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精神科护理沟通技巧十篇精神科护理沟通技巧十篇

精神科护理沟通技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8:35

精神科护理沟通技巧篇1

[摘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增大,我国精神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患者人数逐年增加。高质量的护理对该病的治疗和康复起重要的作用,而对精神科护理人员来说沟通显得更为重要。有效的沟通可实现护患之间增强了解,利于构建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康复效果。根据自己从事护理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事项供参考:加强沟通语言的情感性;注意语言沟通的针对性;拓展沟通的多样性等。

[关键词]精神疾病;护理;沟通

近年来,随着各种社会压力的增大,我国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尤令人担心的是我国精神疾病患者出现低龄化趋势。精神疾病对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和劳动生产力的损害是巨大的,患者除不能为国家正常创造财富外,往往还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医疗看护。可见,精神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同时,精神疾病已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之一。由于各种看护不当肇事肇祸,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屡有发生,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不可预知的危险。目前,精神疾病问题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可见,精神疾病的防治刻不容缓,高质量的护理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起重要的作用,而对精神科护理人员来说沟通显得更为重要。沟通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实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构建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沟通是增进护患之间的相互理解,提高患者对治疗依从性的最重要的手段。如果护理人员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将直接影响护理的质量。本文将精神科护士如何加强与患者沟通经验总结如下:

1.加强沟通语言的情感性

沟通既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护士要有美的外在形象:仪容、仪表、服饰、精神状态等,同时也要注意沟通语言的情感美。微笑是最好的语言,护士以微笑待人,愉快、积极的情绪感染患者,以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态度对待患者,最大程度的解除患者的生疏和紧张。实现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消除焦虑、恐惧、悲观和失落等情绪的目的,从而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对医院产生安全感。在与病人交往时,要善于使用安慰、鼓励性和劝说性的语言,让患者从护理人员美好的言语中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尊重,这可极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实现最大的康复效果。

2.注意语言沟通的针对性

2.1不同治疗阶段的沟通

新入院病人对周围环境生疏,心里脆弱,表现出紧张恐惧、焦虑不安。因此,护理人员应

主动与之沟通,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从多方面给患者关心和照顾。同时,也应主动介绍医院的生活环境和病人的病情,及时给予生活指导,尽快帮助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引导患者服从治疗,达到接受住院的目的。在患者住院接受治疗期间,沟通时要注意谈话的态度、方式、语音和语调,创造和谐融洽的氛围,激发患者交谈欲望,及时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避免用“审讯式”的提问和简单、生硬、粗鲁的语言,务必使患者感到院方的尊重、关心和照顾。对于恢复期的患者,我们应给予患者合理有效的后期康复计划,努力消除悲观心理,逐步树立患者回归社会和家庭的信心[2]。

2.2与不同类型患者的沟通

精神疾病患者有多种类型,且在患者入院时多处于严重病态中,多丧失理智,护理稍有不慎将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对不同类型的患者要采取不同沟通技巧,做到“对症下药”。如在与抑郁状态病人的沟通时,应主动接触病人,避免冷漠,活跃患者的情绪与思绪,鼓起患者生活的勇气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在与兴奋躁动患者沟通时,应善于诱导,尽可能地转移患者的激动情绪,切勿激惹患者。情感性精神病患者,情感脆弱、情绪极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经常用威胁和自我伤害来发泄心中的不平衡[3]。对于此类型患者,护理人员应以平静、温和、诚恳、稳重以及坚定的态度接纳他们。对于偏执、妄想德患者,既不能怠慢患者,又不能过于热情地接待患者。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保持适当距离,避免用过于丰富的面部表情及触摸等非语言沟通方式,以免引起患者的多疑。对幻觉妄想患者,应仔细倾听,不要反复追问妄想的内容,不要过多地批评和加以解释、干涉,更不要与患者争辩;对有被害妄想的患者,不能轻易地发生肢体接触,以免患者误认为带有敌意。

3.拓展沟通的多样性

3.1运用非语言沟通

护理过程中,通过适当的目光接触、面部表情、得当的身体接触等非语言沟通,传达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关怀。如为行动不便者轻轻翻身、变换体位或搀扶其下床活动等,这些都使病人感到护理人员的善意,调动起患者和护理人员信息传递的积极性,达到更为有效的沟通目的。

3.2开展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尽量多就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将疾病知识、药物知识、药物副作用的表现及处理办法等对患者进行详细介绍,护患之间形成一对一的沟通,增进了护患关系,产生良好的沟通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

3.3举办康复训练

定期开展患者生活技能训练,通过护士的沟通指导、家属配合,使患者逐步达到个人生活自理的目标;为使患者能回归社会、融入社会,能被社会所接受,应加强社交技能训练,提高患者人际沟通的能力。在有条件的医院,护患之间应该多进行娱乐活动,如共同进行乒乓球、羽毛球等文体活动,在娱乐中实现自然的沟通。

综上所述,与精神病人的沟通具有很多技巧,良好的沟通是一名护理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护理人员必须学会和运用沟通技巧,以实现护患彼此了解,彼此信任,构建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康复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冠敏.医德在医患关系中的价值实现[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1):14.

精神科护理沟通技巧篇2

【摘要】精神科护理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护理对象是行为混乱、无自知力的精神病患者,护士在特殊的环境工作,面对特殊的群体,精神高度紧张,极易导致心理障碍。应用治疗性沟通技术护理精神病患者,可以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主动性,提高患者依存性强,缓解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从而提高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治疗性沟通 精神科护理 应用 思考

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患者在健康与疾病的问题上建立起来的亲密的人际关系,精神科护患关系不同于一般护患关系,它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治疗性沟通是围绕患者的健康问题,具有服务精神的、和谐的、有目的的、可起到治疗作用的沟通行为[1]。治疗性沟通是心理学常用的一种治疗工具,在精神科护理中应用治疗性沟通技术,病人感受到护士的关怀时,就会向护士倾诉他们的处境和内心感受,这对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有积极作用。

1. 治疗性人际关系的建立的态度

1.1真诚、尊重:护理人员真诚尊重的态度能让病人肯定自我价值,有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沟通关系[2]。根据病人特点,采取合适的称谓同他们交谈,有些精神病患者由于精神症状导致缺乏自知力,思维内容零乱,讲话无中心主题,有些病人思想隐蔽,不愿暴露内心体验,护患之间存在一定的语言障碍,这就需要每位护士关心患者并与之交流沟通,尊重患者的症状,不歧视,不偏见,真诚的与患者相处。

1.2 温和关爱的态度:护理人员采用温和关爱的态度对待病人,作为建立治疗性关系的基础,进而改变病人的行为。

1.3 同理心:沟通者对病人内心世界的了解如同自己亲身体验了病人的经历一样。护士不能凭借自己具有专业经验就自以为了解病人的心理感受而对病人的心理反应进行揣测,而要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耐心的与病人交谈,无条件的接受和肯定病人的心理感受。

