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现代科技发展的利与弊十篇现代科技发展的利与弊十篇

现代科技发展的利与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8:30

现代科技发展的利与弊篇1

现代的科技发展迅速。“千里眼”,“顺风耳”已出现了。日行万里已不是幻想。可是在这似乎美好的表面下,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隐患:环境污染。

电的发现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发现。电视、电脑、手机、吸尘器等等一系列现代工具已经代替了手。很受人们欢迎。可是,它们需要电来发动,电煤所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是极不利于人体的。

一次性筷子,看上去很卫生。可是这些一次性筷子是砍伐树木所制造的。一棵成长二十年的大树仅能制成6000双至8000一次性筷子。我们一年就要吃掉1000万箱一次性筷子。

汽车、飞机等一系列的交通工具。大大方便了人们。但汽车所排放出来的尾气,会污染环境;飘向天空,会形成酸雨;被人体所吸进会有生命危险......

现在的环境已经被极度污染,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保护、爱护环境

现代科技发展的利与弊篇2

关键词:输配电;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研究和分析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5.145

0前言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我国步入到电子信息时代,不仅增加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率,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和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结合发展,满足了当下人们对输电配电质量和电力输配工作的发展要求,促进了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的效率。

1输配电和用电工程自动化实际应用弊端

当下,我国的输电和配电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弊端,其一,自然弊端,其二,人力管理弊端,其三,技术弊端。对于自然弊端来说,主要是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和自然环境紧密相连,在实际操作的运作过程中,会受到天气、气候温差和一些恶劣气候的影响,降低输电配电工作效率和质量,导致一些应用时间较长的设备和线路损坏和老化漏电现象,造成资源浪费和故障发生。其二,人力管理弊端。输配电工作受人力管理因素影响较大。现阶段,我国参与输配电的工作人员技术能力有限,专业知识水平高低不一、参差不齐,在实际工作中,实力较差的工作人员难免会因为自己专业知识的匮乏给工作带来一定的漏洞。其次,由于管理人员管理意识薄弱,没有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使得输配电工作问题频发。其三,技术弊端。我国的输配电工程起步比西方稍晚,对输电和配电技术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具有自身的技术局限性,存在一定的技术弊端[1]。

2我国输配电和用电工程优势

对输配电和用电工程自动化的优势进行细致化分析,其主要包括以下两点。其一,输电配电和用电工程自动化的灵活性和高效性。自动化技术和输电配电工作结合,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对输电和配电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增加了监管的范围和管理的便捷性,保证了输电配电工作的安全性,提高了输电和配电工作效率。其二,增加了输电配电的便捷性和智能性。自动化技术和输电配电工作的结合发展,是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具有时代性特点,具有较强的智能水平。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利用智能技术对电网滞后和人为操作带来的弊端进行提升完善,降低事故发生率,促进电力产业的发展。其三、简约性优势。传统的输配电方法较为繁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人力投入,增加了电力运行的压力[2]。利用自动化技术改变了传统输电配电工作弊端,增加了输电配电工作的简洁性,优化了输电配电工作程序。其四,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在输电和配电工作过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加对电力运行的关注度,降低了意外事故的发生率,保证了输电和配电工作的安全性与科学性。总而言之,对输电配电工作来说,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不仅保证了输电配电的质量,也降低了输电配电事故的发生率,保证了电力运行的安全性,促进了电力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实现了电力产业的现代化发展目标。

3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的发展

为了完善上述输电配电自动化发展弊端,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保障自动化技术在输电配电工作的有效性,首先要完善输电配电技术等方面弊端,为我国电配电工作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1增加对输电配电技术投入度

技术是输电配电自动化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输电配电技术的落后是阻碍我国电力领域发展的主要问题,也是当下电力事业较为突出的难题。面对这一发展形势,要想促进输电配电工作的高效运作,提高输电配电用电工程自动化水平,首先要增加对输电配电技术的投入。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技术经验,增加对输电配电技术的研发力度,完善当下输电配电技术的弊端,为电力自动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

3.2提高输配电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无论是什么领域,什么性质的企业,工作人员是工作高效运行的保证。就当下输电配电工作效率低下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和技术能力缺陷,是影响电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促进电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输电配电自动化效果,首先要增加对工作人员的关注度,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的工作人员,对在职工作人员进行及时培训,建立合理化的培训周期,构建人力资源破译产业体系。对于人员的招聘环节来说,要保证聘用的工作人员具有高技术操作能力和高储备量的知识积累度,保证其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来为输电配电自动化工作做保障。

4结论

当下,我国输电配电和用电工程自动化发展,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等,同时结合输电配电系统运作和发展。不同现代化技术和输电配电工作的结合,提高了输电配电工作效率,保证了输电配电工作的质量。不仅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对输电配电全过程进行监控,也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来完善传统运行的弊端,保证了信息和数据的时效性,可以及时的掌握输电和配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修复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清平,朱婵.浅谈电力企业中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4):162-163.

现代科技发展的利与弊篇3

【关键词】会计舞弊收入费用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令人担忧,在2012年末到2013年初进行的ipo企业财务检查行动涉及近900家企业,其中269家企业终止审核,30家被抽中的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天丰节能、绿大地、胜景山河、新天地、天能科技、万福生科等会计舞弊重大案例的爆出也让公众一片哗然。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发展起步晚、制度不健全,等是我国会计舞弊频发的原因之一。目前新的股票发行方式注册制的推出,对发行人信息披露审核的责任由监管机构转移到中介机构,有助于打击会计舞弊和造价。

了解会计公司舞弊手段是分析舞弊案例的基础,了解作案手段之后才能通过相关财报指标暴露的异相去揭示公司舞弊的动机、借口和方式。舞弊手段多种多样,本文将主要介绍一下五种。

一、将融资作为买卖处理

将融资作为买卖处理主要存在于出售回购、应收账款保理和资产证券化行动中。出售回购以美国雷曼兄弟为例。正常的回购交易在资产负债表中会导致资产和负债的增加。而雷曼公司在季报期末将回购交易记为销售,因而减少了资产,也就同时隐瞒了负债水平。应收账款保理以中国哈空调为例。2008年哈空调公司将在银行办理商务发票贴现的4.3亿应收账款按买断式进行账务处理,导致资产和负债各虚减了4.3亿元。从公司2009年申请配股的行动中可以看出公司舞弊的动机。资产证券化以安然公司为例。安然将资产转移到资产证券化载体上,本来可以终止确认资产。但是安然公司对载体资产做出保值承诺,因而风险并没有转移不能终止确认。而安然公司仍然终止了转移资产的确认,同时在利润表上记录了大额资产转让收益。

