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管理的教育方法十篇管理的教育方法十篇

管理的教育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3:49

管理的教育方法篇1

关键词:高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创新能力

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部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加强实际与理论的联系,使学生正确认识专业和社会的关系,扩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对实践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是每个教育者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当今实践教育管理模式的现状

1.当今的实践教育管理方法过于死板

在当今各大院校中,实践教育的管理模式都过于整齐划一,学生以专业班级为单位,固定的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但是每个科目的实践教学部分课时都安排较少,实践课程安排上都有着严格规定,即使是教师有意地想增强实践教学部分,但也受到教学制度的制约,无法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实践教学管理方面存在不合理

在现有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中,教育者一般都按照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来安排实践课程的教学,而大部分学员的实践课程课时安排较少,学生本身的实践能力就较为薄弱,并且很多教师更愿意增加理论课的教学,只为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愿意开展实践教学。造成了实践教学管理不合理的局面。

3.实践教学部分内容过于独立

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强调实践教学的过程,教学目的偏向利用实践来对理论知识的验证,使得创新性的实践环节过少。大多数的实践课程中,学生只能按照实践要求,按图索骥,根据给定的做法来进行操作,不能够自己发挥、思考,难以达到实际的实践教学效果,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改革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方法

1.转变实践教育管理的观念

在现今的各大高校中,很大一部分的教师还深受传统教学模式观念的影响,在教学方法、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上还采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观念还没有彻底改变,其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很多教师还只是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在实践教育管理观念上传统守旧。这需要对实践教育观念进行充分的理解,从而改变实践教育的观念,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实践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

现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进度十分缓慢,很多实践课程很难跟上理论课程的脚步,实践课程难以起到良好的作用,无法有效的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教学成为例行公事,教学效率奇低。因此,针对教学内容,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彻底的改革,让实践教学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开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实践教学能够与理论知识相同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改善实践教学效果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学校可以举办竞赛,像是“科技电子竞技大赛”“数学建模大赛”或者是“JaVa程序设计大赛”等,让学生通过参加竞赛的方式来提升个人的实践能力。同时,学校也要对实践教育课程进行调整,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让实践课程跟上理论知识课程的进度,让学生通过实践过程来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不是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提升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综合训练教室的硬件水平,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利用更多的资源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提高实践课程的任课门槛,但也不能一味的要求教师职称,要以教师的个人能力为准。学校也要定期的组织教师进行培训,针对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制,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并制定专门的考核方式,时刻使教师处在良好的教学状态,从而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束语

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实践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任务。需要广大的教育者和决策者齐心协力,转变实践教育的教育理念,针对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同时也要注意学校的实践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培养创新能力。

作者:马小卫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齐平.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现实路径研究——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与教师的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

[2]张广.培养创新和创业能力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

管理的教育方法篇2

关键词:网络教育柔性管理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002-01

柔性思想的历史悠久,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老子,以柔性思想为基础的柔性管理,反对一味以制度规章为中心,逐步形成了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充足的新兴方法,它的应用以受教育者心理及行为规律为发展源点,容易在人们心中形成潜在推动力,如果应用得当,效果是非常好的。

1柔性管理应用于网络教育的必然性

因为网络教育同传统课堂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在建设网络课程、进行网络教育之时,很有必要应用柔性管理方法,以适应教学新特征的需求。原因如下,首先,网络教学下的学生有特殊的起点与背景,一般学习同门课的学生学历与背景之间的差距很大,若网络教育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特点,那么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柔性管理则可以适应学生的不同层次需要。其次,网络教育中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界限模糊,这使其教学组织愈显复杂,柔性化管理的普适性强,能够适应不同教育目标的学生。第三,网络教育的一项目标是使大众化与具体化两项标准迭而为一,这种双重需求,让网络教育必须应用柔性管理的手段。第四,网络教育要满足学生的终身学习需求,如果没有柔性管理,那么网络教育的优势无法体现出来。关于在网络教育中,实现柔性管理思想与方法是否可行,也是一个亟需探讨的问题,固定的班级形态教学,通常很难实现柔性管理,其原因在于班级的固定形式,有限的教师个人能力,根本不可能针对所有学生进行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设置。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的应用,给教师提供了更为优越与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策略,让柔性管理真正成为可能。比如人工智能同数据库技术的结合让知识模块划分成为可能,不同学生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层次归入不同模块,教学系统能够根据学生划分目标、内容并实时监控、随时调整。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注意到,成熟的技术只是柔性管理适合于网络教育的一项条件,若想二者完美结合,还需要我们注意学籍管理、教学监督、考试评价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于网络教育来说,都是全新的问题,如果不仔细斟酌,则极容易出现种种意想不到的弊端。

2网络教育中的柔性管理细分

2.1技术柔性

其中既包括硬件基础,给网络教育提供技术设施,随时增加可变的自主与个性化学习的柔需求,也包括软件基础,即网络的课程资源与教学工具,它是最可以体现出网络教育优势的一部分。因为教育起点同受教育背景有差异,且学生分散在各地,不容易同老师有效沟通,因此网络平台的建立一定要以相应教育理论为基础,体现出网络教育的特点与优势,解决师生间沟通的障碍,并且还要在此基础上突出探索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特点,实现上课与自学、实时与非实时、个体与群体等几个对立概念的结合。

2.2人员柔性

相关人员一定要建立严谨而科学教育理念,提升个人素质、技能、管理水平,让所有的教学环节都能够落到实处,切实保证教育服务到位,使学生从入学直到结业都能顺利在网络上完成。此外,网络教师一定要遵守法纪,严谨治学,掌握网络教育的现实特点,不断改革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而网络教育下的学生也要同实体教学一样遵守教学规章,认真完成课业的同时,锻炼并激发自学能力,在终身学习的氛围里持续进取。

2.3组织柔性

组织结构是网络教育的社会基础,因为网络技术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网络教育在组织结构上会从集权过度到分权,管理层次从金字塔形变化到蛛网形,原有的很多管理岗位都可以为网络技术所取代,如职能科室、图书馆、设备处等大幅度缩减,宣传、后勤、人事、基建等部门消失,总体而言体现出了组织结构的虚拟化特点。

2.4教法柔性

网络教育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需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学方法,可以在全国甚至是世界范围里聘任优秀师资,持续并全方位更新网络课件,主动调整科目设置,注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模式上坚决摒弃照本宣科的僵化方法,多利用多媒体资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让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都在网络的大环境下提升起来。在教学评价与教学监控系统构建环节里,也要注意柔性特点,把教学过程、评估体系、社会认可等都纳入到质量控制范围里,让每一个环节都能有效为教学总体质量服务。

