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远程教育的理解十篇远程教育的理解十篇

远程教育的理解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3:08

远程教育的理解篇1

【关键词】农村学校;远程教育;问题与对策

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给农村教育事业带来了无限生机,充满了活力,教育资源的共享,为边远山区农村学校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带来了新的教学方式、传递了新的教学信息。但也为农村学校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农村学校特别是边远山区学校,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实施以来,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是远程教育实施中边远山区农村学校要研究解决的问题,笔者是在农村学校任教有三十多年年教龄的教育工作者,对学校的教育工作比较了解,下面就浅谈一下笔者对在边远山区农村学校实施远程教育工程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主要看法:

一、边远山区农村小学实施远程教育工程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

1.远程教育教师身兼数职。边远山区农村学校基本没有专职电教老师,如笔者所在镇的学校,只有中心小学才配有1个专职的电教老师,其余学校没配有,按排为电教的一线教师多为身兼数职,人称为“万金油”的老师。由于大多数电教老师身兼数职,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远程教育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技术水平不高,错过了许多教育卫星电视节目的接收,多个班级的远程教育课也不能正常上,影响了资源的使用。

2.管理工作跟不上。没有成立管理领导机构和专门负责人员,不制订有远程教育管理规章制度,教师对远程教育的课程可上可不上,或者远程教育课被其它课程所取代,部分远程教育设备被教师拿去变为私有,也没有人过问,远教设备有的损坏,有的遗失,有的甚至被盗,严重影响了远程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3.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低,应用推广难度较大。边远山区农村学校远程教育设备大部分没有使用过,处于闲置中,许多资源下载就保存起来,根本不用于教学,即使是用也是在上研究课或公开课时,才拿出摆一摆,、用一用,或是上级有关部门要检查远程教育使用情况时,学校才组织教师突击使用,做个样子,摆设一下,应付检查。

其次多数学校地处偏僻之地,教师的年龄结构偏大,思想保守,不愿参加培训或参加培训的机会不多,且大多数是政府在当地招聘的代课教师,他们每月仅领到1000多元的生活费,教师私人大多数没法购买电脑和利用宽带上网,不会使用计算机,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以至于只要用电脑就得求人帮忙,还有许多教师认为这是花架子,对农村教育不适应。另外,学校资金紧缺,远程教育设备不能及时更新和维修。

二、边远山区农村学校远程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1.师资配备不足,电教一线教师身兼数职的成因。主要是边远山区农村学校交通不发达,信息闭塞,学校地处偏僻,环境差,大多数公办教师不愿到那里任教,教师严重不足,政府只能就地取材,在当地吸收一部分文化较低的人充当教师,即使这样,教师也不够用,所以安排一线的电教教师要身兼数职,除了上电教课、远程教育课和学校安排给自己的主课外,还兼任有其它班级的课程,顾此失彼,而且吸收进来的大部分教师,他们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计算机培训,技术水平低,不讲熟练操作,就是最基本的使用也不懂,设备出了故障,更无法排除和及时修理。

2.管理措施不到位。部分学校没有建立远程教育管理的领导机构,不安排专人具体负责,管理混乱,致使设备没人管,远程教育课无人上,远教设备被教师私用,如计算机等,远程教育设备的丢失、损坏的现象比较普遍,更为严重的是远程教育设备被外来人员偷盗,如笔者所在镇有一所农村学校,2013年被人偷了2台主机和30张教学光碟。2014年暑假,笔者所在镇邻近乡镇的边远山区农村学校,也发生了几起计算机被人盗窃的现象。

3.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低。边远山区学校的教师大多数是聘任代课教师,如笔者所在镇,现在有83位代课教师,他们全部是在边远山区学校任教,在2010年前只有8位教师懂得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大多数没有经过计算机操作的培训,根本不懂计算机技术,加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大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许多人的观念未能转变过来,认为在边远山区学校实施远程教育工程,对农村边远山区学校教育不适应,认为远程教育工程是给教师增加教学上的负担和麻烦,他们不愿接受和采用远程教育资源来上课,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低,造成大部分远程教育设备的闲置,只能把远程教育设备当作陈列品来观赏,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1.解决边远山区学校教师不足的办法。①希望上级教育部门按照核定教师编制,配足配强教师给学校;②多派一些年轻力强,精通远教技术的高素质教师到山区学校支教;③学校本身要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教师分期分批派到镇一级以单位参加远程教育技术培训,或者请精通远程教育的专家、教师到本校进行校本培训。通过上述办法解决远程教育教师不足,身兼数职的问题。

2.解决远程教育管理混乱的问题。要加强领导,周密安排,并指派一名工作负责,技术熟练的教师专门负责管理这套远程设备。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远程教育的收视室和播放室要安装好铁门,有条件的要安装监控设备,晚上派人值班巡逻,对远程教育借还和使用要做好记录,如笔者所在镇的7所边远山区农村学校,4所分校,全部实行了这一管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再没有出现远程教育设备遗失、乱丢、乱拿、私用和被盗的现象。确保远程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远程教育的理解篇2

【关键词】远程教育伦理责任;外生式伦理责任;内含式伦理责任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8)08―0082―03

在远程教育伦理责任的研究中,对它的伦理规范问题的研究是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它为我们对远程教育进行伦理反思提供了基本标尺和方向。对于远程教育的伦理责任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促进远程学习者全面发展及教育公平、公正的发展而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远程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所表现出伦理精神。人们对远程教育所探讨的问题的关注大多集中在教育的公正、公平、教育的尊严、人道的研究,无疑这是社会普遍伦理对远程教育的期望,是教育伦理规范的一个重要的维度。对远程教育伦理责任的研究必然以教育伦理规范为前提,即远程教育的伦理责任必须满足教育的伦理功能。但当我们用公平、公正、自由、人道等一系列观点研究远程教育的伦理责任时,它是外在社会对远程教育的一种考量,是远程教育外生式伦理责任;对于远程教育伦理责任,其本身还应具有内含性需求,即远程教育本身所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是一种内含式伦理责任。

