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单位内部安全制度十篇单位内部安全制度十篇

单位内部安全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5:55

单位内部安全制度篇1

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的改革深化,使企事业单位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位内部治安保工作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市现有各类单位2200家,做好治安保卫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二是以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取消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内部保卫机构行使的行政职权,一些企事业单位原有的保卫体制改革后,保卫机构和保卫队伍客观上受到削弱,有些单位甚至撤并了保卫机构,出现了内保工作无人过问的现象。一些单位只追求经济效益,对内部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法人责任制不落实,保卫人员量少质弱,保卫队伍不稳定,专业性不强,制约了保卫工作的开展。

三是在我市经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处于攻坚阶段、社会处于历史转型的特殊阶段,社会防控机制、政府监管机制、单位内部安全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单位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增多、一些单位在改革过程中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上访、阻断交通等事件多发,对社会稳定造成很大压力。

四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一些重点单位、重点工程已发展成为全省重要基础设施、重要资源高度集中的地方,其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与公共安全和国计民生息息相关,一旦发生问题,损失难以预料。五是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和外来人口进城务工经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被雇佣到各类单位从事各种工作,这些人员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次,良莠不齐,成分复杂,由于目前我们对外来人员的用工管理制度尚不健全,管理上存在漏洞,因此,外来人员在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单位的行政管理和治安保卫工作带来了压力。

对于上述问题,各县区人民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要按照《条例》的规定,坚持“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工作方针,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切实加强对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及时化解影响单位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严厉打击破坏企业生产、治安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整改单位内部的各类不安全隐患,为维护单位内部正常秩序提供有力保障。要做好《条例》的宣传工作。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宣传贯彻《条例》工作的组织领导。公安机关要紧紧围绕当前社会治安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指导有关行业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宣传工作。各企事业单位要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和张贴宣传挂图、举办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条例》的有关规定及其颁布的重大意义,迅速掀起宣传、学习、贯彻《条例》的高潮,为全面贯彻落实《条例》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明确职责,确保《条例》在全市单位内部得到贯彻落实。各县区人民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坚持“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内保工作方针和“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努力营造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单位具体负责,—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确保各项要求落实到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搞好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组织领导,扎扎实实地抓好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把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要定期听取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汇报,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要把贯彻《条例》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范畴,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年度考核。对那些不重视单位内部安全防范工作,导致单位或行业内部秩序混乱,或发生重大治安事故和严重刑事案件的单位及其负责人,要严格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并坚决实行黄牌警告或一票否决。

政府各有关部门对本系统、本行业的治安保卫工作应承担相应约监管责任。负责指导、检查本行业、本系统的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要及时掌握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重要情况,定期组织开展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检查,督促整改重大隐唐,解决本系统、本行业内部单位治安保卫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针对各行业、单位治安保卫工作的特点和工作实际,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落实各项安全保卫措施。

单位是做好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主体。要按照法人代表责任制的要求,正确处理好其他业务工作与治安保卫工作的关系,把治安保卫工作与生产、经营、教学、科研等项工作同安排、同考核、同奖惩,纳入单位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要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保卫责任制,制定本单位治安保卫工作的制度和措施,落实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建设;保障本单位治安保卫工作所需的经费开支,落实人员,配备必要的通讯器材和防护器械,处理好涉及本单位治安保卫工作的重大问题。

单位内部的治安保卫机构知保卫人员在做好内部保卫工作中负有重大责任。要按照《条例》的规定,在协助、配合公安机关打击单位内部违法犯罪活动的同时,针对本单位的性质、特点和对防范工作的特殊要求,以防盗、防抢、防火、防破坏、防泄密、防事故为重点,制定内部防范工作制度,落实防范措施。要加强对重点地区、要害部位、单位内部的枪支弹药、易燃易爆物品、剧毒有害物品的管理,堵塞漏洞,消除隐患。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有效防止各类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要积极配合司法、公安等部门做好对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教人员、轻微违法犯罪人员的管理、教育、挽救、转化工作,落实帮教措施,减少重新犯罪。要结合全民普法工作,在单位内部开展经常化、制度化的法制宣传教育,培养职工的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要加强对进出单位流动人员和在单位内部从事务工、经商等经济活动人员的治安管理,确保单位内部的安全。

公安机关是社会治安的主管部门,代表政府对企事业单位治安保卫工作进行监督、指导。要依法监督企事业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治安保卫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指导单位制定、落实治安保卫工作制度和措施,督促单位及时整改影响公共安全和单位正常治安秩序的安全隐患,指导单位特别是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建立健全保卫机构和保卫队伍。要加强对单位治安问题的分析研究,及时向单位通报存在的突出治安问题,提出整改的具体要求,帮助单位提高保卫工作水平。要指导重点单位建立应对突发事件、重大案件、重大灾害事故的应急预案,完善处置措施,经常组织演练,提高应对能力,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要依法协助单位化解不安定因素,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对单位内部发生的案件,要及时出警、依法处置,严厉打击侵害公共财产和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对居住在单位内部的暂住人口、流动人口和周边的出租房屋要加强管理,公安派出所要建立辖区所有单位安全保卫工作档案和要害部位档案,实行建档管理。

司法行政部门要提高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工作质量,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做好单位内部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

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深入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健全学校治安保卫组织,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学校及其周边地区治安管理长效机制,落实校园治安防范措施。

民政、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单位职工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加强社区建设,强化对各种社会团体的管理,做好社会救助工作,保障困难职工和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单位和社会稳定。要做好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减少不稳定因素。

建没、信息产业部门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推进社会治安防范设施建设,指导物业管理公司参与社区和内部治安防范工作。要加强邮政、通讯的安全保卫工作,与有关部门—起搞好计算机互联网络的管理。

广播电视、文化出版、工商管理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广播电视设施保护工作,有效防范各种破坏活动,加强对娱乐场所和文化市场的管理,加强对出版业和出版物市场的监管,净化社会文化环境,配合有关单位维护好市场治安秩序。

人民银行、银监部门要指导、推动各金融机构的安全防范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完善物防、技防设施,加强金库和运钞车的守护押运,防止和减少抢劫案件的发生。

经贸部门要指导和督促企业搞好安全保卫,减少和防上安全隐患与事故,积极化解单位内部发生的矛盾纠纷,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可能引发治安问题的内部信息、并配合有关部门加强企业周边地区的治安整治,加大对单位治安防范工作的宣传力度,宣传贯彻《条例》的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增强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要充分发挥社团的优势,全面开展保护职工、妇女合法权益和青年志愿活动,积极参与单位内部治安防范工作。

石油、输油、电力、电信传输等部门要加强单位内部保卫机构建设,确定并充实专职的巡逻、看护人员,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预防各类盗窃、破坏设施的案件,保障生产设施的安全。

三、健全机制,加强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规范化建设。各县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在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规范化建设上多下功夫,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机制。

—要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保障机制。全市所有企事业单位要根据单位规模大小,人数多少分别设立保卫机构或配备专职、兼职保卫人员,并将治安保卫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情况报所在地公安机关备案。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必须建立治安保卫机构,配备专职保卫人员。治安保卫一般单位要根据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需要,配备专职,兼职保卫人员,各企事业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内部及周边的治安状况,配备值班、门卫、巡逻、专职守护人员,坚持24小时值班巡逻看护扩制度,切实维护好本单位治安秩序和公共财产安全。

二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各级公安机关和主管单位的组织指导下,内部单位必须建立健全以下安全保卫制度:①门卫、值班、巡查制度;②工作、生产、经营,教学、科研等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③现金、票据、印鉴,有价证券等重要物品使用、保管、储存、运输的安全管理制度;④单位内部消防、交通安全管理制度;⑤治安防范教育培训制度;⑥单位内部发生治安案件、刑事案件、事故的报告制度:⑦治安保卫工作检查、考核及奖惩制度;⑧存放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传染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和传染性菌种、毒种以及武器弹药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其他有关的治安保卫制度。

三要以规范情报信息、防范指导、安全检查等基础业务工作为重点,着力构建职责明确、责任落实、管理高效、监督有力的工作运行机制。要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保卫工作情报信息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不稳定、不安定、不安全因素排查工作,定期制定排点和工作要求,使各类矛盾引发的不稳定因素排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要建立发案原因倒查制度,注重从查处案件、打击犯罪过程中查找单位内部防范工作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指导督促单位加强安全防范,要积极推行治安防范等级标准,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不同部位治安防范工作的不同要求,重点制定和实施财会室、仓库、变电站(所),计算机中心等要害部位的等级化、规范化安全防范标准,提高单位安全防范规范化标准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全面推进重点单位、要害部位国家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和实体治安防范等级标准的落实,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安活动,增强单位抵御不法侵害的能力。要探索建立适应不同经济主体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新模式和内保工作运行机制,及时总结和推广不同模式的治安保卫工作典型经验。

