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智慧课堂教学实施方案十篇智慧课堂教学实施方案十篇

智慧课堂教学实施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7:27

智慧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篇1

辽宁省大连市一三中学进行了教育教学的“微”创新。为了开辟一条全新的学生自主智慧发展、学校多元智慧育人之路,学校鼓励教师创立名师工作室,实现教育信息化校本研修,构建智慧育人“微课堂”,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科名师;相应地,也为学有所长、志有所求的学生提供多元发展“微平台”。

一、智慧育人微课堂涵义

智慧育人微课堂亦称翻转课堂、翻转学习或反转课堂。教师在课前将学科核心素养知识录制成5~8分钟的微课,通过网络搭建智慧育人云平台;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自主完成课前预习案并把自己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备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以讨论为主的探究协作式学习或由教师提供个别指导。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微课形式翻转了既有的学习模式,实现了智慧育人,故称智慧育人微课堂。

二、智慧育人微课堂的优势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方法是齐步走,为实现因材施教,有些家长不得不把学生送到一对一课外辅导机构。社会辅导机构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家长和学生难以甄别,难免会遇到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加重了家长经济负担的情况。而智慧育人微课堂利用信息化的现代教育手段,使真正的因材施教成为可能。进教室前,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微课视频来完成新课;智慧微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导学案、课中探究案,师生、生生参加自主合作探讨,开展研究性学习,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同时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教学中教只能通过考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受教学进度与时间的限制,难以为所有学生做课后辅导。然而智慧育人微课堂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并发现问题,并通过课前预习案云数据快捷地获得智能化分析反馈,使教师能够及时充分地了解学情、班情。教师针对问题备课,利用课堂时间针对学生困惑做分层次的指导解答,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智慧育人微课堂将学校和家庭的功能和顺序进行了颠倒,即把记忆、理解这些难度较小的环节安排在家中,让学生通过视频和网络对知识进行识记和理解,把掌握、理解、应用、创造这四个难度较大的环节安排在教室中进行。教师给予学生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能带领学生实践,引导学生探索,进而在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导学案、微视频、学习小组是智慧育人微课堂能够顺利实施的三个抓手。教师以此时刻关注学情的变化,精心打造智慧课堂,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智慧育人微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只是一个指挥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参与,打造高质量的课堂。

三、实施智慧育人微课堂的四个基本步骤

实施智慧育人的第一步是制作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微课教学视频。首先,确定学科核心素养;其次,考虑不同教师和班级的学情差异,提供分层次的“微课程自助餐”,实现分层次智慧自主学习。

第二步是校本研修。教师通过团队协作,结合微课编制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分层次高品质“课前预习案、课中探究案、课后巩固案”三案并举的导学案。

第三步是自主学习。学生在线观看微视频,结合自学完成课前预习导学案的自测部分,做好记录和总结,以备次日课堂教学合作探究学习。

第四步是组织微课堂教学活动,其中包括三个环节。一是创设情境,设计问题。这一阶段向学生点明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师点拨,师生互动。二是探究核心,解决问题。这一阶段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利用平板电脑再次观看微课,师生讨论过程中解决个人、小组的问题,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三是汇总疑难,提炼拔高。这一阶段学生整理学案、成果展示,教师点拨、提升。

教师的指挥官作用在第四步的三个环节中,应根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表现、课堂核心素养生成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配合课堂变化和学生需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智慧育人微课堂带来的改变

一是教育教学发生了改变。教师引导学生的方式,从传统的单一方向的引导转变为针对各个学生的指导;在课堂中使学生积极主动融入学习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合理高效运用信息化手段更好地实施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对教师来讲,利用云平台处理大数据,能及时、准确掌握学生的学情;校本研修、团队合作,形成了集体智慧结晶的数字化资源库;资源共享,减少了备课所需花费的精力,能将更多精力用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上,达到了教学水平与教师专业能力的双提升。

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再局限于学校,地点的选择更灵活;可依照自己的能力调适学习内容,查缺补漏;通过平台的诊断,快速取得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提升在课堂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参与度,充分发挥主体地位。

对课堂来讲,从传统的师生纵向主从关系变为横向对等关系;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使教学方式更符合学生所需;通过增加互动与回馈次数,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课堂,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

二是学校培养教师的方式发生改变。学校管理者通过云平台数据分析,准确掌握教师教学成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对教师作出有针对性的“微培训”,为学校长远规划与具体工作计划提供参考。

智慧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意外生成;智慧;处理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现代教育者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即: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随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预设之外的问题出现,面对这些“意外”,教师需做到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正确面对并以自己的智慧合理、科学地处置这些“意外”,从而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呈现课堂的动态变化。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待意外收获,合理处置智慧”,鼓励学生彰显自我个性,推动其智慧的迸发,进而推动课堂教学的有效发展,在此,笔者结合这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对待并巧妙运用“意外事件”。

备课、预设是每个教师的强项,但是在预设教学方案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提出教师预设之外的问题。尤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小学生的思维敏捷,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遇到事物总喜欢问个为什么,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而作为教师,应加强关注这些“意外”并及时改变原有的教学计划,调整教学方案,运用智慧将其转化为推动课堂有效发展的积极因素。

一、关注学生意外生成,启发学生的智慧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是意外生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备课、调整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更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应加强关注学生的“意外事件”,并正确对待,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智慧,并将这些“意外资源”合理运用,在保护学生自信心的同时,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成,诱导、启发学生的智慧,再者,也锻炼了教师的智慧,善待意外,收获意外,师生共同打造优质的、和谐的班集体。如:在教“同学们表演团体操,组成1个彩旗方阵和3个花环方阵,彩旗方阵有76人,每个花环方阵有128人。参加团体操表演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个应用题题时,一个平常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举手回答说:“128+76”,其他学生对于他的回答哈哈大笑,而我作为教师,首先做的是及时地处理这种意外,引导其拓展思维,询问这个128和76分别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说一个花环方阵和一个彩旗方阵,接着引导其分析应用题的要求,需要组成的是1个彩旗方阵即76,还需要3个花环方阵也就是3个128,那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怎么办?这个学生立即回答说再加上两个128,就这样层层递进,启发学生的数学智慧,并保护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要知道,小学生心灵比较脆弱,承受不住教师的打击,他所希望的是得到教师的认可,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才能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凸显。

