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十篇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十篇

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7:24

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篇1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实践探索

阅读能力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最基本能力之一,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各种活动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合作学习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因此,笔者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尝试多种合作方式,努力使阅读教学生动化,让学生在合作中领悟阅读过程,掌握阅读技巧。下面笔者介绍一下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些合作方式的具体做法。

一、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合作学习与教师个别指导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以课堂集体教学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相互交流信息,从而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培养合作、学会创新。此方法是以学生的独立活动为主,将教师指导、学生个人独立钻研、集体学习与交流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教学的目的。讨论法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课堂讨论时,教师应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保证讨论有序进行。教师应该做好讨论的开始、内容的把握、讨论的深入、时间的控制等工作。可以分组先讨论,然后让学生简述讨论的观点,再进行交流。此外,为了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参与到讨论中来,要求每个学生的发言简明扼要,观点明确。为了让学生在讨论后对论题能更加系统、深入的认识,教师应对学生的小组讨论进行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以便在以后的讨论中扬长避短。

二、问答法

问答法是学生之间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主要是针对阅读的内容进行相互提问和回答,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互补,来获取或巩固新知的方法。问答法可以是一个学生问、其他学生答,也可以交叉问答或者轮流问答,以达到理解阅读材料内容并自觉使用材料中所出现的短语和句型的目的。通过问答法,学生能从中找出自己对阅读文章理解上的不足和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缺陷,并及时得到改进。学生还能在合作过程中取长补短,发挥互补的作用。同时也是老师检验学生掌握情况的一个有效方法。

进行问答法时,教师要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提问和回答的能力。首先,教师要对提问的对象进行明确的规定。其次,教师要明确提问所要用到的句型、短语、动词等。这些句型、短语、动词往往是需要学生掌握的新知识。如有必要,也可以要求学生把问题和回答写下来。在学生进行问答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指导者和调控者工作,随时解决学生问答中出现的问题,适当时也可以参与问答。最后,小组进行汇报。教师应该把一些精彩的问答进行讲评。并进行评价。

三、竞赛法

竞赛法就是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阅读课的内容,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小组竞赛的方法。竞赛模式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4个小组,每小组设置一个组长,负责记录本节课的本组得分。而且正副组长根据本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竞赛策略、帮助的对象,以达到全组共同进步的目的。课堂竞赛可以安排若干项竞赛内容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同时还要顾及高中低不同程度学生的参与。为避免单调,可以间隔一段时间调整竞赛形式。竞赛形式力求多变,并配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能力水平设计不同的竞赛活动。竞赛的评判要公正合理。在课堂竞赛中不但教师是裁判,每位同学也是裁判。教师可以在课前在黑板上画出小组竞赛项目和总分表格,同时在记事本上记录下本节课堂竞赛的各小组得分。课堂竞赛的表格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课前预备在黑板上的表格。记录本节课的竞赛项目、小组得分。另一种是用较大的纸张贴在墙上,体现各小组各个阶段累计得分。并在分数旁标注红旗(第一名)、红星(第二名)和红花(第三名)。

四、评价法

评价法是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结果以及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合作学习的评价法包括:

(1)组内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后,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作一个评价,包括对自己的评价与对他人的评价。自评包括对自己学习成效的评价(学到了什么)和学习过程的评价(在小组学习中自己有没有完成好自己的职责)。对他人的评价:在你们的小组中,你觉得谁表现得好,好在哪里?通过这样的评价,可以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积极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益。

(2)整体评价。对合作小组进行整体评价时,要本着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例如,根据小组的表现评出“合作标兵奖”、“组默契奖”、“共同进步奖”、“最佳表现奖”、“集体智慧奖”等,可以为合作学习步入成功注入新的催化剂。

如对阅读文章朗读的评价,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朗读,让组内的同学对其语音语调,发音,流畅程度及情感进行评价。由老师制定评价细则。然后每小组派一个代表全班朗读,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这样一来,教师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展开互评,不仅让学生明白了朗读的要求,提高了朗读水平,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五、共学法

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篇2

数学阅读是阅读教学的分支,有着自然语言、文字语言的特性,还具有一般阅读的共性外的一些特点。首先,数学语言有着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数学内容的展开以严密的逻辑推理为线索,展开自己的思维。因为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数学语言的简洁性,读者在阅读数学的时候要不断寻找逻辑联系。因此,数学阅读有着非常强的逻辑性。其次,数学阅读有着不可跳跃性。数学理论非常严谨,有序,任何一个内容都承上启下,不能跳过一个内容进行到下一个内容的学习。第三,数学语言非常精确,每个数学的概念、符号、法则、定理等都有着明确的含义,没有含糊的词汇,学生必须准确理解每一个数学词汇,掌握数学语言的精确含义,不能忽略每一个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第四,数学阅读常常和读写结合,数学阅读要求记忆重要的概念、原理、公式等,加快记忆、强化记忆,数学阅读时,经常用书写来增强记忆,另外,教材编写为了简约,数学推理的理由也省略,运算证明过程也简化,只有读者自己的演算才能理解,确认每一步推理,进而顺利实现阅读。此外,数学阅读常常要概括出一些东西,例如知识的联系,重要的思想等,读者都要及时记录。因此,离开了写,数学阅读进行不好。