3柔性管理应用于网络教育的注意点

柔性管理并非放任自流。它必须以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为基础进行构建,如果想要维系组织的正常运转,就一定要有科学的制度规范,保证行动上的步调协调,柔性管理需要配合网络教育,达到学生自我学习与自我约束的目标,并建立并加强系统学习与终身学习的思维意识。因此可以说,柔性管理之中,包含刚性管理。

柔性管理一定要以全员素质提升为基础,以柔性管理为教育方法的网络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与道德修养,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而网络教育下的学生也一定具备更高的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能力,不断追求完善、精益求精,最大限度地将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师生双方面的努力才会让柔性管理更加贴合网络教育实际。

网络教育离不开传统教育。柔性管理的核心思想使我们认识到,单纯的网络教育,如果缺少激励机制,就会让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学内容之间增大隔膜。因此,网络教育体制中,一定要增加适时的校内联系内容,让网络学习的效果得到切实巩固。这亦是柔性管理中不能缺失的重要内容。

柔性管理有一定的成本,比如增加并维护网络设备、制作并更新网络课件等。如果不考虑当前的硬件环境情况,一味追求所谓的柔性,并非是科学的发展态度,可能会给组织发展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损失。所以,柔性管理一定要以科学体系为前提,不然是不会产生预期绩效效果的。

4结语

柔性管理具有动态性与灵活性特点,它可以根据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与知识构造,安排更为合理的教学内容,并提供相应的目标与评价方法,使每一名学习者都可以按照自身学习节奏进行学习目标的达成。这个特点,使得柔性管理与网络教育更为契合,让网络计算机更容易监视每名学习者的动态情况,真正做到因时而教,因才而教。

参考文献

[1]肖益,张煜.柔性管理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2]陈峰巨.柔性教育:中等职校计算机专业技能训练的新理念[J].成才之路,2007(3).

[3]汤俊.以柔性教育模式解决高校大规模扩招伴生的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2).

管理的教育方法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生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195-01

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宗旨是要让学生更加的适应社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去实现自我的价值。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直接受到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是否拥有积极地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影响。高职院校担负着树立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教育责任。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都是“90后”了,在不久的几年将迎接“00后”到来,与原来的80不同,由于现在的媒体的过度发达,这些学生受到过多的当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使得他们自身有极强的时代特点,现在高职院校所拥有的教育管理方法已经不能很好支持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了,需要我们去探索新的、适合的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方法。

一、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开始于学前教育

在通过调查多年的新生入学接待和新生学前教育工作,感觉到高职学校新生的学前教育工作虽然很难大量化,但是其质量却要得到保证,因为学前教育的质量好坏很可能会影响到入学新生在未来三年高职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新生学前教育过程中,学校将各种的对学生的规定教给大家,如学校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学生守则、法律法规、学习成绩管理办法等是最基本的学前教育,更为重要的是从学生所学习的专业介绍分析、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的方法、将来就业的方向、怎样去做人等方面去引导学生,这些可能在不经意间影响一部分学生今后的一生。

二、利用日常课堂教学

学生的教育管理要利用好日常的课堂教育,我们的每一名教师都要牢记自己身为一个教育者的责任,在课堂上不仅要教给我们的学生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也要教会他怎么样去做人,特别是针对现在这些“90后”的高职学生,有些时候育人比传授知识更加重要。有一句老话说的很有道理:对社会需要来说,德才兼备是合格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而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在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设上不光要有专业的课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中华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让学生讲文明、懂礼貌、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是老师肩负起的责任,同时老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

三、教学管理坚持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是以尊重教育的规律、尊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为根本的。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要以学生为根本,并且在实际的教育管理当中灵活的应用,做到“三个结合”才能解决高职学生知识基础差的问题,把实际的教学环境与教改内容相结合、把学生教育的方法与学生的需要相结合、把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与学生所关心的问题相结合,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要知道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全体的学生,而更加要面对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成长环境都不同,造就了学生们的个体差异。而且有很多的学生是因为分数原因没有考上本科院校,无奈下选着了高职院校,这是一种非主动的选择,会使得他们有一种自卑感或者有一种放弃自我的感觉;还有一些学生可能是因为家庭原因、自己性格的原因,对社会和家庭充满了不满,甚至有一种仇视的感觉,提前失去青春,缺少理想和进取心。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想努力学习来改变自己,将来找个好工作,孝敬父母的。我们要理解每一个学生,宽容学生的错误不厌烦和讨厌每一个学生,因为他们还是一个孩子,他们还未定型、不懂事我们要向好的方面改变他们,因材施教,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方法鼓励学生,相信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

四、针对学生学风的建设

(一)导师制的建立

每一个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在从开学开始到三年后毕业,始终都应该有一名专业的导师法负责指导他们的学业和生活,使得学生们能够感觉到老师的关注和关心,这样的话学生对自己自觉性学会自觉的提高。

(二)学生学习态度的掌握

教师要在教学中重学生的上课精神状态、学习效果、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情况等方面来掌握学生现在所处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根据对部分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如旷课、中途逃课、作业不完成或完成质量差进行调查,发现大豆和学习态度有关。有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有些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些是对未来没有信心,因为这样老师们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开展学风建设以成为高职院刻不容缓的工作内容。

(三)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

现在我们的高职学生都为“90后”,他们受社会和媒体影响,大部分又都是独生子女,虽然情感十分的丰富、兴趣也很广泛,但是对人缺少真诚的态度、缺少信任却“哥们气”十足、自控能力很差、自我意识很强、分享意识差可谓是聚集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于一身的一代人。因此,只是和学生们进行说教,讲大道理根本就毫无用处,因为可能他比你讲大道理还要列害。想要这些“90后”学生臣服,首先教师自己要得到他们的肯定,在课堂上威严,在课下完全放开自己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因为“90后”学生的哥们气,才会对亦师亦友的劝解有接受,对说教式的教育天然抵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管理的教育方法篇4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和主要表现形式