一远程教育外生式伦理责任及其规定性

目前人们讨论较多的如远程教育的平等、公正、质量、教育人道等,实际上是社会普遍伦理在远程教育中的反映和投射,是远程教育的外生式伦理责任。是指现代远程教育活动所体现的特定社会伦理价值,这是指远程教育伦理责任的社会性,它是把既定的远程教育活动放在社会伦理道德的背景中而引申出的伦理责任的原则和要求,这种要求虽然也是远程教育伦理规范的一部分,但它的最初源头是来自远程教育的外部,故称为远程教育的外生式伦理责任。远程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来进行,只能处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与技术支持之中,这样,在一定的文化背景和技术的道德价值的影响和制约下,使远程教育这一活动总是要承载特定的社会道德价值规范和伦理责任的原则。远程教育本身虽然不是直接的伦理行为规范,但它要依据特定的伦理责任要求来进行,最终使自身符合于或趋向于特定的教育伦理目的,从而产生一定的伦理责任。其一,远程教育活动的主体总是处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受到社会伦理责任观念的熏陶和支配,从而使自身的伦理责任符合时代的要求。而远程教育伦理责任的本身又必然投射到自身的教育活动中,使自身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要求。其二,远程教育活动以外的人们和社会总是要对远程教育的某项活动在伦理意义上做出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从而区分出善的或恶的、好的或坏的,以此来评定远程教育的活动,使远程教育活动符合评价主体的伦理道德取向。[1]其三,国家或教育部门总会对远程教育活动进行适当的控制,也包含对远程教育伦理道德的控制,要求远程教育体现社会所认同的伦理规范和要求。

远程教育的外生伦理责任非常重要,是对远程教育伦理责任进行规范和批判的一个重要维度。一方面,它保证远程教育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进步相适应,使得远程教育与整个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保持和谐。另一方面又具有积极的人文价值,促进远程学习者的发展和完善,使远程教育活动体现出一定的社会伦理责任。必须指出的是,远程教育外生式伦理责任是社会道德在远程教育中投射的结果,但是,远程教育伦理责任体现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和要求,不是简单、直接地移植和粘贴社会伦理规范。一方面,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极其复杂多样;另一方面,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又具有普遍性和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因此,远程教育的伦理责任就必须对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做出某种选择并使之具体化.因为只有这样才使其既真正切合远程教育的特点,又使社会伦理规范在远程教育中真正得以落实。譬如教育人道而言,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内涵:第一,远程教育要肯定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尊严,应将之提高到人的权利的高度来认识。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尊重学习者的人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尊重学习者的一般人权,如人身权、人格权等;另一方面,要尊重学习者的受教育权,并且,应该从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立场重新加以解释。换句话说,我们不仅要在远程教育认识论层面上确立主体性原则,而且要在远程教育伦理责任层面上确立主体性原则,同时把它提到学习者权利的高度去认识。因为“教育权本身意味着‘受教育之权利’,它超越了均等地享受提供的教育机会的权利,还包括对远程教育内容与方法的发言权、教育管理的参与权等等。[2]第二,远程教育过程成为学习者的生活过程。远程教育要做到立足于现实生活,理应要关注学习者当下的现实状况。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反对人的异化。远程教育的一切要为了人,一切要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也就是说,远程教育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评价的进行,都要围绕学习者的发展和需求这一目标和主题。

二远程教育内含式伦理责任及其规定性

远程教育的外生式伦理责任是对其自身伦理批判和规约的一个重要维度。但这种规约和批判原则上还是表层的和外界的,在多数情况下,只是对远程教育的一种道义约束,而非其本身的道德和责任的反省。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还容易导致架空伦理责任的本身,使之不可避免地成为某种责任乌托邦。其实,远程教育伦理责任还有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维度即远程教育的内含式伦理责任。所谓远程教育的内含式伦理责任,是指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而必然体现的人类道德精神或伦理责任的要求,它是远程教育这一活动本身的内在性要求,是保证远程教育活动得以存在的道德合理性基础,是保证远程教育活动正常展开的一个内在要素,也是远程教育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伦理维度,它包括发展、合作、自主、尊重理性等。从形成方式上看,它不是把某种抽象的伦理规定和道德命令强加于远程教育而推演出的伦理规范,而是对远程教育这一教育活动进行反思而得出的伦理责任。由于这种责任不是直接来源于远程教育的外部,而是从远程教育自身中反思、推导出来的,故称为远程教育的内含式伦理责任。

远程教育内含式伦理责任要求现代远程教育应该反对脱离现实只作空洞的逻辑推演或架空道德价值的伦理责任理论倾向,主张伦理责任成为远程教育中的内在要素或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内在机制,而不做旁敲侧击的姿态。当前,我国经济伦理、管理伦理、法伦理研究都重视揭示经济、管理、法本身的内在道德要求或伦理基础。这种内在要求实际上是经济、管理等活动自身的内在要素之一,是解决该活动现实问题的有效机制。如市场经济活动本身的道德是价值效率、市场分配正义、较充分的行为交往和利益共享,或者说,利益共享、市场分配正义等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内在伦理要求,它保证市场经济活动的正常有效运转。[3]

那么,如何确立远程教育内含式伦理责任呢?如前所述,远程教育内含式伦理责任必须到远程教育活动得以存在的道德基础中去探求,到远程教育活动的内在道德要求中去思索。那么,远程教育活动有这种道德基础或内在责任要求吗?我们知道,远程教育是一种人类的创造性成果,而非自发性的产物。也就是说,远程教育作为人类一种创造性活动的存在,必定有其充分的“道德理由”作为其内在支持或者说必定有其内在的伦理责任基础。问题是这种“责任”或合道德性的论据到底何在?由于长期以来对远程教育本身狭隘的知识论了解,这一问题较少受到人们的关切而长时间处于被遮蔽状态。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樊浩教授等在其著作《教育伦理》中,认为“教育的伦理意义可以归纳为三个命题:教育关系是一个共同体,教育共同体是一个伦理实体;教育的根本人文使命是伦理解放;教育的人文精神基础是性善信念”。[4]因此,远程教育内含式伦理责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远程教育是促成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教育进步双向生成的共同体。从远程教育的发生意义上来看,远程教育就是使人“全面发展”,使学习者既掌握生产的知识与技能,又掌握人的生活、生存相关的知识、技能、习俗等。它的目的就是为人的生存、发展服务,维持着生命的延续,创造生命的意义。应该说,这是远程教育活动的内在蕴涵。如果远程教育失去了这种蕴涵,那么,远程教育这种活动就成为不必要或不可能。换言之,远程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教育进步的双向生成是远程教育存在的第一个伦理责任的基础。

第二,远程教育是相互促进的双向活动的伦理实体。如果说第一个伦理责任基础是从促进教育公平的角度来说的,那么,这第二个伦理责任的基础是从远程教育发生的过程角度来说的。从远程教育过程来看,远程教育活动是以一定的技术和媒介为基础的交往活动,在这种交往活动中,交往双方只有相互敞开,相互接纳,相互促进,相互理解,才能达成师生共同分享知识经验、共同成长的目的,完成远程教育促进人的生成发展的目标。换句话说,远程教育不是相互封闭、猜疑、算计,它蕴涵着特定的伦理责任的意义,不该带有功利性的,而应该具有互惠性,强调的是真诚合作。

