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温室效应形成的原理十篇温室效应形成的原理十篇

温室效应形成的原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4:45

温室效应形成的原理篇1

近年来,随着国家“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政策的出台和农业产业结构的深化调整,全国各级政府对设施,农业更加重视,投入不断加大,使全国设施面积逐年扩大,设施高效经济作物生产与传统大田粮食作物生产之间争地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土地资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更加突出。为保证粮食作物的生产面积,2010年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联合发文,禁止在基本农田上进行设施农业建设。这给全国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设施农业向非耕地发展以及减少设施建设新增面积提高已有设施的周年利用率成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设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日光温室具有节能、环保,能充分利用冬季休闲土地和劳动力的显著优点,但其土地利用率低,夏季休闲不能生产的缺点也严重制约着其进一步向现代化温室方向发展的中长期前景。对日光温室的技术升级已经成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设施农业科研和生产的重大研究课题。

随着近年来日光温室跨度、高度和空间尺寸的不断加大,一些环境控制装备也开始在日光温室中尝试使用。如通常在连栋温室中使用的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在一些农业科技示范园、设施农业休闲园以及专业化生产企业中的花卉生产和育苗生产的日光温室中已经开始使用,这对提高日光温室的周年利用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湿帘风机降温系统是大型连栋温室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降温措施,不论设计方法和运行管理在大型连栋温室中都比较成熟,但应用在日光温室中,由于日光温室体型和空间的特殊性,湿帘风机降温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尚有许多研究和探讨的地方。

湿帘风机系统降温原理

湿帘风机降温系统是利用水蒸发吸热的原理,将湿帘安装在温室的一侧,风机安装在温室湿帘的对面一侧,当需要降温时,风机启动,将温室内的高温空气强制抽出,造成温室内的负压;同时,水泵将水打在湿帘表面,室外热空气被风机形成的负压吸入室内时,以一定的速度从湿帘的孔隙中穿过,导致湿帘表面水分蒸发而吸收通过湿帘空气的热量,使之降温后进入温室,冷空气流经温室,再吸收室内热量后,经风机排出,从而达到温室降温目的。

湿帘风机系统的构成

由以上降温的原理可知,湿帘风机降温系统由湿帘加湿降温系统和风机排风系统两部分组成。湿帘加湿降温系统包括湿帘、支撑湿帘的湿帘箱体或支撑构件、加湿湿帘的配水和供回水管路、水泵、集水池(水箱)、过滤装置、水位调控装置及电动控制系统等,见图1。

湿帘风机系统在日光温室中的安装方式

湿帘风机系统设计安装中要求湿帘和风机分别安装在温室不同的位置,且相互之间的距离尽量保持在30~50m的范围内。结合日光温室的结构形式和空间尺寸,湿帘风机的安装方式有以下几种。山墙湿帘-山墙风机安装法

山墙湿帘-山墙风机安装法是日光温室安装湿帘风机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分别将湿帘和风机安装在日光温室的东、西两堵山墙上(图2),温室一侧山墙进风、另一侧山墙排风,实现室内的纵向通风,排除室内热量。这种安装方法一般要求湿帘安装在温室的上风向,风机安装在温室的下风向,主要是为了减少风机阻力,提高湿帘风机降温的效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讲的风向为当地夏季的主导风向,因为温室湿帘风机系统主要在夏季运行,而非全年或冬季运行。如果由于其他原因不能按照上述风向要求布置湿帘风机时,在设计中需要将风机的风量加大20%。

由于日光温室长度一般都在60m以上,按照湿帘风机之间30~50m的合理设计距离,直接在日光温室的两堵山墙上分别安装湿帘和风机,由于距离超长,温室的降温效果将受到很大影响,甚至无法工作。为此,对于长度超过50m的温室,一般将温室分为两段,即在日光温室的中部增加两堵相距3~5m的山墙,将一栋温室分为两间,在中部两堵山墙上分别安装湿帘,在温室两端的山墙上分别安装风机,形成两间温室内不同方向的气流流场,如图3。湿帘风机运行期间,将中间两堵山墙之间的屋面打开,形成湿帘的进风口,可有效保证湿帘进风口气流的畅通。

这种方法虽然增加了两堵山墙,浪费了一定的种植面积,中间山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其附近室内种植作物的采光,但这种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日光温室长度超出湿帘风机有效工作间距的问题,权衡利弊,还是利大于弊。冬季湿帘风机系统不工作期间,也可以将中部两堵山墙用塑料薄膜覆盖,如同日光温室一样进行生产或作为温室管理的操作间放置农具、农资或供管理人员休息之用。此外,一般将湿帘的供水水池放置在中部两堵山墙之间,也避免了设置在温室中占用种植空间。关于在后墙设置两个湿帘的做法,文中增加了一种安装方法,见“后墙湿帘-山墙风机安装法”。

室内湿帘-山墙风机安装法

室内湿帘-山墙风机安装法也称为活动湿帘安装法。其原理基本和上述山墙湿帘-山墙风机中将超长日光温室分为两间安装湿帘风机的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该方法用可拆装式简易隔墙代替山墙湿帘-山墙风机中永久性建设的中间两堵山墙,如图4a,因而也减少了建设成本。在夏季降温季节将湿帘临时安装在可拆装式隔墙上,打开相邻两隔墙之间的屋面,形成湿帘进风口,风机仍然像山墙湿帘-山墙风机中一样永久性地安装在温室的两侧山墙。度过夏季降温季节后,拆除湿帘及温室内隔墙,如图4b,封闭相邻两隔墙之间的屋面,即形成一间整体温室。由于取消了温室中部两堵永久性山墙,一方面减少了温室的建设成本,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冬季温室生产中由于中间山墙而产生的室内阴影,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后墙湿帘一前墙风机安装法

顾名思义,后墙湿帘一前墙风机安装法就是将湿帘安装在日光温室的后墙上,将风机安装在目光温室的前墙上,形成温室内横向通风的一种湿帘风机安装方法。由于湿帘和风机分别安装在日光温室的后墙和前墙上,相比前述将湿帘风机安装在山墙上的纵向通风系统,湿帘的安装面积和风机的安装台数将大大增加,风机与湿帘之间的间距也大大减小,湿帘风机的降温效果将明显增强。当然,所用的湿帘和风机的设备和材料用量也相应增加,建设投资也随之提高。日光温室的后墙一般都是保温墙,墙体较厚,直接在后墙上安装湿帘,给温室冬季的保温带来很大影响。为此,在实际应用中将后墙做成中空墙体,将湿帘安装在温室内侧墙体中,在外侧墙体上局部开设进风口(图5),由于两堵墙体之间为中空,阻力很小,所以,从进风口进入的空气能比较均匀地分布到湿帘的入口表面,不会影响温室

夏季的降温,而到了冬季,只要对进风口局部加强保温,即可保证温室的整体保温要求,不会过多地增加温室的运行管理成本。

日光温室的前墙,也就是日光温室的南墙,是与目光温室的后墙相对应而提出的。为了提高日光温室的采光量,传统的日光温室采光屋面都是直接连到地面,所以一般也没有前墙。近年来,为了增强目光温室的保温性能,半地下室或称为下沉式结构日光温室开始大面积推广,这样也就自然出现了日光温室的南墙。但由于这种温室南墙实际上是一堵挡土墙(这也是提高温室保温性能的缘由),前面是无限深厚的土层,在其上直接安装风机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日光温室的南墙上安装风机必须对温室的结构进行改造。

对于半地下室温室,南墙必须形成独立的墙体,也就是说要在南墙的南侧留出风机排风的通道,这需要在通道的南侧再增加一道挡土墙,并要使该挡土墙高出地面一定距离,以防止地面雨水排入通道。此外,通道内也必须设置排水设施,以便能够及时排除雨雪天降落到通道内的雨雪,或者通道的顶部设置防雨顶棚。通道的宽度应以不影响风机排风为原则设置,但往往是增大通道的宽度,相应也提高了温室的造价,所以在具体工程中还是以牺牲风机的风量来缩小通道的宽度,一般通道宽度在1~2m之间。

对于超大跨度日光温室(温室跨度在10m以上),温室的高度也相应提高,这种情况下,采用半地下室结构对提高温室整体保温性能的作用将显著降低,为此,可直接将前墙砌出地面。这样,在南墙上安装风机将变得十分简单(如图6)。只要保证墙体高度满足风机的安装尺寸和排风要求即可。

温室中前墙结构如采用不透光砖墙结构,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室内地面的采光,所以,这类温室大部分用于栽培床栽培,主要种植盆花或进行工厂化育苗。但如采用透光结构(图6),则地面栽培将不受影响。由于这种风机-湿帘安装方式造价较高,不适合于生产性温室,只在一些观光休闲性的日光温室中偶有应用。

山墙湿帘-前墙风机安装法

山墙湿帘-前墙风机安装法就是在温室的两端山墙上安装湿帘,在温室的前墙上安装风机。这种安装方法实际上温室中也形成纵向通风。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安装方法风机的数量(或风量)要与安装湿帘的面积相匹配,不能像后墙湿帘-南墙风机-样在整个南墙上均匀布置风机,而应将排风风机均匀布置在靠近温室中部的南墙上,主要目的是避免风机与湿帘之间出现气流的短路。

