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美丽乡村建设案例十篇美丽乡村建设案例十篇

美丽乡村建设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9:38

美丽乡村建设案例篇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强调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海南有80%的农村土地,60%的农村人口,产业结构中农业占20%比重。乡村振兴是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必须迈过的“坎”,而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分别代表了某一类型乡村在各自的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及民俗文化传承等条件下建设美丽乡村的成功路径和有益启示。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我国美丽乡村发展建设,国家农业部2014年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分别为: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城郊集约型、社会综治型、文化传承型、渔业开发型、草原牧场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高效农业型。十大模式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环境背景下的乡村发展提供范本和示范。

海南省为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省政府先后制定了《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等,把美丽乡村分为产业特色型、滨海渔家型、乡村旅游型、生态保护型、文化传承型、环境整治型、城郊集约型、农村社区型等八个类型来建设。截至目前,海南全省已经分两批建成520个美丽乡村,初步评选出第三批246个星级美丽乡村,成为美好新海南建设的重要载体。

但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依然存在诸多瓶颈,特色不突出是通病和顽疾。海南本身的休闲旅游需求很小,需要外部市场支撑,但外省游客在自己城市周边已有诸多乡村休闲游产品,海南的乡村休闲游如何能吸引到这些游客,那就需要打造出海南的特色。

海南省委外办积极发挥部门特色,利用外事资源优势,积极营造博鳌“外交小镇”特色,因地制宜,推动在博鳌周边乡村建设“美丽乡村会客厅”,打造展现中国风貌、地方特色,面向世界的“会客厅”,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新模式、新范本。

具体案例:北仍村、南强村、沙美村

一、首创性

创新点1:首创“部门特色+当地资源”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径。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当地市县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事,也是其他各部门的共同责任。海南省委外办充分发挥外事部门优势,积极利用外事资源,推动博鳌周边美丽乡村建设,产生了明显成效。

2014年4月9日,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海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及琼海市政府在博鳌亚洲论坛签署三方战略合作意向书,宣布联合共建“博鳌公共外交基地”,开启打造外事特色小镇和周边乡村新路径。

2015年打造北仍村为“夫人外交”活动地点。

……

近年来先后打造北仍村、沙美村、南强村建设的案例说明,若各个部门都能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各个资源,在总体规划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必将丰富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创新点2:首创“美丽乡村+外事引资”美丽乡村发展新模式。

美丽乡村不仅仅可以休闲旅游,还可以招商引资。将海南美丽乡村作为省领导外事会见、招商茶叙、田园漫步的活动场所,举办“美丽乡村会客厅”系列外事引资活动,让“田园风”遇上“国际范儿”,一边欣赏自然风光,一边进行深度对话。2019年博鳌亚洲论坛期间,海南省领导先后与美国微软、韩国三星等国际知名企业举行32场签约活动。这些活动同时提升了琼海城市及周边乡村整体形象和影响力,带动会展、旅游等产业全面发展。

创新点3:首创“美丽乡村+外事推广”美丽乡村展示新窗口。

2015年论坛年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夫人彭丽媛邀请出席年会的部分外方领导人夫人参观富有地方特色的海南村庄北仍村。从此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如今已是名声在外、红遍大江南北。慕名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夫人外交”活动的影响力在持续发酵。

……

2019年,海南省外办邀请亚太15国记者团到沙美村、南强村采风,一时间,沙美村、南强村成为炙手可热的新“网红”。

美丽乡村建设案例篇2

一、总体目标

以“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为目标,从20XX年起分级分步推进中心村建设,到20XX年,实现村庄布点规划保留的全市中心村建设全覆盖,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美丽家园,到20XX年底80%以上布点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其中60%达到省级中心村要求,40%达到市县自主建设中心村要求)。20XX年起,对有旅游发展潜力的村,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打造成3a至4a景区。

二、工作任务

从20XX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采取分级分类分步建设的办法,对我市103个中心村,分省级、市级、县级、乡级,按不同内容和标准建设,到20XX年底实现四级中心村建设全覆盖,到20XX年对未达标的中心村进行提升,力争80%以上中心村达到建设要求。

1.省级中心村31个。20xx-20XX年已建成18个,结合乡村旅游进行建设,结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建设。20XX年建设6个,20XX年建设7个。

2.市级中心村19个。20XX年建设6个,20XX年建设6个,20XX年建设7个。

3.县级中心村25个。20XX年建设7个,20XX年建设9个,20XX年建设9个。

4.乡级中心村27个。20XX年建设8个,20XX年建设9个,20XX年建设11个。

三、建设内容和标准

1.省级中心村。严格按省定内容和标准进行建设。

2.市级中心村。按照低于省级中心村标准进行建设。

3.县级中心村。重点对村庄进行“三清四改五化一推”(“三清”:清垃圾、清河道、清沟渠;“四改”:改水、改厕、改路、改圈;“五化”: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一推”:推广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具体内容和标准见附件1)

4.乡级中心村。重点进行村庄整治、庭院整治、环境整治、卫生整治。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三年全覆盖工作领导组,市长为组长,市委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市委常委、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负责三年全覆盖工作,确保三年完成各级各类中心村建设任务。各乡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根据三年全覆盖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建设内容,确保按年度完成建设任务。美丽乡村建设领导组要构建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和考核机制,各乡镇、街道要抓好组织协调、资金整合和督查指导,推动此项工作有效开展。

2.加大资金投入。健全“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共建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省级中心村旅游发展型按250万元/村,社区功能型按200万元/村进行奖补,市、县、乡级中心村分别按30万元、20万元、10万元标准进行奖补。在财政预算安排时,市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按照5%以上的比例增长。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和社会资本参与度,引导民营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规模化效益。

3.加大项目整合。建立涉农项目整合县级“一把手”负责制,编制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整合总体规划,完善协调机制,规范整合程序,确保涉农项目资金更多地投入到各级中心村建设。乡镇和村在自身财力许可范围内,增加投入,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引导其投工投劳,开展力所能及的筹资工作。重点整合旅游资源,逐步做到美丽乡村建设向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发展转变,在美丽乡村建设产出上做文章。文旅部门要加强指导,特别要加强家庭农场、农家乐、公厕、停车坪等建设的指导,按照旅游标准进行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案例篇3

