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叛逆孩子心理教育方法十篇叛逆孩子心理教育方法十篇

叛逆孩子心理教育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1:10

叛逆孩子心理教育方法篇1

这是家长面对孩子特别叛逆不听话首先要遵守的原则之一。孩子特别叛逆不听话,说明孩子的叛逆心理非常严重,会有极强的好斗性,对父母的强硬干涉非常反感和厌烦。一旦父母强硬管教孩子,和孩子对着干,不管父母说的对错,孩子在叛逆心理作用下,都会与父母对着干,父母越强硬孩子反抗越激烈,叛逆行为越严重,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时候孩子叛逆行为是可以自行纠正的,反而在父母的强烈干涉下变的更加严重,最终固化在孩子身上,变的难以纠正。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给孩子摆事实讲道理或者旁敲侧击的向孩子提出意见,让孩自己知道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

2、减少冲突,顺应孩子,体验犯错。

孩子特别叛逆不听话的时候,孩子是听不进去家长的金玉良言的,只会认为家长的想法陈旧了是不对的。叛逆期的孩子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强烈,具有强烈的冒险精神,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有句话叫“不撞南墙不回头”,很适合叛逆期的孩子。家长不如在确定孩子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比较轻的情况下,顺应孩子,放手让孩子去尝试,让孩子吃点苦头。孩子受到教训,就会知道事情的对错,会自动改正自己的行为。

3、耐心倾听,尊重孩子讲道理

耐心倾听是一种很好化解矛盾的方法,很多孩子叛逆都是因为父母不理解自己,只喜欢管教自己,不听自己的意见。孩子在长大,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自尊心。孩子特别叛逆不听话怎么管教?父母要放下家长的架子,不要用命令的语气跟孩子谈话,一味的强加说教,要尊重孩子及其想法,和孩子讲道理,以道理的对错来教育孩子,而不是用自己的身份来决定事情的对错。往往孩子的一些所谓的“叛逆”行为,也是有其合理原因的,家长不妨认真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即使孩子的想法错误,家长也要给孩子讲明白其中的道理,让孩子自己从实际的情境中得到教育。孩子特别叛逆不听话。

4、找到孩子叛逆的根源

每个孩子叛逆都不是无缘无故的,背后肯定有它深层次的原因,比如有的因为父母离异所造成的,有的是娇生惯养造成的,有的是自身认识不够造成的,有的是孩子生理发育导致的,有的是外部环境影响的等等。孩子特别叛逆不听话肯定是有原因,往往原因还比较复杂。纠正孩子的叛逆行为容易,却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想要彻底解决孩子叛逆问题,还要找到孩子叛逆的根源,从根源改变孩子叛逆。

5、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叛逆孩子心理教育方法篇2

【关键词】叛逆心理成因对策成长教育

中学生阶段是少年时期向青年时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心理活动显得激烈、动荡,身心发展不仅速度加快,还伴随着质的变化与转折。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和教师会发现孩子不再像以前那么乖巧,对于长辈的教导和劝告不像以前那样听话,甚至会产生抵触、反抗的情绪,人们把孩子的这种现象称为叛逆心理。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鲜明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

随着社会节奏愈来愈快,青少年的交际能力逐渐强大,信息来源渠道多,接收信息量大,知识面也较宽,但由于缺乏足够的鉴别力,不能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根据专业的分析研究,叛逆青少年具有厌学、辍学、休学、叛逆、网瘾、暴力倾向等行为特征,其中超过85%的青少年的叛逆期会体现在14~17岁这个年龄段。调查表明,青少年的叛逆年龄呈低龄化与扩大化趋势。

一、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

1.主观方面

由于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精力充沛,探求能力和好奇心有了很大的发展,具有强烈的自尊心,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也日益增强,正处在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阶段,在认识事物和看问题时常常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因而易与家长的意向不同。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希望得到承认、理解和尊敬。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自尊心是难以满足的,往往会采取怀疑和敌视态度看待周围事物。还有部分学生性格孤僻、任性,常以自我为中心,爱耍小脾气,听不进不同意见,拒绝有意帮助,自控能力较差。

2.客观方面

据我们调查发现,父母与家庭、学校与教师、社会环境是造成孩子叛逆心理的关键因素。

(1)家庭教育对子女性格、行为习惯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育的地方。大部分家长在对孩子教育时,都会有这样的心理:我一定要让孩子超越别人。这种想法固然是好,但家长常常把孩子作为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自作主张地为孩子安排生活,如不按照家长的说法去做,就会受到家长的说教批评,甚至会遭受棍棒式家教。当青少年与家长无法敞开心灵平等相待时,他们会反感家长的做法,进而产生了叛逆的心理。心理学研究认为,父母对于子女过分溺爱或过于专制,可能使孩子产生任性、反抗和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2)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是青少年叛逆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青少年叛逆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老师的重要角色地位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耐心,偏爱优生、漠视后进生,教学方法简单、陈旧,随意拖堂,随意停课,甚至挖苦、讽刺、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易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良好的校风及班风也尤为重要。学生生活在不良的集体或“乱班”中,会使他们生活没有目的,缺乏理想,不完成学习任务,纪律性差,自私心重,不关心集体。部分学生还可能形成小圈子,互相包庇缺点,故意与其他同学或教师闹对立等。

(3)当今社会文化是影响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外在因素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渠道不像以前那样单一,他们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由于青少年辨别是非能力不够强,一些带有负面影响的信息随之会被他们所接受。比如一些影视作品,极为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个人主义。这些不良的价值观想和行为倾向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加上自身心理的不稳定性和模仿性,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容易形成逆反心理。

二、对策和建议

1.家庭教育方面

(1)家长首先需要加强与孩子在情感上的沟通交流

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热情、亲切、平等、民主、信任、宽容,相处融洽,孩子会慢慢敞开心扉。家长应在工作之余尽可能给孩子提供交流的机会,如野外郊游、登山运动等就是很好的方式。在活动中孩子既可以锻炼身体,增加交流的欲望,还可以解除烦恼,顺其自然的消除了叛逆心理对孩子的不利影响。

(2)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基础,具有启蒙性、个别性和终身性的特点。家长要尊重孩子,给他们一定的自利,改变“棍棒式”“放任式”“溺爱式”等家庭教育方法,端正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使孩子养成生活、学习、行为三大习惯。家长权威的树立不是靠压制、强求、主观臆断,而是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首先协调一致,并相互配合,应宽则宽,应严则严,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2.学校教育方面

(1)“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

感情需要交流,心灵需要对话,若想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热爱学生,与学生在心灵上沟通,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有可能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这样他们才能把教师当做知己,在心理上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一个被教师所爱的学生,常常是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而这种师生之间真挚、融洽的感情能直接转化为学生的动力,唤醒他们内在的最大潜力来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收到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2)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

学生尊重老师,老师尊重学生,在生活中教给学生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这一理念。另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后进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要注意教育方法,语言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应向学生道歉,学生的宽容之心并不比老师差,真心地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可能会更加受到学生的尊重。

