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村绿化工作总结十篇乡村绿化工作总结十篇

乡村绿化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2:41

乡村绿化工作总结篇1

一、任务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按照“路修到哪里、树栽到哪里,有路必有树,有树必成荫”的要求,结合“村村通公路”工程,对全市所有尚未绿化的乡村道路进行全面绿化,并对绿化质量较差的路段进行补植和升级改造,同时建立起管护责任制,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效益显著的乡村道路绿化体系,为农业生产和城乡经济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全民参与的原则。由市、县、镇三级财政按一定比例筹措资金。在此基础上,还要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筹集绿化资金,以确保乡村道路绿化顺利实施。

(二)坚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的原则。乡村道路绿化的重点是村村通公路的两侧,对于村周围的田间路,以新建完善农田防护林为主。优先绿化靠近城镇、干线公路、旅游景区,以及生态环境脆弱和生态区位重要的地域。

(三)坚持尊重规律、因地制宜的原则。一般情况下,乡村道路两侧各栽植1—2行树木,有条件的可以适当加宽。在树种选择上,以绿化美化和经济林树种为主,做到适地适树、乔灌结合、针阔结合、绿化与美化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

(四)坚持依靠科技、注重质量的原则。实行增加绿化数量与提高绿化质量相统一,依靠科学技术,全面提高造林绿化的科技含量,在绿化苗木使用上,大量栽植适宜本地生长、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良种壮苗。

(五)坚持依法治绿、巩固成果的原则。一手抓乡村道路绿化建设,一手抓绿化成果的管护,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创新绿化管护形式,确保乡村道路绿化实施一块、成活一块、保存一块。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年2月—3月10日)。

1.成立机构。成立市乡村道路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区、开发区和工业新区(以下简称各市区)都要成立相应的办事机构。

2.调查摸底。各市区要组织各镇(办)、村(居)开展调查,摸清辖区内乡村道路绿化的底子,主要包括:村村通公路里程及状况分类,栽植树种和规格,以及资金预算等,并以镇(办)为单位列出明细表。

3.制定方案。各市区和各镇(办)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绿化规划方案,根据不同的路段、地形、土壤条件,逐路段做好绿化规划和补植完善的作业设计,同时保证乡村道路绿化与干线公路绿化、农田林网建设、村庄绿化等相衔接。各镇(办)的绿化规划方案,由各市区林业、交通部门共同审核把关;各市区的绿化规划方案于2月底前分别报市林业局、交通运输局审核把关,并需经市乡村道路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组织实施。各市区林业、交通部门要提前介入工作,在摸底调查的同时,指导做好规划设计方案。3月10日前要完成各市区的规划审核工作。

4.调剂苗木。各市区林业部门要坚持边规划边准备,提早调剂好苗木,选用良种壮苗造林,确保乡村道路绿化的质量和水平。

5.平整土地。各市区、各镇(办)要提前搞好整地等土方工程,对于需要调整土地的绿化路段,要耐心做好思想工作,保护好农民群众绿化家园的积极性。

(二)实施阶段(2011年3月11日—2012年8月)。

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按照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乡村道路绿化工作。其中,各市区、各镇(办)要确保在2011年内完成绿化任务的50%以上。市林业局、交通运输局要加强调度,确保绿化工程按进度实施。

(三)验收阶段(每年9月—10月底)。

按照“完成一条、验收一条”的原则,由市乡村道路绿化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检查验收。

(四)总结表彰阶段(2012年11月)。

乡村道路绿化工作任务全部完成后,市政府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对取得明显成效、做出积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乡村绿化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生态乡村;绿化建设;后期养护

中图分类号:S731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932179

1目前我国乡村绿化后期养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绿化养护工作缺乏长效统一管理机制

绿化建设工作也不是以栽完树、种好花之后就结束了。其实,恰恰相反,长期的绿化后期养护工作也就随着绿化工作的完成开始进行。但是,相较于城市有专门的部门和岗位来维护、监管绿化养护工作,乡村绿化养护工作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往往处于无人监管的情况。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当中,在前期的绿化造林工作中能够做到统一规划、施工、种树、验收等。对于造林绿化后期的养护工作一般不再统一进行管理和维护,甚至是不再进行维护。

1.2绿化养护工作缺乏专门技术人才

在一些乡村绿化建设中,仿照城市园林绿化经验或是照搬外省成功绿化模式,大规模栽植草坪、花坛等,或大量引进名贵树种,片面的追求高端绿化。忽视了乡村这一特殊的地点,忽视了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特点。由于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既成事实,无法进行改变,只能尽力去改善,当地老百姓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当外来树种或是草坪绿化出现问题时,当地百姓无法解决只能眼睁睁看着情况逐渐恶化,最终导致外来树种在当地成活率,绿化造景失败,失去了乡村绿化建设的意义,既浪费了国家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民负担。

1.3对乡村绿化养护工作重视度不够

个别城乡为追求效率,在乡村绿化建设工作中追求“面子工程”,仅仅重视绿化的面积和整体规划,对于细节的把握不够,尤其是对绿化结束后的养护工作认识不到位。对绿化养护工作不重视,不上心,地方上的上行下效也使得基层乡政府,各村委忽视了绿化养护工作。除此之外,基层政府对农民的绿化建设的教育、普及工作不具体,使得农民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了解不到位,对乡村绿化建设的意义体会不深刻。

2针对乡村绿化建设后期养护工作问题提出的相应建议和解决办法

2.1扩大乡村绿化建设养护参与人群

针对我国生态乡村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缺乏人员管理问题这方面,笔者认为要积极探索融合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乡村绿化建设的管理机制。具体可以将乡村公共绿化建设用地统一规划起来,通过招标、租赁、承包等多种模式改善绿化经营的方式,让社会各界参与到乡村绿化建设中来。将“谁造谁有,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这一政策切实落实到实际行动来,吸引社会各界能人、大户或各种经济实体投资造林绿化,盘活乡村公共绿化用地,实现“村庄绿化有人种、绿地树木有人管,投资经营有收益、广大村民得绿景”的双赢效果。

2.2健全乡村绿化建设服务体系

针对乡村绿化建设养护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珍惜树种和外来树种栽植经验不足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健全乡村绿化建设服务体系。对生态乡村绿化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包括规划、苗木供应、相关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等在内的各方面服务要细化和加强。更为具体和有效的方法是在各乡镇设立“绿化服务处”这一单独的部门,联合几个乡镇共同聘请专门的技术人员做好绿化服务工作。建议有条件的乡村可以专门配备1~2名受过绿化养护教育保洁员或护林员专门负责绿化养护工作

