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建筑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十篇建筑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十篇

建筑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9:38

建筑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篇1

关键词: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少数民族建筑;具体应用

1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环境设计和艺术设计的有效结合,就形成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把现代的特征和环境艺术融合的一种设计形式,包括室内、室外所有人类活动的空间,是一种和人类有着紧密关系的艺术设计,其主要的理念是将境和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把美术美感作为骨架,然后以建筑为呈现载体。建筑必定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所以在进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时候要尽可能地使人文和自然完美地结合,实现和谐发展。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比较独立的学科,其主要包含环境美学以及建筑学等内容,充分体现出了设计的复杂性。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要遵循建筑学的一切要求,建筑既要美,也要具有合理性。在当前的社会中,人们逐渐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加以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设计成效,这也是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2少数民族建筑的特征与使用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意义

2.1少数民族建筑的特点

由于地形的差距和民族的区别共存,少数民族建筑主要受到地形的影响。我国国土辽阔,地形也就复杂多样,如黄土高原、东南丘陵等,这些让各个民族的建筑呈现出多样性。比如汉族常见的四合院,而土楼则常出现在广东、江西等地。有些民族在门的设计上有讲究,结构非常精细,有些民族使用全木构建房屋,主要用于防寒以及防潮。每个民族由于其特征、以及生活习惯等不同,其建筑使用的材料以及外形都各具特色。在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建筑有很多。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人民居住区地处亚热带,地温高,竹楼利于防止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每家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种植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竹楼由20~24根柱子支撑,屋内横梁穿柱,有的横梁上还雕刻着花纹。彝族土掌房为彝族先民的传统民居,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层层叠落,相互连通,远远看去甚是壮观,后期彝汉混居,融合了部分汉族民居的特点,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堪称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房顶又可以作为晒场。

2.2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少数民族建筑元素的意义

把少数民族的建筑元素运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其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其一,能够让少数民族文化得到发展和传递。民族众多造就了文化的多样性,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藏。中华民族在发展中理应把少数民族的建筑元素运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为少数民族提供一条多样化的传承路径,同时提升各个民族文化的影响力,进而提高其具有的价值。其二,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念相结合。在传统建筑设计中,常常把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这是现代建筑的主要表现,不过这样就会将人和自然隔绝开来。把少数民族的建筑元素运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在传统性人造环境的基本上,把人和自然融为一体,这是一种两两结合的有效设计方式。

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少数民族建筑元素的具体应用…

3.1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使用原则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使用少数民族建筑元素的时候,必须要保障其具备一定的适用性、适度性以及合理性。适用性是在实际的使用中,要结合实际情况仔细思考。例如,根据当前建筑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要合理使用少数民族建筑元素,让元素起到锦上添花和画龙点睛的作用。适度就是不能大面积地滥用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上进行适度表现即可。建筑元素的使用必须要保障其符合实际的规律,不能够出现和实际相冲突的情况。这样才能够把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3.2少数民族建筑元素提取的具体方式

想要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使用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就要抓住其独特的性质,将具有代表性的图案和颜色更好地融进其中。以佤族作为例,这个民族对红色和黑色使用得比较多,这两种颜色在其服装和建筑上的使用尤为明显。黑色能够给人一种庄严稳重的感觉,而红色则是代表了热闹与喜庆。还有一些民族钟爱动物的图腾,运用比较广泛,在进行现代建筑建设时,就可以将一些动物的图腾考虑进去,体现出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格。

3.3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除了建筑外形和图案的设计外,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室内空间环境中也有具体的应用。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在前期装修的时候,把少数民族元素用于装饰方面,具体体现在墙面以及门窗等地方;其二是将具有少数民族建筑元素的物品充当装饰,如一些陈列物品以及家具等,丰富空间元素。在构建室内空间环境的时候,少数民族元素一般表现在配饰、灯具以及天花板等方面,室内风格和少数民族元素相融合可以营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

3.4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休闲娱乐环境中的应用

在人群聚集的地方也可以适当使用少数民族元素,一些休闲娱乐的地方,如城市公园和广场等,但这些地方具有一定的公共性质,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和自然的环境相结合,同时还要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在一些公共娱乐环境中,使用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材料,如竹子、木头等,在公园里还可以修建少数民族特色的小木屋,在一些垃圾桶或者草坪上装音响等,可以把垃圾箱设计成竹篓的形式,或者在上面绘一些民族特征的花纹和图样。草坪的音箱可以设计成牛角的样式,这样能够让休闲娱乐场所具备更多的风格,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可以了解到不同民族的知识文化,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受。

4结语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使用少数民族建筑元素,需要从其具备的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其常使用的颜色、图形图案以及工具。这种艺术的表现形式能够将我国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促进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发展,同时也使我国的建筑行业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向。

参考文献:

[1]…张歆旎.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6(21):72.

[2]…徐莉.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索[J].读天下,2016(22):382.

建筑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篇2

关键词:桥梁建筑艺术意蕴艺术风格造型要素美学规则

从某种意义上讲,桥梁美学理论涉及建筑学、美学、物理学、材料学、色彩学、艺术学等学科,是一项跨学科的理论研究。一座完美的桥梁,不但要讲究其实用性和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既要满足功能要求,又要满足审美需求。桥梁建筑的艺术意蕴,就是将审美主体的审美需要与桥梁造型和技术等方面完美结合起来,表现桥梁作为一种结构,一门结构造型艺术,所承载的蕴涵当时当地的风俗、习惯、传统以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意识形态。本文将通过对桥梁建筑艺术、桥梁建筑艺术的美学原则、桥梁建筑的风格以及桥梁建筑造型要素的分析,揭示桥梁建筑意蕴的深刻内涵。

1.桥梁建筑艺术

从人类以天然的石头垒起简单踏步,利用倒塌的树木架起独木桥,就开始在上面留下了美的胎记。随着时代的发展,桥梁建筑愈加强烈地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意识,不断地向建筑艺术的方向发展。桥梁建筑师以人类所知道的最难于表现的语言,也就是功能的、力学的、施工技术的语言来解决具体问题。

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它一方面受着物质技术水平和实用功能的制约;另一方面,它的形式和风格的演变又受着人们精神生活,特别是社会审美意识的影响。桥梁建筑艺术是建筑艺术的一个分支,是桥梁建筑师在熟练地掌握艺术媒介物质(色彩、线条、形体等)的自然属性及其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物质手段创造出来的,为了使人感知和认识,从而发挥其社会影响,体现一定生活内容的结构艺术形象。桥梁作为一种建筑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精神的建筑,融汇造型艺术的一切要素及科学技术的伟大成果。古朴典雅的中国赵州桥,精致美丽的圆明园十七孔拱桥,气势磅礴的金门大桥.它们同古老的金字塔,蜿蜒的长城,高耸入云的埃菲尔铁塔等这些伟大的作品一样,都闪烁着不朽的光彩,构成了建筑的美。

桥梁建筑艺术,它一方面反映出结构物的空间跨越所体现出的美感,另一方面,桥梁的造型,尤其是栏杆和桥头堡等附属设施的形式也受到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意识流的影响。赵州桥的蛟龙栏板(图1)雕刻精美,寓神话传说与当地文化于一体,充分显示了当时人文风俗与技术水平Ⅲ。卢沟桥石狮(图2),活灵活现,双目凝神,注视桥面,酷似桥梁的守护神,给行人及当地居民以充分的安全感。

不过,桥梁建筑艺术也具有强烈的主观性。优美的桥梁,均融入了桥梁建筑师个人的感彩和艺术手段。实用和美观的双重特性,决定桥梁建筑艺术往往是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醒目的见证之一。完美的桥梁建筑,既有功利性,又不能缺乏美的属性,是物质与精神的对立统一。

2.桥梁建筑艺术的原则

桥梁建筑艺术是桥梁建筑师的审美意识物态化成果,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桥梁建筑师在进行桥梁设计与艺术构想时,通常都综合考虑权衡了下面几项艺术原则。

2.1功能与形式美的协调

桥梁建筑艺术与语言艺术、表演艺术及造型艺术不尽相同,它还是一种实用艺术。一座优秀的桥梁,应该实现实用与美观的统一。只有技术和艺术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真正的美的桥梁。在处理桥梁建筑功能与形式美的协调时,通常有以下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过分强调实用功能而把桥梁建筑之美置之不理,这在我国解放初期表现最为明显;另一种是只注重桥梁建筑的美观而忽视其实用性值,出现的许多桥梁伪结构。要避免这两种倾向,桥梁建筑艺术的协调原则就显得十分重要。功能和形式,偏颇任何一方都不会产生好的作品;只有功能和形式做到完美统一,桥梁艺术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2.2满足民众审美情趣

首先,桥梁所提供的便捷的交通服务功能,是满足人的生活需要的。然而,老百姓有自己的审美观,该审美观必须同社会功利、国计民生相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桥梁的美已经从实用中分化出来,但仍表现了它的社会功利性。

