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估十篇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估十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4:02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估篇1

关键词:气象工程;项目评估;方法;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6.182

0前言

气象工程项目的评估工作对于气象工作的开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有效提升现阶段我国气象工作的科学性,使其满足经济发展的相关需求,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明确气象工程项目评估工作重要性与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从专业化的角度出发,立足于气象工作的实际要求,以相关技术为框架支撑,不断进行评估方式的调整优化。为了保证评估工作的质量,需要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必要的汇总与分析,为评估工作的及时开展与调整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推动气象工程项目评估工作在践中的有序开展。

1气象工程项目特点分析

对气象工程的特点进行必要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评估工作人员明确自身工作的重点与核心,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项目评估方式进行优化调整,实现项目评估分析的准确性,从根本上提升了我国气象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1)气象工程项目与其他工程项目有所差异,具有较强的社会属性。气象工程项目以气象科学作为实践基础,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对特定的群体进行进行气象信息推送,借助于相关硬件与软件条件,将生产对象、环境以及用户系统之间进行了高效沟通,发挥气象信息在指导生产生活方面的作用,充分实现气象工程项目的社会属性与价值,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相关信息数据的使用需求[1]。

(2)气象工程项目有着一定的复杂,这种复杂性是全方面的。一方面气象工程项目在设计规划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其真正发挥自身的作用,将气象科学与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技术人员以气象工程学为主要框架,将气象科学技术以及其他专门性技术进行必要的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边缘学科[2]。另一方面,气象工程与多种专门科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正是由于气象工程技术框架上的多元化,才使得其与农业、海洋以及建筑行业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并由此与农业气象、海洋气象、建筑气象等不同的领域进行着一定范围内的交流与合作[3]。

2气象工程项目评估方法所遵循的原则

(1)气象工程项目评估方法必须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气象工程项目评估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要充分体现科学性的原则,只有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气象工程项目评估方法的主要特点以及操作流程,进行细致而全面的考量,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评估方法能够满足气象工程项目评估工作的实际要求,只有在科学精神、科学手段、科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够以现有的技术手段与评估方式为基础,确保气象工程项目评估方法的科学高效实现。

(2)气象工程项目评估方法必须要遵循实用性的原则。气象工程项目评估工作的内容多样,信息数据繁多,为了保证气象工程项目评估工作的有序进行,需要对气象工程项目评估工作进行必要的规范与引导。加之现阶段气象工作对于气象工程项目的质量有着较为严苛的要求。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对气象工程项目评估方法进行必要的细致处理与操作。要尽可能的增加项目评估方法的兼容性,复杂冗余信息数据与操作对气象工程项目评估工作的不利影响。气象工程项目评估方法必须进行简化处理,降低评估工作的操作难度,提升评估方法的实用性能,使得在较短时间内,提升气象工程项目评估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保证相关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

3气象工程项目评估方法分析

气象工程项目作为一种非盈利的投资项目,其本质在于为社会工作提供更为完善的气象服务,因此在对其进行评估的过程中,要在科学性原则与实用性原则的指导下,既考虑到气象工程项目的复杂性与社会属性,有需要根据工程项目自身的特殊性,对评估分析工作作出必要的调整,使得评估方法能够完整反映气象工程项目的实际。

3.1气象工程项目必要性的评估

对于气象工程项目必要的分评估,包括对项目进行的必要性、建设单位、施工程序等方面进行测评,对于气象工程项目必要性的评估,针对于气象工程是否能够满足其社会属性,为公共提供必要的数据与信息支持,提升气象工作的服务能力[4]。对于建设单位的品股,则需要综合建设单位的施工技术条件与业务能力,以此保证气象工程项目的有序进行。对于气象工程项目施工程序的评估,通过施工程序的评估,对项目的成熟度以及规范性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气象工程项目评估工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3.2气象技术进行评估

气象技术的评估需要评估人员以科学性原则为导向,对于气象工程项目的技术方案进行全面考量,对于相关技术能够满足项目的各主要目标进行分析。由于气象工程项目对于气象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气象技术的专业化程度对于气象工程项目的实施效果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5]。

3.3气象工程项目投资方案的评估

气象工程项目作为一种非盈利项目,其资金规模较为有限,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资金与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需要评估人员在实用性原则的引导下,对气象工程项目的投资方案以及融资方式、使用方案进行必要的梳理。完善气象工程项目投资方案的合理性,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4结语

为了实现气象工程项目的重要作用,保证气象工程设计开发工作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对气象工程项目进行全面评估,以期推动气象工程项目的有序进行。文章以气象工程项目的特点作为切入点,对气象工程进行必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科学性原则与实用性原则为指导,对气象工程项目的评估方法进行必要分析,借助于这种方式,确保评估方法的的准确性,为气象工程项目的进行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海深.气象高空报文质量监控评估方法研究与应用[J].气象科学,2015,43(05):844-848.

[2]曾乐,陈东辉,肖卫青,梁中军.基于Hadoop的气象数据存储检索应用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4(08):138-140.

[3]李雁,李峰,郭维.基于霍尔三维模型的气象工程项目管理方法[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5,7(04):331-337.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估篇2

1引言

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国家竞争的焦点已转向有效地占有和支配科技资源。因此,世界各国纷纷调整科技政策,将科技发展目标与经济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强调科学技术为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服务,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直接资助或间接引导相关科技项目的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也从早期是一种科学家及相关学术团体的兴趣性活动,变成为由政府直接领导和支持的一项社会事业,并肩负着国家发展的战略使命。在这种情况下,对科学研究工作进行评价也不再是科学家相互之间的一种个人监督和促进行为,它已成为政府参与和支持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科学技术本身的迅速发展和复杂度的大幅提高,科学活动的成本不断上涨。要想进行所有领域的科学研究,并保持全面的竞争优势,即使对于发达国家,其经济实力也不能承受。有鉴于此,有必要加强对科学研究活动的监督和控制,特别是对于国家投资开展的科技项目,必须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实施高质量的评估,达到确保有限科技资源用于完成最符合国家利益的科研活动的目的。

2国外科技评估活动的实践总结

2.1重视科技评估制度建设是各国政府开展科技评估活动的前提

制度化是当前国际科技评估活动的趋势之一,科技评估不同于一般的研究活动,制度建设是科技评估活动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条件。世界各国制度建设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以法律,有的以部门法规,有的则以行业规范的形式来进行制度建设。但经过多年的评估实践和努力,都建立了适合自己国情的科技评估体系和相应的保障制度,使科技评估活动成为一项制度化、经常化的行为,成为政府管理决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作为科技大国,美国是使科技评估活动制度化最早的国家。上世纪初,美国成立了国会服务部,它所进行的与科技有关的研究、分析和评估可以认为是科技评估制度的雏形。然而,科技评估工作在美国的大范围开展是在二战以后。1993年美国第103届国会颁布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GpRa)。根据GpRa的规定,科技评估的概念与制度、美国国会一级的有关科技评估机构的作用、功能、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予以确定。此外,日本的《科学技术基本法》(1995)明确了科技评估的地位,《科学技术基本计划》(1996)和《国家研究开发实施办法指南》(1997)提出了建立开放型研究评价体制的基本框架,规定日本科技评估机构不能随意设立或撤销;1985年法国政府做出规定,在没有经过评估之前,任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都不能启动。法国议会评价局、国家研究评估委员会,前者通过法律创建,后者由部长会议通过政令任命,评估委员会的任期,评估对象的确定,评估报告的公布,都有相应的法律和制度规定;韩国、澳大利亚等国也规定,凡开展科技计划评估活动,均需依据有关法律设立机构,遵照法定程序进行工作,出具评估结论和向有关单位反馈结果。

2.2提高科技管理质量和公众的监督是各国政府开展科技评估活动的动因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估篇3

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国家竞争的焦点已转向有效地占有和支配科技资源。因此,世界各国纷纷调整科技政策,将科技发展目标与经济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强调科学技术为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服务,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直接资助或间接引导相关科技项目的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也从早期是一种科学家及相关学术团体的兴趣性活动,变成为由政府直接领导和支持的一项社会事业,并肩负着国家发展的战略使命。在这种情况下,对科学研究工作进行评价也不再是科学家相互之间的一种个人监督和促进行为,它已成为政府参与和支持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科学技术本身的迅速发展和复杂度的大幅提高,科学活动的成本不断上涨。要想进行所有领域的科学研究,并保持全面的竞争优势,即使对于发达国家,其经济实力也不能承受。有鉴于此,有必要加强对科学研究活动的监督和控制,特别是对于国家投资开展的科技项目,必须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实施高质量的评估,达到确保有限科技资源用于完成最符合国家利益的科研活动的目的。

