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要点十篇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要点十篇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27:01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要点篇1

【摘要】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占首位,病死率很高。其特征为肺部弥漫性病变并且在临床上表现不典型。临床上一般分为吸入性和感染性肺炎多见。感染发生在宫内及产时者称宫内感染性肺炎,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杆菌最常见。发生在产后的感染称为生后感染性肺炎,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球菌。因此,探讨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诊疗及合理科学的护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护理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占新生儿死亡原因的10%~20%。新生儿是刚离开母体的幼小生命,它的呼吸中枢及呼吸系统发育都不完善,咽淋巴组织发育不全,气管支气管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部血液丰富,其次,新生儿机体的防御功能较差。

新生儿肺炎可分为吸入性和感染性两类:前者包括产时吸入羊水、胎粪、血液,产时阴道黏液、乳汁,新生儿口腔分泌物及胃内容物,后者包括在宫内或产时,母体有传染性疾病时由血行或淋巴系统感染,以及出生后的感染所致。

新生儿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咳嗽、不发热、阵发性青紫或苍白、呼吸困难、拒乳易呛咳,死亡率高,所以,在合理治疗的基础上临床护理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新生儿肺炎的康复。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2006~2010年收治的126例新生儿肺炎,其中重症肺炎56例,合并有心衰者32例,有惊厥者21例。全部病例均经病史、体征及X线证实。

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肺部体征与X线改变往往不完全相符。利用胸部X线拍片对诊断新生儿肺炎有其重要性,尤其是高质量X线照片,可为新生儿肺炎的诊断提高重要依据提供重要依据。因此,在新生儿肺炎的诊断中:(1)以拍胸片为主要检查手段;(2)拍新生儿胸片时,要做到操作快;(3)按照、曝光条件和曝光时机要掌握准确;(4)掌握新生儿胸部拍片的特点,这些都有助于新生儿早期肺炎的诊断。

2结果126例患者均获临床痊愈。

二护理方法

1加强疾病护理的宣教:注意患儿的保暖、休息应随外界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随时更换潮湿的衣服,以免发生反复感染。必要时应让患儿卧床休息,避免过度活动等。

2呼吸道护理:反复吸净口咽、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雾化吸入,引流,定期翻身、拍背有利于痰液排出。每2~4小时翻身、拍背、更换,取半卧位或床头抬高30°~60°,以使肺部扩张,减轻呼吸困难,利于分泌物排出。必要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或止咳化痰药。雾化吸入后轻扣背部,协助排痰。

3供氧护理:供氧有低氧血症时可根据病情和血氧监测情况采用鼻导管、面罩、头罩等方法供氧;重症并发呼吸衰竭者,可给予正压通气治疗。如果出现面色灰白、口唇紫绀、喘憋、呼吸困难加重等表现,立即给氧。缺氧明显者宜用面罩给氧,新生儿或鼻腔分泌物较多的患儿,可用面罩、头罩、鼻塞或氧帐给氧。如果患儿出现咳嗽加重、呼吸困难、口吐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肺水肿表现,应立即吸入20%~30%酒精湿化的氧气,每次吸入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

4抗生素治疗护理:金葡菌肺炎可用耐酶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或丁胺卡那霉素;革兰阴性菌或绿脓杆菌对一般抗生素耐药者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B族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选用氨苄青霉素与青霉素治疗,3天后用大剂量青霉素,疗程10~14天;李斯特菌肺炎可用氨苄青霉素;单纯疱疹肺炎可用阿糖胞苷或无环鸟苷;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可用病毒唑雾化吸入3~7天;厌氧菌感染首选甲硝唑静脉滴注;衣原体肺炎可用红霉素,剂量为50mg/(kg?d),共2~3周。即根据不同患儿使用不同的药物和剂量。

5中医介入的护理:根据小儿肺炎起病急且易传变的临床特点,传统的中医辨证治疗客观上存在缓不济急的矛盾,因此发挥中医药防治小儿肺炎的特色优势,需重视应用现代诊疗护理技术,加强对重症肺炎患儿的监测和护理;重视中医药扶正疗法在新生儿肺炎阶段的早期介入治疗和护理。针对婴幼儿服用中药汤剂依从性相对较差的矛盾,普及既保持中医护理特色又具简、便、廉、验的中医外治法及煮散剂的应用,加强中药给药途径及剂型改革;针对中医特色疗法在小儿肺炎防治中的作用,开展对常用特色疗法的临床验证及技术规范研究。

6密切观察心力衰竭的表现:新生患儿如果出现面色灰白、烦躁不安、气喘嘘嘘等症状,短期内心率加速(幼儿>160次/min,婴儿>180次/min)、肝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等心力衰竭等表现,要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氧气吸入并减慢输液速度,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镇静药物,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搏出量,减轻体内水钠潴留,从而减轻心脏负荷。

7按时服药、打针: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打针痛、吃药苦等问题而忽视给孩子及时治疗,甚至有些家长虽然接受了治疗,但孩子一旦病情有点好转就停止用药,这样的迁就孩子。可结果往往是过几天病情又加重,有用药,以至于病程迁延不愈,病情逐渐加重,最后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8恢复期的护理:新生婴幼儿要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睡眠,要避免使他们过度劳累比如长期的啼哭等。同时要加强营养供给,要保证高蛋白、高纤维素食高营养食物的供给。

对于新生儿肺炎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积极治疗,以遏制病情的进展。多数新生儿肺炎经过积极有效的救治是完全能够治愈的,并不留下任何后遗症,而且也不会复发。但严重的肺炎又合并了全身其他器官的感染或损害,就会有留下后遗症的可能性。因此,要正确认识新生儿的肺炎,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及早给家长和患儿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刘世超.新生儿肺炎200例X线诊断体会.实用儿科杂志,2008.

[2]卢升梅.儿科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4]王慕狄.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5]古锐,余加林.用powerBuilder建立新生儿感染病原菌及抗菌药物变化动态监测系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

[6]许植之.新生儿肺炎的防治[J].中国实用儿科学杂志,2007.

[7]陈伟君,姚庆华.早产儿肺炎的X线诊断与临床意义[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

[8]张志君,徐润华,李剑媛.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护理学.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要点篇2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护理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发展较快,如治疗不及时,则会转为新生儿重症肺炎。新生儿重症肺炎是指除肺炎常见呼吸系统临床表现外,并发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体温不升或伴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等[1],病情重,死亡率高。因此,对于新生儿重症肺炎的治疗和护理,要及时有效,精心护理,随时监视婴儿的生命体征,以降低患儿的死亡率。本文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niCU在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42例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资料,总结护理要点,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院niCU在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42例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其中男22例,女20例,足月产儿34例,早产儿8例,日龄18h~30d,体质量2.36~4.85kg。根据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同时结合经胸部X光片检查及血气分析等辅助检查,确诊为新生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2]。42例患儿经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痊愈40例,好转2例。

2护理

2.1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给予所有患儿心电监护,加强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尽可能使患儿的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9%~93%之间。密切注意患儿面色、嘴唇、皮肤颜色的变化及四肢肌张力的变化,如有异常,立即告知医生,及时处理。