一、总体目标

以“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为目标,从2015年起分级分步推进中心村建设,到2017年,实现村庄布点规划保留的全市中心村建设全覆盖,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美丽家园,到2018年底80%以上布点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其中60%达到省级中心村要求,40%达到市县自主建设中心村要求)。2016年起,对有旅游发展潜力的村,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打造成3a至4a景区。

二、工作任务

从2015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采取分级分类分步建设的办法,对我市103个中心村,分省级、市级、县级、乡级,按不同内容和标准建设,到2017年底实现四级中心村建设全覆盖,到2018年对未达标的中心村进行提升,力争80%以上中心村达到建设要求。

1.省级中心村31个。2013-2015年已建成18个,结合乡村旅游进行建设,结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建设。2016年建设6个,2017年建设7个。

2.市级中心村19个。2015年建设6个,2016年建设6个,2017年建设7个。

3.县级中心村25个。2015年建设7个,2016年建设9个,2017年建设9个。

4.乡级中心村27个。2015年建设8个,2016年建设9个,2017年建设11个。

三、建设内容和标准

1.省级中心村。严格按省定内容和标准进行建设。

2.市级中心村。按照低于省级中心村标准进行建设。

3.县级中心村。重点对村庄进行“三清四改五化一推”(“三清”:清垃圾、清河道、清沟渠;“四改”:改水、改厕、改路、改圈;“五化”: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一推”:推广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具体内容和标准见附件1)

4.乡级中心村。重点进行村庄整治、庭院整治、环境整治、卫生整治。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三年全覆盖工作领导组,市长为组长,市委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市委常委、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负责三年全覆盖工作,确保三年完成各级各类中心村建设任务。各乡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根据三年全覆盖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建设内容,确保按年度完成建设任务。美丽乡村建设领导组要构建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和考核机制,各乡镇、街道要抓好组织协调、资金整合和督查指导,推动此项工作有效开展。

2.加大资金投入。健全“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共建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省级中心村旅游发展型按250万元/村,社区功能型按200万元/村进行奖补,市、县、乡级中心村分别按30万元、20万元、10万元标准进行奖补。在财政预算安排时,市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按照5%以上的比例增长。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和社会资本参与度,引导民营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规模化效益。

3.加大项目整合。建立涉农项目整合县级“一把手”负责制,编制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整合总体规划,完善协调机制,规范整合程序,确保涉农项目资金更多地投入到各级中心村建设。乡镇和村在自身财力许可范围内,增加投入,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引导其投工投劳,开展力所能及的筹资工作。重点整合旅游资源,逐步做到美丽乡村建设向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发展转变,在美丽乡村建设产出上做文章。文旅部门要加强指导,特别要加强家庭农场、农家乐、公厕、停车坪等建设的指导,按照旅游标准进行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案例篇4

【关键词】美丽乡村;思考;乡村发展

一、美丽乡村的背景和内涵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党的十报告更全面的诠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描绘了建设美丽中国的蓝图。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目标是凝聚了生活美、社会美、环境美、时代美、百姓美的生态和谐之美,而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在农村的体现和实施就是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的内涵概括起来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二是产业发展、农民富裕、特色鲜明、社会和谐;三是人文素质提高,文明道德风尚。

二、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

自2013年初,渭南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渭南的号召后,渭南市下辖各县(市)积极响应,认真贯彻党的十“美丽中国”的目标和中央一号文件“美丽乡村”的要求,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各县(市)乡村环境面貌发生巨大改变,其中大荔县在推进美丽乡村工作中走在全市的前列,建设成果丰硕。总结起来,有四条经验值得借鉴:

1.政府引导与村民意愿相结合

政府引导是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还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形成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和自下而上的积极参与,确保了美丽乡村建设顺利实施。一方面县委、县政府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要求、工作计划和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组织和奖惩制度,实行县级部门包联、镇政府组织实施等制度,另一方面采取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做好美丽乡村建设舆论引导工作,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感受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和实惠,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

2.村庄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大荔县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坚持统筹村庄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原则,在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一是立足村庄特色,结合村庄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产业发展,探索不同类型村庄建设美丽乡村的途径,对村庄建设与发展实施差异化指导。二是在村庄建设规划中,通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综合整治田、水、路、林,为村庄的发展和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三是以农业发展为基础,进行村庄产业规划。一产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特色农业;二产结合一产,发展生态食品和绿色产品加工业;三产围绕一产和二产,发展与旅游、商贸相关的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

3.乡村发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大荔县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现代科技来推进乡村的发展。一是运用新材料提升民宅品质。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和防水材料,提高住宅护结构的保温、防水性能;实施农村改厕,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设冲水式公厕或者双瓮式厕所。二是利用新能源改善生活环境。利用植物秸秆、人类、畜类粪便等原料制造沼气,安装太阳能路灯,推广家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太阳能建筑等。三是应用新技术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积极开展新型日光温室、自动卷帘机、平衡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的示范推广,为设施果蔬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4.集中整治与长效机制相结合

大荔县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实行县域全覆盖的环境设施集中大整治,村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一是镇驻地成立环卫队,配备10-20人的保洁员,负责镇区街道、镇辖区主干道卫生保洁,确保当地环境卫生。二是建立系统垃圾处理模式,实行“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并对有害垃圾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三是建立多元资金投入机制,包括财政资金、整合项目资金、群众自筹资金、社会捐助资金、部门联保资金等。四是制定严格的督查考核制度,将美丽乡村建设列入全县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月检查通报、季讲评评比、年考核奖惩。

三、渭南市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和措施

渭南市其他县(市)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大力借鉴和推广大荔县美丽乡村建设成功的案例,坚持政府引导与村民意愿、村庄建设与产业发展、乡村发展与现代科技、集中整治与长效机制相结合,同时提出以下几个建议指导渭南市美丽乡村建设。

(一)因地制宜,差异化建设美丽乡村

根据各县(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村庄产业发展、交通区位、资源禀赋等,充分利用和挖掘村庄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科学确定各县(市)美丽乡村建设目标、重点、方法和标准。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防止生搬硬套和“一刀切”。