1.4 自我了解:分析自己的情绪状态,以免自己的情绪影响而失去判断的客观性,要避免影响病人的情绪。

2. 治疗性人际关系建立的技巧

2.1 重视患者需求,提供患者所需信息

由于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缺乏以及对病情的焦虑,因此迫切希望了解与疾病有关的情况。我们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增添新知识,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应掌握心理学、社会学、人际交往、教育学等学科知识,使自己在医患沟通中充满自信,有说服力,取得患者信任,以便解决患者提出的健康问题,消除影响康复因素。在治疗性沟通中,语言应通俗易懂、朴实自然,表情亲切自如,多用通俗易懂的大众词语,尽量不用医学术语,使患者容易理解接受,可缩短护患距离。

2.2 融洽护患双方关系

因人而异,增加沟通的灵活性和亲切感,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应注意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和因地制宜。由于患者的年龄、职业、性格特点、文化程度、病情不同,采取的沟通方式也应该不同。同时,要表现出对患者的充分尊重和友好,给予得体的称谓,首次沟通时要先做自我介绍,使用礼貌性语言,善用安慰语,多用鼓励话,巧用权威话,慎用消极语,禁用伤害语。举止稳重,态度和蔼,用亲切的目光、真诚的表情、轻柔的手势、良好的言行举止感染患者,温暖患者的心,给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让患者感觉心情舒畅,愿意进行沟通。

2.3 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娴熟的技术、文雅的举止、美好的语言是维系沟通效果的纽带,是取得病人信任和密切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护士要主动与病人交流沟通,适时地安慰、鼓励和解释并可作意识和注意力的转移引导,以消除病人对疾病的惧怕心理,并进行必要的解释,以获得心理治疗最佳效果。有些病人由于文化背景关系,对治疗目的不大了解,对治疗效果抱怀疑态度,这就需要在交流、沟通时细心认真倾听,耐心指导,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3. 治疗性沟通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3.1 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沟通技巧

调查显示,护理人员虽然认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但在实施护患沟通的过程中存在障碍,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从学历结构看,护士的学历水平较低,这使得护理人员进行治疗性沟通受到一定限制;从护理人员沟通能力看,部分护理人员缺乏一定的沟通技巧,很多护士不善于应用有效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使护患沟通出现层层障碍[3]。这就需要护士主动与病人交流,适时的转移其注意力,以消除病人的惧怕心理[4]。

3.1.1 护理人员要以病人为中心

建立治疗性人际关系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病人健康,精神科病人大多数是低自尊的,治疗性沟通能促使病人觉察到自身的重要性及自我存在的价值,进而提升病人的自尊。

3.1.2 适当的自我袒露

在治疗性沟通中,通过护理人员的适当的自我袒露可以增加病人对自己的问题、感觉、行为的洞察力,能协助病人解决内心的情绪问题。

3.1.3 注意治疗性沟通的隐秘性

护理人员和患者沟通的一切内容都是隐秘的,患者吐露的个人内心问题和家庭隐私,都要为患者保密,不可作为闲谈的话题。

3.1.4 接受、尊重病人

由于疾病症状的原因,精神病人在沟通时的能力会受到限制,其语言、行为可能是无理的、古怪的、令人不愉快的,护理人员要接受病人行为,采取不批判、尊重的态度来帮助病人,以达到有效的沟通。

3.2 护理人才的培养

护理人际沟通课程设置起步较晚,用于指导沟通技巧的教材有限,这使得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能力的应用受到限制,影响了临床上护患治疗性沟通的开展。

3.3 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

随着“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病人在医院的康复要达到躯体没有疾病、心理健康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要求护士不断拓宽知识领域,对护理角色和护理功能有更深刻的理解。精神科实施治疗性沟通的目的是通过交流,引导心理障碍的患者提高认知能力,明确生活目标,重建生活的信心。

4. 总结

治疗性沟通是医疗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治疗性沟通可以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精神科治疗性沟通要有计划的引导病人,采用针对性的策略,熟练的应用各种沟通技巧,认真学习建立有效的治疗性人际关系的方法,有效的应用于工作中,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减轻工作压力,提高病人配合治疗的主动性,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冷晓红.人际沟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1-115

精神科护理沟通技巧篇3

关键词:精神科病房

1对首次入院患者的护理沟通技巧

精神科首次入院的患者常常缺乏自知力,但不能因为这样就忽视了护患沟通,恰恰相反,正由于患者处于疾病的高峰期,心理很脆弱,又极不情愿地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常常表现出紧张恐惧、焦虑不安等,护理时应该更为小心,因为此时一个小小的甚至是平时习以为常的动作或语言都会引起患者情绪上很大的波动,给今后的治疗和护理带来相当的负面影响。积极、主动、细心、耐心和恰到好处是顺利沟通的手段,要运用适当的语言技巧去了解患者的入院情况和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向患者做自我介绍、管床医生护士、住院制度、病房环境和其他相关项目,在对患者的病情解释时,做到恰如其分,既不过于夸大病情,亦不轻描淡写,让患者和家属认识到入院治疗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使之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即将开始的治疗程序。尽量满足合理要求,尊重患者的人格与权利,保守医疗秘密和个人隐私。向患者或家属说明保密原则,让患者安心入院。

2重视患者家属和社会关系的沟通

精神病患者需要家庭和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长期照料和支持,强大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对病情的康复至关重要。往往在护患关系的沟通中仅仅重视患者的恢复而忽视了“家”的神奇效果。其实有许多患者的发病病因正是因为家庭和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才造成的。处理好这种护患关系的沟通最大的技巧就是和患者家属,社会关系和谐沟通。家庭成员因长期难以忍受患者发作时的精神症状或缓解期残留的人格障碍时,难免会产生厌恶心理。加之外部社会,邻里对精神患者及其家庭所存在的歧视和偏见,也易使家庭成员将其归咎于患者,从而导致家庭亲密度下降,影响患者的家庭适应性。提高患者的家庭满意度应从关怀、疏导、支持和鼓励等方面入手。在沟通中应积极热情地接待患者及家属,向他们介绍病房采用的管理模式,告知患者情况,以及病房的环境、规章制度及患者在病房的日常生活,消除患者及家属对病房的陌生、恐惧感。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宣传,特别是对残留人格障碍的患者,除要尽量采取精神康复训练措施外,还要帮助家庭成员解决患者不实际的想法或不良行为。这样有助于增加家庭亲密度。对治疗方法及效果、检查知识等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介绍,过于繁琐不但效果不佳,还可能引起家属的担忧,增加不必要的麻烦,可待以后再做详细介绍。对于那些受精神症状支配存有自杀、自伤或伤人风险的患者,更应充分与家属做好沟通,避免矛盾和纠纷的产生。