四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公安机关要严格依据法律来防范单位发生的刑事、治安案件和事件,规范民警安全检查行为和程序规范,实行“谁检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提高安全检查质量,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限时督促整改,增强行政监督效能。要积极开展重大责任事故等案件侦办工作,加强与安全生产监管等部门的联系,建立案件线索移送工作制度,加强公安机关内部诸警种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办案工作程序规范,形成运转高效的侦办工作协作机制要充分运用刑事案件信息、经济案件信息、治安管理信息以及内保业务信息等多种信息资源,开展单位内部治安信息的综合分析研究,定期向单位治安防范信息通报,提出防范重点。要建立单位内部安全综合评估制度,以单位刑事案件、经济案件、治安案件、、职工违法犯罪、职工群众安全感等为基本要素,建立单位内部治安动态评估系统,推动单位不断改进和加强治安保卫工作。

五要加强物防、技防建设。公安机关要加强监督指导,督促企事业单位树立“花小钱、保大钱、保重点”的思想,对未安装物防、技防设施的要害部位要限期安装,尽快投入使用,对闲置和未发挥作用的技防设施,要尽快修复,投入使用。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全市内部单位中的要害部位全部安装物防、技防设施,并与公安报警系统联网,初步建成安全网络防范体系,全面提高防范能力。

四、强化服务,为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各县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发展”的思想,积极开展对外资、民营以及其它中小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努力为单位的改革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要规范监督、指导、检查执法行为,减少办事环节,规范操作程序,切实防止对企事业单位正常工作的干扰,坚决杜绝向企事业单位乱摊派、乱收费、拉赞助等违法违纪行为。

二要建立与重点单位的经常性联系制度,注意了解这些单位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要大力整治单位周边地区的治安秩序,集中解决影响企事业单位发展的突出治安问题,强化重点地区的治安巡逻防控工作,为企业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四要以贯彻《条例》为契机,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本地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难点和薄弱环节,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着力解决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

五要认真受理单位报警求助,迅速侦办、查处发生在单位内部的刑事、治安案件,并及时查找单位内部治安防范漏洞,有针对性地指导单位强化防范措施。

单位内部安全制度篇2

成立县单位内部治安防控工作督导、考核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副县长、公安局局长任组长,县公安局政委任常务副组长,县综治办主任任副组长,以各乡(镇)、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公安局治安大队,由县公安局副局长谢英强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领导小组督导、考核的日常工作。

二、检查内容

(一)制定和落实内部治安保卫制度情况。结合各单位实际是否制定、落实以下制度:门卫、值班、巡查制度;工作、生产、经营、教学、科研等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现金、票据、印鉴、有价证券等重要物品使用、保管、储存、运输的安全管理制度;单位内部的消防、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治安防控教育制度;单位内部发生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报告制度;治安保卫工作检查、考核、奖惩制度;存放有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传染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和传染性菌种、毒种以及武器弹药的单位,应制定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其它适应本单位具体情况的制度。

(二)单位落实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责任制情况。单位是否建立、落实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责任制,主要负责人是否作为本单位的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第一责任人。

(三)单位内部保卫机构和配备专(兼)职治安保卫人员履职尽责情况。内部保卫机构和治安保卫人员是否履行以下职责:开展治安防控宣传教育,落实本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制度和治安防控措施;根据需要检查进入本单位人员的证件,登记出入的物品和车辆;在单位范围内进行治安防控巡逻和检查,建立巡逻、检查和治安隐患整改记录制度;维护单位内部治安秩序,制止各类违法行为,对难以制止的治安违法行为和刑事犯罪案件立即报警,并采取措施保护现场,配合公安机关的侦查、处置工作;督促落实单位内部治安防控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四)单位落实保护重点部位、排查处理治安隐患等内部治安保卫措施情况和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内保机构、人员配备报送公安机关备案情况。治安保卫重点单位是否确定本单位的治安保卫重点部位,是否按照国家标准对治安保卫重点部位设置必要的技术防控设施,实施重点保护;治安保卫重点单位是否制定单位内部治安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治安保卫重点单位是否将本单位治安保卫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报主管公安机关备案。

(五)单位治安防控设施的建设、使用和维护情况。单位是否定期对单位内部的治安隐患进行排查、整改,是否定期对治安防控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

(六)单位内部治安保卫人员进行法律知识、治安保卫业务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考核情况。

(七)单位管理范围内人员遵守单位内部保卫制度情况。

三、检查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年5月1日至年5月10日)。各乡(镇)、部门和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公安机关监督检查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规定》和《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治安防控工作的通知》(委办发〔〕12号)。各乡(镇)和派出所要深入辖区单位对此次检查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动员。

(二)自查整改阶段(年5月11日至年6月10日)。各乡(镇)、部门和单位要对照《县开展单位内部治安防控工作检查细则表》(以下简称检查细则),积极开展自查工作,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并于年6月10日前将自查情况报辖区派出所。

(三)初查整改阶段(年6月11日至年7月10日)。辖区派出所组织进行初查,对存在隐患的单位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对未按要求进行整改或不予整改的依法进行查处。各派出所于年7月10日前将初查单位名单和初查情况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考核验收阶段(年7月11日至年7月30日)。领导小组抽调工作人员依据初查情况,抽查30%的单位进行考核验收,并将考核验收情况予以通报。

四、工作要求

(一)深入开展单位内部防控知识宣传活动。各乡(镇)、部门和单位要广泛宣传防范知识,增强单位内部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进一步健全单位内部治安防控制度;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单位内部人员自觉遵纪守法。

(二)全面落实人员防控措施。各乡(镇)、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内部防范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全面落实守楼护院、区域巡防、内部防控工作,对武器、弹药、民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要严格落实专人严格进行管理、看守。

(三)全面加强技术防控。各乡(镇)、部门和单位要根据《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和《省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定期对办公、住宿楼院防范设施进行检查、维护,进一步完善防盗设施建设,切实杜绝可防性案件的发生。

单位内部安全制度篇3

钢铁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的特点,决定了各二级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相互交叉的作业区域较多,这种情况下,单位之间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情况也比较容易发生,且其互相之间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往往不清楚,也不够协调,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较大。近几年,在三钢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检修技改项目的不断增多,生产节奏紧张快速的情形下,交叉作业之间暴露出来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确保交叉作业的安全,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是公司领导和安全部门面临的研究课题。

2001年10月,总经理提出“结合部安全管理”概念,并成立了结合部安全管理项目组。项目组把结合部定义为:公司结合部是各二级单位(处)生产经营活动相互交叉的作业点。

2 结合部安全管理的实施

2.1结合部的识别与确定

这是实施结合部安全管理的基础。项目组从“结合部”概念出发,把安全管理范畴与公司二级分厂(处)之间生产活动相互交叉作业区域(点)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对相互交叉的作业区域(点)危险程度和可能出现的伤害进行预测预知。通过对结合部生产、检修、技改的调查和分析,筛选并确定了27个相互交叉的作业区域(点)作为公司结合部安全管理的覆盖范围(a级结合部9个,B级结合部18个)。结合部安全管理覆盖面大,项目内容多,分为生产结合部、运输结合部、检修技改结合部三大类。2001年12月完成了“福建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管理结合部监控图”绘制工作。公司把这27个结合部作为安全管理监控重点。

2.2结合部安全管理规定的制定

如何对结合部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理顺各单位之间的工作协调,明确各单位的安全职责,确保交叉作业安全,这是结合部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

项目组首先是明确了每个结合部安全管理责任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并对结合部安全现状进行调查。在收集已往各类事故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现场的调查分析,组织现场操作人员、相关单位负责人召开专题调查分析会,找出结合部安全工作中带有关键性的薄弱环节,并采取相应针对性措施解决存在问题,并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起到强制执行的作用。即对每个结合部制定出相对应的符合实际便于操作的结合部安全管理规定,明确结合部相关方面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以制度的完善保证安全工作的有序交接。

管理规定有别与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应重点突出工作时如何避免对方的伤害与自己不对他方人员造成伤害,确保交叉作业的安全。如运输车辆一般是遵守《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厂内运输安全规程》,对具体在某个生产区域或某个路段需要停车。减速、响铃等未在安全操作规程中作出具体规定,而在炼钢渣场区域结合部就存在运输车与路上行人。炼钢渣场地面人员之间的矛盾,这时,针对渣场区域结合部,管理规定就根据作业场所的工作特点,规定了上下班时间段车辆停止清渣和运输工作;空车的停靠位置和重车的运出通道等相关的16条管理规定,明确了炼钢地面人员与汽运公司运输车辆的职责与工作要求,有效地避免由于相互的不配合或互不照应而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

结合部安全管理规定的制定是一项细致和系统的工作,项目组成员在各自的责任区内对进行了大量而认真的调查,听取各方的意见,于2002年1月~4月完成了“福建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结合部安全管理规定”的协调、起草和汇编工作,做到图、文、责三位一体,即有监控图、有管理规定要求、有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2.3结合部安全管理规定的实施和监督检查