(二)产业先行,推进产业链顺畅发展

美丽乡村的建设,必须注重农民生活方式、居住方式与生产方式变化的一致性。一是加快建设农业产业链的信息化,在农业相关的各个产业链组织建立农产品信息管理系统,如运输业通过建立农产品信息链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根据网络数据来提前安排和组织运输,实现运输业和农业的互利共赢。二是加大力度发展农业产业链物流,农产品特点是量大、点多、面广、作业独立,因此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节约物流成本就要减少存货量、加速流转,将生产、储存、运输、装卸、再加工、流动、销售等活动连为一体。

(三)分类对待,营造不同特色

美丽乡村在建设模式和风貌营造上也需要分类对待,按照交通区位、产业类型不同,不同类型营造不同的特色。一是贴近城镇的乡村,在建设风貌上应尽可能与小城镇建设统一起来,建筑形态以多层为主,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按照城市社区标准建设,并与周边已有设施协调共享,统筹考虑,避免重复,注重营造公共交流空间,尽可能保留原有乡土文化。二是位于农业片区、旅游景区的村庄,要考虑乡村特色,保持乡村风貌,建筑以低层为主,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避免照搬城市居住区的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美丽乡村建设案例篇5

__县__镇,因辖区__村300亩秧田生产的大米晚熟、色亮、味香,被誉为“__之乡”,2012年被列为全国“美丽乡村”试点镇和2015年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镇政府所在地__社区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社区。自“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开展以来,镇党委政府邀请西安园林设计专家先后4次到__社区调研、走访、修改审定“美丽乡村”设计规划方案,县委书记__亲自深入__调研协调“美丽乡村”建设突出问题,县政府副县长李萍曾带领20余个县职能部门领导到__召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会,统筹协调共推__“美丽乡村”建设。如今到过__的人都一致称赞“__变美了,__发展太快了,__将成为全县休闲养生的福地”。现以__为例,就__“美丽乡村”建设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

“美丽乡村”规划要超前。“美丽乡村”建设涉及镇村建设、城市给排污管道铺设、传统古文化遗产保护、农村增收等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当地的党委政府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要在“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广泛调研,倾听不同的声音,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要邀请专家亲临现场调研、反复论证修订。就__“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而言,西安设计学院园林设计专家4次修改审定才定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规划的建设性、合理性、前瞻性。

“美丽乡村”建设要学会巧借力。“美丽乡村”建设是个系统工程,不是靠一个镇一个部门的能力就能搞好的。就__来说,镇党委政府善于与联镇部门沟通、汇报,争取项目支持;善于运用项目资金,集中力量搞建设;善于鼓励引导乡贤返乡投资,反哺建设家乡,对此我建议:一是当地党委政府要善于做“美丽乡村”建设协调工作,要能放下脸面,低下身子,善于沟通,勤于汇报,主动向联镇及职能部门讲清楚贫困的现状,项目实施的可行性,让人家觉得项目落户于你镇你村(社区)是合理的。要树立唯拉到投资、要到项目是“美丽乡村”建设成绩的理念。能积极协调处理建设企业与当地群众的利益纷争,让投资企业看到当地政府的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诚意。二是集中捆绑扶贫、__避灾移民搬迁、村镇建设等项目资金,尽可能的让建设项目落户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村(社区),做好建设资金的监管工作,握指成拳集中资金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上。三是充分发挥联镇联村部门、村(社区)三委班子、贫困村第一书记及当地乡贤对“美丽乡村”的促进作用,通过他们的人脉资源,同情贫困伸援手,感恩社会反哺家乡建设等途径,争取项目支持,引进建设资金,切实解决好“美丽乡村”建设融资难问题。四是加强宣传,让群众充分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上来。通过召开村组会议,“微信分享”、“__”手机客户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列活动等方式让群众知晓“美丽乡村”建设,评选“__好人”、“十星级文明户”、“善行义举榜”、“农民艺术节”等活动让群众共享精神文化生活成果,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上来,发挥好人民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美丽乡村”建设要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就__“美丽乡村”在设计上突出__特色,注重“__之乡”、“__”、“夫妻树”等人文传说的挖掘与__古庙宇建筑、__老屋民居保护性开发,能突显__特色。在产业发展上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项目可行性论证充分,有长青缘现代农业项目支撑,降低农民承担市场风险的可能。__的文化旅游项目丰富,人文传说精彩,地方物产品种多,产业支撑相对合理,在“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方面我建议:一是保护与开发并重。突出挖掘太极文化,历史传说等文化地理的文化底蕴,传统古村落、旅游景区景点采取保护性开发,尽可能地重视还原回复,恢复未来本来面目。二是集中开发__、__、__平定千亩荷塘,__小区,__农业园区,____基地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突出“一村一品”,打造独具__特色的稻米、油菜、荷花、狮头柑、拐枣、樱桃等现代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园区。三是开发太极城夜景、__古镇、小河名镇等特色镇建设,让__“美丽乡村”建设“明珠生辉”、“光彩四射”。四是在后续产业培育上,要注重地域特色,充分调研,广泛论证,进行市场风险预测评估,宜种则种,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意愿,注重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农产品的产业链,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美丽乡村建设案例篇6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接轨杭州经济圈、建设杨汛小城市”的战略目标,以“街净、村绿、路畅、河清、天蓝”十字方针为总体目标,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为着力点,广泛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和参与意识。

二、工作目标

“洁净城镇、美丽乡村”大行动分为镇级及村级两个层面展开。镇级层面主要是杨汛桥、江桥集镇及杨江大道、江夏公路沿线、镇管河道;村级层面主要是各村(居)属地范围内。

(一)镇级整治。主要对杨汛桥、江桥集镇及杨江大道、江夏公路沿线、镇管河道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做到无垃圾轻漂物、无污水溢流、无乱设广告牌匾、无乱停乱放和无违法搭建的“五无”目标。

(二)村级整治。以“绿化、亮化、硬化、净化、美化”为目标,重点抓好垃圾清理、污水治理、河道清理、村庄绿化和环境改造五方面工作,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加强环卫设施的提档升级,推进市场化运作,加强群众参与和监督。

三、工作措施及激励政策

(一)开展集中性的专项大整治

今年4月—5月,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一次集中性的专项大整治(具体计划见附件2)。同时加大对村(居)实施“洁净城镇、美丽乡村”集中专项整治的奖励,根据村(居)人口数和整治力度,凡考核验收得分在80分以上的,评出一、二、三等奖,分别奖3万元、2万元、1万元,直接奖给村(居)干部。

