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教育管理的模式十篇教育管理的模式十篇

教育管理的模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5:29

教育管理的模式篇1

关键词:教育管理政治模式利益冲突

一、政治模式中的利益冲突现象

政治模型由斯坦福大学的学者维克多・鲍德里奇(J.VictorBaldridge)基于纽约大学的个案研究而率先提出。鲍德里奇想探明:大学是如何进行决策的?他假设:大学的管理是一系列有关关键性决策与长远性政策的复杂结构与过程。[1]政治模式(politicalmodels)是包括那些把决策作为协商过程的理论。这些理论假定,组织是一个政治舞台,其成员通过从事政治活动谋求他们自身的利益。[2]作为一类教育管理理论,政治模式认为学校组织实质是社会组织,组织成员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不同,因而冲突在所难免。这些冲突常常围绕着资源问题,即冲突集中体现在基层部门实现其专业目标所期望得到的资源与组织领导层准备提供给他们的资源的基础上。[3]政治模式将学校组织的各项群体活动看作一个个微观政治系统,主要着眼于学校的政治运作和决策过程。在这个学校组织下的微观政治系统中,由资源的分配所引发的冲突不可避免。决策的“有限理性”理论认为决策者不可能知道所有可能的决定,以及这些决定的后果,组织的总体目标不唯一确定,而组织的资源分配也不能以最优化的方式进行。同时,组织资源的有限和稀缺也决定了政治组织中利益个人或群体争夺资源的必要性和剧烈程度。

在教育管理活动中,仅仅发现问题从而进行描述和解释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如何化解冲突保障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政治模式中,协商与谈判是化解冲突的途径,组织是在一系列动态的冲突、协商谈判、妥协与决策的活动中完成组织的决策活动。决策过程的动态性是组织中利益个体或群体之间不断博弈的结果,而这种政治博弈并不是单回合的博弈,利益群体所形成的联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利益博弈过程中,个人或群体成功将自身期望和目标转化为整个组织的目标或者成功影响组织的决策过程与结果后,新的冲突环境将因为不可避免地损害到另一部分人的利益而产生,组织活动中的利益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博弈过程将不断进行。同时,由于利益群体的建立只是为了影响组织的一个决策过程甚至是决策过程中的一个小环节,利益群体的建立具有临时性和不稳定性。当群体成员的利益诉求不一致时,这种临时性的利益群体随时都会破裂而重新因新的利益诉求而形成新的利益群体。政治模式所体现的决策过程的动态性和不稳定性导致了组织总目标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按照这种理论,教育管理的组织目标的确定总是取决于在组织政治博弈活动中取胜的那个群体或群体联盟,组织目标必须反映这些群体的利益诉求并最终反映到组织的政策和方针上。政治模式下组织目标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是政治模式的重要特征。

二、政治模式中的利益冲突解决机制

1.冲突理论

学校组织下的微观政治活动中,利益群体间的冲突不可避免。政治模式强调组织中冲突的普遍性……冲突在促进组织健康发展方面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因素,但重要的是应区分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4]社会学的冲突理论强调人们因有限的资源、权力和声望而发生斗争是永恒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变迁的主要动力。[5]社会学的冲突理论用以解释和分析学校组织政治群体的冲突现象,以及认识组织的变迁,非常有启发意义。

2.权力的概念

组织权力可以分为权威和影响,权威是正规组织所授予领导的法定权力,也包括被立法所支持的进行决策的法定权利。影响代表了一种干预结果的能力并依赖于个人的人格特征和专长。鲍德里奇对政治模式中组织领导权力的划分沿用了科层模式中正式权力和学院模式中专业权威并行的方法。在学校组织中,重要的权力形式有职位权力、专业权威、领导者人格魅力、信息掌握、强制性权力和奖赏资源控制等。

在组织中,每个团体和个体都拥有各自资源,有其在组织决策上的发言权。组织的权力分布理论告诉我们,在政治组织中,各利益团体或者个人并没有绝对的权力,他们的权力时时受到其他的团体或个人由自身权威和影响所构成的权力的挑战。因此,权力的冲突和制衡在所难免,在冲突中拥有绝对优势的权力团体或个人就自然成为组织决策的实际决定者和最大受益者,而不能取得绝对优势的一方则要寻求与其他政治势力的合作,形成联盟或利益群体,以期达到影响组织目标的目的。

3.博弈理论

在管理科学中,博弈论是根据信息分析及能力判断,研究多决策主体之间行为相互作用及其相互平衡,以使收益或效用最大化的一种对策理论。①博弈理论的“囚徒困境”现象是非零和博弈的典型例子,该现象说明反映个人的最佳选择并非团体的最佳选择,个体在作出选择的时候要追求符合双方利益的方式。托玛斯・谢林(thomasSchelling)所著《冲突的策略》提出有关冲突的零和理论(Zero-sumtheory),认为博弈中各方的收益或损失的总和不是零值,在这种状况时,自己的所得并不与他人的所失的大小相等,博弈双方存在“双赢”因而进行合作[6]。在涉及组织的资源分配等问题上,政治模式下的政治团体和个人采取利益博弈的方式化解冲突。在高等教育组织中,组织博弈的结果是实现双赢乃至多赢,从而保证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外部强制力量的引入

如果把组织弈现象看作是教育组织的内生性特征,那么外界强制力量的引入在利益冲突的解决上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设想在学校的组织情景中,来自上级的行政命令或强制执行的规章制度制定组织目标和计划,决定组织的资源分配等问题。此时政治模式中各利益群体权力和利益的博弈机制就会失效而代之以服从组织的规章和制度。

三、政治模式中利益冲突解决机制存在的不足

1.导致组织决策的不稳定

政治模式中利益冲突解决机制提示我们,组织的决策受制于组织中的优势权力群体,并在政策、方针制定以及资源分配即组织决策实施上体现其利益诉求。政治模式下权力和冲突的过分强调很有可能造成组织决策的不稳定。

2.影响组织决策的效益和效率

交易成本理论②提醒人们关注组织决策过程由于谈判和协商所造成的成本问题。同时,由政治模式下各政治组织和个人之间冲突的普遍性所导致的不断谈判和博弈的努力影响组织决策的效率。政治模式关注组织中的微观政治活动,关心组织决策的形成过程,以及组织目标的确立过程,却忽视了组织决策的效益和效率问题。

3.忽视学校和院系的决策力量

政治模式设想,组织被分割成追求各自独立目标的小团体,这些组织的基层群体争相确立自己政策目标的权威并力图得到组织对其目标的认可。传统科层模式下学校和院系监管和决策力量的缺失会加剧组织的内耗,不利于组织的正常运行。

4.由于强调冲突而忽视专业合作产生共同结果的可能性[7]

(陈述略)

四、结语

政治模式以冲突、利益群体(联盟)、权力为核心概念讨论了教育管理中的微观政治活动,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模式,为解释和分析教育管理活动中普遍存在的政治现象提供了理论指导。政治模式在此基础上对组织中的利益冲突解决机制作了颇有见地的分析,符合管理实践。不可否认的是,政治模式下的利益冲突解决机制也存在诸多不足。作为一种理论,政治模式不是科层模式和学院模式的替代物,但它确也为教育管理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可供分析的理论框架。

注释:

①该定义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②交易成本指达成一笔交易所要花费的成本,也指买卖过程中所花费的全部时间和货币成本,包括传播信息、广告、与市场有关的运输以及谈判、协商、签约、合约执行的监督等活动所费的成本。这个概念最先由新制度经济学派创始人科斯(Coase,R.H.,1937)提出并引入到传统成本之外的经济分析中。

参考文献:

[1][6]林杰.美国院校组织理论中的政治模型――以鲍德里奇的个案为原型[J].高等教育研究,2007,(9).

