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村民政工作总结十篇农村民政工作总结十篇

农村民政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5:01

农村民政工作总结篇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现代化,深化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年初,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加强领导、深入实际、精心筹划、务求实效,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本年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安排,局领导高度重视,对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了全面细致的安排部署,要求全局干部职工要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始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为保障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我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抓好我局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健全工作机制,形成保障有力,措施到位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提高全局干部职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认真调研,摸清现状,为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全面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情况,掌握各项信息。从而为科学规划决策提供依据。我局为了提高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在局领导的带领下到农村乡镇实地调研,并通过农村干部和居民交谈,了解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调研结束后及时将各种信息进行整理,组织人员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并制定我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建规划和工作方案,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有明确的目标,有固定的计划,有可行的措施,有制度的规范,有显著的成绩。

三、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氛围

为了政策上引导新农村建设工作,我局认真组织学习宣传好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和要求。还向广大农民宣传农村科技文化知识,从技术上增强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在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教育宣传的基础上,还督促检查好各项涉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法律法规,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

四、加大投入,加强帮扶力度2、在重大节假日看望困难党员,积极做好农村低保救助和医疗救助工作,加强农村五保户的救助工作,新建××镇、勐捧敬老院,投资达500万元。通过各种帮扶活动的开展,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资金,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群众负担,通过保护农民利益,改善农民生活,全力参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农民群众感受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协助搞好农用、水利、道路、学校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协助做好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工作,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制度建立,抓好禁毒防艾等工作,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建立和完善乡规民约,推进乡风文明工程,积极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指导帮助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协助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完善村“两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进村务公开,帮助完善经济发展思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特色经济,积极培育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扎实推进扶贫开发等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五、扎实推进村务公开,加强农村社会救助工作一年来,我们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要求差距很大,工作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方面支持农村发展的资金人才不足,支持帮助力度不大,成效不明显,另一方面,忙于部门工作,下农村调研工作不够。

今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努力,力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取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成就。

 

农村民政工作总结篇2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一年来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大和*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工业化、城镇化、外向化”发展战略,按照“城市抓改制、农村抓增收、全民抓招商”工作思路,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保持了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市*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全市上下紧紧抓住第一要务,全力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6.05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8.2%,其中:一产实现增加值13.73亿元,增长22.2%;二产实现增加值17.83亿元,增长1.8%;三产实现增加值14.49亿元,增长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亿元,增长30.1%。实际利用外资387万美元,增长8.1%。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1.5亿元,增长9.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02亿元,比年初增加3.42亿元,增长25.1%。

(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上级各项支农政策,全面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农业和农村出现了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市场旺、收入增的好形势。全年粮食总产44万吨,油料总产4.58万吨,分别较上年增长92.8%、65.6%。生猪饲养量72.8万头,牛9.2万头,分别增长1%、0.7%。肉类总产5.8万吨,增长7.3%。水产品产量5.7万吨,其中名特优水产品产量1.9万吨,比上年增加1500吨。荒山造林、退耕还林、林果开发“321”等工程稳步实施,完成成片造林2万多亩。劳务经济发展较快,全年输出劳务人员11.8万人,总收入6.3亿元。兑现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资金3247.3万元,农民人均增收61.1元;取消农业税附加和降低农业税税率,农民人均增收33.3元。在农产品产量增长、价格上扬、劳务收入增加和惠农政策的共同影响下,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20元,比上年增加800元,增幅达46.5%。

(三)招商引资取得突破。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要务之要务、中心之中心、重点之重点”,着力营造浓厚的舆论环境、宽松的政策环境、良好的信用环境、公正的法制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环境,全面推行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成立了专门的招商机构,组织了会展招商、项目招商、小分队招商等多形式招商活动,招商引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年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162个,协议引资9.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6亿元,占*市下达任务的153.3%。投资规模明显扩大,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15个。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产到位资金近2.9亿元,占招商引资总额的62.8%。巢东矿业、皖东车辆、明兰水泥、金达石油、爱福电子、油洁矿业、波涛粮油、鸿远油脂、斯克美服饰等一批项目已相继投产,瑞尔材料、华亚加亚、济丰药业、三太子食品、金太阳化工、永言冷冻水产等一批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与此同时,如海、日欣、千家惠、蓝天、碧海蓝天等一批较大规模的三产项目也相继落户明光。由于招商引资的带动,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市个体工商户达1.4万户,私营企业453户,分别增长5.29%、8.28%。

(四)企业改制成效显著。出台和完善了改制政策,坚持了市几个班子领导成员联系企业制度,对3个企业主管部门和22个重点企业派驻了工作组,有力地推进了企业改制。全市列入改制计划的191家企业,已完成或基本完成改制任务的达102家,其余89家已分别进入产权出让和职工身份置换阶段。为支持企业改制,市财政直接为改制企业安排兜底资金178万元,返还土地出让金690多万元,养老保险本金挂帐358万元、减免缓交滞纳金和余命期费用6800多万元,7000多名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通过改制,明光水泥厂、皖东拖车厂、植物油厂、面粉厂、明龙饮料厂、泡花碱厂、耐火材料厂、工艺丝织总厂、大地凹凸棒饲料厂、明光玻璃厂等一批停产半停产企业实现了资产重组,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4.35亿元,同比增长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6亿元,增长13.7%;综合经济效益指数75.2%,提高5.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4.2万元,提高1.2万元。

(五)财税金融协调运转。坚持依法理财治税,加大增收节支力度,深化财税各项改革,认真落实市财省管、乡财市管各项政策和措施,保持了财政金融的平稳运行。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58亿元,同口径相比增长8.8%;累计财政支出3.11亿元(含上级转移支付和项目资金),在保证工资正常发放的基础上,按政策兑现了两年进档工资和省出台的调资政策,新增工资支出1600万元,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对重点项目、基础设施、救灾救济、社会事业的投入。全市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79.9亿元,比上年增加21.7亿元;累计现金支出79.2亿元,比上年增加22.2亿元。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21.5亿元,比年初增加近4亿元;贷款余额14.5亿元,扣除银行核销不良债务因素,比年初略有下降。市工行、建行、中行、农行等金融机构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及企业的积极配合下,规范核销不良债务3亿多元,有力地促进了明光经济恢复和振兴。

(六)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市政建设上,明光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通过了专家论证,完成了明光市工业园区规划。加快了城区道路建设,实施了明珠路非机动车道、上下水、护栏配套和车站南路改造工程,整修了百仓巷、女山新村等小街小巷。工业园内洪武大道全部完工,104平行线、灵迹大道基本建成,供电、通讯、自来水等配套工程正在加紧实施。南湖公园湖内清淤、环湖围墙、人行道彩板铺设和绿化、正门和茶楼等工程已经完成。龙山花园、翡翠花园、香格里拉城市花园等一批居住小区正在加快建设。地税大楼、水务大楼和中医院门诊大楼相继启用,广电大楼、绿岛综合楼等一批重要工程已基本完成,成为城区的新亮点。小城镇建设力度加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潘村、女山湖、涧溪、张八岭、管店等5个镇被列为区域中心镇,管店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交通建设上,改造和兴建了明光-女山湖、苏巷-涧溪、明光-横山等三条市乡干道,完成了大李-三板桥、泊岗老窑-盱眙鲍集、邵岗-女山、紫阳-钱西等四条通村道路项目,实施了上练铺-柳巷的通达项目。新建和维修了石坝河桥、西沙河桥、淮宁桥等交通配套工程。水利建设上,共完成土石方240万方,重点实施了嘉山集普贤、鲁山许郢、邵岗赵桥的中低产田综合治理项目。基本完成了女山湖节制闸、分水岭水库、林东水库除险加固和杨洼电站技改、潘村洼行洪撤退路建设、池河明光段堤防加固等六项重点工程。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工程被评为省优秀工程,新增灌溉面积1.2万亩。淮河滩地移民安置区给排水、道路、供电、卫生等公共设施基本完成,已有2600多户新房建成,1200多户搬迁入住。城乡供电网络建设上,投入近1000万元进行维修和改造,供电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信息产业上,新增固定电话用户9000户、移动电话用户1.5万户、小灵通用户5400户,宽带用户已达2300多户。

