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十篇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十篇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6:18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篇1

关键词:思维深度阅读策略

好的文本是迷人的“风景”,进入“风景区”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进入深度阅读。目前课堂上学生阅读文本时没有自己的理解或不能正确、流利、完整地表达自己的理解;认识问题幼稚,与生活实际和现实规律脱节;不能随着作者的遣词造句层层深入地思考,理解和认识肤浅,往往偏离文本主旨。如何在深度阅读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呢?

一、挖掘学生思维深度

让思维超越事物的表象而进入体现事物本质意义的核心层面,就能挖掘思维的深度。语文学科因其表情达意含蓄的特点,在教学中需要学生逐步深入、领悟文中之旨。因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有的放矢,让思维的触角纵向延伸。

1.问题生成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生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生成,必须以深度阅读为前提。学生只有认真研读文本,通过推敲、咀嚼,即所谓的深度阅读,方可走进作者的心灵。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很难提出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包揽了一切,上课只是按照备课时的预设,按部就班地推进教学,致使学生阅读时缺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二是学生阅读主动性缺乏,为阅读而阅读,为考试而阅读,导致阅读表面化、应付化,缺乏应有的深度。

没有问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不可能走向深入。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提问、勇于提问、喜欢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只是第一步,可惜的是,有些教师满足于这一步,因此他们的课堂很热闹活跃,但缺乏思维的含量。为什么?因为他们忘了走第二步:让学生提有质量、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什么是有价值的问题呢?有价值的问题的重要标准就是它有助于理解文本的核心或深层意义。

2.欲擒故纵

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常见错误或疏忽之处,编拟一些隐含矛盾的问题。如《水》一文中有这样几处矛盾: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为什么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了“乐”?一勺水从兄弟四人的头顶浇过,能用“倾注”吗?母亲锁上水窖,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缺水应该是说“渴”,母亲却说“饿坏了”,妥当吗?由这些矛盾入手,引导学生细嚼文本。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带着高度的警惕性在是非问题上深入探索。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课堂上教师设计的问题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有思维的容量与思考的空间,有挑战的问题才具有吸引力,才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那些仅仅指向课文内容而不指向课文言语智慧的问题,实质上也是缺乏思维深度的。

3.对擂辩论

教师应在创造性阅读的过程中,紧扣歧义点,引导学生展开争辩,在针锋相对的论战中,学生往往会据理力争,这既激励了他们追根究底地探索,又训练了他们一分为二地辨析。因此,教师若能合理地组织辩论,定能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深化认识,提高辩证批判的思维能力。如在《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教学中就有一幕精彩之争。有同学质疑:“乡亲们会借奶给日本小姑娘吗?”正方:会借,因为是将军让警卫员去的,乡亲们肯定听将军的话。反方:不会借,因为乡亲们很恨日本人,怎么可能借奶给日本人吃呢?即使将军说了又能怎样?正方:会借的,因为文章前面聂将军说:“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反方:不会借,毕竟乡亲们的思想没有聂将军那么崇高,他们怎么也不会想通聂将军的话的!通过辩论,学生找出了乡亲们与聂将军之间的差距,而这差距正体现了聂将军宽广的胸怀和博大的情怀,从而使他们认识到正因为如此,日本民众才尊称聂将军为“中日友谊的使者”。

二、拓宽学生思维广度

教育家富勒告诉我们:“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天才,但我们在他们生命的最初六年磨掉了他们的天资。”的确,传统的应试教育弊端,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形成了定势思维,这使学生陷入一种思路而难以自拔。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突破知识固有的定势,帮助学生重建一个缜密深广的思维空间。克服思维定势,提倡发散思维是前提。让思维多角度、多方向、多层面地审视事物本身,并由此及彼地关注相关事物,就能拓宽思维的广度。语文学科因其表情达意间接的特点,在教学中需要学生发散思维去理解弦外之音。因此,教师就可利用这些发散点,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横向扫描。

