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十篇阅读教学的本质十篇

阅读教学的本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4:00

阅读教学的本质篇1

关键词:活化文本文本阅读激活学生思维品质

1.变革文本教学的动因

多次参加英语示范课、公_课听课活动,上课教师精彩纷呈,娓娓道来,满是敬佩,他们都是学识渊博、涉猎广泛,在课堂教学中增添了不少的课外知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然而从实际教学和对学生接受知识的成效调测而言,坚守文本尤为本真。坚守文本就是在以本为本的基础上活化文本,补充的内容更应文本之景,合文本之情,这样才能更切合学生、更接近生活、更有利于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只有当认识到文本的这种角色作用,才能为我们活化阅读教学内容提供广阔的空间。

2.实践文本教学的策略

2.1通过紧扣文本主题来活化文本内容,使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相结合

“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是涉及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因而,教师在紧扣主题的基础上,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1)方式需新意。学生选择的学习方式活动的面要广。如在上完themonkeyKing一文后,为了能让学生有条理地讲述故事发生的经过,专门设计了一个读后环节让学生讲讲Journeytothewest的故事。他们可以选取《西游记》中的其中一个故事,也可以讲述西天取经的整个过程。表演方式也可灵活选择,可以讲,也可以讲演结合,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进一步增加课堂的乐趣。本活动给出一定的条件限制,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因此会有一定的挑战性。从多元化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既培养了小组合作能力,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2)内容需精选。学生读前、读后学习内容的选择要体现“精”的特点,既可以是课文中精选的内容,也可以是教材外的内容,让学生在乐中学,可以将读前、读后内容与音乐、美术、地理等方面结合起来。

(3)目标需多练。我们可以对形容词和副词的专项操练融入到课文的拓展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学中用”和“用中学”的妙处。以“多练”来体现学生“主体”。“练”是训练性的思维活动过程,只有“多练”学生才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教师的问题解决式的引导,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了真实的语言材料,设置了真实或半真实的情景,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接触和使用英语。

3.见证文本教学的成效

3.1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有利于因材施教

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这样在教学的设计时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加强个别指导,与学生得到更充分的交流。

3.2促进了师生的互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教学中是否实现师生互动,是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在互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

3.3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学习方式的变革上,我们的英语课堂的教学,就是为了彻底改变以往的那种僵化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自主启动、合作互动、探究能动等方式和方法的实施,学生的参与主体意识和意识增强了,活而不乱的课堂氛围形成了,开放有度的教学内容达到了,课堂呈现出了灵动的景象。

3.4英语的思维品质得到提升

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读前和读后出发,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热情参与,充分地体现“在用中学”的英语教学原则,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让其内心受到触动和熏陶,从而促进了学生心智成熟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体会到学习英语成功的喜悦。

对于教师而言,活化文本内容,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从根本上讲是教师不断进行创新和超越、体验生命律动以及实现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过程。“英语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之外,还应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使学生在英语知识的学习之外,得到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实现从“教书匠”向发展型、反思型和创新型教师的转变,把研究和反思作为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方式,自由而富有创新性地对教材进行活化,对课堂阅读读前、读后教学进行积极探索和深刻反省,不断地确认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教师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在这种创造性的实践中得以体现,从而使自己的职业生活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阅读教学的本质篇2

关键词:英语阅读;质量;问题;策略

众所周知,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也是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有效环节。但是,在高考的压力下,我们的阅读教学仅是为了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的高质量完成,所以,阅读教学就成为大量阅读理解题的解答,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根本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为了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质量,一线英语教师要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来帮助学生重拾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理解中提高阅读质量,进而使学生在高效的英语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高质量的英语阅读课堂进行论述,以促使学生在高效的英语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思考传统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考的压力下,英语阅读教学采取的都是解阅读理解题,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但是,这种思想下的阅读教学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是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的。那么,在传统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影响学生阅读质量的提高呢?

首先,在长期高考压力的影响下,教师“教”的目的与学生“学”的目的都是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为了保障阅读理解题拿到高分,无形中就将阅读与阅读理解题画上了等号,致使学生根本没有阅读活动。

其次,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阅读一大篇密密麻麻的单词是一件难事,和进行语文阅读不同,虽不理解意思,但也能看懂汉字。而英语阅读则是两者都不懂,所以,阅读的兴趣也就会受到影响。

最后,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多教师认为,阅读是学生的活动,一般与教师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是当学生阅读结束后,教师会对一些问题进行解答,师生之间的活动基本上是分离的。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的组织是不利于阅读价值的最大化实现的,也是不利于学生阅读质量的大幅度提高的。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策略来为学生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做好前提性工作。

二、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1.整体阅读,提炼中心

所谓的整体阅读是指让学生通过粗略的阅读来快速地抓住文本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质量。所以,对于课改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对文本的中心进行提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同时,学生的阅读质量也会随之得到提高。

例如,在教学“theolympicGames”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本节课的预习环节,我组织学生对教材中的文本进行自主阅读,并自主对“threeinspringStoriesabouttheolympicGames”文本的中心思想进行提炼,一来能够推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二来在自主提炼中心思想的过程中学生的文本分析和理解能力都能有所提高。所以,作为新时期的英语教师,我们要组织学生进行整体阅读,以确保学生在中心思想的提炼中逐步提高阅读质量。

2.以问促读,提高质量

所谓的以问促读是指让学生在有效的问题情境的指导下对文本进行阅读,该活动的组织与阅读后解答问题是完全相反的,但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在实际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根据教材来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进而使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例如,在阅读“winterCarnivalinQuebec”时,为了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在组织学生阅读之前,我先引导学生对教材后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如:

(1)whydoyouthinkthatdogsareusedtopullsledsincold

climates?

(2)whichactivityattheQuebecCarnivaldoyouthinkwouldbethemostfun?why?