2.3体现桥梁建筑艺术的时代精神

与其它艺术一样,桥梁建筑艺术也并非一成不变。古代桥梁多以装饰华丽为美,而现代桥梁则以简洁大方为美。桥梁建筑能够以其巨大的空间形象来显示生活中的某些本质方面,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桥梁建筑风格、艺术和技术具有较大区别。在中外桥梁建筑史上,几乎每个时代都会形成其独特的桥梁建筑风格,而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性特色。各个时代的桥梁建筑师在设计创作时,不可避免地受时代精神的影响,西方建筑显得尤为明显。威尼斯水上世界的桥梁,桥面上集市密布,融休闲、购物、观光、交通于一体,是当地的一大特色。

2.4展现桥梁建筑艺术鲜明的民族特色

世界上没有规定审美建筑一定要有审美标准,但一定的民族,必然有一定的建筑特色。反映在桥梁上,中国的桥梁多具有地方特色,如江南小桥优美多姿(图3),西南部的桥梁则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格,如程阳风雨桥(图4)。不同民族在习俗、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基于此,不同民族对桥梁建筑艺术提出各自不同要求,也就不足为奇。

3.桥梁建筑风格特性

桥梁建筑风格是由桥梁形态所体现的在设计构思上所具有的特色的表征,是桥梁建筑各种要素的总和,是结构内在规律在外在形态所表现的一种美的格调,是形式的抽象或升华,犹如人的风度气质一样,有时是一种可意味不可言传的特征表现。风格是文化艺术中的高层次问题,它被社会、传统、经济、文化等因素所制约,反映出一个综合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3.1时代性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是一定历史时期技术文明发展的产物。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物质生产力量与人们的生活条件,体现了一定时代的社会思想、美学观念与技术水平,留下了时代永恒的烙印。桥梁建筑在机械工业化和手工业生产时代,在选用材料、施工工艺、生产手段上截然不同,其选用结构形式、艺术特点也自然而然有所差别。如古希腊时代的优美柱式结构,罗马时代的半圆拱结构,欧洲哥特式尖拱,中世纪流行的有浓厚宗教色彩及军事防御功能的桥头堡(图5),文艺复兴时代铁桥上繁琐而精细的巴洛克风格雕塑,现代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结构所带来的现代桥梁简洁纤细的形态等,如法国某城市中承式外倾拱肋拱桥(图6)。这些都无不折射出建筑(当然也包括桥梁建筑)风格的时代性。

3.2民族性

各民族有自己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背景,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也产生了带有民族特色的审美概念,它与某一民族的共同语言和心理特点及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紧密相关。人类生活与桥梁建筑密切相关,因而也必然带有一定的民族色彩,例如古代桥梁建筑都有借助“神物”的力量与自然作斗争的美好愿望。西方桥梁上的雕饰以神话人物或伟大文物为多,如维尔茨堡美茵河上的古老桥梁(图7),意大利的十二天使徒桥、美国华盛顿州的阿林顿纪念桥、法国塞纳河上的桥等,桥墩或桥头望柱上均有一座座雕像。而在我国石桥上的雕饰以狮、龙为主,这些“神兽”曾起着制胜镇邪的作用,如苏州香花桥栏杆艺术(图8),同时也是一种民族形式的装饰,不仅给桥梁建筑艺术添姿增色,也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一种偏爱与情趣,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景观。

3.3地域性

即使是同一时代,在不同地域,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与生活条件的不同,在审美标准上也会有很大差异。但是,某个地区的桥梁,应有自己较为统一的风格。如果每一座桥梁都标新立异,甚至要“一座桥梁一个样”,这不仅劳民伤财,而且也违背了美学规律,大败“胃口”。

然而,桥梁建筑毕竟不同于房屋建筑,其在功能上的单纯性制约了桥梁形态。古今中外均以拱、梁、吊为基本形态,由于现代化信息交流的频繁与便捷,桥梁形式受民族、地域的影响并不似古时那么突出。而且较能显示桥梁民族风格的大部分都是桥梁附属结构,如桥头建筑、栏杆、灯柱、雕饰等。在法国巴黎市中心,桥梁密布,具有浓郁的法兰西民族文化特色(图9)。罗纳河上的古老桥梁,同样也反映了欧洲中世纪的灿烂文化(图10)。因此,在桥梁建筑中体现地域风格,创造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没有特色,就没有个性,从而缺乏持久的生命力。

风格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是有机的统一。桥梁建筑的杰出作品从来都是某一时代、某一民族及某一地域进步的审美理想的美好体现,也是美学价值、历史价值之所在。显然,现代桥梁建筑应该表现出积极的、正面的、令人精神振奋的格调,体现出良好的时代、民族与地域风格。

4.桥梁建筑造型要素

形式是由点、线、面、体构成。桥梁建筑艺术通过其艺术语言——空间组合、比例、质感、尺度、体型、韵律、色彩及象征手法等,构成一个丰富多彩矗每体系.{奉现-种形态的美:在形态美学里.点是有造型意义的,一点在画面上.成t视线集中之处:两个大小一样的点,视线来回这两点间,而产生“线”的感觉。线的形态不同,体现不同意义。不同形态的直线和曲线,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粗直线表现坚定、有力、厚实、稳定、粗壮、笨拙、顽固等特征;细直线则体现敏锐、脆弱、纤细等特征;折线具有节奏、运动、焦虑、不安等特征;圆弧线给人以充实、精神饱满的感觉;椭圆形弧线除具有圆弧线的特征外,还具有现代感;流线型是抛物线的自由审美创造;双曲线具有曲线平衡的美,也有较强的时代感,变径曲线具有丰富而变化的特点;自由曲线具有丰富的感情。

面是由线的运动而形成。通常认为,平面有安定、确定的感觉;三角形给人以冲动、刺激的感觉;圆形给人以温暖、流动的感受;梯形富于很强的稳定感;斜梯形具有一种倾斜方向的动感或力感;正方形使人感到整齐,端庄,有一种均齐美;球面、圆锥面、圆环面等曲面的形态,给人以亲切、饱满、柔和、流动的感觉。

立体是由面的运动形成的。建筑的立体美感,由角度的变化、艺术联想、虚实关系等来产生。金门大桥桥塔(图11),其竖直方向线条顺畅而富有规律,且有合理的变化,使桥塔的大体积的形态得到了纤细化,给人一强烈的力的美感;大红的涂彩,使大桥又增添了一份明亮和活跃。法国某公园人行桥(图12)则是曲线与直线的完美结合,其在水中的倒影优美绝伦,令人浮想联翩,过目不忘。

桥梁建筑的形态美,产生综合的审美效应。点、线、面和体的彼此依赖、对立统一,构成广阔、深远、多姿多变的艺术境象,丰富了人们的美的感受。

5.结语

古今中外,桥梁建筑艺术形态各异,丰富多彩。桥梁建筑艺术的丰富内涵,使其成为一门独具特色的结构艺术。其艺术意蕴的流变,总是在深层次影响着桥梁建筑的发展。深入考察研究桥梁的艺术意蕴以及形成的内在机理,对提高专业人士和大众的艺术修养会有所裨益;对桥梁发展史的研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竹内敏雄,《美学百科辞典》,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

【2】刘其福,《城市桥梁栏杆圈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2。

建筑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篇3

当今室内外装饰的时代优势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唯美的意境、多样化的形制、出色的色彩搭配和深刻的人文内涵,充分反映了古代先民的精神信仰和审美境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信息交流异常便捷,在知识膨胀和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中,社会生活的节奏明显加快,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并没有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物质的充裕而相应减少。在此背景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告别噪杂喧嚣的工作生活,充分享受幽雅宁静的家居环境,让自己难以平静的心灵寻得暂时的安宁日益成为现代室内外装饰追求的重要目标。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意境和语言的提取,不仅能唤起潜藏于少数民族居民内心深处的文化魂灵,还能激发人们追忆先贤、享受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历史遐想,尤其是其美轮美奂、风格多样的形制和中庸和谐、天人合一的意境也正好迎合了现代人追求生态和谐与休闲优雅的生活品位以及审美需要。传统建筑装饰是当今室内外装饰的重要文化载体,也是传承民族装饰文化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在新材料和新工艺异常发达的今天,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拥有了更加灵活的表达方式和更加丰富的解读方式。将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的文化意境、形制精髓和装饰语言加以提炼、创新和升华,以现代材料、现代工艺和设计理念,创新地应用于现代家居装饰,不仅赋予现代家居空间以传统的文化风格,更满足了人们审美追求的的文化心理和时念。

