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十篇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十篇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46:47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篇1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发展趋势

一、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一)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主要内容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指的是企业的会计部门根据已审核的会计账簿资料,编制具有总结性的能够反映某一会计期间企业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及所有者权益的书面文件,并对外提供。通过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人们能够更加详细切实地了解企业的管理与发展情况,并能够根据得到的信息,对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预估,制定合乎企业自身情况的发展战略。

一般而言,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会计报表,这是财务会计报告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能够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基础信息。二是会计报表附注,主要是对会计报表做进一步的补充与解释,如会计报表的编制原则、依据、方法等,使会计报告的使用者能够更加清楚明了地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三是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用于更进一步地评析企业的财务及经营状况。使用者对会计报告有更全面透彻地认知。

(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演进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至今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演进变革,最初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比较简单,只是为企业展示经营的成果,而没有提供经营状况的具体信息,对资产与权益的概念比较模糊。随着社会经济进步与企业的发展,需要对企业的资产分配结果,即收入与费用进行明确的计量。后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及现金净额等的现金流量表也成为了会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已具有可靠的计量规则,严格地计量程序,并成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的基石。

二、现行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信息滞后,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是反映一定时期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当会计报告报出公布时,企业已经进入下一个发展时期了,会计信息的滞后于企业的发展,使得会计报告中的信息难以完整反映当前企业经营的状况,尤其当今时展瞬息万变,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滞后会导致会计信息难以充分地发挥作用,甚至使企业延误有利商机。

(二)会计信息单一,难以适应信息社会多元化要求

当今社会,信息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对于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时谁更快地掌握了更多更全面的信息,谁也就把握了市场的先机,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主要包括了基本的财务会计信息,但是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还需要更为具体的相关讯息。单一的会计信息,会使使用者的信息空间受到限制,难以迅速准确地做出决策。

(三)以货币信息为主,难以反映非货币信息

随着时代的进步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地非货币交易进入人们的生活及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包括网络数字资产、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等都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却难以反映此类信息,更无法显示这些非货币信息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因而也就降低了财会会计信息对企业发展决策的实用性。

三、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

(一)建立多层次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

在企业发展管理中,不同使用者对企业会计信息要求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为确保不同使用者尽快全面地掌握会计信息,就需要建立多层次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如构建会计基础信息,从整体上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等作为一个层次,提供与企业发展相关的其他信息,如难以准确计量的无形资产等作为另一层次,还有其他的相关非货币信息,如数字资产,衍生金融产品等会计信息,为第三层次,还有一些不可计量的如企业形象等也可作为第四层次加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根据会计信息的不同属性及标准建立多层次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使使用者获得更加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空间,从而更加准确地对企业发展做出决策。

(二)构建实时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系统

当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重大缺陷在于其信息的滞后性,容易导致决策者难以掌握最新信息,错失商机,因此,构建实时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成为未来趋势之一,首先,财务会计信息的报告可以建立实时的报告系统,规范报告的内容,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包括货币信息与非货币信息都能够尽快地传递,其次,拓展会计信息报告的方式,提升企业会计信息传递的效率,不同的使用者能够实时地接收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从而提升管理决策的时效性。

(三)发展交互式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系统

交互式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系统能够使企业会计报告的编制者与使用者进行更多的沟通,使企业会计信息的生成更加符合企业管理与发展的需要,如可根据相关利益者的需求调整报告生成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更加迅速可靠地为使用者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另外,交互式系统能够使企业的会计信息的生成有了更多方面的参与,确保信息更加实际决策的需要,有利于管理者和决策者跟家了解企业的财务与发展状况,从而制定更加准确可靠的战略决策。

参考文献

[1]徐秀艺.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析[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严颜.关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问题探讨[J].新财经(理论版),2011,(12).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篇2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告知识经济发展

一、引言

会计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是推动财务会计发展的两大动力。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已进入了一种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其的定义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与以往经济的最大不同在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不再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是直接有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它强调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人力资源创造力的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它强调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与经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企业的财务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物价变动较以往更加频繁和激烈;行业的竞争加剧;互联网在财务会计中广泛应用;金融衍生工具飞速发展,且由于衍生工具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作用,由此可能带来暴利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因此人们高度关注衍生工具的报告问题;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也日益成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键所在。

现行的报告体系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2001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遵循着特定的会计准则,采用规范、通用的格式进行编制,具有综合性、规范性等优点,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因滞后于环境的变化而显示出了它的缺陷与不足。本文通过对新环境下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弊端及局限性的分析,就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二、财务会计报告变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财务会计报告变革的必要性

会计的发展与企业的财务环境息息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推动了国际经济的迅猛发展,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则带来了极大的风险。由于一些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和表外项目不断增加,人们纷纷指出,传统的财务会计报表已不能充分披露有用的会计信息了,现有财务会计报告的缺陷与不足越来越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企业组织形式及其在社会和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不断发生变化,除了直接投资者、债权人外,企业内外还出现了大量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部门、顾客、合作伙伴、社会部门等等。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致使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提出了与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完全不同的新需求,传统工业经济下信息使用者注重的是财务信息,而在知识经济下不仅要获取财务信息,还要获取非财务信息;不仅要获取定量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定性信息;不仅要获取确定的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不确定的信息;不仅要获取历史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预测信息;不仅要获取企业整体信息,还要获取分部信息。信息使用者要求拓展信息披露的内容,在信息的质量上强调信息的相关性、一致性与及时性。

2、无法满足信息的时效性需求

信息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时效性,及时有效的信息能为商家带来滚滚利润,而延迟滞后的信息则可能导致商家丧失商机。现行财务报告的披露无法达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如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要求在年度末4个月内报出,而中期财务报告要求在中期结束后两个月内报出,这样长时间后报出的信息又有多少是有用的呢,能说明企业现在的何种价值?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两个月的时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英国的巴林银行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1994年底其账面净资产为450亿--500亿美元,而到1995年2月底,该银行已进入破产境地,此时其1994年的财务报告还未完成。由此可见,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已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同时较长的报告周期为企业进行各种幕后交易创造了时间条件,如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现象一般发生在年底编制报表前。依据过时的、经过调整的信息做决策,成功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3、无法反映非货币信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另外,企业的声誉、其能源的来源及产品的销售渠道等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但由于这些因素无法用货币形式进行描述,所以无法在财务报告中列示。信息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企业生死的竞争,但是由于现有会计报表主要是反映以货币计量的历史成本数据,在会计报表中绝大多数是有形资产的信息,而对大量无形资产的信息无法体现,从而大大消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4、无法满足对前瞻性信息的需求

传统收益表是建立在传统会计收益概念和收入费用观基础之上的财务业绩报告形式,它在物价基本稳定、市场经济活动单一、外部风险低的经济环境下是适当的,它能基本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收益。但是,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物价的波动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摆脱的现象。二战以后,持续的通货膨胀曾经席卷全球,受其影响,一些技术含量低的资产如原材料以及一些稀缺性资源如土地等的价格急速攀升,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导致那些技术含量高的资产如电子设备等价格直线下跌。20世纪80年代所兴起的金融创新,出现了价格波动性强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改变了传统资产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因而价值相对稳定的观念。会计界对于这些问题的讨论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以历史成本为计量模式的传统收益表缺乏相关性,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2000多家金融机构因从事金融工具交易而陷入财务困境,但其财务报告在危机之前仍显示"良好"的经营业绩。许多投资者认为,历史成本财务报告缺乏前瞻性、预测性的信息,不仅未能为金融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发出预警信号,甚至还误导了投资者,使其判断失误。

5、无法满足信息的可靠性需求

现有企业会计报表的局限性还表现在会计人员对会计报表信息可靠性的影响,即会计人员倾向于粉饰报表。为了合理地反映收入与费用的关系,报告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果,在期末,企业要根据配比原则进行大量的调整和转账处理,虽然对财务数据的处理是以发生交易事项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但是由于这种转账和配比处理带有主观性,加上企业的会计报表对外是提供给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使用的,从企业的管理层到财会人员都希望会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良好的经营业绩,会计人员带着这种心态来编制会计报表,就使得会计报表带有粉饰的色彩。

(二)财务会计报表变革的可行性

知识经济的兴起,网络的出现同时也为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持,表现在:

1、会计数据的载体由纸张变为磁介质和光电介质载体。

从理论上讲,数据载体的改变,从根本上消除了信息处理过程中诸多分类与再分类的技术环节;利用同一基础数据可实现信息的多维重组,从而为会计数据的分类、重组、再分类、再重组提供了无限的自由空间。

2、会计数据处理工具由算盘、草稿纸变为高速运算的计算机,并且可以进行远程计算。

计算机的使用数据处理、加工速度成千上万倍的提高,不同人员、部门之间数据处理、加工的相互合作、信息共享不再受到空间范围的局限。这种改变将使会计人员从传统的日常业务中解脱出来,进行财务会计信息的深加工,注重信息的分析,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信息支持。

3、会计信息输入输出模式由慢速、单向向高速、双向转变。

互联网的出现,不仅改慢速、单向为高速、双向,而且能适应网上交易的需要,实现实时数据的直接输入输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企业愈来愈多地通过网络与业务伙伴进行经济信息的交换与从事各种商业活动,更多地利用intranet(企业内部网)进行内部协同工作与信息管理。其结果是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储于网络与计算机之中,这样将会计信息系统内化为intranet的一部分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实时地处理与反映,并利用internet向企业外部相关的信息使用者,通过网络完成会计对内对外的目标成为了可能。