(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行业的创建取得新的成绩。文体活动丰富多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市”复查和张八岭文化站省“双百工程”验收。认真组织了第五届“明光之夏”纳凉晚会,协助拍摄了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片《浦口1945》。实施了女山湖嘉佑院的迁建,并申报确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我市体育代表团在*市三运会上取得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第二的佳绩。涧溪镇被国家体育总局和农业部授予“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保持了“全国科技先进市”荣誉称号,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3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20家。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实施危改项目28个,消除各类危房1.6万平方米,其中2001年核定的D类危房已全部消除。引资兴建了三关成品策品希望小学、柳巷摩托罗拉希望小学和马岗、泊岗两所“明德小学”。“名校工程”成效显著,明光职高通过部级重点职高验收,管店中学通过*市示范高中验收。加强了公共卫生建设,基本完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体工程,建立和完善了疫情报告网络,有效开展了防治“非典”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丝虫病防治工作提前通过省验收。精心组织开展了计划生育五项清理工作,认真落实长效节育措施和有关计生优惠政策,继续保持稳定的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8‰。广播电视、审计、统计、气象、档案、宗教、残疾人等其他社会事业和工作也都有新的发展。

(八)民生问题倍受关注。落实优惠政策,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345个,下岗再就业1375人,其中“4050”人员381人,再就业培训1200多人。基本建立覆盖全市的多形式、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近2.3万人,其中为改制企业职工办理接续手续4700多人,新增个私、民营参保人数600多人,超额完成扩面任务。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全年为6688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3788万元,发放总额比上年增长22%。失业保险向民营企业、乡镇卫生院和中小学扩面,参保人数达2.65万人,共发放失业救济金560万元。医疗保险向城镇灵活就业人员扩面,参保人数达2.7万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广覆盖,低保人数已达1.2万人,新增2032人;低保金标准由117元提高到140元,全年共发放低保金858.3万元。五保供养范围进一步扩大,供养对象达2925人,新增1021人。扶贫济困力度加大,首次对6210名农村特困群众进行了特困救助,对重点优抚对象实行了大病救助。有效地开展救灾救济,协助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开展赈灾工作,发放大米138万斤,棉衣、棉被2.8万件。深入开展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严厉打击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认真吸取管店“7.31”火灾事故教训,加强了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帮助10多家违规排污企业进行整改,有效控制了池河水体污染程度。扎实推进“四五”普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破大案、打现行、追逃犯”为主线,实行多警联动,严厉打击杀人、抢劫和侵财类多发性案件,破获各类刑事案件664起,其中重大案件29起,摧毁犯罪团伙17个,抓获犯罪嫌疑人511名,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九)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在各级政府机关认真组织学习*大和*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行政成本。严格执行政府重大事项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向政协通报制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收到人大代表建议37件、政协委员提案103件,已全部办结,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认真听取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了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的联系。积极开展机关作风评议和创建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活动,政府部门工作作风进一步改善,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执法人员的法制意识和服务意识有所增强,“三乱”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反腐倡廉工作不断推进,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实行了领导干部通信费用定额包干、招待定点定额等制度,节约了行政经费开支。

(十)十件实事基本完成。在市*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承诺的10件实事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维修和兴修市乡道路160公里,其中大修22公里;女山湖移民安置区内给排水、供电、道路等公共设施基本完成;工业园区建设全面启动,洪武大道、灵迹大道、104平行线等工程已完成或基本完成;市行政服务中心机构已经成立,中心服务大厅正在建设中;南湖公园清淤工程已完成;女山湖中学迁建、女山湖小学扩建工程已完成;明珠路配套工程已完成,中心路地区旧城改造经市人大常委会同意分步实施;南湖公园和曹庄2处公厕已建成,城东垃圾中转站基本建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市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已完成。

农村民政工作总结篇3

陌生的工作环境和同事,他采取多听多问的形式,主动与同事沟通,深入农户,与他们一起谈工作、谈生活,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很快地和同事们建立起良好的友谊,用最短的时间融入到群众中去。他深深地认识到,作为大学生村官,只有真正沉下去,住下来,才能了解村情民意,摸清村里情况。因此,从进村的第一天,黄宝松就坚持每天都吃住在村里,一方面多次参加村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了解村里基本情况;另一方面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听群众说真话、讲实话。王官庄村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很快村里的情况在他心中清清楚楚。

在任职村积极开展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体工作如下:

第一,积极响应上级政策,在村两委成员的支持与配合下,结合任职村实际,深入农户,调查走访,切实了解农户的致富需求,顺利完成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帮扶农户致富贷款工程,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村民开展,改进项目,从而实现增收致富,也使上级优惠政策能落到实处。

第二,配合镇土地所对行政村危房及拟新建房进行统计,通过调查统计对全体村民的居住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把村民的实际困难与确实需求及时反应给镇土地所以便及时汇报到县市,使村民切实享受到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

第三,定期与5号,15号,25号进行远程教育播放。通过远程教育的播放使广大干部群众及时了解国家针对农村的有关方针政策及各种致富信息,切实做到了干部长期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

第四,计划生育一直是农村工作的重点与难点,督促全村育龄妇女配合一二季度的进站,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耐心得做好“问题妇女”及家人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了解国家现行的人口及计划生育政策,从而积极配合工作,为确保全年生育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在思想政治上,坚持不懈的学习马列主义;认真领悟国务院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积极贯彻中共沂南县委的领导指示。通过学习党员的先进事迹,提高思想认识,积极争取早日向党组织靠拢的

思想动态明朗。通过县、镇领导的统筹安排,村两委的积极协助,黄宝松同志在王官庄村于去年12月份和今年4月份分别进行了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宣讲和科学发展观的宣讲。通过对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村民不仅对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对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感到欢欣鼓舞。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村民真正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为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正确的社会导向;提高了村民的素质,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优质生产力;为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和谐的人际环境;激发了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通过他在村里的这两次宣讲活动,村民的思想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黄宝松同志在平时与村两委一起抓好政治文明建设,达到管理民主,实现“三提高”即: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强化“建争带”活动机制,不断提高班子素质,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民兵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农民发展生产和发展致富的引路人和带头人,使全村工作在本镇力争上游。

在经济方面,黄宝松同志积极帮助村民科技致富。通过对农户的帮扶,使他们纷纷发展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产业。因为资金不足,他还帮助农户贷款,解决养殖户的资金问题,这一系列的工作赢得了村民的好评。他还在王官庄村大力宣传黄烟种植,把今年种植黄烟的优惠政策向村民做了详细的讲解,使部分农户放弃今年收益较差的花生改种收益良好的黄烟。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

