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新生儿和产妇的护理十篇新生儿和产妇的护理十篇

新生儿和产妇的护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4:44

新生儿和产妇的护理篇1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4.0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7)14-0104-03

产妇和新生儿的产后健康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也是临床研究人员探讨的热点,虽然优秀的围产期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可以基本保证顺利分娩,但产妇出院后至恢复正常的这段时间(产褥期)仍然存在护理空白[1]。院内进行的健康教育会在一段时间后遗忘,同时一些产妇存在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也因为知识缺乏,对一些疾病先兆无意识,因此需要出院后继续护理。产后访视护理和管理是针对产褥期护理空白所设立的一种护理方法,其应用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乡自2014年11月-2016年6月分娩的产妇61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5例。观察组年龄22~34?q,平均(27.9±2.0)岁;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的52例,初中78例,高中83例,大专及以上92例。对照组年龄23~33岁,平均(27.3±2.1)岁;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的51例,初中79例,高中81例,大专及以上94例。纳入标准:自然分娩者,足月妊娠者,新生儿apgar评分>9分者,单胎者,已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者,认知功能障碍者,合并妊娠期并发症者,产后出血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围产期护理,要求产妇在产后42d回院进行复诊;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后访视护理和管理,为产妇建立单独的档案,记录产妇的性别、年龄、生产时间、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体重等详细资料,通过资料了解,分析产妇产后是否易发生产后并发症,给予预防措施,对产妇的休息环境、饮食等进行干预指导。在访视期间询问产妇的睡眠时间、排便时间、饮食时间、生活安排等,同时了解产妇是否有不适感,或者异常发生,及时给予对症处理。产后易出现产后抑郁,在访视期间,要倾听产妇的疑问,了解产妇的担忧,给予详细耐心的解答,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让产妇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进入产妇的房间内,对产妇进行检查,包括产妇的血压、体温、乳腺情况、乳汁分泌情况、子宫底高度、恶露的量及颜色、会阴的恢复情况等,同时对新生儿体重、体温进行测量,观察新生儿是否发生黄疸,听诊了解新生儿心肺功能,对新生儿脐部恢复情况进行观察,指导产妇如何选择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和体位,将访视期间了解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指导产妇了解自我护理、新生儿照顾及并发症预防等相关知识。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要求产妇在产后42d复诊,对产妇自我护理、新生儿照顾、并发症预防等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定,自拟调查问卷,共25条问题,每条目4分,满分100分;优秀:95~100分;良好:80~94分;尚可:60~79分;较差:0~59分;优良率=(优秀例数+良好例数)/本组例数×100%。对产妇在产褥期发生的疾病进行记录及统计,包括产后抑郁、乳房胀痛、尿潴留、贫血、感染及便秘等;同时记录新生儿发生的疾病,包括黄疸15d以上、臀红及感染等。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专业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产妇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观察组优良率93.11%,对照组优良率71.48%,观察组产妇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产妇的产褥期疾病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褥期疾病发生率7.87%,对照组发生率54.10%,观察组产妇的产褥期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新生儿疾病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疾病发生率2.62%,对照组发生率18.36%,观察组新生儿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产科是院内重要科室,以确保产妇顺利渡过围产期,保证母儿安全为主要目标,因此围产期护理方法成为了热点探讨问题,围产期优秀的护理方法无疑对产妇和新生儿存在重要影响,但产后护理容易被忽视,一般产褥期仅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但产妇容易遗忘,实际知识掌握率并不高,因此产后护理和管理也需要引起重视[2-3]。

新生儿和产妇的护理篇2

【关键词】早产;心理特点;护理措施

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不足37周的分娩者,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5%~15%,是围产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早产儿死亡率高,即使存活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亦较多。这部分产妇由于自身状况不佳和对早产儿安危的担忧,其心理状况非常复杂,情绪不稳定,直接影响产妇的预后及母乳喂养。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孕产妇情绪的变化日益得到重视,心理护理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为了产妇和围产儿的健康,做好早产孕产妇的心理护理,给予悉心照顾和精神鼓励,更有利于孕产妇完成这一生理过程[1]。

分娩前孕产妇往往有恐惧、焦虑、紧张、忧郁等心理,对产痛的害怕;担心分娩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帮助,顺利结束分娩。而早产产妇与普通足月产妇相比,除了担心能否顺利分娩以外,更担心腹中的胎儿是否健康,出生后能否存活。一方面产后身体尚未恢复,需要护理,另一方面由于早产儿不在身边,母亲角色缺失而情绪不稳定,又担心早产儿病情、治疗和预后,更加重心理压力,处于严重焦虑状态。因此,护士应采取心理护理、知识宣教,提供信息等护理干预措施,帮助产妇减轻焦虑。

在护理层面我们可给予:(1)各项检查及治疗和护理过程手法轻柔,技术娴熟,从行为举止上给产妇以安全感消除其心理障碍,从而取得产妇的信任与配合。(2)医护人员热情接待每一位孕产妇,尊重她们,同情她们,使她们尽快熟悉并适应新的环境。(3)主动与产妇交流,鼓励其表达心中的感受,帮助产妇了解早产儿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识别自己的焦虑情绪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明显降低产妇焦虑水平[4]。(4)做好健康教育,为早产儿产妇讲解早产发生的原因,早产儿常规治疗的方法,早产儿在喂养、保暖、护理方面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早产儿的预后,也可用成功病例鼓励产妇,使其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有助于产妇调整心态,减轻焦虑。(5)在关注产妇躯体及胎儿安全的同时不能忽视产妇配偶的亲情对其心理舒适的影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充分挖掘产妇家庭及配偶的亲情支持,这将大大提高产妇的心理舒适度,增强信心,消除紧张与焦虑的情绪,以利于完成分娩或手术过程。告知产妇早产儿的预后一方面取决于孕周新生儿体重,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出生后提供的治疗和护理。

