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校实验室管理条例十篇高校实验室管理条例十篇

高校实验室管理条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7:13

高校实验室管理条例篇1

1.管理责任模糊,制度施行度不好

现在,高职院校实验室中固定资产的管理缺少疏导及协调,在账务管理及物品管理上相混淆与断节,账在物去、物在账没的情况有很多。第一,在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购买以及固定资产的运用上是分开的。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固定资产一般通过后勤处采购,而系部有使用权。因为缺少清晰的固定的资产运用职责条例,拥有使用权的系部在维护及看管资产上就没有尽全责,使得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出现无序状态。全面和权威的协调以及管理系统提供信息的缺乏,使得很难反映学院实验室固定资产的全貌。在目前高职院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的购置和使用方面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没有专门设立实验室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必定会对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的造成混乱。这样实验室的固定资产出现损害情况时,因为缺少标准的报废条例,拥有使用权的系部往往不及时上报,这样资产的看管责任部未可以真实地得到学校实验室的固定资产流动情况。第二,购买及复算相分开。因为实验室固定资产的变化、报废流动均可以通过后勤部进行整理,上报财务科,他们再依照整理的数据进行全校所有的这些资产的财务复核,由于未能和固定的资产进行接触,使得财务数据可信度较低。上述情况均造成账实不符的情况,没有财务的监督以及和看管效果。将固定资产从货币形式转化为实物形式,要由从强到弱的制度进行约束。规范高职院校资金的看管条例,通过一定专业水平的财会实行管理,实施职责的分开,降低错误产生的概率。学校实验室的固定的看管,因为数量、属性、看管制度以及相关看管人其本人水平等缘由,关联的管理条例不能进一步完善。尽管有些高职院校制定了管理规章,然而却不去遵循,并且有责也不追究,常常发生实行度不够的现象;而且有些高职院校的条例比较陈旧,实行上有难度,只是在意其形式,没有其该有的规范效果。

2.实验室固定资产利用率低并且调剂较难

因为高职院校里面用部门来进行分权,政务管理以及权益分配都比较独立,某些部门通常以其部门权益为起点,产生了实验室的固定的财产在部署上的“细却全面”、“系部归属”的观念,而且,在实验室的装置配备上实行“超前”的思想,只是要求精、尖、高,这就使得教学同科研脱节,形成了高价却利用率低的情况,造成资源的浪费。并且对实验室固定资产的购置缺乏计划和有效的制约,严重造成抢资源、争项目、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不高的现象。由于管理体制等原因,学院对这些资产的调剂又显得无力,由此产生的闲置浪费现象随处可见。

3.管理技术和方法落后

一是技术落后。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运用电脑对实验室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然而他们只是重在统计以及数据库采集,对于工作流程的控制不在乎,系的运行是相对独立的,自成一体,互相排斥,管理部和运用方在消息上不相关联,不能使得数据能实现共享。如今校园都进行了数字化管理,像这样的落后的管理程序必定未能达到信息时代对资产的管理需求。二是方法比较落后。相当部分的高职院校采取了对实验室固定资产统一管理的管理方法,不能设置单项操作,没有重点,从几十万元到几百元的资产,采用同样的管理方式,使得实验室的固定资产管理效益产生了不良影响。

4.资产的复核不准

第一,建筑物的复核不满足会计条例的要求。建筑竣工后,因为种种缘由,通常不能及时进行完工结算,而且运用许多年后依旧没有复核,这样财务便不可以准时入账,账面价值与现实的价值就有差异,这就使得财务的报表不能够反映学校的实际财务情况,使得数据不准。第二,实验室的固定的财务整理以及修改界限模糊,复核不标准。实验室的固定财产其修理费用均是在管理运用期间固定的财产因为磨损产生的局部的损坏造成的费用。实验室的固定的财产在原始的功能上有所改善就是改造。这两类不属于一样,国内的会计条例说明维修的钱需要计在修理耗费中,而改造就需要提高实验室的固定的资产其账面的价值。因为没有上交所得税的需要,通常把实验室的固定的资产其改造的费用直接算作当期的费用,账面的价值便有非实际减少,这样实验室固定的财务表其总额会较实际的数要低。第三,高职院校实验室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有些实验室的固定的财产其价值是以采购时间为起点,一直到其报废时刻,其状态就不会改变。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的实验室的固定资产因为更新的速率较慢,采购后它的账面价值就已经很大程度上比最新报价低,最常见的就是计算机等电子设备。

二、加强高职院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1.提升实验室的固定财产管理思想,使资源实现共享

第一,学校的管理层要提高对实验室固定财产看管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对实验室的固定财产管理要加强,并作为提高办学效益的手段和加强学院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第二,要加强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方面的宣传和学习,纠正“轻物”、“轻管”、“重钱”、“重买”的错误认识,要保证实验室的固定的财产的安全性以及完备性,增加实验室的固定的财产的使用率。第三,实验室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应坚持常抓不懈,并纳入考核,建立激励机制,使之常规化、科学化、规范化。提升宏观上的控制,进行统一的制定,在布局上要合适,提升学校对于实验室的固定的财产控制体制,消除系部、专业、等的限定以及封锁的资源布置结构,再次整理、调整使用率低的固定财产,构建多学科以及多专业的实验室,对全校开放,充足的使用已存在装置,尽最大努力使实验室的固定财产利用率增高。

2.建立健全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正常运行的保证。高职院校作为资产看管主方,须迅速制定管理系统,依照一样的高层、归属看管、多级责任、负责到个人的规条,把财产看管及利用细分成资产的看管领导组、财产的看管部、归属科、利用处、运用人等5部分,这样不同的环节都需要承受各自的管理职责。财产的管看管领导组主要进行财产购买、报废、损坏的审批,而资产的管理部主要进行资产的购买、实际情况的整理以及统计,归属处、利用处、运用人就为对资产的领用以及看管。这里面,利用人必须为财产看管以及维护的主责任人,而且需要尽快地将财产状态呈给财产的管理处。依照实验室的固定财产其利用为孩子,把维护的职责逐步分到系部、学科科室最后到个人,一级管好一级,一级带动一级,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分工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管用结合,以提高看管人的负责度以及积极性,使得实验室的固定财产看管、财务的管理间能够协和一致,形成职能部进行统一管理、利用处专门管理、领用处保护三层次的负责结构。规定一个整体完美条例规章,在实验室固定的财产购买其可行性证明、项目的评定、策略、购买、复核、看管、录入、运用、护理、报废、弄坏赔偿等详细的环节实行约束,不但要有统管的需求,还要有细分归类的看管规条,通过规范条例来使实验室的固定的财产的管理期间,降低购买盲目性,完善财产系统中不合适的部分,保护财产的安全性以及完备性,增加实验室的固定财产利用率,加强以及规范财产的基本管理。条例后,条例制定处依旧需进行很多宣传上的活动,召集每个部门进行学习、熟悉新的条例,而且要在现实的工作期间一直实施,增强每个利用部门的财产地管理思想以及负责态度,使每个部门以及利用处在每个管理的层面上规定责任条例,把责任逐步落实到具体的单位以及个人,由于个人失责而造成的财产损害需要追究他经济上的责任。