三、财务报告发展趋势展望

企业财务环境的发展变化使得要求变革现有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高,尽管这些呼声多半来自会计学术界,但也有不少来自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改进财务会计报告的建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引人注意的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即JenkinsCommittee)发表的《改进财务报告--面向用户》(improvingBusinessReporting-aCustomFocus)(1994);Stevenm.H.wallman的《财务会计与报告的未来:彩色报告方法》(1996);由索特的事项会计发展而来的事项式报告也成为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方向之一;理论界讨论的十分热烈的还有:电子联机实时报告;分部报告;交互式报告;差别报告等。

理论界对未来财务报告的种种预测,部分解决了传统财务报告的缺陷和不足,对财务报告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因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财务会计报告存在和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研究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可从对其目标、报告方式的分析入手,充分借鉴理论界对财务报告发展趋势的种种预测,确立一种适应未来财务环境,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财务报告弊端的财务报告模式。

(一)未来财务报告的目标与报告方式

1、未来财务报告目标

关于会计目标,当前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受托责任观,认为反映经营者的受托经济责任是会计的基本目标;二是决策有用观,认为向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是会计的主要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会计的目标逐渐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变,同样未来财务报告目标也将继续锁定在为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快捷灵敏的相关财务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企业的股东结构日趋多元化,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考虑现有投资者的信息需求,更要将企业推向潜在的投资者,吸引潜在投资者的注意。为做到这些,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要向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的信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随时向外提供信息,同时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仍然要坚持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与可比性,尤其是在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权衡中更偏向于相关性。历史(事后)信息满足可靠性,同时也是相关性的基础;未来预测(事前)信息满足相关性,同时应强调对预测信息的规范,尽可能提高预测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达到这样的境界之后,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矛盾就减缓了。两者的相互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2、未来财务报告方式

未来财务报告在信息载体(存储介质)、传递方式与表述方式等方面都将与传统方式作不同程度的告别。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与提高,企业总有一天会取消纸质(书面、报纸)财务报告的印刷与传递,而是在网上信息;信息使用者也不必等待寄送或亲自去获取财务报告。在信息的表述方式上,不再仅限于文字与表格方式,而是更多地运用图形与音像方式恰如其分地表达信息内涵,做到图文并茂,音像俱全,使信息的表达更形象、直观、更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因此,未来财务报告应是在网络上转输的、表式信息与音像化信息相结合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实时报告。中国证监会在2000年1月1日发出通告,要求上市公司除在证监会指定的报刊杂志上登载年报摘要外,必须上网公告,而且对于在网上的年报信息要承担同样的责任。

(二)未来财务报告模式展望

笔者认为未来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是一种以事项会计为基础的,可以向信息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交互式的实时报告。这种财务报告模式借鉴与融合了现有的几种对未来财务报告的预测,它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全面收益报表(第四财务报表)为支柱。

首先,未来的财务报告由于信息量的不断扩大,会显得更加冗长,很可能出现信息混乱甚至污染,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使用上的不便。事实上外部信息使用者总是试图索取更多的信息,源于他们不了解企业的内部经营状况,企业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黑匣子,而他们作为投资者或债权人却不得不与企业发生经济关系。因此他们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只能一味要求增加信息量,而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他们又显得束手无策。实际上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走进黑匣子,随时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要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我们可以借鉴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打开企业这个黑匣子,让外部信息使用者有限进入企业内部,使之在规定的范围内与企业进行信息交流,从而改变用户被动接受会计信息的现状。同时通过双向的信息传递,使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做到知己知彼,减轻信息的不对称现象,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这种财务报告模式可以使信息使用者通过反馈系统参与报告的生成过程,能更好的满足他们对信息的不同需求。另外,通过交互式报告模式还可以将企业的财务信息置于使用者的监督之下,从而增强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其次,这种财务报告模式是一种实时报告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信息的时效性问题。它通过提供实时的财务信息,为经营决策者和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服务。这里所讲的"实时"有相对实时和绝对实时之分。企业可以根据成本效益原则,视企业自身的情况而定,可以每发生一笔交易就报告一次,实施绝对的实时报告,也可以一天,十天,半个月,一个月报告一次,实施相对的实时报告。当然,实时财务报告系统对企业的it技术有较高的要求,但它对于适时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

再次,这种财务报告模式通过增加全面收益报表,可以让报表使用者更清楚地得到有关一个企业财务业绩的全部信息,更好的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特别是反映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信息的要求。

最后,未来财务会计报告在计价模式上将向多元计价模式发展,由历史成本计量到公允价值计量,同时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在披露信息的范围上将有很大的扩展,将多多反映非货币性的信息,像关于企业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方面的信息。

未来的财务报告包含大量的非财务信息,这些信息都由会计部门披露,必然会影响会计部门的工作效率。而非财务信息的可靠性至今未有一个有效的保障机制,把非财务信息纳入会计披露内容必然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为此,在未来的财务会计报告中,可以借鉴分部式报告的观点,可以考虑让相关部门参与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比如,有关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由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确认、计量,同时可由人事部门协助披露人事政策及其变动方面的最新信息;有关销售协议方面的信息由销售部门披露;有关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由公关部门协助会计部门披露。在未来的财务报告中,披露部门从会计部门拓展到人事、销售、公关等部门。借鉴彩色报告的观点,把这些部门的信息分为核心与非核心信息。非核心信息作为公共产品具有及时使用性,不需保密,可以对外公开,核心信息只由财务部门、企业高层管理当局和董事会主要成员垄断使用,不对外公开。

(三)几点建议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资本市场必将获得充分的发展,广大的投资者将逐渐成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重要的使用者之一。他们的经济决策越来越复杂,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从长远来看,我们需要将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摆在核心和重要的位置上,相应的改变会计信息重可靠轻相关的现状,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充分性和及时性,更好的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

不论将选择何种未来财务报告的模式,在推行之前,首先要完善它的外部环境:

第一,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为确认和计量提供依据。尤其是要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适当拓展现行价值或公允价值运用的范围。

第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分离,为突破实现原则创造条件。从根本上说,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的是不同的,如上所述,财务会计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要考虑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税务会计的目的则是保证国家能够公平、足额的征税,要考虑收益的实现性和确定性。鉴于现有财务报告的附注越来越长,企业在处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冲突时能够有制度和法律可循。

第三,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作用,为真实可靠的提供财务报告提供外在的保证。规范注册会计师"市场经济守门员"的作用。

第四,会计作为一门规范性很强的学科,拓展财务报告的模式,特别是大量表外信息的披露,必须在政府出台会计准则加以规范的前提下进行,同时独立审计工作也要随之改进,拓展审计范围,增加对前瞻性信息的审计,以防企业因提供不确定性的信息而陷入诉讼危机之中,也防止企业管理当局操纵会计信息。

知识经济的发展,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对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面对挑战,适应环境的变化,找寻一种恰当的财务报告模式,是时代赋予会计人员的使命,以上我就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谈了自己的看法,谨希望对会计报告的发展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葛家澍,2002.02:21世纪财务报告展望--迎接竞争、技术和全球化三股力量汇合的挑战,财务与会计

2.葛家澍,2000.12: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业绩报告改进的新动向,会计研究

3.葛家澍,1996.01:当前财务会计的几个问题--衍生金融工具、自创商誉和不确定性,会计研究

4.葛家澍,1993.02-03:九十年代企业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上、下),上海会计

5.程春晖,2000.12:全面收益会计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6.于振亭,2001.04:对新形势下财务报告改进与发展的建议,财会月刊

7.劳伦斯·a·温巴奇,1997.08:九十年代的财务报告势在必改,会计研究

8.肖泽忠,1996.01:信息技术与未来会计报告模式,会计研究

9.李端生李征,2001.11:网络经济下会计发展趋势,会计研究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篇3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告;发展趋势:财务报告体系

一、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缺陷与不足

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是推动财务会计发展的两大动力。21世纪世界经济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与以往经济的最大不同在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不再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是直接有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强调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人力资源创造力的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强调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使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现行的以交易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模式,势必会拒绝确认某些虽然与交易无关联但是却十分重要的期间价值变化。许多难以用货币计量的资产和负债,都未能在财务报告中进行反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活动发生的日益频繁,企业性质和活动也日益复杂,社会各部门、企业内外各种利益集团相互依赖又相互予盾。这一情况需要企业披露各方面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现行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还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因滞后于环境的变化而显示出了它的缺陷与不足。

二、财务会计报告变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财务会计报告变革的必要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金融创新日新月异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规避的巨大风险。由于现行财务报告只关注过去不注意未来;只重视货币性信息,忽视非货币性信息;只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结果,不能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的影响等等方面的弊端,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财务报告的相关性。财务报告赖以生存的基础之一是其所提供的信息具有决策有用性,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与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飞速发展产生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货币计量限制了非货币信息的反映

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信息的出现以及在企业地位的不断上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但由于这些因素苦于无法用货币形式进行确认和计量,被遗憾地排除在财务报告体系之外,大大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2 无法满足信息的时效性需求