2.3对乡村绿化养护工作施行门前三包政策

由于乡村绿化的特殊性,就要求农民对栽种在自家田间、地头、门口的绿化苗木进行各家各人负责,实行门前绿化“三包”(包种、包活、包管护),并发挥村老人协会作用,共同抓好绿化管护工作。

2.4加强对乡村绿化建设的教育工作

生态乡村绿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对于绿化后期养护工作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绿化养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思想上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了行动上的忽视。所以要加强对城乡政府以及乡村百姓各阶层人员进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意义的教育工作,普及生态乡村绿化知识,深化绿化养护工作的认识。

3总结

乡村作为我国近9亿农民的主要居住地,乡村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生态乡村绿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漫长的工作,而且乡村绿化建设不同于城市绿化,乡村绿化面对的人群以及规划设计都跟城市绿化有很大区别。如何根据乡村的地域、管理特点制定出适合在乡村施行的绿化养护规划设计是需要人们慎重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乡村绿化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农村绿化工作;问题;对策;河南汝南

搞好农村绿化不仅可以有效保护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而且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和优化社会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河南省汝南县位于北纬32°39′~33°11′,东经114°4′~114°35′,地处淮河冲积平原区,隶属于驻马店市管辖。全县南北长57km,东西宽4km,现辖17个乡镇,总面积1475km2,其中耕地面积7.6万hm2,总人口78.9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63.91万人。因乡境位于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春暖秋凉、雨热同期、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属大陆性季风型亚湿润气候,气候兼有南北之长,绿化物种丰富。笔者通过对河南省汝南县农村绿化进行调查,发现汝南县农村绿化工作存在问题,并针对今后的绿化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1汝南县农村绿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汝南县一向注重农村绿化工作,2004年底顺利通过了河南省政府组织的平原绿化高级达标检查验收,2005年5月再次通过复验。2006—2009年,用3年时间完成林业生态县建设任务。造林绿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在保障农业稳产高产、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按照全国、全省、全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要求,依据可持续战略理论,汝南县以林业为主体的生态建设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1.1群众认识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

经过近年来的大力宣传,多数群众都认为开展农村绿化造林工作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惠民利民之举,自觉参与栽植、管护的热情较高,有力推动了农村绿化工作的实施。但仍有部分群众受传统思想观念束缚,认为栽树就是为了获得木材,目前不再对木材具有依赖性,便满足于现状,对改善自身生活环境漠不关心。还有个别人对农村绿化认识不足,甚至错误认为搞农村绿化工作是给领导贴金,与自己不相干,参与积极性不高。

1.2资金投入缺乏有效保障

尽管这几年政府对农村绿化资金投入逐年加大,绿化建设经费短缺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扭转,严重制约了农村绿化。由于目前汝南县农村绿化资金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绿化投资资金主要依靠县、乡二级政府投入。而汝南县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绿化建设、养护经费匮乏,“等、靠、要”思想仍然普遍存在。

1.3绿化树种相对单一,景观效果差

农村环境是最接近大自然的环境,也是最有利于实现绿化植物可持续发展的地方。可是在汝南县农村很难见到比较完善的绿化生态系统,不论是农田林网、绿色通道还是村庄绿化几乎是清一色的杨树,造成了物种单一,景观效果差,抗逆性差,引发林木病虫害大面积发生的危险系数增加,不利于物种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任何一种生物都与其他物种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保持生物的多样性才能构成该地区完整健康的生态系统,才能更好地发挥出绿化的生态功能,营造出良好的景观效果,创造出优美的环境。

1.4农村绿化与农民增收结合不够紧密

农村绿化的内容主要有农田林网、绿色通道、围村林建设,村内四旁、庭院绿化等。目前汝南县农田林网、绿色通道、围村林建设往往统一规划实施;村内四旁、庭院绿化采取自主、自愿栽植的绿化方式,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由群众根据喜好自行选择树种、花卉进行绿化,未专门列入农村绿化规划的总体规划,无统一标准、要求。群众主要还是沿袭传统习惯,随便种植一些易栽易管的乡土树木,没有充分利用土地空间进行合理开发,未把绿化与增收有机结合起来。

1.5绿化后期管理不到位

农村植树造林,往往只注重植树的数量和绿化面积,缺乏相应管护机制,认为栽上树就算万事大吉了,养护管理工作不到位,人畜破坏及病虫危害较多,造成树木缺株断带,成活率低,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陷入年年栽树、年年不见树的怪圈。

2对策

2.1加强宣传,更新观念

运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经常性地进行广泛宣传教育,让人们了解农村绿化的意义,切实感受到农村绿化给自己带来的利益,认识到农村绿化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从而有效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提高全民绿化积极性。形成植绿、爱绿、护绿的良好风尚,让植树造林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1]。

2.2加大投资,拓宽渠道

坚持政府和企业、社会并重的原则,在农村绿化方面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投资为辅,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各级政府要把农村绿化建设投资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优先安排。积极探索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绿化建设的路子,建立健全适合各种所有制林业发展的管理办法,营造各种所有制、各类投资主体公平竞争的林业发展环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2]。

2.3调整树种结构

目前,汝南县杨树栽植面积较大,其种植比例超过84%以上(标准比例为70%)。各乡镇要抓紧调整树种结构,以县乡公路、乡村公路和村庄绿化为重点,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种植绿化树种和花草,适当栽植以楸树、楝树、刺槐、椿树等乡土树种[3],注意物种多样化,让杨树品种比例降至标准比例以下。积极宣传立体绿化概念,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创造出更大的绿量。绿化中做到乔、灌、草合理搭配,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从而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实现物种的可持续发展[4]。

2.4农村绿化兼顾经济效益

农村绿化以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但在改善生态、美化乡村家园的同时,还要注重绿化的经济效益,让绿化成为帮助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要结合农村的自然条件,将绿化与农林经济发展相结合,实施多种经营,积极引导建设花卉苗木、经济林果基地,让绿化不但可以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还可以形成浓郁的地域文化与特色,有效提升乡村的品质与魅力,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休闲度假,增加农民收入。

2.5健全机制,加强管护

植绿是基础,护绿是关键。要搞好农村绿化,必须有乡、村二级组织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建立有效的管护机制,分清主体责任,确保绿化效果。一是加强苗木管护。各乡村成立护林领导小组,把绿化美化栽植的树木花草明确到户、落实到人,搞好浇水、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管护工作,并签订责任状,一村一本账,一户一个卡,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建立奖励机制。对乡镇、村委和农户制定考评奖励办法,做到奖罚分明,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农村生态绿化工作全面开展。绿化的养护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加强绿化管理,提高群众爱护树木、保护树木的意识,是保障农村绿化成果的长效措施。

3参考文献

[1]胡海彬,江梅,尚小青.浅谈如何进行新农村绿化[j].河南农业,2010(1):33.