2.2呼吸道的管理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是引起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因此,抢救呼吸衰竭重要的环节是改善其通气功能。由于新生儿的呼吸道尚未完全发育,如不当,则会引起舌根后坠,造成喉梗阻。因此,要经常更换患儿,取仰卧位时应将头抬高15~30°,以防窒息。注意翻身、拍背及引流,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痰液较多的患儿,给予雾化吸入或轻柔吸痰处理。吸氧可提高血氧分压、改善呼吸换气功能,是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本文多采用改良式鼻导管法给氧,保持氧流量在0.5~1.0L/min[3]。对于肺出血、肺透明膜病变新生儿可适当运用呼吸机辅助正压通气,在使用正压通气的过程中,气胸出现的机率为20%~40%[3]。因此,运用呼吸机时,应正确应用,密切监视,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避免气胸的发生。

2.3家属心理的护理患儿家长因为患儿的病情严重,心理负担较重,有焦虑、紧张等情绪。护理人员应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适当的心理安慰,详细耐心的解释家长的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配合护理工作,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使患儿早日康复。

2.4抗感染护理建立静脉通路,并固定好。遵医嘱应用药物,根据患儿病情,严格控制输液量和滴注速度,保持输液通畅。详细准确记录患儿的出入量,同时注意观察两便是否异常。

2.5喂养及口腔护理采用人工喂养时,根据患儿的体质量及病情计算需要奶量。母乳喂养时,患儿自觉饱感就可。不能自主进食的患儿给予鼻饲进食。尽量少食多餐,以防溢奶发生危险。患儿喂养后,应抱起拍背,而后取头侧右卧位,以减少吐奶的次数。同时注意患儿的口腔护理,每次喂养后,均应让患儿进食少许温开水,并且每日用生理盐水清理口腔3次,防止鹅口疮的发生。

2.6皮肤及脐部的护理每日给予患儿洗澡或擦浴1次,加强皮肤护理。同时观察皮肤有无红疹等出现,如有及时处理。脐带未脱落或脱落不久者加强脐部护理,每日用酒精或双氧水擦拭,防止脐炎的发生。勤换尿布,防止红臀。

2.7环境的控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环境要清洁卫生,通风良好,保持适当的室温和湿度。空气每日消毒2次,物体表面及地面每日消毒1次。所有工作人员进入重症监护室前要先洗手、消毒、更换隔离衣、换鞋帽。患传染病的人员禁止入室。患儿用物均经消毒处理。

3讨论

新生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基本功,严密监视病情,一定要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维持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并能及时预防或发现及正确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减轻患儿的痛苦,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降低患儿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崔焱,丁玉凤,王建华.儿科护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8.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要点篇3

关键词:小儿肺炎;护理;研究进展

肺炎是婴幼儿期的常见病,并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因为小儿机体发育不够成熟,其机体抵抗力低,容易传染各种病菌[1]。肺炎严重时会损害心肌,从而合并心力衰竭,从而使有效交换气体面积减少,导致低氧血症的发生,直接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所以,为了降低小儿肺炎的死亡率,临床在治疗小儿肺炎过程中,应以小儿肺炎各时期生理、病理发生、发展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可促进疾病的治疗[2]。本文结合自身临床经验,综述小儿肺炎的护理进展。现综述如下。

1小儿肺炎发病机制

1.1病原体小儿肺炎的发生多由于各种不同病原体引,常见有病原体有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霉菌等,其中以病毒性肺炎最为常见[3]。当前,临床对小儿肺部感染的研究显示,并不是单纯的细菌或病毒感染直接侵害造成的,而是由于微生物及其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引起的患儿自身免疫系统的启动,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一系列的反应会导致颅内压增高,患儿出现头疼、呕吐等现象,进一步发展成呼吸循环衰竭。

1.2体质因素部分小儿由于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脑发育不全等机体抵抗力、免疫力下降情况,容易诱发肺炎[4]。

1.3环境因素小儿抵抗力弱,气候变化容易使小儿发生感冒,进而增加肺炎的发生率。或者由于室内环境不通风、空气污浊等因素导致肺炎的发生。

2临床症状

2.1小儿肺炎通常发病较急,常伴有发热症状,体温多在38℃以上,并且会持m2~3d,临床给予退热药会使体温暂时降低,但是体温会反复上升[5]。临床患儿咳嗽、肺部湿罗音等症状明显,加之小儿不会咳痰,痰液容易阻塞呼吸道,从而表现出呼吸急促,严重时患儿会发生窒息。

2.2肺炎小儿多伴有咳嗽、气喘症状,且程度较为严重,通常会造成呼吸困难。对于憋气患儿,口唇发紫时,应警惕病情严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不可拖延。

2.3小儿肺炎患儿初期精神状态通常良好,玩耍正常,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患儿精神状态会发生变化,表现出倦怠、烦躁、哭闹不安、昏睡、抽搐等症状[6]。

2.4肺炎小儿食欲通常显著下降,会表现出厌食,或者常因憋气而哭闹不止。临床应及时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热量,临床通常静脉输注葡萄糖液。

3治疗

3.1抗生素治疗临床治疗小儿肺炎通常给予抗生素治疗,一般首选青霉素,遵医嘱给药。病情较轻患儿可口服抗生素,例如阿莫西林、阿奇霉素[7]。

3.2抗病毒治疗临床一般采用病毒唑治疗,病毒唑为广谱抗病毒药物,具有抑制病毒的作用。

3.3.吸氧、镇咳、化痰对于口唇发紫患儿应及时给予吸氧治疗,对于咳嗽严重的患儿可给予口服或肌注非那根。同时对于咳痰严重的患儿给予雾化吸入治疗[8]。雾化吸入治疗可使局部药物浓度升高,快速发挥药效,临床治疗疗效显著。

4小儿肺炎护理进展

4.1基础护理

4.1.1环境护理要确保患儿所处的环境通风,温度适宜(温度18℃~20℃,湿度50%~60%),空气新鲜[9]。同时要每天进行打扫病房环境,确保环境清洁、卫生,注意一定不能造成灰尘飞扬。保持室内环境安静,为患儿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各种不良刺激。患儿穿着衣物要宽松,卧床时应取头高位,以利于患儿呼吸,减轻肺部淤血。此外应经常更换,以促进炎症吸收。

4.1.2饮食护理患儿进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并选择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或流食,尽量少食多餐。对于食欲不佳的患儿,应采取多种方法诱导,不可强迫进食,进食不易过量,以免影响患儿呼吸[10]。对于小儿患儿应尽量母乳喂养,幼儿应以流食为主,并针对性的补充维生素。尽量避免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防止腹胀,影响呼吸。总之,喂食过程中应耐心,对于气急患儿应抱起,以免发生误吸、窒息。

4.1.3鼓励多喝水由于患儿新陈代谢旺盛,对于水分的需求较大,故应鼓励患儿多喝水,不仅可稀释痰液,以促进痰液的排出[11]。若患儿拒绝饮水,可给予茶水、果汁,以改善肝脏、心脏的功能,减少全身中毒反应。