二、巧用学生的意外生成,活跃学生思维能力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数学学习也一样,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教学内容会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而这些是学生求异思维或者创新思维发展的前提条件。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所面对的对象是学生――一群活跃、有着生命动态的个体,因此,教师应时刻做好应对意外事件的发展,用自己的智慧不断地完善教学方案,提高自我的应变能力。有效地将课堂预设与生成结合起来,合理安排,构建一个活跃、和谐的课堂,关注学生思维的产生,锻炼学生的智慧,使得课堂教学有效地推动学生的思维灵动,进而充分体现生命的灵动。如:教学《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一课时,我先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能加深对真分数、假分数的理解。于是我在黑板上出现一些分数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学生兴致颇高,很快做出了判断,可是当我提出这些假分数有什么不同时,一个学生回答:“有的分子正好是分母的倍数,就可以化为整数;有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只能化为带分数。”他把我这节课要教的内容都说出来了,我有点不知所措,这个回答不在我的设想之中,接下来我改变了课前的设计,取消了例题,直接出示问题:“你能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计算方法对大家说说吗?”学生经过交流后归纳出“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时,用分子除以分母,能整除的,可以化成整数;不能整除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在整节课中学生都信心十足地讨论着、交流着。学生的求异思维就是利用这些资源,加上教师的善待意外逐步发展的。

三、合理运用意外生成,挥洒智慧情趣

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学生不顺着教师的思路往下走的现象,总会时常发生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师的相悖,或者旁逸斜出等,面对这些意外情况,教师应发挥自己的智慧,合理运用,将意外生成资源转化为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动态生成性资源,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的智慧得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打造开放的课堂教学。如:在教“小数除以整数”时,首先出示题目:妈妈买了12千克苹果,一共用了33.6元,每千克苹果多少元?生列式计算:33.6÷12=2.8(元)。之后,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我让学生根据这个例题,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随着我从自己兜里掏出一元钱,引导学生说:“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我预设的是学生回答:“一元钱可以买多少苹果?”从而引出整数除以小数的概念,这时,一个学生举手提出:“还需要找回多少钱?”猛然间我感受到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此,及时调整了原有的计划,将教学内容改以“商店购物”的活动形式来激励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自主的去发现问题,分析、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理论知识。经过课堂上学生意外的回答,我深刻的反思自我教学方案设计,想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购物时的过程大多都存在给钱、找钱的过程,学生能够提出这个问题是很自然的,教师应合理地运用这种意外,由此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智慧,禁止强行将学生的思维拉回预设的轨道。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思路去走,总会大大小小地出现一些“意外事件”,教师对于这些意外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高度重视意外生成资源,并及时地挖掘,巧妙运用课堂上的意外生成资源,在启发学生的智慧之门的同时提高教师的资源利用意识,从而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

总之,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关注生成,就定能带来课堂上难以预约的精彩!我想对我的学生们说:“课堂因你们而生动,课堂因你们而精彩。”

参考文献:

[1]刘俊.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意外生成”及巧妙运用[J].新校园:下旬刊,2010(10),106.

[2]樊文静.生成的课堂需要智慧的引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2010,26(3).

[3]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美]戴尔・H・申克.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m].韦小满,译.3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智慧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篇3

关键词:智慧课堂;云+端;学习策略;探析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3/14-0123-04

引言

智慧课堂是随着新课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而提出的新型课堂模式。东北师范大学的唐烨伟博士等学者研究认为,智慧课堂的构建应以主动、轻松愉快、高质高效和提升智慧为根本目标,智慧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智慧课堂中。他们将智慧课堂定义为[1]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将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有效促进智慧能力培养的新型课堂。目前关于智慧课堂的概念主要有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智能课堂[2]、基于电子书包的智慧课堂系统[3]、基于云计算和网络技术应用的智慧课堂[4]等。结合我们的研究,这里将智慧课堂定义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其实质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端”的运用,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的、富有智慧的学习环境,通过智慧的教与学,促进全体学生实现符合个性化成长规律的智慧发展。

智慧课堂学习方式是指在智慧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基于智慧课堂“云+端”信息化平台的新型信息化学习方式。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为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构建了理想的学习环境。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采取基于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的学习方式方法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游戏学习是智慧课堂教学中比较典型的学习方式。这三种学习方式穿插于智慧课堂的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教学环节,课前和课后学习环节以自主学习方式为主,课中学习环节以协作学习方式为主,游戏学习方式在各个学习环节中均可以使用。

基于智慧课堂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将自己的学习行为作为自我监控对象,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实施、自我修正,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学习活动。[5]基于智慧课堂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智慧课堂“云+端”平台支持下,自主完成课前、课后及课中等环节学习活动的学习方式。它是智慧课堂教学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学习方式。

一般地,自主学习方式在课前预习环节和课后复习巩固环节尤显突出,在课中的探究、练习测试等环节也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利用智慧课堂“云+端”平台,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其自主学习的有效完成。

1.独立学习研讨学习资源

依托智慧课堂“云+端”平台,学生独立学习和研讨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源,并找出问题。学习资源可以是微视频、富媒体资源和各类测试题等。学生在学习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源时,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这是自主学习必不可少的手段。学生可以在学习完成后通过回忆完成笔记,也可以一边学习一边记录。在信息化条件下,笔记样式可以是电子表格的形式,其基本内容如下表所示。

2.独立思考探究问题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学生先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给出初步的结论,然后通过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料,或自己上网查询,或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上与同学、教师讨论交流,探寻求证的依据。也许在探寻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初步的判断存在偏颇或缺陷。

3.自主行动与反思

自主行动与反思是将自主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并反思行动结果。其主要作用是:①学以致用;②增强学习兴趣;③激发创新意识;④检验自己学习的效果,反思行动结果与学习目标、行动问题的关系,以调整、完善自主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自主行动与反思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或上网获得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基于智慧课堂的合作学习

智慧课堂的合作学习是指基于“云+端”平台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它不仅具有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更体现出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对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实现所起到的强大作用。智慧课堂合作学习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均可以实施,就一节智慧课堂教学而言,合作学习主要体现在课中阶段。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开展合作学习时,要重点做好分组、实施和评价三个方面的工作。

1.如何分组

由于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中存有每位学生的特征档案和学习档案,因此,在分组时,只要在“分组类型”选择栏内选择需要的类型,以及每组的人数,便可将学生分成多个合作学习小组。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支持的“分组类型”有:完全随机分组、志趣分组、成绩分组、特长搭配分组、异质分组等。

①完全随机分组:平台依据学号,按小组要求的人数,随机组合形成合作学习小组。其优势是充分体现了公平性,不足之处是小组内可能会出现成员都是实力强或实力弱的情况,不能形成能力方面的互补。