[2]吴光学.浮山县新农村绿化树种选择探讨[j].山西林业科技,2009,38(4):56-57.

乡村绿化工作总结篇4

紧盯目标任务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为载体,引导农民利用“四旁四”(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地、抛荒地)种植珍贵和优良乡化,选择汀浒片、南源岭、仙店等村作为建设示范绿色村庄。从2010年起,用3年时间,计划创建绿色村庄13个,2010年创建绿色村庄6个,2011年创建绿色村庄4个,2012年创建绿色村庄4个,分期实施、分步推进,基本实现每个绿色村庄有1处以上的公园绿地,建设1块的风水林,“四旁四地”种植珍贵和优良乡土树种,真正做到一村一品,不断提高我镇农村绿色美化水平。根据全镇绿化统一部署,根据绿化现状,制定适合我镇实施方案,确保完成村庄绿化工作。

规划先行

搞好村庄绿化规划和设计工作,是顺利完成村庄绿化任务、提高村庄绿化水平的重要基础工作。我镇结合村庄布局规划以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从各村实际出发,切实抓好绿色村庄建设活动的规划编制工作,规划以村为单位,结合灾后集中重建新村、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和造福工程示范村规划相衔接,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体现乡村特色,简便易行、便于操作,又与我镇的小城镇规划相结合,具有很大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确保绿色村庄建设活动能长久地发挥效益。

创新投入机制

我们多方面、多渠道为村庄绿煞费苦心筹集和安排经费,切实落实好绿化苗木经费,确保村庄绿化工作顺利推进;同时坚持“谁造林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谁经营谁得利”的原则,积极引导鼓励各类经营主体、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群众参与村庄绿化建设,扩大投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深化林权改革力度,大力推广承包制、股份制、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的造林绿化经营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引导他们自觉参与到绿色村庄创建工作中去。

加强示范引导

开展“绿色村庄”工程建设,我们从14个行政村中选出6个行政村作为示范村,以点带面,全面推动。通过典型带动,确保创建质量。在推广过程中我们及时总结经验,增强创建能力,把绿色村庄打造成品位高、特色明显的地域品牌,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同时我们要求被选定的行政村要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及时总结我镇开展创建活动的先进经验,及时发现并大力宣传在创建活动中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营造绿色村庄创建活动的浓厚氛围。

强化服务指导

我镇高度重视“绿色村庄”工程建设,按属地管理原则,主动同林业部门和建设部门,深入推进“绿色村庄”工程建设。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由党委宣传委员、副镇长熊晖,副镇长邱宁卫分管该项工作,由吕爱军作为联络员,并将名单报送市委农办。

乡村绿化工作总结篇5

一、总体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村庄绿化美化等工作,进一步加快我乡绿化建设步伐,提高我乡绿化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的自然、社会和人居环境,提高我乡综合竞争力,提升我乡居民生活质量,建设适宜人居和发展的生活环境。按照《中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委××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建设“绿色××”四大工程的意见》(宁发〔2009〕17号)文件要求,到2012年,我乡绿化覆盖率达到35%,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以上;到2015年,我乡绿化覆盖率达到40%,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以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障。

二、工作目标任务

(一)根据“整体优先原则、生态优先原则和文化造景、可持续发展原则”,彰显勐先特色,打造我乡形象。

1.2009年继续采取生物整治和工程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我乡重点区域的补植补造工作。树种以本地优势树种思茅松为主。

2.组织各村委会和各单位认真搞好绿化美化工作,绿化配置以乔木群落为主,灌木、草坪为辅,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

3.对我乡规划区内的古树名木进行保护,明确古树名木管理的单位、职责。对我乡规划区内的古树名木进行全面调查并开展树龄鉴定、定级编号、建档等工作。

4.对我乡可视范围内的砂石场、采矿点和取土点原则上到期一个取缔一个,并进行补植补造,恢复绿化。对农户承包的荒山、荒地,积极采取市场化方式引导农民种植发展经济林果。

(二)大力开展村庄道路、河道、庭院、宅旁绿化和公共绿地建设,完善各村绿地系统,推进村庄绿化美化,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1.集镇村庄规划时,要立足实际,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选择重点地段作为突破口先行绿化美化,再向一般地段推进。以改善集镇村庄的生态环境作为规划第一目标,优先考虑绿化的生态效益,树种选择要以乔木为主,营造村庄森林生态系统。充分利用房前屋后隙地规划发展小果园、小花园、小药园、小竹园、小茶园等,充分发挥绿化经济效益。要针对不同村庄的地形和建筑特点,采用多样化的绿地布局,对路旁、宅旁、水旁和高地、凹地、平地等采取灵活多样绿化形式,充分展示地方风光。

2.典型村。充分利用景观视线较好,绿化初现成效,具有一定文化特色的村落进行重点绿化,形成能充分反映时代特点、地形特征和乡村特色的绿化风貌的“绿化示范村”。

3.绿化覆盖率。要求全60%的农户实现庭院绿化。院落绿化规模每10平方米乔木种植数不低于1棵。山地村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15%以上;半山地村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集镇规划区村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5%以上。

4.抓好资源培育。做好荒山造林和低效林改造,2015年完成人工造林1万亩,低效林改造8000亩,全乡义务植树30万株。加大全乡6939.7亩退耕还林的监管力度,确保退耕还林面积保存率达100%,采伐迹地更新三年保存率不低于80%。

5.抓好资源保护。做好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内,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6‰以下。加强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管护。继续做好自然保护区建设。抓好农村能源建设,到2015年沼气化率达99%.完成封山育林3000亩。强化资源林政管理,坚决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6.2009年工作任务。2009年6月底完成集镇绿化规划,我乡集镇主干道路进行补植绿化,使道路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5%和80%以上,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0%;广场绿地率达到50%以上;完成植树5万株。乡政府所在地周围及道路两旁必须种植600株以上,村委会所在地周围及路两旁种植10株以上。其中,完成人工造林700亩,完成沼气建设600口。同时,要完成1公里的县乡公路两侧补植补造,且包种、包活。我乡重点打造好竹山村新坡绿色示范村。

