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体育旅游资源分析报告十篇体育旅游资源分析报告十篇

体育旅游资源分析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6:21

体育旅游资源分析报告篇1

论文关键词:高职,中国旅游文化,教学改革,实践途径

引言

根据教育部16号文件的指导精神和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下,应不断探索适用于市场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不断培养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本着终身教育的原则,让学生不仅在学校接受教育,而且在职场上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笔者在学习教育部16号文件,领会其精神,并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所做的尝试进行探讨。

高职旅游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造就所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国旅游文化》是旅游专业重点专业课程之一。因此,《中国旅游文化》课程的质量影响高职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影响旅游人才的质量。

一、中国旅游文化课程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目前的中国旅游文化课主要是介绍各地山水、各历史时期的一些文化遗迹、风俗、民俗、民间艺术等内容,仅停留在介绍层面上,很少从深层次产生的原因、原理上上去探究,没有深挖其内涵,这样易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性,以及影响学生发挥其潜质与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其次,教学理念不明确。《中国旅游文化》课的内容涉及面广泛,包括了历史、建筑、文学、宗教、艺术等,即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物质的、精神的财富,以及创造文化的自然环境和时代背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课程定位,明确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先明确这一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才能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过去《中国旅游文化》一直被认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有其科学依据。但是针对不同专业又要有区别得对待,在针对旅游管理专业中导游与旅行社方向的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导游服务实践能力中,中国旅游文化对其专业理论指导的作用非常明显和必要。因此,笔者在针对导游与旅行社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将课程定位为专业技能课。

二、教学改革实践的总体思路与实践途径

(一)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实训学时数

为了实现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为了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明确课程定位,将《中国旅游文化》作为专业技能课,从整体调整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训学习学时数,加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转换能力。以前《中国旅游文化》总学时数为54,其中实训学时数为18,现调整实训实时数为27。在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了八大实训项目(如图所示),实训项目明确,针对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定位准确,针对各章主要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与实践的能力。

实训项目

实训基本内容

本实训涉及以下具体的知识点

实训要求

实训项目一:黄鹤楼(建筑文化专题1)

1、整理黄鹤棂有关背景资料(课外查找备用),包括导游词

2、结合课程所学知识,分析探讨黄鹤楼为何种旅游资源,其资源评价,尤其是历史文化价值如何?

3、分析了解黄鹤楼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1、黄鹤楼的主要建筑组成、模式;

2、黄鹤楼的主要历史渊源、历史文化价值;

3、黄鹤楼建筑特征;

4、黄鹤楼为何种旅游资源;

5、黄鹤楼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学习小组制作课件,完成小讲座,撰写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二:北京四合院/窑洞民居(建筑文化专题2)

1、整理课前查找备用的有关资料;

2、结合所学中国建筑文化知识,分析北京四合院/窑洞民居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3、分析总结中国民居建筑的文化思想。

1、中国民居的主要建筑类型;

2、北京四合院/窑洞民居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3、中国民居建筑的文化思想

学习小组制作课件,完成小讲座,撰写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三:苏州古典园林例证分析---拙政园(园林文化专题)

1、介绍中国园林的分类法;

2、总结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巧;

3、分析了解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的艺术特征。

1、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分类;

2、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

3、私家园林、江南古典园林之一的: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的艺术特征、文化内涵探析。

学习小组制作课件,完成小讲座,撰写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四:茶文化专题

(茶艺实证) 

1、对课前查找备用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能运用所学茶文化基本知识;

2、熟悉茶的主要分类,中国主要名茶的特点;

3、介绍一种名茶的茶艺;

4、分析总结茶文化之茶艺与茶道的内涵与核心。

1、茶的主要分类;

2、中国名茶的特点(茶品)举例;

3、一种茶艺具体演示程序;

4、茶艺与茶道的内涵与核心

1、学习、了解一种茶艺

2、完成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五:中国酒文化专题

1、中国酒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概况;

2、中国酒的主要分类;

3、中国酒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4、中国名酒品鉴举例。

1、中国酒文化的历史与发展概况;

2、中国酒的主要分类;

3、中国酒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酒趣、酒器、酒德、酒礼、酒楼、酒旗、酒联、酒令、酒诗);

4、中国名酒鉴赏知识

1、分析总结中国酒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2、个人独立完成实训报告。(针对本专题实训,鼓励小组或个人制作课件、讲解演示)。

实训项目六:民俗文化专题

1、端午节习俗由来简要介绍;

2、举例分析民间端午习俗的文化内涵;

3、寻找主要端午活动,举例分析主要活动内容;

4、演示并介绍:整理有关背景资料(课外查找备用),包括图片、音乐所制作的小组或个人课件。

1、民俗文化的概念及主要分类;

2、端午习俗由来与主要民俗表现;

3、分析了解主要端午活动内容重点:旅游地端午民俗文化特点)。

完成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七:旅游文学艺术专题

利用课件介绍你熟悉的(例如你家乡的)旅游文学艺术:

1、历代描写你家乡(或其某一景观)的诗词、游记文、旅游散文、传说轶闻、名胜楹联等;

2、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如书画、雕塑、戏曲等

针对本专题实训,鼓励小组或个人制作课件、讲解演示

实训项目八:中国宗教建筑赏析——武当山(宗教文化专题)

1、整理武当山有关背景资料(课外查找备用),包括导游词

2、结合课程所学知识,分析探讨武当山为何种旅游资源,其资源评价,尤其是历史文化价值如何?

3、分析了解武当山建筑特征、宗教文化内涵

1、武当山的主要建筑组成、模式;

2、武当山的主要历史渊源、历史文化价值;

3、武当山建筑特征;

4、武当山为何种旅游资源;

体育旅游资源分析报告篇2

>>基于Swot-peSt分析的江西红色旅游发展研究基于Swot―peSt分析法的天津市会展旅游发展研究基于Swot-peSt的定边县“英雄庄园”旅游发展战略定位研究基于Swot―peSt分析法的江汉运河航运发展研究基于Swot模型的常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分析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peSt和Swot模型分析与发展策略基于Swot-peSt模型的我国生物能源产业发展模式探讨基于Swot―peSt模型的新疆绿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分析基于Swot分析的镇江旅游营销策略研究基于Swot分析的宁波体育旅游发展对策研究基于Swot分析的阳江滨海旅游发展研究基于Swot分析的金刚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基于peSt和Swot分析的江苏省防汛机动抢险队进一步发展研究基于peSt―Swot视角的p2p网络借贷发展分析基于Swot的乡村旅游分析基于Swot模型下山东聊城旅游发展策略分析基于Swot分析的伊利集团发展策略研究基于Swot分析的红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基于Swot分析的旅游营销策略分析基于Swot模型的赣州钨产业发展状况分析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2]李海珍.姐告边境贸易和经济发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45-46.

[3]周亚.重庆会展旅游的Swot-peSt分析及对策[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04).

体育旅游资源分析报告篇3

[关键词]体育旅游旅游开发理论川西地区漂流运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一部分,在我国旅游业不断发展的同时,旅游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更新,旅游正在从传统旅游形式向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专题旅游和特种旅游,是未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之一。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时尚的旅游方式,更加突出旅游活动的参与性与体验性,满足了旅游者寻求参与性、体验性的要求,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欢迎。

川西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浓郁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使该地区拥有丰富的可供开发的体育旅游资源,如何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这些宝贵的体育旅游资源,如何促进该地区体育旅游的发展,以丰富该地区的旅游内容,需要科学的理论借鉴。为了适应川西地区体育旅游的发展需要,本文通过对川西地区体育旅游的开发环境、开发原则、开发形式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以求为该地区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分析了漂流运动的特点,漂流项目运营所具有的特征,以川西地区的“长征路上第一漂”这一漂流旅游项目作为个案分析,具体分析了该景区在规划开发和经营管理中所取得的经验,其中重点分析了项目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该案例带给我们的教训。最后笔者分析了目前川西地区漂流体育旅游项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2)实地考察法;(3)个案分析法;(4)逻辑分析法。

目前四川西部地区漂流项目开发中的主要问题与改进建议

一、四川西部地区漂流项目开发中的主要问题

1.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内容单一,没有突出自己的特色。

2.宣传力度不够,客源市场有待进一步开拓。

3.项目的安全系数有待进一步提高。

4.经营管理的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5.景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二、四川西部地区漂流项目开发的改进建议

全面分析川西地区各大漂流景区在规划开发与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之上,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在景区规划开发方面,做到科学合理的规划

在景区规划和其他配套旅游服务设施的选择上,应努力突出自己的特色、优势,同时,这些特色也是当地旅游开发的优势。

2.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加大市场宣传促销力度

纵观国内外旅游业的发展,区域旅游和精品旅游线的开发模式已成为中总的趋势。任何一种单项旅游活动将越来越缺乏市场和竞争力。

3.在项目建设上,建设成熟、完善、安全的一流的漂流旅游项目

4.加强安全管理,推行“零事故”目标管理

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漂流运动以惊险性、刺激性、冒险性著称,但是漂流旅游活动绝对不是铤而走险,因此,漂流旅游活动的安全工作是漂流景区运营的头等大事。建议建立各项规范的管理制度,如内部的安全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或确定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强制为游客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及一些特殊情况下采取安全保障措施等等。