教育管理的模式篇2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教育管理模式

一、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是时展的标志性产物,其责任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然而,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分为以下四点:第一,目前还有部分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存在问题,其在教学管理中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校长和其他领导制定教育计划,由教师负责具体实施,这样,教师并不能对“人”有着全面认知,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因此,提升教师职业素质迫在眉睫。第二,学生主体地位偏低。小学教育还处在教育知识被灌输的阶段,学生不能主动学习,更加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日积月累,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阻碍教育的发展。第三,在小学教育中,学校领导及教师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大部分小学生只会解答书本上的问题,不能活学活用,将问题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更不能举一反三,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1]。第四,我国目前依然是应试教育的学习模式,即使开展课外活动也是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而不是寓教于乐,实现学生的价值。

二、提升“以人为本”理念下教学管理模式

(一)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先决条件。“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实现全面发展。小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其思想意识决定着社会的发展走向,只有拥有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带动社会的进步,实现其人生价值[2]。因此,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是学校的职责所在。例如,在教师业余时间,将其聚集在一起,彼此之间交流教学心得,然后由教师群体投票,进行先进教师的评选,最后对先进教师进行表彰,带动其他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或者举办职业技能大赛,让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趣味讲解,由学生进行投票,教师们可根据投票结果对自己的讲课方式加以调整。

(二)充分尊重学生地位

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小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地位。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认真讲解,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找到解决方法。在运用情感教育引导小学生成长的同时还要注重其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可通过营造班级氛围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例如,不定期进行班级会议,与学生面对面沟通,缩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对于犯错的学生,不要急于批评,找到其犯错的原因并指导改正,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要进行鼓励与表扬,让学生们时刻充满自信,使学生获得认同感与满足感。教师要结合“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融入学生生活中,让学生倍感亲切,而不是惧怕。

(三)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因素,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例如,小学生还处于求知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学校领导就可以利用这一特点举办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们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实现文化素质的提升。还可将校园文化制作成动画片,将校园文化编写成歌曲在校园里传唱,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要顺应学生的成长规律,选择有价值的主题,这样才能对学生造成积极的影响,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

教育管理的模式篇3

关键词:高校远程教育管理模式探究

管理是社会系统有效运行的恒常要素,有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地方就有管理的参与,就会形成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模式。教育是社会系统的基本实践活动,从私塾教育、课堂教育到远程教育,都有管理活动的融入,都要求有相应的教育管理模式。本文主要探讨研究高校远程教育的管理模式。

一、高校远程教育管理模式分析

高校远程教育即网络教育,是一个新生事物,它不仅仅是建立完善信息传输系统,建好媒体、资源等就能实现,还必须有相应的支持服务系统和相应的管理机构提供这些服务支持和管理才能实施。目前,普通高校发展远程教育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基本上是套用了校内面授、函授管理模式。对于规模大、学生人数多的高校,一般采用成立“远程(网络)教育学院”的管理模式。

网络教育学院组织结构如上图所示,即在学校的领导下设立远程(网络)教育学院,由其包揽远程教育一切业务的管理模式。由远程(网络)教育学院承担从注册到日常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学生毕业的全过程管理,实施多点交互实时教学(授课教师与多个站点学生进行交互式现场教学,多个站点学生和教师间以及各站点学生之间能进行讨论、交流等)或多点交互非实时教学(多个站点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交互式学习,多个站点学生和教师间以及各站点学生之间能进行讨论、交流,但不是现场实时的)。校外教学站主要是配合远程(网络)教育学院进行学生的日常管理、组织教学和安排考试等。确保远程教育顺利有序的开展,不断提高远程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是远程(网络)教育学院承担了从学生入学到教学、毕业的全过程管理工作,便于统筹规划、安排,工作比较容易协调,但由于学院内部各部门是业务相对独立,各管其事的“实权”及具体办事部门,教学站要接受所有部门的工作安排和要求,容易造成多头指挥和领导,不利于教学站各项日常管理工作,降低了办事效率,使远程教育工作受影响。

普通高校的远程教育所采用另外一种管理模式是在学校统一领导下的二级学院、校外教学站两级管理模式。二级学院主要负责组织制定各专业的培养计划,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办法,按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和教学质量监控,学生的学籍管理和发放毕业文凭等。教学站主要职责是配合二级学院进行学生管理,组织教学和安排考试等。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是二级学院内部各部门之间业务划分细致职责明确,缺点是由于涉及到二级学院以外的其他部门较多,不便统筹规划工作协调难度大,资料分散,不便研究总结,使远程教育工作受影响。

二、对高校远程教育管理的深入思考

1.高校远程教育要加强质量管理

高校远程教育能否成功,质量是关键。高校远程教育的管理模式必须要以质量为目标和出发点。从远程教育的实际运行来看,教学质量与经济利益的矛盾始终是困扰办学主要问题。现无论高校远程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还是教育技术,没有质量的教育是一定要失败的。怎样保证和提高高校远程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现在和将来的永恒主题。

2.高校远程教育要加强安全管理

internet是一个开放的网络,安全性差,internet的远程教育系统中必须解决开放性与安全性之问的矛盾,使系统既有良好的开放性,又有较强的安全性,防止非法入侵,防止数据被非法篡改、破坏等。对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以保证系统的安全。

3.进一步完善高校远程教育管理模式

远程教育的巨大优势为高校教育培训展开了光明的前景,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共识。但是,教育产品自动化的难点在于其传输过程。这个过程的完成不仅需要教授与学生双方的共同参与和双向交流,而且要求教学双方在个人的层次上产生一种情感的默契。这一基本事实对现行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有必要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的反思:高校远程教育管理模式该如何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建江,薛晓东.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

[2]李向引.探析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教育管理的模式篇4

关键词和谐社会;成人教育;管理模式

在和谐社会背景下构建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这篇文章先是简要探究成人教育具有规范性、整合性等特点,随后根据成人教育教学团队素质偏低、成人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管理模式不一致等和谐社会背景下成人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和谐社会背景下构建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

1简析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成人教育管理

1.1成人教育管理的特点

(1)成人教育具有规范性。在教育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成人教育从制度法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多个领域对教学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化管理,使其教学效果更为严谨。(2)成人教育具有整合性的特点。成人教育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特殊性,其在制定教学方针与计划时需要综合协调各方面因素,促使其管理机制更加科学[1]。