3.加强实验室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对实验室固定资产业务的监管实施全过程是:第一,高职院校依照《高等院校的财务条例》,考虑详细环境,规范对于学院适合地实验室的固定地资产的目录以及归类的方式,并以此来变成实验室的固定地资产的归类管理以及复核的根据。第二,使实验室的固定资产的采购以及验收条例,包含于采购之前实行可用性分析、复核,采购办法、过程、清理入库相关方面,要宏观的考虑,在布局上也要合适,决策要相对科学,购买透明化,购买以及清理的职责要分开,实验室的固定地资产采购地“入口”必须要控制好。第三,完善实验室的固定地财产其运用以及保护的条例,包含领用、维护、安全、补偿等,高职学校以确保实验室的固定地财产其安全性以及完备性,增加实验室的固定财产的运用率为起点,利用岗位的职责化,增加详细运用部门以及看管人的负责思想,能够完成领用要登记,保护要细心,保管要安全;同时,要对实验室固定资产的保管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火防盗,消除安全隐患。第四,要使实验室的固定财产处理条例严格化,包含实验室的固定地财产转让、租借、报废、抵押、损坏等方面,清晰资产处理的责任制,使资产的处理过程规范化,实行严格的审批程序,抵制胡乱的处理财产而使得实验室的固定财产有损失。最后,要定期开展实验室固定资产清查工作。高职院校应建立实验室固定资产定期清理条例,积极地发现以及处理实验室的固定财产看管期间出现的情况,使实验室的固定财产数量布置合理化,完善体系,确保账物一致。

4.运用高职学校网络,引进资产管理软件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如果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的管理还仅限于实验室固定资产的静态信息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管理和监控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网络化管理作为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基于网络化管理所获取的数据来进行查询、统计、分析并帮助决策。基于高职院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所采集的数据,建立统一的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数据库,将使固定资产的管理、统计、查询、分析一直到决策支持等一系列的功能变为可能。高职院校资产的网络化管理是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改革和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结合的具体应用,它同教学网络化和教学资源管理信息化一起,构成了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3个主要方面,是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网络环境下,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的能力扩大到高职院校的任何一个结点,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从过去的分散管理向远程处理和集中式管理转变,实时监控,真正实现高职院校实验室固定资产资源共享。这种共享,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以得到。无论是院领导还是普通职工要想了解本院的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和数据,在网络上一查询便得知。如此便使资产的看管部以及财务部能同时知道学校资产地利用以及变动现象,那么账物相便会一致。

5.加强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队伍的学习和业务提升

为了提高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需要实施有效的办法,进行人才培养,增加人力的构建,及时培养相对专业的维护看管人才,构建拥有专业水平以及管理素质的实验室的固定财产管理组,并且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或参观学习、实施多院校之间在经验上的商谈等事务,以适应在新的环境下实验室的固定财产管理需求。财产的看管人归类于专业的技术性人才,要充足的激励他们的积极性、以及其对工作的敬业度,高职学校需要使专门的财产的管理人以及专业实验室的看管人享受一定的待遇及福利,必须对他们的职称评定、课题的申报以及科研等上面给予支持,充分发挥资产的管理人于他们的工作位置上得最大能力。

三、小结

高校实验室管理条例篇2

一、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机制不合理

在现今许多高职院校中实验室在设立实验室管理机构和管理规范方面,盲目的仿照公办院校,脱离自己的现实状况。然而民办院校在资金来源、政策支持等方面相对公办院校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些最终导致民办院校仿照公办院校设立的管理机制形同虚设,无法落到实处,实际管理中产生许多了许多问题。

(二)实验室设备购置不合理

民办高职院校在实验室建设时,盲目仿照公办院校实验室的规模进行设置,购置与公办院校相同的实验设备,并未考虑院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自身资金的有限性,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是依靠社会力量办学,在资金方面相对公立学校有很大的不足。这就导致购买的设备不仅未能得到很好地利用,还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使得自身在资金方面更加的捉襟见肘。

(三)实验室师资力量缺乏

民办高职院校同公办院校在社会知名度上相比,差距很大,许多有才能的教师都不会选择在民办院校任职;同时,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福利待遇和招收的学生素质方面相对公办院校也存在一定差距。这些原因造成民办高职院校一方面是招不到有才能的教师,另一方面是留不住好的老师,这就致使民办院校面临师资力量匮乏的局面。

(四)实验室设备利用率低

在现今的高职民办院校中面临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低。一方面管理机制不健全,实验室开放性比较差,基本只在学生有课的时候才对学生开放,且是不对外开放,不同的学校之间缺乏互通有无的合作;另一方面专业老师的缺乏,学院对实验室教学时间安排进一步压缩,导致学生上课的时间更少,而且没有专业的老师教授,学生的上课效果设备的使用情况也不好。同时,实验室设备没有专业的维修团队,在设备出现问题后,无法得到及时的修复,学生实验教学的时间遭到延误。这些都导致实验室设备的使用率较低。

(五)实验室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许多的民办高职院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紧追潮流,进行大量投资搞建设,但有点忙从,对实验室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在建设过程中,资源被不同部门所分割,无法得到合理的配置与协调,致使实验室在布局上没有了全局观念,忽略了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

二、实验室管理改革建议

(一)完善实验室管理机制

实验室机构的设立和规章制度的建立,要实施科学的现代化实验室管理机制。民办高职院校建立实验室管理机制时,要基于自身的管理机制的灵活性的特征,建立具有层次性、标准化的实验室管理机构[2];在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建立方面,要本着以学生为本,切实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为出发点,建立规范化、人性化、明朗化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室规范中要明确规定实验室设备仪器的具体使用规范、设备维护章程、设备的详细信息等内容。

(二)规范实验室设备的购置条例

实验室设备的购置应基于民办院校实验室的实际应用情况,按照有关的规定条例进行购置。在设备购置条例中,要明确规定购买设备的实用性、设备的价位及设备的使用时效、采购设备的流程等,以避免在采购中出现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和重复购买等现象,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设备的采购必须按照一定的采购程序进行办理,以防出现贪污腐化等现象。

(三)增强实验室的师资团队

民办高职院校要付出切实的行动,提高社会的知名度,改善教师福利待遇。不但要留住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的教师,而且能吸引更多的有能力的人士走进民办高职院校进行教书育人[3]。在提高社会知名度方面,民办高职院校首先是加强学校管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包括学生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严抓教学质量,制定严格的实验室教学管理机制,对教师实施严格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实行优胜劣汰制度。在改善教师福利待遇方面,民办高职院校,要不惜余力对于高素质人才进行重金聘任,为他们提高优越的科研教学和生活条件。

(四)增强实验室的开放性,提高实验室设备利用率

实验室对外界开放使用,一是可以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穿凿更多的社会效益;二是对外界开放,能从中获取一定的补偿收入,以补充设备的使用维护费用;三是不同学校之间进行互通有无的合作,达到资源的合理运用,共享资源,同时可以减少设备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民办高职院校制定相关的制度,确保学生实验室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同时,在保证实验设备安全的条件下,实验室在课余时间也应对学生开放,切实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

(五)实施现代化的实验室规划布局管理

在对实验室规划布局进行管理时,要采用现代化的软件系统对实验室的规模进行精确定位,避免以后实验室的重复建设,对实验室建设所需资源进行科学的调配管理,使得物尽其用。成立专门负责实验室建设的部门,对实验室建设资源进行全面统管,部门内部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并进行强有力的监管。

三、结语

高校实验室管理条例篇3

目前我国在校工科大学生有近700万人,居世界首位。工科学生的数量要多于文科生和理科生,尤其是在以工科为优势学科的高校。工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和锻炼在工程领域从事规划、勘探、设计、施工、材料等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高校投入大量的实验室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实际工程应用能力的训练。近年来,随着交叉学科的发展,教学和科研所涉及的实验室种类愈发复杂,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如何与时俱进地履行学院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根据工科教师和学生的性格特点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合理安排教学资源、建设有竞争力的科研基地成为新时代高校基层办公室的新课题。

1.高校工科类院系的实验用房现状

实验室是高校尤其是工科院系实践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用房是实验室建设的基础条件,然而随着高校实验室种类和数量的增加,实验室用房的需求难以得到合理安排。