②志趣分组:平台在学生档案的同一志趣类中,进行随机分组,将志趣相投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中。其优势是相同的兴趣爱好可以增进小组成员间积极的相互依赖,促进互动,不足之处是在遇到不感兴趣的内容时,大家都不愿意做,不利于完成学习任务。

③成绩分组:平台将学生按该课程学习成绩的好坏分成好、中、差三个组,再从这三个组中随机地选取学生,使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内都包含这三种类型的学生。其优势是通过交流探讨、协作互助,满足了每位学生“影响力”和“归属”方面的情感需求,不足之处是小组成员间存在的学习差异,可能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进度。

④特长搭配分组:系统将学生按其特长分成若干个组,再从这些组中随机地选取学生,使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内都包含不同特长的学生。其优势是可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特长,实现优势互补,有条不紊地进行协作学习,不足之处是学生得不到全面的锻炼。

⑤异质分组:系统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会考虑到他们的学习能力、文化背景、知识背景、性别等多方面的差异,使每个小组的成员形成多元化。其优点是小组成员能够接触到尽可能多的不同观点,扩大知识面,不足之处是小组内能力强的学生容易控制小组的局面,而懒惰的学生在小组内不出力,却享受小组共同的成果。

2.如何合作学习

①熟练操作信息化平台,把精力用于合作研究、探讨活动上。合作学习需要搜集资料、归类整理,需要记录讨论过程,需要数据的计算对比等,但这些都不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如果将这些工作集中交给小组中的某个专人负责,势必会影响到这位学生参与学习内容的研究、探索、讨论、决策等认知活动。因此,小组中的每位学生都必须扮演多重角色,既是合作学习的主体,又是“资料整理员”“数据分析员”“记录员”等。另外,每位学生还需要熟练掌握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的操作,以及搜索引擎、word、excel的使用,ppt的制作等。

②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各司其责同时展开。可以把学习内容分成几个模块,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每人负责其中一个模块,同时展开资料搜集、归类整理的工作,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想法。由于每人负责其中一个模块的学习内容,所以在接下来的讨论中,该学生便可以担任该模块内容的主持者,既能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又增强了小组合作意识。

③资源共享利于探讨,提高合作学习效益。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小组成员可以将其在学习探索过程中发现的资源信息、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小组成员可以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观点形成文字,在小组讨论栏内,在讨论过程中,成员可以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论据材料,便于其他小组成员发表意见;当遇到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以在信息化平台中查找新的资料,或利用平台寻求其他组或教师的帮助,直至小组形成统一的观点。最后将合作学习成果汇总上传。

3.如何评价合作学习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竞争意识、主动学习品质及创新精神等。因此,对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将重心放在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上,要重合作过程的协同程度,轻学习结果和个人表现。例如,小组分工的合理性,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频次、效度,小组成员的参与度,达成小组研究结果的方式等,属于协同程度评价的指标;个人对分担任务的态度、执行及完成情况,个人达成研究结果的方式以及对合作学习结果的贡献等,则属于个人表现的指标。

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中,我们预留了合作学习评价模块,教师可以自己填入评价指标及评价等级,对每个小组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判,系统便会按照相应的权重自动生成综合评价结果。然后教师根据这一评价结果,对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诊断分析,提出指导意见,帮助学生改进提高。

基于智慧课堂的游戏化学习

1.如何界定智慧课堂游戏化学习

基于智慧课堂的游戏化学习,是指在智慧课堂信息环境下,学生使用数字化游戏进行的学习活动。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上,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游戏软件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推送适当的游戏学习软件,用于学生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学习。为了探索和应用合适的游戏化学习方式,必须了解和熟悉与游戏学习相关的游戏概念及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概念:

①严肃游戏。严肃游戏是不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游戏,其特点是远远超越传统游戏市场的互动科技应用,包括人员训练、政策探讨、分析、视觉化、模拟、教育以及健康与医疗;能够解决其他方面的问题,如训练军人适应异国的文化,让人们在工作时发挥团队精神,教导儿童理解科学原理等。

②教育游戏。教育游戏是指满足特定教育目的的游戏活动,具有教育性和娱乐性的特点。游戏化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有激情和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进彼此之间的团结协作、共同探讨。

③数字化教育游戏。从参与教育游戏活动的要素来看,当参与教育游戏活动的要素除了人之外,还需要利用数字技术或借助数字化平台设备时,我们把这种活动称为数字化教育游戏。电脑游戏、网络游戏、电视游戏、模拟游戏、街机游戏及手机游戏等均采用以信息运算为基础的数字化技术,因此都属于数字化游戏。智慧课堂教学中用于游戏化学习的游戏,均为数字化教育游戏。

可见,教育游戏、数字化教育游戏是严肃游戏的一个分支。在智慧课堂教学中,用于游戏学习的数字化教育游戏是依据学科教育目标、课程标准和教学目的开发研制的,要考虑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环境的技术和要求。

2.如何挑选游戏化学习软件

智慧课堂数字化教育游戏按照使用对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用于学生自学的游戏学习软件,另一种是用于教师教学的游戏教学软件。也有一些教育游戏软件既可用于学生学习,也可用于教师教学。由于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用数字化游戏的方式教学、学习,再加上目前的教育游戏是一个正在兴起的新兴行业,很多配套的教学、学习游戏还在研发中,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从众多的游戏软件中挑选合适的游戏推送给学生自学或复习巩固。

挑选教育游戏要把握三个要求:一是目标明确。游戏要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切不可哗众取宠。二是有针对性。课前用于学生预习的游戏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课中要选择可以互动的游戏,课后要推送用于复习巩固或深入研究的游戏。三是有挑战性。游戏难度既要符合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及其接受能力,也要有一定的超越,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3.如何高效地实现游戏化学习

①关注学生自主游戏学习过程。好的教育游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如果学生沉迷于游戏,那既不利于其身体健康,也不利于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要跟踪、监督、控制好学生的游戏学习行为。在课前、课后布置游戏学习任务时,可以定时推送学习游戏,并定时关闭学习游戏链接,还可以将学生在游戏中的闯关情况作为成绩记录下来,同时让学生填写游戏学习反思电子表格,通过学习反思提高认知或思维能力。

②灵活应用游戏促进互动学习。如果学习游戏的设计能与教学紧密结合,那将是非常美妙的事情。但现有的游戏学习软件,往往不能完全满足教师的教学、学习设计的个性要求,这便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设计和利用游戏学习软件,将其有机地融入课堂的互动环节中,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唐烨伟,等.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

[2]王盛之,毛沛勇.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实践研究[J].教学月刊(教学管理)中学版,2014(4).