3不能忽略精神疾病以外的合并症

对于控制稳定期的精神患者,及时处理合并的器质性疾患是改善护患关系的促进剂。住院精神患者中合并器质性疾患的占很大的比例。常表现为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呼吸道、尿路、皮肤感染等。合理地控制血压,调整血糖,抗感染等等措施,不但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提高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进一步融洽护患关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住院精神患者患有高血压,在护理上稳定患者的情绪,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情况,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压有无异常,加强健康宣传教育,用通俗、明了的语言讲解高血压病的知识。使患者对高血压病有一个正确认识,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纠正其种种不良的心态和错误的认识,引导其积极配合治疗,避免血压波动过大。指导建立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忌烟酒,并适当参加一些文娱活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的清淡食品,治疗后不仅精神症状及血压控制,也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4运用心理学的方法维护患者的自尊心

由于社会及家庭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和歧视,加上疾病的影响,入院期间的患者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需求和情绪障碍,如焦虑、急躁、自卑感、孤独、恐惧、期待、无助、情绪不稳等。因此运用心理学的方法维护患者的需要是改善护患沟通,融洽护患关系的有效手段。观察患者的、步态、手势、动作、面部表情,尤其是目光等[3],目光的接触是面部表情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目光的接触通常是希望交流的信号,表示尊重并愿意倾听对方的讲述,此外还可以通过目光的接触来判断患者的需求指数,交谈中运用目光接触技巧时,护理人员要注意视线的方向和注视时间的长短。一般目光大体在对方的嘴、头顶和脸颊的两侧这个范围活动为好,给对方一种很恰当地、很有礼貌地看着他面部的感觉,并且表情要轻松自然。其次是眼神,恰当地运用眼神,能调节护患双方的心理距离,在护患沟通中,护理人员首先必须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当患者向你诉说时,不应左顾右盼,而应凝神聆听,患者才能意识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在认真倾听患者谈话内容的同时,要注意通过患者说话的声调、频率、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及移动等,尽可能捕捉、理解患者所传达的所有信息。仔细体会患者的弦外之音,了解并确认沟通过程中患者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同时要采用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等非语言信息给予响应,表明自己在认真倾听[4]。维护患者的自尊心,尊重患者,要用真诚和宽容理解的态度使患者感到温暖,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用亲切的语言与患者交谈,常言道“良言美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甜言美语不是花言巧语,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语言,不虚伪,不做作,用这种话来打动患者的心,让患者感到温暖,了解他的需要。学会尊重患者,言行要有礼貌,举止要文雅。切忌埋怨指责患者,无论这种隐私在别人眼里是多么的不齿,尽量避免谈及患者敏感的事,及不愿涉及的忌讳和隐私。更不能以其体态的滑稽、语言内容的荒谬而加以取笑。把握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依据不同特征在适宜的场所予以适当的赞扬和鼓励,以激励患者的自信心和满足感,维护患者的自尊心。在护患沟通中,护士使用适当的触摸可以起到治疗作用,能表达关心、理解和支持,使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平静下来,触摸也是护士与视觉、听觉有障碍的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方法。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不能达到时要诚恳的给予耐心的解释,避免伤及其自尊。在自尊心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绝大多数的患者能主动地改善护患关系,更好地配合治疗。

5不断提高的护理素质是护患沟通技巧实施的必备条件

护士的个人素质,在护理服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医疗活动顺利开展的坚实基础。端庄的气质,亲切稳重的仪表,优雅大方的体态及熟练的技术操作,都会在患者和家属的心中留下良好的深刻印象,增加信任感,使他们不安的心情得到安慰。洁白整齐的工作服不仅有预防和隔离的作用,还代表着护士的尊严和责任。优雅健康的姿态,自然亲切的表情,得体的举止,是护士必备的基本素质。人性化的微笑服务,关心、爱护、体贴的情感,诚实的美德使备受病魔折磨的患者感到友善、安全、平静、幸福和满足。有助于积极进一步沟通。精神科护士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并热爱精神科护理专业,具有无私奉献精神;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患者在病态下对护士无礼,护士不能因此而出现不满情绪,更不能出现报复行为;要有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性格,对愤怒、忧虑等负面情绪有较强的克制力,保持乐观自信的情绪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精神病患者住院时间长,对知识的需求面广,除基本的护理技能外,精神科护士要有更广博的知识,护士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精神科知识宣教,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引导;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疑问;对患者讲解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与应对,舒缓患者的心理压力或不舒适感;教患者学习生活技能,学习社会应对知识和处理人际关系等,要适应护理服务市场的需要,精神科护士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能以及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这是提高护患沟通的纽带。护理人员必须意识到追求护理质量高效,熟练掌握护理业务,加强三基、三严训练,才能更好地胜任岗位要求。完备的护士业务素质与技能是保证护理服务安全、高效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在平时工作中不断锻炼,不断娴熟自身的技术。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修养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提高精神境界。也只有这样才能与患者进行圆满地沟通。

总之,在护理工作中对不同的患者应用不同的沟通技巧,能够稳定患者情绪,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促进护患交流,更有利于治疗护理,更有利于患者的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刘晓红.护理心理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206-207.

2李旭.国内外护理新进展.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148.

精神科护理沟通技巧篇4

[关键词]护理;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皮肤科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9-149-01

1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非言语信息传递包括眼神、表情、动作等。在沟通中所起的作用是言语不能代替的。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语调+38%声音+55%肢体语言[1]。由此可见,非语言沟通更有助了解病人的真实感受,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

1.1通过面部表情沟通护士应善于表达与病人沟通时的面部表情,有的护士言语并不多,但微微一笑,往往比说多少话都起作用。因为微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情绪的语言,它可以和有声语言及行为结合,起“互补”作用,沟通人们的心灵[1]。

1.2通过身体姿态首先要求护士统一着装,整洁、合体的工作服,体现了护士群体严明的纪律和严谨的作风,给病人一种美好庄重的感觉[2]。工作中工作中应保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步态优雅,给人以热情、干练,充满活力的形象,使对方感到亲切、自然及可信赖,这些在沟通中极为重要。

1.3通过调节人际距离人际交往中主要有3种距离:亲密距离(18英寸)、个人距离(18英寸-4英尺)和社会距离(4-12英尺)[3]。个人距离是护患沟通的最理想距离,在个人距离下,护患双方都会感到更舒服一些,因为个人距离既可以提供在帮助关系中一定程度的亲近而又不会使人感到过分亲密。

1.4倾听例如: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顽固性皮肤病,病情迁延反复,导致患者长期精神刺激,这类病人常常伴有焦虑、抑郁。我们应主动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耐心倾听他们诉说的内心感受,给患者提供宣泄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语言沟通技巧

语言是交流沟通的另一基础,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可使患者倍感温暖,亲切可信,使护患之间距离贴近,从而达到有效沟通。

2.1情感性语言是情感的载体。皮肤科病人,大多数病情迁延反复。多数患者由于病痛的折磨,产生焦虑悲观的情绪。护士应以热情的态度,亲切自然的语言主动和病人沟通,使病人精神放松下来,既可以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又可以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2保密性在护患沟通过程中,注意语言的保密性。对于患者及家属比较敏感的话题要征求他们的意见,有准备地与病人沟通,语言要委婉、含蓄,避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2.3通俗性由于患者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对疾病的认识有偏差,因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医院常用的省略句,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恰当的比喻,深入浅出地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相关疾病的知识,解释他们提出的问题。