4.1.4口腔护理因为发热、咳嗽、咳痰等原因,患儿口腔唾液分泌减少,水分流失增加,加之口腔残余食物残渣,容易发酵,使细菌繁殖。同时小儿肺炎机体消耗较大,抵抗力降低,加之抗生素的应用,容易发生口腔感染、溃疡。所以,应加强对口腔的护理,可选用0.9%的生理盐水擦拭口腔,口腔每个部位擦拭3~4次/d,防止发生口腔感染[11]。

4.2观察生命体征由于小儿肺炎病情变化较快,临床应密切观察期生命体征,加强对患儿的巡视,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给予有效地处理。通过临床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及早判断并发症的发生。例如患儿有口唇紫绀、鼻翼扇动明显,表明患儿缺氧严重;若反复出汗、皮肤湿冷、双眼无神提示循环衰竭的前兆,应及时报告医生;呼吸深长,面色潮红,肢体由冷变暖,但呼吸困难,提示可能发生呼吸性酸中毒。对于体温超过38.55℃的患儿应给予物理降温或根据医嘱给予退热药治疗,防止高热惊厥的发生[13]。

4.3保持呼吸道通畅

4.3.1翻身、叩击背部依据患儿病情每隔2~4h帮助其翻身1次,翻身的同时轻轻叩击背部,通过叩击直接震动呼吸道及肺部,促进管壁痰液的排出。同时应鼓励患儿进行有效咳嗽。对于腹胀的患儿可给予热敷、针灸等方法,以免影响患儿呼吸。

4.3.2引流通过护理,促进肺部分泌物的排出。具体要根据病变肺叶的位置采取相应的引流,如右(左)上肺炎时先取半卧位,然后左(右)侧前倾和后仰位;左(右)舌叶或中叶肺炎时,采取右(左)侧卧位;病变在两下肺基底部时,年长儿可直接置于床上,抬高床尾15°~30°[14]。

4.3.3吸痰临床护理人员应正确全面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呼吸状况,并告知家属吸痰的作用、目的、方法。因为,小儿咳嗽反射弱,不能有效清除气管、支气管内痰液,故临床应给予吸痰处理。护理人员应向家属讲解有效吸痰,可确保患儿呼吸道通畅,尤其是对于憋喘性肺炎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吸痰使呼吸道深部痰液排出,以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

4.4雾化吸入疗法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主要是将药物变成细微的气雾通过呼吸道吸入,促进肺部以及肺部周围痰液的咳出,同时消炎药物直接进入呼吸道,可以湿化呼吸道,直接起到抗炎的作用,最终有效缓解患儿临床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应教会大龄患儿缓慢深呼吸,若不能可令其张口呼吸,以实现良好的雾化治疗效果。在雾化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患儿的呼吸、咳痰、面色等重要情况,如果出现心率加快、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吸入治疗,并及时报告医生。雾化吸入后,应鼓励患儿多喝水,以达到稀释痰液的目的。雾化吸入可降低痰液粘稠度,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故在雾化吸入后可叩击患儿背部,促进痰液排出。临床常用的雾化药物有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等。

4.5吸氧临床护理人员应告知家属,尽量避免患儿哭闹,以减少耗氧量。临床可依据患儿的缺氧程度调节氧流量和吸氧时间。小儿肺炎临床多给予间断吸氧,以减少对患儿的刺激。早期吸氧可提高肺泡含氧量,但氧浓度不易过高,时间不易过长,以免发生氧中毒。对于体质较差的患儿或年龄较小的患儿,在喂养前给予20~30min的吸氧,流量0.5~1.0L/min。婴幼儿可给予面罩吸氧,年长患儿可给予鼻导管吸氧,如果发生呼吸衰竭,应及时给予人工呼吸器。在整个吸氧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导管是否通常吸氧临床效果。

4.6输液护理在输液过程中,应注意对输液速度的控制。通常依据患儿年龄调节输液速度,即3个月~3岁的患儿5~8滴/min,4~8岁患儿10~15滴/min。临床为了准确控制输液速度,可采用输液泵。在输液过程中,叮嘱患儿家属不能频繁更换,特别是大龄患儿不能随意活动。

4.7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向患儿家属讲解小儿肺炎的相关知识,使其明确临床护理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和治疗,以促进患儿的康复。同时应主动与患儿沟通交流,消除患儿恐惧心理,减少应激反应。对于恐惧注射的患儿,在注射时态度要温柔,动作要轻柔,且操作要快速、准确,以减少患儿的疼痛。通过良好的心理疏导,可提高患儿和家属的积极治疗态度。

4.8健康教育针对性的给予家属健康教育,提高患儿家属对肺炎的了解。告知患儿家属良好的生活习惯,可预防肺炎的发生。指导家属做好家庭护理,早期预防工作,可通过锻炼、户外活动,提高患儿抵抗力[15]。同时应给予合理的喂养,促进小儿健康生长发育。此外,应按时接种各种疫苗,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抵抗力。通过健康教育,减少了感染机会,使小儿肺炎早期能得到及时的控制。

5护理发展

在临床小儿肺炎治疗过程中,应重视临床护理干预,以患儿为中心,给予个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以有效减轻患儿临床咳嗽、发热、咳痰症状,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疗效。临床以患儿的病情、个体差异为基础,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促进了护患和谐关系的建立,并给予患儿心理、生理、饮食、环境、生活等都方面的指导,促进了小儿肺炎的治疗。

综上所述,小儿肺炎护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通过改常规护理模式,提高了临床护理水平,促进了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进一步改善了临床小儿肺炎护理效果,为小儿的快速康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叶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09,8(1):64-66.

[2]章学容.浅谈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2):206-206.

[3]虞蓉,杨智,鲁皓琳.微波治疗小儿肺炎的护理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19):128.

[4]刘晓梅.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3,(08):81-82.

[5]赵影.浅谈小儿肺炎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13),164-165.

[6]符春茹,陈道环,占达丽.超声雾化吸入治疗120例小儿肺炎的护理[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01):58-59.

[7]高娜.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06):57-58.

[8]李艳,张艳萍,潘淑梅.小儿肺炎的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4,(05):1840-1841.

[9]孙菁.65例小儿肺炎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7(17):46~48.

[10]宋洁,钱云利,王军,等.80例小儿肺炎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4(22):2726~2727.

[11]刘晓梅.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J].护理研究,2014,17(8):81~82.

[12]王嵘娟.对小儿肺炎护理措施的探索与体会[J].医学信息,2014,23(11):4058~4059.

