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畜牧兽医的主要课程十篇畜牧兽医的主要课程十篇

畜牧兽医的主要课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3:16

畜牧兽医的主要课程篇1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数字化管理中心,郑州450011)

摘要:为了整合优质的畜牧兽医教学资源,促进教学改革,为师生、企业人员及社会人员提供自主性学习平台,本文对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具体内容、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建设内容及平台的有效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http://

关键词: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专业资源库;课程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tp3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6-0176-03

基金项目: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研究项目重点课题:《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建设及有效应用研究》,课题编号:ite212027;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网络模式下教学过程学习平台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mJG20140239。

作者简介:刘志龙(1984-),男,河南安阳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数字化管理中心,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张淋江(1975-),男,河南南阳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数字化管理中心,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管理。

0引言

河南是农牧业大省,要构建符合省情的现代农牧业,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把河南省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优质畜牧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食品工业基地,就迫切需要大量的畜牧兽医人才和技术支撑。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是教育部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的协作成员单位,是全国教指委动物科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理事长单位。目前学校已拥有一批精品课程专题网站,其中部级精品精品6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教指委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55门;此外,该校还成功申请了5门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

为了充分发挥该校优质教学资源的作用,着力体现该校畜牧兽医学科的专业优势以及和行业结合紧密的特点,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可以提供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和学习平台,满足在校师生和非在校人员个性化学习、自主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为河南培养出更多专业的畜牧兽医人才,为河南畜牧业的发展积蓄后备力量。

1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

由畜牧兽医优秀教师组成教学资源开发团队,参照国家及企业的技术标准、专业建设标准和岗位技能标准,整合学校优质的精品课程资源和共享资源课,建设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畜牧兽医资源库主要包含专业资源库、课程资源库、岗位资源库、培训资源库和素材资源库5个资源库。

1.1专业资源库建设

参照国家相关专业技术标准,制定畜牧兽医专业资源库建设内容。畜牧兽医专业资源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专业技术标准、专业建设指南、行业信息、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国家政策法规等。其中专业技术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在专业技术建设时应参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建设;专业建设指南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调研表、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配备建议、实验实训配备建议、职业能力要求、专业教学标准等,具体专业在建设时应参照专业建设指南进行建设;行业信息主要包括行业政策动态、行业相关网站链接、行业专家信息、行业培训信息、行业会议信息、新工艺、新技术信息,为用户提供行业相关信息;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包括家畜饲养工国家职业标准、家畜繁殖工国家职业标准、动物疫病防治员国家职业标准、国家疫病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乳品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乳品预处理工国家职业标准、饲料检验化验员国家职业标准、兽医化验员国家职业标准、畜禽产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饲料厂中央控制室操作工国家职业标准、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工国家职业标准标准等,各种人才培养时应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培养;国家政策法规主要包括行业法规、行业法令、管理条例、管理办法、行政许可、行政规程、行政细则、行政规定、行政方案、行政意见等方面,可以依据国家规定的相关政策法规对各个内容进行填充,以供专业建设时参考。

1.2课程资源库建设

畜牧兽医课程资源库建设以《猪病与猪病防治》、《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水产动物病害防治技术》、《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动物育种与繁殖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以学习单元的形式开发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课程标准与课程大纲、课程教案、课程教学课件、实验实训指导书、标本图片、课程视频、作业库、试题库、参考资料、教材、课程答疑、论坛等。

1.3岗位资源库建设

岗位资源库建设主要包括岗位设置、岗位标准、生产文件、求职者信息和企业信息等。其中岗位设置主要提供了家畜饲养工、家禽饲养工、家畜繁殖工、家禽繁殖工、宠物美容师、宠物养护员、兽医化验员、乳品检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兽药营销员、饲料营销员、畜产品营销员等主要岗位及其各岗位要求的岗位核心技能;岗位标准包括岗位操作标准和岗位职责;生产文件包括安全生产规范、操作规范、生产计划单、工作手册和作业指导书等;求职者信息包括应往届畜牧兽医毕业生的求职简历及各种求职信息等,企业可以通过求职者的信息招聘求职者;企业信息包括企业网站链接、企业产品信息介绍、企业招聘信息等,求职者可以通过企业招聘信息找工作。

1.4培训资源库建设

培训资源库建设主要包括师资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创业创新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技能大赛培训等。其中师资培训主要是专业教学能力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学校和企业进行校企进行校企合作,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企业入职培训、岗位技能强化培训、新技术培训、班组长培训等岗位技能培训;创业创新培训主要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指导撰写创业创新计划书及创业过程指导等;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是通过专业的培训辅导,帮助大学生和员工通过国家规定的相关职业资格认证和技能鉴定;技能大赛培训是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使学生具备犬外科手术、鸡新城疫检测方面的技能,参加相关机构组织的畜牧兽医技能大赛,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5素材资源库建设

畜牧兽医教学素材库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更新的过程。教学素材库按照媒体类型可以分为:文本库、视频库、图片库、图形库、教学课件、音频库、动画库、虚拟作品、虚拟仿真软件、企业案例等;教学素材库按照类别分类可以分为:猪资源库、禽资源库、牛羊资源库、水产资源库、宠物资源库、饲料资源库、兽药资源库、畜产品资源库等。

2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建设

对畜牧兽医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分类,全面整合,并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的优势,研发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为学生自主性学习提供环境,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可以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管理、教师教学过程的管理、学员培训过程的管理、素材资源的管理、岗位资源的管理、课程考试的管理、教师上传资源的评价管理等功能,为在校师生和非在校学员提供优质的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和学习平台,以实现自主性、主动式学习。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主要包括资源中心、学习中心、就业中心、资源检索等功能模块的建设,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框架图如图1所示。

2.1资源中心模块

资源中心模块包括专业资源库、课程资源库、岗位资源库、培训资源库和素材资源库五个子模块,这五个子模块分别按照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进行建设。

2.2学习中心模块

学习中心模块包括选课模块、课程学习模块、课程考试模块和互动交流模块等子模块,其中选课模块可以实现在校学生和非在学校学的选课功能;课程学习模块利用课程学习控制技术,学习途中有记录,不能跳转,只能循序渐进地去学习,不能拖拉,只有通过相应测试才能进行下一章节学习;考试模块中提供了题库,待学员学完课程以后,进入考试模块,系统会自动从系统中的题库中抽取相应题目构成试卷供学员考试,考试通过后,该课程的学习才计入成绩;互动交流模块提供在线答疑和论坛的功能,供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

2.3就业中心模块

就业中心模块包括就业政策、企业招聘模块和求职者应聘模块等子模块。其中就业政策对当前就业形势及就业相关政策进行了规定,为求职者提供帮助;企业招聘板块主要包括企业的基本信息,招聘岗位的职位要求及职责要求等,招聘者还可以对应聘者的信息进行筛选,选择优秀应聘者入职;求职者应聘模块主要为求职者提供企业招聘岗位信息供求职者填写自己的求职信息。

