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十篇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十篇

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27:00

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褥疮;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5)25-0127-03

doi:10.14033/ki.cfmr.2015.25.061

褥疮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皮肤等软组织溃烂和坏死性病变,其多是由局部受压,造成血液循环不畅,进而诱发组织细胞持续性缺氧所致[1]。老年患者一旦发生褥疮,不但影响固有疾病的康复,延长治疗时间,增加老年患者的痛苦,甚至诱发严重感染以及败血症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针对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制定科学有效的褥疮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预防褥疮的发生,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2013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科室对60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实施褥疮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长期卧床老年并发褥疮病例共60例,均为2013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褥疮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68~87岁,平均(83.4±6.8)岁;卧床时间1~13年,平均(6.3±0.8)年;褥疮临床分期:Ⅰ期28例,Ⅱ期17例,Ⅲ期及Ⅳ期共15例;基础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者36例,股骨头坏死6例,恶性肿瘤5例,其他疾病13例。

1.2褥疮临床分期

根据患者褥疮症状的不同,临床上将褥疮分为瘀血红润期(Ⅰ期)、炎性浸润期(Ⅱ期)、浅度溃疡期(Ⅲ期)及溃疡期(Ⅳ期)四期。

1.3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和康复状况,对60例长期卧床并发褥疮的老年患者实施针对性的褥疮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3.1心理护理并发褥疮的老年患者多会伴随大小便失禁,并且褥疮常会散发出异味,患者难免会产生自卑、抑郁等消极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随时了解老人的心理变化,耐心为老人讲解褥疮的产生原因及临床治疗效果,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1.3.2加强饮食指导及护理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多注意补充富含蛋白质的营养食物,鼓励患者多食鱼、肉、新鲜蔬菜及牛奶等易消化食物。定时帮助患者做翻身动作,2h/次。护理人员应详细记录患者的翻身时间和皮肤颜色变化,针对患者易发生褥疮的身体部位要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垫气圈、棉垫等),每日要为患者更换床单、被罩,保持床铺整洁、干燥。

1.3.3褥疮各分期护理干预措施(1)Ⅰ期护理方法:将爽身粉或炉甘石涂抹于皮肤肿、红、热、痛或麻处,以减少局部摩擦。严禁为患者按摩,避免软组织损伤恶化[2]。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进行适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2)Ⅱ期护理方法:使用生理盐水为患者清洗创口,以避免创口继续恶化扩大。患者若出现水疱,应采取以下处理措施:于水疱边缘行消毒工作后,将水疱中的液体抽出,将碘酊(2%)涂抹于创面,配合使用红外灯照射创面进行杀菌,最后选用无菌纱布包扎创面[3]。在整个水疱处理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水疱表皮的完整性,以避免发生水疱感染。(3)Ⅲ期和Ⅳ期护理方法:患者创口行常规消毒后,将磺胺嘧啶因软膏涂抹于患者创面,并配合红外灯照射杀菌,3~4次/d,护理人员应在患者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创面的变化情况。

1.4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褥疮各分期症状改善情况,对60例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1)Ⅰ期:以患者皮肤肿、红、热、痛或麻症状全部消退为痊愈;以患者皮肤肿、红症状消退,热、痛症状显著减轻为显效;以患者皮肤肿、红、热、痛症状均有所减轻为有效;以患者皮肤肿、红、热、痛症状均无任何改善为无效。(2)Ⅱ期:以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退为痊愈;以渗出消失,患者皮肤疼痛、紫红、硬结及水疱等症状得到显著好转为显效;以患者渗出、疼痛、紫红、硬结及水疱等症状均有所减轻为有效;以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病情甚至出现恶化为无效。(3)Ⅲ期和Ⅳ期:以患者溃疡结痴并脱落,皮肤局部组织得到修复为痊愈;以患者溃疡结痴为显效;以患者溃疡面积有所减少为有效;以患者溃疡无任何好转,甚至溃疡程度出现加重为无效。

2结果

2.1护理效果

60例患者中,总有效例数为59例,总愈显例数为53例,其中Ⅰ期愈显率为96.4%,总有效率100%;Ⅱ期愈显率为88.2%,总有效率100%;Ⅲ期和Ⅳ期愈显率为86.7%,总有效率93.3%。

2.2护理满意度调查

经治疗、护理干预后,在出院前1d,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分为三个级别: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调查结果显示:42例患者对护理表示非常满意,17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1例患者对护理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高达98.3%。

3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剧,褥疮在老年病患中的发生率呈不断升高趋势。老年患者由于自身机体功能的衰退,皮肤代谢功能较低,加之有些老年患者需长期卧床,导致老年患者成为褥疮发生的高危人群[4-5]。针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褥疮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对60例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通过制定分阶段护理干预措施,降低了褥疮防治的被动性和盲目性,还通过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指导以及护理等宣教工作,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褥疮防治的认识,促进了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配合度,同时还加强了医护人员与患者的交流沟通,提高了患者护理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总而言之,在临床护理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加强褥疮基础护理的同时,还应根据褥疮发病各阶段的病理特点,采取合理得当的防治措施,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彭均,王颖.压疮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10,27(7a):987-988.

[2]查云飞.老年患者的褥疮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131-132.

[3]易容.卧床患者并发褥疮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9):151-152.

[4]蒋琪霞,李倩,耿广莉.提高瘫痪者褥疮护理的有效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2):10-17.