三、2010年——2012年绿化配套任务

1.继续抓好我乡道路网改造建设。力争2012年前完成勐先至黎明公路联接线建设,道路设施完好率达到95%以上。科学合理的绿化布局和灵活多样的绿化形式,制定相应的绿化指标,辅以适当的政策优惠指导建设。在加快村庄绿化建设的同时,加强对村庄森林资源、古树名木和绿化成果的保护。

2.积极争取垃圾处理设施与供排水系统改造建设项目。到2012年使我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

四、工作责任

(一)我乡境内公共绿化及管护工作由乡村镇规划所牵头,相关单位及乡人民政府配合,根据《中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委办公室××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2009年城镇村庄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细化绿化管护任务,由村委会、各单位分解落实。责任人:乡人民政府乡长

(二)我乡各办公场所、住宅小区绿化及管护工作由乡集镇规划所牵头,涉及单位和业主负责落实。责任人:乡集镇规划所负责人

(三)我乡村镇规划区内和平村散户居民绿化及管护工作由和平村牵头,乡民政办和相关村委会配合落实,通过广泛动员发动,由居民住户自行实施。责任人:和平村委会副主任李正祥

(四)乡集镇规划区村庄绿化及管护工作由乡人民政府牵头,组织涉及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实施。责任人:乡人民政府分管林业工作副乡长

(五)勐先乡的其他各村村庄绿化及管护工作由各村委会组织实施。责任人:各村委会主任

(六)各村村庄绿化及管护工作,根据所辖区域,由乡人民政府牵头,组织各村民委员会和村民组织实施。责任人:乡人民政府分管林业工作副乡长

(七)我乡交通要道范围内砂石场、采矿点和取土点绿化及管护工作由乡国土资源所牵头,乡林业站、乡村镇规划所、乡水务站配合,督促各业主负责组织实施。责任人:乡国土资源所所长

(八)宣德村蚌轧民族团结示范村绿化及管护工作由宣德村委会牵头组织实施。责任人:宣德村委会主任

(九)涉及扶贫开发建设项目的村庄绿化及管护进入项目规划设计,由乡人民政府牵头,涉及村委会组织实施。责任人:乡人民政府分管扶贫开发工作副乡长

(十)涉及新农村建设的村庄绿化及管护进入项目规划设计,由乡人民政府牵头,农业工作站配合,涉及各村委会组织实施。责任人:乡人民政府分管新农村建设工作副乡长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人民政府按照《中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委××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建设“绿色××”四大工程的意见》(宁发〔2009〕17号)文件要求,成立乡村庄绿化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开展村庄绿化美化等工作。各村委会、各单位要根据通知要求,切实把这项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每年结合实际拟定出具体实施方案,报请乡村庄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进行实施。

(二)统一思想,广泛宣传。各村委会、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实施村庄绿化美化工程的重要意义,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做好树苗保障。以乡林业站为主,乡村镇规划所积极参与,大规模的开展绿化树苗移植栽养,重点保障村镇规划区等绿化用苗需求,苗木以本地树种为主,有开花树种,也有常绿苗木,乔、灌、花、草俱全,有大有小,全面满足绿化需求。

乡村绿化工作总结篇6

摘要:乡村是以农业为基本经济活动内容的一类聚落的总称,是中国绝大部分人口主要的聚居区域。而乡村的景观园林作为乡村总体规划的基础,对于乡村人口聚居区域的整体布局、乡村特色的塑造与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景观园林在乡村人口聚居区域环境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趋明显。乡村景观园林是中国园林发展的基础与源泉,但目前中国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探索乡村人口的景观需求,进行主要类型乡村景观园林规划的探讨,对于未来乡村景观环境规划建设以及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1乡村景观园林概述

1.1乡村景观园林的含义乡村景观园林是景观规划设计界新兴的研究领域,由“乡村”、“景观”、“园林”3方面构成。从广义上来讲,乡村景观园林是非城市化地区人类聚居环境以大自然的真山、真水等自然素材塑造而成的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和自然精神境界的境域。

1.2乡村景观园林的功能作用第一,生活、生产功能。村落景观、农业景观与城市景观的风格迥异,它们是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源地,故进行乡村景观园林设计时首先要满足生活与生产功能。第二,生态功能。乡村景观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降低噪音、减轻“三废”污染、吸收粉尘、有害气体,维持生态平衡,最终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第三,文化功能。乡村居民之间具有较为一致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意识行为,久而久之在交往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上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特征。第四,美学功能。乡村景观园林“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因材致用”,它的线条、色彩、形象无不透露出朴实无华的自然气息。

1.3乡村景观园林绿地系统的类型根据功能和乡村生活的需要分类,乡村景观园林绿地系统分为: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自然绿地以及防护绿地。

1.4乡村景观园林的规划原则乡村景观园林的规划原则如下:规划先行原则、特色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属地实施原则。

1.5乡村景观园林绿化的具体模式乡村景观园林绿化的具体模式分为:宅旁绿化、道路绿化、水岸绿化、公共空间绿化、防护绿化等。

1.6乡村景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一,乡村景观园林绿化规划不科学,过于追求城市化;第二,乡村绿化规划结构不合理;第三,乡村绿化科技含量低,质量参差不齐;第四,乡村绿化植物种类单一;第五,乡村绿化宣传力度不够,绿化管理不力。

1.7乡村景观园林绿化植物规划原则第一,适应生态环境,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第二,根据地域特点,体现区域特色。第三,强化植物配植的季相变化,增加新优植物。第四,突出绿化植物功能性、艺术性与文化性。

1.8乡村景观园林绿化的管理乡村景观园林绿化的管理分为:乡村景观园林绿化的规划管理、乡村景观园林绿化的建设管理、乡村景观园林绿化的产权管理、乡村景观园林绿化的监督管理、乡村景观园林绿化古树名木的管理。

2乡村景观园林绿化的发展趋势及模式

2.1发展趋势乡村绿化一体化趋势、乡村景观化趋势以及乡村园林化趋势。

2.2发展模式乡村绿化与景观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乡村绿化与发展农村旅游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3主要乡村景观园林类型的规划

3.1道路绿化乡村景观中道路绿化的设计形式包括: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以及四板五带式。在行道树的选择方面,应满足如下标准: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生长环境;树形整齐、枝叶茂盛;移植容易成活,生长健壮,病虫害少,养护管理粗放;叶、花、果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并能够体现当地乡村风貌;抗性强,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