管理规定制走后,必须严格实施,才能起到安全保障作用。结合部安全管理规定出台后,首先是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让每位作业者明确在这个作业点的工作职责与工作要求,并在工作中严格遵守与执行。而安全管理干部同样需熟悉掌握规定和要求,以便在安全检查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何在实施中不出现偏差,如何及时纠正不安全的行为,如何在实施中改进呢?这就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监督检查。在管理规定中,每个结合部都明确了责任相关单位,责任人,责任人包括责任单位的指定负责人和公司安全部门安全管理人员。这就增强了管理人员对该结合部安全管理的责任,并把结合部的安全管理列入他们的工作职责。责任单位在日常的安全检查中把结合部作为重要内容,责任人也经常地深入结合部进行监督检查,及时进行有效的协调,促使安全管理规定得以严格执行。同时加大对结合部安全管理的考核力度,对违反规定者给予重罚,以起到警示教育作用。

3 结合部安全管理的深化

结合部安全管理的效果是明显的,通过规章制度的完善,通过现场的监督检查,使结合部相关单位各施其责,有序工作,各类险肇事故大大降低。为了巩固和深化结合部安全管理,2002年、2003年公司把结合部安全管理整治列入公司的五项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各二级单位对公司确定的27个结合部作为安全管理监控重点,并应按制订的结合部安全管理规定,加强对现场监控管理。同时要求各二级单位进一步深化结合部安全管理,从实际出发,辨识、明确车间与车间的安全管理结合部,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规定并认真实施。对结合部位的安全管理,要求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通过近两年的实施,各二级单位也对本单位内部结合部的安全管理进行完善。如冶建公司的结合部安全管理制度中细化了跨车间作业的工作联系单制度、制定了管理人员进入生产作业区的管理规定;炼钢厂制定和完善操作牌与检修牌制度、25种危险作业的安全操作票制度等。

结合部安全管理是一个不断补充和完善的动态管理过程。随着生产的变化,结合部的安全管理规定要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随着技改项目的上马,新的结合部又随之产生,需及时制定新的结合部安全管理规定,做到有结合部就有安全管理规定,不留死角。

4 结合部安全管理的外延

结合部安全管理是针对企业内部各单位间的交叉作业管理,而企业与外单位之间的交叉作业管理即外委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更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安全生产法》有明确的规定: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当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

对此公司早在1999年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关于加强外委施工队安全管理的通知》中制定了《外委项目签订安全协议规定》、《三钢外委施工队安全考核细则》,并实行外委施工队安全保证金抵押管理办法,有效地规范了外委队伍的安全生产行为,同时也保障了三钢生产单位与外委队伍的交叉作业安全。

单位内部安全制度篇4

今年春节前,我市宝安、龙岗两区分别发生重特大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从目前掌握的情况分析,在政府监管层面,安全隐患排查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明确、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隐患未能及时消除,是事故的主要原因,教训惨痛。根据李鸿忠书记、市长的指示精神,市安委办专题下发了《关于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力度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的通知》,对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作出了整体部署,提出了严格要求。为落实上级指示要求,切实加强我区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区政府决定全面加强和规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制度。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扩大安全隐患排查责任单位范围,在区安委会成员单位中全面实施“问题管理”工作模式

为贯彻落实市安委会提出“各区、各部门要将安全隐患工作日常化、制度化,将隐患排查工作作为本辖区、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专门机构和人员,常抓不懈”的要求,依据《安全生产法》、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街道综合执法工作的决定》、区政府关于试行“问题管理”模式工作方案和《盐田区安全生产履职考核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责任单位在区安委会原来确定的21家责任单位的基础上扩大为:各街道办事处、区直各部门和区安委会成员中的市属驻盐单位。同时,区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含市属驻盐单位)要在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中全面实施“问题管理”工作模式,使排查责任落实到每个责任单位、每个责任人、每个排查周期和每个查出的隐患,确保安全隐患排查工作落实到位。此项制度主要落实排查责任主体,即“谁排查”的问题。

二、建立条块结合、全面覆盖的隐患排查工作格局,实现安全隐患排查职责的无缝链接

为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安全隐患排查的工作职责,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及《盐田区政府工作部门及有关单位安全监督管理职责规定》,决定实行排查职责的无缝链接制度:

(一)职能范围项目化。

各部门、各单位依职能所承担的安全隐患排查范围如下:

1.各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对辖区内除区有关职能部门负责排查范围以外的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无证照生产经营活动、违法违章建筑、无特种设备登记证的设备和出租屋等安全隐患的排查。

2.区安监局——负责全区各辖区、部门和单位对各类安全隐患排查的组织协调、统计汇总、通报批评和跟踪落实工作;同时承担对区级重大危险源单位、重点防护单位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隐患的排查任务。

3.区建设局——负责对建筑施工、燃气经营和住宅物业管理单位,以及危险边坡和危险房屋安全隐患的排查。

4.区城管局(行政执法局、环境保护局)——负责全区市政公共设施、户外广告、环境卫生、临时摆卖、文化娱乐场所及未经批准的营业性演出活动、无证照经营活动、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有毒有害物品废弃处理和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女工和未成年工)等安全隐患的排查。

5.区农林水务局——负责全区水利工程设施、防洪工程设施、水土保持设施,水库、水源工程施工,地下水使用,水厂、供水管网内消防水源,农药、兽药,森林火灾,渔业船舶和农用机械,海产养殖活动等安全隐患的排查。

6.区经贸局——负责本区各类商业会展活动安全隐患的排查。

7.区人力局——负责对用工单位超强度劳动(超时加班)、非法使用童工、劳动合同中未注明安全事项等安全违法行为的排查。

8.区旅游局——负责对旅游行业企业(旅行社、旅游景点、旅游星级饭店、旅游度假村等)安全隐患的排查。

9.区文化局——负责对文化娱乐经营场所、文化公共服务场所、经批准的营业性演出活动、所属单位及所管物业和场所安全隐患的排查。

10.区教育局——负责对区教育局所管辖学校、幼儿园和社会办学机构(培训中心)安全隐患的排查;协助区安监部门对区内市管学校安全隐患进行排查。

11.区卫生局——负责对全区医疗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卫生监督部门负责的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职业病防治安全隐患的排查。

12.区体育局——负责对全区公共体育场所、危险体育设施及大型体育活动安全隐患的排查。

13.区维稳及综治办——负责出租屋安全隐患排查的监督、协调。

14.区工务局——负责对本局实施的区政府投资建设工程在建项目安全隐患的排查。

15.区城改办(重建局)——负责对区政府旧城旧村改造和重建项目安全隐患的排查。

16.区机关事务局——负责对所管物业、场所安全隐患的排查。

17.区物管中心——负责对所经营管理的区政府及区直机关单位的物业及其场所安全隐患的排查。

18.盐田公安分局——负责对全区大型社会活动(300人以上)的安全秩序,民爆器材的专业储存、使用和爆破工程安全隐患,及剧毒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含烟花爆竹)公共安全隐患的排查。

19.盐田消防大队——负责依法对有关建筑工程进行消防安全审核、验收;对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酒楼、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网吧等公众聚集场所和具有火灾危险的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消防安全隐患的排查,监督相关责任单位落实火灾隐患整改措施,依法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

20.盐田交警大队——负责对本区范围内道路交通管理设施、事故多发点(段)安全隐患的排查。

21.盐田工商分局——负责对农贸市场、肉菜市场、小商品市场、各类专业市场、超范围经营活动安全隐患的排查。

22.市交通局沙头角办事处——负责对交通(港口)工程施工项目,驻盐运输企业,特别是拥有危化品运输车辆和人员的企业,以及盐田后方陆域仓储装卸、汽车维修和汽车零配件店等安全隐患的检查。

23.盐田质监分局——负责对全区有特种设备登记证的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和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的排查。

24.深圳盐田供电局——负责对区内电力设施、用户受(送)电装置中电力负荷控制装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等电气设备及违法用电行为等安全隐患的排查。

25.沙头角、盐田港保税区服务中心——负责对区内生产经营单位、物业和场所等安全隐患的排查。

26.东部华侨城、盐田国际码头有限公司——负责对所管辖封闭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物业和场所等安全隐患的排查。

27.市属驻区及区直属企业——负责本企业系统生产经营单位、物业和场所等安全隐患的排查。

28.其他区直部门——负责本部门及所属单位组织大型活动安全隐患的排查。

29.将经营项目、设备、场地(含物业)出租或发包的单位——负责对承租或承包单位安全隐患的排查。

(二)排查对象清单化。

各部门、各单位须对所负责排查安全隐患单位名册逐一列出清单,并报区安委办。清单共分三类:一是依职能承担的行业管理或重点监管单位名单。排查对象在50家以下的要逐一罗列;超过50家不便于逐一罗列的,各责任单位须规定本单位排查的内容及范围;二是负有人、财、物管理权的下属单位名单;三是承租或承包本单位项目、设备、场地(含物业)单位的名单。对所涉及种类的清单,各部门、各单位须于5月31日前报送区安委办。所须填报清单表格见附件1、2。

