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护理十篇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护理十篇

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护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45:55

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护理篇1

关键词:慢性疾病;社区护理;衰老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在近几年里,超过85岁人口数量将增加1倍,而老年患者中患慢性病的比率也会增加[1]。2009年2月由卫生部公布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居民两周患病的疾病结构在过去的十年间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慢性病的比例由39%增加到了61%,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人群的2.5~3倍。

1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特点

老年人患病时易出现与疾病无直接关系的异常改变,其中多以情绪异常、精神不振为首发症状。老年人常常患多个脏器的疾病,而他们之间又相互影响,既增加了病情的复杂性,又造成了治疗和护理上的困难。正常情况下,各脏器的功能维持的较好,但如果有一个脏器出现病变,就可能同时影响到其他脏器功能的改变,甚至造成衰竭[2]。

1.1 反应迟钝、主诉少:随着衰老,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和全身应激反应迟钝,敏感性下降,对疼痛不敏感,所以发病隐蔽,患病后又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因而主诉不多,当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十分严重。

1.2 病程长、病情重、恢复慢、并发症多:由于老年人起病隐蔽,当症状明显时,病情已经发展到严重的程度,同时老年人多脏器功能低下,病程长,也使老年人恢复慢,一般很难恢复到患病前的健康状况。老年人机体功能和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并发症如长期卧床易并发褥疮、坠积性肺炎、骨质疏松等,而这些并发症往往成为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2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社区护理要点

2.1 教会老年人自我监测和观察:自我监测和观察是早期发现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可早期发现某些疾病的早期症状而及早就医,防止病情恶化。如教会老年妇女对阴道异常分泌物的量、颜色和气味观察,或是早期发现痰中带血、大便异常等情况而及早就医。另外我们还可以教会他们一些自我检查的方法,如查乳腺肿块:面对镜子双手下垂,先看乳房的大小、高低、两侧是否对称。然后双手叉腰观察乳房皮肤有无改变,最后仰卧于床上,双手平压乳房的各个部位,仔细检查有无肿块,从而发现乳房的早期病变及早诊断治疗。对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要定期检测血压,按时吃药,把血压控制在稳定的水平。糖尿病患者要控制饮食,定期测血糖[3]。

2.2 经常对社区老年人进行健康讲座:社区护理强调的是通过社区对老年慢性病的社区管理手段如定期测血压、测血糖,定期开展慢性病知识讲座。帮助老年人掌握慢性病的防治知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监控危险因素,达到预防老年人慢性病的目的。临床调查显示,通过管理可使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病率下降55%,它主要强调的是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①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个人卫生:良好的个人卫生是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每天定时排便、勤换内衣裤、热水泡脚、每天早晚坚持刷牙做到“3个3”即每天刷牙3次,3min/次,饭后3min之内刷牙等,每天早晚定时开窗通风,同时健康的饮食也是减少老年人患病的重要方面。老年人在饮食方面应做到定时定量,粗细粮搭配,低盐低脂,多进食蔬菜、水果和粗纤维食物。②保持愉悦的心境:愉快的心情对预防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发生是非常有效的。帮助和教育老年人,心理上要善于自我排解,妥善处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可以让老年人结合自己的爱好、兴趣,找一些有益于提高身心健康的事来做做,提高自己的生活情趣。还可以通过扩大社会交往来改变自己平淡刻板的生活方式,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③控制吸烟:长期大量的吸烟可引发多种慢性疾病,烟龄越长,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龄越小,对健康的影响就越大。结合老年人易患心血管疾病、癌症的特点,在社区广泛开展拒绝烟草的健康教育宣传,以降低吸烟率。对吸烟指数超过400以上的重度吸烟者要定期检查。④消除超重和肥胖:长期摄入的热量超过身体的消耗,就会有过多的热能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有资料表明,当Bmi超过24时,与肥胖有关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痛风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会迅速增加,而体重下降5%~10%,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即可相应地减少。因此,恰当地进行营养指导,维持合理的饮食习惯,就能减轻各系统脏器的负担,减少老年疾病的发生[4]。

2.3 对社区老年人进行运动的指导:适当的运动所带来的好处是所有药物都不能替代的,是延缓衰老、维持独立性、提高生活质量的有力措施。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改善机体的生理机能,但要注意运动的量和强度。老年人由于年岁已高,生理机能衰退,运动量不易过大,以免造成损伤,需采取动作轻柔的运动方式,如打太极拳、慢走、骑自行车,做体操等。走路或骑车20~30min,每周至少3次就可以改善心脏功能、保持肌力和减少因年龄造成的骨质丢失。通过运动可使老年人的大脑皮层充分休息,接触更多的新鲜空气和阳光,使老年人感到心情舒畅、食欲增强、睡眠良好、体质增强,从而减少老年人慢性疾病的发生。

3参考文献

[1]夏泉源.社区常见疾病护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9.

[2]吴 毅.慢性病的社区康复治疗与规范化管理[J].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2009,23(1):6.

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护理篇2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整理并分析临床资料。

结果:老年病人常见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自责心理、孤独、悲观以及依赖性强,在护理中护士人员应根据老年病人年龄、性格以及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缓解老年病人心理问题。

结论:在临床护理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老年常见心理问题的护理,能够促进病人的恢复,改善医患关系。

关键词:老年病人护理心理问题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56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14-01

随着医疗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寿命逐渐增长,受到年老的影响,老年人心理会出现各种问题,进而影响疾病的治疗,为提高老年病人的治疗效果,现分析我院老年病人常见心理问题级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老年病人164例,男86例,女78例,平均年龄(69±4.5)岁,病人来自各个科室。

1.2方法。整理并分析老年病人的一般资料。

2结果

2.1老年病人常见心理问题。人到老年,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都明显下降,尤其表现在听觉、视觉以及记忆力方面,还容易产生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因此很大部分老年病人会存在恐惧心理,惧怕死亡,渴望人们进行关心和照顾。

老年人对于自身的疾病的了解一般仅仅局限在疾病症状方面,对于治疗并不清楚,因此迫切需要了解相关知识,另外老年病人对医护人员的言行非常敏感,容易出现多虑、焦躁的特点,不配合治疗。有些老年人自尊心很强,性格比较固执,自己自制能力非常差,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听觉障碍老年人疾病思想顽固,容易出现畏缩心理。