信息的最大特点在于时效性。及时有效的信息能为商家带来不可估量的丰厚回报,而滞后的信息则可能导致商家错失商机甚至由此步入衰败的窘境。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金融工具的日新月异,经济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企业的经营类型和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会随时转换。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会计能够提供“实时”信息。为了向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治理者提供企业的经营情况,现行财务报告采取了定期报告的制度。然而,现行财务报告的披露无法达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要求,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较长的报告周期为企业进行各种幕后交易创造了“优厚”的条件,使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这样报出的信息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现在价值,过时的信息往往无助于决策甚至有害于决策。英国巴林银行倒闭一案就是最好例证。因此,满足用户信息需求,提供更短期间的财务报告就成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共同心愿。依据过时的、经过调整的会计信息做决策,成功的几率大大降低,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3 现行财务报告无法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除了投资者、债权人以外,其他与企业有利益关联的团体和个人,都有权要求企业提供他们所需的会计信息,如顾客、供应商、财务分析和咨询机构、社会公众和公共机构等。而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概念结构公告”中,立法者、金融报刊和通讯社、社会研究者、律师、经济学家等,也都被列作其它的利益关联者。并且由于这部分人构成复杂,其对企业的信息需求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比如顾客关注的是企业长期的供应能力、产品价格、产品成本和性能以及售后服务等;供应商则关心的是企业长期经营能力、信用、偿债能力等;而财务分析家更关心企业长期盈利能力、经营的稳定性和结构风险等。不同类型的信息使用者,由于其所处的地位或对利益关心的角度不同,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必然存在差异,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信息使用者,也会因其与企业利益关系在质和量上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信息需求。并且不同的使用者在信息的使用方式上也存在差别,如有的习惯于利用综合信息;有的则习惯于利用明细信息;有的倾向于使用定性信息;有的则倾向于定量信息等。而现行对外财务报告的通用框架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无法拓展信息披露的内容,并无法在信息的质量上做到相关性、一致性。

4 现行财务报告无法对企业未来价值趋势进行预测性披露

从会计要素的定义可以看出,现行财务会计报告模式下的财务报告或财务报表基本上是一张历史会计数据记录的汇总表,是向后看的财务报表。按照主流理论的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会计要素的定义应该是要包含现在和未来这两个时间点的交易和事项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这也和权责发生制的确认要求相背离――因为权责发生制原则本身已经包含了回顾过去、立足现在和展望未来三个环节。传统财务报告在物价基本稳定、市场经济活动比较单一、外部风险较弱的经济环境下基本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收益。但是,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物价的波动已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摆脱的现象。20世纪80年代所兴起的金融创新。出现了价格波动性强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从而改变了传统资产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因而产生了价值相对稳定的观念。以历史成本为计量模式财务报告缺乏前瞻性、预测性的信息,不仅不能为金融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发出预警信号,甚至还误导了投资者,使其判断失误,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5 现行财务报告体系鹭有会计人员粉饰报表的空间

企业为了合理地反映收入与费用的关系,报告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果,在期末企业要根据配比原则进行大量的调整处理,虽然对财务数据的处理是以发生交易事项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但是由于这种转账和配比处理带有相当大的主观性,加上企业的会计报表信息使用者是投资者和债权人,从企业的管理层到财会人员都希望会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良好的经营业绩。为展现“良好的经营业绩”,会计人会主观地粉饰会计报表,使会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大

大降低。

(二)财务会计报表变革的可行性

知识经济时代为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变革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1会计数据的载体已有了质的飞跃

数据载体的改变实现了利用同一基础数据可实现信息的多维透视,从而为会计数据的分类、重组、再分类、再重组提供了无限的自由空间,为数据的多层次、多角度综合利用提供了物质上的支持。

2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会计数据的加工、利用提供了保障

计算机的使用使会计数据处理、加工速度成万倍的提高,不同人员、部门之间数据的加工、利用和信息共享不再受到空间范围的局限。这种改变将使会计人员从传统的日常业务中解脱出来,进行财务会计信息的深加工,注重信息的分析,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信息支持。

3,会计信息输入输出模式的转变使会计信息网络化威为可能

互联网的出现实现了实时数据的直接输入输出。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战略合作伙伴进行经济信息的交换、从事各种商业活动,并更多地利用企业内部网进行内部协同工作与信息管理。这样将会计信息系统内化为lntranet的一部分,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实时地处理与反映,并利用internet向企业外部相关的信息使用者,通过网络完成会计对内对外的目标成为了可能。

二、对财务报告发展趋势的展望

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和生产力发生巨大变革的同时,企业财务环境的发展变化使得社会各界对财务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行财务报告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财务报告的变革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改进财务会计报告的建议众说纷纭:彩色报告、索特的事项会计发展而来的事项式报告、电子联机实时报告、分部报告、交互式报告、差别报告等成为理论界对未来财务报告发展的预测。

笔者认为未来财务报告应具备以下特点:应重视对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和风险信息的披露:应注重对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应当披露股东权益稀释方面的信息:应重视企业全面收益信息的披露;应重视对公司未来价值趋势预测信息的披露;应重视对社会的贡献及其贡献额的分配披露;应重视企业对环境影响的信息披露;应重视对企业消耗自然资源的情况的披露。为此应从财务报告体系和报告模式的分析入手,确立一种适应未来财务环境、财务报告体系和财务报告模式。

(一)未来财务报告的体系

1未来财务报告的目标

当前理论界对会计目标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受托责任观,认为反映经营者的受托经济责任是会计的基本目标;二是决策有用观。认为向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是会计的主要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会计的目标逐渐倾向决策有用观,同样未来财务报告目标也将继续锁定在为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快捷灵敏的相关财务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企业的股东结构日趋多元化,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考虑现有投资者的信息需求,更要将企业推向潜在的投资者,吸引潜在投资者的注意。为做到这些,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要向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的信息。

2未来财务目标对财务报告体系的要求

在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中。基本和通用的财务报表有三张: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对传统财务报告体系在国外会计理论界存在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适应未来财务目标的会计体系要能实现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随时向外提供信息,同时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仍然要坚持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与可比性,尤其是在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权衡中更偏向于相关性。历史(事后)信息满足可靠性,同时也是相关性的基础;未来预测(事前)信息满足相关性。同时应强调对预测信息的规范,尽可能提高预测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3未来理想的财务报告体系

针对未来财务报告体系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在肯定三大基本财务报表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它们,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和财务会计信息各方使用者对财务报告提出的更高要求,可以补充新的报表来构造一个多元化的财务报告体系。

(1)增值表。现行财务报告的服务主体是投资者和债权人,所披露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投资与信贷决策相关的企业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在这些报表中不能体现企业对社会的真实贡献额,更不能反映贡献额的分配。因此,在1975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了增值表,并将它作为第四会计报表。增值表不仅能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更多的信息,有利于国家考核、评价企业,还会取得公众的好感。在我国这样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中,增值表无疑具有更大的意义,应当积极研究增值表的理论和编制方法,尽早将其纳入我国财务报告体系中。

(2)未来前景报表。传统财务报告为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其财务信息都来源于历史资料,这些信息是“向后看”的,而信息使用者在决策时要“向前看”。所以在实质上,上述信息的可靠性很低。在经济环境变化不显著的情况下,报表使用者可以简单地用反映企业过去经营成果以及行为因果联系的财务报告去推测企业的未来,但在经济环境剧烈变化的条件下却不行,因而就要求财务报告具有预测内容。至于如何披露预测信息,理论上讲可以编制未来前景报表,但从实践上讲,编制该报表的技术难度较大。尽管如此,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完善,企业财会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企业未来前景报表的编制将成为可能。

(二)未来财务报告模式展望

笔者认为未来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是一种以事项会计为基础的,可以向信息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交互式的实时报告。这种财务报告模式借鉴与融合了现有的几种对未来财务报告的预测。它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增值表未来前景报表为支柱。构建科学的报告模式:

1 构造交互式报告模式

未来的财务报告由于信息量的不断扩大,会显得更加冗长,很可能出现信息混乱甚至污染,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使用上的不便。事实上外部信息使用者总是试图索取更多的信息,源于他们不了解企业的内部经营状况,企业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黑匣子,而他们作为投资者或债权人却不得不与企业发生经济关系。因此他们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只能一味要求增加信息量,而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他们又显得束手无策。实际上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走进黑匣子,随时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要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我们可以借鉴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打开企业这个黑匣子,让外部信息使用者有限进入企业内部,使之在规定的范围内与企业进行信息交流,从而改变用户被动接受会计信息的现状。同时通过

双向的信息传递,使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做到知己知彼,减轻信息的不对称现象,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这种财务报告模式可以使信息使用者通过参与报告的生成过程,能更好的满足他们对信息的不同需求。另外,通过交互式报告模式还可以将企业的财务信息置于使用者的监督之下,从而增强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2 构造实时呈报的财务报告模式

传统的财务报告是建立在会计分期假设的基础上的,财务报告通常是定期提供,特别是年度财务报告成为会计的传统,以适应人们对年度财富分配的需要并降低信息披露成本。但随着财务信息决策用途的增强,年度信息的披露远远不能满足投资决策对信息及时性的要求。由于受到会计信息约束条件――效益性原则的支配,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除应适合客户的需要外,还应当充分考虑会计信息费用与会计信息效用价值的比例关系。基于此,传统的财务报告更多地选择了定期报告,尤其是年度报告。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信息产生成本大幅度下降,同时计算机的随时寄存功能。也使得财务信息的日常揭示成为可能,甚至可以实现以事项法为基础的实时呈报。

在不完全了解信息使用的需求和决策模型的情况下,会计应立足于提供与各种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的信息,由使用者从中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即将数据综合的任务交给信息使用者。换言之,事项法要求企业提供“原汁原味”的信息,怎样应用这些信息是使用者自己的事。在技术上支持这种实时呈报系统的是由数据库技术、国际互联网、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超级文本、远程通讯技术以及光盘存储技术等构成的一种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系统。它的建立将彻底解决财务信息滞后的问题,极大地提高财务会计信息在决策中的作用。