5.对漂流项目的经营管理及服务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6.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进入21世纪,旅游业面临着新的发展。从生态环境和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说,目前环境已经变成了最短缺的资源,而且是最宝贵的资源。旅游开发尤其要注重环境保护,旅游开发和其他开发不同,旅游的开发和经营,环境是卖点,如果一边破坏环境一边搞开发,就意味着我们自己在断自己的后路。

三、研究结论

通过对川西地区体育旅游开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笔者认为:川西地区拥有丰富的适于开展体育旅游活动的体育旅游资源,而且具有类型广、呈现一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品位高、与其他旅游资源的良好配套性等特点;该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巨大,针对川西地区,本文提出了该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如突出特色性原则、保护与利用的原则、安全性的原则、与相关旅游区、点相协调的原则等等,这些原则是开发该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基本原则;本文还提出了该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三种开发形式,分别是:专项型、组合型以及附带型,希望通过这三种开发形式的有机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

对于川西地区体育旅游的发展,重要的是搞好体育旅游项目的规划开发、投资建设,本文对该地区漂流体育旅游项目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研究认为:目前漂流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在漂流资源的开发规划方面,绝大多数景区还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景区开发没有充分挖掘自身潜力,表现在漂流设施建设方面还停留在表面上,在景区特色方面,没有一个体现自身特色的主题,在产品形态方面,没有充分开发和利用附近的和景区内的其他景点,从而使漂流项目没有与其他旅游项目形成产品互补等等;在景区的经营管理方面,管理层没有从思想上意识到位,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整体的服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不高,由此引起的服务质量问题损害了一些景区的形象。此外安全管理作为漂流景区的头等大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安全系数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宣传力度不够,客源市场有待进一步开拓,游客参与漂流项目的人数,占该地区整个游客的总流量的比例很小,景区没有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客源市场细分,没有自己完善的市场主体;由于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造成对资源的破坏,管理上的欠缺也造成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当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

为了更好地促进该地区漂流体育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各大漂流项目现存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把当代旅游规划、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体育旅游等的理论与实践原则应用于漂流项目的规划设计当中,做到科学合理的规划;在资源开发和景区规划时,要围绕“主题”,做好项目主题的塑造和经营,还应努力突出“特色”,充分深挖资源的潜力,从而形成自己的优势;在区域资源整合方面,这就要求漂流旅游景区必须与区域内其他旅游地在旅游产品、旅游线路、交通、营销等方面进行合作,形成区域联动发展。这是丰富产品内容的一个途径,内容越丰富,吸引力越强,越能满足体育旅游市场的多种需求;在形象策划、包装和广告宣传上,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塑造鲜明、独特的体育旅游主题形象;在项目建设上,从增加漂流方式,加强安全防护,搞好交通、通信等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建设成熟、完善、安全的一流漂流旅游项目;加强漂流运营的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做到层层责任落实,重视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在加强安全监督检查方面的力度,并在各大漂流景区推行“零事故”目标管理;针对工作人员普遍业务技能偏低的现实,需要对漂流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培训。此外还有建立和规范科学的培训制度和用人制度;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关系,做到绝对保护和相对开发要有机结合,发挥政府在资源保护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教育宣传工作等等。

参考文献:

[1]柳伯力陶宇平主编:体育旅游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

[2]何雨等著:旅游规划概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3]李天元主编: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五版

[4]闵健:体育旅游及其界定[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6)

[5]王云才著:现代旅游规划设计案例[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

[6]杨培玉:21世纪初中国体育旅游开发研究[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4(2)

[7]彭劲松:我国西部体育旅游产业开发存在的误区与发展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6)

体育旅游资源分析报告篇4

摘要:旅游业受体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向关注个性化、私人订制方向发展,旅游者更向往“新、奇、特”的个人参与性体验。文章从体验经济视角下旅游业的发展探讨当前高职旅游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境,提出对高职旅游创业教育模式的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体验经济旅游业高职院校创业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的“体验获得感”作为价值追求越来越受关注,而这种“体验性”无疑是旅游业最显著的特征,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旅游的本质认同为“体验”并聚焦研究,许多优秀的旅游企业已经认识到旅游是向消费者提供各种各样自我需求体验,并留下深刻的回忆。而目前高职院校在旅游人才培养中大多局限于关注人的技能培养和就业需求导向,缺乏创造力和创新性,就业质量不理想。高职院校应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体验经济下旅游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贴近行业发展,强化创业教育和培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环境下开辟符合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

一、体验经济概念解析

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派因和詹姆斯・吉尔摩最早提出“体验经济”这一概念,并在1999年出版的《体验经济》一书中明确了“体验经济”的定义:“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还指出,人类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后,将迎来体验经济时代,商品和服务已远远不能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彻底满足人们的个性化消费欲望的各种体验产品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点。体验经济在以客户中心基础上,更看重消费商品时的个性体验与满足。可以说,在体验经济时代,顾客购买的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或服务,更是一种体验,甚至是一种情怀。

二、体验经济对旅游创业的启示

(一)旅游产业的体验经济属性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随着人的需求得到满足,人的天性越来越得到释放。旅游能满足人们较高的心理、精神需求,每个人都希望有一场能满足自我需求的充分自由的旅行。从观光式旅游到个性化旅游,从大众消费到小群体私人订制,旅游行业与体验经济高度吻合,随着旅游新业态的发展用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者变得越来越有经验,也更加难以取悦,期望自己的时间和金钱能够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旅游者们的需求日渐多样化,旅游产品也要更加多元化,如“旅游+教育”,其中游学、教育是核心需求,“旅游+体育”及“旅游+康养”其侧重点在于健身康体养生保健等方面。另外,如同原来大家愿意花钱买服务一样,现在人们进一步追求新的价值“美好的回忆”。比如某旅行社根据三八节活动特意为某单位女性顾客设计了一次旗袍秀,在西湖边上游船、散步、拍照,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顾客反馈非常好,感慨这次旅游体验回到了最美丽的年华。

(二)体验经济下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向及对旅游创业的影响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旅游消费者呈现出不同的消费层次和喜好。目前报团游主要是老年人和特定的群体,自驾游主要以家庭喜欢探险、追求绝对自由行的人为主,研究表明,这类出游方式人数虽然保持增长,但随着长距离旅游需求的扩大,此类消费者越来越青睐于定制游。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下,传统的“坐等上门式”经营已经不适于市场竞争,作为旅游经营者,只要抓住广大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打造独一无二的体验产品,就能在创业中快速站稳脚跟。因此,旅游业的实践创新需要创业者调查了解市场需求,更耐心细致地倾听普通旅游者的心声。作为旅游方面的创业,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小微企业还是旅游业巨头,都要回归产品与服务的本质,认识到“体验”的独特之处,设计一些针对性强、新颖的、有创意的旅游产品,让消费者在旅游体验后产生心理满足感、值得回味而不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更关注有效满足顾客私人订制的需求,高校旅游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逐渐倾向于旅游服务策划、旅游信息整合、旅游商品设计及旅游营销管理等相关方面。

三、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旅游创业现状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

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公布,截至2015年,我国旅游院校总数2307所,在校学生达79.7万人,根据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旅游管理专业一直是黄牌甚至是红牌警告专业,就业形势并不乐观。相对于本科生,高职学生的处境更为尴尬,一方面企业和社会存在天然的偏见,认为高职生基础比较差,综合素质较低。另一方面,高职生的教育经历表明,在校期间,专业教育以基础导服为主,以培养导游人才为主,创业教育、综合教育较少,毕业后大多只能从事从较低工资和较辛苦环境的基础导游业务工作,很少参与核心旅游产品研发、策划及营销,工作流动性较大,持续性差,真正走创业道路的很少,创业成功的更少。以浙江省舟山市某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两个年级2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有创业意向的达到63.7%,但真正进行创业特别是从事旅游相关方面的创业只有1%~5%,主要集中在开办民宿、户外拓展、小型旅行社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a品定位不准、人脉有限、资金不足、资源欠缺等困难。

(二)高职院校旅游创业教育现状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并没有把创业教育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某些高职院校并未形成长效的创业教育机制,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缺乏足够且富有经验的创业教育资源,因此提供给学生的创业教育仍停留在就业指导、职业规划方面等,创业教育一带而过,并不系统。在形式上,笔者通过与多所高职院校的学工部、就业辅导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交流,了解到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和选定,一般是通过三种途径:举办创业技能大赛,从中选拔和再培训创业人才;全校规模的设置相关选修课,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另外,邀请知名企业家或以创业校友榜样开办讲座,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业动力和热情。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形式过于单一,深度不够,尤其是创业实践环节几乎为零,对大学生创业的帮助有限。作为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日常教学中设计有关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育目标和有关课程其实非常有必要,比如有的高职院校在日常旅游电子商务教学之外,还加入了当下微商创业的内容,可是微信营销不仅仅是发发朋友圈、广告轰炸这么简单,还需要运用背后大数据,寻找潜在客户,进行有针对性的推送,如果高职院校的教师参加相应的培训,开设相应的课程,以自己创业经验带动学生,效果则会更显著。