老年人易出现烦躁情绪,这种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对生活保证以及护理保障的担忧方面,不少老年病人病情一旦有所好转就急着出院,导致疾病的反复发作,进而丧失治疗信息,产生烦躁情绪,甚至有少部分老年病人为尽快的治疗疾病,乱服用药物,导致出现各种慢性病加重的病情的治疗。人到老年自然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老人一旦得病这种心理特点表现的更为明显,很多老年病人并没有求生欲望,在治疗中不配合治疗,这种悲观情绪主要表现在自尊心比较强的老年病人中。

老年病人对医院环境非常陌生,再加上受到疾病的煎熬,没有亲人在身边,社会交往急剧减少,老年病人就会感到自我价值受损,在治疗中出现孤独感以及失落感。老年病人有时也存在过度依赖的心理,害怕失去家人的关心和照顾。

2.2护理措施。针对有恐惧心理的老年病人,护理人员需要主动关心病人,叮嘱老年病人家属多多关心病人,护理人员需要给予病人更多的同情,言行要谨慎,不能让患者感觉到自己时日不多,注意患者的情绪波动,消除老年病人的恐惧心理以及存在的不安全感,与老年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把病人看成自己的亲人进行照顾,在采取语言中需要主动与老年病人进行沟通,了解老年病人的要求,并尽量给予,消除掉老年病人的不良心理。

针对存在紧张以及焦躁心理的老年病人护理人员在护理中需要从老年病人的角度出发,理解老年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担老年病人的的痛苦,针对老年病人出现的焦虑情绪,一定要多加询问,并耐心的回答,充分尊重和理解老年病人,采用亲切的语言消除老年病人的紧张情绪。针对存在烦躁情绪的老年病人,护理人员在护理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老年病人的年龄、经济水平以及性格特点,在进行心理上的护理,耐心与老年病人进行沟通,关心老年病人病情治疗进展。

针对自尊心很强的老年病人,在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给予病人情感上的支持,帮助增强老年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语言的使用,避免伤害到老年病人的自尊心,针对存在消极心理的老年病人,护理原则是关心、支持和鼓励,护士人员需要争取家属的配合,关心病人,护理人员需要为老年病人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加老年病人的信心,同时也需要对老年病人讲述病情变化,调动患者的积极性,缓解悲观情绪。

针对在治疗中存在孤独感心理的老年病人,护理原则是采取解释、支持和放松的训练方法,这类患者内心感情很丰富,不善于交流,在护理中,护理人员首先应为老年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使病人了解自身的病情变化(除了癌症患者以及病情恶化患者),增加老年病人在治疗中的安全感,采取安慰鼓励的语言与老年病人进行交流,使老年病人对护士产生信任感。针对依赖性心理的老年病人,在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鼓励老年病人勇敢面对疾病,也需要叮嘱家属做好配合治疗措施。

护理人员在老年病人的护理中,不仅需要采用语言性的沟通患者患者的心理问题,还需要注意非言语性沟通,采用行动等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患者在患病后经常把精力集中在疾病上,整天处在烦闷状态,对待这类病人,护理人员需要采取诱导的方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在病区还可以开展一些卫生教育等,患者患者出现的焦虑情况,还可以组件病人阅览室,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条件下,组织病人进行一些体育运动,如太极拳等,吸引患者的注意力,总之就是进行一些列的活动来吸引老年病人的目光,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

3讨论

老年病人在治疗中总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尤其是一些比较严重疾病的老年病人,心理问题更加严重,在临床护理中,护士人员还需要依照病人的心理特点以及疾病特点,灵活采用护理学专业知识,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改善老年病人的心理健康情况,保证老年病人在良好的心态下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俊刚.浅谈老年病人的主要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20):293

[2]沈太兰.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及其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3):128-129

[3]谢平,谢海滨,李贤等.浅谈老年病人慢性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7):331-332

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护理篇3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老年慢性病的常见心理问题和心理护理措施。

【关键词】老年病人慢性病心理问题护理

内科病房老年人居多,慢性病者也不在少数。在趋于老龄化的当今社会,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可见对老年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以下就慢性病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护理措施。

首先要了解有关慢性病: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并称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的总称。

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老年人患病更需医护人员和家人的护理,使其在心理上消除顾虑,恢复战胜疾病的信心。

1老年患者心理特点

1.1恐惧和焦虑:由于老年人的各种功能下降,某些疾病的急性期可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如心肌梗死,患者可引持续性剧痛而产生濒死的恐惧心理,加上住院后在饮食、休息、睡眠等各方面难以适应,日常生活规律被打乱,加之身患疾病,从而精神上产生恐惧和焦虑。表现为烦操,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1.2敏感和猜疑:老年患者常敏感多疑,推测猜想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又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有意隐瞒病情,周围一个细小动作,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引起他们的猜疑,加重其心理负担。表现为情绪低沉、悲观哀痛、沉默少语,常无端发脾气。

1.3疑老和悲观:老年人的心、脑以及其他器官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会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和老而无用,由于病情反复,治疗效果不明显,从而产生悲观与自责。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常暗自伤心落泪,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求治的主动性不强。

沮丧和抗药心理: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等,长期服药,饱尝疾病之苦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刺激,产生沮丧和抗药心理。

1.4失落和孤独感:现代老年患者常因自己资历老、贡献大等在位时与退休后角色的反差,心里难免会产生失落感。性格就比较暴躁,顺从性较差,喜欢周围的人能尊重并恭顺他们。表现为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独断专行、易激惹、好挑剔责备他人。而有的老年患者害怕孤独寂寞,住院期间,由于生活单调,与家人及外界缺乏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患者常常易产生被抛弃感,因而导致性格、行为的改变。表现为固执、自尊心强、沉默寡言。

1.5过分依赖:老年住院病人不同程度存在这一心理,但以依赖性较强和长期有人陪护的病人为明显,他们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完全适应了在别人的照料下生活,形成了依赖性,对健康十分不利。

2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慢性病都是很难治愈的,其病程长,无特效治疗,可以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成为伴随患者终生的疾病,这对患者的影响很大,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了解患者的心理,而且要善于对患者心理做出正确诊断,给与心理治疗,针对不同患者个体差异及疾病的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遵循护理程序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2.1心理评估:细致观察了解患者的性格、爱好,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熟记患者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

2.2心理诊断:分析患者心理,提出心理护理诊断。特别提出的是,对老年人而言,心理诊断不是一次完成的,而需要不断完善。

2.3措施实施:

2.3.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理解、关爱老人,入院时主动介绍医院环境和制度,使其心理上有安全感,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嗦给与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

2.3.2对患者高度负责: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知识,取得信任,减少猜疑和误会。交谈中,要讲究方式、程度、对疾病认识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掌握语言、形体和情感传递的技巧。各种操作果断、利索,如遇紧急情况要沉着,冷静,言行上表示信心,丝毫不能流露出不利于疾病的言语和表情,该解释的一定要解释清楚,需要保密的既不能直言相告,又要给予一个可以接受的答复。尽量让他们心情放松,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2.3.3鼓励和赞扬病人:对自尊心强和虚荣心强的老年患者,应以鼓励和赞扬的语气,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让患者乐于接受你的治疗和护理,适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2.3.4消除孤独情绪:对于老年慢性病人而言,由于易孤独、依赖性强,子女平时工作忙等,特别需要医护人员的关心,所以要有耐心,平时多多巡视,在生活起居上多给与协助,多与他们交谈,听取意见和建议,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对护理人员信赖。同时,鼓励家人、亲友常探视,鼓励其与病友多聊天,培养多种兴趣,以达到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令他们消除孤独寂寞的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5鼓励病人活动:发现病人角色减退或缺如时,则耐心向病人说明逐渐增加活动量的重要性,以争取病人合作。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下,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不必要的帮助,根据病人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并循序渐进的加以实施。

老年慢性病的心理护理对于疾病的恢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里只是个人的一些总结和经验,希望大家给于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田衣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a〕《全科护理》2010年第20期

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护理篇4

【关键词】慢性病;老年患者;健康素养;干预;社区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1-200-02

随着医学科技的普及以及群众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我国老年人口比例与日俱增。近些年来,老年人群患有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比率呈持续上升的态势。为此,在社区内推行对患者健康素养的干预刻不容缓[1]。本文运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铁岭市银州区红旗街八三社区慢性病老年患者100例行健康素养的干预措施,对比干预前后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患病比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选取铁岭市银州区红旗街八三社区慢性病老年患者100例行健康素养的干预措施。其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62-89岁,平均年龄(75.3±3.8)岁。干预前100例被调查病患中,有62例患有常见病,占总人数的62.0%;67例患有多发病,占比67.0%[2]。干预前后全部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对比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1.2.1举办社区健康教育讲座: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管理手段较多,主要有定期测量血糖、血压、举办疾病常识讲座等。通过了解和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等疾病的预防常识,老年患者会自觉地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根据临床显示,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减少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病率十分有效。基于此,依靠管理干预,老年病患需每天3次刷牙、饭后3min内刷牙,保证每次3min,每天排便、勤换衣裤,室内坚持开窗通风;饮食上要少食多餐,低脂低盐,粗细粮混搭,多食用水果蔬菜;严控吸烟,众所周知,吸烟是引发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直接因素之一,根据社区老年患者易发癌症、心血管病症的特征,在社区内要进一步拒绝烟草宣传,使吸烟率得以下降,并定期检查烟龄较长患者的健康状况;控制体重,老年患者常会因超重而诱发糖尿病、中风、痛风病、心血管等多种慢性疾病,致死率空前增加,这便要严格减轻体重,避免超重现象;保持心态健康、精神愉悦同样对于老年患者防治常见病和多发病大有裨益,社区要加大宣教力度,通过定期举办老年人群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活动,陶冶情操,使其及时将不良情绪得以排解,以更加乐观、积极的情绪直面生活[3]。

1.2.2科学指导老年患者的运动:老年患者要牢固树立“生命在于运动”的健康理念,根据身体健康情况选择适合于自身的体育运动,以延缓衰老,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品质,改善生理机能。同时,由于社区活动空间有限,老年患者年事已高,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可选择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练太极扇、慢走、倒走、做体操等运动项目,每日坚持骑车或走路25-30min,每周3次则可提升心肺功能,缓解由于年龄所致的骨质丧失,使大脑更加灵活,精神得到放松,体质增强,改善了睡眠质量,有效地减少各类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出现。

1.2.3引领社区老年患者学会自我观察与监测:老年慢性病患者要自主观察和监测,尽早发现慢性疾病症状,进而有效地防范病情蔓延。例如,针对常见的高血压这一老年慢性病,患者要对身体所表现的症状进行及时感应,及时协助社区检测血压,患者同时要形成按时用药的习惯,将血压稳固在适当的水平;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也要加以控制,并定期测量血糖[4]。

1.2.4营造和谐、宽松的护患关系,提高疾病的预防意识对于慢性病的临床健康护理干预需坚持因人而异的原则,针对住院期间的患者积极搞好评估、诊疗与实施工作,立足于症状和病情发展的实际,通过采用“一对一”护患沟通模式,病房悬挂健康宣传手册,发放传单等手段[5],引领患者与同类病症的病友互相交换治疗经验,加强心理的辅干预,在治疗中提高防治疾病的意识。

1.3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p

2结果

经由科学、系统的健康素养干预后,被调查的100例老年患者中,常见病的患病人数下降到22例,占总人数的22.0%;多发病的出现人数下降到26例,占总人数的26.0%(p

3讨论

社区老年人群的常见病主要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脑血栓、糖尿病、动脉硬化和高血脂等[6]。患者患病时常会发生同疾病无直接关联的非正常改变,大都以精神不振、情绪失控为首要表现。择其要者,老年常见慢性病的主要特征有:并发疾病增多,病情相对严重,康复进程缓慢,病程较长;反应异常迟钝、主诉不多。根据老年常见慢性疾病的发病特点及疾病类型,社区要及时进行健康素养干预举措,以患者作为健康干预的中心环节,通过多种切实可行的健康指导、健康诊疗和健康教育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高效的医疗干预服务。本次调查显示,社区健康素养干预对老年慢性疾病的缓解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水洪,龙建.对慢性疾病患者心理干预的思考[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2(04):11-13

[2]黄艳华.120例社区慢性疾病病人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J].家庭护士.2010,10(19):32-34

[3]龚燕青,王珍,杨妍妍,潘蓉,田凌云,刘丽娟.国外老年人常见慢性病自我管理有效性的循证依据[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2,23(01):40-41

[4]张琳,刘新,宁艳花,古博荣.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20(12):54-55