相比后墙湿帘-前墙风机的安装方法,山墙湿帘-前墙风机安装法避免了对后墙的大规模改造,温室建设成本大幅度降低,但由于增长了冷空气的路径,降温的效果将有明显的下降,但与温室中部山墙安装湿帘、两端山墙安装风机的降温效果相当。只是由于要在前墙上安装风机,需要对传统的弧形日光温室前屋面进行改造,使其能适应风机竖直安装,相应地也增加了建设成本,对温室内安装风机的局部位置也造成一定的阴影,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山墙湿帘-后墙风机安装法

山墙湿帘-后墙风机安装法就是在温室的两堵山墙上安装湿帘,在温室的后墙上安装风机(图7)。这种安装方法的通风降温效果与山墙湿帘-前墙风机安装法基本相同,惟一的差别是风机(排风口)与湿帘的安装位置进行了调换。但将风机安装在后墙上,相比安装在前墙上,避免了风机对室内的遮光,使温室内光照更加均匀。不过,由于日光温室的后墙为保温墙,在后墙上安装风机的工程量较前墙要大,而且冬季对风机口保温的处理难度也较前墙大。

前墙湿帘-山墙风机安装法

前墙湿帘-山墙风机安装法就是在日光温室的南墙上安装湿帘,在两端山墙上安装风机。相比山墙湿帘-前墙风机安装法,这种方法安装的湿帘面积将会增大,而且气流在温室中形成横向流场,因此冷气流的分布也更加均匀,降温的效果也更好。与在南墙上安装风机的方法相比较,温室南墙前面的排风通道变为了进风通道,因此,通道的宽度可大大减小,相应地温室的建设成本也将降低。对于不设通风道的南墙(南墙高出地面的情况),也避免了风机排气的直吹,有利于两栋温室之间种植作物的生长。

后墙湿帘-山墙风机安装法

后墙湿帘-山墙风机安装法就是将湿帘安装在温室的后墙,将风机分别安装在温室两堵山墙上,形成温室内的纵向气流。相比后墙湿帘-前墙风机的安装方法,后墙湿帘-山墙风机系统由于排风风机数量少,所以总排风风量也小,因此。在确定湿帘面积时应与配套的风机流量相适应,不能整堵墙上都安装湿帘,这样会使流过湿帘的风速降低,影响湿帘的效率。此外,在与风机近处的湿帘通风量大,到温室中部的湿帘通风量减小,会形成气流短路,使温室中部空气的降温效果变差。同时,湿帘安装面积增大,相应也增加了温室的建设成本。所以,这种安装方法一般总是将湿帘集中安装在温室后墙的中部。湿帘风机系统运行管理注意事项

(1)湿帘、风机的布置一般应为湿帘在温室的上风向,风机在温室的下风向布置。

(2)湿帘进气口不一定要连续,但要求分布均匀,如进气口不连续应保证空气的过流风速在2.3m/s以上。

(3)湿帘进风口周边存在的缝隙需密封,以避免热风渗透影响湿帘降温效果。

(4)湿帘供水在使用中需进行调节,确保有细水流沿湿帘波纹向下流,以使整个湿帘均匀浸湿,并且不形成未被水流过的干带或内外表面的集中水流。

(5)保持水源清洁,水的酸碱度在6~9之间,电导率小于1000uΩ。水池须加盖密封,定期清洗水池及循环水系统,保证供水系统清洁。为阻止湿帘表面藻类或其他微生物的滋生,短时处理时可向水中投放3~5mg/m3的氯或溴,连续处理时可投放1mg/m3的氯或溴。

(6)湿帘风机系统在日常使用中应注意水泵停止30min后再关停风机,保证彻底晾干湿帘:湿帘停止运行后,检查湿帘下部汇水水槽中积水是否排空,避免湿帘底部长期浸泡在水中。

温室效应形成的原理篇2

关键词: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节能性能;改造方法

近几年来,新建、扩建的居住建筑与公用工程才开始有建筑节能措施,原来既有建筑没有墙体保温、没有屋面保温、开窗面积大、采用普通玻璃窗等,没有考虑建筑节能技术措施的应用,其保温隔热性能差,设备系统效率低,存在能耗大、热舒适性差的显著不足,这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1]。我国既有建筑的总保有量保守估计至少有400亿m2,大量的既有建筑在采暖季节和空调期间不断浪费能源的同时,向大气中排放着二氧化碳等污染物,加剧了温室效应,人类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恶化。在我国日益面临资源能源紧张的形势下,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就意味着对资源能源的大量节约和环境污染的减少,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国家发展总体战略在建筑领域的具体体现[2]。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既能减少能源资源的浪费,又能提高居住环境与改造建筑立面效果,达到美化城市的目的,是我国当前紧迫的、必须尽快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策略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但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特点在于建筑物已经存在并正在被使用,许多改造措施均受到不同因素的限制,在节能改造中要充分考虑既有建筑的使用功能、改造的经济效益以及对使用者的正常干扰影响等。基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特点和难点,较经济可行的节能改造部位主要为屋面、门窗、墙体、外墙遮阳等部位,其相应的节能改造措施如下:

1.屋面节能改造措施

屋面直接与外界接触,呈水平状态,受太阳辐射时间长、面积大,是影响屋面节能的主要因素。太阳光照射到屋顶外表面时,部分被反射掉,部分被屋顶表面吸收,当屋面吸收系数越大,对室内的温度影响越大,所以对屋面的改造措施是增加保温层(包括平改坡),表面采用浅色反射隔热涂层,屋面节能改造措施具体阐述如下:(1)既有建筑物不管是平屋面还是坡屋面,大部分均未设置保温层,在不改变屋面样式的前提下,可直接增加保温层措施,这样改造施工方便,成本也较低。增加保温层做法一般可分为以下两种:①当原有屋面构造基本完好时,改造采用倒置式屋面。倒置屋面能够有效防止保温层内部结露,保温隔热效果好,还能延长防水层使用寿命。其做法是(从下往上):原结构及防水层、增加隔离层、增加保温层、增加隔离层、增加保护层。保温材料通常采用不吸水挤塑聚苯板,保护层采用混凝土,表面涂反射隔热涂料。②当原有屋面构造损坏时,改造采用正置式屋面。相较倒置屋面防水层隐蔽,一旦出现渗水,漏点难找,修补费用高,正置屋面操作简单,保证程度高,维护费用低,渗漏治理简单,仍是屋面构造最佳选择之一。其做法是(从下向上依次):原结构及防水层、增加保温层、增加隔离层、增加找坡找平层、重做防水层、隔离层、保护层。屋面隔热保温层常选用珍珠岩、水泥聚苯板、加气混凝土、陶粒混凝土、聚苯乙稀板(epS)等材料。保温材料吸水性要求低,如果吸水,保温隔热性能大大降低,所以防水层要求高,防止水份的渗入,保证隔热层的干燥。(2)当原有屋面已为坡屋面但无保温层时,也可以通过在坡屋面板下增加吊顶,在吊顶上加铺轻质保温材料的措施达到保温隔热的效果,轻质保温材料常采用XpS、岩棉板等。但这种改造措施效果不如上面两种措施。(3)当原有屋面为有保温层的平屋面,但保温性能较差时,可以采取将平屋面改为坡屋面或斜屋面的措施即平改坡,同时还可以利用“烟囱效应”原理,把屋面做成屋顶檐口与屋脊通风或老虎窗通风,达到通风散热效果。具体的平改坡一般分为三种情形:情形一为在原有平屋顶上增加一个坡屋顶,保温层不变仍由平屋面承担,坡屋面主要解决防水问题。这种方案实施起来比较简单,对下层住宅影响较小。情形二为拆除原有的平屋面,重新做成坡屋面。此方案实施难度大,对下层住户影响较大,条件不满足时不宜采取。情形三是将原平屋面改造成楼板,增加新的坡屋面,防水、保温由坡屋面承担,利用新的坡屋顶的三角形空间形成阁楼。此方案改造成本稍微增加,但可以增加建筑面积,条件可行的话此方案应作为首选改造方案。(4)在外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改造的屋面还可以采用反射隔热涂层,把屋面颜色做白色或浅色处理。夏季,反射太阳光,阻止室外远红外热进入室内,节约制冷费用;冬季,它对室内热源所发的远红外线,反射回室内,从而节约取暖费用。(5)屋面节能改造还有个有效措施就是平改绿,即改造为种植屋面。种植屋面作为一种有效的节能环保措施,正越来越被重视,但种植屋面增加要考虑既有屋面荷载的承受能力以及构造要求,种植土可选用保水保肥性能优良的轻质营养土,植物可选用耐干旱、喜光的花草。同时还应做好防风固定措施,以减少风对种植屋面的影响。种植屋面的改造只要能够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就能达到理想效果,作为屋面节能改造措施也是最佳选择之一。