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鼻饲;吸入性肺炎;护理;老年

【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94-01

吸入性肺炎是吸入食物、胃内容物及其他液体、固体物质引起的肺化学性炎症。多见于老年人,可发生呼吸衰竭或呼吸窘迫综合征。老年吸入性肺炎是常见病、多发病。国外一些学者研究证实,老年人吞咽及咳嗽反射低下是造成误吸的主要因素,而误吸是老年肺炎的主要原因。老年患者长期卧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退和伴有吞咽障碍者,为满足其营养需求,需给予鼻饲饮食,而卧床患者鼻饲饮食易出现食物反流、胃潴留、呛咳等危险因素,严重者可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甚至窒息,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在住院的老年肺炎病人中占15%~23%,常发生在睡眠中。针对这种情况,我科室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的34例老年长期卧床鼻饲饮食的患者采取调整胃管插入深度、改变鼻饲、加强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如抬高床头、减少鼻饲量及鼻饲速度等护理干预措施,明显降低了食物反流率,有效预防或降低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临床护理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住院需长期鼻饲的卧床老年患者34例,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70-86岁,平均78岁。患老年痴呆15例,食管癌12例,脑梗死7例。鼻饲时间>1年的20例,

1.2护理方法

1.2.1胃管插入深度:目前应用的一次性硅胶胃管,第3个侧孔位置距离胃管顶端较长,若采用教科书规定的常规置管深度,即从耳垂鼻尖剑突的距离[1],此孔位于贲门以上食管内,当注入流食时,鼻饲液反流于咽喉部引起食物反流发生呛咳,从而增加了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了预防食物反流,置管时应增加胃管插入长度,在常规长度基础上增加7~10cm,使最末侧孔进入胃内,即胃管前端在胃体部或幽门处,则注入的食物不易反流。

1.2.2:应采取合适的,卧床患者如病情允许,可在鼻饲时及鼻饲后2h内抬高床头30°~45°,再恢复原,以利于食物消化,防止食物逆流发生误吸。

1.2.3鼻饲时间和量:为了减少胃潴留的发生,鼻饲量应少量多餐,鼻饲时间40~60min,每次200~300ml。如果是秋冬季天气冷,每次加热营养液50ml或100ml看情况而定,温度保持在40℃,鼻饲时、餐后保持半卧位时间由30min增至60min。现在大多数采用的是微泵泵流质,我科室采用的是袋装输液器,剪掉过滤器后连到胃管上调节好滴数后进行鼻饲。

1.2.4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要针对老年人的性格特点,文化程度和阅历等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还应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清洁,安静,舒适的环境。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工作,在放置鼻胃管之前先讲解放置的目的、方法、时间,在放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异常症状及后果、放置鼻胃管后的护理,使患者及家属对鼻胃管置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减少紧张、恐惧和不安,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合作意识。

2讨论

老年人由于疾病和生理的原因引起吸入性肺炎较为常见,我们采用鼻饲的方法对老年长期卧床鼻饲的患者采取调整胃管插入深度、改变鼻饲、加强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如抬高床头、减少鼻饲量及鼻饲速度等护理干预措施,来有效预防或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又能保证其足够的营养支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袁亚军.老年人吸入性肺炎诊治体会(附40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1,17(6):478

[2]张立红.管饲误吸.中华护理,2001,7月36期

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老年人;骨折;卧床;便秘

便秘历来是老年骨折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一般为50%~70%。常导致患者腹痛,食欲不振,甚至烦躁焦虑等,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影响了患者的术后康复。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给予了归纳总结,以便于更好的掌握老年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相关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实施相关护理措施,降低老年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发生率。

1老年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相关因素

1.1躯体活动减少①术后长期卧床,活动量突然减少,胃肠蠕动减慢,食欲不振;②由于伤口疼痛卧床,限制了活动。

1.2术后饮食不当(1)缺少预防便秘的科学饮食方面的知识;(2)有些患者因担心排便麻烦其他人,为了减少大小便次数而少食,禁饮;(3)少食,导致肠内容物不足以刺激胃肠正常蠕动,蠕动减慢可导致便秘。

1.3排便习惯及姿势的改变正常人多采用蹲姿或坐姿排便,利用重力或增加腹内压促进排便,而骨折卧床患者只能采取卧床使用便盆排便,所需的腹压增高或床上排便不习惯,一致便秘。

1.4心理因素的影响①术后伤口疼痛,活动受限,担心预后,均可是患者产生焦虑情绪,导致食欲低下,胃肠蠕动减慢,引起便秘;②担心排便时活动腰部会引起并发症,或不愿麻他人而抑制排便[2]。

2老年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护理措施

2.1功能锻炼加强锻炼是增加胃肠蠕动,提高胃肠道消化吸收能力的重要措施。

2.1.1只要患者病情允许,应适当增加运动量,知道患者多翻身,对健康肢体进行全方位的活动。指导患者行膈肌,腹肌和肛提肌的运动。具体方法是:指导患者行深呼吸,特别是腹式深呼吸,训练患者早中晚各行提肛活动一次,每次不少于70遍。

2.1.2穴位治疗便前按摩迎香穴或足三里穴,也可以按摩或针刺脾俞,胃俞等穴。2~3次/d,每次10~20min,可配合手法按摩腹部,由护士操作或指导患者进行:右手叠放于左手上,手指均翘起,利用手掌特别是大小鱼际肌,在腹部做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或以脐为中心作环绕按摩,每次按摩腹部3~4次,每次50下,以促进肠蠕动,帮助排便[1]。

2.2饮食指导大部分患者家属为使患者早日康复,给予高蛋白,高脂肪,含纤维素少的饮食,如鸡,鱼,肉,蛋等。此类食物形成的粪便在肠道内移动缓慢,易致大便干结,形成硬型便,腹部可触及硬块。患者下腹部有下坠感或饱胀感,有便意,但排便费力或排不出。所以要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饮食的重要性,对他们进行营养知识宣传,是他们了解合理饮食对预防便秘的重要性。针对不同的情况,因人制宜,指导患者做好饮食调整,采用均衡的膳食,给予高钙,高营养食物,多饮水[2]。

受伤早期给予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食粗粮,蔬菜水果等,如嘱患者多食芹菜,韭菜,苹果,香蕉等,不仅可以促进胃肠蠕动,而且软化粪便;纤维素有亲水性,能够吸收水分,使食物残渣膨胀形成凝胶,在肠内易推进,催进肠蠕动,加快残渣对直肠壁的刺激,激发便意及排便反射。督促患者多饮水,每天至少1500ml,患者每日清晨饮用蜜汁热饮料,刺激胃肠反射促进排便,减少肠胀气,效果很好;也可将黑芝麻30g,胡桃肉30g捣烂,用蜂蜜调匀,开水冲服,早晚各一次,有助于人肠通便。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进食甜牛奶,糖,少食产气食物,防止腹胀;随着患者病情好转,活动量增加,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纤维,富含营养的食物,促进创伤愈合[3]。