3 构造内容丰富的财务报告模式

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未来财务报告的内容将不断丰富,从而能更好地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

(1)计量模式的多重选择。历史成本计量是传统会计计量的核心,在强调收益计量且相对稳定的传统会计环境中,历史成本因其客观性和可验证性的优点而被广为推崇。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它的缺陷也暴露无遗,全球性通货膨胀促成了现行成本法等通货膨胀计量模式的适时提出;创新金融工具的出现引发了会计计量模式的多元化。历史成本计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价值等计量模式。可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和风险,具有较高的决策相关性,打破了历史成本法的一统天下,丰富了会计计量模式。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属性的会计计量模式的逐步形成及其所具有的客观性已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承认。美、英等国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制定的现行会计准则中,都已开始普遍地使用公允价值概念。我国也已在债务重组、非贷币易等具体准则中尝试运用这种计量模式。可以相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其他计量模式的广泛应用将极大地丰富财务报告的内容。

(2)信息披露形式的多样化。现行的财务报告实际上是一种通用的财务报告,它提供给不同使用者以相同的报告,并将不同企业的财务报告标准化。以确保财务会计信息遵循可比性原则,但却丧失了灵活性,特别是在信息使用者日益复杂化的今天,传统的财务报表模式难以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从而促成了财务报表模式的变革。

①由单一的表式信息转变为表式信息与图象化信息的结合。以报表方式来反映信息被实践证明是一种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式,但这种有效和节约是针对手工会计和传统信息传输技术条件而言的。在现代信息条件下,这种有效和节约已不再成为阻碍其他信息揭示方式出现的理由,表式信息可以给使用者提供大量的信息,便于其阅读,而图象化信息直观明了,更容易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所接受。

②注重主体信息的同时,充分披露关联方信息。基于会计信息财富分配用途的考虑,会计主体的确立是传统会计系统的一个重要前提。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组织的垂直控制结构正在发生网络化的变化,这种环境的改变使得会计主体假设开始失去原有的合理性,而与其相适应的会计信息的作用也日益降低。此外,技术生产的合理计量在主观上也需要突破传统会计主体的范围。因为技术的先进程度需要与其他企业同类技术相比,才可以进行合理的衡量。这就要求会计信息的揭示要突破传统会计的空间范围。

③货币计量信息与非货币计量信息的结合。财务报告以货币作为计量手段来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用货币计量的信息可以汇总、总括和进行比较,但在这优点背后却隐藏着明显的不足之处:第一货币计量建立在币值不变的前提下,但现实货币在其运动中的价值是经常变动的,有时甚至变动很大,这就导致了财务报告的表述偏离了企业实际进行的价值活动;第二现行财务报告还掩盖了大量相关且有用的非货币信息的事实,如企业管理者的信誉、企业职工的团队精神、企业的创新能力等。因此,货币信息和非货币信息的结合,将成为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篇4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告发展趋势改进措施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是推动财务会计发展的两大动力。与经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企业的财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物价变动更加频繁和激烈;行业竞争加剧;互联网在财务会计中广泛应用;金融衍生工具发展速度迅猛,且金融衍生工具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由此带来的高效益和巨大风险共存,利润和风险就像一把双刃剑。知识就是力量,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日益扩大,成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市场价值的关键,同时,知识产权也是企业的软竞争实力。

一、财务报告发展趋势畅想

财务报告是衡量企业运行状态、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针对企业内部财务环境发展变化及外部经济的发展加速,企业的财务报告将向着更多、更广的方向发展。

(一)增加财务业绩报表

在现行财务报表的基本构成基础上,适当增加企业业绩报表,能进一步掌握企业经营状况。近年来,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把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放在财务报告改革的首位,即提倡在三张主表之后加上第四张,即“财务业绩报表”。它集中反映一个企业的全部业绩,从而更全面、更系统地反映以前被忽略的部分,如外币折算差额、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随着我国金融业务的发展,公允价值将作为衍生工具的计量属性,即成为第四张报表的计量基础,从而容纳衍生工具公允价值的变动,便于投资者充分了解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和报酬。

(二)不定期增加社会责任报告

现行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产生最大的利润,即利益最大化,企业将更多地融入社会中,正因为如此,企业将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所以企业可以适时出具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报告。社会责任报告是用来反映职工培训、健康安全条件、人力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及公益性捐赠等信息。在未来的财务报告中增加社会责任信息,即增加有关企业污染环境的状况及治理污染、绿化情况、保护耕地等可持续发展的相关信息,有利于整个社会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坚定投资者的信心,进而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

(三)企业财务报告的表现和反映

企业财务报告除反映前述信息外,还应表现和反映以下信息,以帮助投资者及其他信息使用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方向、发展前景、利润所得、经营理念。这些包括企业治理当局的分析与评价、当地治理部分如工商、环保、技术监视、安监部分的评价。财务报告的发展是循序渐进、逐步改良而逐渐完善的,一次、两次甚至多次的改革不能一步到位。科学发展具有继续性,而且可靠性始终是人们在决策中衡量信息质量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总之,财务报告应从实际出发,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与进步,进行适时的调整、改进。

二、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具体改进措施

(一)丰富、完善财务报告的格式

财务会计报表变革的可行性以知识经济的爆炸式发展、网络的大规模普及为基础,上述也为其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表现为会计数据由纸质的载体进而升级为以磁介质和光介质为载体。从一定程度上讲,数据载体的变化升级,从根本上消除了信息处理过程中分类与再分类的重复繁冗的环节,即利用同一基础信息可实现信息的重新组合,从而为会计数据的分类、重组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会计数据处理工具从纯手工——算盘而演变成为计算机,并可以进行过程运算,这种处理方式消除了地域、空间、时间等障碍因素,并可以对报表数据进行深度加工,使之为企业决策做出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支持,使报告在互联网上公布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财务数据,而信息使用者也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甄选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编制实时财务报告

传统的企业财务报告不是实时报告,而是事后报告,不能在第一时间内反馈企业财务情况,如年度报告,是根据一年的各种会计数据经过加工、整理、分析形成的。报告的周期长,时限久,工作量繁冗,并且传统的财务报告由于手工处理的低效率和完成审计程序时所需的限制而不能做到及时编报、及时报出,就导致企业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刚一报出便过时。随着it、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而及时性大幅提升,并且企业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金融衍生工具不断涌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突发性因素日益突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周期随之缩短。因此,必须构建一套能够提供实时信息的财务报告体系,使其时间和周期不再是财务报告的约束条件。

(三)注重揭示非财务非货币信息

在当下日益发展的经济环境中,与企业决策相关的信息不仅包括财务信息,还包括非财务信息,且非财务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如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客户满足程度、客户满意度、新产品开发和应用、行业发展及竞争趋势分析,这些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经营模式、发展远景及行业的景气程度。企业的经营者利用财务信息及非财务信息做出科学、系统的分析,并运用到企业实际的运作当中,使企业的财务报告更加透明,使可理解性更强。但为了确保被表露的非财务信息的正确性,企业可以答应相关部分参与到这些信息的搜集、编报中。

(四)丰富现行财务报告内容

财务报表附注对报表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且逐渐成为正确解读报表数据和判定决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国会计报表附注,现阶段主要侧重于对表内项目的解释,并且主要是以财务信息为主,而对于表外信息中关于企业未来的机会风险、筹资、投资风险、通货膨胀、行业信息等一些影响企业外部环境的非财务信息表露得太少。

参考文献:

[1]徐秀艺.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6-28.

[2]李晓莉.现行财务报告缺陷分析研究[J].财会探析,2010:78.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篇5

[关键词]财务报告模式缺陷改进

一、我国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缺陷分析

(一)报送方式统一,缺乏灵活性

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是一种通用的标准报告模式。这种通用的财务报告的好处在于降低了提供信息的成本,满足了信息使用者的共性需求。但不同信息使用者的具体决策及其模式千差万别,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也必然各不相同,通用财务报告显然难以满足所有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导致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大大降低。同时,现行财务报告的格式,项目编排以及报送方式都是统一的,缺乏灵活性。

(二)内容上信息不完整,披露不充分

1、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仅把重点放在存货、厂房、设备等实物性资产上,极少关注知识产权、科学技术、人力资源、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资本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性因素。由于大量的人力资源、智力资产未能进入现行财务报告系统,致使其市场价值与财务报告中的资产价值严重背离,这就使得现行财务报告无法反映企业应有的实力与规模。以微软公司为例,据美国《商业周刊》1997年资料,其市场价值为1485.9亿美元,在全球1000家大公司中排名第五,但其资产负债表上显示的资产仅有143.87亿美元。按照资产负债表数据,微软根本无法列入大型公司的行列。为什么一个全球公认的大公司,其财务报表却无法显示它应有的实力与规模?原因很简单,微软公司最大的财富是它所拥有的大量高科技人才。

2、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注重财务信息,忽视非财务信息。这是因为现行制度要求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当今世界,企业所处的环境已发生较大的变化,非财务信息的决策价值越来越重要。信息使用者更关心企业经营业绩信息、企业管理当局的分析评价、前瞻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性信息、背景信息等非财务信息。

3、现行财务报告缺乏预测信息,忽略了企业未来可能的经济活动。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完善,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都急需了解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情况。而目前,我国只要求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中公布盈利预测信息。预测信息虽然缺乏可靠的保证,但毕竟能克服历史信息的不足,增强用户决策与评价的相关性,应当成为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方向。

4、现行财务报告提供的分部信息不足。由于集团各公司的行业不同、区域不同,其利润率、物价水平、发展机会、未来前景和投资风险都有差异,合并报表就显得过于笼统,无法揭示各分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和机会。

