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护理安全知识十篇护理安全知识十篇

护理安全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6:21

护理安全知识篇1

关键词:专业技能培训;供应室;护理人员;安全防护

供应室是医院内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单位,它担负着医疗器材的清洗、包装、消毒和供应工作,供应室内每项工作均关系到医疗、教学、科研的质量,但供应室护理人员工作中长期与粉尘、化学消毒剂等危险因素相伴,因此提高供应室护理人员自我防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我院供应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应用于供应室管理中,现将临床应用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供应室2014年5月~2015年5月50例护理人员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男5例,女45例,年龄18~32岁,工作年限在3~11年,按照是否介入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将50例供应室护理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5例,女45例,平均年龄(23.9±2.6)岁,工作年限(8.2±1.7)年,受教育程度中中专17例,大专28例,本科6例,职称中护士28例,护师19例,主管护师4例,对照组50例,男5例,女45例,平均年龄(24.2±2.4)岁,工作年限(7.9±1.8)年,受教育程度中中专15例,大专20例,本科15例,职称中护士30例,护师15例,主管护师5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培训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在带教模式基础上介入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具体培训方法包括:培训时间,此次培训时间初步确定为8个月,培训2~3次/w,培训时间2h/次,对于培训考核效果不佳护理人员可延长培训时间和频率;培训内容,培训可采用理论教育、实践技能操作、现场演示等方式,理论教育使用我院自制的培训教材,培训教材根据供应室工作特点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1],同时按照工作特点制定各项紧急预案,防范各种可能的危险事件,理论教育选取年资较长的护理人员轮流授课,实践技能操作和现场演示则由各小组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到更高等级医院进行学习,实践操作采用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如超声清洗、干燥柜、医疗器械回收清洗、包装等环节均可采用实践操作,实践操作过程中由专人进行现场考核,当场指出实践操作不当护理人员,并进行指导操作,培训过程中定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定期考核不合格者延长培训时间及频次。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职业防护行为及清洗灭菌合格率。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及职业防护行为采用我院自制问卷表进行调查,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调查内容包括化学损伤、生物损伤、心理损伤及物理损伤等内容,每项调查内容设定4~9个问题,回答正确率超过90%即为熟悉,问题回答率在50~89%即为掌握,低于50%即为了解[2],职业防护行为调查内容包括工作过程中是否戴口罩及手套、脱去手套后是否洗手、浸泡消毒时是否加盖子、搬运物品是否屈膝屈髋、锐器是否有专门的存放盒、锐器伤手后是否挤血及流水冲洗、艾滋病职业暴露时是否登记报告等,比较两组采取上述措施的比例。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比较:观察组生物损伤、化学损伤等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供应室护理人员存在一定的职业暴露风险,常见的风险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心理因素等,生物因素如各种污染品收集、整理等过程中会伤害工作人员,实际工作中操作不慎即会发生伤害事件,再如物理因素中噪音、尖锐物等不仅会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而且极易忽视其危害性,因此加强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及提高安全意识,对于保护工作人员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生物损伤、化学损伤等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经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后各项职业防护行为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职业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职业防护应从预防入手,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树立防护理念,规范操作行为,医院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完善监测系统,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不断的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要始终明白;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和患者。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保险箱",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部门,作为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要不断的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规范工作,才能更好的为临床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为医院的发展保驾护航,通过反复多次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使我院的消毒供应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由此说明,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能显著提高供应室护理人员自我安全防护意识,降低供应室工作人员可能存在的危险隐患,保证供应室工作人员自身安全,在供应室安全防护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护理安全知识篇2

关键词:护理安全教育;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部分,时间长、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约90%的患者处理由护士完成。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减轻患者以及自身伤害所采取的措施。护理安全教育是护生培养的必要内容。本次研究探讨基于护理安全教育的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改革对策。

一、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开展护理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护理安全问题直接关系护士与患方人身安全。医疗安全问题关系人类的健康发展,有报道显示,护士职业伤害率较高,一线临床护士针刺发生率高达68%~84%,污染针刺伤率达到78%~80%,年人均刺伤2~3次,手术室、治疗室甚至达到100%。另外,约3.5%~16.6%的住院患者接受过不恰当治疗,约1/10的患者受过不当医疗操作的伤害。在我国医疗纠纷年索赔总额约5~6亿元。安全是人类基本需要,是护理的基本要求,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医疗行业是高风险行业,调查显示,6~7成的医疗安全差错发生在护士身上,医疗护理安全是医院服务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管理的核心便是管人,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提高护士的安全管理意识和技能,构建安全文化是开展安全管理的关键。

2.护理安全教育现状令人担忧。过去,国外许多卫生机构开展了护理安全文化构建,包括互联安全事件主动报告、安全护理教育等,编制了大量的用于护士的安全文化测评量表。在我国,护理安全文化构建工作方兴未艾。新入职的护士是不安全事件的高危人群,入职后开展的安全教育效果差强人意,直接影响护士熟悉临床活动,影响工作效率。在校内开展护理安全教育正当其时,护生有充足的精力与时间进行系统性学习,外界压力相对较小,学习效率高。遗憾的是,我国绝大多数校园安全教育水平欠佳,特别是中专职业院校安全培训水平更低。

3.护生安全意识不足。我国在校护生护理安全意识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法律观念不强,自我保护意识差;护理操作技能不熟练;知识面狭窄,沟通能力不足;礼仪缺失。

二、护理安全教育的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1.规范教师选拔。安全教育观念的培养与教师水平密切相关。护生初入校园或参加实习,充满新鲜好奇,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保护患者,一个优秀的教师可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并能够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高度的责任心、积极的工作态度、科学的管理技巧等进行风险管理,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教学过程安全。