同时也可遵医嘱给予开塞露,番泻叶等治疗便秘。超过3d未排便的患者,可服用番泻叶代茶饮用,开塞露入肛,还可服用促进肠蠕动的药物。如长时间便秘,粪便结成粪球,上述方法无效时,采取人工取便。

2.3排便环境指导尽快指导患者使用便盆,尽快建立床上排便的习惯。可嘱患者晨间早餐后按时排便,因早餐后易引起胃结肠反射,易建立条件反射,与患者共同建立按时排便表,即使无便意也应坚持定时排便,等待10~20min。引导患者尽快建立床上排便的习惯,采取舒适的姿势或卧位。

如果病情允许,可拉上屏风,要求来访者和工作人员暂时离开病房,打开窗户或换气扇以加速空气流通,打开收音机或电视机,让患者消除因排便时发出声音而产生的尴尬,是患者放松,利用芳香剂除臭。

2.4心理护理骨折患者大多是突发性事件造成的损伤,一下子从正常人转换成患者角色,对环境陌生,人际关系生疏,易引起患者的强烈情绪反应,伤后考虑问题多,担心预后不好,治疗时间长连累家人而产生忧郁情绪,因肢体牵引,活动明显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单调而呆板的生活而使患者产生消极情绪。因此,护士应因势利导,有足够的耐心和同情心去关心体贴患者,是患者感到亲切的同时,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和认识,消除紧张和焦虑的心理,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技术,必要时给予止痛剂止痛,以减少患者的恐惧,精神紧张,心理不安,避免抑制排便[4]。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减弱,便秘很容易发生,同时老年人情绪不定,由于疼痛很容易引起精神紧张,焦虑,所以护理人员应掌握便秘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早期预防便秘的发生,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尽可能的减少患者的疼痛,降低便秘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吴驰兵.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基层医学论坛,2008:12.

[2]吕卫华,杨朝霞,龚美霞.骨折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2).

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骨折;并发症;护理Fracture;Complications;nursing

【中图分类号】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98—02

前言: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骨病的诊断率及人们对骨折复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而,手术治疗在骨科所占的比例也大大增加,这也同时存在着很多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再加上由于骨折病人长期卧床使局部受压,抵抗力下降,加之排痰不畅,长期卧床的骨折患者常会引起的并发症有:恶心、头晕、褥疮、泌尿系感染(主要是尿路结石和尿路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坠积性肺炎),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废用综合征。如果不及时防护,可能给患者带来难以言语的不便和痛苦。下面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来分析骨折术后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1临床资料

1.1根据珠海某三甲医院骨科2012年十月份共收病人:50人。将其平均分为a组和B组分别护理,在没有预防措施的情况下,让我们先来了解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率,首先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来了解十月份各组并发症发生率。

通过上面这个图表我们很清楚知道骨折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很高,为了减少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里努力改善和提高我们的护理措施,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有了明显的好转。相关护理措施如下:

2护理措施

2.1作好呼吸道护理,预防肺部感染。

多见于一些老年人群和长期卧床的患者,一方面由于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影响纤毛的活动,降低了呼吸道的自净作用,另外一方面由于某些创伤,使胸壁和膈肌的呼吸运动受限,咳嗽反射减弱,咽喉内黏液不易咳出,肺内分泌物引流不佳,易使细菌和病毒在肺内繁殖导致肺部感染[2]。此类病人室内温湿度要适中,空气清新,指导病人作好深呼吸。常有两种方法,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教会病人正确咳嗽,咳痰、拍背的方法【由下向上,由内向外】促进痰液的排出;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定时给予翻身拍背,一般2小时一次。早日下床进行功能锻炼。

2.2预防泌尿系感染。防止尿潴留

老年人由于生理性老化,膀胱渐渐丧失支持的弹性组织,膀胱小室形成,残余尿量增多,有些病人不习惯床上排尿,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尿残留和潴留,使膀胱组织对细菌的抵抗力下降,所以在进行导尿及膀胱冲洗时应注意无菌技术操作。做好会阴消毒及管道护理。协助病人习惯床上排尿,训练膀胱反射性动作,当膀胱充盈时,用手由外到内,由轻到重按摩膀胱,待感觉膀胱收缩变小时,再由膀胱底部向前下方挤压排尿反复几次至尿排空,或用艾条灸关元、中极穴,每次20min。病人不能自解小便时,可针灸中极、关元、三阴交等穴,留针20min。鼓励病人大量饮水,根据病人的生活情况制定好饮水计划,以产生大量尿液冲洗膀胱,同时也可以防止尿结石的形成,并保持会清洁。

2.3骨折部位感染护理

固定好病人牵引弓、支架、石膏等,使牵引弓等器械不能左右移动造成感染。保持牵引针孔、支架眼敷料清洁干燥,无渗血渗液,定期为骨折部位换药,一周以内每天换药,一周后隔一天换药,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对于营养不良、贫血的患者静脉给予支持治疗。

2.4压疮预防护理措施

2.4.1正确评估: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有norton评分法,当患者积分≤14分时,提示易患压疮;Braden评分法,分值越少,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经评估对高危病人实行重点预防,可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分配和利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有关研究表明,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皮肤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min会自动退色,不会形成压疮;如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损伤,按摩必将加重损伤程度。[1]

2.4.2间歇性解除局部压迫,是预防褥疮的首要措施。一般2小时翻身一次。30°侧卧更换法可有效缓解骨突部位压力,提高预防压疮的效果。半卧位或坐位时间每次缩短至30min内;皮肤因摩擦力造成的损伤可通过使用保护薄膜(透明敷料如3mtegaderm)、保护敷料来预防。

2.4.3做好皮肤护理:主要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床铺应保持平整清洁,干燥,且厚薄适度,对大小便失禁,呕吐及出汗者,应及时擦洗干净,不可使用破损的便盆,使用时不可硬拉硬塞。对干燥皮肤发生压疮要进行滋润,用赛肤润一天2次喷局部皮肤。

2.4.4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对长期卧床、恶病质、病重者,应注意加强营养,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必要时给予补液、输血及静脉输注高营养物质,以增强抵抗力及组织修复能力。