……

组织学生先了解问题,之后再对文本进行自主阅读,并试着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而且,在问题的推动下学生的阅读目的也会增强,阅读的质量也会随之得到提高。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英语教师,我们要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组织多种活动来激发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终身阅读意识的形成。

参考文献:

阅读教学的本质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开放型阅读;目的;教学环境;教学实践

一、在语文素质教育中实施开放型阅读教学的目的

1.利用情感熏陶,强化学生民族感情

语文教育不是单纯的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学知识的教育,而是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文章的阅读,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强化学生的民族感情。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书育人,语文教育承担着育人的重要任务。尤其是进行素质教育教学后,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开放型阅读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改的课程总体目标也对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道德观和价值观进行了要求。利用情感熏陶,强化学生民族感情,这就是开放式阅读教学努力的目标。

2.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开拓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在语文素质教育中实施开放型阅读教学,就是打破以往“封闭式”的阅读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继承传统阅读教学先进方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文学鉴赏领域的鉴赏水平。进行开放式的阅读教学,教师就要改变自己的角色,让学生成为阅读的骨干,教师进行辅助。教师可以规定开放式阅读的内容,允许和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发表对阅读的见解。在开放式阅读中,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优秀文化的丰富内涵。开展开放式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与学习的课本有关的内容,把课本上表述不详细的内容通过阅读加以补充。进行开放式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阅读的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多吸收对学习、成长有用的内容。

3.利用人文科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进行开放式阅读教学时,要以科学的教学理念以及人文科学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掌握科学知识的目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阅读中,要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认识到自我发展能力的关键。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尤其是在人文科学了解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中,要时刻以科学依据为准绳,尊重科学事实的理论。在阅读过程中,要学会鉴别伪科学,对不科学或迷信的内容予以排除。进行开放式的阅读教学,要体现教的自主性和学的自主性,这样才能体现出教学的人文主义色彩,才会使阅读教学有血有肉。

二、实施开放型阅读教学的教学环境

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任何事物想要得到生存和发展,都必须要有适宜的环境。在语文素质教育中实施开放型的阅读教学也要有相适宜的环境才可以,否则开放式阅读教学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收不到想要的教学效果。

1.素质教育为前提

所谓的素质教育,也就是一种教学理念。没有素质教育环境,就无法开展开放型的阅读教学。这就要求,学校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把素质教育真正贯彻下去,抛弃应试教育模式。只有进行素质教育,才可以使语文教学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才能确保开放型阅读教学的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实现教学的效果。

2.创新方式为导向

创新方式包括多项内容,有考试形式的创新、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等。开展一系列的创新方式,可以改变教学中僵硬的形式,打破应试教育造成的不良后果。通过创新方式以及素质教育的实施,可以使开放型阅读教学充满活力。改变以往侧重考试的局面,把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作为开放型阅读教学的侧重内容。利用创新方式的导向作用,发挥出开放型阅读教学提升教育质量的优点,使语文素质教育实现蓬勃发展。

3.多元评价标准作保证

素质教育的实施虽然开展的如火如荼,也得到了广大师生和教育界的一致认可,但是毕竟我国的应试教育已经根深蒂固,想要短期内彻底改变实现起来困难很大。这就需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制定素质教育的标准,这是实施开放式阅读教学,实现素质教育发展的必要保证。实施开放式阅读教学,就要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多元化评价标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活动,打破原有的教学和考试的评价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适宜进行开放式阅读教学的教学环境,才能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开放型阅读教学的实践内容

1.进行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强学生的阅读数量和含金量

进行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打破了以往语文阅读教学保守的阅读方式,解除了学生阅读内容的束缚,使学生的阅读内容不在被控制在一个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进行开放型的阅读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教科书和课外读物的基础上,利用图书馆、期刊杂志、报纸等渠道,增加阅读量,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阅读分析能力,使学生的阅读不仅仅是数量上得到增加,而且教师有指导性的阅读教学增强了学生阅读的含金量。

2.克服枯燥的机械式阅读教学,开创寓教于乐的互动式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传统的阅读教学普遍比较枯燥,而且阅读教学的方式比较枯燥。而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方式正是为了培养创造型的人才。阅读教学必须巧妙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思辨、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多向分析、放心解答,真心肯定学生的活动过程,实意预言学生的成功人生。

3.放弃理论为主的阅读教学,利用实践阅读教学,充分挖掘学生语文学习潜能

语言文字文学的分析涉及到很多理论性的东西。因此,传统的阅读教学强调理论系统的介绍。教者充充实实地在学生脑袋里塞进系统的理论知识。殊不知,考试时,学生却不能灵活运用,教和学两者都是事倍功半。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实施开放型阅读教学,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荣誉感。实施开放型阅读教学,对语文素质教育教学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参考文献:

[1]谢文锋.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08)

[2]刘建雄.探索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实践[J]甘肃科技纵横,2006,(03)

[3]蒋荣魁.多元解读视角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7

阅读教学的本质篇4

关键词:阅读体验;课堂对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G623.23

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及时改革传统教学理念,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深化小学生的文学底蕴,实现小学生的素质化发展,从而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加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进程。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重视阅读体验,提升对话质量,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存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常常忽视小学的阅读体验,将学生与阅读文本相割裂,没有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之间的对话。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是限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提高的首要因素。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教师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言堂的情况非常严重,小学生极少有机会对阅读文本发表主观性见解,小学语文教师不注重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少与学生展开对话互动,经常采取全程“讲授法”开展课堂教学,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唤起学生的内在情感,导致小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停留在文字表面,深入分析解读文章思想内涵的能力较弱,不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效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

(一)加强教师与文本对话,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不断提升对阅读文本的解读与驾驭能力,加强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写作特点、思想情感,从而确定最佳教学方案。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师职能与教师形象,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而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与学生展开亲密的互动交流,拉进与学生之间的教学距离。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抓住阅读文本的兴趣点与学生展开互动,对文章的理解要有创新,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其次,小学语文教师要以反思和创新的态度解读阅读文本,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造性。小学语文教师要用感性化的语言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对阅读文本展开性化的解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落实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感目标,尊重小学生阶段性的认知规律,增强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比如,在《黄果树听瀑》一课中,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明确写景文章的特点,通过“空间位移法”对文章展开解读分析,以“景色之美”为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小写生对“黄果树瀑布”自然景观的破坏展开思考,从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想品质,实现“生态教育”的价值理念[1]。