1.拓展解读视野

要让学生发散思维,就要为他们提供多义解读的空间。如果教师把标准答案视作唯一答案,那无异于是扼住了学生喉舌,禁锢了学生思维。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在学生和作品之间建立一种“对话”关系,为学生打开一个广阔的解读空间,让学生自由畅想,思绪飞翔。如《少年王勃》中有这么一句:当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此处拍案叫绝中的“绝”字,如果从多角度来引领体验的话,就会产生丰富的意蕴:第一从动态美的角度来看,孤鹜是在飞的,云霞是在落的,只有天空是凝然不动的,动静结合,很是巧妙。第二从色彩美的角度来看,夕阳西下,晚霞绚烂耀眼,孤鹜则近乎一个黑影,这使得孤鹜的影子更加深暗,晚霞和碧空则更加灿烂。第三从模仿的角度来说,此句模仿了“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有新意。如果学生只知其一,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就需要引导学生拓宽思路,激发思考,从而品味其丰富内涵。

2.关注个体差异

要让学生发散思维,就要为他们构建思维互补的空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反映了个体知识素养、个性情趣乃至思维方式的差异。如果教师把异口同声视作理所当然,那可能就抹杀了学生个体,尤其是思维个性的差异,进而错失了集思广益的良机。所以,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组织合作学习,以达互补之效。如在《半截蜡烛》教学中,就“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这句话重音该放哪儿,引来了学生的各抒己见。生1:“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这盏灯”重读,强调这盏灯,这样用灯来替换蜡烛,敌人就不会怀疑。生2:“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亮些”重读,因为只有强调灯比蜡烛亮,把蜡烛换下来才顺理成章。生3:“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瞧”重读,并打手势,强调“瞧”是为了把敌人的注意力从蜡烛转移到手上的这盏灯上,免得发现蜡烛里的秘密。这样,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启迪,博采众长,从而不断增强思维的发散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篇2

在数学教学中,当师生共同深入探究一个数学问题时,总会碰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尴尬或困惑,而“柳暗花明又一村”又让我们感到欣喜甚至手舞足蹈,进一步深入探究时,我们又发现山外竟然还有更高的山,楼外还有更美的楼,数学的层次感和尝试恰恰匹配了我们思维的无极限和它螺旋式上升认识事物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必要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来深化学生的思维,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之功效。

1、概念层层递进,知识本质逐步揭示

数学知识中最普遍的形式是数学概念,所以数学概念学习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有些概念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很难一步到位,教师可根据知识结构的繁简和理解程度的难易,把包含在概念内的复杂和隐蔽的内涵及外延,层层剥离,进行多层面的展开,逐级推进和激发,既使教学由表及里,深入清晰地揭示出整体知识的本质和人在的规律,又可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的深刻性,如三角涵数的定义;可进行以下三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剖析开端:(1)用直角三角形边长的比刻画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用点的坐标表示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并由此概念衍生出:(1)三角函数的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2)三角函数线;(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5)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等。由此可见,三角函数的定义是整个三角部分的奠基石,它贯穿于与三角有关的各部分内容,中学生也可以深刻理解数学概念是如何层层递进地建立以形成一个整体的。

2.题组层层递进,认识能力逐层深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因而所设计的尝试学习问题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训练、快反馈的方法,使学生认识活动划分为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若干递进层次,使学生逐步的多层级的获得成功,保护学生的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大的专题复习时,可设计如下题组:

题组一(巩固型题组,为熟悉基本知识,方法而设置):

1、设f(x)=x2-x+2,求f(x)的最值

2、设f(x)=x2-x+2,x∈[-1,1],求的最值

题组二(提高型题组,为提高运用知识,方法的能力而设置)

1、已知x1x2,是方程2x2-4mx+(5m2-9m-12)=0的两个实数根,求y=x12+x22的最值。

2、题组三(发展型题组,为使思维灵活变通、强化创新意识而设置)

1、已知f(x)=x2-2x+2,,若在f(x)区间[t,t+1]t∈Rf(x)=x2-x+2上的最小值记g(x)为求g(x)的表达式

2、求f(x)=x2-2ax+2(a∈R)在区间[0,2]上的最大值

3、设函数f(x)=-1-2a-2acosx-2sin2x的最大值g(a)(a∈R),(1)求;g(a)(2)当g(a)=1/2时,求a的值,并求此时f(x)的最大值