1.2和谐社会背景下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的构成要素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成人教育管理模式主要由科学管理目标、完善考核体制、有效激励模式等三部分要素构成。通常来讲,传统的教学管理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为主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必要的技能,不同于传统教育管理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目标以学生终身教育为主,其更加关注成人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成人教育教学的考核体系既要考核学生教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靠充分考量学生教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其主要由于考核体系与考核手段两部分组成。有效的激励模式通过成人行为导向目标的制定来指导学员朝向既定目标努力,以此达到成人教育和谐的发展局面[2]。

2和谐社会背景下成人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成人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管理模式不一致

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理念是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是现在大多数高校都将学历当作衡量国民综合素养的重要指标,进而忽视教育自身的根本特点。经常会出现教学管理理念与教学改革要求不相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等现象,没有将成人教育的独特性遇特殊性考虑其中,进而限制了成人教育的长足发展与进步。

2.2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与学生基本诉求相违背

首先,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使国民的成人教育诉求也呈现高要求与高标准的发展趋势。但是现阶段成人教育的管理模式与教学基础设施建设都不够完善,其工作岗位定位与职业分配也不够明确,成人教育的学生经常都处于繁忙的工作状态,其工作时间与学习时间难以进行有效的调整,使二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其次,现有的成人教育体系与成人的基本教学需求不相一致。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体现:成人教育教学教材偏重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训练、成人教育课堂主以传统灌溉式方式为主,缺少互动性与沟通性、成人教研者教学理念较为落后,在课堂上没有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地位[3]。

2.3成人教育教学团队素质偏低

大多数学校都将教学发展的重点放在普通教育教学管理层面,逐渐形成了以普通高等教育为主,成人教育为辅的教育发展格局。且随着成人教育发展规模的逐渐扩大化这种教育管理模式仍旧未有所改变。与此同时,成人教育教学队伍工作人员的老龄化、高素质工作人员的缺失都成为制约成人教育发展与壮大的重要因素[4]。

3和谐社会背景下构建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

3.1在成人教育管理中融入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

和谐社会背景下成人教育的本质与核心就是根据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与用人需求为成人教育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教育服务模式。因此,在和谐社会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融入成人教育管理之中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有关部门在开展成人教育时应该给予成人教育者充分的自由,让其自主选择要学习的内容并亲自参与到教学设计环节中,充分调动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主动性;其次,成人教育机构还应该在内部构建一个适合成人进行终身学习的和谐教学环境与管理体系,充分满足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诉求,为和谐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最后,成人教育的有关管理人员在构建成人管理模式时,还需要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素融入其中,逐步树立教育服务意识、市场竞争意识[5]。

3.2将创新理念与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相融合

当下若想在和谐社会背景下构建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就必须要从管理理念上进行改革和创新。首先,成人教育的有关工作人员应该紧随时代的变迁不断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通过先进管理理念的学习来丰富自身知识体系结构。只有不断创新成人教育管理理念与管理体系才可以保证成人教育工作开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其次,若想有效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就必须要构建科学严谨的教学管理体系。总体来讲,成人教育教学工作应该以成人为核心构建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教学管理制度,一方面来讲可以给予教师成人教学工作充分的自由与广阔的教育空间,使教师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成人教学管理工作中;另外一方面,还可以让教师在成人教育中充分意识到自身的职责与使命,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平与职业素养,促使成人教育管理变得更加科学化与专业化[6]。

3.3以终身服务理念的融入来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

在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若想有效提高成人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要充分意识到教育管理者自身的角色定位,通过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来促进成人教育管理的人性化与高效化。首先,为保证成人教育教学内容的全面化有关工作人员应该从学生选课、考试、成绩录入等多方面提供优质化的服务,使学生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其次,成人教育的有关教学人员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将实践性、创新性等要素融入课程设置与教学设计环节之中,突出成人岗位职能培养的重要性。最后,成人教育的有关教学人员还需要在内部构建完备的教学监督管理评价体系,通过教师间交互式的教学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自我评价等多种模式的开展来促进成人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7]。

3.4将全面发展理念与成人教育管理相结合

和谐社会背景下科学有效的成人教育管理体系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学管理人员。对此,成人教育机构应该将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的理念融入到管理模式构建方面,逐渐培养出高素质的教研队伍。对此,成人教育机构的有关领导人员在对教研人员进行招聘时,要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教研人员的工作素养与专业背景层面,在对工作人员进行招聘后还需要定期对其开展管理理念与教研模式的相关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其职业素养与服务水平[8]。

4和谐社会背景下构建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的现实意义

4.1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成人教育是促进终身学习理念贯彻落实的重要途径

成人教育主要由高等教育、网络化教育、自主考试、远程教学等多个部分构成的。总体来讲,成人教育不同于一般性教育其是在没有任何政府性资金补助与投资的情况下逐步发展而来的,其以自身的拼搏与努力承担了社会教育补偿的公共职能,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复合型人才,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促进了社会性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4.2成人教育是促进和谐社会教育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的文化教育,将我国各类教育资源与教育类型进行有机结合构建成完善的社会教育体系,既是满足社会各个阶层共同文化需求的要求又是贯彻落实终身教育的重要措施。成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科教兴国战略以及终身教育理念的实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广大国民的再学习提供一种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

教育管理的模式篇5

关键词:基础教育科研;管理新模式;提高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19-03

基础教育科研工作是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科研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教育科研管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工作。因此,学校科研管理必须强化策划意识,在调查了解的前提下,我们在对学校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主客观条件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做出科研管理的构思和设计,全面加强学校科研管理工作,把科研管理工作做到最佳。

一、现状分析

由于坚持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之路,随着教育科研的发展,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已取得一定优秀的成果,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学校还存在着科研管理薄弱等问题,例如:教师科研意识不够强;课题实验研究过程管理不规范;课题研究出现重“大”轻“小”的现象;有些科研课题不能够从教育实践出发,去解决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问题;甚至有的课题出现只立项,不研究,只开花,不结果的现象。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教育科研的发展,也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可见,加强教育科研管理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此课题的提出,对加强教育科研管理,解决教育科研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促进教育科研规范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探索教育科研管理新模式,目的是使科研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原则

构建基础教育科研管理新模式,坚持以邓小平关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构建科研管理新模式,促进学校“教科研一体化”的发展,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做出新的贡献。我们提出以下几个粗浅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坚持“三个面向”,全面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构建基础教育科研管理的新模式。

2.科学性原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科学方法论为指导,使教育科研管理科学化。

3.整体性原则。教育科研管理要充分发挥整体功能的作用,全面管理,全方位实施。加强教育科研组织管理,强化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健全教育科研制度管理,优化教育科研队伍管理,搞好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实现教育科研整体优化。充分发挥指导与检查的作用,使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员齐抓共管,齐心合力,共同做好教育科研管理工作。

4.主体性原则。管理者的对象是广大教师,是搞好教育科研的主力军,从突出主体地位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应该是参与教育科研的主体,但也是参与教育科研民主管理活动的主体。因此,在科研管理过程中,要注重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管理的积极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主导性原则。突出以教育科研管理为主导,学校的校长、科研副校长、科研主任、教导主任的主导作用应得到充分的发挥。