二、培养科学的数学阅读方法,实现高效学习

1.教会方法,学会阅读

数学阅读的过程分为识读感知、思索理解、积累构建、运用创造等,对待不同的数学阅读材料,要有不同的阅读方式,可以有泛读、略读、精读和研读等。教师要教育学生把书由薄读厚,再由厚读薄。从薄到厚就是把知识发散、类比、联想,实现从少到多,零散建构成整体。例如概念的学习,可以考虑产生的背景,本质特点等,这样可以揭示数学内涵,解释和理解数学符号到符号,数学推演从形式到形式的过程。由厚到薄就是问题的共同属性进行抽象、概括提炼,优化结构。要不断归纳问题类型,总结解决问题的办法。两个阅读方法相互促进,互相补充。

2.创造条件,训练阅读

阅读需要课堂和课外的阅读。教师应该留下一定的时间,创造一定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独立进行数学阅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读书整理,教师少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阅读,并布置任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上,教师也要留有学生阅读的机会,简单的内容让学生看书自学,重要的概念和定理、法则等学生理解后,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进行规范表达,巩固学习,也可以让学生进行阅读题目,独立思考完成。这样学生就能独立解决问题,获得更多阅读的机会。

3.重视数学概念的积累和数学语言

的释义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带领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概念的内涵外延,重视阅读材料的语意转释,建立数学语言和其他语言的转化,重视数学语言内部的互相联系和转化,几何语言和图形位置的关系,方程、函数和图像的转化等。

4.重视读、记、思、写四位一体,整体深入

教师应该运用整合和整体的观点与记、写、思结合起来开展读的活动。教师要加强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人的一切智慧财富都与记忆关联,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数学的记忆不是机械重复,而是理解、智慧的记忆,记住术语、特征、方法规律等。思是读、写的过程,是对阅读材料的加工过程,写反映读和思的结果。对待不同的阅读材料,可以先读后思,例如每章的导言小结;也可以先思后读,例如证明,方法总结等。教师也可以重视写的表达和交流,写数学小论文、小摘抄等。读、记、思、写四位一体,能将心理特征和生理机能,过程和结果,内部和外部实现有机整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5.创造主动阅读的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感兴趣后,才能积极投入学习活动。教师应该提供情境,让学生学习读数学、写数学、谈数学。教师要更新观念,重视数学阅读,相信学生会读、能读。教师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多渠道阅读,挖掘阅读资源,收集阅读的报刊,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在教室醒目的地方张贴数学材料也是增强学生阅读兴趣的好办法。教师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和阅读体验,把握阅读机会,在学生需要理解的地方、创新的地方、提炼的地方,教师给出好的阅读材料,科学合理地运用,向学生介绍一些有趣而通俗的课外阅读材料,加强学生专题研究,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教师就将学生的阅读转变为自觉的行动,形成好的阅读习惯。

6.重视评价激励

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篇3

1.数学阅读的特殊性

数学是一种语言,“以前,人们认为数学只是自然科学的语言和工具,现在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的工具和语言”。不过,这种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也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产物,而数学语言则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因此,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L.Bloonfield)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更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这便是数学阅读之由来。

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有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认识这些特殊性,对指导数学阅读有重要意义。

首先,由于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必须认读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理解每个术语和符号,并能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达到对材料的本真理解,形成知识结构,这中间用到的逻辑推理思维特别多。而一般阅读“理解和感知好像融合为一体,因为这种情况下的阅读,主要的是运用已有的知识,把它与新的印象联系起来,从而掌握阅读的对象”,较少运用逻辑推理思维。

其次,数学语言的特点也在于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数学中的结论错对分明,不存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断言,当一个学生试图阅读、理解一段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或其证明时,他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因此,浏览、快速阅读等阅读方式不太适合数学阅读学习。

第三,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阅读一本小说或故事书时,可以不注意细节,进行跳阅或浏览无趣味的段落,但数学阅读由于数学教科书编写的逻辑严谨性及数学“言必有据”的特点,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不能一遍过,要反复仔细阅读,并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数学阅读常出现这种情况,认识一段数学材料中每一个字、词或句子,却不能理解其中的推理和数学含义,更难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形式表述与数学内容之间的这一矛盾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勤思多想。

第四,数学阅读过程往往是读写结合过程。一方面,数学阅读要求记忆重要概念、原理、公式,而书写可以加快、加强记忆,数学阅读时,对重要的内容常通过书写或作笔记来加强记忆;另一方面,教材编写为了简约,数学推理的理由常省略,运算证明过程也常简略,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以便顺利阅读;还有,数学阅读时常要求从课文中概括归纳出一些东西,如解题格式、证明思想、知识结构框图,或举一些反例、变式来加深理解,这些往往要求读者以注脚的形式写在页边上,以便以后复习巩固。

第五,数学阅读过程中语意转换频繁,要求思维灵活。数学教科书中的语言可以说是通常的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交融,数学阅读重在理解领会,而实现领会目的的行为之一就是“内部言语转化”,即把阅读交流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因此,数学阅读常要灵活转化阅读内容。如把一个用抽象表述方式阐述的问题转化成用具体的或不那么抽象的表达方式表述的问题,即“用你自己的语言来阐述问题”;把用符号形式或图表表示的关系转化为言语的形式以及把言语形式表述的关系转化成符号或图表形式;把一些用言语形式表述的概念转化成用直观的图形表述形式;用自己更清楚的语言表述正规定义或定理等。总之,数学阅读常要求大脑建起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而这也正是数学阅读有别于其它阅读的最主要的方面。