2.4准确性针对皮肤病的特点,使用具体准确的语言,使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从而达到融洽的护患关系,加强护患合作,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

3特殊情况的沟通技巧

除了上述情况,在皮肤科临床护理中我们极易遇见下述病人:

3.1愤怒的病人护士不能失去耐心被患者的言辞或行为激动,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视其愤怒为一种健康反应,尽量让患者表达和发泄焦虑或不满,了解他们的需求,尽最大努力与之沟通,缓解他们心理上的压力,解决他们的问题,稳定他们的情绪,使其身心尽快恢复平衡。

3.2对悲哀的病人皮肤科病人尤其是年轻女性病人,对于身上的皮损尤其是脸部的皮损或多或少都有较大的心理打击时,会产生失落、沮丧、悲哀等反应,护士可以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悲哀,允许患者独处,还可应用鼓励、倾听、沉默等技巧,表示对患者的理解、关心支持,多陪伴患者,使其尽快度过悲哀,恢复平静。

4小结

通过护患沟通技巧学习,护士不仅学到了许多交流的基本知识,而且护理的专业知识也有提高,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个体化的护理。

参考文献

[1]史瑞芬.医疗沟通技能[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47-159.

精神科护理沟通技巧篇5

【关键词】精神科;低年资;护士;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可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观念,促进身心健康。通过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1]。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健康教育效果取决于护士的知识水平、交流技巧、工作态度等[2]。培养和提升低年资护士健康教育能力,为病人及家属提供优质服务是当前护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3]。精神科低年资护士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研究较少,且鲜有从护士的角度进行质性研究的报道。本研究通过对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32名精神科低年资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探讨其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和存在问题,现报导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研究者所在医院精神科的低年资护士均参与了面向病人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活动,内容为常见精神疾病的健康教育,包括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癔症、神经症、严重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等。本研究采取立意取样的方法,有代表性地选择其中32名护士(工龄

1.2方法

1.2.1访谈内容

根据研究目的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医院临床实际情况,由研究者制定访谈提纲,邀请临床护理专家完善、修改。问题包括:低年资护士通过哪些途径获得教育资料?用哪些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独立宣教还是与其他高年资护士合作?通过健康教育有哪些收获等。低年资护士进行健康教育遇到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的?

1.2.2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在安静的氛围下进行访谈,时长约20分钟。对访谈内容录音并记录,访谈结束及时整理材料,用Colaizzi分析法进行反复阅读、分析、反思、编码、分类,并提炼主题[4]。

2结果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共提炼出6个主题。

2.1主题一健康教育是展示低年资护士特长、培养团队精神的良好平台

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如制作和发放宣传彩页、张贴宣传海报和卡通图片、办黑板报、触摸屏阅读宣传资料、情景剧演出等,展示出低年资护士设计、排版、绘画、创作、表演等方面的才华,而这些也为护士的团队合作创造了良好机遇。

2.2主题二低年资护士工作热情高、信息获得途经多,展现方式多样

32名受访者中大都认为健康教育工作不难。一名护士说:“以前在小学、初中经常办黑板报,现在健康教育形式更多样化,要有一些彩页、图片或幻灯来吸引病人和家属眼球。只要肯下功夫,获取和筛选信息、绘图、排版、制作等难度都不算太大”。

2.3主题三加深了低年资护士对疾病的认识

低年资护士普遍认为通过健康教育工作对常见精神疾病的理论知识又有了进一步认识。一位护士说:“面对病人和家属,肯定要用通俗的语言回答得更详尽。所以,除了书本知识外,还上网浏览关于精神疾病的网页,尽量使自己的知识随时更新”。同时,病人及家属通过接受健康教育,也大大提升了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2.4主题四利于低年资护士独立思考和评判性思维的形成

有19名护士表示,通过健康教育形成了独立思考和评判性思维。一位护士说:“健康教育时我先是跟随高年资护士学,别人这么说,我也这样对病人和家属说,没有想过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当我单独承办健康教育黑板报和设计健康教育宣传彩页时,我才开始独立思考:哪些内容是病人和家属最关心的?如何控制疾病复发率?如何提高服药和治疗依从性?如何进行家庭和社会康复?除内容以外,哪些形式是大家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

2.5主题五低年资护士人际沟通方面存在困难

访谈中发现一些护士过分强调健康教育内容和图、文并茂,却忽视了和病人、家属的沟通技巧。一名男护生言辞激烈,认为大多数精神疾病家属和病人一样“也快神经了,说半天还是迷糊”,有不耐心的情绪倾向,人际沟通能力较弱。在目前健康教育工作中,一些低年资护士还会以一概全、照本宣科地进行健康宣教,难以辩证地对待不同的病人和家属,难以进行良好的沟通。

2.6主题六低年资护士职业荣誉感不强

低年资护士普遍认为要有相关的激励机制,希望健康教育工作得到病人和家属的认可,获得领导的关注和肯定。个别低年资护士说:“要不然谁干这些出力不讨好、不挣钱的活儿,挨打受气精神科!”。

3讨论

3.1健康教育对精神科低年资护士的知识和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低年资护士通过健康教育工作动脑又动手,培养了护士的教育者角色,也提高了护士利用网络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5-6]。有效的提高了护理健康教育质量、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3.2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3.2.1该层次护士在沟通意识和沟通技巧方面较为薄弱

一些低年资护士不会选择适宜的时间、地点、内容,只是机械的、完成任务的把健康教育内容讲完,缺少倾听和互动的信息反馈;交流时态度不够温和,耐心不足,健康教育很难达到较好效果。这可能是由于目前我国各护理院校对提高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正处于探索阶段,没有专门系统的培养方案[7];还可能是由于低年资护士工作年限短、工作经验欠缺、年龄偏小,因此,提高低年资护理人员的护理沟通与交流能力,一直是护理教育者、护理管理者以及护理工作人员本身为之努力的方向[8]。各级护理院校不仅要强化在校护生的临床基本技能,更要培养和提升护生的沟通意识和人际沟通能力[9]。

为培养低年资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交流、沟通能力,医院要积极制定针对性较强的规范化培训内容,以激发低年资护士面对病人或家属时沟通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另外,有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职称的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同,职称越高其专业知识、技能掌握越好,经验越丰富,与病人或家属沟通交流效果越好[10-11]。因此可以充分发挥高年资、高职称护士的传、帮、带、教的作用,使低年资护士少走弯路,逐渐掌握人际沟通技巧,增强沟通意识。

3.2.2缺乏辩证思维能力

在目前健康教育工作中,一些低年资护士不能辩证地看待不同的病人和家属,难以进行良好的健康教育。因此,护士在与病人或家属进行交流时,一定要首先了解他们的思想水平、教育背景、文化程度、生活经历、、心理状态等[12]。面对不同的病人和家属,需要护理人员运用个性化的沟通方式区别应对。

3.2.3职业荣誉感不强

医院要经常利用5.12护士节进行传光授帽活动、进行歌颂护士的诗歌大赛或演讲比赛,或者让优秀护士进行先进事迹报告会,从而培养低年资护士的职业神圣感;还可以定期举办健康教育宣讲比赛、健康教育黑板报评比,或者将优秀的作品在各个社区进行巡回展示,真正发挥健康教育的宣传、教育和普及作用,获得群众肯定和满意,从而增强护士对自身工作的认可,提升职业荣誉感。

【参考文献】

[1]熊宇,张莹,陈斐,等.彩色健康教育指导单在消化内科大肠息肉临床路径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5):138-139.