6.实效性原则。坚持实效性原则,是解决重口头、轻实践以及实现教育科研管理实效性的重要原则。必须要抓实,要实干,见实效。

7.有序性原则。教育科研能否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有序化的过程管理至关重要。选题、论证、开题、实施、中期成果总结、终端成果验收以及成果交流与推广等,必须周密组织,有序运作,取得圆满的效果。

8.发展性原则。坚持发展性原则,实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实现教育科研工作不断发展和创新。

三、管理模式

在基础教育科研管理新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中,我们深感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思想,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其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对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建立教育科研管理新模式,促进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

1.建立“一体两翼”的教育科研管理体制。建立以教育行政管理为主体,以科研管理、教研管理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教育科研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的确立,有利于提高“教科研一体化”的管理水平。

2.构建校本科研“三位一体”管理新模式。所谓校本科研“三位一体”管理新模式,即以科研为先导,提高教育科研管理水平为重点,实行校、处、组“三位一体”管理新模式。“校”指学校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统一筹划,全面指导,强化管理。“处”指科研处,教导处明确分工,密切合作,具体组织,实施管理。“组”指教研组、年级组,是基础的教科研活动单位,要扎实有效地做好科研、教研工作。

“三位一体”管理新模式的确立,解决了学校科研管理以校管为主的单一管理问题,学校教育科研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提高了教育科研的管理水平。

3.加强对教育科研的管理。学校要加强对教育科研的管理,设立科研管理机构,健全与教育教学制度相配套的科研管理制度。加强对各级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重视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在校本科研中引导教师应用科研成果,结合教育教学的实践进行再研究,使成果得到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管理策略

1.加强教育科研思想管理。通过理论学习、信息交流,对教师进行科研思想教育,端正其思想认识,纠正搞科研神秘论的错误思想,打消教师的畏难情绪,消除功利思想,树立教师的教育科研新观点、新理念,形成崇尚科研的良好氛围。

2.实行教育科研目标管理。以建立新的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教育科研质量为目标实行管理。

3.健全教育科研制度管理。学校制订《教育科研五年规划》、《教育科研工作制度》、《关于对教育科研成果奖励的暂行规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教师科研工作考核办法》、《学术论文评审的管理办法》、《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办法》等各项制度。健全学校、处、组三级科研管理网络,明确职能,层层落实,确保各项科研制度的有效实施。

4.强化教育科研队管理。学校搞教育科研,首先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帮助教师正确认识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正确认识搞科研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其对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价值。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听课、学习、交流先进经验信息,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举办科研讲座、沙龙研讨和成果交流,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建立一支既善教又善研的科研队伍。

5.狠抓教育科研过程管理。在各级科研课题实验研究过程中,加强检查、跟踪指导,引导研究人员认真对课题进行研究,避免出现“只立项,不研究;只开花,不结果”的现象。

6.搞好教育科研成果管理。课题研究终结后,要聘请专家组对课题成果进行验收鉴定。同时,学校要及时做好科研成果评价、推广和应用工作,不断提高教育科研质量。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和科研水平。

教育管理的模式篇6

关键词:小学教育学校管理以人为本模式

学校应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本着敬重、关注、鼓励、发展的原则发展教育事业。

一、小学传统经营模式的弊端

(一)小学传统经营模式阻碍了学生和教师的个性发展

在传统经营模式中,教师的职责是传授知识、教导学业、解答问题以及塑造、培养学生的个性。一直以来,教师都固守这个理念,不偏离教育的主要内容传授知识。而学生本着不脱离学校制度、服从纪律的原则,也坚持死学书本上的知识。由此便导致了师生的个性在传统教育经营模式下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

(二)小学传统经营模式对学生品质多面发展的抑制

应试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教育,以分数为标准评判学生的优良和教师工作能力的强弱。这就造成了教师狠抓考试学科教育、学生看重考试学科学习的问题,从而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抑制了他们个性的发展,阻碍了科学进步,其培育的学生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三)小学传统经营模式不利于管理人本身的全面发展

小学传统经营模式下,主要是学校领导者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传达给教师去执行,而教师在对学生的管理上只能生硬地套用学校规定的管理制度,这就使教师的管理思维和专业素养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对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很不利。

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在小学教育中的探讨

(一)构建融洽的校园文化,关怀教师的精神生活

构建融洽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和管理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点、师生素质和教育思想,是校园间文化差异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正确引导师生的价值观念,使其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校园不仅是师生授教的地方,也是其生活的主要场所,所以在构建融洽的校园文化时,学校应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如小学校长可组织师生创建具有观赏、教育、科学意义的校园文化站,展览学生的优秀作品、教师的科研结果。这不仅发挥了教师的潜力,也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只有这样,为师生提供人文关怀,给其一个健康和谐的、具有人情味的空间,才能使他们有意识地、更好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与此同时,处理好管理人、教师、学生三者的关系也尤为重要,这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团结性和凝聚性。

此外,教育系统的变革也应追随时代步伐,学校管理者在思想和理念上要与教育变革同步,力争达到创新发展的高峰。

(二)在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应该有宽容心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在教育初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富有宽容心和爱心,师生的交流应在相互尊重、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现在小学生的个性比较张扬,在课堂上比较难管,会经常出现不认真听讲的情况,以至于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进一步的学习。对此,教师应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但不应该疾言厉色,将学生逐出课堂,而应宽容对待学生,用师爱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使他们体会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这样,学生才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创造一个以人为本的教育文化环境

学校在创办一个以人为本且具有开放特点、专业性、服务性的管理模式时,应把管理看作文化来展开。把校园中人的想法作为根本,创造一个以人为本的教育文化环境。在教师方面,学校经营者应加大教师在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方式上的力度,对其提出的看法慎重考虑,积极采纳,以打造一个可畅所欲言的校园氛围;在学生方面,教师应有宽厚的胸襟、和蔼的态度,能够接纳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并能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开发、拓宽他们的想象空间。

(四)对学生展开人文教育管理

在小学初级阶段,学生的思想观念还不全面,对于人生、社会、价值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他们具有很大的发展性。以在校学生为对象,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做好创新发展教育事业,学校经营者应对学生的特点、个性有深入的了解,结合学生实际,同时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新求知性,在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给予其人文关怀,从而促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多个方面发展。

(五)对教师展开人文教育管理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一个主要原则是参与。以学校教师和职工为对象,开展人文教育管理,其对象在管理中应占据主导地位。学校任务的实施,都离不开教师和职工。学校管理者应鼓励教师运用不同的方法参与到学校人文教育管理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总体来说,为了达到小学管理的全面性、科学性,充分发挥其对小学生教育的意义,学校经营者应时刻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不断创新办学模式,以加快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教育管理的模式篇7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管理;医学高等教育

一、pBL教学模式内涵与特点

首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pBL教学以重能力培养代替单纯知识传授,以综合课程代替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代替以教师为教学活动主体,以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自学和交互讨论代替传统的大班授课,建立了“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讨论假设,收集资料,再次讨论假设,总结”的阶段性教学新方式,从而取代了“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上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的传统教学方式。是一种全新理念的教学模式。