2.墙体节能改造措施

外墙约占整个建筑物护结构总面积较大,通过外墙传热量的总耗热量也大,外墙的热工性能对室内的舒适影响也大。墙体节能主要有外墙自保温、外墙内保温、外墙外保温三种。既有建筑的外墙体不能拆除,采用外墙自保温改造措施一般不可行。将外墙的绝热层设在建筑内侧,会占据一定的建筑使用面积,而墙面上也难以吊挂物件,同时在施工阶段会影响室内住户的正常生活,因此,在节能改造中外墙内保温技术较少使用。所以,墙体节能改造最佳的措施为增设外墙外保温。外墙加外保温层,阻隔了热量通过墙体向外散热的通道,有利于防止或减少保温层内部产生水蒸气凝结,能够保护主体结构,大大减少温度应力变化,能有效地防止墙体开裂,提高围护结构的耐久性。而且在外保温施工时,也不会影响住户的日常生活,不会减少室内的居住面积,并阻断冷桥,提高了供热效果,改善室内热舒适度。外墙外保温就成为最佳的改造技术措施。外墙外保温节能改造(从内向外依次):内饰及墙体、粘结层、保温层、防护层、饰面层。保温层常用做法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外墙外保温系统、喷涂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等,结构如图2。外墙外表面尽量采用浅色配套专用底漆和柔性外墙腻子。反射隔热涂料与建筑外墙保温系统配合使用,能有效地反射、阻隔太阳光红外线的发热光波,既有装饰效果,又有保温隔热功能和防火阻燃功能。顺应了社会低碳环保的发展需要,以增加改造效果。

3.外窗节能改造措施

既有建筑透明窗户绝大部分,采用密封性能较差的单玻钢窗、塑窗、铝窗;公共建筑的透明部分大面积采用了未做任何保温隔热措施的玻璃幕墙。设计师在以往的门窗设计中,追求大、通、透,很少考虑节能要求,居住建筑中的窗墙比一般都超过30%,而公共建筑的窗墙比则较多超过60%,窗户是围护结构中热工性能较差的部分,外窗在整个建筑围护结构中是最薄弱、最敏感的部位,窗户能耗约占建筑能耗权重中所占比例为最大,热量能够轻易通过外窗进出室内外,夏天强烈的太阳辐射也容易影响室内空气温度,因此对外窗的改造是整个改造的重点之一[3]。外窗改造一般有更换窗材料和原有窗改造两种方式。(1)更换窗材料当钢窗、木窗、铝合金窗的原窗损坏时,拆掉原窗,重新安装节能型窗。门窗材料具体有铝合金断热型材、铝木复合型材、钢塑整体挤出型材以及UpVC塑料型材等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节能产品。为了解决大面积玻璃造成能量损失过大的问题,将普通玻璃加工成中空玻璃、镀膜玻璃、高强度Low-e低辐射镀膜玻璃、Low-e中空玻璃、采用磁控真空溅射放射方法镀制含金属层的玻璃以及最特别的智能玻璃。(2)原有外窗改造当原窗为塑料窗,可拆换窗扇压条,改造成中空玻璃窗扇;当原窗为铝合金窗时,可加大窗扇玻璃槽口,将窗扇改造成中空玻璃窗扇。在原有外窗的外窗台或内窗台再加设一扇窗户,可以是普通铝合金窗或节能窗,形成双层窗,之间有一定间距的空气层,达到保温效果。还可在原外窗上加密封条,如三元乙丙密封条或热弹性体密封条,来提高外窗的气密性;以及减少窗户面积,增加墙体面积,以提高节能效果。

4.遮阳改造措施

遮阳可分为室内遮阳和室外遮阳。室内遮阳,可使用镀膜窗帘,冬季,镀层使热量在室内循环以减少供热用能;夏季,可防止强烈的太阳辐射而减少制冷用能,室内挂窗帘既方便又有装饰效果。但对于冬季采暖能耗不降反升,室内遮阳因低垂的窗帘挡住了光线,不是最好的选择。室外遮阳,在夏季,可将全部的太阳直射辐射和部分的散射辐射能量阻挡在室外,可显著降低室内空调能耗和负荷;在过渡季节自然通风状态下,建筑外遮阳也可以控制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能量,使室内热舒适度保持在合适的水平,避免使用空调。室外遮阳又可以设置成固定式和活动式。由于固定外遮阳会遮挡冬季太阳辐射的进入,所以,目前宜采用活动式外遮阳,夏季外遮阳进行隔热,冬季时可将其移离窗口,避免外窗的遮阳对太阳辐射的阻碍[4]。常用的活动式外遮阳有:(1)旋转平板式遮阳,每年只需调节两次,天热前放平,天冷前向上转为垂直,靠墙安置。通常这种装置可以用手操作。(2)室外卷帘,由钢条制成,十分牢固,白天可以遮阳,夜间还可作安全防盗网。对东、西方向的窗户,也比较适用,可以半天放下卷帘,半天打开卷帘。(3)自动卷帘式遮阳装置,是目前最先进的。

5.其他改造措施

(1)室外硬地的改造在部分人行道、室外停车场和部分路面,采用草地砖,室外水泥地面改造为可透水、储水的地面。使硬质地面将吸收到的太阳辐射热尽快尽多地向下传递,从而降低地面反射到建筑立面的热量。(2)用能系统改造积极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等可再生能源。

6.结语

该文总结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外窗改造、遮阳改造、屋面改造、外墙改造、其他改造等,具体采取何种措施需根据当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大多数既有建筑的现状情况灵活运用。但在所有的节能改造措施中,外窗的节能改造最为明显,可作为首选措施,其次为外墙、楼梯间、遮阳和屋顶等,建议以窗改为主、加装遮阳、适当综合。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措施以夏季隔热为主,兼顾冬季保温。节能改造前应对建筑物进行现场勘查和评估,对主体结构不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既有建筑,还要进行结构加固。对改过方案采用模拟效果计算,对不同的方案经济指标对比,坚持因地制宜、合理适用,充分考虑地区气候特点、建筑现状、居民用能特点等因素基础上,确定出最安全、最方便、最经济、最环保的节能改造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大江,张宏.既有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0(09)

[2].杨柳.既有居住建筑综合节能改造施工特点及施工技术[J].科技创业家.2013(10)

[3].王舜.既有居住建筑围护体系节能改造适宜性技术研究[J].企业导报.2012(18)

温室效应形成的原理篇3

在学习某些化学知识点时,由于目前还不具备课堂实验的条件,教师只能采用口头讲解的方式来开展,不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化学知识。此时,通过虚拟实验可以有效突破现有实验条件的制约,把一些在现实中无法完成的实验进行虚拟展示,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化学知识。

在学习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时,教师在讲解Co2的性质时,通常都会介绍Co2所引发的“温室效应”,但什么是“温室效应”学生并不理解,也没有直观的认识,因此只能机械地记忆;同样对于Co2的性质也是一知半解,没有真正地理解Co2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但借助虚拟实验,教师可以为学生模拟在现场添加云雾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感受现场环境中的温度上升,亲身感受温度的变化。这样把原本不可能实现的“温室效应”实验借助虚拟手段真实地呈现出来,进而使学生了解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是空气中的Co2太多了,就好像给地球表面盖了一层被子,使地球无法向太空中辐射热量,导致地球表面的温度不断升高,像一个温室一样。在这种虚拟实验的帮助下,学生理解了Co2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对Co2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二、利用虚拟实验,创造实验学习机会

化学实验因为现象直观生动,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深入探究的迫切想法和冲动。但初中化学由于实验条件、安全性、环保性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全部让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导致多数教师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现象和规律,效果很不理想。而虚拟实验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验的机会,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

在学习“一氧化碳”的内容时,由于Co有毒,容易爆炸,所以有关Co的实验也就不能进行,导致学生对Co的学习只能停留在听教师讲述、简单机械的记忆层面上。但是教师可以借助虚拟实验对Co还原Cuo的实验展开学习,让学生先借助虚拟实验来了解当装有Cuo的大试管及导管中混合有Co时,直接加热大试管会造成爆炸,这样通过虚拟手段来让学生观察实验爆炸的情形,带给学生们触目惊心的感觉,学生自然会牢牢地记住Co的性质,并且对Co还原Cuo的实验步骤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很好地理解了为什么在点燃酒精灯对Cuo进行加热之前需要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以及在Cuo被还原后,仍然要继续通入Co,一直到玻璃管冷却才能停下。这样应用虚拟实验开展教学,增强了实验的安全性,学习效果也更加理想。

三、利用虚拟实验,凸显实验结果现象

现行的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中,有些实验需要时间较长、实验现象不明显,学生们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或结果,造成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教师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借助虚拟的手段,实现对实验的时间和结果、实验条件和现象的设计和调控,合理地缩短实验时间,凸显实验现象,强化实验学习的效果。