对例习题由浅入深,层导层递进,环环相扣,把思维逐渐引向深入,使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知识,也充分认识了问题的本质,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3、化归层层递进,转换能力逐层加强。

化归法是指把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化归方向是由未知到已知、由难到易、由繁到简,而问题的突质不变,以便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说明问题的本质,使本质的东西更全面更突出地显露出来,用哲学的观点来分析,化归是一种运动,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矛盾才能解决,美国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指出:“解题过程就是不断变更题目的过程。”化归就是要求我们换一个角度观察,换一种方式思考,换一种语言叙述,用另一种观点处理问题。

3.1正向化归

例1解不等式

解析:此题若用常规方法以(平方、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机械策略)来求解,其复杂性是显而易见的注意到不等式左边的结构特点,即可化归为

,这时化静为动,得一个平面区域,这是一个a=4,c=3,的椭圆内部区域。

(代数语言转化为几何语言),再以静制动,令y=2,可得不等式的解为x

3.2逆向化归

例2已知实数a>b>e,其中e是自然对数的底,证明ab

解析:因为a>b>e>1,所以,由ab

语义转换就是函数f(x)=

在(e+∞)是减函数,从而化归判定在(e+∞)上函数导数f(x)=

的符号问题

通过化归可以使一个问题与有关的问题联系起来,中以问题的层层转换,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要,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4、变式层层递进,理解能力螺旋上升。

所谓“变式”,就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命题进行合理的转化,“变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变式问题有助于数学知识的灵活迁移,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去设计多层次练习题,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培养这生的思维深刻性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完圆锥曲线的交点问题中,可以先进行复习巩固再进行变式探索。

练习:已知直线y=kx-2与抛物线y2=x没有一个公共点,求斜率K的取值范围。

变式1:已知直线与y=kx-2抛物线y2=x,(1)有两个公共点,(2)只有一个公共点,分别求斜率K的取值范围。

变式2:已知直线y=kx-2与曲线y=-只有一个公共点,求斜率K的取值范围。

变式3:已知直线y=kx-2与双曲线x2-y2=1左支有两个公共点,求斜率K的取值范围。

变式4:已知直线y=kx-2与曲线y=只有一个公共点,求斜率K的取值范围。

通过这一组变题,层层推进,使学生对直线和曲线的位置关系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呈螺旋式上升,从而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达到以一胜多的功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5.反思层层递进,概括能力逐步增强

波利亚说进:没有任何一道题是可以解决得十全十美的,总剩下些工作要做,经地充分的探讨总会有点滴发现,而且在任何情况下,我们总得提高息对这个解答的理解水平,波利亚在这里所说剩下些工作,就是解题后的反思,波斯纳提出个人成长的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

例3:过抛物线的准线上任意一点p作抛物线而条切线・・・

证明:设p(t-p/2),a(x1,y1),B(x2,y2),求导y,=得所以切线pa、pB的方程x1x-py-py1=0x2x-py-py2=0

因为点p在两切线上,所以tx1-py1+p2/2=0tx2-py2+p2/2=0

因而点a、B都在直线上直线aB就是直线l,显然直线过焦点F(0,p/2)

层次1:反思解题规律

(1)本题中用导数来求切线斜率

(2)求直线方程用到了直线方程和设而不的方法

(3)过定点问题可转化为求含单参数直线方程的问题

层次2:反思引申与探索:

(1)能否用类似方法将抛物线拓展到一般的圆锥曲线?

(2)原命题的逆命题为:设线段aB为抛物线x2=2py焦点弦,分别过点a、B作抛物线切线,则切线的交点在相应准线上。请问逆命题是否正确?可否用类似方法证明?

