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建筑工业化的含义十篇建筑工业化的含义十篇

建筑工业化的含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4:19

建筑工业化的含义篇1

关键词:无锡;近现代工商建筑遗产;空间形态特点;再生现状

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的增强,各个城市经济指数直线上升,无锡作为长三角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目前正在向着打造商业名城和文化名城而努力。无锡这个具有民族工商业传统和丰富的工业遗产的城市,民族工商业和工业遗产成为城市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它们也是无锡发展的良好基础。无锡的文化建筑遗产对城市的形态特征和文化内涵有着重要影响。无锡的经济和历史文化的发展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以及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一系列工商建筑遗产的理论研究与再生的实践,经过了二十年的探索和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现在我们以无锡的工商建筑遗产的再生为例,进行分析探讨。

1工商建筑遗产的含义分析

工商建筑遗产含义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工商建筑的含义来讲;另一方面从工商遗产的含义来讲。

1.1工商建筑的含义

简单来说,“工业建筑是为工业生产需要而建造的各种不同用途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一般来讲,这些生产用的建筑物人们通常用工业厂房来代表它。对一个工厂而言,除了要有若干个生产车间外,还要有生产辅助用房等,例如辅助生产车间,锅炉房,水池等,这些都称为建筑物。生产厂房的空间尺度由工艺流程以及生产设备的要求所决定。”[1]

1.2工业遗产的含义

产业遗产的含义于2003年国际产业保护遗产联合会通过的《有关产业遗产的下塔吉尔》中被指出,即“工业文明的遗存,他们具有历史的,科技的,社会的,建筑的或科学的价值。这些遗存包括建筑、机械、车间、工厂、选矿和冶炼的矿厂矿区、货栈仓库、能源生产、输送和利用的场所、运输及基础设施,以及与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例如住宅、宗教和教育设施等”。[1]

在相关文献中,对工商遗产的定义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谓的工商业文化遗存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学,以及审美价值。”[1]因为目前我们所研究的是以“建筑”为核心的近现代工商业遗产,所以我们所确定本文研究的最终概念为“工商建筑遗产”。

2无锡近现代工商建筑遗产的空间形态特点

在我国各个阶段的近现代化工业建设中,都留下了一批别具特色的工商建筑遗产。每一时期的建筑都具有所处时期的时代烙印,以反映出当时的建造水平,以及那时的审美水平。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工商建筑空间形态是不同的。例如,在民国时期,当时是中国迈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初期阶段,其一系列的建筑变化,体现在具体的建筑工程中,使其建筑具有一定的民国建筑风格。大多数建筑工程的格局,由于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大多呈现出中轴对称式,大跨度空间的屋架以及柱网结构普遍的存在与当时的建筑中。其次,在建筑材料方面,逐渐以红砖红瓦以及青砖青瓦搭配使用。同时,钢铁、混凝土等现代材料也逐渐被应用到相关的建筑工程中。

民国时期的建筑活动,鼓励采用和尝试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的建筑形式。但是,当时中国处于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进程的起源时期,中国对待新的技术、材料等基本上处于照搬西方的设计理念与模式的时期。从资料上看,无锡的工业建筑在当时已经使用本土或者是当地建筑师设计的。这一时期主要用无锡人的设计来表现西方的现代建筑形式。在这一时期,建筑外观在不断转变,其原因是建筑功能的不断增大所致。处于这一时期,无锡的建筑技术水平已经有很大的改进,并且建筑处于中西合璧的建筑模式,这种改进模式也包括建筑结构技术和建筑材料的变化。

3无锡近现代工商建筑遗产的再生现状分析

3.1无锡工商建筑遗产再生所带来的价值

无锡作为江南水乡,它的建筑设计别具一格,建筑的空间适应强,分割十分灵活,而且无锡的建筑再生利用时可发挥的余地比较宽阔。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如今无锡的那些工业建筑遗产所在地已经成了重要地段,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并且所处周边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除了这些以外,工商建筑遗产从艺术角度来说,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它们以不同的结构和型态美体现了当时时期一种特殊的技术美感。

3.2无锡工商建筑遗产再生案例分析

无锡的工业建筑遗产有很多,再生的也有很多。例如,被列入无锡市第一批工业建筑遗址的北仓门蚕丝仓库旧址,在2004年,由海外归来的郑氏兄妹将崇安区北仓门37号――创建于1938年的北仓门蚕丝仓库旧址改造成现在的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它现在归属于江苏苏豪国际集团所有,它的建筑结构十分有特点,以多层砖木构成,具有一定的视觉效果。目前,它有6000平方米的室内面积,已经成为具有美术展览、艺术交流、艺术创作、艺术服务四大功能区域划分的艺术中心。同样工商建筑遗产再生的案例还有位于南长区金钩桥23号的鼎昌丝厂蚕丝仓库旧址,它是曾经的无锡第一缫丝厂,建造时间为1928年,现今为无锡银光制丝有限公司所有。目前,这栋老建筑以“郁膳房”为招牌,成为餐饮经营场所。它的建筑结构也是以多层砖木为主,极具感观效果。在对它进行改装的时候,为了保护原有的木头的结构,饭店经营者将厨房安在老房子的后面,并在包厢里都不设置洗手间,并且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先建筑的柱子。这些工业建筑遗址他们的再生状况大部分处于完好状态,并被修复使用,并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4总结

随着中国城市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部分传统工业已经开始逐渐衰退,许多工商建筑在不断地被废弃,其中也包括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建筑。但近年来,作为长三角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无锡,已经了几批近代工业遗产名录。无锡近现代工商建筑遗产的再生实践带动众多企业得以迅速发展,也为无锡打造有一定历史渊源的工商业名城和文化名城提供了一定的历史遗产保障。

参考文献:

[1]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Z].2003.

[2]张成.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建筑空间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8(29).

[3]蔡宁.沉醉在乌托邦与现实,记忆与未来之间――北京798艺术区画廊设计调研[J].中外建筑,2010(12).

[4]徐志恒.浅谈现代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的矛盾[J].现代经济信息,2009(15).

建筑工业化的含义篇2

1象征艺术的概念

象征艺术是一种纯艺术的表现形式,有的象征作品被认为很难理解,其具有抽象性,不具备一般的艺术形态以及规律。也有人认为象征艺术可以最直观的表达艺术形态,其具有美观性以及感官性,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形态。这些论述都是象征艺术的一方面,这些解释并不全面,在当今社会,信息发展越来越快,社会中有很多文化交融在一起,很多学科与艺术产生了内在联系,一些设计者通过发散思维的方式,将象征艺术加入到设计作品中,提高了设计的质量。在建筑行业中,建筑物看似与艺术关系不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设计中开始融入艺术元素,使建筑与艺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基于象征艺术的建筑设计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形式,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象征艺术中,象征性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其与具体是一种相对的概念,象征艺术可以变现出人心理的变化,可以阐明实物蕴含的文化。象征艺术可以对复杂的事物进行阐述,可以突出事物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但是在表述的过程中,可能稍显复杂,而且可能较难理解。很多象征的艺术作品是建筑设计重点研究的内容,其是一种高级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将现实与艺术美感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建筑设计的综合性发展。艺术信息是象征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其对建筑设计有着重要影响,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信息进行灵活提取。象征艺术中包含多种艺术形式以及元素,只有综合考虑设计要求,才能美化建筑形象,一定要与周围环境起到遥相呼应的效果,这样才不会使建筑显得突兀。