二、将收益性支出作为资本化支出处理

收益性支出资本化会虚增利润和资产,同时虚增经营性现金流入、虚减投资性现金流入。收入和费用是会计舞弊的两大入口。收益性资本化减少了当期费用因而虚增了利润。具体做法是将费用计入非流动资产科目,然后在每年折旧或摊销时转入费用科目,因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大幅提升是重要的舞弊预警警报。以我国绿大地为例,该公司上市前后共虚增资产3亿多。加强关组上市公司资本化政策、固定资产结构和周转率、职工薪酬、毛利率额和费用率,有利于我们识别这类舞弊。

三、资金流水舞弊

资本流水有一下造价方式:代收代付,现金结算,poS机刷卡屏蔽交易对手信息,伪造银行回单和支票存根,上下游配合,售后回,质押银行存款,贷款当货款,并购。

现金结算以新大地为例。公司属于农业行业,收购原材料的对象为广大农民,因而涉及大额现金交易,这应该要引起投资者有关现金结算舞弊的警觉。伪造银行回单以万福生科为例。首先万福生科借用农民的身份开设了个人账号,然后将资金转入个人账号记录为原材料采购业务,然后将个人账户的钱以客户的名义转入公司账户记录为销售收入冲减应收账款,最后导致销售收入的虚增。上下游配合以绿大地、天能科技为例。绿大地在产业链上共布局了27企业,这些上下游公司沦为绿大地资本运作的工具。天能科技设立了壳公司向客户打款,然后客户再将资金作为工程款打给天能科技。贷款当货款以万福生科为例,万福生科将公司借入的高利贷作为货款处理,虚增利润的同时虚减负债。并购以美国泰科为例。泰科国际在1999~2002年间收购了700多家公司,总金额高达270亿元。但是公司却以每个被收购公司太小对公司经营不造成实质性影响为由,对这700多起收购案只字未提。

对于此类舞弊,主要检查方法有:审查银行交易特别是对账单,关注现金支票以及向个人的转账,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关注贷款抵押、质押以及担保的情况等。

四、收入舞弊

有数据显示,舞弊中50%跟收入有关。具体做法有:非销售事项确认为收入,提前确认收入,重复计算收入,使用一次性收入增加当期利润,推迟确认收入,隐藏关联收入。这种收入舞弊可能还会涉及上下游企业。收入舞弊一般的预警信号有:应收账款的增幅高于销售收入的增幅,计提巨额的坏账准备,收购日前后毛利率发生大幅波动,销售收入与生产能力比例失调,与客户发生套换交易,收入主要来自关联销售,销售收入与经营性现金流量相背离等。对于收入舞弊的核查主要是对与销售客户交易的核查,需要核查交易的真实存在性、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具体要核查合同是否有效,合同条款内容,合同履行情况,物流、资金流以及相关凭证,关联方调查等。

五、存货舞弊

中银绒业、紫鑫药业的惊天骗局都与存货舞弊相关。虚增收入的同时会虚增资产,资产分为流动性和非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资产中银行存款被查的可能性较高,因而应收账款是可疑的虚增科目。而在非流动资产中容易成为舞弊工具的就是存货。

虚增存货的公司多为农业公司,这也于农业整个行业的特征以及舞弊难易度有关。农业这个行业的特征决定了这个行业的危险性。首先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的生产要素的,股民所希望的快速扩张因为土地资源的限制而受到阻碍。其次,农产品的单位价格有限,因而农业类上市公司的销售收入的绝对量和增长速度等都十分受限。再次农业利润率普遍偏低,而且行业周期性强。虽然农业技术的发展让农业不再完全靠天吃饭,但是技术发展对农业的改变也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农业的产值波动性总体偏高,股票风险较大。然后,农业产品的盘点因为自然和技术上的原因存在较大困难。绿大地的苗木因为种植在高海拔的山上,盘点需要冒生命危险。而对蓝天股份在洪湖中养殖的甲鱼数量,盘点人员也没有较科学的方法去举证。最后,农业交易大部分是通过现金完成的,对现金交易的审查比票据的审查要更困难。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让这个行业享受到了很多政策优惠,造假成本低。例如税法上的免税、低税率政策,让农业企业造假不用承担其他行业造假带来的税收支付的增加。同时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监管部门对于农业的监管相对放松。这些因素为农业造假提供了土壤。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的解决从制度上看,要健全股票退市机制、补偿机制等制度;从利益链条上看,要防范;从投资者角度看,要了解上市公司公司常用舞弊手段,关注财务预警信号,谨慎投资。

参考文献

现代科技发展的利与弊篇4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对策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不仅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而且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水平的有效手段。严格的考试管理是抓好考风、学风及教风建设的有力措施,同时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尽管各高校制定了严格的考试纪律和处罚规定,但是近年来,发生在高校的作弊现象屡禁不止,花样在不断翻新,手段也日趋“先进”,情况愈演愈烈。大学生作弊能在校园大行其道的因素很多,既有学生个人主观原因,又有客观上外界环境、体制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加强考试管理,杜绝考试作弊现象,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探析,提出一些防止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实对策和建议,以期能杜绝高校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

一、考试作弊的原因

1.就业压力大。

上大学的重要原因就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好工作就需要文凭、证书和一份优秀成绩单。再加之各个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考核很大程度上是以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为主,因此一份优秀的成绩单成为大学生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必要条件。另外,为了毕业以后在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大学生多倾向于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这就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考试,只有考试过关,拿到证书,才能在社会竞争中获胜。因此,为了达到目的,有些人便会不择手段地作弊。

2.教务管理不完善、规范。

高校在教务管理上的缺陷,导致作弊行为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教学管理的模式教条化和刻板化;课程设置过多,使得学生忙于应付而无时间思考消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缺乏真正的落实。另外,对任课老师的课堂教学的监管缺乏力度,导致有些教师上课时应付了事,教学形式死板,不管学生听懂与否,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下课之余去忙与自己利益相关的课题,讲完课即离去,无暇过问学生课后之事。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因跟不上进度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以致厌学。如此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生作弊行为。

3.监考制度执行不力。

考场纪律的执行不力,使作弊者有机可乘。每一所学校都会为考试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对考场纪律、监考职责、违纪考生的处罚等进行详细的规定,但是,这些纸上的东西真正发挥作用要依赖执行效果。部分监考老师不严格,不负责任,或是出于对学生的“爱护”,考场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是虽抓住作弊,但学生求求情就不了了之,这些都在客观上纵容了考试作弊这一歪风邪气。

4.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

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以考促学是考试目的根本所在,而在当前这一目的被本末倒置。分数成了考核一个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它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分数又不能全面正确地反映学习的质量、水平(学力)。学习冒尖的学生经常得到奖励,而其他有一技之长的学生较少得到表彰。尽管我们现在提倡呼唤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依然有着深厚的土壤。考试成了教师的“法宝”,分数成了学生的“命根”。