以江苏省的一所综合性大学为例,该校主要以工科类教学和科研为特点,新校区于2006年建成,该校某工科学院的楼宇兼用于实验室用房和行政办公用房,使用面积共11207.72平方米。在建成之初的分配方案为:行政办公用房及学院公共设施面积2279.76平方米,占总面积的20.3%,主要包括会议室、接待室、报告厅、资料室、储藏室以及行政人员办公室等。教师办公室面积为1545.25平方米,占总面积的13.8%,用于学院97位教师办公、休息;研究生教研室面积为3154.21平方米,占总面积的28.1%,用于硕士、博士研究生科研,室内多以隔断形式划分为多个区域共多名学生使用;实验用房总面积为4085.45平方米,占总面积的36.5%,其中教学实验室926平方米,科研实验室3195.45平方米;其他用房143.05平方米,占总面积的1.3%,主要为卫生间、开水间、强/弱电间、值班室等。

在学院建设初期未对用房进行预留,所有面积均已进行分配使用。但是随着学院的发展,该院平均每年新进青年教师4至5人,每名引进的青年教师需要新增办公面积分别为9平方米,而每年的退休教师人数在2人左右,且退休教师办公用房收回较难,新进青年教师的办公条件和实验条件难以满足。日积月累实验楼宇面积的局限与新型工科实验室的需求矛盾也日益凸显。(新型工科是指为适应高技术发展的需要而在有关理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实际每年的实验室用房面积增长需求缺口约为90平方米。

2.实验用房管理制度建议

院系办公室对实验室用房传统的管理方法由于单纯依靠行政调配、无偿使用,导致使用人缺乏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且学校各单位房产需求增加过快,房产利用率不均衡且调控困难,占房现象比较突出。为了提高实验室用房的效益,最初的管理策略是实行资源调节费制度,把实验室用房调节费与实验室绩效评价结合起来,支持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实行使用单位向学校交纳实验室办公用房调节费的办法改革,即制定公用房管理条例,规定实验室用房根据承担实验教学任务等情况核定免费定额面积,超过面积交纳实验室办公用房调节费。高校收取实验室办公用房调节费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建立了自我约束机制,实验室用房配置和使用的效率大为提高,促进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但单纯依靠经济杠杆调节实验用房仍存在弊端,一是高校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经费的支持下,加强了教学科研基础设施以及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用房建设速度加快,使用面积逐渐增多,实验室用房供需矛盾仍然比较大;二是实验室办公用房调节费管理手段随着科研经费收入的增长,其调节力度在不断减弱;三是实验室办公用房调节费“一视同仁”的标准化管理主要是参考用房的“量”,未体现其“质”。没有考虑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成绩、完成实验教学的质量、数量和水平等绩效因素,缺少激励作用,实验室更新动力不足。

院系办公室对实验室办公用房的管理策略应向以下方向转变:

第一,实验用房投入产出效益评价。对以教学为主的实验室主要评价指标是承担实验教学的情况,实验教学成果和水平,实验教学理念、措施与发展思路,队伍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研究,学术交流,设备与环境条件,开放服务和运行管理等;对以科研为主的实验室主要评价科研工作方向、承担科研任务和人才培养任务情况、研究成果和水平、队伍建设和管理、学术交流、设备与环境条件、开放服务和运行管理等。按照投入产出比的计算办法,把公用房作为投入,把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和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作为产出,评价实验室的用房效益。

第二,安全评价。根据安全验收结果,将实验室内部管理质量作为次年实验室调整以及收费的重要依据。在合理安排实验室空间面积之后,需结合实验室用房情况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各实验室负责教师,履行安全第一,水、电、大型设备和具有毒性的试验试剂必须符合国家和学校安全管理条例要求。但是工科类实验室直接使用人以研究生为主,安全意识及防范措施较弱,处理危机的经验欠缺,而安全问题是涉及生命的重大问题,一旦处理失当将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院系办公室与学校职能部门及相关院系之间要加强广泛、频繁的沟通协作关系,各院系根据自身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特点,汲取其他院系优秀的管理办法,积极与学校职能部门,改进自身的管理策略。例如学校职能部门对院系时时更新消防、试剂管理上的漏洞事故情况,交换总结经验教训,在管理化学试剂时可与化工学院合作针对使用危险试剂实验室人员进行专门的试剂管理和使用培训,管理大型设备时可在对设备的布局进行合理设计及保护方面与土木学院交流配合等。院系办公室可以在其中起到联系、组织、协调、督促的作用,在配合学校每年例行实验室检查之余,更要时时监控实验室的使用和安全。定期面对全院师生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和可能出现的突发事故演练。

第三,压缩行政办公面积。配合2014年12月26日中央下发关于整顿行政办公用房的通知,院系严格按照下发标准调整压缩办公用房面积。行政办公室由原来的405.6平方米,压缩至255.84平方米,将整顿清理出的149.76平方米的房间作为教学科研用房。

第四,清退退休人员实验用房。协助即将退休的教师将实验室和办公室内物品和资料整理,将交钥匙环节作为退休前在院系办公室必须办理的环节。同时也需将退休教师在办公室内的国有固定资产划分到负责部门统一管理分配。

第五,培养科学使用实验室用房意识。很多高校中尤其是以工科类为优势学科的高校内部,存在着实验室重复建设的现象,购进相同或相似的实验室设备,造成重复浪费。公共资源中的实验室办公用房资源因此得不到合理运用。教师中仍存在实验室用房“圈地”情况,因担忧未来实验设备得不到用房支持,可能发生的延误项目进度和效果,就事先将大面积实验用房占据,但在短时期内并不作为实验之用,产生一方面实验室办公用房闲置,而整体实验用房紧张的情况时常发生。本质上应从人文精神方面向更科学合理的方向引导工科类院系教师和学生科学合理地自动调控或在院系办公室管理下合理布局实验室的使用。不断完善实验用房制度,以教研组为单位整体布局实验室,打消教师们用房紧缺的不安心理,从被动、清理实验室用房,到主动寻找与相关项目组合作、使用实验室用房,尤其要明确房产资源是国有资产而不是私有财产的产权性质,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资源“占有”和“使用”之间的关系,明确高校是要充分保障对资源的“使用”而不是“占有”,实现思想意识形态中的本质转变。

高校实验室管理条例篇4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含义;实验室安全内涵;实验室安全路径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95-02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学与科研的基地。但是由于实验室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增加,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内容、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而且在实验过程中,会经常遇到一些易燃、易爆、强腐蚀性、有毒有害的试剂,学生使用不当或稍有不慎则可能导致安全事故[1]。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非常重要。

1安全的含义

安全:是指人、物、环境,不受到威胁和破坏的一种良好状态。

现代汉语辞书对“安全”的解释是:“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有专家学者提到安全的含义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安全的状态,即免于危险,没有恐惧;另一方面是指对安全的维护,指安全措施和安全机构。

其社会学的含义:是通过持续的危险识别和风险管理过程,将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降低至并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或其以下。

2实验室安全的内涵

2.1实验室安全: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安全直接关乎校园安全,是校园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须、必要因素。

2.2实验室安全的范畴

2.2.1环境安全

环境安全是实验室安全的基础。实验室环境安全包括:

(1)整体环境:

建筑环境:建筑环境的设计既要符合实验室相应教学与科研的要求,又要符合国家、地方和政府对实验室设计的整体要求。要充分考虑到布局的合理性以及供电、供水、供气、通风、空气净化、安全措施、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更重要的是基础设施的保护与及时维修,卫生状态的保持等。

特殊实验室如生物实验室要遵循国家标准(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2];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实验室及储存仓库要遵循国务院2011年2月16日通过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四防安全:防火灾、防水淹、防漏电、防盗窃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条件。