[3]林利尧.中小学智慧课堂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0).

[4]邓光强.“智慧课堂”中的学生个性化学习[J].教育信息技术,2013(12).

[5]李芒,蒋科蔚,李师.信息化学习方式案例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8.

智慧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篇4

校园信息化建设正处于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型期,我们期望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探索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道路,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建设新型“智慧e校园”。

打造智慧e校园综合平台

自2012年开始的学校数字化一期的软件建设,主要包括统一身份集成、数据共享与交换、应用融合、公共通讯、智能流程、硬件集群的一体化数字化校园平台,称之为“智慧e校园综合平台”。该平台以“创新、融合、开放”为支点的信息化集成方案,包含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数据共享中心平台、个人门户(统一信息)平台;集合了教学教务、办公oa管理平台等功能。2013年又深化应用,在完善原有数字化校园整体架构基础上,并新建满足各部门管理需要的各类应用系统,包括网络选修课管理平台、教师发展档案管理平台、招生管理平台、资产管理平台、德育管理平台。为了使学生的个性成长、教师的个性发展得到充分的尊重与展现,学校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个性化学业成长档案,为每一位教师建立个性化的专业发展档案,并通过网络个人空间,实现共建共享,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逐步构建“智慧e校园教学云服务平台”,积极借鉴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形式,深化互联网技术应用背景下课堂教学研究。积极参与和开展“mooC”研究,开发在线网络开放课程和微课系统,开发网上互动和评价功能。积极探索传统课堂教育与在线教育有机结合的新模式,打造一流在线教育学习平台。我校通过该平台逐步实现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突破了交流时空限制,变革了现有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学习平台的一个必要支撑就是资源库建设,学校逐步推进建设“智慧e校园教育资源云服务平台”。单一的校本资源库同样无法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必须构建一个让社会各类资源库共同参与的共建共享机制。早在2006年,该校已与中学学科网、中国知网等多家社会教学资源提供商建立合作关系,让他们丰富的教学资源成为校本资源的有效扩展。今年以来,加强与多家社会资源提供商之间深入合作是学校教学资源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该校将不断拓展资源合作的种类和数量,达到共建共享共赢的目的,借助类似超星、书生、知网等专业公司技术支持,校企合作,打造师生开展数字化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的主要通道。并通过广大教师积极响应,逐步添加适合该校师生的备课资料和学习资料,建设校本精品课件库、精品视频(微课)库、精品习题库、精品教学设计和学案库等。

新一代“智慧教室”

在学校,课堂教学环节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做好教学互动环节,是掌握好教学环节的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也是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主战场。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随着触控技术以及屏幕制造技术的提升,基于大屏智能交互一体机建设的“智慧教室”越来越成熟。2015年9月,浙大附中丁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丁兰校区配备了基于84英寸智能交互一体机的新一代智慧教室。智慧教室又可以分为多媒体教室和个性化互动教室。

智慧教室构成:智能交互一体机、教师移动授课终端、智能笔、学生智能终端、折叠式双摄像头视频展台、推拉式黑板、多功能讲台、无线功放设备、多媒体音箱、互动式多媒体教学平台、无线互联工具、互动教学系统等(个性化互动教室需要师生均带智能终端)。

每个智慧教室为智慧e校园的主要构成单元,教师或是在教室中进行传统教学授课或新型的移动互动授课,或是建设个性化互动课堂,基于大小屏拓展更多样化的交互式教学。

智慧e校园中的每个教室都连接到教学资源服务平台,教室之间、教师之间互联互通。教师在家或学校备课时所制作的课件、素材、微课都能同步上传到教学资源服务平台上,授课时即可以直接调用。除了资源外,课前、课中、课后所产生的教学数据将全部汇集到教学资源服务平台中进行分析处理,并形成清晰的数据图表,供管理者、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估。通过云平台支撑,能有效的串联起教师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室内外、学校内外的活动,有机地形成了教学闭环。

除信息化教学外,智慧校园还能够对每间教室的智能交互一体机设备进行智能化管理,并借助智能交互一体机进行音视频广播,实现教学外的丰富应用。通过校园中心控制台,一方面能够对所有智能平板进行统一的远程控制及管理,另一方面能够推送各类校园信息到智能平板上,同时还能够实现对所有智能平板进行校园音视频直播,让交互智能平板成为教室中必不可少的信息媒体中心。智慧e校园整体解决方案实际应用于下列教育教学各个场景中,帮助学校解决信息化教学与信息化管理的问题。

总体来说,新型智慧教室这种基于云+端一体化的、互联网形态的教学环境体系使分散的教室、分散的教学、分散的教务、分散的资源、分散的管理和服务、分散的设备设施和运行维护有机的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具有互联网思维、符合互联网形态的规范化、标准化的教学环境体系,满足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要求。

反思与方向

首先是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往往硬件环境发展较快,中小学教师经过普遍培训,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教育技术专业能力培养,利用信息化环境实施教育教学的意识薄弱,实验研究能力欠缺,应用的效果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作用不明显;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设只流于表面,有时并未从学生的视角来审视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在学生范围内并没有做到真正的教育信息化。我们要继续贯彻信息化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尤其在课堂教学中要基于学生用户的真正需求来设计信息化模式。

智慧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篇5

一、涉及小学数学智慧课堂内涵机理界定

智慧具体是某类质点系统组织结构合理且运行程序优良的描述结果,如若空间结构搭建不存在智慧节点,尤其在外力场作用下会按照时间顺序与方向逐步改变;而相同数目质点分布状况下,系统结构合理性、内耗功效便直接决定智慧成就高低.人类智慧成就优劣,主要透过精神空间引导行为结果与功耗比展现,实际上就是内外精神空间相互作用而滋生的优良性波浪式上升结果.那么数学智慧课堂,便是教师充分发挥教育能效,同时结合有利因素进行学生认知规律迎合,同时制定出富有针对性的施教方案,全程摒弃传统硬性口语灌输现象,进而稳定学生学习主动效应.令不同学生个体得到充分发展,不单单能够稳定认知规律,并且科学协调个体情感、社会化发展成就.课堂现场有关学生主体意识要得到充分尊重,适时地激发其内在需求,确保引导其活泼参与更多教育单元.普通形式的教学策略与操作模式相互对照,智慧型课堂完成了师生角色创新定位任务指标,稳定不同阶段教学目标定位效率,使得不同课堂教学因素得到系统融合,由此教师、学生以及课堂都将获取可持续发展机遇.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智慧生成的策略解析