(二)加大对经常性硬件投入的补助

对各村(居)在“绿化、亮化、硬化、净化、美化”等方面的硬件投入,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具体如下:

1、加大对环卫设施和设备的投入。根据“洁净城镇、美丽乡村”的行动计划,镇环卫站将增添一辆洒水车和吸粪车,并加大对工业园区、重点路段的环卫设施(公共厕所、垃圾箱)建设,其中对村(居)内新建垃圾中转房,并统一配备垃圾箱的,一次性补助5万元。

2、加大对河道保洁的投入力度,镇财政每年切出50万元用于河道保洁的设施和队伍建设,具体由经发局(农口)制定方案。

3、加大污水收集力度及自来水管网改造。2013年有三个以上村(居)实施整村(居)生活污水进管处理,对整村推进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作的,按县奖励标准1:1由镇进行匹配;在2010年至2012年内完成自来水管网“一户一表”改造的村(居),按每户改造费用的10%进行补助。(补助依据由杨汛桥供水公司营业所提供)

4、加大对村(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助,镇财政每年切出不少于100万元用于村(居)绿化、水冲式公厕、停车场等设施建设。今年将对村(居)内公共厕所全面维修和整治,并落实专人保洁,改建为水冲式一次性补助3000元/只,普通式一次性补助1000元/只;对于开展村庄内道路两侧及闲置土地绿化的,且新增绿化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给予村(居)2万元奖励,每增加1000平方米,增加1万元奖励;村(居)内建设公益停车场的,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按每个停车场建设费用的20%进行补助。

5、加大对村(居)环境整治涉及的道路、桥梁建设的补助。对村(居)内主要干道、环村道路建设的,实行工程招投标中标价20%补助,最高补助20万元;村(居)内为方便交通、消除安全隐患,实施桥梁新建、维修的,按招标中标价20%进行补助,最高补助10万元。

(三)实行长效性保洁的月月考核

1、成立“洁净城镇、美丽乡村”大行动考核小组,人员由镇范围内的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镇人大代表组成,每月从中随机抽出相关人员,组成考核组,对各村(居)进行检查考核。

2、考评结果实行一月一通报,并与当月奖励挂钩。每月评出一、二、三等奖,根据《杨汛桥镇“洁净村(居)”竞赛活动考核评分表》,按百分比当月考核,当月兑现。

四、工作要求

(一)坚持属地管理,确保包干到位。“洁净城镇、美丽乡村”大行动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各村(居)、各单位对所辖区域内环境负有管理责任。各村(居)党(总)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村(居)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在行动计划中,要亲自挂帅,研究制定方案和措施,切实抓出实效。

美丽乡村建设案例篇7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乡自2013年5月开展“美丽咸水、清洁乡村”活动以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县美丽办的指导帮助下,采取强有力措施,紧扣辖区实际,强化宣传教育,迅速组织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入到“美丽咸水、清洁乡村”活动中,掀起了美丽咸水、清洁乡村活动的热潮,开展乡村环境集中整治,全面推进“美丽咸水、清洁乡村”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促进了集镇功能、乡村面貌和人居环境的明显改观。现就我乡“美丽咸水?清洁乡村”工作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加强领导,全面落实“有机构设置、有对应制度、有资金保障”的三有机制。

(一)机构设置情况

清洁乡村活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集镇、乡村,涉及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需要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为搞好这项工作,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人大主席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了“美丽咸水、清洁乡村”办公室,同时各村委会也成立村级工作领导小组,落实挂村包片乡领导。乡党委政府与各村均签订了责任状,层层细化责任,明确工作目标,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党委领导,干部主抓,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制度设置情况

为使活动顺利开展,乡党委政府在广泛征求广大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本乡实际,制订了包括挂村领导和工作队员责任制度、资金保障制度、督查制度、保洁员制度、垃圾处理制度、奖惩制度等一整套“美丽咸水、清洁乡村”活动制度。软硬兼施:硬的方面,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环境、硬化基础设施,软的方面,从思想上加大对干部群众的教育引导力度。为做好这项工作,方案要求全乡上下必须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健全机制,完善制度。

对于环卫队伍,我乡制定了《咸水乡环境卫生保洁员管理考核办法》,做到保洁员的责任范围、清扫标准、考核要求的“**确”;组织开展环卫保洁队员业务培训;采取“日督查、月考核”的办法对保洁员的责任区块进行巡查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

以垃圾清理、污水治理、“六乱”整治、主要道路和河道保洁作为活动重点,采取道路清扫与河道保洁“打包”管理的办法,实行河道与**道路“一把扫帚”打扫的环卫保洁机制,统一责任主体,有效解决了过去河道与道路垃圾互相倾倒的问题。

(三)资金保障情况

为更好地统筹安排资金投入,我乡建立了清洁乡村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并通过上级拨一点、后援单位拿一点、县直单位出一点,同时积极争取企业、经济能人捐助的方式落实活动经费50多万元。乡里有垃圾运送处理车两辆,巡逻督查车一辆。每村修建了至少一个垃圾池,每户配送一个垃圾桶,每村配备一辆人力三轮车、落实一名带薪保洁员。与保洁员签订保洁合同,保洁员报酬要求各村实行按月拨付,并计入台账。

 

二、创新宣传工作思路,找准路子、用好点子,全力营造浓厚氛围。

群众永远是清洁乡村活动的主体,又是受益者,群众需要干部的引导,只有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才能把清洁工程搞好,成功的例子是无一例外的。活动伊始我们就大力宣传,按惯例出动宣传车、制作张贴宣传画,悬挂横幅标语,进村入户发放宣传资料。政府及驻乡各县直单位全体工作人员上街下乡清扫带动,但效果不明显。我乡在7月份的县清洁乡村活动考评中的成绩是全县倒数第二名。进入8月份,我乡新接任党委书记伍明桂笑问我们的乡干部,你们工作尽没尽职,负没负责。据了解大家都流汗了,是尽职负责的,但为什么没有效果呢?随后要求大家在“美丽咸水、清洁乡村”活动中要“埋头干、回头看、抬头想”,并提出了“用好老人这块宝,教好孩子这根苗”的宣传思路。宣传工作从老人和孩子为切入点,做好他们的工作,让他们做我们的宣传员和我们的卫生监督员。要求辖区学校每周开设一节“美丽咸水、清洁乡村”活动宣讲课,孩子们在学校在班上当着老师同学们要说说本班其他同学家房前屋后的卫生,当孩子听到别人笑话自己家不讲究时,孩子是好面子的,他们回去跟大人撒娇,大人会听的。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的话村民也会听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村民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使全乡形成了“美丽咸水、清洁乡村”活动齐参与的良好氛围。可以说8月份第七名、9月份第二名的考评成绩,宣传工作功不可没。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实巩固清洁成果,把好事做实、实事做好。