2.2.2物品安全

物品安全是实验室安全的主要内容。

(1)设备安全:实验设备是完成教学及科研必不可少的条件。实验设备的安全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实验设备要符合教学及科研需要,包括实验台、实验消毒设备、实验用具清洗设备及人员伤害后的冲洗设备、通风防护设备、家具等的安装与使用均应符合要求;二是对专业设备的正确操作和使用及对实验设备的日常保养与维护。

(2)材料安全:尤其是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要符合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及隔离的要求。

(3)生物安全:生物安全包括从事在人工环境条件下进行生物培养(如微生物培养、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等),和从事活体动物实验项目。除前述提到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外,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令《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及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

2.2.3人员安全

人员安全是指从事实验教学或科研的工作人员、教师及学生的安全,是建立在其他所有安全的基础上的,也是安全的最终目标。实验室工作人员要熟知实验设备的功能,掌握安全防护及逃生措施,加强个人防护;学生要遵守实验守则,服从实验教师指挥。

3实验室安全的路径

3.1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心

实验工作人员要了解岗位工作职责,热爱实验室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建立现代化的人才量化考核标准、科学的考核方法和合理的量化考核内容、公开公正的考核过程,恰如其分的全面评价实验技术人员,是培养实验室技术人员责任心及业务素质的最佳途径,考核是对实验技术人员的结果评价,还要结合平时的实验室管理中的过程评价,注重平时检查与督促。以我校为例不仅建立了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考核体系及标准用于年终的考核,同时平时也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实验室安全四防、环境卫生管理状态进行量化考核。有效地保证了实验室的安全和有序运行工作。

3.2建立安全保障的制度

实验室安全制度的制定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3]。要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设备使用规范、实验操作流程等。以我校为例建立了一整套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卫生、实验仪器设备、实验耗材、实验动物、危险化学品管理、废气、废渣、废水管理等共六章、二十三项实验室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流程。充分的保障了实验教学及科研的顺利开展。

3.3开展实验室安全的教育

包括基本教育和专业教育。

3.3.1基本教育:面对所有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在实验室上课的学生。

教育内容有:①实验室的管理制度;②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③实验操作流程;④常见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应对及处理方法。

开展方式:①利用实验室内的宣传板、文化墙营造安全第一的氛围;②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学习之前集中开展安全教育讲座,提高学生实验室安全防范意识;③将安全教育融入学生的课程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随机性的安全教育,做到安全教育天天讲、时时讲;④对一些安全隐患比较大的项目,有针对性的组织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学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对安全事故的应急防范能力。

3.3.2专业教育:主要面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在具有特殊防范要求的实验室(如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品、使用或合成易制毒化学品、开展微生物、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工作、使用活体动物等实验室)工作和学习的学生。

教育内容:①国家及学校有关政策及管理制度要求;②相关实验室或工作的潜在危险及防护要求;③相关实验室工作的专业技术要求;④特殊实验室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⑤事故记录及上报流程。

开展方式:①专业培训及学习;②特殊事件及场景的模拟训练;③专业技能的考核及评比。

4结论

实验室安全是涉及到高校教学及科研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实验室安全的保障不仅有赖于实验技术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和过硬的业务能力,更有赖于实验室管理人员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殿鹏.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345-346

高校实验室管理条例篇5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人才培养

一、建立统一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为了让计算机实验室在高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最大的效用,建立统一管理模式是需要实验室管理部门所有人员必须要达成的共识。

(1)统一的硬件平台。按照当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建设情况来看,许多学校在采购电脑时,有的学校为了节约成本,选购了组装电脑,有的学校每次采购的都是不同品牌的电脑。这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电脑出现的故障问题没有经验可积累使用;电脑附带的电子教室、还原保护系统不统一,造成管理员之间不能提供有效的互助;电脑提供的售后服务不相同,影响管理的维护成本。所以,使用同一品牌的电脑构建计算机实验室,能有效提高管理员的工作效率。

(2)统一通用性软件的使用。对于校内的所有计算机实验室,都需要满足普通的教学软件环境需求而安装通用性的软件。如果每个实验室的版本不同,就会造成课堂教学因为软件的不同而要重新学习。例如,实验室需要用到电子教室,如果实验室采用不同类型的软件,那么老师就需要重新学习如何使用来完成课堂教学。

(3)统一维护管理制度。实验室进行硬件维护时,对硬件进行维修或更换,需要建立统一的硬件维修流程。实验室的软件安装,也需要通过书面申请流程,以避免老师随意更改实验室应用软件的运行环境。对于实验室设备的运行情况检查,也需建立明确的时间安排,要求每个星期都对每个实验室所有的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实验室的设备运行正常。

二、开放实验室

计算机的实验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要掌握实验教学的内容,必须使用计算机进行操作。高职院校是培养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地方,如果实验室不开放,学生只能在实验课时内完成规定数量的实验,既不符合高职院校培养技术人才的目标,也不能发挥实验室的潜力和效益。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开放计算机实验室。

计算机实验室可为实验教学准备专业设备,也有学生学习所需的软件环境,通过有目的地开放实验室,可以使原来学生的被动式、“照方抓药式”、“填鸭式”的实验方式改变成主动式、探索式的实验,可以增加学生接触实验环境的时间,通过增加上机操作的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开放实验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术水平计算机应用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例如,网络实训室里面具有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硬件设备和实验所需的环境布置,是我们的学生学习网络技术必不可少的设备,而学生除了上课时间之外,其他时间是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这些相关的设备,这些实验教学内容又必须通过长时间的上机操作才能熟练掌握。通过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课后时间自愿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也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借助学生个人电脑构建实验室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增长数量远远低于高校学生增长人数对教学的需求,经常会出现实验室不够用影响课教学的正常开展的情况,或者因实验室长时间使用而加速设备的老化。而在经济条件日益良好及电脑销售价格不断下降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借助学生的个人电脑构建计算机实验室成为可能。因此在计算机实验室经费投入不足,或者需要个性化设置实验环境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在进行计算机实验室建设改革过程中可以考虑借助学生的个人电脑组建更为开放、灵活、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计算机实验室。

借助学生电脑构建计算机实验室,学校只需准备实验室内的有线或无线局域网络,就可以满足课堂的教学使用。老师若想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可以在老师及学生的电脑上安装会议软件,就可以实现课堂的教学讲解功能。例如,大家平时经常使用的QQ软件,通过组建的群组,就可以实现课堂教学及随时课堂的互动。这种方法可以重点面向计算机专业或电脑设计类的专业学生,因为他们由于学习的需求,都会购置电脑,使用个人电脑让学生学习更容易实现课堂的实验要求,而且对于一些涉及个性化的设置操作,能够保存到下次课来继续使用,避免使用学校实验室的计算机因还原卡保护而需要重复设置。

四、校企共建实验室

校企合作教育是实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人才,能达到高职院校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目的。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高校应以校企合作为结合点,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性人才,高职院校可以依靠企业的专家、财力、经验、技术水平构建专业性计算机实验室,学校通过这样可靠、坚实的平台,可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校企共建的计算机实验室,依据学校的专业设置,结合企业的先进设备、深厚的技术知识,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实验实训项目,拓展实训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而且可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与企业相结合的优势,使实验教学、科研创新和技术开发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五、构建实验室管理的学生队伍

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数量增加,而管理人员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组建一个专门协助管理计算机实验室的学生团队,通过招聘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参与到实验室的维护管理工作中,通过对他们的培训及实验室管理实践指导,使他们可以独当一面地完成实验室管理的工作。

