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家政服务行业政策十篇家政服务行业政策十篇

家政服务行业政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3:16

家政服务行业政策篇1

关键词:体育服务;服务产业;产业政策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2)10-0024-05

thepolicyevolutionofSportsServiceindustryinChina

wUXiangzhi1,ZHanGLin2

(1.p.e.inst.,HuzhouteachersCollege,Huzhou313000,ZhejiangChina;2.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ShanghaiUniversityofsport,Shanghai200438,China)

abstract:withthemainlineofthepassageoftime,thepaperanalyzedthecontent,formofexpression,effectofsportsserviceindustrypoliciesandchangeofpolicyenvironment,summarizedthereasonsandrulesofthechangesandpredictedthedevelopmenttrendstoprovidereferencesfortheoptimizationofChina’ssportsserviceindustrypolicies.

Keywords:sportsservice;serviceindustry;industrypolicy

1985年国务院颁布的《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案》,正式把体育事业明确地列入第三产业,“体育产业”这一概念开始使用。但是不同的认识阶段人们对体育产业的理解也有所不同,目前人们对体育产业的认识已是一个比较宽松的概念,已经超出了第三产业的范畴。一般认为其范畴是体育产业及相关产业,体育服务产业则指体育产业的核心层和层产业类型,即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中介活动、体育和体育培训等[1]。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则是为了规范这些行为的各种政策。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可分为体育服务产业专门政策和体育服务产业相关政策(图1)。产业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某种经济和社会目的,以产业为直接对象,以直接或间接干预市场的形成和市场机制的政策总称”[2,3]。广义的政策包括法律政策、中央政策、行政政策,狭义的政策为行政政策(张文显,《法理学》,2007)。产业经济学专家所指的产业政策均为广义上的产业政策,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即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某种经济和社会目的,以体育服务产业为直接对象,直接或间接干预体育服务产业市场形成和市场机制的法律规范、中央文件和行政规范的总称。

无论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如何调整,还是经济条件如何变动,产业政策一直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4]。体育服务产业专门政策是指专门为了体育服务产业的发展而制定的政策,指以发展体育服务产业为主要目的的体育产业政策文件,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体育服务产业相关政策是指与体育服务产业有较大关系的其它体育政策、产业政策,如《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科学的体育服务产业政策是实现体育服务产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5]。我国已经出台了各种类型的体育服务产业政策,有些政策已经失效,或者被新的政策代替,分析这些体育服务产业政策的变化过程,总结我国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发展经验,对制定和执行我国体育服务产业新政策具有重要价值。

1体育服务产业政策体系

我国体育服务产业政策的整个体系是由引导和规范体育服务产业发展的体育服务产业专门政策、体育服务产业相关政策和其他政策构成的政策系统(图1)。这些政策表现为全国性政策或地方政策,这些不同效力等级和不同效力范围的体育服务产业政策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我国体育服务产业的发展。有的重在确定体育服务产业发展方向,有的重点管理和扶持某些体育经营项目,但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最终体现为规范各种行为,通过调整或改变各种体育产业活动促进体育服务产业的发展,如体育场馆管理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等。体育服务产业其他政策指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体育元素的文化产业政策,旅游产业政策等。还有很多对体育服务产业发展具有一定影响的各种“准政策”,根据我国的政策定义习惯,也没有界定在体育服务产业政策中,如中国单项体育组织的章程、体育产业分类标准,体育服务产业标准等。

政策体系是一个动态系统,政策的数量、表现形式、内容、效力等都会随着越来越复杂的社会而发生变化[6]。在体育服务产业政策体系中,全国性政策出台后,一些相应的地方政策可能会出台;其他诸如文化或旅游政策对体育服务产业的支持力度很大的话,则可以转变成体育服务产业相关政策,如北京的某些文化产业政策和青海的某些旅游产业政策都可以认为是体育服务产业相关政策;体育服务产业专门政策和相关政策的数量分布、政策内容、政策效力等均会随着我国体育服务产业的不断发展和体育服务产业的政策需求而改变。

图1我国体育服务产业政策体系

2体育服务产业政策数量变迁

2.1全国性体育服务产业政策整体数量变迁我国1981年开始出台关于体育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到目前为止我国全国性体育服务产业政策文件总计59件,体育服务产业专门政策13件,体育服务产业相关政策46件。由图2可以看出,从六五(81-85)期间到九五(96-00)期间,我国体育服务产业政策颁布的数量逐渐增多,十五(01-05)期间数量略有下降,十一五(06-10)期间有所回升。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十二五时期,全国性体育服务产业专门政策出台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地方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可能会因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体育产业的意见》的颁布而出台一些较具体的地方政策。

图2我国体育服务产业总体政策数量变迁

六五期间和七五期间,我国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制定数量分别为2件,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还没有确立,虽然体育服务的产业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方向,但此时不可能大量制定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八五期间出台多达12件,因为我国1992年刚刚确立市场经济制度,体育服务的产业化已经成为政府支持和社会接受的事实,引导性和规范性政策成为必然需求。九五期间是我国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制定高峰期,共出台体育服务产业政策18件,是我国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制定最密集的时间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1995年出台的《体育产业发展纲要》是此阶段体育服务产业政策数量大幅提高的重要原因;同时又由于中国政策的制定具有应急性、滞后性,而此时正是我国体育服务产业问题多发阶段,因此出台了大量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十五期间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制定数量有所下降,下降到10件;此时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发展存在的问题不断出现,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制定的数量有所缩减。十一五期间,体育服务产业政策的制定数量又开始增加,达到14件。根据政策制定的规律,政策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时,新制定的政策会逐渐减少,但此时却是增长现象,主要原因是体育服务产业相关政策的增多。在以后的十二五规划期间,出台的体育服务产业政策的数量可能会趋于下降趋势,以后的体育服务产业政策逐步以提高政策执行力为主。由于体育服务产业政策的落实最终在地方执行,近几年内地方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可能会有所增加。

我国体育服务产业相关政策的数量始终高于体育服务产业专门政策的数量(图3)。因为体育服务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专门的政策,还需要更多的体育服务产业相关政策,体育服务产业相关政策不仅可以指导体育服务产业的发展,还为体育服务产业专门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政策环境。

图3我国体育服务产业专门政策和相关政策数量变迁

2.2全国性体育服务产业专门政策数量变迁我国1978年已经有体育服务产业的萌芽,1992年开始不断发展,但是1993年才开始出现体育服务产业专门政策文件(图3)。此后,体育服务产业专门政策制定的数量开始增多;一直到2001年,共出台9件体育服务产业专门政策,几乎每年都有体育服务产业专门政策颁布。此阶段国家处于体育服务产业发展起步阶段,体育服务产业专门政策对体育服务业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此时间段出台的体育服务产业专门政策较多。从2002年开始一直到2007年,只出台了1件专门性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因为此时处于北京奥运会筹备时期,对体育服务产业政策的修改和制定多处于研究和观望状态。另一方面,已有的体育服务产业政策数量庞大,甚至过于臃肿的政策成为新政策出台的阻力。2008-2011年,是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出台数量的回升期,仅3年的时间就出台3项体育服务产业专门政策。以后的几年内全国性体育服务产业专门政策出台的可能性较小,但地方性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可能会相继出台。

图4我国体育服务产业专门政策数量变迁

2.3全国性体育服务产业相关政策数量变迁体育服务产业相关政策不仅引导体育服务业的发展,还为专门体育服务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我国从1984年开始出台体育服务产业相关政策,比体育服务产业专门政策早7年(图5)。从1984-2000年,一直呈增长趋势,2000年达到最高水平,呈现出体育服务产业相关政策递增数量逐渐加快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体育服务产业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的状况。从2000年开始下降,2006年出现第二次高峰,到2010年数量缓慢下降,但是10年内总体出台体育服务产业相关政策数量仍然可观。此阶段跨度了奥运备战和举办期,许多体育政策进行了修改和优化,其中涉及到体育服务产业的文件也较多。在将来的若干年里,体育服务产业相关政策数量将可能保持低数量趋势。

图5我国体育服务产业相关政策变迁

2.4地方体育服务产业政策数量变迁地方体育服务产业政策的制定一般晚于全国性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在各地区体育服务产业政策中,北京市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制定数量最多,内容相对比较全面,从1998年开始制定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到2011年几乎每年都有政策出台,分布也比较均匀(图6)。由此可以看出北京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对体育服务产业发展的应对性比较强。奥