2.强化法律意识教学。近年来的调查显示,实习护生是事故的高发群体,应重点培训,强化法律意识教学。在入门前,加强岗前培训关,深入学习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报纸、网络等媒体案例报道,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案例,将法规法律融入教学中,让护生理论结合实际。带教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如知情权、隐私保护权、医疗安全相关规定等。

3.增加礼仪培训。教师应以身作则,培养学生文明语言、规范举止、仪表整洁意识,并加强护理美学知识的培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求护生尽量向理想的状态靠近。学校可开设礼仪培训课程,作为选修课让学生选修,将课程与化妆学等结合起来,吸引护生的兴趣。

4.注重操作与沟通能力培训。护生实践经验不足,在实习过程中与患者或家属沟通较困难,大部分护士在操作中只会就事论事,不会变通,语言不委婉。因此应注意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课程比重,编写《操作前沟通交流与评估》等教材,强化学习。

5.注重院内感染知识教学。护士行为直接影响感染风险,因此,医院感染是护理安全教育的核心内容。护理过程中感染防控方法多而杂,所以应制订学习内容,包括洗手制度、针刺伤预防等。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不断强化培训,培养护士慎独的工作精神。

三、小结

总之,护理安全教育应贯穿于基础护理学的始终,增加实践教学课程,注重法律意识、礼仪培训、操作与沟通能力和院内感染知识教学。

参考文献:

护理安全知识篇3

【关键词】儿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是医院医疗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安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护理质量要求增高,尤其儿科病房,由于其特殊性,使其成为一个高风险科室,因此分析影响护理安全因素,采取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十分必要。

1护理安全隐患

1.1管理因素

质量管理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认真执行护理“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查对制度”,对护士缺乏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意识教育,科室考核力度不够,护士长管理不到位,不能充分利用护理资源。

1.2护理人员因素

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差,近年来低年资护士增多,专业理论水平及护理操作技术差,安全意识不强,工作中缺乏“慎独”精神,对儿科用药特点掌握不全面,主动巡视差,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1.3护患沟通因素

儿科面对的病人大多无表达能力或表达能力差,加之陪护多,护士缺乏与患儿及家长主动有效沟通,甚至有时对家长的提问,表现不耐烦,回答问题语气生硬,做各项治疗、护理未履行告知义务,出现护患纠纷。

1.4家庭因素

一方面患儿绝大多数是独生之女,家长对他们平时过于溺爱,小儿患病家长常有内疚、焦虑的心理,住院后认为自己是上帝,护士就应当伺候他们,对护士的要求值高,要求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用药后病情很快好转,花费低,住院时间短;另一方面陪护及探视人员多,难于管理,易造成患儿院内感染,家长出现不满情绪,护理工作稍有疏忽就会招到家长训斥、谩骂,发生护理纠纷。

2防范措施

2.1管理方面

2.1.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学习ㄍ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做到有法可依,懂法、守法;组织学习《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培养高尚医德,认真执行疾病护理常规及护理操作规程。2.1.2科内建立质控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制定工作职责、计划、考核目标,检查科内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并督促落实。

2.1.3护士长对急救物品、药物应做好“五定”管理,充分利用护理资源,做好弹性排班,保证病人多时护士多,及时准确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工作。

2.2护理人员方面

2.2.1更新护理理念,提高服务意识,加强护理人员思想教育,培养其“慎独”精神,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根据护士年资不同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内容包括:专科疾病护理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儿科用药等,通过培训使护士理论知识掌握全面;专科技术水平提高,熟练掌握儿科抢救知识和抢救技术,与医生配合密切。

2.2.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查对制度”,对病人做到“八掌握”,主动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仔细,规范书写护理记录。

2.3护患沟通方面

2.3.1护士面对的不仅是病人,更重要的要面对家属,首先提出先服务家属在服务病人。[2]儿科病人陪护多,家长频繁更换,这就对护士提出更高要求,要善于与家长沟通,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家长的心情,对所提问题以真诚的态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耐心解释,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2.3.2护士和蔼友好的微笑,亲切轻柔的抚摸,都能给患儿带来心灵上的慰籍,使患儿感到安全与舒适。[3]对患儿应给予关心爱护、抚摸、微笑,经常给予他们激励性的语言,让他们配合治疗和护理。

2.4家庭方面

患儿入院护士应热情接待,安排床位,查看患儿病情,通知医生并遵医嘱完成治疗和护理,介绍医院住院须知,针对一些家长缺乏疾病知识,没有安全感,采取不同的健康指导,如:疾病知识、检查的目的、饮食指导、如何护理患儿、如何配合护士的治疗及护理、安全防护知识等,使家长消除不安心理建立信任感,积极配合护士的工作。

3结论

儿科护士要做好护理安全的防范工作,首先要提高护理质量,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关心爱护患儿。其次,要加强病房管理,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为患儿提供一个舒适、温馨、安全的治疗、修养环境,做到病人及家长满意。

【参考文献】

[1]尹慧贞.临床护理安全的相关分析及管理对策.中国实用医药,2007年第3期.