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达到生产布局合理化、农业设施齐全完备、科技含量日益提高、绿色品牌效应突出。

在民生方面,黄宝松同志在协助村两委在保证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救助统计工作及时完成的同时,也天天下村下户询问村民居住的基本情况,做到不遗漏一户住房困难户。这项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农村的重大实践,开展这项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实现了十七大提出“住有所居”基本要求。黄宝松同志积极的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农村治安保险的优惠农民的政策,用自己的耐心和毅力说服群众。在收取医疗保险和治安保险的时候他积极协助村两委工作,使王官庄村的参保率居全镇前列。农村俗话说,交了皇粮不怕官,孝敬父母不怕天,延续了二千六百年的寄生在土地上的皇粮国税全面取消了,这可以说是农村生产力的一次大的解放,老百姓们除了种田不交税外,国家还有补助,这项政策惠及到上千万户农民,在粮食直补款发放期间,黄宝松同志与村两委干部,穿梭在村委会、镇政府、信用社三点之间,逐户送去通知单和存折,保证了每一户都及时领到直补款。

[1]

【2010年大学生村官年度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

查看更多>>

“到农村来,不要怕脏,怕脏的话,就做不成事。也不要嫌老百姓烦,烦的话,就接近不了老百姓”,村主任的话深深地铭记到他的心中,时刻想到的是群众的利益。回顾到村任职以来所做的工作,他的感受很多,他的内心告诉他:我的情感在农村,我的事业在农村,

我的未来在农村。但体会最深的是:大学生到村任职大有用武之地;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信心在关爱中得到坚定。

黄宝松同志的可贵之处不在于他做了多么了不起的事,不在于有什么惊人的成绩,而在于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从事多么平凡而琐碎的工作,他都能一丝不苟,尽心尽职地一心扑在工作上,忘我的工作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他都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以期为基层农村工作者增添光彩,为老百姓办实事。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为一名在基层锻炼成长的村委会主任助理,他用“村官”的责任和对“三农”工作的执著和热爱,为农民朋友们默默的工作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黄宝松在王官庄村的发展进程中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焕发青春绚丽的光彩,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他也能够积极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基层工作经验善浅,工作面的独立开创上少有突破。今后我们镇领导班子将针对他的不足,积极引导他向上级领导、基层干部、同事、群众学习请教,在实践中锻炼磨砺,更快更好的解决农村的特色工作,早日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典范。

【2】

【2010年大学生村官年度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农村民政工作总结篇4

为巩固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现就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农村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

农村税费改革经过六年的改革实践,取得了历史性重大成效。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等专门面向农民的各种税费,初步规范了农村税费制度,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步伐明显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关系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深刻变革,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农村综合改革,切实解决农村税费改革的一些遗留问题,消除加重农民负担的体制性因素,从制度上防止农民负担反弹;通过农村综合改革,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通过农村综合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促进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通过农村综合改革,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搞好农村公共服务,健全乡村治理结构,建立农村工作新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源泉。

二、明确农村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总体要求

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巩固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改革的目标是:按照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力争在“*”期间或用更长一些时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改革的总体要求是: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解决遗留问题,扎实稳步推进;加强调研总结,完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实践,实行重点突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并做好农村综合改革与其他各项改革之间的配套衔接。

三、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

当前,农村综合改革重点是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三项改革,以此带动农村的各项改革。有条件的地方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试点,暂不具备条件的省份要进一步扩大市、县试点范围,以便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认真探索,为全面推开农村综合改革提供经验。

乡镇机构改革的总要求是:坚持因地制宜、精简效能、权责一致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人员,提高行政效率,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乡镇政府要重点强化以下职能: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的主体地位和权益,组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开展农村扶贫和社会救助,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村民自治,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要合理调整乡镇政府机构,严格控制领导职数,改革和整合乡镇事业站所,创新服务方式。全面推行乡镇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建立编制、人事、财政等部门协调机制,确保五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数只减不增。按照国家规定做好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社会保障工作,妥善安置分流人员。积极稳妥地推进乡村区划的合理调整。上级部门要大力支持基层改革,不得以机构“上下对口”,或用项目安排、资金分配、年终考核等手段干预乡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总要求是: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办学、各级责任明确、财政分级负担、经费稳定增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精神,切实管好用好中央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有关专项经费,不折不扣地落实地方各级政府的经费分担责任,进一步规范农村中小学收费管理。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依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评制度,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坚决清退不合格和超编教职工。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建立健全鼓励城镇教师、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制度和特设教师岗位制度,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合理调整农村教育布局,严禁超标准建设和搞不切实际的各种达标升级活动,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要求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原则要求,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明确界定县乡政府支出责任,合理调整政府间收入划分,加大对县乡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完善财政奖补政策,切实提高基层政府经费保障能力。改善县乡财政困难状况,落实和完善财政对村级的补助政策,确保乡镇机构和乡村组织正常运转。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土地收益用于农村的比例要有明显增加。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有条件的地方要继续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建立和完善农村“一事一议”公益事业财政奖补政策,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加快农村公益事业产权制度改革,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四、全面落实取消农业税政策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全面执行和落实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的各项政策,及时研究解决取消农业税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取消农业税后,中央财政将继续安排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对地方减少的收入给予适当补助,省级财政和有条件的市(地)、县(市)也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妥善处理历年农业税尾欠,是否清收由省级人民政府决定。决定清收的地区,要明确政策界限,严格清收程序,实行张榜公示,确保社会稳定,坚决防止借机侵犯农民利益。各地要切实转变农业税征管机构职能,做好农业税征管体制调整和征收人员的转岗安置工作。有关部门要抓紧提出涉及农村税费改革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意见,为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提供法律保障。要进一步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场农业职工负担。

五、稳妥开展化解乡村债务工作

各地要继续按照中央要求,高度重视和扎实开展化解乡村债务工作,健全和落实对县乡领导干部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考核制度。要在合理划分债务类别、加强监察审计、规范乡村财务管理的基础上,清理核实债务底数,锁定旧债,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化解债务的优先顺序,区别轻重缓急,注意优先化解与农民利益直接相关、基层矛盾比较集中的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债务,把确因用于乡村公益事业而造成对农民个人、乡村干部、乡村工程业主等个人债务的化解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部分县(市)开展化解债务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采取切实措施,集成现有政策,整合现有资金,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安排一定的资金,建立偿债奖励机制,支持基层推进化解债务工作。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调研,总结经验,进一步研究制定清理化解乡村债务的意见,及时指导地方工作。要继续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2005〕39号)精神,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制止新债的“三个不准”和“两项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反规定发生新债的各种行为。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决不能盲目举债搞建设,形成新一轮乡村负债。

六、创新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

各地要继续坚持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和“谁主管、谁负责”的部门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强化约束机制,深化改革,创新制度,不断推进基层民主,不断健全法制保障,做到预防与查处相结合。要严格规范涉及农民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等的管理,加强对涉及农民负担文件出台、项目公示的审核。深入开展对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民建房、殡葬、计划生育等方面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的专项治理,重点加强对农业灌溉水费电费、排涝排渍收费等经营性收费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等生产性收费的监管。加强对村级组织收费的监管,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开支范围和标准。严禁有关部门或单位委托村级组织向农民收取税费,严禁将部门或单位经费缺口转嫁给村级组织,严禁村级组织擅自设立项目向农民收费,或采用押金、违约金、罚款等不合法方式约束村民、管理村务。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村级会计制等管理办法,促进村级财务监管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强化对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监管,防止和纠正违背农民意愿超范围超标准向农民筹资筹劳的行为。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收费的监管,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做好财政对农民补贴补偿和对村级补助资金的监管。