[2]徐德静,郑晓宇,施如春.不同年资护士对肿瘤放疗患者应用标准健康教育计划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9):122-124.

[3]刘继红,张喜维,魏淑霞.北京市部分二级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测评与分析[J].护理杂志,2013,30(21):68-70.

[4]李铮.护理研究中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318-319.

[5]mcmillanLR,RainesK.Usingthe“write”resources:nursingstudentevaluationofaninterdisciplinarycollaborationusingaprofessionalwritingassignment[J].nurseduc.2011,50(12):697-702.

[6]turnbullB,RoyalB,purnellm.Usinganinterdisciplinarypartnershiptodevelopnursingstudents’informationliteracyskills:anevaluation[J].Contempnurse,2011,38(1-2):122-129.

[7]祝览铭.国内外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现状及展望[J].护理学报,2011,18(10a):15-18.

[8]柴晓敏,王艳荣,白彩锋,穆国霞.护理学基础教学对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哈尔滨医药,2013,33(1):45.

[9]刘书莲,李娟娟.中职卫校教师培养护生人文素养的探索[J].教育界,2014,15:34.

[10]许莉萍,刘桂萍.不同职称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调查[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2):260-262.

精神科护理沟通技巧篇6

【摘要】在整体护理模式的架构中,与患者语言沟通占重要位置,但常因语言用词欠妥而使沟通失败。所以增强语言技巧的修养就凸显出来了。现就外科患者的心理特点,称呼的语言技巧,解释病情的语言技巧,劝导的语言技巧,安慰性语言技巧等运用的几点体会作一概述。

【关键词】外科护理;语言技巧;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护理观念的更新,传统的护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目前护理形势发展的需要,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已在护理实践中得到有效的验证,而整体护理的关键在于护士要学会根据患者的心理做好沟通,语言是与患者沟通的主要工具。也有的外科护士认为:外科主要是创伤性疾病,心理沟通不很重要,不管患者在想什么,只要伤口处理好都会照样长好的。笔者认为这样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因为人是一个整体,而精神是控制全身的,只有患者的精神愉快了,才有助于提高疗效,护患之间的沟通同样很重要。在外科护理中要做到与患者有效的沟通,必须要学会运用语言技巧,才能用精练、清楚、迅速地将思想、感受、意念传达给对方。现将笔者亲身经历的几点体会概述如下。

1外科患者的心理特点

焦虑和恐惧是外科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特点,尤其是慢性疾病住院择期手术的患者表现更为明显,因为他们受长期病痛的折磨,住院后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尤其对手术的安全性、手术效果、能否承担手术的刺激等等,都是一些未知数。因此,患者在手术前常表现为忧心忡忡,愁眉苦脸、心情焦虑、烦燥不安、情绪不稳定等。由此产生对前途缺乏信心,加大了恐惧感,心理承受能力明显降低。对外科急诊患者,因病症的突发性、剧烈性和病症后果的不可预测性,使患者产生极度紧张的复杂心理,最多见到患者极度紧张、痛苦表情,忧虑、急燥的情绪,怀疑、消沉、担心的心态等。根据外科患者的心理特点,要求外科护士利用语言技巧,更好的与患者沟通,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整体护理效果。

2称呼的语言技巧

称呼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起点,在医院住院的患者对护士怎样称呼自已都非常敏感,若第一次称呼不当患者就能产生对你的不良影响,以致影响以后护患关系的正常发展。常见的不当称呼有:直乎床号:“××床,该打针了。”用“喂”来称呼:“喂!过来测血压。”等,有时直呼名字也有显不尊重,尤其是对年龄较大的患者。护士应从病案中了解患者的身份、年龄、职业等具体资料,以平等、敬重为原则,因人而异地采用准确恰当的称呼,这一点很重要。一般可在其姓名后加“同志、先生、女士、小姐或者职务、职称”等修饰;对农村来的患者也可用“大爷”、“大娘”、“大嫂”、“伯伯”、“伯母”、“叔叔”、“婶婶”、“兄弟”、“姐妹”等乡村的习惯称呼。对年龄较大的患者,也可称其姓后加“老”,如“王老”、“李老”等以示尊敬。当患者听到这样亲近、平等、敬重的称呼,对你会产生亲切感,护患的距离就拉近了。记住患者的姓名也很重要,若见面的时候连名字都叫不出来,患者就会产生把我名字都忘了的感觉,情感上就疏远了。总之,采用准确恰当的称呼,是搞好护患关系的起点,不可忽视。

3解释病情的语言技巧

解释性语言是心理护理的基础,通过护士的病情解释提高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从而解除或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心理逐渐恢复到平静状态。

在治疗、处置前后或手术前后护理及向危重患者家属进行病情解释的过程,多需采用语言技巧:如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执行膳食医嘱时,护士先要向患者说明胆囊切除后,从肝脏产生的胆汁,不能贮存在胆囊内了,当进食后就没有足够的胆汁通过胆管进入十二指肠与食物中的脂肪起皂化作用,使脂肪消化发生障碍,最终以脂肪原形从肠道排出,形成脂肪泻。所以切除胆囊术后患者只以吃低脂肪的清淡食物。护士除用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给患者解释外,还要掌握和运用好修饰性语言,如把“不良”说成“不够满意”,把“不治之症”说成“恢复速度较慢”,把“癌”说成“肿瘤”或“肿块”,尽量避免“恶性”这个修饰词,等。护士在解释病情前,先要与医生沟通,并与医生对该患者的病情解释保持一致,除极少数患者知情后会影响治疗和康复,以及抱着治愈希望而实际已进入生命晚期的患者外,一般要说真话,即告诉患者真实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对病情解释时只说过程,不加评论,也不谈看法,以免患者发生误会,导致医护、医患矛盾。