四、体验经济视角下高职旅游创业教育模式的分析与思考

(一)构建基于学生认知和产业发展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培养课程体系较为松散,某些学校甚至缺乏此类课程,创业教育不受重视,不成体系,没有考虑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求,成了理论上的说教和营销,缺乏实践意义,这样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作用可想而知。旅游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应该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接触的事物引入分析,课程过于理论化或目标过于宏大遥远,都不能引起学生的创业共鸣。同时还应结合产业发展需求,进行体验式教育,让学生清楚当前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信心,并有持久的创业热情,认识选择走怎样的道路才能获得较快的回报或成功。完整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该贯穿整个在校学习,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践指导,注重旅游策划、特色产品设计、旅游营销等内容的教授,并伴随相应的考核,赋予相应的学分,使之成为学生从专业知识到社会实践的过渡桥梁,而不是以简单的毕业前就业指导代替创业教育。

(二)打造富于创业实践经验和完整知识体系的教师团队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师往往以导服专业课程授课和学生实习指导为主,首先教师的观念需要转变,不能仅仅局限于教书育人,更应该具有前瞻性眼光和行业发展的洞察力及创业实际操作能力。当前某些学校鼓励教师创业办民宿、旅行社,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将这种课本里学不到的体会式知识,运用到创业教学中,在指导学生创业时就能很好地结合案例进行讲授,给学生以最直接的创业教育。现在的学生热情、积极,有干劲,但是缺乏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在给学生上创业实践课程的时候,可以带动学生一起创业,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过程,了解到现在旅游行业的发展不仅停留在服务好、讲解好,更注重体验性、创新性。学校可以把旅游创业课程教学设计成选题创业培养,以学生自主创业想法为主,打造一支专业创业培育师资队伍,从选题、搜集资料、设计方案、方案评审、方案实施落地到实际运营都有专门的创业导师进行“跟踪式”服务,保障创业的可行性和成功率,让创业变得不再难。

(三)创建基于就业实践平台的创业多元化扶持机制。

学校毕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并不能及时反映外界最新的动向,在体验经济背景下,旅游产业的发展动向最早来自社会。社会力量的参与,能虼来新鲜的、前沿的资讯和信息,但是学校与企业、当地政府部门并没有开展深层次的合作。以就业为基础,逐渐向创业过渡,在与就业实习单位合作时,学校与企业双方不应停留在实习和用人层面,而应该积极发觉和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让他们适度参与产品的研发、策划和营销,也是一种双赢。学校要加大对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从平台搭建、资金扶持到团队保障、社会接轨都有一套完善的机制,并通过积极与社会建立“产、学、研、创”全面合作关系,以自身优质的人力资源、创业方案和对产业经济发展细致的研究为资本,吸引社会、政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项目政策、经费、场地等支持,双方互惠互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创造良好的创业人才培养环境,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更多的参与应用创新创业项目的锻炼机会,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让创业再不遥不可及。

(四)充分挖掘当地旅游和社会资源为创业试点提供题材与服务

创业教育可以从身边先做起,把课堂搬到旅游景点,学生作为游客进行体验式课堂,同时结合地方旅游资源特点,充分挖掘地方优势作为创业平台,体现当地旅游文化特色,与当地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公司建立创业合作关系,通过调研充分了解当地旅游资源现状和游客特点,进行市场细分和景点细分。学校可以组织创业大赛、创新实验大赛,邀请公司负责人或者选派部门主管作为参赛学生的“创业教练”,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在企业的指导下使学生的创业更接地气,更接市场,更易被社会认可和欣赏,少走弯路。对于在比赛中表现突出、可行性较高的创业方案,学校要积极促进孵化,通过自身建设创业基地,提供后续支持服务,可以通过网络或招标途径,吸引有意者投资,帮助他们创建自己的企业和实现有效的经营,以创业促进就业。

参考文献:

[1]胡红梅.论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业发展[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37.

[2]刘雨涛.中国旅游业从“量变”向“质变”飞跃的机理研究――从旅游新业态视角谈游人才培养[J].特区经济,2012(1):146-148.

体育旅游资源分析报告篇5

【关键词】旅游学概论;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作为国家教育部指定的旅游管理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旅游学概论课程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通过对人类旅游活动以及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旅游介体—旅游业)的研究,全面系统地介绍旅游活动的发展历史和规律。同时,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通过掌握旅游基础知识、熟悉旅游业发展现状,具备用旅游专业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养成旅游职业综合素质三个学习层次,从而达到专业基础知识的获得、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专业基础素养的初步提高,为培养旅游企业一线服务和基层管理人员提供专业基础知识、能力和素质保障。如何构建有效的课程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一直探索的重要课题。在此教学模式中,教学重点是如何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转为注重技术能力的培养,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长期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探索实践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完成为载体开发课程,建立课程体系,全方面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将是目前及未来高职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由于课程特点,旅游学概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还是侧重于理论的学术研究,在课程改革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如课程理论内容冗余,缺乏设计与整合,理论内容枯燥;教学方式主要依赖理论讲授,跟学生的互动很少,以致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职业能力缺乏训练载体,实践教学效果很不好。学校的传统理论知识教学缺乏对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不能真正实现工学结合的开放式教学,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综上,从高职教育要切实培养旅游人才角度看,旅游学概论的教学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尤其是课程理念的改革和课程内容设计的改革。课程教学应围绕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来展开,要在对旅游行业职业岗位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在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典型的课程实践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完成项目任务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设计的思路

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在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中之重。按照“以职业能力本位,以实践行动为导向,以工作项目为先导”的原则,结合长期的教学经验积累,旅游学概论课程积极探索并打破传统的照本宣科的理论教学体系,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将课程的理论内容首先进行整合,并针对性地设计具体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完成这些实践任务,在此过程中,始终强调“教、学、做”合一,力求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效果。课程以工作项目为中心展开教学,打破固有的课程理论框架,结合旅游行业需求、职业岗位能力、注重培养技能和培养学习兴趣四个方面,本课程具体设计了“1个原点、3个模块、5大项目”的“135”学习体系。1个原点就是旅游活动的分析;3个模块分别是旅游活动基础知识、现代旅游三要素、旅游相关问题;5大项目包括走进旅游世界、成为一名旅游者、介绍家乡旅游资源、为父母安排一次旅游活动、我的旅游我做主。教学模块与项目的设计充分将实践任务与理论内容完美融合起来(见图1)。课程突破传统教学中注重概念轻视实践的误区,更侧重于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积极参与过程,对课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

课程培养目标的设置是学校办学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结合。旅游学概论课程总目标是培养具备三个基础的高素质的导游人员、计调、景区景点讲解人员、旅行社从业人员。课程注重旅游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要达到以下三方面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旅游学的基本规律,了解旅游学科体系的结构;(2)掌握旅游活动的三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媒介—旅游业)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3)系统了解中外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展;(4)理解旅游业的构成及旅游业的影响。2.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旅游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旅游实践问题;(2)能够进行简单行业调研并总结归纳;(3)能用所学的专业术语表达对某些问题的分析及见解;(4)能够为今后从事旅游工作奠定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5)培养独立学习能力。3.素质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学习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3)初步奠定诚信敬业、有激情、会创新的专业素养。

三、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

1.课程内容的整合

结合课程设计思路,联系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具体教学内容安排上将学习项目进一步进行任务分解,从而确定理论学习内容结构,每一个学习项目都设计有对应的实训活动,且合理安排了32个理论学时和16个实践学时。具体来说,本课程将内容整合为五大项目,分别为:走进旅游世界、如何成为一名旅游者、介绍家乡旅游资源、为父母安排一次旅游活动、我的旅游我做主。每一个项目又进行了学习任务分解,项目1“走进旅游世界”分解为两个任务,即追溯旅游发展历程、旅游活动分析;项目2“如何成为一名旅游者”分解为两个任务,即旅游者的界定、旅游者类型分析;项目3“介绍家乡旅游资源”分解为3个任务,即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保护;项目4“为父母安排一次旅游活动”分解为5个学习任务,即旅游业认知、旅行社分析、认识旅游交通、走进旅游饭店、认识旅游商品;项目5“我的旅游我做主”分解为4个任务,即旅游市场分析、认识旅游组织、把握旅游影响、推动旅游可持续发展。

2.教学方法的选择

通过家庭背景、文化基础、行为习惯、个性心理等几方面的学情分析,确定了教学形式上首先要多方式多途径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第二就是要让内容直观生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后要活跃课堂气氛给予学生表现机会。所以,课程教学上选择了五种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分别是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调查研究法、课堂讨论法。讲授法:该课程理论性较强,一些重点内容还需要详细阐述,对各类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讲解,教学中既强调对教学内容的传递,又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案例分析法:通过大量典型旅游行业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教学法:通过问题、影像等多种途径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相关情境中,通过提供直观、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调查研究法:利用课后调研作业设计,加强学生调研分析能力和对旅游行业企业的了解;课堂讨论法:将学生分组,教师向各小组布置讨论任务,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共同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3.教学模式实施