图6北京市体育服务产业政策文件数量变迁

运期间,北京又出台了很多应对奥运会的相关政策。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服务产业兴起较晚,体育服务产业政策数量较少。如果政策主体意识到体育服务产业能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话,则可能会积极制定政策[6]。如河南省2000年才开始制定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图7),从2004-2008没有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出台。

图7河南省体育服务产业政策文件数量变迁

在2009和2011年制定了3件非常关键的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即《河南省体育发展条例》并专列一章规范体育产业、《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意见》、《河南省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专设章节规范体育产业,并以体育服务产业为主要内容。

3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内容变迁

3.1全国性体育服务产业专门政策内容变迁在我国专门体育服务产业政策中,在1991和1995年间,其中一部分是体育服务产业宏观政策,如《关于培育体育市场、加速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意见》。因为这一时期是我国正式确定发展体育服务产业初期,体育服务产业政策主要是确定体育服务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管理方式。另一部分是体育政策,均为体育部门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如《1994-1995年度体育发行管理办法》。此时是我国体育发行初期,体育问题较多,并受到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对政策需求比较强烈。1996-2001年,专门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内容开始具体,同时又体现出较强的管制型,如《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经营活动管理的通知》规定我国体育经营活动体育经营活动中的体育项目范围、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对体育经营活动的组织和个人进行审查,《关于加强在役运动员从事广告等经营活动的通知》规定在役运动员必须在体育行政机关许可后才可从事广告等经营活动,且无形资产规定归国家共同所有。

从2002-2007年,仅在在2006年出台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体育总局联合的规章《体育服务认证管理办法》,确定了我国体育服务产业经营主体被动或者主动确定体育服务等级的规范制度,奥运会的举办促成了我国体育服务产业规范化的意识。2008年以后,我国体育服务产业扶持性政策出现,如《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从国家最高层提出要对体育服务产业扶持的各种扶持措施。

3.2全国性体育服务产业政策相关政策内容变迁体育服务产业相关政策既是体育服务产业的辅助政策也是体育服务产业政策的政策环境。从整个体育服务产业相关政策的内容看(表2),从1984-1995年,主要是宏观性政策、体制改革政策、纲领性政策,因此政策比较宽松。一方面为体育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宏观政策环境,另一方面为相关体育活动指明了社会化,市场化发展的方向。如《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宏观地指出了体育场馆要讲究经济效益,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多种经营,逐步转变为企业、半企业性质的单位;《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指出体育工作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以产业化为方向,增强体育自我发展能力。从1996-2000年,体育服务产业相关政策相对较具体,逐渐开始制定具体领域的规范,如《关于公共体育场馆向群众开放的通知》指出对以健身、竞技等体育活动为内容的体育场馆经营活动,要按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定加强管理;《举办体育活动安全保卫工作规定》指出在国内举办的各种国际、国内体育竞赛、表演、会议、展览、展销等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开展,防止发生体育暴力事件和其他事故,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等。但是在这一时期,关于体育服务产业的相关政策内容还表现在较强的管制性特点,政策内容常常规定体育经营活动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查和批准。2001-2010年,体育服务产业化发展领域越来越多,不断在公共体育文化和全民健身领域体现出来,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全民健身条例》很多内容涉及体育服务产业内容,对稳定指导体育服务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明确了我国很多体育公益事业是可以通过市场运作达到发展体育事业的目的[8]。2001-2010年间的体育服务产业相关政策体现出一定的特殊性,由于其间举办了奥运会,因此2002年出台了与国际接轨的《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对规范奥运会各种权利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3.3地方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内容变迁北京、上海、天津等沿海地区省市基本与全国范围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内容变迁一致。很多欠发达省、直辖市或自治区的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发展滞后,甚至出现某一历史时期政策的缺失。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市出台了一些针对奥运会的应急政策,对体育服务产业也有一定的涉及。一些体育服务产业基础较好的省市根据《意见》的精神,已经制定处地方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在政策内容上面规定了扶持的具体实施方案。目前浙江、江苏等若干省市已经制定出专门的体育产业扶持政策,并建议以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为手段实施,如江苏省体育服务产业政策不仅规定将体育服务产业税率等同扶持类服务业的税率,还设立了每年至少6千万的体育服务产业引导资金。

4体育服务产业政策表现形式和执行效果变迁

在我国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变迁过程中可以看出,体育服务产业政策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体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过程和发展模式,1995年以前,体育服务产业政策主要为国家体育总局或国家体委,其他部门几乎没有参与体育服务产业政策的制定和;除一项规章性文件外,其他均为规范性文件。1995-2000年间,体育服务产业政策依然以规范性文件为主,但是制定机关不再限于体育行政部门,如1998年体育总局、财政部和人民银行联合制定的《体育公益金管理暂行办法》;体现了体育服务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体育部门的任务,其他部门也应该承担任务。2001年以后,体育部门联合其他部门联合制定和体育服务产业政策的现象越来越多,体育服务产业政策的等级也不断提高,很多由原来的规章性政策上升到目前的法规性政策,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和《全民健身条例》。2010年,由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是第一部由国家中央政府的体育产业政策,是目前我国体育服务产业政策级别最高的文件。我国地方体育服务产业政策的制定基本晚于全国范围政策的制定,表现形式多为地方规范性文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体育服务产业化的深入,地方体育服务产业政策的表现形式也随着全国范围政策效力等级的提高不断提高。如在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条例》之后,已经有一些地方省市开始提高本地区地方性全民健身政策的级别。

政策内容执行是否彻底,是判断政策是否合理的依据,也是制定新政策或者修改旧政策的依据。影响政策执行效果的因素很多,如政策本身,政策执行主体和其他社会主体,以及经济基础、政治环境和法制水平等[9],我国体育服务产业政策本身,如政策的表现形式、内容具体程度等是影响其执行效果的主要因素。一般情况下,政策本身的级别越高、内容越具体,政策执行效果越好;财税性政策比指导性政策执行效果好;地方性政策执行效果多优于国家政策执行效果[10]。1995年以前,我国体育服务产业政策级别很低,多以体委的指导性政策为主,地方上也没有专门的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出台,体育服务产业政策的执行力很弱。1996-2000年,体育服务产业政策的内容不断具体化,并有较多财税政策内容如经营某些体育项目的管理费、审批费、税费等,此时的体育服务产业政策执行力较强,主要起到了规范市场秩序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这些政策对体育服务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小,甚至阻碍了体育服务产业发展。2003年《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使很多阻碍性体育服务产业政策条款失效,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开始宽松。一直到2006年,体育服务产业获得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废除或者减少管制的市场法规政策促进了体育服务产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体育产业在体育事业和民生工程中体现出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政府、科研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逐渐认识到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扶持性政策。2010年以后,我国体育服务产业发展的各种优惠政策不断出台,大力促进了我国体育服务产业的发展。随着我国体育服务产业政策本身的不断优化和地方政策的不断细化,我国服务产业政策的执行效果将会越来越好。

5小结

我国体育服务产业政策的变迁,是随着体育服务产业的发展状况、目标和任务的主要轨迹不断发展和推进的,同时又受到我国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体育服务产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体育服务产业政策的数量、内容和执行效果都体现出当时的历史特点,也完成了一定的历史使命。随着时间的推移、体育服务产业的发展、以及各种环境因素的变迁,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必然经历相应的修改或调整。

我国全国性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和地方体育服务产业政策之间、不同地区体育服务产业政策之间存在一定差别,主要受本地域范围内的体育服务产业发展状况,经济状况以及政策资源状况的影响,地方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多借鉴国家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制定或者进一步细化,直接指导地方体育服务产业发展,对地方体育服务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法规政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服务产业政策的制定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制定更少的政策,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体育服务产业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政策的制定要注重预测性、稳定性、权威性和执行性,同时应注重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以提高体育服务产业政策执行效果。

参考文献:

[1]《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国家统计局和国家体育总局,2008.6.

[2]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日本总和研究所.现代日本经济事典[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0:9.

[3]产业政策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http:///index.php?docinnerlink%e4%ba%a7%,2011-9-2.

[4]张昱.现阶段产业政策的实际情境与模式[J].改革,2012(07):46-50.

[5]刘国永,彭程.政府主导下的我国休闲体育发展举措与实施效果[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6):1-5.

[6][美]托马斯.R.戴伊(thomasR.Dye)著,鞠方安,吴忧译.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8:3-17.

[7]谢洪伟,许月云,许松涛,等.区域体育产业比较优势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2):39-45.

[8]赵进,王健,陈元欣.文化体制改革对体育体制改革的启示与借鉴[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4):5-9,15.