2 国外科技评估活动的实践总结

2.1 重视科技评估制度建设是各国政府开展科技评估活动的前提

制度化是当前国际科技评估活动的趋势之一,科技评估不同于一般的研究活动,制度建设是科技评估活动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条件。世界各国制度建设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以法律,有的以部门法规,有的则以行业规范的形式来进行制度建设。但经过多年的评估实践和努力,都建立了适合自己国情的科技评估体系和相应的保障制度,使科技评估活动成为一项制度化、经常化的行为,成为政府管理决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作为科技大国,美国是使科技评估活动制度化最早的国家。上世纪初,美国成立了国会服务部,它所进行的与科技有关的研究、分析和评估可以认为是科技评估制度的雏形。然而,科技评估工作在美国的大范围开展是在二战以后。1993年美国第103届国会颁布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gpra)。根据gpra的规定,科技评估的概念与制度、美国国会一级的有关科技评估机构的作用、功能、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予以确定。此外,日本的《科学技术基本法》(1995)明确了科技评估的地位,《科学技术基本计划》(1996)和《国家研究开发实施办法指南》(1997)提出了建立开放型研究评价体制的基本框架,规定日本科技评估机构不能随意设立或撤销;1985年法国政府做出规定,在没有经过评估之前,任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都不能启动。法国议会评价局、国家研究评估委员会,前者通过法律创建,后者由部长会议通过政令任命,评估委员会的任期,评估对象的确定,评估报告的公布,都有相应的法律和制度规定;韩国、澳大利亚等国也规定,凡开展科技计划评估活动,均需依据有关法律设立机构,遵照法定程序进行工作,出具评估结论和向有关单位反馈结果。

2.2 提高科技管理质量和公众的监督是各国政府开展科技评估活动的动因

之所以用立法的形式来规定科技评估制度,是因为各国政府在用国家财政收入资助科学研究项目的实践中,意识到随着科技发展的复杂化,科技研究活动的规模日益庞大,它需要越来越有效的协调、管理和监督来提高科技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来自于社会公众,特别是纳税人的监督需要,他们关心政府的科学研究投资是否与国家目标一致,资金使用是否有效。在这种背景下,科技评估作为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成为了制度化、经常性的工作,各国政府纷纷建立了科技评估机构。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日本。1955年日本经济开始起飞时,为了在较少的财政预算下尽可能多提高科研活动的产出,日本政府和企业把科技评估作为管理和推进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手段。根据产业发展和技术引进情况,开展各种科技评估工作,从而对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科学研究活动日益复杂,政府科技管理工作的质量亟待提高,科技评估再次受到日本朝野各界重视。1983年日本政府决定设立部级的科技评估机构,在科学技术会议政策委员会设科技评估分会,其职责是对科技振兴调整费资助的项目进行前期、中期和后期评估。同时日本政府所制定的r&d评价方法指南也强调通过对r&d内容与工作绩效的恰当评价,建立能够充分发挥研究人员创造能力、开放、灵活和富于竞争性的r&d环境。日本所建立的开放型研究评价体制,使科技评估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2.3 科技评估能力建设是各国开展科技评估活动的重要保证

充分重视并保证评估质量是各国评估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这就需要不断进行科技评估能力建设。它包括:

1.制定评估规范。通过多年评估实践,各国的评估机构都建立了专业的评估规范。规范要求:从事评估活动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和能力;评估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必须符合规范要求;评估方法的合理性对使用数据的可靠性都要经过论证;评估结果的局限性必须加以说明等等。如美国、韩国在科研项目指南的同时对评估的程序、方法和组织都加以说明。

2.人力资源的建设。由于专家评议是各国普遍采用的科技评估形式,因而各国十分重视专家网络的建立和严格选择专家。评估能力建设是各国评估机构十分重视的长期任务,加强评估专家与科学家、管理专家的沟通,加强评估领域的国际交流,探索新评估方法,培训评估人员,使评估机构成为一个学习的组织,不断实践,不断创新。

3.加强理论研究。对于科技评估模式与方法的研究一直是各国进行科技评估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用的较多的是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即在专家评议的基础上,结合科学计量学、经济计量学方法。由于评估对象的复杂性,目前没有哪一种方法,解决所有的问题,每一种评估模型只能适用于特定的环境、特定的评估对象和特定的评估目标,并各有其优缺点。

2.4 各国间科技评估活动的交流日益密切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评估办公室(undpeo)在领导成员国开展科技评估活动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不定期地组织或赞助科技评估国际交流活动的开展。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评估办公室在apec成员国中定期开展国际会议、国际培训等活动。

一些非政府的评估协会,也纷纷活跃在科技评估国际交流的舞台上。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都成立了评估协会。这些协会的成员主要来自政府各个部门的评估官员、研究机构或大学的专家教授和一些开展评估服务的咨询公司代表组成。比较活跃的组织包括美国评估协会(americanevaluationassociation)、澳大利亚评估协会(australasianevaluationsociety),他们定期开展国际会议,并提供相关培训和评估服务,为各国致力于科技评估工作的工作者提供了交流的场所,他们的活动也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评估办公室的支持。

3 对我国科技评估工作的借鉴

我国科技评估活动起步晚,始于1994年,它的建立和发展是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相适应的,主要由科技部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以及各个部委的相关部门来承担各自领域的科技评估工作。经过几年的不断实践和经验总结,我国的科技评估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也有不足和值得思考的地方。在分析和了解国外科技评估活动的特点和经验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我国的科技评估工作。

3.1 对科技评估制度给以立法保障

要使科技评估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需要国家在立法上给以保障。目前,科技部颁布了有关科技评估制度的部门法规用以约束科技部系统内的科技评估工作。我国需要借鉴这些先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完善立法、提高科技评估立法的层次,使科技评估工作和对政府财政支出的绩效的监督工作结合起来,制定一部跨部门的法律,使科技评估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的道路。

3.2 评估过程必须保持高度的独立性

国外评估研究和评估实践的经验表明,评估的独立程度越高,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也越大。我国在评估的实践中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在评估时做到:让评估负责者有充分的权力;让评估管理者尽可能向最高管理层次汇报;让评估执行者独立于接受评估的研究单位,最好还能独立于实施评估的机构。以避免干扰,达到最佳评估效果。

3.3 加强评估队伍和组织建设

科技评估活动是一项要求很高的专业工作,需要有一支长期、稳定、受过系统专业培训的工作队伍和健全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国家、地方和部门三级的科技评估组织体系是顺利、高效实施科技评估工作的组织保障。同时应当优化评估人员的结构,评估人员不能由单一的技术专家和理论学者组成,应当根据项目的类型和特点,应注意吸收经济专家、管理专家和未来的使用者广泛磋商,使科技研究与使用紧密结合,不要将研究和产业化脱节。

3.4 加强评估方法的使用研究

目前用于科技评估的方法较多,这些方法互为补充,但是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它们经常需要结合起来使用。例如对于基础研究,同行评议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较为适宜的方法,但由于文献计量等定量指标能够为专家进行评议提供数据参考,所以二者也经常结合起来使用,如德国的现场同行评议就经常在较多定量数据的统计基础上进行。

3.5 注重评估资源建设

首先加强评估人力资源建设,在实践中培养合格的评估专家,发现合适的咨询专家,建立专家资源库。其次加强评估研究资源建设,收集国内外科技评估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出版专业杂志,建立相关的科技评估专业协会和各种数据库。最后加强多层次的评估组织资源建设,综观国外科技评估组织机构的组成情况,一般分为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两大类,而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建设和实践刚刚起步,主要是政府组织,需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我国的评估机构建设。

【参考文献】

[1] mushinlee.evaluationofnationalr&d projectsinkorean[j].researchpolicy,1996,(25):805-818.

[2] chubinde.grantspeerreviewintheoryandpractice[j].evaluationreview,1994,(18):20-30.

[3] koftoffrn.evaluatingfederalr&dintheunitedstates[a].b bozemanjmelkersevaluatingr&dimpacts:methodsand practice[c].kluweracademicpublishers,1993.163-178.

[4] chubin de.hackett edward j.peerless science:peerreviewandus.sciencepolicy[m].albany:newyork,stateuniveristyofnewyork,press,1990.

[5] robert mcdonald,george teacther.science andtechnologyevaluationpracticesinthegovernmentofcanada[al.reportpresentedinocedconferenceonpolicyevaluationininnovationandtechnology[r].paris,france,1997.

[6] masayukikondo.r&devaluatoninjapanesemiti[a].paperpresentedinapecsymposiumonevaluationofs&tprogrammesamongapecmembereconomics[c].wellington,new,zealand,1998.

