体党员学习了提出的"三严三实"的作风要求,并成立了学校"三严三实"学习领导组。要求全体党员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作为党员,学校中层干部,我深刻意识到,以"三严三实"而"三严三实"的作风要求,会逐步成为所有党员干部行动的标杆,成为衡量各项工作做的好坏的重要指标。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学习。

一要为人师表。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提出的关于作风建设"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紧迫性。不仅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课,也为教师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三严三实"的提出,作为党员教师的我们要从严从实的要求自己,着力于现在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正心、修身,严格自省、自励、自律,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地,自觉阔别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门邪道,塑造良好的师德修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好学生的榜样。课前严格按照新课标的标准备好每一节课,扎实的上好每节课,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二要务实取信,我们要将"三严三实"贯穿到教育中,将其作为教师的立身之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也应该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只有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才能对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并且查漏补缺,有的放矢进行教育引导。要想着学生的发展,家长的重托,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以学生需要为本,要从实际动身,谋划好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效备课,设计好教学环节,不脱离学生学情。教育学生时,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地把工作做好,并重视工作的实际效果。同时要说到做到,表里如一,始终如一。对班级每一名学生的情况我们都应该了解,并且做好记录。在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向等等的同时,还要经常到学生家进行家访。真正做到教育上的务实。

三要虚心接纳各方面意见,以博大的胸怀,对出错的学生多一些宽容和体谅,对同事的某些建议和贬斥多虚心接受和反思,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直,进而赢得同事的支持和学生的尊重。"三严三实"的提出,其本身是要求我们做好老师,做社会认可的好教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传递者,这对我们自身的要求更高一层。如何做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好老师,"三严三实"给了我们明确的要求:我们不仅仅要这样的要求自己,同时也要我们用我们的心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

这次的学习让我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我要增强责任感、锤炼好作风,使各项工作有新的发展、新的提升。

三严三实学习心得体会550字(二)

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作为党员干部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的"三严三实",已经成为了继"八项规定"以后我党作风建设的新标杆。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国内外形式错综复杂,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着各种诱惑,稍有不慎就会落入万丈深渊,因此,必须坚持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唯有各级领导干部都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体要求改进作风,才是王者之道。而"三严三实"就是对群众路线及作风建设的进一步升华,也是其具体方法。

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作为一名领导干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为官者要做到以德为先,修身养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更好地治国、平天下,进而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将自己放在与群众平等的位置,坚持"情为民所系、

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做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赢得百姓的信任与支持。

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为官者要做到遵纪守法、敬畏群众、时时自省、清正廉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才称得上一名合格的干部。

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实践证明,只有遵循客观规律、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想法才能真正推动工作有效落实,才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一步一个脚印,自觉抵制一切浮夸风及"形象工程",坚持务实创新、勇于担当,做实干家,求实情、求实策、求实招、求实效。

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要认清"纸上谈兵,不如下马服务"、"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等道理,实实在在深入到群众中去,扎扎实实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树立起群众心中的"亲民"形象。

总之,"三严三实"为广大领导干部学习群众路线指明了方向。"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加强学习,善始善终,同时明确作风建设是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才能不断升华作风建设的内涵,推动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三严三实学习心得体会550字(三)

提出的"三严三实",是对作风建设的进一步升华,简明扼要,切中要害。当下,随着以反对"四风"为重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这是一大进步。下面来谈谈我作为公务员学习完"三严三实"之后的心得体会吧!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这一新要求,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一系列重要论断的最新凝炼和提升。遵循"三严三实",是每一位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的思想路径、工作方法、做人之则,更是一条要始终坚守的为政之要。

"三严"是对修己正身之道的凝练和提升,也是对我们共产党人为政之规的高度概括。修身,才能净化升华思想认识,涤荡锻造纯洁灵魂,做到身强身正。用权,旨在以法规为度,严字当头,公字在心,用之公平,杜绝滥用职权,做到心正权正。律己,旨在自律,重在自觉,常思常想,常照镜子,正正衣冠,治治小病,不该伸的手不伸,不该讲的话不讲,不该做的事不做,做到行得正、走得端。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党员、干部要狠刹四风、端正作风,就要把"三严"要求切实贯彻在从政的全过程。只有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才能严以修身。只有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才能严以用权。只有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才能严以律己。

"三实"是对领导干部工作生活方方面面作风建设的更高更实要求。谋事要实,就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所谋所思所为之事要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好大喜功,不虚荣浮夸、脱离实际。创业要实,就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从小事做起,从群众关心的事做起,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做人要实,就要诚字当头、实字为先,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公道正派。

"三严三实"是为政之要。"严"是慎独慎微的自律,"实"是脚踏实地的干劲。每一位领导干部,要把为政之"严"与做事之"实"熟稔于心、相互融合、外化于形,才能高举为民务实清廉之旗,经得起各种各样的冲击和诱惑,营造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风清气正的为政环境,也才能更好地实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价值追求。

三严三实学习心得体会550字(四)

在参加全国"两会"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已,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讲话不仅在字里行间传递着人民群众的强烈心声,更饱含了对广大干部的殷切期望。

线上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自律篇10

一、提升慕课模式下翻转课堂教学认知,大胆实践新型教学模式

慕课是在线学习的模式。2007年,美国的一个化学教师为了给缺课学生补课,让学生在补课前用录制的教学微视频先行学习,补课时有针对性地指导[1]。这种通过“问题引导―观看视频―问题解决”的翻转课堂帮助学生多次内化知识,形成正确的知识概念,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学习。