(一)设置灵活的引导情境

任何数学知识都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而延续,目前小学数学课程已经与生活熟悉背景全面接近,学生自觉性接纳程度也越来越可观,教师要做的就是带动他们主动去发现问题,使得课堂现场充分生活情趣,保留智慧探求特性.毕竟探究才是教学活动延展的生命线,创新教材已经全面克制定向性例题与封闭思维布置状况,在结论、思路空间上赋予较强开放性,尽可能地开放合作交流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心智提升.(二)知识综合运用中迸发智慧结晶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要朝着综合化形态过渡,作为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既定课程资源,包括多媒体设备与实验工具等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一切问题,使得教学源头流淌出鲜明的智慧效应.为了贯彻这类技术指标,首先要活用教材,从中开拓生动且富有教育矫治的线索,使得生活与数学规律融合一体;再就是完成实践项目匹配任务,丰富综合素质发展体系.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经常带领小学生进行数学日记等游戏演练,培养其独特思维习惯,必要时设置一些趣味性、发散性和启发性问题,督促学生自行解决.大部分学生在高度思维兴奋之中,一旦说获取答案结果便自然喜形于色,豁然开朗,对于教师人员来讲更是极大安慰.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智慧生成相关案例内容补充

(一)科学的智慧引领

案例:姐姐买了13千克苹果,一共花了39元,那么每千克苹果要多少钱?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对于问题情境设置状况比较重视,主要在于其能够顺利摒弃抽象问题蹩脚思维现象,相对地贴合儿童心智特征与生活实际规律.须知上述一切方案不单单决定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致,与抽象内容理解程度,同时直接影响系统学习潜能发挥效应,维持现场活动生动特效.

(二)全面捕捉学生灵动思维规则

案例,求一个长方体表面积

长:10宽:5高:5单位:厘米

生1:(10×5+5×5+10×5)×2

生2:10×5×2+5×5×2+10×5×2

生3:10×5×4+5×5×2

……

5×5×105×10×5

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不仅要作为先进知识的传递媒介、对话的提问机构、学习活动的指导工具,同时要保留一双智慧眼睛,能够时刻关注任何学生行为表现,包括思想生成状况.这部分强调的灵动思想,包括学生对于知识的疑问,或是课后独特的理解结果.

具体来讲,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科学引导功效,任何教育活动都不能脱离模拟学习而独自运行,教和学的关系必须时刻明确,切勿因为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而摒弃细致的引导流程.教师应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数学阅读,才能使数学阅读之花芬芳灿烂、奇香四溢.数学中的阅读是指学生个体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充分调动潜在的思维的灵性,并且通过阅读数学教材、教师呈现的文字信息以及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积累的素材和课外数学读物等相关材料,用数学的方法和观点来认知、理解、汲取知识并且能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

智慧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篇6

一、树立让学生焕发生命活力的教育理念

1.树立教育与学生契合的理念。记得印度哲学家奥修的说:“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了。”同样,如果教育与学生的发展相契合,那么学生的发展也就自然而然。适合学生的教育是“鞋合脚”的教育,虽需要精心设计,但一定要自然呈现。

2.树立让学生处在“最近发展区”的理念。赞可夫将其作了解释:“教学与其说是依靠已经成熟的机能,不如说是依靠那些正在成熟中的机能,才能推动发展前进。教学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最近发展区则转化到现有发展水平的范围之中。”适合学生既要关注、重视学生现有水平,但绝不是消极的迁就,相反,应当是积极地引导他们,在现有的基础上,“跳一跳摘到果子”。这样的适合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就是适合学生的教育应当走在学生发展的前头。

二、建构让学生焕发生命活力的课程

让学生焕发生命活力的教育的载体是教育的目标要求、课程内容和教育方式。按照多元智能理论,每一个正常人至少都应具有“语言——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等智能。由于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差异,每个人在各种智能的发展程度上会有所不同,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光谱。八种基本智能成分是平等的,不同的智能没有优劣之分。学校课程要围绕多元智能理论来建构自己的教学框架,即设计适合学生成长的课程、课堂和活动等。

1.构建让学生焕发生命活力的课程。应根据“适合教育的理念”确定课程选择的理念、目标和内容。一是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可把一些对师生成长需要影响不大的课程整合到凸现适合教育理念的课程中去;亦可在课堂教学中强化让学生焕发生命活力的教育所关注“素养”的培养。二是校本课程人本化。校本课程的选择主要根据学校的教育追求和学生的成长需要确定,凸现课程为人发展服务。学校教育应根据人成长的需要确定课程内容:人成长需要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熏陶,学校应开设“传统经典”和“介绍本地文化的课程”;人成长需要宽阔的视野,学校开设“世界”;人成长核心是智慧成长,学校开设“智慧”。根据人成长需要的能力确定课程类型:人成长需要学会读书,学校开设“阅读课”;人成长需要学会探究,学校开设“实践课”……;三是生本课程个性化。每个学校都应有一些针对特殊潜能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这些课程主要是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确定。学校可引导他们根据个体特长和爱好,建构自己的生本课程,促进个体优势智慧的张扬和劣势智慧的发展。每个学生总有一门自己喜欢的课程,总有一种让自己心动的活动。我们应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建立“自修课”,内容由自己确定,不论是音乐、美术、体育、电脑、劳动,还是语文、数学和外语;方法由自己选择,不论是听说读写,还是娱乐运动;方式由自己安排,不论是个人独立进行,还是和别人共同合作。总之,每日必做,每做必记,每记必思,每思必得。通过这种个体的生本课程培养兴趣,张扬个性,锤炼能力,提高智力,彰显智慧。

三、建构让学生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主要通过课堂这个主渠道实现。因此,我们应该围绕让学生焕发生命活力的核心价值观建构自己的课堂,建构课堂教学方式和师生教学行为,形成课堂文化。学校围绕“教育即成长”提出“成长课堂”的教学哲学“课堂即成长”。课堂围绕“学”展开,即:教师引导学生学,学生依靠自己学,让“学”成为课堂成长的支点。课堂教学理念追求是:要尊重差异,不要漠视差生;要挖掘潜能,不要忽视可能;要随学调教,不要照搬程式;要启迪多元,不要束缚创造;要欣赏进步,不要吝啬鼓励;要共享成长,不要孤芳自赏。课堂教学教师行为追求是:要为学生学,不要只想着教;要引学生问,不要无度设问;要让学生做,不要错失探究;要等学生思,不要急于揭示;要听学生说,不要草率定论;要给学生评,不要妄加褒贬。其意旨就是“教师为成长而“导学”,“学生为成长而“自学”。