2.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

学生智力发展的诊断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教学实践也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其独特作用甚至是其它教学方式所不可替代的。

首先,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所谓数学交流(mathematicalCommunication)是指数学信息接收、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狭义指数学学习与教学中使用数学语言、数学方法进行各类数学活动的动态过程。无论从学习数学的角度还是使用数学的角度看,数学交流都有极重要的作用。而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然而,学生仅靠课堂上听老师的讲

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只有通过阅读,作好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交流能力。其次,加强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可是,目前我们广大师生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教科书,教师上课就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地深入浅出地娓娓动听地讲解,讲完之后就让学生翻开课本,作练习或爬黑板,之后,总结、布置课下作业,仅把教科书当成习题集。这正是教师讲解精彩而仍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缺少阅读教科书的环节。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贝尔就数学教科书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使用数学教科书曾作过较为全面的论述,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而不能仅作为教师自己讲课材料的来源,必须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⑨。其实,我国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中已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国外也是如此,如法国“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指出“教师应该关心学生对数学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前苏联“普通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强调在组织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使用教材,即在教师讲解之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根据测验的问题自学一定的材料,阅读习题或定理的简短文字;美国“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估标准”也特别鼓励学生读数学书。因此,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育价值,已构成现代数学教育的特点之一。

第三,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众所周知,未来社会高度发展,瞬息万变,这决定了未来人不仅要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功底,更需要他们有较强的自学功底从事终身学习,以便随时调整自己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而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重头戏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其阅读能力。值得指出的是,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社会越来越数学化,将来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因此,面向未来,数学教育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非常符合现代教育思想。

第四,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个别化学习,使每个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各自可能达到的水平,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体教学是办不到的,其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而有效个别学习的关键是教会阅读。研究也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书籍方面特别无能。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国内一些较为成功的教学改革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先生的“自学辅导教学法”、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及“青浦数学教改实验”等,无不得益于课堂阅读教学环节。

3.数学阅读进入课堂

鉴于数学阅读上述重要教育意义及其有别于其它阅读的特殊性,笔者呼吁数学教育界应将数学阅读教学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绝不能盲目照搬语文阅读模式来指导数学阅读教学,应尽快加强数学阅读的心理机制、数学阅读的有效策略及数学课堂上如何更好地运用阅读学习方式的研究,同时将数学阅读请进课堂,为此:

1.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改过去“讲练结合”教学方式为“讲读练三结合方式”,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优化结构。

2.数学教师应掌握一定的课堂阅读指导策略,努力借助于课堂阅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授阅读和学习的方法。当教学生如何阅读数学教科书时,教师最好选择几段书上的内容,向学生讲述自己阅读时的做法以作示范。

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篇4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境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131-02

引言:我国教育部门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教学质量,对我们现阶段的小、初、高中教材都进行了新的改版。在现有教材需要不断改进创新的情况下,我们英语教师就应全力以赴对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的整改,并加以创新去大力培养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阅读理解能力。高中的英语阅读之语境教学在运用时,也要注意其方式方法要运用得当。如果运用不当,教学效果可能会事倍功半。本文主要阐述高中英语阅读中语境教学的弊端以及语境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弊端

1.1在高中英语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生对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理解,而忽视了对教学整体的效果和思考。据大量的研究表明,人在阅读时候,人眼往往是以跳跃式的方式进行的,而非一词一字的慢慢地往前移动。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采用逐字逐句的方式进行理解性阅读,这种方式的使用不仅导致学生在阅读时的速度大大的下降,还使得学生对英语课文整体的理解能力也受到了阻碍。

1.2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细节上,忽略了加大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在许多教学教程中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整篇文章读完,大部分学生能够讲出其中的人物和情节,但讲不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缺乏整体的理解力。

1.3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英语教师对学生根据线索猜测词义的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在教学中常规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们在阅读时一旦遇见生词或陌生词组,就会求助字典进行解决,表面上看着很勤奋从实际角度出发这种方式不仅滋生了学生依赖心理还导致学生的思维逐渐的产生惰性,这样学生的阅读效率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2高中英语阅读中语境教学的重要性

2.1加强语境教学学习,提高学生推测新词含义的能力。

英语作为这个世界上存在时间最长的语言之一,其语言本身具有非常多的词意。因此对每一个学生而言,都不可能只在英语阅读中认识全部的词汇,高中学生在阅读理解中会经常遇见新的生词这种现象是避免不了的。在阅读理解中,学生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理解词意,这样便会得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在进行英语阅读学习时,学生可以利用语境进行最大限度的猜测词义、理解文章,进而达到理解文意的目的。

2.2在语境学习中,非语言语境在阅读中的起到辅助作用。

在进行英语学习时,并非只有单一的语言语境所组成,非语言语境在学生的英语阅读中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非语言语境由情景和文化风俗所组成。我们在进行阅读时,要尽可能的提高知识的储备量,在我们阅读理解学习遇到难题时能够得到一定的帮助。