5.作弊学生主观因素。

综观大学生作弊的心理和动机,我们发现其呈现出复杂多样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1)侥幸心理。凡是考试作弊被抓获的学生都承认他们作弊时存在侥幸心理,虽然都知道作弊是学校禁止的行为,一旦被抓就要处分,但他们认为作弊就是“谁抄谁沾光,不抄白不抄”、“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只要自己作弊隐蔽些,方法高明些,也许就不会被发现,总希望自己能碰上“好运”,因此铤而走险,幻想靠作弊获得好成绩。

(2)从众心理。部分自控意识薄弱的大学生缺乏明晰的辨别力,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诱惑。这些学生看到别的同学通过考试作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自己学习努力,反而考试成绩不如作弊的同学,产生不平衡心理,觉得自己不作弊太对不起自己。认为既然大家都在作弊,自己也就可以作弊,进而也加入到考试作弊的队伍之中。

(3)应付心理。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成绩不好,害怕成绩不及格会受到家长和教师的责备、同学们的白眼,影响自己今后的分配,等等,面对家庭和前途的压力,试图用考试作弊来应付过关。

(4)虚荣心理。有些学生考试作弊是为了得到更高的分数以便保持荣誉和评奖评优,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5)同情心理。有的学生是非不分,义气用事,对作弊的危害性认识不清。看到同学总是补考,于心不忍,或因“碍于情面,无法拒绝”,面对同学的“求助”,不加思考,慷慨地伸出“友谊”之手,岂不知害人害己。

二、考试作弊的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高科技的不断出现,作弊手段已由过去的带纸条、交头接耳向利用高科技手段方向发展,作弊手段越来越高明,考生为实施舞弊付出的经济代价也越来越昂贵。以下介绍几种典型的作弊方式。

1.夹带抄袭。

这是考场作弊诸现象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也是学生可以独立实施的一种方式。这种作弊方式一般是教师给了一定的考试内容,而学生没有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通常把考试相关资料或缩印纸条,或写在自己的手、臂、腿、衣服上、教室的桌面上、墙壁上、椅子靠背上,或写在玻璃胶带上、提前准备的草稿纸上等,把这些事先准备好的考试资料带进考场,伺机抄袭。这种方式,一旦被监考人员发现,往往是证据确凿,抓个现行,可直接以考试舞弊进行论处,作弊者不易抵赖。

2.考中学生协同作弊。

此种方式有很多种类型,也是考场作弊诸现象中简单易行的方式。同场考生提前约定手势、暗号,考试过程中通过这些约定好的形体语言彼此之间传递答案。或者同场相邻考生按约定好的彼此间传递纸条,传递试卷。另外,考生在考试将要结束,考场出现骚动,秩序开始混乱时,相互交头接耳,互对答案。采用这种方式考场里很隐蔽、模糊,监考人员很难监管。考试舞弊或协同舞弊的性质难以界定,故此法在考场中最为普遍。

3.请、替人代考。

这是考场作弊诸现象中性质非常严重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一般多发生在学校组织的补考或等级考试之中,作弊学生伪造证件委托其他同学冒名顶替进入考场代考。或者二人同在一个考场,由成绩好者做完试卷写上成绩差者的姓名,后进生则反之署名。现在对这类考试舞弊的处分最为严厉,一经发现,替考者与被替考者学校都予以开除学籍。

4.利用现代工具舞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高科技舞弊的现象也多起来,高校校园舞弊广告随处可见,社会上甚至出现了经营考试舞弊一条龙服务。现代化的舞弊工具通常有背心式、钱包式、皮带式耳机舞弊器,微型电路板式对讲机,针孔式摄像头,手表式接收器等。这种方式考生除了购买工具以外,还需向提供者购买答案,因此实施舞弊的经济成本较高。

三、杜绝高校考试作弊现象的对策研究

1.加强诚信教育。

缺乏诚信是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要根源。不管是何种心态的考试作弊行为,都反映了不诚实的一面,违背了做人最起码的诚信原则。考试作弊和小偷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小偷偷的是物质财富,考试作弊偷的是精神财富,都是不道德的行为。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作弊问题,就必须掐灭使作弊成为燎原之势的火种,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作弊是可耻的,让学生明白“有付出才有回报”,摒弃不劳而获、侥幸、投机取巧的心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从而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自律为基础,以校规校纪为保障的校园诚信制度。另外,学校可建立学生的诚信档案,将在校诚信度与进入社会以后诚信度相联,从而加大诚信约束力度。

2.加强监考工作。

制定严格的考试管理制度和严肃的考场纪律,加强监考工作,可以预防和消除学生的作弊企图。学校监考老师要严格执行考试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严格考场纪律,尽职尽责完成监考任务,若发现舞弊,当机立断,在批评教育的同时,按校纪校规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学校应建立一支责任心强、高素质、业务精、严教风、重考风的监考教师队伍。学校可组织一定数量的督考员,考试过程中,加强巡视,监考人员履行职责,及时向上级反映考场纪律情况。同时,学校可建立一些标准化考场。这些考场的桌椅可以是透明的钢化玻璃,考场配有多个摄像头以监视考场的每一个角落。每次考试学校随机抽查一些班级到标准化考场考试,从而增加威慑力度,形成一种强有力的严肃氛围。

3.改革考试方法。

目前考核方法单一,不能全面、准确地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学校应根据不同课程特色,实行多样化、多方位的考核方法,选择易行而又能反映学生实际的行之有效的考试方法,如阶段测试、专题讨论、调研报告、论文、答辩等,尽可能减少考试中死记硬背的试题,多出“活题”,增加考核的灵活性。另外,针对目前高校教师讲授、出卷、评卷一体化,这种“自教自考”或“考教一体”的弊病,学校应严格实行教考分离,加强题库建设。其次,要杜绝任课老师考前划范围,透题目。如今计算机已被利用到各个领域,自然也可应用到考试中,正像现行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一样,应积极探索进行计算机单机考试、网络考试。

4.建立公平的考核测评制度。

只有完善的考试评价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其判断、导向、咨询功能;才能建立科学的数据统计机制,促进教育评价科学化、规范化,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要从根本上减少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发生,必须破除“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思想,考试只是高校检验教师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措施和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一种重要方式,并不是高校追求的最终目标,更不能作为评价学生唯一的指标。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结合课程特点,加强平时成绩的考核,而不是期末考试“一卷定终身”。另外,考试成绩除了期末考试记分、记等(甲、乙、丙、丁)外,还要加大学生实践操作和创造能力的考核比重,如有独到见解的实验报告、论文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5.利用高科技设备。

针对作弊的“科技化”,监考也不能还停留在原始的阶段,应将现代科技手段引入到对考试监控中。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一批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施实时监控的考场,在考场设置移动通信干扰器用以屏蔽考生的手机信号,用指纹代替考生准考证,等等。

参考文献:

[1]马永军.略论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及防范措施[J].中国成人教育,2008,(4).