护理安全知识篇4

【关键词】蒙医妇科护理;带教方法;安全意识;护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473.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62-02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模式的快速转变,安全意识地培养对医学界的重视,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前提条件。我院(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蒙医妇科护理带教工作,自从2007年以来,在众多各科室护理带教中,蒙医妇科优先把安全意识贯穿在护理实习过程,培养对安全护理的信念和态度,以促进安全护理习惯的养成,取得良好效果。实践证明这样教学模式符合培养医学生实践能力和安全意识的改革思路,值得探索和研究,这种教学方法的发展,融合护患关系的保障,也逐渐地开创出教学上的新纪元。

众所周知教学的目的,一、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还要培养学生安全护理习惯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也能保障学生的自身安全呢?笔者改进教学方法,解决了蒙医妇科临床护理带教的问题,也就是安全护理习惯的养成,现汇报如下:

1科学的带教方法

1.1系统的岗前培训和注意事项的理解[1]

医院护理部对蒙医妇科护理生进行各种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的岗位培训和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培训,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蒙医妇科护生的对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使之懂法、知法、守法,确实明白工作中存在的法律责任问题,充分认识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入科室的第一天开始,护士长和带教组长对护生集中进行入科宣教,介绍病区环境、劳动纪律及科室专业特点,蒙医妇科管道常规护理及引流液的处理;标准预防和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特别强调不能随意单独进行操作,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身份识别制度,以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以免在无意中给患者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和身体上折磨;结合实际典型事例,进行实际操作和强化护生的安全意识,养成对安全护理的坚定信念和正确态度,以促进安全护理习惯的养成。

1.2加强“一对一”带教模式的推广

蒙医妇科护士长或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分配,一名带教老师只能带一名学生,带教老师以身作则,把以人为本的护理安全理念贯穿始终,严格带教管理,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选择合适的施教病人,在护生实习操作出现偏差时要及时给予纠正,防止差错事故和医患纠纷的发生[2]。

1.3加强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和细节处理的方法

提高护患沟通能力是护理人员的最终方向[2],带教不但要培养护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要注重护理人员的各种沟通能力

1.3.1注意培养护生的沟通技巧和口头表达能力;

要求护生在工作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1.3.2工作中擅长委婉语言表达

在日常医疗工作当中,注意语言表达方式,如一些各种恶性肿瘤患者,家属要求对病情保密,一些护生和患者交流时不注意语言表达方式,将病情透露,会导致病人出现较大的情绪变化;患者对护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报告带教老师,帮助解决,以免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导致医疗纠纷发生。

1.4实际讲座-实践操作结合的讲座模式

蒙医妇科每周安排一次集中授课,包括内容有蒙医妇科基础知识、专科护理理论及护理操作,常见病和多发病等疾病相关健康教育知识,把有关护理安全相关知识贯穿在课间中;定期召开护生座谈会,了解护生的工作、学习的心理状态和对带教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及时给予指导、心理疏导和改进和反馈,使护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快乐地工作和学习。

1.5强化标准预防与职业操守的准则

在蒙医妇科护理日常工作中遇到一些难题,经常召集护生,展开以安全意识为中心的讨论,如护生在给病人拔静脉针时,不小心被针头刺破了手指,要及时正确处理局部伤口,然后查看该病人输血四项,如果没有传染病,要给予安慰和帮助,随即给护生们强化标准预防和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蒙医妇科护生对患者全心全意服务当去。

1.6换位演示-思考教学法[3]

在蒙医妇科实习期间,组织护生开展多次次“假如我是病人活动”,让护生扮演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体验被人照顾的安全感和舒适感,激发对护理事业的热爱,培养职业情感,倡导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1.7增加模拟练习,谨慎操作

在模拟操作当中,注意关爱对危重病人、躁动不安病人和带管病人的护理,做好安全防护及实际操作,如床挡、约束带、腕带的使用,各种管道标识,预防坠床和管路滑脱等温馨提示卡的使用等,强化护生的安全意识。

2小结与展望

总之蒙医护理是蒙医学专业的重要一门课程。通过安全意识培养临床带教法和蒙医传统教学法相结合,提高蒙医蒙医妇科护理临床带教的教学水平及良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上来,让他们在“安全意识”中“意识安全”,护生不仅做好本职工作,而且还注意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4]。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蒙医护理学的兴趣爱好,更可以提高蒙医护理临床带教的质量,达到学生蒙医护理的临床带教实践与理论知识的提高及蒙医传统医学真正的继承和发扬,也能病人的安全得到了很好保障,还保障了护生在工作中自身的安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安全性,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任品芬,沈燕.目标教学在普蒙医妇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08,20(1):223.

[2]张银穗,王明俐,张鑫.蒙医妇科护理带教中安全意识的培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9):96

护理安全知识篇5

关键词:低年资护士;安全管理;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9388(2016)02-0172-03

随着广大民众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医疗纠纷近几年一直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而护士是与病人接触最密切的医务人员,大多临床风险事件发生在护理工作中,如何加强护理风险意识,保证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已经成为保证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护理风险即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1]。目前,由于各级医院的扩编,大批新护士上岗,均增加了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临床护理管理者必须要认真梳理思考,发现存在问题及安全隐患,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以便顺利安全,完成临床护理工作。

1影响年轻护士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

年轻护士是医院护理队伍中不容忽视的群体和主力军,她们的快速、健康成长,将直接关系到医院护理队伍的整体质量和发展。但是,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患者的法律意识逐渐加强,而年轻护士刚从学校毕业,由于临床实践经验不足,心理素质差,应急能力欠缺,通常只注重工作的数量,忽视了工作质量,面对繁琐高质量标准的护理工作,往往使她们感到紧张恐惧,心里压力大,不能很好的应对护理工作中的各种事务,有研究显示,低年资护士,特别是工作年限≤5年者,发生护理缺陷者超过54%,是主要高危人群[2]。以下笔者就临床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简析。