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国内外学者的论述各有不同。有人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内容为:加强教师国际化的交流,推进学生国外留学教育,积极开展高校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学习,高校课程的设置要开放化、国际化,学校要积极创造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环境和条件。还有人认为,国等教育的国际化主要是对教育内容的国际化,高校学生、学者等国际间的互访、互换,推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教育技术、教育设施等资源的国际共享。目前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内容概述较为全面、系统、权威的学者是顾明远和薛理银,他们在《比较教育导论———教育与国家发展》一书中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内容的概述是“主要包括人员、财务、结构和信息四个要素的国际化”。人员要素指高等教育主体各要素在国际范围内的活动,主要是指学者、学生和教师的国际流动。财务要素指高等学校的教育经费来源和支出分配的国际化,教学基础设施、科研设施的国际化。结构要素指高等教育中各高校的学科结构,考核制度等国际化,是教育国际化的基本保障。信息要素指,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观念、目标和教学课程内容的国际化要素。

(二)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标是为未来社会培养综合型、通用型人才,即随着经济、信息、技术的全球化,具备国际素质、能力和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以期培养更多的国际化人才。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制订的《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中,提出培养目标是使每个学校的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知识的世界级的标准。通过国际交流,努力提高学生的“全球意识”、“国际化观念”。德国政府在1998年为解决高等教育中存在的教育教学机构、学制和语言等问题通过新《高等教育总法》,目的是为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新《高等教育总法》强调高等教育的效率、竞争和国际发展原则,改法令为高校的国际化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澳大利亚联邦议院在二战后批准了一个针对亚洲的教育培训援助计划,此计划通过《科伦坡计划》的实施,建立与国外合作伙伴长久的联系。1969年,通过澳大利亚大学校长委员会,几十所高校建立了“高等院校国际开发机会”,主要目的是推进高等教育的援助计划的有效实施。此后澳大利亚不断推迟新的高等教育政策,包括“创新计划”、“知识国家”战略等,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提供的保障。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成为决定其在经济走向全球化、建立知识经济的重要砝码。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征

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鲜明的特征。1.综合性,即高等教育国际化不论从内容、范围还是结构都更加的丰富、全面,空间更宽,与国际政治、经济、文化融合度更高,具有较高的综合性。2.个性化,即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在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学习国际高等教育办学结构体系,并融合国外文化,在坚持中发展、创新,力求个性化发展,形成自己特有的教育教学风格。3.民族化,即高等教育更要强调本民族的特色,立足于为本国、本民族长远人才需求考虑,即具有自己民族化的特点。4.组织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组织机构不断涌现,功能不断增强,大大促进了各国教育、文化事业的传播与交流。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框架的构建,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可以更好地立足于自身实际,更好地促进高等院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趋势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进程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有着自己的发展历程,陈学飞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2002年)一书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所出现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时代,不过当时的国际交流是在非常狭小的范围内进行的。”这个时期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特征随着新兴宗教教派的出现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而有所减弱。近代随着自然科学的兴起,知识普及到大学课程并得到广泛的认可。比如德国最早的现代大学、哈勒大学及柏林大学已经成为德国高等院校的典范和代表,最早开始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二战以后,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范围和规模逐渐的扩大,教学内容和形式也多样化发展起来,几乎覆盖了高等教学的每一个领域,逐渐朝着教育贸易的方向发展。国际环境的变化使得国际竞争从军事较量转向为国家经济实力的衡量,技术、人才和科技是最为关键的竞争。高等教育办学由传统的模式转变为现代教学模式,以前高校对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经济、科技、市场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要打破格局,走出去,吸收和学习国际高等院校的教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参与国际高校的交流和合作,融入到国际发展环境中。国际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竞争都在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合作,国际间的文化、语言、知识等的交流和学习都推动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各种国际组织也都从各个方面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经济全球化推动着人类社会迅速发展,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和变革日新月异,出现了一些新的走向。

1.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主体发生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前,政府是高等教育交流的主体,是主导者,高等院校的作用和角色是按照政府的指示在发展,是被动的,依附性强,发展的积极性不高。在80年代之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交通的便利,高校之间的交流增多,而且外国留学生的增多会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也能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高校开始对办学模式变革,日益加大高校的国际交流。此时,政府则通过颁布政策、法律对高等教育给以支持和帮助。通过高校内部的重视和外部政府的指导和支持,高校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最重要的主体。

2.交流内容更为丰富多彩。高等教育国际化随着各个国家之间贸易、旅游、交流等业务的往来,交流的内容也更加多样化,不仅仅是高校的学生、老师和学者之间的国际交流活动,还有高校之间信息资源、教学设备、教育理念等的共享。从教学内容、学术探讨到人员交流等逐渐的多样化起来。现在包括学位制度在内的各种相互兼容的高等教育制度的建立等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

3.课程国际化趋势加强。2000年5月,澳大利亚课程组织第七届全国大会提出了“全球化课程”这一崭新的课程概念,并指出这不是新增一门具体课程,而是提出一种教育和课程的新理念、一种新的课程系统设计思想,强调的是课程的全球观,强调世界各民族和各国家人民的相互认识与理解。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界也正在努力拓展课程的国际视野,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来关注课程的国际化问题。课程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要素之一,标志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发展到了实质性阶段。

4.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空间更加广阔。关于未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各国高校校长们都在统筹、商议研究对策。包括美国的密执安大学、英国的伯明翰大学、爱丁堡大学、格拉斯哥大学、诺丁翰大学、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新西兰的奥克兰大学、新加坡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我国的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以及香港大学共16所研究型高校在1997年成立了21世纪大学的“U21”,为了现实U21成员学校之间的学分互认,鼓励学生跨国界的流动。为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和未来的发展开阔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5.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向着市场化和教育贸易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始终要跟上或超前于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在二战之后,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一方面是发达国家无偿援助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国际大环境开始变了,发达国家逐渐停止大部分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项目,或者变为其他的计划,很多开始转变为以盈利为目的的援助和合作。例如,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取消了很多教育优惠政策,转变为盈利性的政策,后来,法国、德国也采取了高等教育盈利性政策,并且这种政策有时会带来很大的利润。1993年,美国以外国研究生学费为主的教育出口净收入多大55亿美元。这说明高等教育市场化和教育贸易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一种新现象和新趋势。