2.4资源检索模块

资源检索模块包括类别树检索模块、关键字检索模块等子模块。对畜牧兽医教学资源按照专业、课程、岗位、培训、素材的结构进行分类存储,并做好关键字段的设计和确定,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并能够实现按类别树、按关键字方式进行全文检索,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3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的有效应用

3.1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是网络教学的载体

为了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师生的网络化教学,学校部署了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并出台了相关的网络教学改革方案,督促14个教学院系使用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进行了网络教学,网络教学数据统计如图2所示。全校利用平台共建立网络课程422门,总访问量469329人次,使用平台进行网络教学的教师总数是428人,占总教师总人数的59%,使用平台进行在线学习的学生人数为10577人,占总学生人数的68.3%。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可以统计教师的各种教学活动数据并加以分析,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和考评,还可以统计学生的各种学习行为和活动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和考评。

3.2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是教学资源的优秀展示平台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学校利用平台组织了的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海润杯”教学技能竞赛,46名老师参加了比赛,并利用平台上传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全校师生可以通过平台对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观摩学习;学校利用平台完成了27门教学改革试点课程的立项工作,并利用平台进行网络教学;学校还利用平台对参加全国微课比赛的38门优秀的微课课程作品展示、选拔,全校师生可以通过平台对微课课程进行在线学习。

3.3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可以促进教学改革,实现资源共享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可以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自主型学习,形成开放、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是示范性院校展示和推广本校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平台。教学资源库建设平台以资源共建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和进行网络教学为核心,搭建由专业资源库、课程资源库、岗位资源库、培训资源库、素材资源库五大资源库组成的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共上传各类教学资源6tB,建立网络课程422门,“海润杯”教学竞赛优质课程46门,教改立项课程27门,微课课程38门,面向海量资源处理,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知识管理为一体的资源管理平台。实现资源的快速上传、检索、归档并运用到教学中,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

3.4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可以满足不同人员的个性化学习、发展需求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中的培训资源库提供了师资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创业创新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技能大赛培训等功能为畜牧兽医师资水平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企业员工职业职格认定、提高行业水平、加强校企合作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满足了教师、学生、企业员工、社会学习者等人员的教学需求、职业发展需求、终身学习需求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平台的就业中心中有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各类新成立公司的信息,吸引毕业学生和社会人员创建新公司18个,为150多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学校先后组织各类畜牧兽医技能培训10余次,为800多毕业学生和社会人员提供了专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

4结束语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更新完善的系统工程。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建设,能够整合畜牧类的优质资源,突出畜牧兽医专业的优势,将优质资源共享给社会,提供自主学习平台,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培养畜牧兽医类人才做出重要贡献。

http://

参考文献:

[1]汪善峰,赵明珍.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6:51-54.

[2]陈西风,赵晓瑞.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开发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5:227-228.

[3]沈丽贤.现代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及有效利用[J].广西轻工业,2009,9:88-89.

畜牧兽医的主要课程篇2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现状;人才培养;改革对策

引言

目前,我国畜牧兽医专业整体的教学质量水平不高,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例如,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课程模块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人才培养计划与市场发展实际方向相脱节等,加上近几年不断爆发各种类型的流感病毒,给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对畜牧兽医专业实施教学改革是实现社会经济稳定增长的必然要求,教育部门应予以足够的重视程度,积极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来促进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

一、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就现阶段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情况来看,由于学生素质水平不高、教学设备落后、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教师实践教学指导能力不强等原因,导致畜牧兽医专业整体的教学质量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大多采用普教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很难直观地理解课本上一些抽象的专业知识内容,教师往往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基础文化课和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学生专业成绩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不利于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导致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达到企业单位的实际用人标准。

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

(一)优化课程设置

近几年来,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迅速,企业和用人单位对相关职位的人才需求也有所改变。因此,学校应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基本宗旨,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要求重新优化整合课程模块的设置,尽可能地精简课程种类,以免出现重复交叉的现象。在优化课程设置时,学校应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结构,创新设计思路,重点突出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特征,结合专业技术领域以及企业用人单位相关岗位的实际任职要求,开发以专业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为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精简课程体系,着重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教学活动的职业针对性,使学生将来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

(二)改进教学模式

学校要想对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实施改革,大胆改进创新当前的教学模式是关键,需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将培养学生综合技能作为教学重点内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引导、启发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畜牧兽医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大力推行现场教学,提高学生们的职业素养。例如,学校可以分批、分期组织学生进入当地一些养殖场参观学习,或者聘请企业生产技术人员来学校开展专题报告,向学生们介绍最新的生产经验和在实际工作岗位中所需运用到的职业技能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向学生展示饲养管理、人工授精、品n识别、设备观摩等实际场景,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还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高素质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促进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条件,学校要想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优质人才,首先要加强畜牧兽医专业师资力量的建设,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着手进行:一是加强教师道德与作风建设;二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三是培养教师实践指导能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四是重点培养青年教师,为其提供多渠道的实践锻炼与深造学习机会,使其尽快能够在教学活动中独当一面,培养出符合企业单位用人要求的高素质畜牧兽医专业人才。

(四)注重实践教学与实习培训

产学结合是指学校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根据企业生产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培养职业性人才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提高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为此,学校应与校外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推行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对口人才,最大程度地发挥企业和学校培养人才的优势,实现专业教学与顶岗实习相结合,以达到培养满足行业领域发展需求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目标。

(五)革新考试评价方式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畜牧兽医专业各个课程的考试形式基本均为单一的闭卷形式,成绩评定方法也都是统一的百分制,严重阻碍了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水平的发展。因此,学校应根据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综合运用笔试、口试、论文写作、技能操作等多种考核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具体地,对关于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岗位核心能力的一些课程应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而关于能力拓展以及人文素质培养的课程则可以开卷考、口试、论文综述等较为灵活开放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应根据市场实际需求来制定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不断优化改革课程设置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致力于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摸索更为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促进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畜牧兽医的主要课程篇3

课程体系改革,是对以往的课程体系模式进一步的改善与优化,是对课程体系内涵建设的更深层次的改革。对于课程体系所涉及到的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需求,进而对课程体系做出改革,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职业型和专业型人才,为人才储备做出贡献,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的。

1课程体系改革的目的

1.1让课程结构实现合理化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不能沿袭本科教育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种逻辑设计思路。需要根据自己院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师资资源及力量,合理地对畜牧兽医课程结构进行改革。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程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带领学生到实验室或是实验基地进行实地操作练习[1]。

1.2让课程设置更加具体实用化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主要以实际能力立足于市场,因此课程改革应该以专业实用性作为系统的教育模式,以职业能力作为课程体系改革的定位目标。比如,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相关职业行业进行合作,让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有更多接触到实际生产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更多地接触和了解畜牧兽医行业。

2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

2.1重点突出实践教学

畜牧兽医是一门实践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这就要求在校学生具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从实践中去探索和发现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2]。实践出真理,对于实践操作比较强的学科,高职院校不应该让学生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高职院校可以与社会畜牧兽医相关单位部门进行合作,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标,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应用型畜牧兽医技术人才。