[7] jacquestoulemonde.scientificdeirectorofthecenterforeuropean evaluation expertise[a].paper presented in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 evaluation "capacitydevelopment[c].beijing,china,1999.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估篇4

一、什么类型科技成果适合运用评估方式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对科技成果进行定义和分类,从而确定适合运用评估方式的科技成果类型及其属性

(一)科技成果的定义和分类

1、科技成果的定义

科技成果是指对科学技术研究课题,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通过调查考察、实验研究、设计试制和辩证思维活动,所取得的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研究成果。科技成果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①创新性;②先进性;③成熟性;④实用性。

2、科技成果的分类

根据科技成果的作用与功能,可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

(1)科学理论成果

科学理论是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发现、阐明自然现象、特征、规律及其内在联系,在学术上有新见解,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或国民经济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基础研究理论成果和应用基础研究理论成果。

(2)应用技术成果

应用技术成果是在改革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为解决生产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的科学技术问题所取得的具有创新性、先进性、成熟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新用途以及为社会公益服务的标准、计量、科技情报等技术基础工作。

(3)软科学成果

软科学成果是指运用系统、信息、控制论原理及方法,为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成果,软科学成果对促进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起重大作用,在有关战略、政策、规划、评价、预测、科技立法及有关管理科学与决策科学的研究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能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适合运用评估方式的科技成果类型

根据对科技成果三种类型的划分,我认为可以运用评估方式的科技成果,应属于第二种类型,即应用技术成果。以下研究的科技成果评估方法只针对应用技术成果。

二、什么是科技成果评估

(一)科技成果评估的定义

科技成果评估是指具有一定资格的评估主体,根据特定的评估目的,选择公允的评估标准,依照一定的评估程序,运用科学的适当的和公认的评估方法,对科技成果的技术水平、价值含量,在某一时点上进行确认、评价、估算和报告,为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提供技术认定和价值尺度的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二)科技成果评估的范围

科技成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都可进行科技成果评估:

1、企事业单位及个人自行研究开发的应用技术成果,并要求进行评估的;

2、产权利益主体发生变动的(包括技术转让、拍卖、技术出口作价、以科技成果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合资等),需要进行评估的;

3、科技成果转化立项、贷款、投资过程中需要进行评估的;

4、企业和事业单位作为法人在变动或终止前需对科技成果资产作价的;

5、列入国家各级政府科技计划内的应用技术成果,各级主管部门认为需要进行评估的;

6、各级行政、司法机关委托进行评估的;

7、法律、法规允许进行其它技术评估的。

另外,未列入科技计划的科技成果、民营科技企业的科技成果及非国有科技成果因推广与转化的需要而要求评估的,也可以进行评估。

三、科技成果鉴定与科技成果评估的区别与联系

(一)科技成果鉴定与科技成果评估的区别

1、两者的行为方式不同。科技成果鉴定工作是国家政府机关的行政行为,而科技成果评估工作是科技成果管理部门选择有资格的科技成果评估机构对科技成果进行确认、计价和报告,为科技成果提供技术认定和价值尺度的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2、两者评价成果的范围不同。成果鉴定只对列入科技计划的应用技术成果进行鉴定。而成果评估的范围既包括科技计划内要进行转化的科技成果,也包括计划外的成果及对非国有科技成果的评估。

3、两者的评价形式不同。科技成果鉴定可选择检测鉴定、会议鉴定、函审鉴定三种形式。而科技成果评估则是由科技成果评估机构独立完成的一种形式。

4、两者评价的内容不同。成果鉴定的内容主要有是否完成计划指标,成果的先进性、成熟性和适用性,应用价值及推广条件等。而成果评估的内容既包括上述内容,还能为科技成果提供一个价值尺度。

5、两者的应用范围不同。科技成果通过了鉴定表示完成了科研计划的指标要求,并且对该项成果有了明确的鉴定结论,是对科技人员工作的肯定。而科技成果的评估结论除了上述应用外,还可以作为成果产权变动作价的依据,在投资入股时的计价基础和成果转让时的定价依据,发生成果侵权事件时,可作为法院判决时的公证材料。

(二)科技成果鉴定和科技成果评估的联系

科技成果鉴定和科技成果评估都是科技成果评价的一种方式,两者都是为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服务的。两种评价方式选择的专家都是科技资源专家库的人员,两种方式的评价结论具有同等效力,同时,都接受科技管理部门的监督与检查。

四、科技成果评估的目的、意义和作用

(一)科技成果评估的目的

由于科技成果能够为转化方在一定时限内带来一定的超额或垄断利益,所以根据科技成果的转化途径决定着科技成果评估的目的。科技成果评估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以科技成果转让为目的的评估

2、以科技成果投资为目的的评估

3、以价值补偿为目的的评估

4、以科技成果评价认定为目的的评估

5、以司法需要为目的的评估

6、以科技成果作为抵押物,为单位融资为目的的评估。

(二)科技成果评估的意义和作用

科技成果评估工作将对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建立,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实现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成果作为一种特殊的重要资源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科技成果的价值评估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

2、发展技术市场,推动科技成果商品化,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通过对科技成果的评估,给了科技成果一个公平的参考价格,更加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

3、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间科技的交流与合作

建立科技成果评估制度,是开展国际科技交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科技成果进行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估作价是保障中外合作各方利益,促进合作成功的必要手段。

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止国有技术资产的流失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特别是对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和计算机软件的保护,都要求科技成果评估机构对这些技术成果进行合理评价、鉴定和估值,以维护技术持有方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法院对侵权者进行处罚,确定赔偿额提供参考依据。

五、科技成果评估的内容

我认为科技成果评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一)成果技术的先进性、创造性

技术的先进性、创造性是判断一项技术价值的前提。在评价中应对该技术领域的国内外发展状况作简要综述,明确技术先进性、创造性的实质内容、特点以及对技术发展的贡献及影响,查新报告的主题词要准确、科学、合理,正确做出对该技术的评价。不得滥用“国内先进”、“国内首创”、“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填补空白”等抽象用语。

(二)成果技术的成熟性

成果技术的成熟性直接关系到技术转化的可行性和风险性。评估中应明确表述该成果属于“实验室技术”、“中试技术”、“小批量试生产技术”、“批量生产技术”、“大规模生产技术”中的哪一种。工艺是否稳定,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性质(关键问题还是次要问题)、解决问题的难度。

(三)成果技术的产权归属及实用的可行性

为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评估中应明确表述该成果的产权归属。成果是否具有实用性是衡量一项技术是否具有应用价值的重要因素。可行性则表明该项技术在什么条件下能被企业实施,满足什么要求才能为企业创造效益。评估报告中要对实施该技术所需要求和条件进行表述,并对实用性、可行性做出明确结论。

(四)成果技术的经济效益

决定该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是技术产生经济效益的高低,它是评估一项应用性技术的重要指标,在评估中应明确表述以下几点:

1、被评估技术的经济寿命预测

2、适宜的投资经济规模,以及在该规模下每年可获得的收益

3、评估在所得效益中技术成果的贡献率和技术含量

(五)成果技术的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是指对国家、社会的贡献,如出口创汇、替代进口、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促进相关行业的科技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改善环境等内容。

(六)成果技术对环境的影响

对环境的影响应明确表述,被评估技术是否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实施后对环境带来那些不良影响。如噪音、三废及其排放程度,以及磁场、辐射等的危害程度等内容。

(七)成果技术是否符合我国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及有关规定

根据国家对行业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发展纲要等要求,评估该技术成果是国家鼓励、支持类别,还是限制、禁止类别。

(八)成果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

评估中要对实施被评估技术成果可能存在的国内外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并对该技术成果做出明确结论。

(九)成果技术的价值

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能够在一定的时期内为成果的所有者或使用者在经济行为中带来一定的超额或垄断的利益。在评估工作中,根据成果持有方申请价值评估的要求,针对该成果的前期投入、重置价格及未来收益等情况,选择适当的价值评估方法,对该技术成果的价值做出准确的评价。

(十)科技成果评估结论

评估结论是对全部评估内容的总结。结论要简明扼要,含义清晰,用词准确,并对成果推广价值做出明确判断,并用有“重大推广价值”、“较大推广价值”、“一般推广价值”、“无推广价值”中的一种表述。

对专利技术评估,除上述内容外,还应说明专利名称、类别、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专利权人、发明人、专利法律状态、是否转让、转让次数、转让地点等内容。法律状态包括法定有效期,剩余有效期、当前有效期。

六、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的适用方法

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的适用方法,我认为可以参考对无形资产的三种评估方法,即:现行市价法、重置成本法、收益现值法。下面分别简单介绍一下这三种评估方法。

1、现行市价法

现行市价法也称市场法、市场价格比较法。是指通过比较被评估成果与最近售出类似成果的异同,并将类似成果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整,从而确定被评估成果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

2、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法也称成本法,是指在评估成果时按被评估成果的现时重置成本扣减其各项消耗价值来确定被评估成果价值的方法。

3、收益现值法

收益现值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成果未来预期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成果价值的一种成果评估方法。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估篇5

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信息化的现状

近年来,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工作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教育部及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相继颁发了关于新课程改革及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的文件后,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工作已成为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然而,由于教学质量动态监测与教学评估需要大量的测量与评估数据支撑,人工操作的方式显然难以满足其在数据采集、统计分析、跟踪监测和教学评估等方面的要求,再加上原有教育体制的局限及信息技术在这一领域应用的相对滞后,致使大部分地区的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工作至今仍处在起步阶段。即使是广东、江苏、上海、山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其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工作也是近两三年伴随着计算机网上阅卷系统、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系统的诞生才得以真正启动的。值得欣慰的是,上述地区的发展速度相当之快,投入到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信息化方面的资金增幅每年都在300%以上,部分地市、县(区)的“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体系”也相继建立了起来。

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信息化的必要性

严格说来,教育质量包括教育课程质量、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等内容,其中涉及众多的因素。要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除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抓好课程质量、教学质量及学生心理健康等工作外,还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通过对教育过程的质量测量、分析评价等手段才能得以较好地实现。

然而,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一方面,需要大量能真实反映学生受教育情况的监测数据;另一方面,还需要能够对学生学业质量及综合素质进行科学评价的平台。无论哪一方面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采集、统计分析、跟踪监测与教学评估等工作。由于其中涉及的数据处理相当庞大而复杂,因而人工操作方式根本无法实现,必须借助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完成。

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信息化的可行性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社会各领域应用的不断普及,教育信息化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伴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成熟而诞生的计算机网上阅卷系统,其强大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功能,不但为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来源,而且也奠定了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信息化的技术基础。