其次,在课程安排上,pBL教学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采用基础医学阶段综合课程与临床阶段突出专科的模式,在科学的合理框架下模糊各学科界限,突出了相关学科的横向联系。首先由多学科教学人员组成管理小组,共同拟定核心专题,建立学习模块,如“营养和代谢”“生命周期”“心肺适应”“运动功能”等,每一模块根据大纲要求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并编写出教师手册和学生手册,提供给各讨论小组。学生围绕每一个病案包含的核心知识展开主动学习,定期重温基本科学的知识,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实践的融合性。学生通过对真实病案的模拟训练,逐步掌握基本的诊断能力、健康与疾病、医患关系、医学伦理、职业道德等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

因此,完善的pBL教学管理体系,是要从课程编排、教学活动、考核、教师培训等各个环节进行合理化与规范化。更为重要的是,在基础医学及临床专业学习时间阶段,结合课程特点及各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是保证pBL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

二、课程结构及管理

不同于发达国家地区的医学专业的学生,我国的医学生不仅需要系统地学习医学课程,还要学习外语、政治、计算机等大量的公共课,学习任务十分繁重。另外,pBL课程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因此,根据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建立课程管理体系对pBL教学优化知识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学生的不同学期和不同阶段,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从而完成知识与能力的积累和完善。如我校采用传统授课与pBL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课程安排,是由基础医学知识到临床知识的逐渐过渡。低年级通常为系统课程,主要学习医学类相关知识及人体各系统在结构功能上的基本概念及初步知识,为高年级临床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高年级为临床课程,以各临床专科为核心,并强调各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使学生定期重温基础学科的概念,强调基础学科与临床实践的融合性。相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低年级学生pBL课程授课时间及间隔时间均要长一些,是为了给学生们足够的时间检索资料、理解消化吸收。

pBL教学在课程结构上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了明显的不同,因此,医学高等院校应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专门成立以学科为单位或以年级为单位的pBL教学课程管理委员会,使其各尽其则,在课程安排、pBL课程的具体实施等方面进行落实和监督。

三、医学课程整合与病案编写

pBL教学中,授课时不再是以科目和章节为单位,而是学生通过对pBL病案分析进行的多学科融合性学习,即学习由一个病案引申的关于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化、药理、遗传等基础学科及疾病诊断、治疗等临床知识。因此,在任何一个病案编写过程中。均需各相关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共同探讨。

编写及收集pBL病案时,主要围绕以下四个主题展开:健康与患病情况下的身体机能运作;专业知识及专业技巧(包括诊断、治疗、沟通及临床管理);人口健康、医疗服务、经济与政策;医疗政策、医疗道德与专业态度。pBL病案包括学生指南和教师指南,学生指南中有病案介绍和与病案关键点的各种问题,上课时按讨论的流程分页发给学生;教师指南中对学生讨论知识点有整体的把握。选择病案时要注意:首先要考虑到学生曾学过的知识,保证知识的可接受性;确定每一个病案的学主题,相关系统知识在哪个病案中是重点学习内容,在哪个病案中是辅助学习内容;同时要兼顾到医疗法规、人文道德、医学专业态度等问题。一般来讲,pBL病案包括书面病案、影像病案、临床病人三种形式。书面病案多来自于真实的临床病例,影像病案以录像的方式呈现出病人生活习惯、发病状态、治疗经过等相关信息。临床病人是医院的门诊或住院病人,在临床见习阶段可选择适合的临床病人进行pBL教学。

四、考核与评估

我校pBL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一般包括:病案讨论、平时成绩(包括小测验、考勤、课堂提问)、期末笔试等3部分。每次病案讨论课结束前,指导教师要按“pBL讨论课学生考核评分表”来考核学生的表现。“pBL讨论课学生考核评分表”从五个方面进行评分,即参与、交流、准备、思辨和团队精神。因此,pBL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考核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职业态度、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自我评估的能力等。

另外,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长期评估及教学效果自我评估,从多角度评价学生的整体能力,得到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不断积累的持续评估能反映出学生学习的进退情况,从而在pBL教学中逐渐积累经验。并能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课程或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改进。

我校自2003年进行了pBL教学改革以来,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在学生的成绩考核过程中,以形成性考核加终结性考核来共同构成学生的期末成绩,在积累的经验中逐步达到对学生综合能力评判的客观化系统化,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技能、沟通技巧、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的目的。

五、教师的培训

面对我校教职人员对pBL教学经验匮乏的局面,我校曾多次选派人员到香港大学医学院、美国高等医学院校进行培训学习,并组织邀请国内外专家对所有参与pBL教学的师资人员进行培训,力求做到每一位pBL教学人员都能深入了解pBL教学,完成从传统教学到pBL教学的角色转变。

(一)更新教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

在pBL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指导教师不需要把知识面面俱到地教给学生,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在pBL病案发给学生后,学生要主动找到该病案的关键点,并通过自己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来完成学习的过程。教师主要职责是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强化其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活动不偏离教学目标,将学生引向理解的更深层次,并对活动进行评价。教师以往的知识权威形象被打破,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讨论、对话中指导教师,不应评价学生讨论内容的对与错。而是对每一次病案整体知识进行把握和引导。

(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

基于pBL教学课程结构特点,教师要调整原有的单向思维方式,不能仅局限于原来的专业范围,要加强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学会跨学科的多向思维,用多学科知识解决i临床问题。同时要积极了解学科新进展、新动态以及临床医学的发展状况,调整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另外,教师要加强社会医学、医学心理、医学伦理、行为科学及医学法律方面知识的学习,以适应新模式的转变,在导学过程中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教育管理的模式篇8

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教育经费管理工作的难度也相应加大,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凸显,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一些地方虚报学生人数套取财政资金,有的甚至人为调账,多报债务;二是挤占、挪用教育经费时有发生;三是部分地方教育经费预算只做到县教育部门,学校没有单独编制预算;四是学校支出科目不统一,报表不统一,记账不规范;五是绝大多数农村学校财务基础薄弱,没有会计报表,没有会计档案,“包包账”、“流水账”、“纸烟盒账”等不规范的原始单据普遍存在;六是部分学校核算不真实,多列支出,少计收入,甚至伪造假合同、假依据、假基建专账和假会计凭证等;七是有的学校严重违背《会计法》有关规定,财务人员既做会计,又兼出纳。由于存在上述问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资产、债务、收支等数据不真实、难以提供真实依据,也难以堵住虚报冒领等种种漏洞。究其成因,既有思想认识不足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目前大多数地方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尚未实行事前(预算)、事中(执行)、事后(考核)全过程管理,继而管理不到位、执行不严格、追踪问效不力,最终资金使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绩效管理模式。

二、“校财局管”:沙洋县农村义务

教育经费绩效管理模式2012年12月笔者在湖北沙洋县进行了调研,沙洋县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校财局管”模式,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构建了安全、规范、高效的义务教育经费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2006年秋季,沙洋县被国家确定为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试点县。沙洋县组织人员经过认真调研和分析,大刀阔斧,积极探索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创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模式。