(二)加强学生与文本对话,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师要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元教学策略实现小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的深入对话,从而使小学生对阅读文本产生深刻的理解与认知。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针对阅读本文展开“自主学习”实践,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策略,为学生营造交互式的教学情境。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设置,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为每一小组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通过合作互动、探索发现自主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小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力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开展自主学习,并且做好课堂小结,针对阅读文本中的好词好段做好积累,针对文本的结构层次和思想内容展开深入的挖掘分析,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深化小学生的文学底蕴,提升小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的对话水平。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策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立体的音画境构成的感官冲击下,自觉走入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能力。小学生具有感情化的思维特点,对于抽象的文字概念的理解能力远不如直观性的事物,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全面理解文章,实现小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的深入对话。还是以《黄果树听瀑》一课为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完全可以将黄果树瀑布的美景以动态影音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学生对黄果树瀑布产生无限热爱之情。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将今天遭到生态破坏的黄果树景观图展示出来,通过强烈的视觉对比唤起小学生保护自然的内在情感[2]。

(三)加强教师与学生对话,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是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转变传统“灌输式”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展开双向互动,运用提问法启发学生对阅读文本展开思索,使小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能够积极动脑思考,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和“想”的结合,从而提升小学阅读教学质量。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注意与学生对话的“教态”一定要亲切平和,从而促进友好和谐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激发小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热情,提升小学语文阅读的效率。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阅读本文的理解,提高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质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对话,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阅读教学的本质篇5

一、相关概念的解析

1.传统阅读与儿童传统阅读

王晨在《传统阅读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意义》中对“传统阅读”的内涵作以下解释:“一指通过解读纸质文本文字来获得意义的传统阅读方式,二指对传统文学名著的阅读”[2]

在本文中我们将“儿童传统阅读”理解为儿童通过纸质载体对印刷文本的阅读,认为“儿童传统阅读”是以文字(包括图像)符号作为阅读载体,读物中的文字和图像以静态的形式展现在儿童的眼前,儿童通过解读纸质文本的方式来获取阅读信息的过程。

2.视觉文化背景下的视觉影像阅读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视觉文化”、“读图时代”等一系列关乎“影像”、“图像”的词汇也随之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贝拉·巴拉兹(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在《电影美学》一书中首次使用了“视觉文化”一词,指出“视觉文化”是指“只通过可见的形象来表达、理解和解释事物的能力。[3]赵维森又将“视觉文化”定义为:“以影视图像符号作为基本表意系统,以凭借光电信道的影视及电脑多媒体作为传播介质,与传统印刷文化相对应的新型的文化艺术形态。”[4]

正是这种新型的文化形态的发展和繁荣,催生和带动了视觉影像阅读热潮。笔者认为,所谓的视觉影像阅读是视觉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以影视图像为主要的阅读素材,凭借电视、电脑等媒介来获取阅读信息的一种阅读方式。视觉影像阅读以其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吸引了读者的眼球,是一种与传统的纸质文本阅读截然不同的一种阅读方式。视觉影像属于立体化的知识载体,是影视技术与文字读物的综合产物,它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二、儿童传统阅读的现状分析

在视觉文化洪流的冲击下,儿童也顺势进入了新的阅读天地。不难发现,以解读语言文字符号为中心的纸质读本在小读者视野中逐渐淡出,儿童对动态图像的青睐远远超过了对静态文字图画的关注,以往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印刷文本大有被新兴的视觉影像素材所取代的境遇。近年来,人们借助纸质文本的阅读活动频率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从2012年9月开始全面启动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对我国70周岁以下的0—8周岁、9—13周岁、14—17周岁和18—70周岁四个年龄段人群进行调查,在调查内容上,增加了对手机阅读和电子阅读器阅读等数字化阅读载体的考察,在2013年4月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初步的研究成果: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39本,其中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77%;对未成年人图书阅读量的综合分析发现:我国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7.96本,比2011年的10.68本降低了2.72本;9—13周岁未成年人人均课外图书阅读量为6.04本,比2011年的7.24本降低了1.20本;0—8周岁儿童人均图书阅读量为3.85本,比2011年的5.40本下降了1.55本,综合三个年龄段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5.49本,2012年未成年人群的图书阅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这一情况必须得引起社会各界重视。

视觉影像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倡导儿童继续保持纸质阅读的传统:其一,纸质文本阅读是读者对文学表征的间接形象品读、感悟、思考的过程,处理高度凝炼的文字远比处理简单化的“图像信息”更能充分刺激调动大脑功能;其二,文字符号是一种特殊的媒介,它有着其它媒体形式无法替代的感染读者情绪、激发想象力、促进思维发展等的作用,儿童读物的文学性对儿童精神世界的感染,需要儿童通过对纸质文本的阅读,从图文中认识、领悟。其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三维图像加音效的影像阅读,儿童从视觉影像中直接获得丰富多彩的信息,这种获得信息的形式取代了儿童阅读思考想象的过程,扑面而来的生动影像慢慢地会使儿童疏于识字、懈于思考,久而久之甚至还会使儿童惧怕那些需要通过思考才能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为此,我们力图重申儿童阅读纸质读物的重要意义。

分析儿童传统阅读出现的问题,需要正视以下问题:

第一、语文教育中对儿童阅读教学的重视力度不够,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到位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不能充分的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教师没有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阅读生活去真实了解孩子的课内外阅读状况,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将自己对教材中文学作品的主观感受强加于学生头脑,儿童喜欢和需要的阅读内容及形式并没有得到应有关注和重视。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直观的多媒体教学也深受教师的青睐,很多老师完全依赖多媒体,习惯用集中了大量图文、声像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小学生也不自觉地接受着视觉影像的熏陶,久而久之,学生也难以从直观形象的屏幕中抽身回到相对抽象的纸质文本的解读活动中来。除此之外,老师在指导学生选择读物时,也过于注重图书的教育性。[5]儿童对纸质文本的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第二、儿童传统阅读活动过程缺少家长的有效参与