(三)辖区排查网格化。

按照条块结合的办法,区各职能部门列出各自所监管排查对象后,各街道办及社区工作站按管辖范围层层划分责任,实行辖区网格化监管,确保辖区隐患排查责任到组、到人。同时,各街道办除组织社区工作站实施网格化管理,承担属地监管责任外,还需参照区职能部门的做法,列出自身日常排查隐患单位名单,承担直接监管责任。

各部门、街道上报的排查单位清单,由区安委会发文确定后施行,今后根据实施情况每半年进行一次调整。此项制度将把我区绘制成全方位的安全隐患排查责任立体网格图,实现责任的无缝链接,明确排查责任和对象,即“谁查谁”的问题。

三、编制安全隐患分类排查表格,实现隐患排查内容规范化

为克服目前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有数字、无内容”的不足,根据市里要求,并结合我区实际,实行分类排查的办法,对各类隐患排查的内容以表格形式表现,简单明了,方便使用。各责任部门须承担各自隐患排查规范表格的编制任务,非专业职能部门可主动会同区安监、消防、建设等专业部门共同编制。各编制责任单位如下:

消防火灾(含“六小”场所和出租屋)——盐田消防大队

道路交通——盐田交警大队

工业企业安全——区安监局

危化品安全——区安监局

特种设备——盐田质监分局

建筑施工安全——区建设局

城镇燃气安全——区建设局

电力设施——盐田供电局

商贸企业安全——区安监局

旅游安全——区旅游局

运输(汽修)企业安全——市交通局沙头角办事处

学校安全——区教育局

职业健康安全——区安监局

违法建筑安全——区综合执法局

无证照经营单位——区综合执法局

事故多发企业——区安监局

各主管部门可参照《盐田区XXX(类别)安全隐患排查内容规范表(参考样式)》(见附件3),开展各类安全隐患排查内容规范表的编制工作,要求在6月15日前完成并上报区安委办,区安委办将在7月5日前完成汇审认定工作,统一编印实施。在规范排查内容正式出台实施前,各部门、各单位的排查工作按原来办法进行。

安监、消防等部门应加强隐患排查规范业务的培训,使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具体负责隐患排查工作的同志都能熟练掌握相应类别隐患规范表格的使用。此项制度主要落实排查内容,即“查什么”和“怎么查”的问题。

四、明确“查”与“处”的权限,实现安全隐患处置的程序化

各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隐患整改的责任主体。安监、建设、综合执法、卫生、人力、公安、消防、交警、工商、交通、质监、供电等部门是各有关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法定监管部门,负有相应的行政执法权。各街道办事处负有行使安监和综合执法的行政执法权。其他各部门虽无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权,但仍负有本部门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各部门、各单位在隐患排查过程中,要严格建立安全隐患档案制度。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要填写《盐田区安全隐患排查登记表》(见附件4)逐一建档,详细填写安全隐患的单位、排查时间、排查人、隐患地点和部位、隐患性质和种类、责令整改时限等内容,并经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同时填写《盐田区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参考样式)》(见附件5)责令整改;要落实专人进行跟踪督办,并填写《盐田区安全隐患复查意见书(参考样式)》(见附件6)记载整改完成情况;到期不及时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填写《盐田区安全隐患排查报告移送书(参考样式)》(见附件7),移送具有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权的部门处理,同时填写《盐田区安全隐患排查上报表》(见附件8)上报区安委办;被移送的部门或街道不得拒绝接收,有异议的须在接收后的5日内向分管安全工作的区领导提出,区领导在5日内未作出变更意见的,被移送的部门或街道须在接收后的15日内作出处理意见,并回复移送单位,同时抄送区安委办;否则,区安委办将在15日结束后的3日内发出督办函,督办函同时抄送分管安全生产和分管该部门的区领导。

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属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未经消防审批及违法建筑等,一律先送负责行政许可的部门或街道综合执法部门进行查封或取缔处理,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此项制度主要落实对查出隐患的处理,即“查了怎么办”的问题。

五、实行“隐患内容”和“排查清单”双报告制度,落实责任追究

凡没有涉及上述安全管理职能、无下属单位和无承租承包单位的区直部门(即协助管理类单位),不实行定期排查报告制度,其发现的安全隐患采取随时发现随时报告的办法处理。其他涉及安全管理职能、或有下属单位、或有承包承租单位的部门,将继续坚持原区安委会确立的定期排查和“隐患零报告”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调整为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定期报告“隐患内容”和“排查清单”的双报告制度。定期报告内容表格包括:《盐田区安全隐患排查登记表》、《盐田区安全隐患排查上报表》和《盐田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统计表》(附件4、8、9),即上报内容不仅要有“有无隐患”和“什么隐患”,还要有“排查了什么单位和内容”。所有须定期报告的部门和单位均可上报“零隐患”,但不能上报“零排查”,隐患可以没有,工作不能为零。

区安委办将以此次隐患排查规范制度为框架,参照区政府“问题管理”系统,开发出我区安全隐患排查应用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反映出排查工作全过程,还能有效分析出隐患本身的状况,同时实现网上报告、转办、督办、预警、通报、考核、监察功能,方便互通信息,减少推诿扯皮,利于落实责任追究。在区安全隐患排查应用系统开发启用前,实行表格书面报告(适用表格见附表)。未按规定报告或督办未按期回复的,区安委办将在安全隐患排查月报进行通报或再次督办时抄送区监察局备案;两次未按规定报告和督办未按期回复的,区安委办将提请区监察局追究相关单位负责人及有关当事人的责任。此项制度主要落实排查责任,解决“不查不报怎么办”的问题。

单位内部安全制度篇5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保障学校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给学校教书育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消防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河北省境内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及驻校(园)各单位,在校(园)内工作、学习、生产、生活的人员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学校消防安全工作,遵循消防法律、法规、规章,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

第二章消防组织

第四条学校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各中层单位成立相应消防安全组织,科室、年级、楼宇内的楼层、班级设消防安全员。消防安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保卫部门,负责对学校辖区内的消防安全工作实施监督、检查,对违章、违规的单位及个人,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五条学校要确定消防重点部位、重点岗位,并在这些单位、部门设岗位消防安全员,并报学校保卫部门备案。

第六条学校消防安全领导小组,要在全校范围内组建教职工义务消防队,高等学校要组建学生义务消防队,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火灾情况和应急疏散。中小学校建立学生消防监督员,负责监督、反映消防情况。

第七条教职工义务消防队的人员组成,以保卫部门人员为主体,各消防重点部位、重点岗位的岗位消防安全员为辅,配备相应的消防装备、器材,并组织开展消防业务学习和灭火技能培训,由保卫部门统一领导指挥。

第八条高校学生义务消防队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组建和管理,保卫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学生义务消防队员同时是学生宿舍各楼栋消防安全员。

第三章消防职责

第九条学校法定代表人为学校消防安全责任人,校内各部门、各单位及驻校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本部门、本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

学校各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高度重视学校消防安全工作,贯彻执行消防法规和本规定,

服从主管部门、有关部门消防工作的管理,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

况,保障本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

(二)将消防工作与本单位生产、科研、经营、管理、后勤服务等工作统筹安排,将消防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并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

(三)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完善本单位消防安全制度,并检查督促其落实。

(四)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五)积极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消防知识和技能水平,组织师生员工开展灭火和应急逃生、自救、互救演练。

(六)制定消防应急预案,发生火情及时赶赴现场,指挥、协调救援工作,把损失降到最低。

(七)学校学生管理、后勤保障等各中层部门根据各自工作特点负责本部门管理范围内日常消防安全检查和管理工作,以及消防设施、器材、供水系统的监管,保证其正常工作。

第十条学校主管安全保卫的领导为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领导保卫部门做好学校消防安全具体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拟订学校年度消防工作计划,拟订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投

入和组织保障方案,建立健全各项消防管理制度,建立消防管理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

(二)检查和监督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开展消防

安全检查,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三)利用多种途径、采取各种形式向师生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普及消防知识,提高师生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和防火自救能力。

(四)负责对岗位消防安全员的管理和培训,使他们掌握基本消

防知识及相关的消防法规,熟悉本岗位的操作规程及各种消防器材的

使用。

(五)进行消防巡查和检查,督促各单位各项消防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督促火灾隐患的整改。

(六)负责组建义务消防队,指导义务消防队的业务学习、训练和灭火演练。

(七)制定学校的灭火、应急预案,每年组织一次灭火应急疏散演练。

(八)负责配备消防器材,检查督促全校消防设施和器材的管理、维护和更换工作。

(九)对违反消防规章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及时提出整改处理意见。

(十)积极配合公安消防机关的消防检查工作和对火灾事故的调查。

(十一)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定期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消防安

全情况,及时报告火险隐患排查、整改情况及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

题。对暂时无法整改的安全隐患采取确实可行的临时措施,严防发生

故。

第十一条学校各单位出租房屋和租赁经营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由出租单位负责,承租单位应遵守出租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外来务工人员在校内居住地的消防安全管理由用人单位负责。

