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产前超声诊断学十篇产前超声诊断学十篇

产前超声诊断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3:39

产前超声诊断学篇1

【关键词】产前超声;本科生阶段;研究生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阶段;高质量;教学

随着超声诊断在临床诊断中的不断应用,超声医学已经成为医学教育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1]。产前超声作为产前诊断的重要手段,是应用超声的物理特性,对胎儿及其附属物进行影像学检查,对于胎儿健康状况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而产前超声诊断具有专业性强,技术依赖性高的特点,对于产前超声诊断医师的培养也是颇有难度。本文根据本基地各个阶段(本科阶段,研究生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的学生特点,结合每个阶段的产前超声学习的重点,对产前超声的教学有以下总结和思考,以便以科学的方法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产前超声医师。

1本科生阶段

1.1本科生超声教学的现状

产前超声诊断在近年来发展迅速,而本科生教材中的部分内容更新不及时,造成理论知识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课堂教学以教师结合ppt讲授为主[2],重点强调重要疾病的超声表现,产前超声在教学大纲中所占比例较小,教学时对产科超声疾病的讲授通常一带而过。本科课程时长为2小时,其内容繁杂,知识点较多,涉及不同的亚专业,学生更关注理论课的重点考查知识点以应对考试,对超声诊断学的各个部分都略知皮毛,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到产前超声领域。另一方面,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不足,以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2以“兴趣”为导向,调动本科生的学习产科超声积极性

在面对产科超声的教授课时比较少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完成高质量的教学,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任务。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三维超声图片和实时动态的小视频来展现产前超声对胎儿的检查,引起学生对产前超声筛查的探索欲望。在实习课程中,利用去诊室观摩的机会,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产科超声,通过讲解不同超声切面上相应的解剖结构,现场体验产前超声的生动三维图像及动态图像。

2研究生阶段

2.1以“知识”为基础,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研究生阶段的课程教学应当是将理论知识横向扩展,并有效的与临床实践联系起来,由此而建构一个均衡的教学模式[3]。这一阶段的学习质量关系到以后的临床工作能力,是培养医学生的重要阶段。在课堂教学中,应摒弃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结合教具,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法,慕课[4-5],对产前超声的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并结合典型图像表现系统全面的加以分析,使学生在熟读课本的基础上,对产科相关超声有立体的认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研究生阶段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因此上机操作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环节。由于产前超声诊断具有专业性强,技术依赖性高的特点,且临床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因此上机的操作应从示范教学入手。如对常规来检的孕妇进行检查时,针对各个标准切面的内容及扫查方式进行示范操作和讲解,使课本的内容不再单调难懂,并合理安排时间,为每个研究生争取上机操作的机会,在实践中体会一名产前超声诊断医师的工作内容和社会责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动力。大部分患者对研究生在自身实践操作上表现较为排斥,利用标准化病人来加强研究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如研究生之间可以互为模特进行练习,使学生熟悉仪器,明确探头部位、扫查方式,彩色多普勒的应用及三维成像的操作要领,这样在实际工作中,研究生能熟练的操作以节省时间,使孕妇的排斥情绪降低,对培养研究生的上机操作很有帮助。

2.2加强产科超声上机操作技能训练

超声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产前超声诊断尤其需要实践积累[6]。为使研究生能在教学中更好的理解和应用产科超声,带教医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强化理论知识。如每周安排一次疑难病例讨论,根据研究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问,以病例的形式展现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图像解析能力,诊断思路,将知识化繁为简,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2)规范化临床实践操作。从检查准备工作,仪器规范化使用,产科标准切面的获取以及报告规范化书写几个方面进行培养。带教老师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进行讲解和训练,有利于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有助于研究生的快速成长。3)实行定期考核制度。考核既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估,也是检查学生知识漏洞的方式[7]。在备考过程中,可有效的落实“温故而知新”,对考核结果进行记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为培养合格的住院医师奠定基础。

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

3.1以“疾病”为中心,将产科超声医学教学全面纵向延伸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涉及基础医学,影像医学及临床医学领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院培养专业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经之一,因此对住院医师超声医学的教学要全面一体化[8-10]。在延续研究生阶段的培养手段的同时,要着重培养住院医师的“知其所以然”,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习阳性病例上[11],掌握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和预后[12]。首先,在产前超声诊断工作中,如遇胎儿畸形,住院医师应从疾病的发病原因入手,全面掌握导致胎儿畸形产生的机制,对需要重点扫查部位进行细致检查,做出相应的诊断,及时回报结果,有助于产科实行有效的临床干预。其次,要做好随访工作。随访和回顾病例是对疾病全面认识的必要学习过程。通过与其他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了解产科超声的优缺点,结合病理学,外科学等综合分析和总结病例,不仅对知识有更牢固的掌握,更是建立一体化临床思维的重要手段[13-14]。在本基地中,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时间上有重叠的情况,很多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即完成了部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习内容。因此,本基地为了提高培养效果,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3.2鼓励“超声—产科—超声”的轮转模式,在实践中深化对产前超声应用的理解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轮转作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引起各个科室的高度重视。在产前超声教学中,更应鼓励这种模式。住院医师经过规范化的产前超声培训后,进入产科进行轮转学习,真正参与到疾病的诊治过程中,能更好的理解产科医学。通过积累的临床经验,在后续的产前超声诊断学习中,有助于住院医师更准确的结合图像[15]及病史进行超声诊断,并对患者的咨询进行完整的解答,更好的起到临床辅助作用[16]。

产前超声诊断学篇2

关键词:超声检查;产前诊断;胎儿畸形;泌尿系畸形

胎儿畸形,亦可称为出生缺陷或胎儿发育异常,指出生前胎儿期形成的各类形态结构和/或功能方面异常,应用各类检测方法于胎儿出生前诊断其是否患有先天性畸形或异常的过程[1-2]。我国胎儿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3.07‰[3],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其不仅增加围生期新生儿的死亡率,也给孕妇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为了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我国于2002年颁布的《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中肯定了产前诊断的重要性。作为产前诊断重要方法之一的超声检查,相较于诸多其他方法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可筛查出大多数的胎儿畸形[4-6]。本文对行四维超声全面系统检查的44161例孕妇的产前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检查在产前诊断中的价值,并了解各类胎儿畸形的分布,以期对湖南省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初步数据资料,并对相关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整理本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行系统产前超声检查的44161例孕妇,共检出泌尿系统畸形胎儿602例,孕妇年龄20~43岁,中位年龄31岁;孕周14~39周;均为单胎。病例均经随访或引产后解剖证实。本院伦理委员会证明本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符合相关法规和伦理原则的要求;患者已充分了解产前超声检查及诊断的性质、合理性与其目的、风险性和必要性,对其中的疑问已得到医生解答。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将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进行整理,针对胎儿的一般资料、泌尿系统发育不良类型及超声声像图特征等情况展开回顾性分析。

1.2.2超声检查方法所用仪器为GeVoluson-7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腹部凸阵2~7mHz,容积探头4~8L,选择仪器预设为胎儿检查程序,产后新生儿检查用高频探头。孕妇采取仰卧位或者是侧卧位,探头常规置于孕妇腹壁,以系统超声检查方法对胎儿进行全面扫查,进行测量并留图;胎儿泌尿系统超声检查扫查切面包括:双肾脊柱旁矢状切面以及冠状切面,双肾横切面,脊柱横断面和双肾肾门;膀胱检查切面包括:脐动脉显示切面、下腹部正中矢状切面;对胎儿肾脏大小、肾盂分离宽度进行准确的测量,产前异常声像图测量、记录并存储于工作站中;引产胎儿均行尸检,出生胎儿行小儿超声检查与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对比、证实并追踪。