三、延边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国际化的方法研究

1.变革观念,加强教育改革研究。传统的教育理念缺乏充足的国际意识,缺乏世界范围的合作与竞争观念,主要以满足于国内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与国际教育发展的脱节,因此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是走教育国际化道路的第一步。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了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有利于高等教育在理念上和实践上大胆行动,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变革观念的同时,要大力加强教育改革研究,工商管理专业应该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学习研究国内外著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人员交流等方面的有益经验,在保持专业地域、文化独特性等鲜明特征的基础上,积极借鉴采纳其他高校的科学的方法,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2.加大专业教师和学生国际间的交流合作。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在编教师11位,其中有国外留学访问经历的有10位,分别来自于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师资队伍来源丰富,具有实施教育国际化的基础。伴随着延边大学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都要继续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合作。首先要有计划、有目标地派出专业老师出国攻读博士学位或出国访问。其次,鼓励老师利用学校的区位优势,加强国际间企业管理的比较研究,以科研项目为依托,积极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第三,利用学校和专业特色,总结“2009东北亚企业管理论坛”国际学术会议的成功经验,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到校参加学术会议,并为学生做学术报告。第四,加强学生间的国际交流。1998年以来,工商管理专业已派出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去日本、韩国等国家高校交流。目前我专业有9名韩国留学生。2007年,专业开设中外合作办学班,这是专业教育国际化之路的重要一步,也是未来专业发展的方向。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民想了解中国,必将有更多的外国人来中国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由于我校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语言环境优势,为发展国际高等教育提供了一个优越的条件。因此,专业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继续大量派出学生出国学习的同时,还要大力加强留学生的招生力度,既要走出去,也要请进来,不断推进专业教育的国际化,不断扩大我校和专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3.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的国际化。

专业目前的培养方案从2007年开始经历了4次修改调整,其中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分分配都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要求,与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并表现出了国际化的教育理念。然而,近两年高等教育领域内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范围、力度、广度都迅速增加,专业的培养方案也有待于进一步讨论并调整。首先在培养目标方面,要重点强调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全球观”、“跨文化管理”能力、秉承“求真、至善、融合”校训的通晓多种语言的管理人才。其次,课程设置既要为培养目标服务,也要发挥专业教师的研究优势,除少数课程外,必修课统一调整为48学时,选修课为32学时,增加选修课的数量,保证学生自主选课的权利,实行课程的优胜劣汰制度。第三,要加强实践教学。

目前专业已经和延吉市27个实习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关系,供学生在第三个短学期深入企业进行课程实习,教学效果显著。由于本专业实践性较强,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要继续加大实习基地的建设,争取使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能够随着专业课的开展,同步进入企业实践实习。第四,在教学管理中,要给予任课教师充分的自。对于有能力的教师,允许其打破以教科书内容为主的授课方式,采用以“自设计讲义”为主的形式,最终使课程内容是教师的研究理念、研究成果和学术界的前沿。第五,加强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是实现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环节。专业于2007年开设了“企业战略管理”的双语教学实践,并同时承担了学校双语教学的重点教研课题,2008年“生产运作管理”开始双语教学。

管理的教育方法篇5

辅导员对于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在于做好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教育管理,面对日渐多样化的社会潮流,学生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个性化教育的需求给辅导员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辅导员不仅要具有过硬的政治和心理素质,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做好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引导者。由于长期受到高中教育管理形式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将辅导员的形象认定为班主任,师生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无法让辅导员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做到全面掌握和认识。因此辅导员的首要工作在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学生情感交流的平台,通过现代信息交流形式,加深情感交流,获取学生的广泛信任。

2.辅导员要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大学教育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既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辅导员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从他们自身的学习经验进行总结,为学生提供指导,组织一定的交流讲座,让学生学习和感悟前辈们的体验心得,鼓励学生多参与创新性竞赛活动。表达能力是学生与外界交流的基本能力要求,因此辅导员要注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如多举办班级、院级的演讲比赛、辩论赛和英语演讲比赛等,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将班委竞选作为学生台面演讲的一大锻炼机会,不以成败论英雄,鼓励学生上台发言,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演讲技巧。辅导员还应该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加以关注,转变过去事务型管理方式,向人本型管理方式发展,将培养交往能力强、具有主体精神的现代大学生作为己任。

3.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人才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其技能和知识水平,更取决于其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辅导员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更要重视预防工作。学生在学习、生活、交际以及恋爱等问题上往往会产生心理问题,辅导员应该深入学生群体,展开调查,关注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并且帮助学生摆脱心理阴影,树立健康的心理观点。在班委中通过心理委员的调查,从学生内部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及时引导学生摆脱苦闷的心境,减轻学生的负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心理健康是影响大学生一辈子的关键要素,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对学生的一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辅导员要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使学生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以正常的心态处理各种社会问题。

4.辅导员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

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应该身先士卒,做好表率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要着眼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并且改善在学生中的个人形象。做到言行一致,严以律己,维护一名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荣誉与尊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向着更美好的道德境界发展。做好辅导员考评工作,辅导员不仅要向院系领导负责,更需要向学生负责,因此考评机制不仅要由院系进行考评,更要重视学生的意见。重视学生的意见和批评,促进民主科学的考评机制生成,增进辅导员工作的透明度与公平性,并且加强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信任度。

5.小结

管理的教育方法篇6

关键词单亲家庭学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离婚率居高不下,再加上各种天灾人祸,导致很多孩子被迫成为单亲家庭孩子,与家庭美满的孩子们相比,很多的单亲孩子身上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如何帮助他们走出阴影,在阳光下健康快乐的成长变成了教师比较重要的工作之一。

1倾注爱心,让单亲家庭孩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尤其重要,好的环境能够塑造人,坏的环境能够毁灭人。单亲家庭孩子所处的环境,特别是班集体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上学占据了孩子们大部分的时间,他们与教师、同学朝夕相处的时间甚至多过父母。为此,教师要竭尽全力营造一种爱的氛围:首先教师自己起好模范带头作用,不要在班上讽刺、挖苦学生。更不允许其他同学嘲笑他们的家庭状况,而是教育其他学生主动去关心、帮助单亲家庭学生,各种活动要一起参与,学习上共同进步,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班集体里,享受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一些单亲家庭的学生,当遭遇措手不及的家庭变故时,常常会心灵受到伤害,从而变得不爱交流,性格内向起来。我们需要用爱打开他们的心扉?笔者班上有一个叫亚亚的女孩,原来性格特别的开朗,但是新学期开学之后,发现她经常闷闷不乐,也不爱跟同学们在课间时嬉戏了,上课也不太积极举手发言了。于是笔者找了一个时间去她家进行了家访,才知道她的母亲因病去世了。事情来的太突然,让亚亚一时间无法接受,同时家里又比较困难,父亲曾经无奈地对她说不要读书了,家里没钱负担不起了。作为孩子的班主任,笔者能感觉到亚亚那颗受伤的心,通过多次和他的父亲交流,帮助他摸索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同时做好亚亚的工作,使她意识到父亲的不容易,让她明白父亲不是不爱她,说要她不读书了这样的话实在是迫于无奈。同时发动其他的任课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帮助她,学校领导知道这一情况后也对她关爱有加,帮她申请经济补助,减免她的学杂费等。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在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怀和帮助下,亚亚感受到大家庭的爱的气氛,慢慢地变得开朗了起来,成绩也有了提高。