计算机网上阅卷系统不但可实现对考试成绩及评价数据的自动采集与统计,而且还可实现对科目、题目、小题(知识点)得分情况的详细分析,如果再结合它对命题质量(如难度、信度、区分度、效度等指标)的分析功能,要实现对教学质量科学、全面的评价将变得比较简单、容易。

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信息化的主要环节

从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的实际需要、工作流程及基本原理上看,其信息化主要包括:数据采集、统计分析、跟踪监测与教学评估等四个环节(如下图)。

1.数据采集信息化

所谓数据采集信息化是指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所需的各种原始数据采集的自动化。由于实现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所需采集的数据量巨大,依靠传统的人工数据采集方式不可避免会存在数据量不足、数据不准确或采集不及时等问题。利用计算机网上阅卷系统进行数据采集,由于其具有客观题自动阅卷功能,不但可实现各类考试的客观题成绩数据自动采集,而且还能实现各种测评及调查数据的自动处理。其网上评卷功能则较好地解决了主观题成绩数据采集的问题,因而教师的评卷工作将变得非常简单,而且也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数据采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统计分析信息化

统计分析信息化所要解决的是考试成绩数据处理及教学测评数据统计分析的自动化问题。因为数据采集完成后,如果不对采集来的数据作进一步的挖掘分析,那么它只能是一些孤立的数据。我们只有把这些数据按照教育测量理论关联起来,并用于教学质量的分析与评价,其作用才能得到发挥,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不同学科、不同维度去分析和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及时、准确地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对于具有强大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而言,要实现统计分析的信息化,我们只要按照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的实际需求设计相应的计算机系统即可。

3.跟踪监测信息化

所谓跟踪监测信息化实际上就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对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数据的动态监测。因为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教育的内容、对象、教师及条件等因素的变化,教学质量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表现。为了全面、及时、准确地把握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把历次的考试成绩、测评数据及其统计分析结果放在同一平台上分析和比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教育过程的变化,满足教育发展性评估的要求。

跟踪监测过程的信息化主要涉及对跟踪监测数据的加工与处理问题,因此,只要跟踪监测内容及方法一旦确定,再按照跟踪监测的需求设计相应系统或功能模块即可实现。例如,通过数学建模,把教育过程中各种研究对象多维地展现于监测体系中,并使之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以达到动态反映各类监测对象及监测内容变化的目的。

4.教学评估信息化

“评估”所固有的特性决定了教育评估必然受到诸多主观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难以建立一套标准的体系,尤其是以不同方式、不同途径获取的评估数据,我们不能简单地应用于具体的评估工作,需要按照一定流程、法则及方法进行加工和处理,以使评估结果更好地反映教育的真实情况,达到教学评估的目的。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估篇6

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评估体系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评估体系的设计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力求评估的科学性、综合性,可操作性。主要依据评估内容建立多个大项目,大项目下面又设若干子项目,子项目又有一定数量的小项目,每个小项目依据重要性分配分值,然后给专家等打分,最后得出总分,拿总分和一个参考值(标准值)比较,从而分析每个项目的各种情况。为确保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现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评估的目的,需要原则保障。1.目的性原则指标体系是对评价对象的本质特征、结构及其构成要素的客观描述,应为评估活动的目的服务,针对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任务的需求,指标体系应能明确体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为发包方和承包方两者之间提供一座连接的桥梁,有效监督外包服务质量。目的性原则是指标体系设计的出发点和根本,衡量指标体系是否合理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它是否满足了评估目的。[3]2.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指标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到双方的特征,比如部分项目的指标权重逐年递减或递增。指标的概念要正确,涵义要清晰,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主观判断,对难以量化的评估因素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设置指标。指标体系内部各指标之间应协调统一,指标体系的层次和结构应合理。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是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合理的基础,一项评估活动是否科学很大程度上依赖其指标、标准、程序等方法是否科学。3.独立性原则在评估体系中,用户测评、专家考评和集中评议三部分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可以全方位评价技术服务承包方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之间不应有很强的相关性,不应出现过多的信息包容、涵盖而使指标内涵重叠。4.可行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考虑到现实的可能性,指标体系应适应于评估的方式、适应于评估活动对时间、成本的限制、适应于指标使用者对指标的理解接受程度和判断能力,适应于信息基础。评估活动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指标体系的可行性是确保评估活动实施效果的重要基础。5.系统性原则从教育技术服务外包体系看,评估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涉及到外包的各个环节和层次。涉及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评估的企业比较多,由于使命不同,工作重点不同,在涉及评估时,要求可能会各有侧重;对承包方来说,评价的维度多,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从发包方本身的管理工作进行诊断的目的出发,需要系统性的评估和检查才能发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这些在指标设计时均需系统考虑。

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评估体系核心要素的设计

1.评估项目指标及指标权重的确定建立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评估体系的关键是评估项目指标的选定和确定权重系数,其直接关系到评估的结果,也直接决定着被评估承包方对某些问题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设计合理的指标体系对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工作起着明显的导向作用。(1)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评估体系指标的确定。要想全面评价承包方的工作,选取评估指标非常关键,它既要反映承包方的服务质量,又要对承包方工作具有导向作用,还要简易可行,具有可操作性。而评估指标的选择主要依据于服务外包的内容架构,常见的信息技术外包涉及信息技术设备的引进和维护、通信网络的管理、数据中心的运作、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备份和灾难恢复、信息技术培训等。[4]笔者参照信息技术服务外包涉及内容以及通过分析国内外一些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项目的实例,再结合我国当前网络教育技术实际情况,遵循简易可行性原则,把承包方工作过程和效果结合起来,把众多繁杂的指标简化为在实际中易于评估和操作的指标,即远程教育硬件支撑环境建设维护、远程教育支撑系统软件开发及维护、对学员及学习中心技术支持服务、技术培训、用户评价等5大指标,其中远程教育硬件支撑环境建设维护、远程教育支撑系统软件开发及维护、对学员及学习中心技术支持服务3项指标为核心指标。(2)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评估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权重系数是对评估项目指标间权重关系的数量化反映,权重分配的目的在于对各相关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做出一种认定和度量,它对评估前的开展工作和评估后的改进工作起着导向作用。各项目指标权重客观反映了其重要性,权重系数较大的项目其地位相应也很突出,需要平时的大量工作才能显现成效。比如远程教育支撑系统软件开发及维护这项指标的权重在所有指标中最大,因为这个项目需要承包方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开发和维护相应系统,而且系统的运行是否正常就决定了网络教育是否能顺利开展。又如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到双方需求的一个动态变化,绝大多数项目指标每年所占的权重有所调整,像外包第一年,重要的是承包方提供优质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一次性投入的资金比较多,所以第一年应该在评价这方面服务制定较高的指标权重。而后期主要是硬件和软件的升级和维护,应该将权重偏于这方面。这样更能体现评估体系的合理性。2.关于部分指标的说明(1)远程教育硬件支撑环境建设维护。该项指标是决定网络教育是否可以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性指标,也是承包方一次性投入最大的一项,同时也反映了承包方的一个硬实力,包括了硬件系统设备配置、运行状态和网络环境的配置。服务项目及标准一方面要满足在线学生一定数量的教学需要,服务器运行顺畅,满足网络教育资源存储需要,建立科学合理安全备份机制,服务器建议参考以各城际广域网网间访问并发量的相应速度的模型配置,根据实际业务需要,配置链路负载均衡设备和相关容灾软件。根据数据安全和备份需求,配置近线备份设备和离线备份设备;配置硬件网络安全防范和入侵检测设备和应用虚拟化软件。考虑到承包方成本投入资金的压力,后几项配置可视实际情况分年完成。另一方面iDC数据中心环境达到国家环境标准,教育网专线不低于一定值(视学生规模而定)。制定有事故应急预案,保障平台数据安全,配备充足技术人员提供7*24小时技术支援服务,要求出现因硬件故障导致无法提供服务时间全年低于0.1%。(2)远程教育支持系统软件开发及维护。远程教育主要是学习者在硬件设备的支持下,通过相应的软件系统进行学习,如果没有软件系统或者软件系统出了问题,那么学习将会终止,所以此指标是整个指标系统的一个核心,决定着网络教育是否能方便有效的进行,也能够集中反映承包方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还是外包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判断,它所占权重是所有指标中权重最大的一项。其服务项目及标准首先必须根据网络教育发展需要,利用领先技术建设教学教务所用的系统平台,并且要保证平台运行顺畅,同时要求出现因软件故障导致无法提供服务时间全年应低于0.1%。其次要及时对平台进行升级,再次是及时、准确的进行门户网站和平台相关资源信息和数据的更新、上传、修改。(3)对学员及学习中心技术支持服务。所谓技术支持服务,是指为参入网络教育的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校外学习中心等解决网络教学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而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支持活动和技术保障,以及对整个网络学习环境和教学过程的全方位技术支持。[5]网络教育的对象是大范围、多区域的,学习中心是高校和学员之间的桥梁,其作用不言而喻,承包方不仅要参入学习中心技术路线的规划,协助站点建设软硬件支持系统,还要对学习中心的技术进行定期的巡查,知道学习中心进行技术方面的配套建设,为他们解决相关技术问题。学员是网络教育的核心,如果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被技术所困,网络教育也将失去意义,所以承包方在建设好网络教育必备设施的同时还要及时帮助学员、教师、管理人员解决技术问题,使网络教学不受技术阻碍,此项服务能直接反映承包方的技术服务水平和质量。(4)用户评价。用户评价包括学员、学习中心和学院教工的评价,用户的满意度决定了服务的质量。通过此项评价指标,可以总体性的判断承包方的服务能力和态度。3.评估方法及程序评估的方法是影响评估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提高评估的质量,使评估对承包方工作起到规范、导向、监督等作用,使评估结果公正、准确,能真正反映被评估方的工作状态,评估宜采用综合评估方法。采取专家打分与集中评议的方式进行,评估以技术服务指标为标准,同时参照技术服务月报材料和技术关键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的程序一般包括评估任务的提出、评估的实施、评估的总结与评价和信息反馈等方面。成立评估小组:由学校组织相关专家成立评估小组对网络教育技术服务承包方年度服务质量进行全方位评估。下发评估通知:每年12月由评估小组对技术服务承包方下发技术评估通知。技术服务承包方自评:外包质量管理强调不断地自我评价以完善服务过程。快乐与不快乐的主要差异在于快乐的人常常评价自己的行为,并不断加以改进,不快乐的人经常评价他人的行为,并指责、埋怨和审判他人,其目的是强迫别人改进他们所为。[6]在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评估系统中,我们希望有更多快乐的人而不是正好相反。技术服务承包方根据评估通知撰写自评报告,并附相关佐证材料,一式10份及其电子文档,送交评估小组。评估组评估:评估小组专家收到评估材料(含用户报告、自评材料、技术服务月报等相关材料)3天后,对网络教育学院和技术服务承包方进行实地考察、听取技术服务承包方汇报及答辩。评估小组专家按照评估指标体系独立打分,对技术服务承包方做出客观的评估结论和提出对今后技术服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公布评估结果:学校根据评估小组提交的评估报告及评估结论,经审核后公布。复评申请:技术服务承包方对公布的结果有异议,可在得知评估结果的10个工作日内,向学校提出书面复评申请。学校在收到复审申请的1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同意复评的决定。4.评估结果的表达及标准在工作测量中,笔者采用的是将定性和定量统计相结合的方法,使用百分制数值表达评估结果。笔者通过对多个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项目的研究分析,并根据上述提及的评估指标体系,总结出评估结论标准为:优秀:技术服务质量评估得分高于或等于90分;合格:技术服务质量评估得分高于或等于70分,低于90分;不合格:技术服务质量评估得分低于70分。