2象征艺术应用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建筑设计包含多种内容,其不单是建筑的外在表现形式,还蕴含着设计师的情感,蕴含着我国的历史文化,有的建筑还具有较强的纪念意义。建筑是人们居住的空间环境,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设计的类型越来越多,其艺术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将象征艺术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可以与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共鸣。在建筑设计中,采用一系列的表现和象征手法,就等于使得建筑拥有了外部的表现形式以及其内在的独特文化意义和价值,从古至今,人们经常会借助于某种特定的建筑来有效对一种情感和一种信仰加以表达和传递,如上文中所提到的西方国家对于上帝的膜拜以及中国对大地、风水的信奉等等。

象征文化是象征意义的重要的源泉,图腾对文化的代表、宗教对文化的反映、民俗对文化的表现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就间接的为我国的象征性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语言兀素。中国所特有的易经文化与传统风水理论的关系,可以借助于数、卦、图等象征等传递方式对我国的园林建筑加以影响,而这也是我国古代环境艺术中象征性设计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文化和人文背景。

伴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艺术在建筑设计工程领域也越来越重要,成为了检验建筑设计的重要指标。简单的说,在建筑设计中,艺术是指导建筑设计整体规划的基础和核心,也是衡量建筑设计水平的关键。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建筑设计的发展应该与时俱进,在提高设计技术的基础上合理运用象征艺术。要满足各方面人们对建筑设计的需求就要把象征艺术作为建筑设计的研究重点,把它作为建筑设计的核心部分。

3象征艺术设计方法在建筑创作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是在进行建筑施工之前必须做的准备工作,是建筑工程中不可忽略的一环。它要求设计师要根据工程的施工任务去规划,将工程中会发生的问题提前进行分析并制定解决措施。比如将施工过程中发生概率较大的问题做重点的提取和制定预防措施。所以建筑设计是一件预估性的工作,也是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整体规划工作。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筑设计已经成为全面系统的工作方式,它包含备料、施工组织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它可以对建筑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为建筑工程的稳定安全实施提供保障。

3.1再现性语义象征。象征表现为把事物的某一个细节、功能夸大而设计出的一种新的事物。在家具中,通过这种夸大某个细节的设计理念带来的家具,简练而又丰富,往往令使用者赞不绝口。风格派通过提炼去表达简约。风格派家具有醒目的色彩、简练的造型、精巧利落的线条和多种材质的混搭等特点。风格派的家具设计特色是点、线、面和色彩等设计元素、材料都很单一。总的说来,建筑师在设计时运用再现性语义象征的方法,通过作品一定的语义信息或符号信息来传达建筑的思想。

3.2非再现性非传统象征。在建筑历史上,运用非传统象征设计手法进行建筑创作是近现代的事,并且占了主导地位。西方现代建筑运动起源于18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到本世纪20年代走向高潮。现代建筑运动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并不那么大,先是经济基础落后,而后是政治观点的制约,严格地说,中国建筑界敞开思想了解西方现代建筑是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几乎半个世纪关于现代建筑运动在西方建筑界的争论我们了解甚少,恐怕只有少数研究西方近现代建筑史的同志才关心这些事。构成派运用立体构成、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知识进行建筑创作,重视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图效果,这种设计手法在现代建筑或后现代建筑创作中常用。

3.3建筑图中的象征艺术理论。在建筑工程领域,经过现代主义之后对象征建筑形式的认识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普及,所以在后现代建筑设计中运用较为广泛。而在研究中它对于非习惯、非传统形态的建筑设计要进行合理思考,避免在设计中出现墨守成规和缺乏活力的设计方式。

建筑工业化的含义篇3

关键词:增值税税率;建筑业;税务改革

一、一般性计税项目与简易征收项目产生的影响及应对

(一)一般计税项目具体情况

对于在建工程而言,一般计税项目可能产生的情况包括三种类型,包括:(1)已完成的部分收入,并且已然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完成相应税款缴纳时,增值税税率调整与否并不会对建筑企业造成影响;(2)对于已完成的收入或已经产生的纳税义务,未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况下,依旧存在一定的筹划空间,比如,施工单位可以与建筑单位进行协单位,对施工合同的约定条款进行修改与调整,对每月施工量的确认时间加以延缓,延缓工程款收取时间,以获得更多的时间以降低施工单位所承受的纳税压力。同时,施工单位也可以推迟纳税义务的执行时间,从而获得一定的税收优惠,享受16%的增值税,以实现有效节税;(3)截至5月1日,如果建筑单位并未执行纳税义务,则需根据调整后的16%税率进行增值税发票的开具。

(二)尚未签订合同的情况下

对于建筑相关单位而言,可将合同签订时间确定在5月1日及以前,在5月1日以后进行合同约定工作量及纳税义务的执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合法合理地实现节税。建筑行业相关单位应就合同定价问题进行充分关注与全面考量。在增值税改革的大环境下,建筑行业的税率调整,税率下降的情况下,在不调整不含税价格的情况下,企业所承担的销项税与进项税额度下降,可有效减少单位。对于建筑施工单位而言,需要充分关注销项税的具体变化情况,尽量在与供应单位进行谈判沟通时争取主动权,获取价格方面的优势。

(三)对简易计税项目的影响

如果简易计税项目合同已经签好,则由于增值税税率并未出现变化,因而建筑单位及其合作方在5月1日以前签订合同,如建筑单位及分包单位等,则并不需要就合同变更与合同内容的补充,可始终保持原本的税务工作方式。需要考虑到施工合同中所涉及的材料价格变动,各方可基于这一价格因素进行协单位与沟通,共同享有税率下降带来的税负红利[1]。

二、增值税税率调整对建筑业的影响与应对

(一)影响承接施工合同价格

合同含税总价格=不含税价格+增值税额对于原涉及17%和11%税率的业务,在2018年5月1日之前已签订的合同,在5月1日之后执行的价税会产生以下变化:(1)原本签订的施工合同中,所约定的合同价款应对是否含税进行明确标注。在增值税税率下降之后,单位的增值税税负会下降1%,增值税税率的下降,并不会影响不含税价款,但含税价款会在增值税税率变化的影响下导致总价款额度下降。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所签订合同存在价税分离的情况,因此既有合同签订时,合同价款中需对是否含税进行标注,如果分别注明是否含税的,应与对方签订补充协议,并明确标注税务政策的调整内容。在5月1日之后,进行增值税专业发票的开具,需根据其税率的具体调整情况,根据不同时段进行含税合同总价进行调整。(2)原本签订的施工合同中,约定含税价格为合同价款,含税合同总价款不变时,增值税税率原本为17%及11%,在增值税税率调整之后,增值税额度会有所下降,分别减少0.73%、0.82%,但相关不含税价款则会有所增加,增加幅度分别为0.73%、0.82%。如果增值税税率的调整幅度为1%,需结合原增值税率考虑是否位置及合同金额价款不变或对合同金额进行调减。建筑行业相关单位与其他相关合作方,如施工单位或总包单位在5月1日前完成合同签订但合同尚未完全执行的情况下,进行相关业务操作原则落实时,是尽量不对合同价格加以调减,需根据原本合同含税总价进行相关款项结算工作的开展,以实现建筑施工单位收入额的增加。