家政服务行业政策篇2

关键词:江苏家庭服务业财税政策

为了促进家庭服务业的发展,更好地满足居民对家庭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江苏省结合自身状况制定了一系列财税政策来扶持家庭服务业的发展。本课题组选取江苏省50个家政公司、500名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和300户家庭进行调研和访谈,对目前江苏省扶持家庭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现状和实施效果进行了解,希望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的建议,来促进家庭服务业更好的发展。

一、江苏省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现状

(一)养老机构、残疾人、员工制家庭服务业的税收优惠较多

江苏省将家庭服务业作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支持重点,充分利用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引导资金,进一步加大对家庭服务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从现行的财税政策来看,对于养老机构、残疾人及员工制家庭服务业的税收优惠较多。在扶持养老机构发展方面,对养老院提供的育养服务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对经省有关部门审批确定,功能设施达到省级示范性标准的社会力量新办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由省财政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补助;在发展残疾人家庭服务业方面,对于从事家庭服务个体经营的残疾人,自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在扶持员工制企业方面,江苏省对于员工制企业的政策与国务院的政策一致,对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按规定足额缴纳社会保险,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员工支付工资的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取得的家政服务收入免征3年营业税。

(二)加大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投入

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缺乏、服务质量低下问题,江苏省政府将加强家庭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列为工作重点,落实培训计划和农民工培训补贴等各项政策,按照同一地区、同一工种给予同一补贴的原则,统一培训补贴基本标准,统一培训机构资质规范,统一培训考核标准、考核程序和考核办法,在2012年1月1日实施的《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获证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也规定了,每年年初省财政厅将根据年度专项资金预算安排规模,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制定当年获证奖补资金分配方案,对当年参加职业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本省农村劳动者发放奖励。对实施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和病患陪护员等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定向培训工程,对家庭服务、养老服务和病患陪护服务等机构招聘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补贴。

(三)鼓励企业打造品牌商标,做大做强

为了改变小作坊式的家庭服务企业现状,促进中小型家庭服务企业做大做强,《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1]49号)中将国家和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到家庭服务企业,政策包括提供便捷服务,将符合条件的家庭服务企业纳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络给予积极扶持。对于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打造知名品牌,新获得驰名商标的家庭服务企业,由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给予一次性100万元的奖励。另外,根据财政部、商务部《关于2012年开展家政服务体系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办建[2012]14号)的规定,在部分城市开展家庭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并支持家政服务人员培训。江苏省以南通市作为试点,支持标准原则上每个家政服务网络中心不超过300万元,每个大型龙头家政服务企业不超过150万元,每个中小专业型家政服务企业不超过30万元,且不超过总投资额的50%。江苏省鼓励家庭服务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品牌商标的一系列政策,不仅吸引了广大家庭服务企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各界人才从事家庭服务业。

二、财税政策促进江苏省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效果

(一)现行税收优惠针对面窄,对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作用甚微

现行税收优惠主要是针对养老服务企业和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而根据我们对50个家庭服务企业调研的结果显示,只有一家企业是采用员工制运营,其他的企业均是中介制运营。唯一的这家企业实行的还并非全部员工制,只是部分员工制。该企业仅与表现良好、就业稳定的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购买社会保险。因而政府大力推行的税收优惠覆盖面实际很小,没有惠及绝大多数家庭服务业,也没有为中介制转为员工制企业创造有利条件。现行政策虽然免除了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三年的营业税,但并没解决企业无力承担员工巨额社会保险费的难题。实行员工制后,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必须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这部分费用平均占从业人员工资的30%左右,这对家庭服务企业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在我们访谈的50家企业中,负责人反映他们也都希望采用员工制来运行,这样可以更好地管理从业人员和提供更好的服务,但实在是难以承受巨额的社会保险费用,其中有一家企业在2008年前实行的是员工制管理,后期由于无法承担员工的社会保险费而被迫改为中介制运营。

(二)财政扶持的从业人员培训并没取得预期的效果

在江苏省对于从业人员的政策支持中,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作为重点,也出台了相应的补贴政策。然而,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在500名受访从业人员中,有52%从没参加过家庭服务相关的培训,一部分受访者甚至不知道有免费培训,另一部分则是认为培训并没有多大作用因而不参加。在安德门劳务市场的调查中,只有一个受访者表示参加过培训,且表示培训获得的证书用处不大,其他人则认为培训是浪费时间。培训需求最旺盛的是目前工资最高的月嫂和育婴等高端服务,其他如保姆、照顾老人、钟点工等对专业要求不高,因而从事这些服务项目的人员一般没有参加过培训。从业人员培训主要是依靠家政机构自主培训,员工等级鉴定为家政公司自主鉴定,没有参加权威机构的鉴定并发放统一证书。从调研结果来看,参加培训的从业人员基本来自于家庭服务企业,而来自劳务市场的从业人员参加培训的比例很少。可见,家庭服务企业在引导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方面的作用非常显著。

(三)家庭服务企业难以获得一次性奖励,资金缺乏导致发展困难

目前家庭服务业大多数是规模较小的中介制机构,要扭转这种局面,发展规范化、规模化的家庭服务企业,促进其健康发展,应该是未来家庭服务企业的发展方向。江苏省对于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打造知名品牌,对新获得驰名商标的家庭服务企业,由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给予一次性100万元的奖励。从调研结果来看,被调查的50家家庭服务企业均未获得该项奖励。另外,目前家庭服务企业发展壮大普遍面临融资困难。在被调查对象中有70%以上的家庭服务企业有融资需求,但由于它们规模较小、缺乏抵押物等因素,难以获得资金来源。而从目前江苏省扶持家庭服务业的财税政策来看,并没有涉及融资问题。

(四)财税政策缺乏对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保障

根据我们对从业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1%的从业人员没有购买社会保险。家庭服务业的这种局面,导致一些层次较高的家政人才宁愿从事其他行业,也不愿从事家庭服务业,即使该行业给出的工资更高。由于该行业基本采用中介制,没有机构承担社会保险费用,从业人员普遍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而江苏省政府目前的财税优惠恰恰对这部分没有相应的举措,因而员工制在家庭服务业中的推广依然存在很大的阻碍。

(五)缺乏对家庭服务需求方的财政扶持

从调研数据来看,目前家庭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两个年龄段,即小孩和老人。月嫂和育儿嫂的价格在南京已经涨得很高,月嫂月工资已经超出8000元,很多家庭已经难以承受这个价格。而反过来价格低洼区是老年家庭服务,由于老年人收入普遍偏低,所以一般家庭服务从业人员不愿意从事老年服务,只有60岁以上的,甚至不识字的老人才会去从事老年服务。目前江苏省财税政策也没涉及到这块,没有对家庭服务需求给予财税支持。

三、完善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的建议与对策

(一)减轻家庭服务企业社会保险负担,发展员工制企业

从调研结果来看,目前阻碍家庭服务企业发展壮大、走向员工制企业的主要障碍是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负担。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加强财税政策的扶持,解决企业的这一难题。江苏目前仅仅鼓励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非员工制的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可以自愿参加社会保险,这样的政策显然是不够的。在从业人员社会保障方面,政府应承担从业人员的全部和部分的社会保险费用,如北京市,对于员工制家庭服务的企业采取了“保姆上三险、政府补一半”的政策,即经认定符合条件的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在与家政服务员签订劳动合同期限内,享受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为企业实际缴纳社保费的50%,补贴期限不超过5年。这样的措施减轻了员工制企业所承担的大量社保成本,从而促进家庭服务企业从中介制向员工制的转变。

(二)政府对于从业人员的培训补贴应与行业准入制相结合

目前,江苏省虽然加大了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培训补贴,但取得的效果并不显著。政府应该把从业人员的培训与行业准入制相结合,从业人员取得从业资格证方能上岗,政府对于组织培训的家庭服务企业和参加培训的从业人员给予一定的补贴。如香港,家佣是由中国香港雇员再培训局统筹培训,具体的培训业务由该局通过严格评估认可的社会培训机构提供训练及就业介绍,由政府向每个符合条件的培训对象支付一定的培训费。培训课程由雇员再培训局制定,达到一定培训时限和考核标准,通过考核后对合格者发放技能卡,相当于上岗证。从香港经验可以看出,其家庭服务从业人员需培训取得上岗证后才可就业,在此基础上政府对于培训进行补贴才能达到提高员工职业技能的效果。