(3)“身教甚于言教”

作为一名教师,最希望得到学生的信任和拥护,最需要权威性,自己的话有人听,自己的号召有人响应,这就需要自身的人格力量来建树。在教育这个神圣的岗位上,作为教师要使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以正面的影响,应端正自己的思想,纯化自己的师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率先率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时、处处、事事给学生楷模作用。

叛逆孩子心理教育方法篇3

关键词:叛逆学生心理浅析

“叛逆”学生一般都具有逆反心理。什么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从本质上讲,叛逆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个体对于外界的教育引导所采取的一种负面的心理活动。这是发生在中、小学生身上的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

一、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家庭教育方式过激,侵犯了孩子的精神边界。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根本环境,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育的地方。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和个性。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例如,家长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或命令式、专断式等惯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等,这些都无形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青少年又找不到更好的方法宣泄时,便在情感上对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产生抵触,在情绪上不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2.过高的教育教学目标、过重的学习负担。学习负担的沉重、课堂教学的高要求、教学目标的高比例会让学生感到厌学,而且会有适得其反的后果,产生逆反心理。

3.由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已经逐渐形成,为了展现自我,显示独特的自我,常常喜欢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而很多父母不能接受孩子正常的逆反表现,只要孩子不听他们的话,就认为孩子不“乖”了,心里也不高兴,更无法容忍孩子背着父母去做大人们再三反对的一些事情。这就是父母不懂得心理成长规律,对孩子的管教过于严格,限制了孩子的正常成长。而渴望被尊重与理解,是青少年时期一个鲜明的心理特征,这种愿望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影响着青少年与家长、同学和朋友之间的沟通能力的强弱。

二、对待“叛逆”学生的方法

那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对待“叛逆”学生呢?

1.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在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要找准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班主任是学习者,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是学校与家长、社会之间的协调者。因而,班主任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每一位学生、充分尊重并信任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放在工作首位,始终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当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一些过激行为时,班主任要学会忍耐,学会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地化解师生之间的冲突。班主任对学生要适当适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不要盲目地否定学生的一切行为。对学生违背道德与做人准则的方面,班主任要选准时机将其向正确的方向引导,千万不要对学生有过激的行为(如体罚),而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管理理念,多多激励学生,使其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增强。

2.确立符合“叛逆”学生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指导时,班主任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准确把握学生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要循序渐进,切忌急功近利,应尽可能避免师生之间对抗情绪的产生。班主任还要对这些学生以诚相待,并主动与他们进行思想交流,通过交谈,统一认识,协调感情,取得学生的信任。

3.为“叛逆”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新课程理念提出,要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尊重、热爱每一个学生,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在班里表扬他们的优点,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发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全班学生在平等、互敬互爱、互帮互助的氛围里健康成长。学生感到教师热爱他们,尊重他们,他们也会对教师报以尊重和信赖。

4.信任是与叛逆学生建立关系的基础。教师应多创造机会与这些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入手,创造与他们沟通、走进他们心灵的机会。一般说来,不管哪类人,如果他发现你的爱好跟他的差不多,一种莫名的好感就会不自觉地冒出来。在这种好感的带动下,走进学生心灵相对来说就显得容易些了。一旦孩子信任你,很多事情处理起来就要容易多了。但信任绝不是上天赐予的,必须通过努力争取的。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多参与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多关心孩子,让信任来化解叛逆。

5.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教育克服叛逆心理。克服叛逆心理的最好办法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教师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培养他们对自我心态进行调节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他们学会自我调控,既善于自我解脱,又善于自我振奋,这无疑是避免产生叛逆心理的又一有效途径。

6.“教师心语”点燃希望。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惊喜发现,与学生尤其是“叛逆”学生用书信形式沟通有很多的益处。为此,我建立了“教师心语”信箱,让每位学生按规格用彩纸做了一个小信箱,并写上名字,粘在“教师心语”专栏内,每当我发现,某位同学哪怕有一点点的与众不同时,就及时把我的“心语”投寄到他的信箱内。它犹如一剂催化剂,让自卑的学生自信,让骄傲的学生谦虚,让烦恼的学生愉悦。一系列中学生在成长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都能及时通过信箱以投寄“心语”的方式得以顺利解决。

叛逆孩子心理教育方法篇4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在高中阶段表现尤为突出。高中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避免让孩子出现叛逆的强烈反应,特别是批评孩子的过程中应多给孩子一些时间、空间,让孩子在自我教育中成长,并在适当的时候教师的教育参与进来从而促进孩子的转变。这就需要将批评延后,让批评在延后中体现她的艺术。批评在延后中的艺术称之为批评的后现代艺术,主要突出一个后字,体现主体的自我教育,强化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回避教师的强势行为。根据孩子认知发展特点将批评在延后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冷静期;沟通期;观察督促期;进步审视期。批评的后现代艺术以阶段化、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孩子的发展并有效的避免孩子叛逆的强烈反应。

一、冷静期

上例中,教师没收孩子的书本时已用行动让他意识到犯错了,之后进行冷处理进入冷静期。冷静期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认识,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冷静期对老师来说是一个情绪平息期,如果老师带着愤怒、激动去处理问题往往表现出教师的强势行为,有时甚至鲁莽的对孩子进行一顿批评,既起不到教育的目的,更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从而激发孩子的叛逆心理。面对孩子犯错,先用言语或行为告知孩子:你犯错了。再给孩子一点时间、给自己一点时间,让孩子去反思自己的行为,让老师去了解事情的整个过程及孩子行为背后的想法,这一阶段对教育效果起到关键性作用。在玄幻小说事件中,教师在冷静期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家庭状况、同学关系、个性特点等方面对学生作一个全面的了解,为与学生交流而准备第一手资料。

二、沟通期

经过冷静,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对事件有了自己的认识,而且能做到不带情绪色彩来处理。在此基础上彼此沟通,交换自己对事件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这一阶段从多角度帮助孩子去认识事件的前因后果,帮助孩子从不同的立场去理解当事人的感受。从而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并责令其加以改正。同时还可以与孩子一起约定惩罚措施、再犯处理意见等,这样,今后若出现反复时能用彼此的协议加以约束而不至于产生叛逆心理。

三、观察督促期

经过冷静期和沟通期,孩子对错误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应关注孩子的发展变化,在发现反复或苗头性问题时加以适时的提醒或以沟通期约定的处理方式加以惩罚。在观察与督促的同时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注,感受你对他的重视,这种关注和重视无形中会建立彼此的信任和尊重,有利于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同时也在促进孩子的转变。

四、进步审视期

在观察督促期,孩子对自己的问题有了一定认识后在行为方面会表现出往好的方面转变。此时应及时抓住教育的契机,用表扬和激励代替批评和训斥,让孩子感受进步的快乐。在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和孩子一起重新审视犯错及转变的全过程并分享彼此的感受。譬如“玄幻小说”事件在征得孩子同意的情况下,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有关玄幻小说与学习的关系”主题讨论会,结合该同学的切身体会让更多的孩子受到教育。