构建学生队伍的实验室管理团队是对高职院校计算机管理工作的改革。长期以来,实验室管理工作繁重,管理人员需兼顾多项工作。而学生不但有着充裕的课余时间可以对实验室进行维护管理工作,还可以通过工作对计算机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既可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认知,也可减轻技术人员的工作压力。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能让学生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无缝对接,确保实验室管理工作可以在学生团队的协助下顺利开展。

六、结语

随着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水平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它的发展关系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开阔思路,启发思维,探索出新的实验室管理发展模式,让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人才培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高校实验室管理条例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测量实验室;管理;探讨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机构,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实践性教学的培养,实验仪器设备自然成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以水利院校的测量技术专业来讲,实验室都配备有各种光学和电子测量仪器,主要应用于地形测量、工程测量、电子速测、GpS测量等专业的实践课程。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测量仪器的种类与数量也越来越多,设备的维护保养及维修管理工作日益繁重。加强仪器设备的维修管理,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确保实验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

1测量实验室仪器面临的现状

1.1购置增长过快,维修止步不前

财政每年拨款建设投资,不论是实验设备、实验场地都投入了大量财力,来满足学生实践性教学的需要。近几年高职院校设备总量增长较快,从2007年至2012年之间,设备总量均增长1000多万元,这就给原本管理水平不高的高职院校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更大的困难。

在实训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不当操作,以及仪器的较高使用率,都会对仪器的各个部件和仪器自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由于大多数院校都没有专业的维修中心和维修人员,需要维修的仪器都由管理人员记录故障详情后,再联系仪器公司修理,以全站仪和GpS为例,因购买价钱昂贵,需要更换的零件没有透明的市场报价,维修费用也是自行定价,这期间就给了供货商可以钻的空子,导致维修费用昂贵,这就加大了各高校对仪器维修投入望而却步的念头。

1.2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随着时代的发展,测量仪器的品种也在与时俱进,经过研发、改进、升级,才造就今天功能强大、操作便捷的电子型速测仪器;测量实验室采购的仪器种类也顺应时展,演变成为今天的普测、精测、电测等多个测量实验室,因购置仪器年份不同,导致同类仪器在使用过程中,测量精度与操作体验参差不齐,在设备开出率统计时都存在一个通病,功能全面、操作便捷的仪器开出率最高,早些年相对落后的仪器开出率就是零,如此大量的库存并不能让每台设备都能发挥最大效应,最后成为淘汰品堆放置实验室。

2测量实验室仪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人员缺乏

高职院校通常会在各实验室配备一位设备管理人员,去运行个室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而测量实验室主要的工作是正常发放、安全收回仪器。在上课之前要求各班、各组逐一登记后才能领取仪器,归还的时候管理人员按照登记再逐一检查并发放给下一个上课的班级,但在实际发放过程中,由于仪器批次不同,而课程需要使用的仪器种类又不同,在班级较多、管理员有限的情况下,只能让各班、各组排队等候逐室开门发放,这样的管理模式使工作变的繁琐,又占据了大量的上课时间。

2.2安全管理隐患较多

近年来,测量仪器出现损坏的频率越来越高,主要由多方面因素引起

2.2.1人为损坏

由于部分学生缺乏责任心但又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指导教师少,无法全方位监控指导时,就出现不按操作规范操作或错误操作,产生损坏。

2.2.2外界条件不符合测量条件引起的损坏

主要是天气原因引起的湿度大、温度低,会使电子仪器电路板易受潮、电池充电不满导致无法开机,影响仪器的使用寿命。

2.2.3自然损坏

测量仪器有有两部分组成,即光路和机械。长期使用,机械部分会自然磨损。

3测量实验室仪器管理的思考

3.1完善现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1)根据高职院校测量实验室的管理规定,管理人员应明确本室仪器管理条例,使用的注意事项、使用要求、仪器损坏赔偿办法等具体要求和措施,并结合实际管理经验制定并完善新的管理条例。

(2)测量实验室所管理的仪器要进行分类放置,对各种仪器的型号、规格、数量进行入账登记,仪器的发放与回收工作过程中,以同型号的仪器进行编号排列,再协同专任教师将仪器快速无误的分配到学生手里。

(3)在仪器的借领过程中,规定科任教师到场签字,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分组发放,要求各小组登记仪器编号、签名落实每台仪器的负责人,从而避免仪器发生损坏后,无法追究责任人的情况。

(4)在仪器归还过程中,要对仪器的外观和各个部件进行检查,特别是对仪器易损坏的部件,如制动螺旋、脚螺旋、以及显示屏等。对于发生损坏的仪器,处理办法应按照传统的惯例,损坏人需在故障登记表中详细记录有关内容,根据损坏情况,按照实验室的管理规定进行处理,并上报部门领导,情节严重将上报主管校长。

(5)定期校正仪器,以免在测量过程中产生数据误差,能维修的部件,如脚螺旋、水平制动螺丝、竖直制动螺丝,应及时修理。不能修理的故障要详细记录,将仪器整理后,联系销售商维修。

3.2探索管理新思路,更好地服务教学改革

(1)规范设备采购程序,减少浪费闲置。设备采购避免突击性、随意性和偏向性,重视设备采购规范化程序及售后销售商承诺的保障条例,控制设备返修产生的高额材料费用。

(2)加大设备管理人员引进、培训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组织测量教学和管理队伍,定期参加测量公司组织的先进产品使用和维修的培训学习,熟悉业务技能,突出操作水平。加强日常设备维护与保养,及时排除故障,延长设备使用期限,从而减少设备运行成本。

(3)对于那些使用年限已久,技术落后,零件停产,无法满足实训要求还未进行报废处理的仪器,可以通过差价置换的方式,与销售商进行协商处理。

高校实验室管理条例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室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

高职院校相较于国内本科院校来说,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务院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出把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点。如何实现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与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以及实践能力培养,而学校实训室的重要作用也因此得以体现,因此,高职院校在针对学校安全管理方面应该对实验室安全有所侧重,进一步发现实训场所存在的问题,加大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排查,使实训场所发挥其作用的基础上,做到安全零隐患。根据据笔者多年的实训室管理工作经验,要做好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工作,安全问题则是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普遍存在以下安全问题:

1实训室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

大多高职院校实训室在建设之初,都有相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颁发,这是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对于设置批准实验、实训室设立的硬性条件之一,要求学校必须出台与本校实际情况符合的管理条例,并制定实验室安全使用制度。笔者对几所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制度的调研中发现,大多数实验室都能够做到安全管理条例上墙,安全使用制度文件也较为齐全。但是,各个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都相对陈旧,没能根据实验室设备更新而进行相应调整,大多数还停留在初级实验室标准上,没有起到规范师生合理使用实验室、提醒师生注意安全问题的作用,难以从制度上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另外,大多数实验室存在安全制度落实与实际操作两张皮的现象,即安全制度规定详细,而师生落实铺皮潦草,从而埋下了祸根。

对于实验设备的检修制度落实不到位,对于高危设备的管理中制度中规定每年都要定期进行保养、检修,以保证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安全,而现实的状况却都不尽如人意,很多使用频率不高但不可或缺的大型设备大多变成实训室的陈列物,长久存放且不闻不问,一旦学生实训需要时才开启,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实训室学生实训项目都在增加,各类项目需要的实训设施设备也相继增加,而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却没有进行及时调整、配套制定,出现了规章制度空白区,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安全管理的需要。