2.3通过语境学习,推断、推测阅读文章的主旨内容。

在学生英语阅读理解中,推测、推断、推理是阅读中非常必要的一种能力。我们在英语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我们会对文章的主旨进行一定的猜测。如果我们在学习英语阅读理解时,不对文章进行一定的预推,那么往往会出现理解不够准确和时间浪费较多的情况。首先、通过语境的学习可以让加快我们的阅读速度,节省了阅读时间,因为只要我们能够判定那里是重点,那里是常规就可以分配时间了。其次、通过语境的学习,可以加深我们对阅读文章的整体理解和整体把握。

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四种语境教学方法

3.1设计语境。

常言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兴趣的培养是极其必要的。我们采用设计语境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英语这门学科时大多数学生由于英语在其生活当中应用较少,学生进行英语学时就相对较困难、且不好掌握,大部分学生都缺乏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基础。

3.2强化语境。

学习能力的运用,来增加英语常识方面的积累。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该有效的运用好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在运用学生能力的基础上,来增加英语常识方面的积累。要让学生不断的进行累计阅读丰富自身的知识量,大力度加强英语阅读时的语言训练,语言累计的越多其交际能力也就越广。在日常的英语阅读中,我们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积极的引导学生以前面的练习题为教学语境去参照理解英语词语的意思,改变原有逐词阅读的方法变为句子阅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3.3加强对话来增加认识,增强语境学习。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内容往往相对比较简单乏味。大部分阅读中包括许多常用的英语对话,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更多的模仿现实中的语境并加强口语练习,同时要积极参加各项英语比赛活动,在各种仿现实环境中,对语意、语境加以揣摩以达到快速提高英语阅读的能力。

3.4加强自读,提高理解文章、强化语境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进行英语训练时,需要把英语阅读训练放在主位。对这些短文教学采用自读的方法进行。因为课文短而简单,并且大多数是对话中出现过的常用句式,以日常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所以在学习时尽量让学生进行课外仿写练习,锻练语境。通过这样的大量训练,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短文的进一步理解,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束语:

高中英语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改进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结合个人,因才施教才是解决之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重语境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加以引导,进而提高高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付丽彬;英语语法教学的语境限制问题[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0期.

[2]杨永玲.运用语境教学法开展高中英语词汇教学[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34.

[3]于爱华.高中英语语法情景教学中多重体验模式的可行性[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篇5

论文摘要:本文作者结合阅读课程课堂教学和时阅读理论的研究,指出了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有阅读习惯、词汇童和语法、文化背景知识和阅读方法,在时这些因素加以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时阅读教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1.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掌握语言知识、打好语言基础、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阅读能力是大学生今后工作所需要的主要的语言技能。”当今世界处在信息时代,学生想要了解国外的文化和信息就要通过阅读来实现,阅读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信息摄人量和准确性。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笔者通过几年的阅读教学发现,不良的阅读习惯、词汇量的大小、语法的掌握情况、文化背景知识和阅读方法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针对这些因素,笔者结合对阅读课程课堂教学和对阅读理论的研究,提出以下四点对策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因素及对策

2.1阅读习惯因素—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会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反之则会影响学生的阅读。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阅读习惯。有的学生常用手指指着读(finger-pointing)或逐字默读(subvocalizing);有一部分学生一遇到生单词就用字典去查,这使学生对文章很难有整体的把握;一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读到不懂的地方就往回读(regressiveeyemovement),读读过的句子;部分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不作任何的标示,待到读完做题时又不得不重新扫视全文。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都会制约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从而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要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必须了解阅读理解的过程。阅读理解过程是由物理过程(physicalactivity)和心理过程(mentalactivity)组成的。物理过程指眼睛对文字进行扫描,并把得到的信息输人到大脑中;心理过程指大脑对输人的文字进行分类识别,将其组成连贯的句子。物理过程影响心理过程,即眼睛的扫描的速度影响阅读信息量的输人,他会影响我们的阅读速度和对文章的理解。因此,学生从一开始接触阅读课学习时,教师就应该结合一定的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以意群、句子或段落为单位进行阅读,立足于篇章,力求从宏观上把握文章思想和内容,这才是良好的阅读习惯。

2.2词汇和语法因素—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词汇量的大小和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影响着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词汇量小、语法知识掌握得不好的学生通常阅读能力较差。词汇量的大小、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学生的阅读能力成正比。由此可见,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语言能力是阅读的基础,没有较强语言能力就没有很好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要从扩大词汇量和巩固语法知识人手。

往往一提到扩大词汇量,就有学生会想到背诵词汇表,从a到Z逐个背诵拼写和词义。这种做法常常是枯燥无味,而且由于遗忘规律的存在也使得学生很收到预期的效果。关于扩大词汇量的行之有效的常用办法一般有三种:词缀词根法、循环记忆法,归纳法记忆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让学生认识到扩大词汇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重在平时的积累。教师也应强调学生对课上课下学过的单词要多练多用,变被动词汇为主动词汇。

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单词也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可以教授学生掌握一定的猜词技巧,为阅读扫清词汇障碍。例如:利用词缀词根猜测词义和利用上下文语义联系来猜测词义。利用上下文语义联系来猜测词义是学生应掌握的重点猜词技巧;上下文语义联系包括反义关系、同义关系、因果关系等。例如:“}}}thehairymammothlikeabigelephantwithenormoustuskscurvingtothesidesofitsbody.’中的mammoth一词,乍一看是生单词,但仔细分析一下其实作者已经将该词的词义描述在这句话当中了。我们可以根据作者给出的重要信息((hairy和bigelephantwithenormoustuskscurvingtothesidesofitsbody)猜测出该词的意思是长毛巨象(猛码)。