(二)影响相关业务操作原则

增值税税率原本为17%和11%,就设计相关税率的相关业务的开展,建筑供应单位及分包单位等相关单位与相关合作方如果在5月1日之前进行合同签订,但合同尚未完全执行的情况下,相关业务的开展,应尽量减少对于合同价格的调整,减少建筑相关企业业务开展的成本支出。(1)原施工合同中所包含的合同价款中,未对税价与税金就进行特别说明,且具体业务发生于5月1日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会受到一定的时间限制,影响进项金额。这种情况下,建筑施工单位可以在与相关合作方进行合作时,尽量在5月1日前完成就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当发票开具方出现工作疏漏导致发票的延迟交付、内容存在错误信息存在错漏,比如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相关内容存在错误等问题发生时,增值税无法及时或充分抵扣,这种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难免遭受一定损失,其他相关单位也需要承担连带责任[2]。5月1日以后的相关业务中,建筑施工单位的相关合作方应当进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增开,税率分别为16%、10%,以满足建筑施工单位相关款项结算工作的需求,做好业务办理工作,合作各方需基于业务内容对协议内容进行补充,对合同各方具体权责加以明确。例如存在证据或能够推断供应方在本合同业务过程中已经根据原本增值税率开展税务工作,获得税款抵扣资格并完成进项税额的抵扣工作。在5月1日以后开展的相关业务,建筑施工单位应尽量促使合同价款的降低,减少建筑施工单位的工作成本。(2)原签订合同中所约定的价款如果为含税价款,建筑施工单位可以与供应单位及分包单位等相关利益方达成一致,尽量争取相关合作方降低合同价款,减少成本支出。

(三)就新签订施工合同而言

建筑施工单位在与相关合作方进行合同签订时,如果需要重新签订合同,其合同内容涉及到原增值税税率17%和11%的合同内容,应充分考虑税率下调情况下所造成的影响。如果仅仅需要考虑税率调整因素,则可在5月1日后签订或实施合同,按照调整之后的增值税税率执行相关业务,从而实现建筑施工单位成本投入的有效降低,实现与相关合作各方的共赢。

(四)简易计税项目执行税率

对于简易计税项目而言,建筑施工单位与相关合作方所签订的合同应按照按照3%的征收率执行相关业务,而征收率并为受到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建筑施工单位及相关企业之间在确定合作关系时,并不会受到征收率的影响。对于既有项目而言,采取简易计税方法会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造成困难,则其相关业务方,如下游分包单位、供应单位等,需向建筑施工单位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具备以下注意事项:(1)如原合同中对是否包含税金或税价进行明确说明,且采用一般纳税人作为建筑供应单位时,5月1日之后,不含税金的情况下,税金减少但税价不变。(2)合同中对含税价格进行约定的情况下,发票开具的具体时间并不会对施工单位业务成本造成影响,但合同的签订以17%的增值税率为基础,在增值税率改革之后,还应考虑到单位适用税率所发生的变化,在实际谈判时将其作为重点要素,促使供应单位变更合同以减少合同价款[3]。

建筑工业化的含义篇4

论文关键词:建筑业,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开发

 

在21世纪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是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企业是否拥有别人所无法模仿的、具有独创性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并持续不断地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而作为知识和技能“承载者”的人力资源则代表了企业所拥有的专门知识、技术和能力的总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和核心。建筑企业间的竞争也离不开人力资源的竞争,因此,作为建筑业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1.建筑业人力资源开发相关概念

人力资源开发是指一个国家或组织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控制、激励、调整人的能力并将其整合到组织中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其潜能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可以说人力资源开发包含2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对人力资源充分发掘与合理利用;另一方面是指对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发展。建筑业人力资源可以定义为从事建筑业生产活动的所有人员所蕴含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具体包括3个部分:处在劳动年龄的依法从事建筑业活动的人员所具有的劳动能力;超过劳动年龄没有退休或已经退休但仍在从事建筑业活动的人员所具有的劳动能力;将来拟从事建筑业生产活动的人员所具有的劳动能力。

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可以把建筑业人力资源划分为2大类:(1)现实人力资源。处在劳动年龄的依法从事建筑业活动的人员,即现在在职的从业人员。(2)潜在人力资源。将来拟从事建筑业生产活动的人员,主要包括正在各级各类建筑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和想报考建筑类学校,将来有志并能从事建筑业工作的人员,以及将来想进入建筑业工作的其他人员,主要指从事建筑业工作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

2.建筑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1建筑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肩负着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住宅、生产性建筑、公共建筑、道路、铁路、桥梁、水利、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增大,从1978年的3.8%逐渐增长到2004年的7.0%(见表1)。

表1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年份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比重/%

3.8

4.3

4.6

4.6

6.5

6.6

6.6

6.7

建筑工业化的含义篇5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业;流转税税负;所得税税负

【中图分类号】F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6)14-0109-04

一、研究背景

“营改增”是现阶段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这项改革对于完善税制、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服务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目前,所有征收营业税的行业均已纳入“营改增”范围[1]。从已经实施“营改增”的行业来看,基本上所有的小规模纳税人税负都是下降的,但是一般纳税人的税负则有升有降。建筑业将是“营改增”的下一个工作重点。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建筑业税金与利润比为1:1,而我国工业企业平均水平是1:2左右;建筑行业平均毛利率为10%左右,可见建筑业属于微利且税负较重的行业。目前建筑业营业税采用按工程价款乘以比例税率的计算办法计征,这种征收方法计算简便,涉税风险低,改征增值税后,建筑业税款计算、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等涉税业务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因此,研究该行业“营改增”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2]。

二、建筑行业“营改增”的意义

(一)解决建筑行业“营改增”重复征税问题

2016年5月之前建筑行业的主税种是营业税,建筑业也是我国第二产业中唯一一个征收营业税的行业。在这种税制下存在重复征税问题,最末端的分包人是按照营业额全额计征营业税的,而生产所用的外购建筑设备和建筑材料所负担的增值税无法抵扣,这样就中断了增值税抵扣链条,建筑行业成了设备和材料增值税的最终承担者,加大了企业成本,加重了企业负担。但是理论上“营改增”会解决建筑行业重复征税问题,根据增值税“税收中性”的原理,将增值税税负向下游环节转嫁,从而减轻建筑企业税负,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二)规范建筑行业流转税的征收管理

随着经济发展,大型建筑行业越来越多地采用多元化经营模式,混合销售和兼营非常普遍,使得营业税和增值税征收范围的边界难以明确,对货劳税的征收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实施“营改增”后,将规范建筑行业货劳税的征收管理[3]。

综上,建筑行业“营改增”势在必行,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我国增值税征收实行的是“以票控税”,同时建筑行业成本构成有其特殊性,建筑行业“营改增”的顶层设计未必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有必要采用案例研究来检验“营改增”对建筑业税负的切实影响,以期实现该行业在“营改增”过程中的顺利过渡。

三、例析“营改增”对建筑业税负影响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1668,以下简称中国建筑)是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以建筑工程施工、安装和咨询等为主业的大型国有控股公司。本文以中国建筑为例,根据其2014年度财务报告,测算营业收入需要缴纳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参考工程造价相关数据,测算不同成本项目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进而以销项税和进项税之差来测算本年度要缴纳的增值税,将测算出的增值税与企业2014年度实际发生的营业税对比,用两者之差再加上附加税的影响来测算“营改增”后流转税的变化,然后再估算企业所得税的变化,最后汇总得出“营改增”对建筑企业总体税负的影响。

(一)“营改增”后销项税测算

“营改增”后对增值税进行测算,先要确定增值税销项税。由于在“营改增”之前销售收入是含税的,因此应将营业收入换算成不含税收入,不含增值税收入=含增值税收入/(1+增值税税率)。2014年中国建筑营业收入及增值税销项税测算如表1所示。