2.4.5用于预防压疮的工具:减压设施包括动态减压设施和静态减压设施两种。动态减压设施如气垫床是预防压疮的理想方法,利用电子充气泵定时充气或排气,从而改变身体与床垫的接触部位,减轻局部受压。

2.5预防关节僵硬护理措施

2.5.1骨折外固定后,抬高患肢,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肢皮温、肤色、感觉、运动、肿胀及伤口引流管敷料等情况,严格消毒隔离,同时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饮食护

2.5.2正确指导患者实施功能锻炼是预防膝关节僵硬的关键,功能锻炼必须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2]。因此在进行各种护理前要与患者讲明关节僵硬的利害关系,耐心教会患者正确的锻炼方法。并要求家属积极参与,功能锻炼不恰当不得法,操之过急或怕疼痛不敢屈膝、均达不到理想效果。同时正确的饮食休息护理也是康复的重要保障。

3总结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护理措施也在不断创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也越来越突出,这无疑减少了很多医疗纠纷,也同时防范了很多潜在的并发症的发生。通过上述相关护理措施开展以后,大大的减少甚至消失了相关的并发症。总之,长期卧床的骨折患者经常会发生一些并发症,要加强引导和注意,此外护理人员应保持高度的责任心,悉心照料,耐心指导,和家属共同配合,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亚哲.骨科患者褥疮的预防和护理体会[J].现代护士进修杂志,2007:137.

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篇5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护理措施。方法针对骨科老年卧床患者易发生便秘这一并发症,通过探寻其发生的原因,分析应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客观的观察评估病情、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教育患者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适当活动、合理用药以及健康教育等综合的护理方式,有效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患者痛苦,促进了疾病更好的治疗及康复。结论进行对证有效的护理治疗可以降低便秘的发生率。

【关键词】骨科便秘护理

便秘是骨科患者最常见的护理问题之一,正常人也有将近半数以上受到过便秘的折磨。便秘是指粪便停留在肠内时间过久,导致毒素蓄积、粪便干燥硬结、排便困难或排便频率减少。便秘常伴随腹痛、腹胀、排便疼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进而影响原有疾病的康复,患者的舒适性、生活质量受到影响,严重者因便秘诱发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本文总结92例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护理,采取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腹部按摩、应用药物等措施,临床效果满意。

1便秘的原因

1.1疾病因素: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人,由于骨折部位持续牵引,需绝对卧床,运动量不足导致流向肠道的血液循环减少,肠蠕动减弱发生便秘。本组18例因行牵引术,伤后3天发生便秘。

1.2饮食的影响: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导致胃肠蠕动减慢,食欲下降,摄入的食物及水分较少,肠内容物不足以刺激正常的肠蠕动。患者家属缺乏营养知识,迫切希望患者早日康复,给予大量进补的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的食物,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使消化功能减退,大便在肠道中停留时间过长,水分吸收过多,大便干结而发生便秘。

2一般资料

本组所选对象92例,均是我科2009年5-2010年5月收治的骨科住院卧床患者。男72例,女20例;年龄15-83岁,其中60岁以上者,7例。胸背部骨折22例,脊柱骨折30例,骨盆骨折10例,股骨干骨折20例,股骨颈骨折10例。患者出现便秘的时间为伤后4~10天。

3方法

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饮食指导、腹部按摩、药物指导及排便方式指导后,4d解除便秘82例,占89%,其余9例便秘均有不同程度缓解。

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便秘发生的例数。依据卫生部制订的《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便秘的诊断标准:(1)排便时间延长,每次排便之间隔72h以上;(2)便质干硬,甚至如羊屎或团块或大便并非干结而排便困难,并排除器质性疾病所致之便秘和大肠实热者。

5护理措施

1加强按摩与锻炼:卧床患者要定时给予腹部按摩,由护士操作或指导患者自己进行,按摩时可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重叠在腹部,按肠走行方向,由结肠向横结肠、降结肠至乙状结肠做顺时针环行按摩,3-4次/d,20-25min/次,可起至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的作用,并鼓励患者多做床上运动,不要忽视便意,定时排便。

2饮食护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营养知识宣教,让其明白合理的饮食对身体的健康有着重要意义。主食粗细粮搭配,在纳入高蛋白的同时每餐配以蔬菜,新鲜水果,增加粗纤维摄入。鼓励患者多饮水,在无疾病禁忌的情况下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ml,晨起和晚餐前各饮水300ml温盐水以清洗肠胃,促进肠道蠕动。对于合并心血管、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应以低盐、低脂、多粗纤维细软的食物为主,如红枣、芡实、扁豆、淮山、白术煮粥食用,可以健脾胃。

3药物护理:对于经心理疏导、腹部按摩、饮食干预后效果不明显的患者,可考虑药物干预。对术后4天以上未解大便者要及时采取措施,如服用胃动力药或缓泻剂。临床常用普瑞博思、潘泻叶、果导片等均有效果。排便前1天睡前服用适量的缓泻剂,有利于排便,但也要克服长期使用泻剂或灌肠排便的习惯。

4指导家属进行腹部加穴位按摩的方法:按摩前几次由护士操作,每日3次,每次15~30min,睡前、排便前或饭后2h进行。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屈膝,腹肌放松,注意力集中于下腹部,按压时呼气、放松时吸气。手法一,施术者双手除拇指外的四指并拢(单手时,拇指与四指分开),按于患者下腹部腹直肌两侧,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缓慢按压5s,然后向下推按,最后双手捏起腹壁数秒钟后放手。按此手法从下腹部开始,最后按摩至上腹部。手法二,根据结肠走向按摩腹部,刺激结肠蠕动增加,使肠内容物流通,利于大便排出。在责任护士的指导和监督下,患者或家属用手掌的大小鱼际肌,顺着结肠走行方向,作环形按摩(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按摩力度由轻至重,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按摩时嘱患者深呼吸,20min/次,2~3次/d

6心理因素

股骨颈骨折需绝对卧床,由于大小便、翻身等动作需要他人帮助,加之患者受伤后不能参加正常工作、活动以及对预后的担心,使患者产生烦躁、焦虑、紧张、忧郁等情绪,这些负性情绪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肠蠕动减弱;还有患者怕麻烦他人,尽量减少排便次数,抑制便意,导致排便反射减弱引起便秘。本组92例因心理因素致便秘患者中,存在不良心理因素28例、怕麻烦他人16例。