第三,远程教育是尊重人的自主和理性的活动。这是就远程教育的方式手段而言的。学校意义的“教”有许多方式,如演示、解释、证明、训练、乃至灌输、施加条件,但作为“教育”之“教”却不是无所不包的,它对常识意义上的“教”的方式做出了一定的筛选。远程教育的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习者自主性和个性,强调对学习者实行人文关怀,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远程教育就会失去它顺利完成其使命的基础。其次,远程教育还必须尊重人的理性,这种理性表现为学习者有目的、有选择的进行学习,也包含教师的教学活动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远程教育外生式伦理责任与内含式伦理责任的关系

远程教育内含式伦理责任是规约和促进远程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维度,一方面它能促进远程教育外生式伦理责任的实现,促进远程教育向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使远程教育的发展与教育的发展相适应。另一个方面它能够保证远程教育活动依照基本的教育原则进行,促进“诚信、关爱、责任心”等一系列社会伦理在远程教育活动中形成与发展。

远程教育伦理责任的这两个维度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就实际存在的状态而言,内含式伦理责任的表现形式从属于相对应的外生式伦理责任,对远程教育的外生式伦理责任存在着依附性和亲和性。二者之间又是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远程教育的外生式伦理责任制约着其内含式伦理责任的现实存在形态,有什么样的远程教育外生式伦理责任就有什么样的现实形态的教育内含式伦理责任;但远程教育的外生式伦理责任对其内含式伦理责任的制约,绝不是意味着外生式伦理责任可以任意地取消或添加一种新的远程教育的内含式伦理责任,而是意味着外生式伦理责任可以造成远程教育的内含式伦理责任的现实表征,影响原有理想的远程教育内含式伦理责任的实现程度、方向,直至扭曲。譬如,自主性是远程教育的内生式伦理责任之一,就这而言,教育的外生式伦理责任是无法把之取消,或者说自主性始终是远程教育伦理责任的维度之一,但是,远程教育的外生式伦理责任能够制约它的表现形式和实现程度。当然,远程教育的内含式伦理责任作为远程教育存在的道德合理性前提,作为远程教育得以顺利完成其使命的伦理责任的合理性基础,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顽强地抗争、生发,从而抵制不合理的外生伦理责任对它的压制。而且,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以及远程教育的主体性的增强,这种倾向将更加明显。总之,远程教育伦理责任有外生式伦理责任和内含式伦理责任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远程教育伦理责任的完整系统。

参考文献

[1]夏天成.网络游戏的伦理问题及其规范[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7(2).

[2]王其和,王殿祥现代远程教育及其责任伦理构建[J].江苏高教,2007(3).

远程教育的理解篇3

关键词:资源建设方向;资源互动性建设;资源建设策略

我国的学习者众多且较为分散,各地区的教育水平和现状都不一致,网络教育借助互联网强大的资源共享和超时空性,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快速共享和交流,也因此成为我国远程教育的主要形态,而网络教育资源则是网络教育发展中质量的保证。

我国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主要方向

1.共享

资源的共享是近10年来我国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一大重要主题,主要的建设有:①教育素材库的建设。针对教育的各种所需建设和汇总各类优秀试题、素材、课件、案例等,辅助教师教学以及学习者的学习。教育素材资源库的建设不仅实现了优秀教育资源的大范围共享,同时还避免了教师及学习者在繁杂的信息资源中无法挑选优秀资源的问题。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期望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达成优秀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国内整体教学质量,从整体上推动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在2003~2010年之间,教育部通过国家精品课程评选活动相继评选出部级精品课程3694门、省市级精品课程共7879门。③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建设。2010年,我国开始建设具有本土特色的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期望通过视频公开课的形式展现一种全新的远程教育模式,增加教育开放性和共享性。

2.共建

远程教育资源的共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资源建设者与使用者之间的资源共建、资源建设者之间的资源共建。我国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者主要有公司企业、教育部门、试点高校等。由于各类建设者之间存在资金、教育水平、资源建设目的等各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在资源建设方面存在资源共享困难、不易沟通、资源重复建设等问题。我国网络教育资源如果只依靠试点高校以自己的实力面向自己的学习者开发,则会出现开发周期长、成本高、专业面窄等问题,与急剧增长的网络教育要求极不相称。如果各类建设者联合起来共同建设所需资源,则能在很大程度上确保远程教育资源的质量以及建设的高效性等,并且节约资源建设成本。

3.互动

无论是实际中的课堂教学还是网络教学,互动交流都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基石之一。远程教育中互动是营造在线学习氛围的信息交流接口,互动性的建设帮助学习者与教育者进入一种趋于真实的学习环境,满足学习者与教育者之间情感交流的需求。建设远程教育资源的根本目的是给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优质学习机会,只有学习者与资源进行交互的时候,资源才能转化为学习成果。学习者是远程教育的主体,学习者在资源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线上及线下交互特征,也是资源互动性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依据这些建设符合学习者学习特征和心理需求的教育资源。

我国学者对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主要研究角度

1.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研究

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是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主要有以下研究点:①远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研究。张志强等(2009)通过对国外远程教育资源的一系列资源建设制度的分析,了解到世界各国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合作化趋势明显,资金投入、人力等资源配置日益丰富和多元化,资源建设的技术规范也逐步完善。黄丹銮等(2009)从制度保障缺失的角度,反思我国资源建设制度的不足,寻找有效切入点。②资源共享共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我国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较西方发达国家来说发展较晚,又因为我国学习者需求量大且需求种类较多,在资源的共享共建过程中,出现了较多需要分析解决的问题,如远程教育资源的有效性分析、学习者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学习效果分析、远程教育资源结构调整和更新等。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建设我国的教育资源。

2.农村地区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分析

我国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相比较,教育水平、信息技术水平等各种教育相关的水平都存在一定差距。而我国农村学习者所占的比例远远大于城市学习者的比例,同时还因为农村地区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师资缺乏等各种问题,使得农村地区的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成为了学者们研究关注的另一重点。只有了解到影响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影响因素,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出相应的对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农村的教育水平,从整体上提升我国教育水平,使得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具有针对性以及更强的实践性。

