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会计与会计电算化区别十篇会计与会计电算化区别十篇

会计与会计电算化区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4:54

会计与会计电算化区别篇1

近年来,无论在教学还是在学术研究领域,人们总是将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电算化相混淆,认为两者是同一概念,没有实质区别,可以替换使用;也有人认为会计信息化的概念优于会计电算化,但不知道优在何处,只是在朦胧中意识到会计信息化可能会替代会计电算化。笔者认为搞清楚两者的来龙去脉,对两者加以正确的区分,有利于教育教学、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与定位甚至学术机构的确切命名。

一、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概念的由来与含义

1979年,计算机应会计工作在我国拉开了序幕,当时人们的认识就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能够有效地提高会计的工作效率,学术界并没有提出一个权威性的概念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1981年于长春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含义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领域,用会计软件指挥各种计算机替代手工完成,或手工很难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的过程。

2005年8月,由《会计之友》杂志社承办的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会上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理念,与会专家就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用“会计信息化”可以更好地概括“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水平。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看到,两个概念是人们在不同时期、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来的。

二、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

应当看到,没有过去20多年会计电算化所积累的丰硕成果,今天的会计信息化也就无从提出与研究。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没有划定的边界,只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其在会计领域应用深度和范围的不同而在认识上产生了飞跃,两者都以信息技术为特征,所不同的是,由于在不同时代所依托的信息技术迥异而使其各自应用的外延和内涵产生了较大的区别。

(一)信息技术环境的区别。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不是单纯的一种技术,而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感测技术等组群技术的简称。会计电算化阶段,人们谋求能够开发出解决会计领域的单项工作或整体核算工作的软件,从而帮助会计工作人员实现劳动力的解放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硬件方面则主要以单机环境或F/S(文件/服务器)架构为主,很少涉及网络通信技术和感测技术。会计信息化阶段,人们需要研究和开发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乃至决策支持等诸多子系统于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属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子系统,这个阶段的miS(管理信息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等产品和概念的提出无不建立在网络和通信技术基础之上。

可见,电算化和信息化都应用了计算机技术;电算化较少使用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化则更多地依赖于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电算化几乎没有用到感测技术,信息化则会随着其发展越来越多的使用诸如条码感测、智能感测等感测技术。

(二)系统地位层次的区别。会计电算化主要服务于财务部门的核算与管理,属于部门级应用;而会计信息化则是企业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除了服务于财务部门外,还要为信息管理层、决策支持层和决策层提供服务,属于企业级应用。

(三)系统目标的区别。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是人们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而提出的差异概念。会计电算化以解放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为出发点,首先强调的是会计数据处理的规范化,改变手工会计的不规范现实,要求会计软件的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按照我国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规范操作,立足于财务报告的规范生成;而会计信息化则更强调会计输出结果的效率和增值性,这种增值效应依赖于网络环境下会计数据的快速搜集、实时传递以及对不同层次数据的深加工。会计信息化的成效依赖于会计信息输出的多元化研究。

(四)信息输入的区别。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输入系统的是记账凭证,数据主要由财务部门自己输入;而会计信息化的大量数据可从企业内外其他系统直接获取,同时可以预见,随着原始凭证标准化问题的解决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的日臻成熟,经过数字签名的原始凭证会直接进入会计信息系统。

(五)数据处理的区别。会计电算化主要通过批处理方式处理业已发生的数据,而会计信息化使实时处理数据成为可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企业的业务部门通过intranet(企业内部网)协同工作,所产生的各类数据信息存储于系统集成的数据库中,企业信息的内部用户可以通过对数据库的实时访问,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

(六)信息输出的区别。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的输出主要有显示、打印、磁盘等方式;信息化环境下,内部需求除了上述方式以外,更多的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息传递与共享,通过授权、划分权限级次,企业内部各个机构、部门从信息系统上直接获取。随着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深入研究以及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架构在大型系统中的逐步推广和应用,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internet上公布其财务信息。

三、区别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会计信息化的概念提出以来,学术领域、教学领域都在同时使用这两个概念,造成的结果是人们疑惑丛生,疑惑之余只能盲从,继续盲从会导致企业无法正确定位自己的信息化进程、教学概念继续模棱两可、学术机构不能正确定位自己的研究和工作方向,上述结果最终会影响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一)有利于澄清教学中的模糊概念。目前,计算机会计教材比比皆是,名称不一,有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会计学、会计电算化、电算化会计、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等诸多称谓,笔者不反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宗旨,但教学过程的授者是教师,受者是学生,名称和概念过多会导致授受双方无所适从,会使教学缺乏说服力,也会使学术研究缺乏统一的认识和思想,这可能是会计信息系统教材参差不齐、内容相左的重要原因。会计信息系统结合了信息论、系统论的思想,吻合了会计信息化的概念,适应了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是计算机会计教材名称的首选。

(二)有利于企业正确定位自己的信息化进程。企业信息化进程受制于信息技术的发展,1979年我国开始搞计算机会计的试点,1983年国务院成立了电子振兴领导小组,直至1990年国内才推出第一批品牌的会计软件,可以说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一个企业能够拥有自己的计算机硬件,找到合适的会计软件已属不易,不存在网络大规模的应用和遍地开花,而且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企业的计算机会计确实是只在会计电算化阶段徘徊,软件生产厂商开发的会计软件业主要停留在会计电算化上,即能够用软件替代手工完成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工作,阿尼塔・S・霍兰德所谓的“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手工会计的翻版”即是这个意思。20世纪末本世纪初,随着大中型、分布式数据库逐步应用于国内信息处理领域;随着F/S(文件/服务器)逐步向C/S(客户机/服务器)、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架构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eRp产品推出,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有实力、有能力取得上述技术与服务以后,计算机会计脱离了“信息孤岛”时代,进入了集成财务、生产制造、供应链、人力资源、经营决策的企业信息化时代,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孤立的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不再单独地服务于部门需求,会计信息会随着更准确的输入、更深层次的加工、更实时的处理以及满足了更多样的需求而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增值服务。

当然并非所有企业都适用C/S、eRp,所有企业都应该对自己的信息化程度进行正确定位,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无论企业的硬件架构和所选用的软件层次如何,不可否认的是企业一并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可见,会计信息化取代会计电算化已是趋势使然。

会计与会计电算化区别篇2

关键词:医院;会计电算化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一、医院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方法的对比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传统会计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会计电算化和传统会计方法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联系。

1.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方法的联系

会计电算化和传统会计方法都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记录与核算医院的经济业务,为医院领导层提供全面的会计信息,帮助医院领导决策;都必须遵守医院的会计和财务制度;基本功能相同,都具有信息输入、信息输出、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输和信息存贮五项基本功能;二者都必须按照我国的相关规定编著会计报表。