1.3观察指标

泌尿系统畸形分类[7]:①肾脏畸形:肾脏发育与数目异常、肾实质病变、肾脏位置异常、肾脏融合与旋转异常和肾集合系统异常;②输尿管畸形;③膀胱畸形;④尿道畸形。

2结果

本研究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各类泌尿系统畸形如下:①肾脏畸形。肾脏发育与数目异常:肾脏缺如58例,其中,单侧54例,双侧4例;肾脏发育不良31例,其中,单侧19例,双侧12例(合并脊柱异常1例);多囊肾86例,其中,单侧77例,双侧9例;重复肾43例(均为单侧,合并重复输尿管3例);肾脏实质病变8例(含肾母细胞瘤1例);单发肾囊肿12例。肾脏位置异常:异位肾7例(均为单侧)。肾脏融合与旋转异常:融合肾13例;肾旋转不良10例(均为单侧)。肾集合系统异常:双肾盂25例(均为单侧);肾积水291例,其中,单侧186例,双侧105例。②输尿管畸形。输尿管数目异常:重复输尿管3例,均为单侧,均合并重复肾;输尿管位置异常:输尿管末端异位12例。③膀胱畸形。巨膀胱6例。见表1。本组病例中,误诊25例,其中,2例产前诊断为双肾缺如的患儿最后确诊为双肾严重发育不全,3例产前诊断为一侧肾缺如的患儿最后确诊为单侧肾严重发育不良,有4例产前诊断为一侧肾缺如患儿最后确诊为交叉异位肾,其余肾脏缺如患儿和异位肾患儿均符合诊断;16例产前诊断为单侧双肾盂最后确诊为6例重复肾和10例正常肾脏。漏诊30例,其中,重复肾8例,肾旋转不良6例,输尿管末端异位12例,融合肾4例。

3讨论

泌尿系统发育始于孕第5周,发育过程贯穿整个孕期,而泌尿系统畸形在胎儿总的畸形中所占比例居高。本组共检出胎儿畸形3296例,发生率为7.46%。前3位依次是心血管系统畸形(778例),发生率为1.76%;泌尿系统畸形(602例),发生率为1.36%;神经系统畸形(354例),发生率为0.80%。本研究结果中胎儿畸形、泌尿系统畸形及其他种类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均高于既往报道[8]。这与本院为专科医院,本科为产前超声诊断会诊中心,产前超声就诊病例多,医师对畸形的认识不断加深及诊断水平不断提高等诸因素有关。研究表明胎儿发生畸形主要是因为胚胎在母体内发育生长中受药物因素、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影响导致胎儿各大系统形态、结构和生理等均出现异常而导致先天畸形[9-10]。对胎儿畸形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可较大地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及提高人口素质。临床研究指出,泌尿系统畸形会对胎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且易造成新生儿死亡[11-12]。随着超声仪器分辨率及超声医师诊断水平的提高以及产前超声全面系统筛查方法的推行,胎儿畸形检出率明显增高,诊断孕周也不断提前。经阴道超声最早可在孕13周观察到胎儿肾脏,腹部超声约在孕14周可显示肾脏。本组病例中最早于孕14周诊断胎儿巨膀胱2例。鉴于早期发现胎儿畸形对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有重要作用,故简捷且行之有效的产前诊断方式(羊水检测、超声、磁共振等)是必不可少的。既往诸多研究已证实超声可检测出大多数的胎儿畸形,并且超声检测结果较羊水检测更加直观,较磁共振检查在费用、简单易行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13]。因此,结合目前临床使用情况,可认为产前超声诊断应用前景及效果均较好,并且是一种安全无创、实时动态且可反复操作的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诊断及筛查中大力推广应用。目前,超声检查成为诊断胎儿泌尿系统畸形最普遍、最实用的检查方法[8,14-16]。本次研究结果中,胎儿行超声诊断结果肾积水、多囊肾、肾脏缺如以及重复肾的检出率较高,而对输尿管末端异位、双肾盂、肾旋转不良和异位肾的漏诊或误诊较高(输尿管末端异位有9例产前超声仅发现肾积水;重复肾6例因产前超声检查时积水不明显漏诊)。由此说明不同泌尿系统畸形其超声诊断率高低不一,超声比较适合于肾积水、多囊性肾发育不良、肾脏缺如、单发肾囊肿、肾实质病变和巨膀胱的诊断,而对于输尿管末端异位、肾旋转不良以及异位肾仍需其他检查手段以助确诊。综上所述,产前超声诊断能较早地筛查出泌尿系统及其他种类的胎儿畸形,为临床及早提供干预和/或治疗措施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彤华.诊断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823.

[2]应香朵,胡芯端.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4,27(5):164-165.

[3]谢幸.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1-164.

[4]李胜利.胎儿畸形的产前超声检查[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5,2(1):5-7.

[5]卢楚红,覃小菊,黄剑青,等.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7):849-850.

[6]赵宝珍,刘云,刘艳明,等.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2):384.

[7]那彦群.实用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6-21.

[8]王凤兰,王建华,张云亭,等.胎儿结构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分析[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5,12(6):497-502.

[9]李锋.浅谈B超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8):71-72.

[10]李华洁.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的诊断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14,16(5):70-72.

[11]高菊红,杨文辰,屈莉红.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2011,40(24):2442-2444.

[12]沈淳,庄于修,顾蔚蓉,等.产前多学科会诊模式对胎儿结构畸形诊治的价值[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4,8(12):817-821.

[13]陈欣林.超声与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5,12(5):343-350.

[14]张素阁,陈传燕,王翔,等.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泌尿系统异常[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4):399-400.

[15]熊雯.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泌尿系统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28):36-38.

产前超声诊断学篇3

关键词:不同孕周;胎儿畸形;二维超声;四维超声

临床上降低胎儿畸形率的关键是做好产前检查,及时筛查出畸形胎儿,进行积极救治[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到本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420例孕妇的一般资料,所有孕妇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研究组210例孕妇,均为单胎、初产妇,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28.7±6.2)岁。对照组210例孕妇,均为单胎、初产妇,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28.9±6.4)岁。两组孕妇一般资料对比,p>0.05,可以进行对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方法对照组孕妇以单纯的二维超生进行诊断,所用仪器为美国泰圣"terasont3000"彩色超声诊断仪。研究组孕妇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四维超声进行诊断:所用仪器为美国Ge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e8。临床检查过程中,严格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常规测试胎儿头围、腹围,对孕妇羊水量、胎儿脊柱和四肢发育情况等进行检查。对胎儿脑部结构进行观察,比如丘脑、侧脑、透明隔、后颅窝等;对胎儿实施胸腔检查,主要包括胃部、肾脏、肠部、膀胱等。针对男婴,对其下降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孕妇完成分娩以后,将引产或正常分娩的胎儿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观察超声诊断准确率。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孕妇孕早期(11~17w)、孕中期(18~27w)、孕晚期(28~40w)胎儿畸形筛查结果,并与实际妊娠结局和引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组孕妇不同孕周胎儿畸形检出率。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χ2与t检验数据资料,以p

2结果

2.1两组孕妇超声筛查胎儿畸形诊断情况研究组、对照组分别有45例、43例畸形胎儿;研究组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7.8%(44/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1%(31/43),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

2.2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筛查胎儿畸形与孕周的关系研究组患者孕中期胎儿畸形筛查检出率为57.8%(26/45),而孕早期为13.3%(6/45),孕晚期为26.7%(12/45)。结果显示,孕中期检出率高于孕早期、孕晚期,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胎儿畸形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会严重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和生活方式[2-4]。胎儿畸形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考虑与遗传、环境、孕妇生活饮食习惯、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等有着密切的关系[5]。

当前,临床上多采用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进行诊断,常用的超声检查模式包括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四维超声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二维超声,但二维超声只能获取机体某一部位的断面,不能提供更为直观的立体图像,这就导致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有一定的限制[6-7]。四维超声能更好地对胎儿面部和肢体进行观察,可提供良好、清晰、直观的三维立体图像,且能进行旋转,实现胎儿脊柱立体空间转换,并能经由成像技术实现胎儿远端肢体的位置变化,便于进行动态立体检查。而且,思维超声还能快速捕捉异常运动,准确把握胎儿体表特征、生理结构、位置关系等,在胎儿畸形诊断中应用价值高,能提升诊断准确率。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超声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进行诊断时,随着孕妇孕周的不同,检查出的胎儿畸形情况也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孕中期胎儿畸形筛查检出率高于孕早期、孕晚期,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

综上所述,在胎儿畸形诊断过程中联合应用二维超生和四维超声,能提升诊断准确率,且孕中期检查胎儿畸形效果最好,便于尽早救治,减少缺陷胎儿的出生。

参考文献:

[1]王海玉.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不同孕周胎儿畸形诊断的价值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5,23(1):38-40+45.

[2]梁振停.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2(6):92-93.

[3]马艳,席晓萍,彤丹.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36):6551-6552.

[4]高菊红,杨文辰,屈莉红.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2011,40(24):2442-2444

[5]张永祥.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诊断价值[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4(4):441-444.