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方面,对于学生阅读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人们都会认为语法与阅读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其实不然。如果学生语法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想看懂长句复杂句较多的文章是很困难的,因为他们很难理解句子的结构,了解句子和文章的主题。英语语法是较为系统和严密的语法体系。所有的文章都是在灵活运用语法的基础之上写成的。没有较好的语法基础,想要提高阅读能力是不可能的。在教学教过程中,要将英语阅读材料和语法知识相结合,要使学生从阅读材料中学习和掌握语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2,3背景知识因素一积累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并不等于就有了好的阅读能力,因为阅读能力还受到文化背景知识因素的影响。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那么我们所阅读的任何的材料中都会有文化的痕迹。仅仅具备语言能力,而不具备与阅读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会影响阅读理解能力的好坏。要想拥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拓宽知识面,积累文化背景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阅读材料的选择,难度要适中的;也要注意学生阅读的文章体裁要多样化,如记叙文、议论文、人物传记、报纸、杂志、文学作品等;还要注意到阅读内容要广泛,要让学生了解政治历史、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练习,以积累背景知识。

2.4阅读方法因素一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新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题型非常多样化,新增了快速阅读。要求学生在巧分钟内完成1000-1200单词左右的文章,并做后面的相应的10道题,这对学生的阅读速度要求是相当高的。如果仍然使用传统的阅读方法一仔细阅读来做该部分显然是不合适的,学生应学会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来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阅读速度。

基本的阅读方法有四种:细读、略读、寻读和评读。细读的主要目的是把握文章的细节;评读则主要是对文章进行评论;略读指“全景式”通览全文,其主要目的是了解文章的大意,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选择的忽略阅读材料中的部分内容;寻读指快速扫视所读文章以查找所需要的信息,其主要目的在于寻找信息或某一问题的答案。为了应对新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快速阅读和大量的阅读练习,学生必须掌握略读和寻读这两种快速阅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大大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另外,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阅读技巧还有让学生学会先看问题再读文章。在阅读之前,学生应先看问题、理解问题,利用问题中的语言信号词在文章中找线索,仔细阅读该线索并推理出正确答案。

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篇6

一、存在问题

1.被动阅读。由于学生课业负担沉重,较大部分学生基本不看课外书,只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阅读,没有形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而一小部分有看书习惯的也只是看一些时下流行的书籍,可称其为“不磨脑的书籍”,这部分书籍往往与课堂教学无关。特别是对一些需要动脑思考而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他们更不感兴趣。

2.盲目阅读。由于学生缺乏明确的阅读目标和教师的有效引导,鉴别、分析能力不强,阅读缺乏目的性,加上不善于有选择性地去阅读课外读物,往往采取的是随手拿来,不论是武侠言情,还是侦探小说、卡通漫画等五花八门的消遣书刊,上手即读,且这类书刊占了较大比重,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阅读指导存在误区。一是教师光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必须扩大阅读面,否则语文水平很难提高。可到底怎样阅读,阅读什么,训练什么能力,学生根本不知道,甚至连教师自己也心中无数。二是部分教师虽有一定的指导,但很粗浅,缺乏系统性。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以指导,帮助他们选择恰当的阅读内容,为他们的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环境,探索出一套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以适应大语文教育的变革。

二、解决对策

1.结合教材,推荐课外阅读的读物。课外读物丰富多彩,其中也不乏一些无聊乏味的东西,如果不加选择,那读的效果也是事倍功半。因此,我们在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的同时,也要经常性地了解学生在读哪些书,并且根据课内阅读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比如在学习了《藤野先生》后向学生推荐《朝花夕拾》;学习《再塑生命》后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在教学《背影》后,可推荐学生阅读龙应台的《目送》……在推荐课外读物的时候,教师也要有所选择,要推荐一些思想内容健康、语言文字规范、写作技巧高超的读物。同时,也要避免简单化一,要尽可能地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不仅推荐寓言故事、童话小说,也要推荐科技知识,政治常识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知识;除了推荐现代读物外,还要推荐少量的比较通俗的古代读物。要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的读物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2.借助教材,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教师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速读的方法,品词品句的方法、边读边想的方法、联系前后文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理清事物脉络的方法,特别是进入文本学习的方法。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学会阅读各种文体。在课内阅读时,经常性地和学生一起总结各种文体文章的不同阅读方法。逢到相同结构的文章,可以采取先老师带着学,然后放手让学生学,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方法,从而慢慢地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逐渐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3.上好指导课,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适时地上几节阅读指导课,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阅读指导课上,可以通过讲述名人专心读书的故事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也可以向学生讲明课外阅读的好处、要求、方法,还可以介绍如何做摘抄、写读后感。另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指导。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读书指导课向学生介绍读书四步法:拿到一本书,第一步是浏览,即先大致浏览一下书的内容提要,看看内容简介和目录,对整本书有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第二步是阅读,就是通读全文,做到边读边思考,加深理解;第三步是摘抄,阅读完全书,回过头来把书再翻一遍,并有选择地摘抄文中的名言警句或优美的段落,以巩固加深;最后一步是回顾,把书合起来,想想自己从这本书上学到了什么东西,如果有部分遗忘的话可以再翻阅一下,达到记住并为自己所用的目的。