对孕周较小早产孕产妇由于孕周小,早产儿出生后存活率低,死亡率高。即使早产儿存活,也大多转新生儿监护室抢救或较长时间治疗,并需要大量的治疗费用。这部分产妇主要的心理问题有:(1)恐惧,害怕新生儿死亡;(2)预感性悲哀,担心胎儿,新生儿预后不良;(3)无助感:不能照顾孩子;(4)母乳喂养中断及分离性焦虑:母婴分离;(5)家庭应对无效:高昂的医疗费用与家庭经济拮据[3]。我们需给予:(1)合理安排床位,将产妇转入非母婴同室病室,减少不良刺激;(2)给予心理治疗与教育性心理治疗相结合的心理护理,主动安慰产妇,鼓励其倾诉,使其不良情绪得以宣泄。解释早产儿转入新生儿监护室治疗的必要性,让产妇接受既有的事实,使其了解早产的发生并非她的过错,也要避免孕妇过度乐观;(3)加强沟通,满足产妇关注孩子健康的心理,尽量多地提供其孩子的信息,主动与新生儿监护室联系,了解情况并及时向产妇反馈,条件允许时可推送产妇去探视以减轻其心理压力,增强信心。(4)护理:对新生儿预后不佳或已死亡的产妇予及时回乳,避免肿胀给产妇带来躯体的不适及心理负面影响,导致其思念自己的孩子。对母婴分离的产妇积极鼓励和指导产妇进行护理,每天坚持3小时挤奶一次,6小时按摩,保持正常泌乳,将挤出的奶汁交于新生儿观察室护士喂养早产儿,既有利于增强早产儿免疫力,也可以对产妇起到安慰、激励作用,使产妇感到与早产儿的情感联系,持续泌乳也可为早产儿出院后的母乳喂养做好准备。

分娩是产妇的必经阶段,心理因素对于待产妇来说既是致病的因素,也是治病的条件之一。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产妇顺利分娩的重要基础条件,心理护理与病情护理应相辅相成。尤其早产是出乎意料的,早产产妇情绪会更加紧张,心理状态更复杂,顾虑也多种多样。因此,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早产产妇的各种心理反应程度,充分了解孕妇各方面的变化,才利于产妇顺利完成分娩。而加强孕期健康教育,更是防治早产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之一。

参考文献

[1]黄爱银,黄祝娇.医源性早产产妇的心理护理.临床合理用药杂志,1674-3296(2009)04-0079-02

[2]郝红雁,刘伟慧.对孕产妇的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20):1850.

新生儿和产妇的护理篇3

关键词:新生儿;优质护理;高胆红素

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要求的提高,护理模式也在发生改变,临床护理朝着人性化和优质化发展。优质护理是护理模式的一种,是为患者开展个性化和多方位整体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更舒适和更满意护理服务,提高临床护理质量[1]。本分析了新生儿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新生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60例新生儿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婴16例,女婴14例;出生孕周38~40w,平均孕周(38.2±0.5)w;有18例产妇为顺产,12例产妇为剖宫产;观察组男婴17例,女婴13例;出生孕周38~40w,平均孕周(38.5±0.4)w;有19例产妇为顺产,11例产妇为剖宫产;两组新生儿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新生儿应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观察新生儿各项生命指标变化等。观察组新生儿应用优质护理,对新生儿进行个性化的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角色转换护理护理人员帮助孕妇迎接新生命,孕妇实现向母亲这一角色转换,帮助孕产妇建立成功生产的信心。护理人员指导产妇掌握自身和新生儿各项变化,护理人员要了解产妇产前情况和新生儿基础信息,例如:掌握新生儿出生体重、哭声及体重、脐带等情况。护理人员为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2]。

1.2.2新生儿护理①大小便护理:检查新生儿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进行饮食护理,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观察新生儿大小便情况。也可以以手掌对新生儿小腹进行按摩,能促进新生儿肠胃的蠕动,同时,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新生儿的排便次数、排便时间、大小便颜色等情况;②护理:护理人员要为新生儿不断进行的变换,舒适可以利于新生儿神经行为发展,以柔软床单包裹新生儿,使新生儿双手可以与面部触及,增强新生儿的安全感,对新生儿头部位置更换,以侧卧和平卧交替变换。再观察新生儿脐带是否有渗血或异味,应用开放式脐部护理,暴露脐部残端。观察脐带周围皮肤颜色、黄疸变化、新生儿精神状态等;③高胆红素护理:护理人员要及早为新生儿进行胆红素的检测,为新生儿检测1次/d,在新生儿额头、脸颊、前胸等处进行采样,检测平均值,一旦发现高胆红素就要及时为新生儿抽血送生化室检验确诊;④母乳喂养护理:母乳喂养为新生儿营养来源,要求纯母乳到生后6个月,6个月以后再以母乳配合定量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可以促进新生儿成长发育,使新生儿营养更为全面[3]。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新生儿护理满意度与高胆红素发生率。产妇出院时发放本院自拟调查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发放60份,实际回收60份,回收率100%[4]。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

2结果

2.1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3.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2.2比较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高胆红素2例,占6.67%,对照组发生高胆红素8例,占26.7%,χ2=4.3200,p=0.03,观察组高胆红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护理人员对产妇和家属传播新生儿护理知识和健康教育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指导产妇观察新生儿各项体征变化,指导产妇掌握护理方法,在新生儿身体情况允许情况下,指导产妇与新生儿进行抚摸、亲吻等亲子互动,促进新生儿与父母的情感。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高胆红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总之,优质护理是以新生儿为中心开展服务,缓解产妇负情绪,尊重与关怀产妇,对产妇进行人性化护理,观察新生儿各项生命指标,使产妇感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同时,护理人员为产妇进行健康指导,解除产妇忧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吕永芳,韩玉丽,刘静.对新生儿进行全程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0):110.

[2]熊小云,陈丽莲,黄颖穗,等.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开放式脐部护理措施在新生儿中的应用及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7):1449-1451.

[3]龚义侠,贾峥嵘,张媚,等.基层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产妇及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4):1682-1684.

新生儿和产妇的护理篇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297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晚婚晚育的深入推行,我国高龄孕产妇正逐年增加。剖宫产率随之逐年增高,大中城市高龄初产妇的剖宫产率达到70%~80%,高龄产妇的妊娠、分娩过程需重点监护[1]。2010年1~12月收治分娩的35岁及以上且采取剖宫产术的产妇45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晚婚晚育的深入推行,我国高龄孕产妇正逐年增加。剖宫产率随之逐年增高,大中城市高龄初产妇的剖宫产率达到70%~80%,高龄产妇的妊娠、分娩过程需重点监护[1]。2010年1~12月收治分娩的35岁及以上且采取剖宫产术的产妇45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临床资料

45例产妇均采用经腹下段剖宫产术式,其中初产妇14例,经产妇31例;年龄35~46岁,平均38.2岁;孕期36~41周,平均孕期38.67周;足月产32例,早产4例,过期产9例。

45例产妇均采用经腹下段剖宫产术式,其中初产妇14例,经产妇31例;年龄35~46岁,平均38.2岁;孕期36~41周,平均孕期38.67周;足月产32例,早产4例,过期产9例。