儿童的课外阅读主要在家庭中进行,家长的积极参与对儿童传统阅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从儿童读物的选择来看,据调查,“家长对儿童读物价值的认知有失偏颇、家长对畅销品牌儿童读物的盲目追捧、家长对儿童读物内容的选择不够全面、家长在书店选购儿童读物时存在困惑等”。[6]另外,家长对儿童读物的选择还是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少家长也被儿童读物市场里流光溢彩的视觉影像读物所吸引。儿童读物直接关系到儿童对阅读方式的选择,由于儿童还未具备良好的自主阅读的能力,更多的时候是听从于父母的安排或者是带有很大“随意性”的阅读。

良好的阅读环境除了从物质方面为儿童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料和可以自由阅读的空间外,还应该从心理和精神环境入手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阅读的良好氛围。然而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很难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甚至会出现忽视孩子的现象。例如,孩子正在看书,而家长在旁边看电视、肆意聊天等,这些行为都会给儿童的阅读活动造成不良影响。

第三、社会对儿童读物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

儿童读物市场上很多都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而开发儿童读物,其中不乏趣味低俗、内容浅薄、价值取向偏差的影像读物。就算有一些著名的传统读物,其呈现的内容及形式不能够满足小读者不断更新的阅读需求。对于这种情况,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致使一些“灰色读物”不断泛滥,使得小读者们对传统阅读的兴趣慢慢被磨灭。

除此之外,社会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不能满足儿童的阅读需要。据调查:“目前我国全国公共图书馆藏书仅4亿册,人均0.3册,远低于国际图联人均2册的标准。全国公共图书馆一年的购书经费,人均不足0.3元。特别是要支撑全民阅读活动展开的公共资源并没有享受到经济繁荣的阳光普照。人口在不断增长而公共阅读资源没有得到及时补充,人们看什么?”[7]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并没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得到相应发展,其中的儿童读物当然也没有得到必要的充实。所以相关部门有义务承担发展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特别是增加儿童读物的责任。

三、解决儿童传统阅读弱化问题的策略

视觉影像阅读活动的繁荣并不意味着传统纸质文本阅读方式的终结,因此,我们应该在加强对儿童传统阅读关注的同时呼吁人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阅读的不可替代之价值。另外,还应该针对当下影响儿童传统阅读的不良因素,积极探讨改进的策略,使传统阅读活动在儿童的生活世界里重新确立相应地位。

(一)语文学科教学引领儿童开展传统阅读责无旁贷

1.语文教师在阅读活动中扮演好“特殊阅读者”的角色

教师是儿童阅读活动的重要引导者。《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9]这里所提及的阅读应该侧重于纸质文本的阅读。要求语文教师视学生为阅读活动的主体,无论是对教科书文本的解读还是对课外读物的阅读,教师应该给学生以独立品读的空间,珍视学生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学生在这个阅读过程中收获愉悦之后会产生进一步阅读的动力,形成对传统阅读活动的浓厚兴趣。因此,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是引导、组织的“特殊阅读者”的角色。

2.让学生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材是一种特殊而重要的纸质阅读材料,解读文本无疑是师生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学生阅读课文,是课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课文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实现着作品的价值。”[10]这一过程不仅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展开充分的想象,也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展开丰富想象、激起阅读兴趣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听听,秋的声音》这篇课文时,讲到“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大树告别的声音”、“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时,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思考这些场景并展开想象:“同学们,树叶现在就要和大树分别了,大家想象一下,树叶会以怎样的方式和大树告别呢?大雁又在和白云叮咛着什么呢?”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有人说:“树叶像蝴蝶一样飞舞着,深情地跟妈妈道别,妈妈,你要照顾好自己”;还有学生以拟人的方式说:“亲爱的白云,明年春天再见……”。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通过联想的方式感受具体的形象,将语言文字、情境画面融为一体,语文学习成为一种生命体验的过程,一堂课下来学生们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直至下课也意犹未尽。

3、设立班级读书角,开展读书活动,倡导学生重视传统阅读

班级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要引领学生在传统纸质“书海”中遨游,建立班级图书角,倡导学生们自愿分享纸质读物到班级图书角,使同学都有机会阅读到更多的读物;另外,要定期对“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阅读成果进行检查,组织开展读书活动,交流读书感受,分享读书心得,让学生在班级图书角中走进阅读、快乐阅读、爱上阅读。

另外,还要尽量避免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不合理使用使学生陷入“浅阅读”的境地。

(二)亲子阅读营造传统纸质阅读的氛围

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牵引儿童从“屏幕”回归“书本”。在家庭陈设中留出“图书角”,通过买书、整理书柜等形式感受到书籍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甚至有意地创造全家阅读的机会、开展阅读讨论等,让读书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意识地减少看电视的时间,牵引儿童从“屏幕”回归“书本”。另外,还要为儿童营造一个安静愉悦的阅读氛围,尽量不在儿童阅读的时间看电视,也可以抽时间多看看报纸、书籍等,无形中为儿童树立“爱读书”的榜样。

由于视觉影像阅读很具有吸引力,很多儿童容易入迷,父母要对儿童进行视觉影像阅读的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合理地分配“读纸”和“读屏”的时间,并倡导“读纸为主”。这些活动有助于儿童回归纸质阅读。

(三)积极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为儿童回归纸质阅读做好服务

首先,净化儿童读物市场。有关部门应严格儿童读物(包括影视作品)出版制度,通过严格审批,杜绝只追求商业利润而忽视儿童文学审美特性的纸质读物面世;对于经典的儿童文学的出版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让儿童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喜欢的课外读物。

其次,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倡导“全民阅读”,有关部门加大宣传与要求,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舆论氛围和文明风尚。

