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室内设计的社会环境分析十篇室内设计的社会环境分析十篇

室内设计的社会环境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4:46

室内设计的社会环境分析篇1

关键词:光强度;感应调节;建筑住宅;光照环境;动态设计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社会群体对建筑住宅环境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为提高建筑住宅光照环境的舒适指数,应当在准确把握建筑住宅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对光环境进行合理利用,加强动态光强度感应调节,切实提高建筑住宅光照环境下人性化设计效果,改善建筑住宅光照环境的舒适度。

1人性化光环境的影响因素

1.1视觉与室内光照设计

在建筑住宅光照环境下,视觉直接与光照发生接触,人体能够通过视觉感知外界照明,通过视觉感应获取外界信息,并在大脑与心灵上产生认知。视觉具有暗适应性,从亮环境向暗环境的转换,需要一个过渡时间;若突然从暗环境向亮环境转换,会刺激瞳孔产生收缩,导致眼睛出现不适感。为保护视力,提高建筑住宅光照环境设计的准确性,应当全面衡量视觉特性,最大程度上避免建筑住宅内光照环境存在较大的视觉差异,以免刺激眼睛而损伤视力。

1.2不同室内空间的光环境设计

在建筑房屋内有着不同的空间,客厅、卧室、厨房以及卫生间需要采用不同的光环境设计方案,在不同的室内空间中,对光照有着不同的要求,设计人员一定要综合考虑,制定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一是客厅环境。客厅一般是人们日常活动最频繁的地方,在客厅中一般集中的人比较多,而且在家中来客人时,也是在客厅进行会客。客厅的功能比较多,客厅一般都放有电视、音响等设备,其还具有休闲的特性。客厅对光照的要求比较高,客厅的光照不但要明亮,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在白天,要保证客厅中有大量的阳光照射进来,设计人员必须根据客厅的朝向对光照方案进行优化,要充分考虑客厅中光照的吸收量;在夜晚,设计人员需要优化主灯照射方案,保证照明效果。客厅环境的光照如果较暗,会危害人们的视力健康。

二是卧室环境。卧室照明设计与客厅有着较大的差异,在卧室中,光线一般比较柔和,卧室中要避免强烈的光照直射,灯具照射的方式一般为漫射形式,而且卧室的灯具一般都有灯罩,业主躺在床上时,灯具可以避免眼睛受到灯光的直射,卧室需要营造出温馨的环境,设计人员可以在床头设计照明灯,这种灯的光线比较柔和,对眼睛的刺激也比较小,还可以帮助人们快速进入睡眠。这种局部照明灯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壁灯、台灯等。在卧室安装射灯时,还要避免灯光直射到人的眼睛,还要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性,白天要有太阳光照射到室内环境中,时间不用过长,可以对室内环境起到杀菌的作用。太阳光照射后的房间更适合人居住。

三是厨房与卫生间。厨房与卫生间也是房屋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类空间的光照一般比较弱,而且业主在这两种环境中待的时间并不长。在厨房与卫生间中,要加强光照的吸收量,可以采用局部灯光照射法,保证室内空间的光照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在厨房中,操作区需要加装吊放的光源,而卫生间洗脸台前需要加装壁灯,保证反射光强度。

2建筑住宅光照环境设计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动感光强度感应调节的建筑住宅光照环境设计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中,为保证住宅光照散射模型设计的有效性,应当结合建筑住宅的实际情况选取光照射线物理模型的构建方式通过视线穿透,将建筑室内强光进行散射处理,构建散射模型表达式,以圆孔衍射理论进行处理,调整建筑住宅室内光照效果。在此基础上,对动态光强度感应调节数学模型进行有效利用,制定具有高度适宜性的最佳光照环境设计方案,以建筑住宅光照环境设计相关的季节因素、地区特性因素、时间因素以及楼层位置等加以全面分析,并以此分布参数作为建筑住宅光照环境设计的主要分析依据,开展动态光强度感应调节下的人性化建筑住宅光照环境设计。

在本次建筑住宅光照环境设计的实验研究中,为准确把握建筑住宅室内采光效果,以动态光强度感应调节的方式开展实验,以某市区内100.5平方米建筑住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对该建筑住宅客厅、主卧、书房和餐厅等地在不同时间段下的光照环境及吸光指数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可知,动态光强度感应调节的方式下,建筑住宅的主卧、书房、客厅以及厨房等均具有良好的光源效果,此种光照环境设计能够保证建筑住宅投入使用后满足不同应用条件下的光照需求,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内,建筑住宅室内动态光强度感应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其中横轴表示一天中不同时间,纵轴表示光强度变化情况。

通过对图1进行观察和分析可知,一天中不同时间段内,建筑住宅光照强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转变,在凌晨和夜间光强度变化斜率相对较小,而上午8点到12点之间光照斜率变化最大,且呈现逐步增大的态势,直至中午12点到13点之间,此时建筑住宅室内光照环境特殊,光照强度达到最高水平,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室内光照强度逐渐降低。通过实验研究可知,光照射线物理模型能够通过定量分析的方式准确把握建筑室内光照强度及其对建筑住宅光环境的影响,若以此为依据开展建筑住宅光照环境设计,能够有效保证动态光强度感应调节的有效性,全面提高建筑住宅光照环境设计效果,改善社会群体居住光环境,优化社会群体的生活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住宅室内光照环境设计建筑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旦光照环境设计不合理,会严重影响建筑住宅室内采光效果,甚至产生光污染,严重威胁着居住群体的身体健康,甚至影响生活质量。在建筑住宅光照环境设计中,动态光强度感应调节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种建筑住宅光照环境设计方式,具有高效性和人性化特点,通过对此种调节方式的有效应用,能够优化建筑住宅室内光环境,改善室内采光效果,切实提高建筑住宅的舒适度指数,优化社会群体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勇,邹志荣,李建明.倾转屋面日光温室的采光及蓄热性能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4(1).

[2]宋楠楠,尚春静,李艳荣,王雪青.公共建筑中普通日光灯和LeD日光灯生命周期费用分析[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

[3]贾佳.建筑设计中自然光的运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4).