2.2以就业化为教学内容

为社会培养和提供更多的职业人才,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核心。对于畜牧兽医专业来说,社会需要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从本专业每年的招生就业中可以知道,动物药理、家畜生理及繁殖等等都是社会招生的热门,从而让高职院校增加了这方面的人才培养数量。所以,在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时候,应该让课程更加的专业化、细分化,这样更加有针对性,同时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知识,提高就业能力。

2.3优化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对畜牧兽医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为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自身的畜牧兽医专业的授教模式与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到畜牧兽医专业课的相关知识,掌握畜牧兽医的相关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与专业素养。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优化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方案和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强化专业建设指导人员的作用,从专业人员或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对课程模式进行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师资力量来进行课程的改革。建立庞大的师资队伍,提高专业课程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技能,从而提高

课程改革的质量,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学习与掌握能力。

3课程体系改革的成果

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学生的专业技能必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学生将会了解到社会真正的需求以及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高职院校自身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是教学过程中无可或缺的实践操练场所,也是实行以实践操作为重要内容的基本保证。而为了更深一步地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还会与社会的相关企业制定合作计划,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基地,创造更多良好的硬性环境。

畜牧兽医的主要课程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民族地区;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S84;G71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2-0113-03

课程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更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1]。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的目标为:使学生掌握动物饲料生产、动物繁殖技术、动物饲养管理、疫病诊断与防控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能够从事养殖场生产与管理、动物门诊、饲料及兽药营销,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保障畜牧业生产;面向生产第一线,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创业型人才[2]。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尚未完全转向“以就业岗位为依据,以生产工作流程为导向”,因此课程体系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改革。现结合教学实践对民族地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改革提出探讨,以期构建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高职畜牧兽医教学基础比较薄弱,其应用实践中的专业性、区域性比较强,因此缺乏一套成熟的课程体系。这一问题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尤为明显,突出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特色不鲜明。整个课程体系沿袭了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设计思路,这与普通高校本科教育区别不大,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但没有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二是重点不突出。专业基础知识占比过大,而专业技能教学未占主导地位,如《动物病理学》、《动物药理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传染病学》和《寄生虫病学》等基础课程近年来虽有压缩,如《动物营养学》、《饲料学》合并为《动物营养与饲料》,《传染病学》和《寄生虫病学》合并为《动物疫病学》,但实际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并没减少,而围绕“饲养,饲料,管理,繁育,兽医,预防”这些环节的实用型,技能型、创业型知识体系和职业能力训练却没有强化;三是内容不精粹。如动物微生物、动物传染病、动物防疫与检疫有部分内容重叠,课程内容的取舍强调经典,却缺少新技术、新技能;四是面向不广阔。当前民族地区的畜牧业生产已由“零星散养、畜禽混养、人畜混处”转向高度专业化、规模化生产,而课程设置仍局限于单一的专业技术,只面向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忽视了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及宠物驯养与保健等并且领域,没有从出“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观去拓展职业能力实训。

鉴于现行课程体系不适应现代畜牧业经济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有很有必要,且完全可行。一是社会需求是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畜牧兽医专业技术领域与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已有明确的课程目标,按职业结构与岗位内容的变化选择教学内容,构建弹性的课程体系实事求是。二是进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的专业课程改革,有利于实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堂与实习的一体化、教学与职业实践一条龙,这与当前绝大多数职业学院的教学特色是完全吻合的。三是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基础性与综合性,理论知识限定在“必需、够用”的幅度,摆脱学科知识系统的束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技能训练为主线,进一步精简门类、整合专业知识、技能、素质的综合训练,避免交叉重复,加重新技术、新技能的传授,符合职业院校学生实际和师资力量配备,师生参与积极性高,改革效果必定理想。

2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及构建原则

课程体系改革不是对某一门或某几门课程作简单的增删,也不是一鳞半爪、随心所欲地内容调整,而是实现整体优化。其基本原则为:一是坚持面向社会需求、面向学生基础、面向教育规律,提高培养质量,社会需求是出发点,学生基础是前提,教育规律是保障,提高培养质量是目标[3];二是要处理好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使三者和谐发展;三是要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的创新,确保改革顺利实施并达到目的。因此,总体指导思想是“以就业岗位为依据,以生产工作流程为导向”,奠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实基础。不可忽视广博基础知识的教育,尤其是职业道德教育,交流、沟通、协调、管理、组织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掌握,民族文化、社会学、外语、写作等方面的学习兴趣的激发,风险规避意识的培养等,这都是就业创业潜能的储备,同时又是终身学习、转岗转职的前提。专业基础知识是先导和基础,要立足学扎实,这是知其所以然的根本。专业技能则要求精深,以职业岗位为导向,涉及“饲养,饲料,管理,繁育,兽医,预防”等多个环节,课程包括畜禽解剖及检查,畜禽日粮配合,常见饲料加工与调制,畜牧场设计及环境控制,畜牧场废弃物处理与利用,动物疫病防治,草食家畜(牛、羊,兔等)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家禽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特种动物养殖,畜牧产品加工与检测,畜牧场经营与管理、畜禽繁殖与改良等[4]。高职的培养方向主要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有是实用型、技能型、创业型人才。因此,专业技能教学不能强调“全面,多向”,要力求在某一方面学深、学精,掌握一技之长。

根据上述原则,认为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目标最终应达到以下要求:

2.1课程结构合理

要体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特色。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技能型应用人才,而不是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毕业生要能适应养殖生产第一线岗位,且在工作中能解决实际问题。但高职养殖教学绝不是为养殖场进行现行生产的操作工培训,培养对象是高级养殖技术人员,而不是普通饲养员和农村兽医,学生应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和较高的、可持续发展的操作技能。因此,课程体系设置应突出“文化高移、基础宽厚、技能复合、素质全面”[5]。理论课程结构和内容要把握好必需与够用的关系,专业操作技能同要求一是熟练,二是融合,三是突破。课程所涉及的面比较宽,但要突出重点,要将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意识教育等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2课程设置实用

即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一切要以职业能力为定位目标,该添加的添加,该删减的删减,该整合的要整合。课程结构可是由若干个不同模块组合成,每个模块包含相关单元,而每个单元是根据生产工作流程中的专业技术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特点是精选教材内容,突出专业技术训练为主,要有利于加强实践性教学,有利于构建“教、学、做”一体化[6]。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

3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

3.1知识体系力求全面

学习知识目的在增强能力,提高素质,高职学生的素质包括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两大方面,能力主要是职业能力,包括操作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其知识的构成集中在综合知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3个方面。几者关系见表1。

3.2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体系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涉及课程较多,但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不必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要“以就业岗位为依据,以生产工作流程为导向”,根据对湖北民族地区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就业领域主要包括动物饲养及管理、饲料(兽药)生产经营、动物疫病防治3个方面,工作场所集中在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含养猪场、养禽场、养牛场)、饲料(兽药)公司、宠物医院等领域,主要职业岗位包括养殖场技术员、宠物医生、饲料(兽药)营销员、技术员等。据此,我们认为按照这三方向的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设计出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见图1。