产前超声诊断学篇4

[关键词]超声;胎儿;消化系统异常;产前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1;R71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6)36-0071-03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valueofultrasoundinprenataldiagnosisofdigestivesystemabnormalities(DSa)inthefetus.methods1986casesofpregnantwomenwhoreceivedprenatalultrasounddiagnosisinourhospitalfromJanuary2014toDecember2015wereselected,andallpregnantwomenunderwentultrasonographytoconfirmthefetaldigestivesystemdevelopment.allcasessuspectedofDSawerefollowedupafterbirth,andthepregnantwomenwithseveremalformationsofthedigestivetractoffetusweretreatedwithinductionoflaborandautopsyofthefetusorpostpartumreviewofpost-mortem.Resultsinall1986fetuses,8casesoffetalDSaweredetected,includingduodenalstenosisoratresiain3cases,andintestinaldilatation,intestinalechoenhancement,esophagealatresia,intestinalatresia,megacolon,meconiumperitonitisin1case,respectively.fetalDSadetectionratewas0.40%;andtherewere2casesofmisseddiagnosis,withmisseddiagnosisrate20.00%;inthe8cases,therewas1caseofmisdiagnosis,withmisdiagnosisrate12.50%;andtherewere5casesofnormaldelivery(62.50%),1caseofabortion(12.50%)and1caseoffetaldeathinutero.ConclusionUltrasoundprenataldiagnosisoffetalDSahashighaccuracy,andisnoninvasiveandpainless,withahighvalue.

[Keywords]Ultrasound;Fetus;Digestivesystemabnormalities;prenataldiagnosis

消化系y异常(Digestivesystemabnormalities,DSa)为临床常见出生缺陷之一[1]。DSa不但易给新生儿带来较大的痛苦,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新生儿死亡[2]。研究证明,在环境、饮食、药物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胎儿正在发育的消化系统常会出现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异常改变,并最终导致胎儿畸形DSa[3]。超声诊断可清晰观察到胎儿的形态及其内脏结构,且具有无创无痛、可重复操作等特征[4]。近年来,随着产前超声逐渐应用于临床,DSa的检出率逐渐增加。但是,由于DSa的超声声像多呈动态变化,极易误诊[5]。为此,准确掌握胎儿DSa的超声声像特征就成为诊断DSa胎儿的关键。为降低胎儿DSa误诊率,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将超声应用于DSa胎儿的产前诊断,其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产前超声诊断的孕妇1986例,年龄21~40岁,平均(26.89±2.74)岁;初产妇1558例(78.45%),经产妇428例(21.55%);胎龄20~39周,平均(27.75±2.81)周;单胞胎孕妇1953例(98.34%),双胞胎孕妇33例(1.66%)。纳入标准:无家族性胎儿畸形史孕妇;无吸烟、酗酒、吸毒史孕妇;怀孕前60d及怀孕期间未服用其他药物孕妇;无放射性接触史孕妇;知情同意孕妇。排除标准:重大基础性疾病孕妇;依从性差孕妇;3胞胎及以上多胞胎孕妇。

1.2仪器与方法

1.2.1仪器philipsiU22型超声诊断仪,C5-2探头;philipsiUelite型超声诊断仪,选取探头频率:3~5mHz。

1.2.2方法所有孕妇均取仰卧位,首先探查胎儿数目及方位,探查胎儿头部、颈部、脊柱、胸腹部与四肢,测量胎儿头围、双顶径、胸围及四肢骨长度,详细探查胎儿胃泡及肠道,测量并记录其内径,对声像异常部位行多角度、多平面探查,并由2名超声医师联合判断,以明确胎儿消化系统发育情况。所有疑似DSa病例均行产后随访,胎儿消化道严重畸形孕妇行引产尸检或产后复查。

2结果

经产前超声诊断,在所有1986例胎儿中,共检出8例胎儿存在DSa,其中十二指肠狭窄或闭锁3例,肠管扩张、肠管回声增强、食管闭锁、巨结肠、胎粪性腹膜炎各1例,DSa胎儿检出率为0.40%;漏诊2例,漏诊率为20.00%。8例超声\断为DSa中肠管扩张的1例胎儿出生后复查未见异常,误诊率为12.50%;正常分娩5例(62.50%),引产1例(12.50%),胎死宫中1例(12.50%)。见表1。

3讨论

在胎儿健康诊断技术中,产前超声是一项重要的检测技术[6]。研究证明,产前超声检查不但能够提高胎儿畸形的诊断率,而且可应用于胎儿发育的各个阶段,有助于掌握不同胎龄胎儿的正常发育情况[7]。调查发现,在产前诊断过程中,多数孕妇较为重视胎儿的早期发育,殊不知胎儿中后期的发育同样重要[8]。卫生部将中孕期胎儿超声诊断时间规定为孕18~20周,但该时间并非是准确诊断胎儿DSa的最佳时间[9]。临床实践发现,孕18~20周胎儿消化系统的部分器官尚未完全发育,产前超声诊断难以明确这些器官是否正常发育[10]。故我院通常将中孕期胎儿诊断时间顺延5周,即孕23~25周。在该时期内,不但胎儿的消化系统已初现功能,且其骨骼回声小,对消化系统各器官回声影响小,诊断准确率高[11]。而孕25周以后羊水量逐渐减少,胎儿体积相对较大,超声诊断DSa难度也较大[12]。但是,临床检测发现,部分DSa即便在孕中期也难以进行超声诊断,需要发展至一定阶段才可准确进行超声诊断。在孕31~35周,胎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已基本完善,且随着消化系统发育的逐渐完善,胎儿吞咽羊水量也逐渐增加,胎儿DSa也逐渐明显,此期行超声诊断可有效提高DSa的诊断率[13]。在本研究中,所有DSa胎儿均于孕中后期确诊,其中24~25周确诊肠管回声增强、食管闭锁各1例,31~35周确诊十二指肠狭窄或闭锁3例,肠管扩张胎儿、巨结肠、胎粪性腹膜炎各1例,提示临床需重视孕中后期的超声诊断,避免DSa胎儿的误诊与漏诊。

在胎儿DSa中,肠道闭锁的发生率最高[14]。研究发现,在胎儿发育过程中,肠道所有部位均可能闭锁,其中发生率最高的肠道闭锁为空肠下部及回肠闭锁,其次为空肠近端或十二指肠闭锁[15,16]。在本研究中,共诊断出肠道闭锁胎儿5例,其中十二指肠狭窄或闭锁3例,食管闭锁、小肠闭锁各1例。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需密切关注不同肠道闭锁的超声特征。其中,十二指肠狭窄或闭锁的超声征象为胎儿上腹部“双泡状”无回声声像,羊水过多;食管闭锁的超声特征为胃泡小或持续不显示,羊水过多;回肠或空肠闭锁的超声征象为中腹部存在数个无回声区,肠管扩张,羊水过多;小肠闭锁表现为中腹部存在数个扩张且持续存在的无回声肠管切面;结肠闭锁的超声征象为结肠扩张,且腔内存在结肠皱襞[17]。需要注意的是,结肠扩张需结合孕周进行盘旋,通常情况下,孕周

多数胎儿肠管回声增强并非DSa,而是一种特殊的声像图表现。研究发现,在孕中期,少数胎儿(0.2%~1.8%)可呈现肠管回声增强的超声影像特征,多数胎儿最终被证实为正常,而极少数胎儿最终被证实为肠梗阻、宫内感染、染色体异常、囊性纤维化及少量腹水[19]。在本研究中,1例胎儿被诊断为肠管回声增强,由于该胎儿为单脐动脉,最终胎死宫中。胎粪性腹膜炎为胎粪经肠道穿孔进入腹腔导致的腹膜炎性反应,胎儿出生后多表现为腹膜炎与肠梗阻,其病死率约为30%[20]。在本研究中,1例胎儿被诊断为胎粪性腹膜炎,其孕30周超声特征为胎儿腹腔存在最大深度为2.0cm的腹腔积液及数量较多的点状强回声。追踪观察过程中,其腹腔积液逐渐增加,且肝脏表面存在数量较多的点状强回声,脾脏明显增大。该胎儿于出生24h内行手术治疗,但最终因多脏器衰竭而死亡。此外,在本研究中,超声诊断漏诊率为20.00%,误诊率为12.50%,提示超声应用于胎儿DSa诊断尽管准确率相对较高,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漏诊及误诊率,故在超声诊断胎儿DSa过程中,需认真分析胎儿的超声声像学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在本研究中,诊断为DSa的9例胎儿2例胎死宫中,1例术后死亡,死亡率为33.33%,其他胎儿尽管出生后行手术治疗得以存活,但其发育水平均低于正常新生儿。

总之,超声应用于胎儿DSa的产前诊断准确率高,且无创、无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诊断为DSa的胎儿死亡率高,术后存活新生儿发育水平差,仍需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顾京红,蒋荣珍.598例妊娠中晚期胎儿超声异常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2):139-143.