1.1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年轻护士在学校专业教育中缺乏相关法律知识教育,法律意识淡漠,工作初始,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不强,专业知识和护理技术水平不足,对病情观察不仔细,往往只是机械盲的执行医嘱,在工作中更多的考虑如何尽快解决患者提出的问题,没有完全认真履行规章制度,职业素养不够,忽视了医患各自权益和潜在法律问题,甚至在出现问题,有了医患矛盾时,都不明白原因所在,更不懂得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从而导致不良后果发生,甚至由小事酿大祸,承担了不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1.2专业知识和护理技术水平偏低,人文关怀不够现在,真正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年轻护士大多基础学历低,工作时间短,临床经验少,特别是护理操作技能不过硬,应急抢救等技能差,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缺乏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知识的支持,面对复杂的病人很难准确及时实施护理措施,给予必要的人文关怀,例如,一个住普通病房的病人,在无陪护时突然发病后坠床,面部出血,几分钟后护士巡视时发现,立即扶上床给予对症处理,但没有擦掉病人脸上的血迹,当家属过来时候,就引起了不必要的纠纷。

1.3落实护理规章制度不够认真,不到位大多数年轻护士虽然在护士长的要求下,也会把护理制度倒背如流,但却不能把制度相关内容应用到临床实际工作中,并加用落实执行,造成了护理管理混乱,患者满意度偏低。如:在床头交接班时对病房动态信息不掌握,新旧、轻重等不同级别患者不能合理安排床位,给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并让患者产生意见等。再如,接班护士没有认真清点各种物品数量,交班时,接班护士问:“体温计少一根”,回答:“我接班就那么多”,轻视物品管理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屡屡在年轻护士中出现。

1.4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缺乏“慎独”的工作作风由于健康观念的更新,患者不仅要求治好病,还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关怀和理解,优质护理的开展,必然使护理工作量增加,对护士要求不断增高。而现实工作中护理人员紧缺,年轻护士长期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使她们身心疲惫,造成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服务不到位,给病人带来不信任感。其次,现在有很多年轻护士本人就是独生子女,生活依赖性强,生活、工作中总是强调自我意识,临床中有护士长指导,尚可认真工作,一旦独立工作时,常常粗心大意,自控能力差,不能严格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约束自己。“慎独”的工作作风不够,特别是在解决一些应急疑难问题时,既容易偏激,又不能顾全大局,也是造成纠纷的重要原因。

2加强年轻护士护理安全管理及防范措施

护士队伍的建设是推进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护士队伍的素质是保证护理质量和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关键,也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必要条件[3]。尽快提高年轻护理队伍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是护理管理人员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是护理队伍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保证临床护理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一定要做好以下各环节工作,对低年资护士应进行法律及专业知识的规范化培训,提高低年资护士的综合素质能力,促使她们能够尽快熟悉护理工作的特点,提高护士应急能力和护理风险意识,以确保护理安全。

2.1强化安全法律知识教育,转变职业理念一定要从现代护理的理念抓起,作为护理队伍的主要管理者,护士长要加强对年轻护士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要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深刻理解文件精神,以便更好保护护理人员及及患者权益。组织学习培训护理规章制度,树立以本人的服务理念,对年轻护士进行换位思考,采用“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等教育内容和角色转换方法,进行实地演练,特别是要把医疗安全和法律法规,作为新入职年轻护士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强化,才能提高年轻护士的法律意识,要针对护理工作中发生的每一个差错进行实例分析、讨论,使每个护士牢记不可随意简化护理操作流程,忽视查对,要求人人知晓,引以为戒,要牢固树立起临床护理工作既要求具有一定技能水平,更要有服务意识和人文关怀的职业理念。

2.2加强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培训学习过硬的护理技术是架起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理解与信任的桥梁,护士的能力和素质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有着直接的联系。护理管理部门及护士长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科学规范的护理培训目标,进行正确有效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培训,让高年资护士进行示范讲课,反复强化练习,进行护理应急预案演练培训,使年轻护士尽快掌握要领。其次,还需强化专科护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学习,对临床各科常见病、疑难病的护理及各种仪器的使用,及故障排除等进行实地学习操作训练,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要严格执行护理部、护士长、科室质控员三级管理体系,确保护理安全:护士长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注重低年资护士这个重点人群的监管,实施个性化教育,扬长避短。同时要鼓励年轻护士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拓宽知识面,获得护理新知识、新动态、新理念,更好的适应护理学科的发展,在工作之余学习一些心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提高沟通能力和综合素质,稳㈣的职业思想,提高职业荣誉感。

2.3培养慎独自律的严谨工作作风由于护士工作中大量的治疗护理需要独立完成,而护理工作范围又是患-f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始终关乎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备一种“慎独”的工作作风,务必时时、处处、事事都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这就需要从曰常的点滴工作开始,培养慎独的工作作风’。现在,临床护士安全自我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其影响因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关注的重点仍然应该放在低年资护士,要加强教育,以培养护士安全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工作安全性。做到管理与不管理一个样,人多人少一个样,白班夜班一个样,特别是遇节假日或一个人值班时更要勤巡视病房,加强护理制度的落实,提高安全意识,做到警钟长鸣,确保护理的安全性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白衣天使的使命感,时刻保持谨慎严肃工作态度,这也是现代护理人员的所应具有的职业素养。

2.4科学合理配置护理资源,提高护理管理水平现阶段,大部分临床医院存在患者多、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护理部门及护士长如何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排班时根据全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实际情况,如年龄、性格、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折,做到新老人员合理搭配,特别是对低年资护上一定要搭配高年资且责任心较强的带教老师,充分发挥全体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其责任感,确保基础护理,特別是危重患者护理措施的落实。同时,护士长作为临床最基层的管理者和指挥者,也可根据病房情况,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实行apn排班法,弹性排班等,以保证在工作量大的吋间段增加人力,高年资护士与低年资护士搭配排班,解决护士超负荷工作的局面。此外,年轻护士在成长过程中非常需要护士长的关心和支持,作为护士长就要不断完善提高管理技巧,注重理解年轻护士的思想动态,成为她们成长路上的知心人,在丄作、生活方面给予关心帮助,经常对她们的工作给予肯定、表扬,鼓励与批评相结合,适当安排年轻护士承担教学科研任务,调整工作K力.满足白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增加职业自豪感和自信心。护理工作是医院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ifl丨护理安全管理又是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解决好年轻护士的安全管理是摆在护理部门和管理#而前的重要难题。充分认识低年资护上在工作中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不断强化护理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注安全教育,特別注意以防范为主,将护理差错和纠纷降低至最低限度,切实保证正常医疗工作秩序和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要不断培养年轻护b树、>: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严格履行职责,自觉规范遵守护理行为和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护理理论和技能水平,切实为患荇提供安全、放心、满意全程优质护理。

参考文献

[1]邹小淸.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3.3(6):22.