叛逆孩子心理教育方法篇5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6-0097-02

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个人所认知认同的自尊和权益—感性需要和理性需求,而对他方权威和权益或对社会与自然人文环境现状所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活动状态和行为倾向,具有强烈的抵抗情绪,通常表现为情感的对立、言行的抗衡和情绪的抑郁、愤懑。从某种意义上说,叛逆心理是人类自身生存的一种潜在本能,是人类自我完善、自我修正、逐步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生物机能,同时它也是个体心理成长史中一个不可逾越的自我超越和潜移默化的阶段,个体也正是在不断的反叛中、在自我反省中逐步成长成熟起来的。

健康的心理心智与健康的体能体魄同等重要,大学生的叛逆心理总体上是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其叛逆心理的成因,主要是由大学生自身生理和心理的成熟程度以及自身认知水平的高低以及外在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逐步形成的。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当叛逆剧烈失去理智掌控时,却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长期发展下去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一、大学生叛逆心理形成的原因

是什么原因使得处于“稚嫩与成熟”边缘的大学生“回归叛逆”呢?先让我们看一组调查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调查,我们看到,大学生叛逆心理与个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1.主观原因。一是心理因素。由于大学生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随着年龄和知识、阅历的不断增加,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也日益增强。这一时期的大学生会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确立自我的意识。他们不喜欢成人总是把自己当“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的理解和尊敬。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的意见或建议都会被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性地接受。当自尊心受到挫折的情况下,大学生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秉持批判态度,使他们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自己独立的个性。在这些独立和“反抗”的行为活动中,大学生的自尊心和成人感得到了变相的满足。如果老师和家长采取顺应的态度积极地支持他们的意见或者建议,就会增加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是生理因素。生理上第二性征的逐渐成熟,也促使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渴望独立的意愿。身高体重的变化、生理特征的成熟让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和独立意识,对老师的教育和家长指教有意无意地慢慢回避、反感甚至背离,进而形成叛逆心理。因为许多大学生没有经过社会的磨炼,认知水平偏差度还较大,认识较片面,看问题容易偏激走极端。

2.客观因素。一是家庭因素。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简单粗暴地批评指责或传教士般地驯化,往往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不当的教育方式,如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都会无形中对孩子心理形成压力,当这些压力不断积蓄、沉淀,便会在思想情感上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形成叛逆心理。如果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关心与关怀,也容易形成孤僻自卑的逆反心理。另外,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很多父母把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经验填鸭式地灌输给孩子,企图让孩子按父母的设想去生活,结果是父母要管教,子女闹独立,这样的话,矛盾必然产生,反抗行为在所难免。

二是学校因素。教育方式的不当和教育者自身形象的缺失也容易导致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已经接近成人,其是非观与价值观也已经基本成熟,如果教育者不尊重大学生的心理感受与主观体验,盲目偏激地按照自己的方式方法和观点去处理一些大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就会导致学生自身对教育者的排斥,对正面教育产生消极影响,导致逆反心理的形成。另外,大学生“社会角色”意识的失落也会影响其健康心理的形成。大学生有着极其敏感的自尊心,在班级这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社会里,如果他们各自的主观意愿经常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相应的消极对抗情绪。

三是社会因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贪污腐化现象的滋生蔓延,极端个人主义与拜金主义观念盛行,人际关系复杂多变,市场竞争日益诡异多端,行业行规中的潜规则和不正之风愈加盛行,致使社会现实与所受教育的内容形成落差鲜明,导致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或现象的煽动和影响导致走向极端。单亲家庭的学生一谈父母就色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一谈钱就伤心,对未来和前途充斥着无奈和迷茫。另外泛滥的不良信息和功利思想也越来越多地影响蚕食着大学生脆弱的心理防线。对社会现实和理想未来心生疑虑,产生厌倦,进而形成逆反心理,徘徊在失落的边界,进而形成叛逆行为。

二、大学生叛逆心理问题的对策

由于叛逆心理形成原因复杂多样,逆反范围普遍,要彻底消除并非易事。因此,社会、家庭、学校要正确地对待大学生的叛逆心理,学校、家庭、社会需要对大学生的叛逆心理或倾向,给予科学的疏导以及正确的引导。追其根源,标本兼治,对症下药,方能事半功倍。

1.目标定位。充分认识叛逆的消极影响和危害,提高大学生自身克服与修正叛逆心态的自觉性和能力。大学生叛逆心理是一种感性大于理性成分的不成熟心态,是大学生心理不平衡的内在表露。我们必须看到它求新求异,有着开拓创新的趋向和可能。因此,应该从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出发,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提高辨别是非和增强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学课程和增加心理活动实践等途径办法,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促进他们优良心理品质的形成;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成熟度确立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白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意义。认识到“长大到成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求同存异、去伪存真才是接受正确教育健康成长的最佳选择,盲目的叛逆是不理智和错误的。

2.家庭方面。父母应对子女实行民主的教养方式,充分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天下父母心世人皆知,望子成龙成风但也不可揠苗助长,必须给大孩子的思想留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多一份信任和鼓励,用耐心去抚平和纠正大学生的叛逆心理。父母亲属首先要注意言传身教。言传要以理服人,更要注意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用自己言行对下一代进行润物无声与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们逐渐能够正确地对待社会、对待他人、对待自己。社会是不断发展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新的思想应运而生,如果我们将孩子的思想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考虑,或许那些看似离经叛道的思想和行为就不会显得那样难以接受了。事实证明,民主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更容易有所成就。

3.学校方面。优化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倡导科学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学校要着重帮助和引导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远离叛逆的泥潭。作为教育者,首先需要充分认识叛逆心理是青年大学生一个正常的心理特征,对学生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尊重,注重言传身教,注重心理沟通。学校要注意规章制度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使之尽量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者要把教育疏导工作做到前头,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情理交融,绝不可放任自流,更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产生偏私的行为。

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教育内容实事求是,要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另外,还要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对学生的叛逆情绪与叛逆情节进行正确疏导,引导学生多参加文体活动,缓解紧张情绪;帮助学生建立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正确地分析社会现实,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而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社会方面。净化社会大环境。大学生是有着蓬勃朝气和沸腾热血的青年,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和思想。在思想和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必须严格地把好社会风气的“质量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国家一些低俗落后思想不断侵入,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有较大影响。所以,创建优良的社会大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社会各界应相互配合,多创设一些内容健康、形式丰富、生动活泼,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学习活动场所,丰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此同时,加强社会治安和文化环境的管理,减少和消除社会阴暗面和不良风气对大学生的侵蚀和毒害,为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氛围。

科学地分析处理和纠正大学生的叛逆心态,大力培养和提升大学生自立进取、创新图强等方面的优良品质,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做好这项工作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方丽英.大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7).