2师生安全意识淡薄

学校里各级教职工、领导都存在着重科研,轻安全的思想,认为安全工作就是开开会,搞搞培训就万事大吉了,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位,缺乏统筹性考虑,宣传教育趋于淡化或者没有完全到位。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存在凭经验、想当然的观念,思想麻痹,抱有侥幸心理,这样势必造成管理疏漏,有朝一日隐患终究会爆发险情,对实训室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高职院校实训室设备种类繁多且使用频率高,师生长时间在实训室开展教学活动时,容易产生安全防预疲劳感,主要表现为老师在指导学生时无瑕顾及整个实训场所的所有设备,包括高危设备的危险性没有在课首时向学生们讲解,有些学生好奇心十足,趋老师不注意时就把玩一些象堆高车、机器人等之类的高危设备,容易引起危险事故。

3经费投入不足,防火、防盗能力低

由于受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限制,学校往往将有限的资金用到购买教学设备,人才引进等方向上,而对实训室安全设施的建设投入甚少,实训室因大功率仪器设备的增多,用电负荷大大增加,受经费的影响,学校却没有及时对实训室的电路进行扩容,也不及时对电路进行检修,容易使实训室存在着短路起火的危险。

由于实训设备多而杂,如何做好防偷盗事件的发生始终是困扰实训管理员的一件大事,由于受限于经费的影响,学校无法为实训室安装具有高科技水平的门禁系统,管理员为了防止仪器设备被盗丢失,只能采用传统的方法将安全通道锁死进行防盗,而实训室一旦发生意外,不能及时打开安全通道,后果不堪设想。

通过对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问题分类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普遍存在安全隐患,存在角度细节问题,在对问题分类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改进:

(1)建立防范机制,完善防范措施。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的健全,应该从防范的角度出发,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首先要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对实训室安全管理进行分段设置,明确每个阶段负责人的职责,实行谁管理谁负责的防范机制。同时注重安全管理环节之间的协调性和衔接性,不能出现漏管、错管、多管的现象。由于实验室安全事故具有多发性和破坏性的特点,所以要严格规范约束制度和操作程序,加强对于重点环节的监管力度,使安全管理与监管呈常态化趋势。

建立高职院校实训室应急处理机制,许多学校二级机构能够建立自己的应急处理机制,但是对于实训室这个特殊环境的责任落实相对较少,所以要完善实验室应急事故处理机制,培养师生急救技巧,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能够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各负其责,对事故妥善处理,做到不慌不乱。

(2)强化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强化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从日常教学中开展,将安全意识教育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在每堂课前都要对本次需要使用的设施、设备进行基础知识普及,使学生明确实训目的,对危险设备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适当提醒,让学生认识到危害程度的基础上再进行实训内容教学。除此之外实训室应该培养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素质高的管理队伍,这是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的前提。因此,要加速完善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队伍结构,加快引进业务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人才来完善实训室的管理队伍结构,适当的加强对实训室管理人员队伍进行业务知识培训,使之成为一支具有基本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广、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优秀团队,以保障实训室的各项工作得以安全的开展。

(3)加大经费投入,加强防火、防盗基础设施的改造建设。学校应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实训室标准化改造建设,实训室的装修、改造方案须经学校审批,包括审查实训室管道、电力线路的铺设,装修材料的选用以及通风、消防设施、安全警示标语及逃生通道,做到实训室水、电等管线设施规范、完善,通风、照明、控温、控湿设施完好,保证各项指标达到规定的标准。另外,实训室要配备灭火器材、逃生指示标志要清晰、规范,灭火器要放在明显的地方并拿取方便,且需要每年检测,以保证它能有效的工作。实训室门口、楼梯、紧急出口不能放置任何物品,要保持通畅,以备紧急疏,实训室相关管理人员要具有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会疏散逃生的能力。

最后,通过对实训室安全管理的相关讨论可以认识到,实训室安全管理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学校某二级管理机构的管理活动,已经成为关系到高职院校稳定的一项重要因素。同时,加强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学校教学素质的综合体现,是保证学生完成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需要站在全校和谐稳定的角度,站到彰显院校风采,体现教学水准的角度去制定制度,落实管理。

参考文献

[1]崔宝发,方杰,李凌燕.职业院校实验实训安全管理的研究.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3).

[2]李胜明,黄炳华,李伟霖.高职院校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探讨.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高校实验室管理条例篇8

随着“211工程”、“985工程”的实施,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高校拥有的仪器设备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高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1-2]。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1995年到2009年全国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从158亿元增长到1360亿元,增长了近8倍,设备数量增长了3倍[3]。近3年,清华、北大、人大等675所高校价值40万元及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的数量和价值增长率在10%以上,高校的固定资产快速增长。笔者选择在京的22所主要部属高校,进行了实验室与资产管理方面的调查,旨在深入分析部属高校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实验室的状况、仪器设备的采购和国有资产的管理等方面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高校实验室与资产管理方面的改革、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4-5]。根据学校的学科属性,被调研的22所在京高校(见表1)大体可以被分作两大类。第一类以理工科专业为主,在此调研中称为理工类院校,是表1中的前15所学校(因北京大学的调研数据未包括医学部,故北京大学医学部的调研数据单独列出);第二类以文史财经类专业为主,在此调研中称为文科类院校,是表1中的后7所学校。

1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

因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和仪器设备管理的需要,各在京部属高校均设有相应的管理机构负责实验室管理、仪器设备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等项工作。但由于各高校在办学规模、学科属性、管理理念和传统机构设置等方面的差异,这些机构的部门归属、名称和职能范畴也不尽相同[6]。从本次调研的情况看,22所高校的实验室与资产管理机构按工作侧重点的不同,主要可划分为资产管理、实验室与设备管理两种类型(按正处级建制统计)。在被调研的22所高校中,设有实验室管理部门(名称一般为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正处级建制)的高校有9所,设有资产管理部门(名称一般为资产管理处,正处级建制)的高校有16所,其中3所高校既有实验室管理部门,也有资产管理部门。由此可见,只有少数在京部属高校设有实验室管理部门,而多数高校设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从部门的工作职能看,这两类管理部门都负责学校仪器设备的采购工作,但在实验室管理与资产管理两方面工作的侧重点有明显不同(见图1)。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均具有实验室建设管理和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的职能,约67%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还兼有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学校全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但仅分别有33%和42%兼有实验室建设管理和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的职能。此外,部分高校的实验室管理部门或资产管理部门还具有房产管理等其他职能,这与高校的传统机构设置有关,在两种类型的管理部门中均有所体现。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由于设备采购、建账与监管、使用、评估、报废审批和回收调剂等工作在流程上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在各高校设置的管理部门中主要由资产管理部门和实验室管理部门来承担这些工作。调研也表明,这两类管理部门的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资产管理部门更注重对资产的状态管理,而实验室管理部门更关注资产在实验室中发挥的作用。此外,不同的高校即便有相同类型的管理部门,所承担的工作职能也有所不同。资产管理类的部门总体上对实验室工作的介入较少。目前,师生规模和仪器设备资产规模较大的在京部属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都设立了具有综合职能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以便围绕学校实验室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更好地调配人员、资金和设备。在设立这类部门的高校中,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的归属选择相对多元化:有的学校将其纳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也有的学校将其纳入财务部门,还有学校单独设立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2实验技术队伍的状况及特征