(二)“营改增”后增值税进项税测算

与报表中的营业收入一样,营业成本也是含税成本,也需要换算成不含增值税的成本。不含增值税成本=含增值税成本/(1+增值税税率)。由于建筑行业成本构成情况较为复杂,为了准确地测算增值税进项税,需要对建筑成本进行分析。

1.营业成本构成分析

建筑行业的营业成本即为工程成本,工程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人、料、机”,其中人工费、机械费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扣,可以抵扣的只有材料费[4]。本文根据北京住建局官网、中国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网、深圳市建设工程造价网三个网站提供的信息,各选取三个项目进行统计,并进行平均,最终得出本文测算进项税时采用的人、料、机比例为15.06%、62.69%和7.14%。

2.材料成本构成分析(表2)

建筑行业的材料成本主要包括钢材、混凝土、砌块和其他装饰装修用材料,其中钢材等适用17%的增值税税率,而根据财税〔2014〕57号文件[5],混凝土、砌块等部分建材适用3%的征收率。本文根据上述项目的造价信息,估算材料费用中有65%可以取得税率为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有35%可以取得税率为3%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三)“营改增”后税负变化

1.流转税税负变化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2014年度中国建筑应纳增值税=7909747-4923420=2986327(万元)

而根据中国建筑2014年报表资料,2014年该公司共交纳营业税为2122198万元,因此,预计“营改增”后交纳的增值税比之前交纳的营业税增加了864129万元,在考虑了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影响后,预计流转税共增加950542万元,增加幅度为40.48%。

2.所得税税负变化分析

在实施“营改增”后,由于收入、成本均由含税的变为不含税的,同时由于营业税是价内税,而增值税是价外税,因此营业税金及附加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利润总额和所得税。具体分析见表3。

假定不考虑其他项目的变动,从表3中看出,“营改增”使利润总额下降950542万元,假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是25%,则可以使所得税费用减少237636万元。结合前述流转税变化的影响,“营改增”总体使企业税负增加,预计增加额为712906万元。

四、建筑行业“营改增”后税负变化原因分析

从上述对中国建筑“营改增”后税负变化的分析得出,“营改增”会使企业流转税大幅增加,但同时也会降低企业的所得税。中国建筑作为上市公司,其收入构成、成本构成、毛利率等与其他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建筑企业应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分析“营改增”后税负变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一)流转税税负变动分析

“营改增”之前:应交营业税=含税营业收入×适用的营业税税率(1)

“营改增”之后:应交增值税=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值税进项税额

=含税营业收入×适用的增值税销项税税率/(1+适用的增值税销项税税率)-∑含税营业成本×可抵扣成本比例×材料比例×适用的增值税进项税税率/(1+适用的增值税进项税税率)(2)

其中,含税营业成本=含税营业收入×(1-毛利率)(3)

因此,“营改增”之后流转税税负变动=(应交增值税-应交营业税)×(1+7%+3%)

=含税营业收入×[适用的增值税销项税税率/(1+适用的增值税销项税税率)-∑(1-毛利率)×可抵扣成本比例×材料比例×适用的增值税进项税税率/(1+适用的增值税进项税税率)-适用的营业税税率]×1.1(4)

从上述推导中看出,“营改增”之后流转税是增还是减,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适用的增值税销项税税率、毛利率、可抵扣成本比例、各项适用不同增值税进项税税率的材料比例、适用的增值税进项税税率、原适用的营业税税率[6]。在税率法定的条件下,税负变动主要由毛利率、可抵扣成本比例和适用不同增值税进项税税率的材料比例三个因素决定。毛利率越高,税负增加也越多。根据中国建筑2014年年报,该公司总体毛利率是12.58%,在建筑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建筑行业营业成本的构成大致一样,即可抵扣成本比例一样;而在材料费用中,钢材、混凝土等适用不同增值税税率的材料比重在不同的建筑公司比例基本一致,因此可以预期毛利率较低的建筑公司特别是那些中小型建筑公司流转税增长幅度没有中国建筑流转税增长幅度大。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个结论的前提是所有材料都能取得合法合规的进项税抵扣凭证且不考虑不动产抵扣问题。

(二)企业所得税税负变动分析

不考虑其他费用变化,“营改增”之后应纳税所得额变动=营业收入变动-营业成本变动-营业税金及附加变动(5)

其中,营业收入变动=不含税营业收入-含税营业收入(6)

营业成本变动=不含税营业成本-含税营业成本(7)

营业税金及附加变动=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变动-“营改增”前交纳的营业税(8)

(三)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税负变动关系分析

当建筑行业增值税销项税税率为11%,假定可抵扣成本占营业成本的比例为62.69%,可抵扣成本中有65%可以取得税率为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有35%可以取得税率为3%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根据公式(4),流转税税负变动=含税营业收入×[6.91%-(1-毛利率)×6.56%]×1.1

根据公式(5)、(6)、(7)、(8):

应纳税所得额变动=含税营业收入×[6.91%-(1-毛利率)×6.56%]×1.1

综上可见,在“营改增”后,流转税的变动与所得税的变动成反向关系,而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流转税税负变动额等于应纳税所得额变动额。如果企业当年盈利,假定适用所得税税率是25%,流转税每增加100元,则所得税会相应地减少25元,而企业总体税负会增加75元,即“营改增”后流转税上升幅度远大于所得税下降幅度,企业整体税负增加较多。因此,“营改增”后税负的变动最终还是由流转税的变动决定的。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财税〔2015〕99号文件,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在30万元以内的小微企业减半征收所得税,这就意味着这类小微企业实际的所得税税率是10%,那么“营改增”后对这类企业流转税每增加100元,所得税只能减少10元,相对税负增加更多。

五、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中国建筑案例分析,可以看出“营改增”会使建筑企业流转税税负大幅上升,而所得税税负相对流转税税负只是小幅下降,因此建筑企业“营改增”后税负变动的关键在于增值税的变动。结合上述分析,为把改革后的流转税变动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以保证“营改增”的顺利实施,本文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整合纳税主体,实行汇总缴纳增值税制度

为了减少建筑企业改革后税负波动和平衡地方利益,对于异地劳务,可以先按一定比例在劳务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预交增值税,总机构在汇总各项目部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后扣除各项目部预交的增值税,再汇总申报缴纳增值税。

(二)加强供应链管理,保证购进项目能够充分抵扣

建筑行业材料比重较大,一般都在60%以上。但是,由于建筑行业施工地点分散以及出于降低成本考虑,造成材料供应管理不规范,很多建筑材料都是从施工地个人手里取得,无法得到增值税抵扣凭证。在“营改增”后,建筑行业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增值税抵扣意识,加强供应链管理,从招投标标价到签订采购合同的全过程都要考虑到增值税抵扣问题。首先,在选择材料供应商时,要优先考虑具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企业,也可将此作为招标必备条件之一;其次,要将提供增值税发票明确写进合同里;最后,为了及时抵扣,减轻企业现金流的压力,还要对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票时间及送达时间作出约定。

(三)提高建筑企业财务核算工作水平,转变纳税思维

由于营业税与增值税的征收管理制度差别很大,为实现建筑企业“营改增”的顺利过渡,建筑企业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国家关于建筑业“营改增”的相关法规、文件,了解、学习增值税税制、发票、申报等相关知识。由于建筑行业施工地点较为分散,客观上加大了财务核算的难度,而且建筑行业普遍结算周期较长,往往是在工程完工一段时间以后才能取得发票,这也使得财务核算滞后。再者,营业税计算简便,征收管理远不如增值税复杂,使得一些建筑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建筑企业对财务核算工作不重视,存在账务混乱、不全甚至不建账的问题。在“营改增”后,建筑企业必须加强财务核算工作,才能准确计算税金,减少涉税风险。