(3)原命题的逆命题能否由抛物线拓展到一般的圆锥曲线?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篇3

一、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幼儿在面临数学问题时思维转换的灵活程度,通俗地说就是“脑子活”。思维灵活性强的幼儿通常都较其他幼儿更能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他们所获得的答案也较别人多,因此也更容易在数学的学习中获得自信。

例如,幼儿在活动室中悬挂吊饰,怎样才能让吊饰之间的距离一样大小呢?一个幼儿用一块长板积木作为吊饰间间隔的依据,每隔一块饫板积木就挂一个吊饰,于是问题就解决了,这就是思维灵活的表现。从此例中可以看到,当幼儿遇到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能不能另辟蹊径是他们能否成功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就要经常把幼儿推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真实情境中去,通过引导其“换个角度思考”来促进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另外,还可以提供幼儿做正排序、逆排序等需要逆向思维的活动机会,来打破幼儿的思维定式。

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在数学学习中,幼儿的思维深刻性受以下煞矫娴闹圃迹阂环矫媸芪侍饨饩瞿芰Φ闹圃迹即对数学问题的领悟能力;另一方面受联系此问题的背景经验的制约,即幼儿对解决这个问题有无足够的相关背景经验,以及幼儿能否有效地调用这些经验,经重组后运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来,这是他们化解问题的核心。如果联系问题的背景经验不充分,必将影响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深度,而这种背景经验往往在问题解决中发挥着隐性的作用。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就要引导幼儿不满足于个别的、特殊的结论,而要注意探索其一般的规律。引导幼儿从特殊到一般进行联想,是培养其思维深刻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和幼儿讨论5棵小树可以用几表示?5只大象可以用几表示?5座铁塔可以用几来表示?……(要不厌其烦地、尽可能多地列举)最后再问一问:这些物体在哪些方面是相同的呢?那么,它们都可以用几来表示呢?这样,幼儿对“5”的认识就是建立在一般规律上的认识,也是最接近其本质的认识。

三、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对幼儿学习数学来说,思维的逻辑性就是指幼儿思维具有的合理性和条理性。幼儿的逻辑思维虽然剐刚萌芽,但是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幼儿沿着一条思路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并养成注重逻辑的习惯,对幼儿学习数学是有很大帮助的。

培养幼儿思维的逻辑性可以借助数学本身包含的“类”、“序”、“对应”等数学思维的主要元素,让幼儿在领会和掌握这些内容的过程中,经历各种思维过程,从而获得逻辑性的思维品质。例如在学习数的组成时,让幼儿穷尽“把5个物体分成两份”的各种方法以后,引导幼儿比较并总结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从中找出有序分解的方法,再引导幼儿将这样的方法推及到其他数的组成学习中去。在这样的认识过程中,幼儿能有效地获得组成式的排列、比较、概括、迁移等各种能力,从而培养幼儿思维的逻辑性。

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1.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

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来打破幼儿的思维定式。

2.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在数学学习中,幼儿的思维深刻性受以下两方面的制约:一方面受问题解决能力的制约,即对数学问题的领悟能力;另一方面受联系此问题的背景经验的制约,即幼儿对解决这个问题有无足够的相关背景经验,以及幼儿能否有效地调用这些经验,经重组后运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来,这是他们化解问题的核心。如果联系问题的背景经验不充分,必将影响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深度,而这种背景经验往往在问题解决中发挥着隐性的作用。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就要引导幼儿不满足于个别的、特殊的结论,而要注意探索其一般的规律。引导幼儿从特殊到一般进行联想,是培养其思维深刻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和幼儿讨论5棵小树可以用几表示?5只大象可以用几表示?5座铁塔可以用几来表示?……(要不厌其烦地、尽可能多地列举)最后再问一问:这些物体在哪些方面是相同的呢?那么,它们都可以用几来表示呢?这样,幼儿对“5”的认识就是建立在一般规律上的认识,也是最接近其本质的认识。

五、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篇4

关键词:高中;化学;思维能力

思维方法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达成某种思考目标所使用到的技巧、手段等等。不管是学生还是科研人员都需要用思维方法来解决研究或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在形成自己新的知识体系的时候,必须使用这种学习方法。而在中学化学学习中运用思维方法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改善思考方式,提升思维水平。

一、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指的是能够从表面现象看透深刻内涵的思维能力。在进行思维活动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发现本质的运行规律,那么就能更好地从根源上化解问题。化学这门学科涉及的知识点错综复杂,学生要想在高考中有良好的发挥就要具有深度思考的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可以从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着手,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困难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可以将练习题的难度加以区分,让学生逐步完成。同时,也可以运用举一反三的训练让学生从多角度深刻理解知识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