温室效应形成的原理篇4

关键词: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原理应用

一、自然通风的原理

建筑通风主要包括排风和送风。排风就是从室内排出污浊空气;送风就是向室内补充新鲜空气。这是一种节能、经济的通风方式,不消耗动力。它通过空气更新和气流的生理作用对室内气温、湿度及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影响而起到间接的影响作用。建筑内部的通风条件是决定人们健康、舒畅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通风可以把新鲜空气带入室内,带走进入室内的热晕,还可以促进人体的汗液蒸发降温,使人感到舒适。为实现排风和送风所采用的设备装置总称为建筑通风系统。有效的通风系统可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卫生标准,提高室内空气品质。按照通风系统工作动力的不同,建筑通风可分为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机械通风依靠外部机械设备产生的压力强制空气流动实现通风换气;自然通风则依靠自然压力实现空气流动。自然压力是自然通风的基本动力,是建筑外墙上洞口两侧存在的压力差。自然压力主要指风压和热压,相应的自然通风分为利用风压实现的,利用热压实现的和利用二者共同实现的三种类型。

(1)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风的形成是由于大气中的压力差,是室外气流造成室内外空气交换的一种作用压力。如果风在通道上遇到了障碍物,如树和建筑物,就会产生能量的转换。动压力转变为静压力,迎风面气流受阻,动压降低,静压升高,风压为正压;侧面和背风面静压降低,风压为负压。由于经过建筑物而出现的压力差促使空气从迎风面的窗缝和其他空隙流入室内,而室内空气则从背风面孔口排出,就形成了全面换气的风压自然通风。建筑物四周的风压分布不同,迎风面和背风面的压力差也随之不同,它与建筑物的几何形状和建筑与风向的夹角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迎风面几何中心正压最大,屋脊与犀角处负压最大。人们常说的穿堂风就是利用风压来实现建筑的通风换气。

(2)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的另一基本动力是建筑物内部的热压。热压是由于室内外空气温度不同而形成的重力压差。室内空气温度高,比重小,便会从建筑物上部的窗户排出;室外空气温度相对低,比重大,便从建筑下部的门窗孔口进入室内。从而实现自然通风。这个过程又叫“烟囱效应”。室内外温差越大,上下进出风口之间的高差越大,则产生的热压就越大。当室内外温度一定时,上下两窗口间的压差与其高差成线性比例关系。对于高温车间利用热压进行通风是防暑降温最有效的措施,它不消耗电能又可获得巨大的换气量。在实际中,建筑师们多采用烟囱、通风塔、天井中庭等形式,为自然通风的利用提供有利的条件,使得建筑物能够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

(3)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在实际建筑中的自然通风是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各自的作用有强有弱。由于风压受到天气、室外风向、建筑物形状、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风压与热压共同作用时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叠加。因此建筑师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使风压和热压作用相互补充,密切配合使用,实现建筑物的有效自然通风。

(4)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

在一些大型建筑中,由于通风路径较长,流动阻力较大,单纯依靠自然风压与热压往往不足以实现自然通风。而对于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直接的自然通风还会将室外污浊的空气和噪声带入室内,不利于人体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常常采用一种机械辅助式的自然通风系统,实现自然通风效果。

二、自然通风对建筑设计的要求

建筑设计应该以人为本,其根本目的在于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在建筑设计中,可利用建筑物内部贯穿多层的竖向空腔,如楼梯间、中庭、拔风井等满足进排风口的高差要求,并在顶部设置可以控制的开口,将建筑各层的热空气排出,达到自然通风的目的。目前建筑中常用的双层玻璃幕墙中的通风,一般通过自然通风,利用风压作用和室外与空气间层内部的温差、外层表皮上的通风口等来形成热压作用(烟囱效应),实现通风。当室外与空气间层内部有较大温差时,新鲜的室外空气通过外层玻璃下方的进风口进入空气间层。在空气间层中空气受阳光影响变热、上升,通过外层玻璃上方的排气口排出至室外,或通过内层玻璃上的通风口进入室内。空气间层内外温差越大,这种系统的通风效果越好。因此,利用烟囱效应进行自然通风的双层玻璃幕墙不适合用于炎热气候中。

全球性的能源和环境危机促使有远见的建筑师积极行动起来,大力研究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从建筑设计的角度看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一味追求大体量、大进深、大密度的建筑,室内净高太低,建筑开窗不够,甚至做成推拉半开窗或死窗;过度依赖中央空调和机械设备,只强调降温与采暖,忽略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因此,建筑设计应该更多关注建筑的健康功能,抛弃那些虚幻的、概念化的设计理念,从细都着手,切实处理好建筑中的自然通风问题。欲利用自然通风,建筑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应选址在有利的外部风环境中,风速要大于3m/s,这是前提条件。

(2)建筑的主要进风面应与夏季主导风向成600-900角,不宜小于450角。

(3)建筑物的正压区和负压区都会延伸一段距离,其大小和建筑物的高度形状有

关,在此距离内的其它建筑的通风要受到影响。因此要合理安排相邻建筑的距离,以免相互干扰。对于居住区设计应特别注意此点,务必使相邻住宅的距离和住宅高度保持合适的比例关系。

(4)建筑物本身要采取措施来加强自然通风,如利用热压原理通风时,在天窗两侧加装挡风板,使天窗始终处于负压区,只排不进,从而避免了天窗在迎风面发生气流倒灌现象。又如,在檐口部位合理设置进气口。这样当关闭门窗时,新鲜空气仍能进入室内进行自然通风。

温室效应形成的原理篇5

关键词:呼吸式幕墙;设计;原理;应用

abstract:Breathingtypeglasscurtainwallasventilationenergysavingcurtainwall,fromtheprinciple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energysaving,use,comfort,andunanimouslyapprovedbyall,tovigorouslypromotetheuseof.thispaperfirstanalyzesthecausesofrespiratorydoublecurtainwallandseveralclassifications,finallytakeaprojectasexample,discussedonrespiratorydouble-layercurtainwallappliedtodosome.

Keywords:breathingtypeglasscurtainwall;design;principle;application

tU2

引言:呼吸式幕墙,又称双层幕墙、双层通风幕墙、热通道幕墙等90年代在欧洲出现,它由内、外两道幕墙组成,内外幕墙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空气可以从下部进风口进入,又从上部排风口离开这一空间,这一空间经常处于空气流动状态,热量在这一空间流动。其一般被成为“智能型玻璃幕墙系统”,严格地说它主要应用于建筑外墙,可以随天气变化自动改变自身特性。实际上,在多种双层玻璃幕墙当中,只有少数装有感应控制系统并且能够智能运行。尽管如此,只要精心设计,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和可再生资源。满足楼内人群在供热、制冷和照明等方面的需求。

一、呼吸式幕墙的原理与分类

呼吸式幕墙由内外两层玻璃幕墙组成,与传统幕墙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由内外两层幕墙之间形成一个通风换气层,由于此换气层中空气的流通或循环的作用,使内层幕墙的温度接近室内温度,减小温差因而它比传统的幕墙采暖时节约能源42%-52%;制冷时节约能源38%-60%.另外由于双层幕墙的使用,整个幕墙的隔音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呼吸式幕墙根据通风层的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封闭式内循环体系”和“敞开式外循环体系”两种。

1、封闭式内循环体系呼吸式幕墙

封闭式内循环体系呼吸式幕墙,一般在冬季较为寒冷的地区使用,其外层原则上是完全封闭的,一般由断热型材与中空玻璃组成外层玻璃幕墙,其内层一般为单层玻璃组成的玻璃幕墙或可开启窗,以便对外层幕墙进行清洗。两层幕墙之间的通风换气层一般为100-200毫米。通风换气层与吊顶部位设置的暖通系统抽风管相连,形成自下而上的强制性空气循环,室内空气通过内层玻璃下部的通风口进入换气层,使内侧幕墙玻璃温度达到或接近室内温度,从而形成优越的温度条件,达到节能效果。在通道内设置可调控的百页窗或垂帘,可有效地调节日照遮阳,为室内创造更加舒适的环境。

根据英国劳氏船社总部大厦及美国西方化学中心大厦的使用来看,其节能效果较传统单层幕墙相比达50%以上。

2、敞开式外循环体系呼吸式幕墙

敞开式外循环体系呼吸式幕墙与“封闭式呼吸式幕墙”相反,其外层是单层玻璃与非断热型材组成的玻璃幕墙,内层是由中空玻璃与断热型材组成的幕墙。内外两层幕墙形成的通风换气层的两端装有进风和排风装置,通道内也可设置百页等遮阳装置。冬季时,关闭通风层两端的进排风口,换气层中的空气在阳光的照射下温度升高,形成一个温室,有效地提高了内层玻璃的温度,减少建筑物的采暖费用。夏季时,打开换气层的进排风口,在阳光的照射下换气层空气温度升高自然上浮,形成自下而上的空气流,由于烟囱效应带走通道内的热量,降低内层玻璃表面的温度,减少制冷费用。另外,通过对进排风口的控制以及对内层幕墙结构的设计,达到由通风层向室内输送新鲜空气的目的,从而优化建筑通风质量。