(四)通过虚拟扣税和存量固定资产扣税,扩大建筑企业“营改增”抵扣范围

建筑业增值税税负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进项税抵扣的范围,笔者认为建筑业进项抵扣应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部分支出可考虑实行虚拟抵扣,对于建筑企业部分占比较大但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成本如利息支出、无法收回的保证金支出,即使没有取得进项票,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批后,也应获得进项抵扣。二是存量固定资产进项税应可以抵扣。过去的十年建筑行业发展很快,建筑企业购置了大量的施工机械设备,由于我国增值税抵扣实施的是“购进扣税法”,因此这部分存量固定资产按目前政策无法抵扣,这样势必加大了建筑企业税负。考虑到2009年1月1日开始我国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因此可以将2009年以后购入的固定资产按税法规定计算的折旧额乘以购进时增值税税率来计算确定每年可以抵扣的存量固定资产进项税,这样可以平滑“营改增”后建筑企业税负变动。

按照目前已经出台的政策,对于建筑企业“营改增”后税负上升是必然的,企业只有加强内部管理,做好税务筹划工作,才能更好地应对改革。而相关部门在制定“营改增”政策时,也要考虑企业的实际承受能力,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以帮助建筑企业在“营改增”中顺利过渡。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a].财税〔2016〕36号,2016.

[2]姜明耀.增值税“扩围”改革对行业税负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2):11-16.

[3]吴丹彤,李学东,丁建伟.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企业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2(8):111-113.

[4]詹敏.营改增对施工企业税负的影响与建议[J].会计之友,2014(2):99-102.

建筑工业化的含义篇6

【关键词】晋商民居建筑装饰文化

文化究竟是什么?周一良教授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对其做了狭义、广义和深义三个层次的阐释。概括来说,文化包含一个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创造的精神的、物质的全部成就。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互为依托,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载体,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的反映。今天,我们在学习或继承前人创造的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务必要考究它包含的精神文化诉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

晋商民居建筑是我国北方民居建筑中的宝贵文化遗产。山西保存较完整且具有代表性的晋商民居(以灵石县的王家大院、祁县的乔家大院、太谷县的曹家大院、榆次县的常家大院等为代表)以其宏大的建筑规模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成为今天我们研究晋商文化的重要依据。通过这些民居建筑我们可以遥想晋商昔日汇通天下的繁华景象,并且还能从这些晋商民居大院的建筑装饰中找到晋商思想文化的写照。这些融入到建筑装饰中的晋商文化是我们学习、传承和创新建筑装饰的基础。

一、晋商民居建筑装饰的繁缛豪华反映了晋商雄厚的经济实力

晋商大院从外观上看是一派青砖灰瓦的古朴厚重景象,但是从院内看却是另一番石雕木刻的繁缛豪华景象。晋商大院里的建筑装饰很好地协调了青砖灰瓦的沉闷与单调,让建筑变得生动而有观赏性。晋商大院的建筑装饰充分运用了木雕、砖雕、石雕等传统精湛工艺。“三雕”装饰遍及晋商大院建筑装饰的重要部位,从门脸、影壁、门户、窗棂、墀头、屋檐、屋脊、烟囱到勾栏、梁枋、雀替、挂落、匾额、垂柱,再到抱鼓石、门砧石、础石等。这些装饰构件与建筑主体相得益彰,并且处处表现出繁缛豪华。

晋商大院繁缛豪华的建筑装饰源于晋商昭示雄厚经济实力的诉求。明朝中期随着商业资本萌芽的出现,晋商利用山西特有的煤炭、食盐等资源,以及地处蒙古草原与中原、江南之间的地理优势快速发展。至清朝,晋商依靠汇通天下的票号称雄商界,最终成为富甲天下的商帮。随着财富的大量积累,晋商在传统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变得重要而又特殊。晋商虽然不比封建王公贵族地位显赫,但是富甲一方。他们在尊崇封建政治礼制、融入社会风俗的同时,迫切需要昭示自己重要的经济地位。

20世纪30年代,梁思成在论著《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中对晋商的描述是“富户均经商别省,发财后回来筑舍显耀宗族”。从中可以看出,晋商民居建设的目的不仅仅是居住,更重要的是要昭示其经济地位,而且是在全国范围内经济实力的昭示。这种昭示使民居建筑改变了其实用性的本质,而变成显示财力和地位的重要物质载体,繁缛豪华的建筑装饰成为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

二、晋商民居建筑装饰题材的通俗质朴诉说了晋商多元的社会民俗

晋商大院中的建筑装饰虽然材质考究、工艺精湛,但是建筑装饰的题材都通俗质朴。这些题材包含了晋商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其让这些冷灰色调的砖瓦建筑变得更加亲近怡人了。无论是表现文人雅趣的“岁寒三友”,还是体现礼制教化的“桃园结义”“二十四孝”,以及表现荣华富贵的“喜禄封侯”,都通俗易懂、一目了然。这些喜闻乐见的建筑装饰形式表现了山西自古以来深厚的社会民俗民风。这些通俗质朴的题材包含着对封建礼制中人伦孝悌的尊崇,也有对皇天后土中神灵的崇拜,还有对生死轮回中荣华富贵的希冀。

在这些浸润着中国古代儒、道、佛等诸家文化影响的传统风俗基础上,晋商还孕育出了具有商业文化气息的独特货殖文化。以血缘和道德为基础形成的风俗文化始终将“子孙相继,祭祀不辍”的追求贯穿于晋商商业活动的始终。在这种文化价值取向的指引下,形成了民谣中“山西人大褥套,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的普遍现象。这也是晋商大院建筑装饰出现的重要文化基础。

晋商在经济交往的过程中还逐渐融合了异地多种文化思想,创造出了晋地与全国各地文化特色相融合的多元民俗文化。这也使得晋商民居建筑的装饰形式上呈现出各地建筑装饰之长的特点。明清时期晋商民居建筑装饰与皖、浙、闽、粤各地的优秀富商民居建筑装饰的材质、形式、色彩、题材上都出现了风俗文化融合的倾向。

三、晋商民居建筑装饰的严谨克制表明了晋商基本的政治态度

晋商大院是由多套院落组合而成的,虽然占地面积很大,房屋数量很多,但是在形制上依然遵循四合院或三合院的基本民居形式建造。建筑装饰上虽然不乏精美的雕刻和彩绘,但是建筑装饰中被大量应用的砖雕、木刻、石雕大多保持原材原色的状态。这种晋商民居建筑装饰中的严谨克制表明了晋商对封建政治礼制的尊崇。

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一统天下,封建政治礼制尊崇皇权至上,尊卑有序,等级明确。民居建筑的等级也有明确的规制,据《明史・舆服志》载:“庶民庐舍,洪武二十六年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色彩。”但是晋商大院的青灰色砖瓦和棕灰色梁柱之间不乏精美的彩绘和斗拱。这些许的僭越却是晋商由富及贵文化思想的最好见证,表现了晋商谋求自身政治地位的标准。