[2]谷豫呜,田春燕,周玲.基层医院开展孕早期规范化超声筛查胎儿异常的临床价值[J].重庆医学,2016,45(21):2994-2996.

[3]ChitayatD,LangloisS,wilsonRD,etal.prenatalscreeningforfetalaneuploidyinsingletonpregnancies[J].JobstetGynaecolCan,2011,33(7):736-750.

[4]ReB,nt,mC.prenatalultrasounddiagnosisandpregnancyoutcomeofumbilicalcordknot-debateregardingethicalaspectsofaseriesofcases[J].JmedLife,2016,9(3):297-301.

[5]甘莉娟,元珍.孕中期血清学、超声检查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5,55(7):48-50.

[6]GustapaneS,Leombronim,Khalila,etal.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ofpersistentleftsuperiorvenacavaonprenatalultrasound:associatedanomalies,diagnosticaccuracyandpostnataloutcome[J].UltrasoundobstetGynecol,2016,48(6):701-708.

[7]D'antonioF,Familiaria,thilaganathanB,etal.Sensitivityoffirst-trimesterultrasoundinthedetectionofcongenitalanomaliesintwinpregnancies:populationstudyandsystematicreview[J].actaobstetGynecolScand,2016,95(12):1359-1367.

[8]meyersmL,Crombleholmet.prenatalmRidiagnosisofHirschsprung'sdiseaseat29weeks'gestationalageinafetuswithheterotaxyandpolyspleniasyndrome[J].FetalDiagnther,2016,40(3):235-240.

[9]廖玉媚,陈秀兰,陈琮瑛.胎儿消化系统畸形产前超声诊断的追踪观察[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1,8(4):761-764.

[10]高亚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胎儿畸形32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4):678-678.

[11]徐佰成.产前超声筛查双胎妊娠胎儿畸形的应用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4,23(5):454-455.

[12]陈雨骤,沈理,顾娟.崇明地区产前系统超声筛查胎儿畸形8130例临床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6,32(1):46-48.

[13]卫炜,王红,王建华.胎儿消化系统异常的产前超声诊断与妊娠结局[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6,27(3):191-193.

[14]刘大平.北京平谷区三年出生缺陷产前超声筛查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3,29(7):645-648.

[15]王军,胡晓华,王溧康.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mR检查在胎儿先天性肠道闭锁中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3):409-411.

[16]许文静,樊绮云,张学真,等.胎儿中晚孕期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21):4144-4146.

[17]weednae,mosleyBS,Clevesma,etal.maternalreportingofprenatalultrasoundsamongwomeninthenationalBirthDefectspreventionStudy[J].BirthDefectsResaClinmolteratol,2014,100(1):4-12.

[18]pilalisa,BasagiannisC.evaluationofatwo-stepultrasoundexaminationprotocolforthedetectionofmajorfetalstructuraldefects[J].JmaternFetalneonatalmed,2012,25(9):1814-1817.

[19]卫炜,王红,王建华.不同孕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5,23(6):92-94.

产前超声诊断学篇5

【关键词】产科常规超声检查胎儿畸形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医务人员经验的积累,产前超声诊断的内容及范围不断拓展,目前已成为诊断胎儿畸形的主要手段。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产前超声检查最终诊断胎儿畸形的119例新生儿和引产儿资料,依据产后新生儿和引产儿的最终诊断,对照产前超声检查结果。评估产科常规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的诊断能力,并重点分析漏诊的原因。

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07年~2009年在本院与汕尾城区4家产科医院建卡、检查及分娩的9783例孕产妇。其中在外院生产251例,引产381例,失访30例。年龄20~41岁,孕周11~40周。单胎妊娠9739例,双胎妊娠44例。包括活产及引产儿共9827例,全部病例均产后(包括活产及引产)随访证实。

2.出生缺陷诊断:5708例分别于孕10~14周、18~24周、32~36周,3个时间段内进行3次超声检查(采用Ge400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3.0~5.0mHZ)。2007年起早孕超声检查增加了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uchaltranslucency,nt值)测量,2008年始在不增加收费及充分告知诊断率、可靠性与局限性的情况下由高年资主治医生于孕18~24周对胎儿结构进行系统检查。其内容是对胎儿主要脏器进行形态学的观察,并对胎儿严重性致死性畸形进行粗略的筛查。筛查出卫生部规定的6种严重致死性畸形。异常者均实行医患签字,不能确诊者随访,必要时转上级产前诊断中心。临床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观察、B超诊断、染色体及血清生化检查。对死胎、死产的病例征得家人同意后进行尸解检查。

3.胎儿畸形分类:根据卫生部《产前诊断技术管理条例》所规定的6种致命性胎儿畸形,即无脑儿、严重脑膨出、严重开放性脊柱裂、严重胸腹壁内脏外翻、单腔心和致死性软骨发育不全诊断为致死性畸形;不立即进行较复杂的内、外科治疗会威胁新生儿生命的消化道闭锁或会造成明显残疾的,如消化道闭锁、严重心血管畸形、肢体缺如,联体儿等为严重畸形;对生存和生活影响较少的畸形,如指、趾畸形、单纯外耳畸形等为微小畸形。

结果

胎儿畸形检出比例为1.2%(119/9827)。多发畸形占37.0%(44/119),单发畸形占63.0%(75/119)。119例胎儿畸形胎儿中,活产儿占31.1%(37/119),37例活产儿中有49处畸形;引产占68.9%(82/119),82例引产儿中有147处畸形;共计196处畸形。产前超声共检出畸形部位135处,畸形部位诊断符合率68.9%(135/196)。119例畸形儿中致死性畸形产前超声符合率100.0%(36/36);严重畸形产前超声符合率66.7%(42/63);轻微畸形产前超声符合率25.0%(5/20)。漏诊比例高的畸形为耳畸形,指、趾畸形,外生殖器畸形,脉络丛囊肿,腹腔占位,见表1。nt值测量3265例,nt值>2.5mm61例,占1.9%(61/3265);确诊胎儿畸形31例,占50.8%(31/61)。表1各部位畸形例数及漏诊比例

讨论

1.产前超声畸形诊断能力:胎儿畸形专指胎儿各器官存在的形态结构异常,合并或不合并功能异常。产科常规超声检查方便、无创、可重复,其对胎儿器官形态和结构异常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检查出绝大部分畸形。Souka等[1]对1148例孕早期结合孕中期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符合率为92.8%(1065/1148),李胜利等[2]对44059例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符合率为79.0%(1062/1344)。本组研究9783例产前常规超声检查胎儿畸形产前超声符合率为68.9%(135/196),低于国内外优秀的产前诊断中心。但致死性畸形的符合率达到100.0%(36/36),严重畸形的符合率为66.7%(42/63)。基层医院超声检查对胎儿大的形态异常和致死性畸形的诊断能达到较高的准确性。

2.漏诊原因分析:本组神经系统畸形诊断符合率最高,为94.1%(48/51)。漏诊畸形部位主要分布在骨骼、循环、泌尿生殖系统及颅面部。本组未在产前超声检出的严重畸形有心脏畸形11例,唇腭裂5例,肛门闭锁3例,右手前肢缺如1例,生殖系统畸形4例,轻微畸形有指、趾畸形22例,足内外翻7例,外耳畸形2例。漏诊的原因可能与超声检查医生缺乏对畸形形态学改变超声表现的认识有关。如本研究中未检出心脏畸形8例、脉络丛囊肿3例。心脏畸形未检出的8例发生在2008年及以前,当时未全面开展胎儿心脏及大血管畸形的筛查,医生的技能欠缺,只是粗略地观测四腔心切面,且不能准确识别各种心脏畸形的超声表现而致漏诊。漏诊的3例脉络丛囊肿也是出于同一原因。胎儿畸形的形态学改变不明显或因各种原因未能很好地显示畸形部位。如漏诊的3例肛门闭锁,1例合并直肠膀胱瘘,1例合并直肠阴道瘘,二者均无明显肠管扩张,另1例无瘘道,直肠和结肠仅轻度扩张,无法与妊娠晚期无结构异常的结肠直肠稍扩张区分而漏诊。右手前肢缺如病例,为流动人口,临产前才到院检查,主要了解胎位及胎先露情况,孕周过大及体位的原因超声检查时没能全部显示各肢体而漏诊。