全乡进行了专项整治活动,以乡集市及主干道清扫保洁工作为突破口,集中力量对咸水街道进行彻底整治,并组织各村对大范围垃圾及河塘漂浮物等卫生死角进行突击清理。乡村两级共集中开展环境整治56次,清理垃圾349余吨,参与人次达2513 人。为保持专项整治活动的成果,全面建立村级环卫保洁队伍,各村委共聘用保洁人员170人。

为切实抓好集镇范围内的脏、乱、差问题,我们花大力气,加大力度,对咸水街道摆摊设点进行了规范,清除占道经营摊位,拆除私搭乱建遮阳棚,同时对集镇车辆进行了专项管理,划定停车位,解决了车辆乱停乱靠、交通不畅等问题。聘任集镇秩序管理员、保洁员,有效监管集镇街道的秩序。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

1、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政府投入,保证乡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2、二是加大街道垃圾清洁工作,采取合理方式征收垃圾处理费;3、三是建设乡级垃圾中转站(填埋场),鼓励各村探索垃圾收集转运模式,支持有基础的村屯建设垃圾收集点,解决垃圾处置难问题。4、建立长效机制,重点对街道、主干道、河道进行整治保洁,确保“清洁乡村”有成效。切实增强保洁员的工作责任心,加强对保洁员的关心,适当提高保洁员的工资待遇,保持保洁员队伍的稳定性。5、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化政府外在推力为群众内部动力。6、强化督查力度,乡“美丽办”组织相关人员对全乡范围内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不定期督查,切实使“美丽咸水?清洁乡村”活动不走过场,让咸水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人居环境更和谐。

各位领导、同志们,清洁乡村工作是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工作难度大,动态性、反复性强,半年来,我乡在乡、村两级组织的重视下,在广大群众的配合下,清洁乡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学习和借鉴兄弟单位中许多好的做法,再接再厉,取长补短、创新举措,力争使我乡的清洁乡村工作再一个新台阶。

美丽乡村建设案例篇8

关键词:皖北;美丽乡村;乡风文明;培育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7)05-0012-02

abstract:Cultivationofruralcivilizationisthesoulofthebeautifulcountrysideconstruction.theconstructionofthebeautifulcountrysideinnorthernanhuiisobvious,buttherearealsosomeproblems.Forexample,thenewconstructionpointfoundationisweak.thepeopleisverysimpleandpure,however,theexpressionofdislocationledtotheadvantagesofdisadvantage.tostrengthentheconstructionofthebeautifulcountrysideofthenorthofanhuiprovinceandcultivatecivilizedenvironmentneedtoimplementenvironmentalremediationforglobalcoverage,furtherpromotetheruleoflaweducation,makethechangesincustomsandtraditionsbecomeacommonpractice,promotethevalueorientationofvillagehouseholdsandtoexertthefunctionofruralvolunteers.

Keywords:northernanhui;Beautifulcountryside;Ruralcivilization;Cultivation

安徽省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战略是贯彻中央决策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有效举措,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重大任务,已经成为新常态下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举措,在全省范围内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当前,一些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中心村开始启动美丽乡村建设,问题和挑战不断增多,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进入攻坚期。因此认真总结不同区域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探索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对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皖北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建设成效明显,新建设点基础薄弱成短板近年来,安徽省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战略,让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环境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明显增加,乡风文明特色凸显,干群关系明显改善。调研发现,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在规划引领、发动群众、因地制宜、示范带动、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在前几批美丽乡村建设中,一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走在前列、基础较好的中心村先后建成了美丽乡村。当前,美丽乡村建设正由“以点为主”向“由点到面”战略转换,一些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中心村开始启动美丽乡村建设。然而,这些建设点公共设施和人居环境基础较为薄弱,则成为影响建设进程的重要短板,影响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进入攻坚期。“十二五”末,安徽省户籍人口6949.1万人,皖北城镇群常住人口2739.1万人,占全省44.6%[1],皖北美丽乡村建设事关全省发展大局。因此,只有准确把握皖北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探索出解决问题的路径,才能不断提升我省美丽乡村建o的水平和实效。

1.2皖北乡风淳朴,错位表达优势变劣势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战略确定了“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标准,分别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乡风文明3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乡风文明属于精神文明建设,是指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农村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逐步适应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2]。培育乡风文明,改善乡村精神面貌,不仅可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还事关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后劲,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皖北地区包括蚌埠、淮南、淮北、阜阳、宿州、亳州6市,地势以平原为主,是全国重要的能源、粮棉生产基地和水果主产区,农村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乡风淳朴,这为乡风文明培育提供了良好基础。但由于长期养成的思维判断习惯和生活交往习惯在“不文明”与“文明”之间界限并不明显。再加上近年来物质文明的丰富和外出流动人口的增多,乡风淳朴的优势正在发生转变,在皖北乡村出现了一些对传统优势错位表达的情况,使传统优势变成了有悖于乡风淳朴的劣势,影响了乡风文明培育的进程。首先,皖北乡村“不拘小节”的习惯被有的人模仿为“不修边幅”,破坏了生活环境,部分地区出现了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的现象。其次,皖北乡村“为人豪爽”的交往习惯被有的人错误实践为“争强斗狠”。再次,皖北乡村“出手大方”的待客之道被有的人放大成“铺张浪费”,加上盲目攀比,导致有的人受习惯影响而苦不堪言。此外,皖北乡村追求“时髦开放”的导向被有的人错位表达成“伤风败俗”的现实,健康文化的标准把握不准。