多项选择题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可以作为考察思维深刻性的一种方式。多项选择题和单项选择题相比难度系数增加,如果学生对于概念没有深刻的理解,仅仅凭记忆去猜答案的话,是不能得分的。有目的地让学生思考带假象的选项,这样就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让他们可以透过选项本身,找到考察的知识点所在。

二、培养思维的辩证性

每件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面是普遍性,一面是特殊性,二者相辅相成。学生在做“酸与金属反应”实验时,分别选择了四种性质不同的酸来进行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盛有稀硫酸和稀盐酸的试管里有氢气放出,盛有浓硫酸和浓硝酸的试管里没有氢气放出。这个实验结果与书本上给出的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有很大的出入。他们认为,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要排在氢之前的算都应该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教师可以在这个实验完成的时候,向学生说明浓硫酸和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这个特别的性质。

三、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只是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推理。逻辑性思维方式讲究的是条理清楚,推理严谨。学生可以通过一些逆向思维,来提升自己思维的逻辑性和推理的严谨性。

其实在中学化学课本中有很多可以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的案例,教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考。

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讲究的是能够依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随时改变思考方式,从而得出具有时效性的结论。在碰上不能解决的问题时,首先应该考虑从其他方面切入,一种常规的思考方式不能解决问题,就要换一种方式解决。化学题目都非常灵活,学生如果采用单一的解题方式和思考方式,肯定不能解决稍有难度的题目。

五、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具有一定高度思考能力才会形成的一种思维品质,它可以帮助思考者快速的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化学试题要求学生在掌握大量基础知识的同时,可以在看到题目的瞬间找到题目所考查的内容。学生的思维不需要对所有内容进行筛选,只要迅速找到相关知识即可。很多的学生觉得考试时间不够就是因为思维的敏捷程度达不到一般学生的标准。

教师只有为学生设置定量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让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地做出判断。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还可以从鼓励学生创新知识着手,学生只有从非平常的角度进行思考,才能找到知识中闭塞的部分,摆脱思维定式。

六、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体现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知识,从独特的角度切入思考问题并将其与现有的知识联合。同时也体现在具有创作的欲望。事物的发展需要创造,创造是新事物的起源,是旧事物的衰败。

创造性思维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考方式就是构造,虽然每一种题目在解法上都有难易之分,但是很多学生并不愿意探求更简单的解题方式,导致做题时间过长。教师要对这种现象充分重视,如果能够在学生解题过程中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发现其他简便解法,那么就提升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学生一直按照固定的模式解决问题,就会使自己的思维受到限制。

七、培养思维的整体性

思维的整体性是指能够从全面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如果只关注一个部分,就会使我们的思维具有片面性。

化学题与其他科目题目相比更多的考查了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只有注重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点的同时,能够对知识点灵活的运用,才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篇5

一、高中语文学科中语文思维能力的基本特点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需要正确认识其实际特点。首先,语文思维的培养具有广泛性。因为人的思维空间有无限性这一特点,所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其思维是多样化的。而语文学科会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领域,比如学校、社会、家庭、思想道德等等。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学生做好自身的正确定位,朝着正确的学习目标前进。其次,语文思维的培养具有渗透性。语文知识可以渗透到人的大脑,促使其想象和思考。而优秀文章的内容则是一种思维活性的催化剂,教师应该借助这一特点来引导学生展开文学的想象与创造,在体会语文魅力的同时,感悟语文知识的美,利于增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最后,语文思维的培养具有交流性。交流方式既包括语言交流,也包括文字交流,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不断地探索与发现新知识[1]。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去开拓思维空间,创造性地挖掘更深层次的语文知识内涵,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也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策略

(一)通过情境教学模式培养语文思维

语文思维具有广泛性与无限性,所以语文答案并不唯一,也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却可以在各种思维碰撞下寻找出当前最优的答案。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鼓励其积极思考,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活跃度,最终可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使用情境教学模式来达到这一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与学习的过程中探索出问题的创造性答案。比如在《荷塘月色》这一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情境,播放荷塘月色相关影片或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月色之下荷塘夜景的气氛与环境,从而去感悟该文的内涵。教师可以适时提问学生:“在这一荷塘月色中,哪个地方给你最大的吸引力?”而这一问题体现出开放性的特点,与语文思维的广泛性和无限性相符合,既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情境之中,去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让学生去思考和探索个性化答案,利于培养其语文思维。