7讨论

便秘是粪便在肠腔内滞留时间过久,粪便干燥硬结,排出困难,引起坠胀,疼痛、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头晕乏力等不适。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发生,给患者的进食、睡眠及康复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合理饮食、训练卧床排便、定时排便等。为了防止卧床患者发生便秘,尽早做好便秘的预防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当针对便秘的生理、心理、环境、生活方式、饮食等多方面寻找便秘的原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预防与治疗并重,注重了患者的整体性。通过全面评估、调整饮食、提供排便环境、指导正确的排便习惯、腹部按摩、心理护理和及时评价,积极预防了便秘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性。腹部按摩是针对骨科患者发生便秘最直接的原因肠蠕动减慢而采取的护理措施,腹部按摩配合穴位按摩可以人为的增进肠道蠕动,调理肠胃功能,避免药物的副作用。我们发现便秘发生后应用腹部按摩也有一定作用,并且对缓解腹胀有明显效果。腹部按摩配合穴位按摩的方法简单易掌握,截瘫患者和家属掌握后可以作为一种自我保健和家庭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参考文献

[1]丁俊琴,赵莉,高彦华,等.骨折患者便秘发生情况调查与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3(4):354

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老年人;便秘;循证;护理

便秘是老年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粪性溃疡、肠梗阻、尿潴留,甚至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采用循证护理寻求科学完整的护理方案,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现将我科对32例老年卧床患者便秘实施循证护理的实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51~92岁,平均年龄67岁。其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11例,心肌梗死8例,神经系统疾病6例,消化道疾病7例。临床表现为粪便干结、排便费力、便意及排便次数减少,常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并有头痛、头晕、口苦、口腔内恶臭味、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1.2方法

1.2.1提出护理问题①病情评估及便秘原因;②采取何种护理干预及预防措施。

1.2.2循证根据以上问题,主要通过查询中国期刊网(CnKiKw)、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寻求解决问题的实证。检索发现引起老年卧床患者便秘的常见原因有[1-2]:①疾病因素。疾病导致患者不能正常进食或拒食及活动减少,食物摄人量不足,致使进入胃肠的食物残渣减少,经胃肠吸收后剩余的食物残渣对结肠壁产生的压力过小,不能引起排便反射;②精神因素。精神紧张、心情抑郁等导致神经调节功能紊乱,从而抑制外周自主神经对大肠的支配引起便秘;③年龄因素。老年人口渴感觉功能下降,这使得老年人肠道中水分减少;同时老年人的肠蠕动频率降低,粪便在肠道滞留时间长,导致便秘;④药物因素。许多老年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而一些药物如抗高血压药物可引起便秘;⑤环境及心理因素。住院致环境改变,患者原有生活规律被打乱。患者有尽量减少陪护人员负担、不习惯或者羞于床上排便、出血患者怕排便会引起再次出血等心理,常常养成减少进食、忍住便意、依赖通便剂等不良习惯引起便秘。

1.2.3护理干预[3-5]①观察评估病情。评估记录患者排便次数、性状及排便难易程度。向患者解释引起便秘的因素及预防措施;②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告之保持轻松乐观平和的心理能缓解便秘和不适,也可减少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③饮食护理。指导患者保证日饮水量,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粗粮如玉米面、荞麦面、豆类等,蔬菜如韭菜、芹菜、蒜苗、菠菜、萝卜、丝瓜、藕等,水果如苹果、香蕉、梨等,嘱患者蔬菜和水果不能相互替代。清晨可空腹饮300~500ml/d温水或蜂蜜水,刺激排便;④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老年人应缓慢建立定时排便习惯,每日晨间护理后置便盆于卧床患者,即使无便意,也应坚持锻炼;⑤适当活动。老年卧床患者应加强床上活动,比如经常做扩胸运动、深呼吸、适当抬臀等;自我按摩腹部,用双手示、中、无名指重叠,由结肠向横结肠、降结肠至乙状结肠作环行按摩,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6]。轻压或做排便动作练习,以增加提肛肌的收缩力;⑥合理用药。临床泻药很多,老年人可用缓和性泻药如麻仁丸、更衣丸,清晨或睡前口服。刺激性泻药有双醋酚酊、番泻叶等,还可用开塞露及甘油栓用药,但不宜常用,以免影响正常排便反射而出现习惯性便秘。必要时温盐水1000ml灌肠或戴手套抠出干硬粪便;⑦健康教育:⑴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便秘对人体的危害、预防便秘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如引起肛裂、痔疮;患有冠心病用力排便时,可造成心肌严重缺血,轻者出现心悸、气短,重者可发生猝死;⑵解释养成定时排便习惯的重要性;⑶解释长期应用泻药通便的危害性,如产生依赖性,导致肠蠕动反应降低,并使肠道失去张力,自主排便反射减弱。建议患者逐渐减少泻药剂量,鼓励其采用其他通便措施。

2结果

32例患者通过上述护理干预后便秘均得到缓解,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利于原发病的治疗和康复。

3讨论

针对老年卧床患者的便秘,我们采用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循证应用的四个连续过程,以人为本,对护理对象的多个层面进行系统护理,达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同时,循证护理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循证医学实践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全过程地认识问题。通过循证护理也提高了我们自身的护理认识、护理管理及护理技术。循证护理是20世纪90年代护理领域中兴起的新观点、新思维,它是整体护理的延伸和完善,这个观念同整体护理一样,渗透到护理的各个领域,将使护士行为产生巨大转变,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秀丽,杨春艳.老年人便秘的原因分析和护理[J].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5,7(3):274.

[2]周晓红,叶丽敏,吴远聪.脑卒中卧床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6):812-813.

[3]李建荣.便秘患者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7):1227-1228.

[4]崔丽芳,刘继云.老年人便秘的护理干预[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6,4(4):109.