[2]郑桂蓉,魏大琼.低年资护士的护理安全信息繁示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1,26(8):20-21.

[3]丁春华.兰宝珍,陈碧.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培训模式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9h64-65.

[4]余云红.低年资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仝囡素与管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322-323.

护理安全知识篇6

【关键词】手术室;风险分析;管理措施

手术室在医院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主要为患者提供抢救,是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一个重要场所[1],也是一个特殊的部门,它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保障手术室的护理安全无论是对于医院而言还是对于患者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而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和风险防护工作具有相当强的专业性,其操作流程也相当的复杂,而且工作所涉及到的部门非常广,导致在对其进行具体的管理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工作难度,这样就加重了安全问题的出现[3]。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问题不单单会对临床患者造成影响,而且也会为医院的长远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必须要加以管理,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措施。在本研究中,我院为了对手术室护理风险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出有效的管理措施,也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特对我院在2011年到2013年所出现的手术室风险事故的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结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现将主要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1一般资料

2011年11月到2013年11月我院一共出现了60例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的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37,女性患者23例。主要的安全事件包括有四个方面,①对手术人员的安排和为患者安排的手术时间相重叠,对于手术当中所要用到的器械、敷料、药品和血液等准备的不够充分,保管的不够妥当,以至于出现了安全事故;②在为患者进行手术的时候,患者出现了轻微的压伤和灼伤等安全问题;③在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出现了管道断裂、管道脱落或者管道重叠等安全问题;④在手术室护理当中因为与患者交接不清或院内感染所造成的安全问题。

手术室护理风险来自于各个方面,其中包括有医务人员缺乏必要的责任感,因为医护人员工作的粗心大意所导致的安全事件最多也最为严重。除此之外护理存在安全隐患和护理的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也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因为医护人员在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方面的欠缺,也导致一些安全事故放生。详细情况请参见表1所示。

3.1手术室护理存在的风险分析

当前有很多医院的护理人员都是中等专业护理学院毕业的学生,普遍来说,其学历较低,业务知识理论掌握的不熟练,知识面范围不宽,实际操作能力不熟练,不具备必要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对于手术室的常规护理而言,一般都是机械性的操作,按部就班。这些都很容易造成差错护理而引发护患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此外,因为手术室科室是医疗纠纷高发的科室之一,由于护理人员对于我国的医疗事故相关的处理条例认识不足,存在法律知识不清的情况,所以其不能有效地运用法律知识来对自己的护理行为进行必要的规范,也不能通过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有些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粗心大意,没有做到按照护理的常规进行操作,也不能准确的按照医嘱进行发药,有时候甚至会发错药,打错针,这些现象都可能会引起病人及其病人家属的不满,最终导致矛盾激化,引发不必要的纠纷。除此之外,手术室护理当中,很多护理人员与病人及其病人家属沟通不良的情况。如果手术室护理人员和病人以及病人的家属在沟通上面存在着误解,或者护理人员没有耐心的对患者讲述病情,在回答的时候态度不好,而且不能够耐心地倾听患者的诉说和及时的回复患者都可能会造成护患之间的矛盾上升,最终引发医疗纠纷。

3.2手术室护理的管理措施研究

要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强化对专业知识的培训,以此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并且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考核。对于手术室护理的护理人员,在对其专业技术进行培训的时候需要有目的地对其操作进行指导。而且年轻的护士或者实习护士需要安排资格老的护士进行带教,可以安排其每周都进行一次必要的业务学习,从而提高其临床的操作水平。护理人员还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通过必要的法律培训,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使护士养成必要的责任感,必须让护士了解在护理当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以及应对措施,使护士不断地提升自身各种能力。需要组织手术室护理的护理人员以换位思考的方法来真实地体验患者的心理,从而达到理解患者的目的,这有助于建立起护患之间的良好沟通。护理人员自身需要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要不断地完善自己。要加大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需要严格的落实相关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医院需要制定必要的应急预案,可以成立护理风险防控小组,要倡导安全护理,在科内形成一种安全护理的氛围。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该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方面进行考虑。而且每月需要召开安全护理分析会,对本月内所出现各种安全风险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且提出预防办法。

综上,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要想保证手术室护理的安全,就需要强化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于手术室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进行健全和更新,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要定期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和统计,针对高危的因素进行措施改善,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降低手术室的风险,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办法,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徐玲琳,姚冬利.手术室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及防护对策分析[J].护理研究,2012,01(36):114-115.

[2]鲁海蜃,胡丽君.手术室应用医用瓶装气体的风险评估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2,15,(11):698-699.

[3]陈灵,张婉婷.手术室药品管理与风险防范[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10(05):64.