(一)制度保障

沙洋县为规范农村中小学经费管理,健全和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从财务管理、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国有资产管理、资金管理、信息网络管理、监督问责等各制度层面出台了相关规定,这些制度体现了绩效管理理念,提出了绩效管理要求,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校财局管”改革予以制度保障。2006年9月,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小学经费预算管理的意见》,在全县实施中小学经费预算管理,农村中小学启用新机制财务核算管理系统,实现学校、教育、财政主管部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络管理。2010年,沙洋县教育局修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财务管理的意见》,对中小学预算管理、收费管理、支出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学校债务管理、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票据管理、财会队伍管理,以及中小学财务管理的责任与监督方面做了进一步明确和完善。2011年,沙洋县教育局、财政局重新修订了《关于农村中小学收费和资金管理的暂行办法》,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资金管理严格实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专款专用、收支平衡、公开透明、责任追究的原则。《沙洋县中小学公用消耗物资管理制度》,明确公用消耗物资使用和保管的经济责任。《沙洋县中小学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明确规定学校必须按照国库集中收付工作流程办理国库集中支付。《沙洋县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分类、固定资产计价、固定资产账务处理、调出变卖报废固定资产的申报制度和审批制度、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等方面予以规定。《沙洋县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资助的管理制度》,明确了资助对象及核定程序和要求,并对资助经费的拨付和使用、资助管理和资助监督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确保中小学贫困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二)具体做法

沙洋县制定《沙洋县中小学经费预算管理实施意见》,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管理、预算监管为抓手,立足科学化、精细化,切实加强学校预算管理,从源头把握支出去向,从过程控制支出额度,确保学校公用经费发挥最大效益。

1.抓预算编制,体现预算的统一性和真实性。在预算编制上做到“三全”:即全部学校、全年时间、全部收支,力求学校预算编制科学、规范、全面、真实。在操作上,一是摸清家底,确定基本数据。学校全面认真地开展资源调查,确定学校人员情况、校舍情况、设施设备情况等基本数据,为编制学校预算打好基础。二是掌握政策,分析预算形势。学校先总结和分析上年度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掌握学校财务收支和业务活动的变化情况,确定本年度预算的一般性因素;然后对影响预算的各项政策进行分析,掌握学校收支的政策性变化;最后考虑各项县级已列入计划的大型支出项目等因素,科学分析预算形势,准确判断学校收支情况。三是量入为出,编制收支预算。在编制的过程中做到收入编全,支出编实。

2.抓预算执行,确保预算的刚性和严肃性。学校编制预算经县教育局审查后,送县财政局审核,报县人大批准后,下达各中小学执行。每月10日前,各中小学按预算指标在网上申报当月资金用款计划,经县教育局审查,县财政局审核后下达。学校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各中小学在下达的用款额度内,在网上录入支出项目,经县教育局审查后,在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实施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通过一整套严格的预算执行程序,强化对学校的资金管理,确保学校经费用在刀刃上。

3.抓决算管理,保证资金的合理性和绩效性。决算是对一定时期预算执行结果、财务状况和事业发展成果的总结,是预算管理的终结。每年,学校均对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为下年度的预算编制和执行做好准备。同时对资产进行清理清查,报送教育、财政主管部门汇总、审核,提交县人大审议通过,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4.抓预算监管,做到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一是监管学校预算编制。县教育部门对学校上报的预算报告进行审查,要求学校预算项目及额度符合主管部门的编报口径,符合学校实际需求。二是监管学校预算执行。县教育部门每月审核学校申报资金用款计划,控制学校月度用款额度;审核学校支出,监督学校财务行为,对学校财务进行年度审计。三是实时监控。从2007年开始,各学校年度预算均经教育、财政部门网上审核、批复,实现“预算编制直达学校”、“财务核算直达学校”、“资金拨付直达学校”、“财务监控直达学校”。全县92所农村中小学归并为35个财务核算点,其他学校为报账员,学校成为独立的核算主体;35个财务核算点已在当地农业银行设立零余额账户,每月各学校通过网络申报用款计划,经县教育局汇总审核,县财政局终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财政和教育主管部门可对全县中小学财务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三)经验总结

1.以加大投入为关键,把握保障性。一是确保中央、省级资金划拨到位。县级财政坚持“优先划拨、足额划拨、按程序划拨”的原则,将中央、省级资金及时按预算计划全额下达学校。2007年以来,中央和省补助沙洋县资金全部直达到校,充分保证了学校经费足额预算、全额到位、正常运转。二是确保县级资金配套到位。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同时,坚持“上进下不退”的原则,保证学校有充足的经费加强基础建设。三是确保学校非税收入管理到位。各中小学收取的各项非税收入资金,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原则,统一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并作为学校可支配经费统一纳入预算,按规定程序拨付使用,有效堵住了支出漏洞,防止了乱收乱支现象的发生。

2.以强化管理为重点,把握规范性。为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2007年,沙洋县财政拨款为全县农村中小学财务核算点统一配置电脑设施,安装了“湖北省农村中小学财务核算管理系统”软件,实现了校与县、县与省市财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联网,实行对学校财务管理的全程监控、时时监控,建立起规范化、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新机制。学校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参与学校经费预算管理,监督学校资金运行。

3.以提升素质为根本,把握原则性。为实现财务人员实际操作的规范性,避免因业务不熟和违纪违规造成损失,沙洋县切实加强了对财务人员的培养和培训。一是转变观念,选准人。选择具备从业资格、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法纪意识牢的财会人员从事报账工作,在工作量及相关待遇上给予保证,使之能安心本职。二是强化学习,培养人。通过对学校财务管理人员多次专项培训,让他们熟悉业务、迅速进入角色,熟悉法律、坚持按规操作,使之能严格履职。三是严格要求,用好人。要求学校报账员精通业务,通盘掌握学校的开支渠道及规模,当好校长的参谋和助手,实行“预算失控与违规责任追究制”,使之能尽职尽责。

三、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校财局管”模式的管理绩效

从沙洋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的实证分析可见,“校财局管”模式以推进绩效管理为目标,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多层次、全方位的预算执行监督管理机制,真正做到了“收入一个笼子、计划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确保了教育资金的安全高效,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的成功模式,在实现义务教育经费绩效管理的同时,取得了明显的管理绩效。

(一)义务教育经费得到有力保障

对于农村义务教育来说,强制性、普及性、基础性是其三个本质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校财局管”模式,规范了政府行为,按时保量地分担、拨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

(二)财务管理得到有效规范

通过改革经费管理体制,实行“校财局管”,初步形成了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六统一”的运行管理模式,即“统一编制预算、统一科目、统一核算、统一国库集中支付、统一财务核算管理软件、统一报表”。既规范了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行为,更重要的是学校财务收支计划更加透明,从而有效杜绝了经费使用的随意性和暗箱操作,有效杜绝了学校的违规乱纪行为,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了资金使用的效率性和效益性。2011年3月,“沙洋县中小学经费预算管理”成果被评为湖北省首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三等奖。