[2]甘剑梅.青少年叛逆及其教育关怀[J].思想理论教育,2005(5).

叛逆孩子心理教育方法篇6

【关键词】学生;青春期;叛逆心理;对待方法

笔者多年来从事高中教学,对学生的青春期特点,叛逆心理深有体会。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转化工作就“正确对待青春期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这个主题谈一些笔者的体会和做法。

此年龄段的学生有相当部分是比较叛逆的,所谓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虽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

逆反心理的危害:“逆反期”的心理、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

爱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语言,充满爱意的班集体则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笔者努力把班级体,看作是一个大家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要想家庭兴旺,必须大家努力。笔者倡导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大家一起创建一个文明守纪、团结互助、勤学上进,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

笔者在工作过程中还得到了许多学生的帮助,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使他们渡过了难关,战胜了青春期的消极情绪。他们就是高二(13)班的全体教师和可爱的孩子们以及所有关爱高二(13)班的领导——尤其是德育处王荣春主任、年级主任房玉进、杨建刚团委书记、王清军老师等和学生的家长。所以在对待叛逆期的学生时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大家一起努力。笔者教高一学生时,这些学生有很多的坏毛病。高一刚开学时的学习生活卫生等习惯差,集中调皮孩子多,有“十大金刚”的说法,德育处王荣春主任专门组织开会,会前让笔者好好了解情况,会上建议各处室人员、包括他自己与这些孩子结对子。通过大家的帮助及教师们的不懈努力,一路走来,现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心态都非常好。学生们先后获得过冬季长跑团体奖、运动会方队表扬、团体操比赛第二名、优秀班集体称号、歌咏比赛最佳组织奖、课间操跑步三等奖、卫生示范班、卫生达标班、张文哲获年级演讲比赛三等奖等殊荣,并获得了领导和家长的好评。这一年来逼着做得最多的就是和学生融为一体,做学生的大朋友。

在这期间,笔者的做法是,用真诚的师爱唤醒学生。高一接班,笔者就先想办法和他们搞好师生关系,与孩子们交朋友,用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让他们真正感到笔者的真诚,真正感到我笔者是为他们好。笔者平时的教育是在乎他们、关心他们的表现,不听话当然有批评,但笔者更多的是充当引路人。要求学生做事要讲求良心,尊重他人,要学会感恩,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然地接受笔者的观点。对于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笔者不是一味的训斥和挖苦,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而是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在情与理方面多作疏导工作。即便笔者偶尔火气很大,也尽量压住自己,提醒自己耐心点,避免与过于叛逆的学生发生摩擦,以免自己的绝招难以施展。所以接班至今,笔者可以很自豪地说一句,他班的任何一个学生都不记恨他。有这样一句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在我们班,笔者把每个同学都看成朋友,对于差生,不管是在谈心还是闲聊,笔者总是注意给他们心理暗示,让他们觉得老师喜欢他,认为他“行”。笔者的班级现在有很多这样的男同学,他们学习成绩很平常,比较调皮,但体育成绩比较好,特别喜欢打篮球。但若直接强行反对他们去打篮球,学生一定会在心理上与教师抵触。所以笔者没有这样做,而是找机会和他们谈心。笔者说:“你若体育好,高考要比其他同学有优势,如果你今后考上大学,那你绝对是很吃香的,你知道吗,现在好多单位都喜欢艺体人才。找工作会更容易些。”此外,笔者和其它教师还建立了“一帮一”互助对子。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在工作教学过程中,也有许多学生不理解笔者及教师的所作所为,但笔者并没有在意那么多,仍然为学生的成长不断努力。笔者也与学生坦诚相待,他对学生坦诚地说,他在乎的不是那点班主任津贴,在乎的是学生是否有好的习惯,在乎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乎的是你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如何。

紧抓学生心理特点,笔者在“和睦”“团结”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具体体现如下:邱东建转学—笔者开了简单的欢送会,本班的学生全到,其他班的学生也有同学来。学生们跟笔者的关系都特别好,学生有人称呼她李姐,班里男生大多调皮习惯不大好,笔者有时也打趣说他们“像土匪”一样,他们也打趣叫笔者“司令姐姐”,他们还将班级QQ群昵称就叫“盲盗”集团。不少的家长也告诉笔者孩子们在家懂事多了。

叛逆孩子心理教育方法篇7

但是如上所列举的几个叛逆行为,主要是因为父母过去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培养了孩子冲突的人格,建立了和父母不良的亲密关系,导致不合理的人际关系和不适应的极端行为。所以是人格和人际关系的心理问题,这个问题是在过去培养教育方式中形成的,在要求独立期间显现,并且在以后成年生活中都会一直呈现的人格、关系和行为。

孩子一生的人格发展和父母良好关系的发展有5个重要阶段,前一阶段合理度过,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每个阶段都会对一生有重大影响。

1.婴幼儿期(0-3岁)――宠爱期:父母无条件关注、满足、亲近和爱孩子,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并对孩子的需要作出及时反应,让孩子和父母建立安全感、满足感、信任感和亲密感。反之建立的是不安全感,不亲密感和不信任感,觉得这个世界是可怕的不安全的,很多孩子依赖毛茸茸的玩具,就是亲密感缺失的体现。

2.儿童期(3-7岁)――关爱并建立规则期:父母既要继续关爱孩子,同时要求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帮孩子建立符合社会要求的规则。日本心理专家森马正雄根据亚洲家庭特点,提出了建立家庭民主法制管理模式,建议母亲无条件呵护孩子,父亲严格要求孩子,既让孩子感受爱,同时也建立规则,让孩子从极度自我中走出来,即满足自己的需要,也在乎父母、别人的感受,能适应社会规则,为建立独立自我,走进社会做准备。可惜中国很多家庭,父亲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一股脑推给母亲,失去了父母合作,孩子得到的就是不完整的教育。

在前两个阶段,不同的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和建立了以下3种人际关系。

(1)安全性依恋关系:父母遵循以上两种时期的特性合理教育孩子,既满足了安全感、亲密感、信任感,又建立了适应他人环境的规则,孩子不以自己为中心,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可以适应各种环境,既可以独处,也可以和父母及他人亲近、亲密、合作,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乐观、积极,容易与人相处,尤其是婚姻中能很好和爱人相处。

(2)焦虑性亲密关系:因为父母极度宠爱孩子,而没有帮孩子建立规则,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一味在父母那里索取,满足自我的欲望和需要,觉得别人付出是应该的,极度渴望爱和关注和快乐满足感,一旦不能满足,就感到焦虑、痛苦、难受,因为担心失去爱和呵护,变得极为敏感,经常体验到不被爱和被关注的挫折感,并产生愤怒情绪,还伴随攻击行为。例如:父母性格比较强势,孩子就习惯攻击别人,形成焦躁、攻击性人格,容易形成躁狂、和暴力倾向;父母性格比较弱势,孩子则习惯攻击自己(自虐、自残和自杀),或形成焦虑症、癔症。