2疏导心理,促进单亲家庭孩子形成良好人格

单亲家庭学生往往因为缺乏父母双方的关爱,容易造成心理障碍,教师作为与学生相处时间比较长的人群,最容易发现和关注到这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无法得到父(母)共同的呵护和管教,在身心发展和学业上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也因此形成了单亲家庭孩子普遍存在的孤僻、自闭或脾气暴躁等性格,比较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分析,笔者发现单亲家庭孩子大都具有自制力差、不遵守校纪班规、既自尊又自卑等一系列问题。

当发现这些问题出现在某个学生身上的时候,笔者总是试着问题解决于初始,努力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这个时候就需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要使心理障碍问题消融或合理宣泄或正确转移,帮助孩子走出心理阴影,健康快乐的成长。为此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疏导:

(1)努力与孩子做朋友,同时鼓励其他同学与这部分孩子交朋友,让他们敞开心扉。“友谊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感之一,友谊的力量可以使其在曲折困难的逆境中增强应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部分单亲家庭孩子有无助、孤单、命运不公的感觉,很多时候会心情抑郁、不安,情绪波动比较大。还有一部分单亲家庭学生由于自卑、孤僻和敏感,常常不愿与人交往,独来独往,心事重重。教师首先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平常寻找合适的时间与他们一起活动,谈心等。同时发动其他同学和这部分单亲家庭学生认真相处,做真诚的朋友,建立真挚的同学情谊。努力使这部分学生感受到师生之谊、同学之间的真感情以及集体的温暖。只有当孩子们真正敞开了心扉,信任老师、同学,才能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管理的教育方法篇7

关键词:教育教学管理;团队精神;教师个性;常规管理;教学研究;安全管理

当今社会,教育的现代化对幼儿的教育教学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势在必行。21世纪的孩子聪明、顽皮、好奇心强,所以我们应该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园的教育,使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与时俱进,根据现代管理的思想原则,最大限度的发挥主导作用,下面谈谈我对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教师团队精神

作为一名管理者,就应对幼儿教师的师资、学历情况了解清楚,以便于分配任务时得心应手,让教师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也让他们认识到幼教队伍给自己发展提供的机遇。因此,我通过以下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 注重岗位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多次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岗位培训,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时还聘请教师进行短期技能培训,使他们的技能进一步提高。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使老师们学到了先进的幼教理论与实践经验,让他们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

2 向科研成果要效率

根据幼儿园的教育特点,我确定了向科研成果要效率的策略,激发全园教师的学习和教研热情,从而也推动教师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台湾作家柏杨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国外,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就成一条虫”。这句话可能不很正确,但也说明了中国人有时不太注重合作精神。所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教师团队精神这是时代的需要,因为要培养孩子这种精神,就应先培养教师的合作团队精神。同时管理者还应注重教师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精神,使教职工克服自我中心,以集体和组织利益为重,激发自己的奉献精神,真的实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景象。

二、尊重教师个性,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新大纲明确指出: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教师的管理对象是幼儿,要求幼儿做到、发展的,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和做到。管理者与教师虽然职位不同,但人格却是完全平等的。作为一名管理者要用人所长,给自己的员工创设宽松的教育环境,那就是信任人、尊重人,使教师的主动性激发出来,相信教师能够负起责任。完成管理者交给他的任务。

1 备课

备课是教师自己的一项教育工作,它应该该是写教师想写东西,而不是写领导想看的,针对这一原则,我根据不同的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在幼儿园工作时间长、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提出更高的备课要求,使他们多年积累的经验形成文字,带动青年教师的业务成长。

2 给教师一点自由的时间

不能把时间看得太死,如果这样,教师就会为了遵守时间的要求而消极怠工。

3 检查工作

检查教师的工作是为了促进教师工作的主动性,但是不要给教师造成心理负担,应给予充分的理解与帮助。

三、重视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如果思维僵化,教学方法陈旧,那么就不会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幼儿园的工作也不会稳步发展。作为园内的一名管理者,面对这一情况,我采取了集中力量狠抓教学常规管理的措施,提出了“抓基础,重能力,高效率”的教学总体要求,在教法和学法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这几年,我们的办园模式上有了很大的改进,教师认为具体实在,不再是形式主义。

我的具体措施是:

1 持之以恒,严谨踏实

教学常规的落实要坚持一个“恒”,最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始无终、虎头蛇尾,如果管理者没有恒心,那么就不会形成严谨踏实的教风。

2 调整心理,注重落实

教学常规的落实归根结底是要教师去落实,因此要调整好教师的心态,使他们愿意积极地去做,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

3 更新观念

更新观念,注重发展教学常规管理是一个不断优化和发展的过程,因此要随着时间、地点的改变,教研的形式和内容也要随之变化。

四、重视教学研究,促进专业知识成长

幼教事业的快速发展,使教育科研的重要性越来越越突出,通过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素质已经成为幼儿园的生存策略,“科研兴园”已成为幼教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几年来,我们在飞速发展的幼教改革形势下,也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幼儿园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而教研教学工作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研工作只有与教学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才能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一个有特色、有发展前途的幼儿园,一定有自己的教学教研特色。教学管理核心是科研,没有科研的存在,幼教事业就很难发展起来,因此在工作中注重以教研,通过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师的专业知识得以成长,使教师潜能得以发展是工作中的重点。作为一名管理者就应该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提高良好的服务,让每个教师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研究中来。

在教研中我通过以下措施组织教师教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更新教学观念,把握教育规律,加强理论学习

2 积累教学经验和教研素材

3 进行课题研究,教师人人参与其中

五、狠抓安全管理,营造和谐佳园

幼儿园的孩子是社会上最脆弱的群体,他们往往受到外界素的各种伤害。对于幼儿来说,他们自理能力差,容易受的意外伤害。因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园内的宿舍、活动场地以及其他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等都有可能对幼儿造成伤害。所以,作为一名幼儿园的管理者肩负着幼儿的健康成长的重要责任。因此,我特别注重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在工作中我结合《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原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通知》《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政策、法规的规定,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制定各类安全管理条例,督促教师严格执行