再次,加强社会公共图书馆建设,让中小学生课余时间有充足的活动场所开展纸质阅读活动,并且有充足数量的优秀的儿童读物作保证。

视觉影像阅读在视觉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势如破竹,对儿童传统纸质文本阅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们只有正视这种危机,认真审视影响儿童传统阅读行为的消极因素,积极探讨行之有效的对策,才能使陷入“尴尬”境地的传统阅读活动重新得到应有的重视,才能帮助儿童从传统阅读活动中重新找回一份独有的乐趣。

注释:

[1]刘玉舒.图像文化时代下的传统阅读的生存境遇[J].安徽文学,2008,(8):344—346

[2]王晓晨.传统阅读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意义[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s1):102

[3]匈.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2:第22页

[4]赵维森.视觉文化时代人类阅读行为之嬗变[J].学术论坛,2003,(3):127—131

[5]郭丽.儿童早期阅读读物的选择与指导策略[J].社科纵横,2011,26:300-301

[6]王青.家长选择儿童读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7]张英.横看成岭侧成峰——解读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J].图书馆建设,2007,(1):33-35

[8]杨静.浅析读书与读屏的阅读取向[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90—92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阅读教学的本质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阅读教学;协同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即标准中强调,要求能够运用普通话,对教材内容进行朗读和默读。可知,朗读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同时也成为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之一。通过朗读教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也阅读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拥有良好的语文素质,提升语文思想道德品质。而事实上,纵观当前语文教学活动,朗读教学同阅读教学是相区分开的,朗读教学未能在阅读教学中使用,不仅使阅读教学的教学难度增大,而且使学生在朗读学习中缺少情感传递的特点。大大降低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协同发展的必然性

1.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协同发展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当前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标什生了变化,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朗读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也强调了在新标准中,朗读作为阅读教学中最直接的一种教学方式,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朗读中的默读正式阅读的一种主要接收形式,因而说《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实现协同发展。

2.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协同发展是语文学科性质决定的

不论是朗读还是阅读教学,其主要的目的在于能够掌握文本信息,了解文本所要传递的情感内容。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语文的教学活动并不存在很明显的划分,即其写作教学、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在某一层面上所要传授的内容是相同的,只是通过不同的形式内容展现出现。因而实现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协同发展的必然的。

二、实现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协同发展的策略

1.重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协同发展

近年来,小学语文发展的问题在于各个环节的独立区分发展,导致语文教学活动失去灵性。因而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协同性最基本的在于能够从小学生、老师、学校等主体方面入手,使其树立其朗读和阅读本是一体,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学习手段。从而才能在课堂教学、课后教学安排中,有意识的让学生能够展开朗读学习,利用朗读学习来展开文本的阅读学习。如某学生在课后做阅读理解时,利用朗读的方式来揣摩作者的内心情感,从而使自己的朗读更具情感渲染性也使得在做记叙文的文本阅读时,该学生能够较为轻松的掌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做好阅读理解的相关作业。

2.利用多媒体推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协同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推动多媒体更加广泛地在教学活动中使用。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多媒体使用的频率和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主要体现在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开朗读教学活动。第一,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具有标准情感的范读,不同的文本有着不同的情感表达,而不同的情感内容有着不同的朗读标准,利用多媒体能够高效的表达出文本的朗读标准,从而为学生的阅读活动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第二,多媒体能够为小学生语文教学寻求更多的文本资料,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协同发展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展开课外延伸,寻找更多具有朗读和阅读双重教学内涵的文本,而多媒体则通过资源共享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更多的素材内容;第三是多媒体能够实现文字的动态化发展,即能够将文本内容转换为画面,在读图的时代,读图也成为了一种阅读方式,通过多媒体,教师丰富了阅读教学的内容,使得朗读教学能够同多种形式的阅读教学融合在一起,教师运用多媒体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的特点,通过情景创设,让文本的语音和文字内容以画面或是其他形式存在,保证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协同性发展这一教学目的能够实现。

3.以读书交流会巩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协同发展

读书交流会是一项不分年龄不分群体的教学方式,通过读书交流会学生能够以朗读的形式同其他的学生分享自己阅读到的文字内容,从而实现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协同发展。在读书交流会中,朗读成为阅读的主要表现形式,阅读成为实现朗读的渠道,即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能够在学生彼此的合作交流中实现融合发展,并且能够让朗读和阅读两种教学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

简言之,多媒体、读书交流会都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在推动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协同发展的最终是为了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奠定语文学习基础。而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的两个环节,实现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实践需求,也成为语文教学活动中理论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可知通过要求正确认识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相互关系,才能有目的的展开协同发展,其次是要求能够利用媒体技术能够展开小学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协同发展,最后是要求能够利用读书交流会,将阅读和朗读作为一种贴近语文教学生活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高美荣.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新课程学习(上),2011,11:76.

[2]马海华.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J].情感读本,2015,29:63.

阅读教学的本质篇7

一、培养主体意识,增强阅读的主动性。

语文阅读,是阅读者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通过阅读,“读者的知识经验扩充了,这是自我在量度上的增加;读者的认识观点改变了,这是自我在本质上的提高;读者的思想感情升华了,这是自我在价值上的飞跃;读者的方法技巧迁移了,这是自我在能力上的练达。”语文阅读过程中要体现人本的思想,注重人格的升华。这一点在以往的语文阅读中常常被忽略了。这会的一切活动都是人的活动,因此,语文阅读实战中,应当突出主体阅读的主体性。

长期以来,语文学习的场所基本上是课堂为主,学习的内容是课文为主,学习的方式是老师讲解为主。新课标颁布以后,更快地促使我们转变语文学习的观念。就语文阅读教学来看,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式、发现式学习,而不是被动地获得储存的知识,使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

二、求异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对此,古人有许多精到的论述:“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人也有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宋濂就强调自己除了“遍观群书”,就是向名师“援疑质理”。古人的这些理念和实践都给我们以启示,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善于质疑,进而释疑,达到领略问题的目的。

作为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提问这一程序,这只是教法,而鼓励学生质疑,指导学生如何质疑,大胆地支持学生提出问题,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则是突出了学法的指导。