第一,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元素丰富多样,多姿多彩,为当今室内外装饰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来源。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的形制异常丰富,不仅有着个性突出的屋脊、屋身和底座,雕梁、斗拱、栏杆、雀替、画栋、屏风、门窗、彩画、书法和家具等装饰构件和修饰手法,也为现代室内外装饰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形制资源。以纹饰为例,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不仅非常重视纹饰的使用,而且形成了种类多样的纹饰图案,常见的有环纹、鱼鳞纹、石纹、如意纹、回纹、万字纹、花草纹、锁纹和龙纹等,这些纹饰既寓意驱邪吉祥,还精美雅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装饰价值,更为中国现代室内室外装饰的图案创意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图案资源。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的图案、形制随意而质朴,与当今社会紧张、冷漠和追逐名利的社会文化氛围形成了强烈对比,可以给予现代人强大的心理关照和人文关怀,可以为当代人营造一种万物和谐的居室空间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意境,从而极大提升当代人的生活品位和审美意趣。

第二,传统建筑装饰的人文内涵为现代装饰理论研究提供了别开生面的开拓空间。少数民族传统装饰艺术的大量元素虽然存世相对有限,但给现代久居都市的人们呈现了一种别开生面的文化享受。在现代社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世界性多元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冲击之下,早已卸去了昔日的繁华,失去了以往作为本民族共识的强大作用。然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血脉经历几千年的人文传承,尤其是其所吸纳的畏天敬地、顺应自然、中庸和谐、与世无争、仁义礼智和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精髓,早已在其代代相承中融入本民族的灵魂深处。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传统的中国元素、民族元素对于凝聚少数民族人心,塑造中华民族的世界文明地位,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文化的本土回归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方向。现代装饰艺术尤其是以西方后现代主义为主的建筑装饰理论,在文化本土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文化发展格局中,已经很难适应当代国人复杂而多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需求。传承、挖掘,提炼、吸收和升华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的文化精髓,可以极大开拓当今室内外装饰的理论空间。

第三,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的设计理念和工艺手法同样可以借助现代新材料、新工艺获得时代新生。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的设计讲究平面布局,在视野开阔的平面上,通过点、线、面的立体组合和各种色彩的搭配营造出一种曲径通幽、别开生面的视觉感受。在设计思想上,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长于体现独特的文化主题,或少数民族宗教的顺应自然,或儒家的忠孝节义,或佛教的因果善缘,或道家的清静无为,均在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尤其是其中的古典园林,在设计上与西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山水奇石间,点缀亭台楼榭,在曲折回环中,往往别开洞天,少数民族古典园林的建筑装饰艺术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情怀,通过自然和谐的设计理念呈现出人造自然的生态意境。同时,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艺的进步,新材料种类丰富多样,新工艺可以实现复杂图案的加工,将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灵魂与这些新材料和新工艺融为一体,可以推进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创造性转化。

二、当今室内外装饰运用

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制约因素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虽然有其精确独到的形制图案,吸引现代民众的文化内涵和与众不同的材料工艺,但将其运用到当今的室内外装饰中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受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所限,无法充分发挥传统装饰材质的特性。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从形制到内涵所追求和张扬以等级尊卑观念为主的封建陈腐思想与现代社会追求独立和张扬个性的时代精神也背道而驰。古代装饰艺术的实体存在和人文内涵都产生于少数民族传统农耕文明中,浸润在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是那个时代社会文化环境和生产工艺水平的必然产物。然而,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交流方便快捷,文化结构日趋多元,尤其是西方建筑装饰文化在西方整体优势的现代语境中已经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文化的传承发展构成了强大的冲击和挑战。总之,在当今的室内外装饰中,运用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虽然存在优势,但也必将面临系统而复杂的诸多制约因素。首先,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正在遭遇西方现代装饰文化的冲击。西方建筑装饰艺术虽然大量吸收了西方古典建筑装饰艺术的传统风格,但总体来说,无论追求工具理性的现实主义还是对工业社会展开强大反思的后现代主义,总体来说,都反映了工业社会中久居城市的人们的审美情趣。可以说,西方现代装饰艺术及其文化内涵从本质来说是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必然产物,无论哪个国家,无论哪座城市,只要它深处工业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之中,就必然会不知不觉地采用西方的现代建筑装饰元素装点自己的建筑,哪怕其在表面维持了民族的或国家的传统风格,那至少也要在装饰设计和装饰材料上吸收、借鉴西方元素。当今的中国,正处于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并在全球化潮流中形成了日趋多元的文化结构,其城市室内外装饰艺术必然会受到西方现代装饰艺术的深刻影响,并对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发挥构成了极大挑战。其次,传统建筑装饰的艺术内涵难以凭借现代材料予以精确表达。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灵魂主要体现在对木材、石材、陶瓦和土砖等装饰材料淋漓尽致的艺术加工上。可以说,这些传统建筑装饰材料正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深刻文化内涵的物质载体。然而,现代建筑规模日趋庞大,结构更加复杂,功能要求日益多元,传统建材中的木材一般强度不足,耐火性不强,既无法适应现代建筑超负荷的承载需要,也无法适应电气化时代的防火要求,即便土砖、土瓦,其强度也相当有限,无法达到现代建筑装饰经久耐用的时代需要。因此,在当今室内室外装饰中,便出现了采用现代工艺、现代装饰材料而将传统建筑装饰图案简单堆砌的现象。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与传统建筑材料是形与神的结合,其文化内涵充分体现在对传统材料的驾驭之中。在现代材质基础上,简单融入传统装饰图案,无法真正打造出形神兼备的古典艺术意境。再次,传统建筑装饰的艺术内涵无法适应现代人多元复杂的审美情趣。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是中国农业经济和农耕文化水融的产物,它体现了古代社会男耕女织的生活意境、中庸和谐的处世哲学和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尤其将儒家以“仁”为核心的文化体认和以“礼”为核心的题材内容充分展现其中,并将安静和谐、悠闲恬适、均和自足及乐天知命的田园意境熔铸其中。当今中国基本告别了农耕社会那恬适宁静的田园风光,开始步入科技发展、讯息便捷、文化多元的现代社会。工业化改变的不仅仅是城乡面貌,还有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体认和灵魂诉求。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系日益健全并加入wto,人们传统的心理结构或被现代商业文化解构得支离破碎,或被强势的西方文化深刻抑制在灵魂深处,而传统装饰艺术所植根的传统文化很难在现代多元的文化格局中满足人们释放个性、追求自我的审美情趣。

三、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

在当代建筑装饰中的运用策略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蕴含了少数民族的精神追求、情趣意旨,承接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脉,其设计风格和精巧布局,正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极致体现。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以书法、字画、古董、借景、园林和家具等装饰元素营造出一种清雅含蓄、意境悠远的建筑空间,以传统建筑装饰图案、纹饰和符号在点、线、面的精巧构置与色彩驾轻就熟的出色搭配中给人点缀出一幅简约而不失层次的平面画卷。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必将借助民族复兴伟业而得以传承,成为当今室内外建筑装饰中极具民族性、地域性和文化性的符号、素材、形制、图案和意境之源。然而,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从属于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渔猎文化形态,它在当今室内室外装饰中的运用必然面临以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为主要内容的西方装饰文化的挑战。传统建筑装饰文化虽具有蓄势待发的文化优势,但要将其成功运用于当今的室内外装饰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因此,只有推进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与现代建筑装饰艺术的有机结合,对其进行去伪存真的现代化改进,立足新材料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审美需要的新素材、新结构和新形式,才能真正将其融入当今的室内室外装饰之中。

第一,将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题材直接应用于当今的室内外装饰。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不仅形式多变,而且完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真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和物态呈现。因此,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广泛丰富的题材,形态各异的形式,无论动植物修饰还是绘画、书法等,都基本体现了以儒、佛、道为主要内容的题材内涵。例如,传统建筑装饰艺术非常讲究古书画的应用,将古书画概括为一种装饰图案,可以直接应用于当今的室内室外装修之中,不仅能够体现古书画固有的美感,而且能够借助新材料、新工艺在色彩、肌理、造型、尺度和比例上营造出一种全新的修饰氛围。再如,将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中的匾额直接应用于现代装饰艺术可以形成装饰空间的视觉中心,以画龙点睛之笔提升空间的高贵富丽之感。其他诸如吉祥对联、纸裱、古家具等都可直接应用于现代室内室外装饰。

第二,将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的丰富造型直接融入当今的室内外装修。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塑造了形势美感极为出众的丰富图案,为当今室内室外装饰融入古代元素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图案资源。如其异彩纷呈、种类繁多、造型生动的各类纹饰,既具有驱邪迎祥的风俗内涵,也具有极高的审美装饰效果。因此,可以站在当今的审美要求之上,以祈祷生活的时代内涵取代驱邪避凶和招吉纳祥的传统内涵,对纹饰略加变通而直接将其应用于现代装饰之中。此外,一些寓意美好生活的汉字,如“喜”、“禄”、“寿”、“福”等文字图案也可以按照现代审美造型的时代特点略加改动而直接应用到室内和室外装饰中。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图案造型随意、质朴,能够在现代社会冷漠、紧张的文化氛围中给人以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关照,可以通过现代室内外装修对古代装饰观念、理想和趣味的传承,提升现代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促进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实现人与万物的和谐。