第四章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及要求

第十二条学校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消防法律法规,及本规定的内容,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制度,规范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防火巡查制度。学校应指派专人负责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管理工作,建立防火巡查制度,对巡查的情况要作详细记录,由巡查人员及其主管人员签字。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及非重点单位的重点部位必须每日进行防火巡查。对巡查中发现的火险隐患要及时纠正,妥善处置,当场无法解决的,要立即报告,发现初起火灾要立即报警并及时组织扑救。

每日防火巡查的内容应包括:

(一)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二)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

照明是否完好。

(三)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

(四)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

(五)消防岗位与值班人员的在位情况。

(六)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第十四条防火检查制度。校内各单位的防火检查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重点部位的防火检查每月不少于一次,其他单位的防火检查每季度一次,年终进行全校消防检查。防火检查要认真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负责人要在记录上签名,并建立防火检查档案。对检查中发现存在的火灾隐患,能当场改正的当场改正,无法当场改正的,应书面报告有关部门,并加强防范措施,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学校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学校有关部门对全校依法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对发现的火灾隐患及时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

防火检查的内容应包括:

(一)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二)安全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情况。

(三)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

(四)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

(五)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六)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措施的落实情况。

(七)消防控制室、值班室情况和设施运行记录情况。

(八)防火巡查情况。

(九)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第十五条用火安全管理制度。学校管辖范围内不得擅自动用明

火,因教学、科研、生产需要在校园、学生宿舍区、禁火区内动火的,应按规定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办理许可证,明确动火地点、时间、范围、动火方案、防火措施、现场监护人、责任人,经审核批准后方能动火。因教学、科研、生产等活动需进行焊接、切割作业,应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电工、焊工、锅炉工必须持证上岗,作业地点应当符合安全要求,并采取可靠的防范措施。校内各基建工地动火、用火,施工承包单位负责人应对消防安全全面负责,确保工地安全。

第十六条用电安全管理制度。校内输变电设施必须严格按章管理,线路的安装、改造、维修必须由专门人员按规程作业。电工人员安装、改造、维修电器设备,必须严格按照规程操作,避免因操作失误、技术不熟练造成火灾事故的发生。严禁任何单位、个人在校内输电线路上私自乱拉、乱接电线。教学、科研、生产用电设备要确定专人负责、按章管理,坚持人走拉闸断电。要严格学生宿舍用电管理,规定学生在宿舍用电范围。

第十七条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在校区不准生产、

经营、储存、运输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因教学、生活、施工所需使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必须执行国家关于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规定,建立保管、领用、使用安全管理制度。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管理人员,须经过消防专项培训,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学校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不得在师生员工居住、学习场所及周围200米内生产、储存危险物品。各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和不定期对所属单位使用危险物品情况进行安全检查或抽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存档备查。对不安全因素,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第十八条燃气和电器设备检查、管理制度。使用燃气和电器设备的单位必须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检修,严禁带故障工作。对重要设备要分类编号,登记立卡,有计划地维修、保养和管理。定期检测变压器等设备及接地避雷器设施,注意防雷、防静

电。安装使用电器、煤气、液化气设备,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学校供电、供气及维修职能部门要严格把关。

第十九条消防设施、器材配置、管理、维护保养制度。学校的消防器材配置、维修和管理由保卫或安全主管部门统一负责,配置、维修器材必

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学校建筑必须按消防安全设计要求配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设施、器材。各单位、部门的消防器材由各单位、部门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并应将其数量、状况、位置记录在册,出现问题及时报告。有关部门要经常对学校消防器材进行检查,发现损坏、失效的应及时更换、维修,保证消防设施完好有效。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或擅自挪用、拆除、使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消火栓,未经同意,严禁非火警使用消火栓;不得占用

防火间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各驻校经营单位、各建筑工地,必须

按规定配置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并负责管理、维护,确保完好有效。

第二十条重点部位消防管理制度。校内各消防重点部位,应结

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单独制定各类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岗位消防安全员,并报保卫部门备案。重点部位是消防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在落实常规化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同时必须要做到:每日巡查、每月检查、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必须完好、档案详细、有细致可操作的应急疏散预案。

第二十一条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消防安全申报制度。学校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确定专人负责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向保卫部门申报,对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保卫部门有权责令其缓办、停办、并当场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举办。

第二十二条校园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消防管理制度。在校园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设计中,符合国家标准化或行业标准。工程项目的消防计划,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工程建设有关法律和技术标准,从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都必须接受公安消防机关审核监督管理。工程竣工后,须由公安消防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工程交付使用后,使用单位不得擅自改变原防火设计。与施工单位在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时,应当签订工地防火安全责任书。施工单位要负责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和建筑工地的防火安全工作。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擅自搭建小型建筑物,特殊情况需要搭建的,必须书面报告学校消防安全领导小组,按照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核准,或视情况转报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核准。严禁在消防通道上和楼群安全间距上违章搭建。

第二十三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制度。学校要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校报、板报、橱窗、校园网、主题校会班会、讲座、演出等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水平。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非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重点岗位人员应当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新上岗员工要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各单位、部门的安全责任人,消防管理人员应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下列人员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持证后方可上岗。

(一)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岗位消防安全

员。

(二)特殊工种人员。

(三)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

(四)其他依照规定应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的人员。

第二十四条消防疏散通道及设施管理制度。校内各单位、部门

任何时候都应当无条件保障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严禁在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堆放杂物、安装铁栅栏、将安全出口锁死。疏散通道、出口应设置明显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安装应急照明灯。严禁各部门、个人将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灯遮挡或挪作它用。公共场所和高层建筑的通道、安全门、楼梯等应当有明显的消防标志,并保持畅通。严禁在公用走道、高层建筑的通道上堆放杂物。严禁在校园建筑物内及校园内燃烧废纸、杂物、垃圾和树叶。

第二十五条火灾隐患整改制度。对巡查、检查出的火灾隐患应尽快整改及时消除隐患。对学校消防领导小组、公安消防部门责令限期整改的火灾隐患,应明确责任,落实整改资金,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并写出火灾隐患整改报告。对不能尽快整改的火灾隐患,被检查单位在接到限期整改通知书后制定整改方案、期限整改。逾期未整改合格的要追究相关领导、部门、人员的责任。在火灾隐患未消除之前,隐患单位应当落实防范措施,加大防范力度,确保消防安全。对不能确保消防安全,随时可能造成火灾事故的,应立即停止使用。对本部门无力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要提出解决方案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鼓励师生对身边的火灾隐患进行举报,一经查实,要对举报人进行表扬或奖励。主管部门应定期对重大火灾隐患进行公示,同时实行挂账督办。

第二十六条灭火和应急预案的制定演练制度。学校必须制定灭火和应急预案及重点部位灭火和应急预案。其内容应包括:

(一)组织机构:包括灭火指挥人员、行动组、通讯联系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

(二)报警和接警处理程序;

(三)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四)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五)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灭火和应急预案,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消防实战演练,并结合单位实际,不断完善预案。

第二十七条消防安全值班制度。消防安全责任部门、消防控制室必须24小时专人值班,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严禁脱岗,未经专业培训的无证人员不得上岗。值班人员应掌握消防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规程,提高防火、灭火技能。值班人员要严密监视设备运行情况,遇有报警要按规定程序迅速、准确处理,做好各种记录,遇有重大情况要及时报告。

第二十八条消防档案管理制度。消防档案的管理工作,由保卫部门负责,各消防重点部位、岗位的各类档案资料,都应一式两份,一份自用,一份送保卫部门存档。消防档案应包括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和消防安全管理情况。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单位基本概况,消防重点岗位情况。

(二)建筑物或场所施工,使用或开业前的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以及消防安全检查的文件、资料。

(三)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安全员岗位职责。

(四)消防安全制度。

(五)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情况。

(六)与消防有关的重点工种人员情况。

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消防设施定期检查记录,自动消防设施全面检查测试的报告,以及维修保养的记录。

(二)火灾隐患及其整改情况的记录。

(三)防火检查、巡查记录。

(四)有关燃气、电器设备检测(包括防雷、防静电)记录。

(五)消防安全培训记录。

(六)火灾情况记录。

(七)参加灭火、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记录。

(八)消防奖惩情况记录。

第二十九条奖惩制度。学校要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年终考核、评比内容,对消防安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对做出成绩的义务消防队员要进行奖励、表彰。对未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或违反单位安全制度,造成责任事故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给予行政纪律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

单位内部安全制度篇6

一、工作目标

坚决杜绝特重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有效控制一般事故,确保各类事故及死亡人数低于区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具体指标见附表)。

二、考核单位

社区、社区、锦园社区、前场社区、锦鹤社区、三秀社区、日东社区、康城社区,共八个单位。

三、工作要求

(一)严格落实控制目标。各相关单位、部门要严格按照街道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结合本辖区、本单位实际,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完善考核制度,狠抓控制目标落实,确保年度安全生产指标控制在区政府下达的控制目标之内。