评估体系设计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市场在快速的发展,为了保证其质量和绩效,技术服务评估势必会成为发包方进行技术服务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在设计评估体系中需要注意很多问题,下面笔者将以某高校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评估体系为例,简要分析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某高校将网络教育技术服务承包给某公司,并通过评估体系进行外包管理。评价体系作为一个理顺双方合作关系的手段,评估参考月报和用户报告以表中的指标为标准,评估结果与承包方的收益直接挂,承包方必须达到合格标准,才能拿到全额的技术服务费。从实施情况可以看出,本评估系统为某高校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实施情况,在设计评估体系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评估指标及权重的设计应具有灵活性设计评估指标时应涵盖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两大部分,应注意评估内容的动态性,体现与时俱进的原则,不断根据形势的发展丰富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同时在进行绩效评估时,考虑承包方的原有状态,不宜机械地用一个固定的尺度来衡量。如表1,根据承包方的实际情况和校方的需求,每一年的部分项目指标及权重可以有所不同。2.在评估系统中体现互惠双赢机制所谓双赢指双方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按惯例运作,并规范自身行为,通过真诚合作,有效沟通,实现合作利益最大化,让双方都成为赢家。在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评估体系设计中可通过奖惩机制、优先合作机制、延长合作年限、拓展合作项目等方式实现互惠双赢,这样能使双方利益关系更加牢固紧密,能有效促使双方力争做到最好。3.建立和完善与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质量评价体系相适应的奖励与惩罚机制坚持激励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推进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质量的稳步提高。建立奖惩机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技术服务的质量,因此可以在评估体系中明确奖惩原则,奖惩必须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奖惩必须由技术服务承包方的服务质量决定。4.注重过程性评价网络教育是一种基于过程的活动[6],是由若干过程组成的,那么在过程中的质量改进就会决定最终的产品质量[7]。因此,网络教育技术外包服务过程的评价与改进比结果的评价更为重要。某高校将评估工作分为中期评估和年终评估,中期评价也就是过程评价,主要便于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保证网络教学优质展开。5.通过调研保持评估体系的先进性依据学校办学理念和定位,及时将国内外先进的网络教育技术管理思想和观念融入到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中,及时调整评价的指标和权重。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估篇7

 

摘要: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制度是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中对专家需求、专家的角色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力图从专家遴选机制、运行机制、咨询机制、激励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几个方面构建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制度。档案期刊

 

关键词: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制度;专家;制度设计;机制

 

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制度是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专家是指在档案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在档案安全领域具有专业研究,拥有科学化、技术化的档案安全知识或者掌握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的科学方法、工具的人,他们在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中能够进行专业指导或是给出独立客观的意见,是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科学性的重要保障。专家在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目前专家参与评估存在很大的主观性、随意性,且工作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措施。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构建科学、完善的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制度,以充分发挥专家作用,保障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的科学性。

1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对专家的需求

1.1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修正与完善

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是评估的工具,没有评估指标就无法开展评估工作,因此指标设计是开展评估工作的前提。因此构成档案安全风险的评估指标也很多,至少有几十种,如青岛市的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就涉及了21种风险因素、70项风险因子。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有效地找出各个档案安全风险点(风险因素),并对其发生的概率进行预测和判断。由此可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必须借助专家的智力支持。

1.2评估方案、评估结果的分析评价

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基于详细、科学、周全的评估方案,在评估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需要专家对评估方案的科学性进行分析评价,并协助参与方案的修正与完善工作。此外在评价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时,也需要专家参与进来。

1.3档案安全风险的实地评估及评估过程中的技术指导

专家参与档案安全风险的实地评估,能够确保评估的科学性与技术性;专家在进行实地评估的过程中提供技术指导,包括对评估人员进行培训、统一评估的标准与尺度,保证评估结果的公平与公正。

1.4评估相关政策、制度的制定与完善

制定评估政策、制度,是实现档案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要求。在政策、制度的制定与完善中,需要发挥专家参谋和智囊作用,对风险评估政策、制度制定中存在的难点问题、重点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2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制度的构建

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制度构建,可从专家遴选机制、运行机制、咨询机制、激励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几个方面展开。

2.1专家遴选机制

2.1.1专家结构构成情况第一,专业结构。为实现专业、专长配比组合的最优化,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应包括以下几个专业的专家:档案学、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档案保护技术、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信息化,等等。在实际工作中,不同专业结构的专家对于同一工作事项很可能会形成不同的观点,有时有些观点还会截然相反,因此建立专家组合并非把不同专业结构的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专家简单地组合在一起开展工作,而是要建立机制,明确专家的职责分工,使不同专业结构的专家进行密切合作。第二,年龄结构。研究发现,专家的年龄段与其创造力有密切的关系。美国学者朱克曼对美国6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首次做出重大贡献时的年龄进行分析,发现其中84%的人年龄集中在29岁至44岁之间,因此建议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专家的年龄结构应以中、青年为主,并兼具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第三,职称结构。专家职称反映了专家学术成就、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为保证专家的整体学术研究与专业技术水平,在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专家职称结构中,获得高级职称的专家应占绝大部分比例。第四,研究领域。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很广,且某些领域如档案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专业性极强,因此需要对专家的研究方向与研究领域做进一步要求,使得专家给出的意见与建议更有针对性与权威性、开展的工作指导更具有专业性与科学性。

2.1.2专家遴选指标体系专家遴选指标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指标组成:一是基本指标,如学历、职称、荣誉等;二是职业道德修养指标,包括思想品德、职业修养、智能修养等;三是专业业绩指标,包括科研成果、档案管理实践经历、档案专业技能、档案技术研发推广等。在这些指标体系中容易忽视的是职业道德指标,这是由于个人的职业道德修养难以量化和考察所造成的,目前的专家推荐条件一般为学位、职称、科研成果等容易量化和考察的条件、标准,而职业道德修养指标鲜有问津。事实上,职业道德修养这一指标在保障专家作用的实际发挥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专家往往身兼多职,如不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缺乏责任意识,往往不会在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中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使得专家制度形同虚设,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影响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的科学性、技术性和准确性。

2.1.3专家遴选的程序专家遴选的程序由遴选公告,个人申请、单位或专家推荐,档案部门审核、考察,聘任等几个环节构成。为了避免专家遴选评审考核形式化、走过场,评审团成员应严格遵守回避制度,如,一旦进入评审团的专家将不再作为推荐人进行推荐。在专家遴选的过程中,为了提高专家咨询论证的科学性,建议专家应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并且规避相互之间存在学缘关系的现象。