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护理篇5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26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616-02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步入,老年疾病的发生率相应上升,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各方面的负担[1]。老年人各组织器官退变,其中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肌细胞缩小,心脏的排血功能减退;动脉粥样硬化,易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发生冠心病,影响血流动力学改变,加重心脏负荷导致心功能不全,最终发展至心力衰竭。老年人群心血管系统疾病常见的有高血压、肺心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各种疾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并存[2]。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一般基础疾病多,除外心血管疾病,常见合并有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肺气肿等,生活不能自理、肢体活动受限,对疾病的反应较为迟钝。因此老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较高,在住院期间获得良好的临床护理工作,出院得到社区有计划、有组织的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恢复及预后有着重大的意义,保持了护理工作的持续性。本文就我社区的10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探讨综合的社区护理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抽选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卫生服务站管理的10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在65-82岁之间,男性64例,女性36例,其中疾病种类有高血压44例,冠心病38例,肺心病12例,心力衰竭6例;合并有两种疾病以上的患者有88例。

2研究方法

2.1护理方法

2.1.1健康教育召集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集中的讲课,介绍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认识到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社会护士应当在充分了解患者身体情况、自身看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发放相关资料,为患者解疑答惑,避免患者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在此基础上为患者制定康复计划,包括饮食、用药、护理多个方面,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让患者得到更好的照顾。强调患者遵医行为的重要性,能积极主动配合医护工作、坚持用药及调整饮食习惯,利于疾病的恢复[3]。

2.1.2家庭寻访老年人部分缺乏保健意识,或因身体因素不便,抑或是性格高傲独立,未到社区进行卫生咨询,我站护理人员需要通过家庭寻访对老年患者提供咨询服务。为患者提供家庭护理并指导对家属进行相应的护理指导。耐心劝导患者积极应对并尽早接受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抵抗力以及各项功能均呈现一定程度的降低,良好的护理能够有效抑制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在护理方案的制定时,护理人员应考虑到患者的个人实际情况和生活方式,最大限度的抑制、减少并发症。社区管辖内的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要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做好分类管理。有计划的,到患者家中了解患者的病情情况,并进行可行的检查,同时做好详细记录存与档案中。

2.1.3心理护理心血管疾病一般发作时病情较重随时有生命危险,起病较为突然,要充分掌握社区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状况往往很大程度的决定了疾病的恢复、治疗效果。较之于老年人来说,老年人在心理上更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包括抑郁、焦虑、恐惧等等不良心理状况。此外,心血管疾病一般病程较长,患者担心疾病的预后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怕连累家人,心理压力较大。应对老年人的心理异常,社区护理应秉承主动、热情、诚恳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并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各种需求。护理人员应当秉承关怀与耐心和患者建立良好关系,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息,引导其用正确的心理状态应对自身疾病。部分老年患者子女不在身边,缺乏家人的照顾,加之对疾病了解不足,悲观失望情绪较重,往往有听之任之的心态,不积极配合医护工作,因此需要我们护理人员给予更多的照顾,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以积极的状态应对疾病。

2.1.4生活护理社区护理工作,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护理服务,同时还需要注意生活护理,生活护理是关键。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在饮食要求上要求低盐、低脂,老年患者长年以来的饮食习惯难以改变,不利于疾病控制。护理人员应讲解心血管疾病的饮食要求及其重要性,耐心细致反复地做思想工作,引导患者调整饮食习惯,健康饮食。老年患者因其本身牙齿、味觉等因素,进食不便,食欲不佳,应建议其多食易咀嚼、易消化的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同时要避免便秘的发生,必要时可以药物辅助排便,切忌大便用力,容易引起病情加重。

2.1.5用药护理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多有药物治疗,且种类繁多。护理人员应针对个体详细讲解各种药物的作用特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教会患者能正确合理的应用药物,发挥药物的最大效用并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诸如老年人服用心得安可能会突发心力衰竭;服用阿托品可加重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可导致尿潴留等,建议患者发生可能出现副作用及时咨询医护人员,及时处理。在用药剂量上尤其注意老年患者减退的肾功能及排泄能力,严格注意药物的适宜剂量,注意用药期间尿量、血压及神志等的变化。

2.2观察指标进行社区护理前及随访一年后,评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及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肺心病的康复评估分,将护理前后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2.3数据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以p

3结果

经过有计划的社区护理后,随访一年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肺心病的康复评估分与进行护理前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4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老年慢性疾病的患者逐年增多,其中以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最为多见[4]。老年心血管疾病病程较长,预后差,并发症较多,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心血管系统疾病基本属于慢性疾病,病理变化不可逆,多数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长期的病痛,带给患者及家庭加大的压力、负担,影响患者的生活治疗。因患者多数的时间在家庭和社区中度过。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有效的社区护理尤为重要,能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病情进展。

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疾病的患者不断增多,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不断增多,相应的护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关注。护理人员应掌握心血管疾病的特点,了解具体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存在的护理问题,心理、生活、用药等方面综合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为老年患者提供高质量的社区护理服务。此外社区护理,在社区及家庭进行,能衔接患者在医院中接受的护理服务,保持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患者在熟悉的社会心理环境下,能更好的配合医护工作,能明显提高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其生存质量的提高,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一定程度上节省国家卫生资源。

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护理篇6

【关键词】老年病人心理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264-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整体护理的不断推广和深入,心理护理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今天,如何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保障其安度晚年,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重视和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加强其心理护理,不仅能进一步密切护患关系,而且能够促进患者身心的早日康复。

1老年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1.1恐惧与害怕。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经济紧张怕连累家庭,怕给子女带来负担,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产生恐惧和害怕感。

1.2孤独与寂寞。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有的老年人从忙碌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一时失去生活目标,很少言语而产生老而无用的心理,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不善交往,子女不在身边,又抱病在身,就会感到孤独寂寞。

1.3情绪不稳。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不能忍受疾病带来的痛苦及压力,病后前途渺茫,已频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认为是别人带来的,遇到同情语言则落泪,遇到相反意见则唠叨不休或勃然大怒,甚至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在医护人员身上。

1.4依赖心理。老年病人依赖性极强,常担心亲人远离自己,怕病友、医护人员冷落自己,喜欢周围人时刻注意他,希望得到亲人和朋友以及医护人员的关心、问候。而且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去做,形成了依赖性,对康复十分有害。

2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对策

2.1创造温馨、舒适、安全的环境

为老年病人创造宽敞、明亮的病室环境,护理人员主动热情接待,保持床铺及被褥整洁、柔软、舒适,室内物品摆放整齐,避免障碍物绊倒患者。将患者常用的生活用品及药物放在易取的地方,减少引起老年患者不安全的因素。