4.加强阅读交流,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强调的是知识的运用。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学生只有感到阅读有用,有意义,才会越读越起劲,越读越愿意。通过一个阶段的阅读,学生有了自己的“所得”,就应该及时创设条件,搭建平台,让学生的成功体验飞扬起来。因此,每个学期,我们可以组织1-2次读书交流会,引导学生把读过的好书带到教室进行交流。在读书会上,可以让学生向同学推荐自己读过的优秀读物,谈谈自己采用的阅读方法,讲讲阅读到的生动的故事,说说阅读中的收获。

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篇7

【关键词】初中生阅读分析能力培养

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多年的经验启示我们,在中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中,阅读分析能力是最必不可少的一项,尤其对于对初中生更是如此。因为,随着文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与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初中生的国文能力培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并且,初中的语文教学现状告诉我们,为数不少的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鉴于此,笔者拟从如下几个方面,详细论述初中生阅读分析能力培养这一问题。

一、教师要将主要的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并指导他们进行名著阅读,参加多种课外阅读活动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首先要向学生传授主要的阅读方法,使其了解各种方法的关键点及适用领域,做到“授之以渔”。阅读方法主要有,精读、快读、默读、跳读和浏览。精读的关键在于“精”,即深入细致的阅读材料,做到句斟字酌,反复推敲;快读的关键在于“快”,要求在理解材料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最快速度地阅读完毕,即通常所说的“一目十行”;默读则指,“心、眼、口”俱到,不出声地阅读材料;跳读的关键点则在于,选择性的阅读材料的内容。实际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全面掌握上述阅读方法,并指导他们运用不同的方法阅读相关书籍。比如,我指导他们先浏览、快读四大名著,之后精读其中不理解的章节;鼓励他们选读、精读并背诵唐诗宋词中的经典部分;等等。结果卓有成效。学生们的知识面越来越广,渐次实现厚积薄发,为分析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为阅读是分析的前提。与此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阅读活动。比如,可以举办故事会、演讲会,成立语文兴趣小组或文学社团,学生自主出板报、校报,等等。通常,我都是根据学生们的反馈信息进行宏观指导。并且,效果也很不错,学生们的阅读分析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课堂上,教师要以教材讲解为契机,全面启发并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讲解新课时,我通常是先让学生朗读一遍课文,初步了解文意。之后,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理解。因为,很多时候,“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学生明确其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是个什么问题?能用什么样的方法加以解决?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等等。比如,在讲解《孔乙己》一文时,我主要是运用教材引导学生解决疑问。这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一个学生提出,“孔乙已受伤后到酒店喝酒时,喝完酒‘从衣袋中摸出四文钱’……为什么上文用‘排’,这里却用‘摸’呢?”该问题提出后,其他同学也一片茫然。借此情景,我说:“大家想想看,与先前相比,孔乙己断腿之后的经济状况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是好了,还是差了?……”学生们茅塞顿开,齐声答道:开始时孔乙已能够替人抄书……倒也有点经济来源,用一个“排”字是为了说明孔乙己炫耀自己与短衣帮的不同;后来,孔乙已的腿被丁举人打断,失去仅有的一点经济来源,“摸”字的使用是为了有力地凸显他的穷困潦倒。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分析是非常到位的。

三、培养学生解决具体阅读问题的能力,巩固他们的阅读分析能力

在解答具体阅读题目的时候,我通常都是根据不同的类型,传授给学生们相应的方法。比如,对于选择题,我教给学生比较常用的“排除法”。因为,阅读分析题的内容涉及到的不仅仅是特定的知识,有时也多有迁移性的考查。对于综合分析题,我则告诉学生,不要断章取义,答非所问,而要在整体认知的基础之上紧扣题目进行解答;言简意赅,控制在三十字之内;语句通顺,逻辑鲜明;围绕文章内容,突出重点。可以说,这类题目往往最能检测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下。通常,我都根据这些要旨拟定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们进行训练。刚开始的时候,正确率不是很高,但随着练习的不断深化,积极效果愈来愈明显。有时,准确率竟能达到95%以上。

四、要注重学生阅读的感受和体验,鼓励他们进行多角度和有创意的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是,阅读教学在整体上重认识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而从本质上讲,这是以学科知识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的表现。情感阅读教学则不然。我在阅读教学中,不片面强调学生要“分段并写出段意,归纳中心”,而是着眼于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整体理解情况,以及是否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情感。与此同时,我还非常注意肯定学生有见地的阅读角度和方式。

参考文献:

[1]蔡任重.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办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0).