3.远程教育资源的教学设计和学习者学习行为的监控

远程教育资源以教学应用为目的,服务对象为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和教育者。学习者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哪些内容能够长期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学习者的学习特性有什么区别,这些问题都是学习者和教育资源建设者们共同关注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学习者学习行为的监控与教学设计相辅相成,通过对学习者学习行为的了解和总结,来辅助资源的教学设计,使得资源在使用时能高效地运用。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追踪,也为资源的建设提供反馈和指导性信息,还可以作为评价资源建设成果的客观性指标。

目前我国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问题

1.对资源互动性的建设较为缺乏

对于远程教育来说,缺乏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是无可避免的一个难题,就目前的资源建设来说,资源的互动性仍是缺乏的。部分资源建设者简单地认为,网络互动就是在线讨论、邮件往来、即时通讯等,忽略了网络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互动,同时对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资源建设者之间、学习者与教育者之间的互动研究停留在网络同步和异步交流这一单纯层面上。

2.缺乏资源管理以及资源使用的反馈系统和评价指标

我国各试点高等院校都存在资源建设后就被搁浅的问题。一方面,很多教育资源在前期投入后,便不再对其进行管理和更新,以至于资源陈旧甚至无法使用,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学习者进行远程学习的兴趣,增加了远程教育发展的困难。另一方面,资源使用的反馈和评价成为只有营利性的资源建设者才会考虑的问题,很多高校资源建设者在资源上线后便不再进行反馈信息的收集,也不会去评价此次资源的建设是否已经达到原定的目标,造成了资源的盲目建设,以及资源数量多却成效小的局面。

3.资源重复建设、技术支持不足

各类资源建设者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以及技术设备的浪费,也造成了热门学科资源过剩而冷门学科资源不足等现象。资源建设过程中,大多数的高校都只注重资源内容的建设,没有保证资源的技术支持,很多网站不能承载较多人数的同时点击,甚至出现打不开和连接错误等现象。

4.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不够理想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部分,在远程教育中也是如此。很多资源内容的建设围绕以教为中心,主要为一线教师提供学科教学素材和课件等,对学习者探究学习和问题解决等学习模式的支持还不够。同时,大多数资源还是以建设各科课程为主,希望通过课程的多样性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而多数学习者表示,在进行研究性学习和问题答疑的过程中大多使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这是因为在教育资源网站中很少有支持研究性学习的专题,资源大多都是课程讲解和开放的课件等,资源欠缺实用性。

针对相关建设问题的解决策略

首先,学习者在使用资源的过程中的互动需求在资源设计的初期就应该被充分考虑,资源设计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加入具有互动性的资源内容,增加学习者与资源之间的互动。其次,了解学习者在线及线下互动的行为及心理特征,调整互动性资源的结构和内容,通过合适的互动安排,促进学习者在线学习的学习效果,增加学习者学习兴趣与教育资源建设的成效。虽然互动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者、学习者及资源建设者的重视,但网络学习的情感互动,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交流,还有情感、表情等细微的需求,而这些互动的实现还需要更精巧的设计和更高的技术水平。

在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过程中,资源的后期更新与管理是学习者保持学习持久性的重要保证,而资源使用的评价机制及反馈信息是资源调整和优质建设的风向标。教育部门可以出台相关的资源反馈和评价的政策,让资源建设者们在政策的支持下进行资源的有效更新和管理,建设高质量且具有持久影响力的资源。资源使用后的反馈信息,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调查方法进行,也可以通过一些追踪技术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如借助流量分析、web日志技术、agent人技术等来收集信息。

针对资源和技术重复建设的问题,可以同一学科领域或同一地域为背景,构成网络教育资源共建专家组,实施以共享为目的的教育资源合作开发,或由网络教育专家、软件开发专家、网络工程专家等分别担任相应职责,形成商业性协会,由政府进行调控管理,也可以根据各高校的特色,建设特色、优质的资源,由具有实力的资源建设者建设具有广泛性的资源,如果下级教育部门需要建设具有针对性和特色的资源,再根据需要进行信息技术和内容的评估建设,这样既能避免资源内容的重复性建设,还能减少盲目购买高价技术设备却被闲置的现象。

理解学习资源与教学资源之间的区别,建设以辅助学习者学习为中心的资源。重视专题性资源的建设,在建设各种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专题性知识,构建网状学习模式,让学习者在进行专题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多种类的知识,加深知识的理解程度。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从本质上说是为学习者而建,所以学习者是资源建设者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让学习者参与选择、评价、建议等,能够直接地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快速且较为准确地进行资源的内容结构调整,真正实现以学为中心。

参考文献:

[1]吴南中.走向理解的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内涵与方式[n].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2).

[2]张志强.国外远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制度概述及其启示[n].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7).

[3]黄丹銮,张志强.我国现代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制度探析[n].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4).

[4]田珊,胡卫星.网络视频公开课建设的理想与现实[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0).

[5]穆肃.远程教育中的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02).

[6]梁丽,吴长城.宁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能力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05).

[7]刘晓晴,郑燕林,王以宁.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实用性问题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03).

[8]田健,王涛,杨改学.基于学习效果视角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01).

[9]陈红普.论网格技术在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中的应用[J].继续教育研究,2007(06).

[10]陶水龙,袁薇.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策略研究[n].天津电大学报,2008(12).

远程教育的理解篇4

一、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师备课中的应用

一节成功的物理课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准备,教师在备课时要准备大量的资源信息。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源信息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随着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开发,我们可以将远程教育资源库中的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灵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收集一些学生难以见到的、有重要意义的材料加以展示。在学习《火箭》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收集一些有关卫星发射升空的视频画面,使学生了解我国在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现代火箭在航天方面的应用。有时演示实验很难让学生看清事物的本质,在学习《热机》这课时,教师提供的热机工作模型很难让学生掌握四个冲程全部工作过程,我们在课前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制作课件,在课堂中演示让学生真正掌握热机的工作原理。

二、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师新课引入时的应用

在学习新课时,教师可让学生观察多媒体呈现的与新课有关的物理现象,并由此思考一些问题,以引入新课。在学习《重力》这课时,我们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播放飞流直下的瀑布,秋天落叶归根,泥石流等画面,提出问题,从而引入新课。在学习《安全用电》这课时,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播放雷电灾害、因电路短路引起的火灾视频,让学生初步知道雷电带来的危害,头脑中有了安全用电的意识,为新课引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远程教育资源在物理概念教学时的应用