新生儿资料:45例产妇均通过剖宫产术分娩,无双胞胎和多胎。45例新生儿出生体重2850~3950g,平均3226g。新生儿1分钟apgair评分8~10分33例(73.33%),4~7分10例(22.22%),3分以下2例(4.44%)。均行硬膜外连续阻滞麻醉,手术时间平均50分钟。

新生儿资料:45例产妇均通过剖宫产术分娩,无双胞胎和多胎。45例新生儿出生体重2850~3950g,平均3226g。新生儿1分钟apgair评分8~10分33例(73.33%),4~7分10例(22.22%),3分以下2例(4.44%)。均行硬膜外连续阻滞麻醉,手术时间平均50分钟。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护士自我介绍,介绍产科及手术室环境,说明麻醉方法,告之剖宫产术是相对安全的,以分散产妇注意力,消除产妇紧张、恐惧心里。在手术开始前准备好好新生儿出生时的常规用物,并对照常规用物目录逐一核对,防治物品遗漏。同时,还要认真检查急救药物是否齐备,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

术前护理:护士自我介绍,介绍产科及手术室环境,说明麻醉方法,告之剖宫产术是相对安全的,以分散产妇注意力,消除产妇紧张、恐惧心里。在手术开始前准备好好新生儿出生时的常规用物,并对照常规用物目录逐一核对,防治物品遗漏。同时,还要认真检查急救药物是否齐备,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

术中护理:①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和季节的情况合理调节室温,手术室的室内温度保持在24~28℃;冬天在手术之前预先开启暖气设施制暖,使室内温度达到合理水平,同时注意手术过程中的保暖;夏天时禁止使用空调制冷,防止温度过低。同时注意冲洗液、静脉输入液应适当加温,减轻寒冷的刺激。器械护士熟悉手术步骤,密切配合术者,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毕立即擦干血迹,协助医师包扎切口,用腹带扎紧,用沙包压腹。②在新生儿娩出前,对疑有胎儿宫内迫的产妇应常规面罩吸氧。新生儿出头后拭净口鼻腔黏液,再娩出儿身,以免吸入。娩出后取平卧头后仰位或俯卧位、倒置位,用吸痰管洗净口鼻咽部黏液,同时面罩吸氧,注意保暖。新生儿断脐后,护士要及时擦干皮肤,包裹好,抱到手术床头让产妇看到新生儿外生殖器,说出新生儿性别,以防日后产生医疗纠纷。新生儿如需进行抢救,护士协助医生进行人工呼吸,给氧,体外心脏按压,严格执行医生下达口头医嘱,准确抽吸抢救药物[2]。

术中护理:①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和季节的情况合理调节室温,手术室的室内温度保持在24~28℃;冬天在手术之前预先开启暖气设施制暖,使室内温度达到合理水平,同时注意手术过程中的保暖;夏天时禁止使用空调制冷,防止温度过低。同时注意冲洗液、静脉输入液应适当加温,减轻寒冷的刺激。器械护士熟悉手术步骤,密切配合术者,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毕立即擦干血迹,协助医师包扎切口,用腹带扎紧,用沙包压腹。②在新生儿娩出前,对疑有胎儿宫内迫的产妇应常规面罩吸氧。新生儿出头后拭净口鼻腔黏液,再娩出儿身,以免吸入。娩出后取平卧头后仰位或俯卧位、倒置位,用吸痰管洗净口鼻咽部黏液,同时面罩吸氧,注意保暖。新生儿断脐后,护士要及时擦干皮肤,包裹好,抱到手术床头让产妇看到新生儿外生殖器,说出新生儿性别,以防日后产生医疗纠纷。新生儿如需进行抢救,护士协助医生进行人工呼吸,给氧,体外心脏按压,严格执行医生下达口头医嘱,准确抽吸抢救药物[2]。

术后护理:①产妇在剖宫产术后数小时或几天内,伤口疼痛,疼痛刺激可对产妇心里和生理产生广泛的影响,是阻碍产妇尽早活动的主要问题,护士除教会产妇正确的活动方法外,还应该耐心解释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同时采取有效的止痛方法,如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或止痛合剂等。②术后24~48小时,可以拔掉导尿管,只要一有尿意,就要努力自行解尿。术后2周内,避免腹部切口沾湿,每天冲洗外阴1~2次。剖宫产术后约24小时,胃肠功能恢复后,给予流食1天,忌食胀气食物。肠道气体排通后,改用半流质食物1~2天,然后再转为普通饮食。③产后产妇宜多做翻身动作,促进肠蠕动功能及早恢复。同时,采取半卧位,加以多翻身,促使恶露排出。只要体力允许,术后应尽早在床上翻身或做肢体屈伸活动,尽早下床活动。剖宫产术后10天左右,如果身体恢复良好,可开始进行健身锻炼。

术后护理:①产妇在剖宫产术后数小时或几天内,伤口疼痛,疼痛刺激可对产妇心里和生理产生广泛的影响,是阻碍产妇尽早活动的主要问题,护士除教会产妇正确的活动方法外,还应该耐心解释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同时采取有效的止痛方法,如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或止痛合剂等。②术后24~48小时,可以拔掉导尿管,只要一有尿意,就要努力自行解尿。术后2周内,避免腹部切口沾湿,每天冲洗外阴1~2次。剖宫产术后约24小时,胃肠功能恢复后,给予流食1天,忌食胀气食物。肠道气体排通后,改用半流质食物1~2天,然后再转为普通饮食。③产后产妇宜多做翻身动作,促进肠蠕动功能及早恢复。同时,采取半卧位,加以多翻身,促使恶露排出。只要体力允许,术后应尽早在床上翻身或做肢体屈伸活动,尽早下床活动。剖宫产术后10天左右,如果身体恢复良好,可开始进行健身锻炼。

讨论

讨论

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术前,护士一定要准备好新生儿出生时的常规用物和各种抢救药品、物品,并且使其处于备用状态。同时,护士还要熟练使用所需的各种医疗设备,并且对一些常见故障能够快速排除;熟练掌握常见抢救药物的用法和剂量。

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术前,护士一定要准备好新生儿出生时的常规用物和各种抢救药品、物品,并且使其处于备用状态。同时,护士还要熟练使用所需的各种医疗设备,并且对一些常见故障能够快速排除;熟练掌握常见抢救药物的用法和剂量。

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士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在任何具体环节上都不能违反操作规程。如果新生儿需要抢救,在新生儿抢救过程中,口头医嘱被医生开出后,巡回护士必须复述一次后再执行。