2.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方法的区别

首先,系统初始化设置有区别。会计电算化首先要在医院安装会计系统,设置软件运行环境,设置账套,设置管理员和网络用户的权限,设置科目级别与位长,设置会计科目并建立与之相对应的代码,定义会计报表的名称、格式和数据来源公式等;传统会计方法的初始化设置比较简单,主要是建立会计科目、开设总账等;其次,科目的设置和使用有区别。传统会计方法只把医院的账户分为总账和明细账,为了满足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需要,通常还要再开设辅助账户,科目的设置和使用通常只用中文科目。会计电算化中,根据不同的软件设置不同的科目级数和位长。科目的设置不仅要用中文科目,还要用到与之对应的科目代码。在使用科目时,只需在计算机中输入科目代码即可;再次,二者的财务处理程序有区别。传统会计方法根据医院的管理理念、经营模式和整体规模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核算形式。会计电算化中,通常根据文件的设置来确定会计核算形式,通常在一个计算机会计系统中只用一种核算形式。最后,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方法的账簿格式有区别。传统会计方法的账簿格式分为三种:卡片式、订本式和活页式。其中,银行存款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账簿必须采用订本式。会计电算化中,所有的账页均可按活页式打印后装订成册。

二、如何提高医院会计电算化质量

1.提高医院会计电算化信息的准确性

信息输入、信息输出、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输和信息存贮是传统会计方法和会计电算化共有的五项基本功能。其中,传统会计处理方法通过人工方式实现这五项基本功能,无论哪项基本功能都可能因为人为失误产生错误。如把药房的财务信息给医院会计部门,会计部门在计算、处理这些信息的过程中,可能由于笔误或会计人员粗心大意,造成信息错误;再如,医院会计部门对住院部的财务信息进行备份,需要由工作人员对住院部的财务信息抄录,抄录过程中很可能出现错误。会计电算化通过计算机实现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相比于传统会计方法,准确性更高。信息输出、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输和信息存贮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执行,因此,只要保证输入信息的准确性,就可以极大降低财务信息的错误率。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会计电算化信息的准确性,必须提高医院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医院要不断完善员工培训机制,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强化会计人员的业务素养,提高计算机操纵水平,减少操作的失误率,提高医院会计电算化信息的准确性。

2.提高医院会计电算化信息的流通效率

传统会计方法中,部门间的信息流通需要工作人员把某个部门的财务信息传送到另一个部门。例如,某位病人要进行出院结账,需要由专人从各部门取得该病人的检查、药品、治疗、住院等费用记录,再统一送到财务部由财会人员进行汇总,得到该病人需要交纳的总费用。这种繁琐、复杂的信息传递过程不仅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还降低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利用会计电算化方法可以利用医院内部的网络系统,快速、方便、快捷的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流通。但是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信息流通的通畅性、稳定性和高效性,医院需要加大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养护维修力度,保证电算化系统正常、高效运行,最大限度地提高医院会计电算化信息的流通效率。

3.提高医院会计电算化信息的安全性

现在,很多医院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时候,只片面地追求该系统的处理和核算功能,而忽略了其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会计电算化中,由于数据存储的电磁化和数据处理的无形化,为某些不法分子、伪造数据提供了条件,给财务的安全控制带来了困难,从而影响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医院应选择高质量的会计软件,提高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所选的会计软件应该具有完善的日志记录功能,详细记录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另外,强化数据库加密措施,防止人们从外部打开或修改数据库,提高医院会计电算化信息的安全性。

4.提高医院会计电算化的监管质量

医院应该提高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使监管人员刻于职守,保证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提高医院会计电算化的监管质量应从三方面努力。首先,加强电算化主管的监管力度。主要是监督医院的内部控制质量和会计人员有无违规操作;其次,加强医院领导的监督与管理。医院领导应加强医院的电算化监管力度,建立举报制度,鼓励全院员工参与会计电算化监督。另外,医院领导还要积极听取会计员工对电算化工作的建议,不断完善医院的会计电算化监管体系;最后,加强医院财务部门的监管力度。

三、总结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降低了会计员工的工作量,还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但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一些医院应用的不甚理想,因此,如何提高医院会计电算化质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医院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有效措施,希望可以促使我国医院会计电算化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党宇红.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探讨[J].时代经贸(中下旬刊),2007(127):163-164.

[2]赵学军.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J].商场现代化,2008(3):320.

[3]刘量.医院会计电算化浅谈[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版),2009(5):89.

会计与会计电算化区别篇3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电算化

1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概念的由来 与含义 1979年,计算机应会计工作在我国拉开 了序幕,当时人们的认识就是将计算机技术应 用于会计领域能够有效地提高会计的工作效 率,学术界并没有提出一个权威性的概念统一 人们的思想认识。1981年于长春召开的“财 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讨论会” 上,第一次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含义是指将计算机技 术应用到会计工作领域,用会计软件指挥各种 计算机替代手工完成,或手工很难完成、甚至 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的过程.

    2005年8月,由《会计之友》杂志社承办 的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年会 在山西太原召开。会上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向 “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理念,与会专家就这两个 概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用“会计信 息化”可以更好地概括“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 发展,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水平.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 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 用以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 计信息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 理,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企业外部的信 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会计信息化 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看到,两个概念是人们在不同时期、 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来的.

    2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 应当看到,没有过去20多年会计电算化 所积累的丰硕成果,今天的会计信息化也就无 从提出与研究。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没 有划定的边界,只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与其在会计领域应用深度和范围的不同而在 认识上产生了飞跃,两者都以信息技术为特 征,所不同的是,由于在不同时代所依托的信 息技术迥异而使其各自应用的外延和内涵产 生了较大的区别.

    2.1信息技术环境的区别 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不是单纯的一 种技术,而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 息感测技术等组群技术的简称。会计电算化阶 段,人们谋求能够开发出解决会计领域的单项 工作或整体核算工作的软件,从而帮助会计工 作人员实现劳动力的解放和生产力水平的提 高;硬件方面则主要以单机环境或f/s(文件/ 服务器)架构为主,很少涉及网络通信技术和 感测技术。会计信息化阶段,人们需要研究和 开发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 资源管理乃至决策支持等诸多子系统于一体 的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属于管理信息 系统的重要子系统,这个阶段的mis(管理信 息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scm(供应链管 理)、crm(客户关系管理)等产品和概念的提 出无不建立在网络和通信技术基础之上.

    可见,电算化和信息化都应用了计算机技 术;电算化较少使用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化则 更多地依赖于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电算化几 乎没有用到感测技术,信息化则会随着其发展 越来越多的使用诸如条码感测、智能感测等感 测技术.

    2.2系统地位层次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主要服务于财务部门的核算 与管理,属于部门级应用;而会计信息化则是 企业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系统是 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除了服务于财务 部门外,还要为信息管理层、决策支持层和决 策层提供服务,属于企业级应用.