室内设计的社会环境分析篇2

关键词:室内设计;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室内设计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学科,从上世纪八十年展至今。我国室内设计教育作为培养室内设计人才的主要力量,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与之相应的是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人居环境、生活质量的要求以及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从而产生的矛盾愈加突出。如何创造出功能更合理、更舒适优美的室内环境,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这是我们今后作为室内设计发展所需要努力的方向。因此,室内设计教育作为室内设计行业发展的促进力量,探索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观念缺乏创新

室内设计是设计人类居住、生活、学习的室内空间环境,用以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以人为本”就是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应以人作为出发点,尊重和满足人的需求。1981年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届世界会议通过的《华沙宣言》就明确指出:“每个人都有生理的、智能的、社会的和经济的各种需求。这些需求作为每个人的权利,都是同等重要的,而且必须同时追求。”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决定了设计的最终方向。而现阶段的高职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其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不能与时俱进,课程内容偏理论化,实战性不强,在分析室内空间的使用者时通常考虑的是大众群体,而忽视将使用群体进行细分化、忽略“特殊群体”和性别差异而引起的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使得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只是将些理论知识一带而过却未能做到有针对的学习。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面对设计任务时,通常忽略了客户的需求,一味的以自我为中心,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设计,只满足了自身的要求而缺乏针对性的设计体现,导致毕业后不能很好的调研客户的需求、分析客户的需求来进行相应设计。强调人作为设计的主体,重视设计的对象人群是室内设计教学应该关注的问题之一。

2、忽视学生主动性培养

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中通常采用粗线条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对象的重要性。多采用灌输式、家长式的教学,缺乏让学生进行启发性研讨,忽视学生个性和主动性,没有很好地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去。忽视了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对设计的直觉和兴趣。学生学习中缺乏兴趣造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使得学习效果很不理想。

3、忽视社会需求和缺乏实践的教学

室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然而现有教学缺乏实践性与理论性的有效联系,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状态,教学一味的遵循传统,未考虑到社会需求,使得教学过程与现实情况脱节。社会所需的是一名能够独立思考具有解决问题能力的设计师,而我们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来都是重视设计结果,却忽视了设计构思过程、忽视了学生对“美学”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在对设计理念的培养。造成学生一味的追求形式感,以借鉴的名义东拼西凑而来的设计方案,毫无任何个人设计创意和设计理念。以至于有的学生还热衷于电脑设计的效果表现技巧,成为了缺乏思想的“绘图员”。

学生“天马行空”的设计,却因为缺乏实践的锻炼,不了解实际操作。例如施工工艺的了解,造成了很多设计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付诸实施,这就使得实际中与职业岗位所需求的能力相差悬殊。如何将施工以及实际操作搬到课堂,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室内设计师,这也是我们需要进行改革的方向。

二、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技术、艺术、经济等多种学科都基于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研究现在社会中的人、产品、环境等之间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物质精神层面的提升,人们对所居住和生活的环境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艺术设计带动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其室内设计在此的竞争力越来越有影响力。部分高校也加大了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和培养。虽然专业教育不断的发展,但是制约了教学和专业的研究目的,因此,必须对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框架重新的进行改革和构建,以此来满足社会经济设计人才的需求。

室内设计原理是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学生从事设计生涯的起始课程。虽然在学习室内设计有一些专业的基础知识为铺垫,对于室内设计还是不知从何入手,室内设计课程主要是对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讲述,习作内容分为生活和公共空间两大模块,让学生综合掌握室内环境的基本要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的创新性思维,传统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对基本的系统理论进行讲解,然后举例说明再做一些虚拟课题,虽然一些教学问题得到解决,但是没有很好的激发学生对此课程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必须对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框架综体进行改革和构建,首先要对外引进项目教学,创建创新实习基地,以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站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前端看问题,开拓视野,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使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潜能,在实际操作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创造力。

三、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对专业室内设计人才的要求将更加细化,对各高校培养专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促使对室内设计课程进行针对性教学研究。

室内设计的社会环境分析篇3

环境指的是围绕着人和一切生物的一切外在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社会环境、社会生活方式、文化心态以及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山水有灵,天人和一”“人与天地相应”这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宇宙观,这不仅说明了人和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也表达了环境和人类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环境的感知效应对室内设计发展的影响作为室内空间主要在于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合理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其本质是人们为进行各种生存活动而对环境进行改造,创造出物质、精神特性上与人相通的环境,以支持人类生存的各种意义。室内环境应当满足人们在生理上、心理上的各方面要求,应有舒适的功能设施、良好的空间视觉形象、合理的温度与湿度,必要的风速,新鲜的空气,充足的光线和不受周围环境的热、光辐射与噪声干扰的不利影响。要想室内达到好环境,就必须使人的感觉效应达到最佳的状态。

室内环境具有以人为主体的空间的基本属性和特性,它是由特定的环境空间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空间环境的主体是活动着的人,而环境的感知效应是人与空间环境的媒介。它所产生的形式特性与其主题的象征性、文化内涵有着必然地联系。我们所进行的室内设计只是将生活世界的各种因素反映在室内的空间形态、界面、结构、陈设等感觉体上,使得这种空间具有很强的感知效应,成为了一种载有人的情感意识的感觉空间。当人们处于这样的空间中,由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而使人不自觉地将该空间与历史进程、社会环境、文化心态等模式联系在一起,当形式和内容与人们活动的心理状态相吻合时,该室内空间便能支持人们活动时的情感,使心理的结构稳定。此时的室内空间环境与人的关系是和谐的,人们会产生归宿感、安全感、舒适感。

要处理好室内环境与人的关系,使人的感知效应达到最佳状态则需要室内设计师的精神创造,室内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中要研究人们的环境心态、这样对空间的形式进行创造时,就会使空间的形式具有精神的成分,具有情感的意识。它可以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作用。如果设计师没有这样的精神创造,室内的环境空间也不会引起人们内心活动的形式特征。人们也无法区别这类空间的特质;无法在情感上与空间进行交流。因而使得空间形式与意义的感觉效应模式无法建立起来。所以,一个良好的室内空间环境的建立取决于环境的形式是否实现了人们生活世界的种种精神要求,取决于人们的生存状态反映在室内环境上的理想程度。取决于室内设计师在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文化体系中对室内环境进行人性化的处理与创造。

室内环境是为人们室内活动提供的场所,它随着人们的生活而拓展扩大,并逐渐发展成为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环境整体,人们通过自身的感觉效应,在生存活动中不断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们对室内空间环境的感觉效应实际上是对空间的一种体验,在不同的体验、不同的人群对空间的理解、对空间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这其中主要包括了人们自身行为以及心理与环境空间相聚合的秩序。这些实例不胜枚举,如莱特的考夫曼别墅、米斯一凡德罗的范斯澳斯住宅、勒。柯布西埃所强调“阳光、空气和绿地”、格罗皮斯对住宅的日照、层高、间距等关系的研究等等,把人与环境的关系处理的非常和谐,使人、环境、风格、形式融为一体,充分表现了一种对人的关怀;一种环境的气氛;一种完整的、自由的个人空间。

21世纪即将到来,人们环境心理的变化将会越来越丰富。现代的室内环境设计更需要对环境进行人性化的处理和意义的赋予,把人们的主观感受渗透到环境中去,使其成为个性和时代性的环境模式。成为能反映新时代精神和物质技术发展的新的历史。