管理的教育方法篇8

作者:沈亚诚,黄晓松,谢彩丹

【摘要】通过剖析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阐述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的现状,分析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最适合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

面对21世纪经济全球一体化、信息全球化的形势,特别是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们将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与世界各国接触,这也将给成人高等教育带来良好机遇和严峻挑战。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随着形势的变化也将出现新的情况。为适合时代的发展,成教管理人员必须认清和把握当前形势,深入分析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最适合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的方法与途径。

一、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成人高等教育也随之发展起来。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组成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突破了原有意义上的成人教育范围。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一部分是高考落选的高中生或中专毕业生;而另一部分则是有工作的社会人员,他们面临着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生存压力,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价值。这部分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三方面的矛盾更显突出。成人教育学生自身的条件,包括其社会地位、学习环境、经历,决定了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有着其特殊性。

(一)成人高校的学生是18岁以上的在岗、转岗、待业人员,是社会主体劳动力。他们面对着残酷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为了适应环境,获得生存的空间,他们通过学习不断地提高自我。成人学生不可能进行全日制学习,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不同的学习形式,比如:函授、业余、脱产、自考等等。成人学生的理论基础一般欠扎实,普遍希望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实用性、针对性、技能性,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因材施教、按需施教。

(二)成人教育的学生,内心交织着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自卑感。高考意外的落榜,使得他们在内心深处有一种倔强不屈的劲头。他们积极进取,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而由此产生的潜意识的心理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他们奋发前进的竞争意识。与此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由于高考失败,许多学生在心理上失去平衡,他们太在意别人称他们为成人教育学生,因此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刻意给自己带上了一副枷锁。在社会和自身心理上的沉重的压力下,使不少人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并因此而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

(三)有些成人教育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出路和谋求职业,选择成人教育这条出路是出于不得已而为之。这部分学生学习不努力,参加成人教育学习,其目的只是为了“混文凭”。少数成人教育学生自身错误的观念,给成人教育学生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二、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基本上以学校教育为主,在吸收高等学校教育管理经验的同时,也承袭了一些不良的弊端,在管理上尚存在诸多不足,主体意识比较淡薄。集中表现在封闭性、同一性和低效性上。对成人学习者设定了严格的入学、教学、学习、考核等诸多方面限制,使部分成人被拒之校门之外,无法享受平等的学习权利。对成人学习者制定严密的管理,配套的规章,并强制一律遵守,这将忽略成人学习者个人的学习条件、方式、习惯等情况,个性化发展不被重视。成人高等教育未能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主体需求并有利于经济建设[1]。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与组织曾采用过多种模式,但总体上说,管理效益不尽如人意。在外部管理上,由于管理体制的高度集中,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学校办学不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是要适应政府计划经济[3]。在学校内部管理上,机构庞大,但管理人员少,加上成人学习时间的特殊性,使得管理上难以控制,很难做到管理细致而全面。而管理人员方面,对社会体验不深,对学生心理把握不够。由于成人学生是业余时间来上课,学生分散,住宿不在学校。故此,成人管理者与学生的接触时间可以说是有限的。学生与管理人员的沟通更加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管理的难度。

三、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的方法与途径

针对以上实际问题,我们应该建立和完善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提高现有管理人员的素质,使管理人员拥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从而更加有效地指导工作,做好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管理。同时,要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使管理有章可循,能够切实做到依法进行管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

(一)从管理改革入手,充分配置资源,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管理。

制定各种相应措施,建立一套能够充分调动开展成人教育积极性、主动性的内部激励机制,鼓励优秀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和服务,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人、财、物等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同时,应当充分考虑成人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去传统的学时制,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尽量缓解学员工作和学习之间的矛盾,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和效率[2]。

(二)从学生的思想、心理等方面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促进成教学生管理不断发展。

学生能否成为人才,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兴盛。我们应根据成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当今成教学生管理的现状,对成人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3]

21世纪是竞争的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成人教育学生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如果没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适应不了时展的需求。同时,作为成人学生管理的工作者,我们应该努力和学生做好沟通,帮助他们克服心里阴影,培养他们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证实自己,去赢得社会的承认。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地不断完善。

(三)严格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构建和谐的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体系

教学工作是成人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成人教育的生命线。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首先要严格教学秩序管理,完善有关制度。其次,努力改善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环境。包括:课程结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人员,应该根据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得学生在学习上有了动力和热情[3]。

管理好学生,则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3]。首先,既要严格管理,又要做到以人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其次,严格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成人教育学生彼此间差别较大,所以不可以一概而论,对个别特殊情况的学生成人教育管理人员应该及时作出相应的对策。第三,严格要讲究方法。在严格执行过程中,应该与学生做好沟通工作,使学生易于接受并乐于接受。在管理当中,要做到奖罚并重,促使学生的管理趋向完善。

成人接受教育、学习知识是为了立即应用;成人拥有比较丰富的经历和工作经验,能够带着工作中的问题来学习,学习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成人教育教学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也就是学习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成人学生学习受着家庭、单位、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获得学习机会非常不易,付出的努力更大[4]。我们应该构建和谐的成人教育管理体系。首先,放宽学习年限,缓解成人学生在工作,生活中的压力。其次,允许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专业变动。再次,制定成绩的合理评定方法,对成绩的评定适当放松。比如分为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的评定,在成绩方面给予成人学生较大的空间。同时也赋予成人学生管理人员一定的权力进行学生管理,以促进成人学生管理的体系和谐发展。

(四)采用各种方式,开拓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的新方法与途径

在学生日常管理中,除了开班会,和学生进行谈心的形式外,还可以通过成功案例展示的形式进行,成功案例可以激发成人学生学习热情和动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通讯手段变得多种多样。作为成人教育管理者,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利用多种通讯手段,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做好对学生的管理。首先,可利用手机,通过打电话,发短信,可以快速准确的做好学生管理。其次是信函,一般用于集体通知,但速度较慢,且信息容易丢失。再次就是网络。网络是最好的通讯方式,可以通过邮件、信息平台、QQ、网页等方式管理学生。比如成人管理工作者可以面向特定的班级建立一个主页,对学生进行综合的管理。学生可以在主页上提出问题。(下转第441页)管理者也能及时答复。通知也可以在主页上面,学生浏览即可得知,这从根本上减少了大量的工作,同时更加到位。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技术资源,可以协助完善成人学生管理,从而为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开拓新的管理方法与途径。

四、小结

当今社会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主要来源于教育。成人教育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成人学生也是人才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的工作者,应该不断的创新,拓宽成人教育管理的道路,寻求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的新方法与途径。

【参考文献】

[1]冯学军.成人高等教育的主体化趋势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0,(21):58-60.