    2.3系统目标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是人们随着信 息技术在会计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而提出的 差异概念。会计电算化以解放生产力,提高工 作效率为出发点,首先强调的是会计数据处理 的规范化,改变手工会计的不规范现实,要求 会计软件的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按照我 国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规范操作,立足于财务 报告的规范生成;而会计信息化则更强调会计 输出结果的效率和增值性,这种增值效应依赖 于网络环境下会计数据的快速搜集、实时传递 以及对不同层次数据的深加工。会计信息化的 成效依赖于会计信息输出的多元化研究.

    2.4信息输入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输入系统的是记账凭 证,数据主要由财务部门自己输入;而会计信 息化的大量数据可从企业内外其他系统直接 获取,同时可以预见,随着原始凭证标准化问 题的解决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的日臻成熟,经过 数字签名的原始凭证会直接进入会计信息系 统.

    2.5数据处理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主要通过批处理方式处理业 已发生的数据,而会计信息化使实时处理数据 成为可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企业的业务 部门通过intrane(t企业内部网)协同工作,所 产生的各类数据信息存储于系统集成的数据 库中,企业信息的内部用户可以通过对数据库 的实时访问,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

    2.6信息输出的区别 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的输出主要有显 示、打印、磁盘等方式;信息化环境下,内部需 求除了上述方式以外,更多的可以通过网络实 现信息传递与共享,通过授权、划分权限级次, 企业内部各个机构、部门从信息系统上直接获 取。随着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深入研 究以及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架构在大型 系统中的逐步推广和应用,会有越来越多的企 业在internet上公布其财务信息.

    3区别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有利于企业正确定位自己的信息化进程.

    企业信息化进程受制于信息技术的发展,1979 年我国开始搞计算机会计的试点,1983年国 务院成立了电子振兴领导小组,直至1990年 国内才推出第一批品牌的会计软件,可以说到 上世纪90年代末,一个企业能够拥有自己的 计算机硬件,找到合适的会计软件已属不易, 不存在网络大规模的应用和遍地开花,而且这 十几年的时间里企业的计算机会计确实是只 在会计电算化阶段徘徊,软件生产厂商开发的 会计软件业主要停留在会计电算化上,即能够 用软件替代手工完成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工 作,阿尼塔。s.霍兰德所谓的“传统会计信息系 统是手工会计的翻版”即是这个意思。20世纪 末本世纪初,随着大中型、分布式数据库逐步 应用于国内信息处理领域;随着f/s(文件/服 务器)逐步向c/s(客户机/服务器)、b/s(浏览 器/服务器)体系架构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 erp产品推出,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有实 力、有能力取得上述技术与服务以后,计算机 会计脱离了“信息孤岛”时代,进入了集成财 务、生产制造、供应链、人力资源、经营决策的 企业信息化时代,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孤立的 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不再单独地服务于部门需 求,会计信息会随着更准确的输入、更深层次 的加工、更实时的处理以及满足了更多样的需 求而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增值服务.

    当然并非所有企业都适用c/s、erp,所有 企业都应该对自己的信息化程度进行正确定 位,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无论企业的硬件架构 和所选用的软件层次如何,不可否认的是企业 一并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可见,会计信息化取 代会计电算化已是趋势使然.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会计工作更多地利用 了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成果,此外,它同 样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 和实践工作。会计信息化是顺应现代社会信息 化发展趋势而产生的,它要求人们以新的视 野、站在整个企业的高度来认识信息化工作, 构架新一代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促使企业推 进全面信息化建设,最终促使整个社会经济信 息化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颜莉.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信息系统重构[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

-11-30.

会计与会计电算化区别篇4

摘要随着我国会计领域中的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深入发展,学术界提出了新的理念,即“会计电算化过渡为会计信息化”,但是这种过渡并不是简单的概念上的过渡,而是实践环节和认识在质上产生的飞跃的基础上的过渡。无论在教学还是学术研究领域,眼下对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并没有明确区分其概念,对两个概念正确区分于我国现阶段的企业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定位与发展以致学术机构的确切命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信息化同会计电算化的差异

必须看到,失去会计电算化在过去20多年的积累的丰硕成果,现在的会计信息化也就无从研究与说起。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确切的边界没有划定,只是随着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与其在会计领域应用范围和深度的差异而在认识上产生了飞跃,信息技术为两者的特征,不一样的是,因为在不同时代所依托的信息技术迥异而导致其各自应用的内涵和外延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1.区别信息输出

电算化条件下,显示、打印、磁盘等方式是会计信息的主要输出方式;信息化条件下,除了上述方式以外,更多的信息共享和传递可以通过网络实现,通过划分权限级次、授权,从信息系统上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机构直接获取。随着在大型系统中深入研究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以及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架构的逐步应用和推广,在internet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上把其财务信息公布。

2.区别信息输入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记账凭证是其输入系统,数据输入主要由财务部门自己实施;而会计信息化大量数据的获取可直接从企业内外其他系统获取,可以预见,随着网络安全技术及原始凭证标准化问题的解决方式日臻成熟,原始凭证经过数字签名会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直接进入。

3.区别数据处理

会计电算化处理的数据主要通过批量处理方式,而会计信息化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成为可能。在计算机网络条件下,企业的业务部门开展协同工作,企业信息的内部用户在系统集成的数据库中储存所产生的各类数据信息,通过intranet(企业内部网),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对数据库进行实时访问。

4.区别系统层次地位

会计电算化属于部门级应用,主要为财务部门的管理与核算提供服务;而会计信息化属于企业级应用,是组成企业信息化的有机部分,除了为财务部门提供服务外,还要为决策支持层、信息管理层和决策层服务。

5.区别系统目标

在会计领域里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而提出的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电算化差异概念。会计电算化以工作效率的提高、生产力的解放为出发点,第一着重强调了会计数据处理的规范化,对手工会计的不规范现实予以改变,对开发的会计软件、运行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必须按照我国统一会计制度的规范要求进行,按规范生成财务报告;而会计信息化则对会计输出结果的增值性和效率更为重视,这种依赖于网络环境下的增值效应,是会计数据的对不同层次数据的深加工、快速搜集及实时传递。会计信息输出的多元化研究是会计信息化的成效的基础。

6.区别信息技术环境

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术,而是网络通信技术、信息感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组群技术的简称。会计电算化时期,人们为了解决会计领域的整体核算工作或单项工作的困难不断谋求开发新的软件,从而帮助会计人员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硬件方面为主的主要是F/S(文件/服务器)架构或单机环境,对感测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少有涉及。会计信息化时期,人们需要对诸多子系统如决策支持和财务、生产、人力资源、供应链等管理的集于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研究和开发,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系统属于其重要的子系统,这个时期都是在在通信技术和网络基础之上提出并建立了的eRp(企业资源计划)、miS(管理信息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等产品和概念。