现代科技发展的利与弊篇5

一、产生问题的原因

舞弊是指以故意的行为获得不当或非法利益。人对利益的追逐本性,使舞弊威胁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如影随形,时时、处处存在。只要有合适机会,舞弊行为就可能发生。综观企业内外部环境,舞弊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环境和风气的变动影响不可避免传动到企业内部,诱发员工舞弊。公司员工是社会活动的个体,随着近年来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虚荣显阔主义兴起,社会活动个体的思想意识难免会受到影响,乃至侵烛。而因为住房、子女教育、医疗、赡养父母等引起的沉重经济负担更可能使个别人不得不铤而走险。侥幸心理也使部分人不惜以身试法。因此,企业在防范舞弊风险时不能依赖员工的良心和自觉性,而是必须靠建立和完善制度,规范业务流程,科学设置岗位分离,合理分配权限,确实做到让有意舞弊者无机可乘。

2、现代化经营管理影响。现代化的经营和管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企业对现代化管理工具和管理人员的依赖程度,同时使得舞弊手段更加隐蔽,难于察觉。通过篡改电子设备参数进行舞弊就是例证,舞弊问题在权利集中部位或者关键岗位上时有发生也是例证。经营管理知识的普及传播也提高了舞弊的可能性。

3、企业内部工作细化影响。随着经营业务的扩大和拓展,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管理日益复杂,经营管理中的分工更加细化。企业每一个员工都有特定的工作环节,他们在关注细节工作的同时,也可能发现舞弊机会。目前企业员工舞弊的最多例子就是细节舞弊。细节舞弊隐蔽性强,一般不会轻易被工作前后不相关的人员所发现。而当后序人员没有仔细审查或其他原因,就可能让细节舞弊者得逞,进而增强其侥幸心理。

4、石油石化产品特性影响。石油石化企业主营产品的成品油特性之一就是易挥发,产品在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都会有损耗,其次,成品油的体积、密度随着全天温度、大气压强的变化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动;第三,不同批次的成品油的密度一般不同,当不同批次的同一种产品混合储存或者销售时,其体积、密度不是简单加减问题。上述问题给产品计量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给舞弊者提供了机会。

5、企业实际情况影响。一些石油石化企业经营范围横跨几个省,乃至遍布全国,各地加油站终端和油库布局不尽相同;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场结构不同,各区域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差异。因此一刀切的管理指令在个别地方难免会背离实际情况,而过分强调特殊情况将削弱整体管理职能发挥,导致公司政令不通,成为舞弊者的借口。目前个体的特殊性和总体的一致性矛盾不可调和,始终存在,这也为有意舞弊者提供了机会。一些企业实行职能专业线管理,部门横向之间沟通困难,甚至形成了管理中透明的玻璃墙现象,狭隘的上级“唯一”论,使得专业线几乎成为专业“井”,下级作为与不作为均取决于上级的指令或者“意思”。而作为反舞弊第三把利剑的内部审计人员,在完成既定的日常工作后,用于熟悉各专业线、各部门的运作流程和工作细节的机会和时间非常有限,公司培养又精又专反舞弊人才任重而道远。此外,由于部分企业经营理念再造和流程再造持续时间过长,一些管理制度举旗不定,或长时间未能建立或完善,一些操作流程在不断变化,各式各样的实施证据(如表格等)多次变动,影响到基层实际操作和员工思想稳定。国有企业的违规责任连带制让各部门在查处舞弊问题时态度暧昧,更倾向于“家丑不外扬”、息事宁人,进而影响到企业监督监察力量发展壮大,影响到企业监督监察整体效力和合力发挥。

二、国外反舞弊情况

舞弊行为是人类社会发展过中形成的一颗毒瘤,被铲除而不尽;舞弊行为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公敌,曾让许多企业在高速发展中嘎然而止,或者日暮途穷。在以“人性本恶”为社会思想基石的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力图通过立法来防范舞弊问题,如美国1933年颁布的《证券法》、1934年颁布的《证券交易法》都规定对舞弊行为进行惩处。但2001年年底美国安然、世通、施乐、默克制药等一批大公司会计丑闻接连曝光,让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者,乃至世界各国投资者质疑目前世界上最发达最完善的美国证券市场,质疑发达国家反舞弊努力。为了提高民众对美国金融市场和政府经济政策的信心,2002年7月30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法案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舞弊防范。

三、反舞弊建议

目前我国的石油石化企业正处于良好的发展阶段和商业景气时期,各石油石化企业应该不遗余力开展内控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或完善制度,最大限度抑制和防范舞弊问题发生,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1、坚持以人为本、关口前移的防范观。首先要把好入口关。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实践证明改造或改变一个人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必须审查新进员工的受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在原单位的表现、犯罪记录等,特别是对关键岗位人员的招聘,不合格人员一律不聘用。其次,建立对员工日常考核考察制度。日常考核考察无论是对管理人员或者基层员工将起到非常有效的思想引导和警示教育作用。一些石油石化企业已经建立对管理人员的考核考察机制,但没有建立对基层员工的考核考察机制及相应的淘汰制度,只有在员工违规违纪时才对其引起关注,发现得晚、处理得迟才导致舞弊问题时有发生。第三,要设计权力相互制衡、岗位职责科学分离的业务流程。第四,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厉惩处,以敬效尤。要在员工中大力传播企业诚信文化、宣扬企业诚信建设,让员工树立起“诚信光荣、作弊可耻”的理念,构建有效的思想防御体系。明确“谁违规、谁负责,责任不越级”,不搞责任连带制,充分调动各级管理人员在反舞弊中的积极性,减少办案查案阻力,而对责任人严惩不贷。

2、树立以科技反舞弊的理念。目前石油石化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大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电脑技术,如主营业务系统、加油机中控系统、液位仪、iC卡系统等。这些系统可以客观真实记录公司经营各个细节中的真实情况,为公司经营管理决策或者查案办案提供有力的帮助。企业应该建立与经营业务水平相适应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不断实现硬件软件升级完善,减少手工录入或者计算数据的环节,防止或杜绝人为舞弊。同时建立健全机密经营管理技术(如加油机构件功能等)的接触和传播制度,限制接触和传播范围,减少技术泄露,降低舞弊技术水平,要严禁技术人员向有关人员传授与其工作无关的机密或者理应禁止传授的技术。