在封建社会中,历来就有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晋商巨贾虽然富有,但是如果没有品级,其住所也只能按照庶民的标准建造。于是晋商在建房置地不弃力耕的同时,尊学重道儒贾并举。通过读书入仕,再靠官商结合来壮大自己的家族势力,并以此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清王朝时期,晋商在“勤王”的过程中抓住机遇迅速壮大,尤其是在清王朝统一中国的历次战争中都屡立奇功。于是,我们就不难理解晋商大院建筑中因为晋商与封建政治势力的结托关系而出现的御赐官赠匾额和精妙绝伦的雕饰彩绘了。

总之,晋商民居的建筑装饰是晋商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记录了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晋商文化的方方面面。在建筑装饰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在借鉴和学习传统建筑装饰时务必要考究其蕴含的文化含义,而不能在“伪文化”的外衣下一味机械复制、堆砌建筑装饰符号。

参考文献:

[1]周一良.中外文化交流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

[2]朱向东.晋商民居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建筑工业化的含义篇7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重生

中图分类号:tn4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a)-0229-01

天津是一个有悠久工业历史沉淀的城市,在近代一度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传统产业的转型,越来越多的旧工业建筑被闲置了,本文将从国内外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案例对天津旧工业建筑的重生做一个论述,为以后天津其他旧工业建筑转型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1国内外旧工业建筑改造性再利用

在美国和欧洲以及中国其他城市,有很多改造废弃工业建筑的成功例子。模式有两种:功能转换和创意提升。在这些工业发达国家,许多工业化时代的厂房都失去了其原有的生产功能,面临着急需被注入新鲜的商业及文化艺术血液,赋以新的生命含义,使其变成新兴的第三产业或者创意产业。

例如,欧洲传统重工业区—— 德国鲁尔工业区就经历了这样的兴衰和重生。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大批的设计、艺术等人士聚集在此,他们没有摧毁原有建筑,而是将大片衰落的产业基地保存,使其变成了魅力无穷的创意产业、公共休闲场所,工业废区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功能。德国鲁尔工业区整体性改造和开发将这个破败的工业区神奇地转变成了全新概念的现代生活空间,为世界各国树立了杰出典范,提供了成功的宝贵经验。

再如中国上海的皮带机械厂,深圳的华侨城东部工业区等等,这些大量产业类建筑,因为有着特定的使用空间和坚固性等特点,经过了功能转换再生模式的创新改造,同样获得了重生。

2天津纺织机械厂改造

天津纺织机械厂始建于1946年7月,是我国最早研制和生产棉纺粗纱机、络筒机的大型骨干企业。在20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为天津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随着天津市工业布局调整,纺织工业东移,现有大部分厂房被闲置。2011年初,经河北区政府批准,纺织机械厂房以整体租赁闲置资源的形式发展新产业,这就意味着这片荒凉之地又开始要焕发新的活力了。

2.1 功能转换

闲置多年的老厂房之前失去了效益价值,成为了纺机的“累赘”,也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这次以“低碳环保”为主题的产业园改造主要分示范区、交易展示区、孵化研发区三个功能区域。同时,园区将建筑节能、绿色产业等作为园区的主要产业方向,以此对低碳产业提供合理产业支撑。同样的厂房,不同的产业结构,不同的经济效益,通过功能的成功转换,这些都达到了。

2.2 创意提升

创意建立在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新兴的社会需求上,创意产业是创造富有意义的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其价值体现在创造知识型资本,所以它的产业形态和活动方式,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产业。绿领产业园本着“环保,节能,低碳”原则,引入了中国绿色照明教育示范基地、新奥能源中心等多家创意企业入驻园区,创意产业取代了传统的仓储和加工业。

创意产业同时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一方面,以独立的产业形态存在,并逐渐成为主导产业;另一方面,通过产业渗透的方式对传统产业加以改造。改造后的绿领产业园,产业结构、从业人员、产值税收的层级均得以提升,截止2011年底园区累计新增注册额2.36亿元,新增投资额8000万元,新增税收额1300万元,真正意义上提升了经济增长,实现了传统产业向创意产业的成功转型。

2.3 创意产业园诞生的主要优点

(1)创意产品呈现智能化、个性化特点。创意产业以创造力、个人智能、独特技能为要素,以文化产品为载体,消费动机从满足日常各种需求转向对生活的体验。创意产品的文化差异性,对创造高附加值的贡献,远远超过产品质量的贡献,甚至呈现边际收益递增的趋向。

改造后的产业园包含建筑节能、绿色照明、工业减排、生态家居、绿色能源等多家知名企业,他们从不同生活需求方面满足了人们对生活的体验,同时带动产业链的聚合,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产业共生环境。

(2)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不仅因为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类型,更重要的是创意—— 艺术化的创新,作为生产要素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产业园区的宗旨是不仅要给企业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场地,办公、通讯与网络等共享设施,还要提供政策、融资、法律和企业文化等多种创意服务,降低企业的风险和运营成本,谋划多元方式,帮助企业把专利、发明、创意形成商品进入市场,扩大盈利。

(3)创意产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在创意产业的艺术活动中不仅包含着艺术策划、投资、生产等一系列的经济活动,而且还包含中间环节。由此看出创意产业是关联度很强的产业形态,可以提供大量的、崭新的就业机会。仅到去年底,已经有69家企业,1200人入驻产业园。

(4)创意产业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创意产业对产业结构的升级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独立的产业形态存在,并逐渐成为主导产业;另一方面,是通过产业渗透的方式对传统产业加以改造,以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的形式拉长产业的生命周期,从而拉长了产业的价值链。

3结语

天津纺织机械厂的重生标志着天津旧工业建筑的又一次创意成功转型。近年来由于城市整体发展速度加快,城市旧工业建筑与城市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人们对工业遗产重视程度逐渐提高,旧工业建筑的重生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从以上各个旧工业建筑的成功转型,结合天津近年来产业园的创意重生,可见天津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模式已日益成熟,他们的成功转型增强了城市历史厚重感,传承了城市历史文脉,对天津日后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金为,周保卫.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新进展[J].工业建筑,2008(8).

[2]李利,秦柯.产业类旧建筑再利用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19).

建筑工业化的含义篇8

建筑技术经济,主要反映在建筑工程从立项到竣工后的运营和维护物业中,它包含有三个阶段的投资,立项准备阶段的投资,即前期准备费用,称之为第一阶段投资。设计文件完成,进入施工实施阶段的投资,即为施工备料,设备,建造人工费用,称之为第二阶段投资,这两个阶段投资完成,就基本完成了建筑工程从立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全过程。作为建筑工程,此时也就完成了固定资产投资,经过建筑技术经济投资决算,形成固定资产,建筑工程便进入保值增值期。怎样运营保值增值?投资者必须将建筑工程投入市场或自用,进行物业平等交换,才能产生投资增益。平等交换的物业必然发生物业成本,它还含有建筑工程运营和维修成本。物业成本的投资,有建筑工程使用年限;建筑设计者专业水平;施工质量;运营者经营思维四个活要素组成,产生一个不确定的投入产出数额。所以,物业成本,也是与建筑设计息息相关的投资,称之为第三阶段投资。这一﹑二﹑三阶段投资总和(a)去比较建筑工程使用年限(n)内的收益(B),即用a去除n·B得到n·B/a≥K,这个K,才是投资权衡的核心,当a≥n·B,投资报警,当a