说明,信息化和电算化都是对计算机技术采取了应用;电算化对通信网络技术使用较少,信息化则对通信网络技术的支持依赖的更多地;电算化的感测技术几乎没有涉及,信息化则会随其迅速发展对感测技术如智能感测、条码感测等的使用越来越多。

二、区别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会计信息化概念的提出,教学领域、学术领域对这两个概念都在同时使用,导致的结果是人们疑惑丛生,继而只能盲从,盲从会导致企业对自己的信息化进程无法正确定位、学术机构对自己的工作和研究的方向不能正确定位、教学概念继续模棱两可,上述结果最后对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健康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1.有利于教学中的模糊概念的澄清

会计信息系统把系统论、信息论的思想结合在一起,与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吻合在一起,与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相适应,应为首选的计算机会计教材名称。

2.有利于正确定位学术机构职能和名称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会计工作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更多地予以利用,此外,它同样对会计的实践工作和基本理论体系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会计信息化产生与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相顺应的,它要求人们站在整个企业的高度、以新的视野来对信息化工作加以认识,使新一代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得以构架,促使企业全面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最终积极推进整个社会经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凯.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2.30.

会计与会计电算化区别篇5

一、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基础薄弱,会计电算化发展不合理

就我国而言,会计工作起步并不早,基础相对薄弱。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管理者没有结合自身运营情况,综合分析各种主客观影响因素,进一步完善已有的会计制度,核算过程也存在各种问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化,导致相关工作无法顺利开展,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很多企业部门管理者并没有站在客观的角度,正确认识会计工作,意识到其重要性,会计数据信息准确率低下,无法全面、客观地折射出当下企业运营实际情况,管理者盲目决策,各方面资源利用率低下,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此外,就我国而言,在会计电算化发展方面,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远远高于内地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城镇不如大中城市,中小型企业不如大型企业,也就是说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并不平衡,不利于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业。

2.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存在问题

从某种角度来说,不具备安全性、保密性是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的显著特征。在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展过程中,会计软件质量是其不可忽视的物质基础,但在运行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存在安全隐患,会计信息大量泄露,某些财务信息数据属于企业内部机密,一旦被泄露,极有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主要是因为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一旦瘫痪,感染病毒,其恢复难度特别大,特别是恢复原始信息数据。在科技日益发展的浪潮中,企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需要更好地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运营风险大大增加,比如,内部机密被泄露,遭到网上黑客的攻击,进一步提高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安全性、保密性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3.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准确,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低下

就会计电算化而言,是指在企业会计行业发展中,巧妙地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其中。但在新形势下,财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并没有清晰的认识,传统会计核算方法仍然占据核心位置,工作效率与质量极其低下。具体来说,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误认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只是一个形式,便于操作,并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会计软件也只是用于核算,他们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记账方法。企业也没有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部分财务人员并不具备必要的电算化知识,不熟悉相关的操作流程,对会计电算化管理的认识不准确,习惯于手工记账管理,更别说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导致会计电算化管理处于混乱中。

二、应对策略

1.统筹会计电算化发展,优化会计软件开发形式

在新形势下,我国必须站在客观的角度,综合分析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具体情况,通过不同途径扶持、帮助较弱的地区乃至部门,而优势地区、部门可以向其他不薄弱地区、部门提供必要的人员、技术支持,较弱地区、部门必须借鉴其他地区、部门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自身,进一步提高自身会计电算化水平,为实现我国会计电算化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此基础上,还要从不同角度入手完善会计软件开发模式,实行统一化标准。在会计软件开发过程中,要向管理型转变,健全会计电算化软件具有的功能,能够满足各项财务制度的客观要求,确保会计信息系统处于安全、稳定运行中,信息系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保密性,可以有效防止大量会计信息外泄,提高会计数据信息的准确率。还要制定合理化的行业标准,增强其开发性,多应用那些使用范围较广的会计软件,避免存在安全隐患,影响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定期检查会计电算化软件,借助分级授权、身份卡识别等,保护会计数据信息,避免出现失真现象,还要做好备份工作,特别是重要的会计信息。

2.健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管理者必须综合分析各影响因素,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更好地指导会计电算化工作。会计电算化系统以外的操作人员只有操作的权限,实时控制电算化系统数据的输入、处理等,要制定可行的责任制度,明确不同岗位工作人员职责,层层划分,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定期多角度检查会计电算化软件、硬件,设置多级保密,有效防止个人垄断现象等出现,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率。在此过程中,要强化网络系统管理,维护好会计电算化软件环境,有效预防计算机感染病毒,遭到黑客攻击,确保网络系统处于有序运行中。此外,还要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系统化地培训,对他们进行再教育学习,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计算机基础知识等,能够熟练操作会计电算化软件,掌握软件基本故障处理方法等,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技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新时期需要的高素质财务人才。

会计与会计电算化区别篇6

一、新时代下会计电算化面临的困境

(一)会计数据利用率低

会计电算化是最早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行业,现在会计电算化发展越来越成熟,在会计应用很广泛。但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的发展,在会计电算化会计应用中显得滞后,面临着困境,各单位产生海量的数据,各单位把自己的门关得死死的,这样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数据的开放、共享、流通和企业商业机密保护成为难题。数据需要流通才能体现价值,没有流通的数据只是一堆数字。当前会计电算化处理的信息虽然在企业内部实现了共享,数据来源于单位会计软件产生的是基于去中心化思想的产物,这导致数据过度集中,形成了数据孤岛。

(二)会计数据获取大部分还是靠人工录入

我们知道会计电算化数据大部分软件还是采用人工录入方式,不能适用现在电子发票等方面的发展需要,录入效率低下,与原始数据出处关联性不够。

(三)原始凭证产生传递发生了变化

同时由于发票方面的改革,出现电子发票等新事物,在这些原始凭证传递过程中,出现原始凭证权属无法清晰地界定,原始凭证质量的标准不统一,原始凭证安全无法保障,原始凭证价值无法准确衡量。因此,对电子原始凭证传递问题如何得到解决是未来会计电算发展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四)会计电算化下数据安全面临许多不利因素

现在的会计电算化数据是依赖中心化的管理,中心数据的安全性容易受攻击,中心数据遭到破坏,整个系统就会瘫痪。

二、区块链对会计电算化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工作就是一个用计算机对会计数据的获取、存储、传递、加工与分析过程。区块链技术利用分布式的数据处理方式,与会计电算化的数据获取、存储、传递、加工与分析的过程直接相关。

(一)区块链概述

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区块链公认具有以下特征: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匿名性区块链从数据应用来讲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有一张区块的列表,由持续增长并且排列整齐的记录组面。每个区块都包含一个时间戳和一个与前一区块的链接:区块链间数据不可篡改,形成记录后,在这个区块中的数据将是不可逆。