物理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文字叙述比较严谨,学生有时能读通文字,但并不理解其含义,从而对概念的理解产生困难。如果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学习概念,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对物理概念学习的积极性,轻松掌握物理概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学习《电流》、《电压》这两节课时,由于“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很抽象,教师通过远程教育资源制作的课件播放“水流”和“水压”动画,用类比的方法理解“电流”和“电压”,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这些概念了。

四、远程教育资源在物理教学突破中的应用

教学突破是教学的关键环节,我们在学习《内能》这课时,涉及到分子扩散现象,由于分子运动理论属于微观领域,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学生对分子运动理论的理解有一定困难。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将微观分子模型放大,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分子运动理论的观点。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充分注意到了教材中的要求,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验现象,推测分子的运动有哪些规律,最后得出结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远程教育资源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实验总结出来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物理实验在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而远程教育资源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的物理实验现象很难在实验室通过分组实验观察完成。比如我们在学习《熔化和凝固》这课时,海波和蜂蜡在熔化与凝固的过程不易观察,这时远程教育资源就大显身手了。利用动画演示,将海波和蜂蜡熔化与凝固速率任意调整,这样便于我们观察实验过程。

远程教育的理解篇5

远程职业教育中的学员在教育过程中、学习过程中都是主体,而且多是自主学习,多是在业余时间学习,这与传统教学的面对面教学已有较大差别。这种差别使得学员对于如何有效的进行远程职业教育学习显得经验不足,笔者所工作的前沿培训网(省略)就经常接到学员咨询远程职业学习方法的电话。笔者认为远程职业教育的学员有效进行学习,需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1、要深刻了解自己,给自己明确定位;2、在课前做好课程的预习;3、在远程教学中认真理解教师的教学;4、课后练习与及时反馈。这几个环节相当重要且缺一不可。

了解自己,明确定位

在参加远程职业教育之前,学员需对自己的知识做深入分析,明确自己知识水平程度,这对在远程教学能否学好相当关键。在远程职业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学员参加了稍高班级的学习,结果一期下来,跟不上班,第二期继续学,还是跟不上班,第三期还得继续学,这还不一定跟得上班;这就是自己没有定好位,影响了学习。

再之,就是学员对于对自己学习时间有一个深刻了解。有的人可能工作比较轻松,可供学习的时间比较宽裕,那么这一部分学员可以把自己课程的进度定得快一些,学习量可以多加一些;而对于工作紧张,学习时间不多的学员,则可以把自己的课程进度定得慢一些,学习量稍小一些。学习时间的安排不同,同样可能影响学习的进步。

给自己明确定位,是每一位学员在参加远程职业教育学习所必须做的事,当然这同样需要远程职业教育机构及远程教育教师的配合,他们应在学员学习之前要对学员的知识结构做一调查,同时要提供不同水平学员不同层次的课程给学员去选择。举一个例子,针对学员的实际情况,前沿培训网在课程的安排上,采取以下的方法:针对学员知识储备的不同,课程在难度上会有预备班、平常班与冲剌班;针对学员时间的不同,在时间安排有长训班、短训班。这种安排有利于帮助学员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

课前课程的预习

在课前,对课程进行预习,是能不能把教师的教学转化为自己知识的关键。远程职业教育学习,更应该做好预习,这是因为参加学习的学生无论在时间与精力的投入都不可能像在校教育中的那么多,如果不预习的话,学员将不可能很顺利的把一堂课听下来,课程结束以后面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将无法完成,也将无法完成人机对话及与教师的交流,并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习进度。

要做好课前课程的预习学员应做好:1、将教材通读一遍,明确本课程所要学习的内容及重点、难点;2、在每一讲新课之前,对本讲内容进行深研,对没把握的内容要勾出来;3、要做相关习题,检验自己的预习情况。只有做好以上三点,在教师讲课的时候,才有可能明白教师所讲,解决自己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掌握重点、难点内容。

认真理解教师的教

在预习时,学员发现自己有哪些内容没掌握,在听课时可以带着疑问去学习。听课是一种技巧,在听的时候一定要关注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对于教师强调的重点、难点内容一定要认真记忆或理解。只有解决了自己的疑问及理解了教师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这样下来才算达到了学习目的。

由于远程职业教育的特性,许多学员都只是在业余时间接受学习,应对自己学习时间尽量安排在自己精神状态比较佳的时间进行学习。因为只有这样,学员才可能将教师的教学理解透彻。

课后练习与及时反馈

检验远程职业教育及学习成果最好的方式就是看课后练习及测验的成绩。故学员应认真对待课后作业及测试,课后作业及测试都是教师针对每一讲内容重点、难点内容而设计,如果学员不认真对待,对自己知识的检验及巩固将不可能达到。

另在课后练习与测验中,如果对练习不理解,或发现自己做错了,学员应该做两件事:一是对教师的教学再去学一遍,如果还是解决不了,那么就做第二件事,在答疑室向教师提出,从教师处获得帮助。

在课后练习及测试中对疑难问题的反馈应该是迅速的,不能把问题堆积起来,如果前一讲的内容不理解,不及时反馈,这会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故及时反馈是远程教育极其重要的一环。

远程教育的理解篇6

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3)

03—0023—01

自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以来,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农村中小学师生的视野,丰富了教学资源,改变了课堂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受师资结构、学校管理等软硬件因素的影响,目前农村中小学在远程教育应用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远程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为了使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更加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我们必须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一条管理与应用相结合的有效途径,让远程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一、存在的问题

1.学校领导对远程教育不够重视。不少学校领导对远程教育工作缺乏正确的组织与领导,管理散漫,以致相关教学工作不到位,这样就使得学校上下都不重视远程教育。

2.远程教育管理队伍不稳定,业务素质不高。很多学校每年都因为各种原因替换业务熟练的管理员,新的管理员又未及时得到岗前培训,有的甚至连计算机基本操作和远程教育设备的操作都很生疏,怎能胜任远程教育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呢?