3.2乡村庭院绿化乡村庭院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乡村家庭既是生活单位也是生产单位,在承载广大村民生活起居的同时,也承载着村民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庭院不仅是养花种草的地方,也为人们带来惬意的生活体验。乡村庭院绿化应注重植物选择、空间营造等诸多方面的考虑,在突出园林艺术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出乡村庭院的特殊要求。

乡村绿化工作总结篇7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电视电话会议,主要目的是按照全省有关会议要求,对全市森林覆盖率净增量考核工作进行部署,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思路,以考核为契机,全面推进我市城乡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刚才,海东局长对全市森林覆盖率净增量考核工作进行了安排,明确了考核指标,分解了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一会儿,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总工会主席周林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之后市林业局还将进行专题培训。希望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森林覆盖率净增量考核工作的重要意义

今年3月,省委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完善设区市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综合考核指标体系的意见》,同时印发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设区市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实绩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受省委、省政府委托,省林业局制定下发了《河北省森林覆盖率净增量考核体系方案(试行)》,并召开专门会议,对考核工作进行了培训和部署。省委、省政府首次将森林覆盖率净增量列入对设区市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工作实绩定量考核指标体系,充分体现了对林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于推进全市城乡绿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实行森林覆盖率净增量考核是林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国际环境看,全球气候变暖、空气和水体污染、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图》都把植树造林、扩大森林碳汇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一项主要措施,世界各国也都把发展森林资源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间接减排的重大举措。从国内情况看,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从我省态势看,在“实现全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和全省城乡文明生态创建活动中,造林绿化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赋予了更快、更高的发展要求。在这种发展形势下,实行森林覆盖率净增量考核,有利于从制度上推进造林绿化工作的开展。

(二)实行森林覆盖率净增量考核是保障城乡绿化工作持续推进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市的林业生态建设正在逐渐步入过渡转型期,在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逐步减少情况下,面对气候干旱、无霜期短、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越来越大的实际情况,如何调动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性,推动城乡绿化工作持续快速发展,成为我市面临的现实问题。森林覆盖率净增量考核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激励和调动各级党委、政府抓好城乡绿化工作的积极性,以考促造,推动造林绿化进程;以考促好,提高造林绿化质量;以考促保,提高森林资源管理的整体水平。同时,森林覆盖率净增量四项考核指标的确立,体现了对城镇、乡村绿化等社会造林的推动力度;体现了关注民生、改善人居环境的政策导向;体现了在推动新造林的基础上,坚持造管并重的原则;体现了推动城乡绿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宗旨,必将对城乡绿化工作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抓好森林覆盖率净增量考核是各级党委、政府职责所在。森林覆盖率净增量考核指标,在总分100分之中占3.5分,高于高新技术增加值增长率、财政农业支出增长率等考核指标所占比重,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城乡绿化的决心。考核的结果直接涉及到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的政绩。往常,一些地方干部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种树这种“打基础”的事可能就被搁置了;如今,把林业建设纳入干部考核,有利于促进更多的干部去谋划种树这种“利长远”的工作。抓好森林覆盖率净增量考核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份内职责,责任重大,不容推卸。如果引不起应有重视,导致考核工作做不实、考不准,完成不好,将无法向上级党委、政府和主要领导交待。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加大城乡绿化工作力度,相继实施了中心城市绿化、县城绿化、村庄绿化、通道绿化等一批城乡绿化工程,特别是“增绿添彩工程”、“城乡绿化示范工程”等重点工程的实施,有力地示范和带动了全市城乡绿化的发展,城乡环境面貌大幅改善。应该说,我市城乡绿化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相对省委、省政府城乡面貌大变样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存在总量少、质量低,缺少精品、缺乏亮点等问题。考核是措施,推动造林绿化是目的。森林覆盖率净增量考核工作的开展,对我们来讲,是一次推动造林绿化工作开展,加快城乡绿化步伐的一次大好机遇。各县区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考核工作的重要意义,站在建设生态文明和促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高度,清醒地认识差距,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化上级推动为自身动力,切实加强城镇、乡村、道路绿化和林业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全市森林覆盖率净增量考核工作。

二、以考核为契机,全面推进我市城乡绿化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森林覆盖率净增量考核,共包括城市林木覆盖率、县级城镇林木覆盖率、乡(村)居民区林木覆盖率和新增森林覆盖率四项指标。前三项指标考核城、镇、村、屯造林绿化完成情况,考核的是人口集聚区域的林业和森林生态建设情况;第四项指标考核的是整体林业和森林生态建设情况,将城乡一体化造林绿化纳入考核范围,体现了全面考核、分块实施的原则。同时,考核工作坚持保护存量和增量并重的原则,在侧重考核造林绿化完成情况的同时,注重考核有林地面积和合格造林地面积的损失情况。今年我市的森林覆盖率净增量考核指标,省确定为1.12个百分点,折合新造林合格面积62万亩。具体考核年度为上一年度的9月1日至考核年度的8月31日。为此,我们要抓紧完成工程造林任务,积极寻找其它造林空间,大搞社会绿化,深入推进义务植树,迅速掀起雨季造林新高潮,尽可能多植树、保成活、保合格,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考核任务。

(一)抓住雨季造林时机,全面完成工程造林。抓好工程造林是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也是完成考核任务的关键。去年、今年两年我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塞北林场、退耕还林匹配荒山造林工程总任务为92.7万亩,到目前已完成近50万亩,还有43万亩没有完成。当前,正值雨季造林的大好时机,各县区要紧紧抓住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集中人力物力,全力以赴,在加快造林进度、力争8月底前完成人工造林任务的同时,工程实施中要全部使用容器苗造林,并严把浇水关,坚持“没有水不栽树”,搞好各类水利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尽可能提高造林合格率;抓紧对去年工程造林中成活率、保存率低的地块,进行全面补植,确保达到国家要求,为完成考核任务奠定基础。

(二)以建设“生态宜居城镇”为目标,大力推进城镇绿化。城镇绿化直接担负着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的重任,与广大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城乡绿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城镇绿化过程中,要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绿化理念,真正把握“林荫型、景观型、休闲型”的绿化原则,切实倡导“乔为主、灌搭配、花点缀、人能进、有座位、少占地、多占天”的绿化模式,构建绿量充足、布局合理、景观优美、康乐休闲的城市森林网络体系。近期,要按照实现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要求,着力推进城市街道、河渠两侧绿化带休闲功能建设,大力推进住宅区和单位庭院绿化。