4劝导的语言技巧

劝导常能显示出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这也是在患者及其家属心目中树立威望的基础,这是一种对患者产生信赖感和服从感的内在号召力,尤其是责任护士在给患者嘱咐和要求时学会劝导的语言技巧,应作为责任护士的基本功。劝导的语言技巧成败决定着对患者行为能否按治疗要求改变,也就影响着疗效的好坏。劝导的首要技巧,是要仔细听取患者的陈述,站在患者的立场上,面带笑容,和蔼诚恳态度与病人谈话,并要注意自己感情的流露对患者的影响,谈话时注意引导,避免冒然的承诺,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或导致医疗纠纷。例如:当一位女癌症患者术后再次住院接受化疗或放疗时,对护士说:“听说化疗要把头发都掉光了,我很害怕。”护士若回答说:“掉头发是很少见的,即使掉了一点头发也不要紧,过几天就会再长出来的”。这样的回答是不切实际的保证,也是不负责任的,对已知情的患者只能产生负面影响,并认为你在骗她,在她心目中降低信任度和人格形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护士在化疗前应向患者交待化疗或放疗的目的、意义和注意事项,并告诉她化疗或放疗过程中可能要发生的不良反应,有些反应通过对症处理是可以减轻的,如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等,这样可激发患者主动调整情绪,降低对化疗或放疗的恐惧心理,提高对恐惧心理的控制能力。护士在给患者劝导前,要先了解患者在想些什么?同时考虑不同类型患者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劝导,在劝导过程中,有意识地启发患者提出问题,护士再作相应的回答。最好能找到身边的实例来说明你想要说明的问题。如想说明:“发现自已生病后,最主要的是精神不能垮”。若能找出一个疾病类似的患者,当获悉医院已确诊自已患胃癌后,当天就什么也吃不进去了,同时失眠了,即使睡着了也立即被恶梦惊醒,导致病情迅速恶化,来院时都下了《病危通知》。这是由于一个人精神垮了后,大脑已不能正常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最突出的表现有:不思饮食、不能入睡、厌世……等,使营养得不到补充,脑细胞得不到休息,机体的免疫力、抵抗力急骤下降,而癌细胞则趁虚而入,快速增长。住院后我们给她做心理护理,说明正常人每天都要产生各种原始的癌细胞,医学上叫细胞变异,这些变异细胞一出现就会被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吃掉,而人体免疫功能受大脑控制,也就是受精神控制,一旦精神崩溃了,整个人就完了。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精神不能垮,对于病人更是这样。由于患者处于负性情绪中,劝导只能用鼓励性的语言,不能带批评或教育的语气,否则易引起患者反感,劝导就失去作用了。

精神科护理沟通技巧篇7

关键词:护士;护理;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529-01

护理操作作为一项基础护理工作,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质量,在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及患者需要得到人性化服务心理需要的进一步提升,给护理操作质量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我院及其他医院普遍存在护士在护理操作中缺乏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介绍我院培养护士护理操作中的沟通技巧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1护士在护理操作中缺乏与患者、家属沟通问题的分析

1.1长期的护理操作模式的影响,护士只是机械的完成护理操作。

1.2护理人员缺乏对护理操作中沟通重要性的认识,认为只要高质量的完成护理操作,就会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忽视了患者的感受。

1.3护理人员缺乏沟通的技巧,没有沟通方面的理论知识,不知如何与患者、家属沟通,缺乏沟通的信心。

2构建我院护士护理操作中沟通技巧培养模式并实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院在培训护患人际交流及沟通艺术的基础上,制定了构建我院护理操作中沟通技巧培养模式并实施。

2.1第1阶段;进行人际交流及沟通艺术理论知识的培训。

护理部组织对各科护士长进行护患人际交流及沟通艺术的培训,各科护士长对护士进行培训,护理部对护士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作为考核护理人员的一项指标。

2.2第2阶段:设计新的护理操作程序图。

2.2.1方法:抽调2名资力高的护士长设计护理流程图,以一个科室为试点逐项进行试行,然后再修改,直到问卷调查患者满意率达98%以上。

2.2.2设计思路:新的护理流程图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原护理流程不变,增加操作前告之,操作中患者配合,操作后的嘱咐三个步骤及评价。即(1)操作前先自我介绍,然后介绍操作的目的、过程、可能出现的不感适和如何请患者配合(2)操作时观察、询问患者的实际感受,及时给予鼓励,并调整下一步操作的力度和速度,关爱患者(3)对患者的配合表示感谢,对患者的努力给给予肯定,并叮嘱注意事项。

2.3第3阶段:进行护理操作中沟通能力的培训。

选四项最常用的护理操作即密闭静脉输液技术、氧气吸入技术、气囊留置导尿技术、胃肠减压技术,护理部选派四名护士长进行操作讲解、示教科。护士长用1个月的时间负责对本科护士进行培训,然后以竞赛的形势进行全员公开考核,考核时其他护士可以观摩,以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考核后评出护理操作明星予以表彰。

3效果评价

通过在护理人员中进行人际交流及沟通艺术的培训,设计新的护理操作流程图,并以点带面选四项进行新护理流程进行培训,提高了全院护理人员操作中的沟通技巧。

4体会

4.1人际交流及沟通知识的培训,改善了护理人员的精神面貌,建立了护士在护理操作中沟通的信心。

4.2良好的护理操作中的沟通,减轻患者紧张的心理和不适感,患者能够很好地配合操作,提高了护理操作的成功率。

4.3使患者得到了人性化的服务,提高了服务质量,融洽了护患关系,使护士的劳动得到患者的认可。

精神科护理沟通技巧篇8

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内科急诊科住院的120例危重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成员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成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非语言沟通技巧,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析非语言沟通技巧的实施效果。

结果:实验组成员的焦虑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与实验组,p

结论:在内科急诊危重病人的护理中实施非语言沟通技巧,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非语言沟通技巧内科急诊危重病人满意度心理状态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479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25-01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只有通过沟通才能达到互相了解信任,唯有这样社会活动才得以进行[1]。沟通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的主要载体语言,非语言沟通主要载体为:眼神,动作、表情、衣着、空间距离等。护患之间的沟通是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医疗信息的主要渠道,护理人员由于工作量大,细节繁琐,很多时候不能和患者进行充分的语言沟通,有又加之危重患者在病情危重的情况下表达能力相对较弱,这就使沟通的有效率明显降低。本实验通过在实验组成员加用非语言沟通技巧,提高了沟通的有效率,相关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选取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内科急诊科住院的120例危重患者,男患者67例,女患者53例。年龄在20―87岁,平均年龄为:(44.2±1.34)岁。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患者35例,中学学历患者63例,大学及以上患者22例。其中心绞痛患者12例,心梗患者22例,急性心衰患者32例,严重心律失常患者11例,扩心病患者9例,心肌炎患者7例,高血压危象患者12例,哮喘患者3例,脑梗死患者12例。以上全部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加本次实验,并且语言沟通能力、听力、理解能力均正常,无精神类相关疾病。现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成员:年龄在19――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2±1.68)岁;对照组成员在21―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2±0.58)岁,以上两组成员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类型和严重程度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成员实施常规护理措施。