3.降低漏诊率的体会:胎儿宫内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同的孕期超声能发现不同的胎儿畸形,孕早中晚三阶段联合检查能较好地发现各时期胎儿畸形,有效降低漏诊率。良好的操作习惯,如按一定的顺序排查,规范化的操作记录,对一时未能很好地显示的结构要如实记录,以便复查或下次检查时重点观测,能防止一些部位因漏检而漏诊。

nt值的测量等适宜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降低漏诊率。nt值增大是胎儿畸形的软指标,提示有可能发生胎儿畸形。本研究共进行nt值测量3265例,nt值增大(>2.5mm)共61例,其中确诊胎儿畸形31例,占50.8%(31/61)。

重视可疑异常胎儿的动态随诊工作。发现胎儿某部位形态结构略超出正常范围,尤其是以数值定胎儿畸形的诊断时,定期动态观察和随诊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消化道畸形、肾积水、脑室扩张的超声诊断过程中动态观察尤为重要。此外,合理运用其他影像检查,可有效地验证超声检查,提高诊断信心。本研究小组作过成功的尝试[3,4],对疑骨骼系统畸形和上消化道异常发育异常时进行X光检查。1例孕33周B超检查见胃泡过少,动态观察大小变化不明显,疑食管闭锁伴气管瘘,行羊膜腔造影检查,24h片示口咽部及食管上段及肠内造影剂潴留,确诊食管闭锁伴气管瘘。骨骼系统畸形在X光斜位片上也得到了很好的诊断支持。

基层医院胎儿畸形的诊断水平与上级医院虽有较大的差距,但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和诊断方法,积极开展nt值的测量等适宜技术,合理结合运用其他影像检查,致死性畸形及严重畸形的诊断符合率能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Soukaap,pilalisa,KavalakisL,etal.Screeningformajorstructuralabnormalitiesatthe11to14weekultrasoundscan[J].amJobsGyn,2006,27:613618.

2李胜利,陈秀兰,欧阳淑嫒,等.1999~2006年993例胎儿结构异常数据资料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8,30(1):6973.

产前超声诊断学篇6

【关键词】胎盘植入;产前超声诊断;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14.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6)29-0141-02

doi:10.14033/ki.cfmr.2016.29.078

胎盘植入通常是由于患者的蜕膜出现发育缺陷并造成胎盘绒毛植入到子宫肌层,属于胎盘异常附着的一种。胎盘植入属于妇产科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其容易导致产后出血,因此常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部分患者不得不借助围产期全子宫切除术来进行产后出血止血[1]。目前临床常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来进行胎盘植入检查,但由于其临床症状以及超声声像不典型,因此检出率较低,其中有相当比例一部分患者在胎儿娩出后出现胎盘剥离困难才被确诊[2]。笔者所在医院对112例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探讨和总结,了解其超声表现并发现影响产前诊断的因素,最大程度提高超声检查的确诊率,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112例于2005年1月-2016年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考虑胎盘植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5~40岁,平均(30.5±5.5)岁;妊娠时间34~40周,平均(37.0±1.8)周。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检查,并且通过全子宫切除或者临床症状确诊为胎盘植入。

1.2治疗方法

应用西门子公司提供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西门子2000),将阴道探头的频率调整到7.5mHz,将经腹频率调整到3.75mHz。检查时患者采取平卧位,保持膀胱处于充盈状态,应用超声对胎儿的全身结构以及附属情况进行检查,了解胎盘所在的位置,胎盘有无出现异常回声,胎盘和子宫肌层的边界等,并通过彩色多普勒仪对胎盘实质内的血流、子宫肌层血流以及胎盘后间隙等情况进行观察。

1.3评价标准

胎盘植入的病理诊断标准为:操作者进行胎盘剥离比较困难,胎盘成功剥离后子宫收缩良好但出血不止,病理切片发现子宫平滑肌内存在绒毛组织[3-4]。

彩色多普勒诊断标准:通常能够从胎盘后方发现呈现子宫肌层(低回声)、胎盘后血管(无回声)、蜕膜界面(强回声)等。具备下列超声特征一项或者多项则考虑胎盘植入:(1)在胎盘附着部位出现包块;(2)处于胎盘后方的子宫肌层低回声带消失,子宫肌层厚度变薄,强回声的蜕膜界面(子宫肌层以胎盘)变得模糊;(3)子宫和膀胱壁之间的强回声线变薄,且出现不规则或者中断,胎盘内可见无回声腔隙存在;(4)在超声上可见胎盘周围分布粗且不规则的血管,数量较多。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胎盘植入产前超声检查声像特征

经过统计发现,入组患者中胎盘异常增厚、胎盘内形成漩涡、胎盘附着位置子宫肌层变薄、胎盘后间隙部分或者全部消失例数分别为13、51、19、29例,所占比例具体见表1。

2.2胎盘植入产前诊断影响因素对比

将前置胎盘、前壁胎盘、产后出血、操作人员诊断经验丰富四方面内容设为影响胎盘植入产前诊断的影响因素,将其诊断结果和产后的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存在前置胎盘、前壁胎盘、产后出血、操作人员诊断经验丰富四方面内容时胎盘植入的检出率显著提升,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胎盘植入属于妇产科发生率较高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很容易诱发产后出血、休克以及早产,对母婴的安全产生一定影响。临床研究显示,诱发胎盘植入的因素很多,包括高龄、剖宫产、产褥期感染等[5]。临床对胎盘植入的检出率较低,但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其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因此临床有必要重视对产前胎盘植入的检查和治疗。产前超声检查属于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对于诊断困难的孕妇可借助彩色多普勒、甲胎蛋白实施诊断,胎盘植入可分为三种情况(植入性、粘连性、穿透性),其超声表现为以下几点:(1)胎盘附着部位由于蜕膜发育缺陷会造成蜕膜和绒毛膜间出现血流交换功能异常,并导致局部血供不足,造成胎盘形成内漩涡和胎盘增高[6]。(2)当出现胎盘植入时,子宫旁血管扩张,此时超声检查可发现胎盘内腔隙状结构以及不规则的无回声区,胎盘后存在涡流状血流。(3)胎盘植入会造成正常肌层结构消失。前置胎盘、前壁胎盘、产后出血、操作人员诊断经验丰富四方面内容可视为影响胎盘植入产前诊断的独立影响因素,这和绝大多数临床报道相一致[7]。前置胎盘和前壁胎盘说明胎盘附着位置异常,容易造成胎盘蜕膜发育异常并诱发胎盘植入。产后出血则提示产前胎盘植入位置较深。在进行产前超声诊断过程中,必须对胎盘和子宫肌层的关系进行密切监测,并有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操作,有助于提高其确诊率[8]。总之,胎盘植入产前诊断和多方面因素有关,临床必须重视对相关影响因素的控制,提高确诊率。

参考文献

[1]王凤英,赵蕊,李艳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15(2):142-143.

[2]钟晓红,谢小健,吴幼平,等.胎盘植入46例超声检查结果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1,4(5):12-13.

[3]孙秀芬,江昆,江明.植入性胎盘的产前诊断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2,20(6):118-120.

[4]李自清,王林.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外医疗,2014,43(4):181-182.

[5]林莲恩,田晓先,梁洁梅,等.胎盘植入31例超声诊断分析[J].广西医学,2012,34(1):77-78.

[6]陆桂月,任芸芸.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及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10):746-748.

[7]彭软,谢红宁,杨建波,等.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1(1):67-69.