[13]姚玉红.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4,13(9):1198.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要点篇4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护理

由于新生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引起呼吸道阻塞甚至肺不张引起通气换气受限。导致新生儿肺炎的发生。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占新生儿死亡原因的10%~20%[1]。对新生儿肺炎可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而护理是重要环节[2]。2003年5月~2009年5月对我院新生儿无陪病房356例肺炎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实施无陪侍整体护理管理,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56例,年龄0d~28d,平均年龄15d;均符合新生儿肺炎的诊断标准[3]。其中吸入性肺炎287例,感染性肺炎69例。

1.2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综合治疗,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合理喂养和氧疗等基础治疗,针对不同病原菌给予抗生素治疗。入院初根据发病时间及发病原因选用不同抗生素:对于宫内感染及产时感染者,给予氨苄青霉素等,重者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对于产后感染性肺炎者,给予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待血培养检查出病原菌后,再根据药物敏感实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支持疗法: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免疫功能,必要时可输血浆和免疫球蛋白等。

1.3护理资料

1.3.1基础护理每日为新生儿洗澡,观察皮肤是否红润、干燥,有无脓疮或黄疸。洗澡后更换清洁、柔软的衣服。勤换尿布,排便后用温水洗臀部,涂meBo软膏,避免大小便刺激,防止臀红的发生。保持新生儿眼睛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眼睛冲洗液棉球擦拭;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新生儿口腔,要警惕鹅口疮的发生,如有散在或线状白点,则按医嘱用苏打水擦拭或涂制霉菌素散。

1.3.2加强新生儿的保护,防止交叉感染控制室内温度在22℃~24℃,相对湿度为55%~65%。限制家属探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空气消毒每6小时1次,桌面、物体表面用乙酸液每日擦洗2次,地面用消毒液清扫每日4次。各种操作均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后严格洗手,保持新生儿用具、衣服等清洁。严禁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接触新生儿。

1.3.3合理喂养,保证热量供给对于体温不升的患儿或早产儿放在开放暖箱或闭式暖箱中保暖。根据患儿体重和日龄调节暖箱温度,使患儿皮肤温度保持在36.5℃左右[4]。新生儿患病期间喂奶工作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工执行,患儿物品专人专用,每日严格消毒;病情轻者可少量多次喂奶,但不宜过饱,以每次2/3量为宜,防止呕吐和吸入,喂奶后托起患儿协助排气,取头高,右侧卧位,防止溢乳;呛奶严重者改用稠奶;喂奶后30min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重症患儿采取鼻饲,并根据不同日龄、体重、对液量的具体要求静脉补液。喂奶后观察面色变化及呼吸、心率、腹胀等情况。不能进食者予以补充氨基酸和脂肪乳,以保证热量和水分的正常吸收。

1.3.4保持呼吸道通畅

1.3.4.1翻身和体位引流根据重力作用的原理,通过改变体位的方法促进肺部分泌物从小支气管向大支气管方向引流,分泌物多时根据病情2h~4h翻身1次,可防止肺萎缩及肺不张[5],保证支气管排痰通畅。

1.3.4.2胸部叩击胸部叩击可以通过有节律的叩打,对呼吸道—肺部产生直接震动,使附着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有利于痰液的排出。我们常用软的面罩或护理人员的手指手掌。叩击时手指手掌紧贴患儿胸壁,手指方向与肋间平行,用软的面罩边缘接触胸壁,以免漏气。在新生儿呼气时用腕部的力量轻叩肺部,叩击部位在前胸、腋下、肩胛间和肩胛下左右共8个部位,叩击速度为100次/min~120次/min,每次叩击提起2.5cm—5.0cm,每次叩击1min—2min,每个部位反复6、7次,总共时间不超过l0min,叩击动作要注意轻快,同时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皮肤及口唇是否紫绀,喂奶或胃管喂养后30min内不能进行此操作。在喂养或吸痰前30min~45min改变体位后再叩击,叩击前可适当提高氧浓度10%~15%,对于用呼吸机的危重患儿48h~72h及肺出血、体重低于1.0kg的早产儿不能进行此操作。

1.3.4.3超声雾化吸入对新生儿肺炎患儿行超声雾化吸入,每4小时1次,每次15min~20min,在雾化液中加入沐舒坦及地塞米松,使药液随吸气吸入到较深的终末支气管,能疏松和稀化在呼吸道内堆积的痰液,湿润气道,从而提高呼吸道的清洁功能,并可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有利于痰液吸出。

1.3.4.4吸氧中、重度缺氧患儿经皮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中度缺氧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0.3L/min~0.5L/min,氧流量25%~30%;或口罩给氧1L/min~1.5L/min,重度缺氧者可用头罩给氧,氧流量5L/min~8L/min,氧浓度以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左右即可。如无效应改用呼吸机给氧。在喂养或吸痰前30min~45min实施胸部叩击前可适当提高氧浓度10%~15%。

1.3.4.5吸痰的护理对于多痰患儿、根据医嘱每次体位引流、胸部叩击、超声雾化吸入后的吸痰,要注意无菌操作,一般先吸引口腔内分泌物再吸引鼻腔内分泌物,以免患儿在喘息和哭叫时将分泌物吸入肺部。吸痰的压力为80~100mmHg,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若吸痰后出现青紫可加大氧流量10%~15%[6],吸痰时要注意观察分泌物的量、粘稠度以及颜色、面色及吸痰前后呼吸音变化,吸痰后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状况、呼吸频率、心率、面部皮肤和口唇颜色等。

1.3.5病情观察

1.3.5.1由于新生儿病情变化差异大,病情变化快,患病时各种反应能力较低。因此,应密切观察患儿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变化、吃奶情况、有无呛咳及紫绀等,特别是新生儿体温、脉搏、意识状态、呼吸、吸吮等指征,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1.3.5.2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体温升降不稳定,如果出现体温不升,呼吸心率减慢、双眼凝视、哭声微弱或不哭以及刺激时无反应等,均为病情严重的表现。

1.3.5.3呼吸频率、深浅、节律的观察有助于缺氧程度的判断。特别是观察患儿安静时的呼吸频率,双肺有无呼吸音改变等,若患儿面色苍白、出现口唇或指(趾)青紫、鼻翼扇动、张口呼吸、点头样呼吸、吸气时出现“三凹征”、吸气呻吟、呼吸暂停等说明病情危重,及时抢救。

1.3.5.4观察呼吸道分泌物可以判断是否有羊水、血液、呕吐物或胎粪的吸入,特别要注意观察呼吸道分泌物性状,包括颜色、量、黏稠度等。

1.3.5.5正常新生儿吮奶有力,有食欲要求,患肺炎时多数患儿拒奶、呛奶,口吐白沫,观察哺乳情况和吸吮情况有助于判断患儿病情的变化,如患儿吐奶呈喷射状,应考虑到颅内压增高现象,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3.6观察有无并发症新生儿肺炎常见并发症是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败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给予特别护理,对患儿进行心电监护,观察预防电解质紊乱、黄疸、硬肿症和各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

1.3.7输液时严格掌握静脉输液量及速度,一般选用注射器输液泵调节静脉输液速度,每分钟以4滴~6滴为宜,以免静脉输液速度过快加重心脏负担引起肺水肿或心衰。

2结果

356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因病情危重转上级医院5人,其余全部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11±4)天。

3讨论

3.1由于新生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反应性差,肺含气过少,呼吸表浅以及新生儿肺炎病因不同[7],以致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临床护理的难度也相应增加。

3.2新生儿无陪病房是新生儿监护病房,病房内温度、湿度适宜,消毒隔离措施严格,可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同时配备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护工持续24h进行病情观察、治疗及护理,不仅有利于新生儿疾病恢复同时降低了呛奶发生率,缩短患儿住院日数,减轻患儿痛苦。

3.3由于新生儿气管及支气管腔相对狭小,黏膜柔嫩,血管及黏膜血管丰富,感染后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发生气道狭窄甚至阻塞,肺部含血量多,易瘀血发生感染。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咳嗽反射弱,无法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排出,直接威胁患儿的生命,此时通过对新生儿系统、专业的护理,尤其通过肺部物理疗法促使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改善通气功能,减少肺部瘀血,对控制感染,提高新生儿肺炎的治愈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世超.新生儿肺炎200例X线诊断体会[J].实用儿科杂志,1993,8(3):239.