二、环境创造的要求对室内设计发展的影响首先,从环境的创造要求来看,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不仅要创造一个对身体健康有益的和工作、生活合适的环境;而且还要求创造性一个文雅、舒适、美观的环境,以美化生活。因此,现代的室内环境设计的必须要考虑人们的社会风俗、文化氛围、生活习惯和个性特点等因素,并在室内设计的创作中体现出来。在这世纪之交的年代,人们盼望着环境与人关系和谐,并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环境模式,人们基于对生存质量的深刻认识与反省以及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异化”现象中,努力寻求情感上的平衡。而室内设计也正向着更丰富的环境设计理念发展,其环境理念包含了室内环境与文化;室内环境的表现层次与表现系统;室内环境艺术与审美信息传播;室内环境与人的心理作为;室内环境与形态构成学;室内环境与社会学;室内环境与民俗学等等。这些理念发展与研究必将开阔室内设计师的眼界,使我国的室内设计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高度。

第二,从环境的创造要求来看,室内设计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的设计学科。在创作中体现了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多学科交*渗透。它可以更广泛、更直接、更生动地传递各种信息。即将到来的21世纪正是处在新的边缘学科与综合性学科不断出现的时代,许多新的学科既是分化的产物又是综合的产物。作为室内设计的发展也正是处于分化与综合的辩证过程。它借助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手段去探讨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规律,从“室内环境学”的角度来研究和预测其发展前景,从而调节、控制以达到利用、改造室内环境的目的。

第三,从环境的创造要求来看,室内设计的研究方法更加深入。它已不再仅仅是对环境空间的美学要素或是主观情感的某一方面分析,而是在识别室内环境的各种构成要素时,不只是去分析情感的本身,而是在分析产生情感的复杂的刺激物,这样,人们就可以研究环境空间的目的是为了解释环境对人产生的影响及环境与人的关系,是把人的情感和环境实体空间放在一起研究。室内设计师在进行环境空间的创造时,把客观对象的性质与人的心理因素结合在一起描述,并加以综合分析,形成主客观相结合及交*的研究方法。

第四,从环境的创造要求来看,对现在以及未来的室内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一,从室内设计在现代环境艺术中所占的比重和重要位置来看,室内设计师应具有更高的素质、修养、知识、技能和文化心理结构。应具有丰富的室内环境的工程设计的经验。

其二,从室内设计师的审美心理结构来看,室内设计师应对环境空间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它是丰富人们内在情感的重要手段,也是室内设计师捕捉创作灵感的重要手段。室内设计师应对环境空间有着直觉的理解能力;其作用是在整体把握感受的基础上,抓住审美信息所传递的特有意味,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思维。

室内设计的社会环境分析篇4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在如今的社会中,人们更加的偏向于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地生活理念当中。当前人们追求的是自然、绿色的生活理念,因此,在室内景观中融入自然的元素是目前人们的主要要求。在室内景观设计中自然元素的体现,主要在植物、山水等运用。在室内景观的设计中要遵循自然元素的运用原则,正确把自然元素加入到设计当中,真正体现自然化的社会景观。实现在室内景观中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室内景观设计自然元素应用探析

中图分类号:tU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c)-0160-02

在当下的社会中主要的设计潮流趋势,就是崇尚自然和绿色和谐的理念。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在办公室、商场、住宅区和公共场合等,人们越来越希望在这些地方可以体现自然的元素,来缓解人们在生活中的压力。可以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也感受到心灵上的放松。在室内景观设计中融入自然元素已经是当下设计师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合理利用自然的因素,融合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加强城市的人性化建设和在室内中人们的自然体验。该文通过对室内景观设计中融入自然元素的原则分析,如何设计出符合现代化功能需求又体现自然元素的需求,实现两者的结合。

1自然元素在室内景观设计中的表现方式

1.1采用自然光线体现美感

在室内设计的光线设计中,应该充分发挥自然光。这样才能够体现现代中追求环保和绿色的生活理念。自然光在室内设计中是重要的自然因素。自然光的变化非常丰富,在室内设计中可以对于室内的设计起到装饰的效果。同时自然光是环保设计的重要环节,在室内的氛围和环境上自然光能够充分表现出安静的感觉。同时自然光对于人的身体伤害比人造光要小。自然光的合理运用可以展现整个室内设计的品质,对于自然光进行有效处理可以应在出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效应。在室内景观设计中,要合理运用自然光,充分体现自然光的特点和优势,可以创造一个温暖、安静、和谐的环境。

1.2表现自然元素的原始美感

在室内的景观设计中,对于自然因素的运用应该体现出原始的美感,主要就是保留自然元素的形态、图案、颜色等。这些在室内景观设计中融合自然元素是重要的体现和表现方式。自然的元素拥有许多的不同种类,并且材质也不尽相同。不同的形态和不同的色彩会带给人们不同的环境感受。在室内景观设计中如何保持自然元素的原有特点是目前主要面临的问题。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之前要对自然地元素能够有详细了解,了解自然元素的特点和属性,这样才能够在室内景观设计的时候充分发挥自然元素的原始美感,加强对于空间的装饰效应同时也不会对于自然元素有太多改变。比如可以将天然的木材直接运用到室内的设计中,利用原木的香味和形态,能够有效放松人们的身心。同时原本的形态各异,颜色丰富能够运用到室内景观的设计中,从而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多种不同的设计风格,体现出自然元素的设计理念。天然的木材在室内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美化环境,用简洁的线条和舒适的外观构架整个设计。同时将质朴的木材和安静的氛围融入到现代化的设计中。让人们感受到身临其境的大自然,体验来自大自然的感受和宁静清爽。

1.3合理利用自然植物体现在室内景观设计中

在室内景观设计中绿色植物的应用通常很普遍,主要有植物、盆栽、花卉等。这些绿植加入到室内景观设计中能够加强室内的自然气息。同时在现代社会中自然植物的栽培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行为,自然植物能够有效改变室内的空气质量。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代价就是变坏的空气,和对于环境的破坏。利用自然植物在室内景观设计中,在室内就能够打造大自然的天然氧气,改善人们生活居住的环境。同时自然植物也能够改善环境的美观,但是在布局和设计时要注重摆放的规律和原则。要对于植物的形态、颜色、气味进行分析,注重整体的环境氛围和空间的调节,让自然植物可以充分融合到室内景观当中。