本课程实施问题引领主题式6步教学法,以问题为引领,分为展示评价,分析问题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互动讲授,探究问题拓展训练,解决问题交流总结,反思问题布置任务,关注问题等6个教学环节,每一问题环节对应相应的教学活动和具体教学方法的使用。以项目3“介绍家乡旅游资源”中的旅游资源分类任务为例,在明确了学习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前提下,按照问题引领主题式6步教学法来开展教学活动。具体如下:首先,展示评价,分析问题环节,教师组织小组对提前选择好的热点问题进行汇报展示,教师点评;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环节中,教师播放南京旅游资源介绍视频,导入讨论情境,提出关于旅游资源分类的引导性问题;互动讲授,探究问题环节中,教师组织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代表发言,教师将各组观点进行记录,进行比较和总结讲评,并讲授旅游资源主要分类及其分类标准;拓展训练,解决问题环节中,教师设置课堂小思考和小测验,考查知识点掌握情况;交流总结,反思问题环节中,教师组织两位同学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收获,并进行知识总结;布置任务,关注问题环节中,教师布置课后任务即对家乡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调查,按照国标法简单分类,并撰写简易调查报告,用ppt汇报展示。该教学模式力求突破传统理论课授课模式,融“教学做评”为一体;注重以生为主,师生互动,进行课堂上的合作探究教学;同时开拓第二延伸课堂,注重能力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课堂气氛热烈,师生互动良好,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程评价体系设计

打破以考试成绩为学习质量的传统评价标准,重视考查学生的职业能力,实施过程考核重视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试卷内容开放化的三维考核方式。

1.过程考核重视化。课程的考核不再是将期末的闭卷理论考试作为重点,而是更注重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表现。其中,过程性评价比重占50%,考核内容包括实训任务40%、出勤情况5%、自评综合表现5%等几个方面。

2.评价主体多元化。在考核评价主体上,适当削弱主讲教师的考核分量,将学生个体、学生小组、旅游企业等纳入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来,共同构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其中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社会)评价分别占30%、50%、20%。

3.试卷内容开放化。在闭卷考试中,试题将考核要点放在考查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应用能力等开放试题上,不禁锢学生思维,同时答案也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的、多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应实施教育观念和教学观念的转变,才能适应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适应旅游人才培养的需要。旅游学概论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仍处于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下一步课程改革的方向是进一步精心设计与行业、企业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与任务,提高教学参与性与实践性。同时,针对目前教材普遍理论化、缺乏实践性的问题,尝试编写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为特色的课改新体系教材。

【参考文献】

[1]邓梅.高职“旅游概论”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3(23):134-135.

[2]朱中原,朱景平.高职院校“概论”课项目化教学改革探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273-275.

[3]孟秋莉.提高“旅游学概论”教学有效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05):170-172.

[4]臧传芹,王慧元,赵美微,郐凯.高职《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1(04):74-76.

体育旅游资源分析报告篇6

关键词: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塑造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视域下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塑造系统构建

在产业融合视域下,以现代系统科学的知识与技术为指导,构建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塑造系统。该系统包括五个子系统,即品牌市场分析系统、品牌定位系统、品牌设计与开发系统、品牌营销系统和品牌管理系统。以各个子系统为线索的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塑造模型如图1所示。

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塑造系统分析

(一)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的市场分析

在产业融合大背景下,民俗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和白热化的旅游产业中彰显特色,在国内旅游业中树立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国际旅游业中打造出一定的知名度,首先就是要做好品牌的市场分析工作。具体来讲,民俗体育文化旅游企业在对国际和国内的宏观与微观经济环境综合分析和研判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和供求预测,根据企业所处的外部一般环境、行业环境,同时结合消费者与潜在消费者的旅游诉求,对品牌产品和服务投放的市场环境、市场前景、目标客户、竞争者与潜在竞争者作出正确地认识与识别,进而分析、判断民俗体育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在限定时间内是否有市场,以及采取怎样的营销战略来实现经营目标,树立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

(二)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定位

1.品牌产品定位。旅游产品是旅游品牌的载体。在进行民俗体育文化旅游产品定位时,一方面应突出民族性和文化体验精神。民俗体育文化旅游产品定位必须将旅游目的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审美观点、价值取向、礼教制度等民俗文化要素联系起来,彰显旅游目的地各种民俗体育文化体验的差异性和鲜明性;另一方面还要分析这些民俗体育文化能否体现和代表旅游目的地的民俗体育文化内涵和符合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发掘和整理旅游目的地民俗体育文化的价值属性和鲜明特色,同时结合不同人口学变量(性别、年龄、收入水平、文化程度)的游客分析,确定目标客户群体,了解目标客户的旅游心理诉求。最后,通过民俗体育文化的价值提炼与升华和旅游者的消费诉求的界定,发掘和确定二者之间的耦合点,使旅游者对民俗体育文化充满体验欲望,形成消费动机。

2.品牌主题定位。品牌主题定位就是找到旅游资源中最鲜明、最有特色的要素为创意点,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定位过程就是根据旅游目的地的资源优势、内外部环境条件(人才、技术、资金、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目标市场特征和区位条件状况,通过Swot分析找出发展方向,即品牌经营的主攻方向,经过慎重的筛选和提炼形成旅游品牌的主题。具体到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主题的定位,可以通过民俗历史重大事件、重要民俗节庆活动或重要历史人物为切入点确立品牌主题,找准主攻方向,以主题文化创意来启发和塑造品牌形象,对品牌主题实施儒雅而厚重的文化软包装。

3.品牌形象定位。品牌形象定位的核心思想是:“充分突出旅游品牌特色,引导潜在游客对品牌的认同,使其在潜在游客心目中占据一个有利的地位,激发潜在游客的购买欲望”。因此,品牌形象定位既要与产品特色相适应,又要与目标消费者的潜意识需求相吻合。旅游品牌良好形象的树立和美誉度的提高根本在于旅游者的认同,而不只是品牌价值的彰显。为了提高旅游者的认同感,民俗体育文化旅游企业要注重品牌文化的建设,同时结合各民族的民俗特色,构建独特的文化内涵与底蕴,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和网络技术,使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能够畅通的接收到品牌信息,形成认知欲望,进一步了解和领悟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产品和服务,使旅游者明确、清晰地识别并记住品牌的亮点与个性,有效建立品牌认同感,激发购买欲望。

4.品牌发展目标定位。品牌发展目标定位就是要建立目标体系和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目录,注重经济效益(如市场占有率、市场增长率、旅游客流量、客房出租率、人均消费等)、文化生态效益(民俗体育节日庆典数量、民俗体育文化的发掘与保护数量、民俗体育生态的补偿情况等)和社会效益(提供就业岗位数、旅游目的地居民人均旅游收入、知名度、满意度、美誉度、忠诚度)协调发展,最终形成发展指标体系。

(三)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设计与开发

品牌设计是品牌形象的塑造,它将品牌的核心价值通过多种形式展现在旅游者的面前,形成对品牌所包含的文化和理念的认知,彰显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民俗体育文化旅游独特的内涵,即通过品牌名称、口号、标志、标识语、吉祥物和纪念物等元素的设计来有效地反映和强化品牌定位所确定下来的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核心价值,使得这些价值在品牌传播过程中能够被消费者迅速、充分地了解和记忆,从而使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在消费者心中产生更强的冲击力和占用更加有力的待选位置,形成有效的消费需求和品牌忠诚度。

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形象设计完成之后,就需要围绕设计主题进行资源整合开发,以更好地支持和物化品牌核心价值。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就是以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替代的特有的民俗自然风光、厚重而个性鲜明的民俗体育文化以及源远流长的民俗历史为底色,综合考虑政府的优惠政策、民俗体育文化旅游企业的开发优势与不足、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情况、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等要素,在游客与旅游目的地之间搭建快速联系的桥梁。当然,上述资源要素的整合与开发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叠加,这些相互依赖的要素是由一个共同的目标,即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最优化整合,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同时,该系统通过竞争与协同机制,不断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引入对系统有益的负熵流(如民俗体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数量的增多、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资金投入的加大、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等),排出有害的正熵流(如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破坏性开发、旅游景区地方垄断行为、游客投诉)。这一开发过程是动态和不断完善的,不是一劳永逸的,它会随着资源禀赋、竞争环境与竞争对手的改变而变化。

(四)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营销

品牌的目标市场分析、定位、设计与开发是品牌塑造的基础,其目的就是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与理念。为了使这种形象与理念快速、通畅的传递给消费者,使其认知和感悟品牌文化内涵与价值,并能够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品牌偏好,赢得良好的竞争优势。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依靠品牌营销来实现。对于传统品牌营销来说,品牌宣传常采用广告、公关传播、销售传播、人际传播等方式进行。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人们信息获取方式的转变,现代化、信息化与人文关怀式营销方式便应运而生。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营销方式是对传统营销方式的变革与发展,强化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宣传创意,在营销过程中注重注入产业融合理念、民俗体育文化色彩和品牌差异化特色等元素,整合各方资金加大宣传推介,高起点、大手笔加强与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重要媒体的合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开展全方位立体宣传促销新模式。