产前超声诊断学篇7

【关键词】胎儿前脑无裂畸形;产前超声;早期诊断

在我国,发生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的概率是胎儿畸形的各种类型中居于前三位的,欧美国家有一项长期的监测研究[1],其结果指出发生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的概率在胎儿中约3~4%,近20年内,有相关报道显示[2],神经管缺陷畸形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下降,主要与提高了产前诊断水平有关,及时发现,早期终止妊娠。其中以超声检查手段为代表,其准确率较高,能早期观察到胎儿前脑无裂畸形中的半叶或无叶型前脑无裂畸形。本文通过观察分析胎儿前脑无裂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的方法,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7年4月至2011年4月前脑无裂畸形的胎儿8例,其孕妇年龄在21~36岁,平均年龄为28.4±0.5岁,孕周在13~31周,平均孕周为21.5±0.4周,均为单胎妊娠,其中初产妇为6例,经产妇为2例,均无先天性畸形的家族遗传史,对其超声诊断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2仪器与设备采用的是彩色超声诊断仪(philips公司生产,型号:iU22),选择凸阵探头,频率为2~5mHz。

1.3检查方法所有孕妇均采取仰卧位,对胎位进行探测后,对胎儿的附属物及胎儿的各系统进行全面的常规观察及测量,对于疑似颜面或颅脑畸形的胎儿,需要留意观察其脑室系统及面部中线、脑中线的结构,并记录其图像。对于产前超声诊断为前脑无裂畸形的引产胎儿进行尸检及病检[3]。

1.4统计学方法本组检查的数据经卡方软件V1.61版本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产前诊断为前脑无裂畸形的胎儿8例,均经引产后尸检证实为前脑无裂畸形,其中半叶前脑无裂畸形有2例,无叶前脑无裂畸形有6例。其畸形种类的判断中,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相比未检出有2例,其中1例为低耳位,1例为尿道下裂,超声检查在低耳位及尿道下裂中检出率与病检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8例前脑无裂畸形的胎儿,胎头均呈现为圆形,枕额径比正常范围短,其中脐带、腹壁、心脏联合结构畸形1例,合并有小脑发育不良2例,合并小头畸形3例(头围<第10百分位数有1例,头围<第3百分位数),合并Dandy-walker畸形2例。伴不同部位及不同程度的颜面畸形有6个,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相比无检出1例;伴颅脑及颜面以外的畸形有3个,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一致,超声检查的准确率为87.5%。

3讨论

本文统计学发现,产前诊断为前脑无裂畸形的胎儿8例,均经引产后尸检证实为前脑无裂畸形,其中半叶前脑无裂畸形有2例,无叶前脑无裂畸形有6例,表明超声诊断前脑无裂畸形的准确率较高。而畸形种类的判断中,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相比未检出有2例,其中1例为低耳位,1例为尿道下裂,超声检查在低耳位及尿道下裂中检出率与病检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究其原因低耳位未曾查出可能是孕妇的孕周在15周或以内,胎位欠理想,畸形特征相对不明显;而尿道下裂未曾查出,可能是因为在产前检查中,泌尿系统的畸形症状容易被忽略,尤其已检查确诊为前脑无裂畸形,更容易忽略其结构特征。

综上所述,利用超声可对胎儿前脑无裂畸形中的半叶或无叶型前脑无裂畸形进行诊断,能准确显示出其病理特征,同时将面部异常高度与颅脑畸形结合评价,以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新美,吴春燕,陆欣贤等,胎儿前脑无裂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6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1):75-77

产前超声诊断学篇8

[关键词]胎儿畸形;三维超声表面;透明成像;影像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6)10(c)-0118-03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linicalvalueofreal-timethree-dimensionalultrasoundsurfacecombinedwithtransparencyimagingmodeinthediagnosisoffetalmalformations.methods202pregnantwomenwhoweregiventwo-dimensionalandthree-dimensionalultrasoundexaminationfromJuly2014toJuly2015inourhospitalwereselectedastheresearchobjects,allpregnantwomenwerepregnantfor16-38weeks,andwerediagnosedbythree-dimensionalultrasoundsurfaceandtransparentimaging.theaccuracy,specificityandsensitivityoftwo-dimensionalandthree-dimensionalultrasounddiagnosiswereanalyzedandcalculated.Results24malformationsweredetectedinthisstudy,16lesions(66.67%)werecorrectlydiagnosedbytwo-dimensionalultrasound,8lesions(33.33%)weremisseddiagnosis;21lesions(87.50%)werecorrectlydiagnosedbythree-dimensionalultrasound,3lesions(12.50%)weremisseddiagnosis.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correctdiagnosisratebetweentwo-dimensionalandthree-dimensionalultrasounddiagnosis(p

[Keywords]Fetalmalformation;three-dimensionalultrasoundsurface;transparentimaging;image

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超声对胎儿在母体宫内发育状况进行监测,以此判断和筛查胎儿是否畸形。虽然传统二维超声提供了二维切面图像,但胎儿体表结构的曲面改变较为复杂,二维超声难以辨认部分复杂的形态学改变,导致出现较高的误诊率和漏诊率。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医学技术相对于以往也有了较大改善,三维超声的应用拓展了超声技术空间显像功能,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多诊断信息[1-2]。本研究选取我院的部分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三维超声表面及透明成像模式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20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已妊娠16~38周;年龄19~43岁,平均(28.6±3.5)岁。

1.2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仪器为实时三维彩色超声诊断仪(piliphs-4000),频率5.0~3.0mHz,配有凸阵三维容积探头。接受检查的孕妇取仰卧位,扫查腹部前要先排空膀胱,然后测量胎儿的各个指标参数,如双顶径、内脏、脐带、颅脑及四肢等,根据相关指标参数评价胎儿生物学。采用常规二维超声对孕妇进行扫查,要区别胎儿四肢的左右侧,若在扫查中发现孕妇所怀胎儿的体表结构出现异常现象,此时需借助三维扫查功能对胎儿异常结构进行二次扫查。采集胎儿二维、三维图像时如果有感兴趣部位,可在aBC相互垂直三断面调整xyz轴,并对其行旋转或移动,由此可获得真实的胎儿图像信息。医生可存储2~6张胎儿二维、三维图像作为最佳图像,以便后续翻阅。一般影响胎儿颜面或手足部三维成像的主要因素为胎儿肢体、胎儿颜面与脐带、胎盘及宫壁等结构相互紧贴,此时可让孕妇休息走动片刻或改变或选择次日检查,改变胎姿和胎位后能获得满意的三维图像[3-4]。

1.3特异度、敏感度、与准确度的计算方法

成像模式包括表面成像、透明成像。将超声结果与引产或出生后的结果比较,采用四格表运算法分别计算实时三维超声、二维超声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得出两种诊断结果的诊断符合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畸形胎儿实时二维、三维诊断情况的比较

本研究共检查出16例胎儿畸形,其中多部位畸形7例,单部位畸形9例。共24处畸形,其中四肢畸形13处,包括足内翻、无肢体及短肢体等;头颈、颜面部畸形6处,包括唇腭裂和无脑儿等;5处躯干畸形,包括脐膨出畸形和脊柱侧弯等。在24处体表畸形中,产前二维超声正确判断病变部位16处,占66.67%;漏诊8处,占33.33%。三维超声正确判断病变部位21处,占87.50%;漏诊3处,占12.50%。两者的诊断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二维、实时三维超声诊断与引产或出生后胎儿畸形结果的比较

在接受检查的202例孕妇中,通过出生和引产后证实有52例畸形,其中二维超声诊断出12例胎儿畸形,无胎儿畸形190例,引产后或出生后有9例胎儿畸形,无畸形胎儿193例。采用三维超声诊断出16例胎儿畸形,无畸形胎儿186例,引产后或出生后有15例胎儿畸形,无畸形胎儿187例。