3、坚信制度治本的反舞弊观念。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业务流程,明晰可为与不可为的界线,不仅使企业的经济活动正常、有效地运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帮助员工认清自己的行为,起到引导和警示作用。同时通过不相容职责分离、职位轮换等措施防范舞弊,能起到防微杜渐,标本兼治的作用。因而,建立、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舞弊发生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有正本清源之功效。要在企业范围内提倡“赢在执行”、“赢在细节”的经营管理理念,按规办事、按部就班,不越权、不越级、关注细节工作、完善细节工作。在制度建设过程中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确保公司制度系统、稳定、连贯和科学;要充分考虑制度的可执行情况,协调好个体与总体的矛盾,在分析、评估后进行制度取舍。

现代科技发展的利与弊篇6

大家好!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科技发达的社会,科技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促进着社会的前进,更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能砸破无知与落后,同时也能伤害到人类。一个又一个的事例向我们阐述了科技伤害人类的过程,因此我方认为:科技发展弊大于利。

首先,科技发展带来最大的弊端是:使我们的人身安全越来越没保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为了迫使日本迅速投降,1945年8月6日8时15分,广岛市内投下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铀弹,造成广岛市24.5万人中的20万人死伤,整个城市化为废墟。

1945年8月9日上午11时02分,继袭击广岛之后,美军对日本实施第二次原子弹袭击,目标是长崎。轰炸造成长崎市23万人口中的10万余人当日伤亡和失踪,城市60%的建筑物被毁。

广岛和长崎因原子弹轰炸造成的伤害遗留至今,幸存者饱受癌症、白血病和皮肤灼伤等辐射后遗症的折磨。截至2007年8月,据日本有关部门统计,广岛、长崎因受原子弹爆炸伤害而死亡的人数已分别超过25万和14万。当初研发了核武器,使科技有了一个飞跃性的发展。可现在,就是因为核武器,不少人失去生命、失去家庭。

无独有偶。科技发展带来的弊端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1。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物种灭绝加快。这是由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捕杀所造成的。也属于科技发展的坏处。

现代科技发展的利与弊篇7

关键词:信息化多媒体技术现代高校

20世纪之前,人们对多媒体的认识比较狭隘。中期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在教育领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革命。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教学模式已经向现代的多媒体模式转变。多媒体教学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很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给老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多媒体手段在高校课堂中具有实用性。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图形图像、音频信息、视频信息、动画的集合,使高校课堂成为一个集语言、信息、实践于一体的实验室,可以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提高课堂老师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

多媒体手段在高校课堂中具有目的性。多媒体手段在高校课堂中能够引导学生和教师树立正确的媒体观,从而促使学生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能够提高老师驾驭多媒体资源的能力,达到科学高效的教学目的,也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形象化、最优化,以此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多媒体手段在高校课堂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以教育技术学专业为例,教育技术学专业就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学生在课前,通过多媒体手段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提前对所学内容做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给学生以教材之外的知识延伸,以缓解当代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创新性的形象思维与灵感思维能力较差的状况。

多媒体手段在高校课堂中具有节时性。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一改传统高校课堂的费时性。老师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课件、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对老师所给的资源进行浏览性的阅读和学习,相比以前“老师读学生听”的方式,极大地节约了时间,自然而然也提高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效率。

所以,在高校课堂中,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为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建立以及为教学工作和学习者的高效率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多媒体手段在现代高校课堂中运用的弊端也体现在多个方面。

影视效果比较强,太强的画面效果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忽略了知识的获取。比如:老师以一个游戏型的课件来讲述Flash的相关知识,那么,大多数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于Flash的动画效果,注意它的画面感和生动性,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该动画的创作思路及手法,这就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还有就是有的大学生还不适应多媒体教学,习惯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很多学生反映:在抄写投影仪上的教学内容时,忽略了教师讲的内容,自己抄写完返回去听讲时,老师讲授的内容已经基本听不懂了,于是又赶紧抄写。这样,一堂课中根本没有时间跟着老师的思路去理解;更有甚者,由于老师切换幻灯片的速度大于他们的抄写速度,导致他们每个知识点都只抄了一部分,不仅当时没有理解,也失去了课后复习资料,这就更是得不偿失了。

再者,课堂上,课件中突然出现的声音或动画打断了学生的思路,也扰乱了学生的听课节奏,这不仅没有起到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反而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也暴露了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弊端。

在自己之前的一次科研实践中,我们对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商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等多所兰州高校进行了“多媒体手段在高校课堂中运用的利与弊”的调查,其中高达70.9%的兰州高校学生认为多媒体手段在高校课堂中的使用利大于弊(共发放问卷2000份,有效数量达1800份)。

多媒体在高校课堂教学中起着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但是,从目前的现状和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多媒体在高校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还有待我们以及更多学者进一步研究、探讨,从而改善中国高校课堂的运转情况。

参考文献

[1]唐智娟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0)。

[2]蔡霞韩建华帅学明高校文科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现状调查及分析[J].科技信息,2009,(20)。

[3]胡飞黄敏熊伟吴坚强于长风朱小平高等学校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方式的影响作用[J].科技信息,2009,(8)。

现代科技发展的利与弊篇8

关键词:科技之利科技之弊道德

“科学”一词在梵语中指“特殊的智慧”,其含义随着实际运用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深化,科技这一概念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却像一把双刃剑,既为造福于人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深刻地反映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科学与价值的矛盾,从根本上说,是人类自身的问题,因为科技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因此必须充分发挥道德的约束与导向作用使科技向善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遏制科技之弊,从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一、科技之利

科学这特殊的智慧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来,充分显示了它的魔力,使人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实惠。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发现和发明使人类逐渐强大起来,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科技使得人类社会异彩纷呈,就像有人所说的那样,望远镜和显微镜是眼睛的延伸,使人类能够探测到更广阔的和更微小的世界;从古代的以步步远到现在的上天入海(飞机、航天飞机、火箭、宇宙飞船、潜艇等),人类已经可以驰骋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各种交通工具是脚的功能的延伸,大大拓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甚至月球上也留下了人类深深的足迹;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完善是嘴巴和耳朵的延伸,使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能相互沟通与交流,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距离,地球已经开始变成一个地球村……科技对人类文明所产生的物质影响和非物质影响是无可估量的,人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历史前进的步伐,领略到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无穷魅力。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必将继续引起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的重大而深刻的变革,而所有这些变革都将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今天,科学技术对我们人类而言已经像空气和水一样重要,它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总之,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与劳动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哺育出的最精致绚丽的花果。它为人类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必将为人类开创美好的未来。

二、科技之弊

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冀,但当人类为科技高奏凯歌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科技也有损害人类的负效应一面,对其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给地球带来灭顶之灾,最典型的莫过于目前面临的全球温室效应、核武器威胁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科技的发展趋势具有毁灭人类的潜在威力。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其不确定性因素也在随之增长,加上利益因素的驱使,使处于加速创新中的科技更是伴随着越来越难以预测的风险,可能会造成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失效与颠倒,甚至摧毁整个人类和地球。科技的毁灭性威力,集中表现在人类的两个科技新宠,互联网和基因技术。互联网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基本工具,成为影响巨大、最具潜力的大众媒体,成为各种信息的集散地。但是,在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信息和服务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黑色污染”、“黄色污染”、“灰色污染”,使一些人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互联网的勇士们早就宣布,要将网络变成一种生活,可是,当虚拟替代了真实,作为社会的人的存在也就消失了。