可见“敞开式外循环体系呼吸式幕墙”不仅具有“封闭内循环式体系”呼吸式幕墙在遮阳、隔音等方面的优点,在舒适节能方面更为突出,提供了高层超高层建筑自然通风的可能,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使用者生理与心理上的要求。

敞开式外循环体系呼吸式幕墙,在德国法兰克福的德国商业银行总行大厦、德国北莱因——威斯特法伦州鲁尔河畔埃森市的“Rwe”工业集团总部大楼采用。

二、呼吸式双层幕墙的应用

由于“封闭式内循环体系呼吸式幕墙”与大厦的通风系统相连接,它的运行会增大通风系统的功率,从而需增大投入与消耗,因而其应用不多。“敞开式外循环体系呼吸式幕墙”作为一种更新形式的呼吸式幕墙得到了广泛采用。下面将以“敞开式外循环体系呼吸式幕墙”为例,对呼吸式幕墙系统的应用作介绍。

1、结构型式

呼吸式幕墙由于是双层体系,在幕墙结构型式多样化的今天,两层幕墙可以根据建筑效果的需要有很多种组合,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突出呼吸式幕墙的通风、节能、环保的特点,一般采用如下几种结构型式:

内外层结构一体式,即内外层幕墙做成一体或一个单元。构成通风层的内外两层幕墙共用一根竖骨料,外层可做成明框或隐框形式,内层则做成可开启窗或固定窗。当两层幕墙一体地做成单元式,则每个单元犹如一个个玻璃箱子,因此也被称为“箱体式幕墙”。

内外层结构分体式,即内外两层幕墙各成体系,为形成通气层通过其它方式进行隔断。由于此种型式的两层幕墙分别独立,外层结构可选用明框、隐框或点式玻璃幕墙结构。内层结构可选用各种幕墙型式或推拉、平开窗的型式。

外层幕墙作为建筑物的外表,一方面直接反映的是建筑物的造型,另一方面作为护结构,它还承受风荷载、防雨水等作用,因而其结构在强度与水密性方面应作为重点考虑。内层幕墙由于其主要是与外层结合形成换气层,所以更应注意其与室内功能的配合,对其密封性能要求可适当降低。

2、换气层与材料

呼吸式幕墙换气层是关键,其进出风口的设置、换气层的宽度大小、材料的选用等直接到其性能的发挥。

一般来讲,北方寒冷地区因采暖时间长,选用呼吸式幕墙时,主要是利用换气层的“温室效应”来减少室内热量的散失。内层采用中空Low-e玻璃、断热铝型材,以及相对较大的换气层宽度将会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

南方温暖地区,因冷气使用时间较长,利用呼吸式幕墙换气层的“烟囱效应”来降低内层玻璃表面的温度可达到节能目的。因此外层采用热反射玻璃,以及相对较小的换气层宽度,将会增强烟囱效应的效果,来达到最佳的节能状态。

三、以某工程为例分析双层玻璃幕墙设计应用

某建筑的幕墙分为内外两层,中空可上人,两层幕墙中设有特别设计的遮阳系统,上下各有一个通风口。夏季,温度高,两层幕墙之间形成一个温室效应,而两个通风口之间的高度差自然形成了“烟囱”效应,较冷的空气不断补入,并把热空气抽走,这样就加速了中空层中的空气流动,从而有效降低了内层幕墙内的表面的温度,达到了降温效果;冬季,将进风口和出风口全部关闭,中空层中的温室作用将会温暖整个楼宇。一方面,居住者能够体验到真正的冬暖夏凉,减少极端环境带来的不适;另一方面,建筑本体的主动效能,极大的减少了能源消耗,节能环保给社会带来的收益就更加高远。

四、总结

随着我国国民的快速发展,建筑业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建筑节能也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的出台,对建筑节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呼吸式幕墙的出现作为建筑节能的一种重要措施,未来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温室效应形成的原理篇6

1、概述

我国自1979年至1994年先后从荷兰、日本、美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引进大型连栋温室21.2hm2,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能耗过大,运行费用高,管理不善,仅个别勉强维持生产,绝大部分不得不宣告失败。90年代中,由于我国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设施农业的发展又掀起了新的热潮,以北京中以农场引进以色列大型塑料温室为标志,又开始了新一轮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先进的大型连栋温室,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一次引进的不仅是温室的主体骨架,同时引进了成套设备和栽培技术。据有关资料,1995年至1997年已签订引进合同达80hm2,价值3亿元,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突出地反应了国内对先进的设施栽培成套设备和技术的迫切需要。与此同时,国外温室厂家亦蜂涌而来,他们采取压低主体结构价格,提高内部设施价格的措施,试图占领市场。

总之,当前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已面临新的形势,在设施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设施规格也在相应提高;在大力发展日光温室生产的同时,也在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成套设施与栽培技术;设施园艺生产多样化,不仅生产蔬菜,包括大宗菜和特菜,也生产花卉水果,但也暴露出在宏观管理上无序状态的问题。各地在纷纷上马,纷纷引进的同时,也不乏盲目性,缺乏总体规划、规范化和标准化。因此有必要在深入调查研究我国设施农业现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管理的意见和措施,以便为主管部门制订规范化的管理办法和宏观管理的政策性文件提供依据,从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宏观决策,疏通信息渠道,规范管理职能,提高企业素质实行名牌战略,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设施农业创造条件。

我国温室中95%以上为日光温室,普通加温温室和大型现代化温室,因能源问题,运行效果不经济而难以大面积发展。全自控现代化温室自改革开放的80年代初,开始逐步引进至今。估计将近100hm2。日光温室中约有60%为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中90%为简易的竹木结构塑料大棚,只有在大城市郊区发展装配式镀锌钢管大棚,目前随着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有些地区,特别是南方一些地区,原有单栋大棚也向连栋大棚发展。据全国农技推广总站1996年底统计资料,我国设施栽培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山东、河北、河南、辽宁、江苏和新疆。而高效节能日光温室面积最大的省份为:河北、山东、辽宁等省。

现代化大型温室,主要是引进温室,从1985年至今,我国大约引进了近100hm2。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部、东南沿海省份的大城市郊区。在1979~1994年期间,引进了21.2hm2,分布在北京、上海、哈尔滨、大庆、广州、深圳、乌鲁木齐等地,由于能源消耗大,管理不善,入不敷出,最终不能维持,有的被拆除,有的另作它用,基本上是失败了。如1979年北京的四季青园艺场最早从日本引进的3hm2现代化大型温室,现已改作贸易市场。1995年北京中以农场率先引进以色列温室1.2hm2,开始了新的引进高潮。1996年引进面积最大的为上海,达l5hm2,分别从荷兰、以色列引进,分5处进行试验,取得了一些重要经验;深圳市1997年从法国引进6hm2薄膜温室,现已投入使用。还有很多省城如广州、石家庄、郑州、济南、南京、北京、重庆和银川等都有新引进温室,或正在洽谈引进事宜。这次引进的特点是:引进成套技术设备,除主体骨架外,包括环境调控设备、灌溉设备、全套栽培技术措施(从种子到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甚至授粉技术等),并有引进国派驻专家指导,即不单纯引进硬件,也引进软件。但大多是政府行为,也有部分是企业行为。

2、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2.1设施农业发展的数量和质量

目前设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数量增长很快而质量水平较低。以设施栽培86万hm2计,城乡人均占有面积已达7.l7m2,比80年代中期增长了19倍,所以发展方向应由扩大规模转向提高质量。同时产业结构要转型,单一生产蔬菜转变成以生产蔬菜为主,辅以生产花卉、瓜和果。从单一生产大宗菜,转变成生产大宗菜为主,辅以生产经济效益高的特菜,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发展名、特、优、新、稀产品,出口创汇。其次是提高现有设施水平。现在设施质量普遍较低,日光温室中绝大多数为80年代中期形成的普通类型,结构较简单,以竹木、水泥杆为骨架,厚厚的土坯墙体降低了土地利用率,可利用面积仅40%~50%;作业空间小,不便于机械操作,只能靠手工作业;保温、采光性能差,每年雨季过后,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维修结构;抗灾能力差,易被大雪压塌、大雨冲垮,如1997年12月一场大雪,江苏、山东不少普通型日光温室因承受不住雪压而倒塌;灌溉技术,仍以大水漫灌,有些地方每667m2日光温室灌水量达500m3/年。并且在多年使用后温室内病虫害严重而不得不依靠经常性打药来维持生产,这与发展绿色农业的趋势很不协调。所以山东省率先提出了设施农业的二次创业,不仅要选育优良品种,而且要改进设施结构及栽培管理技术,在提高产品品质上下功夫。

对于塑料大棚的发展,同样存在结构和栽培技术两方面有待提高的问题。

所有新建的设施,应该具备更高的质量水平,不应再停留在较原始的水平上,应能够生产高品质产品,借鉴引进温室的一些经验,逐步向现代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2.2能源清费和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

