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财务人员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十篇财务人员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十篇

财务人员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7:35

财务人员风险点及防控措施篇1

关键词:化学品制造企业;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一、引言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其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投资、筹资、收益以及资金回收风险四种。由于整体行业环境、经济体系、监管制度等外部环境以及管理理念、组织架构等内部环境都在不断变化,财务风险也随之变化。化学品制造企业虽然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已经得到较好的改善,但仍然存在着诸如财务风险意识不强、评估专业性不足、缺少预警与防控等问题。化学品制造企业应借鉴全面风险审计的理念,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下的企业财务风险体系,充分识别并评估风险,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做好风险应对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组织和流程进行优化,增强自身实力,实现财务全面风险管理,保证财务安全、稳定。本文针对化学品制造企业现有财务风险管理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实现财务部门服务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功能。

二、化学品制造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风险控制意识有待提高

化学品制造企业已经普遍建立了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例如成立风险管理部门、编制风险清单等,但距离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对财务风险认知深度不足,简单地认为财务风险管理就是财务部门的职责,或简化为个别财务主管人员的职责,未能将财务风险管理理念普及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化学品制造企业的采购量、生产量、库存量都较巨大,财务风险中的资金运营风险意识尤为关键,需要全员树立财务风险意识,例如,采购部门对财务风险认知不足,过多的采购量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形成资金积压风险,另一方面化学品制造企业的原料多为有毒有害物料,储存成本较高,而过高的库存量势必需要增加大量的储存费用,导致企业物流成本上升,直接造成利润下降风险。此外,由于化学品市场价格波动较频繁,受国际油价、国内市场行情等影响,积压存货的市价变动较大,存货跌价风险较大;销售部门普遍只注重销售业绩,忽视应收账款风险,过长时间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严重影响企业现金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造成企业资金风险,造成财务困境

(二)风险评估方法有待完善与创新

风险评估是识别风险后采取相应措施的前提,是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只有经过科学的定性与定量风险分析后,才能深入了解风险并评估风险,并以此作为风险应对措施的基础。由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共享应用不足,现行财务风险依赖于eRp系统的会计数据反馈,从财务报表层面来评估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风险,与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缺少参与及时、完整、双向的信息沟通,同时尽管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都制定相应的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但未能与财务风险评估融会贯通,难以全面、综合地评估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并予以评估并采取相应管理措施。

(三)财务风险管理以事后处理为主,缺少预警与防控

化学制造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经常会成为事后事项,未能建立企业风险预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主要就是通过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经营实绩报表等敏感性财务指标实时变化而实施的经营运行监测,进而提前预测财务风险、实施风险管理的过程。化学品制造企业,生产是最重要的环节,其生产连续性非常复杂,且生产中间过程或最后阶段的产出具有多样性,而产品结构又可分为在产品、联产品和副产品,有些在产品又可单独作为成品出售,所以成本核算风险较大,如不具备完善的成本风险预警系统,会导致在产品或中间产品的产销决策失误,造成中间产品产销名盈实亏或最终产品成本与收入倒挂等损失。因此化学制造企业成本风险更应从事前进行管控,以满足化学制造企业的生产复杂性特点。

三、完善企业财务风险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体系模式

会计部门应协助企业各部门树立全面财务风险意识,借鉴以风险为导向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在财务风险管理领域推广并实施三道防线,促进企业各相关方自主参与全面企业财务风险体系建设。三道防线的建立与有效运行,一是重点依赖于管理层,只有管理层对财务风险有明确的认知并深入理解财务风险管理重要性,才能够为全员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创造环境,才能在企业内部普及财务风险管理,从制度、环境、本质上提高重视财务风险管理,才能够制定有针对性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二是依赖于会计人员协调各职能部门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辨识,从化学品制造企业的资金运行、成本核算等方面风险的识别,避免出现财务风险而导致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等问题;三是全员树立良好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在管理层与会计人员对财务风险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有效实行全员财务风险管理才是最佳的风险应对手段,所有部门都能意识到本部门及其关联部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评估、提出应对措施,提高防范意识,才能全面实现以风险为导向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会计人员在财务风险管理中位居第一道防线,因此,要做好识别财务风险及评估,加强审核与风险应对,在实际操作必须遵循“会计凭证,严格审核”、“重要业务,授权控制”、“不相容职责严格分离”等操作原则,从会计职能方面实现第一道防线的关卡作用。企业风险管理部门是第二道防线,应建立财务风险信息系统的预警机制,协调和加强会计人员以及各职能部门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和能力提高,促进会计人员和各岗位作业人员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第三道防线,通过系统的方法评价和改进工作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对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流程、效能进行适时评估,从而降低风险损失,提升企业价值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定期进行风险识别,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连续性

风险管理是一种持续行为,而不是一种定期的流程作业,随企业经营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财务风险也随之变化。因此,定期或有针对性的及时组织财务风险识别才能防止风险管理滞后。化学制造企业的会计部门应组织企业经营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以及外部审计机构、风险管理咨询机构等专业机构,以座谈讨论、对标企业分析、案例分析、咨询专业机构意见等方法识别相关的风险因素。特别应注意总结、吸取企业过去的经验教训,分析对标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优劣,识别高危、多发的财务风险或偶见、新见风险,包括客户应收款项逾期风险、工程预付款项的毁约风险以及新设项目的投资风险、筹资风险等资金风险,对高危多发财务风险要及时跟踪实施全过程风险管理,对偶见、新见风险要事前做到全流程节点梳理分析,做好全流程风险评估及相应的应对措施准备。在企业经营过程的事前及事中,及时披露潜在或将要发生的风险以便管理层及时应对。

(三)建立风险防范措施,提升会计作业的前瞻性

为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化学品制造企业的会计部门应拓展会计作业的前瞻性,将会计工作前延至财务风险可能发生之前。财务风险管理不应是事后的审核与报告,更需要在事前进行充分的财务风险识别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化学品制造企业的新建项目、技改项目大多投资高、周期长,因此需要在项目初期,从可行性研究、预算、成本预测等作业前端进行详细的风险梳理,进行详细的事前风险评估,识别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通过编制财务风险清单、与对标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进行比较等手段,从中找出控制风险和剩余风险,提出事前防范建议供管理层考虑并决策,发挥会计部门在财务风险中的主导作用。

(四)加强作业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提高时效性

化学品制造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应贯穿整个运营过程,工程项目从筹资事前到建设投入至造价决算的项目建设过程,日常运营从采购到生产至销售回款的运营流程,费用结算自预算到执行至结算的费用控制流程等。在上述全过程中,财务风险管理应与全流程融合,事前评估事中控制事后总结,一旦发现风险隐患,就要及时对总体风险和剩余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提出应对措施,保证财务风险得到及时处理,确保企业财务安全。化学品制造企业工程项目建设有单价计价、定额计价等不同的模式,会计人员应配合工程造价,完善费用从预算、结算的整体流程风险识别,编制费用结算风险清单,防止失误或者舞弊风险,做好费用发生过程中的管理,实施监督、签单等风险控制措施,减少结算中的工作量不清等风险,从而第一时间察觉工程量计价风险发生并提出风险应对措施,梳理建设项目全流程资金风险,采用系统控制与人工控制的手段,防止超结算或超付损失。经营环节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或损失风险,产生企业价值减少的可能性;采购环节财务风险包括了由于信用条件与付款方式的变动而导致实际付款期限与平均付款期的偏离风险、预付账款的逾期或坏账风险、采购品质价格与质量偏离的货值损失风险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存货变现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量过多导致应收账款管理成本、资金成本增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账期风险、客户呆坏账风险以及伴生的票据兑付风险等。会计人员应针对化学品制造企业资金需求量比较大这一特点,组织各个业务部门梳理资金收支风险,从上下游两端获取资金信息,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健全企业的客户、厂商信用等级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信用政策。编制资金运营风险清单,实施资金风险防范措施,避免资金占用、积压、损失风险,在此基础上要检查落实应收账款还款情况、预付账款的货物匹配情况,匹配实物流与资金流,提升企业资金利用率。