据此,建构适合学生成长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风格自主学习:课前,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和能力、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自己对教材理解和把握等设计“预习学案”。这个“预习学案指导”既体现教材知识点,也关注智慧生长点;既有阅读教材,也有动手操作,还有社会实践;既有共性指导预习,也有个性自主预习。通过“预习学案”引导学生预习,把学生能“学会的”和“会学的”都让他们自己学习,“学不会的”和“不会学的”带到课堂共同探究。课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了促进真正探究,在具体操作方式上,重点践行“自问自探”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学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建构和解决中成长。课后,引导学生自主实践。课堂学习不是教学的全部,每节课后,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链接生活,引发学生再生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走近生活,走入书海,走向实践,在生活实践中成长。

四、建构让学生焕发生命活力的活动。

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实施教育价值的重要途径。学校各项活动应围绕“提供给每个学生适合自己成长方式的教育,让学生焕发生命活力”。的教育追求设计,从目的上看,学校活动的宗旨是实现关于人的培养目标,丰富和发展教育定义。从内容上看,学校应选择提供人成长需要“营养”的活动,可对校本课程和生本课程“加深”,让其特长更加张扬;也可对校本课程和生本课程“补缺”,让其营养更加全面。从方式上看,学校活动应倡导科学、便捷、有效,可与思品与社会、综合实践、劳动、艺术等课程相结合,也可通过业余竞赛形式实施。总之,学校活动要有自己的目的、意义、特点和品牌。

为了让学生生长智慧,并将智慧内化为自己的素养,学校应特别关注学生的自我实践。平时,要求学生每天做一件“家务事”,学习做事的方法,探究做事的技巧,在做事中生发实践智慧。每年12月份举办一届“创新节”,开展“小发明”、“科技小论文”、“手工制作”、“体育游戏创作”竞赛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创新实践中滋长智慧。

让学生焕发生命活力的教育应该是生命化的教育,应该:

“从关注每一个学生开始,

从尊重每一个学生开始,

从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开始,

从善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个,

从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开始,

从相信每一个生命的意义开始,

智慧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篇7

关键词:新课改;阳光课堂;合作与探究

阳光课堂的基本定义:“阳光课堂”是快乐的课堂,学生思维自由,课堂气氛民主,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氛围和谐;“阳光课堂”是智慧的课堂,师生、生生之间高效互动,学生学得主动,课堂生动有活力;“阳光课堂”又是多元的课堂,教学方式多元、学习方式多元、学生个性发展多元。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复习引导,采取任务分配式的策略模式,也就是教师“随机任务”与“随机点评”教学和学生“讨论性、互”学习并存的开放型教学模式,以主要学案中的任务活动为枢纽,使学生基于实际教学情境来建构知识体系、提高智力能力,阳光课堂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要点:

一、阳光课堂培育快乐的学生

阳光课堂的主体服务对象就是全体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认为有些许学生不可教,他们不善学习,学习基础差到“无药可救”的地步,同时教师也认为这些学生并非不聪明,并非没有优点。阳光课堂就是要特别关注这些后进生,用教师的情感、智慧和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江苏洋思中学的教育理念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不轻易抛弃一个学生,也不轻易放弃一个学生”,教师始终保持一种热情和期望的心态,用这种心态影响学生和鼓舞学生。学习的过程并非单纯的知识累积和能力训练,同样也是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性格活泼、自强自立”的品质。

二、阳光课堂重点完善师生关系

新型课堂上,教师要真正地实现与学生对接互动,使学生之间能够突显互帮互助、互纠互补、互赏互评的特征,呈现合作与竞争并存的良好格局。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倡导关爱、尊重、激励的教学评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有效的教育资源,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即所谓的言传身教。阳光课堂的主旨是强调以学生为实际,在翻转课堂上,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在生动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课堂上要重点调动学生的专注度、热情度和参与度。如今,教师的角色可谓是多方面、多角度和多层次间相互转化的,其在课前是组织者和领路人,负责对教学环节进行预设,组织编写符合实际学情的导学案;课中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领路人”和“合作伙伴”;课后教师是“反思者”和“情感上的药剂师”,有教学不断优化的策略。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班级文化的核心,是教育作战单位取得胜利的前提保障。

三、阳光课堂具有独特的教学特征

阳光课堂具有温暖的关爱性,主要体现为教师与学生间微笑赏识、民主平等;具有阳光气息的自然性,主要体现为知识与知识间的返璞归真,尊重规律;具有阳光缤纷的多样性,主要体现为教师因材施教,张扬个性而又不使其任性;具有阳光普照之整体性,主要体现为学生之间和谐愉悦,整体提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常是提前下发导学案,让学生准备“基础回顾”的内容,同时预习学案中的任务活动。由于学科不同、课时量等因素的限制,可选择性的采用“三案”(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式教学,因学科需求而定。

四、新课程改革模式授课的优点

1.学生能够有效集中注意力

传统的教学课堂上,学生昏昏欲睡的情景时有发生,即便是听课的学生也会处于神游状态。而通过阳光课堂的授课情况来看,几乎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一直保持在高度集中的状态,因为学生喜欢周围同学的展示,比起教师讲课似乎更感兴趣,从而达到当堂消化、节省学生的自习时间、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

2.有助于提高中下游学生的成绩

阳光课堂的教育模式使成绩较弱的学生能够以小组的形式得到帮助,小组成员为了本组的分数积极发言、积极表现,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成绩。

3.学生的自信得到培养,个性得以张扬

阳光课堂是展现自我、培养自信的舞台,通过思维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结晶。相比较为沉闷的传统课堂,新模式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自我理想。

阳光课堂就是依托心与心的交流,碰撞出实践阳光课堂的智慧火花,让阳光文化弥漫校园,形成学校阳光气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坚持,就能成功。阳光课堂有阳光相伴,必然更显生命的活力,铸就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智慧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篇8