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显著的国家,冬春季节在蒙古高压的控制和影响之下,我国的三北地区、青藏高原、云南高原晴天多,日照百分率超过50%,光照充足,是发展设施园艺生产的有利条件。但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部,季风发达,大陆性强,气温的年变化很大,冬季严寒,夏季酷热,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其它国家要低,而且愈向北方,偏低愈甚。例如1月份,东北地区比同纬度其它国家气温偏低14~18℃,黄淮流域偏低10~14℃,长江以南地区偏低8℃,华南沿海也偏低5℃。夏季除沙漠地区以外,我国又是同纬度地区最热的国家7月份平均气温东北和内蒙北部比同纬度平均偏高4℃,华北平原偏高2.5℃,长江中下游偏高1.5~2.0℃。根据计算我国北方各地冬季日平均气温≤5℃负积温要比世界同纬度地区高出1~4倍。这就意味着我国发展设施生产冬季加热所需能耗比欧洲国家要高得多。夏季比同纬度其它国家炎热,必然增加降温所需的能耗,而且夏季又是雨季,空气相对湿度大,湿热同季使藉助于蒸发降温机理的降温效率下降,在封闭条件下进行湿帘降温、喷雾降温,其降温效果必然受到限制。

因此,如何根据我国各地气候特点,发展设施生产必须要进行深入研究,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节能是中国设施园艺生产的重要课题。

2.3引进和国产化

1979~1994年引进的20hm2大型现代化温室,由于高能耗和经营管理跟不上,高投入、低产出,至今几乎全部停止运营。1995年以后又开始了第二次引进大型现代化温室的热潮,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996年上海从荷兰、以色列引进了15hm2微机全控制加温温室,进行蔬菜、花卉栽培。经过一年的运行,有盈利的也有亏损的,但为高能耗、高投入、高产出的现代高科技设施园艺经营提供了经验。

目前现代化温室的引进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投资大。以上海1996年引进的15hm2温室来看,引进费用加配套设施设备费用,平均500~900元/m2,投资太大,每年的折旧费、维修费太高,在短期内难以收回投资,这是影响温室引进的一大因素。

2)运行成本高。从上海5个基地在1996~1997年度运行成本看,平均每1/15hm2(亩)为3.48万元,其中30%~40%是燃料成本。从上海各引进温室使用效果来看,冬季加温使用燃煤最经济,比用电或燃油热风的效果好、成本低。即使燃煤,在上海的荷兰温室中要保证果菜的生长温度,每天每公顷,仍需燃煤3t(每亩0.2t)。在济南,每1/15hm2(亩)每天需燃煤0.4t。在北京,则为每天每1/15hm2(亩)0.8t。有些引进温室(也包括部分国内设计的温室)的通风设计没有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在高温高湿同季的情况下,降温依靠湿帘风机系统,不但降温效果差,能源消耗也相当可观,甚至不比冬季加热能耗费用少。能源消耗费用太高,使投入使用后的经营成本持续偏高,最终可能变成亏本经营,成为温室引进的又一大障碍。

3)功能定位存在一定问题。既然是引进的现代化大型温室,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其产品定位必须有高起点。高投入,必须有高产出,才能充分显示现代化、资金技术密集的优势,达到高效集约栽培目的。上海的东海荷兰温室,种植的彩色甜椒,市场定位于大宾馆和大饭店,价格可达24元/kg,其他产品市场定位也大都在宾馆饭店或超市,因其能保证优良的品质和周年供应,价格优势明显,所以其经营效果,已经突破了以前引进温室不计折旧,勉强保本的经营状况,在合理扣除折旧和经营成本后,仍略有盈余,并且会越来越好。南京市蔬菜所,80年代中期,引进一栋荷兰温室,一直种植番茄等大宗菜,年年收入不抵运行费用,从1995年开始,改成一半种菜,一半种花,当年收入与运行费持平,1996年1/4菜(番茄和樱桃番茄),3/4为切花和盆花,当年收入高于运行费用。所以功能定位不准确是许多引进温室经营不善的一大原因。结合旅游观光,生产优质花卉、蔬菜、瓜果和种苗,如上海的东海农场,江苏镇江21世纪乐园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4)规模小经营单一。目前各引进单位引进的温室面积一般为1~3hm2,绝大多数为1~2hm2,规模都不大,并且往往还种植多种作物,因此无论从面积还是从作物种类都形不成规模,这与国外的情况有很大差别。如荷兰,一个农户就有二、三公顷以上的温室,只种植一种作物,专业化程度很高,不仅有利于种植水平的提高,而且能保证履行市场合同,它的规模效益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我们目前的引进方式不能形成规模效益,这就增加了操作上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一种技术人才资源的浪费,3hm2种植三种作物所需的技术指导同样能指导15hm2种植同种作物的生产。

5)引进不配套。只引进温室设备而不引进内部管理机制,难以实现真正的现代化设施生产。现代化的设备加上现代化的观念及管理方式,才能保证高产出、高效益,达到引进温室的示范目的。

随着引进温室的不断增加,国产化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代化大型温室的骨架和覆盖材料国产化,已经基本不成问题,但其内部的配套设施、计算机管理系统等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观念,仍需认真学习。对于国产化,业内人士也有两种看法,一种要求加速国产化进程,人家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另一种态度则认为,先当学生,虚心学习,先吃透外来的东西,逐步缩小国产与引进之间的差距,不可操之过急。我们认为有关国产化的问题,硬件在短期内容易实现,软件特别是微机管理、生物技术(品种、授粉技术、定量化肥水管理等),我国与先进国家差距较大,是今后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我们在主体结构的国产化过程中已经做了不少简化改进设计,即使如此,也因难以形成规模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而往往高于外商报价;没有温室专用的材料,或者有而精度不够,不能满足设施建设的要求,影响设施生产的效果;内部配套设备的国产化还有一定问题,产品不齐全,不配套,性能达不到要求,有的配套设施根本没有,不能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所以必须先搞清楚引进温室的质量、性能和种植要求,再加以改进,逐步实现国产化。

2.4建厂生产问题

以上海、江苏为例,仅上海周围,经营温室骨架约有5~6个厂家,有些地方还在盲目建厂,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必须要建立质量检测和评估体系,实行名牌战略,有序建设,有序竞争。

2.5关于大型现代化温室的发展问题

近年来,出现发展大型温室的热潮,首先是因为资金有了一些积累,包括一些大企业也投资设施农业将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原有的设施技术不配套,土地利用率低,环境调节能力有限,而北京中以示范农场引进全套设备技术后,感到有了新的希望,各地政府部门、大企业于是将视点转向设施生产。我们认为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可以适度发展:(1)资金实力允许(当地政府有补贴,或有企业参与。);(2)有良好的市场,包括消费者观念,优质、优价;(3)有雄厚的科技实力,包括经营管理技术、生产技术和劳动者素质;(4)形成规模,不搞分散建设,尤其是政府投资的项目更应如此。

3、国家管理部门在宏观管理上应采取的方针和管理原则

3.1管理的定位

国家管理部门的管理定位,首先应是宏观管理,起指导作用。要实现宏观管理,必须了解设施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应对全国的设施农业根据气候条件进行合理的规划;建立各级工作机构,明确专人管理;及时收集和市场信息,指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计划,减少盲目性,以稳定农民的收入;制定适合各地区不同气候条件的不同档次的各种设施规格及技术参数,同时规范各生产厂家的生产行为,减少无序竞争所带来的损失,改变现有生产厂家各自制定规格,无统一标准的混乱局面;建立固定的监督检测机构,加强检测,以保护农民的利益;各级管理机构应同时承担技术咨询的任务;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包括生产资料市场、产品市场、产品采后处理(加工、分级、包装)、运销等。

3.2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合理规划设施布局

我国是一个气候类型多样的国家,各地气候对设施生产的利弊各异,应以多样化的设施生产模式,适应各地的气候特点。我们建议按大区划分,根据气候条件,做好各种设施的区划工作,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经济合理地提高设施栽培水平。关于设施栽培的区划问题,80年代中期,曾进行过不少探讨,近年来各省市也认识到,充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对布局设施栽培、设计种植制度(品种、茬口等)和制定管理规范的重要性,并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比较分散,并基于经验,缺乏全国性统一的区划指标体系和区划体系。有些地方因设施栽培比较效益高,盲目上马,结果因气候条件不适宜而导致失败。规范各区设施类型及其规格、参数,使各种设施合理分布,种植制度和管理规范化,改善以前的盲目性和过于分散状况。

3.3设施标准的制定

各地区应有适用于不同档次的设施类型及标准参数,对农民自制设施提出指导建议,规范农民的自发行为,使建成的设施经济适用。

"六五"、"七五"、"八五"期间,我国在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的结构优化方面都做了不少研究工作,而且取得了许多成果,但目前只有钢管装配式塑料大棚有国家标准。玻璃温室的结构标准尚未批准公布。至于日光温室标准,温室配套设备的标准至今仍是空白。所以在设施、设备标准化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对设施的生产厂家不仅要制订一系列质量标准,还必须成立专门质量监督和检测机构,经过检测,方能进入市场,为此也需要制定检测规范,包括使用仪器、测试标准和方法等,以保护农民的利益,不受劣质产品的侵害。