(三)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抓手,加大乡村绿化力度。乡村绿化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是我市城乡绿化的难点,又是推动的重点。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文明生态村创建,广泛开展荒山荒地绿化、“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植树、庭院绿化和村庄公共绿地建设,实现房前院内有树木、村内道路有行道树、村庄周围有绿化林带,创造“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的环境。要采取示范引导的办法,每年选择部分班子得力、规划合理、道路基本硬化、群众积极性高的乡村,作为示范村,通过资金集中投入,加大绿化力度,以点带面,批次推进。

(四)以高速公路绿化为重点,高标准实施通道绿化工程。高标准的交通干线绿化不仅能够体现一个地区的绿化形象,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而且对全市城乡绿化具有巨大的示范作用。各县区要将通道绿化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工程来实施。要以防风固土、保护路基、美化环境为目的,建设立体复层、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绿色长廊,把绿色通道建成绿化美化线、旅游风景线和群众致富线。要注重在出入口以及高速公路两侧等重点路段,建设一批精品绿化工程,打造亮点。乡村道路绿化要继续按照“路修到哪里,树载到哪里,实现有路必有树,有树则成荫”的要求,对已建成的道路及时实施高标准绿化。

(五)加强工程管护,确保建设成果。要进一步落实管护责任,严格执行《河北省关于家畜禁止放牧实行圈养的暂行规定》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禁牧工作意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禁牧和幼林抚育工作的紧急通知》有关要求,对退耕还林工程实行全面封禁,严防人畜毁林现象发生。

三、加强对森林覆盖率净增量考核工作的领导

推进考核工作顺利开展,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强化领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建立严密有序的工作机制,确保圆满完成考核任务。

一是成立组织。市林业局已经成立了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的森林覆盖率净增量考核工作。各县区、各相关部门也要按照方案要求,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抓紧做好本县区和本单位的动员部署和培训工作。由于考核既涉及林业部门又涉及建设(公用)部门,既涉及中心城区、县(区)城,又涉及乡镇、行政村,各县区、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全力支持考核工作。

二是落实经费。这次森林覆盖率净增量考核工作,涉及12个县城、宣化和下花园2个区、全部乡村和考核区间的所有新造林地,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程序复杂,各县区必须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予以保障,确保考核工作顺利进行。

三是建立制度。要建立逐级考核制度,各级都要按照《河北省森林覆盖率净增量考核体系方案(试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逐级制定考核办法,把城镇在内的国土绿化纳入各县区的考核体系中,充分运用好政绩考核这一有效手段,为改变城乡绿化面貌提供有力保障。要建立检查评比制度,把检查评比与实绩考核结合起来,建立市对县区,县区对乡镇、街道办事处、村的检查评比制度,通过督促检查,评比表彰,排出等次,推动工作。要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对工作业绩突出的县区,实行政绩和项目双重激励,不仅在考核得分上予以充分体现,而且在资金、项目安排上倾斜;对工作实绩较差的县区,不仅要落实惩罚措施,而且要视情况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乡村绿化工作总结篇8

一、互助县的基本情况

互助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河湟谷地,距省城西宁31公里。地处祁连山脉东段南麓,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错嵌接地带,地势北高南低。互助县总土地面积513.6万亩,平均海拔2700米。年平均气温3.5℃,属大陆寒温带气候,春季干旱多风,气温上升缓慢,夏季凉爽,秋季雨量集中,冬季寒冷少雪,全年平均降水量534.2mm。县辖19个乡镇294个行政村,总人口38.74万人,有汉、土、藏、回、蒙等12个民族,其中土族人口6.9万人,占总人口的17.8%,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

全县有耕地109.8万亩,人均3.1亩,农业人口34.96万人,占总人口的90.2%。至2011年底,全县实现县内生产总值55.77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7.38亿元,实现旅游收入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32元,全县粮油综合产量达26.9万吨,实现种植业产值14.2亿元,农村经济较快发展,农村面貌不断改善。

二、互助县近几年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建设项目的情况

互助县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和青海省林业建设重点县。2012年6月,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批准确定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为了充分挖掘林业的巨大潜力,发挥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互助县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为内容,并把村庄绿化和发展庭院经济结合起来,采取奖励等引导措施,鼓励农户植树造林,绿化、美化村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增加各村森林覆盖率80%以上,把互助县农村建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新农村。为实现这一目标,互助县从2009年开始,连续四年实施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建设项目。

绿化建设以村庄道路、庭院、休闲广场绿化为主,2009~2012年共完成威远镇等18个乡镇50个村的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工作,共栽植苗木709752株;总投资1056.75万元。树种有祁连圆柏、青海云杉、青杨、河北杨、新疆杨、旱柳、金丝垂柳、垂榆、油松、紫丁香、榆叶梅、珍珠梅、连翘等。

三、互助县在实施新农村社会主义绿化建设项目的几点做法

1.绿化的主要内容

新农村的绿化以各村“三旁”(村旁,宅旁,路旁)为中心,选择宅旁院落、房前屋后、主干道、门前巷道、村旁为栽植区。以宅旁院落、房前屋后易成活,好管护的小地块为重点,绿化着重体现美化环境。村庄道路绿化包括环村路和主路。环村路是每个村生产和生活及与外村之间联系的主要通道,也是村民主要的生活场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路是村庄内村民的主要的生活场所,主要是村民与村民之间联系的主要通道。环村道路的绿化着重体现林荫大道,绿树成荫,经济实用的特点。村庄道路设计以高大的乔木树种新疆杨、旱柳、河北杨、垂柳、圆柏、云杉为主,配以丁香、黄剌梅、榆叶梅、珍珠梅、连翘等花灌木,主要以既能体现美化村庄,改善人居环境,又能发挥森林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庭院绿化主要偏重森林的防护功能,在现有村庄周围和群众的庭院、房前屋后、门前巷道进行绿化,设计以圆柏、榆叶梅、丁香、珍珠梅、黄剌梅等树种为主。休闲文化广场绿化主要为各建设村的办公室、老年活动中心、学校和幼儿园等群众活动场所,主要树种为垂柳、垂榆、圆柏、云杉,旱柳、新疆杨、珍珠梅、珍珠梅、丁香等,主要以这些活动场所的具体的规划为主进行绿化。

2.设计的原则

为了使新农村绿化工作取得实效,绿化成果得到巩固,在进行新农村绿化项目的设计及实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有:

2.1因地制宜,搞好调研规划工作

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按照省、地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的要求,提早动手,结合各村实际,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与村干部一道对所有道路、宅旁进行全面设计并事先“打号”,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各村布局形式和农民喜好,以及道路硬化等具体情况,与各村干部见面座谈,做到因地制宜,创造合理而多样的配置,应以人居环境为重点,以自然村落为框架,以自然院落为单位,充分衬托出农村绿化的大背景,体现农村景观和田园风光,形成不同的农村地域特色。塑造富有当地乡村特色的绿化景观,紧密与自然结合在一起,统筹布局,与自然环境之间保持高度的和谐统一,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2.2绿化与群众意愿结合

绿化是对农民群众生活空间的美化,绿化要符合农民群众的种植习惯和农户意愿,将农民群众的原始审美观与现代美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其绿化美化的积极性,充分利用院落空地进行绿化美化。

2.3由于互助县实施新农村的各乡镇分别处于不用的地区,有的是在气候条件较好的川水地区,也有的处在脑山半脑山地区,立地条件、自然气候等各不相同,所以受立地条件因素制约,在绿化苗术的选择上,应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易载、易活、易管”抗性强的树种,以乡土优良树种为主.优先用代表地方特点的风景树种和乔灌花搭配。以就近解决苗木为宜,尽量做到用本地的苗木绿化本地的村庄,这样既可以减少苗木的运输距离,节省费用,也可以使苗木得到及刚的裁植,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择绿量大、寿命长、抗病虫、易管理、深受农户欢迎的乡土树种,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绿化格局,体现乡村地方特色。

3.施工中要做到加强领导,严把苗禾质量关

3.1在实施中,实行领导包片制度及分片督查制度,认真做好日常管理、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抽调专业技术人员与各实施乡镇组织协调,确定了实施项目村的新农村建设绿化的责任人,并对工程的进度做出了安排,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各村整地、栽植等的时间。县乡两级抽调并组织林业技术人员对规划设计、整地质量、苗木质量、栽植质量、管护措施等指导。村委会组织村民全面进行整地挖坑.清梁垃圾,验收合格后统一栽植。主要道路绿化按照“一乔一灌”的原则,2m~3m的株距要求栽植,并保证栽植时踩实、扶正、整齐美观。

3.2新农村绿化建设中所用的苗木全部由承包单位负贵,按照省级标准的一级苗和二级苗的要求,与供苗单位签订了购苗合同,统一采购、调运,做到了随起随运随栽植。严格实施“两证一签”和质量跟踪卡制度,从起苗、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人手,严把质量关。圆柏、云杉等所有的苗木全部实行沙布包装运输,保证了苗木质量。在新农村绿化建设中全部采用

了优质壮苗,树高在1.8~2.0m以上的圆柏、云杉等乔木树种,旱柳要求3m定高,胸径3cm以上、花灌木标准要求苗高1.5m以上,具5个分枝以上,突出绿化层次特点的大苗进行造林,绿化效果较好。

3.3实施专业技术人员跟班作业。抽调并组织林业技术人员对规划设计、整地质量、苗木质量、栽渣质量、管护措施等方面进行垒面现场跟班技术指导。苗木栽植后各乡镇及时协调,浇足头遍水,领导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好与各部门的协调与沟通,确保这项工程保质保量地完成。

3.4及时签订管护协议。为了确保绿化成果得到巩固,我们及时与各乡镇签订管护协议,每个项目实施村分别与各农户签订管护协议,制订村规民约。明确了村民贵、权、利,要求苗木栽植后组织村民及时做好浇水工作、并每2-3天进行扶正踩实一次,直到苗术根部完全稳定为止;秋季要对所有花灌木进行修枝整形,保证其造型和第二年的开花;冬季要对所有绿化苗木进行灌水,以免造成风亡;对当年死亡的苗木,第二年春季要及时进行补植补栽.并加强抚育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保证树木健康生长,确保绿化建设成效。

四、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三年的新农村绿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风貌的目标,同时,通过新农村绿化,提高了森林覆盖率,也为今后新农村建设绿化工作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借鉴经验。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个别树种苗木的成活率不高。由于有些苗木本身的抗旱性、对栽植地的立地条件、海拔等的不同要求,造成苗木成活率不高。

乡村绿化工作总结篇9

为圆满完成我乡2009年度园林绿化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落实县委、县政府城乡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大干三年”的要求,全力推进我乡城乡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努力实现城乡园林绿化一体化,切实改善和提高我乡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全面发展。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乡2009年度园林绿化暨生态建设动员大会。

一、20*年城乡园林绿化暨生态建设工作完成情况

20*年度,在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相关门部的共同努力,我乡新增绿地面积4451.3平方米,圆满完成新增4个百分点的年度绿地建设任务;种植香樟树、大树杨梅树、桃树、柳树、竹子等7400余株,种植攀缘植物10020株;面山绿化3万余株;公路沿线绿化18.8千米;河道绿化9.57千米;假植储备香樟树、柳树、金竹苗2000余株;发动乡机关干部职工义务栽花300余盆;乡机关申报市级园林单位通过考评验收。

二、2009年*乡绿化指标增长工作目标任务

为进一步落实县委、县政府2009年度城乡园林绿化暨生态建设的相关要求,切实改善和提高我乡生态环境和集镇绿化水平,现根据富民县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度城乡园林绿化工作实施意见》(富政办通[2009]55号)和《关于调整2009年度建设绿化指标和任务的通知》(富政办通[2009]63号)要求,结合我乡20*年度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及工作实际,现将2009年度城乡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具体目标任务作如下安排:

*乡集镇建成区面积171亩,在20*年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工作完成的基础上,2009年要完成集镇绿地率增长2.5个百分点,新增绿地面积4.28亩。完成北青线天生桥公路4.5公里、*公路2公里;*公路1.8公里、啊纳宰公路3.5公里绿化建设。完成攀援植物种植任务3000株。具体分配如下:

乡政府机关:完成增加绿地面积1500㎡,完成900株攀援植物种植任务。

*村委会:在*大村采取统一购苗、群众领养的方式,完成200株以上庭院绿化任务。完成135株攀援植物种植任务。完成河道绿化2.1公里,350株。机耕路绿化1公里。

*村委会:在罗免村、龙发新村、*村、正义村采取统一购苗、群众领养的方式,完成300株以上庭院绿化任务。完成105株攀援植物种植任务。完成河道绿化2.1公里,350株。