(三)政府通过补贴和税收优惠增加对家庭服务购买的扶持

通过对300户家庭的调查结果分析,目前已经有45%的家庭雇佣了家政人员,还有46%的家庭有潜在的需求,尤其是家庭中有婴儿、学龄前儿童和老人的,集中了家庭服务一半左右的需求。有些家庭由于难以承担较高的家庭服务费用,只好请老人来照看小孩,或者自己辞职在家做全职家庭主妇。目前江苏省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侧重于家庭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没有兼顾到家庭服务需求方。鉴于此,政府可以通过转移支付和补贴来资助某些家庭服务的需求方,来满足一部分迫切的家庭服务需求。如英国政府1988年提出的国家儿童看护战略计划,提出保证每一位0-14岁适龄儿童都能享受高质量看护的计划,通过现金补贴方式支持家庭享受儿童看护服务。

(四)利用财政资助、贴息等方式解决家庭服务业融资难的问题

根据调研结果来看,目前家庭服务企业大多数都是小规模运营,盈利能力较差,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较少,导致融资难,阻碍其发展壮大。要提升家庭服务业的整体层次,使家庭服务业做大做强,首先必须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发展家庭服务业所面临的难题,在这方面一些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第一种做法是政府直接给予家庭服务业财政资助。法国政府曾规定中小企业每年扩大招工一名,可以从政府得到4千法郎的津贴,每增聘一名科技人员,发给5万法郎的支助。德国政府规定,对失业人员创办企业给予2万马克的资助,对创业者的资助,不只限于某一特定行业,所有行业包括服务业和娱乐业,都能得到国家的资助。第二种做法是对家庭服务业贷款进行贴息,如法国政府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息进行财政补贴,使中小企业能够按市场平均利率获得贷款,提高中小企业在自由信贷市场中的借贷能力,以较少的财政资金带动大量的社会资金参与对中小企业的援助。江苏省可以效仿第二种做法,利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家庭服务企业给予适当的倾斜,提供担保贷款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贴息。J

参考文献:

1.胡大武.美国家政工人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分析[J].财经科学,2010,(7):8-16.

2.姜长云.关于家庭服务业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讨论[J].经济研究参考,2010,(60):4-9.

3.姜长云.家庭服务业的产业特性[J].产业经济,2010,(12):42-48.

4.姜长云.家庭服务业发展的国际经验[J].经济研究参考,2010,(56):40-45.

5.姜长云.我国家庭服务业的发展展望和战略重点[J].宏观经济管理,2011,(1):44-45.

6.李艳梅.我国家政服务业的现状与规范性建设[J].社会科学家,2008,(7):107-110.

7.栗小溪等.扩大家政服务就业的问题与对策[J].理论界,2006,(4):131-132.

8.苏明等.我国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52):1-14.

家政服务行业政策篇3

【关键词】科技中介服务技术市场技术转移政策

1前言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许多面向科技中介服务的政策措施,对于推动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促进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系统梳理这些政策措施,有助于进一步厘清政策现状,为研究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科技中介服务政策措施奠定基础。

2国家层面政策浅析

我国支持科技中介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战略规划、财政支持、税收优惠、试点示范等方面,这些政策措施对于明确我国科技中介服务的发展定位,引导地方科技中介服务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1我国加强科技中介服务发展的统筹规划

近年来,国家层面陆续实施了一批与科技中介服务相关的发展规划,有效引导了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方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首次将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2.2我国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措施

2014年颁布实施的《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9号)》从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方面,提出为加快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5年颁布实施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2015〕9号)》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的相关意见。

2.3完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是近年来我国支持科技中介服务发展的重要政策措施之一。目前,国家对于技术转让以及科技孵化器等都给予了一定的税收优惠。比如,对单位和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文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园自用以及无偿或通过出租等方式提供给孵化企业使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其向孵化企业出租场地、房屋以及提供孵化服务的收入,免征营业税。符合非营利组织条件的科技园的收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有关税收政策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2.4积极推进科技中介服务的试点示范

开展试点示范是探索科技中介服务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的重要方式。2008年,科技部根据《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和《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管理办法》,确定清华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76家机构为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3地方层面政策浅析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引导下,各地方在推进科技中介服务的政策措施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在财政支持、金融资本、人才队伍、资质认定、评估评价、组织网络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为国家层面制定科技中介服务政策制定积累了重要经验。

3.1地方加强科技中介服务发展的统筹规划

近年来,各地陆续实施了一批与科技中介服务相关的发展规划,有效引导了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方向,山东省技术市场发展规划提出进一步优化技术市场发展环境,建立多层次技术市场服务体系,探索创新技术交易机制和模式,促进高新技术和特色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

3.2开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和绩效评估

为提高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部分地方积极推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和绩效评估。重点支持有明确的专业化、市场化发展方向,具备深层次专业服务能力的孵化机构发展。北京鼓励符合条件的科技服务业企业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或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参照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推动科技服务机构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税收、股权激励等方面享受相关政策。山西科技咨询行业实行执业资格管理制度。从事咨询业务的机构,由省咨询业协会每年进行一次检验,以核定次年执业资格是否继续有效。山东以服务诚信度、服务绩效和社会认知度为重点,强化科技中介服务信用体系建设。

3.3积极推进政府采购科技中介服务

随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逐渐推进,各地开始重视通过政府采购促进科技中介服务的发展。早在2004年,上海市杨浦区就制定了《政府购买科技中介服务试行办法》,规定包括专利项目评估策划、专利项目融资服务、企业市场拓展咨询、专业培训、工商登记、税务纳税申报和会计记帐等在内的科技中介服务项目作为区政府购买的范围。近年来,北京大力推进政府采购科技中介服务,培育科技中介服务市场,对于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论证和重要工作部署要进一步依靠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3.4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网络化建设

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联合与协作,通过广泛建立协作网络,为开展科技中介服务业务提供重要支撑。建立统一的技术信息平台,整合政府部门、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和信息分析机构的信息资源,实现服务与需求信息的对接,使其成为省科技成果转化的信息桥梁和枢纽。山西省规定,支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技企业等组织的联合;鼓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与法律、金融、会计、财产评估等服务机构的协作,为科技创新提供技术与管理的综合配套服务。

参考文献:

[1]技术经纪培训教材青岛蓝色科技技术转移培训学校.

家政服务行业政策篇4

【关键词】离岸服务外包税收政策演变建议

一、重要意义

离岸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产业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相对可独立性的部分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并委托境外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对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离岸服务外包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角度,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是离岸服务外包有利于合理分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离岸服务外包有利于发挥各国资源禀赋、技术能力不同所带来的国际比较分工优势,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二是离岸服务外包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相对于产品出口,服务出口更能够带动国内第三产业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实现产业升级。三是离岸服务外包有利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服务资源、管理方法和技术能力通过市场的作用,在离岸服务外包相关各方自由流动,实现配置效率的最大化。四是离岸服务外包有利于国内企业增加经济效益。充分利用外需,不仅可以使服务型企业弥补内需不足带来的市场疲软,还可以通过对外经济交往分享更多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

二、税收政策演变

(一)政策的提出――启动试点

2009年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国办函〔2009〕9号)中,首次提出在包括本市在内的20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自2009年1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止,对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按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8%的比例据实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对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离岸外包业务收入免征营业税”。

2009年4月24日,为了贯彻落实国办函〔2009〕9号文件精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发改委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3号),进一步明确了政策内容、技术先进型服务业务范围、认定及管理等。其中:(1)政策内容是贯彻国办函〔2009〕9号文件的三项内容。(2)技术先进型服务业务范围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外包服务(ito)、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服务(Bpo)和技术性知识流程外包服务(Kpo)三类。(3)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条件包括业务范围等六项,认定管理由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所在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主管部门会同本级商务、财政、税务和发展改革部门根据通知规定制定具体管理办法,报相关部委备案。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应按照通知和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向所在地(市)科技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商务、财政、税务和发展改革部门联合评审并予以认定。认定名单及时报相关部委备案。

(二)政策的第一次变化――按两税种各自发文并放宽条件

为了进一步加大对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发展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结合各地在贯彻执行财税〔2009〕63号文件过程中提出的建议,2010年下半年起,国家对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政策进行了修订和调整。

2010年7月28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商务部联合下发《关于示范城市离岸外包业务免征营业税的通知》(财税〔2010〕64号),对示范城市服务外包业务营业税方面的优惠政策进行了单独规定。

2010年11月5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关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65号),对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方面的优惠政策进行了单独规定,并将财税〔2009〕63号文自2010年7月1日起废止。

同财税〔2009〕63号文同时规定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相比,财税〔2010〕64号和财税〔2010〕65号文分别单独规定了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将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从20个扩大到21个,增加了厦门市。