2坚持立足实际,把握乡风文明培育的方法

人的未完成性和创造性内在地规定了乡风文明培育的合理性依据,社会对人具有先在性、人与社会的不可分性为乡风文明培育提供了可能性依据。“经验―习染模式”“教育―督导模式”“权威―强制模式”都是文明培育的有效经验。针对以上提出的这些与“文明和谐乡风美”不相符的现状,皖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乡风文明培育要坚持与时俱进、联系实际、以人为本、自我教育等原则,适时进行调控和建构,不断提升培育效果。通过更新观念,建章立制,充分发挥政府的的主导作用;提高认识,激发需求,发挥好群众的能动作用;丰富载体,创新方法,发挥培育介体的桥梁作用。

2.1要实施环境整治全域覆盖皖北地区人们“不拘小节”的生活习惯造成了一定范围内存在“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现象。一段时期内,民间用“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来形容皖北地区乡村环境状况。2013年底,安徽省启动“三线三边”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皖北地区旧貌换新颜,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但是,在“三线三边”覆盖不到的区域,一些乡村的垃圾成堆现象依然存在。在文明城市测评中突出环境整治的全覆盖,在城市中开展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年度考评,在美丽乡村建设考核验收中拿出近1/3的分数来考评环境整治,这都要求抓好环境整治。环境整治不是面子问题,是移风易俗工程,坚决不能让群众闻着臭气、淌着脏水去搞生产。

2.2要加强法治教育梳理近年来皖北地区发生在乡村的刑事案件,因一时冲动“争强斗狠”而犯罪的特点非常突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抓好两个层面的法治宣传教育:一是增强干部法治观念,学会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开展工作;二是培养广大群众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善于通过合法途径维权,理性表达诉求。在具体操作中,要注重发挥好乡村在校学生的“小手”拉动家长“大手”的感染力和身边案例警示教育的震慑力。

2.3要建立民主议事机制推进民俗转变皖北地区“出手大方”生活习惯易转化成特别严重的“铺张浪费”现象。对于大操大办、炫富攀比、天价彩礼、薄养厚葬等不良风气。要加强教育引导,健全村规民约,抵制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据调查,皖北地区一个农村男青年结婚,不包括盖新房大约需要15万元,相当于一个家庭正常年景收入的4至5倍。倡导新风尚,引导群众树立理性婚嫁观,办健康婚礼、文明婚礼、节约婚礼,实现由“婚不起”到“婚的起”。媒体应加强对文明婚丧嫁娶的褒扬,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发挥好协商民主的作用。通过组建议事会、理事会,建立民主议事机制,倾听公众声音、回应公众诉求,特别是在精简操办婚丧嫁娶中集体发声,发挥加速器和剂的作用,让群众吃上“定心丸”,杜绝个体先发声容易被谴责的现象。

2.4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皖北地区乡村中一些婚丧嫁娶中花钱买来的看似“时髦开放”的表演,多数充斥着低俗色情、讽刺挖苦的色彩,是“伤风败俗”的具体体现。要面向群众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善于用群众听得懂的话开展教育活动,善于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挂钩,确保教育的日常性、经常性。要善于树立身边典型,发挥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的作用。要结合群众重视家庭荣誉感、在乎邻里眼光和评价的实际,开展文明户及各类先进个人典型评选,发挥好“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和新乡贤的作用。

2.5要发挥乡村志愿者生力军作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8部t《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服务完善、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3]。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要抓住契机,积极组建具有乡村特色、真正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实效的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发挥志愿服务组织在环境整治、法治宣传、移风易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作用,不断提升乡风文明培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安在线.安徽省户籍人口6949.1万人60岁以上人口超千万[eB/oL].http:///system/2016/03/24/007275568.shtml,2016-03-24.

[2]郑炀和.论乡村精英与乡风文明建设――从权威与秩序的视角[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2(3):112-116.

美丽乡村建设案例篇9

[关键词]新农村基础设施中国美丽乡村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正逐步走向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方法,指明了方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做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新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尤为引人关注。

浙江省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中国十大竹乡”、“白茶之乡”),全县45万人口中,其中有36万人从事农业相关事业。2008年,安吉县委县政府经过一年多的调研,提出了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构想:发挥安吉生态优势和产业特色,用10年时间,推进村庄环境的综合提升、农村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把安吉187个行政村都建设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现代化新农村。让安吉的每一个农村,都有自己的个性美,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韵,一村一景”。

经过一年的建设,安吉县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人惊喜的进步,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安吉成了真正的“美丽乡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安吉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很多优点,也发现了不足之处。本次调研总的目的在于总结其在发展中较为突出的地方,深入研究,得出普适规律,同时根据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差异,因地制宜,探索符合当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所面临供给问题的解决策略。更希望可以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对其他地区新农村建设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二、正文

(一)“中国美丽乡村”在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创新之处

1.服务性基础设施的建设

做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农村服务性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在各地农村的发展远远低于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和由农村交通运输设施基础建设。但是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农村对生活、休闲、娱乐、体育的需求日益增加。安吉县在对“中国美丽乡村”申报的要求中,明确提出了村村必须有篮球场、公园等娱乐设施,村村必须有正规的农贸市场。

2.基础医疗体系建设突出

安吉县人口多达48万,但是全县只有一家县级人民医院。然而,安吉县并没有出现就医拥挤的场面,这得益于安吉县出色的农村社区医疗体系,“小病社区医”在当地得农村到了很好的体现。在调查的各个村中,村级社区卫生院的规模都较大,医疗人员人数都在3名以上,地处各村的中心地带且具有较好的医疗设备。一个卫生所很好的担负着一个村千人的基础医疗。全县形成了村、乡、县三级医疗体系,全县就医十分有序。

3.充分调动民间资金

安吉县采取以奖带补的方法,对申报进行“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村进行统一审评。村在进行“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前期资金,主要来自于农村社区集体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和私人(企业)集资和项目审批的先期财政拨付。在这个过程中,政策性的财政资金发挥了一定的“乘数效应”,带动数倍于己的社会闲散资金的投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第一年5660万的财政投入,带动和吸引的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高达13.7亿元,效果远远好于单一的财政拨付。