七、加强对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地区、各部门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加强领导和协调,统筹规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各地要继续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的做法,建立健全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赋予相应的工作职能,配备必要的专职人员,为推进改革提供组织保障;要在改革的总体框架内,结合实际,把握切入点,选准突破口,有计划、有重点、分阶段实施;要充分发挥基层和群众的创新精神,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改革路子。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加强指导,积极支持地方改革,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农村民政工作总结篇5

**州地处**省东南部,辖15县1市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州总面积3.0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0余万,共206个乡(镇),3549个行政村,50户以上自然寨3922个。其中100户以上自然寨多达1478个,乡村总户数89.77万户,360多万人,居住着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61.63万人,占总人口的81.87%,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全州有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部级名录19项、省级名录123项、州级名录123项,部级艺术之乡6个、省级艺术之乡38个,部级历史文化名城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3个,“**村”和“**、**村寨”被列入全国35个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是文化旅游村寨、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集地”,素有“歌舞海洋”、“百节之乡”、“生态王国”的美誉。

然而,在自然风光秀丽多姿、人文胜景绚烂古朴、民族风情浓郁独特的苗乡侗寨背后,却隐藏着不容忽视的消防安全问题。**州农村82%房屋为木质结构,耐火等级低,且依山而建,密集程度大,火灾风险高,又加上村民长期形成的楼上用火习惯和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差等原因,农村火灾事故发生频繁。据统计,20**—20**五年与20**—20**五年相比,农村火灾平均起数由100.4起下降到64.6起;农村重特大火灾平均起数由6起下降到3.2起。但20**年至20**年间,平均每年发生农村火灾80余起,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有520多户250o多人因火灾重返贫困。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面对长期以来严峻的农村火灾形势,**州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单位部门高度重视农村防火工作,始终把加强农村消防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三农”问题和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立足实际,多措并举,于2**年制定出台了全国第一部农村消防法规《**族**州农村消防条例》,于2o**年编制了《**农村防火检查手册》,并先后总结和推广了农村防火“三大法宝”、“四个结合”、“五大改造"、“八个落实”(即领导责任落实、组织制度落实、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教育培训落实、隐患整改落实、宣传工作落实、消防器材配备落实、达标验收落实)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措施,为有效控制和减少农村火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狠抓农村防火工作“八个落实”。

1、认真落实政府农村消防工作责任制。为落实农村消防工作责任制,每年州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州直各有关单位部门签订农村消防工作责任状,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而各级政府和各有关单位部门则按照州政府的目标责任要求,层层签订责任状,以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村民委员会组织管理、村民群众共同防范"的农村消防工作机制。此外,为确保责任制的落实,各级政府建立完善了检查督办、绩效考评、行政责任问责、事故责任追究等农村消防安全管理机制。

2、建立健全各级防火安全组织机构。全州各县(市)、乡(镇)均建立了防火安全委员会,特别是普遍建立以自然村寨为基础,以村民委员会管理为框架的农村社会消防安全长效防范机制。对农村50户以上木质结构无间距连片自然村寨实行定人定岗定责,一律建立县、乡、村领导干部“三级联保”责任制,并根据农村聚居的特点,引导村民建立联防机制,鼓励村民参与民房火灾责任保险,转移农村火灾风险。

3、结合农村实际,制定完善农村防火工作条例和各项管理职责、制度。为使农村防火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州人大组织有关单位部门经过广泛调研,多次论证,以《消防法》和《**省消防条例》为依据,于20**年3月29日制定出台了《**州农村消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而《条例》出台实施后,为进一步使农村防火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由**州政府牵头,州消防支队主抓,于2oo7年制定下发了《**农村消防工作职责、制度汇编》,主要内容包括:防火安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职责制度;包村、驻村干部、村寨专兼职消防队员、志愿消防队员职责制度;消防基础设施管理人员、鸣锣喊寨人员职责制度;以及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检查,火灾隐患举、整改,火灾报警联动、灭火演练,消防工作考评奖惩等制度。

此外,为充分发挥村规民约、防火公约对广大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防范的重要性,**州30户以上村寨已全部建立健全了村规民约和防火公约。

4、群防群治,齐抓共管,全力抓好农村防火安全检查工作。为及时消除火灾隐患,预防农村火灾的发生,州政府每半年、县政府每季度、镇政府每月、村委会每周组织开展一次农村防火安全大检查,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隐患单位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专人督促整改,直至隐患消除完毕。同时,各级党委、政府要求,各有关单位部门在开展农村工作的同时,应将消防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同安排、同检查、同落实。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监督检查和管理,为农村大寨筑牢了一道道的防火墙,从而有效地遏制了农村火灾事故的发生。

此外,为督促各县市区政府抓好农村防火工作,州委、州政府成立以州领导为组长、州直各有关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消防工作督察组,不定期对全州各县市区进行督察,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县、乡领导干部,州委给予督察组直接诫免谈话直至撤职处理的特权,大大地增强了县乡两级政府领导抓好农村消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5、充分发挥公安消防机构和公安派出所的职能作用,大力消除火灾隐患,严肃查处火灾事故。公安消防机构,针对不同时期的农村火灾特点,组织开展专项治理,把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公安派出所充分发挥自身底数清、情况明的优势,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分组分片包干,定期深入片区开展检查指导,及时帮助村民整改消除火灾隐患。对于农村发生的各类火灾事故,公安消防部门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查处。

6、广泛动员,注重实效,深化农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村民防火安全意识。为提高广大村民的自防自救能力,**州以消防宣传“七进”为契机,结合农村实际,采取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农村消防宣传教育: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以及农村远程教育,扩大农村消防宣传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并针对农村火灾的多发季节和火灾的规律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元旦、春节、冬季、清明等时期的等消防宣传教育活动;二是结合农村普法教育、民族节日、文化下乡和文化扶贫等活动,通过送消防书籍、消防挂历进村、进寨、进校,编演消防小品、相声,以及召开农民消防运动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消防知识;三是把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纳入国民教育计划和普法教育等体系,加强对乡村干部、派出所民警、志愿消防队员的教育培训,尤其将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纳入学校教学内容,做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推动整个社会的效果;四是在乡村道路、农村大寨、旅游风景区等设置固定消防宣传牌,悬挂消防宣传标语;五是把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各单位部门开展农村工作的范畴,做到人到宣传到,人走知识留,真正使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社会化。

(二)整合资源,拓宽渠道,全面加强以农村“三大法宝”、“五大改造”为主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1、全力协作,齐抓共管。为加强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州各级政府和各有关单位部门,切实提高消防安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战略性地位认识,统筹协调发改委、国土、建设、财政、民政、农业、水利、电力、移民、扶贫、民宗、文化、旅游、林业、交通、安监、公安、消防等部门,充分整合和高效利用政策、项目、资金和技术资源,突出重点,多管齐下,以抓好“四个结合”(即农村’防火工作与城镇、农村规划建设相结合;与安居工程、解困工程、人饮工程、生态农业沼气工程、扶贫工程相结合;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为突破点,切实加大“三农”建设中消防工作的投入,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和社会责任。据统计,2004年以来,**州建设农村消防基础设施,每年平均捆绑使用项目资金4000多万元。