具体而言,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的营销与传播的过程就是在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媒介(如网络、电视、报刊、品牌推进会、会展、产品促销、旅游会议、政府招商引资会议等)将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核心理念、价值、特色及由其发散的品牌个性、品牌形象、品牌名称、品牌logo、品牌口号、品牌吉祥物或象征物传递给目标消费者,目标消费者通过品牌联想或体验,循序渐进式的由品牌认知来了解和感受品牌的属性、文化和个性,形成第一印象,产生好恶感觉。如果目标消费者对品牌感觉良好,就会有进一步了解的欲望,结合自身的情感诉求,通过情感体验对品牌所彰显的利益和价值产生品牌认同感,心理诉求就会由认知层上升到情感层。最后,随着情感的持续积累,目标消费者就会对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产生共鸣,激发强烈的购买欲望,最终实现购买行为。这一“情感―购买”过程是一个“认知层―情感层―关系层”动态螺旋上升的过程。随着目标消费者情感的不断积聚与体验的发生,品牌的倾向性和忠诚度随之而来,同时会形成口碑效应。

(五)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管理

品牌管理是民俗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贯穿于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塑造的全过程。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和维系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塑造系统的良性运转,协调和处理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使各子系统能够与系统整体保持高度一致与协调,形成自组织演进发展趋势,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积累厚重的品牌资产。具体而言,品牌管理就是要处理品牌经营中的各种反馈,根据市场反馈对先前创立的品牌进行修正,将修正后的品牌再次投入市场,跟踪修正品牌的营销,积极收集各种新的市场反馈,进一步修正品牌,然后再使这一过程得以良性循环。

品牌管理的核心就是品牌形象的整合与提升。旅游者在做出消费抉择时,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和口碑起到决定性作用。对于旅游者特别是初次选择民俗体育文化旅游的旅游者来说,由于缺乏对民俗体育文化旅游项目以及同类旅游产品必要的了解和认知,所以在消费选择时,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民俗体育文化旅游企业在品牌管理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品牌形象的整合与提升上,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旅游者的消费倾向,最终建立忠实的品牌消费群体。同时,在品牌管理时还要注意突出品牌个性与特色,深挖民俗体育文化旅游的亮点和独特之处,真正领悟和诠释“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的文化内涵和管理个性。

结论

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塑造系统的发展演进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涉及民俗体育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的诸多要素,而各个要素又包含于一定的子系统中,同时各子系统在整个品牌塑造与建构过程不是单向有序进行的,其中品牌管理贯穿于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构建的始终,另外,构建过程中还暗含了品牌的再定位、再开发、不间断的营销和管理等反复的行为过程。因此,需要根据该系统本身运行的客观规律,协调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整个系统的预期目的和最优化目标,实现民俗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以及塑造出具有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德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西部旅游经济中的开发潜力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2.秦安臣.生态旅游品牌规划的基础理论研究[D].北京农业大学,2005

3.常彦茹.我国服装企业品牌运营策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

4.王忠云,张海燕等.产业融合视角下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价值提升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18(4)

体育旅游资源分析报告篇7

一、活动取得的主要成就

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委指导组的精心指导下,在全局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形成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共识

1、必须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市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做好旅游工作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根本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旅游业从小到大,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品牌,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但是旅游核心竞争力不强、景区建设滞后、人才匮乏、国际性程度不高、同质竞争加剧等素质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依然存在,如何实现我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只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才能促进旅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新思路,寻求新突破,再创新优势。

2、必须坚持把创业创新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旅游要继续走在前列,必须要有高度的前瞻性,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大局意识、坚持把创业创新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谋划思路,安排工作,推进旅游业机制创新、发展方式创新,管理服务创新,充分调动旅游行业和广大群众发展旅游创业创新热情,营造旅游业全民创业,全面创新的良好环境。要在深入调研,把握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新情况,提出新举措,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业绩,做到苦中有创,创中出新,实现购物旅游新突破,景区建设新突破,城市旅游新突破,会展产业新突破,旅游行业管理新突破。

3、必须坚持把统筹兼顾作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有效方法。旅游业发展与全市经济社会的融合已越来越密切,我市旅游业也已深入地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旅游业的开放性,国际化等要求,迫切需要在协调旅游业自身发展的基础上,统筹与全市、甚至全省、全国各相关行业、产业的关系,促进相互和谐互动。我们要自觉站在全市整体和全局的高度,着眼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跳出旅游看旅游,跳出抓旅游,注重推动区域旅游合作,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促进就业,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弘扬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社会功能,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旅游业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

4、必须坚持把建设高素质的队伍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旅游部门干部的素质和作风,对指导全市旅游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对科学发展观在旅游领域的贯彻落实起着标杆作用。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在推进旅游业新的发展中争创一流,再立新功。

(二)积极开展调研,完成了一批调研成果

我局班子领导围绕调研课题,坚持深入基层,深入旅游企业,随同市领导外出调研等方式,通过座谈讨论、征求意见、学习考察、民主恳谈等形式,全面深入查找旅游业科学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理清发展的初步思路性意见,完成了一批调研成果。具体有《城市旅游建设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践行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旅游》、《商务旅游发展前景初挥》、《以市域基础设施建设思路抓好乡村旅游公共产品建设》、《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和谐旅游》等。提出了《积极建设城市旅游建议书》,《对原历史长河、江南生态园风景地块进行规划控制的建议》、《关于对黎明湖水库进行疏浚保护的建议书》、《关于乡村旅游公共产品建设的建议书》、《关于强化旅游行业培训工作》的建议书等。

(三)进一步明确了旅游业科学发展的目标和工作思路

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国际商贸名城的目标,依托市场繁荣、经济外向高度等优势,紧密结合实际,把旅游产业作为我市支柱产业、优先发展的行业来抓,进一步做大购物旅游、会展旅游,积极拓展旅游领域,强化城市及乡村旅游功能,促进城乡旅游业协调发展,按照“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提升国际化”的要求,整合资源优势,创新体制机制,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服务质量,强化宣传营销,增强核心竞争力,使旅游经济总量、接待规模、服务质量、发展环境跻身全省前例,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具有独特优势的旅游强市。

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力争通过二年时间,编制完成市城市旅游规划和乡村旅游规划并全面实施,国际商贸城旅游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争创国家aaaaa级购物景区,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成为成熟的产业盛会。异国风情街等城区景区、景点成为城市旅游特色景区,华溪森林公园首批景区全面开发建成并投入运营,佛堂古镇保护开发工程取得初步进展,义南文化旅游景区具备雏形;培育和引进一批高档次旅游企业,全市五星级旅游饭店1家,四星级旅游饭店8家,国际旅行社1-2家,全国百强国内旅行社1家。全市年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3.8亿元,旅游外汇收入2.37亿美元,年旅游接待595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34.34万人次,初步形成购物旅游、会展旅游、休闲旅游、文化旅游、城市旅游等产品体系基本完备、特色鲜明、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四)切实解决一批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针对我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旅游国际化程度不高,购物旅游面临同质竞争、景区建设滞后、旅游管理人才匮乏、旅游核心竞争力不强、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等问题,我局采取相对应的积极措施,努力化解矛盾和问题,为推进旅游业科学发展创造了条件。

一是积极筹办2009年11月在我市举办的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以“购物旅游、生活品质、合作交流、创造商机”为办展主题,着力创新、优化服务、全面提升旅博会的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水平。通过汇聚旅游商品,开展旅游活动,组织旅游产业项目洽谈,搭建旅游贸易交流平台,努力把旅博会打造成全国旅游商品贸易的盛会,旅游商品出口的重要渠道,大力提升我市旅游国际化程度,推进我国旅游商品走向国际市场。

二是积极配合商城集团完善购物接待服务体系和奖励激励机制,在国际商贸三期建设完善中,科学安排和配套购物旅游功能规划布局,完善整合现有旅游购物中心各项功能,做强购物旅游产业。树立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大局意识,确保购物旅游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

三是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加强购物旅游品牌建设,提升旅游营销水平和效果。9月份组织企业参加第五届海峡旅游博览会,11月份组织企业参加2009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加强媒体来义采风的力度,加大对主要客源市场的促销力度,加大与友好城市建立交流合作力度,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来义旅游。

四是加快景区建设步伐。加强对佛堂古镇、华溪森林公园等在建景区项目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尽快转化形成旅游产品。推进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密切配合和直到有关部门、镇街加快景区的相关规划、招商、开发建设步伐。指导和规范有关镇街开发好以“农家乐”为主题的各式乡村旅游。

五是在全行业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围,鼓励旅游企业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使用好各类旅游人才,为其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大力开展行业人才教育培训工作,7月份组织了省旅游职院旅游饭店管理专业大专班在职教育报名考试工作。8月份组织企业参加由省旅游职院开展的酒店、旅行社业务培训。组织了旅游企业开展紧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培训。

六是做好了一批旅游饭店星级建设指导、评定、复核、复评、标准化建设、品质提升等工作。以贯彻《旅行社条例》为契机,强化旅行社管理,鼓励充分利用国际性市场优势,优化服务、树立品牌、大力发展地接业务。