5、现行财务报告只注重自身经济利益,而不注意反映与企业息息相关的社会、环境等相关信息。在新形势下,信息使用者不仅关注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更关注企业的社会贡献率、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等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因为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导致的管制成本足以影响企业日后长远的经营业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三)计量上注重历史成本信息,强调实现原则

1、现行财务报告反映的是资产的历史成本信息,然而,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技术更新的变化,已使其失去本来的面目。而且,现行财务报告还允许采用和选择摊销、折旧、递延、预提等不同会计程序和方法,从而使报表上反映的资产数额不能真实地表达其经济价值,不是高估就是低估。

2、现行财务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为编制基础。权责发生制强调的是收入与费用的归属时期,而不管是否在本期实际收付现金。而且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物价波动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摆脱的现象,如果继续采用这种形式的收益表将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发展。

(四)时效性差,会计信息滞后

;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是根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一般按年、月编制。这种报告在经济生活较为稳定的情况下,信息使用者可以大致准确地预测企业下一年甚至以后几年的财务状况。但面临的现实是,市场竞争加剧、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这就使得现行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差,会计信息滞后,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二、我国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改进建议

(一)建立多元化的财务报告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报告可以是形式多样:

1、数据库报告模式。企业将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原始数据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中,数据库方式的会计信息是呈现原始状态的“随选信息”,其具有潜在性、可塑性及共享性等特征。信息使用者可根据个人偏好进行分析与取舍,再生成符合决策目标和要求的相关信息。这种方式能更好地展示使用者需求个性化的一面,这必将极大地改变现行财务报告单调的色彩,拓展报告形式并使之呈现多样性。据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1992年就建立了全国性的公司会计数据库,即电子数据收集、分析和提取系统(eDGaR),信息使用者通过inteRnet就能及时查找和提取该数据库中的会计信息,从而降低信息搜寻成本,提高决策的时效性。

2、彩色报告模式。美国学者韦尔曼(wallman)提出的“彩色模式理论”,将财务报告分为五个层次,以报告完全符合传统会计确认与计量标准的事项作为第一层次(财务报告的核心层次),逐级下推,到最后一个层次只披露符合相关性原则的事项。按照这个模式,财务报告既提供财务信息,又揭示非财务信息,如顾客的满意程度、环境保护等;既反映历史信息,又提供预测性信息,如企业未来的经济利益和风险;既包括有形资产信息,又包括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信息,如自创商誉、知识资产等。这一模式披露的会计信息,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能够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二)编制全面收益报告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允价值作为一种重要的计量属性,在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

在我国公允价值的运用却并不顺利,原因是“在我国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公允价值难以取得,而且容易为关联方利用,影响价值的公允性,成为上市公司经理人操纵利润的工具”,但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全面收益报告解决的。纵观英、美各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的有关的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全面收益大致采用了以下三种报告方式:

1、两表法。英美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财务会计业绩报告的改进集中表现在:在传统的“收益表”或“损益表”基础上增加一张“全面收益表”或“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益表”,将分散在传统财务报告之外的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聚集到第二财务业绩报表中去,以便使报表使用者更清楚地了解一个企业有关财务业绩的全部信息。

2、一表法。即扩展损益表。FaSB在FaS130中也允许企业编制扩展损益表,即在损益表的净利润下列示其他全面收益项目最后报告全面收益总额。

3、权益变动法。美国、新西兰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允许采用权益变动表报告其他全面收益表。除iaSC外都要求在权益变动表中报告全面收益总额。

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分三部循序渐进推进全面收益报告。第一步,在目前全面收益项目较少的情况下,先在损益表附注中揭示其他全面收益信息。第二步,在其他全面收益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当各种资产的公允价值都比较容易获得时编制全面收益表作为第二张业绩报表。第三步,按照“单一业绩观”编制统一的财务业绩报告,将损益表和全面收益表合并为一张报表。

(三)扩大财务报告内容,充分提示

1、加紧对软资产的确认与计量。软资产包括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等,它是知识经济中最重要、最核心的要素。

2、披露非财务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企业经营业绩信息,如市场份额、用户满意程度、新产品开发和服务等;有关股东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前瞻性信息,即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以及管理部门的计划等;企业管理当局的分析评价;背景信息,包括企业经营业务、资产范围与内容、主要竞争对手以及企业发展目标等。非财务信息披露的方式比较灵活,可用文字或数据形式在报表附注、招股说明书、年度财务报告等处加以说明。

3、编制预测财务报告。预测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发展前景、赢利性预测、管理当局的远景规划,企业面临的机会与风险等。当然,预测信息的提供也应当注意成本与效益,在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在保护商业秘密和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之间进行权衡。预测信息一般可采用上年、本年和下年三栏式结构来编制预测资产负债表、预测利润表和预测现金流量表。

4、编制分部报告。分部报告通过将一个企业所有附属机构的重要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按地区、行业和产品类别等分解归类,以向各种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集团不同分部的财务信息。

5、补充社会责任信息。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因此更应关注企业在环境保护、解决就业、职工教育与培训,劳资关系、公益事业、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社区建设等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

(四)实时报告

为克服现行财务报告时效性差的问题,可在保留现行定期报告模式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实时报告。由于internet在商业中的应用,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在于网络与计算机中,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企业外部人员可以适时地得到企业财务和非财务的动态信息。为会计信息的搜集、处理、传递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大大降低了信息披露成本。

参考文献:

[1]朱印书.现行财务报告的模式及改进建议[J].宁夏社会科学,2003.

[2]裘宗舜,张思群.全面收益理论:一种全新的收益观[J].财会月刊,2004.

[3]周志平.论财务报告改革[J].湖北社会科学,2003.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篇6

关键词财务报告;会计环境;发展趋势

国务院2000年颁布的《企业财务报告条例》指出,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报告,由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根据2006年2月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30号》,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附注等。

在西方,财务信息的披露经过了以账本披露为主体(12世纪到15世纪)、以财务报表披露为主体(15世纪到20世纪)和以财务报告披露为主体(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的三个时期,财务报告的产生及每一次发展变化无一不是会计环境变化的结果。当经济、法律、社会文化、政治、科学技术以及自然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同时也对财务报告的实质内容及形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他们对财务报告的影响或早或晚、或多或少,使得财务报告不断发展变化。以更好地适应财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一、会计环境的含义和内容

财务报告在现实应用中的缺陷是它不能够满足环境的变化。会计环境是指会计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各项条件的综合。它包括存在于会计主体内的会计内环境和存在于会计主体外的会计外环境。生产实践中与会计相关的内容称为会计外环境,而会计实践则称为会计内环境,会计环境是会计内环境与会计外环境的有机结合。内环境决定了会计本质、职能、程序和方法;外环境决定了会计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影响会计的程序和方法。

二、现行财务报告存在的局限性

现行财务报告披露偏重于财务信息的披露,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不足。

由于企业间竞争的加剧,诸如产品销售渠道、市场份额、用户满意程度、新产品开发和服务、企业经营业务、资产范围与内容、主要竞争对手及企业发展目标、企业管理当局的分析评价、有关股东和主要管理人员的信息、企业管理能力、职员结构及主要职员素质等非财务信息显得越发重要。非财务信息不仅是企业管理者有关政府部门了解企业并加强对企业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也是投资人、债权人等其他利害相关者分析企业未来发展前景所必需的信息。缺少了这部分信息,他们对企业未来的盈利分析必然会受到影响,也就难以达到财务报告真实公允反映财务状况的目标,从而无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揭示,所以企业应该将相关的非财务信息作为我国财务报告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现行财务报告偏重于反映企业历史经营活动的财务信息。而对未来经济活动的披露不足,缺乏前瞻性财务信息对经营业务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的反映。现行的财务报告主要提供以历史成本为主的财务信息,缺少有关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风险与报酬机会以及种种不确定性的财务信息的披露。缺少能够对决策有用的、体现企业现在及未来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预测性信息的披露。这使得现行财务报告无法反映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由于顾及和判断的客观存在,“不确定性”充斥着整个会计处理过程。

现行财务报告很少涉及社会责任方面的内容,不能全面反映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忽视了企业与周围自身环境方面的信息。只侧重于反映企业自身的经营业绩。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兼顾经济的增长与社会责任的承担。要求企业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对因自身原因造成的资源损耗、人员消耗、土地利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核算和计量。并对这些信息予以披露。而这样导致的管制成本足以影响企业日后长远的经营业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所以,企业财务报告中应加入经济责任观念。从会计角度来讲。较为系统地研究作为“可持续发展”问题核心之一的自然资源形成、开发、运用、存储、保护和再生产的经济效益核算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

会计环境的变化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变化。而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财务信息需求。会计环境的变化诱致了新的会计信息需求,在这一需求的拉动下,会计披露得以发展。因此会计披露发展的动因在于不断满足会计环境变化所导致的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扩大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范围。增加对知识产权、人力资源、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的财务信息的披露,使财务报告由解释有形资产为主向解释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并重转变。从现有的情况看。无形资产在企业持续经营中的地位至少在目前还没有重要到可以完全取代有形资产的地步。因此,会计系统在解释无形资产的同时不能忽视有形资产的计量显得十分必要。鉴于当前各方面条件尚未成熟。为解决信息使用者的燃眉之急,可以借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准则委员会(1aSC)在金融工具问题上的做法:首先着重解决相关信息披露问题,暂时绕过确认与计量问题,待时机成熟之后再研究确认与计量的实务操作。在未解决之前,可以遵循充分揭示原则,即凡是为达到公正表达企业经济事项所必需的信息,均应完整提供。使用户易于理解。