财税〔2010〕64号文的主要变化是:(1)仅单独规定了离岸服务外包收入免征营业税优惠政策。(2)取消了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收入免征营业税必须以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为前置条件,对于职工学历结构、企业总收入结构等不再作要求。

财税〔2010〕65号文的主要变化是:(1)仅单独规定了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2)将认定条件中,技术先进型服务业务收入总和占本企业当年总收入的70%以上,放宽为50%以上。(3)在认定条件中,取消了“企业应获得有关国际资质认证”。

总体上看,上述两个文件放宽了享受政策的条件,降低了享受政策的门槛,使相关税收政策惠及更多的企业。

(三)政策的第二次变化――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2011年11月16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1〕111号),“营改税”试点率先在上海市开展。根据财税〔2011〕111号,自2012年1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注册在上海的企业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中提供的应税服务免征增值税。

2013年7月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37号)覆盖了财税〔2011〕111号文,明确了自2013年8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并将注册在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平潭的试点纳税人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中提供的应税服务免征增值税的政策予以延续。

2013年12月12日,《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3〕106号)废止了财税〔2013〕37号文,将政策试点期限延长到2018年12月31日,范围扩大到全部试点纳税人提供的离岸服务外包业务。

三、进一步完善政策的建议

首先和技术转让免税、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相比,服务外包系列政策在内容上具有部分重合性,在力度上缺乏吸引力。因此建议:适当放宽政策门槛,如降低收入占比要求等,使政策效应更大化。其次,由于投资背景、关联关系等因素的存在,外资企业相对内资企业来说更容易获得离岸服务外包合同。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在扶持内外资背景的服务外包企业方面,政策条件不够差别化,鼓励缺乏针对性。因此建议:在扶持对象上考虑该种情况,在条件设置上适当调整,使政策在支持内资企业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再次,虽然根据最新文件规定,离岸服务外包税收优惠政策已经延长到2018年12月31日,但是从扶持离岸服务外包产业、提高企业经济行为可预见性和稳定预期的角度出发,建议对离岸服务外包税收优惠政策适用期限尽快给予明确,并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在更高层级的税收法律法规文件中加以明确和固定。

(作者为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律师、经济师)

参考文献

[1]赵书博,邸璇.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1(42).

[2].建立健全扶持服务外包产业的税收政策机制[J].中国财政,2009(5).

[3]李涵.促进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2.

家政服务行业政策篇5

关键词:黑河;家政服务业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黑河市家政服务业发展潜力调查”(201413744037)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3月18日

一、黑河市家政服务业现状

随着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加,黑河市家政服务业面临全新的挑战。一方面居民为了拥有较高水平的生活质量,提升自身的幸福感,需要多种多样的家政服务;另一方面当前社会人口老龄化等特点日趋明显,“空巢老人”、“留守子女”数量逐渐增多,居民承担的生活压力在逐步加大。目前黑河市的家政服务业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黑河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黑河市经济近几年稳步发展,GDp呈稳步上升态势,第三产业快速增长,这为家政服务业提供了一个良好发展的空间。根据黑河市统计局数据反映,2009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9.38%,到2012年上升为39.7%。可见,黑河市第三产业的比重正在逐年增加,这就意味着第三产业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和政府的重视。目前,各个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国也不例外,因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潜力是未知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将会越来越被人重视。

(二)黑河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大了家政服务的市场需求。随着中俄边境贸易的发展,作为口岸城市之一的黑河,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对于家政服务的需求则越来越多。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恩格尔系数较高,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低。反之,恩格尔系数较低,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高。根据黑河市统计局的数据可以看出,恩格尔系数的逐年递减则反映出居民的生活水平在慢慢地变好,所以消费于家政的支出也会越来越多,可以看出黑河市家政服务业具有很大潜力。

(三)黑河市家庭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提高了对家政服务的要求。我国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明显,而黑河市作为边境城市,“涉外务工”的人员数量在不断增多,居民担负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对家政服务的需求也在提高中。对于黑河市拥有毗邻俄罗斯的特殊关系,涉外务工的人员特别的多,那么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家里的老人、小孩由谁照顾?不能将自己的亲人送到自己不放心的地方,所以很大一部分人正在试着接受家政服务业,这也促使家政服务业的需求和潜力越来越大。

二、黑河市家政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家政行业具有“小、散、弱”的特点,面临着服务市场构建不全面、培训工作不细致、管理机制缺失等问题,致使市场供需不平衡。居民的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服务企业又不了解居民服务需求的具体情况,严重阻碍了家政行业的顺利发展。黑河市家政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可概括为以下方面:

(一)黑河市家政服务业与其他城市相比工资水平差异大。以育婴员为例,黑河市育婴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为2,200元/月。根据2015年最新版的一、二、三线城市名单,显示出黑河市现如今只是四线城市,四线城市育婴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为4,000元/月。可以看出,黑河市育婴师的平均工资仅为四线城市育婴师平均工资的一半,黑河市的工资水平与其他城市相差较大。

(二)家政人员素质不平衡。一般情况下都是城市的下岗女工、无业人员、农民等只为了养家,能够赚点钱才来从事这个行业的,所以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素质都不是很高,并且在黑河市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专业人员几乎没有,这就导致了服务不到位、服务的不正确等一系列问题。同时,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禁锢,他们的社会地位认同感特别低,没有更多的尊重从业人员的感受,就是家政公司也一样,所以家政公司与家政人员很少签订劳动合同,缺少社会保障。

(三)黑河市家政服务业企业较少。据笔者所知,在黑河市成立家政专业化水平的公司只有三龙家政、东方佳业、佳乐家公司和新希望公司,专业化的公司比较少,缺少一个发展比较好、具有专业化知识的公司发挥引导作用,无法带领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这几家公司的服务样式也较贫乏,只提供保姆、月嫂、育婴员、保洁员这几项服务。

(四)市场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近年来,家政服务作为一种新的服务门类被广大家庭接受,现实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大,但家政从业人员严重短缺,结构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目前人们对家政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认同感还很低。

三、推进黑河市家政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培训、规范管理,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我们应当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居民的文化水平,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国家正在积极地做着努力,近期政府提出要普及12年的义务教育,这的确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整体文化水平。家政服务员的素质高低,决定着家政服务业的发展趋势。若家政服务人员的素质高、服务质量好,又具有专业化的知识,必然会符合人们对家政服务人员的要求,加大服务人员的需求。

(二)完善家政服务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良好的家政服务员队伍。完善家政服务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家政服务员在工作中出现的意外伤害或给雇主造成的损失实行规范化管理,可以通过保险的方式使家政服务业的主体分散风险,帮助家政服务人员提高社会地位。对家政服务企业也可以实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将家政服务机构享受有关再就业优惠政策,例如职业介绍补贴。要扩大再就业的范围,对家政从业人员,给予再就业援助资金,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政策。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家政服务公司健康发展。黑河市第一家家政服务公司于2003年11月份成立,在24小时内为600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可以看出它的需求较大。家政服务业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广泛的就业机会,已成为促进一个城市服务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应加大财税等政策扶持力度,将家庭服务业作为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重点,并纳入到黑河市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资金扶持范围。对规模较大、运作较好的家政服务机构在财政税收、工商登记、经营管理上给予政策优惠、重点扶持,促进家政服务公司健康发展。

(四)加强舆论导向,提高家政服务行业的社会地位。通过媒体等多种渠道的宣传,改变社会对家政服务业的传统偏见,提高社会对家政服务人员的认同度,给予家政服务人员应有的地位和尊重。

主要参考文献:

[1]彭文辉.家政服务业期待朝阳升起[J].宜春日报,2006.1.

[2]黑河市统计局.黑河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m].2013.