一、同课异构概念界定

所谓同课就是指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和教学时间的同时性,所谓异构就是指不同教师设计的不同课堂教学。“同课异构”的比较式课例研究就是指通过两位(或两位以上)教师的课例展示,比较不同教师教学中的设计理念、操作方式、教学效果,分析他们是否做到三个结合:即课堂教学与教师个性特长之间有效结合、课堂教学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有效结合、课堂教学与教师职业经验的有效结合,在比较中激活教师的思维,帮助教师揭示传统教学观与现代教学观的矛盾冲突,从而提炼出教学中的规律性因素,阐释教学中显性的和隐性的基本原理。

二、深度推进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实施程序

1.确定明确的研究主题。通过教研组内的头脑风暴、教师访谈以及日常教学中的热点,以教学改进过程中最为核心最为根本的问题,作为教研活动的主题。在每次同课异构教研之前,要明确每次教研的主题,要求参与教师必须带着这个问题,听课、讨论,撰写教学案例。

2.备课前反复研读教材。每位老师谈出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感悟,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交流自己对突破教学重难点的设想和疑问,交换可利用资源。在这一环节中,教研组主要立足于对突破重难点的设想和教材的挖掘上,把过去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

3.个体构想教学预案。在对教材有了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后,教研组推选一名或几名教师根据教研组内讨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进行筛选,开始结合任教班级学生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构想出能呈现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预案。

4.立足课堂尝试教学。个体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检验课前的设想,寻找一条真正有利于学生的教学之路。任何教学是没有唯一性的,有的只是兼容性。每位教师对于同一课堂教学的理解既有和谐的共振,又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参与听课,记录听课过程中的自己的感悟、想法等。

5.深度交流研讨。听课后请执教老师说课,请参与听课的所有的教师围绕研究主题选择课堂中的片段,进行多侧面、深层次地剖析,挖掘闪光点和不足,进行对比、反思、总结、重建,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

6.修改完善教学预案。执教老师在听取了组内教师们的建议之后,反思自己的得与失,并把成功与失败的教学片断摘录下来,同时结合大家的评课建议,对教学预案作进一步修改完善,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升华。

7.研磨建立精品教学库。教研组在对教学方案不断研讨和尝试后,根据学科特点及教师实际情况,采取以下两种形式进行再一次或几次的课堂实践,直至形成最佳教学方案。一、同一教师将不断生成完善的教案,在同年级不同的班级进行课堂实践。二、同年级未执教的教师根据完善后的教案融入自己个人的设想和符合自己班级的设计,进行教案再造和课堂实践。

三、今后“同课异构”的设想

我们认为,“同课异构”应该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为终极目的,围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的改进”这两个核心展开。为了实现教师自身内涵的丰富与智慧的提升,我们要充分考虑“同课异构”过程中教师的自主建构,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突出以下几点:

1.以同一主题为核心。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即同一教学内容。只有确定这一主题,才能保证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基础进行比较式的研讨。没有了“同课”这一“同”,比较就失去了基础,就不能称其为同课异构,就失去了同课异构的价值。

2.以微格分析为手段。没有细致的观察就没有精细的分析,没有精细的分析就难有问题的发现,没有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就难以取得进步。所以,我们要借鉴微格教学的方式来进行微格分析,更为全面地体察本人上课的过程。

3.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同课异构中会不断地发现问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智慧只有在不断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地提高。所以,在发现问题之后,我们需要进而明确问题的关键,决定问题解决的方向。

智慧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篇9

用心对待工作,用爱播撒希望。

教师的工作是激发孩子对人生无限的好奇心。

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用宽容的心态应对学生。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20个春秋,张绍桂老师默默地将青春与心血编织进了她挚爱的教育事业,将信仰与勤奋融入进了教书育人的人生历程。她,时时处处体现着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平凡的岗位上创出了一项项不平凡的业绩。

有人说,生活是一条清澈的小溪,那她就是溪水中最灿烂的一朵浪花;也有人说,生活是一首五彩斑斓的诗,那她就是诗中那感人至深的篇章。

教学中,她锐意进取,大胆改革,将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感的感化、积极思想的陶冶和人生观的启迪,构建了“以生为本”的和谐物理课堂。

作为班主任,张老师播撒给学生的是阳光般温暖的爱。她不仅传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传给学生以人的情感和生命的脉动。用爱心去对待每个学生,用真诚去感染每个学生!让他们都能抬起头来走出自己青春的风采路!她的学生也深深地爱着她。学生说:“在她小小的身躯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窗外,又是一年桃花红,又是一年春草绿。一路走来,坎坷荆棘、风霜雨雪,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的艰难和困苦,可是,张老师一定还会坚定地走下去。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就意味着奉献和付出,不过,她会快乐地奉献,开心地付出,因为,从事自己愿意为之奉献终生的事业,会是最大的幸福!

(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第一中学校长许浩然)

理想的教育是爱和智慧的统一,是情和智的统一。以培养情智双优的学生为宗旨的情智课堂也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形式。

一、情智教学的概念

情智教学是着眼于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的教学。“情”是指情绪、情感,“智”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智教学着力于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的情感更丰富、更积极,让学生的智慧更灵动、更丰厚,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

课堂是实施情智教学的主阵地。情智课堂以情感为基础,以情境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以认知为主线,以发展为目的,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创设,赋予学科学习以生活情趣,把学生引入一种渴求参与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在提升科学素养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

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和智慧的和谐共生,实施情智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教育基础。

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尝试情智教学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尝试情智教学,就是充分发掘物理课程的情感和智慧因素,调动教师的情智才能,营造积极的情智氛围,追求学生情智共生、情智和谐发展的物理。

(一)情感的课堂――营造情感氛围,形成学习心向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史料可以使学生精神受到感染、情操得到陶冶、意志得到磨炼、鉴赏力得到提高。如,科拉顿“跑失良机”、奥斯特“屡败屡战”、法拉第“十年倾心磁生电”的故事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向学生传递一种科学情感,使学生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遇到困难时,如何思考、如何探索从而达到目的。

巧妙的导入,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思维方向等各方面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设计并利用好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是情智课堂的关键一步。物理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从身边的相关现象展开课堂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探究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还可以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的课堂――提供认知背景,促进意义建构

教学的原点在于“以生为本,因学定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在相应的探究环境下凭借已有知识或经验能力自主感知、体验、探究,获取信息,是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学习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典型的探究性课。教材的三个实验方案包含了三种不同的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式,可操作性强,现象明显,这三个探究实验间满足以下逻辑关系。