2.2专家库运行机制

可设立专家库管理委员会负责专家库的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专家的遴选、聘任、动态管理、考核、培训等。对入库专家实行聘期制管理,聘任期一般为2至3年,摈弃“终身制”;实行“能者上、庸者让”的原则,定期针对专家业绩和履职情况开展年度考核和届满考核,将考核结果告知通过考核的专家,以便其根据考核结果及时改进工作,并且及时清退业务水平停滞、工作成绩平庸、履职不力者;还要将考核材料整理归档,作为下一届专家评选的参考资料。

2.3专家咨询机制

专家咨询是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中的一项主要内容。目前专家咨询的方式较为单一,多为召开座谈会或研讨会,这样的方式容易使专家产生从众心理,容易倾向于更加权威者的意见,或服从于大多数人的意见,削弱专家的客观性与独立性,影响专家咨询的科学性、客观性、权威性。因此笔者建议采取多种专家咨询方法,如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电子会议等,并综合各种方法的长处,不断提升专家咨询的效果。

2.4专家激励机制

第一,为专家的自我提升提供机遇与平台。在档案安全领域中引入风险管理、风险评估理论是近几年的事情,风险评估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相对匮乏;此外,现有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专家的知识结构有待改善。基于这样的现状,有必要为专家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提供平台,可以提供给专家必要的出国、外地考察、交流、学习、培训的机会,不断提升专家的专业素质;还可以定期组织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之间的专家开展交流,进一步拓宽专家的思维与眼界。第二,对优秀专家进行表彰与奖励。对表现突出的专家进行表彰,有利于激发专家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做好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应确保表彰与奖励的形式多样化,除了采用常规的奖励手段,还可采用资助专家的科研经费等办法。

2.5专家责任追究机制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估篇8

1.公共政策风险评估的特殊性研究欠缺公共政策是一种话语与价值表达,风险评估是科学判断的过程,首要的就是建立关于不确定性(如数据、语言、系统、推断、变异性、模型、决策等)的类型学[3]。不精确的政策语言及社会的不确定性预期既潜藏了风险,也决定了公共政策风险评估的特殊性。例如,公共政策较之于项目管理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有无经费的支持,前者是一项相对宽泛的规定,后者则是体现经费开支的具体行动过程。对这两者进行风险评估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现有研究很少对公共政策风险评估与几个既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如公共政策评估、项目风险评估、绩效管理、政策试验等做出区分,这将难以为实践提供操作指南。

2.基于实践体悟的研究成果不多“三段式”是公共政策风险评估研究的常用写法,即先对具体政策做一介绍,然后从最一般意义上对其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或者预测,最后提出防范、控制风险的对策建议。该研究路径泛泛而谈,较为陈旧,研究结论跟实际联系不紧密。即便是借助量化的技术模型(如RBCS模型等)[4],现有研究也基本未超越政策———风险———对策的套路。实际上,研究者要是无法参与公共政策风险评估实践,就很难全面把握具体公共政策可能运行的系统,提炼风险评估的核心指标则更加困难,遑论风险源的识别并以此提出针对地方需求的对策建议。由此,公共政策风险评估的研究成果大多是从文献到文献的“原地打转”,很难有新突破。

3.整体性风险评估框架尚未建立随着整体性治理理念的推进,西方政府普遍建立起整体性绩效评估(管理)框架以推进绩效管理的发育成熟[5]。这种做法同样可用于公共政策风险评估,既体现治理理念,也可将其提供的操作流程与方法作为风险评估的使用指南。公共政策风险评估一般应包括原则、主体、流程、指标、方法、问责机制等核心要素。理论研究对上述要素都有所涉及,也充分认识到评估指标的重要性,提出了“政策环境风险”、“政策制度风险”、“政策选择风险”和“政策伦理风险”等指标[6]。然而,零星、分散的研究并未构建起整体性的公共政策风险评估框架。

4.跨界研究处理不善毋庸置疑,源自管理科学的风险评估技术和模型能够为公共政策风险评估的开展提供借鉴和便利。与此同时,基于风险识别和评价强数理、强技术的要求,公共政策风险评估也必须利用其它学科的方法。由此,公共政策风险评估及其研究就成为一种跨界行动,如何实现政策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有效对接是一项颇具难度的挑战。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将风险评估引入和应用于政策分析为公共政策的科学化确实提供了很大的益处,但偏重技术分析的政策风险评估与规范意义上的政策分析之间的鸿沟也日益显现[7]。现有研究已经开始移植项目风险评估模型等尝试方法技术上的挖掘,但效果并不理想。将管理科学关于风险评估的做法引入政策分析时形成了“两张皮”,一者是公共政策风险要素的分析,另一者是套用技术模型从宏观上谈如何对风险进行评估,离极具操作性的风险要素识别、监测、控制等还有相当的距离。此外,有些研究者对技术模型一知半解甚至全然不知,这样的研究肯定无法深入,只是做表面的花哨处理而已。

二、公共政策风险评估研究局限的成因

就上文的分析,公共政策风险评估虽已引起关注,但研究并不深入,高质量的成果相对有限。剖析造成这一困局的原因,将有助于针对性地提出消解和突破策略,推进理论研究,更好地为实践提供指引。

1.理论研究重视不够政策科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科范式。政策评估作为政策分析的一个环节和分支,也日益得到重视,旨在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提供依据[8]。有学者提出,如果政策评估的标准或方法不科学,那么具有明显的负向排斥性政策将可能评价为好的或者合乎正义的政策[9],这将引致很大的风险。然而,他们只是点到为止,把公共政策风险评估作为政策分析的一部分,淡化了其重要性。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公共政策风险评估的理论研究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

2.问题意识不强公共政策风险评估的重点不在于定义什么是公共政策风险,而是如何找到风险源,进行风险的识别与控制。这就决定了理论研究需厘清公共政策风险的特殊性、公共政策风险评估与其它项目(活动)等的风险评估有何本质区别,哪些可靠的技术手段可用于公共政策风险评估与管理等问题。然而,现有研究花了大量的笔墨为公共政策风险下定义,以无争议的粗线条方式阐明公共政策的风险源在政策系统内外部或者政策过程。如此一来,公共政策风险评估研究并非基于明确的研究问题,而是把公共政策和风险评估进行简单叠加。理论上的“自说自话”显得空洞乏味。

3.研究者学科背景受限从现有情况看,公共政策风险评估研究的主体大多来自于政治学、行政学等学科领域,较少受过风险评估技术方法的专门训练,这不利于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意思的是,部分研究者具有经济学、管理科学的背景,在公共项目风险评估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公共政策风险评价的研究成果,可他们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公共政策分析训练。然而,更好的风险评估比较来自于信息交换,而不是依赖技术模型进行定量信息的比较[10],选择适当的技术之后需考虑如何对结果做出解释。所以,研究者的学科背景限制了公共政策风险评估研究将价值理念、语言表征及技术工具进行有效地整合。

4.研究的压力与动力不足公共政策风险评估的研究成果大体形成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研究者个人基于兴趣、社会热点等方面的考虑进行研究尝试,以文献研究居多,重复生产的意味较重,质量不高;二是研究团队获批纵向课题后开展研究,虽说引入多学科的方法,也运用了大量的模型,但是理论解读和推导居多,基于实践的总结与提升较少。因为纵向课题通常只需提供公开出版的论文、著作等就可以申请结题,深入实践的压力几乎没有,动力也就无足而生了。当然,这跟研究者鲜有机会接受政府的委托进行公共政策风险评估有关。以教育政策的风险评估为例,由政策制定者和专家学者组成临时性风险评估团体是政府的惯常做法,从事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可以说是依附于政府参与评估工作,无独立性可言,压力和动力自然也有限。缺乏实际操练机会的现状很难促进研究者投入力量组建多学科背景的成员进行研究,这又怎么习得风险评估硬本事?如果研究者还是按照前文所述提提一般性的对策建议,这又加剧了地方政府对专家、科研机构独立评估的不信任,研究人员更加难以深入到“评估市场”中去。

三、公共政策风险评估研究的突破

公共政策风险评估是一项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跨界对接工作,理论研究更加需要把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样才能使得理论成果真正指导评估实践,增强公共政策风险评估工作的成效。借鉴项目风险评估、政府绩效评估等较为成熟的做法,研究者从“黑板”、“电脑”走向“政府”、“市场”将是总体发展趋势和方向。基于这个大方向,研究者可从以下方面尝试以实现突破。

1.树立研究信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公共政策是一系列方针、策略的统称,是党和国家的治理工具。任何的执政理念都要靠各项公共政策来落实。很显然,对公共政策进行风险评估,不仅关乎治理能力和水平,更影响到社会稳定与社会质量的改进。通过对未来的预测,把不确定性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就等于政府掌握了主动权。可以预见,政府将越来越重视公共政策风险评估。研究者应该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前景抱以乐观的态度,相信不仅可以有所作为且可以大有作为,提高研究激励。共识一旦达成,就可促使更多的研究者加入,为研究队伍输送新鲜血液。