2在室内景观设计中自然元素的应用原则

2.1自然绿色植物的运用原则

在室内景观设计中,应该从多种方面来实现人们亲近自然和植物的体验。主要的内容就是在把自然元素融入在生活中应该运用的就是植物。植物在室内景观当中,不仅具有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还能够增加室内的美化空间。同时让室内充满着生机勃勃的植物,共同的构成自然空间的组合功能,让室内充满自然因素和美感。要想在室内设计中合理运用各种自然元素,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符合植物的正常生长原则,在选择植物的时候,应该主要的考虑到室内的自然环境,最主要的是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空间。尽量选用的空间要有充分的条件实现植物的光合作用。建合理的绿色自然植物的体系,同时要体现自然光的运用和对自然植物的运用。第二,注重把握室内植物的设计比例,在设计中对于植物的比例安排应该注重大中小的安排比例。要根据室内设计的实际情况,对于审美和环境的要求选用适当的室内植物。第三,需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协调氛围的原则,对于植物不同的形态,颜色和形状,在不同的空间要营造出不同的情调,不同的功能体现的情调也不尽相同。要依据室内想要创造的环境来选择不同的植物。同时视觉上的原则就是要依靠舒适、选用的植物应该能够让人们在观赏时感受到赏心悦目的效果。不同植物的选择应该配合整个室内的装扮和色彩。

2.2水、山石在室内设计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首先在室内设计中加入水景的设计,是为了体现室内整体空间的流通要在设计的同时遵循动静相结合的原则。主要的是体现在动态和静态的方面,要实现动静结合。主要利用水面的倒映原理,来增加室内空间的层次感。静态水景的设置通常应该玄色颜色较浅的池底。在设计动态水景的时候可以设计流动的水流,或者和假山一起的喷泉或者瀑布等。在室内中起到营造空间动态感的氛围,注意与室内空间的比例。山石的运用原则主要是在意境上的统一,也就是说在设计的时候要能够让采用的山石符合整个空间的设计风格。不同的山石会形成不同的假山风格,要体现出不同的假山在室内空间的意境,要让假山达到自然化的效果。在营造氛围的时候还要体现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在营造氛围的时候要注重假山和室内空间的和谐统一。在具体进行布置的同时,应该达到丰富空间层次的效果。同时在设计中注重主次的协调,要让山石的体现融入到室内的氛围当中,不会达到突兀的感觉。

3结语

在室内景观设计中合理运用自然元素,可以打造出具有自然景观特征的空间。让人们实现追逐自然的体验,感受到大自然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同时在室内景观的设计中要想更好融入自然的元素,就应该遵守相关元素的原则,真正实现自然景观在室内空间的自然化。

参考文献

[1]李卓,曾分良.室内景观设计中自然元素的运用原则[J].艺术教育,2016(1):228.

室内设计的社会环境分析篇5

关键词:环境监测;提高质量;对策

1前言

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是行使环境监督管理的执法依据,环境监测则是执行国家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及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为环境管理提供监测数据,并用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分析,评价环境质量和环境污染程度。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用于判别污染物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依据,目前开展的污染源(国控、省(自治区)控、市控废气、废水污染源)例行监测不仅是为环境管理提供监测依据,而且是对企业污染源进行的监督性监测。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法规依据

目前,监测站开展的实验室质资认定(计量认证),是技术监督部门依据《计量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对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机构的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及质量管理体系的考核”,《认证认可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结果和数据的检查机构和实验室,必须经依法认定”而进行的考核认证工作。实验室质资认定(计量认证)是通过计量立法,对凡是为社会出具公证数据的检验机构(实验室)进行强制考核的一种手段,是政府对第三方实验室的行政认可。依据《计量法》、《标准化法》、《产品质量法》、《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的法律及行政法规而制定的《实验室质资认定评审准则》,涵盖了认证考核的全部内容,要求实验室检测过程及出具的检测数据不仅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而且要有合法性,公证数据必须溯源于计量基准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经过实验室质资认定的实验室向社会出具的检测数据具有法律效率。

3监测的一般过程

环境监测工作一般遵循以下过程:接受任务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投入使用后,部分指标的样品采集、运送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分析测试过程实现了连续自动处理,数据处理以后的环节专业性较强,很少自动监测系统平台在这方面有完善的功能。在分析测试和数据处理的中间有一个监测数据的预处理过程,即数据的统计处理过程,因为这个过程大部分是由数据采集设备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完成或是干脆被舍去而往往被人忽略。

4目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各地基层环境监测机构当中还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具体而言,主要是质量体系文件与实际工作不相符合、执行不到位,使得各项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不能很好的应用于实际工作。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监测点位及监测频次设置随意、技术人员操作不规范、质控工作不够严格等问题,从而影响到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针对上述问题,监测站工作人员应转变“轻管理、重数据”的错误观念,将严格、规范、有效的质量管理纳入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个过程。

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质量分级、污染源监督评定、环境管理工作、污染事故仲裁等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进一步实施环境管理的重要步骤。提高环境监测工作中的质量管理水平,是完善监测机制,保证数据公正、权威的关键,对推进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因此,每名环境监测的工作人员要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和观念,抓好质量管理并落实质量控制措施,把监测数据的误差尽力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5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对策

5.1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经过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形成的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是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指导性文件,也是审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依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是环境监测的全面质量管理,包括监测人员、仪器设备、环境条件、仪器、物品采购等质量保证及监测计划、布点、采样、样品运输、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及结果报告的全过程。随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入,质量体系文件在运行中不断完善和改进,使体系文件更具有指导意义。

5.2为保证环境监测所需的仪器、物品等的采购及寻求服务的质量,对“采购服务”和“采购供应品进行评审,采购服务包括: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校准;仪器设备的采购;环境设施的设计生产制造安装维护保养等服务。采购供应品包括:药品、标准物质及实验室所需的仪器设备和消耗材料等,服务和采购评审依据供货合同,供应品的验收及监测使用的反馈意见等对提供服务的单位和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及服务质量进行评审。经评审合格的服务单位和供货商的质资、供货名录及服务质量等相关材料都应入档保存,以印证其质量保证能力”。

5.3为达到客户对委托性监测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引入“合同评审的程序”,以保证委托性监测的质量。委托性监测是依据监测站的监测能力(实验室质资认定批准的监测项目),监测分析条件、服务承诺及客户的要求而与客户达成共识,明确责任和义务签订合同的基础上进行的监测,其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为此,完成一项委托性监测项目就要进行合同评审。合同评审的依据是合同书或委托书,实验室质资认定证书及副本及客户提出的要求等。经过评审,确认其服务质量,对客户提出的合理要求要整改。

5.4为保证质量体系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运行,促进管理体系规范有序的运作,以期达到预期的目的和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应定期进行内审,就是对管理体系运行符合程度进行自我内部审核。内审包括质量体系的所有19个要素,对19个要素的所有要求及实验室的实施情况即符合程度,均要通过内审来评价。内审要编制内审计划,包括:准备、审核、结果报告、及不符合工作的纠正及验证等整改意见和措施。内审的次数根据质量体系运转的情况而定,但一年不应少于一次。

6总结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只有加强监测站的质量工作,才能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才能不断地开拓创新,扩展监测能力,提高监测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6.