财务人员风险点及防控措施篇2

根据企业集团的特点,实际工作中,企业内部可以按以下几个方面为重点,着手构建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一、提高控制财务风险的认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企业经营范围和规模逐步扩大,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加,宏观经济形势更加多变,提高财务风险控制认识、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可找出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促进企业完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好制约机制,提高风险敏感度,做到及时分析,准确评价和有效控制公司的财务风险。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可促进企业树立现金至上意识,正确分析,科学应对复杂经济形势,优化资本结构,保持资本的流动性。通过财务风险控制,促进企业增加收入,节支降耗,压缩应收财款与存货资金占用,及其他非生产性支出,以保障现金循环顺畅,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财务风险的征兆,及时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避免和挽回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经营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二、加强对控制财务风险的组织领导

企业应成立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开展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工作。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小组由企业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牵头,各责任部门负责人参加。财务风险控制小组应按以下四项原则开展工作: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集团型企业母公司应全面负责财务风险控制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工作。各所属公司分级负责管辖范围内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

(二)及早预警,及时处置。对财务风险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并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和化解,防止风险扩散和蔓延。

(三)各司其职,团结协作。企业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筹划落实各项防范、化解和处置财务风险的措施,相互协调,共同防范,化解和处置风险。

(四)防化结合,重在防范。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测,督促企业各级财务风险责任部门及时提供相关信息,监控要做到及时有效,以提高应对各类突发性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控制财务风险日常管理

(一)强化现金管理

规范资金预算网络化申报及审批流程,加强付款审批和资金集中管理,确保企业资金链安全并实现良性运转。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坚持一切经营活动受控于预算管理,扩大预算控制范围,健全预算预警机制,规范预算调整行为,完善预算管理手段,强化预算过程控制,凡预算外资金一律不准支出。

(三)强化两金占用管理

除正常长期战略用户滚动结算外,其他用户一律不得赊销。严禁为确保开工组织生产,为确保销售进行赊销,对客户信用品质进行评价并建立信用档案,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客户的信用等级。在企业主管部门统一协调下,与司法机关配合开展法律清欠工作,主动采取财产保全和强制执行工作。做好存货管理工作,分析存货结构,分清正常储备及非正常储备。实行市场决定生产原则,以销定产,避免产品积压;严格追究产品残次责任人责任。

(四)严格成本费用控制

全面实施成本费用定额管理,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成本费用监控,以单耗管理为总抓手,做好主要产品成本控制工作。

四、做好控制财务风险的预警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决定着财务风险控制系统的运行质量。企业应对所属公司进行分类指导、重点监控、定期报告。通过分析财务风险形成过程,采用定性预警分析和定量预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切实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启动、早处理。

(一)分类指导,重点监控,定期报告

根据盈亏和现金流情况,集团型企业可将所属公司分为一般风险单位、较大风险单位、重大风险单位、特大风险单位四类进行财务风险控制。

通过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对较大、重大和特大风险单位进行重点监控。对于较大风险单位财务风险情况采取月度报告制度,对于重大和特大风险单位的财务风险情况采取每周报告制度。

(二)预警信息收集和传递

企业应以信息化系统为信息收集和传递的平台,及时掌握财务风险预警所需的各类资料,资料的来源应是开放式的。预警信息系统不仅包括预警资料的收集,还要包括对收集资料的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和防范、处置措施等信息诊断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消除财务危机的专家咨询系统。对收集、加工、分析和整理后的资料和措施建议等信息,要及时逐级汇总和上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小组。对需企业批准的事项应逐级进行上报和批复。

(三)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预警指标体系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采用定性指标主要包括: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出现负数、主要财务指标显示财务状况恶化和部分定量预警指标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监控。定量预警主要指标包括:限定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等。各单位可结合单位实际,适当增加一定数量的定量预警指标,提高预警质量。

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参照国家行业标准对上述指标进行细分和量化,以满足财务风险预警的质量要求,确保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四)预警分析

预警分析人员首先通过预警分析快速排除影响小的财务风险,将分析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财务风险上。有重点地分析财务风险的成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根据财务风险成因,针对性的制订处置财务风险的应当措施。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出现重大异常之一的,企业应立即进行财务风险应急处理。

五、控制财务风险的应急处理

在财务风险应急处理过程中。应结合企业实际,制订出防止财务风险扩大的、具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理措施,包括推迟或减少付款、加速货款回收、扩大关联贸易、实施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寻求获得新的投资、售后回租资产、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预测情况,企业应对部分特大风险单位施行关、停、并、转。不能关停的按最经济产能安排生产和其他有利于增加现金流入和减少现金流出的措施。

六、财务风险应急处理的自我完善

财务人员风险点及防控措施篇3

1.1强化财务风险控防意识,降低财务风险。

针对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活动的特性,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风险。为了降低企业经营管理中财务风险,我国企业必须加强对财务风险控防意识的强化。以财务风险控防意识的树立、相关体系及制度的建立,降低企业财务风险。通过财务风险意识的强化,避免资金链断裂、财务负担过重等问题的发生,降低企业经营风险造成的破产问题。通过企业对财务风险意识的强化,降低企业生存及发展问题的发生,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1.2完善企业财务风险控防体系,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针对现代企业财务风险控防需求、针对企业经营活动财务管理需求,现代企业必须加强财务风险控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针对企业财务风险控防管理需求就、针对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定财务风险控防重点与内容,以此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针对现代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问题、针对企业资金链及成本管理需求,现代企业在完善企业财务风险控防体系的同时,还应对相关岗位职责进行补充。以企业财务风险控防目的为中心,建立全员全过程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明确各岗位工作内容及职责权限,为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1.3构建科学的资本结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现代企业经营活动中,资本结构对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保障企业健康发展,我国企业必须构建科学的资本结构。根据企业资本构成及资本使用情况,确定企业风险控制要点,实现最低资本、最小风险、最大效益的投资目标。针对企业投资构成情况,调整资本结构及资本构成,以机动灵活为基础、以风险控制为重点,强化财务风险控制内容及执行情况的监控,确保风险控防目标的实现。

1.4建立资金链控制机制,降低财务风险。

在我国现代企业经营发展调研中,企业资金链断裂是造成企业破产的重要因素。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应建立资金链控制机制。根据资金链管理需求及资金筹措渠道,确定资金链控制、管理方向与内容。针对影响企业资金链通常的因素建立应对措施与控制机制,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例如:银行贷款运行项目中,企业应针对还款周期、利息等问题制定相应措施,避免贷款拖延等问题对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及项目风险,保障企业经济效益。通过类似问题的对策制定与执行,保障企业资金链的通畅,减低财务风险的形成。

1.5强化财务决策验证,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在现代企业经营活动中,财务决策失误是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为了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现代企业必须建立财务决策验证机制。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层所作出的财务决策分析与验证,保障财务决策科学性与可行性。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等问题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增加、保障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受我国企业董事、老板一言堂现状影响,我国多数企业的财务决策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管决策问题,进而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现代企业必须加快财务决策验证机制的引入与完善。针对财务决策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加强企业财务决策的验证与评价,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1.6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提高财务信息时效性,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在现代企业经营中财务信息滞后是造成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是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策略制定与执行的重要因素。针对财务信息时效性对财务风险的影响,现代企业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与完善。利用信息技术为依托,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及经营管理工作中的财务信息时效性,进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实现企业风险控防目标。利用健全的网络管理体系及企业信息渠道的建立,实现扁平化信息渠道及分级信息管理体系,以此提高企业财务信息时效性,促进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开展。