(二)“横向比较+纵向挖掘”培养更深刻的语文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还需要注重思维的深刻性,要求学生能够对某个事物或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挖掘其本质,进入到深层次的思维空间里,探索出个性化和深刻性的答案。尤其是高中学生即将迈入大学阶段,其思维的深刻性不能仅仅停留在思维浅表层,而需要深入到更深层中去,为未来的学习,甚至是工作都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课文中深藏的内涵[2]。比如在《道士塔》这一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大敦煌》和《守护敦煌》的视频短片,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横向比较,并且对其进行纵向挖掘。在这个基础上,再回到课文之中,去深入挖掘该文的内涵:王道士的无知和外国人的贪婪导致敦煌文物流至国外,而这只是表层原因,根本原因却是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通过深层次的阅读和思考,学生可以深入体会作者那种不甘和愤恨的心情,甚至可以体会敦煌研究院专家的屈辱和深恨,或许还可以融入到作者的角色中去感受自己对王道士的愤怒。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学生语文思维的深刻性,利于提高其语文思维能力。

(三)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因为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及其研讨精神会更加受到关注,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语文思维能力[3]。比如在《装在套子里的人》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分组后,提出可以激起学生思维浪花的有效教学任务。比如:如何看待别里科夫恐惧变革却又为沙皇专制助纣为虐的行为?如何看待别里科夫戏剧性之死?你们认为柯瓦连科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都会从自身的独特性思维出发,提出不同的见解,或者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并在小组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汇总,利于锻炼自身的独立思维能力,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篇6

一、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略)

二、化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与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启蒙阶段,此时的学生好奇心强,富于幻想,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是最容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只有对某一学科有了兴趣,才能认真学好它。初中化学是学生化学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化学实验,如“蓝墨水写红字”――先准备好滴有石蕊试液的稀naoH溶液,此时溶液看上去好像蓝墨水一般,用毛笔蘸一下溶液,在事先用无色酚酞浸泡烘干过的滤纸上写字。顿时,滤纸上出现了红色的字迹。再如将naoH固体放入热水中,水会沸腾起来,为什么?……通过这些趣味实验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学们带着一些问题自己去认识、分析、概括、评价,这样一定能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教学中应注意化学实验的教学,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使化学实验能力得以提高。《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学中要坚决反对“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讲实验,课下背实验”的应试模式,要把教材中演示实验认真做好。做到课前进行周密的准备,使现象明显,效果良好,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实验时要做到操作规范化,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具体观察上升到抽象思维。对分组实验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联想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记录,填写实验报告,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于选做实验和家庭小实验,在课外活动中老师应指导和鼓励学生做,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善于自学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思维总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一节时,可以设计一些问题:①在电影和电视里,常常看到的一些云雾缭绕的幻境,它们是怎样拍摄出来的?②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为什么要做灯火实验?③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为什么会出现浑浊现象?等等。

此外还要采用多种形式训练思维能力。教师应通过多种方法,运用各种手段,启发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经常性的锻炼。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应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深刻性的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基础,它表现在对化学问题的深入思考,要求学生用扎实的双基、透彻的概念以及化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去认真分析和深刻理解题意,灵活、准确地解决具体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其化学思维的深刻性往往受到思维具有离散性所影响,从而在化学概念与原理、化学性质与变化、实验操作与手段的本质理解呈孤立、间断的状态或停留在机械记忆的水平上,影响了思维能力的提高。离散性还表现在对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只满足于形式上的理解,忽视其来龙去脉,或只注重内涵而忽视其外延,对化学知识理解应用起到不良的影响。克服思维的离散性,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必须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特点和规律,正确认识化学的复杂运动形式,抓住关键形成思维中心,以逐步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在初中教学中,还应把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并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对立统一关系,使学生形成“多则择优,优则达快”的思维方式。