实验技术队伍承担着高校实验教学、分析测试、实验室日常管理与建设等多项工作,队伍的素质和稳定性不仅直接关系到上述工作的正常开展,还将决定实验室的长远发展[7]。随着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研规模的扩大,实验室硬件和软件水平均得到显著提升,并且越来越依赖于高水平技术服务的支撑[8]。调研结果表明,高校的实验技术队伍年龄偏大。被调研的高校3051名实验技术人员中,30~39岁、40~49岁和50岁以上这3个年龄段的人员比例分别为24.4%、34.9%和33.3%。这表明当前高校实验技术队伍虽以中青年为主,但50岁以上的人员约占1/3,整个队伍年龄结构重心偏上,年轻人的比例略显不足。在学历分布上,目前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实验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为70.2%,学历结构不断得到改善,并且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博士和硕士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但是,实验技术和管理工作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以及为其提供的发展空间都相对有限,高学历人才的合理比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调研结果表明,具有中级和副高级职称的实验技术人员占总数的48.0%和31.8%,而正高级职称人员比重仅为2.1%。这与高校教学科研序列教师的职称结构存在很大差距,突出表现为正高级职称的比例很低。各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人数存在显著的差异。在被调研的高校中,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实验技术队伍(指从事实验教学和科研及实验室管理、服务的事业编制人员)规模最大,分别为772人和639人,其他理工科院校只有其一半左右,甚至更少。文科类院校由于实验教学与相关的科研较少,实验技术人员数量明显小于理工类院校。各学校实验技术人员占教师人数的比例以及实验技术人员与学生人数的比例如图2所示。理工科院校实验技术人员占教师总数的比例显著高于文科类院校,其中清华大学的比例最高,达到24.6%。从学生人数与实验技术队伍人数的比较来看,各学校存在很大的差异。清华大学、北大大学平均每50位学生有一名实验技术人员,不少其他理工类院校大约150位学生有一名实验技术人员,文科类的院校基本是300多位学生有一名实验技术人员。

3实验室管理以及仪器设备的基本状况

本次调研的高校共设有1953个实验室,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68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个,部属重点实验室161个。由于实验室的建制和管理上的差异,各校的实验室数量差异较大,并未呈现明显的规律。多数学校采用依托院、系进行教学实验室管理的模式。相比学校直接建设和管理,依托院系建设和管理教学实验室,能更灵活、有效地调配资源。从调研结果看,71.4%的高校选择依托院、系的管理模式,也有部分学校有一定数量的由学校直接管理的实验教学中心等。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已得到有力的推进并取得广泛的共识。建立校级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或学科级别的共享条件平台,将有利于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整合[9-10],提高利用率。目前,已有57.1%的高校建立了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另有38.1%的高校正在筹建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多数高校对平台的仪器设备采取集中管理的模式,并由实验技术人员专人负责。各高校拥有的仪器设备总价值与学校的规模和学科构成关系密切,理工类院校在仪器设备总拥有量和学生生均拥有量上均明显高于文科类院校。在理工类院校中,学生数量与仪器设备的总拥有量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但优势学科越多、越明显的高校,其学生生均仪器设备拥有量越多。尽管各高校的仪器设备拥有总量和生均数量差别较大,但是在多数理工类院校,4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占仪器设备总量的比例为20%~30%。这表明各高校注重自己的优势学科,在优势学科的建设上给予了较大的投入。

4仪器设备的购置

在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迅速增加的背景下,高校的仪器设备采购量也快速增长。但是,2011年各高校的仪器设备采购金额从几千万元到几亿元不等,差别较大;文科类院校的采购金额明显低于理工类院校。单就理工类院校分析,单一年度的采购金额与学生数量的关系并不明显,主要与高校的发展思路、资源的获取、优势学科的水平等因素有更大的关系。仪器设备采购额的扩大也要求各高校选择更合理的模式组织和开展仪器设备采购。调查表明,几乎所有的被调查高校都根据仪器设备价值,采用“学校统一组织采购和院系采购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采购。这一模式下,高校通常设置一个额度,低于该额度的设备由院系自行组织采购,高于这一额度的设备将由学校负责组织采购。这不仅有利于院系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小额设备的购置,也可以避免大量工作集中于学校设备采购部门。如图3所示,各高校由学校负责组织采购的额度起点普遍集中在5万元~20万元之间,起点为10万元的高校占总数的48%。一般来说,该额度不宜过高,否则采购工作可能过于分散,也不利于全校仪器设备采购的统筹和监管[11]。在学校统一组织的采购中,往往采取“小额设备由校内部门承担,大额设备委托校外招投标公司”的形式进行采购,有16所高校(占总数72.7%)采用了这种模式。委托招标的起点在100万元及以上的高校的比例为44%,但有个别学校设定了较低的额度(见图4),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使设备采购工作大量委托校外公司组织,对教学科研实际需求的针对性可能受到影响。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网上竞价系统正成为高校仪器设备采购的一种重要形式[12]。调查表明,已有59%的高校在小额设备采购中使用了网上竞价系统,还有27%的高校已有计划使用,有1所高校在多数设备采购中均使用网上竞价系统。网上竞价因其高效和透明运作的特点,已受到多数高校的青睐。但由于网上系统缺少与供应商面对面谈判的环节,在设备的功能要求及服务配套等方面的谈判较难开展。因此,短期内网上竞价系统仍将以小额采购为主.

5国有资产管理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设置,旨在加强对学校资产的清查、评估和监管等工作,保障国家和学校的权益。从本次调研情况看,目前多数在京部属高校直接设有资产管理部门,其最主要的职能就是学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在没有正处级资产管理部门的高校,学校一般设有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归口管理学校的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有的设在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有的设在学校的财务部门。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均采用实时登记建账的方式。大部分学校使用北京化工大学开发的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个别高校仍沿用自己开发的资产管理系统,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3]。对于废旧、闲置的设备处置,各高校通常会公开竞价拍卖、委托外单位处置或对外捐赠[14-15]。这3种方式在所调研高校中都有使用,使用学校的比例分别为72.7%、31.8%和18.2%。

高校实验室管理条例篇9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管理水平

前言:

近年来,教育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很多学校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加关注,并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对学生实验课程的规划和实验室的建设上。实验室是学生开展实验课程的主要场所,随着资金投入的增加,学校实验室规模也随之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安全管理难度的大大提升。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加强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以保证学校师生安全。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限制因素

(一)安全意识缺乏。意识决定行为,安全意识的缺乏是限制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针对当前一些学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学校师生的安全意识缺乏的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对其产生原因进行阐述[1]。一方面,学校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不足,安全会议未能按时召开,且未能将实验室安全工作放在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位置,导致学校师生及管理人员也对这一工作不予重视。另一方面,学生平日里生活、学习事务较多,且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培训,也使其安全意识较为缺乏。

(二)安全建设投入不足。现阶段,虽然大多数学校已经开展了对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但是在资金分配上,往往仅将资金投入到实验室器材采购、实验室规模扩建等方面,在安全建设上投入较少,安全设施配置明显不足。

(三)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一些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缺乏完善性,甚至部分学校并未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学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责任也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定。很多具备安全管理制度的学校,执行力度也相对较弱,缺乏专门的安全检查小组和系统的管理体制,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每个部门都可以管理,在出现安全问题时,各个部门又相互推卸责任,无法及时负责人,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消极的影响作用。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强化措施

(一)提升全员安全管理意识。首先,学校应营造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重视安全文化教育。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向学生渗透实验室安全方面知识。学校也应设置专门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或讲座,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并在校园设置安全教育条幅、张贴安全教育海报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实现安全意识的提升。其次,学校应加强对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将实验室安全管理意识的树立作为安全教育的重点。尤其是在新实验室投入使用之前,应先面向全员开展安全教育。

(二)加大安全建设投入力度。安全设施的配置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首要条件。为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学校也应加大对实验室安全建设的投入力度。在新实验室建设中,应结合实验室专业特征,请专业人员对实验室进行设计,尤其要重视水、电安装等方面的安全性,配备完善的安全设施。同时,对旧实验室进行及时改造,更新实验室通风设备和实验器材,保证安全通道的顺畅,设置齐全的安全事故抢救设施,从而提升实验室安全事故应对能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还应设置红外安防、监控系统等,避免实验室危险物品流失,或是外来人员进入实验室。