在基本框架内,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与就业岗位的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只要保证学生的技能学习与实际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即可,具体地专业课程设置上,也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如针对动物疫病防治岗位,可增加动物防疫检疫和畜牧兽医法规、宠物诊疗与美容技术等课程;而养猪、养禽、养牛羊三门课有教学内容重复,也可将这三门课合并为一门,关键在增强教学的职业针对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7]。

3.3合理调整教学时间

尽管是同一专业,但从以就业为导向、强化职能能力培养的需要出发,每门课程的教学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原则上要在学生基本能接受掌握的前提下,尽量压缩理论课,增加实习教学时间,教学实践中,我们的做法是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比例大致为1∶1.2,其中,职业素质课(公共课)5约占23.4%;职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专业课)约占57.6%;实习约占19%。这样实验教学、实训教学、生产实践实习和技能训练总课时占比接近60%;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专业选c课的理论授课约占40%,这样既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比重,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又便于课程结构外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4配合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程改革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要避免以“知识”代替“能力”设置课程,课程结构调整后教学方法可相应改进,如畜牧兽医专业要求专业技能高,也重视合作精神、吃苦耐劳、规范严谨等方面的教育。适宜开设专门课程,如举行一些专题讲座、演讲赛等特殊的教学形。

总之,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存在也不应该一层不变,要随着教育的进步和行业的发展不断改进提高。只要让专业贴近产业发展实际,课程贴近岗位实际,教学贴近学习规律,构建课程体系就会表现出合理性[8],最终能将学生培养成业务强、技能硬、知识广、素质高、适合当今经济发展的中高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恩宇.刍议.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4):179.

[2]何华西,钟金凤,刘军.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立与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4(3):45-48.

[3]刘凯.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改革探讨[J].教育.2012,28(7):57-58.

[4]董兆林.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创新教学的再认识[J].文理导航,2010,1(32):81.

[5]杨康林.藏职院畜牧兽医专业示范性建设探析[J].价值工程,2010,28(33):133-134.

[6]封家旺,金红岩,杨康林,等.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探析[J].新校园,2012,2(8):20.

畜牧兽医的主要课程篇5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3+3”;畜牧兽医专业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认真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江苏省推进教育现代化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会议精神,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江苏省2015年继续推进全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作为牵头单位,联合江苏省如东中等专业学校联合申报了畜牧兽医专业“3+3”中高职分段培养试点项目。

1人才需求背景

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主要以生猪、家禽、奶牛和肉羊为主,畜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自身的特色和趋势:一是畜牧业生产由以增加产量为主向以提高质量和增加品种为主转变;二是畜牧业的生产方式由分散为主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转变;三是畜牧业的经营方式从单一的饲养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转变。随着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快速转变,畜牧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对从业人员的需求、素质、技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畜牧业取得巨大成就的过程中,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培养了大批初、中级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但是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原有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已不能适应新的变化,产生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滞后,专业教学还没有完全结合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不够紧密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大量既懂生产又会经营管理的畜牧兽医人才的主要渠道,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打通职业教育的立交桥,增强现代畜牧业职业教育的办学吸引力,紧扣江苏现代畜牧业发展需求,中高等职业教育联合分段培养具备畜禽养殖、疫病防治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推动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农业类职业教育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普高热”的兴起,加上入学适龄青年逐年减少,生源竞争越来越激烈。职业教育,特别是现代畜牧业职业教育要增强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必须尽快增强办学实力,整合和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充分挖掘现有潜力,加快与优秀高职院校联合,增强现代畜牧业职业教育的办学吸引力。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逐渐大众化,中职学生迫切需要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已经从数量上的需求转变为层次、结构、质量上的系统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形成中高职业教育的一贯体系,让中职学校学生在就读的专业升入高职院校,保持学业的连贯性,满足中职学生追求高层次教育的迫切愿望,成了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途径。

2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原则

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牵头,联合江苏省如东中等专业学校和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探讨企业就业岗位对中、高职两个阶段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行、校、企三方共同制定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统筹构建培养目标相互融合、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统一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衔接上,根据中、高职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互衔接的、统一的课程标准,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推动基于终身教育背景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2.1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衔接的原则

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层次、类型、规格及目标定位,科学制定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中职和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在培养目标上的递进、延展和衔接的关系,保证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都能获得相应的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中高职课程体系相衔接的原则

坚持以打破传统的中、高职课程设置为逻辑起点,组建校企合作的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团队,通过深入调研与反复验证,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中、高职学生未成年与已成年的年龄段和身心特征为条件,以通用能力、专项能力和拓展能力为框架的课程体系。同时注重实践教学,力求课程方案设计充分体现能力的职业性、岗位的针对性、就业的适应性。实行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按照职业资格标准、行业企业实际要求和中等、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需要,明确各阶段的教学重点,行、校、企多方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开展教材建设。通过行业、企业参与,使课程和教材能够及时反映产业发展、技术革新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2.3中高职教学方式相衔接的原则

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培育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校园文化。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大力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建立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2.4中高职校企合作相衔接的原则

成立由行业牵头、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中高职衔接的校企合作专业理事会,专业理事会组织开展本行业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指导中高职衔接畜牧兽医专业设置和建设,指导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促进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融通。深化校企合作,实行职工互聘制度,开展企业高级技师到学校授课、学校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学生到企业实习、优先推荐学生就业等工作。

3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3.1培养目标

面向现代畜牧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发展基础和基本职业素养,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畜禽环境卫生、动物遗传繁育、畜禽饲养管理及疾病诊疗等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畜禽健康养殖与疾病防治能力,能够从事畜禽品种改良、畜禽养殖、疫病防治等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2职业(岗位)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畜禽养殖企业、畜禽良种繁育场、饲料加工与销售企业、兽药生产与销售企业、基层畜牧兽医服务机构。

(1)初始岗位:养殖企业技术员;饲料厂、兽药厂技术服务和营销人员;基层畜牧兽医服务机构技术员等岗位。

(2)发展岗位:本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一线连续工作3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进一步锻炼,可以从初始岗位升迁到发展岗位。发展岗位包括:畜禽养殖企业业务经理、技术主管、技术总监、技术场长,饲料或兽药生产及销售企业区域经理或部门经理,畜牧兽医服务机构管理员等岗位。

3.3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获得下列职业资格证书:中等职业教育阶段一般应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一般应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3.4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本专业毕业生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专业面向包括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动物生物技术方向)的本科,农牧业推广硕士(养殖技术方向)、兽医硕士以及其他类型的研究生等。

3.5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由基本文化素质课、职业技术课、专业拓展课三部分构成。

3.5.1基本文化素质课

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经济政治与社会政治、形势与政策、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等22门课程共1805学时。基本文化素质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和身心素质,提升学生的一般能力和学习能力。

3.5.2职业技术课

主要包括畜禽解剖生理、畜牧基础、兽医基础、畜禽环境卫生、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病理、养禽与禽病防治、养猪与猪病防治、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等35门课程共3387学时。职业技术课根据本专业面向的畜牧兽医行业所需的通用能力和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能力要求而设置,主要培养学生从事本行业工作具备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3.5.3专业拓展课

主要包括社交礼仪、畜禽产品加工技术、畜牧业经营管理、小动物疾病等13门共300学时。专业拓展课根据本专业面向的畜牧兽医行业所需的职业拓展能力而设,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拓展能力。

4结论

上述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是以衔接原则为基础的,无论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多么紧密,不同的生源在相同的课程体系下,必然会产生不同的适应性,这就要求我们在中职新生入学后单独组班和普通高中的生源分开,使不同的生源发挥自己的特色。我们要进一步在招生制度、培养方案、教学方式等方面探索建立中高职全面衔接的培养体系,为江苏培养更多的畜牧兽医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歆伟.论无锡工艺美术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科技资讯,2015(1):199-200.