家政服务行业政策篇6

【关键词】保安服务市场;政府监管;政策研究

随着社会安全需求的不断扩大,传统的由公安机关直接提供的保安服务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的保安服务业也和其它的公共服务行业一样,正由过去的政府垄断经营向政府监管下的市场化经营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目前我国保安服务业正处在市场化改革的初级阶段,现行的监管政策已经不能满足其发展需要,给政府的监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政府相关政策环境的变化,也给决策和执行监管政策带来了难题。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了我们急需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我国保安服务市场政府监管政策的现状

基于我国当前保安服务市场的现状来看,在处理其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时,最主要的方式还是出台相关的监管政策。公共政策作为一种政策系统,是有其独立的发展规律、运行机制和运作过程的。在适当的政策环境中,会自行产生、发展并发挥作用,帮助社会分配价值,促进公共利益的平衡发展。

传统的政府监管政策虽然在一定时间内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时也体现出了很多问题。在我国保安服务市场的竞争当中,国有资本长期占据着相对垄断的优势地位,民间资本很难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同时由于当前仍存在着保安服务企业长期和政府公安机关保持一体,政企不明,对市场机制下服务资源的分配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另外,在保安服务市场中,长期存在着一些隐性的市场主体及其从业人员,给市场的只需和社会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我国的保安服务市场政府监管政策也正处在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基本的改革方向为对监管进行适当放宽,让民间资本和民间市场主体也能够参与到保安服务市场的竞争和发展当中。同时明确公安机关和保安企业之间的关系,加快进行政企分离。此外,还应当对保安服务的种类进行重新划分,以保证能够有效的对其进行监管。

二、我国保安服务市场政府监管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保安服务价格政策不合理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始终遵循着“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了产品服务价格”这一基本路线。因此,在保安服务市场,虽然在上海等沿海发达城市制定了行业指导价,但是在全国范围内仍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服务收费标准或产品价格标准。而国家也没有相关的政府监管政策来对其进行指导和调节。各地都是参照当地价格主管部门的意见和标准,由各个保安企业自行定价。这种方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会导致保安服务业价格水平调整上的缺位或不及时,同时也使保安服务业的价格无法反映保安服务中存在的风险和价值。

(二)跨区域、跨行业的政府监管政策落后

目前,随着保安服务业市场的不断发展,国家各级政府机关部门和主要的保安企业都在致力于打破保安服务的区域封闭性。但是,由于这种跨区域、跨行业的经营模式刚刚起步,还十分的不成熟。因此,政府相关的监管政策也十分落后,仅仅从行业审批的角度对其审批的条件、时间、过程等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规定,而没有规划和建设具体的实施细则,也没有制定出相应的跨区经营的激励制度和保障措施。这就导致了各地对跨区域、跨行业的保安服务的认识和监管水平参差不齐,保安服务业的区域性封闭短时间内难以被真正打破。

(三)公益性保安服务政府监管政策不足

近年来,由于社会对保安服务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保安服务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保安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数量逐年攀升。然而在保安服务业市场化改革的时期,大多数的相关人员都只注重于满足社会安全需求的发展和变化,而忽略了其中存在的各种负面影响因素。在我国一部分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政府的监管政策注重的只是经济效益和市场利益的增长,而忽略了保安服务公益性的发展和转变。这就使得公益性保安服务的政府监管政策始终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三、改善我国保安服务市场政府监管政策的措施

(一)改善保安服务价格监管政策

由于我国当前保安服务价格是平偏低,难以与风险形成正比,从而导致了保安从业人员流失率的提高。对此,政府机关和相关部门应当参照世界上其它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对保安服务价格的监管政策进行改革和完善。其中必须要包括保安服务的性质以及价格制定的原则。同时要给出政府的指导价格,以及根据不同地区市场情况进行价格调整的规定范围。此外,还必须明确提出保安服务价格的标准与该地区最低工资标准之间的关系。

(二)改善跨区域、跨行业经营的监管政策

在保安服务业的市场发展当中,应积极打破地域性封锁,推动有实力的保安企业进行跨区域性发展。逐渐打破行业的垄断,建立起良好的市场准入制度,促使保安服务市场健康、良好的进行金正,以促进其整体的发展。对此,国家应当积极对现行的相关监管政策进行重新修订和优化完善。同时针对市场发展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制定出相对应的监管政策,以保障保安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政府的监管政策在政府的各项经济职能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于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保安服务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也要充分的发挥政府监管政策的作用,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予充分的重视,并采取措施及时解决,以保障我国保安服务事业的良好、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朝伟.治理理论视角下的我国保安业发展分析[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

家政服务行业政策篇7

1.养老服务政策研究概述

近年来,政府为解决养老服务的问题,先后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等。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进一步明确养老服务业的工作重点以及战略部署。学术界对于养老服务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于养老服务发展历程、养老服务模式以及养老服务体系内容完善对策的研究,针对养老服务政策整体性的评价研究凤毛麟角。本文通过构建养老服务政策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于延边自治州,探寻该地区养老服务政策中的不足,提出完善对策。

2.养老服务政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评价指标的设计

政策评价指标的设计要遵循SmaRt原则,即具体性原则、可测性原则、可实现性原则、现实性原则和实现性原则[1]。本文在此原则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了关于养老服务政策体系的整体框架,然后通过专家访谈的方式,询问本领域大学教授、老龄委工作人员、基层社区工作者的意见,运用德尔菲法筛选评价指标。完成设计指标体系后,将设计体系反馈给专家学者提出建议。在综合资料文献和咨询专家学者的基础上,最终建立了养老服务政策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2.2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来确定各项指标权重。首先,将建立的指标体系发给6位专家,依据1-9的常用标度法,由专家给出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经过一致性检验和归一化处理后,确定各指标权重(见表2)。

2.3养老服务政策的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是依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对象做出一个总体评价[2]。

第一步,确定评价因素集,建立综合评价的指标因素集,U={U1,U2,U3…Un};第二步,建立综合评价的评价集,V={V1,V2,V3…Vn};第三步,进行因素模糊评价,并求得评价矩阵R;最后,计算指标的评分值,令S={S1,S2,S3……Sm}为各层指标的权重集,计算p=S×R,计算各指标的评分值w=p×Vt。通过评分结果分析,找到政策中的不足,以完善政策系统建设。

3.实证分析

3.1延边自治州养老服务政策概述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中朝边境上,总人口约为217万人,其中朝鲜族人口79.8万,占总人口的36.5%,是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集地。延边州素有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当地政府在认真学习《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国办发[2006]6号)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国办发[2011]60号)等国家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延边州老龄部门紧紧以“六个老有”为工作目标,不断加强养老工作,以不断开拓创新和完善政策为重心,不断完善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和相关老龄产业的发展[3]。延边州近年来从法律层面加强了对老人的关注和保护,使得养老事业有法可依;将老年卫生服务纳入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升高龄老人的保障待遇;成立了一批老年服务组织,专门为老年成员搭建发挥余热的平台;规定每年8月15日是延边州的老人节,给予老人更多的温暖与关爱[4]。延边州已经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参与为辅的养老服务建设格局。

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州60岁以上老年人口35万,占全州总人口的16%。全州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为2.6人,低于全国水平0.5人,低于吉林省水平0.4人。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者人数不断增加,延边州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空巢化的趋势日趋严峻。截止2010年末统计,全州现有养老机构175家,总床位数12723张,入住总人数8008人,入住率达62%[5]。延边州养老服务建设取得初步成果,但养老服务供求问题依然严峻。

3.2延边自治州养老服务政策评价

采用德尔菲法,邀请社会保障领域学者、老龄委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以及部分群众组成20人的访问小组,通过电子邮件以及信函形式对养老服务政策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进行打分。评分档次分为5等,分别是“好、较好、一般、较差、差”。评价小组对延边州自治州养老服务政策的评分统计(见表3)。评价集V={好,较好,一般,较差,差},V的等级视为向量C=[100,80,60,40,20]。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计算步骤,得到延边州养老服务政策评价的最终得分w=66.08,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得分(见图4)。

3.3结果评价与优化策略

依据模糊综合评价计算过程可知,在延边自治州养老服务政策评价中,“好”的评价为11.40%,“较好”为28.39%,“一般”占44.46%,“较差”占11.25%,“差”占4.50%,综合评价得分66.08分,说明该地区养老服务政策水平一般,还有极大的改进空间。具体分析各指标得分可见,该地区养老服务政策内容设计较好,在政策方案的修改中可以逐步更加完善。全州养老服务政策的实施过程较为一般,对于政策执行与监督有待遇进一步加强政策完善。养老服务政策的效果极为一般,按国家规划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该地区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执行,以达到相应的政策效果。调查分析显示,认为政策直接效果好和较好的分别占4.20%和24.37%,认为直接效果一般的占51.94%,认为较差和差的占总比的13.94%和5.55%。延边自治州地区经济发展欠发达,多年来年轻劳务输出较多,留守老人剧增,养老服务供不应求。在未来的发展中,应会有更大的投入和更多的政策支持。在加强政策执行力度的同时,要充分考虑该地区少数民族老年人口的特殊需求,因地因人制定相应的地方政策。在结合上述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几点提升和完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养老服务政策的建设性意见。