(3)回避性依恋关系:父母因为自身人格缺陷、工作、生活困境等原因,对孩子从一出生就严厉苛刻教育,或极度忽视对孩子的关爱和照顾,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或放养、推卸教育责任、对孩子不管不顾,从而形成孩子回避性依恋关系;孩子感受不到爱、信任和安全感,形成以别人为中心的人格,自卑,还会发动对自己的攻击,出现逃避社会、自虐、自残和自杀等行为,回避他人,一味靠付出和讨好他人来缓解自己的焦虑。有的时候,这种依恋关系下的孩子,尤其容易出现广泛性焦虑、恐惧症以及抑郁症。

3.少年期(7-13岁)――孩子的人格初步形成。社交增多,开始第一次要求独立的时期。父母要逐步和孩子分离,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顺利度过摆脱恋父、恋母情结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聪明的父母会尊重孩子的独立愿望,给孩子平等的人格地位,积极让孩子表达他的真实感受,尽量让孩子自己作出选择,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么做,做了会发生什么,并对自己选择做的事承担责任。

可惜很多父母剥夺了孩子的自,父母离不开孩子,一味老母鸡似的呵护孩子,或者严厉禁止孩子自己做决定,反而觉得是孩子叛逆不听话,恶化了彼此关系,阻碍了孩子的顺利发展。

4.青春期(14-20岁)――不完全独立期。随着生理完全发育成熟,孩子提出了独立的强烈需要,加上性激素分泌增强,导致情绪暴躁,急于得到认可,情感也要求独立,和父母高调地唱响独立宣言。这时候的父母,除了把握大的原则方向,在经济管理上形成制度管理,明确孩子什么不能做之外,其他一切应该放开对孩子的管理,主要让孩子自我独立管理,父母继续爱和关心孩子,欣赏、积极鼓励孩子独立,父母渐渐把视线从孩子身上转开关注自己的夫妻生活、工作和爱好。孩子除经济能力外,各项独立管理能力在这期间形成,为进一步经济独立,走向社会做好各项准备。

这个时期,过度受宠爱的孩子会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中经常感到强烈自卑、无能感和挫折感,对自己不满意;而过度严厉、苛刻或被忽视的孩子,因为得不到父母的支持,觉得自己无法独立,内心会充满痛苦,害怕和恐惧。

5.青年期、成人期(20岁以上)――完全独立期。孩子长大成人,生理成熟,心理和谐,人格完善,思想成熟,拥有独立面对生活、自我选择、承担责任等行为能力,情感成熟,和父母之间爱和亲密关系良好,参加工作,经济独立,谈情说爱,建立家庭,既有为自己的生存而努力的能力,也可以考虑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人际关系良好,遵守道德、法律规范,对未来有信心,是一个有爱心、有人生目标、有责任感、敢于选择、敢于担当的社会一分子。

叛逆孩子心理教育方法篇8

从某个角度来说,青春期叛逆引发的冲突是一种力量,推动着人的成长,只不过有的孩子走向了正确的方向,有的孩子却误入了歧途。这个时候,家长的态度和对待方式就显得尤为关键。

孩子顶嘴“有想法”,家长切勿“以暴制暴”

家长看法:

孩子大了却越来越让人生气,还不如小的时候,变得不爱搭理人、不理解家长、不听话、不服管教,安排给他做的事情更加不做,说多了他还顶嘴。是不是因为我管的不严,对他没有威慑力?孩子的做法常常会惹恼我们,但却没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惹急了我们就会又打又骂。

点评: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选择家长以外的人作为其“偶像”,孩子开始转换思维方式和考虑问题的方法,家长不必失望,这正是“社会化”的结果。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虽然不是叛逆的起因,却是能够决定叛逆去向的重要因素。家长不能硬管,硬碰硬会起反作用,以暴制暴的结果,便是孩子把我们看成情绪化的家庭暴君。家长要与孩子去谈心,首先了解他的想法,扫除他们的心理困惑与顾虑,然后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肯定他的优点,指出他的缺点,尊重他的想法,引导他什么是对的。当孩子意识到家长在跟他处于一种平等的位置进行对话并能给出中肯的建议时,他便会自爱自重、顾及别人的感受,甚至会将“叛逆”能量转化为前行的动力。

不可让涉世未深的孩子“放任自流”

家长看法:

我的想法是,孩子再长大些自然会有改变。我常常对照我小时候,父母是如何处理我一些不听话,或者听着不做的行为。而我一般是不跟孩子计较,给孩子更宽松的空间,不强制,但这样又觉得好像有点不负责任,挺矛盾的。

点评:

人与动物所处的环境并不一样,人类社会比较复杂,需要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不同教育形式让孩子具备社会生存的经验与能力。家庭教育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中的基础环节,不可忽视。宽容是对的,但是毫不干预的“放任自流”却是错的。在有些时候,一些不良的环境因素会对涉世未深的孩子造成影响,由于此时的孩子很希望自己“拿主意”,他们容易犯下错误,所以不可不察。

给孩子“独立舞台”的同时不忘表达亲子之爱

家长看法:

我们也是从小的时候长大的,孩子已经步入成熟,有了自己的主见,我们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尽量支持孩子独立处事的能力。所以,我不会过多干扰孩子的想法,相信他能处理好自己的一些事情,但会暗地里关注孩子的行为。如果没有什么很特别的行为,就让他展示自己好了;如果出现分歧,我也会尽量尊重孩子的想法,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孩子身上,避免与孩子产生正面冲突,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搁置一段时间,再跟孩子沟通。

点评:

一方面,训练孩子独立处事的能力是对的,在这个时候开始,有意识地把舞台让给孩子,甚至为孩子提供更好的舞台,支持他们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是家长们的一种正确的教育策略。另一方面,当出现问题时,对“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身上”是点赞的。但这时候父母不要害怕正面冲突,“冷处理”貌似理性,实际上却是一种消极的处事态度。由于孩子年龄尚小,他们会以为这是家长不关心自己的表现,有时候冲突(比如激烈争吵)反而会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但是在处理矛盾时,家长第一时间不是揪出根本原因,而是先处理情绪问题,在及时表示理解和给予鼓励基础上提供建议,这也恰恰是家长表达爱的最好机会。

寻找沟通契机,做孩子的“成长贵人”

家长看法:

我从不溺爱孩子,从小让他锻炼自理能力,比如打扫卫生,做饭,照顾老人等等,而且家中的大小事情也让孩子知道,并让孩子参与进来,让他提出自己的想法、意见和建议。工作不太忙的时候,我也经常与孩子聊天,陪伴他读书,同时也一起探讨一些新观念、新思想,彼此交换不同看法。“叛逆”是孩子情绪的另一种表达,当他说“不”的时候,我会首先尊重他想维护表达自主意识的情绪,并寻找合适的“契机”及时、主动和孩子交流,消除认识上的分歧,这使我们的感情一直比较融洽。