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篇8

关键词:语文阅读高效课堂

一、高中语文阅读

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诸多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也是相对独立的基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阅读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准的标尺。因而,培养高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指从书面语言符号中获取意义的一种技能。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来考察高中语文能力所含有的具体能力。从纵向维度而言,高中语文阅读能力可以细化为认知性、理解性、鉴赏性、评价性、创造性等技能。从横向维度考虑,高中语文阅读能力又可以具体化为认知、理解和记忆等技能。

(二)掌握阅读规律

教师引导高中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阅读规律是至关重要的。高中语文阅读规律是:清楚文章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不同文体的文章,又有其特殊规律。例如,写人的抒情文,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主人公的生活背景,习惯性动作,说话的语气;而写事的抒情文,教师则要引导学生抓住事件的来龙去脉,掌握事件发展的关键点;针对小说的阅读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主要人物的形象、事件的环境描写和事情或者是事件的发展等等关键性因素。

二、高中阅读教学的现状

常见的现象是,部分高中学生看不懂一般的语体文,往往是,年级越高的高中生,独立阅读理解能力越低。通常高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只能是标签式短语的理解,丝毫没有能力用自己理解的语言表述出来。摆脱高中传统阅读理论知识和固定思维模式,是现阶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语文阅读教学无中心

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常会出现脱离课程标准,撇开高中语文教材的文本,从而导致出现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无中心的问题。在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常常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节。

(二)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亟待改变

学生在高中语文阅读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侧重应试方面的w习,如对阅读技巧的掌握,而不是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而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表明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为基础,教学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高中生在语文阅读理解的学习中要纠正学习中的被动性,要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高中语文阅读方法浅谈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弱点,表现为:内容少、学习效果差、教学费劲。从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看,关键是教师在阅读理解的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是阅读理解学习的主体,忽视学生对语文文本的主动自主学习与阅读。针对此情况,教师应及时转变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方法。

(一)阅读认知

针对学生的阅读认识能力,教师首先要讲解常用的字、词语、句子、段落和篇章的基本知识。阅读认知能力是阅读中最基本的能力,高中生的阅读认知能力是要求能将书面文字符号转化为意义信息的能力。作为高中生,在语文阅读中已经不存在文字上的障碍,那读不懂文章的原因是为何?阅读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已经指明,高中生读不懂文章是因为看不懂句子的意思。例如,在《师说》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师、传、道”等文言常用实词;同时巩固常用虚词“于、而、乎、其”的用法,了解“学者、所以、不必”等古今字义的差异,能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教师应该侧重积累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性材料和与其有关联的各种知识。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二)阅读理解

教师针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要抓住文章的精髓,实现知识的由浅入深的递进。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时能实现阅读信息由多而杂到少而精的转化。例如,在《装在袋子里的人》课堂教学中,针对这篇外国小说翻译而来的文学作品,在理解作品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注意别理科夫形象的现代意义与世界意义,二是注意小说中体现出来的艺术技巧,如象征性表现手法、人物性格夸张性的刻画和小说的框架结构。面对较多的信息,教师应给学生指引出阅读的切入点,以利于高中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阅读鉴赏

阅读鉴赏是学生阅读能力中较高一级的能力,阅读鉴赏强调对阅读内容的辨析与体验或者是感受,涵盖对阅读内容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的鉴赏。具体到高中阅读课堂教学中,阅读鉴赏表现为对阅读内容题旨的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对阅读内容的语言、结构的表现手法等。例如,在《故都的秋》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此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并且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形”,领悟蕴涵与“形”中的“神”,并初步体验文章中“形”和“神”的辩证关系。

(四)阅读表达

阅读表达能力是对阅读理解效果的检测。针对高中生阅读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阅读内容用自己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其实,阅读内容后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将内容写出,即书面表达,或者利用语言的形式输出,即口头表达,是加工语言信息和形成记忆的有效方式。例如,在《雨巷》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之前学习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性地用自己的语言或者是擅长的表达方式表达出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四、结语

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将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综合运用和有机结合的过程。阅读水平是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的整体体现。教师做好阅读教学,不但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直接的帮助,而且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宪峰.关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05).

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篇9

关键词:中学生语文课堂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课堂的阅读教学不单单是教师的单方面传授,学生也应该与其互动,形成一种双向的活动模式,这样可以使得教师与学生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可以促成一种合作互助的关系。教师可以将文章的信息很好的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可以很好的吸收知识。然而阅读教学的课堂类型有很多种,主要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两种。首先是单一的阅读教学课程,它的教学模式可以使一堂完整的课程或者是一种教学任务。教师作为课程的传授者,首先要明确的是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传授的新知识包含的要点;这堂课所要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例如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概括和系统阐述的知识点,深刻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意思。其次是综合的阅读教学课程,相对于单一的阅读教学而言,此类课程要完成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教学任务。这种课程考验了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在提出自己看法的同时,可以解决自己的困惑。

课堂阅读教学的课程类型是多样的,同时阅读教学方法也是五花八门,各有各的特点。例如我们最常接触的就是朗读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种阅读方法是学生们用的最多的一种方法,也有其自身的个性特征:在可以清晰理解文章段落的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是一箭双雕的方法。其次,就是默读法的阅读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较朗读法而言,训练的是学生的耐心。它不需要学生大声的朗读出来,只是需要默默的阅读方可。这种阅读方法在综合阅读课程类型中比较常见,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再次,就是圈点、批注的方法。这是教师在考前辅导中最常用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深入剖析文章的具体内容,小到一个标点符号,大到一段文字,都可以通过圈点、批注的方式着重强调文章的点睛部分。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的掌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跃然纸上。另外串讲的阅读方法在近几年来也越来越多的被使用,把一串内容联系在一起进行讲解,可以让学生在宏观上把握文章主旨,是一种比较利于操作的阅读方法。以上所说的都是阅读教学中比较有特点的方法,被教师们广泛使用。