区块链的设计采用高容错的分布式计算系统保护数据,区块链适合记录事件、交易、原始记录和其他需要收录数据的活动、身份识别管理,交易流程管理和数据源证明管理。

(二)区块链对会计电算化的影响

区块链可以为会计电算化中数据录入、提取、编辑提供便捷渠道和安全保障,犹如一个巨大的数据账本,为需要大量处理的会计电算化带来便利。从以上区块链的特点及应用可以看出,对会计电算化的影响主要有:

一是影响会计数据的获取,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职能等在会计中应用,对会计电算化数据获取更全面、更快捷,但区块链的技术影响原始凭证的记录,操作身份识别,会计原始凭证的来源产生巨变。

二是对会计电算数据的存取发生变化,现在会计电算化?稻荻际谴娲⒃谥行氖郊钦恕G?块链去中心化,运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采用分布式记账,这样对数据存取发生变化,会计电算化系统应适用数据库系统的变化。

三是区块链是实现会计电算化数据共享的有力工具,由于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技术,具有开放性特性,除了交易双方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中的数据对有人公共,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利用数据。

四是区块链技术提高会计电算化数据安全性保证,防控财务风险。区块链具有防篡改特点,应用于会计电算化,确保会计数据产生后,其他方不能修改,确定信息的安全,防控财务风险。会计电算化把数据开放给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存储)存储平台,各应用方通过智能合约的方式访问数据,确保数据应用和安全。

五是区块链能够降低信任风险,使用区块链看去中心化、加密共享、分布式账本技术特性。区块链提供了一套记录时间先后的、不可篡改的、可信任的数据库,该数据库是分布式存储且使数据安全能够得到有效保证的技术。采用这项技术,即使没有中立的第三方机构,互不信任的双方也能实现合作。区块链会点对点产生信任,降低信任风险。

六是区块链能够创新驱动新的会计电算化新模式的诞生,促进会计电算化的转型。

七是能对会计电算化的效率和成本产生影响。

三、区块链与会计电算化融合

从上可以看出,区块链对会计电算化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利用区块链的技术特点,根据会计电算化的处理的实质,进行会计电算化处理各方面的融合,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一)实现数据获取方式、方法的融合

采用区块链数据记录的特性,采用分布式数据存储系统,确保会计电算化下获取数据的准确、可靠性。采用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结构特点,会改变会计电算化数据存储和传输方式,主要是对会计电算化中原始凭证取得、确认、真实性检查方面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二)实现数据传递方式融合

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不需通过第三方对交易双方数据信息做监督和验证,也不需要特定的书面文件作这双方取得信任的证明,实现数据在点对点之间的直接传递。

(三)实现安全性融合,确保会计数据更安全

区块链产生的数据具有不可篡改、不可撤消,经过每一次运作都进行记录,进行加密共享等技术特性,应用于会计电算化中,使会计电算获取得的利用原始数据生成一套记录时间先后、不可篡改、可信任的数据库,确保数据惟一和正确性,同时利用区块链可追溯路径技术特性,能确定原始凭证数据来源,及操作轨迹,防止数据泄漏、篡改等会计电算化面临安全性问题。同时利用区块链分布数据库,高冗余的特性,使得会计电算化数据存储在区块链中每个节点中有备份,这样在单机出现故障,不损害会计电算化中数据完整性,确定数据安全。

(四)实现数据授权的融合

区块链可以使用私匙,进行私匙密发授权,这样区块链能做到数据使用规范,精准授权,防止数据滥用和违规使用;在数据使用过程建立征信机制,可实现数据溯源,这样有利于数据流通更有利,突破数据信息孤岛,建立数据横向流通机制。会计电算化下应利用这一特性,加强对数据授权控制。

会计与会计电算化区别篇7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核算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会计信息系统是由若干个信息子系统(会计软件模块)组成,这些子系统包括:账务处理模块、报表核算模块、固定资产核算模块、材料核算模块、往来账核算模块、销售核算模块等。会计电算化就是在会计工作中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方式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并部分代替人工对会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分析、预测以至决策。它是以计算机为核心,融系统论、会计学、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电算会计方法是建立在传统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的,是它的发展和提高,在电算化环境下,还需要解决很多新的问题。所有这些,都需要认真地研究和总结,以便熟练地把握电算化会计核算的方法。

一、建立账套的电算会计方法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一般采用通用会计软件来建立自己的系统,这样,不同会计主体在核算上的差异、不同会计对象适用的具体会计方法必需通过软件的“选项”来加以区别和明确。在应用会计核算软件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始,第一件事就是要在系统中建立当前会计主体独立使用的一套核算数据,并明确有关事项以适应当前会计主体的核算要求。这就是“建立账套”。建立账套时一般至少要明确下列事项:①账套编号。为便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以区别不同的账套或据以命名并建立相应的文件夹、数据文件名或数据库名称等。②账套名称。一般为核算单位名称。③会计主管。电算化系统主管的姓名,以便进行全面的操作授权。④起始会计期间。在电算化系统中进行会计核算的开始期间。⑤具体核算方法或计算方法的选用。如会计科目编码规则、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成本计价方法、会计凭证分类方法等。⑥选择所属行业以预置会计科目。以上在电算化系统中称之为账套参数。建立账套完成后,就具备了在电算化系统中开展会计核算的物质基础。

二、“初始设置”的电算化会计方法

初始设置是会计软件中建立账套后必需首先完成的,并且只有正确完成了初始设置,才能进行以后的操作。其中较典型的方式是输入初始余额后要进行试算平衡,初始余额平衡后,正式启用账套。启用账套后即进入日常业务处理阶段,不能再行修改初始余额。

初始设置中的操作人员设置、会计科目设置和输入初始余额都需要采用具体的方法来实现。其效果的好坏对会计核算的大部分内容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是系统设计水平的集中体现。在应用中,初始设置工作应尽可能做到准确、恰当、周到、细致,才能取得更好的会计核算质量。