思维逻辑性的培养,思维的重要品质,它表现思维的条理性和有序性。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处在半幼稚半成熟时期,造成他们在认识问题过程中存在混乱现象,即思维的无序性。这种无序性还反映在学生不能正确把握有关化学概念及知识间的因果关系,造成多步推理的困难。作为描述性为主的初中化学,很有必要以理论为指导,以反应规律为线索,加强推理教学,增强化学知识的条理性、规律性。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正确引导,进行归纳总结,做到触类旁通。

思维精密性的培养,思维特殊的品质,化学思维的精密性(或精确性)表现在从量的角度来理解或研究化学概念理论、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它是深刻理解化学知识的需要,也是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但是,初中教学毕竟是以描述性为主的化学定量研究与化学计算,必须恰当地建立在所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上,不能脱离初中化学原理与化学事实去搞偏而怪的空洞的化学计算。教师在精选题型、题量上要使学生在思维的精密上得到训练与加强。为了使思维的精密性得以提高,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知识讨论、分析同一问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这种训练由教师给学生输入一个信息,然后,学生根据这个信息和已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输出许多新的信息,逐步减少思维的片面性,从而提高思维的精密性。

四、克服思维定势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篇7

一、抓口算,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准确迅速的解题思维活动是思维敏捷性的重要表现。抓口算基本训练,能提高学生应用法则的能力。口算时应注意两点:

第一,不动笔,动笔计算不利于提高口算能力,亦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第二,计算时要有速度的要求,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

二、抓凑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反映了思维活动在选择角度、运用方法、展开过程诸多方面的灵活程度。主要抓以下几方面的训练。

(1)凑。就是把数凑成整十、整百等,再进行计算。即用凑整法,多加再减或多减再加。

(2)分。就是把运算中的一个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便于凑整运算。

(3)估。算能提高学生的自检能力,提高速算的正确率,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估算,一般地把某些数估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等,先估结果大约是多少,再精确做答。其次用估算检验。

三、勤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与逻辑水平。主要抓住以下几方面训练。

(1)合。根据凑整的特点,把两个数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便于口算、心算。

(2)转。转化运算方法,化繁为简,促使心算。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变。就是改变运算顺序,变型不变值。根据法则定义,改变运算符号和数据,促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一是抓逆运算,二是掌握特殊性质,加深对题目的深刻理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学生巧算能力。

四、精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一般表现为多思善想,新颖独特等特点。主要抓以下几个训练。

(1)略。根据0和1在运算中的特殊性,使计算步骤省略,从而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新思维。

(2)消。把两个相对应的数(如+3与-3)对消,减少运算步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篇8

1抓口算,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准确迅速的解题思维活动是思维敏捷性的重要表现。抓口算基本训练,能提高学生应用法则的能力。口算时应注意两点:

1.1不动笔,动笔计算不利于提高口算能力,亦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1.2计算时要有速度的要求,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

2抓凑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反映了思维活动在选择角度、运用方法、展开过程诸多方面的灵活程度。主要抓以下几方面的训练。

2.1凑。就是把数凑成整十、整百等,再进行计算。即用凑整法,多加再减或多减再加。

2.2分。就是把运算中的一个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便于凑整运算。

2.3估。算能提高学生的自检能力,提高速算的正确率,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估算,一般地把某些数估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等,先估结果大约是多少,再精确做答。其次用估算检验。

3勤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与逻辑水平。主要抓住以下几方面训练。

3.1合。根据凑整的特点,把两个数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便于口算、心算。

3.2转。转化运算方法,化繁为简,促使心算。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3变。就是改变运算顺序,变型不变值。根据法则定义,改变运算符号和数据,促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一是抓逆运算,二是掌握特殊性质,加深对题目的深刻理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学生巧算能力。

4精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一般表现为多思善想,新颖独特等特点。主要抓以下几个训练。

4.1略。根据0和1在运算中的特殊性,使计算步骤省略,从而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篇9

一、抓口算,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准确迅速的解题思维活动是思维敏捷性的重要表现。抓口算基本训练,能提高学生应用法则的能力。口算时应注意两点:其一,不动笔,动笔计算不利于提高口算能力,亦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其二,计算时要有速度的要求,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