点评:

青春期叛逆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而童年时期拥有良好亲子关系、具备独立与合作意识、擅长人际交往的孩子,会在青春期遇到较少的挫折,在遇到困惑时也会比较从容应对。

叛逆孩子心理教育方法篇9

这本书试图用十天的练习帮助家长学会掌控叛逆的孩子。可能你听到掌控这个词就会不舒服,但这本书的主旨你一定会喜欢:“放弃对孩子的控制,才能获得更多的掌控权;不再强迫孩子听话,孩子才会开始听你的话。”

叛逆孩子的共同特征

叛逆孩子都有着一些共同特点:非常容易发脾气、喜怒无常、几乎总是拒绝要求他们做的事。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愿意接受成人的权威。这些孩子的人际关系受到严重挑战,他们常常气愤不已地大喊大叫“你们对我太不公平了”或者“你们为什么总是惩罚我”。

你可能尝试过暂时不理他;列出时间表;奖励表和张贴小红花;太软或者太强硬的方法。这些策略都不起作用,因为叛逆孩子缺乏成熟的情绪情感,不能理智地处理挫折,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一旦你真正理解了你的孩子,学会了不要把孩子所说的当作他个人应该面对的事情,事情处理起来就容易多了。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严重的暴力行为或者抑郁沮丧的症状,建议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不过对所有家庭来说,学习这十天中的方法,都是有所帮助的。

第一天

掌握孩子为什么叛逆:

不要试图等待孩子自己走出叛逆期,这种消极等待的方法是父母在推卸责任。一些潜在的因素会诱发孩子的叛逆,包括:被同伴拒绝、学习困难、与父母相关的问题、外部创伤(例如性骚扰)、对外貌形象不佳的焦虑、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的冲突、认为逆反很酷的观念。无论诱发因素是什么,孩子的逆反是有目的的,孩子以叛逆的方式做出反应是因为他不知道怎样控制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当你在处理和孩子的关系时,牢记这一点非常重要。当你用暴力来对待叛逆的孩子时,其实你失去了掌控力,因为孩子会把自己接下来的一切错误行为都归咎于你的暴力。

记住一点,你并不孤独。大量看起来很不错的家庭都存在着叛逆的问题。平静地面对叛逆的问题,坚持十天,就会发生改变。

识别为人父母的积极行为:

为了帮助你停止自我责备和获得控制感,让我们从积极的行为开始。读读下面的清单,检查一下你在这方面表现如何:

()微笑

()眨眼

()拍拍孩子

()站得很近

()说我爱你

()目光接触

()拥抱

()点头

()握手

()参加学校会议

()o与表扬

()给与赞美

()敦促上课

()给与奖励

()安排生日聚会

()敦促参加活动

你每做一项,就给自己一个肯定的评价。当你做到了以上所有方面,即使你的孩子口头上不承认,也会在心里非常高兴、非常感激。

识别为人父母的消极行为:

读一读下面的清单,检测你表现出来的消极行为:

()吼叫

()嘲笑

()讽刺挖苦

()打骂

()忽视

()唠叨

()说教

()打断

()羞辱

()停留在过去

()批评

()引发内疚

()刺激挑衅

()撒谎

()跟别的父母说闲言碎语

()威胁

()贬低

()扔东西

()否定感受

()没有耐心

()不切实际的期望

如果你检查出很多行为你都有份,也不要太难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以后注意尽量减少就好了。

花些时间来做减缓你自身压力的事:锻炼身体、看电影、爱你的伴侣。你的状态会变得更好,你能够放松,孩子的叛逆才会减轻。你的孩子需要你帮助他克服叛逆行为。父母对一个孩子的行为、态度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最大。

所以,关照好你自己,才是对孩子负责的方式。

第二天

理解你的叛逆孩子:

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大部分家长并不理解自己的孩子。叛逆的孩子几乎都会觉得不被家人理解,你也确实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理解是最为有效的消除叛逆的方法。

倾听是关键。倾听孩子不等于告诉孩子该怎么去做。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不带私心杂念地倾听,不急于对孩子下结论。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些小诀窍:保持目光接触、消除分心、倾听时切忌开口、让孩子知道你在听着、不要一味的批评孩子。

理解孩子的障碍主要表现在:

1、给予未经请求的建议。(你应该……)

2、谈论家长自己的感受和经历而不是孩子的。(你这样我很生气)

3、使孩子的痛苦看起来不重要。(这很正常)

误解会引起更多的叛逆行为。引起你误解孩子的九大陷阱是:

1、期望你的孩子能够做他并未准备好的事情

2、对偶尔的不良行为上纲上线

3、阻止你的孩子表现得像个孩子

4、期望你的孩子满足你的需要

5、把孩子的错误归咎于他个人

6、忘记了责备和批评会带给孩子多大的伤害

7、忽略了充满爱意的行为的疗效

8、忘记了你是孩子的学习榜样

9、只看到外在行为,没有注意到孩子内心的爱和善良动机

只有爱是不够的,不表达出理解,孩子会感受不到你的爱。所以你首先要减少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要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积极面。

第三天

避免大喊大叫:

对于叛逆孩子的父母来说,大喊大叫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经常采用大喊大叫对孩子进行约束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更可能出现人身攻击、语言攻击和社会退缩,而且缺乏积极行为表现。在你大喊大叫时,孩子已经找到了你的弱点,并成功地干扰了你。他也跟你学会了大喊大叫。

大喊大叫的诱惑在于它看起来会起作用,但是会导致孩子怀疑父母是否爱他。久而久之,他就会认为父母对他的爱取决于他的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这令孩子孩子非常沮丧和害怕,因为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反应。你可以试想一下,你的配偶、父母、领导对你大喊大叫时你的感受。你会发自内心的感激和爱他们并纠正自己的行为吗?没错,你的孩子也不会。

大喊大叫的真实原因是你想表达你的愤怒。当你真的愤怒时,你可以告诉孩子:“我现在真的快要疯掉了。在我平静下来之前,我得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问题。”

识别大喊大叫的原因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如何减少大喊大叫:

造成父母大喊大叫的主要原因来自于:

1,遭受强烈挫折的反应

2,我父母对我大喊大叫过,我也这样做了

3,大喊大叫成为一种习惯

4,大喊大叫是我唯一的选择

在学习停止大喊大叫的方法之前,首先要明确两点心理准备:不要指望马上就产生效果;你的目标是支持孩子而不是反对他。

下面是帮助你停止大喊大叫的25个办法:

1、成为主动的倾听者

2、通过理解让你平静下来

3、问一问自己到底是谁

4、认识到愤怒的信号

5、不要把所有事情当成针对你个人的行为

6、提醒自己孩子并不总是不听话

7、运用幽默

8、用低声细语替代大喊大叫

9、学会使用身体语言

10、不要羞辱孩子或谩骂他

11、就让他过去吧

12、平静祈祷文

13、记住你是要控制局面

14、适可而止

15、说让我想一想

16、想象你家在电视直播里

17、确保你自己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18、进行自我谈话

19、对自己进行记录

20、想一想心平气和、强有力的偶像榜样

21、你的指令要简短清楚

22、想想最后的日子

23、提前划预演练习

24、问题发生时就处理

25、想一想总统就在面前

你会发现,当你减少了大喊大叫时,孩子会更容易关注你所说的话。

第四天

避免权力争夺:

没有什么比你与叛逆孩子之间的权力之争更加糟糕的了。权力争夺战通常非常激烈、情绪化甚至丑态百出。往往落得个两败俱伤的境地,你甚至会更惨。有时你认为有些原则是必须坚持的,但其实是你的心灵受着输赢感的控制。当你学会了如何避免与孩子一争输赢时,孩子的叛逆行为就会越来越少。

叛逆孩子权力争夺背后的驱动力是,他们对自己有什么权力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他们认为自己和父母是平等的。在权力争夺之后,他会强烈的感觉到你不爱他。无条件的爱是避免权力争夺的最重要武器。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他们之所以和孩子展开权力争夺,其实是在进行自我防卫。其实他们不必自我防卫或说服孩子他们才是对的。权力争夺时父母是和孩子差不多的情感水平。只有放弃掌控权,才会对孩子产生积极地效果。

首先,改变你的心态。记住下面三句话:

1、应对孩子,不要操控他,而是要赋权让他自我感觉良好;

2、当你心平气和、果断坚决地表达你的看法和信念时,你的孩子更可能会听;

3、没有哪个成人讲过由于父母太理解他们了而渡过了一个可怕的童年。

其次,学会给孩子选择权。就算你对孩子的控制成功了,也是在让你的孩子与你越来越疏远。告诉孩子不同选择的结果,冷静坚定的提出具体的要求,而不是权力争夺。

避免权力之争的16个秘诀:

1、在平静的时候多做预防工作,沟通和爱

2、注意提前通知,尊重孩子的知情权

3、观察你在做什么示范

4、有个明确的界限,而不是永远说不

5、说出你的想法后就走开

6、有礼节地提出要求

7、想一想妥协

8、避免负面标签

9、培养自己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

10、运用幽默

11、告诉孩子他有权力

12、记住少说为妙

13、给予选择并要求选择

14、说“我理解,但是……”

15、孩子也有权利说不

16、不是每件事都会引发权力之争

第五天

加强孩子的积极转变:

虽然叛逆的孩子想要自我感觉良好,但他们并不知道怎么做才会自我感觉良好。他们已经做了很多让人感觉不良好的事情。大部分叛逆的孩子存在着自尊方面的问题,因为他们在跟其他人交流上存在着困难。所以你的工作就是提醒他们自我感觉良好。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去夸一个5岁的孩子能自己穿好衣服,或者15岁的孩子能不晚归。无论年轻还是年长,我们都是快乐的追求者。当你的孩子做了一些令人愉快的事情时,你的正面奖励都会让他觉得开心。这个过程叫做正强化。这是个有效的手段,几乎可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进而鼓励那些叛逆的孩子想要变得更好,或者更加合作。

很多父母会吝惜口头奖励,反而用物质进行贿赂。用物质贿赂孩子会让孩子找不到表现好的感觉,只会想要奖励。事实上,父母给予孩子最有力的奖励是简单地,没有任何成本的――它就是口头表扬。

另一个误区是父母总是关注负面行为。孩子做得对的时候,父母认为是应该的。这会让孩子觉得只有自己做错事的时候才会得到父母的关注。有的家长不喜欢表扬孩子,是因为自己的期望太高了。事实上,进步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

怎样表扬孩子:

表扬孩子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表扬时的态度要真诚

2、同一个事情不要重复提及太多次

3、表扬时要说出事实

4、表扬越快越好

5、表p要多样化和见机进行

6、不要吝啬表扬。

表扬能够创造奇迹,并且能够穿透层层障碍。当然,可以在表扬的同时给孩子一个礼物作为奖励,在给与口头奖励的时候,请遵循以下六个步骤:

1、了解你的孩子会看重什么

2、让孩子参与设计奖励池

3、不要让物质奖励取代口头奖励

4、要在遵守良好行为的情况下给与奖励

5、要出乎意料

6、答应的奖励要做到。

有时候孩子还没有做到你所要求的,这时,要关注孩子的努力。对孩子的努力表示感谢和表扬。即使对你自己,正面的表扬和肯定也是必不可少的。偶尔给自己一个奖励也是不错的方法。

第六天

依靠纪律约束:

和其他孩子比起来,叛逆孩子更具挑衅性,而且对纪律约束更加抵触。这是因为他们情感上还不成熟,不会变通,很难处理冲突。纪律discipline来源于disciple,意思是教学。为了有效地动用纪律约束方法,你必须把它当做一种教育和支持你孩子的方法,而不是赢得控制的一种方法。这是让纪律产生效果的唯一途径。

多多鼓励并支持你的孩子去学习,去做出合理的选择。如果你的孩子做不到,那就帮他吸取教训,而不是过度惩罚他。可靠的纪律是关爱和理解。只有当你和孩子之间有了充分的相互理解,纪律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效果。不肯悔改是叛逆孩子伪装自己的表现方式。比如他们需要父母的关注、感到自己能力不足、想要报复、充满嫉妒、感到害怕、甚至身体不舒服,都可能会导致叛逆行为。

经常使用后果惩罚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因为孩子对这种强度已经逐渐适应了。时间久了,父母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就会变得越来越严厉。后果惩罚就会升级,直至失控。同时,孩子的恐惧、愤恨、痛苦就会湮没他们学习的潜力。

正确答案是换位思考,这才能做到让孩子承担后果的同时又做到非控制。只要你在管教孩子的时候想到教导而不是采用强制手段,你就做到了非控制。控制:“你打你妹妹,显然你不能控制自己,给我起来立刻滚回自己房间!”非控制:“你打你的妹妹,我感到很担忧。我希望你回到自己房间想想自己的行为。等大家都平静下来后,我们再讨论这件事。”

纪律约束时的注意事项:

首先,言行要一致,说了,那么就要有执行。

其次,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后马上做出处罚。

第三,愿意协商。

第四,在制定家庭规则时尽可能让孩子多参与。

第五,帮助孩子理解规则以及破坏规则的后果。

第六,私下给予回应。

第七,要告诉孩子你多么爱他。不喜欢的是他的行为,而不是他本人。

要记得,有效的纪律不是为了证明你是掌控者,纪律约束也不同于惩罚。叛逆的孩子已经付出惨重代价了,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学习不同的管教方式,而不是继续惩罚他们。体罚更加是无效的,只会让孩子学会在你面前不犯错,但他自己并不知道正确和错误的界限。