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士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在任何具体环节上都不能违反操作规程。如果新生儿需要抢救,在新生儿抢救过程中,口头医嘱被医生开出后,巡回护士必须复述一次后再执行。

提高护理工作法律意识:手术室极易出现差错事,产生护理纠纷。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新生儿断脐后要抱到手术床头让产妇看到新生儿外生殖器,说出新生儿性别;新生儿抢救所用的物品不能随地乱放,要与剖宫产术中所用同类物品严格分开并放在指定位置。

提高护理工作法律意识:手术室极易出现差错事,产生护理纠纷。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新生儿断脐后要抱到手术床头让产妇看到新生儿外生殖器,说出新生儿性别;新生儿抢救所用的物品不能随地乱放,要与剖宫产术中所用同类物品严格分开并放在指定位置。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护士在剖宫产术和新生儿抢救过程中,一定要镇定、有条不紊。例如,在新生儿抢救操作中不要慌乱以免引起产妇情绪不稳、心理紧张,造成产妇产后大出血等不利情况的发生;在同时抢救、护理新生儿和抢救产妇的过程中,言谈举止要谨慎小心,及时向产妇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以防造成产妇心理不安和病情加剧。产妇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以防造成产妇心理不安和病情加剧。

做好心理护理的工作:术前护士要进行访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产妇的疑问,建立对护士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手术开始时教会患者松弛法控制消极心理,使产妇的生理心理都处于最佳状态。产后及时告知手术效果、婴儿性别和体重等情况。当新生儿性别不如意或有畸形时,应做好安慰、说服和教育工作。

做好心理护理的工作:术前护士要进行访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产妇的疑问,建立对护士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手术开始时教会患者松弛法控制消极心理,使产妇的生理心理都处于最佳状态。产后及时告知手术效果、婴儿性别和体重等情况。当新生儿性别不如意或有畸形时,应做好安慰、说服和教育工作。

重视新生儿护理工作:对生产的新生儿按高危儿处理,分娩前要做好抢救准备和一切复苏准备[3]。同时,注意新生儿的保暖,加强复苏后监护;实行母婴同室,指导产妇与婴儿交流、接触,指导产妇母乳喂养新生儿。出院后,定期随访。

重视新生儿护理工作:对生产的新生儿按高危儿处理,分娩前要做好抢救准备和一切复苏准备[3]。同时,注意新生儿的保暖,加强复苏后监护;实行母婴同室,指导产妇与婴儿交流、接触,指导产妇母乳喂养新生儿。出院后,定期随访。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刘爱兴.78例高龄产妇妊娠的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10,8(3):679-680.

1刘爱兴.78例高龄产妇妊娠的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10,8(3):679-680.

2陈秀瑜,冼华妹,徐爱勤,等.438例剖宫取儿术术中护理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14):208.

2陈秀瑜,冼华妹,徐爱勤,等.438例剖宫取儿术术中护理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14):208.

3王秀兰.高龄初产妇妊娠及分娩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4):380-381.

新生儿和产妇的护理篇5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产科;效果观察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5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02-01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护理模式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在产科。产科护理与母婴的健康息息相关,初为人母对于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并不十分了解,经常会发生新生儿护理不到位。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护理模式诞生,就是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主要是指在围产期实施母婴同室保健,促进母亲与新生儿健康、保健教育的实施办法。因此,产科护理人员除了提供日常生活照顾,还要对产妇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指导和产妇一起担负起母亲的角色[1]。为了对该种护理模式进行了解,将选取本院产科在2009年3月――2010年4月分娩的50例产妇,并将这5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详细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产科在2009年3月――2010年4月分娩的50例产妇,年龄在19-30岁,孕周期在(18周±40周),选取标准:①产妇身心健康,不伴合并症的初产妇;②进行母婴床旁护理,征得产妇的同意;③产妇的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上[2]。

12护理方法将两组产妇根据其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产妇;对照组25例产妇,观察组的产妇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的产妇采用普通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3]。

观察组的产妇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其具体的护理模式过程如下:

121胎儿娩出后,要为新生儿擦去身上的羊水和血液,并及时的接种疫苗,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护理,帮助母亲为新生儿换尿布,并对新生儿的臀部进行护理。

122新生儿出生几天内,要对初产妇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母亲母乳喂养的技巧。而这些技巧和照顾新生儿均在产妇床旁进行。护理人员也能够对母亲对新生儿喂哺技巧是否正确做出指导。同时也对产妇的家属进行指导,教会他们如何照顾母亲。

123指导母亲进行母乳喂养的同时,教会母亲护理的方法和产后营养指导。对产妇产褥期的护理及对新生儿出现常见的生理与病理现象做出及时的处理。

13统计学方法产妇所有数据经过统计学的分析和处理,p值小于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产妇在母婴住院期间,对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法的形式由产妇本人或是产妇家属代为回答的。在护理结束后,产妇对于健康教育和指导技巧的掌握度比较见表1,两组产妇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尊重产妇和家属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监护权和隐私权等,充分保护产妇的多种权益,满足不同层次产妇和家属的需求[4]。赢得了产妇的信任,为现今紧张的护患关系磨平了一些锐角。

母婴床旁护理是具有严格的程序化、连续性的护理过程。母婴床旁护理不仅需要医护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熟练的护理技能。综上所述,在产科实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母亲对新生儿的护理技能,也能够增强医患之间的关系,是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张静,吴忠辉4所三级甲等教学医院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a]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05)

[2]向丽,杜鹃,谢立平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难点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8(01):25-26

新生儿和产妇的护理篇6

关键词:剖宫产;产妇;新生儿;床旁护理;护理技能

[中图分类号]R2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351-01

新生儿的出生使产妇分娩后很快面临照顾新生儿的责任,初产妇家庭是一群特殊的人群,因为初为人父母,他们对产后的卫生保健知识、新生儿护理和母乳喂养知识与技巧缺乏了解。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特别对于剖宫产的初产妇,还面临手术切口恢复问题,其产后心理健康状况更不容忽视。有研究表明,影响产妇心理问题的因素很多,缺乏照顾新生儿的知识和技能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笔者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方法与结果研究如下。

1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条件

1.1转变护士服务观念组织护士学习卫生部提出的在全国医疗机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打破陈旧落后的护理模式,寻求一种新的护理模式,使病人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提升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内涵,更好的服务患者,提高患者满意度,床旁护理模式,将责任护士还给产妇,使母婴在住院期间所享受的一切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在产妇身边进行,包括分娩、母婴的一般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心理护理等。