从运动的相对性到磁通量的变化,这是一个思维层层递进的过程。方案一是学生初中学习过的,学生可以很快借助自己的前认知探究出其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此方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实验装置,通过回忆初中所学知识尝试边演示边讲解。这个实验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因此演示与讲解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展示过程,对展示的学生而言不仅是一种训练,更是一种鼓励,对其他同学来说也能产生一种“我能行”的心理暗示,不仅为接下来分组探究学习的开展奠定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也奠定了积极的心理基础。

方案二的实验装置比较简单,学生可以在方案一的基础上提出磁铁插入或者抽出线圈的过程可以等效看作是线圈切割磁感线的过程,再将此思想迁移到方案三中,探究得出方案三中产生电流的方法。方案三是法拉第研究思路的模拟,学生可以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法拉第的伟大思想,为科学假设插上翅膀。

方案二和方案三是学生首次接触的实验方案,需要从磁通量变化的角度进行探究、分析、归纳。面对一个新的探究任务,首先需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设和猜想,这是探究性学习的要素之一。此时,需要教师创设一个轻松的猜想环境,鼓励学生在思考分析基础上大胆猜想和尝试,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创性不断得到发展。有了平等、民主、和谐、宽容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求知欲才能越发强烈,才能激发他们的灵感,提高创新精神和主体意识,使课堂充满活力。

(三)交流的课堂――畅通沟通渠道,助力情智共生

协作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与团队精神,也体现了时代的要求。课堂交流讨论可以创造一种学生互相交流、合作、研究互动的愉悦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课堂创设为学生发挥各方面才能的场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推荐的书

《赏识你的学生》,孟繁华著,海南出版社

《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著,漓江出版社

智慧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篇10

【关键词】网络集体备课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73-02

网络集体备课是以网络为平台,打破传统备课在时间、地域等方面的局限性,促成教师之间跨时空的合作与共享。网络集体备课可以最大限度发挥集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我校自研究"快乐、高效"课堂以来,我们构建自主课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并探索网络背景下的集体备课模式,主要研究内容为:课前研究如何进行指导性预习,课中研究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体性学习,课后如何进行拓展性综合练习。为提高网络集体备课效率,我们从转变观念入手,强化管理,认真开展反思活动,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树立三个新理念,观念转变是前提

网络正影响和改变着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使得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等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而这一系列变化正是催生网络集体备课方式的源头活水。

(一)树立新的教师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呼唤教师从传统的教育角色中摆脱出来,进入新角色。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从尊贵者、训导者、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激励者、服务者。如在课前,我们首先从调查学情开始设计"导学案",实施以"学"定"教";在课中,教师自始自终"致力于导",教师充当的是一个组织者与指导者的角色,通过激励与引导,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在教师富有智慧的引导中,学生放飞心灵,张扬个性,活跃思维,启迪智慧,激活创造。

(二)树立新的学生观

我们的课堂一切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课堂评价以学生是否学得主动作为标准。我们把课堂让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个性、智慧、创造的舞台;我们把预习的权力还给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实现学习前置,让学生自主构建初步的知识结构;我们把作业设计的权力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到课外,到生活中去亲身体验,自主创造。

(三)树立新的课堂观

我校探索有效教学课题实验背景下的"自主课堂"教学。我们将"自主课堂"所追求的境界定位为十二个字"自主学习、赏心悦目、精彩纷呈"。"自主课堂"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理念,大致分为"导学――自学――互动――展示――点拨――拓展"六个环节。这六个环节,从调查学情开始进行"导学案"设计;其次预习先行,实现学习前置;再其次是交流与探究,在合作、分享、的基础上,小组对学习成果进行交流与展示;教师再运用恰当的手段或方法进行适时的点拨,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总结与归纳;最后,通过必要的策略,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延伸到课外。"自主课堂"强调建设学习共同体,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相互合作,互教互学,课堂是师生共赢、共同发展的地方,共同收获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二、落实五个流程,强化管理是保障

我校规定,备课要"四定"、"三有"。"四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定交流平台。做到每周一次集体备课研讨,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两节课,每次研讨前后需要利用网络平台"跟帖"进行交流分享;"三有":即有固定地点、有备课组长主持、有领导蹲点,以保证备课活动取得实效。具体操作如下:

一是实名注册。实行实名电子注册及建立年级备课协作组,以便定期实施检查与评价。

二是任务分配。由教研组长在期初统一分配主备人的备课任务,用"电子公告"方式进行公示,教师利用每学期开学前三天时间进行个体预备课(即为每单元的中心发言人)。在个体预备课期间,教师要利用网络等各种优质资源服务于备课。

三是集体研讨。主备人将个人备课预案提前两周上传到资源库内,由备课组长在网上组织本年级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讨论,教师可随意下载所需教案,课件,甚至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进行灵活运用。再利用每单周三的两节课集中研讨,形成导学案,每双周三的两节课为教研组内研究课展示,一般由本单元的主备人执教。

四是修改分享。教师可利用"跟帖"的方式把自己进行了个性化修改的导学案上传到备课资源库,供同行分享,以实现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

五是循环使用。将最优化的导学案集结成电子备课册,上传到学校公共资源库,形成电子备课成果。教研组也可以将其它相关资源如课件等长期存留,以备循环参考使用。

三、把握五个反思点,交流分享是关键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反思研讨,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避免了语言霸权现象,扩大了交流的辐射面。为落实好反思这一环节,我们利用网络平台或现场研讨沙龙相结合,做到一课一反思,倡导教师写教育反思博客,并定期评价;一月一沙龙,每月组织两个教研组举行一次研讨沙龙活动。

一是分析"成功点"。我们提倡教师在课后,把成功点利用网络平台记录下来,并分析为什么会成功。具体可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思考:1、学生课前预习为达成目标作了哪些好的铺垫?2、教学目标是怎样得到有效落实的?3、是如何恰当地处理教学内容的?4、采取了什么手段而使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的?5、哪几个教学环节效率最高?为什么?6、在调动学生主体性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7、在调控课堂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

二是反思"失误点"。当教学出现失误时,我们引导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思考:1、学习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水平?2、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是否准确?3、教法与学法的选用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4、学生为什么会缺乏兴趣或启而不发?5、实际教学是否缺乏灵活性?6、学生课后综合性练习为什么质量不高……

三是捕捉"闪光点"。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常常会产生一些有益于教学的灵感。教师在课后要及时把这些智慧"闪光点"捕捉下来,在网络平台上汇集成"智慧集"。对这些材料进行深刻反思,寻找隐含在其背后的理论依据,让教师获得规律性的认识。

四是总结"后续点"。教师教完一堂课,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反思,会获得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些体会和学生反馈的信息,为后续教学预案的设计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