(二)“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1.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供给缺口大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县政府对“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前期投入和后期奖励总金额较大。在2008年投入5660万元的情况下,2009年计划提升69个精品村,但是面对全县申报的100个村庄,对政府而言资金压力从6000万到1亿。对获得省级示范村的,人口2000人以上的奖励100万元,1000-2000人的为90万元,对经济薄弱村开展环境整治,县财政在以奖代补的基础上,再增加30%的补助资金;各乡镇也相继出台配套奖励政策。

做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在农业税特别是农业特产税取消后,给安吉县财政收入产生了很大影响。而初步发展的工业也未能给县级财政提供多大的帮助。面对高达4000万的资金缺口,县财政局经济技术科朱科长直言现在拿出解决方案的难度很大。

笔者认为,资金供给缺口如此之大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筹资方式较为单一。在乡镇村一级政府,为了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多为农村社区集体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和私人(企业)集资和项目审批的先期财政拨付。

下图为安吉县在“两双”工程(“双十村示范、双百村整治”工程)累计投资状况(注:数据来源《安吉县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图1在调研中百分之百的政府坦言政府现在面临很大的负债压力。

这种先借钱建设,后在拿到奖励后偿还的现象在安吉农村已经普遍存在。在上级的财政转移支付无法弥补如此之大的缺口的情况下,很可能出现奖励无法兑现或者是减少兑现的情况下,部分村镇的债务将给他们进一步的建设带来严重的问题。而对于已经评上的村来说,其资金难以得到持续的财政支撑,在长期的管理和维护上常常显得有心无力,这也间接导致了下述问题3的发生。

2.基础设施各方面建设与农民需求矛盾突出

图2

农民满意度调查表显示,农民对义务教育和文化娱乐的满意度明显大,但是对于交通状况和农技服务方面的建设满意度极低(不足50%)。在走访过程中,正在进行建设和已经建设完成的新农村中,有近70%的乡镇村正在或多或少的进行道路修整和修建;仍然有20%左右的乡镇村只是仅仅在打算修整公路。

2005年-2009年城乡收入差距

由表x可见,安吉县城乡收入差距逐年减少,农民与城镇居民的需求层次逐年靠近。但是,在新农村的基础设施供给方面没有做到相应的与时俱进。可见,新农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建设与广大农民的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

3.基础设施建设后期管理效率低

由于责权不明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低下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从而致使大量的设施损坏严重。由于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功能普遍薄弱,常出现有人建设、有人使用,却没有人管理的情况。例如,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乡村道路,由于只有使用没有维护、已经出现了坏损的现象。

针对这一现象,安吉县县委县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规定:对精品村进行复评,对合格的村进行奖励,不合格的第一年进行警告,第二年摘牌。但是复评合格奖励金额相对于维修金额和精品村奖励相比来说显得很少,致使部分村对管理不是十分热衷。相对应的管理制度还是显示出了他的单一和无力。

4.土地流转困难

响村庄整治规划实施的核心问题是土地流转困难。一方面一户一宅、建新拆旧等法律规定缺乏政策措施配套,两大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即现行宅基地无偿使用政策与集体供不出宅基地之间的供需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老宅基地无偿收归集体的规定与农户实际有偿取得新宅基地之间的退补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另一方面村集体资金匮乏,缺少有效的宅基地置换、流转调控手段。

(三)对解决供给缺口的专门思考

在以上存在的问题中,供给不足是所以问题中最严重也是最为根本和广泛的问题。为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结合安吉县的情况,笔者想解决供给不足可以通过节流和开源两个方面进行。

1.节流

在调研中,县委县政府在提及资金缺口时,谈到他们在08年大幅减少了政府的日常支出。加大“节约型”政府的建设,将尽可能多的财政收入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建设这是节流的一个方面。同时,我们知道,县乡级财政存在政府财力被上级政府随意肢解(税收优惠、建立基金、改变纳税环节等)、上级政府任意向下级政府转移支出负担(调整工资、粮食超储费用利息补贴和消化亏损挂账、支出配套等)这些方面的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地方财政体制建设,加强和保证“省管县”财政制度的确实落实(浙江省已率先实施且初具成效)。一方面加强各级政府的职能范围控制,倡导办好“自己该办的事”,不得随意“越位”,上级政府在工作上不给基层政府添麻烦;另一方面考虑到越是基层政府越是熟悉基层的情况,在进行农村基建投资项目的安排时,应遵循“基层优先”的原则,基层能办好的一律交给基层去办,基层财力有困难的,上级政府应给予最大的扶持。这也是财政节流,财尽其用的一个重要措施。

2.开源

(1)生态立县

安吉县坚持生态立县的口号,安吉的优势是山水,潜力也是山水,生态环境是安吉最大的也是最可宝贵的资源。财政开源,新农村建设资金开源都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方面。利用安吉作为毗邻湖州和杭州等大城市的特点,在各村依靠生态,建设农家乐,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激发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增加农户投资资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后劲不足的问题。同时,吸引较大型的休闲度假村、商务会所、休闲型旅游景点在安吉的建设,增加县级财政收入,解决财政困难。

(2)工业强县

工业强县,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体,安吉的工业发展速度已经在全省位列第二。新的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在引进资金上不再单单依靠外资而是内外资结合等想法,都为安吉的工业发展提供了美好的前景。

加强招商引资一方面可以增加县级财政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雄厚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在利用企业资金建设“中国美丽乡村”上也可以做文章,为亲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来源。因为这是一种最为节省也是最为迅速的方式。而工业企业的进入,也增加了农村就业,农民收入增加,将使县财政投入的“乘数效应”更加明显。

在吸引资金的方式上,除了给以土地使用等优惠措施外,还可以正确的运用税收优惠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种投资主体将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之中。以往对外来经济的税收优惠仅仅体验在减免税优惠上,其方式单一可持续性不强且逐渐为国内各经济特区所淘汰。对新农村建设的税收优惠,政府可适当对其加以引导,尤其是对于企业投资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鼓励和照顾,列如在所得税方面,在企业所得税的有关法规中,可以考虑对企业使用国产设备,投资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允许将设备的全部投资款在企业每年的新增所得税额中进行抵扣。对农村基建投资额占当年全部投资额达到某一规定比例(如50%)的企业,可以减征10%~15%的企业所得税。对于农村基建投资额较大的企业,也可以考虑对其支付的农村基建投资有关人员的工资、薪金支出,不再按计税工资标准,而是按实际发生数进行扣除;在个人所得税的有关法律、法规中,可以规定:对于个体从业者投资于农村基础设施取得的相关收入,按当年应纳税额的一定比例(如30%)减征个人所得税。通过以上这些税收优惠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社会各种经济主体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3)加强和推广县信用联社启动“美丽乡村”贷款工程