2强化企业团队建设,降低财务风险

财务人员风险点及防控措施篇4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管理

一、产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对财务风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明显,由于事业单位的成立和日常运行依赖于政府的帮助,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事业单位对于风险防控意识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风险的预防和管理,具体而言,当前一些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些管理者只是片面认为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力度就能有效避免发生财务风险,并且没有意识到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一些事业单位过于追求较快的发展,在进行经济投资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调研,甚至存在盲目性,进而也导致了财务风险的发生。另一个方面是单位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预防专业知识不够,加之对于财务风险预防管理的政策和规定学习研究不够深入,在具体工作中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没有严格遵守财务相关制度。另外,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中,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归属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加之受到财务管理集中核算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环节力量薄弱,也影响了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二)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当前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风险防控管理意识普遍不强,因此对于财务风险控制工作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制度,甚至可以说缺乏一系列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体制,虽然有些单位制定了财务风险防范制度,但是很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过于陈旧,没有结合具体实际发展进行适当修改,并且在对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工作绩效考核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因素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下降,同时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措施以后,有相对较多的报账制单位过于依赖以会计核算为重点工作的财务监督管理,这种工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决策者和执行者的有机配合,让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的管理环节和监督环节相对脱节。从具体实践案例分析,事业单位的会计财务核算工作的作用仅能够发挥单位记账作用,也会在日常工作中拉大会计人员与核算单位的经常性联系,并且单位财会人员由于工作要求,就会受制于记账报账业务的限制,而对单位经济活动缺乏必要了解,进而对事业单位的日常经济运作情况把握不够准确,也就无法发挥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相互配合的监督作用。

(三)缺乏科学的内部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对内部财务风险防控管理不到位,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而言,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没有有效贯彻落实,也没有能够及时根据具体工作情况和实际对财务风险防控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单位的风险管理与实际工作情况相互脱节,进而因为在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方面存在监控盲点,也容易导致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的发生,同时事业单位内部还没有形成合理全面的风险预防、应急、报告、问责制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全方位防控内部财务风险的发生。比如有些事业单位在大额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内部财务风险防控体系不完善,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个人独断现象的出现,进而致使资金浪费的发生,这样不仅会加重事业单位的债务负担,而且也会直接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最终会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另外,由于我国现前只有《预算法》对单位的财务支出进行了相应的原则性规定,但是其他与财务管理相适应的体制体系还没有有效建立,这也是造成一些事业单位财务支出“无章可依”现象的重要原因。

(四)存在不同程度的“小金库”现象

当前,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小金库”现象不断受到社会的广泛议论。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将收入按照规定进行入账而设立“小金库”,这一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将由资产出租、处置等方式所得到的收入纳入到单位规定账簿,比如有些单位将闲置的房屋、场地、设备等物品进行出租或处置,还有些单位将经营服务性的收入转变方式变相入账,甚至还有一些事业单位会通过利用所掌管权力对管理对象收取除规定之外的费用进行入账。“小金库”现象具有普遮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对国有资产管理造成了不利影响,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会扰乱经济发展秩序,而且也会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运行,影响了事业单位职能和作用的有效发挥,所以要合理治理“小金库”现象。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建议措施

(一)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

为了更好的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控力度,需要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者对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意识。只有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者的财务风险防控意识,才能够更好的将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到最小化。因而这就要求单位管理者要增强自身的职业判断,掌握科学的方法来评估和分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环境、因素和方法,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这也有利于促进对事业单位内部潜在风险的及时发现和掌控。同时也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培养力度,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比如可以按照岗位责任和岗位性质分别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财务专业素质教育,注意将员工综合素质与财务管理能力培养有效结合,让财务人员在掌握基本财务风险知识和理论的同时,能够掌握财务风险管理方法,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确保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各种财务风险,并在风险出现时能够采取正确有效方法进行加以风险控制。另外,事业单位管理者在采取有效防控财务风险措施的过程中,要以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科学化措施为基础措施,才能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的不利影响。

(二)完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

完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需要充分掌握财务预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严格规范内部财务风险防控程序和流程,有效健全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将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到合理范围内,同时要加强对财务预算管理和执行的详细规定,有效提高对财政各项工作的使用管理效率,进一步充分发挥财政工作的作用,比如可以严格制定事业单位资金预算报表和资金执行报表,也可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来制定资金预算报表的相关内容,合理安排资金使用情况,有效营造积极的财务工作环境,同时要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来合理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日常资金使用管理力度,合理控制成本费用,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强化预算管理,进而有效减少理财漏洞和资金浪费现象的发生。要针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各个环节,合理制定内控制度体系,形成完备的财务管理体系,做到对单位资金使用管理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以便保证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的专款专用,提高单位资金管理的使用效益,充分提高财政防控工作的透明性与公开性。

(三)加强内部财务风险全方位防控力度

针对当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具有一定的紧迫性。结合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现状,建立形成全面系统的风险预防、应急、报告、问责制度体系,有效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防控力度,强化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才能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水平,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制度和资产制度等配套制度,充分发挥每项制度的作用,有效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体系,将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提升到最高水平。同时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充分实现财务风险防控的科学化水平,还要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内部监督管理,针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和突况,确保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风险处理。另外要合理发挥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作用,比如在事业单位内部可以挑选业务水平高的财务人员组成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对单位内部各项财务活动的审计力度,实现对财务工作中的会计、管理、职能的监督和管理,进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水平。

(四)健全机制从源头治理小金库现象

治理小金库现象需要切实完善管理机制,加强从源头进行治理,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管理体系,尤其要注意将单位的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体系,推进预算执行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细化经费的支出科目,同时还要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贯彻执行,在事业单位内推行公务卡制度和实施政府采购制度,进而有效推进政府采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在治理“小金库”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专项清理和整顿相结合,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实际,按照堵疏结合,惩防并举的原则,加强纪检、监察、财务、审计等部门之间的联合,逐步建立健全“小金库”管理体系,促进治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方的完善,进而使单位不敢再设立“小金库”。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需要提高对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认识程度,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来不断完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体系,优化财务风险的评估和防控机制,从而提高风险防控水平和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兴莉.探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及防控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5(30)

[2]赵珠.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和防控管理研究[J].青海气象,2013(02)

财务人员风险点及防控措施篇5

关键词: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重要性举措

一、引言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十七届四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都强调“廉政建设与腐败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将源头治理视为反腐工作的重点”。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竞争力日益激烈,出现了一些不正当竞争现象,使得内部财务管理风险加大,容易滋生腐败问题,严重危及企业的发展。企业内部财务廉政建设要从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入手,从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到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其关键是加强源头治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从而可以减少诱发腐败的因素,推动与落实财务廉政建设。

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内涵

所谓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将现代管理学方法,尤其是质量管理、风险控制、量化指标等方面应用到反腐倡廉工作之中,从而形成预防腐败工作的新机制,其最终目的是预防和控制廉政风险转换为腐败行为,减少诱发腐败行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主要包括三个系统,即风险防范系统、监控管理系统、效责处置系统等,三个系统将实现对廉政风险进行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及后期处置等目标,有利于帮助企业更加科学、客观、全面地监督与管理。

三、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

(一)企业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企业对财务支配权利不断增大,腐败风险也不断加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腐败的产生,才能保证企业良好的财务运行秩序。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实质上就是运用转变权力运行与预防腐败的思路,将预防腐败关口前移,打破仅靠组织层面被动监督的传统模式,逐渐向主动预防的模式转变。此外,全过程排查制度建设、岗位职责、权力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实现内部控制与监督的有效性,是企业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