作者简介

护理安全知识篇7

【摘要】随着病人法律意识及维权观念的增强,护理安全越来越得到临床重视。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iCU医疗护理活动较为复杂,护理安全问题也相应较多,给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iCU护理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有效的护理安全防范对策,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关键词】iCU;护理安全;防范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

缺陷或死亡[1]。iCU是医院危重患者集中监护治疗的场所,也是医院风险最高的科室,任何一个护理工作环节的失误,都会直接或间接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因此增强护理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成为工作重点。现结合我院iCU的护理工作实践,分析护理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有效的护理安全防范对策。

1护理安全产生原因

1.1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对护理管理的监控仅通过考核方式进行,部分管理人员缺乏细节管理理念,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质量监控力度不够,监控制度没有很好地执行,“护理质量三级管理体系”管理层不重视各种制度的建立健全,约束力不够,未能健全有效的应急预案,直接造成了护理安全隐患[2]。

1.2护理人员法制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之余,不注重医疗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护理安全隐患意识较差,无法积极主动的前瞻性预见护理安全隐患。在与患者沟通、救治患者以及护理文书书写等护理工作方面没有把法律意识贯穿到其中,增加了护理不安全因素,为医疗纠纷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1.3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

护士责任心不强是造成护理差错的最大隐患。iCU病人病情重,临床诊疗较为复杂,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多数护理人员由于任务繁重而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未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的护理原则,使得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差错难以避免,增加了护理风险。

1.4护理操作技术不过硬

随着iCU新技术、新项目、新仪器的大量引进和开展,护理工作复杂程度增高,对护理操作技能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若不能及时地根据技术进步与专业发展的情况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护理技术水平[3],就无法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护理人员无法胜任发杂、精细的护理工作,将对护理安全产生重大的影响。

1.5缺乏护患沟通技巧

部分护理人员在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时不注重沟通技巧,言语过于冷漠,增加了患者的不信任感。沟通过程中没有耐心的将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情况告知患者,导致护患之间存在不和谐因素,患者未能得到有关治疗的信息,使得医疗纠纷发生的风险增大。

1.6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

iCU护理工作忙繁重易导致护理人员临时医嘱出现漏签、补签,甚至在执行医嘱时出现与医生记录不一致的现象。加之护理人员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对某些医学术语的措词及描述不够精确,会造成原始法律依据留下安全隐患。

2护理安全防范对策

2.1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增强责任感

管理层应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完善健全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贯彻执行,并配套制定各种监督奖惩制度,使得护理人员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的职责,在护理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保证护理安全。同时,制定护理应急预案与程序,创建护理风险应急处理机制,提高风险防范及处理能力。

2.2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增强法制意识

定期组织科内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护理安全管理知识,树立高度的护理安全防护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意识,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整改[4]。通过讨论会或座谈会等形式,对容易发生的护理差错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合理的防范措施,控制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同时,应聘请专业人员对护士进行法律教育,讲解护理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制意识,避免触犯法律,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3加强技能操作水平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护理人员技能操作水平培训是维护安全护理的重要基础。首先,应对新上岗的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iCU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识、护理过程中的言行举止以及护理操作等。其次,定期开展iCU最新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的讲座。再次,通过举办技能操作大赛的形式,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将年轻护士派至医疗水平较好的医院进修,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提高技能操作水平。

2.4掌握沟通技巧,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过程中,应注重沟通技巧,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交谈中要注意礼貌用语,以微笑面对患者,尽量使用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耐心的想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病情进展和相关的治疗方案,消除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距离感,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增强护患之间的信任,使其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

2.5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避免医疗纠纷

护理人员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保全意识,对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和管理进行认真学习,并在护理工作实践中严格执行。保证护理文书书写的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完整[5],最大限度地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3结语

护理安全是保障患者生命健康的必备条件,是提高护理水平,减少医疗纠纷的关键环节。iCU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制意识及护理安全意识,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6],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杨新,唐文凤.iCU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4):82-83.

[2]詹渭娟.基层医院iCU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11):88-89.

[3]于慧,宋敏.iCU护理安全问题与对策[J].吉林医学,2009,30(4):343-344.

[4]杨红伟.iCU护理安全的隐患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1):2606-2607.

[5]陈明芬.对iCU护理安全问题的认识与思考[J].医学信息,2011,(7):3042-3043.

护理安全知识篇8

【关键词】社区护理;安全隐患;护理管理

社区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基础,是优质服务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社区护理工作面对妇女、儿童、老年人、这一特殊的服务对象,一旦出现事故,造成的损失将无法挽回和弥补[1]。因此在社区护理工作中,提高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强化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最大限度的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是时代赋予护理工作者的责任。近3年来本院加强了护理安全管理,全员提高了安全意识,使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无严重差错,本年度无护理纠纷,一般差错也明显下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影响社区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

1.1护士的责任心不强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护士的服务意识差,对患者缺乏耐心,态度粗暴,观察病情时粗心大意,工作不认真,违反操作规程、护理常规,过失造成患者的人身损害。

1.2护理风险告知不够护理工作的部分功能是具体执行医嘱,是医疗行为的一部分,因此护理工作本身也存在很大的风险,护理人员在执行风险比较大的护理行为时,要充分执行告知义务,保障患者享有知情同意权,配合治疗,从而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1.3护士的法律意识淡薄只重视解决患者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如把患者的隐私在不适宜的场合谈论,完全没有意识到到言行已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权和保密权[2],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1.4护理人员不足、缺编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尤其是患者的护理需求增多,使护士超负荷工作,只能勉强完成工作,容易产生急躁情绪,服务不到位,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

1.5护士专业水平低技能差在社区工作的护士大多是资格低、学历低的护士,理论不扎实,操作技能差,工作经验不足,常常不能满足患者的身心护理需求,在发生意外时由于紧张对各种抢救技能及抢救仪器不够熟练,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产生护患矛盾,引发护理纠纷。