第三,提炼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并借助现代装饰设计、装饰工艺和装饰材料予以表达。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之所以能够在现代社会中震撼人们的心灵,关键在于其富寓传统文化内涵的“意境”。然而,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艺术中一些体现尊卑等级和驱邪避凶观念的内容显然无法适应现代生活的价值追求。因此,提炼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境,要从传统中提取到现代室内外装修需要的灵魂要素,并结合现代设计、工艺和材料对其进行强化、夸张与修饰,以实现传统建筑装饰文化意境与现代审美价值追求的高度融合。提取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并将其应用于当今室内外装饰之中,关键在于可以凭借动静相宜的意念延伸,将传统文化神韵借助现代材质载体充分应用到现代装饰艺术的空间转换中,并充分实现传统装饰神韵与现代材料特点的高度磨合,以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赋予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以灵活变通的时代生机。

第四,对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进行简化和变形,以满足现代建筑装饰追求简约、自然的审美意趣。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虽然丰富多彩,但也略显繁琐,尤其是反映同一精神文化内涵的题材往往在一个相对有限的空间内频繁出现,很难适合现代生活追求简约、自然和高雅的审美追求。有鉴于此,在将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应用到当今室内室外装饰时,一方面应当对古代装饰艺术复杂繁琐的图案和情节离奇的故事题材进行概括性简化,紧紧把握传统装饰艺术的精华和神韵,删除多余的层次和琐碎的枝节,从而营造出一个凝练而集中的主体形象,满足现代人向往古典而又追求大方简洁的多元需要;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在实际操作中根据现实的装饰需要对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固有形态进行有意或无意的调整、变形,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对图案风格、形制结构和多样功能的新要求。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作为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独具东方艺术魅力的审美情趣,渗透了少数民族审美的旨趣,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中庸和谐”、“天人合一”和阴阳交生的人文内涵与文化境界。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文化的本土化和民族化可以为世界装饰文化注入特有的东方活力。

四、总结

建筑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篇4

【关键词】侗族鼓楼;大木结构;营造技艺

引言

侗族鼓楼大木结构的营造技艺是我国一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上这项技艺是以述而不著的形式来进行传承。目前,大木结构建筑在钢筋混泥土结构建材的冲击下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传统的木匠匠作系统已面临解构与重构的文化调适[1-3]。另外,传统木构建筑营造场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木构建筑匠作系统已经失去了昔日辉煌的营造市场。随之,其营造技艺也失去了传承的文化空间,进而导致侗族建筑营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困境[4-7]。

1侗族鼓楼介绍

侗族鼓楼为木质结构,是一种密檐式的塔形鼓楼,可分为厅堂式、楼阁式、门阙式、密檐式等类型,以密檐式居多。鼓楼是象征族姓群体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举行各种活动和存放芦笙的场所,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鼓楼作为侗族人民集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包含着侗族地区十分丰富的地方性知识,“鼓楼文化”也成为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侗族鼓楼营造技艺的影响因素

2.1外界环境的影响

2.1.1外界作用力

侗族鼓楼属于大木结构建筑,其各构件之间的牢固性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要差的多,这也是木构建筑的力学知识不发达的重要因素。所以,风荷载、雪荷载等外界作用力的对鼓楼的设计具有较大的影响。

2.1.2地理气候条件

人的构筑行为和居住行为是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刺激的反应。建筑能够反映所处的环境的某些特征,同时,建筑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人们总是力图使自己的构筑

行为和居住行为与环境相适应。其中,适应地理环境和气候是最基本的条件。

2.1.3人为因素

鼓楼建筑营造的关键在于掌墨师,他们拥有过人的思维、艺术观、记忆力、认知能力和模仿能力,是侗族文化的精英,并且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主流或流行文化的涵化,还受亲朋好友、村里乡外的影响。

2.2使用者的需求

建筑是满足人类生活需求的产物,产生于人类,又服务于人类。另一方面,掌墨师与使用者的营造意识对构筑行为和居住行为带有“指令”的意义。侗族人民在营造鼓楼等各类建筑时,都融入了物质和精神的功能需求。

2.3营造技术条件

我们在鼓楼营造技艺的进行探讨过程中,不能忽视在鼓楼这一文化符号多元化的建筑物中,表现出来的技术水平与利用技术的情况。

2.4经济条件

鼓楼是村寨或者家族财富的象征,在侗寨诸多建筑中,鼓楼的造价是最高的。所以,经济条件也是影响鼓楼建造的一个重要因素。

3侗族鼓楼营造技艺的文化阐释

3.1侗族建筑营造技艺的源流

3.1.1族源文化的积淀

侗族是百越民族的一个分支,稻作农耕、干栏建筑是百越民族的主要文化特征,干栏建筑及其营造技艺是生活于相同地理环境中的不同族群,为满足相同的实际生活需求而相对独立地完成了相同的发明创造。纵观侗族民族文化的特征可知,侗族建筑营造技艺继承了古越人的干栏营造技术。

3.1.2民族文化之间的涵化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间的交往融合,侗族建筑及其营造技艺也融合了汉族和周围其他民族的营造理念和营造技艺。

3.1.3本土木匠的营造经验

侗族人民长期生活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生活观念,缔造了侗族人民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相比较而言,同样生活在都柳江流域的苗族、水族、瑶族同胞,就没有创造出鼓楼这类特别的建筑。这和侗族木匠的营造经验具有密切的关系。

3.2侗族鼓楼营造技艺的价值

3.2.1历史价值

侗族鼓楼营造技艺是侗乡匠师,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口传身授,不断总结营造经验积淀下来的历史财富,其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文明史、人类学、文献学、社会学和建筑学等多个方面。

3.2.2文化价值

侗族鼓楼建筑的营造技艺蕴含着侗族人民对鼓楼的总体和单体的形制、空间组合和适应环境等内容;也蕴含着侗族的传统文化,如伦理、信仰、审美情趣以及驱邪避凶的社会心理;还能够反映侗族地区的自然气候、物产、生产力、生计方式等。正是这些做法规则及其中的尺度与比例关系,决定了侗寨鼓楼的体与形。因为,掌墨师清楚对不同的鼓楼类型,运用不同的尺度,注意其中的大小、高矮、繁简,这些就是侗族掌墨师在营造场域内,当时当地使用的建筑营造尺度。依规矩才能成方圆,正是依照一定的营造规矩,才能营建出丰富多彩的侗族建筑文化来。

3.2.3科学价值

侗族鼓楼营造技艺的科学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学、艺术学、材料学、聚落规划学、建筑学等方面。从艺术这一面看,建筑学是技术的艺术;从技术这一面看,是具艺术性的技

术,技术和艺术的融合便产生了具有实用价值的、有品味的建筑。侗族鼓楼正是艺术性与功能性、技术性、工艺性相融合的产物,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与民族文化、物质生产力水平具有密切的关系。

3.3侗族鼓楼营造技艺的变迁

3.3.1文化变迁理论

文化变迁是指由于族群社会内部的发展或者不同族群间的接触而引起的族群文化的变化。文化的变迁与社会的变迁具有密切的关系,它包括物质文化的变迁和包括非物质文化的变迁,也包括文化内容的变迁及文化结构的变迁。

3.3.2尺度单位的变迁

侗族鼓楼的结构方式、构件尺度,都掌墨师长期营造经验的总结,而并不是力学计算的结果。但是,近年来侗族匠师所承包的工程主要是通过投标方式来获取。“标书”中的尺度单位都是采用现代建筑招投标公制尺度单位来撰写的。所以,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侗族鼓楼构件的尺度单位正由传统的市制单位逐渐转化为公制单位。

3.3.3传承主体的变迁

目前,由于年青一代则纷纷外出务工,侗族鼓楼的匠艺传承人正趋于老龄化,平均年龄在五十岁以上,这给侗族鼓楼营造技艺的传承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3.4侗族鼓楼营造体制的重构

随着木结构建筑营造活动的骤减,营造技艺传播和使用的文化空间也逐渐减少,并面临着消失的危险。营造市场发生的变迁,让掌墨师们无法从这个营造市场获取谋生的资本。因此,侗族鼓楼的重构已成为必然。

4结论

本文首先对侗族鼓楼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侗族鼓楼营造技艺的影响因素和价值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对侗族鼓楼大木结构营造技艺的传承和发扬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诫撰邹其昌点校.营造法式[m].人民出版社,2006.