(二)促进干部廉洁从政、保护干部的客观需要

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及管理者,多数都掌握着一定的资源和权力,时刻面临着诸多诱惑和考验,受腐蚀的风险较大。因此,需建立和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明确各级领导岗位工作中的廉政风险点,使领导干部明确可能发生腐败的领域、部门及环节,以便采取外部监督和自律防范相结合的方式,降低腐败行为及事件发生的概率,促进党员干部廉洁从政,从而更好地保护和爱护干部,促进事业持续发展。

四、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思考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作为一项系统、创新工程。面对日益增大的腐败风险,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企业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和实施的前提。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应加强各级岗位人员对反腐倡廉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各部门、各环节排查廉政风险因素,强调廉政防控风险的全局性,提高全体管理人员思想认识,避免因认识不足诱发腐败风险,导致腐败行为的发生。同时重点提高关键岗位人员的思想认识,如财务部、采购部等部门,由于其所掌握的资源和权力相对其他部门人员较大,因此廉政风险相对于其他岗位较大。为防患于未然,企业应选派素质高、能力强、技术到位的人员负责这些岗位管理工作,尽可能减低诱发腐败的风险。此外,各部门人员必须将查找风险、制定防范措施的过程逐步转变为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过程,从而积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与实施工作。

(二)科学制定廉政风险流程,有针对性地进行防范。

结合各部门、各岗位的特点,科学设置职位,明确各岗位和部门工作权限、职责范围,科学界定各项审批程序与相关责任,优化工作流程,建立廉政排查制度,科学制定廉政风险流程,找出各岗位存在的廉政风险点,根据风险等级的高低,将风险划分为a(重大风险)、B(较高风险)、C(一般风险)三级,对廉政风险点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廉政风险点,并采取有针对性地防范措施。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第一,分析单位容易产生腐败的部门。

第二,对部门的业务进行分析,找出容产生腐败的事项。

第三,对事项的流程进行分析,找出关键环节。

第四,对关键环节进行分析,找出关键环节容易产生腐败的风险点。根据风险程度将风险划分为a(重大风险)、B(较高风险)、C(一般风险)三级。

第五,对风险点的岗位制订防范措施。

以某省直单位的领导决策审批和固定资产采购为例介绍廉政风险点防控流程。

XX单位重要岗位职责和业务事项目录

[序号\&重要岗位职责和

业务事项名称\&重要岗位职责和

业务事项内容\&责任者\&1\&领导决策、审批\&领导班子或对口分管领导

对合同、款项支付等重大事

项进行决策、审批\&领导班子

及其成员\&2\&固定资产采购和管理\&车辆、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

采购和日常维护管理\&办公室\&]

1、领导决策、审批廉政风险点防控流程图(如图1)

(责任者: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2、固定资产采购和管理廉政风险点防控流程图(如图2)

(责任者:办公室)

(三)应充分利用内部控制的平台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经营和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而廉政风险防控的目标是减少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舞弊和损失,与内部控制目标一致。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大多源于内部控制风险。在具体实践中,内部控制已成为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有效工具,内部控制风险与廉政风险紧密相关,为排查识别廉政风险提供路径。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各种业务和事项,已经对业务流程进行了完整的梳理。内部控制中经过风险评估所查找到的主要控制点必然是权力运行的风险点。利用内部控制设置的业务流程为路径对廉政风险点进行排查,能够更加全面和准确。上述的“廉政风险点防控流程图”也是建立在完善的内部控制基础之上,能否顺利实施,需要内部控制保驾护航。例如:

在固定资产采购内部控制中,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对事前审批、事中执行、事后监督、盘点、报废都做出具体规,在执行中审批、采购等不相容职务相分离。采购具体流程:使用人提出申请-管理员审核-领导按权限审批-采购-验收交付使用-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发票交财务部门入账,同时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定期与台账核对金额。通过分析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程风险点可以找到廉政风险点:固定资产采购过程是风险点,接受供应商的商业贿赂,提供不客观的商业信息,采购商品质量低。经过分析,在廉政风险点防控流程中提出防控措施:一定数额以上采购要通过招标途径、建立询价机制、广泛准确了解供货信息,对采购过程进行监督。

五、结束语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由于权力过分集中、制度缺失及监督不力,导致有些企业出现一些腐败问题,制约了经济建设与事业发展。因此,建立完善企业财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对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促进干部廉洁从业、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经济活动的开展、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水平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企业的财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与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健全管理制度,完善配置职权,强化监督管理,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只有不断提高预防腐败能力,才能有效遏制腐败行为发生,推动各项事业健康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陈艳.加强财务廉政建设和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探讨[J].财经界,2014,13(26):163-163,168

[2]曹蕾.财务管理视角下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05(24):112-113

财务人员风险点及防控措施篇6

(成都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建筑施工企业受政策和市场环境影响大,经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是建筑施工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列举了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的主要财务风险,通过分析其在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如何有效完善财务风险控制提出了建议。

[

关键词]建筑施工;财务风险;控制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可能产生于项目的投标、施工和竣工结算等环节,由于建筑企业具有生产周期长、项目范围广、资金需求大等特点,加上工程价款的结算方式、成本的预算及核算等财务工作上与一般企业有许多不同,财务风险更为复杂。因此建筑施工企业有必要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采取各种措施规避、防范、排除风险,保证资产、资金安全,提高项目盈利水平。

1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1.1资金风险

资金风险主要表现为筹资风险、垫资风险和拖欠款风险。建筑施工企业资金需求量大,银行还贷压力大,由于融资手段有限,部分企业不惜利用民间借贷缓解资金压力;为了达到承揽工程的目的,建筑施工企业垫资施工的现象比较普遍,大额垫付工程款和工程保证金极大占用了建筑施工企业流动资金,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工程竣工后由于种种原因工程结算办理不及时,未能按合同及时回收工程款,进一步增大了资金压力和财务风险。

1.2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主要表现为合同签订风险和合同履行风险。部分施工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在签订合同时附加一些不平等条款,如要求施工企业前期垫付大量资金、收取大额履约保证金等,如果工程管控不严,极有可能发生亏损,财务风险较大;合同履行中涉及到的工程计价、工程变更、违约责任、税金缴纳、款项支付等不合理性进一步加大了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

1.3成本控制风险

工程项目能否盈利的关键在于能否合理的预算和控制工程成本。工程成本一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等。工程报价是由工程竞标时候的价格决定的,施工企业低价中标的现象比较普遍,施工过程中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等要素市场价格的上涨,进一步增加了施工成本,如不能严格按施工预算控制各项成本开支,任何一个环节控制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工程亏损,进而发生财务风险。

1.4税收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具有项目分布广、周期长的特点,各地税务机关对税法的理解和执行存在较大差异,纳税环境的复杂增加了税收风险;施工企业盈利空间小,基于短期利润的考虑,税务风险意识淡漠,税收遵从意识不强;忽视税收管理和纳税风险控制,更缺少合理规范的税务管理流程和方法,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未设置或设置不合理等。

2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施工企业受外部因素导致的财务风险较大

施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国有、私营、外资建筑企业都在抢夺建筑市场份额,利润空间日益缩小,建材、劳动力成本日益上涨,特别是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环保施工的要求,进一步增大了工程建设成本;建筑工程施工周期长,工程建设具有季节性,工程项目在建设周期的不同阶段对资金的需求不同,相应的财务管理要与之配套,一旦发生偏离,导致资金链断裂,极易引发财务危机;此外,建筑施工的不确定因素很多,特别是灾害天气、地震、火灾、工伤、事故等的发生,也会给工程施工带来很多意外成本,进一步增大财务风险。

2.2未建立有效的内控风险监控机制

施工企业普遍缺乏有效的风险监控机制,财务管理未与风险管理有效结合,主要表现为:虽然制度体系完善,但很少从关注企业持续发展、风险预警和价值增值的角度去完善财务制度;片面追求产值规模和经济效益,对风险管理不重视、关键控制点风险评估不到位,无法有效识别施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如在合同履行、变更、分包、结算等流程管理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未加以识别和揭示,并评价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对财务分析重视不够,财务分析流于形式,无法根据分析数据及时发现风险因子,及时制订风险应对措施等。