二、抓凑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反映了思维活动在选择角度、运用方法、展开过程诸多方面的灵活程度。主要抓以下几方面的训练。(1)凑。就是把数凑成整十、整百等,再进行计算。即用凑整法,多加再减或多减再加。(2)分。就是把运算中的一个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便于凑整运算。(3)估。算能提高学生的自检能力,提高速算的正确率,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估算,一般地把某些数估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等,先估结果大约是多少,再精确做答。其次用估算检验。

三、勤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与逻辑水平。主要抓住以下几方面训练。(1)合。根据凑整的特点,把两个数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便于口算、心算。(2)转。转化运算方法,化繁为简,促使心算。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3)变。就是改变运算顺序,变型不变值。根据法则定义,改变运算符号和数据,促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一是抓逆运算,二是掌握特殊性质,加深对题目的深刻理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学生巧算能力。

四、精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一般表现为多思善想,新颖独特等特点。主要抓以下几个训练。

(1)略。根据0和1在运算中的特殊性,使计算步骤省略,从而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篇10

一、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思维的深刻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基础。它表现在对化学问题的深入思维,要求学生用扎实的双基、透彻的概念以及化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去认真分析和深刻理解题意,灵活、准确地解决具体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其化学思维的深刻性往往受到思维具有离散性所影响,从而在化学概念与原理、化学性质与变化、实验操作与手段的本质理解呈孤立、间断的状态或停留在机械记忆的水平上,影响了思维能力的提高。离散性还表现在对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只满足于形式上的理解,忽视其来龙去脉,或只注重内涵而忽视其外延,对化学知识理解应用起到不良的影响。

克服思维的离散性,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必须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特点和规律,正确认识化学复杂运动形式,抓住关键形成思维中心,以逐步达到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在初中教学中,还应把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并挖掘它们之间内在联系和对立统一关系,使学生形成“多则择优,优则达快”的思维方式。

二、思维逻辑性的培养

这是思维的重要品质,它表现思维的条理性和有序性。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处在半幼稚半成熟时期,造成他们在认识问题过程中存在混乱现象,即思维的无序性。这种无序性还反映在学生不能正确把握有关化学概念及知识间的因果关系,造成多步推理的困难。

作为描述性为主的初中化学,很有必要以理论为指导,以反应规律为线索,加强推理教学,增强化学知识的条理性、规律性。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正确引导,进行归纳总结,做到触类旁通。在“无序”变“有序”的过程中,督促学生复习和理解重点知识,记忆有关结论,强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按类型精选有关习题进行有目的练习,使所学的知识由“无序”到“有序”,由“会”到“活”,由“活”到“用”。

三、思维精密性的培养

这是思维特殊的品质,化学思维的精密性(或精确性)表现在从量的角度来理解或研究化学概念理论、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它是深刻理解化学知识的需要,也是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但是,初中教学毕竟是以描述性为主的化学定量研究与化学计算,必须恰当地建立在所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上,不能脱离初中化学原理与化学事实去搞偏而怪的空洞的化学计算。教师在精选题型、题量上要使学生在思维的精密上得到训练与加强。

为了使思维的精密性得以提高,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知识讨论、分析同一问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这种训练由教师给学生输入一个信息,然后,学生根据这个信息和已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输出许多新的信息,逐步减少思维的片面性,从而提高思维的精密性。

四、思维敏捷性的培养

它反映了思维的锐敏程度和迅速程度。敏捷性应以正确性为前提,它是上述几种思维品质的集中表现。在教学实践中,因思维定势缘故,思考问题方法总受某种“模式”的束缚,而极大影响了思维的敏捷性。如,我们讲到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时,学生容易接受“原子分子物质”这种模式,而对于原子、离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却认识不足,由于知识面掌握不全,就谈不上敏捷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零碎的化学知识联系成一个整体,使他们学会知识迁移的能力,是克服思维定势的一个方法。同时,配合增加足够数量的习题,以及经过一定的解题技能的训练,对于提高思维敏捷性有着明显的帮助。

如何搞好这方面的训练呢?我们总结以下几点:

(l)变化练习,深化双基;

(2)定时练习,训练速度;

(3)一题多解,训练思路;

(4)多题一解,掌握规律;

(5)设计新情景,培养迁移能力;

(6)一般题争取一题一得,典型题一题多得(包括知识、思路、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