[2]王向明,黄文.上海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划探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22

室内设计的社会环境分析篇6

关键词:室内设计混搭特点分析

1引言

当前社会处于从工业社会逐渐向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过渡的时期,人们对自身周围环境的要求除了满足日常使用需要与物质功能之外,更注重对环境氛围、文化内涵、艺术品质等精神层面的功能需求。尤其是对置身其间的室内环境设计更是如此。

室内设计艺术风格或流派门类繁多,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的产生、发展和变换,是不同建筑艺术历史文脉的延续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与文化内涵,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在现在家居设计中出现的多种风格和流派中,“混搭”风格的室内设计受到广大业主尤其是青年朋友的青睐。

2室内设计“混搭”风格的涵义

“混搭”风格是指以某种室内设计风格为主基调(多种风格中的主要风格),有机合理关联、搭配其他一种或多种风格的室内设计,将多种文化元素融合并置,以此达到分割、组合、优化、创造和谐空间的综合设计风格。

“混搭”风格在确定风格主基调后,一般通过艺术造型风格混搭、色彩混搭、家具组合混搭、材质混搭、装饰物风格混搭等形式实现,以达到多种风格共存室内,营造和谐、优美的室内环境。

3室内设计“混搭”风格的特点

成功的室内设计并不在于它有多么华丽的造型、绚丽的色彩、昂贵的家具,而是在于设计中所体现出的设计师的独有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而“混搭”风格的室内设计不会被各种风格所限制,相反是通过各种风格融合共生,共同烘托出和谐宜居的室内空间。以下结合一套中式复古“混搭”风格设计进行分析:

3.1客厅(见图一)

窗套和天花上的阴脚线的造型上,无不体现出中式装饰在其中的运用,以木制作为基本建材,并且强调框架的组合方式,使每个最细微的部分都可以成为独立的装饰对象。

3.2禅室(见图二)

和式的禅室设计以简素的物体和天然材质营造室内空间,使人的心境平和与安祥,超然物外。在这纯自然、高简素的色调中,展现出的是一种朴素、简约之美,这种精练的视觉美感,正是禅宗精神中“纯净意象”的体现。在这套禅室设计中,设计师没用采纳和式布局中的非对称设计,而是运用中式完全对称、规则的结构设计,布局别出心裁。

3.3餐厅(见图三)

从镶在金箔色墙纸上用木质框起的《神骏图》,继承唐代、明清家具风格的老红木餐桌到与之相呼应的圆形天花,让整个空间充满古典韵味和富丽堂皇气息,浓郁的传统氛围与东方文化气息使之更典雅、和谐。圆形天花和整个空间的搭配,符合中式设计布局方中带圆的设计方式,并运用了传统对称均衡的手法,四平八稳,中规中矩。

3.4书房(见图四)

青石墙框,团寿圆椽头作为装饰挂在书房墙中,青瓦屋顶的天花造型,明代的家具,缸筒里散发着墨香的卷轴,错落有致摆放在红木茶几上的青瓷花瓶,使人引发无限遐思,意味深远。书房在色彩上采用了稳重的棕色,在材质上主要运用的木材和石材。为了避免总体上显得过于陈旧沉闷,在设计上有所突破,设计师将鲜红的布艺沙发置于其中。中西的结合,丰富了其空间变化,色彩上增加亮色,画龙点睛,带来活泼生气,凭添音乐的跳跃感,又不失整体中式感。

3.5衣帽间

在衣帽间的设计上,设计师大胆的将artDeco(艺术装饰)设计风格与新中式家具相结合,并运用璀璨的灯光,将各种几何纹理、明亮且对比的颜色在空间中大胆地跳跃。设计师又通过同系的色彩控制和纯色几何体的家具配饰,营造出华丽而不失厚重的氛围。

4室内设计“混搭”风格综合分析

4.1色彩融合分析

整套设计的色彩搭配上体现出东南亚风格,以宗教色彩浓郁的神色为主。大面积的庙黄色,深褐色窗帘、黑色和红色家具搭配令人感觉沉稳大气,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氛围,并增加了抛光地板的温馨。适度的金色装饰的搭配,彰显出神秘气质和高贵品位,体现出东方的复古神韵。

4.2空间功能分析

设计将每个空间的功能区分明确,动静结合,对时间空间的转换处理的自然流畅,进入每个功能区都可以体验到不同的世界,满足了人们对精神功能的需求。禅室与书房以一扇木窗相隔。一边是紧凑堆砌的创作空间,另一边是空灵简约的思考空间。与书房禅室遥遥相对的便是一个充满理性和阳刚的私密空间。

这样相对独立的空间使低调公众生活之外内心的激情得到了充分释放。卧室、卫生间、衣帽间、淋浴间,分布在菩提叶般逐渐展开的螺旋墙两边,完全开放地相互交融着,使得每个空间的节奏变换自然流畅。

4.3装饰品(含家具)选择与搭配分析

禅室的方形布艺顶灯、餐厅的《神骏图》背景、衣帽间的几何凳、书房中的瓷器与画卷均与相应的分割空间良好融合,营造出和谐的氛围。客厅使用的东南亚纯黑色家具,如纯黑色沙发、装饰柜上的黑色装饰物等烘托出稳重大气。(另一方面:在整个空间使用过多黑色会使其显得压抑和沉闷,即使增加再多绚丽的色彩也难以得到缓解。此处同样可考虑用柚木的印尼家具配上一座玉雕或是一个印尼西亚面具更能突出其典雅,并且同样可以打造出端庄、大气和富贵的氛围。)

4.4艺术造型分析

在整套设计中,设计师融入了东南亚沙发造型、和式方几、立体几何凳、中式雕花镂空茶几、明清家具、青瓦屋檐等多样风格和多种造型的艺术意象,始终遵循理性的美学原理,对其进行和谐搭配并有机融合。使整个设计散发出浓厚的艺术气息,彰显厚重的文化底蕴。

5结语

“混搭”风格的室内设计在整体上要求设计师不急于去发掘或创造某种外形和风格,而是以优化组合的方式对室内的形态进行综合考量,通过理性营造的环境表现内心的自然形态,在西方与东方、理性与感性的交互中达到设计理念的实现,将artDeco(艺术装饰)的色彩融入其中,将个体与群体的融合隐藏在主题的变化中,最终达到人与环境的自然和谐。

参考文献

[1]陈易.建筑室内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4.