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全面建设。消防规划是消防工作发展与建设的行动指南,为确保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同立项、同规划、同实施。多年来,**州委、州政府专门成立了农村消防建设规划领导小组,按照“科学合理,高效廉洁”的原则,分批次对全州5o户以上村寨进行消防规划和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各县市区政府要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对50至99户村寨,全面实施“三大法宝”(即消防池、消防机动泵、志愿消防队)建设;对1o0户以上村寨则实施以“五大改造”(即寨改、房改、电改、灶改、水改)为主的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州共有1076个村寨编制了消防规划,已实施了寨改236个,房改47041栋,开辟防火线1760条117838米;实施电改8799o户,厨改61334户;修建高位消防水池804个50804立方米,普通消防水池3305个177523立方米,修建进村道路1206条558221米;配置消防机动泵1039台、水枪2111支、水带8563条。

(三)加强农村消防队伍组织力量建设,充分发挥农村消防队伍在灭火救灾中的作用。

1、以政府专、兼职消防队为主导,加快农村消防力量建设。针对**州农村大寨多,距离县城远,并且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的特点,各乡镇政府一是成立了以乡镇领导为组长,各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防火安全委员会;二是依托公安派出所、森林护卫队、抢险机动队、民兵应急分队、治安联防队,建立乡镇兼职消防队;三是通过政府出资或增加事业编制的形式,在重点民族文化旅游村寨建设专职消防队,并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装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消防业务技能训练和灭火演练,以提高其灭火救援能力。

2、以建立农村志愿消防队为基础,大力加强村寨消防队伍力量建设。农村火灾主要立足于自救,为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消灭,**州各大村寨一是成立了以村主任为组长、村小组领导为成员的村民防火安全领导小组;二是建立由村干部、驻村干部和成年公民组成的志愿消防;三是成立以三十户联防为主的村民联防小组,轮流值班巡逻,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四是四是建立了鸣锣喊寨、守寨护寨等队伍。此外,各大村寨还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完善了灭火应急预案,定期开展灭火演练,以提高各队员的灭火救援实战能力。

目前,**州有政府专、兼职消防队397支1563人,有农村志愿消防队3582支9141o人,鸣锣喊寨队伍361o支7893人,三十户联防小组9658个。

(四)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深入开展农村消防试点建设工作。

为加快**州农村消防建设,从根本上预防农村火灾的发生,**州委、州政府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来治理农村火灾总结出的经验和措施,与省公安厅共同制定了《**州农村消防建设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于20**年8月20日,经省人民政府第144次省长办公会议原则同意。《方案》明确了农村消防试点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内容和步骤,确定分五年时间对全州150个50户以上无间距连片木质结构房屋的自然村寨编制消防规划,实施“寨改”、“房改"、“厨改”、“水改"、“电改”、“路改”,配备消防设施和装备,健全农村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加强消防队伍建设,实施农房保险等,预算总投资5.85亿元,分五年实施,省政府每年给予1200万元的经费补助。为确保试点建设任务的完成,**州委、州政府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建立了“三项”保障机制,采取了“六项”工作措施。

1、“三项”保障制度:一是组织保障。州政府成立了以州长为组长,分管消防的副州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消防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各试点县市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建设领导小组,实行“一个试点、一名领导、一套人马、一抓到底"的工作责任制。二是制度保障。为随时掌握农村消防试点工作进度,州政府还建立工作进度周报制度、督察督办制度、奖惩制度。三是经费保障。为确保农村消防试点建设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州委、州政府通过政府出资、群众集资、捆绑项目资金,以及积极鼓励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为试点建设提供了经费保障。

2、“六项”工作措施:一是深度调研,科学规划。为确保农村消防建设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同步实施,州委、州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从各部门抽调人员对农村大寨进行普查、调研,在普查和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了试点村寨消防规划。二是制定《细则》,明确标准。州人民政府制定了《农村消防试点建设实施细则》和《民族文化旅游村寨消防试点建设内容和标准》,明确了“六改”的具体内容,并且对列入国家和省、州保护的民族文化旅游村寨,按照“四改、三保、两强、一高’’的原则进行建设。三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为使试点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州人民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州直有关部门签订了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将消防建设试点工作纳入责任目标考核。同时,各县市按照州政府要求,层层签订责任书,将试点工作目标任务具体落实到乡(镇)、村。四是以点带面、稳步推进。

农村民政工作总结篇6

一、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重大意义

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是国务院加强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科学防震、主动减灾的有效途径。由于我市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大部分房屋未经正规设计、施工,且人口比重很大,一旦遇到较大破坏性地震,后果不堪设想。国内许多震例表明,四、五级中等强度地震就可能造成许多农村民房倒塌、公用设施破坏和严重经济损失。“小震致灾”甚至“小震大灾”的特征非常明显。

我市农村民居的抗震安全现状,直接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汴政〔20*〕38号)明确指出:开展地震安全农居工程建设是改变农村不设防现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措施,加强领导,确保宣传到位、服务到位、政策到位、管理到位,选择试点,开展地震安全民居工程示范点建设,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二、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总体要求

(一)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法制,依靠科技,通过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保障体系和技术服务网络,增强广大农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全面提高农村民居综合抗震减灾能力,保障农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力争农村民居基本抗御6级左右,相当于我市地震基本烈度地震的能力。“十一五”期间,建立完善适合农民需要的房屋抗震管理和技术服务体系,在各县区建设一批能影响带动广大农民群众的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并加以推广。

(三)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实际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在加强政府支持和社会扶助的同时,制定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自力更生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讲求工作实效。通过典型宣传、科学指导、政策扶持等多种途径,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愿参与。防止以此为由,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防止脱离实际,贪大求洋,乱铺摊子;防止违背农民意愿,盲目建设,硬性推进。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广大农村地区自然条件不同、风俗民情各异、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3.坚持经济实用、抗震安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帮助和引导农民建造抗震性能好、造价合理的房屋,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4.坚持统筹安排、协调发展。把实施农民工程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结合起来,促进农村面貌的整体改善。

三、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主要任务

(一)制定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规划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制定本地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规划,明确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和保障措施,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

(二)加强村镇建设规划

充分发挥村镇规划的调控作用,在进行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时,要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改进和加强城市规划编制与审批工作的意见》(豫政〔20*〕47号)要求,把抗震设防和农村综合防灾等涉及公共利益的内容明确为强制性规划内容。在农村民居选址时,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选址、配套建设的原则,使农民建房避开地震断裂带、抗震不良场地和塌陷、洪水等自然灾害易发地段。

(三)加强农村建房抗震管理

通过政府规范性文件,探索并制定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农居抗震设防质量管理机制和办法。对统一建设和改造的民居,要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抗震设防,明确施工和验收要求,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确保抗震能力。对村民自行建造的房屋,通过免费提供施工图纸、使用经过培训的建筑工匠、加强技术指导等措施,引导农民建造满足抗震安全的房屋。