第一,政府是政策制定主体,发挥政策制定中的主导作用。政府首先要端正对养老服务的态度,将养老服务政策的建设当做民生保障的重点工作之一。其次,在政策制定程序上,政府要深入调查了解全州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生活需求,充分考虑朝鲜族老人的养老愿望及特殊要求。广泛听取民众心声,站在人民的立场考虑问题,完善服务体系、丰富服务内容。充分探讨政策目标的可实现性,同时围绕促进目标实现提出因地制宜的地方性配套支持政策。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民族老年人的需求,有层次、有针对的提供养老服务。政策制定要遵循养老服务发展与地区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养老服务建设普惠制原则和养老服务业建设政府主导与社会投资相结合的原则[6]。

家政服务行业政策篇8

一、国外发展生产业的政策措施

(一)成立专门的服务业发展机构,指导生产业发展

由于生产业涉及的门类较多,行业管理较为复杂,发达国家在推动生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专门成立服务业发展或促进机构,从战略高度指导和协调生产业的发展。如美国纽约市政府商务部门分别与能源、资源环保、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官员组成促委会,着力协调和推动服务业发展。日本东京经济财政咨询会议和金融厅两大政府机构成立了服务业专门研究小组,以协调和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英国为保持其金融服务业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力,成立了由20名金融业要员构成的“金融服务业全球竞争力小组”。新加坡为全力推进服务经济的知识化和信息化,专门成立了服务业总体推进机构,及时监测和解决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和扶持行为引导和强化生产业发展。

(二)出台系列产业发展政策,优化生产业发展环境

1、生产业科技创新政策

由于金融、信息、物流等生产业都是知识密集型和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因此发达国家普遍重视生产业的科技创新。一是注重服务业科研投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金融、咨询、法律等生产业经历了一个以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创新和改造浪潮,据统计,美国近20年服务业的研发经费投入的平均增长率是其它行业的两倍。英国政府则大力推行技术预测计划,并通过税收政策鼓励生产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英国服务业的科研投资总额达到25亿英镑,是当年制造业科研投资增长速度的4倍。二是强化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2002年7月,英国贸工部出台了《投资于创新》的政府战略报告,鲜明地提出要为国家创新能力的提高增加投入。随后政府出台了技术创新发展计划,积极鼓励大学与企业联手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2、生产业财税政策

为改善生产业发展环境,促进服务企业发展,许多国家都实施了税收优惠、简化手续等政策。2007年韩国财政部等21个相关政府部门制定了新的“增强服务业竞争力综合对策”。该“综合对策”吸收了以往的成功经验,加大了政策力度。如在改善经营环境方面,着力撤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差别待遇,将服务业的土地开发负担金降低到与制造业同等的水平,同时,加大对服务业的税收、融资扶持,包括将服务业临时投资减税期限延长一年并扩大适用范围;降低服务业办公用不动产的交易税;产业银行、企业银行大幅增加对服务业的支援,并逐步为服务业创造信用贷款条件等。新加坡政府服务于国家战略的需要,在金融、跨国营运总部、采购中心等方面也出台了税收优惠、简化审批手续、城市基础设施优先安排等优惠政策。

3、生产业人才政策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生产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发展。一是重视服务业人才教育。韩国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有关人员及专家共同拟定“服务业人才培养体制完善计划”,设立了各服务领域专科学校,加强“产学服务专门人才联合教育”,并与“服务产业支援中心”共同输送高质量服务专业人才。二是实施就业培训计划。例如,上世纪90年代英国政府推出了一种为期一年的全日制就业教育培训计划,对象是年龄在18岁至24岁的高中或大学应届毕业生。政府发放一定数量的培训津贴,培训内容主要是社会需求量比较大或即将产生大量就业机会的工作和工种,并针对25岁以上、失业超过两年的人,出资安排他们进入企业进行培训。新加坡则为了解决金融人才紧缺的问题,推出了新加坡金融人员转换方案,目的在于通过对没有金融业工作经验,但想进入这一行工作的人提供金融培训,使他们成为符合金融业能力标准的金融人才。三是引进高端人才。如英国政府建立了“企业家奖学金”,鼓励具有聪明才智的特别是高技术领域的研究生到英国发展自己并开创新型企业。四是着力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新加坡着力发展零售、休闲、娱乐等服务业,通过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专业服务人才。澳大利亚则为吸引和留住专业服务人才,实施了商业和社区振兴运动,着力改进社区服务和生活方式。

(三)推动服务外包与服务贸易发展,带动生产业发展

发达国家生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的推动。一方面,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服务外包对生产业的促进作用。例如,韩国将服务外包提升到战略高度加以培育,通过建立“外包服务提供商数据库”、“外包服务需求企业”等网上检索系统、对外包服务企业实行“国家公认资格证书”制度等推动服务外包发展。另一方面,一些国家通过积极发展服务贸易,带动生产业发展。比较典型的如美国,为了促进和扩大生产贸易出口,专门制定了“服务先行”的出口促进策略,重点促进其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旅游、商务与专业技术服务(包括环保、能源等工业服务)、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教育服务、影视娱乐、电信服务等行业发展。同时,美国十分注重对国际市场的分析和研究,近十几年来为开拓服务贸易新兴市场,美国对新兴市场做了大量针对性调查,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并通过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谈判为服务出口公司提供更好的市场准入机会。

(四)推进行业改革与制度建设,促进生产业发展

金融、电信、运输等生产业属于垄断行业,为促进这些生产业发展,发达国家积极采取了放松管制、打破垄断、完善立法等措施。例如,英国政府于1991年打破了英国电信公司垄断英国市场的局面。在金融服务业方面,为推动一体化发展,英国1986年实施了《金融服务法案》,1997年成立了金融服务管理局(FSa),2000年通过《金融服务与市场法》。同时,英国政府于1993年专门成立了8个工作小组对法律法规体系进行了梳理,以解决知识密集型生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知识产权和法律法规等问题。在信息服务业方面,美国先后制定了《信息公开法》、《版权法规》(1970)、《计算机软件保护法》(1980)、《美国电讯法》(1996)等法律法规,以规范和促进信息服务业发展。

(五)重视对服务企业的咨询与培训,服务生产企业发展

发达国家政府十分重视对企业的服务,包括提供信息咨询、市场调查、贸易展览、专业培训、技术辅导等服务项目,以促进服务企业发展。例如英国政府非常注重对生产企业的教育和指导。英国政府在每个地区建立了顾问署,作为专门的企业管理和咨询机构。在全国雇佣了1000多名有公司背景的退休企业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为高层顾问,负责帮助企业制订发展计划,引导企业改变经营策略。同时,积极开展企业高层培训,由企业自己报名,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二、对我国发展生产业的借鉴及启示

(一)强化“一个支撑”,为生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高素质的人力资本是高质量生产业发展的基础。要促进生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加强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是要加大对教育投入力度,有计划地在现有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专业,加快培养服务业所需各类人才,特别要加快培养社会急需的信息服务、金融、保险、各类中介服务、服务业政策与管理以及熟悉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等方面的人才。二是加强服务业人才就业培训。借鉴新加坡的经验,专门针对金融、物流、信息等生产业,制定人才就业培训方案,每年定期培训一批高级能、高知识的专业服务人才。三是积极引进高级生产人才。制定生产业人才引进和利用计划,大力引进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通行规则和熟悉现代管理的高级服务业人才,通过有力的措施吸引、留住、用好人才,为生产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二)加快“两个统筹”,促进生产业发展

国外经验表明,要促进生产业快速发展,必须兼顾两个市场,推动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同时,为吸引和留住生产业人才,也必须大力发展零售、休闲、娱乐等生活业,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因此,在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加快生产业的发展要注重“两个统筹”:

1、要统筹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

当前我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相对落后,除了服务行业自身发展不足的原因外,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我国服务业、服务贸易现行的分散管理体制有关。因此,要实现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在不断提高生产质量的同时,要通过研究制定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简化手续等政策,如积极探索服务业出口退税政策,促进金融保险、工程服务、建筑服务、物流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生产出口。另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国际经验,由相关部委联合成立服务业管理和促进机构,建立服务业发展的领导协调机制,统筹协调、研究和解决影响服务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指导生产业快速发展。

2、要统筹生产业与生活业的发展

生产业和生活业是服务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二者既相互区别,又存在紧密的互动发展关系,没有生活业的配套发展,生产业就难以实现真正的发展。因此,各地政府在推进生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把发展生活业作为促进生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大力发展餐饮、休闲、娱乐等生活业,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吸引和留住生产人才,从而实现服务业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突出“三个结合”,支持生产业的发展

1、生产业发展要与科技创新相结合

专业的研发服务以及制造业内部的工业设计都属于生产业,这些生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因此,我国在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要以研发、工业设计等生产业为重点,加快制定和完善科技创新政策,鼓励服务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提高生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2、生产业发展要与行业改革相结合