畜牧兽医的主要课程篇6

【关键词】王川;江西省立兽医专科学校;办学特色

新旧时代交替、战时局势以及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的支持,为王川职教办学创造了条件。江西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解放前期“江西吉安、金溪、宁都等地相继发生牛瘟”,i牛瘟防治工作迫在眉睫;1934年,江西农业院院长董时进先生邀请王川主持全省兽医工作。王教授经过长期调研后,在南昌创建了江西血清制造所。由于当时兽医人才缺乏,王教授组织举办防疫人员训练班确保兽医数量。此举为以后的兽医养成所和兽医专科学校的创办提供了可能。

一、王川兽医职教办学的历程

王川于1914年至1917年在日本东京帝大留学期间主修兽医科,并且进入东京帝大研究部专攻血清制造。ii系统学习了家畜防疫和血清制造方面的专业知识。此外,王教授于1920年至1934年间,先后在江苏淮阴农校、南通学院、东南大学、中正大学、南昌大学任教或兼课,并且在上海华德奶牛场以及工商部青岛商品检验局工作。iii丰富的任教和工作经历为王教授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为创办血清制造所和兽医职教办学提供了经验参考。

1.兽医人员培训班和兽医养成所

王川于1936年创建江西血清制造所。由于兽医人才紧缺,王教授在建所的同时举办了兽医人员培训班。抗战爆发前,培训班共开办三期,为血清制造提供了人员支持。1937年底,防疫人员培训班发展成为兽医养成所,养成所内设一年制和二年制的专修科,兽医职教初具规模。

2.江西兽专

1938年11月,兽医养成所经教育部批准改为江西省立兽医专科学校,并在短期内发展成为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等兽医院校。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对兽医事业极为重视。学校几经搬迁至莲塘伍农岗前南昌乡村师范校舍,增拨经费,扩建校舍,具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1952年10月,全国高等院校进行调整,江西兽专与湖南、河南、广西三省(区)有关院校中的兽医专业组建起江西农学院兽医系,列为全国重点”,iv从此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王川兽医职教办学主要经历了从兽医人员培训班到兽医养成所,再到江西省立兽医专科学校。江西兽专是王教授办学理念和实践的主要体现,所以本文就结合江西兽专的师资队伍建设、学制与专业设置、办学成果等方面综合分析王教授的兽医职教办学特色。

二、江西兽专办学情况总结

1.兽专师资队伍建设

王教授从办学起初就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从1937年到1952年间,王教授广聘国内外具有留学经历和教学经验的教授及老师到兽专任教或兼课。

王教授自身是一名资深兽医专家。他在日本留学归国后,在江苏、湖北、江西、西北等地多所大学任教,v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参加中华农学会和中国江西畜牧学会,编写猪病学、家畜内科学道义、家畜保险等著作”,vi为我国的兽医职教提供了先进的教材参考;1940年以前,到兽专执教的老师包括留美老师张明善,讲授遗传学;留德老师盛彤笙,讲授家畜传染病;留日老师王履和,讲授家畜病理学等等vii。1940年后,在兽专任教的教师包括留英昆虫学家何琦,讲述家畜寄生虫学;留日老师王宗佑,讲授家畜内科学;留比利时老师龚芬,讲授讲授家畜外科学;此外,还留用了优秀毕业生杨圣典、谌亚英、徐先善等人留校任助教viii。据初步统计,兽专在12年间共聘请老师30余人,拥有留学经历的有10余人,占三分之一。由此可见,王校长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了具备留学经验老师的先进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为兽专办学服务。

2.兽专学制和课程设置

江西兽专在办学的14年间,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学制。兽专初期学制是三年,除招收三年制大专新生入学外,还将兽医养成所的两年制专修班,延长一年学制,转为第一届大专班。为了扩大学生来源,到1944年又增加五年制大专班。三年制招收高中毕业生,学习年限为三年,五年制招收初中毕业生,学习年限为五年。除此之外,兽专还增设研究部,招收大专院校毕业的兽医人员,参加学习三个月,连续招考两期。

江西兽专始终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学校的文化程度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三年制大专班开设高等数学、英文和第二外国语(日语)等基础学科,以及农业概论、家畜解剖学、家畜生理学、家畜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家畜传染病学、家畜内科学、家畜寄生虫学、畜产品制造、生物药品制造和兽医行政等专业课程。五年制大专班除了开设上述课程外,还须把高中必修的课程如国文、英语、化学、数学、物理等用两年的时间学完。”ix从兽专三年制和五年制大专班开设的课程可以看出,兽医专业设置做到了基础学科和专业课程的有效结合,保证了专业学习的完整性。

3.兽专办学成果

在兽专办学期间,王校长带领在校老师建立了家畜病院,该院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场地,而且解决了附近农民和城镇居民畜禽疾病求医难的问题,深受各方好评;王校长在兽专增设研究部,招收大专院校毕业的兽医人员参加学习,为期三个月,连续招考两期,共58人参加学习。研究部学员毕业后组成四个防疫大队,开展消灭牛瘟的工作x,为江西最终赢得消灭牛瘟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兽专毕业的学生大都数进入了全国各地的科研和教学机构工作。如徐汉祥进入江苏农科院牧区研究所工作,王亨之进入江西畜牧兽医研究所工作,李克平进入华东农业大学牧医系工作,葛颐昌进入福建省农哲院畜科所工作等等。

江西兽专办学14年,历经波折,曾先后招收3年制大专科13届,5年制大专科4届,研究部招考培养学员两期。共培养高级兽医300多人。分布在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国几十个省区的兽医生物药品制造、教学、科研、兽医防治和卫生等部门,成为兽医技术骨干。

三、王川兽医职教办学的特色总结

王川是我国兽医生物药品制造的开拓者,是江西高等兽医教育的奠基人。他充分利用其留学和工作经验,为兽专师资队伍建设、学制制定、专业设置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努力。下面就王教授的兽医职教办学特色作出总结:

1.重视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王川充分认识到政府不重视和战争等客观因素对其兽医职教办学的局限性,于是根据社会需求制定了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兽医人员培训班是为了满足血清制造和生产的需求,三个月为一期,共开办三期;兽医养成所初具学校规模,内设一年制和二年制的专修科;江西兽专是经教育部批准的专科学校,并在两、三年内发展成为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高等兽医院校。设置了三年制大专班、五年制大专班和研究部。从王川办学的时间线来看,可以总结出此特点。