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的信息量,提高非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及数量。现行财务报告仅仅对财务定量信息予以揭示,不能够完全分析出给企业长期价值创造带来影响的具体因素。现行财务报告体系自财务报告中揭示了大量包括定性信息在内的非财务信息,但并不是说财务会计报告披露了这些非财务信息,这只是借助非财务信息来辅助说明和解释财务信息。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准确地理解与运用财务信息,从而提升财务信息的价值。未来的会计应在拓展财务信息的深度与广度上下功夫,为增加财务信息的价值服务。

加强披露财务预测信息。可以增加预测性财务报告,使财务报告由解释事后信息为主向解释事后信息与前瞻性信息并重转变。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财务报表基本上是一张历史数据记录的汇总表,是一种向后看的会计报表。预测性财务报告是建立在对未来经济条件和行为方案进行假设的基础上。反映企业下一年度或未来期间的主要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的报表。目前我国只要求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中公布盈利预测信息。另外,编制预测财务报告也只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需要,预测信息虽然缺乏可靠的保证,但它毕竟能克服历史信息的不足,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会计信息,以增加使用者决策和评价的相关性,应当成为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借鉴西方许多企业编制并对外公布的“预测财务报告”,它采用与传统财务报告相问的报表形式。这种做法无论从编制角度。还是从使用角度来讲都有极大的好处,特别是便于对比,从而进行差异分析,充分发挥预测性财务信息的作用。超级秘书网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篇7

关键词:环境报告书;企业社会责任;运作效率;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报告的产生背景

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全球经济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也使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然而在这背后,人们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水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短缺等等。这些问题不断干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此同时,经济的进步带领人们走进了知识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人们逐渐开始有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因此在现代社会,利益相关者不仅会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会重视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环境、资源以及社会的影响,对企业环境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环境报告书就是为了满足这些信息需求而产生的。环境报告书是反映企业及其所属业务部门和生产单位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环境影响,以及为了减轻和消除有害环境影响所进行的努力及其成果的书面报告[1]。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愿景和战略,保护环境的承诺,为减少污染所建立的管理系统或政策,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在环保方面取得的业绩,对环境风险的评估等各种各样的企业环境信息。通过编制环境信息报告,企业能够向外界披露这些信息,满足各领域对信息有所需求的信息使用者。

二、环境报告的重要性

(一)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学术报告《共同的未来》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要着眼于社会效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长期有效的发展。而且企业立足于社会,享受自然资源以及社会给予的保护和权利,有责任回馈社会,并对除股东以外的其他社会成员如消费者、员工等乃至人类后代负责。

环境报告书披露了企业与环境的关系,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以iBm公司2011年的环境报告书为例,该报告:一、解释公司在保护环境方面的投资以及回报,向股东和债权人说明资金是如何运用和回收的;二、阐述公司所使用的材料和技术对环境无害,让消费者以及环保组织等放心;三、描述对排放有害物质的严格控制,致力于降低排放;四、介绍对产品的管理,包括产品的包装、安全性、回收与再利用等,控制每个环节不伤害环境,尽到对环境和对未来的责任;五、介绍与能源和气候相关的项目,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购买使用可再生能源等。这份环境报告书向全体社会成员表明了iBm公司与环境的友好关系和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决心以及致力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承诺,塑造了良好的公司形象,让外界更信赖iBm公司,让消费者更愿意购买iBm公司的产品。

(二)降低企业负面影响

环境报告书除上述内容外,还可以包括对与企业相关的环境污染或资源浪费等负面事件的回应,包括紧急事态的处理、管理办法、向外界道歉以及对未来的承诺等等,有效的回应能降低事件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保护企业形象,尽量减少公司未来将面临的损失。

以英国石油公司Bp为例,该公司因操作不当以及监控不力,在2010年发生漏油事件,即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海洋遭到严重污染,周围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湿地和海滩被毁,居民的健康受到影响,当地旅游业、渔业遭受严重打击。这次事件对Bp的负面影响极大,因此从2010年开始,Bp公司每年的环境报告书都包括了对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回应。2010年的环境报告书详细介绍了对事件的调查和回应:包括衡量对环境的影响,对当地居民和社区的赔偿、对油污的清理工作等,也包括了对未来保护环境和资源、支持当地渔业及旅游业的承诺等内容。2011年和2012年的环境报告书则继续跟进漏油事件的最新动态,Bp公司表示“利用从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吸取的教训”,设立了专门的项目来增强安全和风险管理。通过这些环境报告书,社会看到了Bp公司的努力,谴责也逐渐减少。公司的声誉虽然暂时还无法挽回,但负面影响已显著降低。

(三)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编制环境报告书时,企业需要收集公司各个流程的信息,包括原材料的采购与使用、加工处理、产品的包装运输、科学技术的使用等,然后进行归纳总结,筛选编制报告所需要的环境信息。相关人员在采集这些信息的同时,也对公司的业务流程进行了监督,使得资源浪费和低效率操作的概率降低。除此之外,为更高效地采集、披露和利用环境信息,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系统来监控整个企业的运作,在控制环境污染,监管资源浪费和低效使用的同时,有效提高整个企业的运作效率。

以日本东芝集团2012年的环境报告书为例,该集团环境报告书的生产流程部分详细记录了产品的“绿色生产”流程,并用流程图表示各个细节,解释了在各环节中集团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温室气体的排放等,同时计算了生产流程的生态效益。东芝集团在收集这些生产流程环境信息的同时,充分了解了每个环节,奠定了流程优化和流程再造的基础,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提高了生态效益。东芝集团的环境报告书还包括“绿色产品”、“绿色科技”、“绿色管理”等部分。其中“绿色管理”这一模块阐述了企业一整套环境管理的机制,包括环境成本控制、环境会计审计、外界对企业的评价等,表明东芝集团建立的机制能够对企业的运作进行严格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

三、中国的现状

环境报告书在国外早已盛行,而且国外企业并不仅仅局限于环境报告,而是采取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形式,既披露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污染排放、资源使用效率等,也披露经济活动对人文社会的影响,如提高(企业扩张)或降低(企业裁员)就业率,公司占地对当地娱乐设施的影响、是否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等。相较而言,中国在环境报告书以及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方面非常落后,企业通常都不会编制环境报告书,披露环境信息也仅是在会计报表附注里作出简要说明,而进行环境成本核算的更是少之又少。这主要与我国的会计制度与法规有关。尽管我国已制定并颁布了不少环境法律法规,但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法制体系,涉及环境因素的会计法规几乎是空白[2]。会计制度与法规不健全,对企业的环境信息监管力度不够强,再加上企业对环境报告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企业不重视环境报告书的编制以及对环境信息的披露,甚至是不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相对于其他社会成员而言,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最大的。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先从企业做起。因此政府应该完善会计制度,制定关于环境会计的法规,要求企业,尤其是对环境有巨大影响的企业,如重工业、石油天然气行业、印染业等行业,规范编制环境报告书,披露企业环境信息。

参考文献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财务报告;模式

一、信息技术对财务报告模式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大型或超大型的企业或企业集团不断涌现。作为全面、集中和概括地向有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信息的财务报告,正面临着深刻的变化和严峻的挑战。

(一)对财务报告基本假设的影响

企业财务报告要受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影响,会计基本假设是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基本前提,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这些基本假设将发生明显的变化。

只有在会计主体假设基础上,企业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才有空间归属。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出现,跨行业、跨地区和跨国界的企业集团不断涌现,为了完成某一目标而在短时间内结合形成的存在于计算机网络的临时结盟体――虚拟企业,也可以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解散和重构。这将使得对会计主体的界定产生更大的困难,同时也使得财务会计报告反映的内容更加复杂,企业集团内部母子公司之间的差异性与同质性信息更加难以区分。

在持续经营假设基础之上,企业资产的价值以历史成本计价,而不是采用现行市价;收入与费用的确认采用权责发生制而不是收付实现制。但是,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收付实现制、公允价值将更加适合某些企业的需要。一些网络上的虚拟企业生存和发展周期变化很快,持续经营假设就会被打破,严格的会计分期也将失去存在的基础,这必然影响财务报告的反映。

在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阶段,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加快,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增加以及汇率与货币币值的变动更加频繁,加剧了金融风险,客观上要求使用全球统一的电子货币进行贸易结算。传统财务报告的单一货币计量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将是多国货币、电子货币。而且对于一些非货币指标,如企业经营战略、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等,更能代表一个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可它们又不能在报表上用货币来表示。

(二)对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影响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了八项反映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基本原则,虽然强化了对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原则,但没有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要求。由于采用历史成本原则作为基本的计量属性,相关性和及时性都受到了制约。

相关性要求企业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提供相关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企业会计信息。一方面,财务报告中主要反映的是财务信息,而对决策有重要意义的非财务信息反映不足;另一方面,财务报告体系将各会计要素定义为是由过去交易和事项所带来的结果,这就使得整个财务报告的核心部分(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必然是面向过去的,会计信息不能很好地反映物价变动和经济环境变化等情况,从而使会计信息失去相关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它涉及到及时收集信息、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但我国相关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报告既有较长的编报周期,又有较长的报送延迟期,它显然会大大降低会计信息的实用价值,影响到相关利益者的决策,与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实时提供和传送的使用要求相矛盾。