2防范措施

2.1提高护士的服务意识护理部根据护理工作的特点。制定了有效的服务标准,规范了护理行为和文明用语。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对存在问题开会讨论限制整改,管理人员跟踪检查,要求护士主动耐心的、经常的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消除误会,取得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2加强安全及法律知识教育使广大护理人员学法、懂法、用法。自《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之后,护理部每年举办2次相关内容的授课学习,各科室每月组织1次安全、法律知识的学习和讨论,查找隐患,杜绝差错。通过学习,使全体护士不断提高安全法律意识,在尊重和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3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增加人员,合理安排班次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减少护理纠纷的重要措施[3]。护士长在人员安排上必须注意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的搭配,根据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适当增加中午班、夜班护士的技术力量,特别是节假日,要求护理人员放弃休息时间,做到科学配置护理人员,满足社区工作需要。

2.4加强对护士进行规范性培训每年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2次以上三基理论考试。组织护士业务学习,鼓励护士参加专科、本科等再教育,选派业务骨干、护士长到上级医院进修或参加专业讲座等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同时狠抓操作技术的训练,由护理部先考护士长,再由护理长分成若干小组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操作考核,要求人人熟练掌握基本技术操作和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从根本上防止因技术操作不熟练,影响患者抢救而发生的护理差错,保证了护理安全的落实。

2.5建立护理安全监控体系护理管理人员不定期检查,抽查三查七对制度执行情况及药品、设备、抢救物品、患者安全等情况,并结合提问安全制度中应知应会内容,随机抽查查对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对社区护理安全工作的真实情况,进行督查、反馈,完善防范措施。各社区组对在班护士的安全护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消除不安全隐患。并及时上报,护理部每季度召开护理安全分析会,找出不安全原因,制定防范措施,使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做到层层把关,确保护理工作安全运行。

3小结

患者在看病的整个过程中,在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上,均有可能涉及到各种潜在的法律问题,护理人员必须提高安全、法律意识,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从法律角度规范管理,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为广大患者提供高质量、温馨、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华芬,沈晓知.护士法律知识的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74.

护理安全知识篇9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90-02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神经内科的病人逐渐增多,此科患者多为老年患者。临床上神经内科的护理安全是指在神经内科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确定范围内进行各项护理措施,使患者在法律和规定的制度保护的范围以外的心理方面、生理功能、机体结构或的损害、障碍或严重造成死亡[1]。关于此科室的疾病以老年人较为多见,并多数存在意识会神经障碍及感觉功能、运动功能、认知等方面的不足,多数患者需要协助完成各项日常生活。

1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

1.1外在因素①老年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带来不同程度的偏瘫,长期卧床的患者同时对于病床位置易发生坠床等危险、能下地行走的患者由于地面滑等因素,易发生跌倒;②脑神经受损程度所致行为异常,偏瘫、行走不稳;③癫痫是神经内科脑损伤较为常见的症状,癫痫的发作具有突然性,较容易出现咬伤及骨折等;④神经支配功能减弱易导致误吸;⑤感觉异常,四肢对冷热不敏感以发生烫伤;⑥神经系统损伤导致呼吸道功能的减退,引起呼吸道堵塞或误吸等,甚至严重窒息。神经内科病房缺少安装与疾病防护的相关装置,同时地面清洁后,会有潮湿或过度的积水等,由于患者肌肉无力等自身因素,也易发生跌倒、摔伤等意外[2]。对于患者入院时全面进行评估,有意外风险的患者禁止床下单独活动,时时要有家人或者医护人员陪伴。

1.2内在因素

1.2.1护理人员因素目前临床护理人员紧缺,而且科内危重患者较多,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的障碍。由于现在提倡优质护理服务因此使护理工作量无形的加大,明显的出现护理人员与工作量不成比例,使基础护理和专科及时操作没能有效实施。工作量加大使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导致护士的心理紧张,身心疲惫,因此发生护理安全隐患明显增大,护理差错行为发生机率也变大。已有临床研究表明,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及工作经验与护理差错发生率密切相关[2]。现代护理的发展、护理业务水平的加强,护理工作增大难度和风险性,护士部分存在不能主动学习,安于现状,不努力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及新技术,不积极研究护理业务技术。对专科药物知识掌握不熟练新抢救设备使用不灵活、应变能力弱。这些因素都是发生安全

1.2.2护理管理因素①护理管理制度问题:护理质量管理不完善,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标准不规范,质量控制活动存在的只是形式,无实际出发,因此护理人员针对责任不清,分工不明等问题为护理工作和患者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3]。②护士法律观念意识问题:医院内部分护士对于法制观念认识不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出现护理纠纷和法律问题上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认识不充分,以致在护理工作中不重视护理记录单的书写。③缺乏专业知识培训: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高薪技术的在临床广泛应用,护理业务水平也必须同等加强,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性也相应增大,有些护士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安于现状,不努力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及新技术,不积极研究护理业务技术。④科室内规章制度缺陷,个人责任心弱:有些护士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负责任,有章不偱,违规操作,给患者造成痛苦和伤害。未加强巡视病房,没有做到及时换药,出现渗液肿胀没有及时处理等。

2预防对策

2.1完善服务流程,建立规章制度根据医院内的实际护理工作情况,保障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安全,提高护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完善各项操作流程,并将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常规下发到每位护士手里,加强各项护理常规的学习。

2.2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制定培训计划将护理法律法规、法制意识、护理安全防范意识、护理核心制度等内容进行学习。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对于《护理文书书写》、《紧急封存病历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文件进行熟知。掌握三基三严的知识,进行各项操作时要做到严谨,三查八对。

2.3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科内定期组织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培训,积极参加医院的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定期培训考核制度。通过不断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能力。促进护理安全,消除护理风险因素。

2.4评估患者危险因素针对患者进行发生意外伤害进行评估,对于高危人群在病人一览表上做出醒目的标识。每班进行交班时要重点观察病人并采取预见性防护措施,避免安全隐患发生。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的病房环境,增设防滑垫。对意识障碍、烦躁、不合作的患者使用有栏杆的床以及约束带。注意观察约束带的松紧是否适宜,肢体的血运情况是否良好。夜间加强巡视病房,主动给予患者帮助。

3讨论

如今临床护理当中护理安全与住院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在护理工作中一点差池都可酿成对患者严重的伤害。因此,想要提高护理质量首要措施是保证各项护理安全性。由于神经内科的患者病情重,护士的工作压力大,往往在工作中忽略了护理安全隐患因素,护士在各项工作和护理操作中要加强责任心,努力做到细心和耐心,做到防患的措施手段。加强自身全保护的学习。在临床护理中是护理质量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欧双利.神经内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9):472.