生物技术的日益进步,使得科技这把双刃剑更加锋利。生命科技能够治疗疾病,经过基因改良可以产生更多新物种,另一方面由于它干预自然,使人类可以对生物生命进行“任意修改”,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即所谓的遗传基因污染,这种新的污染源很难消除。基因改造的完人究竟是人类还是高科技产品呢?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以往科学计划有很大的不同点,基因技术对人类内在自然的改变更直接冲击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一道防线——伦理道德,它将产生复杂的人类伦理、法律、社会问题。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全方位扭曲,正毁灭着我们的社会基础和精神世界。

另外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营造的舒适生活环境时,并没有及时意识到所付出的生态代价。很多人没有形成根本的环保意识,从而肆意挥霍和破坏生态环境为我们所提供的一切,造成天空不再蔚蓝,空气不再清新,河流不再清澈,结果是人类被迫面对日趋枯竭的资源、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这不仅影响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这是威胁人类现在和未来的最严重的问题。

三、科技需要道德

我们提出科技之弊,并不是呼吁世人去阻止现代科技的发展,而是让世人及时看到科技的双重性,从而采取积极的步骤,趋利避害,消除或降低科技对人类的负面影响。科技的负效应追究其深层次的内在原因在于人类自身,科技的主体是人,它的负效应和人类的贪婪、非理性以及人类社会制度的种种缺陷有关,因此可以说:科技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关键是人的问题,科技在善的手中,便为善,恶的手中便为恶!因此消除科技之弊,除了依靠科技本身,人类还需要通过伦理道德与法律规范等措施来创建一个科学的防范体系,使一个个单项的技术发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整个体系中得到制约。而这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要加强对科学伦理道德的研究,通过道德的导向和约束作用促使人类反思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都必须要有一种严格的道德制约。

第二,加强科技伦理的教育,要让科技人员重视伦理问题,自觉地用伦理价值规范及其精神制约其研究活动,并在科技—伦理实践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遵循客观公正性和公众利益优先性的基本伦理原则,在科技与社会伦理价值体系之间建立有效的缓冲机制。

第三,加强科技伦理常识在全民中的普及。相关科技工作者、管理决策者和新闻媒体,应尽可能保障公众对科技的知情权,这样公众才能对科技所涉及的伦理价值问题进行广泛、深入、具体的讨论,通过磋商,对当代科技在伦理上可接受的条件形成一定程度的共识。

第四,在宣传伦理知识的同时,建立配套的规章制度。只有建立完善的调节科学工作者行为的评审体制、社会法规和政策制度,并通过这些运行机制获得强制性时,才能有效地吓阻违规行为,同时使遵守规则者获得心态的平衡。

总之,科技不能完全独立地发展,人类的智慧必须时刻关注这把“双刃剑”,才能开辟一条通往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何国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2]庄嘉.人类要关注科技进步这把“双刃剑”[J].长白学刊,2001,(2).

[3]黎安.科技是一把双刃剑[J].河南科技,2001,(9).

现代科技发展的利与弊篇9

论文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考试;教育质量

进入2l世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依赖干知识和人力素质,而知识的获取和人力素质的持续提高,则有赖于提供充分的教育机会。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客观现实条件的限制,我国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仅依靠单纯的正规教育根本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素质的需要,于是,国家鼓励大力发展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成人高等教育重要基地的高等学校,如何认清形势,找出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当前成人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质量严重下降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探索,是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当前成人高等教育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实施成人教育,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的有效措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各方面的建设人才,有效缓解了由于“文革”而导致的人才断层给国家发展带来的突出矛盾,并且成人高等教育以其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人才的对口实用且质量比较可靠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成人高等教育恢复之初,学员通过学习,文化层次和工作能力得到了明显地提高,但近几年成人高等教育的毕业生质量从整体看明显下降。应该说导致质量滑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成人高等教育自身存在下列不足所致:一是重规模、轻管理。某些成人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一味强调规模的扩大,学员数量的扩张。不顾自身办学条件和师资设备状况,盲目扩大招生,内部管理跟不上,教学质量难保证。还有一些按照国家规定不能举办国民教育的系统、部门、院校,依然在系统、部门内甚至在全社会开办成人学历教育;一些省、区地方教育部门未经国家教委批准,擅自举办学历教育,颁发在本省、区内承认学历的毕业文凭,还有一些办学单位钻政策空子,利用关系,凭借不正之风搞“特批班”,无计划招生,或搞无质量保证的“联合办学”等。二是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部分院校不从大局出发,站在本位主义立场上,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注意培养规格和质量。自考中“教考合一”、“主考机关与院校联合办学”、“助学、命题、判卷一条龙服务”,函授、夜大、职大入学资格审查不严格,走过场,唯恐过于严格赶走了生源,断了财源。三是重过关、轻学习。这主要表现在学员身上,由于劳动人事制度的局限,部分参加成人高等教育者指导思想不明确,急功近利,成人高考、期末考试、自学考试舞弊现象愈演愈烈,替考者有之,抄袭、传卷者有之,甚至极少数学生干脆就抱着“两瓶酒、两条烟、不用学习也过关”的态度来对待专业学习。加之部分院校和管理部门措施不力,管理不严,使这些考生有可乘之机,严重影响了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和信誉。如果任由目前存在的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下降问题发展下去,将有可能危机演变成整个成教事业的危机。撇开其他因素不说,造成这场成人高等教育质量危机的直接原因就是成人高等教育的考试作弊现象的普遍存在。

成人高等教育从施教方式到学员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同全日制教育很大的不同。成人高等教育学员的身份比较复杂,他们不可能象全日制的大学生那样全天候地在普通高校课堂里学习,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参加面授或辅导,其余全靠自学;成人高等教育教师多为办学单位临时聘请,难以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同学保持经常的联系,给学生解惑答疑;非全日制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时问往往较少,教师讲授辅导的内容也只能仅仅是课程的重点,学生获得的知识无法象全日制学生那样具有系统性、完整性。成人高等教育主要靠学生自主、自觉地学习,来完成学习任务等等。因此,要达到成人高等教育的目的,只有通过严格的考试来督促学生的学习,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确保其教育质量。考试是迄今为止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最方便、最有效的手段。但是由于社会诚信的缺失,功利主义思潮盛行,有关成人高等教育考试管理措施不力或不到位,导致目前成人高等教育考试作弊泛滥成灾,作弊手段越来越高明,方式方法越来越多,作弊范围越来越大,作弊人数越来越多,几乎到了无考不作弊,无人不作弊的地步。要保证成人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先要保证考试的真实性和严肃性,这就得从严治考,杜绝作弊。