3.应用水平低,成效不明显。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时,不能结合实际将课程资源中的教案实例、媒体资源等整合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导致资源的应用率大大“缩水”。甚至部分教师还没有认识到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仍然延续“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模式。

4.教师培训不到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虽然开展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如何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培训,但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观念陈旧、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薄弱、校本培训跟不上等等,大多数教师对远程教育设备望而生畏,存在不会用和不敢用的现象。

二、对策

1.转变观念,加强管理,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是一个系统性、技术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工作,加强领导和管理是现代远程教育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把远程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常议,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采取措施规范管理,为资源应用提供坚强的后盾。

2.建设远程教育管理员队伍,合理安排工作量。教育部门必须按照农村中小学实际,配备素质高、责任心强、稳定的专职远程教育管理人员,还要给远程教育管理人员多提供外出学习、培训提高的机会,要通过良好的工作环境来调动远程教育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强化教学应用,提高远程教育设备的应用效率。我们要分阶段提出具体的教学应用目标,对提高远程教育设备的应用效率要有具体的量化目标。通过正确引导和相关的激励措施,使远程教育设备成为教师教学的左膀右臂辅助教学。

远程教育的理解篇7

创新思路整合资源使远程教育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去年以来,我们按照中央、省委和地委的部署,切实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领导,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通过创新思路,积极整合资源,使远程教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初步取得了一些效果。主要做法是:

一、先解决领导机制问题

,形成上下联动的“合力”,推进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二、推行“一校两教”与“村校结合”,解决集中培训“组织难”问题

我县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80以上建在农村中小学校,远程教育能否取得实效,学校站点作用的有效发挥是关键。为此,我们在全县26所农村中学推行“一校两教”工作,在233所农村小学开展“村校结合”工作,探索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普通国民教育有机结合,良性互动的新途径。县委组织部、教育局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农村中小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施意见》、《关于在乡镇中学实施“一校两教”工程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在农村小学实施“村校结合”的安排意见》,在对学校教师进行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以上班级开设特种种植、养殖适用技术,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家政与创业,小企业经营管理常识等劳动技能课程。在远程教育活动中,通过组织学习、开展试验等形式,增强小学高年级学生及中学生的创造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掌握农业科技适用技术,并在回家“作业”的过程中向家长和周围群众传递远程教育信息和农业技术知识,吸引农民走进学校站点参加远程教育学习。目前,全县19016名初、高中学生已开始接受远程教育农技培训,通过他们带动了3万余名家长和农民走进学校站点参加培训,切实解决了党员、农民参加远教培训“组织难”的问题。为解决好农村中小学与乡镇、村之间远程教育工作脱节的问题,我们在全县实行了政、教“交叉任职”,从而实现“双重辅导”和“双重管理”,也就是由中小学负责人兼任乡(镇)书记助理或乡(镇)长助理,村副支书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协助乡镇分管书记、组织委员抓好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远程教育。学校则聘请乡镇领导、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辅导员,帮助学校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劳动职业技术教育。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乡镇党委与中学、中心校,村党支部与村学校远程教育工作协调会议制度,定期对学校站点开展“一校两教”工作进行研究和安排部署。与此同时,县远教办、教育局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估体系,把“一校两教”和“村校结合”工作进行评估和年度目标考核,初步实现了教育培训工作的经常化和规范化。

三、建立固定的“远教干校”,解决“操作熟练”和“有人辅导”问题,提升远程教育工作整体水平四、全方位提供服务,解决“学、用”综合转化问题,确保远程教育取得实效总之,我县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在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与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将抓住地区远程办在我县进行“一校两教”试点的机遇,把远程教育与基层组织建设,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与扶贫开发,与整村推进等工作进行有机结合,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饱满的热情,更扎实的作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经常得实惠”长效机制的要求落实处,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真正成为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推进农村信息化的重要抓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上一页[1][2]

远程教育的理解篇8

【关键词】远程教育资源;农村小学;管理;应用

远程教育工程为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探讨应用农村远程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的一次新的革命,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丰富和发展,探讨教学模式的目的是使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尽快适应远程教育的大环境,又好又快地应用信息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要做到继承发展而不要与过去绝裂,要做到效益领先而不要追求花架子,只有建立在符合资源实际、学校实际、教师实际、学生实际、学科实际之上的教学模式,才有生命力。

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应用率

远程教育设备的应用率决定于教师的使用掌握情况,但事实上很多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缺乏正确认识,部分教师习惯于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教案上课,对运用信息化手段搞教学不习惯、嫌麻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转变教师观念,加强设备应用培训,提高应用率成了远程教育工程建设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加大对教师的远程教育设备使用的培训力度,让每位教师懂用、肯用、乐用。比如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组织的业务培训后,由业务骨干教师对全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windows系统、office办公系统、internet技术、卫星接收系统、资源下载刻录及课堂教学实践等,使大部分教师达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初级水平,提高了教师信息化素质和技能。教师在学习当中认识到新设备与新技术对现代教育教学的辅助作用是无可估量的,掌握了这些技术,能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提高效率。如:查阅教学资料、实行网上备课、与专家名师互动交流、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等。

2创建教育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从2005年开始,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资源、教学模式发展至今,获得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其中,硬件条件差,成为了制约农村远程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因此,创建教育资源库,优质资源共享是我们实现资源整合的关键。为了使远程教育工作在各村小中落到实处,中心小学的资源接收管理员认真做好资源的接收、下载和登记工作,把有价值的同步课堂实录、专家报告、教育影片、课件等优质资源进行保存、刻录,并整理分类,填写收录资源登记表,做好保管工作。为了使各小学教育均衡发展,发挥中心校辐射作用,真正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学校可以把接收的资源登记册复印一份给各村小参考,或公布在学校网站上,让教师清楚地了解学校有哪些优质资源可供自己上课和学习时应用,增加了资源使用的实效性。管理员做好光盘的借还登记工作,确保光盘正常完整使用。

3合理配置资源,注重实效

3.1远程教育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

实施了远程教育工程,能有效地缓解了教育资源匮乏、校本培训方式单一的问题。例如学校教导处以科组为单位,利用光盘播放室组织教师观看学术报告、教学实录、教材分析等光盘,从中了解新的教育教学信息,学习到新的教学理念,掌握了新的教学要领,深化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研究性学习内涵的认识,得益非浅。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对教师进行培训,要求教师上网学习先进教学理论,了解最新教育动态,拓展视野,实行网上备课、交流、研讨、反思、总结。

3.2远程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运用

为了使远程教育发挥其主要功能,学校应该积极开展远程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大胆实践。教师们从资源服务器上下载资源,运用影像和声像处理软件,制作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和教学课件,争取师生花费最少必要时间,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比如以往的综合、科学课,教师都是照本宣科,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枯燥乏味。现在教师利用课堂同步光盘进行教学,或者运用从网络上收集的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理解,体验学习的快乐。在音乐、美术课上,教师通过播放光盘,让学生在视频资料中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艺术的熏陶,改变以前学生跟老师唱、画的教学方式。学校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公开课”研究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运用自己从网络中收集的图片、音乐制作教学课件进行教学,新的课型、新的教学手段让听课教师耳目一新,培养了教师的创新精神,既达到了交流的目的,又提高了业务水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3.3远程教育与德育工作并举应用