室内设计的社会环境分析篇7

关键词:绿色;室内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现代室内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尽管还只是近数十年的事,但是人们有意识地对自己生活、生产活动的室内进行安排布置,甚至美化装饰,赋予室内环境以所祈使的气氛,却早已从人类文明伊始的时期就存在了。近年来,绿色的室内设计已经越来越多的成为大多数现代人所追求的目标。什么是绿色室内设计呢?它是根据室内空间所处的特定环境,运用高科技与设计师的灵感相结合,创造一个符合现代人心理和生理上需求的内部空间环境的设计艺术,注重保护环境,关爱生命,与精神需求,是关于人,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问题的思考的室内设计艺术领域的体现。在近几年,有些设计师对绿色的概念存在误差,只注重外在的表现,运用大量奢侈的材料进行表面装饰,不注重需求者精神层面上的感受,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让需求者不尽满意,严重的还会要求返工重做,远远偏离了绿色室内设计的宗旨。

绿色室内设计的思想观

可持续发展观

在绿色设计的语境下,可持续发展观在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指合理利用现在的资源满足当前需求的条件下,不削弱子孙后代的需要能力的发展。提倡人类要爱护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达成绿色室内空间有其物质标准。绿色室内设计强调把社会、经济、环境等各项指标综合起来评价发展的质量,尽可能有效地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尽量改变高投入,高消耗刺激经济增长的生产模式,强调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实现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的空间。室内设计不仅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又会消耗很大的能源,因此,设计者既要在建造过程中关注环境和质量,尽最大能力保护环境和利用资源,又要考虑保护使用者和延长项目的寿命,维护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正是当代设计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整体环境观

整体环境的亲和性在于保持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状态。在设计过程中,设计时不仅需要考虑环境效益,而且要在内在标新立异,让需求者感觉安逸舒适,创造科学的室内环境,在不牺牲功能舒适与完美的情况下,尽可能延长使用周期,减少对自然的掠夺而与之和睦相处。使室内环境与周边环境的有机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注意反映设计大师强烈的整体环境观。整体环境亲和性同时要求我们就地权宜,装饰材料也要与时俱进,尽量延长作品的使用寿命。现代设计已从产品设计拓展到文化设计、环境设计、氛围设计,由“生存意识”上升到“环境意识”、体验意识、感官意识,近代以来所进行的各种主义或者运动,基本上就是室内设计对这种趋势的具体表达和实现,很多情况下,设计师要注重整体感觉对需求者的影响,使需求者对整体营造的氛围和环境感觉舒适。

二、绿色室内设计三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绿色室内设计的服务对象是人,必须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适宜的温度,湿度可以满足人的热量需求与舒适感,充分的采光可以给人带来正能量,恰当的空间流线则可以保证人们活动行为的顺畅,恰当的造型和色彩可以引发人们美的享受。设计师对人们身心健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要求设计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评判准则,为全人类的生活环境的优化负责。绿色室内设计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还体现在精神方面,设计师必须注重人们两方面的协调与联系,才能为人们带来良好的,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能源节约原则

能源节约原则最核心的是对物质材料的节约和充分利用。而室内空间环境中最大的能耗则是来自于物理环境的设备需求,为了节约能源,回收再利用就成了绿色室内设计十分艰难的一个环节,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选择恰当的设备来匹配空间,如果设置大量的高性能技术,承载能力小的空间环境是很难负担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将对象在设计之前就认真分析,实地考量,回收材料进行再生产的新颖设计,逐步改变人们世俗的审美判断标准,最大限度地使用再生材料,提高资源再生率,争取在设计中利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回报。做到室内陈设艺术品与装饰材料的再利用而不失完美。

少即是多原则

现在很多设计师为了追求视觉上的效果,追求豪华大气,奢华的格调,造成了资源在很大程度上的浪费。当然,业主的需求是第一位的,但是如果只听从业主的要求,那么这个作品之后的影响呢?就比如说某个业主为了追求大气简单,要求把某一堵楼体的承重墙拆掉,若拆墙之后再进行加固和修补,不仅会于事无补,反而造成巨大浪费,更有可能引起安全隐患。这时设计师是不是必须满足业主的要求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设计师在室内装饰设计中应该起到正确引导业主价值观的作用,要推行正确且环保的设计理念,应在空间营造上下功夫。

三、绿色室内设计的基本特征

现代城市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网络密集,交通便利,必然会产生很多的细菌,加上工厂会时不时的制造噪音,很容易让人感觉生理疲劳或者心里烦躁。而我们倡导的绿色室内设计是建立在对地球生态与人类生存环境高度关怀的认识的基础上,有利于人类生活环境更加健康和纯净地发展的设计。绿色已经成为现代人们设计的主题,绿色,被赞美为生命之色。崇尚绿色是悠久岁月磨砺和沉积下的根深蒂固人类本能的偏爱。绿色始终让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情感,因为绿色植物色彩丰富,形态优美给居室融入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室内环境无污染、无公害是消费者健康的绿色精神家园。绿色室内设计,长于巧妙利用自然环境与自然的能量,充分利用太阳能及各种自然能,而且绿色室内设计在初始阶段需要对周围的环境和使用者进行详细的调研与了解。一方面,对周围环境的需求分析有助于避免因设计的不合理给装饰装修带来的重复和浪费。另一方面,如今的使用者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也开始关注精神和情感层面。对使用者的需求了解和分析有助于设计的绿色室内空间的精神氛围与业主的审美趣味相符,升华绿色设计的意义。

结束语

绿色室内设计是对自然生态的维护,也是对人类自身的爱护,更是对人类文化的保护。创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室内空间环境,是目前设计界的一种趋势。虽然采用高能效技术和环保材料是绿色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根据我国的国情,设计师必须运用巧妙的设计手段,对自己负责,对人们负责,保持职业的敏感度,在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同时,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用自己的精美设计为人类的明天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梁家年.浅议绿色室内设计[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4:122-124.

[2]张宇.浅谈绿色室内设计[J].大舞台,2013,04:155-156.

[3]陈易.建筑室内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4]来增祥,陆震纬.室内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0.