1.2病房设施及环境的准备

1.2.1床单元准备每个房间都设有产妇多功能床、新生儿床及家属床各一张,婴儿床在两张床之间,以便产妇随时观察到新生儿及方便哺乳。在房间配备空调、通风、保暖设施,使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50%~60%,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1.2.2浴室准备在房间配备空调、通风、保暖设施,温湿度调整沐浴、抚触时的室温达到26~28℃。设置上下水、热水管道等设施,配有沐浴池、游泳池、温度计、洗手消毒液、婴儿洗护用品、毛巾、妇及家属坐的凳子等。

1.3护理人员培训包括母婴护理技术及相关业务在内的所有培训工作

1.4排班模式根据一体化产科病房工作特点,实行弹性排班,护士长根据每天的住院患者的人数,安排责任护士,责任护士随叫随到,每个护士管3张床,突出责任包干制,主要负责母婴的床旁护理(产妇术后及分娩后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新生儿一般护理、床旁沐浴、抚触、游泳、听力筛查、疾病筛查、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等。根据专业护士的能力分为高级专业护士和初级专业护士,高级专业护士分管病情较重病人或承担护理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或分管相对较多的母婴护理,初级专业护士则分管病情较轻的病人或承担护理技术含量较少的岗位,同时高级专业护士指导和管理初级专业护士。

2母婴床旁护理方法

2.1床旁沐浴

床旁沐浴是母婴床旁护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责任护士在新生儿出生前将新生儿沐浴的好处告诉孕妇及家属,新生儿出生后每日在床旁进行新生儿沐浴,保证室温在26~28℃、水温38~40℃,在操作过程中,床旁沐浴严格实行一人一车一盆,母婴/婴护均一一对应,有效预防交叉感染,母婴同室,婴儿极少离开妈妈和家属的视线,显著避免产科工作差错,降低错误率,护士操作应尽量详细讲解沐浴步骤和各要点,产妇及家属跟着做,做中学,共同参与。使家属掌握新生儿沐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出院后的护理新生儿将有很大帮助。

2.1.1婴儿沐浴所需物品

①婴儿床旁护理车。②婴儿浴盆、干净的毛巾、大小各一条。③更换的婴儿服、干净的尿布、打包被。④婴儿专用沐浴露、婴儿爽身粉、护臀霜、润肤露或婴儿油。⑤消毒棉球、无菌护脐带、75%的乙醇或碘伏、水温计以及沐浴后使用的称重计等。

2.1.2婴儿床旁沐浴步骤

病房温度26~28℃。沐浴水温38~40℃。检查护士手指甲,要求不过肉际,手上不可佩戴任何饰物,洗净双手、围上围裙,一般沐浴的顺序:先清洁眼睛一一清洁面部――洗头――清洗婴儿全身,特别注意婴儿洗头时需要用大毛巾包裹婴儿身体,防止受凉。清洗婴儿全身前应摘下尿布,用婴儿卫生巾揩净粪便、尿液等污物,防止其腐蚀婴儿臀部发生尿布疹。沐浴完后,立即用清洁干净的大浴巾吸干婴儿身上水汽,进行脐部护理,用棉签蘸取碘伏由内圈向外圈做直径3―5cm的环行消毒,消毒2次、每次更换棉签,然后用脐带纱布卷包裹脐部,婴儿臀部需涂上一层鞣酸软膏,有效预防尿布疹,最后称重并记录。

2.2床旁抚触

婴儿床旁护理抚触步骤:房间温度28℃以上,播放柔和的音乐,帮助婴儿放松,操作前务必洗净双手,正式抚触前,先温暖双手,在掌心倒一些婴儿润肤油,双手轻轻对搓,使婴儿油具备一定热度后开始抚触,抚触步骤为头面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抚触,特别注意应选择适当的时机给婴儿做抚触,可选择沐浴前后,午睡或晚上睡觉前,也可选择两次进食之间,婴儿不烦躁、不疲倦、不饥饿也不太饱、清醒的状态最适合。让产妇及家属跟着做,做中学,共同参与,使家属掌握新生儿抚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实施效果

新生儿和产妇的护理篇7

关键词:初产妇;整体护理干预;侧切率;分娩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资料

此次研究纳入的产妇为2015年1月~2017年2月我院妇产科接受的403例产妇,利用随机的方式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纳入标准:①产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签署同意协议;②参加此次研究产妇均为初产妇;③没有其他合并症的产妇。排除标准:①胎位异常的产妇;②伴有妊娠合并症的产妇;③有早产倾向的产妇。常规组产妇为200例,产妇年龄为24~33岁,年龄均值为(28.50±2.13)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00±2.45)周;干预组产妇为203例,产妇年龄25~34岁,年龄均值(29.5±2.21)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40.00±2.49)周。经分析后得知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常规组

该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①心理护理:因产妇为第一次生产,极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应耐心的倾听产妇的主诉,并详细的讲解产妇提出的问题,消除产妇不良心理情绪。在生产的过程中因各种因素会导致产妇出现不配合的现象,护理人员应鼓励、安慰产妇,保持产房的安静。②镇痛护理:向产妇讲解分娩镇痛的效果,实施硬膜外镇痛,在生产时协助产妇选择舒适的体位。

1.2.2干预组

该组产妇在常规组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对产妇实施的护理干预:①产前健康讲座:在生产之前应安排经验丰富的助产士对产妇实施健康讲座,健康讲座的内容包括定期产检、控制体重、分娩的过程、盆底肌肉锻炼的方法等;②产程护理干预:在第一产程时由助产士指导产妇食用高热量的食物,并保持良好的睡眠,以保证产妇有足够的精力进行分娩;在第二产程中当产妇宫口开至2~3cm时陪伴产妇进入产房,对胎心、宫缩、产程进行观察,在产妇出现宫缩时助产士指导产妇进行正确呼吸的方法,并通过聊天的方式转移产妇的注意力,缓解因宫缩带来的疼痛感。当产妇宫缩感比较强烈时助产士应为患者进行按摩等措施,减轻产妇的疼痛感。在产妇宫口全开后,指导产妇采取舒适的体位,在宫缩间歇时放松身体,以保持体力。随时对胎儿情况进行监测,并观察产程进展的情况,将监测到的结果及时的告知产妇,增加产妇生产的信心;在第三产程中,在胎儿娩出后为避免产妇产后发生出血的症状应及时的给予子宫收缩剂,以促进宫缩。对助产人员的护理干预①改变常规的助产理念:在临床助产中,更注重以产妇为中心,为产妇提供更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应最大程度减少医疗干预措施,避免实施侧切,促进产妇的自然分娩;②控制会阴侧切指征:在《产妇科护理学》中实施会阴侧切的指征有胎儿、产程和会阴条件。应由责任助产士根据会阴指征对产妇进行评估;③在排班时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助产士带领缺乏临床经验的助产士,并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对是否需要进行侧切进行评估,同时指导产妇如何更好的保护会阴。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会阴撕裂伤程度进行比较。对两组产妇产后出血、会阴侧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数据处理