(三)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予以支持,因而,学校应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和实验室特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例如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从环保、安全、节约等角度,严格规范学校师生行为和管理人员工作方式,从而增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同时,学校应加大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细化各部门及人员职责范围,加强监督考核,避免管理缺口,保证在出现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找到相关负责人,实现实验室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结论:实验室作为学生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巩固所学知识、锻炼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重要场所,其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学校应对当前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限制性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全员安全意识的增强,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为学生营造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高校实验室管理条例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校实验教学;模拟实验;仿真模拟实验;网络实验;途径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138

近年来,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人才及扩大高等教育范围,在全国高校连续扩招的新形势下,各高校教学规模大大增加,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及在校生人数都居世界第一。如此庞大的高等教育规模,如何达到预期教学质量及高校教育的要求,是每所高校及高职学校必须认真对待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从教育部通报情况及有关资料来看高校扩招之后,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就目前来看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费跟不上规模发展速度,办学条件紧张,生均拨款严重不足,反映出随着学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大多数高校除了教学师资不足外,更由于实验仪器设备不足等存在着各种教学资源紧缺的问题,致使实验教学条件跟不上教学要求,学生很少或者没有实践及实验的机会,直接导致教学效果差的结果(特别是工科、理科、医学类学校及专业)。所以要稳定高等教育规模,保证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发展高等教育就必须要把实验教学放到教学的重要位置上来,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成为高校扩招必须解决及必须解决的问题。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目前存在的又比较突出问题有:1、高校扩招后带来的实验设备不足、实验环境及场地缺乏、实验时间收到限制;2、现代新技术专业课程的开设带来对实验教学新的要求;3、社会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分校区太多的大学对实验教学的严重影响。

针对上述高等学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下面浅谈一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的途径:

1利用虚拟实验,缓解资源紧缺,降低实验教学成本

虚拟实验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的各种虚拟实验环境,实验者可以像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完成各种预定的实验项目,所取得的学习或训练效果等值于甚至优于在真实环境中所取得的效果。

针对那些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开设的实验或难以观察的实验现象,以及无法提供用于实验教学的大型、贵重的精密仪器,可以设计成相应的教学软件环境,通过网络平台构建成为供实验教学用的互动式虚拟实验室(或者平台),在网上进行实验教学。虚拟实验室具有诸多优点,比如实验预备知识具有图文并茂的特性,实验有关的数据资料丰富多彩,实验交互过程操作灵活,对实验操作可以实现即时指导,学生可以一边观察窗口中显示的实验对象,一边进行操作,可体会到真正的实验过程,通过操作虚拟仪器更加深刻的掌握了不同精密仪器的操作规程和使用方法。

基于网络的虚拟实验室能够实现让教师和学生不受时空的限制,远程共享、甚至远程控制虚拟仪器设备、仿真模型,共享计算资源以及获取其他信息,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辅助功能,管理员可以更加便捷的执行实验管理工作,尤其是高校若设有多个校区,那么学生虽然身处不同校区,但可以通过远程的方式操作同一个实验,如此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多数院校已实施了此策略方法,通过网上开展虚拟实验室,全天候对学生开放,深受广大学生好评。部分高校应用当前一流仪器设备作为教学软件,利用虚拟显示展开实验教学,所获教学效果良好。

如中视典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就是基于VRp依托虚拟现实与多媒体技术,融合多种互动硬件设置,对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真实的模拟仿真,节约现实教学资源,共享教学设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例子;又如:proteus虚拟仿真实验室,他是采用proteus仿真软件和相应的硬件平台构成一个从虚拟到实际,从软件到硬件,从概念到产品的全过程设计的多功能实验平台。它主要用于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嵌入式系统(单片机应用系统、aRm应用系统)等课程的实验、研究等。

2利用仿真、模拟实验,提高高校学生综合实践实验能力

仿真就是建立系统的模型,并在模型上进行实验和研究一个存在的或设计中的系统。既包括机械、水力、电子等诸多技术系统,也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等一些非技术系统。通过计算机具备的数据处理等诸多功能,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使得一些条件缺乏地区的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真正的实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书本知识。

例如,建筑物受到地震产生何种影响和高层建筑受到风产生的影响等相关实验,能够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模拟级别不同的地震或者风对于高层建筑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影响,且通过数据形式或彩色反映出应力在结构当中分布情况,且该过程可重复使用,非常直观容易理解。

若实验具有较强社会实践性,则利用实验模拟软件,使学生能够可完成物流管理、Ca认证等模拟实验。比如房地产管理行业中的营销实验室,则是应用了相应的管理软件安装有相应的模拟操作程序,学生能够应用各种管理技术,使得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可以有效解决经营管理和房地产开发方面的实际问题。具有独特的实用性、竞争性以及趣味性,效果远超课堂教学。

当然,也可以象某些高校那样,与企业合作来实现实践性的教学。联合软件公司和大学共同组建实验中心,基于精密的仿真实验器材和一流的技术以及高质量的课堂课件,创建仿真企业平台,可以很好的体现出管理特性和行业特性,对企业的环境及流程进行仿真,对企业中不同的岗位职能等进行模拟,且学生可自行模拟各种岗位,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角色,更好的定位自己,理论联系实际,提供管理、营销、财务等方面的实验需求。国内大部分高校为了更好的增强学生各项能力,提高专业素养,也纷纷利用现代仿真技术创建出多种可开展会计电算化、证券期货投资等一些实验的实验室,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国防大学的战争模拟实验室。以上方法均可提高学生各项能力,使理论教学和时间工作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学生毕业后可以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对当前实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如通过Flash编程实现通信原理仿真实验等均属于很好的应用例子。

3利用网上在线共享实验,拓展实验教学领域

所谓网上在线实验,指的是利用互联网的方式对实验室进行访问,可使得不同区域的实验室实现教育材料与实验设备实现共享,促使学生客座实验范围扩大,学生可通过远程的方式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做好记录,不再受区域与时间的限制,可使用各项实验设备,对实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现如今,大多数高校联合项目组已在化学工程、电子学、聚合物结晶学等科学建造远端应用实验室,也就是教师或者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远程方位真实的实验室,可解除部分实验以便提高自身操作能力及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实现了高校间教学材料与实验设备的共享,如此即可更好的开展教学,使得实验室短缺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还可节省实验经费。

使用时学生可以在校园网的任意一个计算机终端登陆远端应用型实验室,并且在终端设置实验参数,通过网络远程控制相应实验室仪器,实验室完成操作后会在短时间内将实验结果及数据返回至该学生所使用的终端。很多高校都有比较成功的例子。

例如基于iLab的在线共享实验室架构的搭建、远程在线共享网络实验室的虚-实组合实验应用及基于RFiD的开放实验室以实现网上资源共享等等都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

综上所述,在现今高校实验教学面临诸多问题所困扰时,虚拟仪器、仿真模拟、网络等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措施可切实可行的解决这些难题。利用网络和计算机创建出虚拟实验室实属一种有效的解决措施。尽管一切操作都为虚拟的,并且由于模型建立和数据处理技术等方面造成的影响,然而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推广应用仿真和虚拟等试验技术手段,并且有效结合实际实验与虚拟仿真,即可发挥出新技术的最大优势,促使教学效果有效提高,增加学生实验的时间和加强在实践实验方面的能力。通过计算机,实现医学、文学和工科等类的模拟试验已经成功,促使实验教学功能进一步扩展与增强,提高了教学效果,实验成本进一步降低,实现了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明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J].青海教育,2010(02).

[2]山英,牛汝良,宗英.建立科学的实验室管理体制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03).

[3]王代长,饶伟等.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途径[J].安徽农学通报,2010(06).

[4]胡祖光.利用新信息技术提高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6(17).

[5]肖化层,赵文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方法与途径的探索[J].天中学刊,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