(三)对财务报告基本内容的影响

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大财务报表为主的报告体系,基本能适应工业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要求,能对企业经济发展起到必要的监督作用。但是随着20世纪末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股份制及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兴起,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有了很大的变化,信息使用者已不再满足于对企业过去的财务信息的了解,而要求了解更多关于企业未来的、非财务的信息。可是,传统会计报告对于这类信息的编报是远远不够的,这便导致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全貌。这种供求不平衡的矛盾必然会导致传统财务报告模式的变革,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等因素将构成财务报告的新内容。

(四)对财务报告方式手段的影响

传统财务报告采用手工、笔录的方法,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借助标准的、通用的三张报表为载体,向有关管理部门报送,或者通过指定的少数报刊登载的方式和手段来进行披露,严重制约了信息的及时性,忽略了不同信息使用者在需求上的差别。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除了采用传统的书面报告形式外,还应采用计算机实时处理系统。通过财务会计软件,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也完成了财务会计报告的大部分工作,财务会计信息可以及时、准确地收集、加工处理,并安全地送到信息使用者的手中。

二、it环境下财务报告模式应用的特点

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在it环境下,这一目标得到了更好的强化,而且财务报告本身又有许多新的特点。

(一)财务报告生成与报送的实时性

在it环境下,企业将处于一个实时的、动态变化的状态之中,它自身需要随时掌握事物发展的动态,要迅速而有效地获得有用的信息资源,要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和生成即时的财务报告,提供给决策者。而对于财务报告使用者来说,也希望随时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能在任何时候都能找到与其决策目标相一致的财务信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正好能为用户的这一需求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在线的财务报告,在保证财务信息客观性的基础上,实时地传输财务信息,在充分满足准则规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把编报周期缩短,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决策风险。

(二)财务报告信息的多元性

在it环境下,企业投资主体呈多元化趋势,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地域空间的实体都可参与进来,对企业财务报告的需求也是多元的。为满足这一客观需要,财务报告的内容、表现形式、计量属性都将体现出多元性的特点。

在财务报告内容上,既有财务信息又有非财务信息,既有定量信息又有定性信息,既有总括信息又有明细信息,既有反映实物资产的数量信息又有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信息,既有历史信息又有预测信息;在表现形式上,由单一的数字、文字等纯文本的信息转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信息,从静态走向动态;在计量属性上,由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发展到以历史成本为主,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多种计量属性并用的格局,从而更加准确地表示各会计要素的实际价值。

(三)财务报告信息按需定制

在传统报告模式下,企业通常提供通用化的财务报告供用户使用,一方面用户得不到想要的财务信息;另一方面又要对大量无关的财务信息进行筛选,这使得财务信息有用性大大降低。it环境下,企业在提供通用化的、保证客观性、可比性等质量特征的财务报告,以满足用户共同需求的基础上,还可额外按用户需求而定制适合用户个性化的财务报告信息,为用户量身定做。

(四)财务报告信息的交互性

在传统报告模式下,企业提供什么样的财务报告,使用者就只能接受什么样的财务信息,信息使用者处于一种被动接收信息状态。在it环境下,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起与财务报告提供者的良好交互平台,把自己的需求告诉给企业,企业就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差异化地提供信息给使用者。

(五)财务报告信息的共享性

共享性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在it环境下,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把需要对外提供的通用性的、差异性的财务报告信息进行共享,让更广阔的地域空间范围内的信息使用者以最低的成本获取和使用相关的财务信息,并且还可以减少数据产生差错的几率,更好地为财务业务协同提供服务。

(六)财务报告信息的安全性

在it环境下,信息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信息必须是真实可靠的,是完整的,是没有经过非法篡改的。一方面要保障提供信息的物理实体,如机房、电脑、通信线路等的安全;另一方面又要保障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同时也要防范计算机病毒、木马的破坏,更要防范人为破坏现象的发生。只有根据安全可靠的财务报告信息,信息使用者才能做出正确决策。

三、it环境下财务报告模式评价与选择

自从计算机技术开始在经济管理领域应用以来,人们都没有停止对财务报告模式的探索。在it环境下,财务报告模式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种模式,财务报告提供者在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后来确定满足各方需要的报告模式。

(一)经济事项报告模式

经济事项报告模式是美国会计学会基本理论委员会的一位成员Scort于1969年提出并大力倡导的。他认为传统的报告模式是一种以计算最大收益和资本价值为目的的“价值模式”,仅报告综合性会计信息,不能满足使用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而经济事项报告模式提供与决策模型有关经济事项的具体细节,以便各使用者自己选择所需信息。在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下,这种模式的信息含量、信息范围扩大,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貌;灵活性增强,使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大大提高。但在经济事项的确定和信息安全方面仍有一些难点。

(二)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

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是按顾客需要大规模地组织生产(mC)思想在财务报告中的应用,目的是通过按需求编制的报告来满足不同使用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它要求财务报告系统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并允许报告单位与使用者相互沟通。它具有灵活性、交互式和实时报告的特征,能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进而提高市场效率和减轻信息不对称性。但这也会增加企业的信息处理成本,会出现包括信息负荷、数据多义性和报告操纵等问题。

(三)实时报告模式

实时财务报告模式是指企业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企业所发生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事项反映在财务报告上,并将其存储在可供使用者查阅的数据库中,供使用者随时查询,及时向投资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实时报告模式解决了现存财务信息滞后的问题,极大地提高财务信息以及会计信息系统在决策中的地位。

(四)差别报告模式

从信息提供者角度来看,企业可以有选择、有重点地对外披露某些使用者特殊需求的信息,从而可以为不同使用者提供在内容或时间上有差别的财务报告。企业既可满足特定使用者的特殊信息需要,又可避免因广泛对外披露内部信息而对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

(五)在线报告模式

在线报告模式通过internet,采用超文本形式,将企业发生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事项实时地反映在财务报告中,并将报告的内容存储在相应的数据库中,财务报告使用者只要登录到企业网站上,就可以获取相关的即时信息。该模式较好地体现了相关性、及时性,因为广泛应用超链接技术,并以超文本或超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对财务报告信息的查找与阅读也十分方便。

以上的几种财务报告模式是经济与技术发展到不同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们的应用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企业应根据自身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不同进行综合评价,从而确定既满足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又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财务会计信息。就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而言,差别报告、在线报告结合经济事项报告模式将是it环境下财务报告模式应用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宏.论信息技术时代财务报告模式的转换.经济问题,2002,(10):47-49.

[2]张天西,薛许军,林进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研究.会计研究,2003,(3):47-52.

[3]肖泽忠.大规模按需报告的公司财务报告模式.会计研究,2000,(1):43-49.

[4]杨爱君.经济事项报告模式初探.上海会计,2001,(3):53-54.

[5]何日胜.财务会计报告的新模式:网上实时报告.财会月刊(综合),2006,(12):23-24.

[6]郑婉君.网络时代财务报告模式的创新.财会通讯(学术),2005,(2):108-110.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篇9

关键词:分部报告;缺陷;改进

   一、企业分部报告及意义

   所谓分部报告,就是将一家企业所有分支机构的重要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信息,按行业、地区、产品等标准分解归类而编制的会计报表。着名会计学家迈克尔顿·查特菲尔德曾经指出:“会计的发展应是反映性的。”分部报告的产生也不例外,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提高,使分部报告有了产生的必要,而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支持则加速了分部报告的产生。

   企业提供分部报告是为了帮助会计报表使用者评估不同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分析风险和报酬,以便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经营业绩,从整体上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作出更准确的判断,为其进行决策提供依据。具体来说,分部报告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企业投资者、债权人进行决策提供更为具体、准确的经济信息。企业的投资者包括现有的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企业现有的投资者通过分部报告,了解企业对其投资在企业不同行业、地区的使用情况、盈利能力及风险大小,为其是否追加投资或转移投资提供依据。企业的潜在投资者,可利用分部报告,了解企业各分部的经营现状,预测企业的成长性及各分部的风险,从而决定是否进行投资。对于债权人来说,通过分部报告,不仅可以了解其借出资金在各分部的风险和盈利能力,还可以了解企业是否按借款合同的规定在某一分部使用资金,防止其利益被损害。

   2.为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对于跨地区、多元化经营的企业来说,企业的整体风险与回报是由企业生产经营分部、各生产经营地区的风险和回报所构成的。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及提供的服务所具有的风险和回报是不相同的,在不同地区的生产经营也具有不同的风险和回报。企业管理当局可以通过分部报告了解企业各行业、各部分和各地区的风险及经营业绩,有助于比较、评价和考核其不同行业、部门和地区的盈利能力,预测其在不同行业、部门和地区的投资风险和发展前景,及时发现其在不同行业、部门和地区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将那些风险大、回报率低、没有成长潜力或影响公司整体业务发展的子公司、部门或产品生产线剥离出企业,使资源集中于经营重点,从而使其更具竞争力。

   3.为国家经济管理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提供依据。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可通过分部报告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宏观分类统计,了解各行业、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和考核国民经济总体的运行情况及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法规,适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另外,如果跨地区、多元化经营的企业不披露分部信息,那么那些在单一地区、单一经营的企业就会处于竞争劣势,因为与这些企业相比,跨地区、多元化经营的企业披露的信息透明度较低,含糊不清。因此,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可通过企业分部信息的披露,促进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公平竞争,搞好综合平衡,保持整个国民经济健康运行。

   二、我国企业分部报告现状及不足

   我国企业对分部信息的披露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从1994年1月证监会首次在颁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以下简称《准则第二号》)中对公司的分部信息做了模糊的定性描述要求,至2001年财政部先后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分部报告》(征求意见稿),更加系统、全面地对分部报告编制方法和应提供的信息进行了规范,充分体现了我国分部报告规范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趋势。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篇10

现行的报告体系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2001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遵循着特定的会计准则,采用规范、通用的格式进行编制,具有综合性、规范性等优点,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因滞后于环境的变化而显示出了它的缺陷与不足。下面就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商榷.