(三)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校财局管”模式在规范管理的同时,也大大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根据调研整理,几年来,沙洋县学校投入1961万元,新建、改造校舍61642平方米;投入330万元,更换学生课桌凳30630套;投入308万元,在80所学校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实现了远程教育“校校通”全覆盖;投入191万元,启动了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工程,全县各学校办学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高。

(四)治乱减负取得显著效果

教育管理的模式篇9

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无论在管理队伍的理念上,还是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彰显时代气息。那么,如何才能让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更好地结合,为学校的文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就成为了学校管理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

教育教学;管理;以人为本;素质教育;文化

作为时展的产物,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学校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还要在各项管理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发挥学校的优势,挖掘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素质教育是永恒的主题,是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宗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学校必须要把人放到第一位,不仅要重视管理的结果,更要重视管理的过程。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往往被归结为走形式,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必须要破除保守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从日常工作的一点一滴出发,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与学校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统筹兼顾见成效

(一)了解学生需求,提供优质服务

学校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积极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认真听取学生的心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让学生在学校里感到温暖和踏实。首先,要不断完善教学软硬件设施,建设教学配套的实验室、运动场地、图书馆等,选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改善学校教学管理单一落后的现状,让学生可以有展示才华的空间,为建设校园文化做出积极的贡献。其次,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都能够全身心的参与到活动中。有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会向校广播站投稿,给参加活动的同学加油。还有的学生会组织爱心团队,对活动期间的场地进行清扫,展现了学生的风采。最后,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通过班级活动、德育教育课堂讲座等方式,提升德育育人效果。在学生住宿、就餐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开展有益尝试,如定期进行宿舍卫生检查,鼓励学生节约粮食,组织学生进行内务整理比赛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鼓励自我管理,打造创新人才

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要想创新,就必须要鼓励学生自我管理,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自觉规范行为习惯,达到最佳的育人目标,打造创新型人才。学生自主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的质量。如果仅仅把学生当成学习的工具和被管理者,那么学生就会出现消极情绪,导致教学效果差。为了克服传统管理的弊端,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我校注重学生干部的选拔,充分发挥其先锋与桥梁作用。学生干部是学生的带头人,是班集体建设的守护者,学校要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学生干部队伍,推动校风建设和班级建设稳步前进。我校组织学生开展社团活动或者兴趣小组,增强学生的自主组织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愿结成团体,既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挥学生的特长,还能够加强学生的修养,丰富校园文化。同时,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品质,注重学生的水平差异,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周密安排各个环节工作。

(三)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一直以来,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深深的影响着学校管理者,管理者通常会凭借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其进行划分,在学生之间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而且在教学时只关注上等生的课堂表现,对后进生则不理不问,使学生出现两极分化。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必须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让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在教学过程的导入、展开、练习的设计等方面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提高思维能力。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一颗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的优点,要用“放大镜”;对待学生的缺点,要用“缩小镜”,从而真正做到以宽容的态度处理学生的错误。这里所提到的宽容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通过一种宽容的情感感化犯错误的学生。现在的学生打多少独生子女,他们自尊心强,不喜欢被管教,所以教师要避免简单粗暴的教训学生,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二、坚持以教师为本,刚柔并济促发展

(一)强化教育科研,建立竞争机制

“只有不适合学生的教育,没有不适合教育的学生”,学校管理者在实行教育教学管理时,要给教师渗透这种思想,挖掘教师的教育潜力,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教师是教学的中坚力量,是科研的主体,所以学校必须要坚持以教师为本,强化教师教育科研体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现教育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为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和教育均衡,结合学校实际,让教师看到事业的发展和个人前途的光明,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我校还及时的建立了教师竞争机制,对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分子和优秀教师给予一定的表扬,以激励全体教师尽职尽责,为教育多做贡献。把教师的教研任务、、学科获奖等情况纳入教师的年终考核中,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通过以上刚柔并济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案,极大的提升了教师工作效率,达到了一定的鞭策作用,让教师看到了光明的前途,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做出铺垫。

(二)保障自利,加强德育培训

众所周知,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众人,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依法治校和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保障教师的自利被提上日程。学校管理者要保护和尊重教师的基本权利,定期与教师进行座谈会,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首先,要完善教师管理制度,鼓励教师自主管理。《教师法》明确规定,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基本法律关系是基于合同形成的聘任关系,学校要几何实际特点,制定权利义务均衡,目标明确的聘任合同,推动学校的管理工作健康发展。其次,要加强教师的德育教育,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繁,不乏有一些教师对学生的体罚现象,这样的行为严重伤害了学生的心灵,违背了教育宗旨,必须要严格治理。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会带动学生的素质提升,才能够建立起和谐的校园。学校要细化和落实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构建开放的教师管理体系,重视学生和家长的监督。再次,学校要充分尊重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的专业权力,给教师提供便利的工作环境,体现教师的专业地位。

(三)落实课程改革,发挥育人作用

教育管理的模式篇10

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东营 257000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医学不断进步,医院健康教育已成为全面健康教育的关键部分,是医学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现代化医院已从单纯医疗服务,逐渐转向预防与治疗、康复与葫芦里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医院根据自身独特优势,不断深入研究与开展健康教育,对医院发展、社会服务均有积极影响。在医疗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基础上,探讨医院健康教育管理模式,是医院发展的重点研究课题。

[

关键词]医院;健康教育;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2(c)-0121-02

isshallowtotalkthemanagementstylethatthehospitalhealthilyeducates

LiYufenGUtianjin

provinceeasterncampCity,Shandongtwopeoplehospital,Dongying,Shandongprovince,257000China

[abstract]thenearerinthelastyearsprogressesunremittinglyalongwiththemedicalscience,hospitalhealthilyeducationhavebecomeoverallhealthilyeducateofkeypart,istheoutcomeofmedicalsciencedevelopment,socialprogress.modernhospitalalreadyfrompuremedicaltreatmentservice,changedirectionpreventionandtreatmentandrecoverfromillnesstoturnservicemodewiththeintegralwholeinthebottlegourdgradually.Hospitalaccordingtooneselfspecialadvantage,continuouslygodeepintoaresearchanddevelophealthyeducation,tothehospitaldevelop,thesocialserviceallhaveaggressiveinfluence.Reformstrengthtocontinuouslyenlargefoundationinthemedicaltreatmentup,inquireintoahospitalhealtheducationthemanagementstyleisahospitaldevelopmentofpointresearchtopic.