七是牢固树立“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的观念,增强旅游安全防范意识,加大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公共卫生、食品安全、设施设备安全、甲型H1n1防范、地质灾害防范、防汛抗台、防范、社会治安等管理力度。进一步建立完善健全了旅游安全机制,制定和完善重大旅游事故防范和处置的预案,建立和完善安全预防制度、检查制度、报告制度、应急处理制度、救援制度和保险赔偿制度等。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各项防范措施、完善旅游安全设施设备,确保了旅游活动安全、健康、有序。

(五)建立健全了体制机制

在调研协商的基础上,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意见稿,并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争取尽快出台实施。组织编制了《城市旅游规划》初稿,并广泛征求各相关部门意见,力争年内定稿,成为我市城市域游发展的一个纲要性文件。

按照做强购物旅游的思路,重新修订《对组织来我市购物旅游的旅行社实行奖励的实施办法》,同时修改市政府义政(2003)《关于加快发展我市购物旅游的若干意见》相关条款。

从加强旅游业管理职能的需要出发,积极向上争取,改现有市旅游局事业单位性质为行政机构,实现旅游管理机构改革的目标。

从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角度出发,提请市政府建立市旅游工作协调工作机制。由市政府牵头,涉旅相关部门组成全市统一旅游工作协调机构,定期召开会议,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协调推进全市旅游业相关的各项工作。

按照管办分离原则,实行行政审批职能归并,增挂行政审批科牌子,一个审批审核办理许可及服务事项。制订了党风廉政建设暨建立健全惩防体系重点工作计划,从制度源头保障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贯彻落实。

二、主要做法和特点

根据市委统一部署,自2009年3月以来,在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市委学习实践活动指导组的指导下,我局精心组织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把这次活动作为加强局机关自身建设、提升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坚持把提高理论水平与解决突出问题相结合,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推动机关建设和当前旅游工作相结合,高标准、严要求地抓好学习实践活动。在局班子的示范带动下,局机关的学习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前段时间,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注重思想发动,统一思想认识。我局为加强对活动的领导,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办公室,提出实践载体,制订了活动方案,广泛深入思想发动,及时进行动员部署。在活动方案的每个阶段又及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时间安排表。在每个阶段都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充分思想动员,做到思想统一,行动一致。

二是精心组织学习,深化理论武装。局班子先后三次组织专题中心组理论学习,局主要领导作旅游业科学发展观主题报告,其他班子成员作分课题学习报告,认真学习《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规定读本,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扩大会议精神,以及各级领导同志有关重要讲话精神。邀请省质监所、旅职院专家举办了二期行业科学发展系列宣传活动。在学习思考的基础上,围绕“深入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主题,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着力以思想解放引领观念转变、推进实践创新。

三是认真开展调研,突出实践特色。坚持把调研作为开展各项工作前提和基础,深入分析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确定了重点课题,局班子成员结合各自分工,牵头负责一个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完成调研报告。针对调研报告中放映出来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提出科学发展的有关举措。

四是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查找影响和制约旅游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切实找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分析检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局认真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局工作实际,通过“三谈一求”等形式,即召开多层面座谈会,多层面个别访谈,多形式开展谈心、交心以及发放书面征求意见建议书,向本局党员干部职工,省旅游局和行业的宾馆、旅行社,关注旅游业发展的代表一委员,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旅游行风监督员,相关部门和镇街等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为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夯实基础。我局仅发放征求意见表就达100余份,召开座谈会3次,征求群众意见建议达30余条。

五是按照“三对照三查找”及“三查三看”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为确保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的质量和效果,会前都做了充分准备,党员领导干部都认真撰写了分析检查发言材料,深入查找问题,剖析原因,做到问题摆充分、分析有力度、认识上水平、提高有目标。局党组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会议情况向全局进行了通报。6月20日,召开了局党支部组织生活会起到了查找问题,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的作用。

六是突出分析和检查两个重点,认真撰写分析检查报告。我局严格按照市委的部署和要求,思想上高度重视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工作,党组书记亲自抓、全程抓。充分吸纳学习调研成果和所征求到的群众意见,在找准问题和原因、明确整改方向上下工夫,在紧密联系实际、提高报告质量上下工夫。同时,真心诚意开展民主讨论、组织民主评议,进行反复研讨和修改完善,形成了有事实、有分析、有思路、有措施的学习实践活动分析检查报告。

七是做好边查边改,扎实推进“双服务”活动。认真贯彻市委“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活动的部署,坚持把为企业帮扶解困贯穿分析检查阶段始终,全面深化“访企业、送服务”活动。抽调相关领导参加市服务组,到联系的后宅街道走访企业,排摸梳理困难问题,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结合《旅行社条例》治之契机,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旅游企业诚信意识、品质意识、市场意识、激活企业发展活力。组织企业开展以三角为重点的宣传促销工作,提振信心,捕捉市场商机。认真组织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整治、执法、宣传三项行动。结合行业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范各项工作。

三、巩固和发展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措施

总体看,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效果。但旅游业国际化程度不高,购物旅游同质竞争加剧,旅游人才匮乏,景区开发滞后,旅游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不是短时间内就能一下解决的,还需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各项工作,克服客观上存在的因素,尤其重点要克服主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在思想认识上,对科学发展观把握还不够深刻;二是在发展理念上,存在路径依赖和思维定势,创新力度不大;三是在工作作风上,与党和群众以及科学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四是在政治学习上,缺乏刻苦和进取精神等。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一项集中教育是有时间性的,但作为加强党的建议,发展的战略任务是没有时间性的,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不断深化、不断提高、不断探索。我们要按照整改落实方案的要求,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扎扎实实工作,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去,进一步巩固和细化实践活动成果。重点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力求购物旅游要有新突破。购物旅游要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必须要有高度的前瞻性,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大局意识,不断完善购物接待服务体系和奖励机制。在国际商贸城三期市场建设完善中,要科学安排和配套购物旅游功能规划布局;完善整合现有旅游购物中心各项功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市场经营管理人员提高服务和零售意识,做旺市场游客人气,做强购物旅游产业,确保购物旅游这面旗帜长飘长新。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等时机成熟,争创国家5a级景区。

(二)力求景区建设要有新突破。加快对旅游开发主体的引进和培育,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思路,用好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吸引外资、民资投入我市风景旅游开发,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内资、外资一起上”的良好局面,尽快推进投资5千万华溪森林公园、投资5个亿佛堂古镇等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按照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的标准要求,做好旅游区(点)申报质量等级评定工作,尽快建成一批拳头产品。密切配合和指导有关部门、镇街加快城郊和农村风景旅游区的规划、招商、开发建设步伐;加大现有的景点景区的包装、改造、建设和宣传力度;继续推进工业农业旅游示范群建设工作;指导协助、引导和规范有关镇街开发好以“农家乐”为主题的各式乡村旅游。

(三)力求城市旅游要有新突破。以城市旅游规划编制为契机,重树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观念,增强为旅游业发展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经营理念。把旅游业发展全方位地融入整个城市,把整个城市作为最大的景区、最好的产品、最美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和经营。不断丰富城市旅游内涵,加快特色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包装;做透休闲旅游和夜间旅游经济文章。

(四)力求会展工作要有新突破。在省政府、旅游局和国家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将于2009年11月在我市举行。我们必须以“促进旅游商品创新,提升旅游产业品牌”为办展宗旨,以“购物旅游、生活品质,合作交流,创造商机”为办展主题,着力创新,优化服务,全面提升旅博会的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水平,推动全国旅游商品产业的发展。坚持国际化标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组织的原则,通过汇聚旅游商品,开展旅游活动,组织旅游产业项目洽谈、搭建旅游贸易交流平台,努力把旅博会打造成全国旅游商品贸易的盛会、旅游商品出口的重要渠道,推动我国旅游商品走向国际市场。

体育旅游资源分析报告篇8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用写作;口语训练;旅游文化;体系构建

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迅猛,旅游行业前景一片光明,旅游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能否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旅游人才,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盛衰。旅游业的核心——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养和相应的能力体系,尤其要具备相应的实用写作能力和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构建说写能力体系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扩大。鉴于高职教育突出“能力为主、需要为准和够用为度”的原则,旅游教育应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养的导游和旅游管理人员。

遍观当今高职旅游教学,以培养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说写能力为导向的职业能力体系尚未完全构建,多种因素影响和滞缓了说写能力的形成。具体表现在:第一,教材编写缺乏层次性。目前,市场上的旅游教材虽然出现了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但也存在着原创性教材少、教材与旅游产业发展的真实状态不符等问题;教材大都集中在管理专业领域;部分教材理论性较强而实用性不强、教材体系缺乏层次感、内容重复、创新性不强。第二,课程设置存在局限性。目前,理论性课程设置(指讲授基础理论知识、研究性较强的课程,如管理学、地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美学、旅游学概论等)较为普及,与旅游关系密切的旁系应用性课程(指注重实用有较强实践操作性的课程)为数甚少。如国内很少有学校开展户外游憩与环境解说教育。较常见的导游课程、现场导游只能算作环境解说教育的分支,其硬件模拟设施或现场导游讲解无论从知识的丰富性、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还是从日常教学工作的深入性都存在不少问题,造成学生只掌握书本理论而缺乏实际工作能力。第三,实用写作与专业衔接不够紧密。旅行社管理对实用写作有相当高的要求。如企划宣传、计调分析、函电接洽等办公文秘写作都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很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目前,虽然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实用写作课程,但普遍存在大而全、理论知识与专业衔接不够紧密的现象,关于旅游业的章节则更是少之又少。