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卧床患者压疮危险因素集束化护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88-02

集束干预策略(BundleofCare)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用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这些循证指南若同时施行较单独执行有着更好的效果[1]。我院尝试将集束干预策略应用于压疮的预防,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我院内外科卧床患者767人,其中监护室患者432人,其中男415人,女352人;年龄70岁173人。

1.2方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387人,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压疮预防护理方法)380人。

2结果

767例患者共发生褥疮38人(入院时有褥疮者25人),多为入住监护室的难免压疮患者。

3结论

3.1易发因素。

3.1.1年龄。年龄在60~70岁和>70岁的患者压疮发生危险性增加,年龄越大压疮发生危险性越高。老年患者运动及神经活力较低,机体控制力差,感觉功能衰退,老化的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率低;皮肤松弛、干燥、缺乏弹性,皮下组织萎缩变薄、易损性增加,增加了压疮发生的危险[2]。

3.1.2住院时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压疮发生危险性增高。多数患者住院初期并无压疮发生,但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组织持续受压的时间越长,越发增加了压疮发生的风险。

3.1.3Branden评分。Branden评分为保护因子,评估的分值越高压疮发生风险性越小。我们采用Branden量表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假设可能发生难免压疮者随着评分降低其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大。

3.1.4体温。体温>37.5℃和体温

3.1.5体重及营养。体重20%的患者较标准体重的患者疮发生危险性增加。低体重、低蛋白患者皮肤组织变薄,骨突出明显,且多合并营养不良,组织水肿增加了压疮发生的危险。高体重的患者随着卧床时间的延长,皮肤组织所受的压力明显增加,加重缺血、缺氧,增加了压疮发生的危险。

3.1.6高apaCHeⅡ评分与急性炎症反应。老年危重患者合并呼吸道、泌尿道感染、消化道溃疡者发生压疮比率亦明显升高。

3.2集束化策略。

3.2.1护理人员培训及高危压疮预报及登记跟踪制度。每月组织护士进行培训,如:①高危压疮患者的判断;②高危压疮因素的评估方法;③压疮预防措施及外用药物流程;④高危压疮患者交接班制度;⑤压疮患者护理措施及各类创面的处理方法;⑥卧床患者翻身技巧。对入院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分,并将高危压疮患者登记上报以便跟踪结果。

3.2.2认真交接。规范压疮预防流程,落实质量考评标准,切实做好高危压疮防控工作。责任护士在护士长和各班组长带领下,认真床边交接班,重视患者全身情况,并重点观察患者皮肤受压情况,评估患者翻身前后病情、皮肤、管道、肢体是否处于功能位,针对不同患者情况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3.2.3翻身护理。针对患者情况,确定翻身频率,一般每0.5~2h翻身1次;规范翻身方法,避免拖、拉、扯、推等增加摩擦力和剪切力的动作。注意患者床头抬高不宜超过30°,受压部位垫软枕、水枕等,以分散骨突部位所受压力。

3.2.4皮肤护理。卧床患者常因大小便失禁、引流液污染、出汗、皮肤弹性差等原因引起皮肤浸渍、变软,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较高。对高热或皮肤易出汗者,应及时擦干腋窝、腹股沟、颌下等部位的汗液,必要时温水擦洗;大小便失禁者,应及时用湿纸巾清理肛周,并外涂保护膜;因菌群失调引起腹泻者,应及时通知医生用药,减少大便次数,并用酮康唑、甲硝唑磨成粉末后加入炉甘石洗剂外涂肛周,以减少大便对皮肤的刺激,减轻肛周潮红、糜烂;对于极度消瘦、皮肤弹性差者,除使用减压用具外,还应在肘部、足跟、大转子等骨突部位贴透明敷贴;使用约束带者,应加垫棉垫,以防约束部位皮肤损伤。

3.2.5饮食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营养支持方案。给予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必要时静脉应用白蛋白、输血或鼻饲,以改善患者全身营养,降低压疮发生率。

3.2.6健康教育。给患者做细致的心理护理,讲解如何减少剪切力和发生压疮各种危险因素对预防或减少压疮发生的关键性[4]。由患者、家属或陪护者共同参与,普及压疮预防知识,重视全身营养,认真执行营养计划,做好皮肤清洁干燥,给予舒适卧位。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配合,共同达到预防压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单君,朱健华,顾艳荭.集束化护理理念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0):890

[2]宋朝晖.老年术后病人发生压疮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7,30(1):106

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老年病人肺部感染有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72-01

1临床资料

本组38例住院病人,其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62岁,平均75.6岁,病程最长35年,最短5年,其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25例,合并肺心病13例。全部病例均为急性发作入院,经有效治疗,合并采取湿化呼吸道、定时翻身、叩击背部、有效排痰、合理、营养支持、心理与环境支持,以及康复疗法,38例病人中22例痊愈,16例好转。

2护理措施

2.1的护理。对慢性阻塞性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引起呼吸困难时,病人取端坐位,即病人坐于床沿,两腿下垂,两手扶床边;病情较重、呼吸困难明显、病人无力支撑身体者,采取前倾端位,其方法是患者坐于床上,两腿自然前伸或弯曲,身体前倾,在患者胸前两腿上方置一约30cm高度的跨床小桌,桌上放软枕,患者两臂放于软枕上,头枕于软枕中央,用靠背架使床头抬高,使背部有依靠。上述病人,当呼吸困难稍有缓解,可给病人半卧位,并协助病人经常变换(一般2-3h翻一次身),这样不仅可以预防压疮,而且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

对病情稳定、呼吸困难较轻的患者,宜采用右侧半卧位,因为半卧位可减轻腹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其方法是摇高床头或用靠背架支起床头30°-50°,床尾垫软枕,病人取右侧卧位,右手放于枕旁,左手自然放于胸前,右肩背部垫一软枕,使患者卧位舒适,全身放松,利于改善呼吸困难。此卧位宜与半坐卧位交替进行,以防局部皮肤受压过久而发生压疮。

2.2排痰的护理。

2.2.1湿化呼吸道。对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的患者,采用生理盐水20ml,加a糜蛋白酶400u、适量抗生素(根据医嘱)雾化吸入,每日1-2次[1]。以上药液经超声发生器薄膜的高频震荡,使液体成为细微雾滴,药液随病人吸气到达终末支气管及肺泡,起到抗菌消炎、湿化气道粘膜、减轻呼吸道粘膜水肿、稀化痰液、促进排痰的作用。