[Keywords]Hospital;Healthyeducation;managementstyle

[作者简介]李玉芬(1976.12-),本科,研究方向:内科护理。

1医院健康教育的系统管理

在医院管理中,健康教育是系统性、组织性与计划性的社会教育活动,能够积极影响人们,改变不良生活行为与健康行为,降低健康危险因素,能够预防疾病与促进保健,使人们生活质量得以明显提升,涉及了经济、心理、社会、教育、医疗等多个学科,属于综合性、系统性的学科,是现代医学的发展基础。

首先,医院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在2010年,卫生部明文规定,要求各级医院均设立健康教育科室,专门负责健康教育工作,在每个机构中,需设置2人以上人员。同时,需构建政府领导、社会参与和部门协作的健康教育网络,强化健康教育体系,使健康教育服务质量得以明显提升,进而提升全面素养,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要想实施健康教育,构建医院健康教育组织机构。该院在2007年开始,即建立了专业组织机构,由院领导、宣传科科长、业务部门负责人,共同构成医院健康教育小组,实行医院领导、行政与临床科室的三级管理网络,宣传科负责健康教育的具体工作。同时,设置了客户服务专岗,专门负责医院的健康教育的具体工作,包含计划执行、更近落实与监督考核。

其次,职责任务。医院健康教育机构主要负责理论研究、方法探索及策略分析,为卫生部门提供政策建议、技术咨询,对相关机构开展人员培训、业务指导,为社会推广健康教育的促进技术、适宜技术,进而向大众传播健康教育技能、知识与理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通过收集与加工、与整理,传播健康教育关键信息,实施健康素养监测、危险因素分析,开展相应效果评估,并公布健康教育结果。同时,各级医疗机构、卫生机构及基层医疗机构,均需开展健康教育。我院的健康教育工作,主要由宣传科负责,包含健康目标、健康促进、年度计划、信息、患者满意度调查等工作,并将这些内容纳入年度考核管理。在我院健康教育工作中,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其一,院级健康教育,主要由健康部门负责。其二,病区健康教育,主要由各科室负责。其三,职工健康教育,主要由保健科负责。其四,社区健康教育,主要由宣传科负责。在我院管理中,通过完善健康教育体系,设置专职、专业人员,对我院健康教育进行连续性、一体化服务,进而明确健康教育职责,严格管理落实到位。促使我院健康教育规范化与制度化管理,确保统一规划与长期坚持,通过多样化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构建专业化团队。在医院管理中,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反复性、长期性的工作,需设置专业部门,负责跟进管理、实施计划等,还需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团队,促使健康教育水平、实效得以提升。其一,构建授课团队。在各级医院中,尤其是三甲医院,各种医学专家较多,由于他们诊疗经验丰富,行业发展信息较多,且医院医学人才丰富。对于参加健康大讲堂授课老师,我院构建了专家资料库,精心挑选授课仔细、备课认真及公众喜爱的专家,成立了权威性、专业性的教育专家团队,并将这些专家团队资料向学校、社区与工厂提供,按照实际状况,开展授课教育与学习,扩大健康知识覆盖范围,为饰面提供更为优质、全面与权威的健康服务,使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得以满足。其二,构建健康传播团队。对于现代健康知识,要想传播健康知识,需依靠专业传播技巧、传播文化,熟悉受众需求状况。我院由宣传科负责,宣传科了解媒体运作、健康传播的手段,并热衷于健康教育工作,可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确保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也有利于提升医院品牌形象。

第四,构建健康教育管理机制。根据我院实际状况,制定了管理部门的职责、考核、奖惩、健康课堂等管理内容,确定了义诊活动、授课考核、学院管理及监测评价等制度,利用制度管理,明确相关职责,做到定期考评,采取激励参与方法,确保健康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医院健康教育的模式

按照医学疾病的相关特点,制定针对性健康教育加护,按照不同对象、不同场所与不同时间,实施院内与院外健康教育,提升公众认知程度,使公众生活质量得以明显提升。

首先,患者健康教育。对于患者的健康教育,包含门诊、住院与出院教育,主要采取黑板报、处方、小册子、宣传栏等形式传播,或通过闭路电视,和专家进行一对一咨询。针对住院患者,按照不同疾病与家属需求,实施疾病宣教,实施科学行为指导教育,构建长效追踪机制,由随访办公室负责健康教育随访,为患者指导随访期间的行为生活方式、注意事项,嘱托换则会复诊、回院时间,并不定时开展医学知识与健康资讯宣传。

其次,俱乐部、慢性病健康教育。针对有复发倾向与重点慢性病患者,需给予长期健康指导。现阶段,该院设立了14个慢性疾病康复组织,例如哮喘与爱肝之家、糖尿病与肾病学校、健脑与肿瘤俱乐部等。基本上每一季度就组织一次娱乐活动,举办一场康复讲座,给予一次心理辅导。在院内开办了《健康通讯》、《疾病预防》等报刊,以供成员学习与交流。

第三,社区健康教育。该院利用各类专业资源,组织开展社会公益性的宣传教育,按照健康教育要求,设置相关议题,与世界卫生日相结合,积极组织医护人员开展疾病知识宣传,向市民提供卫生咨询服务,通过举办科普展览会,实施健康传播,用于承担社会责任。我院和电视台合作,开设了《健康大讲堂》节目,获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逐渐产生了品牌效应。

第四,创办健康教育网站。加强论坛社区管理,开展医患交流与沟通活动。例如,该院妇产科在网络上创建了论坛社区,由医护人员担任版主,回复网友咨询问题,开展交流与沟通活动,实现互相鼓励与促进,进而创建了孕妇温馨家园。

3医院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按照健康教育的要求,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定期评价,在实施健康教育后,了解群众的健康行为、信念与信息知晓程度,进而掌握活动效果与社会效益。开展效果评估,主要包含知识知晓率、技能掌握率、行为转变率等,而开展效益评价,主要包含群众满意度、群众参与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首先,上级组织机构开展考核。根据医院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工作标准与工作规范要求,定期实施效果考核,主要采取调查问卷与资料汇报、抽查患者与检查现场等形式,了解医护人员用药、患者健康知晓率、饮食合理度等情况。

其次,该院效果评价。其一,问卷调查。在健康讲座之后,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授课老师的备课内容,调查授课效果,掌握课程欢迎度,明确授课能力水平;其二,开展网上满意度调查。构建网上投票平台,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并定期邀请社区学院,了解健康教育效果,征询健康教育建议;其三,评选优秀授课老师。通过公众网络投票数量,评定优秀授课老师。根据授课者课件制作与备课内容,结合听课者调查问卷结果进行评定。对于优秀授课老师,需给予一定奖励,以提升教师积极性,表彰、激励授课老师的工作。

4思考

首先,健全教育教育管理制度。立足宏观角度,为促进教育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各级卫生部门需强化领导,加强业务指导,积极开展组织活动。同时,有目的性实施健康教育,构建长效管理制度,主要包含职称晋升、人员培训与管理,进而促进健康教育事业长远发展。

其次,建立医院资源与社区教育相结合模式。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属于社会性、公益性活动,其经济回报率不高,且工作难度较大。现阶段,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由于人财物鞥限制,投入和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健康教育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对于大型综合性医院,其健康教育人财物资源较为丰富,因属地管理因素,难以到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服务。在社区经费补偿较少状况下,怎样整合各类资源,实现和大型医院的资源共享,扩大健康教育受益面,提升健康教育的整体效应,是政府、卫生机构的重点研究课题。

第三,强化健康教育技术创新与理论创新。构建职业化、专业化的健康教育队伍,提升健康工作者专业素养、综合素质,强化从业人员制止培训,特别是健康管理员培训,使其工作技能得以提升,面对新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逐渐提升健康教育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均需依靠技术创新与理论创新。

[

参考文献]

[1]邱桂华,初慧敏,吴君,等.应用立体综合管理模式促进医院健康教育[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9):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