与制造业相比,我国银行、电信、运输等生产业垄断性强,市场化程度低,市场机制不健全,严重制约了生产业的发展。因此,促进生产业发展,一方面要突破体制,调整服务业管制框架及其政策,着力打破地区体制壁垒,促进银行、保险、法律、咨询等生产实现跨地区经营。另一方面,在金融、电信等部门放松管制,积极鼓励民间资本的进入,提高行业中各种所有制的竞争程度。

3、生产业发展要与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

家政服务行业政策篇9

[关键词]贵州信息政策信息产业

一、信息政策概述

信息政策是一种在国家或政府解决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关系和涉及到公共利益、权益、安全问题,保障信息活动协调发展而采取的有关信息产品及资源生产、流通、利用、分配以及促进和推动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规划、原则或指南。信息政策可以分为信息财政政策、信息人才政策、信息内容政策、信息技术政策、信息服务政策。

二、贵州信息政策内容分析

(1)适度财政投入

贵州省主要是加大信息财政资金的投入和采取税收优惠政策来扶持信息产业,从而减轻信息内容业、信息技术业、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压力,在信息内容业方面,主要是加强图书馆的建设、维护工作,在没有图书馆的地区,重点投入资金建设图书馆,从而有效地保障图书的数量,目标是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图书的共享。在信息技术方面,政府推出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系统集成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信息服务业方面,主要是加大对信息服务业的资金投入,优化信息服务产业的基础设施,扩展信息服务面,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2)重视信息人才培养

在信息内容产业方面,主要加强数字内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数字内容的技术服务能力。将现有培训机构整合,充分利用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加强对数字内容产业人员的培训。并且还要依托人才培训平台,建立数字内容网络教育培训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培训项目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发展数字内容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在信息技术产业方面,主要建立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并重的机制,打造创新能力强的信息技术产业科技人才队伍,重点建立专家咨询制度,为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尽力提供智力的保障,创造优越环境,引进省内外优秀人才。加快收入和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在信息服务方面,主要是用高薪吸引专业人才,尽力的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使信息服务得到全面普及。

(3)强调信息服务质量

贵州省政府就加快贵州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下简称服务体系)建设提出相关意见。一方面是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服务机制,建立省、市(州、地)、县(市、区)三级联动的中小企业服务网络,推动市、县组建服务联盟。另一方面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中国中小企业贵州信息网为基础,加快建立全省中小企业信息网络。2010年,基本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联网,提供信息咨询服务,逐步形成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在线营销、政企信息交互为一体的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贵州省采取的主要是为了稳定的发展信息服务业,政府采取对信息服务的方向、内容作出具体的规定,对服务的范围、服务的质量、收费的标准作出统一的标准,从而稳定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贵州省在建立信息服务基础设施方面,主要是加大资金投入。

(4)全面实现信息内容共享

贵州省结合信息财政政策重点投入图书馆的建设,在贵州省各县市大力建立图书馆,并且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增加图书的数量,以保证公众对图书的拥书权,在数字内容方面,贵州省数字信息内容发展过程中,通过相关的扶持政策打造数字内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同时,重点以白云区数字内容产业园建设为基础,开展原创动漫游戏产品和动漫外包服务业务,形成动漫创意产业链,带动贵阳各区域的数字内容发展,在贵阳逐步实现数字资源的共享。

(5)提高信息技术行业的创新力

关于如何去增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贵州省重点发展软件和集成电路,下一代互联网(ipV6)、云计算等。加强开展新一代显示技术、关键元器件,进一步推进推进软件业与信息设备制造业。一方面构建技术创新体系,贵州省主要是从增强信息技术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政府通过减小对信息技术行业的税收,政府鼓励企业采取多方筹资,加强对信息产业的创新力,政府也通过政府采购形式来支持这一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信息人才的政策的辅助作用,向贵州省的软件企业和信息设备制造业引入相关的专业人才,使贵州省的这些企业加速了发展,并且使软件企业和信息设备制造业的产品呈现多元化发展。

三、贵州信息政策发展策略

(1)制定信息政策时加强公众信息的收集

在信息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应该多考虑公众的意见,政府也应该多采取公众的意见,企业是信息产业的直接研发主体,企业也应去积极的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总结起向政府反应,政府部门要多和企业沟通,让部分企业参与信息政策的决策,在信息政策的规划时,政府应注重信息的收集,明确信息政策的目标,政府部门加强对信息专业人才的培训,使信息政策的方案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

(2)加大对信息产业的资金投入

在经费预算中,增加贵州贫困地区的信息产业经费,每年应该适当提高,贵州各级政府应制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地方经济、各级财政预算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出台一些对贵州贫困地区的扶持政策,在经济投入上加大对贫困地区力度。对偏远贫困的地区设立专项经费补助,并确保这些专项资金最大限度地用于信息产业建设和维护。

(3)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贵州省可以主要发展电信网,互联网,努力实现规模化经营。规范信息服务价格,促进有效竞争。拓展服务领域,鼓励增值服务的发展,推进信息服务业、信息集成业的发展。建立和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体系及物流配送体系。发展数字化的高清晰度电视,利用有线广播电视,为各地区贫困乡村提供多媒体业务等增值服务。

(4)加大信息政策宣传、监督力度

贵州省应注重宣传力度,使信息政策的执行得到大力推广,这样才能使政府补助的资金送达到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贫困地区应该重点通过信息财政政策给以扶持,以增强信息产业的创新能力,信息政策执行过程中应该采用正确的组织、协调和监控,让信息服务产业的服务价格得到有效的统一,对信息服务业的服务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使信息服务的质量得到保证,让整个服务市场稳定发展,在执行过程中,积极采取的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来辅助信息政策的执行。

参考文献:

[1]牟锐.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9):24.

[2]马艺.加快贵州信息产业发展的思考[J].贵阳学院学报,2006(3):2-4.

[3]贵州省人民政府研究中心.关于贵州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B/oL].[2011-04-17].http:///content.php?indexiD=204

[4]汪传雷,谢阳群.信息政策研究探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3):1-2.

家政服务行业政策篇10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要进一步完善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对自谋职业的,要在工商登记、场地安排、税费减免、资金信贷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扶持”的精神,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我们决定于2000年一季度,联合开展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检查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内容

中发〔1998〕10号文件提出的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部门制定的有关政策落实情况(检查内容附后)。

二、检查方式

(一)了解各地贯彻国家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文件和实施办法的制定情况。

(二)举行各种形式的下岗职工座谈会,了解下岗职工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的情况和他们的要求,查找存在的问题。

(三)深入劳动保障、税务、工商、城建等基层经办机构,与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座谈,实地查看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查找执行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工作步骤与要求

(一)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领导下,劳动保障、财政、城建、银行、税务、工商等有关部门要组成联合检查小组,并根据通知精神,尽快制定工作计划。要按照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的原则,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分工,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保证检查工作顺利进行。

(二)检查工作要采取自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各地市劳动保障、财政、城建、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采取分系统检查的形式,对本地区和本部门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自查。省(自治区、直辖市)级联合检查小组对下岗职工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重点检查。

(三)各地市要认真研究分析检查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并向当地政府和省级联合检查小组报告自查情况。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联合检查小组在重点检查中,要对各地市情况和自查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明确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自查和重点检查完成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要分别对本次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包括好的经验做法和下一步工作措施),向省级人民政府汇报,并于2000年2月29日前分别报送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四)各地要在开展检查工作的同时,加强政策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及当地的再就业优惠政策,并公布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监督电话号码,接受群众监督,推动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

各地要切实加强对检查工作的领导,各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把检查工作作为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措施,抓紧抓好,防止走过场。要实事求是地反映落实优惠政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扎扎实实地改进和完善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工作。

附件: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检查内容

一、政策依据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1998〕10号)。

(二)《关于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银发〔1998〕278号)。

(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43号)。

(四)《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工商个字〔1998〕第120号)。

(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字〔1994〕001号)。

二、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对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的,要简化工商登记手续,3年内可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以及行政性收费。

(二)对中小企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等就业实体吸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适销对路、符合贷款条件,有关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要积极给予贷款支持。

(三)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取得的营业收入,个人自其持下岗证明在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之日起,个体工商户或者下岗职工人数占企业总人数60%以上的企业自其领取税务登记之日起,3年免征营业税。

(四)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对其取得的经营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其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从事独立劳务服务的自其持下岗证明在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之日起,3年内免征个人所得税。

(五)新办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安置城镇待业人员达到规定比例的,可在3年内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免税期满后,当年新安置待业人员占企业原从业人员总数30%以上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减半征收所得税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