质疑的方法有求异质疑法,即从相反的角度提出种种问题的方法,发散质疑法,即从某事物的不同角度提出各种问题的方法和添加质疑法,即对某人某事的引申、补充的提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与经验,运用以上质疑的方法,自己在钻研课文中所发现的问题,以此为例子,指出善于质疑是深入理解课文的途径,也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关键。

总之,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兴趣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教给学生在阅读基础上质疑,辅以教师的点拨,就能达到“教师之教,不在于全部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的境界,这有助于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发现、善于总结、敢于创新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三、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可帮助学生尽快驶上读书的快车道。

一是创设读书的大环境。首先,在班级中拉起竖幅: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在橱窗中出示新书推荐板报。其次,布置漂亮的新书展览,组织学生参观,以吸引学生。另外,在教室一角设立图书角,挂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书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是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大量阅读提供充足的时间。

适当的时候,可以开设阅读指导课,着眼最基本的方法、技能的传授,帮助学生选择读物,指点学生科学利用休闲时光读书等。

三是开展有关活动,如举办书籍交流会,让学生拿出自己心爱的书籍,推荐给同学,同时也从同学中找到自己喜爱阅读的书籍,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总之,要提高学生素质,教师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内外阅读,让学生与书为友。

四、体验阅读,读中见悟。

语文新课标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五、以身示范,与生同读,乐趣同享,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阅读教学的本质篇8

一、剖析阅读教学的现状

走进高中课堂,不难发现,课堂上的一言堂现象明显减少。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逐渐出现了多种教学形式,包括课堂讨论、分组交流、辩论、情景演示等等,甚至一些地方高中语文课堂中出现了“个性阅读”、“批判性阅读”等形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但是,在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教师在应用新的教学模式过程中,形式化严重,教师将精力都放在教学形式上,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本身没有加以重视。这就导致语文阅读浅显化严重,甚至导致学生误读、误解现象。加强对语文阅读的精细化学习是教学大纲上明确表示的内容,目前的教学现状不免让人深思。

反观我们的教学,课堂热闹的背后,究竟沉淀了多少有意义的东西,有多少内容能给予学生精神滋养。一些教师自己都缺乏对语文课本的研究、深读,对学生这样要求或应用到教学中就更无从谈起。一些教师虽然也从网上收集素材,但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照本宣科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指导。

二、对语文阅读教学目的进行深度把脉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使学生融入文本,理解与掌握阅读中的含义。另外,高中阅读教学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体会文本中的“言外之意”,把握其深刻内涵,从而达到使得学生终身受益的目的。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只是“浅尝辄止”的阅读态度,那么在学生进行独立阅读过程中,也进行流于形式,很难掌握文本深层的含义。甚至会导致学生养成马虎、浮躁等不良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单单改变教学形式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认真的品读文章,将文章的内容细分,精心咀嚼,领略文章中语言的魅力。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吕叔湘先生也说:“阅读应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走进文本,涵咏咀嚼品味,我们要徜徉在语言之途,要在汉语中出生入死。一字一字,一句一句来剖析。通过自己的教学,把脉阅读,让学生学会细读文本。这就是当今阅读教学必须达到的目的。

三、给文本阅读开出处方:理解文本细读的概念和策略

何谓“文本细读”?简单来说,文本细读指的是认真的品味文本,逐字逐句的品读。应该从文本中的字、词入手,从而分析文本中存在的逻辑关系,最终明白作者写作的意图,深度挖掘还原作者真实意愿。

在“文本细读”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本人为阅读教学开出了三个处方。

1.以课文(文本)为本,与课文(文本)对话。文本是教学的依托,教师与学生在文本面前地位是平等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阅读收获。正因为如此,同阅一部《红楼梦》,出现了“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的现象。尽管如此,作者的真实意图,我们还是只能以文本为依据。不管读者心中有多少个“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就是哈姆雷特,是独一无二的,文本中的他不可能是别的任何人。所以,我们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使其真正的融入文章当中,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文本,学会与文本沟通,从文章的表面看出作者深层次的意思,把握住文本的本质。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对学生正确的引导与启发,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文本中,理解与掌握文本的深层含义,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采用问题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高中语文《宇宙的未来》一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问题作为课堂学习的切入点,如:你对宇宙未来的畅想是什么?等等让学生大胆发言,在课堂中将自己的畅想表达出来,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程的知识。

阅读教学的本质篇9

伸张理性思维触角

学校自建校起,就以培育学生情商、智商和谐发展为教育追求,确立“情源锦江、智启未来”的办学理念,以建设“高品质、有特色、现代化的素质教育示范校”为奋斗目标,通过实施“文化涵育、魅力课堂、名师培养、春蕾绽放”四大工程,使学校管理逐渐规范,队伍素质整体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但在教育实践中,学校发现:学生学科素养较低、综合素质发展缓慢等问题没有明显改善,制约学生情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导致学校育人效益提升缓慢,面临发展瓶颈。为了破解发展难题,学校重新审视学校办学思路,展开理性反思,一致认为:学校文化作为学校的灵魂,根本的追求是使人“文”化,以文化人。为此,学校致力于建设学校文化,培育书香文化,用阅读文化来滋养师生,提升教育品质。

理念先行,找准文化的根学校从“以情育情,以智启智,追求情感与智慧的和谐发展,培养情智双修、身心两健、既有民族情怀又有国际视野的锦江学子”出发,以“情源锦江、智启未来”为核心理念,以“尚美、感恩、博学、善行”为校训,努力营造阳光和谐、开拓进取、飘逸书香的校园精神文化,形成大气、高雅、和谐、进取的校风,仁爱、谦逊、敬业、合作的教风,以及乐学、善思、勤学、上进的学风,让每一个教师真正“宁静致远,德艺双馨”,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制度跟进,推动全员阅读为推动书香校园建设,学校制定完善了《锦江分校师生共读制度》《锦江分校课外阅读管理制度》《锦江分校书香校园建设评价制度》《锦江分校阅读教学研究制度》《锦江分校书香班级评价标准》等各项制度,激励规范师生阅读行为,既增强了师生们的成就感、认同感、归宿感和责任感,又增强了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营造出一种促进师生精神成长的理想氛围。