2.3缺乏健全的预算和成本控制体系

目前,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投标预算水平不高;内控预算编制流于形式,成本控制失去目标;资金预算可操作性差,财务控制与资金使用分离;预算实际执行效果难以检验,预算的控制作用无法真正实现。

很多施工企业的财务人员主要对工程成本数据进行归集与核算,未对工程项目的过程管理进行有效监控,如建筑工程受外部因素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工程工期长,材料单价波动大,工程变更量大等,财务人员由于知识结构的单一性,未能对已完产值工作量与项目账列成本进行比对分析,通过分析异常节超因素,进而发现潜在成本和亏损风险。

2.4缺乏具有风险意识的财务管理人才

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对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特别是在管理人才培养以及机构设置方面并没有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导致建筑企业高端财务管理人才储备不足,不足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由于企业的风险预警和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加上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无法有效识别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3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3.1规范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包括合同签订、资金回收、资金筹集、经营亏损风险等方面。建筑企业的经营特点决定了其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所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尤为重要,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控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风险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通过分析风险的成因,及时制定风险防控措施,进一步提高全面风险防控能力。主要措施有:在投标环节,对工程预计所需资金、人员、工程工期等进行合理预测,科学的选择投标项目,避免因低价中标给企业带来风险;加强合同风险的管理,建立合同起草、审批、履行、违约等全环节的风险控制体系;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收集建设单位的信用记录,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其信用进行跟踪记录,对拖欠工程款的单位及时主张诉求;建立经营层风险抵押金制度,分层级缴纳风险抵押金,严格工程项目的目标责任制和风险抵押金的退还等。

3.2健全成本预算与核算,完善成本控制体系

工程项目的盈利水平取决于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好坏,成本核算的内容也是成本控制的目标。一方面,加强合同执行的监控和管理,做好合同预计总收入和预计总成本的测算工作,实现成本预算和会计核算的同步,通过进行比对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节超,减少风险,提高项目效益。另一方面,推行责任成本管理,制定成本“预警线”,严格人工、材料、分包成本的控制,主要措施有:严格按工程项目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制订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完善供应商和分包商比选机制,对材料的来源、质量严格把关,材料、分包的询价应由两人以上进行,相互牵制;严格材料的出入库管理,特别是项目之间调拨材料要严格履行手续;甲供材应及时与建设单位对账;支付材料、分包等工程款应以转账形式支付,严禁以现金形式支付;做好发票真伪的验证工作,发票内容应与工程项目实际成本相一致等。

3.3完善资金预算,加强资金管理

加强资金的预算工作是做好资金管理工作的起点,也是保证资金效益最大化的基础。通过树立“全员预算”思想,坚持全局性和系统性原则,明确各部门责任,根据项目安排和施工需要,汇总编制年度资金预算计划,统筹资金支出。主要措施有:加强资金的监管力度,资金流管理贯穿于建设项目的每个细节管理过程中,对筹资、投资、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全面监控;立足工程项目高度分散的现实,适时建立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用,加快资金周转,规避财务风险;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适度负债经营,动态监控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合理确定最佳负债结构;加强资金回收和工程尾款的清收工作,施工过程中积极采取措施,按合同的相关条款向发包方收取工程进度款,工程完工后及时向建设单位提交竣工结算依据资料等。

3.4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评价体系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风险监督功能,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协助企业管理风险。主要措施有:审计技术上,采用远程审计和现场审计相结合、财务审计和经营审计相结合、结果审计和过程审计相结合;人员配备上,选聘财务会计、造价预算、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等专业技术人才,从多角度对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把控;审计实施上,根据风险分析评估结果确定审计项目优先次序,明确审计范围与重点,主要是:对重大项目进行施工全过程审计,对于审计发现的亏损项目或存在重大隐患的项目,及时组织公司职能部门和项目人员开展风险分析,查找原因,力争将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

3.5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建立包括会计基础管理、成本核算、财务管理、财产清查等一系列财务工作流程和制度,制定各岗位的关键风险控制点,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建筑业财务信息系统建设,根据施工企业特点和生产管理模式健全财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加快财务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定期和不定期对财务人员和项目人员进行项目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税收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其风险敏感度和风险防控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鸣.建筑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方法[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月下).

[2]董立刚.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

[3]乔加运.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及对策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8).

财务人员风险点及防控措施篇7

HSe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管理体系的简称,HSe管理体系要求组织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其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和后果,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其发生,以便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它强调预防和持续改进,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激励机制,因此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之一。

运用HSe体系管理方法,通过梳理岗位职责,排查廉洁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加强制度建设,构建起“岗位履职有标准,风险防控有措施”的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机制,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逐步建立起权责清晰、流程规范、风险明确、措施有力、制度管用的廉洁风险防控机制,使教育引导更富成效,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权力运行更为规范,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惩防体系建设得到有力加强,增强员工岗位廉洁风险防范意识。

一、廉洁风险防控对象

廉洁风险防控对象是全公司所有工作岗位。重点岗位是公司各级领导人员、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和涉及人、财、物、事管理等重点岗位人员。重点领域是涉及“三重一大”事项以及财务资产管理、物资采购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人事管理等领域。重点环节是突出对各业务流程的关键节点、公司内控的薄弱环节进行防控。重点任务是将廉洁风险防控与完善公司内控体系和管理提升活动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权力运行风险防控机制,降低和减少廉洁风险。

二、HSe在廉洁风险防控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工作中既要坚持全公司各岗位全面覆盖,又要突出重点,分析重点岗位、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权力点,逐项查找廉洁风险点,分级分类制订针对性的防范控制廉洁风险的措施,编制业务流程,建立相应的防控制度和监督体系,形成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岗位廉洁风险防控机制。

1.梳理职权目录,绘制流程图

参考公司内控管理,以及HSe体系管理工作成果,结合工作职责,全面梳理单位、内设机构、岗位的职责,对遗漏的部分进行补充完善,梳理出各岗位职责中牵涉到人、财、物、事的岗位权限,在清晰权力边界的基础上,编制部门和岗位职责目录、制度目录、业务流程目录,绘制每项业务运行流程图。

2.对照“五类风险”查找岗位廉洁风险点

2.1思想道德风险,是指因私欲、私利等自身思想道德偏差,可能造成个人行为准则或职业操守发生偏移、管理行为失控,构成违纪违规、的风险。

2.2制度机制风险,是指由于制度不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到位,自由裁量空间较大,可能导致缺乏监督制约,构成、的风险。

2.3岗位职责风险,是指由于岗位职责的特殊性,可能造成在岗人员不正确履行职责或不作为,构成失职渎职、的风险。

2.4业务流程风险,是指由于业务流程中的环节和节点不清晰,工作内容公开透明度低,且缺乏相互制约和有效的过程监控,构成个人或集体弄虚作假、违纪违规、的风险。

2.5外部环境风险,是指在工作和业务往来中,相关方对工作人员进行利益诱惑或施加其他非正常影响,导致失职渎职、违纪违规、权钱交易的风险。

3.查找廉洁风险点、制定防范措施

结合工作职能、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采取自己找、领导提、组织审等方式进行查找岗位廉洁风险点,制订风险防控措施。

3.1对照典型案例,查找岗位廉洁风险。对收集到的近年来发生在集团公司、克拉玛依市和油田公司各岗位违法违纪典型案例,汇编成《岗位廉洁风险事件库》。对照典型案例,结合本单位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性质、职责权限以及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认真分析查找廉洁风险点。