[2]毛云霞,胡超芬,钟政武.新生儿肺炎98例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8):1102.

[3]李毅.儿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1.

[4]黄人健.护士手册.北京:北京金盾出版社,1999:415.

[5]朱念琼.儿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4.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要点篇5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鸟巢式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63-01

新生儿肺炎(pneumoniaofnewborn)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严重呼吸道疾病,占新生儿死亡原因的10%-20%[1]。以弥漫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一般情况较差,哭声低、少哭或不哭,吃奶少或拒奶,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呛奶,咳嗽,呕吐或口吐白沫,呼吸浅短或不规则、双吸气、甚至呼吸暂停,由于新生儿呼吸器官和功能不成熟,如不及时治疗,就很容易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败血症乃至死亡,所以对新生儿肺炎需及早诊断和正确处理,对新生儿肺炎可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而护理是重要环节[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笔者所在院新生儿科住院肺炎患儿20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患儿为足月儿,体重2.5-4.0kg,其中男106例,女94例,平均住院时间13.6d。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式护理,放置暖箱内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将“鸟巢”|置于暖箱内预热。根据患儿体重和日龄调节暖箱温度,使患儿皮肤温度保持在36.5℃左右[3],调节护圈大小,以其四肢及头部能触及为宜。在使用鸟巢的同时,根据重力作用的原理,通过改变的方法促进肺部分泌物从小支气管向大支气管方向引流,分泌物多时根据病情2h-4h翻身1次,可防止肺萎缩及肺不张[5],保证支气管排痰通畅。

1.3数据处理采用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组患儿首次入暖箱烦躁时间、抓伤与擦伤、医疗纠纷及家属满意度调查情况比较见表1。

3讨论

有研究显示婴儿总是在寻找被包裹,寻找边界感和安全感,所以常常移动到箱壁的地方。“鸟巢式护理”的概念是以患儿为中心,注重人性化的服务,鸟巢式的构造紧贴婴儿的四周,满足婴儿的安全需要,可以减少婴儿常见的惊跳和烦躁,利于婴儿适应暖箱治疗的需要,“鸟巢”周围温柔的接触能增加同步睡眠的时间,减少因为婴儿的不适和哭闹而抱出暖箱,从而减少再次受凉的机会,提高治疗效果;由于安全感增加,减少了患儿在箱内乱踢,乱抓,以及由于哭闹而引起的头不停的转动,身体的扭动等高危因素,有效的防治了擦伤和抓伤。

“鸟巢”所营造的合理还可促进其身体的伸展和屈曲的平衡,能触及面部而促进手头互动;有助于提高吸吮力,增加喂奶的次数及增进奶量,还可防止因吞咽动作不协调而引起的新生儿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同时,减少身体无意义的活动,使机体能量消耗减少。二是有助于保持新生儿稳定的中性温度。新生儿体温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基础代谢低,体表面积相对大,散热机会增大,易随环境温度的高低而左右其体温。如新生儿睡在“鸟巢”里,可减少开箱门时的空气对流,从而减少环境温度的波动,给新生儿一个较为稳定的中性温度环境。

新生儿常因缺乏安全感而出现烦躁和哭闹等,影响治疗效果,将鸟巢式护理应用于肺炎治疗中,使患儿安静,舒适接受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新生儿是一个特殊群体,我们精心护理,对患儿的病情恢复和身心健康很有帮助。“鸟巢”的制作简单,不影响肺炎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同时,开展此项护理,强化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保证护理质量,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顺应了优质护理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刘世超.新生儿肺炎200例X线诊断体会[J].实用儿科杂志,1993,8(3):239.

[2]毛云霞,胡超芬,钟政武.新生儿肺炎98例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8):1102.

[3]黄人健.护士手册.北京:北京金盾出版社,1999:415.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要点篇6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特点;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a)-158-02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是小儿肺部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关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报道也日益增多,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1],且有局部流行趋势,已引起临床医生的广泛重视。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病原体,无细胞壁,蛋白质含量丰富,这些蛋白质抗原对机体危害极大[2]。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干咳较为突出,早期查体大部分无明显体征。为了解东莞市区小儿肺炎支原体的感染及流行情况,我们从2005年1月~2007年12月,对门诊和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每月随机进行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1663例2005年1月~2007年12月东莞市区因呼吸道感染前往东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患者,年龄3个月~14岁,平均(5.5±2.4)岁,平均病情(6.2±3.5)d;其中男性853例,女性810例;3个月~3岁856例,4~6岁650例,7岁以上157例,所有病例均是每月随机抽选30~60例,取静脉血2ml送检测定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结果抗体滴度小于1∶40为阴性,等于或大于1∶40为阳性。

2结果

1663例病例中,血清肺炎支原体检测为阳性者421例,占25.3%,其中3个月~3岁患儿阳性率23.6%,4~6岁阳性率31.3%,7岁以上阳性率21.5%。发病季节主要以冬季为主,10月、12月、1月3个月中,血清肺炎支原体阳性率都在37%以上。

3护理

3.1增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认识

小儿呼吸道感染常常被认为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往往忽略了支原体感染[3]。据统计,支原体肺炎约占小儿肺炎的10%~20%,流行年份高达30%以上[4]。本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呼吸道感染就诊患者肺炎支原体血清阳性率高达25.3%,冬季在37%以上,其可能原因是岭南地区气候潮湿、温暖,开空调时间长,通气少,室外活动少有关。支原体感染除可引起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外,常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淋巴结炎等。在临床上,急诊发病期以发热、畏寒、头痛、乏力、干咳、胸痛、咯血等;缓解期主要以持续性干咳、胸痛、肺部干音为主,外周血见异形淋巴细胞,但白细胞总数多不高,一般抗生素治疗疗效不明显。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以利于病情观察,早期诊断,改善预后[5]。

3.2防止交叉感染

由于支原体肺炎病程较长,且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力低,容易产生交叉感染。小儿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侵入呼吸道后其产生的过氧化氢与菌膜毒性成分引起宿主细胞膜损伤,支原体抗原与人体的心、肺、脑、肾及平滑肌等组织的自身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可引起肺内外多种病变。应做好病室的通风换气工作,室内每天紫外线消毒1次,地面每天用消毒液擦拭2次,氧气装置、雾化装置等每日进行消毒处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适宜的室温应保持在20~22℃,湿度50%~60%。教育患儿咳嗽时用手帕或纸捂嘴,不随地吐痰,防止病原菌污染空气而传染给他人。