慕课新模式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常态,给传统教学课堂带来了变化,也带来了挑战。比如,在2014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大学物理慕课教学试点班(以下简称“试点班”)的教学实践中,试点阶段的模式是把传统课堂计划学时留给学生自主学习,仅在每章学习结束后,教师安排一次课程让学生回归教室,进行翻转课堂的教与学。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除了在线自测的题目外,还有每节课的课后作业,所有课后作业都采用在线提交和批改的互动模式,在线资源管理和在线课堂建设要耗费大量时间,最具挑战的是如何准备有效的课堂翻转。如果没有坚定的改革信念作为支撑,教师通常是不愿意“革自己的命”的。

二、储备更多信息化技术,提升教育信息化素养

传统教学中,教师科研教学除了使用专门的计算软件,就是编写一些文本和数据表格、制作ppt等,很少涉及视频的制作。在实践中,试点班的大学物理慕课教学视频就是采用共享公用教学微视频的方式。在试点的初级摸索阶段,对于任课教师而言,这种共享使慕课模式的教学工作轻松了不少,不用再耗费大量的精力去录制教学视频。同时,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方式让他们可以听到其他教师的教学视频,这种不同的人来看待同一个问题的教学过程能启发学生思维。虽然采用共享教学视频,但教师还是要具备视频编辑的相关技能,能根据课堂需要实时录制。比如,在课堂上把学生在讲台上发表的观点用视频记录,也许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传统课堂不可能经历的一个学习成长的过程。因此,随着慕课模式下的翻转课堂的推广,具备录制特的技能是不可或缺的。在未来,对教师而言,视频的剪辑也许是完善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技能,就像当年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一樱如今,没有多媒体教学,部分老师反而不习惯了。

三、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在慕课教学实施过程中,很多人认为慕课模式下的学生学习就是在优质视频前的自学,以后可以不用教师的管理和组织了。中小学的课前视频导学,和其后进行的翻转课堂是必要的,那么对于大学生而言,这个自我约束的学习过程不是个容易的过程,线下课堂的辅助学习也是不可少的。

比如,试点班的总人数是62人,随着开课时间的推进,在刚开课初期,第一次未交作业者达14人,到第二次交作业时,未交作业人数就已经达到30人,未交作业人数增加了30%。这仅是试点班的一个慕课课程,如果随着开放式的自主学习慕课课程增多,也许这个自觉性失控数据会大幅增加。线下课堂面临着挑战和重任,盲目地取消课堂学习是不可取的。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所能完成的群体的对话和讨论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这些都是慕课模式下的学习不可取代的。慕课模式下课堂的翻转对教师的要求也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是所有老师真正的挑战,它考验的是教师的“内功”,考验的是教师课堂的组织能力,它要求教师本身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打破常规、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慕课模式下翻转课堂之所以高效,正是因为课堂讨论所带来的学生“吸收内化”学习过程效益的提升,离开线下课堂的教与学的效率不容乐观[2]。

四、做好角色转换,抓住慕课模式下翻转课堂的关键点

首先,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讲授角色转变成主持人、导师和记录者;其次,学生的角色更加突出学习的主体性和必要的主动性,因为如果没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无法进行,而学生的主动操作和主动思考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组织和管理[3];最后,翻转课堂能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是任课教师要能够结合课程目标进行主题案例讨论教学,通过与学生未来专业发展有用的实践案例的研讨,增强学生的自学拓展能力,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使学生能发挥独特见解,提升创造才能。比如,试点班进行的首次翻转课堂采用分组进行答辩。62人的试点班共分成13个小组,小组依据讨论学习的方便性及学生自愿的原则进行分组,然后教师在线上公布讨论内容,每个小组提前准备2~3个知识点的讨论,课堂上由自己小组内推荐代表来发言和答辩。答辩过程中对每个知识点讨论分为概念理解讨论和实际的运用讨论。从现场来看,学生积极性较高。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主要作用是主持人,因为要能按时主持课堂。试点班的讨论过程激烈,每个小组答辩超过预定的4~5分钟的时间,初次翻转课堂还有6个小组的问题未能及时参加讨论,教师要控制场面,把握时间,让学生把话题讨论完整,所有设定的问题都能加以讨论。教师是导师,在每个问题讨论中,教师都要进行必要的话题引导,使学生的讨论走向正确,获得正确的理解。比如说试点班一个小组讨论库仑定律的使用条件时,提到仅限真空中,于是,教师就反问“真空是什么?”学生若有所思,因为问的问题很熟悉,反而忽视了,以致不知道如何回答。一般讲静电现象时,常由真空中的情况开始研究,所以库仑定律中有“真空”的说法。实际上,库仑定律不仅适用于真空中,还适用于均匀介质中,也适用于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真空是真的空了吗?”进一步追问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并最终能走到正确认识的轨道上来。教师的作用是记录者,要全面把握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状态。在时间、精力等条件保证的情况下,甚至要跟每个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由此更加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动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新型课堂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只有不断提高各种技能水平,才能保证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曾明星,蔡国民,覃遵跃,等.基于翻转课堂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及实施路径[J].高等农业教育,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