3.2个人查找岗位廉洁风险。每个岗位员工严格对照自身工作岗位、履行职责、工作流程、执行制度等实际情况,认真对照“五类风险”,查找和分析可能引发不廉洁行为,甚至违纪违规、等问题的风险点,制订廉洁风险防范控制措施,并填写《岗位廉洁风险及自我防控承诺表》。

3.3单位查找廉洁风险。一是查找本单位在财务资产管理、物资采购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生产管理等重点领域的廉洁风险点。二是依据各岗位廉洁风险点查找情况(含领导、科室、车间(队)、其他岗位),在充分讨论、研究、审定的基础上,制定廉洁风险防控措施,完成《单位廉洁风险及防控承诺表》。

4.评估风险等级

4.1按照风险发生机率和危害损失程度,将风险点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a、B、C三个等级:

a级风险点:履职中可能出现贪污、受贿、失职、渎职或、,而产生违法违纪或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此类风险点由上级纪委、公司党政主要领导挂靠管控。

B级风险点:履职中可能出现因不认真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而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行为。此类风险点由公司业务分管领导挂靠管控。

C级风险点:履职中可能出现因违反规章制度,而受到警告、诫勉的行为。此类风险点由各公司部门负责人或基层车间(队)负责人挂靠管控。

4.2风险等级评价方法:LeC法

廉洁风险:D=L×e×C

其中,L――廉洁风险事件可能发生的岗位;

e――该岗位处理涉及“人、财、物、事”工作频率值;

C――廉洁事件发生的后果及影响严重性。

完成个人岗位廉洁风险评估后,逐条制定针对本岗位的防范措施;再逐一确定每个岗位的风险等级。个人岗位风险自评完成后,再以此为基础对部门进行整体风险评估,确定部门整体风险等级,制定出本部门的防范措施。

5.建立风险档案。

公司将排查到的风险分门别类,汇总造册,建立廉洁风险台账,形成单位廉洁风险信息档案库。

三、健全防控措施

1.教育措施。针对存在的廉洁风险,从单位、内设机构、岗位“三个层次”,深入开展廉洁从业教育,引导各级管理人员牢固树立廉洁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2.监控措施。根据岗位廉洁风险不同等级,实行不同的监管强度。a级风险强制监管,每季度检查一次;B级风险例行监管,每季度抽查一次;C级风险适度监管,实行日常抽查。

3.防范措施。建立健全监督检查、考评纠正和责任追究的廉洁风险监控办法,形成内部管理有制度、岗位操作有标准、出现问题能纠正、事后考核有依据的风险防范管理机制。通过自查和组织监督,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完善、更新和落实防控措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1.建立廉洁风险防控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研究全公司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及时了解掌握制度制定和执行中的问题,通过持续梳理流程、完善制度和落实措施,确保制度得到贯彻落实,同时,针对新出现的廉洁风险点,要及时制定和优化防控措施,形成廉洁风险防控动态修正优化机制。

2.建立完善检查考核机制。建立廉洁风险防控检查考核制度,将公司的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纳入到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绩效考核之中,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员工评议等方式,对廉洁风险防控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及时发现缺陷并加以改进。

财务人员风险点及防控措施篇8

关键词:金融危机;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2)10-0012-02

湖北东方化工有限公司,主要从事82#产品、化工、化工机械产品生产,地处湖北省宜城市。始建于1966年8月,1972年7月建成投产。是在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定点在中南地区的唯一82#产品生产厂家。近几年来,东方公司通过出资新建、分厂改制、与其他出资者合资、合作等形式,逐步建立了母子公司架构,形成了以82#产品为母体的下属五家控股子公司的“小集团”式公司。一方面,母公司由于生产任务不足,亏损严重,负债率高(已高达85%),加之承担较重的社会职责,东方公司只能举债筹资度日,存在较大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公司由于管理链条长,股权结构复杂,管理跟不上等诸多原因的影响,严重影响和削弱了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管理知情权和监督控制权作用的有效发挥,财务管控风险日益增大。结合公司当前财务状况,简要说明财务风险的形成及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通俗地讲,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环境及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财务收益与预期目标发生偏离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为了增强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应对风险的能力,企业应该加强对财务风险管理。

(一)客观上,由于资金结构不合理,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举债筹资过高,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困难。资金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金结构的核心问题是负债资金在企业全部资金中所占的比重。合理的债务安排和运作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成本,能给股东带来超额利益。反之,企业负债越多,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比例越高,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就越低,严重时企业会发生亏损甚至破产。由于公司受到产业政策影响,82#产品生产任务严重不足(不足年设计能力的五分之一),公司虽然经历了政策性破产、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但并不彻底,至今公司还承担着大量社会包袱和责任。为了维持整个公司的正常运转,只能举债度日,从而造成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这时,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

(二)从东方公司主观上来看。公司由于管理链条过长,股权结构较复杂,加之对所属子公司管控力不强,从而造成子公司各自为政局面,资源不能得到合理整合;另外,由于公司内部财务关系不太合理、经营状况不佳、风险意识较淡薄,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控制偏差和处理突发危机事件的经验缺乏,企业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就弱,导致财务风险发生时束手无策。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属性

(一)客观性。财务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财务风险根源于企业内外环境及一些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这些因素的客观存在都决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

(二)普遍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它贯穿于企业资金运动的全过程,是各种风险因素在企业财务上的集中体现。

(三)不确定性。财务风险的存在既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但是财务风险是否发生,何时、何地发生以及发生的范围和影响程度等完全是一种偶然的、不确定的结果。

(四)可控性。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但它的发生并不是纯粹的“意外”,而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类似事件的统计资料及其他相关信息,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程度进行预测,并采取相关的措施防范和控制。

(五)双重性。财务风险的双重性是指财务风险具有两面性,它既可能使企业遭受额外的损失,也可能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是一把双刃剑。

三、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一)分散法。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及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企业可以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

(二)回避法。企业在进行项目策划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的财务风险,在保证预计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三)转移法。企业可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一种风险预防和控制方法。

(四)降低法。风险事件的发生既有其客观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有时尽管采取了很多预防控制措施,但风险损失还是发生。因此,企业有必要合理安排资源,即便某一风险事件发生,也不至于对企业整体产生重大损失。

四、防范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

财务管理与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只有充分认识其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形成以法人治理结构为依托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与控制网络,搞好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的控制和管理,防范和减少财务风险,才能真正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一)理顺财务组织结构。企业对各项经济活动控制得好坏,关键取决于其组织是否有效。首先,从东方公司来看,应结合现有的法人治理结构、生产经营特点和区域分布状况,进一步理顺财务体制,确定统一集中控制,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适度集权的形式,有效管控好各子公司,合理整合资源,确保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有效运行。其次,为了提高公司整体风险管理能力,公司应该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直接对企业的总裁负责,其组成人员是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其权利置于各职能部门之上。

(二)强化全面预算的硬约束机制。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企业计划、组织、领导、人事、控制等职能一体化的管理工具,全面预算管理同时还是进行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有效工具,便于在全过程中控制和监督业务执行和经营状况,并及时发现执行中出现的偏差并分析原因,督促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有效强化了内部控制,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不断提高公司管理水平。

(三)加强以现金流为核心的企业财务管理,增强自身的风险“免疫”能力。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通过提升企业现金流的管理水平,才能够合理的控制营运风险,提升企业整体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不断地加快企业自身的发展。在强化管理、规范运作的基础上,提升资金资源集约化管理水平,在科学、有效防范和化解相关风险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金集中管理对公司发展的保障与促进作用,增强资源保障能力,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严肃资金支出审批责任制,可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四)增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完善内控制度和管理信息化建设。经营中的风险无处不在,所以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通过对资金筹措、重大投资、营运资金、债务清偿、资产损失和税收支出等关键环节的控制制度,加强风险预警和识别,及时评估、预防、控制和分散财务风险;大力推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在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中的充分应用在实现经营目标的同时力求化解财务风险或实现损失最小化。