三、凭证输入、审核、登记账簿

凭证输入和登记账簿这样的传统会计核算方法仍然是会计电算化系统业务处理的核心。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形式上的主要差别是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有严格区分的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并有特定固定格式的凭证和账册,在电算化会计下凭证、账簿是以数据库文件的形式保存,数据库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当需要输出凭证和账簿时,计算机自动从数据库中依次按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挑选,形成凭证和账簿。这就决定了“填制凭证”与“登记账簿”这些方法的直接对象有着明显的区别。①会计分录中的会计科目必须在设置的会计科目表中已经存在,借贷方金额必须相等才能保存,事先要确定借方或贷方必有或必无科目、非法对应科目等。②会计电算化下为避免填制凭证出现差错,在操作功能上分为“填制”、“修改”、“删除”等步骤,以进行正确性控制。③凭证填好后同样需要审核,此功能通常由非凭证输入人员完成以起到牵制作用。④登记账簿:手工条件下,记账指明细账、日记账、总账由不同人员按照不同的科目,分别在不同的账册上加以记录。这种重复而繁琐的抄抄写写造成会计工作周期长,速度慢,效率低。电算化后,记账仅是一个数据处理过程,记账过程由计算机在短时间里自动完成,无需人工干预,记账只是凭证数据的确认过程,而不是抄写或复制过程。通过记账这一数据处理步骤,使被审核过的记账凭证成为正式会计档案,记账后的凭证不得修改,记账的同时,对科目的发生额进行汇总,更新科目余额、发生额。⑤自动转账分录:是由系统自动生成转账凭证的方法,对于常用的记账凭证以及在凭证输入时某些频繁出现的记账凭证如每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按月上交税金、按月发放工资、月底结转管理费用到本年利润账户等,凭证的摘要、借贷方科目金额的来源或计算方法,预先存入微机由计算机自动调入,免去操作的烦琐。“自动转账”一旦完成定义,即可在不同会计期间重复使用,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四、会计电算化会计报表编制

会计报表是会计工作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会计软件中通常都预置了通用会计报表。在会计核算软件中,编制会计报表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设计阶段,有两方面的设计任务,一是会计报表格式设计,报表通常由表标题、表头、表体、表尾四部分组成,其中表体的设置是关键所在。二是数据来源定义。表体中有两类数据,一类是固定的表项目,另一类是变动的数值性数据。数值性数据须设置取数公式,数据从账簿、其他报表中取得,随账簿中的数据变化而变化。取数公式的格式在不同的会计软件产品中各不相同,必须参考会计软件所属的用户操作手册。第二步是使用阶段,在一定会计期间,可自动从系统中取数值生成当期会计报表。设计完成的会计报表可以重复使用。电算化下会计报表的生成快速准确,同时还可以进行正确性检验和审核。会计报表之间随时可以横向或纵向的汇总或比较分析。除通用会计报表外,单位需要的其他报表,用户自已根据需要完成设置。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出现了很多新的内容和要求,值得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更有力地指导会计电算化的实践。

参考文献:

[1]郭杰.论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5)

[2]张亮.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9)

[3]李珂.浅谈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J].商业会计.2008(S1)

会计与会计电算化区别篇8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手工记账;比较

1会计电算化和手工记账基本含义

所谓的会计电算化,指的就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当中的实际应用。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就是以计算机为主体,利用相应的会计软件进行记账、算账及报账工作,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相关会计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及决策等。所谓的手工记账,指的就是利用纯手工进行相应的会计信息处理工作,其主要包括:人工记账、报账以及算账,整个过程完全通过人工进行。除此之外,现阶段我们所说的手工记账,泛指不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只是单纯的使用人工做账方法进行记账。

2会计电算化和手工记账的联系

2.1两者之间的目标一致

在实际的会计工作当中,无论是会计电算化还是手工会计,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它们之间的最终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通过相关的会计行为,来不断加强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为企业以及社会提供更加准确以及详细的会计信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等等。不仅如此,这两种会计方式对于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2.2两者之间所使用基本理论与方法一致

在实际的会计应用过程中,两种记账方法所有用基本理论及方法是一致的。这两者在应用过程中,都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以及方法,所采用的记账原理也一致,并且在进行经济业务时,其所遵循的都是“借贷平衡”原则,然后编制会计分录,并将其计入账户,经过加工处理后编制相应的会计报表[1]。

2.3两者的基本功能一致

不论是会计电算化还是手工记账,其基本功能基本一致。首先是对原始凭证数据进行收集,然后将信息进行输入;其次是对输入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储存;再次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最后是对数据以及信息进行分析和传递。

2.4现阶段行业对于两者的基本要求一致

首先来说,在现阶段我国会计行业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会计电算化还是手工会计,都应严格遵循现阶段会计的相关法规以及制度;其次是在会计档案保存要求基本一致,无论是会计电算化还是手工记账,都主要包括会计病症、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表等相关资料,现阶段我国对于会计档案的保存与管理都制定了相应的规范,尽管两者之间形式不同,但是在保存和管理方法上,其相关标准是一致地。

3会计电算化和手工记账的区别

3.1两者之间的信息载体不同

尽管会计电算化来源于手工会计,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两者之间也存在着诸多共同点,但是,由于会计电算化是对手工会计的一个发展,因此,两这之间也存在着诸多的区别。首先是两者之间的信息载体不同。传统的手工会计主要是纸张为载体,其所占用的空间较大,且安全系数较低,并且查找起来相对困难;会计电算化的载体为计算机以及其他电子设备,不仅占用空间较小,且查找方便,不仅如此,在安全性方面,会计电算化也明显强于手工记账。

3.2运算工具不同

在运算工具方面,传统手工记账主要的运算工具为算盘或者是电子计算器,计算过程十分复杂,一旦出现失误,就会对整个计算过程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还无法对运算结果进行储存,需要相关从业人员边算边记录,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会计电算化则主要是以电子计算机来进行数据运算,并通过相应的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不仅可以自动储存运算结果,还可以快速的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极大地提高了整个会计工作的实际效率。

3.3相关设置以及使用不同

在会计相关设置以及使用方面,会计电算化和手工记账也存在着较大区别,尤其是科目设置。在手工记账过程中,一般会将整个账户分为总账和明细账,明细账大多设置三级科目,然后再通过开设辅助账户以满足核算的实际需求,科目设置以及使用也大多也中文为主;而对于会计电算化来说,部分财务软件已经实现了将科目设置到六级,并可以以代码的方式存在[2],对于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3.4管理控制方式不同

会计电算化与手工记账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为管理控制方式不同,例如系统初始化设置、账簿记账规则、账务处理程序、人员组织管理以及内部控制都存在着较大的不同。相比来说,由于其会计形式不一样,所以在实际的管理控制过程中,会计电算化和手工记账也存在诸多的不同。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会计行业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会计电算化,还是手工记账,都对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产生着非常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也会逐渐取代手工记账,并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过程当中。

参考文献:

会计与会计电算化区别篇9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电算化的普及率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目前的状况也有不能令人满意之处,特别是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专业型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还比较稀缺,信息化的安全性问题也有待提高,市场上会计电算化软件数量众多但良莠不齐,很多软件存在设计缺陷,给企业使用带来困扰。我们要正确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才能促进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蓬勃发展。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数据备份;信息系统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化的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也经历了从70年代末的起步阶段到80,90年代的普及提高阶段再到目前逐步走向市场化发展完善阶段。从最初的核算型、单机版模块逐渐发展到现在的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型化eRp。目前的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各类型企业中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率。但同时,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企业的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应该引起企业管理者,教育部门及相关政府部门的关注。