二、解决成人高等教育考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要真正做到从严治考,确保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使成人高等教育持续稳定地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要统一思想,加强成人高等教育考试管理的责任感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宣传教育,使成人高等教育的主办者、成人高等教育的受教育者与其在思想上、认识上达成一致。实施和接受成人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提高公民素质,培养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弥补全日制高等教育资源的不足。不能急功近利,过分追求规模和经济效益,或仅仅求得一张文凭,而不充实发展自我。增强主办者和受教育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教者认真教、学者认真学的合力,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是想方设法应付考试,以求蒙混过关,为从严治考创造良好的人本基础。

(二)要实行考教分离,确保考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考试是检测教育质量最直接而有效的手段,如果不严肃施行,或用之不当,就会失去它的应有价值。鉴于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质量严重下降的危机的状况,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将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权限进行适度集中,加大调控的力度,特别是自考形式应适度收回一些办学单位部分科目考试的命题权,主干课程实行全省甚至全国统考,杜绝一些不负责任的办学单位有意降低考试难度,让学生轻松过关,最终导致毕业生质量不合格。坚决实行考教分离,考试管理部门对考试命题、考试组织实施进行集中管理,建立质量检测系统和成人教育试题库,以保证难度、信度和效度的稳定性,减少人为因素(如试卷泄密、命题教师考前辅导点题)的负面影响。

(三)要精心组织实施考试,加强监考人员的管理

为防止办学单位与考生共同作弊,监考人员从非成人教育机构的中挑选素质较高、责任心强且认真负责的教师来担任,其具体操作方式可以借鉴、仿照全国普通高考的模式,一个考室的监考老师经常变换,以防止考生与监考老师长时间接触而认识,导致监考老师放松纪律要求甚至协同考生作弊。

(四)要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防止考试作弊的能力

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为考生考试作弊提供了物质技术的支持。如考生利用摄像手机能在几秒钟内将试题外传,考场外的同伙利用电脑与手机对接,获得所需要的试题信息,场外同伙通过手机——语音或短信的形式将答案发送给考生,考生利用无线耳麦接收语音答案,查看短信获取文字答案,这种作弊手段隐蔽性强,很难被发觉。为防止和对付利用高科技手段作弊,必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屏蔽器,使通讯信号屏蔽,使一切电子通信工具暂时失灵;使用专门对付手机作弊的“电子狗”,就可以轻松地侦察出谁在考场使用手机作弊。使用电子监控录象设备,能够很容易地提取考生偷看、夹带、换卷、传递纸条等作弊的证据,既可以实事求是地对作弊考生进行适当的处分,又能对考生的作弊动机形成威慑,使之不敢轻举妄动,放肆作弊。

(五)要严肃考试纪律,加大对作弊行为的处分力度

考生考试作弊,其目的是为了在不用功的前提下使考试及格过关。如果考试作弊被抓,免受处罚或处罚不重,就会大大的降低作弊的风险,减少作弊的成本,这就无异于鼓励考生考试作弊。要确保成人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严肃考试纪律,对考试作弊者要严惩不贷,使作弊者为作弊被抓付出沉重代价,得不偿失。因此,一定要严格执行教育部2003年颁发的关于惩处考试作弊的“十八号令”,对作弊考生视其作弊的严重程度,给予考试成绩记零分不予正常补考,或取消当次考试的资格,或开除学籍;同时,净化考场外的环境,防止内外配合作弊。对协同考生作弊相关人员追究相应的责任,对放任考生作弊、或为考生作弊提供条件的成人高等教育主办单位也给予严厉处罚,或取消考点资格,或暂停招生资格及至吊销办学执照、永久取消办学资格,并同时给予经济处罚。这样,使各个方面都不愿意也不敢以高成本、高代价来作弊。

(六)要以人为本,优化社会诚信教育

现代科技发展的利与弊篇10

[关键词]教育考试;安全形势;对策

国家教育考试作为高利害性考试,不仅关系考生个人前途命运,也涉及社会多方群体的利益。考试安全历来是国家教育考试系统工作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的变革和社会结构的变动,导致利益格局的调整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各方利益冲突尖锐化。国家教育考试安全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面临的形势愈加复杂和严峻。

一新时期国家教育考试安全现状

(一)考试的外部环境恶化,考试作弊呈高科技、集团化、产业化态势。考试作弊自科举就有之,形式不外乎贿买、夹带、代考等个人行为。但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考试作弊的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高科技化。作弊器材从一开始的Bp机、手机发展到现在的针孔摄像机、无线耳麦、跳频传感器等,其使用已达到间谍级别。二是集团化。由于国家教育考试的高利害性,不法分子把黑手伸向考试领域。据公安机关通报,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第一季度,在全国范围内发现大型考试作弊团伙上百个,涉及数千人。三是产业化。作弊团伙不惜代价,有的贩卖作弊器材;有的在考前通过各种途径盗取试题,利用网络及辅导机构进行非法谋利;有的雇人在考试中扫描试题传出,再将答案传入,整个作案时间不超过半小时;甚至有团伙直接攻击招生考试网站,篡改数据。考试作弊已经形成了一条庞大的产业链,内部分工细致,专业化水平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疯狂程度。四是新媒体的发展,使考试有害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大。已发现的有手机短信、QQ、博客、微博、微信、飞信等多种方式。由于客户端技术的成熟,移动互联网已进入爆发式成长期,通过博客和微博等手段产生的用户生成内容(UGC),使得信息的传播呈立体式、病毒式且互动性强、边际成本趋于零的新特征。例如,新浪微博每天用户的内容超过1亿条,一旦通过这类方式传播考试有害信息,其发酵速度极快,对考试的危害也极大。在这种环境下,国家教育考试的权威性、公正性和严肃性受到巨大挑战,考试的组织和管理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困难。

(二)考试系统内部存在薄弱环节和重大隐患。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考试系统内部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制度程序执行不到位,有些工作人员安全保密意识差、责任心不强等问题。更有甚者,极少数工作人员考前窃取试题进行贩卖以获取经济利益,例如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前湖南湘潭市教育考试院工作人员窃取试卷案件,2011年和2012年分别发生两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个别高校工作人员考前贩卖试卷的案件。考试系统内部个别工作人员,知法犯法,严重影响了国家教育考试的形象和公信力,同时也反映出教育考试系统在管理上亟待加强。

二国家教育考试安全问题成因分析

(一)考生心理分析

国家教育考试是考生获得高等教育资源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重要入口,也是进而获得金钱、财富、权力、名誉、地位等社会有限资源的阶梯,其本身就是一项高利害关系的竞争活动,因而成为考生们争夺的对象。既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就可能出现一些人试图回避竞争而获得利益的投机者。当一些考生没有能力获得理想的考试成绩时,他们就开始企图通过作弊等考试违规行为来获得理想的考试成绩。