将此次研究所得有关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采用(n,%)形式表示,进行x2检验,当p<0.05时说明两组产妇各项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产妇撕裂伤程度对比

常规组产妇Ⅱ度及Ⅲ度撕裂伤分别为7.50%、1.50%,干预组产妇Ⅱ度及Ⅲ度撕裂伤分别为2.96%、0.49%。两组产妇Ⅱ度撕裂伤具有差异(p<0.05);两组产妇Ⅲ度撕裂伤没有差异(p>0.05)。

2.2两组产妇产后出血、会阴侧切、新生儿窒息及胎儿窘迫发生率对比

常规组产妇产后出血、会阴侧切、新生儿窒息及胎儿窘迫发生率分别为22.50%、13.50%、25.00%、10.00%,干预组产妇产后出血、会阴侧切、新生儿窒息及胎儿窘迫发生率分别为12.32%、4.93%、14.29%、3.94%,两组产妇比较具有差异(p<0.05)。

新生儿和产妇的护理篇8

关键词母婴同室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242

随着爱婴医院和母婴同室的建立,使产妇分娩后很快照顾起婴儿的责任。由于年轻夫妇初为人父母,对产后的卫生保健知识、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知识等都十分缺乏,因此急需医护人员的帮助与指导。

共同参入式母婴同室婴儿护理指导

自1995年5月我院实施母婴同室以来,对无产科合并症、无伴传染性疾病、无精神和智力障碍产妇、无新生儿疾病的均采取了母婴同室。最初开展母婴同室时,采用包办代替的传统方法,即有护士独立完成婴儿的全部护理项目,如婴儿尿布更换、淋浴、抚触、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等,然后放回母亲床边。但因产妇及家属不参入护理婴儿,出院后许多产妇不知如何护理婴儿,不会给婴儿换尿布和洗澡,也不会观察婴儿的黄疸、溢奶、大小便性状等正常生理现象,自我护理能力较低。而目前我们提出的共同参入式护理模式,增设了两名宣教护士,在住院期间指导产妇、家属与责任护士共同来护理婴儿,并采用一对一教育方式,以讲解与录像示范及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床边指导产妇和家属更换尿布、护理脐部和皮肤、喂养等有关知识,尽量将淋浴室外墙改成玻璃透明样,开放护理操作,这样产妇和家属可以亲眼看见护士为婴儿沐浴、游泳、抚触、穿衣等方式,在护士指导下可全程参与。共同参入式护理模式,不但产妇在护士的指导下掌握了观察婴儿生理和病理的特点,而且也学会了婴儿的基本护理,从而更快适应了母亲的角色,轻松地承担起照顾婴儿的责任。

预见性母婴同室产妇护理指导

预见性护理程序和优点:预见性护理程序是以提高治疗护理效果为目的全程优质服务[1]。譬如在产妇分娩过程中,胎头压迫膀胱三角区可造成黏膜充血水肿,肌张力下降,逼尿肌收缩乏力,加之产妇害怕疼痛不敢排尿等,均可引起产后尿潴留,为此在产后早期实施按摩下腹部与子宫底,可形成连续刺激,诱导和促进排尿,这样的护理程序改变了以往在发现尿潴留后才导尿的被动局面。产后大出血的防治是在患者分娩后立即指导家人及产妇按摩子宫,同时备好所需药品与器械,一旦发生大出血,即可检查出血原因,并给予止血、抗炎等治疗与护理。在护理会阴侧切伤口时,产妇入室即指导其保持会阴清洁,防止血污,特别是大小便后应及时清洁会阴伤口。预见性护理改变了以前入室后才根据医嘱用药及延误抢救时间的被动局面,由被动变成了主动,且更加责任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为产妇提供了个体化的最佳护理程序,使母婴早日康复。

指导母乳喂养,防止乳腺炎发生:在进入爱婴区母婴同室后,即给予正确母乳喂养宣教,指导产妇掌握哺乳方法,做到让婴儿早吸吮。两侧要交替哺乳,保护好,发现凹陷、短平、皲裂及哺乳方法不当的产妇,应及时给予指导,使产妇远离乳腺炎的困扰。预见性护理更好地贯彻爱婴医院标准,改变了奶胀而乳腺不通畅及婴儿吃奶粉的不良现象。

指导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角色的转换:目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日益增加[2],其中很大部分是对母亲这一角色仍不适应,对如何护理婴儿不知所措,从而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恐惧、冷漠、厌恶、仇视的障碍情感,甚至发生伤害新生儿的行为,严重者或发展为重度抑郁症。因此要通过预见性护理来完善身心的整体护理,帮助产妇有计划、有目的、有秩序地尽快适应母亲这一角色,使其承担起照顾婴儿的责任。要加强护士对孕产妇心理咨询辅导,如发现异常情绪应及时实施心理干预,尽快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给予产妇心理支持,使其具有良好身心准备,适应母亲这一角色的转换,从而使母婴关系更加融洽。

母婴同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事故隐患:产后3天是产妇各种合并症的高发期,如产后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等。新生儿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婴儿刚出生由于羊水残留,加之喂养不当,极易引起呕吐或窒息;少数家属为了婴儿睡个好头型,而强制固定胎头取平卧位,更加造成了窒息的发生。中午与夜间时,产妇和家属因疲劳等都处于睡眼状态,婴儿几乎等于没人看护,因此很难发现低血糖、与母亲同床引起窒息、盗窃婴儿等异常情况和事故发生,因此应多加强这方面的警惕性。

院内交叉感染:由于新生儿24小时和母亲同住一室,加之病室人员流动性大、产后不能开窗通风、产妇要抱头、不能洗澡等传统的习俗,这样使产后的恶露、出汗、大小便异味等均造成了病室的空气混浊,有效含氧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使对外界适应力较差和抵抗力较弱的新生儿,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加。

产妇休息不足:产后产妇精神体力消耗很大,特别是剖宫产后妇女,很想产后有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但实施母婴同室后,由于母亲和新生儿24小时在一起,并喂奶、喂水、换尿布等,严重影响了产妇的睡眠。因此必须要改变产妇的休息环境,增加产妇的睡眠时间,保证睡眠质量。