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不容乐观,不少学生的口头及文字表达、动手、协调人际关系等能力较差,综合素养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这些缺陷将会给其生活、工作带来不少麻烦。鉴于高职旅游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学生力求掌握的知识容量和客观的能力要求,在旅游职业教育中应加强对学生实用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训练。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掌握实用写作知识,熟练运用导游方法和技巧,掌握较好的语言技能和讲解技能,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及公共关系能力。由此可见,探讨专业教材,加大教材和应用性课程开发力度以及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实用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且有现实意义的。

说写能力体系的构建要素

(一)口才训练体系范畴

旅游服务人员的讲解既要准确无误、精彩有趣、生动灵活,还要体现互动,让客人始终对服务人员充满信任,在旅途中感受到快乐。旅游服务人员要拥有良好的口才,应加强以下方面训练:

声音表情声音包括音色、语调和音量。说话时明亮、柔和,讲解时引人入胜。要达到这个效果,在讲解时,一要恰当、适度,二要顺畅、自然;表达情感时,或专视、或环视、或虚视,得体适度,向游客展示亲切和自信;要注意笑容的运用,真诚善意的微笑能缩短心理距离。

说话技巧欢迎词可根据服务人员的性格设计不同的风格,也可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如先向游客问好,代表旅行社向游客表示欢迎;再进行自我介绍,向客人介绍司机和车牌号;接下来介绍当地的气候、风俗、下榻饭店、活动安排及安全事项等。与游客沟通也需要多种说话技巧。如遇到对方打招呼时,应用尊称;交谈应随机应变;拒绝游客的无理要求时,应将游客的不满情绪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设法让游客换位思考,以期得到理解;赞美能增加服务人员与游客之间的信任;告别时,语调应充满依依惜别的感情,内容应包括对旅游景点的概述、对服务不周的歉意、对旅客合作的感谢、祝愿顺利等。

(二)实用写作训练体系范畴

在旅游产业信息化特征日益显著的当代社会,各种应用文书已成为旅行社、酒店、景点景区、休闲娱乐场所开展公务、实施管理的重要工具。

导游词写作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游览观光的讲解词。好的导游词不仅能让游客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对景点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帮助游客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导游词一般由前言、总说、分述、结尾等部分构成。前言应对游客表示欢迎,并交待活动计划、事项及联络方式,为整个旅游活动做出安排和铺垫;总说部分应用概述的方法介绍景点的特色、价值,使游客对游览地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引发游客兴趣;分述部分要对各景点逐一加以详细说明和讲解,挖掘出景点最具魅力、最为传神的文化内涵,引导游客进行欣赏和品味。在内容顺序的安排上,应以游览的时间先后或方位为线索,分出段落与层次,用好过渡语,把各部分内容衔接起来。

公务文书写作要培养旅游服务与管理人员了解与旅游相关的公务文书的概念、类别和公文撰写的基本要求,理解公务文书的特点和功用,掌握公文的格式和常用公务文书的撰写方法。具体要求掌握:旅游宣传文书及旅游管理文书。包括书信、电信、条据、启事、旅游广告、旅游指南、合同、书状、计划、总结、评语、规章、简报、新闻、史传、调查报告、论文、讲话稿等。转贴于

说写能力形成的基本环节

能力的形成是长期训练与累积的结果,需要内外因共同作用。在学习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探究,才能使以说写为核心的能力培养体系得以构建和形成。提高说写能力的途径包括:

充分利用课内资源(1)利用教学环节。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形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描述课文与学生“对话”,达到教师与课本、课文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三者的沟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的语言要点,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如运用朗读技巧时,要求学生注意语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语调语气的变化,朗读的同时要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并采取领读、齐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2)创设交际情境。大学语文或口语交际课堂上,教师要充分重视说话能力的训练。人人练说、人人参与“评议”既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又能引导学生思考、判断、争论、交流,提高其口语交际能力。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第一,利用电教创设情境。如通过使用电教设施播放《皇城相府》,创设情境,以直观的形象吸引学生,并辅之以情景解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第二,借助具体内容创设特定的情境。如讲解了《洛阳诗韵》后,带领学生到洛阳感知洛阳文化、现场解说龙门石窟,让学生置身其中,使其产生想说、要说、不说不快之感。第三,利用课本为学生创设表演的情境。对于内容有趣、情节生动的文章,可通过指导,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如《长城》一文,让学生置身其中进行表演,并通过解说让学生感到其乐无穷。

充分利用课外资源日常生活是学生运用口语最广泛、最频繁的领域,是口语交际的主要源泉。教师应主动帮助学生搭建“说话”的舞台,创设富有时代感和浓郁生活情趣的语境,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舞台”中观察表达。如可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讲述生动感人的事迹;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优美精彩的旅游录像,适时倡导“文明安全旅游”,并让学生谈体会。另外,还可开展模拟社会交际活动。如模拟在“旅游”活动中充当导游,向“游客”介绍学校和各地的风土人情、景物;在“购物商场”活动中模拟售货员,向“顾客”推介商品;在模拟“酒吧”、“餐厅”等服务活动中担任服务员等。这些模拟活动必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带来很大帮助。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尽可能丰富学生的口语交际内容,使其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技巧,提高交往能力。自由、和谐、愉快的氛围能够成为学生表现自我的最佳“土壤”,只有这样,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着重实用写作练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提高实际应用的能力。技能训练项目是一项包括常用公文、事务类文书、信函类文书、通用法律类文书等文体在内的综合写作训练。在训练中,要求学生做到:牢固掌握每一文体的写作格式,熟悉如何开头,主体部分从何入手,怎样结尾;掌握文体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写作中的注意事项,分析情景和案例,选准文体,根据材料和要求撰写各类旅游文书;掌握调查的方式方法,具有一定的调查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撰写市场调查、社会调查等报告。也可侧重某一文体的练习,如将公文类文书部分的练习重点放在通知、通报、报告、请示的写作上;将事务类文书部分的练习重点放在计划、总结、调查报告、述职报告和简报的写作上;将信函类文书部分的练习重点放在业务来函及求职信的写作上。

能力形成过程应当双元并存,即职业性能力与社会性能力并举发展。在这当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性能力。如可利用寒暑假和学生见习和实习机会加强对学生社会性能力的培养。经过日常教学引导、寒暑假的社会实践和旅游管理各种技能竞赛活动,学生的专业性技能得到较充分训练,并逐步表现出专业能力。经过二年左右的理论知识学习、社会性能力和专业性能力训练,相信高职旅游与服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说写能力会有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沈祖祥.旅游与中国文化[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2]谢贵安.旅游文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陈志学,余昌国.我国旅游院校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J].旅游调研,2002,(5).

[4]吴绪久.实用写作[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体育旅游资源分析报告篇9

关键词:饭店管理教育;比较分析;中外

1国内外饭店管理教育的发展历程比较

从世界范围来看,饭店管理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前,实用型的教育很多,这时教学很少涉及到理论;接着是20世纪70到80年代,教育机构组织和政府开始介入饭店管理教育;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饭店业也开始了蓬勃的发展,饭店管理教育形成了一个自我的体系。

1.1就国外而言,在此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比较分析

(1)欧洲饭店管理教育发展历程。

欧洲的饭店管理教育最早起源于服务接待管理,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认为酒店经营管理者必须能胜任酒店或餐馆内任何一项具体的工作,它的这种教育理念影响了欧洲饭店管理教育整整一个世纪。到了后期,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欧洲的饭店管理教育引入了美国教育的“管理”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成为了饭店管理教育。

(2)美国饭店管理教育发展历程。

美国的饭店管理教育起源于康奈尔大学的酒店管理学院。在20世纪40年代后,美国饭店业发展迅速,各类培养饭店管理人才的院校迅速增长,几乎涉及到所有的美国名牌大学。在以后的发展中,美国形成了服务管理类教育和开发管理类教育两大类型,而饭店管理教育就成为了服务管理类的代表。如今美国饭店管理教育的特点就是渗透到名校,专业与课程设置两极分化,同时有相关的行业协会和级别较高的学术刊物来支持,所以发展较为迅速。