(二)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各相关单位、部门要严格按照街道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认真落实《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暂行规定》。街道各相关单位、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本辖区、本部门安全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负总责,并向上一级政府报告年度安全生产工作履职情况;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领导,强化协调监督;其他负责人必须加强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狠抓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各级机关单位、部门要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隐患排查治理、违法非法行为查处,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等基层基础工作,推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落实到位。

单位内部安全制度篇7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提出由来已久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提出由来已久,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我国就将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为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1954年11月,在劳动部与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召开的劳动保护座谈会上就明确提出各级企业领导人必须贯彻“管生产的管安全”原则,并开始在企业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1963年3月30日《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对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要求“企业单位的各级领导人员在管理生产的同时,必须负责管理安全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法规和制度,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企业单位中的生产、技术、设计、供销、运输、财务等各有关专职机构,都应该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对实现安全生产的要求负责”。197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把安全生产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对工作不负责任以致造成重大事故,分别情况,追究责任,情况严重的,以党纪国法论处”。1975年4月7日国务院批转《全国安全生产会议纪要》,要求“迅速改变安全工作无人责任现象,管生产的必须管安全,行之有效的安全制度必须执行”。1978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做好劳动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迅速把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起来。要做到职责明确,赏罚分明”。1986年7月4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工业企业管理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厂长(或经理)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负有全面责任”。1988年7月24日《国务院关于加强交通运输安全工作的决定》要求“各级领导一定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领导负责制”、“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1997年10年2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部关于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意见的通知》首次专门、全面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问题作出规定,强调“安全生产是关系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行业)和企业务必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要按照‘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和劳动者遵章守纪’的总要求,以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并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行政正职和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应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职应负具体的领导责任;分管其他工作的副职,在其分管工作中涉及安全生产内容的,也应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各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详尽周密的安全生产计划,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2002年6月29日颁布的《安全生产法》第四条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的规定,首次从法律上确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地位及作用。2004年1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明确要求“地方各级从民政府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要加强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2006年3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并指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关键是要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在工作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明确责任、落实责任,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途径。要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体制机制,强化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形成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可见,安全生产责任制是随着安全生产问题的日益突出而引起重视的,也随着安全生产工作的不断强化而逐步健全与完善的,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不断健全与完善,对促进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于平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涵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内部岗位在工作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它是整个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制度,也是安全生产工作制度的核心与灵魂。其内涵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1、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落实的一项基本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它能以制度的力量来保证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落实,这从两个层面可以看出,从制度的层面看,在安全生产工作的制度体系中,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不是一种具体的工作制度,它所发挥的作用也不是单一和具体的,而是一项基本的制度,处于整个安全生产制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它是其它各种具体制度的“母制度”和“总制度”,决定并影响着具体制度的内容、形式、地位及其效果,各项具体制度都必须围绕安全生产责任制所规定的总体目标与总体要求来设计,并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创造条件、提供保障;从工作的层面看,安全生产工作内容复杂纷繁,在没有任何压力与责任的情况下,很难保证从事安全生产有关各项具体的工作的部门、单位甚至个人会自动将工作做到位,而安全生产责任制则从总体上明确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甚至个人在安全生产上必须履行的职责与必须承担的责任,从而为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提供了最为基本和最为有效的“规矩”。

2、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有效到位的一种运行机制。从安全生产工作运行各环节及相互关联情况看,责任到位,工作才能有效到位,也就是说,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实施与落实到位是围绕着责任制这一核心来展开的,并由责任的设定、分解、传导、检查与落实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第一是责任的设定,就是根据相关主体在安全生产工作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权限,分别确定他们各自必须承担的责任。这是因为,从理论上来说,安全是安全生产工作相关各要素保持和谐匹配的一种状态,而实现和维持这一状态的过程则极为复杂并有大量的参与者、相关者,他们其中一个极为细微的不安全行为都

可能破坏这种状态并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对安全生产工作相关参与者所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进行明确,以约束他们的行为,确保其行为的规范;第二是责任的分解。从一个地区、部门或单位来看,安全生产责任表现为一种整体的责任,即维持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是一个地方、部门或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法定职责,但主要责任人的职责显然又不仅仅局限于维持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因此,无论是一级政府或政府的一个部门,还是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或生产经营单位的一个部门,都必须将自己承担的安全生产整体责任一层一层、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进行分解,使安全生产工作的各相关参与主体都承担相应、明确、具体的责任;第三是责任的传导。安全生产的责任传导表现为安全生产的各项部署、决策及措施能在各级及各有关部门的相关得到认同、得到重视、得到贯彻、得到落实,各相关的主体确实将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当作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工作加以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部署、决策及措施能产生应有的效应。第四是责任的检查。检查是确保责任制落实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重要手段,没有进行必要检查的责任制是形式主义的责任制,是毫无约束力的责任制,在责任制的落实过程中,通过必要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责任制在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督促有关主体依照责任制的内容要求履行自己必须履行的职责,做好自己该做好的工作。

3、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正常运行的一个保证体系。目前,有关方面对于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认识与理解还在在简单化、形式化的问题,不少地方、部门和企业将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仅仅理解为政府与政府的有关部门、政府与企业、或政府与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从所签订的安全生产责任书或责任状,以为签订了责任书或责任状就是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结果是将建立责任制变为签订责任书或下达责任状的一个仪式或一场会议中的一项议程,这种以责任书或责任状代替责任制的做法完全违背或偏离了责任制的基本原则,是导致安全生产责任制难以真正落实到位甚至流于形式的一个深层原因之一。系统论的观点认为,一个完整的系统通常要包括三个特征,一是一个系统通常要包含两个以上的要素(或子系统),二是要素或子系统之间必须要有一定的相互联系,三是要素或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供求关系产生特定或相应的功能。同样,安全生产责任制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从其内部各有关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看,它应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由责任内容、责任目标、责任形式、责任要求、监督检查、保障措施方面所构成的责任运行与责任保障体系;二是由以层层负责为主要内容的责任落实保障体系。即以下一级比上一级更具体、下一级的落实来保证上一级落实、上一级对下一级的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由此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保证体系。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特征

1、主体的明确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体是明确的,主要包括三个,即政府、政府的监管部门及生产经营单位,而这三个大的主体又包含的若干个相关、具体的主体。具体是:(1)政府。政府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责任主体,主要是指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包括乡镇人民政府(或相当于各乡镇人民政府一级的街道办事处)在安全生产上的总体责任。所以《安全生产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应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也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必须依法履行自己在安全生产工作上所应履行的职责,对所辖行政区域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地方也将行政村、居委会等自治组织作为一个领导责任主体,实现了安全生产领导工作及有关职能的向基层的延伸,形成了一个较为健全的安全生产工作网络,这符合安全生产工作规律及特点的要求。(2)部门。是指政府的有关部门或机构,这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责任主体,依照《安全生产法》第九条规定,各级政府各个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或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主要是在自己监管的职责范围内,代表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组织实施、检查督促和抓好落实,履行和落实自己应负的责任。(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最主要、最直接、最基本的责任主体,而在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相关负责人、各部门以及从业人员等实际上又是一个个具体的主体,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严格依照《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加强内部管理,改善工作基础,切实搞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并对自身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有最主要、最直接和最基本的责任。

2、内容的强制性。内容的强制性就在于将政府、相关部门、生产经营单位等不同层次责任主体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任范围、责任内容、责任要求具体化、明确化,并以一定的形式加以确认,这种责任一旦确认后,对于有关的主体来说具有一定的强制性。通常,安全生产责任制内容的强制性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对于相关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强制性规定,对于有关主体来说,是必须全面加以履行的法定义务,是强制性的,而不是选择性的,不履行法定的义务、不落实法律法规规章所要求的工作必须负相应的责任;二是来源于与安全生产工作有关的相关岗位的限定或规定,也就是工作岗位的权利与责任具有对称性,有权必有责,权责必相称,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也不管是领导或是从业人员,都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岗位负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这是因为安全并是不一项可以分离的独立工作,它融合、依存于整个社会、生产经营单位及个人所从事的社会经济、生产经营及个人的具体作业过程之中,只有当所有的主体都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及规程的要求做好自己该做的,安全才有保证。三是来源于某种工作或某项活动的收益与风险所存在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要获得一定的收益,必须承担相应的风险,承担风险的形式既表现为各种主体必须承担的各种责任,也表现为为控制这种风险所必须采取的措施、所必须开展的工作和所必须支付的代价,这在生产经营单位表现得尤为明显。

单位内部安全制度篇8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以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主线,进一步完善企事业单位“三项制度”建设,规范“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制度”落实标准,为推动我县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1、“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制度”体系全面建立,制度建设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2、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自我约束机制逐步形成。