[2]郭海.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初论[J].中国成人教育,2004,(10):10-13

管理的教育方法篇9

关键词公寓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6.02.043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02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对大学生公寓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意见》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很重要成就。党的十根据时代需要和社会发展提出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目标、新内容,使得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任务。在公寓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积极寻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公寓管理的契合点,成为当前各大高校面临的新课题。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到高校学生公寓中的必要性

党的十报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提出了更加理性的研究视角。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报告中强调:学校党委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的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措施,确保学生公寓真正成为有利于学生在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在公寓内度过的时间多于在课堂度过的时间,这就使得公寓管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青海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特殊性、地域性大学,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多为独生子女,不同民族生活风俗,性格情趣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鲜明的个性特点使得舍友之间易产生摩擦出火花和矛盾;网络已进入宿舍,个别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中,因此在大学生公寓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成为一种必然。这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2学生公寓存在的问题

2.1问卷调查

通过有目的发放调查问卷发现问题,是一种可靠的研究方法。发放自填问卷500份,调查对象为来自青海大学不同学院、不同学科类别、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的学生,问卷共回收477份,回收率95.4%,有效问卷470份,有效率98.5%。通过数据统计与分析,发现学生公寓中存在以下几个比较突出问题。

2.2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为道德修养方面的问题。调查发现,当被问及宿舍卫生打扫情况时,在有值日表的情况下,仍有40%的同学不能按照值日表整理宿舍内务,21%的人表示宿舍内值日表形同虚设;在宿舍没有值日表的情况下,也只有57%的宿舍可以自觉地打扫宿舍卫生(图1)。关于宿舍内打开水及使用情况,只有35%的宿舍表示舍友可以做到自觉打开水,开水共同使用,30%的人表示自己打开水却不太乐意让别人使用,也有9%的宿舍出现有些舍友“自己从不打开水,却毫不客气使用别人打来的开水”情况(图2)。结合其他问题的统计数据发现,学生自身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很好地融入宿舍群体;过于懒散,不求上进;责任感不强,集体意识淡薄等。少部分同学还表现出“自暴自弃”的迹象,对许多事情抱有“与我无关”的不闻不问态度。

2.3校方管理层存在的问题

校方管理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公寓管理的重视度不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不恰当,途径单一等。问卷设计时考虑了管理层管理工作深度的调查。当被问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了解程度时,只有约27%的人表示“比较了解”,另有约11%的人表示“一点都不了解”(图3)。当被问及所在院系是否开展过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时,有14%的人表示“没有开展过”,另有21%的人表示“不知道”(图4)。而当被问及“您对所在公寓管理制度了解多少”时,仅有37%的人表示比较了解,还有4%的人表示完全不了解(图5)。当调查对象被问及“您觉得有必要在公寓楼内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吗”时,有64%的人认为有必要,当被问及“如果将要在您的公寓内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您会积极参加吗”时,有45%的人表示会积极参加,32%的人表示视情况而定,有兴趣就参加(图6)。

从调查结果分析,大部分学生认为在公寓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有必要,而且有意愿参与到此项工作中去。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不到位,并不是深入到学生中去时遇到了太大阻碍,而是由于各级工作者没有制定出实践性较强的工作方案。在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各级负责人之间只传达会议精神,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完全将学生置在工作之外。虽然问卷设计的只是几个简单的问题,但是凸显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公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管窥蠡测:工作的开展不够深入,工作成效不明显、工作不认真等。

2.4管理者存在的问题和方法

党团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在公寓内开展思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尊重学生的意愿,方法不得当,缺乏创新。在调查问卷中,当被问及“如果将要在您的公寓楼内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您更喜欢哪种形式”时,有40%的学生选择了“由院里监督,学生自行组织相关活动”,而只有14%的学生选择“班主任或辅导员入住宿舍楼”,仅有9%的学生选择“党建工作深入到宿舍”(图7)。如果违背学生意愿,盲目效仿其他高校做法时,出现的结果是这样的:当被问及“如果班主任或辅导员入住宿舍楼,遇到问题,您愿意主动找他们解决吗”时,仅有46%的同学选择了愿意,占调查对象总人数的比例不足50%(图8)。由此可以看出,即便采取了理论界所谓的“创新手段”,其成效也并非客观。

3调研采访

调研中采访了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西安交大、苏州大学及多位具有丰富学生管理工作经验的专家,专家表示关于高校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负责人或责任部门以及责任部门的义务和权力都要应该有明确说明,更细化的东西,如活动经费、考核方法等问题上都应做出详细说明。例如学生公寓由公寓管理公司负责,主要管理公寓卫生、水、暖、电等硬件设施设施;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管理由学工部(学生处)管理。有的公寓管理由学生处管理,主要负责公寓公共空间(如楼梯、走廊、卫生间等);水、电、暖等服务设施的维护及维修由后勤负责;宿舍内部空间则由院系负责;公寓内思想政治教育、安全由教师负责,每名教师负责2~3个宿舍,组织学生学,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西安交通大学明文规定:学生工作部(处)是学校党委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第一条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负责辅导员队伍建设和班主任工作”,第八条为“负责学生宿舍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苏州大学公寓管理属于社区化管理,党团组织进入公寓。

调研中发现比较成功、创新的案例之一为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于2005年启动本科生书院制育人模式,目前已经建立8所书院。书院作为大学生的文化社区和第二课堂,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这里共同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开展集体活动,共建精神家园。书院党总支中学生副书记、学生委员的设立融入书院管理。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曾以“集体式生活,家庭式服务,全方位交流,贯通式教育”准确地解释了西安交通大学书院的内涵。

4关于创新思政教育方法的几点建议

4.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公寓管理的管理对象也是学生,因此学生在思想政治及公寓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前,应先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与意愿,了解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材施教,使工作的开展具有目的性与针对性。如果缺乏对学生的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就难免出现应付心理与盲目性的弊病,此时的教育工作就如同“对牛弹琴”,不仅会使学生们不愿意参与其中,也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者对学生的状态感到失望,从而对工作的开展表现出倦怠的态度,进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一种恶性循环的不良现象。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了解学生的思想问题,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增强思想教育的人情味与亲和力,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关系,避免学生产生叛逆心理从而出现不愿意参与其中、不愿意服从管理的现象。