护理安全知识篇10

关键词:高危药品;风险管理;安全隐患

高危药品如使用错误,可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1],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高危药品管理列为医疗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临床为保证治疗和急救的需要,常在病区备一些高危药品。护士是病区高危药品的保管者和直接使用者,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认识程度和使用能力直接影响患者的安全。我院在分析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后,实施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以确保用药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我院共发生药品管理缺陷29起,其中高危药品管理隐患14起;用药安全隐患75起,其中高危药品安全隐患35起。经我院药品质量管理小组对各病区检查,发现高危药品管理缺陷的具体表现为存放不合理、无醒目标识、储存条件不当,使用过程中未进行双人核对、静脉使用时速度过快或高危药品外渗等。

1.2风险管理方法

1.2.1建立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护理部主任、药剂科主任、1名临床药师和各病区护士长组成,制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和质量评价标准;组织护理人员参加高危药品相关知识和管理培训,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病区的高危药品管理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价。

1.2.2健全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制度根据高危药品的定义,结合我院临床实际情况,由医务科、药剂科和护理部共同制订高危药品目录。各病区根据高危药品的药理作用与贮存要求分类存放,且与普通备用药分开放置。常用急救药品存放在抢救车内,毒麻限剧药品专柜加锁保管,需低温贮存的药品则放置在冰箱内。病区内所有高危药品均必须使用原包装瓶或药盒,以备急救使用和检查是否在保质期。制作高危药品红色警示标识,如10%氯化钾注射液在其外包装上标注“严禁直接静脉推注!”标识,预防使用不当引起心律失常;化疗药物标注“严禁外渗!”警示牌,提醒护士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并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严密观察。

1.2.3规范高危药品的使用流程设计高危药品标准化处方,由医生经电子处方系统规范开出高危药品的医嘱,直接从电脑生成后打印成红字药卡,药师对处方审核后调配,并与病区护士进行面对面的交接。病区护士使用高危药品时实现双人核对,并签全名。执行高危药品医嘱时再次确认患者的身份、高危药品名称、剂量、用药时间和给药方法。并嘱患者不可随意调节输液速度,一旦出现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处理。

1.2.4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将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纳入护理质量考核体系,对高危药品领取、存放、配置、给药的每个环节进行风险识别和干预,以强化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的风险意识。加强医护之间的沟通,鼓励护理人员对有疑问的医嘱和治疗方案敢于质疑,并将高危药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反应及时反映给医生处理,以减少用药差错,保证用药安全。

1.3观察指标比较风险管理前后高危药品管理缺陷及用药安全隐患发生情况;实施风险管理前后随机抽查126名护理人员测评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高危药品定义、高危药品目录、常用高危药品的使用方法以及高危药品药理作用等理论知识。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高危药品理论知识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管理缺陷与用药安全隐患、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2效果

2.1风险管理前后高危药品管理缺陷及用药安全隐患比较实施风险管理后,药品管理缺陷、高危药品管理缺陷率、高危药品安全隐患率明显低于风险管理前(p

2.2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定义、目录、使用方法知晓率和高危药品理论知识均明显高于风险管理前(p

3讨论

一般情况下各病区常准备一定量的备用药品,以满足治疗和急救的需要。急救药品常存放在抢救车内,对“毒、麻、剧”药品的管理也相对比较规范。但护理人员普遍对氯化钾、降糖、降压等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意识比较淡漠[2],可能因误拿误用造成患者伤害、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改善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上存在的漏洞,提高用药安全是临床护理管理者探讨的焦点。

高危药品的使用具有高风险性,使用过程涉及到医生开处方,药剂师审核、调配,病区护理人员领取、存放及使用等多个部门。因此加强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应从组织管理、完善制度开始,规范高危药品在医院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对医、药、护各部门人员进行监督[3],加强各部门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提高高危药品使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减少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研究中,实施风险管理后药品管理缺陷、用药安全隐患例数及由此引起的高危药品管理缺陷率、高危药品安全隐患率显著下降,金丽萍[4]也有过类似的研究,证实风险管理能降低高危药品管理缺陷,提高用药安全。

护理人员是高危药品的直接使用者,是整个用药过程的最后一环,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认知程度和安全意识直接影响高危药品的用药安全[5]。组织护理人员培训和学习,使其掌握高危药品的相关知识和应急处理措施,将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纳入护理质量考核体系,通过奖惩机制促进护理人员主动学习和掌握高危药品相关知识,正确使用高危药品,降低高危药品在管理和使用中的不安全因素,加强病房巡视,及时识别、预防和处理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本研究显示,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相关知识显著提高,提示风险管理能提高病区护理人员安全用药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幸国,刘庭芳,杨泉森,等.追踪方法学在医院评价及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9):691-694.

[2]谢建飞,丁四清,刘爱忠.用药环境重现在病房药品贮存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8):809-810.

[3]蒋银芬,丁力.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提高高危药的应用安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