2.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教学理念

王校长办学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除了血清所可供学生实习外,还根据教学需要,增设内科诊断、病理寄生虫、解剖和细菌免疫等六个实验室,创办实习牧场和家畜病院,同时还陆续收集病理、解剖标本。每个阶段性课程结束后,必由主持教师率领学生参加实习。学校安排毕业班全体学生共20人到血清制造所实习,要求从洗瓶子、做棉塞、消毒和采血做起,使学生接触实际,获益甚大。此外,家畜病院不仅提供了学生的实习场地,同时还解决了附近农民和城镇居民畜禽疾病求医难得问题。

3.利用师资优势进行专业理论的更新完善

王川在兽医职教办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师资队伍质量和数量的提升。从1938年至1952年间,共聘请20余位具有留学经历的教授和老师到兽专执教或兼课。这些留学生在国外学习了先进的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具备了科学完备的教学理念和工作经验。在兽专授课期间,很多老师主编或参与编写了多本专业教材,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为兽专以至国内各大兽医专科学校提供了教学经验和教材参考。除此之外,兽专还聘请了国内很多经验丰富的中青年老师以及留用优秀毕业生做助教,为兽专的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4.采取技术推广和行政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为了推广兽医技术,组织兽医工作,王校长主张要依靠行政力量。为此学校专门开设了一门《兽医行政》课程,由他亲自讲授。大致内容是:兽医行政概论;疫情调查统计;制定家畜防疫计划;设置家畜防疫、诊疗机构;举办耕牛保险;宣传家畜防疫知识;组织与发动群众,开展防疫工作等等。采用技术推广和行政管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兽医行政管理水平,以符合社会的需要。

5.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和面向生产的目标

王校长办学的指导思想是学以致用。长期以来,他致力培养兽医人才,积极组建血清制造所,举办耕牛保险、设立兽医防疫处等等,都是为了更好地开展以防治牛瘟为主的畜禽疫病防治工作,以保护畜牧业生产发展。期间,由于抗日战争爆发,政府腐败无能,兽医防治工作一直没有很好开展起来。直到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对兽医工作的重视,按照王校长制定的方案,在兽专增设研究部,招收大专院校毕业的兽医人员。第一届研究生毕业之际,江西多地牛瘟肆虐,于是这些毕业生迅速组成四个防疫大队,开展消灭牛瘟的工作,成为江西建成消灭牛瘟的之伟业的核心力量。

王教授兽医职教办学历经十六年,是江西高等兽医教育的奠基人。他的办学模式、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为当今我们的职业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具有切实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注释:

i《江西日报》,1950年6月4日。

ii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编《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校史》,1990年9月,第5页。

iii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编《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校史》,1990年9月,第5页。

iv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编《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校史》,1990年9月,第5页。

v《中国自然科学工作者登记表》,见江西省档案馆:X105-1-001。

vi《中国自然科学工作者登记表》,见江西省档案馆:X105-1-001。

vii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编《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校史》,1990年9月,第9页。

viii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编《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校史》,1990年9月,第9-10页。

ix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编《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校史》,1990年9月,第11页。

x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编《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校史》,1990年9月,第7页。

【参考文献】

[1]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校史[Z].1990.

[2]吉安、宁都、金发生牛瘟,希家畜防疫队速往诊治[n].江西日报,1950-6-49(4).

畜牧兽医的主要课程篇7

关键词:职业高中畜牧兽医专业 教学 就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250-02

随着畜禽业的快速发展,在广大农村和养殖企业需要大批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在职高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如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每一个职高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必须面对与思考的问题。因此在多年的专业课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1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在教育教学不断改革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要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就业能力培养转变,要从“满堂灌”的传统教育向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操作技能的现代教育转变。努力形成以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创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过程,真正把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学生成才,必先成人,所以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把当今社会食品、药品方面的热点问题贯穿在整个教学之中。如在《饲料与营养》课程教学中,结合我国国情和人们的生活特点,让学生明确畜牧业在我国实现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从而使学生提高了认识,激发了学习专业的责任感。同时列举“三鹿奶粉”、“瘦肉精”等事件对社会的危害、对人民群众生命的危害,教育学生树立科学饲养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学好专业,将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3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畜牧兽医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改变“纸上谈兵”的传统教学法,采取灵活多样的现代教学模式和有效课堂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3.1创设情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决定着教学的过程与方向,学生是主体,获得知识必须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主动地活动才能完成。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要运用问题驱动或任务驱动,通过创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境,激发、组织、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把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能力。如在教学《畜禽营养与饲料》中“畜禽日粮配合”一节时,笔者首先向学生展示典型的饲料配方,并引导学生分析配方中各营养物质的含量与营养价值,然后讲解饲料配方的原则、要求与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配出科学合理的畜禽日粮,并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不同种类、不同生产目的的畜禽日粮配方,然后在班内评比,看谁的配方更科学、更合理、更实用。整个过程自始至终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2营造创新教学环境,坚持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职高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这样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如在《畜禽解剖生理》课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正常畜体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在施教过程中,笔者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启发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形态构造和机能的关系、畜体和外界环境的关系。讲畜体形态构造和机能的关系时,首先讲明机能以形态构造为基础,形态构造又必须与机能相适应;形态构造决定其器官的机能,而生理机能的改变又可以影响器官的形态构造改变。两者相互依赖、互相影响。又如讲畜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时,先讲明畜体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环境条件对畜体有直接的影响,外界环境在不断变化,畜体的机能和构造就会发生相应变化,以使其适应新的环境,维持家畜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然后提出问题:“当畜体处于寒冷环境时,为什么皮肤血管会广泛收缩?为什么骨骼肌的紧张度增强而发生寒颤?”让学生思考,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使之学得活、记得牢。

3.3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学校养殖实习场、兽医门诊部,以实习教学模式为主,以示范操作在先,然后由学生实作。如讲家畜运动系统中“骨和骨骼”一节时,笔者利用骨标本、挂图将各骨的构造特点、位置关系及骨构成骨骼的有关知识讲明之后,又出示畜体骨架模型,让学生整体观察,并启发学生思考局部器官与整体形态的关系,然后要求学生绘制本地常见家畜牛或猪的全身骨骼图,以加深对畜体整体形态的印象。课后要求学生采集、制作标本,进一步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特别是解剖实习时,尽量采用新鲜正常的动物标本,边讲边做,或师生同做,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4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和适应社会的综合职业能力

在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要为基本依据,把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点和能力要素落实到专业技术课和实践教学环节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为广大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培养既懂畜牧兽医理论知识又会动手操作的实用型人才。按照市场需求,畜牧兽医专业岗位主要有畜牧技术员、饲料生产技术员、繁殖技术员、兽医技术员、检疫技术员、畜牧物资生产营销员等。要按照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着重职业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以及适应职业岗位和适应社会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其更好地适应本岗位工作需要以及应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如《猪的生产与经营》课程内容是畜禽饲养与管理人员岗位必须掌握的知识,教学本课程时,笔者常常把学生带到学校养殖场或学校附近的养殖专业大户现场教学,使学生掌握猪的饲养管理技术、疫病防疫防治技术,并请技术员现场讲解猪饲养管理的体会及养猪致富之道,进一步强化专业意识和职业岗位能力。不仅如此,在高二年级开展专业实习时,我们将学生分组分配到各区乡兽医站或中小规模养殖场跟师实习,在高三年级根据学生选择的职业岗位,将学生分配到相应的实习单位,如乡镇兽医站、中小规模养殖场、饲料厂、兽药厂等,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进一步强化了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了适应岗位和适应社会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曙晖.试析提高中职生就业能力的途径与方法[J].职业教育研究,2011,(5).