1.2.2实验组成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非语言沟通技巧。

(1)巧妙应用辅助语言:辅助语言通常指语音、语调、语气。柔和、缓慢,低音,节奏平稳、均衡的声调通常表达着友好的信息[2]。因此护理人员在和患者进行沟通时,注意语调应温和平缓、速度适宜,切不可大声喊叫,说话急促,节奏混乱。

(2)注意行为举止:行为举止主要在病人的知觉上产生重要影响。护理人员的举止应该大方优雅,步履应该轻盈,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应该娴熟稳定,这样才能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平易近人、容易接触,技术可靠,才会更加放心的接受治疗。

(3)面目表情和眼神:护理人员应尽量保持微笑,表情应该是轻松和蔼,尽量不在患者面前表现出焦虑、焦急、皱眉等表情,以免患者担心病情,增加疑虑心理。另外注意观察患者的面目表情,根据其判断患者的心理生理状态。在和患者沟通时,应该注意眼神的接触,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神,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从而增进沟通效果[3]。

(4)衣着服饰的选择:护理人员的服饰应得体大方,一般选择合适的护士服装,同时应保证其型号合身,在不影响操作的情况下尽量保持优美。此外,应保证服装的整洁,给患者以健康充满活力的印象,又不失天使般的美丽。

(5)触摸和手势:危重患者由于病情较重,多数患者配有呼吸机面罩,又加之其他仪器的使用,很多时候不能听清护士的语言,此时可适当配以手势动作,增加患者的理解。另外,在和患者交流时可适当增加对患者的触摸,不但可以缓解其内心的焦虑,增加其归属感,也可缓解患者的疼痛。但注意力度。

1.3观察指标。

(1)情绪状态:根据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进行评价,评价依据为: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每个量表均包含20个测量条目,每个条目有不同分值,通过这二十个条目的得分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分数越高,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评判程度详见表1:

(2)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将患者的满意情况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其中满意率=(非常满意人数+基本满意人数)/总人数。

1.4统计学方法:实验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X2检验进行数据比较。用t检验计量数据。当p

2结果

实验组成员的SaS和SDS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7.56±9.89)分、(40.22±10.1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34±10.08)分、(46.55±8.74)分;实验成员的满意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实验组成员的情绪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危重病人老年人居多,慢性病所占比例较大,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而且许多病人的经济状况相对较差,这就使病人在承受身体生疾病的者迷的同时还承受着心理情绪上的压力[4]。并且危重病人由于治疗需要,多数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这会引起病人的暂时性的失音,此时语言表达显得尤为苍白。借助非语言进行沟通,了解其各种需求,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对于挽救病人生命尤为重要。在本次实验中,通过对实验组成员加用非语言沟通技巧,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将爱心、耐心、同情心应用到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去,细心的去体会病人的所想和所感[5],将对病人的关心应用到举手投足之间,在和病人接触时,细致到一个眼神和一个动作,都能让病人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细致和关怀,这样增加了彼此之间的信任,也就在无形中优化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综上:在护理过程中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可明显优化患者的情绪状态,提高了其满意度,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雪娟,徐凤梅,王剑平,等.非语言沟通对小儿患者综合治疗状态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9):124―126

[2]3林容杏.脑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非语言法的效果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3):60―61

[3]王正英,江秀娟.沟通理论模式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9):64―65

精神科护理沟通技巧篇9

引言

沟通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传递信息的过程,也是护士社会活动与职业活动的基本形式。护理工作本身就离不开人际交往与沟通,两者处于帮助与被帮助的人际关系,这也是一种典型的治疗性关系。实际中护理人员的每一个沟通行为都会对患者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有效沟通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也是每一位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的基本技巧。加上临床中妇科疾病涉及到隐私部位造成患者拖延诊治,长时间承受病痛折磨,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提高治疗效果。本文中主要分析妇科护理工作中护患沟通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以我院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收治的243例妇科患者槎韵螅医生、护士均为女性,主要病种有:宫外孕、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炎及阴道炎等。患者均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护理方法患者就诊与住院过程中表现出心情沉重、烦躁或情绪低沉。利用护患沟通技巧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情绪与心态,提高患者与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达成实现优质服务的目的。

2.护理沟通方式

2.1语言性沟通护理人员经常与患者之间进行交谈可以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在护患沟通中语言性沟通是一种最有效的沟通形式,也是信息交流所要采用的必要手段,主要从听和说两方面入手。护患沟通成功的关键在于护士能否正确听去和辨认患者的语言,并正确回应患者,这也是护理成功的关键。(1)在沟通时,护士要有耐心,做到察言观色,在患者神志不清或者意图表达不明确的情况下,理清事情的经过和患者需求。既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帮助沟通和护理工作顺利进行。(2)护士与患者沟通主要依靠语言,护士通过观察病人的病情,找寻病因,取得沟通成功。在沟通时护士需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避免生硬、粗鲁的态度和刺激性的语言使患者心灵受到伤害,增加其心理负担。(3)在与患者交谈时虽有一定的目的性,但不能过于求成。其实,护士与患者谈话的最终目的就是了解患者的内心需求,帮助患者放松情绪,从患者所表现出的语气和态度来判断其情绪、个性及社会关系等,以便更好的帮助患者解决问题;(4)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时,护理人员应该使用温暖、亲切及善意的语言,创造融洽的交流氛围,杜绝使用影响沟通质量的直、快及粗语言,注意语言轻柔与清晰,控制语调与语速,及时安慰患者让其感受到温暖亲切。交流过程中忽视应该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减少专业术语出现频率,提高交流质量。

2.2非语言性沟通非语言性沟通以人体行为为载体,通过目光、表情、(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动作及空间距离等实现信息交流。非语言沟通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与吸引力,具有更强的感染力。(1)仪表举止。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就是第一印象。护士端庄稳重的仪容与和蔼态度可以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因此护士仪容仪表、服饰打扮及精神状态等会直接影响患者对其的第一印象,妇科患者就诊时存在紧张与焦虑情绪,护士接诊后应该主动起身迎接,并用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患者,消除彼此陌生感,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2)面部表情。护理人员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面部表情。接触新入院或轻微病情患者时,应该注意保持维修;患者情绪焦虑时,表情应该轻松、自如且大方;患者病情痛苦时表露出温和与慈祥;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应该减少语言,表情专注,动作轻柔、快速及准确,针对不停患者护理人员应该最大程度控制自己表情;(3)眼神眼光。在人际沟通中眼神的交流也是沟通的重要形式之一。合适的眼神交流可以传递感情,彰显个性,甚至影响他人的语言和行为。因此,护士在对病人进行护理时,可以注意适当的采用眼神交流,来增强自身语言的感染力,增进自身与患者之间的感情交流。同时,护士在与患者进行交谈时,应集中精神,认真倾听,并以安慰的眼神鼓励患者进行交流,并认真倾听患者的语言,使其对护士和医生产生信任感;(4)肢体语言。人类情感表露的主要方式就是触摸,这是一种有效的护患沟通方式。可以通过一个细微动作表现出对患者的关系与体贴。可以通过轻轻触摸鼓励与安慰患者,稳定患者情绪,让患者变得坚强,提高护理效果。特别对听力或视力不佳的患者,可以加强沟通效果。生活不能自理患者采用翻身、扣背及按摩让患者产生亲切感,主动产妇行动不便的患者等,让其感受到关心。