*村委会:停车场1.47亩,三方插火把果,车位之间用树隔开,地面为草坪。完成105株攀援植物种植任务。完成*公路1.8公里绿化任务。

*村委会:进村委会大门左手边栽1株常绿乔木,右手边做花台栽玫瑰、月季等;村委会内栽4株常绿乔木、用大花盆栽花8盆,花台内栽吊兰;村委会后水池边栽1株常绿乔木;*小学后公路边栽8株常绿乔木;小学进门右手边栽4株常绿乔木;小学内操场周边栽11株常绿乔木。完成105株攀援植物种植任务。完成*公路2公里绿化任务。

*村委会:进村路口种植火把果;*学舍内栽4株常绿乔木;村内大水池边上方插垂柳,下方栽常绿乔木;村委会下加工房至东寨门左手边栽常绿乔木;村内小广场栽4株常绿乔木;村委会内操场周边栽7株常绿乔木;村委会内用大花盆栽花8盆;庭院绿化以茶花为主,245户、245株。完成105株攀援植物种植任务。继续开展进村道路绿化。

*村委会:村委会内建花台种植叶子花、金银花等;进村委会右手边30米种植一排金竹、一排常绿乔木,左手边种植黄豆树。完成105株攀援植物种植任务。完成*公路3.5公里绿化任务。

*村委会:*至村委会路下边和进村委会右手边栽树;村委会内场边围栏用不少于30盆的攀缘植物绿化。完成105株攀援植物种植任务。

*村委会:球场下方采用一排常绿乔木、一排火把果进行绿化。完成105株攀援植物种植任务。

*村委会:增加绿地面积任务数是20㎡,村委会前后采用常绿乔木绿化,村委会内用大花盆栽花8盆;。完成105株攀援植物种植任务。完成北青线天生桥公路4.5公里绿化任务。

*村委会:按规划设计开展绿化工作。完成105株攀援植物种植任务。

*财政所:2009年需增加绿地面积8㎡,完成20株攀援植物种植任务。

*邮电所:2009年需增加绿地面积任务数是8㎡,完成20株攀援植物种植任务。

*信用社:2009年需增加绿地面积任务数是8㎡,完成20株攀援植物种植任务。

*派出所:2009年需增加绿地面积任务数是8㎡,完成20株攀援植物种植任务。

*卫生院:2009年需增加绿地面积任务数是10㎡,完成20株攀援植物种植任务。

*供电所:2009年需增加绿地面积任务数是10㎡,完成20株攀援植物种植任务。

*烟站:2009年需增加绿地面积任务数是180㎡,完成20株攀援植物种植任务。

*中学:2009年需增加绿地面积任务数是160㎡,完成310株攀援植物种植任务。

*小学:2009年需增加绿地面积任务数是200㎡,完成660株攀援植物种植任务。

*小学:2009年需增加绿地面积任务数是200㎡。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监督、狠抓落实。按县委、县政府要求,围绕集镇和各村委会周边及“四创”工作目标,无条件、无障碍完成我乡2009年度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各村委会、各站所、部门主要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对责任单位工作负总责。乡政府把此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乡党委、政府目标督查办公室将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定期检查和年终考核。

(二)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民参与园林绿化建设。各村委会、各站所、各部门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标语等形式,切实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力度,加强广大村民对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的认识率和认同率。积极调动全社会参与绿化、美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推进我乡城乡园林绿化暨生态建设工作。

乡村绿化工作总结篇10

以推进**生态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核心,**林业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采取一系列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大力促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全县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生态基础更加坚实。

一是在我县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的过程中,在创建园林城市的基础上,把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作为生态县建设的目标之一,进一步完善县城绿化生态系统。**林业局结合县城实际情况制定了以城区道路、河道绿化为骨干,小游园和健身广场及庭院绿化为枝叶,添枝加叶式的全方位绿化模式。先后进行并完成了文明大道、滑州路、人民路、滑兴路、北环路等城区道路绿化;建成并绿化了戏曲广场、敬老广场、宾北广场等数十个小游园和健身广场绿化;设计绿化了100多个城区单位庭院,其中46个单位获得庭院绿化先进单位称号;**新区绿化更是自成体系。到目前县城绿化覆盖面积达475万平方米,园林绿地总面积384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136万平方米(包括森林公园46.6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8.0平方米。县城绿化覆盖率17%,建成区绿地率13.7%,街道绿化普及率达100%以上。庭院绿化达标单位、花园式单位和绿化达标居住区46个,占县城单位总数的50%。初步形成了城市园林绿化体系。

二是在在我县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的过程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上,把农村村庄及街道绿化和乡镇政府庭院绿化作为生态县建设的目标之一。全县272个新农村试点村,村庄居住区基本实现全面绿化,林木覆盖率达到45%,人均绿地面积5平方米,人均树木株数30株。村间干道高标准绿化,形成林荫大道。村内主要街道,村委会,企业,学校等庭院实现绿化美化,村民房前屋后见缝插绿,绿化控制率达到90%以上。要按照发展庭院经济的思路,积极发展经济树种,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改善生态环境。村庄荒地(包括坑、塘、闲散地等)全部实施了造林绿化。配备了护林队伍,落实管护责任,不发生滥砍,乱伐等毁林现象和森林火灾。通过270多个试点村的示范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县生态县建设的进程,减少了生态县建设的各种阻力。

三是以生态县建设为核心,纵深推进生态廊道绿化和工程造林绿化工程。我县绿色长廊建设采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相结合,主要抓好城郊主要道路、高速公路、河流沟渠等的绿化工作,同时展开并绿化县乡村道,逐步实现农村路路林荫化、城乡绿化一体化。仅08年春天,我县就完成林业生态建设总规模3.92万亩,占市下达总任务3.46万亩的113.3%。按照“一区(平原农业生态区)、两点(县城和村镇)、一网络(生态廊道网络)”的总体布局,围绕林业生态、林业产业两大体系,突出抓好大广高速和济东高速公路绿化、省道郑吴线公路绿化、县城环城防护林、围村林、防沙治沙、林业产业化等重点工程。止目前,其中完成防沙治沙及片林1.4万亩,占总任务的100%;完成生态廊道及县级以下道路绿化建设1.8万亩,占总任务1.4万亩的128.6%;完成环城防护林0.068万亩,占总任务0.05万亩的136%;完成经济林0.04万亩,占总任务的100%;完成村镇绿化工程0.57万亩,占总任务的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