1会计电算化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1.1企业管理层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有误区虽然目前我国相当多的企业在使用会计电算化,但真正使用好电算化的企业并不多,特别是上了eRp的企业,相当多的企业使用并不成功。主要原因是企业的管理层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有些企业的管理层认为,运用会计电算化主要是为了解决手工记账麻烦,提高工作效率。并没有认识到电算化对于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深远意义。且设计合理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因为逻辑的严密性,往往需要更多的人员来处理系统业务,特别是系统刚上线运行的前期阶段。这点与企业管理者的初衷是违背的。当上了软件达不到最初的目的时,管理者就开始怀疑甚至放弃使用软件。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浪费。第二,有部分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花费投资上电算化,就是要让软件解决管理问题的,因此,电算化应该解决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软件的设置应该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设计。有这种思想无可厚非,但有的企业管理本身是存在问题的,对存在的问题认识不足,反而要求通过上财务软件来实现问题的解决。当上了软件仍解决不了问题时,管理层就会将矛头指向不会说话软件,认为软件带来了管理问题。第三,有的企业管理层上会计电算化目的是为了跟潮流,上电算化纯粹是为了面子工程或者是迎合上级的任务。实际上根本不投入精力来真正实施电算化,到最后电算化也成了一种摆设。

1.2目前的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方式不利于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目前的会计电算化教育存在一些弊端。当前为了解决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问题,不少学校开展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因此,学校教育的方向就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规定的电算化考试的内容是否能与当前的实际需要相符合就决定了当前的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当前,相当数量的高校会计电算化仍停留在账务处理阶段,而对软件的功能还未全面开发利用。会计信息未能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利用计算机进行财务管理的水平较低[1]。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会计专业的学生在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证中《会计电算化》科目单科通过率很高,2014年惠州中职学校通过率达90%,但是就业时学生却难上岗[2]。这反映了我国当前会计电算化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弊病。另外,当前的电算化教育受训对象主要是会计专业的学生,他们专业知识扎实,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却很有限,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很少会得到会计学专业方面的教育,结果是很难培训养出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然而,当前的会计电算化要想得到发展,需要大量既懂计算机专业知识又有一定会计学理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当前我们的教育部门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1.3数据的安全性问题给一部分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带来困难数据的安全性可以概括为内部安全性和外部安全性。内部安全性主要表现在数据的及时备份和用户密码安全性设置两个方面。使用电算化的企业其数据备份工作非常重要,无论是1994年6月财政部颁布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还是2013年1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都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备份工作进行了强制性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并未形成完善数据备份机制。系统管理人员对数据备份工作也不太重视。双备份,异地备份工作做得更少。一旦服务器出现故障,数据丢失,很难恢复,大量的客户端数据需要重新录入,带来管理困难。使用电算化的企业。用户密码管理也是一个难题。在一些用户数量较大的企业,特别是制造型企业。由于用户数量多,用户素质参差不齐,密码设置简单,容易被一些不会好意的人破解。软件保密程度不够好,只要知道他人的密码和账号就能行使其他财务人员的权利,安全程度有待提高[3]。但是如果密码设置过于复杂,往往会出现有的用户密码忘记,密码被锁,给用户和系统管理员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外部安全型主要表现为黑客攻击,病毒侵入。随着计算机的网路化普及率的提高及云计算的发展。网路安全也成为会计电算化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大公司,分子公司分布区域比较分散,通过网络传输数据,更容易遭到黑客的攻击。为此,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防范网络化问题带来的威胁。

1.4会计电算化软件自身的不足阻碍了企业在电算化方面的进一步投资目前国内电算化软件数量众多,但真正能够满足企业管理需求的软件并不多。特别是制造型企业,业务比较复杂,对软件的功能要求比较高,希望电算化能够解决企业在预算管理、供应链、生产制造、mRp运算及成本核算方面的难题。但现在国内的大多数电算化软件重点是开发账务处理与报表管理模块,主要解决记账和报表处理效率问题,在其他方面的开发还比较薄弱,各模块之间的衔接性较差[4]。由于各种软件的兼容性比较差,加大了相关软件的数据交换难度。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软件的滞后性问题,使得企业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太多资金。

2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2.1企业管理层要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鉴于上述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的三点认识误区,作为企业领导者应该深刻认识会计电算化工作在整个会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管理者的决定与理念对一个公司的发展具有重大引导作用。会计电算化不单解决会计核算的速度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效率和管理问题。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提供更高质量的报表分析才是企业上会计电算化追求的目的。另外,会计电算化只能帮助企业解决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运用会计电算化,就要遵循其自身的工作原理。作为企业管理层,不要指望上一套电算化软件就可高枕无忧。更不能把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人为问题归咎于财务软件的缺陷。会计电算化利用好了,可以给公司带来巨大的价值,运用不当,则适得其反,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会带来巨大的负面效果。作为企业管理者,不能将电算化工作视为形象工程,而要将其与公司战略相结合,做好规划,为公司创造价值。

2.2改革目前的教育模式,培养复合型的电算化人才面对目前我国计算机专业学生不懂会计,会计学生不熟悉计算机知识,通过电算化考试的学生不能熟练运用财务软件的现状。企业、各地财政相关部门应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复合型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的电算化教育也应改变教育就是为了通过电算化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教育理念,从现代企业的要求出发,更新认识,转变观念,培养出一大批符合企业要求的“会计-计算机-管理”复合型人才。当然,电算化考试也可以进行必要的改革,使考试内容和方式能够面向市场,面向实际运用,具有风向标的功能。

2.3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将数据风险降到最低对于内部安全性问题,企业一方面要加强电算化数据的备份工作,按照财政部的要求,坚持每天数据备份工作,而且要做到双备份,并定期检查备份数据的有效性。对于有条件的公司,可实施异地备份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对整个信息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优化业务流程,坚持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利用岗位之间的职能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避免内部舞弊事件的发生[5]。对于外部安全性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安装有效的防火墙,杀毒软件和防木马病毒软件,并采用先进的数据加密技术,提高企业服务器的防病毒入侵能力。同时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安全教育力度,禁止非系统管理员接触系统服务器,严禁利用服务器上网,下载无关资料。2.4选择合适的电算化软件,并进行后续投资开发完善鉴于目前市面上电算化软件较多且良莠不齐的现状,企业在选择软件时一定要慎重,根据企业的实际管理需求选择能够满足企业业务发展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切忌跟风或者只看软件的品牌或者价钱随意选择。同时,选择软件时还要重点考虑软件供应商的技术水平和后续服务质量。不可能有一款软件能满足所有企业的全部需求。所以,在购入电算化软件后,企业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人力,根据企业的业务特征和管理的特殊要求,对软件的功能进行进一步的开发改进,提升电算化软件的运行效率。

3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现代企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快速高效地获取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的有机组织部分,这对公司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企业管理者要高瞻远瞩,高度重视公司的电算化发展,正视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面临的现状,选取适合企业需求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加大电算化投资的力度,力争培养一批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建立一套切合公司实际情况的会计电算化制度。确保公司的信息化能够为公司整体战略的实现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袁凤林.高校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月刊,2007(1):92-93.