3.4建立信息管理和技术咨询网络

农民进行设施生产,相对投入较高,农民是自发生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所以应建立信息管理机构,及时向农民提供较准确的各种产品供求信息,并做一些科学的预测,指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计划,以获取较多的收益。农业部的有关职能部门应予以重视。

技术咨询具有同样重要性,技术的提高是设施农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先进的技术必须由农民掌握后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建议建立技术咨询机构,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可作指导和监督。

3.5抓好科学研究和培训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不断地创新。从而要求加强本学科领域的科研和培训工作,不仅要提高管理者的水平,也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要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设施生产行之有效的途径,当前主要研究内容应包括:

1)面向21世纪中国设施生产可持续发展战略;

2)低成本、低能耗的设施设备成套技术体系;

3)高效设施栽培管理技术体系(专用品种培育、定量化水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

4)设施生产产业化体系(设备设施工程,种子工程,产后处理工程…)及经营管理模式;

5)现代化设施生产的标准体系与质量监控体系;

6)从中央到地方的培训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包括建立科技示范园,服务机构和服务队伍,图书音像制作出版和培训计划等)。

3.6关于小型机械的问题

目前在普通的塑料温室和日光温室中,基本上没有使用机械,部分地区如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山东、天津、江苏、湖南等地均建立了工厂化育苗设施,但由于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推广的范围和规模还是很有限的。在现有的大部分现代化温室内,常规的农机具也很少,尤其是采用了无土栽培种植方式,设备配置主要是灌溉设施、采摘车及采摘工具、喷雾设备(喷雾车及喷雾器)运输车、嫁接机、花卉及蔬菜清理分检设备、包装设备、育苗设备、冷库等。其中不少设备在我国还是个空白。

最近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这给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又提供了新的机遇,要本着自主研究同技术引进相结合的原则,提高我国的农业设施的水平。

温室效应形成的原理篇7

关键词:双孢菇;薄皮菇;培养料配方;温度控制

中图分类号:S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5-0078-01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双孢菇价格的上涨,市场行情居好,青海省、甘肃天祝等高寒地区,日光温室双孢菇栽培面积迅速扩大。但在双孢菇栽培中,由于技术落后,管理不当使双孢菇易产生薄皮菇,导致双孢菇品质下降,影响菇农效益。因此,在生产中如何防止形成薄皮菇,是提高菇质提高商品率的一个重要环节。

2薄皮菇产生原因

2.1培养料配方不合理

培养料是蘑菇赖以生长的基质,培养料的C/n等对蘑菇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若培养料配方不合理,势必影响蘑菇的产量及品质。

2.2覆土过薄

覆土层厚度对菇质的优劣有很大的影响。覆土层厚度对菇质的影响,一方面是通过对水分的影响来实现的:子实体生长所需要的水分,主要来源于覆土层,如果覆土层太薄,则土层所含水分总量少,不能满足菇体生长所需,极易形成薄皮菇;另一方面,若覆土层太薄,则会导致出菇密集且易簇生,也易形成薄皮菇。

2.3出菇温度过高

双孢菇属于中、低温型菌类,出菇期间合理的温度13~16℃,在此温度范围内,出菇快、产量高、质量优。若温度过高,一般超过18℃,则菇体生长过快,形成薄皮菇。在实际生产中,如受栽培季节不合理、棚室覆盖物过薄等影响,都会使出菇温度过高而易出现薄皮菇。青海,甘肃天祝6、7、8三个月为温度最高的季节,特别是在7月份,白天外界温度可达27℃,一般菇棚中的温度可上升至22~24℃。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适当的措施来降低温室内的温度。

2.4水分管理不当

一是过迟打结菇水,结菇水也即定位水,结菇水喷洒时间的迟早决定覆土层中结菇部位的高低。结菇水喷洒时间过迟,易使结菇部位过高,出菇过密、簇生,从而形成大量的薄皮菇甚至早开伞。二是覆土层过干,双孢菇出菇期间子实体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如果出菇期间维持水供应不合理,加之棚内空气湿度小,土层水分蒸发快,造成覆土层含水量不足,不能满足子实体生长所需,也会加剧薄皮菇的形成。

2.5通风换气不良

双孢菇是好气性菌类,栽培设施通风不良、氧气供应不足也是导致产生薄皮菇的一个重要因素。

2.6采收过晚

双孢菇aS2796等品种,应在菌盖直径在4cm左右时及时采收,过迟则易形成薄皮菇。

3预防薄皮菇措施

3.1合理配料

严格把握培养料中各种原料的配方比例,以保证培养料适宜的C/n及钙、磷等营养元素的均衡供应,为蘑菇生长提供良好的营养环境。

3.2合适的覆土厚度

栽培中应保持适宜的覆土厚度,一般土层厚度应保持在3.5~5cm,在此范围内,覆土厚度越厚越好,以加大土层持水总量,满足菇体生长所需水分。

3.3保持适宜的出菇温度

温室效应形成的原理篇8

关键词:篦冷机;冷却效率;篦冷机系统;冷却风机

一、篦冷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想要有效的提高篦冷机的制冷效率,首先要了解篦冷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篦冷机钢壳体的内部由固定篦板和活动篦板相排列的篦床组成,篦床的安装形式又分为水平推动、倾斜推动、倾斜水平组合式推动和阶梯式几种。篦板结构――篦板出风口方向的不同也会直接影响熟料向前运动的速度,从而影响篦床上的料层厚度。

二、从篦冷机的设计原理上提高其冷却效率

篦冷机的设计关键是该篦冷机应具有高冷却效率、高热回收率、和高运转率。传统的篦冷机在设计上不能很好的实现以上的要求,为实现这些要求,篦冷机的篦床应该是复合篦床。

2.1篦床高温区采用入料分配系统和六排充气篦床构成

入料分配系统由四排阶梯篦板组成,倾斜面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入料分配系统将熟料收集到一个窄盒内,水平喷射气流在熟料所有孔隙中产生均匀等速而缓和向上的气流,流态化细粉被分到熟料层表面。在脉冲气流的作用下,这样它们既不会循环而在篦板上喷砂,也不会滞留在粗料孔隙中影响空气流动,所获得的熟料层分布均匀而透气。为了满足左右两边因料层、料温状况的不同而对冷却风的特殊要求,每根阶梯固定梁又用一隔板分隔为左右两个独立的“小风室”,并各自独立供风。

高温区采用“入口分配系统”的优点是:第一,将高温熟料急剧冷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熟料的质量,如可磨性及水化活性等;第二,熟料分布均匀可使冷却风流在很大温差下进行良好的热交换,保证高的人回收率;第三,均匀分布部分流态化的熟料层为整体冷却系统提供好的条件,并可防止后面的篦板受磨损或被烧坏。

2.2篦床中温区应回收熟料中的热量和提高设备运转率

为了更好的提高篦冷机冷却效率,篦床中温区由第二室的八排充气固定篦板、低漏料活动篦板组合篦床和第三室的十一排低漏料篦床组成。该结构不但能较好的回收熟料中的热量,而且能减少活动部件以达到提高设备运转率,并且篦下的漏料也很少。第二室除设一台充气风机外,另外设置一台平衡风机,第三室只设置一台冷却风机。

2.3篦床低温区应采用普通篦板

低温区:即后续冷却区,该区包括第四、五、六室,该区各室都各设一台冷却风机,冷风通过篦板上的孔和篦板间的间隙,再穿过料层,在穿过料层时与料层进行热交换。经过前端“充气梁”区的冷却,熟料已显著降温,故该区采用普通篦板,这足以实现对该机性能的要求。

三、对篦冷机的改进和操作上提高冷却效率

3.1增大篦冷机冷却风机的风量

自从篦冷机投产以来,冷却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的指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篦冷机内部经常出现红河,严重时甚至布满整个篦床。2)出篦冷机熟料温度偏高。造成入水泥磨熟料温度高,影响水泥磨的正常运转。3)篦冷机热效率低。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对篦冷机的风机进行了改造提升其冷却效率。

改进措施主要是增大篦冷机冷却风机的风量,这样,排风机的运行参数也要相应改变。改变风机的最高频率设定,同时提高风机的最高转数。最高频率由原来的50Hz提高到55Hz,最高转数由原来的750r/min提高到825r/min。改造后的新风机装有差压风量仪,但目前还以电流为参数进行运转。改造后冷却风机的风量、风机功率以及风压,较改造前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篦冷机的熟料温度明显下降。由于篦冷机系统风量增加,尤其是3室高压风机的运行,必将影响2室压力,其压力在窑产量一定的情况下,显示值会增大。实际操作时将相应地作出调整。