2.增强“市场”意识从前文分析看,研究者因承接政府委托项目少,公共政策风险评估实践有限等导致了理论研究不充分。要想推进公共政策风险评估研究,还得回归“市场”。这里的“市场”并非纯经济的买卖市场,而是基于政府是委托人,研究者是人形成的公共政策风险评估市场。在这个特殊市场中,政府提供经费支持,研究者基于物质利益的考虑和理论研究的需要等承担具体政策的风险评估工作,这将促使他们带着明确的问题寻求解决之道。所以,要想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研究者必须改变“关起门来做学问”的做法,主动接触政府,“推销”自己的成果,寻求与政府的对接。只有增强市场意识,受到市场的刺激,研究者才会以更加开放、积极的心态投入研究,体悟理论与实践的差异,在理论成果有所转化的同时进一步修正、充实、完善已有的研究结论。此外,研究者需与政策制定机构建立起有效的风险沟通以增强信任感,因为价值判断是专家风险评估途径的内在特性,目的是提供关于危害的综合信息以满足政策制定者和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和利益,并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对待不确定性决策问题[11]。这有助于提高获取市场操练的机会。

3.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公共政策风险评估既需要政策分析(评估)的理论指导,也需要风险评估(管理)技术的方法支撑,这很难靠学科背景既定的研究者个体单打独斗来完成。除了政策分析的多学科研究途径,公共政策分析评估尤其需要得到理工科技术方法的支持。由此,组建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吸引政治学、行政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工程等学科的人才实现优势互补是较为理想的选择。例如,风险评估是一个利益相关者参与审议的程序,将社会学中的社会资本理论之四大参数———社会信任、制度信任、社会规范和社会网络作为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就可被广泛应用[12]。这既可以弥补政策学家方法运用上的缺陷,也可预防风险评估技术人员价值理念上的偏差,因为风险研究往往没有质疑事实(包括某些有害后果的概率期望)和价值观之间的根本区别[13]。此外,公共政策涉及合法性问题,应将有法学背景的专业人才吸纳进研究团队。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估篇9

【摘要】基于卫生技术评估的能力视角,提出发展我国卫生技术评估的设想,包括将发展卫生技术评估作为卫生系统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经费和项目保障技术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卫生技术评估研究者的长效多方式培养机制,以及研究者和决策者互相推动,全面提升评估能力和决策水平。

关键词卫生技术评估;能力;发展

SchemeofDevelopingHealthtechnologyassessmentinChina:Capabilityanalysis/GenGJinsong,CHenYingyao,LiUwenbin,etal.//ChineseHealthQualitymanagement,2015,22(1):65-67

abstracttheschemeofdevelopinghealthtechnologyassessment(Hta)inChinawasproposedfromtheviewofHtacapability.StrategiesonHtadevelopmentconsistofconsideringHtaasanimportantcomponentofcapacitybuildingofhealthsystem,sufficientfundingandrelevantresearchprogramstoguaranteetheconductionofHtaresearches,establishmentoflong-termandmulti-wayHtaresearchertrainingmechanisms,andactiveinteractionandcooperationbetweenresearchersanddecision-makerstosystematicallypromotetheabilityofbothHtaresearchandevidence-baseddecision-making.

KeywordsHealthtechnologyassessment;Capability;Development

First?author’saddressKeyLaboratoryofHealthtechnologyassessment,SchoolofpublicHealth,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0032,China

卫生技术评估(Healthtechnologyassessment,Hta)是对卫生技术应用或利用所产生的短期及长期的社会效果进行评价的一种研究形式[1]。卫生技术评估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社会伦理性等多方面提供科学证据,有助于卫生技术的合理选择、利用和发展。卫生技术评估作为一种科学决策工具,在国际上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和广泛应用,其理论和方法已经渗透到卫生政策乃至广泛的社会政策的研制过程中。本文系统分析我国卫生技术评估研究机构的概况,并探讨开展技术评估的策略,基于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能力建设的角度提出发展我国卫生技术评估的设想。

1研究机构分类及其能力分析

1.1依托高校的研究机构

卫生部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专门机构,是我国首家卫生技术评估机构。实验室从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欧盟、美国中华医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卫生部、科技部、上海市卫生局等各种渠道申请到多项科研项目。实验室利用卫生技术评估为主要研究领域搭建了多学科研究平台,研究涵盖临床医学技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评估、重点疾病防治与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干预技术及政策效果评估、卫生技术的生物伦理学评估等,研究成果对我国卫生政策的制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实验室研究人员于1997~2012年间共发表研究论文364篇,并出版7本教科书。

2002年6月,复旦大学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估中心成立,中心联合校内外药学、临床、流行病学、统计学与管理学等学科的专家学者组成核心团队。2006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该机构设有卫生技术评估研究室,整合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学、医学信息学等学科和人才优势。此外,原卫生部、教育部共同批准设立了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技术评估中心,开展技术评估工作。

1.2依托医疗机构的研究机构

卫生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建立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原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9年3月,中国循证医学中心获国际Cochrane协作网批准成立中国Cochrane中心(Cochrane协作网第14个中心,亚洲唯一国家中心)。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并启动分中心建设[2]。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为世界各国提供中国的临床研究信息;开展系统评价,为临床医生、临床科研和教学、政府的卫生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培训循证医学骨干,推动循证医学在中国的发展。

1.3依托政府部门的研究机构

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是原卫生部的技术咨询和智囊机构,是亚洲卫生技术评估网络(HtasiaLink)的成员单位,其下设有卫生政策与技术评估研究室。研究室共设3个学组,分别是卫生政策评价、卫生技术评估和卫生项目经济学评价。卫生政策与技术评估研究室开展卫生政策效果评价研究,为决策者提供相关政策效果的科学依据;开展卫生技术适宜性的评价研究,为适宜医药技术的决策提供指导意见;开展公共卫生项目效果评价,为利益相关者提供项目实施结果的有效证据[3]。

原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下设咨询评估处,协助政府进行卫生技术准入工作,对现有及引进的卫生技术进行评估;对国际卫生技术评估结果进行传播;为政府、国内外机构和企业提供评估、咨询、培训、调查等服务。

此外,各地区也相继成立了依托政府部门的研究机构。上海市卫生技术评估研究中心是2011年11月上海市卫生局批准成立的专业性卫生技术评估及研究机构,中心组织卫生技术评估研究、教育培训、开展交流合作活动以及提供相关技术服务。浙江省和广东省正在筹建卫生技术评估机构。

1.4不同类型卫生技术评估研究机构的能力分析

何种形式更优,从当前的情况看,是各有优势。依靠政府的机构和决策联系更紧密,但是面临机构的人才储备、学科背景等挑战;依靠医院的机构和临床决策有机融合,在有效、安全性评价方面优势明显,但是缺乏经济学和社会影响评价,评价视角偏重临床而轻人群;依靠高校的机构学科、人才梯队齐整、研究方法规范、国际合作较多,但不足之处是和政策决策疏远,评估项目相对较少。因此,不同类型卫生技术评估研究机构的合作研究对于机构间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基于循证视角的卫生技术评估能力建设分析

2.1提供高质量证据需求

近年来,新兴的卫生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和高成本技术数量增长迅速。如何对新兴卫生技术进行早期、及时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成本效益不合理新技术可能导致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例如抗生素的滥用[4],以及不同地区Ct和mRi的过度使用与使用不足[5]。卫生技术与卫生服务利用的可及性和公平性问题也值得关注,如迅速增长的公共卫生经费并未显著减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6]。个人现金卫生支出不公平有可能导致贫困人口无法负担医疗保健费用[7]。为了缓解不公平现象并提高可及性,需要基于卫生技术评估的研究证据,循证优化医疗保险的福利包[8]。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基于最佳的研究证据因地制宜制定控制策略,多方联动有效遏制此类疾病[9]。卫生技术评估为世界各国缓解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和科学化决策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信息[10]。

2.2推动循证卫生决策

目前,我国药物目录和医疗技术评估主要以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为主,并未设立专业、独立的遴选机构。在评估方法上,主要依靠专家,而专家评估的依据主要来自于临床经验[11]。我国卫生技术评估的开展和向政策转化明显滞后于卫生改革的进程及其对卫生技术评估活动的需要[12]。我国卫生技术评估研究机构和组织分布不集中,开展的研究工作未形成协调一致的总体,零散的技术评估研究难以迅速推动卫生技术评估事业。有限的卫生技术评估证据和卫生技术评估服务能力尚不能满足卫生决策的需求[13]。卫生技术评估的能力建设对于循证卫生决策、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发展我国卫生技术评估的构想

3.1将发展卫生技术评估作为卫生系统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

目前,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如何有效提升卫生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国际经验表明,卫生技术评估为应用与管理卫生技术提供科学信息和决策依据,并为卫生技术的高效配置和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学和有效的方法。为了深化医改,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将发展卫生技术评估作为卫生系统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机构、医药生产企业及相关组织机构把拓宽工作人员的卫生技术评估知识面、培养基于高质量的技术评估研究作为组织机构能力建设的关键要素。

3.2经费和项目保障技术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卫生技术评估的经费投入和科研项目立项较少。卫生技术评估人才的培养、卫生技术评估研究的开展、卫生技术评估研究机构的发展均离不开经费支持。建议通过优选卫生技术评估课题的方式,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和研究团队进行评估。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医学学会和协会等机构组织提出亟待解决的卫生技术评估问题,并设立卫生技术评估相关研究项目,通过对优选项目投入科研经费,确保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不断提升评估机构的研究能力。

3.3建立卫生技术评估研究者的长效培养机制

建立卫生技术评估机构研究者的长效培养机制,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卫生技术评估研究者。鼓励研究者参加卫生技术评估学术会议,支持研究者赴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机构深造,鼓励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支持研究者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研究能力。确立卫生技术评估创新人才和拔尖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机制,通过学术骨干带动卫生技术评估研究机构的发展。同时建立卫生技术评估研究者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对于考核优秀的研究者给予奖励。通过长效培养机制提升研究队伍的研究能力和整体素质,推动卫生技术评估的发展[14]。

3.4全面提升评估能力和决策水平

决策者应结合人民群众的卫生需求和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提出卫生技术评估问题,依据卫生技术评估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合理使用高精尖技术,淘汰无价值的设备和落后技术,降低医疗服务成本,重视卫生技术评估的传播和执行[15]。卫生技术评估过程中研究者与决策者通力合作,研究者基于决策问题开展技术评估;决策者基于卫生技术评估证据、经济水平、资源状况和群众的服务需求进行循证决策。通过上述过程实现研究者、决策者和人民卫生需求的互动,逐步形成卫生技术评估研究者和决策者的交流合作和沟通反馈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研究者的评估能力和决策者的科学决策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英耀.复旦大学组建卫生部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5,12(2):10.