2.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满腔热情对待病人,要主动找病人交谈,对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关心同情和体谅病人,把患者的痛苦视为亲人甚至是自己的痛苦,“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病人悲观失望时,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鼓励病人,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与孤独猜疑的老年患者及自尊心极强的老年病人沟通时,要加倍关心体贴他们,多采用肯定、鼓励、赞扬的语言,提倡患者之间沟通与交流,相互交流治疗心得体会,这更有利于心情恢复正常心理。对于心情急迫的老年患者应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讲解老年病的原理特征。使其能正视自身的疾病,逐渐走向康复。

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和视力等功能减退,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在与病人交流时尽量避免用医学术语,尽可能用老年患者熟悉的语言讲解。在讲解常用病症等抽象医学理论时要结合实际病例加以说明。针对不同老年患者各个阶段的心理,用同情引导启发鼓励安慰等方法与患者交流。对老年患者要细心有耐心。

2.3做好老年病人的健康宣教

护士要在现有护理知识、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多方面的科普知识和心理知识,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用良好的语言向老年病人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及注意事项。

在实施护理过程中要用心观察,最大限度了解病人的全面情况。掌握病人年龄、职业、工作经历及家庭成员家庭关系情况。弄清楚疾病的病因及家庭病史。入院前治疗情况、体质状况、心理状态,包括性格特点、爱好、饮食习惯规律,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确定确实可行的护理方案。并且要经常开导劝解病人,让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4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

护士应该做到对老人称呼要恰当,言行要有礼貌,举止文雅,耐心向患者解答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患者消除一些内心的苦衷,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隔阂和误会。向患者告知收费情况,征求治疗意见,这样可以使患者积极配合接受医院的治疗。

对老年病人要细心、用心、精心。由于老人免疫力、视力、听力等功能减退,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特别是患者患病后,脾气会变坏、固执、猜疑、乱发脾气,此时需要我们给老年人多一份理解和关怀,对他们要和蔼、温柔,多与其聊天,多听他们倾诉。医护人员要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以及和蔼的言行去关怀体贴病人。

护理人员不能因工作量大而表现出不耐烦的工作情绪,应经常巡视病房,耐心疏导和安慰病人,向病人提供所需的信息,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结构,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细心照顾,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争取病情早日好转。

2.5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

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细化工作要求。根据工作情况值班人员少时酌情安排能力较强的实习生上助班,以确保单独值班的护理质量和安全,避免各类潜在护理隐患。护士长应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描述病情注意客观、准确、连续性。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为防止护理风险提供信息。

2.6强老年护理风险的控制

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护理篇7

【关键词】iCU;老年患者;心理反应;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39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3)26-0062-02

老年患者入住iCU产生的不良心理反应与年轻患者在很大程度上有所不同,他们多数是由于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加重入住iCU,他们往往长期遭受病痛的折磨及沉重的医疗负担,因此,老年重症患者除了身体疾病之外,不良心理也是影响疾病的重要因素。治疗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笔者在对本院iCU老年患者近半年的观察中发现不良的心理会使患者丧失战胜疾病的信心,降低患者对治疗的配合从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加重,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克服不良心理反应,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6月本院iCU收治年龄超过50岁以上的患者89例,排除患者意识不清等情况,共选出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72岁。60例老年患者的主要诊断中aeCopD15例,肺部感染10例,脑血管疾病9例,冠心病和高血压10例,上消化道出血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2例,酒精中毒1例,昏迷查因5例,其中13例使用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对这些患者实施心理评估后针对其不良心理反应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1.2常见的不良心理反应分析

1.2.1恐惧老年患者身处iCU感受到病房的特殊环境,监护仪器及呼吸机等复杂仪器的使用及仪器发出的报警声使患者感到恐惧;长年的疾病折磨及沉重的经济负担使患者及家属都倍感疲惫,而iCU病房往往不允许家属陪伴使患者有“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恐惧;加上年纪已大病情危重使患者感到离死亡已近,当看到同病室病友死亡或者抢救时患者容易产生恐惧。

1.2.2焦虑老年患者入住iCU往往病情危重病程反复。疾病的折磨,环境及治疗带来的不适,担心疾病预后的心理折磨及沉重的经济负担使患者倍感焦虑。由于治疗或疾病的原因患者往往无法进行语言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无法表达,使得患者的焦虑进一步加剧。

1.2.3烦躁不安iCU的工作繁忙而紧张,加之为了便于监护和治疗,iCU没有“时间性”,灯光常明,不知白天黑夜,不能出声,不能活动,这种环境容易使患者不安,产生心理压力[1]。由于病情危重、病程反复、疼痛不适、无法语言交流、无法活动及翻身等,患者往往出现烦躁不安、不配合。

1.2.4孤独和抑郁由于iCU的特殊性使得家属不能陪伴患者,会使患者觉得被冷落产生孤独感。因疾病或治疗的原因患者交谈和活动受限,加上躯体疾病等因素,患者常伴有孤独、抑郁情绪[2]。

1.2.5绝望患者年事已高,身患绝症经过抢救病情不见好转、或因疾病致残,或使用呼吸机忍受机器治疗带来的痛苦。随着时间的延长和病情的反复,患者容易对疾病的康复失去了信心,产生绝望心理。

1.2.6依赖心理患者由于熟悉和习惯了iCU的环境,对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生产了依赖性,不愿离开iCU病房,不愿医护人员离开病床边或者离开视线范围。有的对机器(如呼吸机)、药物(如麻醉止痛药)产生依赖。

1.3应对措施

1.3.1及时评估患者心理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了解患者家庭背景、治疗经过、家庭经济状况、及发病原因,掌握患者不同时段的心理反应及需求[3],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并且有针对性的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及心理护理使其及时从不良心理状态转化出来。

1.3.2创造良好的病室环境病房要定时通风消毒,室内温湿度及光线要适宜,尽量保持环境的相对安静,病房摆设尽量贴近生活具有生活气息。

1.3.3促进患者舒适功能锻炼可以预防血栓栓塞、肺部感染、肌肉萎缩、便秘等,提高患者抵抗力[4]。翻身可以促进患者的舒适同时也可以防止压疮的发生。通过功能锻炼及翻身可以使患者感到舒适,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消除恐惧紧张心理。