德育教育是学校的核心工作,信息技术为德育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改变了以往向学生单向灌输,注重条文,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无味等弊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比教师的说教更为深刻,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与水平。如利用网络资源,下载有益学生身心健康,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片,并刻录光盘使用。如从资源服务器上下载安全教育系列片,并组织学生观看,让学生在观看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救能力。从网络上下载一些纪实德育教育节目,刻录成光盘,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在影像播放中深受感悟,心灵得到较好的洗礼。同时,还下载一些红色革命影片,时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此,学校德育教育形式必须与时俱进,由传统上封闭的、限制性的德育,转变为以人为本、开放的、创新的发展性德育教育。

3.4优化学校管理工作

现代信息技术为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活力,从而带动农村教育面貌的深刻变化。极大有效开发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服务是我们的追求。农村远程教育设备不仅仅可以服务于课堂教学,还可以服务于学校的管理工作。现在学校可以运用电子表格制作学生成绩统计表、财务信息表、教师基本信息表等,运用电子邮件加快与各村小、上级部门的信息传递,并实现学校的档案工作从“纸介归档”向“微机归档”转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远程教育的实施正逐渐改变着农村教育现状,如何把远程教育这教育手段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发挥其内容丰富的优势,为农村教育服务,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尚需努力的。我们相信,在远程教育丰富优势资源的推动下,农村小学的各项工作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钱昆明.关于网络远程教育的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1.

[2]王兴富.远程教育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1.

远程教育的理解篇9

1.远程教育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难

很多人认为,远程教育解决了学习距离的问题,通过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解决了距离问题,也解决了时间问题,是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但是,另外也有一些人认为,远程教育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学习的模式和观念,但远程教育脱离了原本的班级授课制,班级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可以及时掌握课堂情况,而远程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分离,课堂上的“及时掌握”,在远程教育过程中变成了“无从把握”。远程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散性、远程性、复杂性。由此可以看出,远程教育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生源结构带来的困难

远程教育的生源比较复杂,年龄层次、职业特点、性格方面等都没有统一性,反而差别很大,他们的教育背景不同、受教育程度也不同,也就导致了学生在接受远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果差别极大。反过来,远程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远程教育所变现出来的自主性、人本性、社会性、办学多层次、多规格等特点,也决定了学员的差异,不同于义务教育,远程教育的生源也表现出年龄差异、性格差异、工作差异、教育背景差异、家庭环境差异等,并且远程教育的生源都有着各自的社会角色,不仅要完成远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任务,还要扮演好社会角色、承担好社会任务。

1.2生源价值观、人生观带来的困难

远程教育的学生已经完成了社会化的过程,现在又要从社会人转变为学生,难免在心理方面会发生一些变化。生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内容一般会比较渴望,求知欲比较强烈,但是另一方面,生源的价值观、人生观已经确立,多少会淡化了学生对于政治学习的热心,并且他们的三观已经存在着很大差异。一种思想观念是学生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与发展方向比较乐观,能够遵循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对于远程教育的内容也会比较热衷;另一种思想观念是学生自持年龄阅历资本,而对学习内容不甚重视,表现出了对国家改革开放和未来前途的信心不足。远程教育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带有了一定的功利性,再加上一些消极思想,就使远程教育发展的困难性更高。

1.3学习模式带来的困难

远程教育的师生分离,不能完成教师言传身教的任务,并且不能及时掌握课堂的反馈情况,也淡化了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作用。教师只能通过媒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判断,学生也只能通过媒体与教师沟通,这势必会在无形中增加了师生间的距离,使思想政治教育缺少了时效性和主动性。

2.远程教育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2.1加强领导,构建教育网络

在远程教育背景下,要想将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最好,需要加强领导力度,并构建起立体的教育网络,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第一,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系,使远程教育拥有组织保障,通过制定一些制度、计划、规则等,规范远程教育过程、实现远程教育管理,保证远程教育的顺利进行。第二,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现社会与家庭二者的协调统一,使二者成为一个统一的和谐整体,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足发展和良性循环。第三,要充分运用远程教育的优势,建立起新型教育阵地,随着远程教育系统的发展,就应该充分利用优势,运用新技术构建教育网络,并开发先进的电子教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第四,监控消极信息是构建积极教育网络的重要环节,将消极信息因素控制起来,可以防治有害信息进入教育网络,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

2.2深化改革,加强个性化教育

深化改革要充分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大胆改革、紧扣重点、突出难点、联系实际、解决热点问题等方式就是深化改革的有力保障,并加强理论知识的教育,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改革远程教育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个性化的教育,虽然思政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但是也要加强德育教育个性化,要以学生为教育主体,通过思政教育来完善学生的思想品格,提升人格,并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

2.3突出思政教育特色

利用网络资源加强思政教育,还要注意突出思政教育的特色。例如,利用现在的先进软件或app,使用微博的方式,在微博上加强思政教育,通过发状态、转发新闻等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利用微博这种新的学习形式,深入了解思政理论、及时了解时事政治,不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也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创新教育形式,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特色。

3.结语

远程教育的理解篇10

论文摘 要:教育公平是教育社会学的重要命题,远程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砝码。笔者试图通过功能论、冲突论和解释学三种教育社会学分析范式对远程教育公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远程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三项原则,以促进其健康快速地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  

 

一、远程教育与教育社会学的含义 

 

远程教育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笔者采用谢新观教授的广义定义:远程教育就是为了解决师生双方由于物理上的距离而导致的、表现在时空两个维度上的教与学行为间的分离而采取的、重新整合教学行为的一种教育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将具有实践上的和理论上的不同表现形式。教育社会学的定义也从“服务于教师的社会学”到“服务于教育的社会学”,再到“教育问题的社会学”不断发生变化,但其基本取向还是运用社会学的原理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研究的过程是一种价值判断过程。因此,运用教育社会学理论分析远程教育也可采取功能论、冲突论、解释学的分析范式。 

 

二、远程教育的教育社会学分析范式 

 