(四)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

县(区)、乡(镇)政府要在试点村设立抗震技术指导服务站,及时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逐步形成能长期发挥作用的农村抗震技术服务网络,为农村房屋建设、农民和建筑工匠提供长期的法规、技术咨询和知识普及等各种信息服务。建设、地震等部门和乡镇助理员要深入施工现场,指导工作。

(五)组织实施农村民居示范工程

开展农村民居示范工程,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宣传引导、强化服务,示范带动、稳步推进”的原则,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结合当地的移民搬迁、村镇改造、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加快小城镇建设工程等工作,新建、改造和加固一批安全适用且对周围农民有吸引力的样板农居,发挥以点带面和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农居工程的全面实施。

(六)加强宣传教育

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图书和互联网等宣传媒体的作用,采取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开展农村防震减灾素质教育,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和抗震设防技术方法,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增强农民群众建设安居工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相关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应把实施农居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加强调查研究,明确工作责任,分解工作任务,建立和完善目标管理责任,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汴政〔20*〕38号)要求,抓紧成立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由地震、农业、建设、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规划、民政等部门参加的地震安全农居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实施规划,加强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监察等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防止在农民建房管理问题上乱搭车收费,确保宣传到位、服务到位、政策到位、管理到位,选择试点,开展地震安全民居工程示范点建设,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农村民政工作总结篇7

1 文献回顾

国外情况。1969年Goldsmith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首次提出了金融相关比率的概念,揭示了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同步发生的规律[1]。Levine Ross与King Robert对80个国家1960—1989年间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后,验证了金融发展对资本积累、生产率提高的促进作用,证实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正相关关系[2]。国际上对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及发展的关系也进行了研究。理论研究方面,Hugh t patirck首先提出“供给领先”模式,强调了农村金融供给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认为农村金融组织及相关服务的供给先于农村经济主体的需求[3];mark.Drab-enstot和Larry.meeker分析了资本在农业经济中所起的作用,提出利用社区银行的可贷资金发展农村二级市场[4]。而实证研究的角度主要集中于农业信贷对农业产出的影响研究,研究方法主要有生产函数、投入要素需求函数、效率缺口函数和线性规划研究方法等。michael t.Belongia和R.alton Cilbert建立了农业信贷对农业产出影响的市场分析模型,并分析了信贷对农业产出的影响程度[5];《2002年世界银行的综合研究报告》表明,农村金融的发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活动方式和雇佣行为,导致了产出增加和贫困减少[6]。

国内情况。国内学者也对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农民增收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有正相关、负相关、零相关、微相关等关系。如姚耀军对中国农村1978—2002年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出实证研究,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影响到农村经济增长,而农村经济增长对农村金融发展状况无影响[7];许崇正,高希武研究表明了信贷资金对农民增收的支持作用不够[8];温涛、冉光和和熊德平丈在对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金融发展和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9];邹擘对湖南的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储蓄比率和金融机构信贷比率的提高,对湖南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长期来看是正向的,而且影响作用将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加大[10];袁锐研究结果表明江西农村存款增长对江西农民收入增长具有负效应、江西农村贷款增长对江西农民收入增长具有不十分显著的正效应[11]。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关系研究较多。但是,他们所选择的指标主要是农村存款、农民人均收入、农业生产总值,而没有考虑农业产业化组织的经营情况、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不能准确判断农业信贷资金的投资方向。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所选取的指标进行完善,以求得到更加合理的结果。

2 关联度的计算步骤设Y1,Y2,Y3,……,Ys为系统特征行为数据序列,X1,X2,X3,……,Xm为相关因素序列,Yi(1<i≤s),Xj(1<j≤m)的时间长度相同,即数据个数相同。另设定系统特征行为数据序列Yi为母序列,而将上述m个相关因素序列称为子序列。而关联度就是两个序列关联性大小的度量,在本文中就是农村经济发展子指标与农村金融发展子指标的关联度。其计算步骤户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2]:

第一,原始数据变换,包括均值化变换、初值化变换和标准化变换三个子步骤。

第二,计算母序列与子序列的关联系数。经数据变换的母数列记为Y′i,子数列记为X′i,则母序列与子序列的关联系数为:λij(k)=min+βmaxΔijk+βmax(1)其中,Δijk为Y′i和X′i的绝对差,即Δijk=|Y′i(k)-X′j(k)|;max和min分别表示Δijk的最大值与最小值;β一般情况下可取0.1~0.5。

第三,计算关联度。母序列与子序列之间的关联度以两比较序列各个时刻的关联系数之平均值计算,即:λij=1n∑nk=1λij(k)(2)其中,λij为母序列与子序列的关联度,n为比较序列的长度(即数据个数)。

3 指标设计与数据收集

根据文献回顾的结论,为考察各项农业贷款与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经济、农业产业和农民收入的支持情况,准确判断农业信贷资金的投资方向,同时考虑资料的可获得性,笔者选取以下四个指标构成系统特征行为序列,即农林牧渔总产值(Y1)、农民农林牧渔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Y2)、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销售收入(Y3)、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企业产值(Y4);选择以下两个指标作为相关因素行为序列,即农业贷款余额(X1)和财政农林水事务预算支出(X2)。表1为上述指标在1998—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该数据进行农业贷款与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经济、农业产业和农民收入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1999—2009年历年的《福建统计年鉴(1999—2009)》和《福建年鉴(1999—2009)》。 图1是各变量的趋势图,从图中可以发现,农业贷款余额和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销售收入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企业产值的变动的方向和步调较为一致。

4 关联度研究结果

根据母序列与子序列的关联度计算步骤,运用表1的数据将其代入公式(1)、(2)中可得到农业贷款余额和财政资金支农投入与农林牧渔总产值、农民农林牧渔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销售收入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企业产值的关联矩阵,结果见表2,全面反映了1998—2008年间福建省农业贷款余额和财政支农投入与农林牧渔总产值、农民农林牧渔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销售收入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企业产值的密切程度。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按照0<y≤0.35为弱关联、0.35<y≤0.65为中关联、0.65<y≤1.0为强关联的标准。农业贷款余额与农林牧渔总产值、农民农林牧渔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销售收入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企业产值具有强关联度;而财政支农资金与农林牧渔总产值、农民农林牧渔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销售收入具有强关联度;而与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企业产值属于中关联度。然而,关联度强不等于就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成因。因此,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三个因果关系。即农业贷款余额的增长是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的格兰杰成因;农业贷款余额的增长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销售收入增长的格兰杰成因;农业贷款余额的增长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企业产值增长的格兰杰成因。

第一,农林牧渔总产值与农业贷款余额的关联度最大,关联度为0.762;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企业产值次之,关联度为0.689;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销售收入最低,关联度为0.668(详见表2);并根据格兰杰因果分析结果,农业贷款余额的增长是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的格兰杰成因。这说明农业贷款的增长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方面有较大的贡献,国家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农业第一产业贷款的优惠政策表现出了较大的实际作用。第二,因为农业贷款余额的增长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销售收入增长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企业产值增长的格兰杰成因,笔者认为农业贷款可能通过对这两个因素的促进作用,提高了农林牧渔初级产品的市场销售能力,进而间接的推动了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增长。然而,根据农林牧渔总产值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销售收入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企业产值的关联度研究结果,关联度分别为0.564和0.652(详见表4)。这表明福建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对农业生产的带动作用有限,可能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有关,2007年福建省农民组织化程度仅为36.44%[13];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企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对农业初级产品的需求,从而保证了农民生产的农产品能够在市场上实现经济价值,增加农业经营收入。