2.3二维、实时三维超声诊断结果分析

二维超声诊断的敏感度较低,二维联合实时三维诊断的敏感度为90.35%,特异度为94.74%,准确度为100.00%(表2)。

3讨论

超声检查可以检出大多数胎儿畸形,是产前诊断的首选方法。目前,我国已经启动产前筛查和诊断的超声安全阙值,要求怀孕早期、中期及晚期三个阶段分别检查1次并规定超声强度和扫查时间,这对尽早诊断胎儿畸形和及早终止妊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5-8]。产前筛查胎儿畸形、为孕妇提供孕期保障的重要方法即三维彩超,先天性胎儿发育在婴儿、胎儿死亡原因中占较大比例。由于传统的二维超声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超声医生在头脑中对一幅幅孤立的二维平面影像进行分析、合成,并以此为基础理解解剖关系,受操作者经验因素的影响较大,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9-10]。此外,即使发现胎儿体表结构异常,由于无法全面理解畸形的性质,也不能轻易做出诊断。三维超声技术能提供丰富的空间信息,其表面成像模式除了能够弥补二维超声难以判断病变程度不足及胎儿畸形特征外,还可观察胎儿体表结构畸形[11-15]。采用透明成像模式可以观察胎儿神经系统和骨骼系统畸形并能深入了解胎儿内部结构,判断胎儿是否存在骨骼系统畸形情况。三维超声检查图像采集过程中如出现胎动将造成图像扭曲变形,而四维超声则可以实时显示胎儿运动,图像质量不受胎儿运动影响。四维超声系统除了拥有以往三维超声的全部图像处理功能外,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如四维超声提供了6种可能的重建方向,不同于实时处理三维超声只有1种重建方向,从而使图像采集和处理变得简化,各种重建模式相互组合可以获得更为优质的图像质量。利用三维超声容积探头资料采集后形成特有的三断面(三个相互垂直断面),并通过xyz轴旋转选择所得信息,因而能从各方位不同角度观察胎儿的解剖结构,获得立体直观图像[16]。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实时三维超声表面及透明成像模式正确判断孕妇病变部位21例(87.50%),漏诊3例(12.50%);而产前二维超声正确判断病变部位16处(66.67%),漏诊8处(33.33%),提示实时三维超声的准确率要高于二维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采用实时三维超声表面及透明成像模式诊断胎儿畸形能弥补二维超声的不足,提高胎儿畸形诊断准确率,其在胎儿畸形产前诊断方面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靳元.实时三维超声表面及透明成像模式诊断胎儿畸形的应用价值[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2106-2107.

[2]刘建芳.超声诊断胎儿畸形78例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9(9):117.

[3]陈晓梅.实时三维超声成像在诊断胎儿形体畸形中的临床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46(4):343-345.

[4]何伟璇,庞大.二维和三维超声联合应用对中孕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6):136-139.

[5]刘惠卿,余海云.实时三维超声在胎儿畸形筛查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27(8):858-860.

[6]李梁瑜,巫朝君,魏达友,等.四维彩超在诊断胎儿畸形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2011,30(8):8-9.

[7]叶俏.B超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11):28-28.

[8]王晓慧,郑春梅.超声检查在100例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1):89.

[9]郑端.实时三维超声成像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5):47-48.

[10]徐春,刘艳.实时三维超声成像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7(32):49-50.

[11]廖彩华,郑凌,林丽.表面三维成像与断层超声成像在诊断胎儿畸形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5):1068-1070.

[12]严富天,李晓莉,岳敏.实时三维超声在产前胎儿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四川医学,2014,21(9):1232-1234.

[13]邓祖群,黄精贤,韦勤将.实时三维超声对胎儿畸形产前诊断价值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4):69-71.

[14]卢健,覃琪,潘永寿.实时三维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3):66-67.

产前超声诊断学篇9

【关键词】超声检查;现状;宫外孕;胎儿生长;诊断;围产医学

【中图分类号】R73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929-02

1超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卫生部2002年12月颁布实施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以来,全国各地都开始研究执行来规范和管理产前诊断与产前筛查工作,由专家对各医疗机构及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审核、考核,审核与考核合格后发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并定期结合专业技术发展的现状进行再次培训及复审,以此不断提高全市的产前诊断及产前筛查水平,超声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超声方面随着培训的不断深入,广大超声筛查医生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的出生缺陷中严重畸形比率显著下降,绝大多数严重畸形胎儿都被超声检查筛出后确诊于28周前终止了妊娠,极大地降低了新生儿因严重畸形致死或致残的发生率。然而,从事超声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工作的医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对超声检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甚至认为超声检查无所不能,只要做过超声检查就能保证胎儿一切正常,并因此产生纠纷,一些产科超声医生因此而放弃了这项工作。还有些医院将要做产前筛查的孕妇以各种理由推到上级医院,造成部分产前诊断机构不堪重负的现状。另外,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也是影响医生工作状态的重要原因。可见,正确开展相关科学知识普及,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已成当务之急.随着超声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知识普及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法律制度的逐渐完善,超声产前检查必将在我国优生优育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胎儿畸形是近年围产儿死亡及残疾的首要原因,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病残率就必须提高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率,尤其是孕28周前的产前诊断率,超声检查价格低廉,可反复使用,是诊断胎儿畸形最重要、最依赖的影像检查,自孕11周开始超声检查就可发现严重的胎儿畸形,如无脑儿、前脑无裂畸形、腹裂、颈部淋巴囊肿等,孕20、24周是筛查胎儿畸形的最佳时机,此时胎儿各脏器超声检查已能显示清晰,胎儿的骨骼声影还不明显,羊水量相对较多,便于发现各种解剖结构异常,绝大部分的胎儿畸形在此次检查时都能发现,严重畸形胎儿可在进入围产期前及时终止妊娠,这些充分说明了超声在胎儿畸形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有些胎儿畸形可能要到妊娠晚期才能表现出来,有些胎儿孕中期脑室宽度正常,孕晚期才发现脑室明显增宽出现脑积水.因此,孕晚期对胎儿畸形的补充筛查也是很重要的。超声发现了胎儿畸形,可对其预后进行评估,严重致死性畸形可终止妊娠,出生后手术可治的非致死性畸形可根据畸形的情况制订分娩计划,减少分娩对畸形胎儿的不利影响,并使胎儿能在最佳时间内获得最好的处理。

2超声显像在宫外孕诊断中的价值

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急症之一,其中输卵管妊娠占95%,近年来由于超声在妇产科的广泛应用,为临床早期诊断宫外孕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的观察提供了新途径。

以往宫外孕的诊断主要是依据停经史、早孕反应、不规则阴道流血、腹痛、尿妊娠试验、HCG、阴道后穹窿穿刺,但尿妊娠试验由于存在假阳性及假阴性问题,阴道后穹窿穿刺又由于内出血量少或位置高出现假阴性,而B型超声能直接显示子宫及附件,由于操作的简便,迅速而无痛苦,且诊断率高,故常为首选方法。超声显像对宫外孕的诊断虽然诊断率很高,但一些不典型病例诊断中仍存有很大困难。综上所述,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对宫外孕早期作出准确的诊断有利于早期治疗,可为年轻未育患者保留输卵管的功能提供了可能性。

3超声对胎儿生长情况的评估

胎儿生长是否正常也是胎儿健康的重要标志,临床对胎儿生长情况的评估主要是通过测量宫高、腹围来判断,误差较大??超声检查可通过对胎儿进行多项生物学测量来估计胎儿体重,从而了解胎儿的生长状态,较临床常规检查估计胎儿大小更准确、更可靠、巨大儿或宫内生长受限都是不正常现象,巨大儿常与母亲糖病有关,宫内生长受限常与胎盘慢不全有关.评估胎儿生长的生物学测量主要包括胎儿的双顶径(BpD)、头围(HC)、腹围(aC)和股骨长(FL),其中aC的大小对体重的影响最大,估计胎儿体重超过相应孕龄体重的第90%位数就要注意巨大儿的危险,估计体重低于相应孕龄体重的第10%位数说明胎儿偏小,要排除宫内生长受限,方法是对子宫??胎盘及胎儿相关血管进行血流动力学观察,如出现异常则提示确实是宫内生长受限,羊水过少也与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有关,胎盘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减少,对胎儿的供血就会减少,胎肾得到的血流明显减少,胎尿的生成减少,因而出现羊水过少,宫内生长受限的胎儿经适当治疗情况有可能得到改善,超声监测可帮助了解治疗效果,决定后续处理。

4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孕期的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对子宫动脉、脐动脉、脐静脉、胎儿静脉导管.大脑中动脉.肾动脉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观察,正常情况下随孕龄的增加各血管的血流会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趋势,如子宫动脉的血流阻力随孕龄增加会逐渐降低,如果母亲出现了先兆子痫,子宫动脉的血流阻力会增加,具体表现有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持续存在pi指数等比值升高;脐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同子宫动脉,随孕龄增加阻力逐渐下降,如果胎儿宫内缺氧,脐动脉的S/D比值会升高,严重者舒张期血流消失甚至反向;脐静脉血流通常没有搏动性,当胎儿出现酸中毒时,脐静脉血流可出现搏动;胎儿本身对宫内缺氧的一些代偿性变化也可以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出来,宫内缺氧时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阻力会下降,肾动脉的血流阻力会上升;早孕期或中孕早期观察静脉导管的血流波形,如出现反向a波,提示胎儿可能有染色体异常。