(一)功能论的分析范式 

功能论的支持者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系统,在一整套规则、秩序下运行,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通过一套共享意识整合在一起,最终趋向于和谐与均衡。远程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灵活、专门化的补偿性训练使人具有适当的社会角色,具有“社会化”和“选择”功能。由于生产力不够发达及各种历史原因,我国现行教育在城乡、区域、阶层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很多人错过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成为弱势群体。在人力、物力、财力短缺的情况下,国家提倡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有着现实的促进意义。对个体来说,远程教育在使人社会化的过程中,使个体通过自主、开放、灵活、互动的网络学习,具有适应社会生活和道德生活所需要的人格;对社会来说,远程教育一方面行使社会整合的功能,通过教育共享集体知识和意识,达成团结,另一方面,促进社会分化和分工,将不同能力的个体送到各个方面,使我国社会阶层分布从金字塔形向中间大、两头小,中产阶层占多数的橄榄形转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远程教育作为一种补偿分配是满足促进社会和谐功能的一种理想工具,因为它通过寻求获得补偿性的社会再教育资本为弱势群体进行人事分配,而这种补偿性的社会再教育资本通常表现在远程教育提供的课程、学历、分数等符号性的奖赏。这些奖赏为个人合法化、顺利地进入社会某一阶层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冲突论的分析范式 

作为功能论的对立面,冲突论认为社会秩序不是建立在对共同价值的一致认可上,而是建立在统治阶级的控制权利上,统治阶级利用学校来再生产与其特殊利益相符合的统治地位。因此,学校不再是进步和个人流动的一种工具,而是社会控制和再生产的机构。①在冲突论支持者看来,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比以前更完备地复制统治阶级的合法性,因此,统治阶级常常通过控制学校教育来实现他们的意图。再者,代表主流教育形式的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有限的社会资源,因为对其拥有的排他性而隐藏着教育对象接受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弊病。与学校教育相比,远程教育开放、灵活、教与学时空分离的本质特征突破了现有学校教育的时空限制,使那些被排除在学校课堂教育之外的学习者获得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为被学校教育和社会竞争筛选出局的“被压迫者”提供了与社会抗争的能力,在实现教育的平等化和大众化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三)解释学的分析范式 

解释学在教育社会学中被称为“人本主义”和微观取向。②解释学将人们的视野从宏观的社会制度审视引导了具体的教育场景中,关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教育中所有的互动行为都是由具有理解力和创造性的主体发起,为个人动机所推动,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固定模式。远程教育教与学时空分离的本质,决定了其教学过程与学校课堂教育教学过程的不同,也决定了利用解释学分析远程教育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远程教育的互动体现为师生、生生的同步与异步交流。教的行为是为学的行为顺利发生和有效达到目标而进行准备和创造条件;学的行为是学生基于教师、教学机构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的自主学习,包括自定学习步调,选择学习内容,选择与教师或其他学生交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等。远程教育作为一个更为开放、灵活的系统,其中的各个要素的行为活动都有相应的主体和相对固定的模式,而它的意义则在于使教育惠及更多的人群,为社会和经济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提供学习的机会。 

三、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的远程教育公平原则 

 

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的远程教育研究的三种分析范式虽然研究视角、思路和方法各不一样,但都是以教育公平为基本命题进行探讨的。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一种抽象的价值观,也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石中英教授认为: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在法律上,是人人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在教育政策领域,是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在教育活动中,是人人受到平等的教育对待,人人具有同等的取得学业成就和就业前景的机会。美国学者科尔曼认为:教育平等包括进入教育系统的机会均等,参与教育的机会均等,教育结果均等,教育对生活前景机会的影响均等。上述观点又涉及了“教育平等”这个概念,要理解教育公平,首先要理解“教育公平”与“教育平等”“公平”与“平等”的差异。公平与平等的根本区别在于,公平是一种质的特性(qualitative property),而平等是一种量的特性(quantitative property)。③教育平等(educational equality)是一个实证性的概念,它是对一种客观的教育资源分配结果或分配状态的描述,它只是回答不同人之间分配的结果是否有差别或者是否有差距,但并不回答这种分配结果是“好”还是“坏”,也不对这种分配结果是“合理”还是“不合理”进行判断……而教育公平是用正义原则对教育资源分配过程和分配结果的价值判断。④显然,教育公平和教育平等都是指向一个核心问题,即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资源配置的三种合理性原则,即平等原则、差异原则和补偿原则。⑤由此可知,远程教育公平也包括这三种原则: 

(一)平等原则 

远程教育资源配置的平等包括权利平等和机会平等。权利平等指的是法律意义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远程教育资源配置的机会平等指的是人人平等地享有远程教育机会,是核心也是最重要的,包括入学机会均等、参与教育过程的机会均等、教育结果的机会均等以及教育结果对未来生活前景的影响均等。我国教育不公平主要根源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对教育的投入很难满足庞大的受教育群体的需求,数字鸿沟现象越来越严重,而远程教育为实现教育公平,为处于鸿沟的底层人群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把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广大农村等欠发达地区,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式教育系统。 

(二)差异原则 

远程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原则,是指要根据当地教育的多样性和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使资源得到最优化的利用。由于地域、经济条件差异,远程教育的院校和专业在基础硬件设施、学生数量、课程层次及各种财政支持方面各不相同。远程教育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很庞大的工程,国家利用庞大的卫星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使欠发达地区的师生能够逐步与发达地区的师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质量和效益。与此同时,应该注意到各个地区的学习者素质水平的差异是影响远程教育机会平等的重要原因。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学习者相比,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学习者的信息素养相对较低,有的还不能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以及操作技能,更不用说充分利用网络上的优质教育资源,而且,对于什么样的教育资源才算得上优质也是值得商榷的。现阶段,那些所谓的优质教育资源来自于经济和文化相对发达的富裕地区,是这些地区的文化形态,其内容和形式反映的也只是这些区域的特点。远程教育同样不能回避这些差异,必须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以满足当地学习者的需要。提供多样化的远程教育资源意味着差异和不同,使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学习者的提高,也意味着教育的公平。 

(三)补偿原则 

远程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相区别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具有补偿功能,关注的焦点在于受教育者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并对社会经济地位处境不利的受教育者在教育资源配置上给予补偿。补偿的功能体现在远程教育资源向弱势地区、弱势学校和弱势群体倾斜。补偿原则应以教育公平为核心主旨,以平等原则和差异原则为参照,建立适当的补偿标准,使弱势群体能够获得实际的利益。 

教育公平是教育社会学的重要命题,远程教育是专业设置、教材建设等方面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 

函授教师大都是普通高教岗位兼任函授教学的,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砝码。笔者试图通过功能论、冲突论和解释学三种教育社会学分析范式对远程教育公平进行探讨。通过教育社会学的视角来审视远程教育,认识到远程教育是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以及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的巨大力量。在肯定远程教育主导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认识其中的不足,以促进其健康快速地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 

 

注释: 

①教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