2.2.2定时翻身。在湿化痰液的同时,对长期卧床、久病体弱病人采取每2-3h翻身一次,翻身时,宜缓慢进行,同时配合拍背、咳痰,将病人逐步翻至所需。对神志不清的病人,翻身前先吸净口、鼻腔的分泌物,防止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肺泡萎缩及肺不张的发生,保证痰液引流通畅。

2.2.3叩击背部(“拍”)。通过叩击震动病人背部,间接地使附着在肺泡周围及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拍背时面对病人随时观察面色、呼吸等状况。拍背方法:将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屈曲呈120度角,批腹与大小鱼际肌着落,利用腕关节用力。由下至上,自边缘到中央,有节律地叩拍病人背部,边拍边鼓励病人咳嗽。拍背的力量、频率以使痰液排出顺利,病人能承受为宜[2]。

2.2.4有效咳痰。经过上述3项措施,痰液大多已从肺泡周围进入气道,此时鼓励并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对于神志清楚、尚能配合咳嗽的病人,应协助病人取舒适,指导病人先行5-6次深呼吸,后于吸气末保持张口状,连续咳嗽数次,使痰到咽部附近,再用力咳嗽,将痰排出;或病人取坐位,两腿上置一枕顶住腹部,使膈肌上升,咳嗽时身体前倾,头颈屈曲,张口咳嗽将痰液排出[3]。

对无力咳出痰液的病人用双手压迫病人的下胸部与上腹部,嘱病人用力咳嗽,以加强膈肌反弹的力量,排痰效果较好。

2.2.5吸痰。对于痰液较多、排痰困难和痰阻严重的患者给予安全有效的吸痰。其方法:选用合适的吸痰管适时吸痰。吸痰前后给病人吸氧,利用病人吸气时将导管插入气管内,左右轻轻转动,避免导管在气管内反复上下提插而损伤气道粘膜;每次吸痰不超过10s,最多连续不超过3次,以免加重呼吸困难;在吸痰管拔出时要连续施压,边吸边提,旋转吸引,禁止拔管时间断施压,以免造成吸痰无效[4]。

2.3营养支持。营养支持以减轻呼吸负荷及减少机体组织丢失蛋白为原则,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因为高碳水化合物会增加二氧化碳的产生量,使呼吸负荷加大。嘱病人在痰多、粘稠时,一定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鱼、肉,每天大便一次。

2.4康复锻炼。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及早实施康复疗法,如氧疗、呼吸功能及全身运动锻炼等。老年患者主要以呼吸功能锻炼为主,缩唇和胸、腹肌呼吸动作的配合是最常用的方法,患者先深吸气伴随腹肌放松,然后通过缩唇呼气,同时加强腹肌收缩以增加呼气量。锻炼的时间及次数,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2.5心理与环境支持。由于病程长,病人对治疗缺乏信心,对痰液引流存在恐惧心理。认为“湿、翻、拍、咳”只治标不治本,因而不愿意接受此措施,这势必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采取以上措施前,耐心说服病人与家属,使其明白单靠抗生素治疗是不够的,需综合治疗与护理,才能收到显著效果。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利于老年病人疾病的康复。每天对室内通风换气(15-20min),注意室温保持在20-22℃、湿度60-70%。

3小结

老年肺部感染病人的护理,主要是在护理人员的参与、家属的积极配合下,有针对性地确定护理目标、制定护理措施,帮助病人实现内外环境的平衡,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肺功能,稳定病情,提高生活质,最终达到降低死亡率,延长寿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靳海荣,王领会.高龄肺癌患者术后院内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2):674-675

[2]马念芳.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及临床护理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5):639-640

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篇9

【关键词】老年病;护理水平;并发症

本文在对医院护理人员的深入访谈和沟通基础上,展开对卧床患者及常见并发症的分析,希望能够为以后医院护理工作模式提供应有的帮助和指导依据。现报告如下。

1各医院对不同常见并发症的关注程度存在差异

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各类医院对于卧床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常见并发症已经有了相应的关注,但是,通过深入沟通访谈我们发现,对于常见的几类并发症,医院的关注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异。①压疮是备受关注的常见并发症在以上我们所提到的四种常见并发症中,以压疮的受关注度最为明显,并且,已经有很多医院制定和践行了良好的处理措施,比如制定常规护理流程,建立有序的工作制度,把该病纳入医院不良事件管理等,通过这些很大程度的为患者减轻了病痛带来的痛苦。不同的医院采取的措施各有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有的医院建立了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规范了难免性压疮和压疮的上报流程。并且制定了压疮的诊疗以及护理规范”;在访谈中,管理人员指出“压疮如果是院内发生的,就定为不良事件,按照流程来上报、分析和讨论”;另外如医院护理部牵头建立压疮的管理组织,制定压疮管理的实施方案。②DVt越来越受到关注DVt作为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通过调查发现,虽然已经有个别医院管理者意识到了DVt早期预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要性,,并建立了多学科合作的DVt防治小组,并制定了多层面的预防和处理流程,但是,从医疗行业整体来看,医疗部门对于DVt的关注甚少,偶尔能做到的也就是知识培训和开会时强调加强基础护理的工作,并没有真正把他应用到医院护理实际工作中。比如在采访中,有的医院工作人员提到:由于DVt需要牵涉到非常复杂的工程,他在牵涉护理行为的同时,还和医疗等方面密切相关,因而造成相关部门的监管和关注不力。③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受关注程度低通过调查访谈发现,在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疾病感染方面,只有大部分的三级医院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的流程。比如他们有的成了危重症小组,专门用来检测和控制危重患者的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情况;有的医院建立了完善的制定、培训、落实、控制到反馈,再完善这样的一个完整流程;另外还有一些医院时对于危重症患者在这两种并发疾病的方面给予严格的关注和护理。与三级医院详细,一二级医院在这两种疾病的管理方面就显得甚为匮乏和不足,并在原因分析中指出,由于这两种病症都是需要由医生出具诊断书才得以确定,而护士仅仅是执行医生的医嘱,所以在并发症护理方面,只有医生要求过的,才能够给予关注和处理。