2009年7月17日安吉县发放的首笔‘美丽乡村’贷款,用于章村镇“中国美丽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该举通过金融机构提前介入,缓解了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瓶颈,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能更好地抓住发展机遇,加快建设进度。

据了解,所谓“美丽乡村”建设贷款是指用于“中国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该项贷款在县财政承诺的基础上采用信用贷款方式进行,具体由安吉信用联社与“美丽乡村”建设各乡镇政府、县财政、县农办联合签订业务合作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和最终还款责任。

这样的支持政策和措施所能惠及的范围及贷款额度、贷款期限可按照村里的合理资金需求、偿还能力及项目总投资额比例来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按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下浮10个百分点执行。为使贷款资金到位、管理到位,村里取得贷款后,要根据工程项目进度情况,分期、分批使用贷款资金。并按月或按季向信用联社报送有关项目进度、建设贷款使用情况以及单位财务状况的报表和资料。这种‘镇贷村用’的贷款方式,将利率控制到最低,缓解了村里负债压力,同时,加强贷款后期监管,风险控制到最低。

三、结尾

在本次调研成文的过程中,调查小组受到了安吉县委县政府、县农办、“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组、县财政局、县税务局、各乡镇政府、村委会的照顾,并且提供了许多对论文至为关键的数据,在此特地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张志英,夏丽萍,张丽宁.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入民间资金的思考.农村经济,2004,(3).

[2]田雷,孙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财政投入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5,(18).

[3]安吉统计网,ajtj.省略/.

[4]“一青二白”塑造美丽乡村――安吉县通过发展生态经济强县富民纪实.人民日报.

[5]段晓红.浅谈取消农业两税对少数民族地区基层财政的影响.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6]庞明礼,李永久,陈翻.“省管县”能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吗.人民网,09年10月10日.

美丽乡村建设案例篇10

美丽乡村建设新思路:国企下乡

美丽乡村是国家战略,但完全靠财政投入来建设很不现实,一村一镇更无力完成这一浩大工程;投资风险和效益缓释又使纯粹的市场化运作难以实现。江宁的“国企下乡”则让人们看到了一种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的建设思路。

南京江宁旅游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钱鹏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江宁国企下乡直接运作“美丽乡村”始于2012年底启动的西部片区建设。以路桥建设为主,投资、Q易、交通、物流、酒店、旅游等产业为辅的江宁交通建设集团,依托企业资源和专业优势,以“路”切入,先后完成了美丽乡村示范区生态循环道路、沿线驿站、节点景观、土地整治及景观绿化项目,总里程约80公里的生态循环道路和长约40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将一个个散落珍珠般的乡间美景串联起来。

在初步构建美丽乡村示范区大景区格局的同时,江宁交通建设集团完成了江宁西部旅游“联一线”“联二线”构想,其依傍茶山、水库直接打造的黄龙岘茶文化村更堪称典范。

黄龙岘村位于江宁区西南角,竹林婆娑、山水成趣,但地处偏僻鲜为人知。道路建设与旅游项目统一规划使其“脱颖而出”,迅速成为农村旅游经济的“江宁王牌”,短短几年间,这里打造了千亩茶园观光道、茶文化风情街道、千年古官道、仙竹林荫道及诗画黄龙潭等“四道一潭四十景”,可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休闲需求。“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农业”,一步步提升着乡村旅游的丰富性和体验性,黄龙岘茶文化村因此获得了“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60多项荣誉称号,接待游客超过400万人,旅游总收入突破1亿元。

交通建设集团的成功实践带动了江宁其他国企的“跟进”。江宁区商务商贸集团关停、整合部分国有商店和粮管所,在相关地块改建中小型商业综合体,逐步在农村集镇形成各具特色的一体化商业网点。2017年3月,江宁区顺势而为,由国资办牵头,旅游、交通等部门和单位共同组建起专注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南京江宁旅游产业集团,使“下乡国企”的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

国企下乡“杜绝与民争利”

国企下乡担当起“拓荒者”和“铺路石”,但江宁区的主政者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农民才是农村的真正主人,他们是美丽乡村的受益者,更应当是建设者。

由于看不到传统农耕的未来,很多地方的农民对土地的留恋和虔诚逐渐淡漠,农村“空心化”日趋严重。而美丽乡村建设启动后,普遍的误区是将“美丽乡村”等同于“漂亮民居”,许多地方模仿城市改造村庄甚至以“买断”方式迁出原住民,淳朴乡居的幸福感受完全让位于匆匆过客的乡愁体验。

为了“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江宁下乡国企始终坚持少拆除多修复、少征收多种植、少限制多引导、少投入多扶持的建设理念,既不搞大拆大建,又确保提档升级,更为重要的是成功实践了“农民主体”和“宜居宜业”的建设理念。

钱鹏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江宁区十分注意国企与农民的行为边界,对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和单体投资较大的项目,采取国企主导、街道配合的建设路径;对能够吸引社会资本操作的项目,鼓励街道招商引资;对适合“创业富民”的项目则积极引导农民自主建设。

据钱鹏辉介绍,为确保专业管理、高效运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江宁区属国有企业先后以合资、合作等方式与农村街道共同建立了若干美丽乡村开发经营机构,但国有公司和联合企业都将“杜绝与民争利”作为基本原则,唤起农民建设家乡的内生动力则是企业的重要职责。

下乡伊始,交通建设集团就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向开展餐饮、住宿等经营的农户提供资金补助、技能指导和营销协作,同时,尽量与村民自主项目实行“市场错位”,甚至主动撤出景区自行车租赁等农民既有经营意愿又有操作能力的盈利项目。在交通建设集团的直接帮助和引导下,黄龙岘村52户村民中有40多户搞起了茶楼、餐厅、客栈、茶乡土特产等特色经营项目,经营户人均收入从0.6万元迅速增长至3.5万元,在吸引农民返乡的同时,还间接带动周边村民3000多人参与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