畜牧兽医的主要课程篇8

一、高职畜牧兽医实训教学现状

畜牧兽医实训教学是畜牧兽医学生在实训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切入点,获得感性认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提高整体素质的教学活动。但是,目前高职畜牧兽医实训教学的内容、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等关键要素还存在着系列问题。

(一)教育观念明显滞后

近年来,虽然高职畜牧兽医教育实训课程的受重视程度有很大提高,但教育者对实训教学的内涵以及本质了解还不够,认识也处于表浅阶段,教学中仍然是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技能与综合素质培养。实训内容重复、陈旧,仍然是验证理论性的实验占多数。实训课程的设计大多也是仅围绕着专业理论进行,理论与实践难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二)实训教学模式缺乏多样化

高职畜牧兽医已对实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及课程体系等方面都进行了整合,但教学模式还是以灌输性的方式为主,基本是在已框定的范围内完成操作,缺乏师生之间互动,学生自主性不够,创新性思维无法得到培养。另外,实训教学的安排不够系统,教学计划执行操作过程中,也存在实训时间缩短、实训内容减少、实训组织较为松散等现象。

(三)实训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实训实验场所比较落后,实验设备、仪器也存在老化、落后的问题,实验室试剂、耗材以及实验动物数量不足,许多实验实训无法正常开展,最终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难以很好培养。另外,实验室开放度也由于经费不足受到限制。大部分实验室只在学生上实验课时才开放,课余时间一般不能进入,这也阻碍了学生实训技能的提升。校内的实训基地,也往往因投入不足,规模有限,设施陈旧,无法与现代规模养殖场接轨,达不到实训目的。校外的实训基地多与企业相结合,但从经济角度出发,生产企业不可能接纳大批学生进场实训。(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要求存有很大差距实训教学需要大量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但普遍的问题是:第一,师资结构不合理,年龄断层现象突出,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协调;第二,师资较紧张,教学任务繁重,大多教师没有时间下企业锻炼,专业操作技能不熟练,尤其是由学校到学校的青年教师,往往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经验缺乏,动手能力不强。

(五)实训教学的考核力度不够

实训教学形式和环节多样,鉴于此特点,其考核也应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目前各院校对实训教学环节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考核力度也低于理论教学,考核时也往往流于形式,随意性大,对引导学生加强实训环节、增强自身能力的培养不利。

二、高职畜牧兽医实训教学体系的完善

解决高职畜牧兽医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关键是要建立一个系统科学的实训教学模式。

(一)要明确职业能力的要求

综合职业能力是超越某一具体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它所强调的是当职业或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职业技能和知识。姜大源先生认为个人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的整合状态。因此在规划实训教学人才培养目标时,除了培养学生的理论、技能知识,还应着重加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要体现职业能力的要求

1、以项目为核心进行实训课程开发。针对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的差距,对生产岗位的系列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理出一些具有综合性和代表性的工作项目,并依据岗位的工作项目来设计实训课课程大纲,进行实训课程开发。将完成此项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工作过程知识、技术性学科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进行有机的组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2、联合生产企业共同设计实训项目。实训课程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训试论高职畜牧兽医实训教学体系的完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吴瑗王燕丽李君荣摘要:通过对高职畜牧兽医实训教学现状进行调查,针对目前高职畜牧兽医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并在此基础项目应体现一定的应用价值,并能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设计的实训项目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可通过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利用企业技术资源来设计课程实训项目,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参与实训,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适应实际生产岗位。

3、生产企业参与实训教材的编写。为避免产生教材和生产实际脱节的情况,应邀请企业中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畜牧师、兽医来参与编写,以使教材科学合理、直观生动、符合生产要求。

(三)要满足职业能力的要求

良好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模式,有利于培养出满足职业能力要求的人才(如图1)。建立满足需要的实训基地,主要有以下两条途径。

1、开发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第一,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二次开发,提高设备利用率。第二,基于职业能力,坚持虚拟与真实教学并重,将两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让学生掌握现代生产新技术、新思路,获得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第三,通过真实的职业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畜牧兽医的主要课程篇9

1人才需求背景

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主要以生猪、家禽、奶牛和肉羊为主,畜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自身的特色和趋势:一是畜牧业生产由以增加产量为主向以提高质量和增加品种为主转变;二是畜牧业的生产方式由分散为主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转变;三是畜牧业的经营方式从单一的饲养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转变。随着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快速转变,畜牧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对从业人员的需求、素质、技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畜牧业取得巨大成就的过程中,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培养了大批初、中级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但是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原有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已不能适应新的变化,产生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滞后,专业教学还没有完全结合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不够紧密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大量既懂生产又会经营管理的畜牧兽医人才的主要渠道,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打通职业教育的立交桥,增强现代畜牧业职业教育的办学吸引力,紧扣江苏现代畜牧业发展需求,中高等职业教育联合分段培养具备畜禽养殖、疫病防治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推动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农业类职业教育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普高热”的兴起,加上入学适龄青年逐年减少,生源竞争越来越激烈。职业教育,特别是现代畜牧业职业教育要增强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必须尽快增强办学实力,整合和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充分挖掘现有潜力,加快与优秀高职院校联合,增强现代畜牧业职业教育的办学吸引力。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逐渐大众化,中职学生迫切需要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已经从数量上的需求转变为层次、结构、质量上的系统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形成中高职业教育的一贯体系,让中职学校学生在就读的专业升入高职院校,保持学业的连贯性,满足中职学生追求高层次教育的迫切愿望,成了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途径。

2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原则

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牵头,联合江苏省如东中等专业学校和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探讨企业就业岗位对中、高职两个阶段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行、校、企三方共同制定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统筹构建培养目标相互融合、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统一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衔接上,根据中、高职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互衔接的、统一的课程标准,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推动基于终身教育背景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2.1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衔接的原则

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层次、类型、规格及目标定位,科学制定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中职和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在培养目标上的递进、延展和衔接的关系,保证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都能获得相应的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中高职课程体系相衔接的原则

坚持以打破传统的中、高职课程设置为逻辑起点,组建校企合作的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团队,通过深入调研与反复验证,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中、高职学生未成年与已成年的年龄段和身心特征为条件,以通用能力、专项能力和拓展能力为框架的课程体系。同时注重实践教学,力求课程方案设计充分体现能力的职业性、岗位的针对性、就业的适应性。实行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按照职业资格标准、行业企业实际要求和中等、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需要,明确各阶段的教学重点,行、校、企多方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开展教材建设。通过行业、企业参与,使课程和教材能够及时反映产业发展、技术革新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2.3中高职教学方式相衔接的原则

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培育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校园文化。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大力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建立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2.4中高职校企合作相衔接的原则