产前超声诊断学篇10

【关键词】中孕期;规范化产前超声;胎儿畸形

地方产前超声诊断水平参差不齐,但分多层面规范化对胎儿进行检查是可行的[1-4],中孕期标准切面的制定和规范是产前超声质量控制和产前规范培训的基础,也是最大限度减少胎儿严重畸形漏诊的保证[5-7]。本文回顾性总结分析了2007――2013年在我院住院分娩或引产的结构异常胎儿数据,评估中孕期规范化产前超声检查在降低胎儿出生缺陷率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以2007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住院引产的655例孕妇及其新生儿和引产数据库为研究对像,依据新生儿和引产儿的最终诊断,将384例存在结构异常的新生儿和引产内容纳入本研究,比较所有胎儿畸形胎儿产前超声诊断结果和产后外观、产后超声、尸体解剖或手术结果。

1.2规范化(系统)产前超声检查仪器:使用GeVoLUSon730pRoV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仪,探头频率为4.0-6.0mHZ。2007――2009年采用i、ii级产前超声检查(包括胎儿生长参数检查及一些致死性畸形的筛查),2009年后全面采用各系统规范化彩色超声检查,如头颅部位的多切面扫查法、心脏顺序节段扫查分析、肢体连续顺序追踪扫查法等方法对胎儿结构进行系统检查,如颅脑、眼、鼻、唇、心脏四腔、左右室流出道、肝、胆、胃、肾、膀胱、肠、腹壁、脊柱和四肢(包括远端)等结构[3-4]。

本组胎儿畸形诊断标准:凡是产后可见的结构异常均定义为畸形,但以下情况不纳入本组统计分析:产后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不伴房室瓣结构畸形的房室瓣反流、单脐动脉、侧脑室增宽小于1.5cm、心室强光点、肾盂轻度分离、不伴发结构畸形的羊水过多或过少、胎盘异常等。

严重畸形:需要进行较复杂内科、外科及矫形科处理,能够引起明显残疾、威胁患儿生命或为致死性的重大畸形。

轻微畸形:不需要进行复杂内外科处理或矫形科处理,不引起明显残疾的异常。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eXCeL2003年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284例孕妇平均年龄(26.5±4.2)岁(18-43岁),平均诊断孕周为(24.5±7.0)周(平均孕周12-40周),本组胎儿结构畸形发生率18.10/00,384例结构异常胎儿中,150例为多器官系统多发畸形,234例为单纯某系统畸形,发生率最高的前五大系统畸形依次为骨骼肢体、颜面部、心脏畸形、神经系统及泌尿系统畸形。

中孕期规范化产前超声检查明显提高胎儿畸形的诊断率,2007――2013年共阻止了250例畸形胎儿出生,384例中〈28周产前诊断并引产的340例,〉28孕周44例,开展规范化系统超声检查前有51%畸形≥28周才能确定并终止妊娠,开展规范化系统筛查后该比率降至25%,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8周胎儿引产率呈逐年递减的趋势。384例畸形胎儿中共有526处畸形,产前超声共检出399处(76%)。其中骨骼畸形、神经系统畸形、颜面部、心脏畸形及泌尿系统畸形共486处,共诊断392处,漏诊94处,中孕期规范化系统筛查前后此五大系统畸形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规范化产前超声检查检出的畸形种类明显增多本组i级产前超声检查检出的种类只有7种:脑积水、脊柱裂、无脑儿、脑膜脑膨出、胸腹腔积液、腹裂、致死性短肢畸形;开展ii级产前超声检查能检出的畸形有27种,大大提高了畸形的检出率,如神经系统的小头畸形、胼胝体缺失、全前脑、小脑下蚓部缺失、露脑畸形;颜面部的唇裂、双侧唇腭裂、小下颌;心脏异常的单心室、室间隔缺损、左心发育不良综合症、心内膜垫缺损、三间瓣下移畸形、单心房;泌尿系统的多发性囊性发育不良肾、输尿管末端闭锁、重复肾、盆腔异位肾、后尿道闭锁、;肢体骨骼的软骨发育不良;其他还有颈部水囊瘤、脐膨出、十二指肠闭锁、单脐动脉、骶尾部畸胎瘤、双胎输血综合症、羊膜束带综合症等。规范化产前超声检查开展后,向更细、更精方向发展,除检出以上i、ii级产前超声检出的畸形外,还检出另外37种畸形,即:颜面部的小眼畸形、先天性白内障、独眼畸形、无鼻、喙鼻、小耳、耳低位;骨骼的人体鱼序列征、横行肢体缺如(上下肢、手足缺如)、锕侨笔А⒊吖侨笔А㈦蛛韫侨笔А⒍嘀付嘀夯形、裂手、裂足畸形;神经系统的裂脑畸形、Galen静脉瘤;心脏异常的主动脉缩窄、永存左上腔静脉、下腔静脉离断、大动脉转位、右室双出口、主动脉闭锁、肺静脉异位引流、无脾综合症、多脾综合征;泌尿系统的马蹄肾畸形等。开展i、ii级产前超声诊断的畸形在开展规范化产前超声诊断后都有诊断,但规范化产前超声检查能有效减少漏诊率,特别是颜面部畸形,开展规范化超声检查前对严重颜面部畸形检出率为55.3%,开展规范化产前超声检查后,检出率提高到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规范化产前超声检查内容全面、细致,本组着重统计了发生率位居前5位的骨骼肢体畸形、神经系统、颜面部、心脏畸形及泌尿系统畸形的产前检出率,开展规范化产前超声检查前上述五大系统畸形检出率67.1%,开展规范化产前超声检查后检出率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开展规范化产前超声检查以来,胎儿畸形的检出种类不断增多,大大提高产前超声诊断的质量,扩大了诊断信息,更有利于各种综合症的诊断。规范化产前超声检查所要求的30多个标准切面包括了胎儿各系统的重要结构。神经系统的丘脑水平横切面、侧脑室水平横切面、小脑水平横切面、脊柱矢状切面;颜面部的双眼横切面、鼻唇冠状切面、正中矢状切面;心脏四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泌尿系统的双肾肾门水平横切面、双肾矢状切面、膀胱脐动脉水平斜切面;肢体的双上臂及肱骨长轴切面、双前臂及尺锕浅ぶ岫讨崆忻妗⑺手长轴切面、双下肢大腿及股骨长轴切面、双小腿及胫腓骨长轴短轴切面、双足底平面;其他如腹围切面、膈肌冠状切面、脐孔水平横切面、脐带胎盘附着部切面、子宫内口切面等30多个切面像一张严密的网几乎能把胎儿各系统的结构异常筛查出来。我们应用规范化产前超声检查后,与i、ii级产前超声检查比,减少了严重畸形漏诊的同时,检出的畸形种类也大大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产前超声检查在阻止畸形儿出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规范化(iii级)产前超声检查,它的筛查顺序系统、内容全面,有力地确保了产前超声检查的质量,它的开展明显地减少了畸形儿的出生,对减少围产期死亡率、提高人口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胎儿畸形产前诊断孕周的提前可使胎儿父母有较多时间进行专家咨询,避免仓促决定,从而减轻对孕妇的伤害,本组资料显示,我院开展规范化产前超声检查后≥28周引产胎儿的比例明显低于开展i、ii级产前超声检查时的比例,我院2007――2013年≥28周胎儿引产率呈逐年递减趋势,说明超声诊断水平的提高使产前超声诊断的孕周提前,本组平均诊断孕周为(24.5±7.0)周,最小孕周为12周。胎儿畸形发生率较高,国外报道约为10-20%[5-7],本组研究约18.1%,通过产前超声诊断对胎儿畸形胡筛查后,畸形胎儿的出生率远远低于畸形胎儿的发生率。

4结论

规范化(iii级)产前超声检查的开展明显提前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孕周,提高畸形儿的检出率并大大减少畸形儿的出生率,保障了产前诊断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倩.产前诊断.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

[2]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北京:2010:5-10.

[3]李胜利.iii级产前超声检查对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意义.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9,3(2);312-315.

[4]李胜利.胎儿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学,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5,2(2):70-73.

[5]StollC,CLementim.prenataldiagnosisofdysmorphicsyndromesbyroutineFetalultrasoundexaminationacrosseurope.UltrasoundobstetGynecol,2003,21(6):54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