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学校通过“1423”路径建设书香校园,即“紧扣一个目标,围绕四个体系,抓住两个重点,彰显三个特色”为思路,践行情智教育的内涵,实现素质教育的落地生根。紧扣一个目标:建设书香校园,全员参与,完善机制,培养习惯,促进活动,形成氛围满园书香,促进发展。围绕四个体系:即学校阵地建设体系、教师快速发展体系、学生全面成长体系、家校联动支持体系。

阅读阵地建设体系学校构建以“锦韵读书”为主题的读书工程,制作了阅读宣传栏、阅读墙报、阅读推荐区,提标建设学生阅览室,班级书吧、各楼层、文化长廊建设漂流书吧共计19个,增设电子阅读机1台,升级校园电子阅读空间,新建了班级图书坊,同时倡议并指导学生的家庭书房建设,购置师生喜爱的新书3000余册,丰富阅读书籍等。老师们有意识地把学生带进学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读书长廊等地方参观,感受浓浓的读书氛围,从而激发阅读愿望。

教室是营造读书氛围的主要阵地,学校做出“三个统一,一个特色”的规划。一是统一的教室门口班级牌,二是统一的教室布置,三是统一图书柜;一个特色:就是教室的墙面、黑板报有自己的班级特色。各班级或张贴学生自创的读书标语、新书海报、书中人物画片,从各个角度刺激学生读书需要,焕发出文化韵味,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期待。

教师快速发展体系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教师教育教学提升深度和拓宽广度的重要路径。为此,教务处以“教师发展致远学院”为契机,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三个结合”的教师阅读原则,即阅读过程体现“自主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原则、阅读内容“选修与必修”相结合、阅读成果实行“成果展示与组织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师读书工作。

首先,教师阅读采用“3+X”(职业书籍、专业书籍、人文书籍+其他书籍)阅读法,通过读写结合、读思结合、读培结合方式,引领教师开展自由阅读和共读一本书活动。其次,开展基于岗位、课堂、问题、教师发展特色阅读课型研讨,形成了读物推荐课、阅读指导课、精品鉴赏课、读书汇报课,强化教师技能操练,让课堂实践成为教师的源头活水。最后,搭建成果展示平台,借助活动丰盈教师的精神,使教师朝着“有哲学的头脑,有学者的风范,有精湛的教艺,有愉悦的心境”而努力。

学生全面成长体系为了让阅读有保障,学校采用了“1132”阅读模式,“1”是指出学校在课程中设立了每周每班一节由语文教师任教的阅读课,“13”是指全校每天中午设置30分钟全校共读时间及1天3次阅读,“2”是指每个班2周一次图书室轮流阅读。

在阅读活动中,学校充分发挥现有图书馆、网络等设施作用,每周必须组织学生到图书馆内开展一次阅读活动,鼓励师生通过读书交流会等形式及时交流读书心得;通过化整为零地阅读,指导学生科学安排闲暇时间,见缝插针地进行诵读;坚持每日5分钟左右的听说训练,在新课学习前,让学生按小组轮流上台,交流课外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既锻炼了学生胆量,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促进了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

家校联动支持体系家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领地,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能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习惯。学校号召学生和家长积极开展亲子共读,创建书香家庭活动。如“家长选书籍”“家长树榜样”“家长共读书”“家长进课堂”等活动,家长们以高涨的激情积极参与志愿者课程建设,为学校教育锦上添花,为锦江学子的多元发展、个性发展提供了无限精彩与可能。

抓住“两个重点”工作

建设科研阵地,提高阅读效能为了促进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早在2009年,学校就申报了原双流县级课题《班级推进课外阅读研究》并于2012年12月,顺利结题。

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整体推进阅读活动,实现了人人参与,相互影响,培养学生养成好读书的习惯;由教师经常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逐步过渡到学生、家长推荐优秀图书,形成读书荐书良好氛围,养成愿读好书的习惯。同时,学校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依据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结构、小学生阅读素质的四个要素(阅读意识、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确定阅读进程目标,帮助学生养成围绕目标阅读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见,加强课内阅读方法的指导,应用于课外阅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提高学生课外独立阅读的能力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为了把学生的阅读从课内辐射到课外,学校通过课前铺垫式阅读、课中推荐式阅读、课后延伸式阅读,强化课内外联系,引导学生挖掘开辟阅读内容,丰富阅读信息;通过课内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文法,然后在课外求拓展,举一反三求提高,在课堂学习中更重要的是加强和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

开展阅读活动,助力师生成长学校在每年12月举办“锦韵读书节”,开展师、生、家长读书活动,至今已举办8届。活动期间,学校结合课外阅读书目为孩子们量身定制阅读单,通过自主阅读、同伴齐读、亲子共读、漂流阅读等方式开展读书活动,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将校园读书活动推向深入。

另外,学校还在每年的4月开展为期一月的“艺体科技节”活动,艺体科技节以“挖掘校园文化内涵,展示校园人文魅力,享受校园生活快乐,创造文化艺术精彩”为理念,是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艺术、体育、科技和文化盛会。

彰显“三个特色”

聚焦情智课堂,提高阅读效益――全科阅读兴起为适应学生自身的学习需要而进行的,学校从只关注单门学科阅读的狭隘观念中跳出来,形成小学全学科阅读的意识,开展了针对全学科的阅读动机、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培养所实施的,广泛、统整、动态的,开创综合立体的阅读模式。通过目标设置、教学环境创设、阅读模式创新、教学案例研究、校本教材开发等方式,组织开展适合小学生的全学科阅读活动,以达到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课堂内外的科学沟通,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从而提升小学生的全面素养。

创新课程建设,拓宽成长跑道――校本课程开发学校构建情智教育下的新型课程体系,着力国家课程的二度开发,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有效实施;开发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如诵读校本课程、绘本教学校本课程、课本剧表演校本课程、经典书写校本课程……完成“我的课表我做主”的课程改革与创新,编写了一套真正适合学校小学生诵读的国学校本教材。