[2]曾彩梅.关于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的一些思考[J].新课程,2015(3):117.

[3]刘秀梅.温州中小企业电算化调查[J].现代商贸工业,2015(8):122.

[4]蒋明.关于会计电算化问题的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5(5):64.

会计与会计电算化区别篇10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处理从手工发展到电算化是会计操作技术和信息处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它对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提出一系列新的课题,使传统会计格局逐渐被打破,新的会计思想和理论逐渐确立,从而在推动会计自身发展和变革的同时,也促进电算化会计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本文从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特点入手,通过分析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的区别及对现行会计的影响,对电算化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特点

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是指应用电子技术对会计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现阶段主要表现为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帐、算帐和报帐,以及替代部分在手工会计下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判断。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以电子计算机为计算工具,数据处理代码化,速度快,精度高。电算化会计是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下用人工来记录和处理数据。它采用对系统原始数据编码的方式,以缩短数据项的长度,减少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从而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

2.数据处理人机结合,系统内部控制程序化,复杂化。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比如,对操作权限的限制有密码程序,验证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有校验程序等。同时,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保管。

3.数据处理自动化,帐务处理一体化。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过程分为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环节:将分散于各个核算岗位的会计数据统一收集后集中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对输入数据自动进行过帐、转帐和编表处理;最后由计算机根据指令将所需信息以帐表形式打印输出。中间环节在机内自动操作,而需要的任何中间资料则可通过查询得到,真正实现了数出一门(都来自原始数据)、数据共享(同时产生所需帐表)。整个帐务处理过程呈现一体化趋势。

4.信息处理规范化,会计存储磁性化。电算化会计要求建立规范化的会计基础工作,它对数据的处理也按程序规范化进行。在电算化系统中,各种会计数据以文件的形式组织,并以电信号和磁信号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的内外存储器中,磁性介质成为保存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主要载体。

5.具有选择判断及作出合理决定的逻辑功能。计算机系统具有多功能的输入、输出设备,具有记忆功能。一般地说,任何复杂的工作只要可以简化为一系列的计算或逻辑运算,都可迅速而准确地用计算机来处理。系统设计与开发中的各种数学、运筹学、决策论等方法的运用,增强了系统的预测和决策功能。

二、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的区别

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特点,决定了它与手工会计必然存在明显的区别。其区别除体现在上述各项特点外,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系统的设计方法不同。手工会计系统一般由会计师根据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行业特点,针对本企业工作的需要来设计。电算化会计因数据处理实现自动化,其系统设计除要遵循手工情况下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外,还必须遵循特定的电算化制度,如帐册、报表设计等要符合输出、打印要求等。电算化会计系统一般由高级会计师、系统分析师和程序员在原手工系统基础上进行电算化系统分析和设计,编制程序并调试等一系列计算机处理过程进行开发。

2.帐户设置和帐簿登记方法不同。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代码化和自动化,改变了手工会计下按会计要素类别设置帐户,并据以设置和登记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的做法。电算化会计把帐户设置定义为:为了将来取得某种信息,预先设置好塑造该种信息的模型(房间),通过规定不同的科目代码(房问号)来对帐户进行分类,并据以对总帐、明细帐(日记帐)进行区分,按不同代码自动进行登记。

3.帐簿记录错误更正方法不同。电算化会计系统内存在逻辑性校验程序,只要原始数据输入正确,不会发生记帐凭证和帐簿记录差错,因而也不存在手工会计下的划线更正法来更正差错。对于帐簿记录因合法性而出现的错误,也只是采用类似于红字冲正法以输入“更正凭证”予以纠正。

4.对帐、结帐及期末帐项调整的方式、方法不同。在手工会计下,为了保证帐证、帐帐、帐实相符,在结帐前往往需进行一系列对帐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则因存在逻辑性校验程序,不会出现帐证、帐帐不符情况。如果出现帐实不符,主要在于原始数据的审核及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的问题上。

应计制要求在会计期末结帐时进行一系列的帐项调整,以便正确确定当期损益。手工会计的结帐和帐项调整是由人工通过编制各种转帐凭证来进行的;在结帐时还要结出各帐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将期末余额转抄为下期期初余额;出现结(调)帐差错可以在发现时随时更改。电算化会计的帐项调整和结帐是由计算机根据结帐指令自动进行的,并在相应工作完成后生成各种有规律的机制转帐凭证打印输出;其结帐后余额转入余额库,供下期调用。

三、电算化会计对现行会计的影响

1.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工作的效率,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电算化会计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工具,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数据处理的自动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相关性。同时,计算机的使用,使广大会计人员从繁重的会计核算和数据转抄中解放出来,其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2.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下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从而,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下的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计算机专业人员。会计专业人员不但要精通本专业,还要熟悉计算机,具有上机处理基本业务核算工作的能力,掌握一般性故障排除方法和纠错方法;计算机专业人员除应有本专业知识外,还应有财会专业知识,了解会计核算工作,通晓会计数据流程。他们都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以不断满足电算化会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形成复合型人才。

3.引起会计工作组织方式和会计人员分工与职能的变化。电算化会计采取对数据编码的方式进行信息处理,是以数据的不同形态为主要依据来组织会计工作,改变了手工会计以会计事项性质为依据组织会计工作的做法。相应地,手工会计下会计工作按职能组进行分工的做法,也被电算化会计划分为数据(信息)收集、凭证编码、数据录入和处理、系统维护等专业组的做法所代替。

4.改变了会计信息处理和使用的方式和方法。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的代码化、程序化和自动化,是对手工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的本质变革,这一变革改变了手工会计下成本计算、编制报表等只能在月末进行的做法和限制。电算化下只要发出指令,计算机可随时根据机内数据完成上述工作,例如,如果在程序中作出标识,计算机完全可以将特定期间应计制下的会计数据和信息按收付制进行归集,从而改进现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总之,电算化不仅引起了会计系统内在的变化,改变了系统的职能,同时也最大程度地提高了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质量。

四、电算化会计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电算化会计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发展。可以预见,电算化会计将出现或可能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1.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网络得以建立。电算化信息处理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实质上却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电子技术认识的加深,它必将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范围的会计信息处理网络也必将建立。

2.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化、智能化。由于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性较强,需要专门的人才,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且具有较高的成本,因此为小企业及个体经济提供信息服务的专业部门(类似于目前的记帐)将会逐渐出现。此外,随着智能电子技术的发展,信息处理也会朝着智能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