简单分析了阅读教学的课程类型、阅读教学的方法,下面简要分析课堂教学的时间模式。我们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时间模式就是:首先介绍的是文章的作者和课题,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文章。接着介绍的就是文章的写作背景,这样更有利的促进学生感知文章的层次。然后就是基础知识的训练,扫清学生的阅读障碍,为下面赏析文章的内容做铺垫。接下去就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深入分析文章的具体内容和写作方法。要让学生搞清楚文章的情节发展,层层递进的了解内容,找出文章的线索,并且要分析重点语句。教师要让学生领悟文章的阵阵内涵所在,能够使学生可以获得对人生的感悟,对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这个环节就是学生与教师互动频繁的时候,一堂阅读教学课程的好坏主要就是看这里。如果学生可以很好的融入到课堂的氛围中,整节课的气氛就会非常的活跃;反之则会死气沉沉,没有朝气。因此,这个环节对教师的技能要求会比较高,教师应该清楚阅读课堂教学的目标何在。最后就是我们的练习环节,教师应该布置一些作业,比如让学生归纳任务形象,总结故事情节,明确文中的论点等等。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习兴趣指的是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认识状态。当教师提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就会认真的在课堂上听课,因此也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的同时注意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不能让学生产生一种厌倦的态度。应该采取一些鼓励的政策,尊重学生。为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中要注意提问艺术的运用。应该多把一些容易的问题抛给学生独自回答,遇到难解的问题应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大家一起解决疑惑,这样也可以使学生有求知的欲望和动力。

中学生的课堂阅读教学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仍然还有很多方面需要仔细推敲,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与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篇10

关键词:中学生初中英语基础阅读

英语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良好的阅读能力还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丰富英语知识,是学生学习技能的重要体现。

一、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

阅读训练需要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在教学中,要讲清各种语法知识,培养阅读能力单靠语法还不够,还要靠大量阅读实践,积累一定的词汇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意把讲解知识与阅读训练结合起来,还要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精选适量的课外泛读材料。对学过的大量词汇进行再现,以达到加强巩固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

二、课前预习是阅读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阅读是课本教材中的文章,不够重视同步阅读教材,通过课本阅读文章的学习策略,指导他们先扫清阅读文章或者阅读教材的生单词,课前认真预习,适当地自主解决几个问题,在阅读中找问题,不懂的方面在阅读中记下,自己查找资料解决问题,这样就会积极地投入时间到课文中,进而有意识地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三、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强阅读力度

通过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还有利于学生了解英美等国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要靠老师的课堂指导,而且需要家长的配合,更需要学生的自主性。主要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①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培养学生用心读、用心听、勤思考的习惯,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鼓励他们从书中去找,或者与同学、老师和家长一起讨论,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②科学地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课外读物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要合理利用课外读物,让学生在日益丰富的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③注重阅读方式和时间的灵活性,选择引导学生利用课余自由阅读,也可以专门抽出每个星期的一节课作为学生专门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并进行分析和思考。④合理地利用网络等现代大众传媒,现代教育科技为学生学习带来便捷和更直观的感受英文电影、英文电视等大众传媒中的一些节目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阅读方法的指导

1.阅读方法指导方面,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早读朗读、声情并茂地读、默读等,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认真做好课前预习的前提下,让中学生了解教师的做法,很多阅读方法需要教师亲自做出示范指导,中学生由模仿教师转变为自主掌握运用。

2.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自己掌握的丰富多彩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对中学生的学习进行展示,进而激发中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了解和渴望。对重点课文有声有色地朗读,方法因人而异,也可以默读,这样就培养了中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理解中提高了中学的阅读能力。

3.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中学生在课后的同步阅读教材中加深对阅读方法的理解,以及提高阅读的语速和综合分析理解能力,在语句中体会语境的感彩。

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的一种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一个人一旦有了这种心理倾向,就会主动、积极、执著地探索,使学习获得明显的成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自信心。选择内容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报刊,很容易激发他们强烈参与的欲望,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例如在讲“Let’scelebrate!”的第一课时,就可以先请学生在《英语辅导报》中找有关festival的内容,上课时先找学生尽可能地用英语复述梗概,其他学生可以就复述提问题,这样就会在上课之初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注重阅读技巧,提高阅读

任何知识的积累都有一定的方式方法,好的方法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英语阅读训练中,注重方法技巧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1.培养默读能力

默读是最有用的阅读方法,有些学生喜欢“声读”,这种习惯是很不科学的,虽然朗读对单词记忆、英语发音和增强英语语感有所帮助,但是声读会对学生的阅读速度产生很大的影响。研究表面,默读是声读速度的两倍,默读记忆程度也优于声读。

2.加强阅读策略的训练

常见的阅读策略包括浏览、略读、识别指代关系、猜测词义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及技巧。阅读的策略和技巧不是一成不变的,阅读技巧会随着阅读目的的不同和阅读材料的不同而改变。如猜测词义可以通过上下文或整句话的意思,利用构词法的知识和语法知识来达到目的。首先,教师可以训练学生根据定义线索猜测生词的意思。因为许多作者在论述定义的时候就会常常运用一些术语,在这种情况下作者会经常使用如inotherwords,referto,itmeansthat,thatis等一些标志性的短语。当学生看到这些短语时,就应该知道这些短语后面的内容就是生词的意思。

总而言之,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爱好,是全体英语教师的重要教学工作环节,也是重要责任之一。要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教学是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应始终贯穿日常生活和英语教学之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中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