3.3药物副作用的护理及预防

对支原体肺炎的抗生素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6],此类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尤其是红霉素。输液前嘱患儿进食温热饮食,向家长讲明输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胃肠道反应,使他们有心理准备,取得他们的理解与配合;静滴浓度<1mg/L,以防药物浓度过高刺激血管产生疼痛或发生静脉炎;静滴速度不要过快;静滴过程中护士要加强巡视,发现患儿胃肠道反应可适当调慢输液速度并给予热水袋敷腹部。

4健康教育

4.1做好家长的心理指导

由于家长缺乏对本病有关知识的了解,常表现两种不良情绪:一种表现为对治疗、观察护理不在乎,尤其是学龄期患儿的家长怕耽误患儿的学习,不安心治疗;另一种表现为紧张不安,唯恐患儿预后不良。这些都影响了患儿特别是年长儿的情绪。因此要做好家长的心理指导,介绍本病的基本知识,治疗效果及预后,使家长既认识该病治疗的重要性,又排除紧张不安的心情,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要点篇7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应用【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3)12-0085-01

临床路径是医务人员为了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服务,减少资源浪费和促进患者的康复而制定的整体服务计划,具有时间性和顺序性的特点[1]。临床护理路径是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它是由医生、护士及其他人员组成的专业小组,针对某种疾病制定的一种规范性、科学性的护理方案,能指导护士有预见性的工作,避免护理工作的盲目性,还能使患者明白自己的护理目标,积极自觉地参与到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之中,能够用最经济的方式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笔者所在科室对5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明确诊断为小儿支气管肺炎的100例肺患儿作为此次临床分析对象,入选患儿中男性患儿59例,女性患儿41例,患儿中年龄最大的为4岁,年龄最小的为7个月,平均2.4岁。将选取的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治疗及护理。观察组: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治疗和护理。小儿支气管肺炎入院后,由接受过临床护理路径知识培训的责任护士接收,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师、责任护士以及疾病知识,入院后需要做的各项检查及其意义、注意事项等,以取得患者配合。另外,要向患者介绍临床护理路径的优点、目的、护理流程等。接诊医生及时了解患儿病情,全面查体,制定治疗方案,及时下达医嘱,护士遵医嘱对患儿实施正确的治疗、护理。在患儿住院期间,所有治疗、护理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制定的程序进行,医生每日查体了解患儿病情,护士深入病房随时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出现情况及时解决。出院时向患儿家长发放健康教育知识测评表和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叮嘱患者定期复查。

1.3评价方法:两组患儿的住院天数、体温、胸片、血常规及双肺呼吸音恢复正常的时间,以评价两组患儿实施护理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同时对患儿及其家属实施满意度调查,以评价两组患儿实施护理治疗后的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检验方式为χ2,均数以(x±s)表示,以p

2结果

两组患儿各项指标比较见表1。

3讨论

3.1实施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路径管理,使患儿的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标准化的工作模式保证了工作质量,节约了医疗护理成本,大大的提高了医疗护理效率.能使医护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疑难、危重病人的治疗护理。

3.2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调动了医护人员一切为患者服务的积极性。用最新、最可靠、最适合病人个体的医学证据服务于病人,加强对年长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增强了患儿及家长对个体的健康责任,提高了对医疗护理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医护人员在与患者的有效沟通中,增加了了解与信任,化解了医患矛盾,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临床医疗护理路径管理,由于有一套完整的治疗护理计划,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护理人员自信心、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

3.3临床路径管理促进了医护人员与其他部门及科室的协调与合作,加强了医技和后勤保障,减少了变异因素的出现,使患者的治疗护理按着既定的方向发展。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改变了传统的护理方法,为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了有效途径,优化了诊疗服务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临床诊疗护理行为,提高了医疗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方产珍,临床路径,全新的临床服务模式[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7~107.

[2]张桂芹,临床路径在肺炎支愿体肺炎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4):529.

[3]曾秋萍.肺部物理疗法在新生儿肺炎中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2,1(18):37.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要点篇8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理学特征;耐药性;预防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是指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48h后发生的肺部实质性感染疾病[1]。随着医疗研究的进步,呼吸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使用率逐渐提高,然而因niCU患儿长期处于禁食、留置胃管、人工气道建立等导致患儿自身抵抗力降低,呼吸道正常的防御能力被破坏和菌群失调,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成为呼吸机辅助呼吸的重症患儿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出现,将增加患儿脱离呼吸机辅助呼吸的难度,延长患儿住院时间,对患儿自身和其家庭造成严重的心理影响[3]。为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理学特点及相关病原体的耐药性,分析制定与其相应的预防措施,用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本院对7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进行相关研究试验,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在本院niCU住院治疗的76例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其中男40例,女36例;早产儿39例,足月儿37例;基础疾病包括新生儿肺透明膜冰2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窒息22例,病毒性脑炎13例,重症肌无力8例,脊髓炎5例。所有患儿在出生后0~48h内住进本院niCU,患儿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6~15d,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10.35±1.46)d。

1.2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及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4],所有患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均符合以下条件:呼吸机辅助呼吸超过48h,具备以下2项以上表现:(1)患儿体温≥37.5℃或高于基础体温1℃;(2)外周血白细胞>10×109/L或

1.3方法对76例患儿留取痰标本,将一次性无菌吸痰管经口鼻腔或气管插管插入,连接负压装置,吸取咽部以下分泌物1~2mL,置于一次性无菌痰液收集器内。将采集的痰标本送往检验室进行需氧菌培养[5],观察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记录相关实验结果,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4统计学处理统计数据记录为每次Vap发病时相关数据,统计描述采用构成比表示。

2结果

2.1病原菌分布情况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体内病原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其他病原菌包括鲍氏不动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等。76例患儿中共检出79株病原菌,有56例患儿(73.68%)为单一革兰阴性菌感染,7例患儿为革兰阳性菌感染,有3例患儿出现混合感染即两种或两种以上致病菌共同感染。3种主要致病菌有着较高的耐药性,见表1。

2.2病原菌耐药性分析根据实验室细菌分布检测,对占主导地位的3种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统计分析发现:致病菌对传统头孢类、青霉素类、环丙沙星等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药物具有高度敏感性,见表2。

3讨论

3.1Vap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引发Vap最主要的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菌,研究表明,60%以上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由需氧革兰阴性菌引起的[6]。常见的致病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变形杆菌、埃希氏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近年来,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代表的革兰阳性菌的感染比例也有所上升[7-8]。本次试验中,有56例患儿(73.68%)为单一革兰阴性菌感染,其中26例(34.21%)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13例(17.11%)大肠埃希菌感染,10例(13.16%)铜绿假单胞菌感染;7例患儿为革兰阳性菌感染,其中5例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试验中有3例患儿出现混合感染即两种或两种以上致病菌共同感染,在3例患儿中,有1例为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混合,1例为铜绿假单胞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例为克雷伯菌与真菌混合感染。

3.2病原菌耐药性分析研究发现,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使多种病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据wHo统计,发达国家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30%,而我国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60%~70%,致使传统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的耐药性提高[9-10]。根据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本次试验对主要的致病菌进行了耐药性试验。研究结果发现,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3种主要的致病菌对传统的抗生素有着明显的耐药性,3种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均超过90%,其中大肠埃希菌均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达到100%。但同时,3种主要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新一代抗生素有着较高的敏感性,但医师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严禁滥用抗生素类药物。