室内设计的社会环境分析篇8

我国传统文化中就已经产生生态文化的意识萌芽,道家提倡“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及“无为”的哲学思想,无不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倡导顺应自然,崇俭抑奢,抱朴守真的价值取向。我国高度重视生态保护,2012年,十提出国家发展的道路应该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方针政策,证明了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今天生态深入各行各业,产生了生态哲学、生态意识、生态理论、生态道德等各种精神文化,并且不断往社会其他层次延伸。生态文化提倡想自然学习的理念,在生态工艺的指导下可以创造生态无废料产业。目前生态文化成为一个涵盖多层次、多学科、多方向的综合的理论体系,具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内涵。

二、室内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分析

1.室内设计的概念

室内设计是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设计,是为满足人类生活、工作的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根据空间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的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及美学原理,同时还反映历史文脉,环境风格和气氛等文化内涵,营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符合人类生理与心理要求的内部空间环境。由于对室内整体环境进行的综合治理、设计及艺术加工,因而学术界也称之为室内环境设计,《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把室内设计定义为“建筑设计的组成部分,旨在创造合理、舒适、优美的室内环境,以满足使用和审美的要求。

2.室内设计的发展

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巴洛克”“洛可可”时期,建筑和室内设计开始分离。19世纪末,美国的埃尔西.德.沃尔夫等人首开先河,使室内设计工作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领域和职业,但是当时他们只是被称为“室内装饰师”。于此同时,社会的需求也大大促进室内设计的发展。随着建筑物规模和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建筑师越来越难以顾忌室内内部空间的细节设计,通常只把精力集中放在建筑的框架和外壳上面,室内设计工作往往留给其他人来完成,最终导致“室内设计”这一行业在20世纪60年代逐渐脱离建筑设计而成为独立的专门体系。19世纪末设计师们致力于抛弃传统风格创造新的室内设计风格,到了20世纪末更多的以冷静的、理性的思辨来反省在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室内设计的理念,逐渐认识到形式上的创新,风格上的演变已经走到尽头,后现代、解构主义、后工业风格已成过去。设计需要需要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于是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不少设计师转向从深层次上探索室内设计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上,希望通过设计活动,建立起人、社会、环境和谐的发展机制,这标志着室内设计的一次重大转变,绿色设计的概念因此产生,成为当今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3.室内设计在中国

我国室内设计起步较晚,室内设计教育自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进行,1957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室内装饰系”,其后,数次变更,在1988年改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1984年和1989年,又先后成立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和“中国室内建筑师协会,使得这一行业在我国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

三、研究目的

在当今信息时代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用生态文化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来指导人类设计实践。在生态文化的指导下传统室内设计向生态文化指导下的室内设计如何转变,如何建立起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共生、共存、共荣。如何生态文化指导下的室内设计的内涵、标准、特点、技术等相关内容,进而营造出舒适、健康、节能、环保、可持续的居住环境。

四、构建生态文明的室内设计的必要性

在西方对于绿色设计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美国设计理论学家维克多.巴巴纳克,在20世纪60年代他就出版了一本名为《为真是世界而设计》的著作,他提出设计的作用不在于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也不是装饰风格的炫技,而是创造与时展特征相适应的元素,他强调设计要充分考虑地球有限资源的利用,为保护全球生态环境服务。实践证明产品的性能中的70%由设计决定,尤其室内设计比例更高,因此绿色设计是解决室内环境污染,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要解决办法,国际上目前在某些方面取得阶段性的成果:1990年,国外提出生态环境意识与设计的新理念,同年美国创办了《国际生态环境设计与制造杂志》;1994年美国著名设计师菲利浦.斯塔克为法国一家电器公司设计了一台用可回收材料制作的电视机,创造了“绿色生态”电器的新视觉。2002年,日本提出“3R制造”的概念,即减少原料(reduce)、重新利用(reuse)和物品回收(recycle)。例如,制造纸张的原料全部是废纸。国内室内设计是一个朝阳产业,随着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趋势加强,城市扩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室内装饰需求增加。根据2015年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的统计数据看,我国装饰装修行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8500亿元,同比增长20%,预计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1万亿。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我国室内装饰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之大,但数量大不代表质量高,在设计的质量方面和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一定的距离,比较看来国内室内设计的文化、科学、技术都比较落后,缺乏创造性、前瞻性、地域性设计的探索。

五、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

首先将各方面文献材料进行收集、归纳,结合国际环境管理标准认证体系和中国室内装饰设计协会行业标准,考察国内外在绿色室内设计、材料管理、生态工艺循环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企业和组织。其次将资料及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同时拟采取纵横的比较方法,试图从美学、环境学、设计学、心理学、社会学、材料学、人体工程学、伦理学、绿色生产技术等多学科角度。最后运用系统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并行工程的思维模式,经过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抽象和具体等一系列辩证思维方法推导出最终结论。并且,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开展2-3个项目设计的实验,并针对项目进行评估,摸索出一套具有理论基础先进,实践效果突出的生态室内设计方法。

六、结语

室内设计的社会环境分析篇9

1.环境知觉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1.1环境知觉的含义以及大小、深度、距离知觉在室内环境中的运用

知觉是对感觉经验的加工处理,是认识、选择、组织并解释作用于我们的刺激的过程。而环境知觉是我们获得关于周围环境的事实和认识的过程。几乎在所有的场合下,人类的行为都会受到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影响――这种影响源于我们所感知的客观世界,同时又受我们自身已有经验的影响。环境知觉的分析方法包括: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研究法,以及整体分析法,格式塔心理学等。在考虑对物体大小、距离和深度的交互体验过程中,线条透视是我们常用的方法。例如,一些售楼中心微建筑模型,它们被按照比例进行缩造,使得整体效果看起来同样高大,这就是线条透视原理中强制透视的应用。由于人们的视觉所观测到的世界是二维的,但所感知到的世界是多维的,因此室内设计师利用室内设计中的一些平面元素,来改变空间的视觉范围。例如,在电视背景墙上进行竖状线条的装饰,并延伸到顶棚,这样就会增加空间的层高,使空间具有延展性。

1.2格式塔心理学在室内环境中的运用

格式塔心理学家指出整体不等于简单意义上的个体累加总和,所谓简化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简单”,是一种将任何刺激以尽可能简单的机构组织起来的倾向。这就是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简明性原则”。而在室内设计中,我们也会经常提到功能和装饰的完美结合,若是一味地进行反复地装饰,只会使空间显得杂乱无章,没有美感。近些年,现代简约风格受到户主的喜爱。它强调整体搭配的简约明了,从家具的选购到室内的装饰装修,风格统一,色调和谐,氛围温馨,使空间内的各个元素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2.个人空间及领地的特征要素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2.1室内环境中个人空间的情景因素

个人空间可以看做是人与人之间的边界调节机制,其有两个主要目标:保护功能和交流功能。人们在相互交往中采用了四种不同的个人空间区,分别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由于性别社会化差异,不同的性别会有不同的空间行为表现。考虑性别的差异,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要更多地考虑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距离来突出不同空间的特。例如,在办公空间的设计中,要根据人们的特性设定办公桌之间的距离,以及上方的挡板的高度和透明度,设计出方便人们交流同时又不会逾越个人空间的范围。此外,休息室是否设计就餐和饮茶的区域,也要根据此空间内人们的工作习惯和性别距离。室内空间的大小,顶棚高度以及空间的利用情况也会影响个人空间的大小,影响人们的情绪,所以室内设计要把个人空间的各种情景因素考虑在内,这样才能起到保护和交流的作用,达到设计的真正目的。