作为投资者,权衡核心价值时,权衡范围有国家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环境的,还有军事的。作为政府投资,权衡投资直接目的,不一定追求投资收益短期回报率,而是权衡国家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军事各方面潜在的或长期的公益性收益回报。作为商业投资,资源由市场配置,营利性收益回报,要追求投资利润最大化,迂此,国家应有明确的监管政策,以制约商业投资追求利润最大化,对国家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军事的负面影响,或潜在的破坏性。虽然政府投资有明确的公共收益和对公民社会的责任,但要量力而行,均衡投资,更要坚决制约浸争民利。凡与民争利的政府,都不是人民的好政府。所以商业投资不能政府化,政府投资不能商业化,否则将失去公权,伤失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

作为建筑设计者,在建筑设计中是为投资目的服务的,也是为国家,为投资者提供权衡核心价值的蓝图文件。符合“实用,经济,适当注意美观”的建筑工程,就算尽了建筑设计者的责任。因此,精心设计,不仅要科学实用,更要把投资总和(a)降到最小,而收益拓展到最大,才是最经济的建筑工程。令人痛心的事,当前建筑设计界,在贯彻这个重大方针上存在缺失。举例说明,建筑专业,1958年,当时西安建筑工程平均造价,每平方米已70元,西北建筑设计院方山寿总建筑师主持设计的西安火车站﹑解放饭店﹑和平门外胜利饭店设计预算,每平方米造价只有38元,一直运营至今已五十年,现今建筑设计,媒体报道,则以投资巨大为新闻导向。建筑方案审视,也以标新立异,洋、怪、畸为看点,很少有“专家”在审议方案中,谈到潜在的技术经济问题,特别是第三阶段投资已无人过问,北京国家大剧院,国家体育馆在这第三阶段投资为无底洞,以引陕西人自豪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同样存在着物业投资问题。结构设计方面,现今很少单位进行专业的力学方案讨论,有的单位含钢量和水泥用量,高得吓人,有的含钢量每平方米超过140公斤,还吹嘘自己的工程牢固,在西安自强西路有一栋建筑,为招揽生意,在大街上拉横幅标语,其每平方米含钢量为130公斤,同期由西安晨光设计研究院设计的陕西省歌舞剧院1万平方米,25层的住宅建筑,含钢量每平方米为79.95公斤,工程造价,每平方米只有1100元。建筑设备公用工程,一栋一套设备,数不胜数,如果打破界限,小区或区域共用,采用集成设计,每平方米造价可降低百分之二十左右。西安某大学新校区电气负荷设计容量,五十年也用不完,两座110KV变配电站,只有一座运行,整个校区很多设备闲置。大马拉小车,运营,维护中的物业成本浪费之大,令人心惊。这就是无视建筑设计中的技术经济问题造成的后果,有一付对联戏称:“高楼大厦平地起经济发展,金砖玉瓦垒成浪费惊人”,横批是“没人本化”。

长期以来,中国是单位负责体制,没有问责,从事设计的各专业,如建筑,结构,水,暖,电,总平面都依靠建筑技术经济专业,建筑师也好,设备师也罢,在设计中各自追求本专业技术性能,对建筑技术经济了解甚少。改革开放以来,建筑方案比赛年年办,从来没有建筑技术经济比赛,审查设计单位的概算,也只有以各地定额死数据对照,建筑技术与建筑经济脱节了,甚致对立了,还有一个怪现象,投资者拼命压低设计费,设计者被迫炒大锅菜,大锅菜浪费无人追究,超低设计费,投资者暗喜,工程造价越高。他们反而更高兴,因为政府投资讲究投资量得益。商业投资毛利润及税费按投资量比例加成。令人哭笑不得。最近很多建筑设计单位已撤消了建筑技术经济专业人员编制。迂到要概预算的工程,临时求援解决。国家住宅及城乡建设部在设计单位入市门槛标准中也取消了建筑技术经济专业人员编制,令人费解?这是笔者为全面准确地贯彻建筑工程“实用,经济,适当注意美观”方针,呼喊建筑设计中消失的技术经济而奋作。

建筑工业化的含义篇9

关键词:广场设计;纪念性;融合

城市化的进程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城市规划者们对于城市的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基本功能的划分,而是划出大块的空地,给城市曾经的过往留下驻足的空间――纪念性城市广场。它在某种意义上象征了一个城市的文脉、形象以及城市所包含的内在修养,用自身的形象述说城市的历史,其设计理念及要求区别于普通的城市广场。其作为城市规划中重要的一部分,给城市带来的不仅是活力,更是一个城市特有的文化与根基。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建筑业发展迅猛,使得建筑空间及形式发生重大变化。曾经的城市建筑面貌及城市肌理破坏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快餐式”的现代建筑形式,同时,城市中心环境的寸土寸金,使得城市用地与广场之间的关系愈发“尴尬”。这种类似于商品的标准化设计,使得其背后的“纪念性”与周围环境产生相悖的“反融合”关系。

1.纪念性广场的意义

“纪念性广场”单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人们利用特定的元素怀念某些特殊的人或者事物的一个公共陛场所。“纪念”是一种自发性的行为,其精神内涵与文化发展是城市进步的源泉之一,它的存在使得人们对于这一行为有了一个特定的空间环境。随着时代的进步,纪念性广场的设计也在不断创新,其形式逐渐向综合性、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变革,以适应当前文化下的城市需要,为城市的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意义大概包含以下3种:(1)为市民提供娱乐休闲空间,纪念性广场既满足了空间需求,又加强了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家庭之间的户外互动。同时,其独特的空间环境设计手法满足了人们对于艺术审美的要求,使得广场本身具备一种空间的和谐之美。(2)在具备艺术感之余,纪念陛广场又具备独特的精神气质,为城市居民带来更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唤起人们对于往事的情感及共鸣,达到陶冶性情、放松身心的目的。(3)好的城市纪念广场因其独特的背景文化可以使其融入城市背景中,为城市起到宣传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吸引游客达到促进经济作用,其地标性意义可以使之成为城市名片,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2.纪念性广场与周边环境互融性的含义

纪念性广场与周围环境的互融性有2层意义:一是在物质方面,纪念性广场与周围的建筑、交通、环境等具体到每一种设计元素的相互包容;二是精神层面,纪念性广场与周围环境在功能、文化或者历史层面的融入。这2个层面都包含城市建设者对于广场本身与周围环境追求彼此互生、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3.纪念性广场与周边环境互融性实例――郑州二七广场

3.1二七广场项目背景

二七广场位于郑州市中心商业繁华区,毗邻郑州火车站,周围百货及商业店面繁多,其标志性建筑二七纪念塔坐落于二七广场中心,是为了纪念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建,被列为重点保护文物。

3.2二七广场与周围环境互融性缺失分析

3.2.1核心地位的丧失。二七广场曾经作为郑州核心的地区,包含了多数的大型商场,从20世纪开始,逐渐成为繁华的中心。但随着新城的发展以及市级中心的东移,二七广场在郑州的“核心地位”逐渐没落,加之周围环境常年拥挤,使得周围的环境以及交通呈现出杂乱的无序感。

3.2.2其标志性纪念广场作用的逐渐削弱。二七广场是郑州最具标志性的纪念地,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革命历史。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城市扩张的不断加剧,二七广场以及其二七纪念塔已经被周围不断高涨的建筑物和放射状交通网所包围,周围密集的商业建筑群和繁复的交通道路体系使得二七广场丧失了标志性地位。虽然城市的发展无法忽视建筑及交通的增长,但是纪念广场应该有自己多踊的包容性,使其能够较好地融入相关的环境场所。二七广场与附近商业的内在联系过于单薄,使得其广场功能大大弱化,这就需要思考如何处理广场与周边之间的联系,重塑其核心地位。