3、“三项制度”建设符合标准,并得到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

4、承诺内容逐项落实,安全生产基础切实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主要任务

(一)继续推行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工作,推进“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制度”的落实,全面建立规范、完善的“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制度”体系,使企事业单位真正处于“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制度”约束之中,并充分发挥源头监管的特殊作用。

(二)大力加强“三项制度”质量建设,通过继续修订和完善“三项制度”,严格审核、备案和落实,使“三项制度”真正成为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的基本规范,成为政府监管的重要依据。

(三)督促企业对照安全生产承诺内容,加强安全管理,增加安全投入,改善安全条件,搞好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使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巩固,本质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进度安排

本次“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落实年”活动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安排部署阶段(4月10日—4月20日)

1、召开会议进行专门研究和部署。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都要召开一次专门会议,贯彻落实省、市、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对本辖区、本部门、本单位“安全生产承诺落实年”工作进行专门研究部署。

2、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制订“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落实年”实施方案和阶段工作计划,对全年“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落实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各企事业单位对承诺内容进一步细化,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明确工作进度,确保承诺事项按计划、按步骤、按标准进行兑现。

(二)完善提高阶段(4月21日—5月31日)

1、进一步梳理“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工作开展情况。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对本辖区、本系统实行“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确切掌握承诺书签订单位数量和“三项制度”审核备案情况,尤其要掌握没有签订承诺书,但属于实行“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工作方案确定的范围,符合签订承诺书规定要求的企事业单位(其中包括新注册企业)和法人变更企业的数量,一并进行登记和建档;同时做好承诺签订工作,并要求其建立安全生产“三项制度”。

2、建立试点并做好经验推广工作。各乡镇、各部门要将承诺制度落实到位、“三项制度”建设规范、承诺内容兑现好的企事业单位作为示范,做好先进经验和做法的推广工作。

3、对“三项制度”建设进行“回头看”。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对2008年以前企事业单位建立的“三项制度”进行复审,确保达到标准和要求;对2008年新建立的“三项制度”,要按照20**年“三项制度”试点现场会要求的“预审、运行、备案、上报、张挂”六个规定动作,做好审核备案工作,并纳入网络管理体系。

各企事业单位也要对2008年以前建立的“三项制度”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确保“三项制度”更符合本单位实际,更加科学、规范和完善;2008年新纳入的企事业单位,要按照市委会《关于在全市重大危险源企业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中实行“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制度”的通知》(衡安办〔20**〕16号)要求,向县政府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同时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三项制度”建设工作。

(三)督导检查阶段(4月25日—10月31日)

1、跟踪督导,全面检查。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通过专项督查和执法检查等形式,对“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落实年”工作安排部署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开展和落实情况以及“三项制度”审核备案情况进行普查;对企业“三项制度”贯彻落实和遵守执行情况进行抽查,抽查率不得少于10%;对检查出的问题认真进行督办整改。

2、开展安全生产承诺落实专项行政执法活动。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活动和隐患治理工作,加大执法和隐患整治力度,并组织开展一次安全生产承诺落实专项行政执法活动。对企业因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承诺内容未兑现的,其中尤其是对“三违”现象,要严格按照《河北省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相应条款,进行严厉处罚。

3、建立帮扶工作组。对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三项制度”建设不规范、问题多的单位,要组织有关专家和管理人员,建立帮扶工作组,帮助其建立和完善“三项制度”,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评估验收阶段(11月1日—12月31日)

根据《“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落实工作评估实施细则》(省安监局正在制定),各乡镇、各部门要对“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制度”落实情况、“三项制度”建设情况和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承诺内容兑现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现场逐项打分,根据评估得分情况,确定是否达到总体目标要求。总体评估达标单位要达到承诺书签订总数的80%以上,其中优秀单位每行业不少于本行业企业总数的10%。对总体评估优秀的单位,进行通报表彰;对总体评估不合格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派驻专门人员进行现场督办,限期达到标准和要求。

(五)兑现落实阶段(全年)

安全生产承诺兑现落实要贯穿“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落实年”全年工作。

1、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在发生事故的企事业单位召开事故现场分析会,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尤其要重点查找“三项制度”建设、承诺内容兑现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典型案例,现身说法,督促各企事业单位针对单位实际,查找不足,排查隐患,改进工作,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2、各企事业单位要对照企业“三项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狠抓安全生产管理,确保“三项制度”切实得到遵守和执行,坚决杜绝“三违”现象;对建立的“三项制度”,企业要统一装订成册,并下发到企业内部所有干部职工,做到人手一册;要开展全员“三项制度”的教育和培训活动,对职工“三项制度”的掌握情况要进行考核,遵守和执行情况要进行考评,并登记建档,建立定期考评机制;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承诺内容兑现落实计划,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资金投入、安全费用提取与使用、设施设备和技术改进以及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等方面逐项抓好落实。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落实年”工作的领导,县安委会将成立“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落实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政府四楼,电话:),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落实年”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完善协调工作机制。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效能和权责统一的原则,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具体工作细则和工作制度,努力形成多部门联手、各行业参与,齐抓共管,分工协作,协调有序的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保证“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落实年”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广泛宣传,加强舆论监督。要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对进度快、力度大、效果好的单位进行表扬,对进度迟缓、搞形式、走过场的单位要进行曝光,对工作中好的经验、好的做法要加以推广,激发企业自身抓安全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全县安全生产承诺工作落实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单位内部安全制度篇9

第一条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3号)要求,切实加强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促使其认真履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及时消除安全生产隐患,确保我市冶金、机械等九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条例》、《省冶金、机械等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管理意见》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标准和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冶金、建材、有色、机械、电力、轻工、纺织、烟草、贸易等九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为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分级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安全生产分级监督管理是指将各生产经营单位,根据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特点和自身安全生产现状,依照有关程序,按照评审细则,经专家组评审分为a、B、C、D四个级别,建立分级管理、重点监管的安全生产监管模式。

第四条安全生产分级监督管理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科学评定、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原则。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对全市安全生产分级监督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并委托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具体组织本市冶金、机械等九行业的分级评审、验收、总结、公示等工作。市政府其它行业主管部门、各县(市、区)及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应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密切配合,保障该项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章分级管理

第六条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安全设施“三同时”(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下同)执行情况、生产现场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应急救援管理和事故控制管理等主体责任实际落实情况,制定分级评审百分制考评细则(见附件)进行评审定级,根据评定结果将生产经营单位分为a、B、C、D四个安全状况等级,并对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分级管理、重点监管的安全生产监管模式。

a级单位(自主管理型):

该类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优良,列入自主管理级别,辖区政府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除例行检查等工作之外,应鼓励和支持生产经营单位自主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并给予相关政策扶持。

评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安全设施“三同时”执行情况、生产现场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应急救援管理和事故控制管理等综合评定得分在90分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凡是通过市级(含市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认证的,近期未发生亡人事故的,可经生产经营单位申报,由市专家组复查、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确认后,直接进入该级别);

B级单位(一般监管型):

该类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良好,列入一般监管级别,由辖区政府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进行定期安全检查,指出发现问题,对存在的一般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完毕,促进企业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评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安全设施“三同时”执行情况、生产现场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应急救援管理和事故控制管理综合评审得分在80-89分;

C级单位(重点监管型):

该类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较差,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列入重点监管级别,需局部限期进行停产停业整改,由辖区政府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集中力量进行重点治理,对该类单位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完毕。如在整改期限内不能完成整改工作,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则降为D级。

评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安全设施“三同时”执行情况、生产现场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应急救援管理和事故控制管理综合评审得分在60-79分;

D级单位(强力监管型):

该类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极差,存在多个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且经停产停业限期治理仍对本单位及周边的人员和财产构成重大威胁。由辖区政府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采取相应强制措施,勒令其停产停业或予以关闭取缔,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评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安全设施“三同时”执行情况、生产现场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应急救援管理和事故控制管理综合评定得分在59分(含59分)以下。

第七条为统一标准、严格把关,由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市安全生产专家委员会有关专家,分成若干行业评审小组,依据分级评审细则,统一对本市辖区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分级评审工作。

第八条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省属(含省属)以上生产经营单位的分级评审组织工作;各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组织本管辖区内市属(含市属)以下生产经营单位的分级评审工作。评审结果由市、县两级分别存档,作为对生产经营单位分级管理、重点监管的重要依据。

第九条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分级评审结果进行汇总,并在市安全生产信息网等媒体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为15天,公示结束确认无误后,将正式列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监管范围。

生产经营单位对评审定级结果有异议的,可在公示期内向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相关行业专家进行复核,并最终确认评审结果。

第三章动态管理

第十条分级评审工作实行周期复评制度。按照市、县两级管理权限,分别组织分类评审复评工作。a级单位每4年复评1次,B级单位每3年复评1次,C级单位每2年复评1次,D级单位每年组织对停产停业整顿或关闭取缔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在复评中出现级别变化的,相关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在7日内报市安全生产监管部门重新确认。

第十二条日常检查中,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予以降级:

(一)对排查出的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经相关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指令限期整改仍未彻底治理的,级别下降一级;