第二,财政支农资金与农民农林牧渔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的关联度最大,为0.785,与农林牧渔总产值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销售收入的关联度分别为0.673和0.668(详见表2)。该数据说明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相关关系,但是,根据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其还不是农民农林牧渔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因此,虽然政府在农户生产经营补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和气候方面的财政支出,为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提供经济推动力,并使农业生产环境不断优化,但是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并随着农民人均家庭工资性收入的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经营农业的积极性不断降低,由此弱化了财政支农资金对农业经营收入增长的贡献度。

第三,财政支农资金与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企业产值的关联度仅为0.579(详见表2),说明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扶持政策主要方向是农业产业中的第一产业,或者财政支农资金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比重太小,或者政府对农产品加工业主要采取税收优惠、贷款支持等政策进行扶持,从而降低了财政支农资金的影响程度。

农村民政工作总结篇8

市农业局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总结

,我局按照关于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的实施意见(什农党组[]2号)文件的要求,采取“一三五”措施,创新载体,活化形式,整合资源,健全机制,深入推进廉政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善“一个机制”

成立了由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唐前卫,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殷萍为组长,市委组织部、农工委、党校、监察局、农业局、文化局、广电局、报社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并明确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牵头部门为市农业局,并坚持“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总结工作、通报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各镇和市级有关部门也成立了工作落实小组,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通过努力,建立了有效的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运转机制。

二、创新“三个载体”

(一)制定“四个结合”“八个一”标准,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

“四个结合”:一是紧密结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将廉政文化融入到农村文化;二是紧密结合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工作,将廉政文化融入到农村管理;三是紧密结合农村“勤廉双优”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将廉政文化融入到农村党建;四是紧密结合“乡风文明十进村”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八个一”标准:制定一个廉政文化年度工作计划、建设一个廉政文化活动中心、组建一支廉政文化宣传队、举办一场廉政文化文艺演出、设置一个廉政文化图书柜(角)、建立一个村(党)务公开栏、建立一个廉政文化宣传栏、开展一次“两委”班子的述职述廉。全市确定1个村为德阳市级廉政文化进农村示范点(红白镇柿子坪村)、15个村为市级示范点。市的“四个结合”“八个一”抓好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经验被国务院办公厅《国办要情》(.6.30)采用。

(二)办好反腐倡廉专栏

1.在电视台开通《廉政时空》栏目、在人民广播电台开通《行风热线》直播栏目,解决了很多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难题,畅通了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沟通渠道,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充分肯定。

2.市纪委监察局坚持办好《纪检监察信息》和《纪检监察信息参阅》。

3.全市16个“廉政文化进农村”试点村均设立了廉政文化建设宣传栏。

(三)结合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廉政家访活动

一是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二是开展党员干部及家属的廉洁教育,三是开展访贫问苦,四是化解矛盾纠纷。

三、搭建“五个平台”

(一)利用党课、会议、讲座及党校培训等,搭建课堂教育平台

将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各类会议(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镇党委会、村组干部会、支部党员会、村民会等)、市长书记廉政党课、纪委书记廉政党课、党校教学计划及“十万农民大培训”的内容,做到开会有内容,讲授有计划,考试有题目。

(二)利用报刊杂志、教育读本、宣传资料、宣传栏等,搭建文字教育平台

利用“送图书杂志进村”向各村(社区)送图书杂志,各村(社区)设立廉政文化图书柜(角)、农民读报栏,各镇(街道)在试点村(社区)设立了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栏。

农村民政工作总结篇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推进。当前,应集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真正带给农民实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些理论问题需要深化认识,有些政策问题需要认真把握。

新农村建设新在哪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党的文件中曾多次使用过这个提法。尽管是同一提法,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全面的要求。

新的背景。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提出的课题。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重点,不是直接对农民进行收入补贴或对农产品价格进行补贴,而是指从用农业积累支持工业转向加强对农业的扶持和保护,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农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让公共财政更多地覆盖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提法,与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正式提出的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及随后连续重申的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说法一以贯之,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也为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更全面的目标。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建议》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应该是:在未来15年左右的时间,使农村的整体面貌大为改观,城乡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具体目标应该是:努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等社会事业,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明显改变村容村貌;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更完整的思路。在指导思想上,明确了一个基本认识,即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生产力,不能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新村庄建设;强调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推进。在具体工作思路上,不仅注重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改变村容村貌,而且注重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仅重视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而且重视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利,强调继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不仅强调立足于促进农业和农村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而且重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农村;不仅强调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而且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提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不仅立足于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而且谋划长远,提出了保障新农村建设持续进行的政策框架。

“十一五”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在哪里

“十一五”时期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新农村建设要开好局、起好步,必须集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真正带给农民实惠。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稳定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切实维护农民的权益。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优化农产品品种,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加大初级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积极发展农产品的现代流通方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应对进口农产品的冲击,扩大我国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创造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和法律环境,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培育新型农民。

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转向农村。20__年国家财政收入达到3万亿元,而中央财政用于同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六小工程”建设方面的资金约为293亿元,尚不足财政收入的1。与此相对照,20__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8万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达2万多亿元。应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特别是调整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由以城市建设为主转向更多地支持农村中小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广大农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逐步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同时,不断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其教育质量。加大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新机制。

逐步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看病难、医疗费用高、医疗保障程度低,是当前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病户的医疗负担,但保障水平仍然偏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应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逐步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逐步建立适合农村实际的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完善农村“五保户”和重病、重残人群的供养、救助制度,逐步提高供养、救助标准,完善救助方式。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养老保障方面,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家庭养老、土地保障和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从哪里来

推进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钱从哪里来。“十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更加重视,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财政支农投入绝对量大幅度增加。但是,同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需求相比,支农资金的投入总量仍是低水平的,城乡财政资源配置不对称的状况没有彻底改变,支农投入渠道不宽及投入结构不够合理、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中央和地方之间农业投入职责划分不清、支农资金使用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推进新农村建设,迫切要求继续增加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总量,形成支农资金的稳定投入渠道;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统筹安排支农资金使用;改进政府农业投资管理体制,提高政府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逐步建立起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继续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预算内农业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农业基本建设的比重。制定更加具有约束力的法律,在法律层面上保证政府支持与保护农业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突出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重点。财政支农资金应主要用于解决农村发展过程中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即主要提供农业发展所需的公共产品,重点选择对农村发展有重大影响和作用的项目;而对于那些市场能够解决的投资项目,政府不必大包大揽。根据财政支农目标和重点,逐步改变过去财政支农资金渠道多、分类不合理的状况,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要求,适当归并设置支农资金,突出财政支农资金的公共性。

大幅增加地方政府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政府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近年来,财政支农投入高度依赖中央政府,而地方财政的农业支出比重却呈逐年下降趋势。新农村建设需要各级政府共同承担责任。应在完善财政体制的基础上,明晰各级政府的投入责任。同时,在政策上明确地方政府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更大的比例用于新农村建设。