3.3预防措施Vap的致病因素有很多,但多与病菌感染有关[10]。niCU患儿由于刚出生不久,自身抵御病菌感染的能力尚未完善,加之饮食、基础疾病等影响,导致患儿极易被病菌感染。因此niCU内关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措施主要在于预防病原菌感染[11-12]。主要措施如下:(1)医护人员在对患儿进行治疗与护理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患儿出现交叉感染,定期对监护室及呼吸机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预防病菌的传播。(2)根据患儿痰液颜色、气味、性状及量判断患儿呼吸道黏膜的健康程度,充分湿化气道,正确吸引分泌物,操作时动作轻巧,防止损伤气道黏膜[13]。(3)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做好口腔护理,观察患儿口腔内有无菌斑形成[14]。(4)防止患儿呕吐导致胃内容物反流,甚至误吸入气管中,可适当抬高患儿头侧或在患儿颈部加垫水袋等[15]。(5)增加患儿抵抗力,加强营养支持,维持基本的水电解质平衡,如条件允许,可尽早拔除气管插管。(6)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早进行抗生素治疗,根据不同患儿选择合适的药物[16]。

综上所述,新生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致病菌相关。在临床工作中,应以防止感染为主,合理使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赵瑜.机械通气在新生儿气道管理中的循证护理策略[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115-116.

[2]毛晓清,唐春莲,杨超群.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3):2567-2568.

[3]裴霞,鲁厚清,潘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3):3798-3800.

[4]黄胜奇,吴昔林,胡秀弟.左卡尼汀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3):59-60.

[5]BhattacharyaS,mondalaS.Clinicalmicrobiologyintheintensivecareunit:strategicandoperationalcharacteristics[J].indianJmedmicrobiol,2010,28(1):5-10.

[6]史源.中国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现状与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22):1691-1693.

[7]冯萍萍.优质护理服务在预防niCU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7):35.

[8]赵玉祥,岳虹霓,韩良荣,等.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12):1156-1159.

[9]高福梅,张继秀,徐艳娥.重症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目标性监测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30-31.

[10]morrowLe,KollefmH,CasaletB.probioticprophylaxisof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ablinded,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amJRespirCritCaremed,2010,182(8):1058-1064.

[11]董力杰,王祥,周东元,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探讨[J].小儿急救医学,2002,9(1):27-28.

[12]马林见,付强恒,吴显川,等.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6例治疗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4):10-12.

[13]efratiS,Deutschi,antonellim,etal.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currentstatusandfuturerecommendations[J].ClinmonitComput,2010,24(2):161-168.

[14]王艳,张军,王金元.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的发育支持护理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48-49.

[15]游玮琼,汤国英.非药物性预防在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122-123.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要点篇9

其实,肺炎是可防、可控的,早期发现肺炎并及时正确治疗是治疗肺炎的关键。

一、肺炎可以“看”出来

由于肺炎早期症状跟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相似,所以对于疑似肺炎患儿的家长来说,可以通过“5看”进行初步判断,并迅速就医。

看呼吸小儿患肺炎可以不出现明显的咳嗽及气喘,特别是婴儿,但是多有呼吸增快及呼吸困难。如果小儿在非高热状态下呼吸次数为:≤2月,呼吸次数≥60次/分;2~12月:≥50次/分;1~5岁前,≥40次/分;同时伴有吸气时胸壁向内凹陷,常提示肺炎。严重的患儿可出现憋气,两侧鼻翼扇动、口唇发青等症状,这时要及时就医,不可拖延。

看精神小儿精神状态不佳、活动减少或不愿活动、睡眠明显增多、睡醒后精神状态差,或烦躁、哭闹不安、不易安抚,严重者会有抽风、昏迷等。

看进食小儿食欲明显下降,吃奶时因憋气无法进食而哭闹不安,严重的甚至拒绝进食。

看睡眠有的小儿夜间睡眠不安,爱哭闹或者夜间咳嗽、憋醒;也有的睡眠明显增多,不易唤醒。

看体温年龄稍大的儿童患肺炎时多伴有发热,且多在38℃以上,持续时间多为3天以上,如用退热药只能暂时起效。但需注意年龄较小的婴儿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可能没有发热症状,甚至体温低于正常。不要因为孩子没有发热就忽视了肺炎的发生,从而导致疾病的迁延。

二、预防肺炎有对策

减少宝宝肺炎的发病率,关键在防护。

1.根据宝宝的年龄、身体的发育情况,及时、合理地添加辅食,防止小儿发生营养不良和饮食失调,增强小儿的抵抗力。

2.关注气候变化,防止小儿感冒。尽量少与外界接触,避免交叉感染。家人若患感冒或其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应注意与小儿隔离。

3.积极预防和治疗佝偻病。因为佝偻病与肺炎的发生和预后都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

4.年长儿童要多做户外活动,多晒太阳,进行体格锻炼,增强对低温的适应能力。

5.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多喝白开水,保持二便通畅,避免内热过大和“寒包火”。

6.经常开窗通风,注意空气湿度,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湿度适宜,保持环境安静。

7.家长应经常将小儿抱起,轻轻拍打背部,勤给病重的患儿翻身。

8.做好预防接种,增强小儿对呼吸道病原体的免疫能力。

三、了解肺炎疫苗

1.疫苗质量有保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正式批准由美国惠氏公司研发并生产的全球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可用于预防2岁以下婴幼儿侵袭性肺炎球菌疾病的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7)在国内上市销售。

世界卫生组织已在全球范围支持将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计划。美国从2000年开始对所有新出生的婴儿实施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常规接种,3年内由该疫苗血清类型引起的儿童肺炎球菌疾病就下降了94%。

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认为,面对肺炎球菌对抗生素日益增长的耐药性,相比用抗生素治疗肺炎球菌疾病,接种疫苗是一种更为经济和有效的预防方式。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被批准在中国上市,将帮助更多的中国儿童远离肺炎球菌的威胁。

据了解,此次获得批准在国内上市的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是目前全球销量最大的疫苗产品之一。该疫苗目前已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并被其中25个国家列入国家免疫规划,全球已有1.8亿婴幼儿安全接种过该疫苗。我国通过两年来的临床观察,疫苗是安全的,疗效是显著的。

2.接种疫苗防肺炎

预防肺炎最好的方法就是接种疫苗。目前普遍使用的是23价肺炎球菌疫苗。肺炎疫苗接种后,可诱发人体内的免疫反应,产生大量对抗肺炎球菌的抗体,而抗体能帮助白细胞有效抵御肺炎球菌的侵袭。

要鼓励家长给孩子,特别是2岁以下孩子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因为婴幼儿是这两种病菌所致肺炎的主要感染对象。

国外已经有专门预防儿童严重肺炎的肺炎链球菌疫苗和流感嗜血杆菌b型疫苗,已使用10余年,大大降低了肺炎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也使由此引起的败血症与脑膜炎的几率明显减少。其中,后一疫苗已经引进我国10余年。肺炎链球菌疫苗已经在2008年引进,并在儿童中开始应用,可以涵盖大多数肺炎链球菌感染。