[2].项隆元.营造法式与江南建筑[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3].郭华瑜.明代官式建筑大木作[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4].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陈耀东.鲁班经匠家镜研究――叩开鲁班的大门[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6].王贵祥,刘畅,段智钧.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比例与尺度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7].陈明达.营造法式辞解[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建筑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篇5

【关键词】环境艺术;地域性;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需求不断满足的情况下,环境艺术设计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工作、休闲的关系日益密切。人类最初的环境设计是出于实用功能的需要,用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是一种生理需要为主、审美需要为辅的形态。现代社会由于人们生活品味、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审美与实用的完美结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艺术的理念和实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和基础上发展和崛起的。

环境艺术设计是近几年来越发蓬勃发展的一个行业,它本身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但又通过多样的表现手法营造出具有特定精神内涵的空间形态,反映使用者的心理。这样就把越来越多的时尚潮流和科技元素赋予给这个专业本身。环艺的建筑的设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建筑设计,这门专业的加入是为了让我们在做室内外设计的时候更加有统一性,更好的理解空间的功能性、复杂性以及多样性。作为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它是人与周围的人类居住环境相互作用的艺术。

环境艺术设计广义上分为:室内设计和室外空间设计,狭义上就是指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就是为特定的室内环境提供整体的、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它包括概念设计、运用美学和技术上的办法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室外有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建筑外观设计,绿化设计,城市雕塑,商业用地环境规划等等。即以研究和设定室内空间、光色、家具、陈设诸要素关系为目标的室内设计,和以研究和设定建筑、绿化、公共艺术、公共空间和设施诸要素关系为目标的环境景观设计。例如威廉・莫里斯的“红屋”,住宅应用了很多哥特风格的细节特点,如塔楼、尖拱入口等摒弃维多利亚时期那种为装饰而装饰、漠视设计的基本原则的建筑、设计风格,只需简单的设计,要“装满中世纪精神”,外观造型和室内都遵从师承自然的原则,只不过建筑还处于手工制造,而到了现代主义时期,弗兰克・赖特提出“有机六原则”:1)简练应该是艺术性的检验标准;2)建筑设计应该风格多种多样,好像人类一样;3)建筑应该与它的环境协调,他说:“一个建筑应该看起来是从那里成长出来的,并且与周围的环境和谐一致。”4)建筑的色彩应该和它所在的环境一致,也就是说从环境中采取建筑色彩因;5)建筑材料本质的表达;6)建筑中精神的统一和完整性。流水别墅是现代建筑的杰作之一。别墅的室内空间处理也堪称典范,室内空间自由延伸,相互穿插,内外空间互相交融,浑然一体。流水别墅在空间的处理、体量的组合及与环境的结合上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有机建筑理论作了确切的注释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已迈进一大步,芬兰设计师阿尔瓦・阿尔图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强调有机形态和功能主义相结合,玛丽亚别墅被称为“把20世纪理性构成主义与民族浪漫运动传统联系起来的构思纽带”。在设计中广泛采取自然材料,特别是木材、砖这些传统材料,建筑作品具有与众不同的亲切感,开创了现代建筑人情味的可能性。他在“民主功能”下探索出一条人性的道路,使环境艺术设计不断延续发展至今。

环境艺术设计从名称上来看是新兴专业,其从历史上看却渊源已久,不过在艺术设计分划之下更加明确了。其与环境相和谐的概念带入至今,已幻化得更加具体、更加明确。其中地域环境元素和以建筑相结合的民族元素最为独特,也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民族风格的环境设计活动是审美与实用相结合的产物。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并不能随意发挥其审美意识活动,必须首先从实用出发,遵循不同空间的功能特征并对其进行整合,与此同时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设计师在这项系统而复杂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运用自身对民族文化的领悟以及现代人体工程学的原理,讲究室内环境的宁静、清新、亲切,创造出符合使用者心理和生理机能要求的,达到最大优化的民族风格的美的环境。环境艺术设计师贝律铭先生设计的香山饭店则在一个现代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香山饭店建于北京西北郊20多公里处的香山公园内,此地风景自然天成,古木、流泉、碧荫、红叶,这决定了香山饭店以其园林和民居的典型性格融合在它所处的环境之中,结合地形,巧妙地营造出高低错落的庭院式空间,匍匐在层峦叠翠之间,如同植物漫地生长。这座依偎在香山怀抱的建筑,为了保留珍贵的古树,局部建筑形体错动挪让,在造型上获得了园林建筑的性格。它具有亲和力的江南民居的外部造型和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的营造手法,巧妙的融合成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贝律铭先生说:对建筑创作者来说,更为重要的则是找到正确的民族化道路,使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形式与风格。中国范围内部各地区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的地理空间,其独立的地理空间有着相对于其他地域的地域特征,地域性的差别具体表现为:1)客观的存在的地形,地貌的区别;2)处于该地域的人类社会的社会活动形态,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审美观念,文化传统等。地域文化的存在是不可能改变的事实,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有差别,中国文化与其他国家的文化有差别,中国内部各地域各民族文化也存在差别。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人类自身有目的的改造自然的创造性活动,目的在于为人类自身创造更好的生活方式,满足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生存,生活,发展的需要。从文化层面来说人的设计更多的在于获得精神上的享受。环境艺术设计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受到地域性特征的限定与影响,设计活动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及设计的结果作为文化的载体又体现地域文化的个性特征,美学法则运用必须与场所的使用性相符合,并与审美主体的意志、性格、趣味、审美心理需求等相符合。这样才能达到一个理想境界,让使用者真正得到美的享受,也使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恰当的融人民族元素、合理的运用美学法则成为一种必然。

环境艺术设计中文化元素应用都应体现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因此在现代的环境设计中越是优秀的设计,越重视地域文化,被世人和社会认可。文化界流行一个通用原理。既“文化越有民族性就越有国际性。”鲜明的地域文化能营造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一个成功的环境空间,应该重视其地域文化设计,是指给环境空间的使用者鲜明的地域信号特征,可见文化元素运用是环境艺术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手段。

【参考文献】

[1]王兆丰,厉晓飞.环境艺术设计受地域文化的影响探析[J].大家,2011(14).

建筑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篇6

1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时代的可视化表现。大到艺术大师,小到手工匠人,都是通过工艺制品来表现个人情怀和时代特色。中华文化的造物哲学和精湛的技艺,对现代艺术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继承价值和传承意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抽象提炼给予了设计者无尽的灵感。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从人到物都有着更加广泛的交流与融合。东西方文化的渗透和碰撞,使得现代设计的民族性正在减弱,甚至消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任何一个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从气候到环境,从风俗到信仰,从文化到经济都有着各自特点和风格,孕育了一个个民族符号和文化记忆。正是这种特殊的民族基因,给予了现代艺术设计不一样的情怀和灵魂,赋予了产品或空间除了功能性之外的认同感,提升艺术设计附加值。

产品和空间是文化的载体。现代生活中的人以物传情或触景生情,都是一种人与物或空间交流的认同感。因此,将文化与艺术相融合,创造能够传递情感、交流信息、生活娱乐的可视语言——产品和空间,才能提高现代艺术设计的附加价值。

2中华文化在设计中的体现

中华文化主要通过形式和意韵两方面来体现。书法、陶瓷、国画、旗袍等都是世界闻名的中华文化的载体。将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科技结合,既保留了文化的个性,又使文化载体有了时代性的视觉呈现。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就是中华文化在全球视野中的展现。在奥运会的设计中,小到标识或产品,大到空间或建筑,在形式和意韵上都能给人浑然天成的感觉。北京奥运会会徽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汉字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了充满活力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它将北京的“京”字演变成动态的人体,与书法的笔韵相结合,通过挥洒的汉字印章体现“新奥运”的精神。北京奥运会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古代传统的祥云图案。祥云的纹样在中国传承了上千年,是吉祥如意之意,是中国古代体现富贵祥和的常见装饰纹样。火炬的创意灵感来自中国古代的纸卷轴,寓意着华夏文明通过纸传播到西方。火炬造型端庄典雅,曲线优美,比例适度,是中华文化在工业产品中良好的体现。

现代设计师们要深刻探究和理解中华文化的内在和神韵,不同时期的美感都包含着当时的时代因素,透过元素和符号感受不同时代的东方美学,对现代艺术设计有着“意”和“趣”的全新感悟。

3建筑设计与中华文化

建筑和空间是人与文化最直接的交流场所。在现代建筑或者空间艺术设计中,在吸取和融合外来文化的同时,如何创作出极具中华文化的的设计是设计者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只有用新的视角来解读传统的中华文化,才能在设计全球化的今天获得尊重。同时,中国元素在建筑与空间中的运用也是对中华文化的重新解读,构建出新的中华文化。

澳门红伶顶级私人会所以东方韵为主题,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一次巧妙融合。从会所标识到内部装饰和布局运用了中华文化的符号元素和文化典故。会所标识将英文字母融入中国红印之中,再辅以曲线装饰,就像一轮红日在东方升起。会所内中式卷轴漆器雕刻而成的柜台以中国传统花卉为表现主题,营造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高风亮节。会所内部装饰采用不同材质、不同视角,呈现了中华古典名著。会所中还融入了大量的传统中式纹样和现代东方艺术品,呈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激烈碰撞,给人极尽奢华的视觉感受。