2不同级别医院在常见并发症管理水平上差距大

通过横向比较我们发现,不同级别医院在这房间的处理措施和管理水平上差异巨大。通常,三级医院会在吸收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几次沪上,根据相关的指导说明,再结合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详尽的管理措施和办法,还能够保持随时及时的更新。相比较而言,一、二级医院在这方面的工作则要差很多,在这方面的管理基础非常产,很多一级医院对并发症的管理仅仅做到了最基本的基础护理和具体操作技术方面,他们的制作流程和制度往往来源于上级医院,把上级医院的文件直接拿来学习,而这样未必适合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这就造成了使用中俄低效;同时,在培训提升方面,也仅仅只有个别护理骨干人员才能有机会参加,且次数很少,大大制约了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能力。

3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管理措施落实情况与受关注程度存在差距

对于卧床常见的并发症压疮、DVt等的处理措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而目前,由于受限于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等因素,很多医院护理工作者在这方面的重视和关注还仅仅停留在意识层面。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提出呼吁,各类医院都应该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和流程,护士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为患者在并发症的护理方面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并把相关的制度和流程、措施等践行到实际工作中。

4护理管理者对常见并发症的认知态度影响并发症的受重视程度

调查结果表明,各类医院对卧床患者中比较常见的压疮和DVt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1.在压疮方面,由于该病情的发生风险极高,且病情的发展和护理质量的好坏有着必然的直接关系,目前多数医院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并积极采用了品管圈,pDCa循环等科学管理手段,在管理体系中详细包含了风险评估、护理常规、不良事件上报、专科会诊等方面。2.在DVt方面,由于其危害性极大,万一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引起患者出现动脉栓塞导致死亡,所以,DVt已经日益受到各类医院的高度关注和重视。3.对于另外两种并发症,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医院及各类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度普遍较低。笔者在此呼吁相关人士和各级医院,今后尽可能的在这两种并发症方面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流程,采取必要的措施如严格管道护理、呼吸功能锻炼等方发,有效的为这两种病症的控制和减弱贡献自己的力量。

5总结

本文通过对国内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管理现状分析,深刻揭示了目前我们各类医院在各类并发症方面的差异化,以及对于不同并发症的关注差异;我们可以从以上发现,目前在护理管理水平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体来说非常不完善,为此,我们应该建立和落实各级医院的指导性护理规范,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从总体上提高对于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魏小妹,肖明朝,赵庆华,丁福,王迎春.重庆市二级及以上医院专科护理人员能力及培训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5(08).

[2]解敏.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帮扶及一体化管理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卫生人才.2015(01).

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篇10

【关键词】老年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迅速发展,股骨颈骨折已经逐渐成为老年人常见的一种严重的创伤性疾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就是重建髋关节功能最常见的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提高和医疗器械的不断完善,人工髋关节置换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能够缩短老年人的卧床时间,减少其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1临床资料

本科自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股骨颈骨折125例,手术118例,其中男50例,女68例,年龄66~90岁,平均年龄77.5岁。本组病例均有明确外伤史,出院随访时限为3个月~1年。效果满意,假置及髋关节功能良好。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术前1d到病区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对手术的认识,本组绝大多数患者对康复信心不足,加上不适应入院后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对治疗费用等其他方面的顾虑而忧心忡忡。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给予对症护理,讲解手术方法及原理,介绍以往手术患者的情况,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树立康复信心,稳定情绪,配合手术和治疗。

2.2病情观察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肿胀程度,皮肤充盈度及静脉回流情况,伤口敷料及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引流量的变化,发现异常时立即告知医师及时处理。

2.3护理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患肢用软枕抬高15°~20°,同时保持患肢外展15°~30°或中立位,搬运时尽量保持此位置,这是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重要措施之一。患肢可穿“丁”字鞋,防止患者患肢外旋及内收。翻身时应使髋部和膝部在同一水平线上,并且患侧向健侧翻身,双腿间垫软枕,预防髋关节意外脱位。

3预防术后并发症

3.1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尽早做有效咳嗽,帮助拍背,按时变更,促使痰液排出;控制、减少探视人员,定时开窗通风,减少交叉感染。

3.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髋部手术患者因术中牵拉刺激深静脉、老年人血黏度高、术后伤口疼痛不愿活动等原因,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明显增高。护理措施主要有早期肌肉舒缩锻炼、下肢被动活动、按摩局部受压部位等,对高危患者及时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预防用药。

3.3泌尿系感染和便秘的预防和护理老年人因麻醉影响、不习惯床上排尿等因素,容易发生尿潴留。术后保留尿管的时间,以2~3d为宜,需留置较长时间的,应用庆大霉素液冲洗膀胱2次/d,每2h开管1次。鼓励患者多喝水,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粗纤维饮食,预防便秘。

3.4褥疮的预防和护理老年患者皮肤组织退变、术后伤口疼痛、调整困难等,使骶尾部组织长期受压,易发生褥疮。护理措施是:麻醉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按时翻身,骨隆突部用气垫保护,局部红外线宽谱理疗,保持床单干燥、整洁[1]。

4功能锻炼

有规律的进行康复锻炼对于恢复髋关节的活动度,保持髋关节的力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医护人员要向患者反复强调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应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护理人员和家属的鼓励对患者的锻炼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4.1手术当天要避免过多活动

4.2术后第2天可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4.2.1屈伸踝关节慢慢将脚向上勾起,然后向下蹬数次,以不感疲劳为限。

4.2.2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尽量伸直膝关节,保持5~10s后放松,如此循环,以不感疲劳为限。

5出院指导

一般于术后2周拆除切口缝线。因术后恢复期较长,应积极做好出院指导。本院做法为:患者出院时,由管床护士赠送健康教育处方,并给予指导,如:3个月内不侧卧,不盘腿,卧床时只取平卧或半卧位;6个月内避免患肢外旋内收,并逐渐增加肌肉和关节活动的时间和强度;弃拐后可在家属的陪伴下进行全身的功能锻炼,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应尽量减少髋的负重,注意做到“三不”,即:不负重、不盘腿、不坐矮凳。准确有效的功能锻炼和正确康复指导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成功及尽早恢复肢体功能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