3.2.3纪念性与商业性共存。纪念性和商业性在二七广场都具有深厚底蕴,二七塔已然成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而郑州则为全国的交通枢纽。由于商业竞争的加剧,使得人们在追随经济脚步的同时,忘记了广场本身存在的目的。同时,由于周围商业建筑高度的增加对二七塔造成巨大干扰,使其在商业建筑冲击下显得十分单薄,而周边的交通环境也极大地弱化了广场功能。

建筑工业化的含义篇10

关键词: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特性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风格因受不同时代的政治、社会、经济、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等的制约以及建筑设计思想、观点、和艺术素养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关于“现代建筑”字义上最流行的概念之一,就是它意味着战胜复古主义,或者换句话说,战胜“先前模仿过去风格”的做法。

1现代主义风格概述1.1. 含义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思想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1.2发展过程

从时间上来说,现代主义建筑主要是在20世纪发展起来的,但如果从思想渊源来看,应该说早在19世纪就已经有这种思潮的孕育了。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及其建筑的形成与发展可以说经历了荫芽、发展、高潮三个历史阶段。萌芽:在欧洲,探求新建筑的运动最早可追溯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德国著名建筑师辛克尔原来热心于希腊复兴式建筑,由于处于资本主义大工业急剧发展的年代,他为寻求新建筑的萌芽,曾多次出国考察。辛克尔认为一味模仿古典是不够的,新的时代需求新的建筑形式,古典的形式是属于古典时代的,因此,他认为在建筑和建筑思想上应该有一个本质的改革,以新的形式来满足新的时代需求。法国建筑家理论家科萨·达利和德国建筑家戈特弗里德·萨姆帕尔在19世纪中期也提出类似的看法,认为建筑形式和建筑思想应该出现改革,以新的形式和方法来体现新的时代特征。发展:在欧美真正在创新运动中有较大影响的则是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芝加哥学派等。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工艺美术运动”遵循拉斯金的理论,主张在设计上回溯到中世纪的传统,主张设计的真实诚挚、形式与功能的统一,设计装饰上从自然形态中吸取营养。代表人物莫里斯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奠基人,其探索重点恰恰是要取消工业化造成的恶果,是要否定现代设计赖以依存的中心――工业化和机械化生产,目的是通过中世纪的、哥特的、自然主义的三个来源,来挽救在工业化咄咄逼人、装饰风格横行霸道的时刻的设计精神。到了世纪之交,工艺美术运动变成一个主要的设计风格影响因素,促使欧洲的另外一场设计运动――“新艺术运动”的产生,直接影响了建筑形式的改变。其目的是想解决建筑和工艺品的艺术风格问题。反对历史的样式,想创造一种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其装饰主题是模仿自然界生长繁茂的草木形状的曲线,凡是墙面、家具、栏杆及窗棂等装饰莫不如此。由于铁便于制作各种曲线,因此装饰中大量运用铁构件。虽然仅流行一时,它仍是现代建筑简化与净化过程中的步骤之一。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芝加哥学派以高层建筑得名,它在工程技术上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在建筑造型上趋向简洁与创造独特的风格,明确反映了为适应工业时代的形式。其代表之一沙利文是现代建筑的重要先驱,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为功能主义的建筑设计思想开辟了道路。其功能的含义包括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本身的表现、建筑形式的象征等。沙利文对于建筑与整个大环境的协调要求是走在时代前面的。1907年成立的德意志制造联盟以贝伦斯为代表,支持建筑的新思潮,主张在建筑设计上创新,使功能、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并满足当时社会的要求;大力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和承认现代工业。其作品――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被西方称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高潮:比较早提出现代主义设计和建筑基本思想的包括奥地利人阿道夫·路斯、亨利·凡德·费尔迪和彼得·贝伦斯等人,在以上这几位现代建筑先驱的思想影响下,年轻一代的建筑家开始成熟起来,出现了真正完成了现代主义建筑体系和思想体系的大师――其中最具有世界影响意义的德国设计家、教育家格罗庇乌斯、密斯、瑞士建筑家、理论家勒·柯布西耶和芬兰建筑大师阿尔托,加上美国的赖特,他们五位大师组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设计和设计教育力量,通过建筑实践和教育实践,冲破了禁锢人们思想数千年之久的传统建筑、传统设计和传统美术教育体系,建立了崭新的体系,新建筑思想、新建筑原则、新建筑教育体系终于得到确立。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使现代主义成为国际建筑的标准风格,成为设计上的国际主义风格,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建筑面貌,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城市面貌,改变了都市天际线的形式,影响迄今依然非常有力。

2现现代主义风格特点

在材料本身的质感、结构所创造出具有形体感和空间意识表现的技术上,这也是现代主义建筑很注重的方向。艺术表现注重于建筑造型的面和体的表现,这一部分崇尚形式及结构的美是跳出简化建筑外观造型。因此可以说现代主义建筑是根据技术、材料与艺术相结合的精神产生。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与技术包含应同工业化时代条件相互的配合应用,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的革新,摆脱历史建筑样式的紧箍咒放手创造新形式。

现代主义风格有如下特点:重视建筑的居住功能,以功能为设计的出发点;注重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强调材料特性与建筑结构的特性相适应,并通过设计使其更好发挥;突出建筑设计的经济原则,以最低的开支达到最大程度的满足性;强调要废弃建筑表面的外加装饰;在具体设计上,空间的考虑最重要,设计应从平面的画面式设计转向立体空间的雕塑式设计上来;建筑设计的基础是逻辑性、科学性,而不是视觉美的装饰性。现代主义风格体现在住宅上有着几何线条修饰,色彩明快跳跃,外立面简洁流畅,以波浪、架廊式挑板或装饰线、块等异型屋顶为特征,立面立体层次感较强,外飘窗台外挑阳台或内置阳台,合理运用色块色带处理,给人简洁、质朴,返朴归真的感受。

3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现代建筑在新的技术、功能需求衍生出新形式造型的基本条件下,用了大量新的工业材料及强调功能性、理性原则,最后发展到少即是多的原则。建筑师设计简单的造型丰富了普罗大众的需求,使得建筑之形式及功能,变得可亲近及人性化。因工业革命的技术突破,刺激了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起飞。

4建筑的设计形式

以建筑为例,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以来,就坚持面向大众的基本立场。为了改变传统的、昂贵的建筑材料和建设方法,而大量采用工业建筑材料,比如水泥、玻璃、钢材等,大幅度的降低了建筑的成本,同时,还改变了建筑的基本结构和建筑方法,采用大量预制件、现场组装等方式。为了降低成本和达到新时代面貌,现代主义完全取消装饰,实现奥地利建筑家阿道夫·鲁斯提出的“装饰即罪恶”原则。在形式上,出现了简单的立体主义外形,色彩基本是白色、黑色为中心的工业化的中性色,建筑由柱支撑,全部采用所谓的幕墙结构,遵守功能主义的基本原则,形成一种单纯到极点、冷漠而理性的立体主义新建筑形式。我们可以把它的建筑设计形式简单总结如下:

(1)功能主义特征。强调功能为设计的中心和目的,而不再以形式为设计的出发点,讲究设计的科学性,重视设计实施时的科学性与方便性。(2)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受到艺术上的立体主义影响,推广六面建筑和幕墙架构,提倡标准化原则、中性色彩计划与反装饰主义立场。

(3)在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的考虑,特别强调整体设计,反对在图板上、预想图上设计,而主张以模型为中心的设计规划。(4)重视设计对象的费用和开支,把经济问题放到设计中,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规划,从而达到实用、经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