中国古代建筑是承载中华文化的关键,建筑的形式和结构工艺作为不同层次的文化符号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国家馆——东方之冠以“斗拱”为灵感,将古代建筑中的建筑构件作为现代建筑设计的基本造型,是中华文化的一种时代化体现。斗与拱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构架中的一个特有构件。斗拱这种传统建筑构件既起到承重作用,又能呈现出美观的独特艺术效果。中国馆借鉴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形态,运用现代建筑材料,大胆创新,使主体造型展现出现代中华文明之美。

4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碰撞和融合促就了现代艺术设计全球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华文化是现代艺术设计的灵感源泉,我们应该多角度、深层次地解读中华文化,做好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创作具有民族特色和差异化的物质和精神作品,以满足现代人们内心需求和时展趋势。

在提倡文化强国的今天,只有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才能创造出中国特色的国际化设计。

〔编辑:张思楠〕

建筑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篇7

关键词:古建筑;现代生活;审美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205-01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国家,其各方面的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积累,在各自的领域绽放出独特的光芒。如中国古建筑,虽然中国古代不同地区的建筑有着不同的风格,连门窗的式样也情趣大异。但是总体上讲,中国古建筑线条简洁明快、造型古雅、庄重、轻巧;且做工精细、内容丰富,向世人展示中国建筑艺术。作为设计师,在设计领域中,其作品更需要吸收不同时代的艺术的精华,这对于本身在设计领域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的人,是一种莫大的帮助;而想成为一个出色的设计师,更是要创作出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

从家乡的内乡县衙、嵩山少林寺;再到去过不止一次的豫园,深深的为这种建筑艺术所折服,心灵被古典艺术所迸发的魅力一次次冲击着,优雅、恬静、庄严、宏伟,这些都好似一幅幅立体的画幅,是一幅幅生动的艺术作品。我相信艺术是有灵魂的,就像古典艺术的灵魂一样,就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感受是外境与内心的核心接口,个体对外境所有的理解和认知,经验的累积,都是基于感受。感受和心灵的关系非常密切,任何的感受,都会产生特定的心理活动。正是因为有了感受,才会有更深层次的理性认识。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说,正是因为这些感受,艺术家才能不断的有创作的冲动。也正是感受,带给我们由感受所再创造的艺术上的享受。

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也相当广阔,艺术只是它浩瀚江海中的一个支流。而正是这支永不枯竭的直流至今,并且依然浇灌和渗透在许多的现代艺术领域之中。可是现代设计是不是就等于要将传统摒弃、淘汰甚至与之隔绝,又或是束之高阁,否则就是陈旧过时而体现不出创意感和时代感呢?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例如吴冠英教授所设计的奥运福娃,将传统图案完美的融入到设计领域中来,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底蕴,又非常切合奥运主题。传统并不等于过时,更不是陈旧,我们需要的是把中国的文化发扬光大,这是每一个设计创作者的责任。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我们看到了各种民族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式,作为一个设计工作者,能把前卫艺术形式和中国古典艺术结合到一起,创作出有本国艺术特色的作品,才会更具有民族性,而具有了民族性就愈有国际性。就艺术的审美价值而言,凡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艺术作品都为本民族群众所喜爱,同时也能给异国民族群众以新鲜和美的享受。主要通过民居建筑艺术、宗教建筑艺术来表现古典建筑艺术之韵味。民居建筑艺术内涵是在于体现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团结合作精神.以及本民族人民勤劳简朴的生活习性。本片一开始就是一个山村的建筑群落的镜头,有天空缓缓推下镜头,简朴的民宅、安静的马厩,建筑装饰风格也以清新淡雅为美,因此门窗也少有彩绘,而往往以木本色示人。每幅画面都彰显山村宁静的美丽和和谐的气氛。表现与清新淡雅的风格相反的则是下一组镜头,无论从窗户的几何纹样的门窗展现惊人的丰富内容,还是从室内的装饰来看,都是较为奢华,与第一组镜头所展示的风格迥然不同。这些差异使建筑艺术的精致绮丽,以及积极向上的民风展现无遗。展现宗教建筑艺术的则是最后一组镜头,宗教建筑的崇高与完美往往使步入其中的人们叹为观止,甚至被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所征服。这组镜头无论从镜头角度,还是建筑规模,都在极力体现着宗教建筑的庄严和雄伟。从建筑的造型就不难看出,宗教建筑融汇了民间建筑的特点,补充了自己,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风貌。

建筑艺术中所看到的建筑的轮廓线,生动自然,古香古色,仿佛使人回归到很久前的一刻。古建筑在现代生活中最常用的是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古代建筑在结构方面尽木材应用之能事,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同时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保持构架制原则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均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载,所以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有"墙倒屋不塌"之妙。创造斗拱结构形式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拱,本是立柱和横梁间的过渡构件,逐渐发展成为上下层柱网之间或柱网和屋顶梁架之间的整体构造层,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自唐代以后,供斗的尺寸日渐减小,但它的构件的组合方式和比例基本没有改变。因此,建筑学界常用它作为判断建筑物年代的一项标志。

建筑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篇8

关键词:民俗文化;建筑设计;价值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196-02

建筑是时代的标志,特别是现代建筑更是见证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迪拜“帆船”造型的七星级大酒店象征着石油国经济的富有,而我国的金茂大厦是上海的地标性建筑。从世界排名前十名的高层建筑来看,建筑风格毫无疑问是现代的,但其建筑文化却是多元性的。无论建筑造型多么新奇,但都会深深烙上各国民族文化的印记。建筑是一种立体的艺术形式,它一方面具有功能上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时还通过特定的造型与装饰的手段获得不同的艺术效果和氛围。这种极具综合性,独特性的建筑艺术被誉为“凝固的音乐”,它印证着社会的变迁,反映出综合国力,揭示出民族的精神面貌。

一、民俗文化的多姿多彩

民俗活动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悠久的特殊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在漫长的历史变革中,它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艺术的产生与民俗有极大的关系。因此,“民俗是一种常见的社会文化现象,民俗的产生,是人类对社会生活的一种理解。”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此可见,生活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都有不同的民俗,尽管各地各民族的生命习惯和民俗表现形式不同,但是,由民俗在一定意义上讲它是一个民族最原始精神的延伸,并传递出其坚定的信仰和文化的内涵。且这种民俗经过一代代人传承使其家喻户晓,甚至能成为一个国家的文化标志。如楚国百姓以吃棕子,划龙舟的形式去纪念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从而创建了端午节,这种民俗活动最终被国家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可见,民俗活动在一个国家和民族中的重要性。诸如此类的民俗节在中国还有清明节、中秋节、春节等。至于少数民族的民俗节日则因其民族的习俗不同有很多的不同类型,如侗族的斗牛节,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赶火节,白族的三月节等。

民俗具有强大的幅射力,民俗一经产生就会在本民族内漫延开来,并成为本民族遵守的行为准则。在民俗活动中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由于它植根于民间,具有广博的空间,极大地丰富了表现形式。民俗是民间艺术发展的源泉,它为民间艺术提供了生存发展的土壤和环境。民俗还使民间艺术产生许多表现形式。

当然,受民俗心理的影响,人们往往会以吉祥如意,喜庆热烈,祈求丰收等寓意去拟定表现内容与形式,以寄托人们的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和憧憬。民俗活动的丰富多彩与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大,社会环境的多元化有着直接的联系,这就使不同的民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俗,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参与性,地域性,反映了人们的道德伦理价值观念。在民俗活动中,无论是哪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都民俗活动的物化体现,它以独特的审美形式给人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在建筑设计中它以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给我们极大的启迪。

二、民俗文化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在我国建筑造型中,由于地理跨度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明显,因而建筑的形态各具特色。因为建筑特征往往要体现建筑文化,因而建筑及其文化反映出不同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如黄土高原的窑洞建筑,北方的四合院建筑,内蒙古的蒙古包建筑,江南水乡的建筑,羌族的碉楼,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建筑,湖南恩施土家族的吊脚楼建筑,贵州千户苗寨的建筑等等。可见,地域、地理、民族的不同,建筑的造型、结构、材质、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差异。

实际上,对这些建筑造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隐藏在其中的民族民俗文化。每个民族的生存环境不同,生活情趣也不同,其生活方式和质量自然是不一样的。从民俗文化中得到的遗传基因决定了他们的建筑都按传承下来的民俗格式去营造,因而在不同民族的建筑中都能感受到民俗的艺术魅力。