1.3.4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医护人员要关心、体贴患者,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尽量满足患者的愿望,保持与患者的密切接触,重视与患者的沟通。在治疗过程中,用关切、柔和的语言简单明了地向患者解释当时的病情、治疗方法,说明治疗措施对疾病的重要性,告知这些措施只是暂时的,让患者相信护士会陪伴在他身边,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

1.3.5减少患者的恐惧、焦虑和烦躁不安医护人员要多观察患者,鼓励患者,多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他们听一些让人放松音乐,尽量让患者处于放松的身心状态。每日安排家属进入监护室与患者接触,给患者以安慰与支持,让患者感到被关心和重视。当患者恐惧焦虑和烦躁不安时,鼓励患者表达出他们的感受、疑虑和要求,让患者有安全感。

1.3.6消除忧郁、绝望心理对于有忧郁、绝望心理的患者,医护人员要鼓励他们从心理上振作起来配合治疗。给患者讲成功的病例,当病情好转时及时告之,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使患者得到心理安慰[5]。引导患者想象美好的事物,多陪患者聊天,与患者讨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并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做一些病情允许患者接受的活动,转移其注意力,唤起他们对生命渴望及留恋。

1.3.7消除依赖心理对于依赖心理,医护人员设法消除患者的顾虑。在护理交往中巧妙的让患者感受到病情正在逐步好转,身体正在康复,进而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转出iCU病房的决心。停用所依赖机器和药物前向患者详细解说停用理由,他相信自己病情确已好转可以停用,告诉患者依赖机器、药物的危害性,动员家属鼓励患者,使患者尽早摆脱依赖心理。

2结果

对60例入住iCU的老年患者进行评估,发现他们均存在一种或多种不良心理。针对不同的不良心理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后取得显著效果,结果见表1。

3讨论

对老年重症患者入住iCU的不良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多一些观察与思考,多一些策略与技巧,多一些理解与关怀,只有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的不良心理反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把心理护理与其他护理方法紧密结合应用,才能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促进老年危重症患者早日恢复。

参考文献

[1]敖海清.心理应激相关疾病的研究探讨[J].中医药学刊,2004,22(8):1414.

[2]金一青.手术前针对性心理护理的应用[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7,21(4):106-107.

[3]李绕波,陈玉兰.一例长期机械辅助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96-97.

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护理篇8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老年人;治疗方法;预防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05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29-02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机体循环系统障碍,而使机体内的组织和器官发生病变,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有呼吸困难、心绞痛等[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寿命显著延长,老年人口已经超过人口总数的10%,心血管疾病作为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目前已成为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原因。老年人心肌、心瓣膜和心内膜、心脏传导系统等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出现退行性改变、而且并存多种影响心脏功能的慢性病,因此研究治疗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特征

1.1老年心血管疾病表现特点①较多复合病变:机体年老,易有多器官、多系统疾病并存,使病情复杂化和加重,使诊断和处理问题更加复杂。②老龄患者对疾病的反应:衰老导致多脏器退行性改变,使老年人的反应性降低,感觉迟钝,发病时自觉症状可能较不明显,易被误诊而耽误处理。老年人记忆或认知功能减退,可能无法准确反映疾病的症状,忘记用药,致使临床医生较难采集完整、准确的病史,导致较高的误诊和漏诊率。

1.2老年心血管疾病症状特点①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老年人由于感觉迟钝,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症状不典型,无痛性病例增多,可突然出现气急、头晕、咽部堵塞感或濒死感。而且老年人胆道疾病发生率较高,原有的胆石症病史可引起误导。②呼吸困难:老年人心脏储备功能差,不但心脏疾病会引起呼吸困难,一些心外因素也常导致呼吸困难。③晕厥或意识障碍:心律失常会引起晕厥或意识障碍,但是老年人常见的急诊脑动脉供血不足或颅内出血常会发生上诉症状,心电图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极其重要。④低血压:老年人压力感受器随增龄有所下降,且自主神经功能不全,突然改变,易发生低血压晕厥。必须指出,不少性低血压患者晕厥倒地时,紧急测量血压可能不低,甚至高于正常,医生需注意测量立位或坐位的血压,以免漏诊。⑤周期性呼吸:又称潮式呼吸,见于中枢神经病变或心力衰竭,常见于65岁以上的患者,提示病情严重。⑥老年患者极易发生疲劳:这种症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一个共有症状。⑦水肿:患者出现下肢或全身出现水肿比较常见,也有一部分患者因心功能下降会出现胸腔积液等。⑧心悸:通常老年患者都会有心悸的症状,尤其是在运动、情绪激动、饱餐后等较为明显。2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

2.1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特点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使机体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和耐受力等与年轻人比较都有一定差异,药物的不良反应率随增龄而有所增加。老年人有多脏器患病倾向,对特定疾病治疗药物的选用、用法等都应更加审慎。

2.1.1老年人药效学特点老年人器官呈老年性改变,功能降低,受体数目减少,对药物的亲和力和敏感性均发生变化。自主神经的反应性改变,机体的内环境稳定调节作用与适应能力下降,因此对许多药物的敏感性增高,药物作用增强,不良反应增多。

2.1.2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点随年龄增长,老年人血浆蛋白有所降低,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减少,可使血浆蛋白结合型药物的血药浓度增加,老年人应用此类药物时宜酌减剂量。老年人肾功能趋于下降,一些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在老年人体内清除缓慢,也应减少用量。

2.2药物治疗因为老年心血管患者的脏器功能逐渐的衰退,对吸收和代谢药物产生负面影响,降低药物的药效,反而会导致机体增强对药物的敏感性。所以,医生在开药时应当详细的讲解用药的方法,指导一些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护士应向患者详细的介绍常用药品的使用方法和数量以及应当注意的事项,对住院病人要求护士有“看药入口”的责任。②针对有视力或听力障碍的部分患者,在用药前必须给予嘱咐和监督。③如果患者服用的药品较为贵重,可根据病情尽量调整合理用药,以减轻其经济负担。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必须了解药物存在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要求病人更好配合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知晓率,这对病情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2.3心理治疗因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抵抗疾病的能力也在逐渐降低,会将自身的症状转化为心理反应,出现紧张、抑郁的不良情绪,消极的面对周围的事物,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以及对疾病的治疗也产生一定的难度,严重时会加重疾病的发展,降低治疗效果[2]。而且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引起心理问题后发生意外事件的频率也增高,容易造成家庭社会的重大负担。所以,针对患有不良心理反应的老年患者必须要开展心理治疗措施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速度快,通常在确诊后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压力比较大,这时需要医护人员及时与患者和患者家属做好沟通交流,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详细耐心的讲解,并重点介绍治疗措施的临床获益和潜在的风险等方面知识,说明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让家属做好心理准备,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消除紧张的心理反应,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必要时可建议患者就诊心理咨询门诊进行心理治疗和疏导。