如果父母太温和而不能回应叛逆孩子的错误行为,那么他们就会失去威信和尊重。纵容型家长的叛逆孩子和专制型家长的叛逆孩子一样多。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纵容其实是对自己儿时经历的反叛。如果你不过分顺从或者冷漠的话,你的孩子叛逆行为会减少,会更加尊敬你。

第七天

调动家人的支持:

你,你的配偶、其他的子女甚至你的亲戚朋友都会对叛逆孩子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学会一些诀窍去争取全家人的支持。首先,不要拿叛逆的孩子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要多创造兄弟姐妹之间合作的机会,比如大家一起猜字谜、根据一个新菜谱一起做饭、合作创作一幅画或者发明。你的孩子们需要知道,你会尽最大努力去满足他们每个人的独特需求,当然这就意味着对每个人并非一模一样。公平并不意味着完全一样。尽可能为所有孩子提供与你单独相处的时间,会让他们都觉得自己是特殊的。奖励对愤怒情绪的控制行为。

你的婚姻越牢固,孩子的叛逆行为就越少。一种帮助夫妻重建感情关系的做法就是,培养与孩子无关的共同兴趣,做一些新鲜的事情。

除此之外,下面三条建议也很重要:

1、父母结成联盟

2、综合运用本书中的策略

3、一起开怀大笑。

单亲家庭也可以帮助孩子摆脱叛逆,方法是获得更多亲朋好友的支持。

第八天

减少孩子在学校里的叛逆行为:

孩子在学校里的叛逆行为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些会与老师和同学争吵、打架;有些会逃课;有些比较隐蔽比如不做作业、不参加班级活动或者不愿去上学。一个老师对学生的自我认知影响巨大。对叛逆学生来说,他们很难适应并管理好他们的挫败感和其他情绪。他们通常会向那些他们感到威胁或者没有接触过的老师和同学发起攻击。叛逆孩子不停告诉自己和他人,他们的老师是不公平的,以此来确认自己的感觉。这可能未必是说谎,但通常不会是全部事实。家长在此时要扮演校方顾问的角色,协助老师共同来解决问题。当老师也学会了用前面讲过的冷静、坚决和非控制的开明方式对待孩子时,孩子的行为就会发生变化。老师对待学生的方式对学生的自尊心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一个叛逆孩子感觉自己被轻视了,他很可能会以更加叛逆的方式来补偿他自卑的感觉。

当你到学校去处理孩子的问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冷静、坚决和非控制的态度

2、积极主动地了解更多情况

3、参与其中,成为解决问题的伙伴

4、与学识渊博的人或者专业人士沟通请教

5、对自己要什么有清楚的认识

6、告诉老师他需要了解你的孩子哪些方面

7、表扬老师

8、支持学校的工作而不恼火。

第九天

克服顽固:

顽固通常来自以下原因:

注意力缺失多动症、学习障碍、抑郁症/躁郁症、焦虑、酒精滥用和药物滥用、健康问题、阿斯伯格综合征、抽动-秽语综合症、其他突发事件。

遇到这种状况,除了坚持前面八天所学到的东西之外,教给孩子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一定要寻求专业心理专家或医生的帮助。

第十天

叛逆孩子心理教育方法篇10

关键词:代际沟通;逆反心理;全面评价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父母家庭的影响也绝不能够忽视。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参与,才有可能为青少年的教育提供良好环境。目前有些家长把目光盯在了学校教育上,完全忘记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影响,或有些父母虽然了解家长的责任所在,但教育方法陈旧落后,没有适应当今青少年发展的客观需要,种种现象都暴露出了家庭教育方式的不足,因此如何有效的开展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必须思考的课题。

1加强代际沟通,注重感情交流

家庭中的两代人由于年龄、社会经历的不同,在心理、行为、价值观、道德观以及生活方式上都存在着差距,人们把这种差距称为“代沟”,以表示两代人之间的不同。家庭中代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且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可能更为明显。但是做父母者不能任由“代沟”的进一步拉大,应尽其全力努力缩小家庭代际之间的差距,加强代际沟通。首先应该承认彼此之间的差距。其次要经常互相沟通,避免“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产生。只有沟通才能相互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再次,要抱着正确的态度进行沟通。要学会从对方的视角思考问题,尤其是做家长者,由于阅历、心理、经济等方面的优势,更要主动地学会从子女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换位思考”。最后,就是家长要逐渐学会采取折中和包容的态度解决问题。父母一定不要轻易否定子女,要学会在互爱的基础上,对于非原则性问题要相互迁就。至少可以部分的采纳子女意见。家庭是充满感情的地方,家长和青少年之间的沟通要以情感交流为坚实的纽带,尽量避免生硬的说教。父母要与子女之间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父母应常与子女交谈,一起做游戏、共同郊游等。通过一定的家庭活动增进相互感情,同时掌握孩子的成长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家长和子女保持深厚的感情和及时的沟通,了解青少年成长的真正状态,是实施有效家庭教育的关键。

2重视心理健康,正确对待逆反心理

现在青少年的学习压力比较沉重,中国家长中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的大有人在,无形之中也给孩子增加了更多的压力。其实青少年的成长,学习成绩虽然重要,但是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更为重要,尤其是心理的健康与否是当今做家长者不可忽视的方面。父母要时刻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当表现出所谓“逆反心理”的时候,家长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态度来面对孩子们的“逆反”,防止造成心理问题的出现。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有很多,涉及很多方面。比如,很多时候,孩子不一定是逆反,只是因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不畅造成的。可能是孩子说了一句话,家长觉得不满意了,就大声教训,孩子受到刺激,也变得大声对抗,或以沉默对抗,或以反叛行为对抗……长此以往,孩子可能就形成了反叛。再者,有时孩子不满意父母的某些行为,但又不便说出来,便会以行为来表现自己的不满。另外,和家长的教育方法也有关系。有的家长教育方法过于专制,总是以命令的口气与子女说话,要孩子顺从一切,这类家长若是碰到个性温和的孩子,可能就会顺从父母的权威,若是遇到个性刚强的孩子,则会反弹。反弹的结果,便会形成所谓的逆反行为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a•马尔库沙认为,教育的伟大艺术与普通教育技巧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善于准确地把握分寸。教育方法的科学性是减少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重要因素。孩子若有少许的叛逆行为,父母不必大惊小怪,认定孩子开始变坏了,而应该像以前一样的关怀他。到了一定阶段这种叛逆的行为一般会自动消失。因此家长一定要学会用冷静的态度来对待子女的反叛。青少年在反叛的时候,言语和行为常常如急风暴雨,难以自控,但家长却一定要冷静。尽量避免发生正面冲突,对青少年不恰当的行为,家长应开诚布公地说出来。注意:一定要针对具体的行为,轻易不要对孩子的人格做出负面评判,否则会造成孩子的防卫心理,使其不甘心认错。对待孩子的一些问题,家长最好是进行引导而非教导,启发青少年自己进行思考。

3全面评价,善于发现优点