在各地的古民居中我们可以看到,民俗文化元素与建筑结构的配合不仅非常巧妙,且运用得非常成功。即使以现代建筑学的理论去分析也会感到无懈可击,确实是精妙之极。

将民俗文化运用于建筑之中,与中国的传统哲学观有极大的关系。中国古代的哲学观是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主轴线的,它贯穿阴阳、八卦、五行系统。所谓阴阳就是指自然界的对立和统一,八卦则是指人对自然界和社会的认知和概括。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风水理论是中国古代的环境理论和方位理论。风水理论是以河图、洛书、八卦、五行等易学文化为基础,通过建筑布局、空间分割、方位调整、色彩运用、图案选择等隐喻和手段,来实现其对于身心之和的环境追求。皖南古民居的村落布局暗合此理。北方四合院的建筑结构和布局,极具人性化,既考虑到公共活动空间的功能,而且满足了个人私密性的需求,其空间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极具中国民族文化特点。在建筑的屋脊上绘制阴阳鱼状的太极图,体现了古人的宇宙哲学观。在民间老百姓将八卦图用在建筑上则是为了镇宅,驱邪和免灾,这在湖南湘西苗族民居建筑中是一种普通现象。

建筑中体现民俗文化的更多的是在建筑装饰上。在建筑装饰中可以通过象征手法去表达意境,体现一种传统的生存观。例如在民俗观念中成双成对寓意幸福美满,好事成双。因而在建筑装饰中的造型格局往往巧妙地将二个形象对置在空间中,使其舒展自如,相互衬托且相映成趣,在视觉上极其协调又充满运动感,体现“喜相逢”的寓意。当然,还有采用隐喻的手法去表现吉祥观和人生观的。如在安徽黟县的古民民中,院墙的石雕图案由扇形,叶子造型构成,这是隐喻手法,即借谐音表达“出门见善”“落叶归根”的象征喻意。

其实,借助室内陈设同样也可以表达民俗中的吉祥寓意,往往以物寓意,意赋物中。如安徽徽州古民居的厅堂供桌正中间陈列钟,而东西两侧分别放置瓶和镜,其寓意为“终(钟)生平(瓶)静。由此可见,室内陈列的即使是很平凡的东西,但当人们赋予它一定的寓意后,就会有新的解读。

三、民俗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价值

不言而喻,现代建筑的造型愈来愈新颖,甚至使人感到光怪游离,不可思议而惊叹不已。有人认为现代建筑的主流是国际性、时代性,传统建筑形式已不符合现代潮流了。其实,评价建筑的标准是以时空向后穿越为标志的,经典的建筑总是以它的历史文化价值永存于世。中国的传统建筑艺术的无可争议的价值与西方建筑,阿拉伯建筑成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全球建筑建造数量最多的国家。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吸引着来自全球的一流建筑设计师,中国的现代城市建设使他们有了发挥聪明才智的平台和空间。

如何在建筑设计中运用民俗文化元素,使建筑既有现代性又具有个性、民族性是现代建筑设计师要研究探讨的命题。如果一味去追求国际性,以体量硕大,充斥几何形的理性建筑形态为模式就会形成建筑风格雷同化,所有城市的建筑几乎大同小异。不仅建筑本身没有文化,城市同样也显现不出城市文化。因此,现代建筑设计一定要从中国传统建筑中吸收养料,充分挖掘民俗文化的宝藏。

在现代建筑中将民俗文化与建筑设计巧妙融合于一体不乏成功的案例。例如上海金茂大厦就是民俗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成功应用的经典,极具代表性。从造型上讲,金茂大厦的外形造型的创意源自于中国宝塔的造型。金茂大厦的造型融汇中国塔型风格与西方建筑技术的多功能型摩天大楼,由著名的美国芝加哥Som设计事务所的设计师adrianSmith设计。因为中国人喜欢塔所以设计师才把金茂大厦设计成这样。建筑造型意境极其深远,阐释了民俗文化深刻的内涵。无论是从外部造型还是从内部结构来讲,它是一座现代经典建筑,同时,它又极具民族性。

从自然界的动物造型中得到启示的设计被称为仿生学设计。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中,动物形象往往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被赋予深刻的含义。如鹤在中国文化中有崇高的地位,特别是丹顶鹤,是长寿,吉祥和高雅的象征,常被与神仙联系起来,又称为“仙鹤”。实际上是一种理念与精神的体现。例如武汉火车站的造型取意于黄鹤楼经典,彰显湖北地域文化特色,其整体造型象征千年鹤归。整体又暗隐九省通衢的独特地理位置。建筑造型很好地与城市地域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正因如此,武汉火车站建筑设计在由美国芝加哥雅典娜建筑设计博物馆从全球精选的诸多建筑中脱颖而出,荣获2012年全球最美建筑奖。

在现代建筑造型与内部空间装饰上,民俗文化元素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为建筑注入了新的内涵。成功的设计范例很多,在此未必赘言。

总之,在现代建筑中融入中国民俗文化极大的提升建筑的文化内涵,赋予建筑以生命。而建筑的造型也会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绝不能以牺牲文化为代价去换取建筑的表面繁荣,如果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后人们认为现代建筑是垃圾,那就是建筑设计的悲剧。

建筑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篇9

关键词:回族装饰纹样;现代设计;中国传统文化

伊斯兰文明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它在建筑及其装饰上建立了独特的阿拉伯风格,为世界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影响。公元七世纪伊斯兰教传到中国内地以后,伊斯兰风格的艺术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回族艺术文化。随着人类在不同的历史年代、在世界各个不同角落的生存和发展中,通过智慧和创新精神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全面发展。

正是因为这些时代进步上的变化,如今人们的消费观念除了更加理性、更加重视能够提高生活的质量的产品,更期待满足其自身的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追求民族性与地域性的特色。艺术反映生活,而生活则离不开文化的根,文化是孕育家具的土壤[1]。如何能够从继承和发扬伊斯兰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现代装饰设计注入能量等一系列的研究理论,是穆斯林设计者的必然选择。但目前伊斯兰传统艺术在我国的传承有所缺失,文化元素仅仅体现于伊斯兰风格的传统造型艺术中,忽视了穆斯林在平日生活中文化的传承与应用。

一 中国特色回族纹样的艺术特征

(1)图案题材特征

阿拉伯式的装饰花纹,广义指所有以波状曲线为主要特征的艺术形象及其美学体系。在回族清真寺及民居的装饰艺术中,吸取并发扬了西洋棕叶卷草纹的曲线风格和萨珊王朝波斯纹样的象征性,以其特有的形象,体现了阿拉伯民族的宗教观念及审美趣味。阿拉伯纹样形态种类繁多,变化丰富,包括几何纹、植物纹、书法艺术纹等。回族审美文化中的装饰艺术,如建筑装饰艺术不仅对建筑物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且也蕴含着回族特有的一些审美意趣。

浓郁、繁密、变化的特点,构成了阿拉伯装饰艺术特殊的艺术语言。借用浓郁的色彩对比、密集的层次变化以及纹样组织编排的不同,来构成变化丰富的艺术效果,其主要特点是兼具形象和抽象,而又以抽象为主。建筑和装饰用品是阿拉伯图案艺术的主要载体,而伊斯兰美学则是阿拉伯图案艺术的理论基础。

(2)色彩特征

人类创造美和欣赏美都是要从形式美开始的[2],形式美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莫过于颜色了,清真寺的色彩中代表存在的为白色一极,非存在的为黑色一极,中间色为绿色和金色。

(3)外观结构特征

阿拉伯建筑因年代和地区不同而形式各异,清真寺本身就是代表伊斯兰文化的特别建筑艺术,在中原地区,寻找完全相同的伊斯兰建筑艺术是很困难的,尽管寺院建筑的风格、布局、装饰等大都出现了变化,但其建筑仍体现或保留着伊斯兰的原则我国中原地区的清真寺几乎都以穹窿来代表,寺顶中央一座通常是圆顶,穆斯林认为它代表先知。清真寺的穹顶象征了宇宙苍穹的浩瀚与人对真主想象的无极与圆满。另外一个新鲜的阿拉伯建筑形式,是用白色的石膏柱制成的,产生一种如画的效果。

(4)图案寓意特征――在阿拉伯文字中,一个选取的阿拉伯书法纹样就是代表吉祥如意、幸福安康的寓意。

二 目前中国特色回族装饰纹样存在的问题

用现代设计的观点来看中国特色回族装饰纹样的设计,之所以没有广泛的传播开来,主要的缺陷有。

(1)缺乏系统化的设计理论体系

政治上,到了明清时期,由于朝廷对于民族政策的限制,穆斯林面对残酷的政治现实情况,在保持自己的和风俗的前提下,不得不逐步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与儒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回族文化。[3]从总结的回族纹样的艺术特征来看,对于回族纹样的阐述也大都使用口述或者图片的形式进行传播的,没有系统的素材体系,不便于设计知识的传播和积累所需要的典籍。使得穆斯林在生活环境中得以耳濡目染,从而伊斯兰文化在生活中也能得到很好的传承。设计思想、设计方法、设计材料等都相对单一,雕刻、印刷等这些复杂的工序都难以适应当代快时代的节奏,与现代的简约风格背道而驰,难以被大众家庭所接纳。带有一定宗教色彩的装饰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装饰艺术的发展。