3.讨论

近两年我国医患纠纷数量增加,加上部分新闻媒体刻意歪曲事实,造成部分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怀疑、抵触。已发生的医疗纠纷如果开始可以提前有效沟通的话,其中大部分纠纷都可以避免。培养护理人员沟通技巧与人文关怀,如注射前向患者详细告知药物作用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注射或点滴时控制速度;当患者与家属情绪过于激动时,注意安抚对方情绪,避免双方发生口角产生纠纷;患者病情复杂需要进行某项检查但检查费用偏高时,护理人员向患者与家属讲解检查作用及必要性,其后征询对方意见;住院期间产生费用每天告知病患等。

通过种种方式提高护理质量。护士在与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沟通的方法和途径,要以尊重患者为前提,禁用生硬语言,同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教育性;另外,护士还应当以亲切、友善、关爱的态度来对待患者,用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取信于患者,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最终实现有效的护患沟通,提高优质护理水平。所以,护士要能用、善用、会用护患沟通技巧,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房婷.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现状及对策[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4(09):11.

[2]向晓丫.浅谈妇科护理中有效沟通的运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4(09):75.

[3]卞露.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和效果[J].民间医药.2015(09):45.

精神科护理沟通技巧篇10

论文摘要:通过运用知识积累技巧,扩大护生学习范围,教育护生学会吃苦耐劳等途径提高中专护生实习效果。

实习是学校教学的延续和总结,是学生从学校学习到临床工作的一个过渡期;是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实习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同实践有效结合,是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因此学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注重校内学习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把实习和个人前途联系起来,形成正确的实习动机,重视临床实习这一重要环节[1]。那么,中专护生怎样把握实习这一重要时期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

1注重知识积累技巧的运用

1.1注重知识的综合学习:通过临床实习,不仅要验证书本知识,还要注重新知识、新技能、新理论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将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综合化。例如,一位下大手术的病人,术后需禁食,医生下了静脉补钾的医嘱,这时可总结:补钾的原因和作用、静脉补钾注意事项、补钾的适应症、补钾的途径等,将所学散在的知识点穿成串、融会贯通,激发学生向实践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使自己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甚至升华,为今后的学习和将来从事的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注重以少集多、以小积大:学历低说明发展的空间大,只要虚心学习,多吸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总会有不错的收获。例如可以为自己准备一个本子,记录一天遇到的问题,便于自己的进步。例如,加药时遇到的药物,记下它的性质作用、有无配伍禁忌、毒副作用及表现、用药的注意事项,能和它联合使用的药物名称、联合用药的益处及注意事项等,分析出个层次,每天都记一点,日积月累,以少集多、以小积大;这样既丰富了理论知识,又有利于进一步指导自己的实践,最后到实习结束,就会发现有不少的收获。

2扩大护生学习的范围

作为护士,不仅要努力使自己具备博学、负责、耐心、细致的优秀品质,加强职业道德和内涵气质的修养,更应该学习人际交流的技巧和方法,只有具备了崇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文化修养、精湛的专业技术、娴熟的沟通能力,才能有理有据应对自如[2]。所以,中专学生实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的基本技能、理论知识,还要学习与人沟通和交流的技巧,培养与人相处和合作的能力等,才能通过实习,培养良好的护士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及较强的专业技能。

2.1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的带教原则下,学生积极努力地争取每一次动手的机会,因为只有参与真正的实践活动才能学到知识、积累经验、锻炼应用能力。对于不懂的问题虚心向带教老师请教,并做好笔记,以便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同时还可以自己查找书籍,不断积累临床实用的技能和知识。

2.2学习与人沟通和交流的技能:整体护理活动的实践表明,护士有百分之七十的时间用于沟通,百分之三十的时间于分析问题和处理相关事务;从这里可以看出,护理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如果护士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即使专业能力再强,表达不出来,或表达不准确、不清楚,就无法让人正确了解你的真实想法,更无法进行合作。现在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越来越重要,对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护患沟通是护士进行护理活动最基本形式之一,这种沟通不仅仅是一个沟通的过程,更是双方对医疗护理活动信息的传递过程;有效的护患沟通能使双方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护理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所以,实习生要注重学习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例如沟通时间、地点、场合、表情、语气、肢体动作、逻辑思维等等,学会进行表达、倾听、理解,进行有效地互动交流。一个人沟通和交流能力越高,与他沟通需要的时间越少,他就会获得更多的机会,去体验以前未接触过的工作,这样就有了比别人多的学习、锻炼机会。原因很简单,有用一句话就能交代清楚并且能顺利完成工作的人,谁愿意选择要三句话甚至半小时交待都不明白的人呢?所以,中专护生实习要注重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

3培养与人相处和合作的能力

3.1学会选择合适的人交往:有句俗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中专护生要注意结交优秀者,远离那些消极堕落者;因为优秀者身上有很多对护生有益的东西,是护生学习榜的样,能激励护生进步。所以,护生要想进步,就一定要选择优秀的人进行交往,这也是和人交往的重要原则之一。

3.2试着关心别人最关心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所以要想短时间内和别人拉近距离、有一个好的相处,关心别人最关心的问题,消除陌生感,不失是切入主题的好办法。

3.3记住遇到的人姓名:记住别人的名字而且很轻易就能叫出来,等于给与别人一个很巧妙而又有效的赞美。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认为最直接、最根本、最明显的获得好感的方法就是记住别人的名字。所以,实习生刚到科室,要熟悉科室墙上的职工一览表,尤其要记住带教老师的姓名,这对学生将来在这科室的实习进展和结果很重要。

3.4注意沟通细节:接触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必须了解各地的风俗民情,对老百姓用通俗朴实的语言,对有知识学问的人,有其他兴趣爱好的人,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他们交流,达成共识,这样患者才会信任护理人员,才能形成一个很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3]。

4学会吃苦耐劳

护生从小处着手,肯吃苦,肯用心,养成良好的习惯会从中终生受益。护生在实习期间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护理工作标准化,实习护生要按时参与护理查房,熟习病人病情,争取能标准纯熟地实施基础护理操作及专科护理操作,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树立良好的护理人员形象,一心一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另外护生应主动做一些日常力所能及的琐碎事情,如早到晚走等,其实这些小事也是工作重要的部分,是学生累积工作经验的重要途径,循序渐进,有利于养成认真、细致、踏实、勤快等良好的工作习惯。这些会让护生终生都受益。

综上所述,可以运用知识积累技巧、扩大学习的范围、教护生学会吃苦耐劳等途径来提高护生的实习效果,进一步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良好的临床护士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红.以高质量教学提高医学继续教育的效果.山西护理杂志,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