3.2注重料层与冷却风量相匹配

操作的关键在于预见性的调整,注意料层与冷却风量相匹配,料越多,用风量越大,应增加低温段的用风量,窑头引风机拉风也相应越大。实际操作时,可根据篦速大致比例调整篦床运行速度,保持篦板上料层厚度,合理调整篦式冷却机的高压、中压风机的风量,以得利于提高二、三次风温度。从保证窑头收尘、熟料冷却、输送系统安全运行来讲,当料层较厚,一室篦下压力上升时,我们加快篦速,开大高压风机的风门,同样还会引起窑头排风机入口温度和熟料输送设备负荷上升,并且篦下压力短时间内又会下降,所以在操作中我们提高篦速后只要一室篦下压力有下降趋势就可以降低篦速,因为窑内不可能有无限多的料冲出来,这样就可以使窑头收尘入口温度和熟料输送设备负荷不至于上涨得太高。这样能有效的提高篦冷机的冷却效率。

3.3注意篦冷机内冷却风量的平衡

在篦冷机内冷却用风量与二、三次风量、煤磨用热风量、窑头风机抽风量必须达到平衡,以保证窑头微负压。在窑头排风机、高温风机、煤磨引风机的抽力的共同作用下,篦冷机内存在相对的“零”压区。如果加大窑头排风机抽力或增厚料层使高温段冷却风机出风量减小,“零”压区将会前移(向窑头方向),就会导致二、三次风量下降,窑头负压增大;减小窑头排风机抽力或料层减薄使高温段冷却风机风量增大,“零”压区将会后移,则二、三次风温下降风量增大,窑头负压减小。所以在操作中如何稳定“零”压区对于保证足够的高温的二、三次风是非常关键的,窑头负压相对稳定不仅可以回收热量,并且对燃料的助燃和燃尽以及全窑系统的热力分布有好的作用。

3.4熟练掌握弧形阀操作,避免产生漏风

作为篦冷机的重要组成部件,弧形阀的操作也不能忽视。一般情况下操作员往往只关注弧形阀上部风室不能堆料过多,影响篦下压力和液压传动,却忽略了物料卸得过空将产生漏风,直接影响熟料冷却并严重冲刷集灰斗和弧形阀。弧形阀由时间控制或料位开关控制都有缺陷,前者不会自动跟踪产量及结粒变化,后者电气部件易损坏,所以中控操作员应根据窑况和熟料结粒的变化加强与现场巡检的沟通,及时采用手动干预弧形阀的自动控制是相当重要的。

四、结束语

随着现代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和装备的迅速发展,以及水泥熟料篦冷机的技术不断提高,高效能、运行可靠的熟料篦冷机成为确保系统生产能力的关键。所以怎样有效的提高篦冷机的冷却效率一直以来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不管是从设计原理方面,还是操作技术方面都是需要大家改进和学习的,本文只是提出一些个人的改善建议,如有不恰当的地方,希望业界人士能提出宝贵的建议。

参考文献:

温室效应形成的原理篇9

1.种子凸起果:即草莓种子凸出果面的果实。这样的果实,外观品质差,口感酸涩,硬度大。土壤干旱、植株生长势差、果实附近温度较高等原因都易引起草莓果实种子凸起。采用东西向起垄的温室,发生种子凸起果的现象较多,因为东西向起垄时,南侧的果实向阳,遮挡少,温度较高,容易形成凸起果;北侧的果实朝阴,遮挡多,温度低,发生的凸起果较少。所以在栽培模式上应尽量采用南北向起垄的方法,使各处草莓的果实接受光照一致,温度较为均衡,凸起果的数量就较少。同时要控制室内温度及土壤含水量,创造适宜草莓生长的良好环境条件。

2.聚合果:即鸡冠状果实。聚合果的发生,容易使草莓植株的负担不均匀,增加小果的比例,相应降低草莓果实的整体品质。在草莓花芽分化过程中(10月上中旬),日照时间短、生长过旺,是形成聚合果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栽培管理上首先要避免花芽分化期过量施用氮素肥料,防止植株旺长;其次要在花芽分化时期尽量使草莓植株多接受光照,积累营养物质,防止聚合果的发生。

3.青顶果:即下部成熟变红,而上部尖端未熟仍然发青的草莓果实。青顶果的发生,降低果实品质,推迟采摘期,影响上市。草莓植株出现旺长趋势,枝叶繁密,再遇持续阴天,光照不足,就容易出现青顶果。因此,在管理上要防止草莓植株旺长,及时摘除老化枝叶,促使植株通风透光,同时在保持温室内温度的情况下,尽量早揭晚盖草苫,延长光照时间,以防止青顶果的发生。

4.畸形果:即形状不正常的果实。畸形果的发生在温室栽培中是很普遍的现象,也是影响温室草莓品质和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畸形果主要是因草莓花朵授粉受精不完全而形成的。温室栽培条件下,缺少传粉媒介和良好的通风条件,影响花粉的传播;温室内空气湿度大,温度不均衡,忽高忽低,影响授粉受精;在开花期间喷施农药,也会影响花粉的发芽。在以上几种原因的综合作用下,果面上的一部分花受精形成种子,一部分未受精没有形成种子,致使果实上的种子不能均匀地形成,果实发育不均匀,从而形成畸形果。

防止畸形果的主要措施:

一是选择花粉发芽力强的品种。

二是注意温室内的温、湿度管理。白天温度高时,及时通风换气,降低温、湿度,晚上加盖保温材料或采取保温措施,防止室内温度过低。

温室效应形成的原理篇10

采光设计

日光温室前屋面是整体结构中阳光射入温室的通道,所以,前屋面透光性是至关得要的。阳光射到前屋面上时,其中一部分被棚膜吸收,一部分被反射,剩下的大部分阳光能进入温室。因此,将吸收率与反射率尽可能减少,才有可能加大透过率,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覆盖材料与骨架材料:日光温室前屋面多用塑料薄膜为覆盖材料,应当选用透光率高、抗污染能力强、耐气候性良好、抗老化的长寿棚膜、无滴膜、纳米棚膜,以保证温室采光效率。

为了有效提高日光利用率,可以通过精确计算日光入射角度和时差,因地制宜选择大棚建设的地点和方位。能有效提高光热利用率。为了有效地达到大棚保温效果,在大棚墙体、地基设计方面采用特殊施工手段和材料,可以在极端最低气温或连续数日阴雨天气条件下,在完全不加温的情况下,保证棚内最低温度在9℃以上,10cm地温在12℃以上。

使用钢材做骨架遮阳面积大大减少,有利光照,耐用年限超过竹木骨架,虽然投资较竹木骨架高,但使用年限可长达10年以上。

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的温度比普通型日光温室高3~5℃更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保温设计

温度与作物生命活动的关系与光照同等重要,直接关系作物的生长发育。蔬菜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产物的积累、运输与分配都与温室的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有密切关系。

日光温室的热量全部来自太阳,所以温室内的光热要千方百计的防止失散,了解温室热损失的途径,通过保温设计提出相应的对策。

减少温室外散热:温室热量损失主要通过贯流放热和通过覆盖面的传导放热,室内外温差愈大,热损失就愈大。为减少热损失,选择传导热系数小的物质做温室围护结构的建筑材料,提高保温性能。不同物质材料的贯流传热系数不同,导热系数小的材料,绝热性能也较好,凡是导热率小于0.2326J/m2・h・℃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将相同的材料增加厚度或层次也能减少贯流率。

选择透光好保温能力强的棚膜:纳米聚乙烯棚膜,其透光率高,白天采光多,有利提高温度,保温系数大于其它同类棚膜。

日光温室的容积不能过大:温室容积越大,其散热面积越大,其保温能力越弱。

提高温室的密封性,减少热损失:日光温室部分热量是从门、窗、薄膜接逢等缝隙失散的,将有缝隙的地方尽量密封以防止热损失。

除尽量保持密封性外,还要有足够的通风,以保证新鲜空气的进入,春天气温回升后,防止高温危害。通风口采用特殊设计和换气设施。

为保证足够的地温,温室设计防寒沟,切断屋底角土壤横向传热,避免土壤横的热损失。

温室材料

温室骨架为主要材料,在设计上根据当地的地理纬度,风雪抗压荷载力,温室前屋面骨架为拱形,抛物线圆弧形状,可使温室骨架增加抗压力,也可增强日光的入射,根据荷载和光学原理设计这种骨架,不但在抗风雪荷载力和温室的日光入射率增强,也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

温室特点

温室热源主要来自日光和加温设施,运用合理的结构和特殊材料,使温室适合作物生长的条件真正达到要求,利用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种植各种品种的农作物可增产30%~50%,还可节省煤电及其他热能,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属环保型温室,合理的温室结构与材料配置,保证温室性能提升,成本降低,可用于种植、花卉、养殖、水产、科研等。

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特别是城郊的精品化、特色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已经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农业实用新技术和现代化农业装备也成为高效和精品农业不可缺少的基础和条件,本项目正是根据农业高科技化趋势,在多年科研和实践中,依据各地区的地理、光照、气候条件设计制造,因此,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采日光为唯一热源,运用特殊结构方式和材料,通过充分吸收热源和密闭保温技术,保持适合作物生长的温度,比较采用加温式的传统大棚,具有不用燃料或只须少量加温,节约能源、优化生态环境、盈利能力强,回收期短,降低生产成本的优势。可有效提高作物生产数量和质量。是真正环保型温室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