(五)建立健全险管理评价和奖惩机制,用活财务风险管理方法。企业应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结合公司特点,细化并制定财务结构安全边界体系,以确保在风险和效率始终平衡状态下推动公司发展;对风险较大的经营决策和财务活动,要在企业内部的各职能部门中进行严格的审查、评估、论证,通过集思广益,尽量避免因个人决策失误而造成的风险。在科学合理的效绩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奖惩机制。将业绩考核评价情况及时反馈给奖惩决策的执行部门,作为公司对部门和子公司奖惩的重要依据。

(六)利用单个财务风险指标趋势的恶化来进行预测和监控。根据财务比率指标的性质来综合预警企业财务风险,具体的比率主要有:(1)现金债务总额比。它等于经营现金净流量除以负债总额。(2)流动比率。它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比。(3)资产净利率。它等于净利润除以资产总额。(4)资产负债率。它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

(七)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职业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公司应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各项基础工作,使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思不断提高。

(八)加强与企业经营管理相适应的财务风险制度文化建设。企业财务风险的高效管理,得益于企业上下一心的全员参与和制度支撑。只有在文化层面上加强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打破传统的风险自我无关和自我分割管理的思想,建立起全面整体的风险观,在工作中处处时时评估和发现风险,自发的协调和实现团队化风险控制,把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同时,管理层应致力于调查和规划本企业的风险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控制和文化引导双管齐下,努力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总之,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管理有足够的重视,对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有效开展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监测与预警,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彭韶兵.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2]李凤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1).

[3]周宏.论财务风险管理.中国审计,2003(4).

财务人员风险点及防控措施篇9

关键词:资金营运活动风险控制措施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金活动可分为资金筹集、投放和营运等活动。其中,资金营运活动是指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一系列资金收付行为。在资金营运活动中,营运资金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营运资金运作是企业整体资金运作的支撑,承载着企业价值补偿与价值增值的使命。

由于影响企业资金营运活动的不确定因数较多,企业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和控制面临的困难很大,资金营运活动内部控制通常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关键薄弱环节,其营运资金风险成为企业主要的财务风险之一。

一、加强资金营运活动中风险管控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保持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资金供求的动态平衡。

任何企业都必须具备五个环节:资金、技术、生产、供应和销售。这五个环节首尾相连,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要有资金和技术才能进行生产;要进行生产必然需要原材料的供应;生产出来的产品必须销售出去,在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中获得利润,有了利润又可以扩大再生产。企业不仅要有适当数量的资金,而且应当将资金合理安排到技术、生产、供应和销售等各环节,做到资金收支在数量上和时间上协调平衡,实物流和现金流的相互协调。

第二,有利于促进资金合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开展,依赖于营运资金合理存量和流量。加强资金营运的内部控制,就是要求企业根据经营之需合理确定资金需要量,促进企业对营运资金余缺进行合理调剂,为短期资金(盈余资金)寻找适当投资机会,避免出现资金闲置和沉淀等低效现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强化营运资金风险管控,还能促进企业结合年度资金收支计划和预算安排,科学地筹资。

第三,有利于企业防范营运资金风险,维护资金安全。

企业的资金营运活动大多与流动资金尤其是货币资金相关,容易发生各种舞弊行为,保护资金安全,防止资金流失,迫切要求企业强化资金营运活动中的风险管控。

二、资金营运活动的主要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企业资金营运活动流程主要包括资金收付业务发生、企业授权部门审批、财务部门复核、出纳根据相关凭证支付资金。在这些流程中,对其主要风险点及控制措施阐述如下:

第一,缺乏有效审批导致的风险。企业各项业务活动都应该按照一定的审批程序进行,必须确定授权审批的程序,界定责任。建立授权有效审批内部控制要求未经授权不得经办资金营运活动业务;要明确不同级别管理人员的权限。营运资金管理主要分为:资金管理、债务管理。资金管理包括:银行账户管理、库存现金管理、银行票据管理、资金计划、结算管理、往来管理、欠款管理等。债务管理包括:签订借款合同及提款、对外担保及委托贷款、公司债券筹资、或有负债、授信额度管理等。在营运资金管理中无不涉及相应授权人员的审批。授权人员应依照授予的权限认真履行职责,进行有效审批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严格的审批,企业资金就会有随意使用、效率低下、甚至被侵吞的风险,重则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失败。业务流程举例如下:

1.银行账户管理

风险描述:账户开立、变更和撤销未经有效审批。

控制措施:财务部门资金管理岗提出账户开立、变更或撤销申请,报具有审批权限的多级审批者审批。

2.银行票据管理

风险描述:银行承兑汇票转让未按企业《银行承兑汇票管理办法》规定进行处理。

控制措施:企业对外转让银行承兑汇票,必须提出申请,经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报总会计师审批后,方可执行。

3.网上银行管理

风险描述:网上银行交易操作人员未经有效授权,未按指定的网上银行交易范围进行交易。

控制措施:网上银行交易操作人员必须经财务部门有效授权,网上银行交易必须经过有效的分级审核。

4.坏账核销

风险描述:坏账核销未经有效审批,应收款项的坏账核销不正确。

控制措施:企业财务部门往来及清欠管理岗审核坏账核销,形成初步意见书。由负责清欠工作的主管部门会同销售、财务、法律等部门审查,审计部门审计。按照授权审批额度报财务部经理、财务总监、总裁等审批。

5.结算管理

风险描述:资金支付结算未按规定程序审批。

控制措施:业务部门经办人员按要求取得完整、准确的原始单据,并按规定的审批权限和支付程序办理手续,业务部门负责人或分管领导审核相关的原始凭证。财务部门负责人或分管领导按款项权限审批原始凭证。

6.或有负债

风险描述:或有负债及预计负债的披露未经有效审批。

控制措施:财务部门对确定的预计负债金额计提并填写《或有事项表》,按规定程序对《或有事项表》进行报批。

合理划分审批权限是资金营运活动业务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账户开立、变更和撤销,银行票据的背书、转让、贴现、抵押,业务收支结算,坏账核销,或有负债的披露等业务都要进行有效审批,并签字签章以明确责任。通过有效的审批,达到有效性控制的目标。

第二,缺乏对业务认真复核导致的风险。缺乏对业务认真复核易导致差错、舞弊,复核是纠错防弊的重要措施。从企业内部来看,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复核:一种是纵向复核,即上级对下级业务活动的复核,也称之为审核;另一种是横向复核,即不同业务人员活动的相互核对。业务流程举例如下:

1.交易结算

风险描述:资金支付结算未按规定程序审批,资金支付路径、金额不准确。

控制措施:财务部门稽核管理岗审核原始单据合法合规性、内容的完整性、金额计算的正确性以及审批手续是否完整、合规。出纳岗根据有效审核的凭据办理款项支付。

2.往来管理

风险描述:往来科目列示金额不真实,长期挂账的款项未得到及时处理,应收款项未及时收回或无法收回。

控制措施:财务部门至少每半年对往来款项进行分析性复核并填写《分析性复核性记录表》,对异常情况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并向财务部门负责人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新增的大额款项的原因及处理意见;长期挂账、确实无法处理原因及处理意见;是否存在应转未转收入的款项;出现贷方余额的原因及处理意见;其他异常的往来款项的原因及处理意见(含账列错误)。

认真复核才能保证资金收支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时纠错防弊,达到业务收支准确性、有效性、完整性控制目标。

第三,缺乏资金收付点控制导致的风险。资金收付点控制能够把握资金流动的来龙去脉。出纳、会计和经办人员共同参与到这个过程中,企业出纳人员按照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收款和付款,并对已实现收付的结算单据和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印章,并签章,登记日记账;会计人员及时准确地记录在相关账簿中,定期与出纳人员的日记账核对。通过资金收付点控制,防止产生资金收付错误和资金重复收付的风险,达到准确性控制目标。业务流程举例如下:

结算管理

风险描述:资金收付错误和资金重复收付。

控制措施:分结算方式阐述。

论文联盟

 结算管理

风险描述:资金收付错误和资金重复收付。

控制措施:分结算方式阐述。

现金支付:现金日盘点,设定库存现金限额;现金收款:现金日盘点。银行pos支付:银行pos日对帐,设定银行pos账户限额;pos收款:银行pos日对帐。支票、电汇、信汇、汇票、本票支付:具有审批权限的多级财务审批者复核并在相关银行单据上盖章。网上银行批量支付:具有审批权限的多级财务审批者复核并审批。电汇、信汇、网银收款:及时从银行取回单据核对。支票、汇票、本票收款:具有审批权限的多级财务审批者复核并盖章。出纳岗应与其他岗位职责分离,加盖“收讫”或“付讫”章,并签字或签章。 

第四,会计记录差错导致的风险。会计记录是反映企业资金流入流出的信息源,如果记账环节出现管理漏洞,很容易导致整个会计信息处理结果失真。必须按会计准则的要求,合理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会计记录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舞弊、漏记已完成交易等,要求会计稽核岗及时稽核会计记录,会计对发现的会计记录差错及时更正。

第五,缺乏对账控制导致的风险。对账是保证账簿记录信息质量的最后环节,对账包括:证证、账证、账账、账表、账实核对等。企业财产清查机构应对现金、银行票据、固定资产、存货等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盘点,并将盘点结果按程序进行处理,以达到真实性和财产安全的控制目标。业务流程举例如下:

库存现金管理

风险描述:库存现金余额账实不符。

控制措施:出纳每日盘点现金并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核对库存现金与现金日记账的余额是否一致。非出纳人员监盘,并审核签字。财务部门负责人或指定人员至少每月对库存现金进行抽查盘点并审核签字。

第六,贯彻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不到位导致的风险。企业业务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关联性,将这些相互印证的业务交给同一个人完成,就会产生风险。如果不相容职务由同一个人担任,就可能发生错弊。不相容职务应分离,通过相互监督与牵制,保证营运资金活动在严格控制下进行。如:出纳与会计职责分离,业务经办与授权审批职务分离等,在这里强调的是票据与印章管理分离,对于企业重要用章要建立用印审批制度和用印台账,如企业合同专用章。业务流程举例如下:

1.银行账户管理

风险描述:银行印鉴未妥善保管造成资金损失。

控制措施:银行预留印鉴的刻制经过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批。银行印鉴由独立于银行票据保管人员进行保管。财务专用章和个人名章分别由不同的人员进行保管、任何人不得保管1枚以上印鉴。个人名章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银行印鉴交接履行交接手续。

2.银行承兑汇票管理

风险描述:票据未妥善保管,账实不符。

控制措施:定期盘点(至少每周二次),并由专人(非出纳人员)对盘点情况进行审核。未确定使用之前,不得加盖印鉴。票据保管人员工作变更时,必须对承兑汇票进行书面交接。财务部门出纳岗月末将财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和实物进行核对,出现差异查找差异的原因,并进行处理。

通过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和限制性接近措施,确保财产安全、完整。

总之,在资金营运活动中,须进行风险分析并提出风险控制措施,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财务人员风险点及防控措施篇10

关键词:企业财务;财务风险;成因;防范措施

财务风险作为一种经济上的风险现象,已经成为现代财务理论的核心内容。对财务风险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举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企业利润或股东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因此,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如何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是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1.客观原因

企业财务活动所处的环境复杂多变。财务管理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困难。

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资金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金结构的核心问题是负债资金在企业全部资金中所占的比重。合理的债务安排和运作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成本,能给股东带来超额利益。反之,当息税前资金利润率低于利息率时,企业负债越多,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比例越高,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就越低,严重时企业会发生亏损甚至破产。这时,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

利率、汇率变动的影响。由于企业负债的利息率一般是固定的,如果未来利率呈下降趋势,企业仍然要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高的利息,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如果未来利率呈现上升趋势,企业尽管只需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低的利息,但随着利率的持续上升,货币升值压力增大,一旦货币升值,则企业还本负担加重,从而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如果采用外币融资,汇率的不断变化也必然会产生财务风险。

2.主观原因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合理、经营状况不佳、资金运用不当等导致财务风险。

风险意识淡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控制偏差和处理突发危机事件的经验缺乏,企业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就弱,导致财务风险发生时束手无策。

财务决策缺乏严肃性、科学性。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进行深入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盲目投资,形成不良资产或巨额损失,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防范技术和措施

1.财务风险的防范技术

分散法。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及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企业可以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

回避法。企业在进行项目策划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的财务风险,在保证预计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转移法。企业可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一种风险预防和控制方法。

降低法。风险事件的发生既有其客观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有时尽管采取了很多预防控制措施,但风险损失还是发生。因此,企业有必要合理安排资源,即便某一风险事件发生,也不至于对企业整体产生重大损失。

2.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企业的外部环境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这些都是无法改变的,但对企业财务风险却有重大影响,所以说环境的变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机会也隐藏了危险。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种。要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就应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针对筹资风险的不同成因,防范与控制筹资风险的措施主要有:一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投资风险。二是注重筹资杠杆,适度举债,优化资金结构,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三是合理调度资金,维护资产的流动性。四是建立偿债基金,增强风险自担能力。偿债基金是企业为了按计划偿还债务而事先提取的一种准备金。偿债基金的强制性设立,增强了企业的偿债能力,但它减少了企业可自由支配的资金,导致现金枯竭,也变相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

企业财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资金回收。预防和控制资金回收风险的措施有:一是根据客户按约付款的可能性,选择不同销售方式。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为控制资金回收风险,企业只能对信用状况好、偿债能力强,达到企业信用标准的客户采取赊销方式,并将累计赊销金额控制在信用限额范围之内。二是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对于盈利能力大、偿债能力强、信用状况好的客户,可以选择风险比较大的结算方式,这样有利于购销双方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扩大销售网络,同时发生坏帐损失的可能性也较少;反之,则应选择风险比较小,约束能力强的结算方式,这样有利于减少坏帐损失。三是制定合理的收帐政策,及时催收货款。应收货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减少企业损失。

掌握风险防范方法,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正确理解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关系。风险防范是企业在识别风险、估量风险和研究风险的基础上,用最有效的方法把风险导致的不利后果降低到最低限度的行为。企业各部门、各人员,特别是企业的决策管理部门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意思,不论是对外投资还是对内融资,也不论是研制产品还是销售产品,都应预测估计可能产生的风险以及企业的承受能力,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他们在认识风险、分析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以降低经营的盲目性和决策的随意性。

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思,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各项基础工作,使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思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引进科学的风险管理程序,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用活财务风险管理方法。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识别和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成因、预防和控制风险、处理风险损失的有机过程,在风险识别、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应付风险的方案和措施,制定企业财务战略和计划,优化财务决策和控制方法,健全财务信息的控制系统,出现风险及时处理减少损失。加强制度建设首先建立客户管理制度,加强对客户信用的调整,形成一套适合本企业的风险预防制度,把财务风险降至最低。其次建立统计分析制度,应通过完善的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再次建立科学的内部决策制度。对风险较大的经营决策和财务活动,要在企业内部的各职能部门中进行严格的审查、评估、论证,通过集思广益,尽量避免因个人决策失误而造成的风险。

总之,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管理有足够的重视,对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有效开展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监测与预警,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效益。

作者单位:武汉商业服务学院

参考文献:

[1]苏淑欢.企业财务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26―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