2.4饮食护理老年化往往伴随着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其中膳食营养因素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可导致代谢进一步紊乱,从而加速老化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所以,老年患者合理膳食有助于防治疾病,增进健康。老年人合理的日常饮食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遵循平衡膳食基本原则,长期坚持不懈;②符合老年人生理变化特点,易消化,粗细搭配。保持清淡,多食用低脂、低盐和易于消化的食物,保持少食多餐。为了补充维生素可多吃水果。禁止饮酒、抽烟和食用刺激性的食物。③合理烹调,合理膳食制度。营造良好的心情和进食环境。

2.5康复锻炼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做一些适当的活动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患者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愉悦感,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心肌供氧。但是,老年患者最好不要在餐后进行过于激烈的活动,特别是对动脉硬化患者,一定要避免做一些突然增高血压的活动,在日常运动中,要尽量匀速、缓慢、轻柔,例如太极拳等。心血管医师要掌握一定的运动医学知识,给予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恢复期正确的运动医学指导。3讨论

针对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大部分都不具有特征性,很容易生发误诊或漏诊。在为老年心血管疾病诊断时,医护人员对其体征、症状和病史等方面应进行详细的询问、查体,特别是患者在没有发生典型表现之前[3]。要求临床医生尽快识别病情、迅速完成初步诊断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措施。首先,应该第一时间进行心电图检查,对于最常见的急性心梗,应有效的避免延误患者的抢救时机。导致急性心梗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冠状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发生缺血而致心肌细胞坏死。如果患者突然出现剧烈的心前区疼痛应当警惕发生急性心肌梗死[4]。首先应该按照急性心梗的病情给予常规处理,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再通过心电图、心肌酶谱等相关检查进行确诊。由于老年患者的排泄功能出现衰退导致肾功能也降低,患者在服用药物时,应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避免出现药物过量或中毒,在服用药物后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对其进行多方面的检查,如尿量、精神状态、胃肠道反应、血压等。总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因为其年龄的特殊性,在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均有其不同于其他年龄段人群的特点,要求心血管医生高度关注和不断探讨、学习、总结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诊治特点,老年患者通过有效的治疗和预防,会控制病情的发展,提高临床好转率及康复率,减少老年患者的身体及精神上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参考文献

[1]maraldo,m.V,Brodin,n.p,Vogelius,i.R.etal.RiskofdevelopingcardiovasculardiseaseafterinvolvednoderadiotherapyversusmantlefieldforHodgkinlymphoma[J].internationalJournalofRadiationoncology,Biology,physics,2012,83(4):1232-1237.

[2]Candicen.Cryne,Jessem.Veenstra,BrandenR.Deschambaultetal.Spray-driedpulseconsumptiondoesnotaffectcardiovasculardiseaseriskorglycemiccontrolinhealthymales[J].FoodResearchinternational,2012,48(1):131-139.

[3]Yewang,m.miriamJacome-Sosa,SpencerD.proctoretal.theroleofruminanttransfatasapotentialnutraceuticalinthepreventionofcardiovasculardisease[J].FoodResearchinternational,2012,46(2):460-468.

[4]Zenengwang,elizabethKlipfell,BrianJ.Bennettetal.Gutflorametabolismofphosphatidylcholinepromotescardiovasculardisease[J].nature,2011,472(apr.7tn.7341):57-63.

[5]王凤超.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浅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5:12.

[6]吴越琼.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03:04.

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护理篇9

【关键词】老年病人;心理护理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老年病人也不断增加,由于老年病人各脏器、组织生理功能、形态、解剖上发生退行性变,表现为生理适应能力减弱,抵抗力下降等衰老现象,因而老年病人大多病程长、恢复慢、易反复、疗效差;老年病人的发病率、住院治疗率比其他年龄组高,做好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包括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以下是我在临床工作中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1心理护理对于老年病人的重要性

老年病人由于受疾病折磨,怕失去独立生活能力,怕孤独,怕久病床前无亲人;如退休病人感到自己不中用,而自怜自弃,丧偶或子女分居感到孤独悲伤,常有性情固执,怪癖任性,一些琐事也大发脾气或抑郁落泪等,除身体器官疾病外,多伴心理障碍。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心态因素,与老年疾病的发生和康复都有密切关系。由于老年病人的文化水平、个人性格、修养素质、经济条件、家庭环境、职业关系和人生经历都不一样,导致老年病人的心态差异很大,对待疾病的态度也不相同,表现为对疾病恐惧和紧张、情绪低落、孤独、烦恼急燥、疑虑恐惧的心理,拒绝服药的心理、悲观厌世的消极心理,出现不配合治疗消极心理往往使内分泌代谢紊乱导致疾病加重,甚至不易康复[2]。以上各方面的因素都可以影响我们对于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而影响到病人对于自身治疗康复的信心。

2老年病人在心理上主要出现的问题及相关的措施

2.1焦虑不安: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3]。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对待这种病人,首先要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然后找出病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制订切合实际的措施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通常情况下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并可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2.2孤独寂寞: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对待这类病人,我们除做好基础护理外,尽可能多增加与患者接触机会,以和蔼礼貌的语言和患者交流,以热情、乐观的表情去感召患者,驱除其寂寞情绪,有针对性地将同病室的病人集中起来参加一些活动,并向病人讲解交往的好处和方法,鼓励他多和别人接触。经过一段时间,病人和病友们建立了感情,就不再感到孤独寂寞了,最终达到心身护理最佳效果。

2.3悲观消极: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尽量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对他的关怀,并盼望他们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

2.4疑病:因为老年人身体状况的原因,患病后极易往坏处想,一旦遇到久治不愈、疗程长情况,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此类病人多具有固执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心理特点。表现为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状况,整日提心吊胆。对此我们应采用疏导的方法,耐心地向病人解释发病机理、短时间内查不出病变或不能治愈的原因,并佐以实例说明病人所患疾病为普通疾病,本院完全有能力、有保证治愈该病,使病人心情逐步舒畅起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2.5情绪不稳: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对此类病人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给以周到的服务去感动病人,使其改变态度。