(2)设计思想保守,设计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回族是由国内外信奉伊斯兰教的族裔在中国大地上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吸收和融合多种民族文化形成的民族共同体。由于历史变革、社会经济状况、政府支持等状况,我国回族文化是不一而论的。从文化环境、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以及等来讲,文化理念都是遵从中国传统文化,重共性,求稳定。正是因为这些历史变故,出现现在所呈现于世的回族文化。明清时期,朝廷对于民族政策的限制,穆斯林面对残酷的政治现实情况,为了寻找生活的出口,伊斯兰文化必须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迎合各种时代统治者的愿望意志,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进行文化的传播[4]。伊斯兰教的地方化和民族化是一个缓慢、渐进过程。为实现该过程,客观上要求它的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以适应在中国的生存和发展。

三 对于中国特色回族装饰纹样的现代化研究的思路

以现代设计为参考依据,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根据现代人的消费理念和审美观念,掌控市场的流行趋势,使得回族纹饰能够不断创新和发展,确保其生命力[5]。回族装饰纹样的研究包含理论研究、技术研究等,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善。

(1)倡导简约的设计风格

简约并不简单,回族装饰艺术应该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思想提炼出精华,并与现代社会发展状况相联系,立足于市场,走向国际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回族文化装饰艺术。

(2)装饰元素符号化

从伊斯兰建筑及装饰文化中提取其造型元素,并且加以抽象和简化,并且运用构成的方法进行重组,使其设计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便于人们的接受。打破原有的宗教色彩规律,不仅仅是黑色、白色、绿的选用,降低宗教给人们带来的庄严感。

(3)材料多元化

不再单纯的依附于砖雕和木雕等笨重的材料,选用现代材料更便捷,比如改良木材、新型木材、有机玻璃等材料的运用。中为西用,古为中用,新时代需要新的文化形式,不仅仅国内需要,国际也需要。不管加强中国特色回族装饰文化的发展,不仅使得回族文化得以很好的传承,还是得中国文化不断多元化方向发展,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回族装饰纹样将在中国文化中寻找适合的元素,使得平衡发展,不断创造新的佳绩。

参考文献

[1] 蒋绿荷.家具与民族文化之研究[J].专论与综述.2002,06-0016-04.

[2] 王一川.美学与美育.[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一版,17页.

[3] 邱玉兰、王振生:中国伊斯兰建筑[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

建筑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篇10

关键词:建筑空间艺术美审美

建筑不仅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门特殊的艺术门派,其在本质上与绘画、美术、音乐等没有多大差别,都是一种艺术形式,都必须要遵循美学原则,都必须要讲究统一、协调、韵律、尺度等,一旦对这些没有把握好,不仅会影响到建筑空间的艺术审美,而且也会给建筑空间的实用带来一定的不好影响,因此必须要把握好建筑空间的艺术特征,确保建筑空间在具有实用性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艺术性,提高建筑空间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将建筑物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出来,这不仅可以为人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建设创造更好的环境,而且对于实现建筑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而言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本文就是关于建筑空间的艺术美的分析。

1筑空间艺术美的分析

所谓建筑空间艺术美,指的就是通过建筑物空间的结构形式、形体形式、色彩装饰、建筑群组织以及建筑内外空间的结合等多方面协调处理得到的一种实用性艺术,建筑空间的艺术美不仅是一种美的呈现,更是现代社会审美观念进步的体现。对于建筑空间艺术来说,其不仅可以跨越时代场所与时间维度,而且还是构成城市生活与群体记忆的组成部分,其作为一种永恒艺术,可以打破时代、地域的限制,在这种由实体与空间构成的艺术中,包含着各种建筑形式具有的美的规律,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是综合了实用性、艺术性与科学性的一种艺术形式[2]。

2建筑空间的艺术美

2.1建筑空间的造型美

建筑空间的造型美并不是单纯由建筑空间的外观造型来决定的,更重要的是建筑空间造型所蕴含的节奏韵律美与时代精神。建筑物必须要在确保其合理实用功能的前提下,再结合建筑物所想要表现的思想主体进行相应的艺术设计,确保最终设计出来的建筑空间在色彩、体积、装饰以及各部分空间形式上都达到了一种统一丰富的和谐美。建筑物的结构可以分为内部与外部,其中建筑内部空间的艺术性更是重要,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效果。在内部的建筑空间结构中,建筑群体的不同疏密度、聚散度等都会表现出不同的节奏感,这种不同节奏感就是建筑空间造型美的最好体现。

2.2建筑空间的风格美

风格不是一朝一夕就有的,是一个时代与民族的独特特征,不同时代或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与观念,这种文化价值观念体现在建筑空间中也就有了不同的建筑风格,一个具体的建筑物风格甚至是当地当时所有意识形态与上层建筑灵魂的凝聚[3]。通过回顾建筑空间风格的演变历程,也就可以领略到各个民族的不同时代精神、生活情趣以及审美思想。比如,中华民族与西方民族的建筑物风格就迥然不同,哥特式风格是西方民族中一种主要的建筑风格,哥特式风格的建筑通常都有着非常高耸的塔尖,整体建筑看起来十分强烈动势,充满神秘感与威严感,是西方独特宗教文化的很大体现;而我国各个地区分别都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以皖南民居为例,其建筑形式一般都是统一的屋顶、门窗、墙柱、马头墙等,马头墙是皖南民居的最大特色,整体建筑看起来十分素朴清雅,与我国皇家建筑风格之间有一种强烈的对比。

2.3建筑空间的结构美

建筑艺术作为一种用结构来表达思想的艺术,结构美是建筑空间艺术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是建筑物的骨骼,按照力学规律形成的结构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元素。作为一种空间受力的实体,建筑空间的结构表现具有非常深刻的艺术美内涵。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行业领域涌现出了各种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技术,尤其是在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出现了以后,现代建筑空间就开始有了越来越丰富的结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建筑就是结构,结构也就是功能,建筑空间的艺术美在很大程度上也就等同于结构美,当建筑、结构与功能这三者达到了一种完全统一状态的时候,此时建筑空间结构也就会表现出一种丰富独特的美[4]。以东方明珠塔为例,其作为我国的一种标志性建筑,代表着上海市的城市形象,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东方明珠塔位于黄浦江边,冬临大海,内接内陆省市,具有非常优美秀丽的身姿,同时还透漏着一种挺拔、华彩、妩媚的气息,是结构美的典范之作,将建筑、结构与功能实现了完美统一,在具有了深刻的结构美时其也体现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2.4建筑空间的整体美

建筑空间的整体美是从其与建筑周围环境的有机融合体现出来的,建筑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处于社会环境中的一个有机整体,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融合、协调也是其艺术美的体现,反之如果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不相搭配只会使得这个建筑物看起来在其所处位置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大大减少了建筑空间的艺术美感[5]。也就是说,建筑空间的艺术美不仅在于建筑物本身的形体、色调、装饰、形体以及空间组合等构成的实体形象美,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中其他自然景观或建筑群的协调性也是其艺术美的一部分,两者共同构成了建筑空间的整体美,缺少了任何一种美则建筑空间的艺术美都不是完整的。建筑是一种人工创造的美,将这种美与自然美融合在一起,不仅加深了建筑空间艺术美的深度与广度,而且还有助于让建筑物复归大自然,在建筑美、自然美与人文美达到了相互渗透与统一之后,建筑空间所具有的艺术美也就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6]。

3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建筑空间的艺术美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其蕴含着各种内容,包括建筑空间的结构、线条、色调、装饰、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人文性等,多者共同作用构成了建筑空间的艺术美,缺一不可。要想更好领会到建筑空间的艺术美,今后就必须要加强对建筑空间艺术的了解与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文化知识与审美能力,只有具备了足够的建筑空间艺术欣赏能力才能够准确领悟到各个建筑空间体现出来的艺术美,不仅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建筑艺术修养,同时对于丰富建筑空间的艺术美也有着积极作用,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布正伟.徐中的建筑美学研究及其价值、影响、启示———纪念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创始人徐中先生诞辰100周年[J].建筑学报,2012(05):108-113.

[2]陆嵘.融合宗教精神的文化旅游建筑的室内设计实践谈灵山梵宫出世的建筑文化设计定位思考[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2(06):106-111.

[3]潘朝阳.读黑格尔《美学》论音乐教学———黑格尔《美学》及其对音乐教学的启示[J].美与时代(下),2014(12):47-50.

[4]李程成.构建功能、文化与自然相契合的墓园———以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玉岑园规划设计项目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9-24.

[5]世博特辑:未来城市品牌的现实建够构———对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考证(国内篇)[J].广告大观(综合版),2010(08):14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