(二)发生1起一般生产安全亡人责任事故,级别下降一级;

(三)1年内连续受到2次及以上安全生产行政处罚,级别下降一级;

(四)应履行而未履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的,级别下降一级;

(五)1年内发生1起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或发生2起及以上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级别下降二级;发生重大(含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直接降为D级。

第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出现应予降级情况的,由属地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在7日内报市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认定,并予以公示。

第十四条因发生较大(含较大)及以下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或存在安全生产隐患降级的生产经营单位整改到位的且满一年后,可向所属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申请恢复级别,所属地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在15日内进行验收确认,并于7日内报市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认定,并予以公示。

第十五条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生产经营单位未进行分级评审工作的,所属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在发现之日起30日内责令其完成评审定级工作,并报市安全生产监管部门15日内组织专家进行分级评审工作。

第四章日常监管

第十六条各县(市、区)、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不同安全生产等级进行监督检查(明查暗访),频次如下:

a级单位:每年例行检查不少于1次。

B级单位:隐患整改期限内应进行跟踪检查(暗访);隐患整改期完毕后,每年检查不少于2次。

C级单位:每年检查(暗访)不少于4次。

D级单位:每月检查(暗访)不少于1次,包括对有关职能部门对其停产停业整顿或关闭取缔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

第十七条各县(市、区)、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情况,应及时、准确地做好检查(暗访)纪录,并建立相应台账。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将对分类评审定级工作建立明查暗访等工作制度。

第五章奖惩制度

第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分级监督管理工作,做为我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列入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和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对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较大贡献、其安全生产状况良好的生产经营单位,各有关部门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扶持政策,支持其又好又快发展;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生产经营单位,各有关部门应采取强制措施,促使其进行限期治理整顿,直至关闭取缔。

第十九条依据本办法被评为a级的生产经营单位或其负责人,有资格参加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先进单位或个人的评选,并优先享受各级各类有关优惠政策:

(一)发展改革、工信、规划、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应为其优先办理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立项手续,并在节能减排等方面给予其支持和鼓励;

(二)金融管理部门要积极支持和鼓励银行、证券、融资、投资、基金、担保等金融机构,给予其优惠和扶持政策;

(三)电力部门应为其提供有效的电力保障措施;

(四)国税、地税部门要按有关规定,给予其相关优惠政策;

(五)其他部门也要采取积极扶持政策和措施,帮助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被评为B级的生产经营单位或其负责人,不得参加市级(含市级)以上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先进单位或个人的评选。

被评为C级(含C级)以下的生产经营单位或其负责人,不得参加各级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先进单位或个人的评选。

第二十条被评为D级的生产经营单位,由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责令其限期停产停业整顿。经整顿后仍不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提请同级人民政府依法依规予以关闭取缔。下列有关职能部门(行业)应按照同级人民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的通知,采取有效手段,联合执法,确保相关措施落实到位:

(一)工商部门要依法吊销相关企业的营业执照,或通知相关企业申请办理变更或注销登记;

(二)发展改革部门应在企业节能减排政策落实上,给予相应的限制措施;

(三)工信、规划、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不予办理新建、改建、扩建等建设项目的相关手续;

(四)金融管理部门要责成各类银行、证券、融资、投资、基金、担保等金融机构,不予办理各类资金扶持手续;

(五)国税、地税部门要按有关规定,落实不同的税务政策;

(六)供电部门要依法依规停止供电,对关闭取缔的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依规拆除供电设施;

(七)公安部门要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八)其他部门要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安全生产执法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十一条其他行业的分级监督管理工作由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参照本办法施行。

单位内部安全制度篇10

我单位是省属驻惠单位,单位部小区位于xxxxx,占地面积xx万平方米,现有职工住宅楼xx栋,住户xxx户,常住人口xxxx人,外来人员xxx人。几年来,我单位积极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2002年被评为市安全文明小区达标单位和“花园式单位”。总结我们的创建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目标明确,加强管理

单位领导高度重视安全文明小区创建工作,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强安全文明小区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切实加强了组织领导和各项管理工作。一是设置安全文明小区领导和管理机构,物业公司、保卫科、宣传科等部门负责具体工作。二是抓好制度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我单位先后制定颁发了《物业管理办法》、《安全文明小区治安管理制度》、《流动人口社会治安管理制度》、《治安执勤工作职责》等规定,通过完善的制度来加强安全文明小区建设。三是加强硬件建设。我单位在资金投入上舍得花本钱,为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近四年,先后投入资金近400万元用于小区的环境改造、道路硬化、绿化美化、治安防范等方面的硬件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几年来我单位进一步加强了安全文明小区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治安防范意识,依靠各方力量不断健全和完善社区的治安防范机制,大大提高了预防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治安秩序的能力,保障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单位伍稳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认真做好规划,绿化美化环境。

我们把整治环境卫生、美化绿化环境,作为创建文明安全小区的基础工作抓紧抓好。1999年秋开始启动小区文明建设工作,单位统一部署,科学规划。在上级支持下,近几年共投入资金近250万元,用于小区环境整治、绿化美化,不断改善居住环境,仅2002年就投资50万元用于小区文明建设。

一是“净化工程”,拆除了小区内各种临时搭建物,对各种乱堆乱放、乱拉乱挂、乱贴乱画等现象进行清理,彻底整治住宅区的脏乱现象。

二是“硬化工程”,对流经单位的xx沥进行整治,疏浚河道,修筑河堤及护栏,小区内道路全部铺设了水泥路面,道路硬化率达到100%。

三是“绿化工程”。道路两旁、楼房四周都种花植树,红花绿树与楼房互相辉映,绿化面积41791平方米,覆盖率达35.2%。小区内三角地建成小公园,植树种草,修建了凉亭、假山、水池等,摆设盆景,绿化美化庭院。

四是“亮化工程”,小区内道路装设路灯,公园、活动中心等地方也先后安装了各式彩灯、灯饰,让小区的夜晚亮起来。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小区面貌有了较大改变,职工的居住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小区于今年初被评为市“花园式单位”。

三、做好宣传教育,文明创建出成效。

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我单位加强了创建安全文明小区的宣传教育,在小区的主要道路旁专门增建开辟了各类宣传阵地,如《学习与宣传栏》、《阅报栏》、《公告栏》、《计划生育宣传栏》、《法制宣传栏》、《健康教育专栏》等,并定期更换内容。通过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有效地减少了乱贴乱画等一些不文明现象。我单位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工作,把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创建文明小区的重要目标,坚持不懈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居民树立文明意识,共创文明环境,加强对居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卫生健康等教育,倡导文明新风尚。物业管理部门也加强管理工作,使小区环境做到了整洁卫生。同时我们从文体活动入手,积极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小区内建有职工活动中心、灯光球场和文娱活动区,为职工群众提供健身、休闲的场所;职工群众还自娱自乐,如自发组织的木兰拳健身队,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用健康活动占领文化阵地。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节日有关部门都组织开展各类文娱表演、游园、体育比赛等活动,做到文化体育活动经常化,单位文明建设卓有成效。

四、加强治安保卫工作,群防群治,人防技防结合。

我单位地处市郊,交通便利,流动来往人员多,周边环境和治安状况也较为复杂,加上单位基地范围大,警力有限,治安形势一度非常严峻,2000年小区内及周边曾经丢失摩托车16部,撬门盗窃多起,群众反映意见比较大。对此,单位领导高度重视,认为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高度,把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切实抓好治安工作。

一是加强对本单位干部、职工、群众的法制教育,采用宣传栏、公开信、座谈等多种形式,加强了安全防范知识宣传,提高职工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广大职工群众知法、守法。

二是坚持专业经警单位伍与群防群治相结合。落实防范措施和治安责任制。单位保卫部门按照“预防为主,确保重点”方针,紧密配合公安机关开展各种专项斗争和侦查各类案件,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单位经警单位抓好治安值班巡逻工作管理,实行24小时安全巡逻值班制度,采取定点守伏和流动执勤、明哨与暗哨等多种治安防范措施,确保重点部位安全。同时单位聘请和组织退休职工在小区内巡逻值班,对积极协助抓获罪犯、为维护治安做出贡献的同志,单位还给予一定的奖励,发挥了群防群治的作用。广大干部职工和家属共同努力维护单位治安秩序,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三是搞好内部治安综合治理,我们加强对出租屋、外来人口、进出小区人员和机动车辆的规范管理,落实车辆进出小区登记和凭证放行等制度,减少小区的出入口,努力净化内部治安环境,逐步建立内部治安防控体系;同时正确处理好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把影响安定的因素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减少和防止各类案件和事故发生。

四是加强治安保卫硬件建设。单位重视治安单位伍的建设,先后为警单位配备了对讲机、电警棍、催泪器等装备,2002年底我们又根据小区的实际,投入资金30多万元安装了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并建立治安监控中心,设立内部报警电话,充分利用小区闭路电视监控、报警系统、对讲机等高科技装备,对小区实施24小时监控,进一步加强安全保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