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不仅可以预防这两种主要由细菌引起的儿童肺炎,还可以减少在孩子间的传播。

四、宝宝肺炎的家庭护理

宝宝肺炎一般采取中西医结合及综合措施。从整体出发,加强护理、保证休息、营养及液体乳量、积极控制感染、防止并发症。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包括镇静止咳、化痰平喘、强心输氧、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等。

轻症支气管肺炎给予适当治疗后多迅速痊愈,可在门诊或家庭治疗,常在1~2周即告痊愈。危重症儿应重视缺氧、中毒性脑病、心力衰竭、水和电解质紊乱以及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气胸、脓气胸),及时给予适当治疗才能转危为安。

护理要点包括以下7点:

1.环境要安静、整洁。

2.对患儿耐心护理,使其精神愉快。

3.要保证患儿休息,避免过分治疗措施。

4.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温度在20℃左右,相对湿度60%为宜。

5.烦躁不安常会加重缺氧,可适当给予镇静剂。但不宜用过多的镇静剂,避免咳嗽受抑制反使痰液不易排出;避免使用呼吸兴奋剂,以免加重患儿的烦躁。

6.饮食以维持足够的乳量,给予流食、母乳、牛乳、米汤、菜水、果汁等,并可补充维生素。应同时补充钙剂。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要点篇10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1~2010.12收治的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和有效护理后,均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对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工作对疾病的痊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儿童;支原体肺炎;护理

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是我国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一种肺炎,也是小儿长期慢性咳嗽的病因之一,近年来发病有上升的趋势,各年龄段的小儿均可发病,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占1/3左右,本病多见于年长儿,发病率约占小儿肺炎的20%[1]。现对本院2009.1~2010.12所收治80例支原体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46例,女34例,3~8岁26例,8~16岁54例,平均年龄(10±5.4)岁,均符合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及实验室诊断标准[2]。患儿发病天数6~55d(平均12)d。

1.2临床表现80例患者发热66例,咳嗽69例,胸痛58例,气喘、呼吸困难47例,肺部干性音60例、湿性音16例。

1.3治疗方法采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针剂1次/d,10mg/(kg•d)或红霉素20~30mg/(kg•d),分2次静脉滴注,疗程为10d根据症状和病变范围,必要时将疗程延长至2周或改用序贯治疗。做好呼吸道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并予退热、祛痰、止咳等对症处理。

2护理

2.1呼吸道护理临床上顽固性的剧烈咳嗽是支原体肺炎感染的主要症状,初期为干咳,继而分泌痰液,有时阵发性咳嗽,稍似百日咳,伴有咽痛、胸骨下疼痛[3]。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呼吸道护理的重要措施。1.祛痰:目的在于使痰液变稀薄,易于排出,减少感染机会,应常给患儿翻身、拍背、变换,促进分泌物排出,拍背时,手掌呈半弓形状,在患儿的背部从下至上用力适当、均匀地叩击,使黏液疏松,利于排出,必要时雾化吸入后适当地吸痰,清除黏稠分泌物,予患儿多饮水年长儿教会有效咳嗽,利于排痰;2.对有鼻塞患儿给予1%盐酸麻黄碱滴鼻液4h滴鼻1次,必要时局部冷敷,减轻鼻黏膜充血和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3.频繁而剧烈咳嗽、咽痛或伴胸骨下疼痛将影响患儿的睡眠和休息,适当应用镇静剂如水合氯醛、苯巴比妥钠等,注意病情及呼吸动态的观察;4.对病情严重有缺氧表现或气道梗阻现象严重者应及时氧气吸入,其目的在于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因低氧血症造成的组织缺氧,并详细记录吸氧及停氧时间和病情变化。

2.2发热与预防并发症的护理监测体温变化并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对高热者给予降温措施,可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做好口腔护理,口腔护理2次/d防止口腔炎,保持患者安静,减少刺激,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心功能衰竭发生,并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呼吸、脉搏、尿量、肤色等。当出观烦躁、嗜睡、反复惊厥、腹泻、呕吐等症状时多提示患者出现脑水肿或肠麻痹等并发症,应立即告知医师,并针对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

2.3用药后的护理支原体肺炎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等,但此类药物对胃肠道刺激较大,易引起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及腹痛。因红霉素主要经胆汁排泄,部分可从肠道内重新吸收,因其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输液时速度不宜过快,第1天做治疗时应缓慢静脉滴注,根据用药反应调节滴速,随治疗天数加快滴速,对有胃肠道反应的患者可在静脉滴注红霉素前30min口服蒙脱石散或少许进食,可明显减轻胃部不适,腹痛时应给予热敷,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时对血管刺激性较强,应注意保护血管,避免药液外渗,手部疼痛时可适当热敷对穿刺血管合理安排应用,避免出现静脉炎。

2.4安全护理向患儿及家长做好安全宣教及说明用药后的注意事项,告知床头铃、护栏用法、卫生间的位置,何时寻求帮助,树立防跌倒、防坠床的安全意识,创造良好的病室安全环境:地面保持干净无水迹,走廊整洁、通畅、无障碍物,光线明亮。患儿需要到辅助科检查时,护士应予陪送。责任护士在患儿住院期间应通过语言、表情、态度、行为等影响患儿及家长的情绪,消除顾虑及烦恼,一起努力直至出院。

2.5健康饮食指导在使用红霉素制剂时应注意其不良反应,因其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患者常食欲不振,故饮食调理非常重要。鼓励患者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并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特别是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利于肺炎的康复,忌食生冷食物,油炸食物。

2.6做好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肺炎支原体是通过飞沫进行传染,应加强空气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对病室进行湿扫、湿擦,避免尘土飞扬;每日病房早晚2次通风,地面用消毒液拖地;每天紫外线照射消毒,并保持空气洁净。

2.7加强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向患儿家长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和护理要点,指导患儿父母加强护理。对于易患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建议家长在天冷季节或气温骤降时,注意及时给孩子添加衣服,避免着凉,并定期带孩子做健康检查,减少肺炎的发生率。对呼吸道感染非常敏感,特别是体质瘦弱者,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尽量避免进入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对出现喘息症状者应及时到呼吸道专科门诊就诊。

3体会

支原体肺炎是由口、鼻分泌物经空气传播,引起散发和小流行的呼吸道感染,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现在发现在成人中亦非少见,秋冬季较多。呼吸道感染有咽炎和支气管炎,少数累及肺。支原体肺炎感染的潜伏期可达2~3周。潜伏期过后,多数病人表现为咽炎、鼻炎、气管炎和毛细支气管炎,出现发热、头痛、畏寒、咳嗽、全身不适、明显疲乏、食欲不振等症状。咳嗽初期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烈咳嗽,无痰或伴有少量黏痰,特别是夜间咳嗽较为明显。患者家长比较重视药物治疗,但患病期间和治愈之后的护理工作也不能忽视。良好的护理不仅可减轻患者病情,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且能有效减少支原体肺炎的复发,对患者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唐兆贵,李桂莲.小儿支原体肺炎175例临床与流行病学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5)35.

[2]曹玉璞.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5,10(6):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