[2]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循证医学平台介绍:网合中心分中心概况[eB/oL].(2013-07-10)[2013-09-10].http://ebm.org.cn/about.php?id=9&module_id=1.

[3]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卫生政策与技术评估研究室[eB/oL].(2013-07-15)[2013-09-10].http://nhei.cn/KS_4/ks_004/ksjs/index.html.

[4]DongL,YanH,wangD.Drugprescribingindicatorsinvillagehealthclinicsacross10provincesofwesternChina[J].Fampract,2011,28(1):63-67.

[5]HeD,YuH,ChenY.equityinthedistributionofCtandmRiinChina:apanelanalysis[J].intJequityHealth,2013(12):39.

[6]LongQ,XuL,BekedamH,etal.ChangesinhealthexpendituresinChinain2000s:hasthehealthsystemreformimprovedaffordability[J].intJequityHealth,2013(12):40.

[7]Chenm,Chenw,ZhaoY.newevidenceonfinancingequityinChina’shealthcarereform:acasestudyonGansuprovince,China[J].BmCHealthServRes,2012(12):466.

[8]ZhouZ,SuY,GaoJ,etal.assessingequityofhealthcareutilizationinruralChina:resultsfromnationallyrepresentativesurveysfrom1993to2008[J].intJequityHealth,2013(12):34.

[9]YangG,wangY,ZengY,etal.RapidhealthtransitioninChina,1990-2010:findingsfromtheGlobalBurdenofDiseaseStudy2010[J].Lancet,2013,381(9):1987-2015.

[10]赵琨,隋宾艳,郭武栋,等.卫生技术评估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中国卫生经济,2012,31(2):87-89.

[1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药品和医疗技术评估制度亟待完善[eB/oL].(2010-07-19)[2013-10-10].http://edu.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view.aspx?version=edu&docid=2294163&leafid=3056&chnid=1027.

[12]陈英耀,刘文彬,唐檬,等.我国卫生技术评估与决策转化研究概述[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6(7):1-6.

[13]胡苑之,林海,陈洁.水平扫描在新兴卫生技术评估中的发展及启示[J].中国卫生资源,2013,16(1):39-40.

[14]卫萍,任建萍,颜丹丹,等.卫生技术评估认知与需求现况调查[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3):23-25.

[15]徐文煜,薛迪.美国、加拿大与澳大利亚的卫生技术评估[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1):8-10.

通信作者:

陈英耀: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卫生部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主任

e-mail:yychen@shmu.edu.cn

收稿日期:2014-06-06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估篇10

一、产生背景

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建立起安全技术培训体系,但是,由于历史的因素,长期以来,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质量不高效果不好是长期困扰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发展的瓶颈,为了适应煤矿安全生产发展的需要,提升安全技术培训质量和效果,平煤股份一矿职教中心做为国建三级(非煤)安全培训机构和国家三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构建科学完善的安全技术培训体系,寻找一条适应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有效途径,全面提升煤矿员工的素质,已是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凸显课题。

安全培训考核评估体系是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安全技术培训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完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评估体系,来评定和测量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效果,确保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目标的有效实现。

二、概念与内涵

安全技术培训考核评估,是对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各项目标的实现和全体教职工在工作的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进行客观公正评价的一种管理方法,并将考核评估结果反馈于安全技术培训的管理,对于今后持续改进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培训实效。

其主要内容:一是对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主体进行考核评估。对培训学员进行评估。对培训学员学习专业理论,技能训练、文化素养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看参培学员经过培训后是否达到培训效果。对授课老师进行评估,看授课教师是否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教学目的。对管理和后勤人员进行评估,看是否培训工作要求完成各项工作指标。二是对安全培训的内容和教材进行评估。看培训内容和教材是否适应煤矿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三是对安全技术培训的管理、培训设施、培训手段和培训方进行评估,看是否满足安全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四成果评估,通过考核评估,看开展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给企业和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安全技术培训的考核和评估,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管理手段就会失效,预定目标就不能实现。所以,实施科学有效的安全技术培训效果评估,是提高培训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培训体系有效性的基础工作。构建科学完善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评估体系,是推进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全面发展,从而达到提升安全技术培训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三、主要内容与做法

平煤股份一矿职教中心,以现代化管理为理论为依据,本着“管理科学化、工作程序化、岗位标准化、措施具体化”的原则,围绕职工教育培训重点、难点工作,加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理论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培训质量不高效果不好的的实际问题,追踪职工教育培训最新成果,加强应用研究,学习先进培训管理经验,按照iSo10015培训管理体系标准,构建本具有一矿特色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评估体系。主要采取以下原则和做法: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安全技术培训质量督导与评估体系。

1、按照iSo10015培训管理体系标准,建立一矿安全培训管理与质量评估体系。改变评价方式,变以考代评为考绩、评教、用人单位评价相结合,实行培训效果季度考评和培训质量年终总评。实行培训质量跟踪调查,了解培训需求,检验培训效果。

2、加强督导评估。制定《平煤股份一矿培训管理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意见》,专项督导与综合评估相结合,针对职教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经常性开展专项督导检查或抽查,专项督导检查结果作为年度综合性评估参考。规范培训督导评估工作流程,认真筹备,制定方案,形成书面督导评估意见,复查问题整改情况。做到有目的、有内容、有标准、有办法、有结果、有整改、有落实。

3、督导评估的重点放在培训管理制度、机构人员配置、基地建设、师资培养、教材开发、培训质量考核和职教工作年终总评上,主要从管理制度、基地建设、师资达标、教学管理、教材建设等几个关键环节推动培训质量提高。

四、建立完善各项培训考核评估制度

(1)、考核原则。

方向性原则,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相关安全培训的规定,遵循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服务于安全生产实际需要的原则,符合我矿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总结我矿区队培训工作经验,提高区队培训工作实效性和创造性。

科学性原则,考核评估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符合我矿区队培训工作客观规律,准确反映我矿区队培训管理工作实际情况。

可操作性原则,区队培训工作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指标,符合集团公司对区队培训工作要求,符合我矿“五好一体化”考核要求,符合我矿区队培训工作的实际情况;考核评估的方法手段,易于操作并切实可行。

(2)、考核方法。考核评估采取:“三查一评”即:日常查、集中查、周抽查与月考评相结合。

日常查:查是否按要求完成矿下达的各项培训计划;查是否按时参加矿组织的各项培训工作会议;查各培训班教案是否符合规定;查是否将培训资料按时报送;查职工参加培训时,是否遵守学校各项制度、是否完成学习任务、职工参加的各类考试是否合格。

集中查:每季度将区队培训工作纳入矿组织的“五好一体化”考核。查季度培训计划、学习记录、职工培训档案、证书管理、持证上岗、全员考试、“三个一”活动情况等。

周抽查:职教中心每周三、周五下队抽查测试。查各区队是否按规定时间开展安全技术学习,学习内容是否符合学习计划、是否按照矿要求的内容组织学习。同时抽查三至五名职工,看学习效果。

月考评:每月按照《平煤一矿安全培训工作考核评估标准》,对所有培训班进行一次评估,并在每月的一次培训工作会议上,对培训工作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对培训工作中取得的好办法、好经验,进行推广。

(3)、考评内容

一是领导重视。各区(科)队建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党政领导是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主管培训的技术员是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区、队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将区队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制定安全技术培训岗位责任制,严格按照《一矿区队安全培训工作考核评估标准》、《一矿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实施细则》开展区队培训工作,全面落实各项培训工作任务。

二是“三个一”活动。各区队推行“每日一题(提)、每周一课、每月一考”培训活动,各区队每天班前会或班后会出一道基础应知应会的题,每天班前会或班后会提问前一天学习的知识;每周上一堂生动的安全技术课;每月应知应会考试一次。

三是培训效果。各区队在开展区队安全技术培训时,应注重实效,不走过场。要紧密结合本单位工作现场情况,制定各岗位工种应知应会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灵活多样的开展培训,并将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与工资奖金挂钩,对学习效果好、取得优异成绩的职工进行表彰和奖励。

五、实施效果

平煤股份一矿职教中心通过安全技术培训考核评估系统建立,有力的推动了安全技术培训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建设,安全技术培训质量和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无论是培训管理、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队伍素质、基层区队培训、教材开发、教科研成果等都得到了省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集团领导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