(二)社会诚信环境分析

“人无信不立”,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古信条,在当今社会却面临着极大挑战。社会领域内的各种不诚信行为也深刻地影响到国家教育考试领域内的诚信行为,其结果是考生耻感的丧失和商家逐利的冲动。这也是考试作弊事件频发的社会基础。

(三)考试管理部门分析

从近几年国家教育考试的组织实施情况来看,考试的管理工作,不时出现疏漏而导致重大违纪舞弊或者失密、泄密等事故发生,直接影响到考试安全。其决定因素是各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内部管理的问题,主要有几点。一是招生考试方面的法规建设严重滞后。目前我国既没有招生考试方面的法律、法规,也没有政府规章,致使对国家教育考试管理无法可依,特别是对违规考生的处理是无从下手,处理起来还是按照各省自行制定的规范文件执行。无法可依,也就无从执法,更无法严肃执法。二是考试管理政策规定落实不到位,涉考人员责任意识缺乏,造成了考试安全事件频发。近年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出台具体的考试管理规定,对国家教育考试工作均进行认真的安排与部署。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规定和部署未在考试组织实施部门得到落实。各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的工作人员,特别是某些考场监考人员,对考试工作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对考生的违规行为放任不管、纵容,甚至帮助他们作弊。三是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对各类考试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不健全,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预案不完善,涉考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有待加强。

三新时期国家教育考试安全维护措施

我们必须标本兼治,软硬兼施,重点加强考试管理制度建设、法制建设、技术建设。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打造诚信考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部级考试安全、平稳有序地进行。

(一)加强法制建设

一方面国家考试既要强调纪律层面和道德层面的规范。更应当重视将其纳入立法的视野,既要依赖于纪律、规章等制度的约束.更需要法律的刚性规定。道理很简单.考试纪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约束参考人员和考试工作人员。却往往对考场之外的疯狂作弊者无能为力。因此,单纯依靠行政纪律或规章制度管理和规范考试行为是远远不够的。另一方面由于考试已成为现代社会公民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获取较好的考试成绩或者经济利益,总有一些考生和社会人员不惜铤而走险。而我国的考试立法严重滞后。对治理考试作弊和解决考试纠纷缺乏可诉性的法律依据.考生的合法权益常常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司法救助。传统的行政干预在解决严重的考试作弊和考试纠纷时往往捉襟见肘。因此,从国家考试事业发展的长远要求考虑,应尽快出台覆盖面更广、更有针对性的专门《考试法>,通过立法和司法手段,规范部级考试的设立及运作,提升考试的质量.维护考试的公平与公正。

(二)强化制度建设

考试工作是一项涉及众多环节并有众多主体参与的工作.必须规范考试工作人员和应试人员的行为:一是必须严肃工作纪律,严格工作程序。考试工作中的重要工作程序包括:考试命题工作程序、报名资格审查程序、试卷印刷程序、试卷运送与交接程序、考试施测程序、评卷与登分程序等。二是应制定相应的行为规则。包括试卷保管规则、报名工作规则、考试实施规则、考点考场设置规则、考场规则、监考人员守则、巡视人员守则、违纪处理规定、评卷登分规则、保密责任书等。三是建立相应的制度.包括岗位目标责任制、保密制度、监督机制、回避制度、应急处理机制等。明确行为失当应承担的责任.并加大人事考试责任事故追究力度。

(三)重视技术建设

1.提高考试的技术设计水平。通过对答题卡和试卷的设计和分配。可以阻扰甚至切断抄袭者和被抄袭者之问的信息联系;在电子考试实施中,基于大容量的电子题库,通过为不同的应试人员生成内容不同的试卷,可以杜绝应试人员之间的直接抄袭。

2.提高考场的技术建设水平。加强考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标准化考场.提高考试管理的科技含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考场进行监控,可以创造一个“无法作弊”的考试环境。通过计算机随机编排考场、自动生成考场和准考证号与座位号,可以将应试人员在一定范围内打散。切断熟识人员之间的信息联系:将照片、指纹等身份信息数字化并进行采集。可以逐步消除考试过程中的替考现象;利用视频联通,建立统一的国家和省级考务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大规模考试网上巡查、应急指挥、考务综合管理、视频会议、考生服务、网上考试和诚信档案等功能:启用无线电信号监控巡逻车在考点外巡查,可以及时查处可疑信号源;通过在考点实施电子屏蔽,可以有效防止手机短信作弊等。

3.进行考后技术分析。随着客观题在大规模考试中的应用和光电阅读机在信息采集中的使用,可以采集到客观题答题信息,为考后对考场抄袭情况的分析提供信息基础。

4.加大试卷保密室硬件建设。运用网络、传输、存储、摄像集成技术,建立试卷保密室远程监控系统。做到试卷保密室一举一动均记录在案。既能即时检查试卷保密室情况,又可以随机抽查保密室24小时全程情况,堵死一切可能发生试题泄密的源头。

(四)狠抓队伍建设

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严密的工作程序要靠人来实施、落实。尤其在我国当前考试法规还不甚健全的情况下,更应发挥人的作用,加强队伍建设。在监考教师队伍建设中。必须把好“三关”:一是把好选拔关。选拔那些责任心强、敢于坚持原则、廉洁自律、作风正派、业务熟悉的教师担任考场的监考员,建立监考人员监考业绩档案库。二是把好培训关。强化对监考老师考风考纪教育和业务培训,建立考务工作人员资格准人制度。对其进行严格的法制意识、管理知识和考试专业知识训练。三是把好奖惩关。运用激励机制。增强考试工作人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把教师监考工作的业绩与各种人事政策挂钩,对认真履行监考职责的监考员,要给予表彰奖励。在晋升职称、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予以倾斜。

(五)加大考试风险成本

所谓“风险成本”是指人们采取某种行为的危险程度和可能付出的代价。如果某种行为的风险成本很低,而可能得到的效益很高,就会有很多人选择这种行为。风险成本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行为路径与方式。国家考试作弊的风险成本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弊行为人实施作弊行为之后被追究法律责任的可能性的大小。二是考试作弊行为人被查到之后所受到的法律追究和惩罚的严厉程度。面对日益猖獗的作弊之风.必须使用法律手段。同时建立经济惩罚制度,用高风险成本加大对考试作弊的惩处力度,即在依法制裁的同时,从经济上遏制考试作弊。

[参考文献]

[1]姜钢.国家教育考试安全面临的形势和对策[J].中国考试,2013(2)

[2]曾鸣,等.泄题2012:国家考试失守不止考研英语[n].南方周末,2012-03-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