讨论

共同参入式护理模式是现代护理中的先进护理模式,一方面可充分发挥护士的教育职能,另一方面尊重病人的自和知情同意权。我科在开展母婴同室病室中,通过采用共同参入式护理模式,在护士的帮助指导下,产妇掌握了对婴儿的观察和护理方法,促进了产妇初为人母的角色转换,改善了护患关系,也减少了护患纠纷。实践证明,共同参入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病室管理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使母婴同室的护理工作由被动变成了主动,调动了产科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体现了人性化的管理,消除了产妇的紧张情绪,提高了护理质量[3]。同时每接收一位产妇及新生儿,都是对护士业务水平能力的锻练与提高。

母婴同室做为一种新的管理制度,在我国已开展多年。针对存在的问题,应积极采取整改措施:①增设两位宣教护士,专职健康教育工作。②改善住院条件,将大病室改为小病室,并设有温馨病室,增加通风设施,完善管理制度,由护士统一每日定期通风换气,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减少呼吸道感染。③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协助并指导每位产妇做好环境及自身清洁工作。④健全医院医生用药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坚持用药原则,如果能够口服的,不肌肉注射;如能肌肉注射的,不静脉用药;能用一代药的,决不用二代抗生素,防止医院二次感染发生。⑤严格做好医护人员自身消毒工作,对每位住院产妇治疗做到一人一镊一用一消毒,操作时戴好口罩、帽子及手套。⑥增加冷暖两用空调,保持母婴同室温度适宜,从而降低季节性感染。⑦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病房全部安装闭路电视,实施24小时值班,严防婴儿失窃事故的发生。⑧责任护士要尽职尽责,全程跟踪母婴护理指导,尽量减少陪护,减轻家属负担,保证母婴在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中康复。

参考文献

1于海霞,王丽娟,王淑红.预见性护理在临床中的重要性.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3(9):859.

新生儿和产妇的护理篇9

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对新生儿吸吮率的影响。方法:取2011年8月~2012年9月在我院产科诞生的9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给予母婴床旁护理,分别在产后第1,2,3天观察新生儿吸吮率。结果:产后第1天的有效吸吮次数为(9.54±1.24)次,吸吮障碍3例(3.33%),吸吮率96.67%;产后第2天的有效吸吮次数为(9.77±1.30)次,吸吮障碍2例(2.22%),吸吮率97.78%;产后第3天的有效吸吮次数为(9.77±1.30)次,吸吮障碍1例(1.11%),吸吮率98.89%。结论:对产妇和新生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利于婴儿有效吸吮次数的增加,从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母婴床旁护理;新生儿;吸吮率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6.031

母婴床旁护理属于现代护理模式的一种,其中包括母婴床旁护理、床旁新生儿护理以及母婴同室健康知识宣教等内容。它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产妇及其家属在母婴保健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上也得到强化,从而使母婴生活质量得到提高[1,2]。本文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对新生儿吸吮率的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8月~2012年9月在我科诞生的9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男47例,女43例。年龄1~30d,平均年龄(14.8±3.2)d。40例为剖宫产,46例为自然分娩,4例为阴道助产。产妇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5.20±3.10)岁。孕周33~38周,平均孕周35.4周。孕产次1~3次,平均(1.30±0.40)次。所有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正常,无先天性疾病。

1.2护理方法给予母婴床旁护理操作,主要内容包括一对一进行母乳喂养健康知识宣教和床旁护理:(1)产前床旁宣教。首先是健康教育,护士进行自我介绍,帮助孕妇熟悉院内环境、如何购买备用品、注意饮食安全等,然后是产前教育,对孕妇讲解产程、分娩的流程等,并且给予有效的心理安慰,指导婴儿喂养以及母婴护理等常识。(2)产后床旁护理。在产妇生产结束后护士亲自到床旁指导如何护理新生儿,如何母乳喂养。详细介绍育儿知识,纠正错误的育儿方法。具体步骤为:分娩第1天,护士对产妇进行早吸吮的具体指导,在24h内指导新生儿吸吮母乳次数达10次以上,反复强调母亲乳汁不多是正常现象,只要多吸吮就能满足新生儿的需要,也可使产妇早下奶,打消产妇及家属的顾虑。分娩第2天,护士具体讲解正确的新生儿含接姿势,帮助新生儿含接的方法,妈妈选择什么样的体位,按需哺乳的重要性,得到家属充分的支持和配合。分娩第3天,护士让产妇或家属帮助新生儿采取正确的吸吮姿势,自己负责在旁边进行指导,并适时进行鼓励,增加家属或产妇参与的乐趣,提高家庭支持性。具体指导产妇如何在乳汁过多的情况下进行挤奶的正确手法。

在整个母婴床旁护理过程中,护士需与家属共同参与,且每次护理时间不少于30min,主要对母乳喂养的技巧进行强调,对母乳喂养知识进行评估,对不知晓产妇给予再次宣教,直至其完全掌握为止。以此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提升孕妇母乳喂养的信心。

产后第3天,对婴儿母乳喂养率、摄取乳头次数以及吸吮情况进行观察。产后第4天,产妇正常出院。护士对出院后的母乳喂养问题进行详细介绍,告知产妇医院母乳喂养咨询电话,并写于病历本上交与产妇,强调爱婴热线24h开通,欢迎随时咨询。护士对经管产妇进行定期电话回访。

2结果

90例新生儿产后第1天的有效吸吮次数为(9.54±1.24)次,吸吮障碍3例(3.33%),吸吮率96.67%。产后第2天的有效吸吮次数为(9.77±1.30)次,吸吮障碍2例(2.22%),吸吮率97.78%。产后第3天的有效吸吮次数为(9.77±1.30)次,吸吮障碍1例(1.11%),吸吮率98.89%。

3讨论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产妇及其家属各方面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在此推动下,产科护理模式也在持续更新并不断自我完善[3,4]。而当前大部分医院产科在对新生儿进行沐浴以及抚触等相应护理操作时均由护理工作人员在专设沐浴室内集中护理,新生儿因脱离产妇视线而引起父母的诸多担忧,例如在集中护理时会不会抱错婴儿,护理是否精心,是否会出现交叉感染等焦虑心理[5]。本研究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所有相关操作均在病房内完成,产妇以及亲人均能够全程观察甚至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来,新生儿每天都与产妇亲密接触,这不仅有利于及时进行母乳喂养并满足新生儿吸吮欲望,更有利于母婴情感交流的增进。就当前国内情况来看,大部分产妇均为初产妇[6],在母乳喂养过程中缺乏足够的信心和必要的喂养经验。所以专人护理指导、给予新生儿游泳、沐浴以及抚触护理操作并实施针对性健康知识宣教对于母乳喂养具有重要意义。医护人员可根据产妇个体情况,对其实施专业协助和操作指导,例如正确的抱奶姿势、产后30min早吸吮和及时吸吮、日吸吮次数、纯母乳喂养6个月的有效保障、乳头发生皲裂、破损时的护理应对措施等[7]。上述母婴床旁护理措施有利于规避护理风险因素,增进产妇与护理人员沟通交流,使其护理依从性更高。