构建多元评价,丰盈精神世界――评价体系建立第一,制作读书卡评价――养成个人激励的阅读习惯。首先,学校发给学生一张“小书迷成长足迹”卡片,上面先由学生写出所读书的主要内容和感受,然后由组长签字。学生每读完五本书,得到五张“小书迷成长足迹”卡,就可以到班主任领取一张“读书小硕士”卡。当学生拿到了五张“读书小硕士”卡,就可以到校长室经班主任抽检确认,发给学生“读书小博士”卡,这样学生就获得了“读书小博士”的称号。其次,加强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阅读单。学校阅读单是以教研组为单位,集合大家的智慧,制定的最切合孩子、相对质量比较高的阅读单。

第二,重视各项活动评价――养成班级自我激励的习惯。读书节期间,学校把完成各项任务作为教师月度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各项评优的同时,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播撒读书的种子,共同欣赏读书的风景,共同收获读书的成果。学校还建立了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读书之星、书香教师的评价制度,以此来培养师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校沿着这条追求“情智教育”的道路,锁定“高品质、有特色、现代化的品牌学校”的目标,紧扣“为学生成长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发展主题,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学校变了,孩子变了,家长也变了。

学校从2008年建校至今,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教学质量稳居全区前三名,跻身办学水平先进行列。学校先后被评为“四川省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成都市科技教育基地校”“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成都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成都市阳光体育示范学校”“成都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成都市新优质学校”“艺术特色示范校”等多项殊荣。阅读让孩子们变得更加活泼开朗、身心健康、睿智博学、积极向上,情商和智商都得到了发展,综合素质不断提高。阅读也让教师改变了:各级各类赛课获奖20余节,论文获奖45篇,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承担区县级以上各类公开课30余节,积极参加校本研修和专业发展,主动分享教育教学智慧,教师们懂得了儒雅、智慧、仁爱、谦逊、敬业、奉献。家长也变了,在家长学校、三级家委会建设、家长义工、家长进课堂、实地家访、家长开放日、家庭教育考察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中,家校关系日益和谐,家长育人观念日益更新,家校合力日益强大。

阅读教学的本质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52-01

信息化时代,信息获取能力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信息获取能力又直接与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关,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认识,“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将学生的语文素质提升上来,是当今语文教师所关注的重要环节。”[1]教师要不断优化阅读教学策略,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地位,全面提升初中生阅读学习能力。

1创设阅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表明,生动的学习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要善于创设阅读学习情境,改变传统阅读学习的单调枯燥。情境创设要注意贴近学情,符合学生阅读学习认知规律与阅读习惯,要贴近文本,根据文本特点巧妙地创设情境,使学生饱含兴趣侵染在阅读学习中,充分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现代阅读学理论揭示,阅读不是读者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是读者与文章(或作者)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根据读物不断提供的信息,联系自己头脑中已经储存的信息,对读物作出反应。”[2]

例如,在教学沈复《幼时记趣》这篇文章时,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在文本导入之初,笔者利用投影展示学生小时候喜欢玩的一些游戏项目,学生被这些熟悉的情境所感染,自觉地进行学习迁移,从自身幼时趣事的回味,自然地进入到本文学习,体会文本揭示的幼时之趣。

2优化阅读教学方法,激活学生阅读思维

教师是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导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习伙伴等,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初中语文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优化语文阅读学习方法,打破目前无声阅读课堂教学现状。教师要善于运用问题引领法、朗读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媒体教学法等,激活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

问题引领法有助于教师以主问题为线索,在不断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推动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思维;朗读教学法借助朗读手段,以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学生阅读的语感;角色扮演法则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强化学生角色置换意识,在阅读学习体验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推动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媒体教学法生动形象,能带给学生独特的视觉体验,从而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无论运用哪一种阅读教学方法,都要充分考虑学情,从文本特点出发。

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篇童话时,为了加强学生对文本角色的了解,笔者采用了角色扮演法,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根据童话内容,将这篇童话改编成剧本。每一小组自编自导,展开小组间学习竞赛。学生对童话进行改编的过程就是深入文本的过程,也是学生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新奇,也体现了学生对文本角色的独特理解,必将更进一步激活学生阅读学习思维。

3渗透阅读方法指导,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重视授之以渔。只有教给学生阅读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学生才能真正地提升语文阅读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方法渗透。包括课前自主预习方法,学会利用学习资料与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形成初步认识;文本解读方法,从整体感知到局部细探,从文本内容到思想主题,以及写作方法、技巧探究、学习质疑与释疑等;课后进行复习巩固,学会梳理学习的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阅读习惯,包括预学习惯、思考习惯、读写结合习惯、复习习惯等,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的效率。

4拓展阅读学习空间,丰富学生阅读积累

目前初中阅读教学大多局限于课堂,课外阅读教学探索较少,课外阅读推进也缺乏有效性。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阅读教学理念,打破课堂局限性,积极拓展阅读学习空间,从课堂向课外延伸,为学生阅读学习能力提升做好积累。

教师在实施课外阅读教学时,要做到有计划、有指导、有目的。课外阅读学习要有明确的计划,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阅读学习能力;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围绕课堂阅读教学,进行有目的性的引导,使课外阅读学习成为课堂阅读教学的有益补充。

目前苏教版语文教材基本都是按照主题进行单元教学,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主要包括这样几个主题:人物风采、童年趣事、建筑艺术、动物世界、信息传播、诗词拔萃等。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可以紧扣教材编排体系,向学生发放阅读推荐篇目,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教师也可以结合教材文本特点,包括写作内容、写作方法、写作特色等,进行合理的引导,例如《松鼠》说明文教学,这是学生初步接触动物类说明文,教师在学习完这篇文章以后,引导学生进行动物类说明文拓展阅读学习,掌握该类说明文的一般学习思路。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它对提升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初中语文教师要进一步提升阅读教学认识,加强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优化教学艺术,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拓展学生阅读视野,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