发挥农村社区集体组织和农民的作用。推进新农村建设,政府不能大包大揽,不能包办代替。特别是在村庄一级,政府的投入只起到引导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农村社区集体组织和农民在投入中的应有作用。调查表明,如果能让农民直接受益,大多数农民是愿意为集体小型公共工程出资出劳的。当然,组织动员农民参与公共工程建设应建立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绝不能违背农民意愿,更不能以新农村建设的名义变相向农民要钱要物。发挥社区集体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需要加快改革征地制度,缩小征地范围,允许探索集体土地流转的有效途径。应在符合国家土地利用规划、严格管制非农用地总量的基础上,把更多的非农建设用地直接留给农村社区集体组织开发。这是增加社区集体组织收入的最重要来源,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直接提供大量的资金。

动员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除了政府增加投入,重要的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应在鼓励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本进入农村发展产业、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农村发展社会事业、鼓励农民组织起来利用当地资源加快发展等方面制定一套强有力的支持措施。国家应制定“以奖代补”等特定财政扶持政策,对由社会资本牵头的一些基础设施投资和公益性支出给予鼓励、奖励和补偿。改革和创新金融体制,对农业企业予以信贷扶持,建立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中长期融资和政策性扶持的机制。

强化信贷资金的投入。在近几年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财政走到了前台,而金融机构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远远不够,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必须按照有利于增加农户和企业贷款、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要求,以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形成合理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为目标,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的整体改革,强化信贷资金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

工业和城市如何带动农村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是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分割开来,更不是要把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城镇化对立起来,而是要使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切实贯彻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发挥好工业和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

为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创造更多机会。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关键是解决农村的就业问题。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把解决农村的就业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给予其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应继续促进农民向城市合理有序流动,依法维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当前,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有别于农民和市民的最大社会群体,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而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是社会公正的体现,也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所在。应在法律层面规范劳动关系,健全劳资纠纷协调机制;强化各级工会的功能,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和促进稳定和谐的劳资关系的形成。同时,加快建立健全公共服务覆盖农民工的制度。

赋予县级政府更多的经济、行政管理权限,壮大县域经济。县域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以上,县域社会总产值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50以上。我国需要向城镇转移的农村人口数量巨大,他们不可能全部进入大中城市,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要在县及县以下城镇生活和就业。因此,在鼓励农民跨地区流动、进城就业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在各级政府中,县级政府对推进新农村建设负有最直接的责任,应探索赋予县级政府更多的经济、行政管理权限。

积极将城市优质人力资源导入农村。除了在资金投入上向农村倾斜,还应通过机制创新,把城市的人才、科技引入农村,以优质的人力资源支持农村发展。教育、卫生、科技等部门应制定对农村的人力资源对口支援政策。

农村民政工作总结篇10

二、主要作法与经验

成厢区于2006年5月,率先在xx市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的试点工作,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以提高农村干部的廉洁意识和村民监督意识为重点,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主要做法与经验是: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确保廉政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成厢区专门成立了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这项活动由区纪委总协调、区委组织部牵头、区委农办协助组织实施,制定了城厢区廉政文化进农村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方法步骤、责任分工等。各镇(街道)由党委统一领导抓落实,纪委书纪任组长,组织委员任副组长,各村由村支书负总责,各村组干部共同参与,为廉政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每季度定期召开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协调会议,对各项工作早部署、早总结、早安排,且常抓常新。

(二)试点先行,重在实效。成厢区在抓好去年4个试点村的基础上,今年又增加了4个村,作为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试点村,形成了以点带面,点线结合的工作格局。洋边村建立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东青村组织学习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六要六不要”和《城厢区村(居)干部“八个不准”》,观看一场廉政电影和莆仙小戏表演;东海村组织50多位村干部、部分党员廉政签名仪式,并向村里的每位党员干部发出廉政倡仪信;海头村印发了“廉洁家庭”承诺倡议书;太湖村以村主干道为主要宣传阵地,张贴廉政文化格言警句30多幅;下尾村依托老年学校举办“廉政课堂”讲座;云峰村在村部开设了廉政建设和村务公开栏,及时将村民公约事项、财务收支等内容向群众公布。并在该村万亩龙眼海中开辟了一条廉政文化长廊,图文并茂,观赏性较强,使村民在农忙或休闲时候自觉接受廉政教育。成厢区在开展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中,注重加强指导和检查,不断总结经验,推广典型,使各村学有板样,赶有目标,从而推动了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全面铺开。

(三)注重宣传,营造氛围。各村以村党员活动室、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等为阵地,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集中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并利用广播、电视、印发资料等形式进行反腐倡廉宣传,各村还购置了党风廉政书籍、电教片、报刊等资料,组织村委班子和党员群众定期学习、观看,合理利用村务公开栏,抓好村务、财务公开、民主理财、民主治村等工作,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如霞林街道组织编印了《农村干部廉政必读》,做到村干部人手一册,同时引导各村党组织自编廉政歌曲、顺口溜,做到“廉言警句大家读、廉政歌曲大家唱”,华亭镇组织“快活林”文艺宣传队,在全镇范围内表演廉政文化节目,寓教于乐,使廉政思想深入民心。

(四)创新载体,稳步推进。各镇(街道)普遍以“十个一”为载体,扎实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一是学习一批廉政理念文章;二是设置一批廉政告示牌(廉政公益广告);三是建立一批廉政阅览室;四是听取一次党风廉政讲座;五是观看一次反腐倡廉电教片;六是开展一次廉政谈话活动;七是参加一场廉政知识测试;八是组建一支廉政文化宣传队;九是举办一次村干部廉政宣誓活动;十是建立一套廉政文化建设机制。如龙桥街道组织村委签订了廉政承诺责任书,灵川镇组织了一批警示教育片,在辖区内巡回展播,东海镇在镇机关大院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图片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增强了廉政建设的影响力,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近年来,成厢区各项农村政策落在实处,国家和省、市政府每年拨农民的各种补贴5400多万元,年年如数按时发放到农民手中,各种项目经费年达3000多万元,也如实落实在项目建设中。全区119个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无一人因廉政问题受处分。

三、几点建议

我市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根据省农办和市纪委部署安排,于2007年下半年,在新化县开展试点工作。2008年,县市区开展了廉政文化进农村试点探索工作,制订了工作方案,明确了任务、要求,开展了廉政文化进农村宣传教育活动。但与xxxx市成厢区相比,我市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还存在差距。对此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部门配合

廉政文化进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靠一个部门或单位是难以组织实施。参照成厢区的作法,建议成立市县(市、区)委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市纪委牵头,宣传部、组织部、政法委、农办、财政局、民政局为成员单位,各乡镇成立工作机构,制定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各自职责,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纪委、宣传、组织、政法委、农办等部门通力合作,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

(二)整合资源,配套硬件设施

廉政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财力、物力做保障。近几年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不断加大,但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廉政文化建设没有一席之地,市、县、乡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担当起综合协调的责任,主动整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远程教育资源、农村能源建设项目、乡村清洁项目及各种农民培训经费,帮助村里建好一个宣传栏、一个阅览室、一个电教室、一个活动室,一支文艺宣传队。

(三)创新载体,丰富教育内涵

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活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通过培训、“五送下乡”等方式,把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喜闻乐见的廉政文化送到乡村和农户。同时,要不断创新载体,突出地方特色、丰富教育内容。有条件的村可学习云峰村的作法,兴建一条宣传文化长廊,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重点挖掘当地历史名人名言,进行爱国主义传统和廉政教育。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可把廉政文化建设与休闲观光农业、娱乐健身场所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人文生态文化带,集宣传文化、休闲娱乐、运动健身一体化的村级宣传文化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