本次研究中,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后新生儿游泳、沐浴以及接受抚触护理操作所需转运时间得到大幅节约,新生儿消毒用具物品损耗也相应降低,从而使护理工作人员能够利用充裕的闲暇时间对产妇进行针对性健康护理知识宣教,指导其母乳喂养技巧并确保落实到位。

综上所述,对产妇和新生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利于婴儿有效吸吮次数的增加,从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瑞.上门随访结合电话随访对初产妇产褥期母乳喂养率的影响[J].健康大视野:医学版,2012(10):1268.

[2]徐海龙,荆蕙,王秀媛,等.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700,4703.

[3]杨晓玲,刘静.母乳喂养现状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7):55-56.

[4]毕景芹.穴位按摩对产后乳胀及纯母乳喂养影响的护理体会[J].河北医学,2012,18(8):1141-1143.

[5]张士琼,李俊.产后门诊支持对4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2,19(6a):57-58.

[6]李云芳,冯瑜.产妇母乳喂养的现状及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2):152-153.

[7]章月潇,王晓南,梅勇,等.中国产妇分娩方式与全母乳喂养率关联性的meta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5829-5831.

新生儿和产妇的护理篇10

关键词:高龄产妇;分娩;助产护理;应用

高龄产妇指年龄在35岁以上的第一次妊娠的产妇,分娩过程中出现危险的概率较大,因此有必要寻求有效的护理方法降低手术风险,以此维护产妇及是新生儿的安全。助产护理作为当下新型服务行业的一种,从心理和生理方面缓解产妇分娩压力及监控分娩期的生理情况,对产妇顺利生产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1】。我院则选取82例高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助产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2例高龄产妇,将其分成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最小年龄35岁,最大40岁,平均(36.40±1.38),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7.56±4.25)。纳入标准:年龄在35岁以上,初次妊娠,胎儿为单胎;排除标准:发生妊娠期合并症,不能配合治疗方案,有沟通功能障碍和认知功能。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给予观察组产妇实施助产护理干预;在孕期、围产期及分娩期进行心理护理和护理助产,由产科医生推荐或孕妇自由选择助产士人员担任助产士,每位助产士接收孕妇后及时对产妇开展产时全程陪产、产后院内服务及健康宣教等,医务人员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服务产妇,尊重产妇,在护理期间动作要准确轻柔,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助产士对孕妇近期进展进行评定,初步评估骨盆外测量值,听取胎心音,协助产妇及其家属调节膳食并制定运动方案。孕晚期的护理主要集中在胎儿抚触、产检时机、最终评定骨盆外测量等方面,并相应调整膳食和运动方案,制定分娩计划。告知产妇临产先兆和征象及胎膜破裂的处理。产时护理:第一产程;当产妇出现宫缩症状后应及时将产妇转向待产室,助产人员应全程陪伴,增强其安全感,通过运用按摩等肢体语言的方式缓解其紧张情绪。第二产程:加强对产妇生命体征的检查,使用语言抚慰产妇,了解其宫缩症状。第三产程:胎儿分娩后应避免告知产妇分娩状况,否则可能会引起其情绪变化,影响正常宫缩。产后护理主要集中在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会阴伤口护理、合理做月子及盆底功能锻炼等方面。指导产妇行母乳喂养并介绍喂养期间的注意事项。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主要集中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如心理护理方面,在产妇待产时指导掌握分娩时必要的呼吸技术和躯体放松技术,消除孕妇恐惧焦虑情绪,使产妇以良好的情绪和充沛的体力顺利度过分娩全过程。健康教育方面主要教导孕妇多补充低盐低脂、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组织孕妇学习与妊娠有关的知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剖宫产、正常分娩、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产程及产后出血总量等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检验结果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产妇剖宫产、正常分娩、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用%表示,用x2检验,产妇产程及术后出血量用(x±s)表示,用t检验,如果p

2结果

2.1护理效果指标观察

观察组有14例剖宫产,占34.14%,对照组有25例剖宫产,占60.97%。观察组有19例正常分娩,占46.34%,对照组有8例正常分娩,占19.51%。观察组有1例阴道助产,占2.43%,对照组有7例阴道助产,占17.07%。观察组有1例新生儿窒息,占2.43%,对照组有6例新生儿窒息,占14.63%,两组护理效果差异对比有意义(p

2.2产程和产后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第一时间产程、第二时间产程短于对照组,术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意义(p

表1两组产妇产程和产后出血量比较

3讨论

随着生育管理与相应政策的改变,再加上企业制度、晚婚晚育等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高龄产妇逐渐呈增多趋势。和一般产妇相比,高龄产妇在妊娠和分娩方面都面临较大的风险。如高龄产妇较易因妊娠引起多种并发症,同时还有分娩是否能够顺利、新生儿畸形等心理压力,从而心理状态常出现忧虑、恐惧、孤立等表现,以至于严重影响产妇分娩【2-3】。助产护理干预从产妇住院到出院都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刚入院的产妇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紧张和恐惧的心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心理变化会影响生理变化,如果高龄产妇心理状态不佳,会影响分娩过程。所以,助产护理人员在根据产妇的心理状态在围分娩期采取必要的心理护理,提高产妇对分娩过程的认知,降低消极心理情绪对产妇产程的影响,护理人员应通过合适的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消极情绪的来源,也有利于降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尤其在孕产时间,助产护理对高龄孕妇的分娩有很大的帮助,可有效降低高危妊娠的风险几率。妊娠期间助产人员向产妇在产前科普相关知识和教育,对患者进行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护理。此外,助产护理人员还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指导其安全用药,避免对胎儿造成影响,还指导产妇运用健康生活方式,严密监测胎动及产妇情况,向产妇及家属介绍生产的前兆。本文所研究产妇,采用助产护理干预的产妇在剖宫产、正常分娩、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及产程和产后出血量方面都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对比有意义(p

综上所述,在高龄产妇分娩中应用助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高顺产率,缩短产程及减少产后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莫丽萦.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3,17(11):1998-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