2.6过分依赖老年住院病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一心理,但以依赖性较强和长期有人陪护的病人为明显[4]。他们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完全适应了在别人的照料下生活,形成了依赖性,对康复十分有害。护理中要耐心向病人讲解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不必要的帮助,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在家属陪护下鼓励病人做生活自理训练。

2.7其它:对绝望和恐惧心理的患者,应树立高度责任感和同情心,不回避矛盾,积极主动的帮助、启发患者正视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如遇到患者入院后心理情绪极度不稳定,拒绝饮食,不配合治疗。我们应主动与其谈心,向其家人了解其患病历史情况和家庭情况。有针对性地反复开导,劝其积极配合医护,服从治疗,敢于同命运抗争等。最终达到缓解患者绝望与恐惧的心理,积极配合治疗的目的。

3老年病人的护理体会

通过心理疏导,进行心理护理,绝大多数病人、家属能和医护人员愉快地合作,对大手术、创伤的耐受基本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1)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我体会到护士接触病人的机会最多,护士的言行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影响较大。能解除病人焦虑、孤独的心理是护士重要职责所在。

(2)帮助老年病人认识、处理好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关键。

(3)护士工作质量直接影响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熟悉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还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才能获得病人信赖,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愉快地接受治疗,配合治疗,使之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昌杰.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10(3):10-11

[2]邵永春.内科整体护理中的健康教育.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1999,5:9

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护理篇10

【关键词】老年病人身心特点心理问题护理原则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64-02

1老年人的身心特点

1.1生理功能减退

1.1.1人体衰老全身组织器官退行性改变,功能下降,以心脑血管疾病最为多见,发病块,病情危重,病程长,且反复发病。

1.1.2老年人多半听力下降,视力减退,动作缓慢,语言不顺,会给接诊人员询问带来困难。

1.2心理变化老年人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情绪不稳,患病后易产生焦虑、紧张、抑郁、恐惧等不利于疾病的负面因素。

2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

2.1焦虑不安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易患许多慢性疾病,由于对身体健康问题的担忧,惟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给家人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而焦虑不安,甚至夜不能寐,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加重了躯体疾病,造成恶性循环。

护理原则:解释一支持一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如癌症患者除外),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例1:男,60岁,“以心源性晕厥”首次入院。患者以为自己得了严重的心脏病或是脑血管病,因此焦虑不安,经用上述原则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了理想效果,确诊后二周出院。

2.2孤独寂寞老年人特别害怕孤独,喜欢与自己的儿女们聚居。住院期间,断绝了同他人的交往,加之子女都忙于自己的事物,对老人缺乏关心照顾,故产生孤独寂寞感。久而久之便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护理原则:护士对待老人要多询问,增加同他们的接触与交谈。切记对他们冷淡和疏远。指导家属及子女多探望老人,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看电视等。

例2:男,68岁,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病人很少讲话,独自活动,常在床上长时间静卧。我们就主动同他交谈,有针对性地将同病室的病人集中起来参加一些活动,并向病人讲解交往的好处和方法,鼓励他多和别人接触。经过一段时间,病人已和病友们建立了感情,不再感到孤独寂寞了。

2.3恐惧紧张主要见于病情加重或癌症病人,认为病入膏肓,正向死亡靠近,与求生的本能形成强烈冲突,因此产生恐惧紧张。

护理原则:对这类病人要给以更多的同情,护理要更加细心,服务周到,言行要谨慎,不要让病人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同时向病人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可以减轻恐惧心理。

例3:女,68岁,肝硬化,病情加重,腹痛、恶心呕吐症状加重,并伴有呕血及便血,病人异常恐惧。我们在加强医疗护理措施减轻病人痛苦的同时,告诉病人这是胃溃疡出血所致,随着上述症状的缓解,病人也减轻了心理压力,恐惧感消失。

2.4悲观消极人到老年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会给社会家庭带来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护理原则:关心一支持一鼓励。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治疗过程中要先战胜自己。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都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例4:女,63岁,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伴消化性溃疡”而入院。平素生活能力很强,患脑血管病后左侧肢体功能未完全恢复,又患了消化道溃疡,思想负担较重,认为自己年龄偏大,恢复无望,遂产生悲观心理,甚至有轻生念头。经与家属配合,挖掘老人的心结,讲清道理,积极配合治疗并加强营养和功能恢复训练,经三个月的住院治疗,生活能够自理。

2.5情绪不稳多见于脾气急躁,易激惹,爱挑剔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

护理原则对此类病人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给以周到的服务去感动病人,使其改变态度。

例5:男,71岁,冠心病,总是嫌别人讲话声音大,护士打针太疼,动作不轻柔而大声斥责。对此,我们不计较,反而更加关心他帮助他,在护理操作中动作更加柔和细致,病人很受感动,后来向我们再三道歉。

2.6疑病在老年病人中较为多见,此类病人多具有固执、吝啬、谨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为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如有点不适,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

护理原则:有充分依据的适度保证一疏导一解释。

例6:男,65岁,以“高血压原因待查”入院,一周后血压恢复正常,查无器质性病。然而病人自觉身体多处不适,但又找不到病因而感到很不满意。对此我们采取疏导的方法,耐心向病人解释血压升高而住院期间查不出器质性病变原因,说明与病人入院前一天晚上熬夜和劳累有关,并做了适度的保证,二天后病人高兴出院。

2.7怀旧童返心理老年人喜欢追忆往事,留恋老同事,对有的人或事反复的向人叙说。有的老年人爱吃、爱玩,言谈举止表现得非常天真幼稚。

护理原则:护士在接触病人时应耐心倾听他们的讲述,不要嫌弃他们嗦,不要冷硬顶撞和嘲讽打击,对其应表示理解同情。与老年人交谈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注意时间和周围环境,防止其因精神上不能承受而出意外。

例7:女,74岁,肺心病患者,经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后又住进一位和他年迈相仿的老年患者,两人每天相互倾诉,感叹过去的物是人非,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对医生护士的工作也能积极配合,病情很快好转,不久痊愈出院。

通过临床实践证明:老年人感情脆弱,易激动。在某种意义上讲,老年心理护理比躯体护理更重要,其临床效果有时可达到甚至超过药物治疗效果。因此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对于心理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护理上能给患者提供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为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创造最佳条件。

参考文献

[1]邱霞,任宝华,肝炎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康复[J].中国医药导报2006,3(1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