成立由行业牵头、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中高职衔接的校企合作专业理事会,专业理事会组织开展本行业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指导中高职衔接畜牧兽医专业设置和建设,指导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促进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融通。深化校企合作,实行职工互聘制度,开展企业高级技师到学校授课、学校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学生到企业实习、优先推荐学生就业等工作。

3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3.1培养目标

面向现代畜牧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发展基础和基本职业素养,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畜禽环境卫生、动物遗传繁育、畜禽饲养管理及疾病诊疗等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畜禽健康养殖与疾病防治能力,能够从事畜禽品种改良、畜禽养殖、疫病防治等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2职业(岗位)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畜禽养殖企业、畜禽良种繁育场、饲料加工与销售企业、兽药生产与销售企业、基层畜牧兽医服务机构。

(1)初始岗位:养殖企业技术员;饲料厂、兽药厂技术服务和营销人员;基层畜牧兽医服务机构技术员等岗位。

(2)发展岗位:本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一线连续工作3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进一步锻炼,可以从初始岗位升迁到发展岗位。发展岗位包括:畜禽养殖企业业务经理、技术主管、技术总监、技术场长,饲料或兽药生产及销售企业区域经理或部门经理,畜牧兽医服务机构管理员等岗位。

3.3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获得下列职业资格证书:中等职业教育阶段一般应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一般应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3.4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本专业毕业生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专业面向包括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动物生物技术方向)的本科,农牧业推广硕士(养殖技术方向)、兽医硕士以及其他类型的研究生等。

3.5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由基本文化素质课、职业技术课、专业拓展课三部分构成。

3.5.1基本文化素质课

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经济政治与社会政治、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等22门课程共1805学时。基本文化素质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和身心素质,提升学生的一般能力和学习能力。

3.5.2职业技术课

主要包括畜禽解剖生理、畜牧基础、兽医基础、畜禽环境卫生、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病理、养禽与禽病防治、养猪与猪病防治、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等35门课程共3387学时。职业技术课根据本专业面向的畜牧兽医行业所需的通用能力和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能力要求而设置,主要培养学生从事本行业工作具备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3.5.3专业拓展课

主要包括社交礼仪、畜禽产品加工技术、畜牧业经营管理、小动物疾病等13门共300学时。专业拓展课根据本专业面向的畜牧兽医行业所需的职业拓展能力而设,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拓展能力。

畜牧兽医的主要课程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自动化发展,需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过硬,创新实践能力强以及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而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动手实践能力、自学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依据河南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结合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实践,就高职高专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畜牧兽医人才作初步的探索。

1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现状

从事畜牧兽医的工作人员待遇不高,工作地点偏远,条件艰苦,工作环境较差等,从而导致畜牧兽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不愿下到基层工作,即便到畜牧生产一线的高职高专毕业生,由于操作技能与实践能力不强,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适应专业工作岗位。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同时又拥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非常稀缺,大大妨碍了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我国当前畜牧业的发展趋势,急需既懂畜牧业生产技术又懂生产管理,具备较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

2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高职院校要与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紧密结合起来,开展畜牧兽医专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一要,结合当前高职院校本专业的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优化本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考核措施等,二要,突出特色,做好人才规格的定位,使本专业毕业生具有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动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够很好地完成满足畜牧业生产实践工作。

3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3.1培养目标定位的改革

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当前畜牧兽医专业的行业特点,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适应社会畜牧业发展需要,掌握动物养殖和疾病防治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很好地完成养殖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及服务。

3.2授课方式的改革

改变先前的以课堂讲授、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进来,要求学生动手查资料,相互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幻灯片、录像、动画等多种手段,并与案例示范、现场模拟、项目化教学等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消化的效率。

3.3专业教师职能的转变

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师不仅要加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行业前沿知识的学习,还要把握和创造各种机会,加强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便出色的完成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

3.4课程体系的改革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把畜牧业生产实际和工作岗位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以应用和能力培养为核心,准确把握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比如,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和宠物的疫病防治和训导。

3.5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闭卷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课程效果的重要指标,为了适应新形势下考核标准的需要,一门课程的总成绩可以分为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各占50%,理论成绩包括课堂的考勤、提问、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等,实践成绩包括实践课的考勤、表现、实践报告和实践课成绩等,课程实践成绩以采用现场操作为主,附以口述的方式进行考核评定。

4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4.1成立专业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

聘请校外教授、专家,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本专业的优秀教师代表等成立专业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目的是:依据企业需求论证人才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岗位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规划;加强和协助院内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专业技术岗位能力训练;为教学改革指明方向,为学生讲授本专业最新知识的研究进展,开拓学生的视野;对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4.2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加大了畜牧兽医专业的投入力度,已建成饲料分析检测与电脑配方实验室,模拟企业现场操作规程,能够完成学生实训和考核工作。现已投资建立了周口市动物防疫与检疫中心、兽医院、规模化的现代养猪场、养羊场和养鸡场等。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与省内外多家相关专业大、中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与一些条件成熟的畜牧兽医企业签署校外实`教学基地协议,为学生的校外实训搭建平台。逐步建立了高职院校与企业“互惠、互利、互动”的产学研运行机制,形成高职院校、企业、学生共赢的局面。

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可利用寒、暑假和第六学期的时间相对集中到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饲料的配方、生产、销售,动物的疫病防治、饲养管理等岗位进行实践,实现学习和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进入提前职业角色,熟识将来的就业工作岗位,除了学习从事本专业领域职业岗位必备的基本能力和技能,还要现代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手段,锻炼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与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社会和企业有充分的了解和适应,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畜牧兽医行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工作岗位。

4.3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畜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良好的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要紧密结合社会市场的人才需求,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一是,出台奖励、激励政策,大力支持本校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学位和学识;二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造各种机会,为本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顶岗锻炼等提供便利,定期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饲料加工、兽药生产、养殖等相关企业进行每年不少于一个月的实践锻炼。目的是提高教师的生产实践、技能操作能力,加强新知识和企业文化的学习,为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4.4实行“4.5+1.5”教学模式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实行的是“4.5+1.5”教学模式。前四个学期和到第五个学期的11月中旬,学生参加院内的课堂教学和院内外的实习基地实训,完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实习课程的学习任务。第五学期11月中旬,学生参加学院召开的人才招聘会之后,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针对具体岗位技术能力的要求,将岗位实训分成饲料配方与检测、动物的饲养管理、动物疫病防治等方向,在企业的相对应的岗位进行实训实习,由带队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以产学结合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岗位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也在实训中根据具体要求来完成。

4.5加强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

定期聘请相关专家、教授来学院讲授教学改革的经验与方法,并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增加教学内容,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以专业方向为单位,引导和支持畜牧兽医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科研立项工作。科研立项要改变传统的单纯的理论研究向,转变为生产实践服务,突出应用性、实用性,为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星.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完善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09(5):117-119.

[2]徐小琴,孟婷.高职动物医学专业校企合作“三赢模式”实践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5):52-54.

[3]邓华学,张传师.推行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的几项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1(7):289-290.

[4]刘诗柱,毕玉霞,付森.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7(1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