(3)日本饭店管理教育发展历程。

日本最早的饭店学校是创立于1935年的东京YmCa国际饭店专科学校,而短期大学中,创建于1963年的东洋大学短期大学饭店旅游学科最有历史。日本最早设立旅游学科和课程的职业高中是于1980年开设了“国际饭店旅游学科”的鹿儿岛县私立域西高中。经过约三十年的发展,日本的饭店管理教育从职业高中到专科、短期大学、本科直至大学院,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1.2我国的饭店管理教育发展历程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饭店管理教育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饭店管理教育零星的职业培训早在20世纪50年代已存在,而正规的学校教育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前,我国的饭店管理教育主要集中在对在职人员的培训,这个时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针对“管理”的教育。改革开放后,许多地方和一些部委的院校先后开办起了与饭店管理相关的专业。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各国的饭店管理教育都与本国的饭店业发展和旅游业发展密切相关,无论是在欧美、日本这些旅游与饭店业发达的国家还是在中国,教育都是在人才的需求推动下发展起来的。不同的饭店业发展特征造成了饭店管理教育的不同。

2中外饭店管理关于教学课程方面的比较

2.1国外饭店管理课程设置(以美国本科为例)

美国在饭店管理教育方面有近百年的历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根据调查分析,国外的院校在专业上开设的课程可基本上分为三类:公共课、学科基础课(国外称商业课)及专业课。

(1)康奈尔酒店管理学院。该学院餐旅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以综合、广泛著称。在9个领域设课150种,学生可以在康奈尔的其他6所本科院校选课。毕业学分为120,其中必修课6分、行业具体领域课程12学分、校外任意选修课21学分。具体课程体系为——学科基础课:40学分,占33%。;专业课:50学分,占42%;专业选修课可任选9个方向的课程;任意为21学分,占18%,包括人文、语言、社会科学、生物、物理、数学及院外任选。

(2)弗吉尼亚州立大学。公共课:36学分,占30%;专业课:6学分,占50%,包括管理、会计、财务、信息系统、餐饮经营、招待业管理等选修课;其他相关领域课程:2学分,占20%;另外,要求学生完成1300小时的实践任务,其中1000小时的工作实践,300小时在旅游业的管理实习。

2.2我国饭店管理课程设置(以本科为例)

我国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基础课、主修课和选修课三大类。在主修课当中,又可以分为英语课和专业课两种。以某旅游院校为例,以总课时3119节计算,基础课占27%,选修课占12%,英语课占37%,专业课占25%;如果以185个学分计算的话,基础课所占比例为28.7%,选修课占9.6%,英语课占31.9%,专业课占29.8%。当然这只是代表部分的院校,纵观中国的院校,在饭店管理教育课程设置上的科目名称各不相同,同时大部分课程是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而自行制定的。

我国与国外在课程设置上的最大区别在于我们对语言能力的强调很突出,所占比例有时候甚至超过了专业课的比例。但当大量的时间用于语言学习而非专业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一方面花费了大量时间,但一部分毕业生的英语水平并不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期望;另一方面,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了语言学习上,专业知识学习落后,当然这其中有作为英语非母语国的无奈,但我们更多的是应该思考如何学习英语的同时又不放松专业的学习。

2.3课程内容的比较

(1)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招待业管理学院部分专业课内容:①招待业管理概论:对影响招待业及旅游业所有因素、规则的研究、包括旅游业的影响、招待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会计、营销、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管理的概述。②招待业的组织行为:招待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开发、重点是跨文化的行为管理。③招待业的管理会计:以会计原理为基础、重点是财务报告、预算方法、内部控制及会计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④招待业的质量管理:主要研究质量的计划、控制、评估、顾客研究与信息反馈、质量成本等内容。

⑤招待业营销创新:在全球范围的竞争环境下、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群体所需要的产品及营销方法的创新。⑥招待业研究:研究招待业有关数据的搜集、分析、评估及决策技术。

(2)加拿大“综合声誉排名”靠前的几所大学酒店管理专业课内容:①基辅大学酒店与美食经营专业:宴会管理、酒店管理、可持续旅游管理、目的地营销、酒店和旅游研究中的方法研究、旅游和酒店教育研究、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旅游伦理研究;②瑞尔森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旅游管理、酒店营销、旅游企业咨询、研究、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战略管理、酒店规划与设计。

(3)我国饭店管理专业课程内容。

我国大多数旅游院校的饭店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内容:市场营销、饭店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饭店餐饮管理、饭店管理概论、前厅与客房管理、旅游心理学等。

比较我国与国外的饭店管理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上,国外院校专业课内容设计面向不断变化的行业发展需求。所涉及的观念、内容都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并且很注意学生在研究方法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内容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行业指导性。我们的课程内容上有不同程度的老化,不能很好的反映出时代变化对教学内容变革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我国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少,所学的内容与实际脱节,在实际的操作和工作中很大程度上丧失了专业理论的指导作用。3中外饭店管理专业实习制度比较

3.1中国高校实习现状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旅游饭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上只安排4-8周的时间到酒店实习,实习的方式为学校统一安排。目前国内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学校在前两年或三年加快教学进度,挤出四个月或半年时间让学生实习。另一种情况是迫于课时的限制,多数学校只留出2到3个月的时间让学生实习。

现在高等院校饭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实习周期多为3-6个月,实习地点可以自己联系,也可以学校安排。根据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旅游学院的学生在旅游行业实习时间超过半年的占56.7%,实习时间在3-6个月之间的占32.8%。

3.2国外高校实习情况

在欧洲,部分院校有自己的实习饭店,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可以在指定的饭店进行约九周的实习;在第二年可以在其他饭店实习;最后学生在毕业之前还要进行16周的管理级实习,学生直接参与饭店的管理,实习结束后交一份至少20页的管理实习报告。在美国,学校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完成行业中的实习,有的要求至少要了解酒店操作中的三个领域,以便帮助他们了解饭店的整体业务。

我国的饭店管理专业学生有3-6个月的毕业实习,但大部分院校的实习饭店并不是一家,这样对学生的实习考评不可能统一;由于不能像美国一样具有完善的实习体系,不能很好的控制整个实习的进度和形式。另一方面,在实习期间饭店对用人的安排一般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决定,基本不提供轮岗的机会或较少人有这种机会。半年的实习时间很有可能固定在一个或两个岗位上,降低了实习的效果,使学生失去实习积极性。

4比较中外饭店管理教育对我国饭店管理教育的启示

(1)我国的饭店管理教育应该将理论教育和职业教育进一步结合。

(2)明确培养目标,做好培养目标设计。通过课程设计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就业面。

(3)加强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同时专业课方面应该体现出信息化和综合化。

(4)发展行业协会和非赢利组织。

(5)要加强与国际院校的交流合作。

5结束语

虽然我国饭店管理教育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没有解决,但是发展的前景巨大。通过对发展历程的比较分析,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这样才会有助于我们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才能实现更远更高的目标。面对我国目前饭店教育的现实情况,一方面借鉴国际优秀经验,再自身勤于总结,我国的饭店管理教育是充满希望的。

参考文献

[1]罗旭华.我国饭店人才链的失位与调整研究[J].旅游学刊,2006,9(21):5053.

[2]徐红罡,张朝枝.中外旅游教育比较分析与启示[J].旅游学刊,2004,(S1):2630.

[3]吴必虎,蔡利平.美国大学中的旅游研究——旅游研究向名牌大学的渗透[J].旅游学刊,2001,4(16):7377.

[4]吴必虎,黎筱筱.中国旅游专业教育发展报告[J].旅游学刊,2005,(S1):915.

体育旅游资源分析报告篇10

【编者按】:入团申请书频道为您提供调查报告范文参考,以及调查报告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调查报告写作中的难题。

选题依据:森林旅游是伴随20世纪70年代世界环境认识运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是在不采伐、不破坏森林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是越来越受各国游客欢迎和重视的一种生活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观光旅游一统天下的局面已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游客转向休闲、自由、经济的森林旅游。开展森林旅游,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的兴致,也有利于提高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赚取外汇的份额。在看到森林旅游发展前景较乐观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森林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森林旅游面临着森林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森林旅游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森林旅游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我们应对森林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制订出森林旅游的法制法规和管理措施,充分认识到森林旅游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我们也应处理好保护对象与森林旅游的关系,处理好保护区内群众关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保意识,使森林旅游成为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的一所大学校,以此来保护我们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使森林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可行性论述: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好森林旅游所面临问题的对策,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是林业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程度,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措施,是尽快绿起来、活起来和富起来的重要手段。因此,森林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内外经济热点问题。

相关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演绎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实地访谈;网上浏览等方法来收集资料。运用林业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管理学、区域经济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本论文拟分以下几个部分撰写:第一部分:森林旅游的概述通过对森林旅游的现状,作用和地位及国内外森林旅游发展的现状的简单阐述来对森林旅游的概况作一个简要的叙述。第二部分:森林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拟对森林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原因进行剖析,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来达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作用。同时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第三部分:解决好森林旅游面临的问题的对策通过对森林旅游现存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剖析来寻找并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相应地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来对现存问题加以解决。

2005年10月20日—2005年11月10日,收集资料,拟订论文题目,撰写论文提纲并与指导老师进行交流。2005年11月11日—2005年11月30日实地调研,相关访谈,拟草稿。2005年12月01日—2005年12月20日撰写论文初稿。2005年12月21日—2005年12月30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二稿。一周内根据指导教师的点评,完善论文,并做好答辩前准备。2006年06月19日—2005年06月20日左右进行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