4.2探索创新、合理的教育、方法

尽管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工作者的领导与部署,但是要想取得较明显的成效,应不可忽视学生在主动参与情况下所带来的效果比学生在被迫参与情况下所带来的效果更加显著。其他高校的成功案例只可借鉴,不可盲目效仿。结合调查问卷和青海大学现状,积极探索创新在公寓开展思政教育的新路径:(1)公寓管理。建议公寓落实到院系,管理应该由各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部门负责。公寓维修经费划拨给院系,水、电、暖、维修等工作市场化,具体由院系负责落实。(2)辅导员班主任进驻公寓。辅导员班主任进驻公寓包括办公、值班、活动,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特别是下午5点以后,加强了公寓管理和学生的安全管理。(3)公寓内建立党支部。公寓内建立党支部对公寓管理和思政教育起到直接和促进作用,开展支部活动便捷,如党员示范宿舍等;对入党积极分子随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变化和动态,有利于选拔、培养、考察。组建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志愿维稳巡逻队,在节假日、维稳节点值班巡逻,及时排查和发现不安全因素和现象,发挥了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4)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促进了和谐校园和安全维稳工作。如在公寓内开展“寝室文化建设”活动,有利于宿舍团结、文明、学习,改善了学习、生活环境,减少了网络游戏、喝酒、打架等违纪现象发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将“寝室文化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并与入党、奖、助学金挂钩。

5结束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且具有长期性的工作,是国家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大学生群体的特征也发生重要变化,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需要不断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特征,如此才能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校园文化环境,从而更好地将大学生培养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以党的十精神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科建设――郑永廷教授访谈录[J].思想教育研究,2013(1):3-7.

[2]陆海燕,田燕飞.大学生公寓管理与思想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0(5):31-32.

管理的教育方法篇10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方法策略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申请入党的比例逐年上升,在校大学生党员队伍的规模也相应扩大。大学生党员是党新生骨干力量的重要来源之一,他们思维活跃、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跨入社会后,将成为党的后备军和党的干部的重要来源。因此,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高校保持稳定和发展,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所必须采用的途径之一。这就需要高校在认真抓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不断为党输送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应注意当前大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积极探索教育管理的方法和对策。

一、大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

当前,在校大学生与社会联系紧密,社会的某些不良风气必定会影响他们,同时社会又处于转型多变时期,社会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多元化,少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

2.部分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坚定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伟大旗帜。目前,高校学生党员数量日益增多,而从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师资力量薄弱。多数教师党员不愿意承担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养工作,从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专职教师很少,主要工作都落在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和少数党务干部身上。辅导员和党务干部的日常工作十分繁杂,很难把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特别是党员入党后教育作为工作重心,再加上多数辅导员是入校不久的“新手”,缺乏工作经验,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相对滞后。二是党员的理论知识学习不够。大学生党员在校期间,一般比较专注本专业知识学习,大多数学生党员也比较热心各项社会工作,对党的理论学习在思想上普遍重视不够。又由于党员教育联系实际不够,教育形式又缺乏创新性,最终导致他们对党的理论一知半解,对党的认识缺乏理论高度。三是学生党支部“”制落实不够。有些高校把学生党员发展重心放在数量增长上,院系党总支和学生党支部工作开展不到位,班级学生党支部书记多为高年级学生担任,缺乏工作热情,支部“”制落实不够。导致学生党员在思想上存在各种模糊认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尽管组织上入了党,但思想还处于游离状态。

3.部分大学生党员的党性观念不强

尽管大学生入党需要参加院系举办的党校培训班,培训期间也能有计划地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党的基本知识等,经过短期的培训,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是在坚持“知”与“行”的统一问题上,学校不够重视,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方法和手段落后,没有利用现代化网络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创新教育模式,仅仅停留在“听报告、读文件、集体讨论”的水平上。党员教育管理手段和方式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很难激发大学生党员的学习兴趣,学生党员虽然组织上入了党,但对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政治任务理解不深,追求名利得多,义务奉献得少,贪图享乐得多,艰苦奋斗得少。对党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认识不到位,当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斤斤计较,缺乏为人民服务意识。

二、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与策略

1.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队伍建设

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必须有一支强劲的管理队伍作支撑,努力选拔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水平、能力强的工作队伍势在必行。高校院系要根据学生党员人数配备部分专职党务干部,从事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一文中指出:“各级党委、各有关部门和各高校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建立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在业务培训、职称评定、收入待遇和评选先进等方面,充分考虑他们的具体情况和实际贡献,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高校应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发挥好、保护好党务工作者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丰富大学生党员教育形式

针对当前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功利主义现象严重的现象,党组织必须充分利用党校和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比如,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研讨班及民主生活会,切实落实学生党支部的“”制度,组织学生党员深入学习科学理论和党的知识,通过学习循序渐进地校正大学生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党性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信念和行动,真正做到思想上入党,端正入党动机;组织学生党员为革命烈士扫墓,瞻仰烈士纪念碑,举办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党的革命历史图片展,观看优秀战争影片,到红色革命根据地开展社会调研等;举办以党的知识为主题的辩论赛、演讲赛和知识竞赛,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党的知识教育;根据学生专业特点组建学生党员义务服务队,如计算机专业学生组成义务电脑维修服务小组,音乐艺术专业学生组成义务演出小组等。

3.建立大学生党员示范、评价和监督机制

在学生党员中树立良好的党风,建立示范机制。在教学楼、宿舍楼内醒目的地方设置党员展示栏,将所有学生党员的照片和基本情况进行展示,在学生中公开学生党员的身份,让学生党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提醒学生党员时时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督促他们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急,用良好的党员形象感染身边的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评价一名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仅要看学习成绩,还要看在学校的综合素质。积极鼓励引导大学生党员参与学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班级、校园宿舍卫生、帮扶同学等工作,实行党员文明示范岗、党员文明示范宿舍、党员责任区挂牌制度;开展党员一对一帮扶、专业技能帮扶小组等活动,以此来约束和规范大学生党员的行为;积极树立和宣传典型,让大学生党员感受优秀党员的魅力。

总之,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在大学生党员发展数量上升的同时,要提升学生党员的质量,要充分认识当前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努力探索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方法,寻求新思路。只有这样,才能保质保量为党组织输送高素质的骨干人才。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