一、财务会计报告变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财务会计报告变革的必要性

会计的发展与企业的财务环境息息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推动了国际经济的迅猛发展,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则带来了极大的风险。由于一些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和表外项目不断增加,人们纷纷指出,传统的财务会计报表已不能充分披露有用的会计信息了,现有财务会计报告的缺陷与不足越来越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企业组织形式及其在社会和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不断发生变化,除了直接投资者、债权人外,企业内外还出现了大量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部门、顾客、合作伙伴、社会部门等等。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致使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提出了与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完全不同的新需求,传统工业经济下信息使用者注重的是财务信息,而在知识经济下不仅要获取财务信息,还要获取非财务信息;不仅要获取定量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定性信息;不仅要获取确定的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不确定的信息;不仅要获取历史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预测信息;不仅要获取企业整体信息,还要获取分部信息。信息使用者要求拓展信息披露的内容,在信息的质量上强调信息的相关性、一致性与及时性。

2、无法满足信息的时效性需求

信息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时效性,及时有效的信息能为商家带来滚滚利润,而延迟滞后的信息则可能导致商家丧失商机。现行财务报告的披露无法达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如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要求在年度末4个月内报出,而中期财务报告要求在中期结束后两个月内报出,这样长时间后报出的信息又有多少是有用的呢,能说明企业现在的何种价值?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两个月的时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英国的巴林银行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1994年底其账面净资产为450亿--500亿美元,而到1995年2月底,该银行已进入破产境地,此时其1994年的财务报告还未完成。由此可见,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已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同时较长的报告周期为企业进行各种幕后交易创造了时间条件,如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现象一般发生在年底编制报表前。依据过时的、经过调整的信息做决策,成功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3、无法反映非货币信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另外,企业的声誉、其能源的来源及产品的销售渠道等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但由于这些因素无法用货币形式进行描述,所以无法在财务报告中列示。信息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企业生死的竞争,但是由于现有会计报表主要是反映以货币计量的历史成本数据,在会计报表中绝大多数是有形资产的信息,而对大量无形资产的信息无法体现,从而大大消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4、无法满足对前瞻性信息的需求

传统收益表是建立在传统会计收益概念和收入费用观基础之上的财务业绩报告形式,它在物价基本稳定、市场经济活动单一、外部风险低的经济环境下是适当的,它能基本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收益。但是,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物价的波动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摆脱的现象。二战以后,持续的通货膨胀曾经席卷全球,受其影响,一些技术含量低的资产如原材料以及一些稀缺性资源如土地等的价格急速攀升,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导致那些技术含量高的资产如电子设备等价格直线下跌。20世纪80年代所兴起的金融创新,出现了价格波动性强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改变了传统资产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因而价值相对稳定的观念。会计界对于这些问题的讨论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以历史成本为计量模式的传统收益表缺乏相关性,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2000多家金融机构因从事金融工具交易而陷入财务困境,但其财务报告在危机之前仍显示"良好"的经营业绩。许多投资者认为,历史成本财务报告缺乏前瞻性、预测性的信息,不仅未能为金融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发出预警信号,甚至还误导了投资者,使其判断失误。

5、无法满足信息的可靠性需求

现有企业会计报表的局限性还表现在会计人员对会计报表信息可靠性的影响,即会计人员倾向于粉饰报表。为了合理地反映收入与费用的关系,报告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果,在期末,企业要根据配比原则进行大量的调整和转账处理,虽然对财务数据的处理是以发生交易事项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但是由于这种转账和配比处理带有主观性,加上企业的会计报表对外是提供给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使用的,从企业的管理层到财会人员都希望会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良好的经营业绩,会计人员带着这种心态来编制会计报表,就使得会计报表带有粉饰的色彩。

(二)财务会计报表变革的可行性

知识经济的兴起,网络的出现同时也为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持,表现在:

1、会计数据的载体由纸张变为磁介质和光电介质载体。

从理论上讲,数据载体的改变,从根本上消除了信息处理过程中诸多分类与再分类的技术环节;利用同一基础数据可实现信息的多维重组,从而为会计数据的分类、重组、再分类、再重组提供了无限的自由空间。

2、会计数据处理工具由算盘、草稿纸变为高速运算的计算机,并且可以进行远程计算。

计算机的使用数据处理、加工速度成千上万倍的提高,不同人员、部门之间数据处理、加工的相互合作、信息共享不再受到空间范围的局限。这种改变将使会计人员从传统的日常业务中解脱出来,进行财务会计信息的深加工,注重信息的分析,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信息支持。

3、会计信息输入输出模式由慢速、单向向高速、双向转变。

互联网的出现,不仅改慢速、单向为高速、双向,而且能适应网上交易的需要,实现实时数据的直接输入输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企业愈来愈多地通过网络与业务伙伴进行经济信息的交换与从事各种商业活动,更多地利用企业内部网进行内部协同工作与信息管理。其结果是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储于网络与计算机之中,这样将会计信息系统内化为企业内部网的一部分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实时地处理与反映,并利用企业内部网向企业外部相关的信息使用者,通过网络完成会计对内对外的目标成为了可能。

二、财务报告发展趋势展望

企业财务环境的发展变化使得要求变革现有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高,尽管这些呼声多半来自会计学术界,但也有不少来自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理论界讨论的十分热烈的有:电子联机实时报告;分部报告;交互式报告;差别报告等。

理论界对未来财务报告的种种预测,部分解决了传统财务报告的缺陷和不足,对财务报告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因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财务会计报告存在和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研究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可从对其目标、报告方式的分析入手,充分借鉴理论界对财务报告发展趋势的种种预测,确立一种适应未来财务环境,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财务报告弊端的财务报告模式。

(一)未来财务报告的目标与报告方式

1、未来财务报告目标

关于会计目标,当前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受托责任观,认为反映经营者的受托经济责任是会计的基本目标;二是决策有用观,认为向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是会计的主要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会计的目标逐渐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变,同样未来财务报告目标也将继续锁定在为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快捷灵敏的相关财务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企业的股东结构日趋多元化,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考虑现有投资者的信息需求,更要将企业推向潜在的投资者,吸引潜在投资者的注意。为做到这些,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要向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的信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随时向外提供信息,同时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仍然要坚持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与可比性,尤其是在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权衡中更偏向于相关性。历史(事后)信息满足可靠性,同时也是相关性的基础;未来预测(事前)信息满足相关性,同时应强调对预测信息的规范,尽可能提高预测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达到这样的境界之后,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矛盾就减缓了。两者的相互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2、未来财务报告方式

未来财务报告在信息载体(存储介质)、传递方式与表述方式等方面都将与传统方式作不同程度的告别。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与提高,企业总有一天会取消纸质(书面、报纸)财务报告的印刷与传递,而是在网上信息;信息使用者也不必等待寄送或亲自去获取财务报告。在信息的表述方式上,不再仅限于文字与表格方式,而是更多地运用图形与音像方式恰如其分地表达信息内涵,做到图文并茂,音像俱全,使信息的表达更形象、直观、更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因此,未来财务报告应是在网络上转输的、表式信息与音像化信息相结合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实时报告。中国证监会在2000年1月1日发出通告,要求上市公司除在证监会指定的报刊杂志上登载年报摘要外,必须上网公告,而且对于在网上的年报信息要承担同样的责任。

(二)未来财务报告模式展望

未来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是一种以事项会计为基础的,可以向信息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交互式的实时报告。这种财务报告模式借鉴与融合了现有的几种对未来财务报告的预测,它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全面收益报表(第四财务报表)为支柱。

首先,未来的财务报告由于信息量的不断扩大,会显得更加冗长,很可能出现信息混乱甚至污染,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使用上的不便。事实上外部信息使用者总是试图索取更多的信息,源于他们不了解企业的内部经营状况,企业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黑匣子,而他们作为投资者或债权人却不得不与企业发生经济关系。因此他们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只能一味要求增加信息量,而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他们又显得束手无策。实际上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走进黑匣子,随时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要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我们可以借鉴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打开企业这个黑匣子,让外部信息使用者有限进入企业内部,使之在规定的范围内与企业进行信息交流,从而改变用户被动接受会计信息的现状。同时通过双向的信息传递,使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做到知己知彼,减轻信息的不对称现象,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这种财务报告模式可以使信息使用者通过反馈系统参与报告的生成过程,能更好的满足他们对信息的不同需求。另外,通过交互式报告模式还可以将企业的财务信息置于使用者的监督之下,从而增强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其次,这种财务报告模式是一种实时报告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信息的时效性问题。它通过提供实时的财务信息,为经营决策者和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服务。这里所讲的"实时"有相对实时和绝对实时之分。企业可以根据成本效益原则,视企业自身的情况而定,可以每发生一笔交易就报告一次,实施绝对的实时报告,也可以一天,十天,半个月,一个月报告一次,实施相对的实时报告。当然,实时财务报告系统对企业的it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对于适时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再次,这种财务报告模式通过增加全面收益报表,可以让报表使用者更清楚地得到有关一个企业财务业绩的全部信息,更好的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特别是反映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信息的要求。

最后,未来财务会计报告在计价模式上将向多元计价模式发展,由历史成本计量到公允价值计量,同时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在披露信息的范围上将有很大的扩展,将多多反映非货币性的信息,像关于企业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方面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