2.2室内设计中应注意领地的私密性和个性化

领地具有私密性的特征。拥有属于自己的领地并把它布置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能提高人的自我概念。室内设计中对个人空间的私密性的打造,通常通过空间的划分和装饰的一些设计,营造出家的私有空间。例如,在书房设计时选用的材料要能够营造出一种安静舒适的氛围,灯光的色调,书柜的摆放,书桌椅的搭配都为了迎合主人的习惯和需求。此外,领地还具有个性化的特征。个性化能增强人们对领地的依念,让人们觉得更舒服,更有家的感觉。同时,个性化常反映出所有者的身份,它的亮点体现在设计师根据主人的需求和特质量身打造的室内环境,在这样的空间中,每一处装饰,每一样家具都能体现出主人的个性特征,而整体的空间氛围就像是被打上了标签,当人们回到自己个性化的家中时,强烈地幸福感和归属感就油然而生。

3.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具体体现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因此我们可以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室内环境中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了解不同室内环境中人的行为和心理特征来进行设计。例如,根据户主的行为习惯,设计多功能的卫浴空间;协调空间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满足人们的心理、精神需求等。此外,室内设计的多元化发展使设计师更多地关注设计风格和设计手法,设计时经常按照个人的追求和意念进行设计,忽略人与室内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那么看起来再时尚、个性的设计都是不适合人们居住的。而从现代的人们追求的节能、环保、自然的理念来看,设计中的创意和个性化只有与使用者的个性特征、精神需求等各方面相吻合,才能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使设计更加合理化。

4.结语

环境心理学强调把环境――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去研究。在环境中,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室内环境又是存在于这个大环境中的,它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它不仅要考虑外部环境带来的影响,更要考虑在它的环境内部,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在设计之初,对不同室内环境和不同人群的观察和研究都是必要的,根据环境知觉的研究方法来进行室内设计视觉审美上的调整,根据个人空间及领地的特征要素对空间的规划和设计,以及协调各种元素在空间中的使用,都要结合使用者与室内环境的的特点,才能使室内设计更能满足视觉审美的需求,满足人们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最终打造出人们所愿意居住的、舒适的、和谐的室内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凯,周莹主编.设计心理学.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2]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陆震伟.室内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室内设计的社会环境分析篇10

当代室内与环境艺术设计、美学、环艺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审美思维的变化。现代室内设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视觉等要求,从环境整体的高度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艺术、人际交流、文化内涵、实用功能等多项关系,而且需要注重表达审美情感、体现审美意义和价值观念。因此,美学理论为当代室内设计提供了指导性的作用。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延续和深入,是完善视觉艺术空间、创造视觉、环艺功能性,是运用现代工艺、材料将美学理念、融入文化内涵和功能性空间的环境的艺术。完美的室内设计产生于高度的现代文明与材料和科技进步,同时创造着先进的文明。作为美学分支的艺术与技术美学是指导室内设计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是研究设计领域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今天,人们已日益明晰地认识到被现代装饰材料布满的室内空间在布局、质感、色彩;家具的布置环境艺术的装饰点缀;通信设备的安装;网络的建设不再是简单的组合、时尚的反映,而应提升到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层面去实现文化、科技、环保和效率的有机化的多层次交织结合。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现代美学理论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

一、用美学与造型艺术视角看室内环艺设计形态学

就本质性而言,室内设计是将多种视觉的物质元素组合构成具有三维空间形态特征的造型活动,属造型艺术的范畴,然而与其他纯粹欣赏艺术形式不同的是,室内设计同时具有着实用的功能性。从形态学的角度看,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素及内容任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空间的需要:空间合理化给人以美的感受是设计的基本,因此,设计者不能拘泥于过去构架的空间形象,要勇于探索发现新时代技术与新材料审美特征赋于空间的新视觉感受。

(二)色彩是审美的要求:室内色彩除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存情绪、心理。科学地运用色彩有利于工作和生活,有助于健康,应做到色彩处理得当适合主人的文化修养,与生活情趣,既能符合功能要求又能取得美的视觉效果。室内色彩设计除了必须遵守一般的色彩规律外,还应随着时代审美观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三)造型与审美的关系:室内整体空间中的柱子等建筑构件以及墙、顶等各界面,对其进行符合功能需要的装饰,是构成完美的室内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和丰富多变的装饰形式,可以获得千变万化和不同风格的室内艺术审美效果,同时亦能体现不同南北地域的历史文化特征。

美学虽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却不能孤立对待,因为从形态学的角度分析,总体应大于所有个体的总和,仅仅依靠总体中的一部分不能解释总体。因此,室内设计整体审美价值的产生要凭借各美学要素统一框架下的意义整合而获得。

二、整体环境观念下的功能与审美意义表达

社会变化而不断发展中的当代室内设计,或称室内环境设计,应确立整体环境的设计观念,这里的“环境”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建筑实体围合形成的室内环境,它主要包括室内空间形态、视觉环境、空气质量环境、声光热等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等诸多要素;其二是指包括建筑外观在内的庭院、街道、广场乃至整个社区、城市、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大环境概念。人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社会背景、生产力水平等因素,在不同时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取向与理想精神,所有这一切经历史的积淀与传承而形成具有个性差异、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它和地貌、物种、气候交织一起共同构成了这个地区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以人为中心的室内设计,不但要从功能上考虑符合人们生活方式和生存所需的各种实用要求,以及满足人们渴望亲近自然的愿望。室内设计作为文化的物化创造活动,其风格形式的表现应从大环境整体的高度,运用符号学的理论、方法,把室内环境视作一个符号系统,通过对设计元素在组合中的符号化处理,使能指与所指有效结合而具意指作用,充分运用设计形态符号的特征、准确反映出室内设计的地域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以及表达审美情感、体现审美意义和价值。

室内设计的“里”和室外大环境的“外”,具有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作为大环境系列“链中一环”的室内设计,不可脱离开大环境中的自然、文化与社会特征、意义而孤芳自赏。当前室内设计还存在着相互类同、缺少创新和个性的情况,对环境整体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研究,从而使设计缺失内涵而流于一般,设计构思局限封闭。

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当代室内设计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便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审美结合。设计的科学性在带来空间环境功能的合理、舒适、高效的同时,其结构、材料、工艺本身具有的技术美感与设计形式处理产生的艺术美感,共同形成了当代室内设计审美的一个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